育苗方式

2024-07-29

育苗方式(共7篇)

育苗方式 篇1

为了降低烤烟漂浮育苗成本, 筛选简易基质及营养液而达到培育整齐一致无病壮苗的目的, 进行了烤烟不同育苗方式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烤烟品种为云烟87;基质:郴州市金叶公司基质;营养液为郴州市金叶公司瓶装营养液;复合肥为含氮、磷、钾比例为20∶10∶20的硫酸钾复合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城关站南岭村3个标准烤烟育苗大棚 (60 m×30m) 进行, 设3个处理, 分别为:砂培+营养液 (A) ;砂培+复合肥 (B) ;基质+营养液 (CK) , 3次重复, 顺序排列。每个大棚可育苗面积5.33 hm2。

1.3 试验过程

1.3.1 砂料配备。

装盘前先将备好的河砂过筛, 0.5~5.0 mm砂粒占总体积的40%~70%, 2.5~5.0 mm砂粒占总体积的25%以内, 加适量干净水混合均匀, 含水量控制在20%之间。

1.3.2 填装基质及播种。

装盘前先取碳化谷壳加适量水拌匀, 均匀撒施在盘穴内, 装填深度约为盘穴深的1/4, 然后装入配备好的湿润砂体, 再用压穴板压穴、播种器播种, 然后浅盖一层基质, 使90%以上的包衣种子覆盖均匀即可, 把盘放入加好水的育苗池中;盘面遮盖与现行基质漂浮育苗操作方法相同。

1.3.3 水分管理。

一是出苗生根期。此阶段保持砂体湿润即可, 育苗池水 (营养液) 深控制在1~2 cm, 播种后至种子胚根入土之前不宜经常在盘面洒水, 洒水次数越多, 种子出苗整齐度越差, 因为在洒水过程中容易移动种子或者把种子周围遮盖物冲散, 使种子裸露。初露或经常移位的种子如遇较长时间晴天高温, 水分蒸发量大时, 即使经常在苗床上洒水, 种子还是因水分不足影响正常出苗。种子芽胚长出入土扎根时期, 若经常洒水移动种子, 易导致刚长出胚芽的种子坏死。播种后盘面要及时予以遮盖, 并结合浇足第1次水分, 确保种子表面包衣当天能吸足水分充分裂解, 以用手轻捏种子包衣表面溶解或者可明显看见包衣表面有裂痕为标准。

二是小十字期。此阶段一般是烟苗生长势最弱、抗逆性最差的时期, 以干湿交替为主, 如果水分供应过量会造成以下影响:首先, 影响根系生长。小十字阶段是烟苗根系下扎为地上部稳定生长打基础时期, 也是侧根开始生成为大量吸收养分打基础时期, 此时需要较多的氧气供给, 而养分供给多少并不重要。当砂体中水分增大时, 表面能产生一层水膜起到隔绝氧气输入的作用, 而此阶段的根系长度只有2~4 cm, 刚好处在苗盘孔穴中层至底层, 是最缺乏氧气的位置, 而砂粒中的水分含量越大则含氧量越少, 烟苗根系在较长时间内缺少氧气供给, 只能停留在砂体表面生长[1,2,3]。因此, 烟苗小十字期水分供应过多时, 所长出的根系有部分裸露在盘表面, 并且呈弧形或螺旋状生长, 同时地上部分生长也非常缓慢, 抗逆性极差, 即使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苗也容易死亡。其次, 温度难保证。外界极端低温点时, 即使双膜保温也很难维持烟苗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加上水本身就会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而砂粒在外界低温状态下自然温度点比土壤和基质低1~2℃左右, 砂体中含水量越大, 越不利于增温保苗;而在低温时期苗床通风时间越少, 棚内湿度越大, 温度越低。由此可见, 小十字期控制苗床湿度非常重要。此阶段的水分管理措施:减少营养池内的水, 保持砂体湿润即可, 含水量控制在70%~80%。

三是大十字至六叶一心期 (即烟苗封盘阶段) 。经历时间大约25 d。此阶段是烟苗生长最旺盛时期, 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而大多养分需要从水中补充[4]。如果此阶段水分供应短缺, 烟苗长势不旺, 抗逆性差, 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 此阶段育苗池内必须保持8~10 cm深水位, 确保烟苗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

四是成苗期 (6叶1心之后) 。要求第1次剪叶后至移栽前15 d左右, 要停止对育苗池供水, 改漂浮育苗为洒水育苗, 要保持砂体表面不干燥发白, 保持池内的薄膜湿润状态而不现明水即可。也要防止炼苗过度, 当长时间晴天高温, 水分蒸发量大时, 仍需要在育苗池中加入1~2 cm的水, 否则容易造成叶片和根系过度脱水, 使细胞组织受损, 毛细根大量死亡, 根系受损的烟苗移栽后还苗时间长、生长缓慢, 而且容易产生早花[5,6]。

1.3.4 营养液施用时间和施用量。

湿润育苗阶段, 施用0.2%的营养液, 视烟苗长势, 如肥料不足, 增加营养液施用次数, 一般应采用清水—营养液—清水—营养液的方式交替进行;漂浮育苗阶段按0.13%~0.16%浓度施肥, 大十字期 (播种后45 d) 施1次, 第3次剪叶 (播种后55 d) 施1次 (砂培育苗一般缺硼肥, 可适当喷施硼肥1 000~2 000倍液, 间隔10~15 d喷1次, 共喷2次即可) 。

1.3.5 苗床管理。

温度调节:苗床期最适宜的砂体表面温度范围为25~28℃, 小十字期前, 砂体表面最高温度不应超过28℃, 小十字期后盘面温度应不超过30℃。盘面温度低于10℃时, 应采用保温、增温措施;盘面温度高于30℃, 应及时采用揭膜通风、换气、遮荫等方法降温。播种后宜用遮阳网保苗, 当烟苗长到大十字期时, 应除去遮阳网。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苗素质对比

通过对3种育苗方式比较发现, 砂培育苗出苗率、成苗率、壮苗率等指标均好于现行常规育苗方式 (表1) 。

(%)

2.2 苗期根系生长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 在播种35 d左右, 砂培育苗根系数量超过基质+营养液育苗方式中根系数量。成苗时砂培育苗的根系比常规基质育苗的明显增多近1/3。

2.3 不同育苗方式下烟苗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 砂培育苗的茎叶鲜干重、根系鲜干重及根冠鲜重比都比基质育苗大。

2.4 不同育苗方式烤烟大田物理学性状对比

移栽30 d, 通过对3种育苗方式进行物理学性状测量, 发现处理A平均株高30.0 cm, 叶13.6片, 茎围8.6 cm;处理B的平均株高33.2 cm, 叶13.8片, 茎围8.4 cm;CK平均株高29.7 cm, 叶13.4片, 茎围8.5 cm。可见砂培育苗烤烟更加粗壮。

2.5 经济性状对比

3种育苗方式中, 砂培育苗在产量、产值、中等烟比例上略高于基质育苗 (表3) 。

2.6 育苗成本对比

砂培育苗的成本明显低于现行常规基质育苗 (表4) , 特别是处理B较CK约节本51.9%。

3 结论与讨论

砂培育苗主要的技术关键是在装盘时要控制好水分, 松紧度适中, 注意不要漏沙。另外, 砂培育苗分为湿润育苗和漂浮育苗2个阶段, 湿润育苗阶段就是播种至大十字期。大十字期后转入漂浮阶段的技术操作与常规漂浮育苗基本相同。砂培育苗前期长势较常规基质育苗稍慢, 但中后期长势平稳、叶片厚、茎粗、短白根多, 烟苗素质明显优于基质+营养液处理;以砂培+复合肥处理的成本最低, 建议适当推广应用。

注:基质、营养液、用工单位分别为m3、瓶、个。

摘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烤烟育苗, 结果表明:砂培育苗出苗率、成苗率、壮苗率等指标均好于现行常规育苗方式, 其茎叶鲜干重、根系鲜干重及根冠鲜重都比基质育苗大;砂土育苗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略高于基质育苗而成本却比基质育苗低, 约节本51.9%。

关键词:烤烟,砂土育苗,基质育苗,产量,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智敏, 向金友, 罗吉才, 等.烤烟漂湿育苗锯末加黄砂作基质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5) :83-86.

[2]刘文涛, 裴军, 王文杰, 等.不同育苗方式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及产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4) :50-51.

[3]程智敏, 向金友, 左娟, 等.烤烟育苗方式及基质配比试验研究[J].宜宾科技, 2010 (1) :25-27.

[4]孔银亮, 夏阳, 张晓娟.烤烟育苗新方式的筛选与研究[J].中国草科学, 2010, 31 (1) :28-31.

[5]李永刚, 王玉师, 许清季, 等.三种烤烟育苗方式的成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 2008, 29 (4) :35-37.

[6]马京民.烤烟大棚托盘水库育苗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6 (10) :36-37.

人参果不同育苗方式的对比试验 篇2

关键词 人参果;扦插;育苗;露地;营养钵;苗床

中图分类号:S6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人参果别名香艳梨、长寿果、仙桃等,是茄科茄属半木质化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麓。其花白色、淡紫色至紫色,果实淡黄至黄色并带有紫色条斑;果实形状多似人心状,人参果茎、叶、果中均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对防癌和抑制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人参果实营养丰富,是一种保健果蔬,其果肉爽口多汁,风味清香独特,具有高蛋白、低糖和低脂等特点,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含有被称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的硒元素[1-3]。另外,人生果是藏药之一,性平、味甘温,有健脾益胃、收敛止血、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止咳利痰和调节营养不良之功效。

人参果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但种子繁殖困难;尽管试验室中利用茎尖培养可获得大量植株,但应用于生产上还很少见;扦插繁殖方法简单,发展迅速,成活率高,为生产中常用的方法[4-7]。因此,广大菜农大多采用无性繁殖来获得种苗,但繁殖系数较低。为了探究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使人参果的繁殖系数更高,本文主要对温室育苗,营养钵育苗,和露地育苗做了对比分析[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来源

2008年项目组从武威引入人参果品种大紫、长丽、阿斯卡3个品种在西峰区董志及黄官寨进行了适应性试验。从苗木生长状况、物候期观察、果实品质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观察记载和测定,初步认为,大紫表现最好,适应性强,果实品质好,产量高;阿斯卡表现最差,可以淘汰,长丽表现介于大紫和阿斯卡之间。所以,本试验以大紫和长丽在黄官寨进行扦插育苗,并以人参果的长出部分侧枝的大苗为直接材料。

1.1.2 插条选择

侧枝长30 cm以上时,可剪下扦插。若萌发的枝条过多,也可将多余的剪下来扦插。选取粗壮柔软无病虫害的直立枝条,剪取其顶端嫩尖部分,去掉基部叶片顶端留2~3片,下部剪成斜面,随剪随插,容易成活。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重复随机抽取5株。3个处理分别为露地育苗,苗床育苗,营养钵育苗,每个处理各有100株人参果苗。扦插后测定植株的高度以作对照,7 d后对根系进行测定,以后每隔10 d测定1次。测定的项目有株高、根数、最长根长和最短根长。

1.2.2 扦插方法

在浇透水后的苗床上按10 cm×10 cm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扦插深度为3~5 cm,营养钵内每盆扦插一株,扦插深度5 cm左右。露地扦插也是10 cm×10 cm柱间距,深度3~5 cm。另外,露地扦插后扣好小拱棚膜,并在上面盖上遮阳网。给营养钵浇水时,应注意给放置营养钵的苗床也浇透水,防止由于植株失水造成的萎蔫,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各处理间的管理均一致。

1.2.3 扦插前管理

人参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在日光温室种植,一定要选用疏松、肥沃,特别要选用微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适宜pH6~7。避免使用上茬栽植茄科作物的土壤。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园艺土壤掺半,配成营养土备用。

苗床准备:在大棚内选取1 m×1 m的地方。施足底肥,上面覆盖配成的营养土50~60 cm,待扦插前浇透水备用。

露地育苗:选择地势高,平坦,排湿方便,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壤,施足底肥,做1 m×1 m的畦面,浇透水,待扦插后搭小拱棚保护

1.2.4 扦插后管理

1.2.4.1 温度管理

苗床扦插和营养钵扦插育苗都在大棚里进行。人参果喜热,不耐低温。温度白天保持20~30 ℃。夜晚不低于10 ℃。温度过高时,及时浇水或采用遮阳网遮阳。露地采用小拱棚扦插育苗,晴天由于温度过高,10:00-14:00要用遮阳网遮阳。

1.2.4.2 水分管理

保持7 d浇1次水,中间若遇温度过高可浇1~2次。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露地小拱棚人参果苗的平均根数为43根,苗床苗的平均根数为31根,营养钵苗的平均根数为35根;露地小拱棚育苗的平均最长根长和最短根长的长度适中,营养钵育苗的平均最长根长和最短根长的长度过长,苗床育苗的平均根长过短,考虑到人参果在移植中根系过长或过短成活率低的问题,故露地小拱棚人参果苗最佳。

由表2可以看出,露地小拱棚人参果苗的平均株高为26.43 cm,苗床苗的平均株高为22.46 cm,营养钵苗的平均株高为28.44 cm;露地小拱棚育苗的株高增长量最大,其增长率达到20.79%,其次是营养钵育苗,增长率为12.61%,苗床育苗的增长率相对较低为2.06%。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人参果苗在露地小拱棚中的生长的长势最好,其次是营养钵中的人参果苗长势较好,苗床的人参果苗长势最次。故人参果的扦插育苗在西峰区黄官寨最适合用露地小拱棚育苗。

参考文献

[1]张凤鸣.重庆市长寿区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5,9(19):48-50.

[2]费震江,董华林,武晓智,等.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J].湖北农业科学,2013,5(5):5977-5978.

[3]蓝天琼,刘成家,高家旭,等.开县再生稻栽培现状与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1,5(5):94-96.

[4]张树开,等.浦城县再生稻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4):54-55.

[5]于启闽.将乐县再生稻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6-17.

[6]查拥军.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12.

[7]朱东安,胡仕涛,黄琦,等.杂交水稻免耕抛栽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7):106-107.

[8]匡翀.晚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2006(7):10.

[9]李孟旭.双季晚稻冷浸田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1(5):46-47.

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比研究 篇3

烟草品种为云烟87 (Ⅳ。tabacumL.CV.Yunyan87) , 试验采用云烟87同一批种子。仪器主要有地温计、水温计、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感量1/1000g) 、烘箱等。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是单棚漂浮育苗和双棚漂浮育苗, 各处理重复3次, 每个重复100粒种子。在2012年2月27日播种, 2月27日开始观察记录地温或水温, 到4月29日停止。在4月18日测定种子的出苗率;在成苗期每个重复随机抽样20株, 进行株高、叶片数、茎粗的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棚漂浮育苗试验温度变化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烟草双棚漂浮育苗大棚内 (上午7点) 20天内的平均温度相比室外高2.5℃, 而小弓棚内平均温度比大棚内高4.8℃;下午14点由于太阳照射的原因, 棚内温度相对变换较快, 大棚内20天内的平均温度相比室外高4℃, 而小弓棚内平均温度相比大棚内高7℃;水温用于受水的比热较大, 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变换较缓慢。总之,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小弓棚内的温度比大棚内要高5℃左右, 解决了育苗前期温度低, 直播漂浮育苗出苗不齐的问题。

2.2 单棚和双棚直播漂浮育苗对比试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采用双棚直播漂浮相比单棚漂浮育苗要提前出苗3天左右, 出苗率提高25%, 成苗率提高30%。单棚直播漂浮育苗由于前期气温低, 出苗不整齐, 只有65%, 成苗率仅达到55%, 完全不能满足生产用苗的需求。双棚直播漂浮育苗成苗时间相比单棚直播漂浮育苗提前了3天, 苗高稍高于单棚直播漂浮育苗, 茎围稍大于单棚直播漂浮育苗。总之,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由于提高了棚内温度, 解决了前期出苗温度低的问题, 烟苗成苗率要远远高于单棚直播漂浮育苗。

2.3 单棚育苗和双棚育苗大田农艺性状对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所育的烟苗相比常规育苗, 栽后成活率高, 移栽成活率高4%, 有效叶数比常规育苗多4片, 株高比常规育苗高20cm, 下二棚、腰叶、上二棚烟叶的长和宽相比稍好。

2.4 常规育苗和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烟农效益对比分析

随机抽取常规育苗和双棚直播漂浮育苗各15户烟农, 对两种育苗方式下烟农的效益进行分析。从表4、表5可以看出, 单棚育苗的烟农每667㎡产量为135kg,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的烟农每667㎡产量为145kg,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相比常规育苗每667㎡产量提高了7.4%;常规育苗的烟农每667㎡产值为2602元,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的烟农每667㎡产值为2907元,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相比常规育苗每667㎡产值增加了305, 增长了11.7%;单棚育苗的烟农每1kg烟叶均价为19.28元,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的烟农每1kg烟叶均价为20.05元,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相比常规育苗均价增加了0.77, 增长了4%;双棚直播漂浮育苗所售上等烟比例也提高了2%。

3 结论与讨论

(1) 双棚漂浮育苗有利于提高棚内温度, 可以提高温度℃左右, 不需要辅助加热, 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育苗成本, 决了陇南烟区育苗前期温度低, 直播漂浮育苗出苗时间, 出苗不齐的问题。

(2) 由于水的比热大, 散热和吸热较慢, 水温受外界环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 直播漂池内水深对直播漂浮育苗影响很, 水深在一定范围内, 随水深增加, 播漂浮育苗的出苗率降低, 出苗时延长, 出苗整齐度降低。

(3) 双棚直播漂浮育苗同常规育苗相比, 减少了育苗成本, 方便了烟农移栽, 所育的烟苗整齐度高。烟苗移栽后, 成活率高, 有效叶数多, 产量高, 烤后烟叶质量高, 交售后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 每1㎏烟叶均价增加了0.77元, 每667㎡产值增长了305元。双棚直播漂浮育苗集约化程度高, 有利于商品化育苗。

摘要:试验将传统的单棚漂浮育苗方式与双棚漂浮育苗方式进行了烟草育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棚育苗方式显著提高了烟草苗期的积温, 在出苗率、株高、叶片数、茎粗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单棚育苗方式, 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特点。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一项烟草育苗新技术。

关键词:烟草,漂浮育苗,单棚,双棚,烟苗素质

参考文献

[1]聂新柏, 胡日生, 张大伟, 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J].湖南烟草, 2002, (6) :33-35.

[2]宋光龙, 罗会斌, 林冠亚, 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效果初探[J].耕作与栽培, 2001, (2) :32-33.

朱砂根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分析 篇4

由于朱砂根产品开发利用研究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朱砂根药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野生资源乱采滥挖严重,资源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朱砂根的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朱砂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基础,利用仿生栽培原理,分别在田间开展了营养袋播种育苗和苗床播种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生产优质朱砂根种苗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借鉴和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城南乡龙下窠村陈泥丘苗圃地内,地处闽西北地区,东经116°43′、北纬26°13,年平均温度15℃~18℃,绝对最高温度40.1℃,最低温度-9℃,年均降水量1 700~1 900 mm,无霜期214~246天。

2 材料与方法

2.1 种子来源

育苗种子于2007年12月上旬,采摘本县境内野生朱砂根成熟(果实)种子。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种子不同处理方法、选用不同土壤基质、采用不同贮藏方法、覆盖方式和遮荫处理以及不同育苗密度试验对比,每个试验处理3次重复。(1)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对比试验:种子去果皮与不去果皮对幼苗出土时间的影响;(2)不同土壤基质(营养土育苗∶黄心土∶河沙∶谷皮灰+钙镁磷=3∶1∶1+5%;农田土育苗)、种子不同贮藏方法(混沙湿藏、黄心土湿藏、普通干藏)、覆盖方式(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谷皮覆盖、未覆盖)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比试验:待种子芽体生长点明显向外突出时进行点播,覆土1.0 cm左右;(3)不同遮荫处理对比试验:在生长季节(田间)采用50%遮荫、75%遮荫、不遮荫3个处理对苗木进行遮荫处理,观察分析生长效果;(4)不同育苗密度对比试验:在田间通过播种量控制和间苗、补苗调整育苗密度,分别采取270株/m2(株行距6 m×6 cm,播种量52 g/m2,去皮种子千粒重2 134 g)、150株/m2(株行距8 cm×8 cm,播种量29 g/m2)、100株/m2(株行距10 cm×10 cm,播种量19 g/m2)3个处理,观察分析不同密度的苗木质量;(5)不同播种育苗方式的生物量的对比试验:对营养袋苗木和田间苗木的生物量分别进行测定,分析生长效果。

2.2.1 技术措施。

苗木生长期内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防涝防旱、遮荫等;特别是做好苗期的科学追肥,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每隔20天按0.3%、0.4%、0.5%的浓度由稀渐浓兑水灌根一次,共追肥6次,追肥于苗木生长停止前1个月左右结束。

2.3 调查与测定方法

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调查采取随机抽取30株幼苗,挂牌编号对苗木生长量及生长节律进行观测,每旬测定一次,一直到苗木停止生长为止(10月10日)。苗木生长指标测定采取设置1 m×1 m样方测定苗高和地径。以样方平均高和地径为标准,选择3株标准株(误差±5%),分别测定其苗高、地径、主根长、≥5 cm侧根数、侧根长;用电子天平对苗木生物量进行测定。

2.4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对优良苗木百分率及产量计算∶计算密度试验的9个样方的苗木的平均高(H軓)和平均地径(D軍),初步以H軓>H-δ,D軍>D-δ的苗木为合格苗,以H軓

3 结果与分析

3.1 1年生苗木生长节律

3.1.1 苗高生长期划分。

于2008年3月25播种,6月1日开始出苗,6月30日左右幼苗出齐。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是划分苗木生长期比较科学、客观的方法[3,4,5],以每旬测定的苗高净增长量作样本,采用该法对出苗后的生长过程进行划分。将16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的结果为(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对应的日期为6月30日~8月31日,9月1日~10月31日和11月1日~12月31日。因此朱砂根1年生播种苗高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3月25日~6月30日)、生长初期(7月1日~9月10日)、速生期(9月11日~10月31日)、苗木硬化期(11月1日~12月31日)4个阶段(见表1)。

3.1.2 不同时期苗高、地径生长量比较。

朱砂根播种后68天左右开始萌发,从播种到出苗结束历时97天左右,种子萌发及出苗的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持续72天左右,此期正值高温季节,苗高、地径生长出现快—慢—快—慢的规律;速生期持续51天左右,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全年最高值,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40.8%和47.1%。苗木硬化期高、径生长迅速减缓,11月10日后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见表2)。

3.2 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对幼苗出土时间和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3可见,朱砂根种子去果皮与不去果皮对幼苗出土时间和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种子去皮有利于种子提前出土,但对发芽率无影响。

3.2 种子不同贮藏方法、覆盖方式和不同土壤基质对发芽率的影响

不同贮藏方法和覆盖方式对朱砂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土壤基质对朱砂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种子采用混沙湿藏的发芽率最高,其次是黄心土湿藏,普通干藏发芽率最低;播后床面覆盖以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发芽率最高,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谷皮覆盖>未覆盖。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虽然透光好,发芽率高,但幼苗出土后应立即拆除小拱棚,以防烧苗。采用营养土(袋)比田间土的播种效果更好,发芽率提高3.7%(见表4)。

**表示差异极显著

3.3 不同遮荫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遮荫处理对朱砂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生长季节采用遮荫网对1年生苗木进行遮荫处理。由表5可知,不同遮荫处理对朱砂根苗木生长和苗木质量有较大影响,差异极其显著,以75%遮荫条件朱砂根的生长量最大,叶片灼伤程度最低;说明朱砂根是阴性植物,适宜在弱光照和阴凉的环境条件生长。

**表示差异极显著

3.4 不同密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密度是决定苗木产量、质量和育苗成本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1年生朱砂根的苗高、地径存在显著差异,主根长、≥5 cm侧根数、侧根长、合格苗率及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虽然株行距6 cm×6 cm和8 cm×8 cm苗木密度的合格苗产量无较大差异,但6 cm×6 cm苗木密度的间苗等生产费用较高,10 cm×10 cm的株行距因密度相对较稀,使苗床透光面积增大,土表辐射较强,对喜阴凉的朱砂根苗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价认为:培育1年生朱砂根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 cm×8 cm(150株/m2)的密度比较合理,合格苗产量最高,成本最低(见表6)。

**表示差异极显著

3.5 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比较

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株行距6 cm×6cm)的苗高差异不显著、但地径、根系生长量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营养袋在生长后期对侧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促进了根系的纵向生长,形成主根发达,而侧根则少而短小,田间苗床对苗木生长较为有利,培育的苗木主根发达,侧根多而粗壮;田间苗床播种育苗的地径、≥5 cm侧根数、≥5cm侧根平均长度、总生物量分别比营养袋播种育苗高出19.2%、59.3%、109.7%、37.7%,而主根长度则低22.4%(见表7)。但考虑到朱砂根为常绿植物,裸根苗栽植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在生产上提倡采用营养袋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4 结论与讨论

1)朱砂根种子萌发及出苗的持续时间长,发芽后又值高温季节,苗木生长出现快—慢—快—慢的规律,根据苗木生长节律可把1年生朱砂根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生产中要根据苗木生长的节律做好遮荫、松土除草、灌溉、追肥、补苗、间苗、越冬管理等工作。

2)朱砂根的种子处理、贮藏方法、苗床覆盖、不同土壤基质均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素。以种子去皮播种、混沙湿藏,播后床面以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发芽率最高,采用营养土(袋)比田间土的播种效果较好,发芽率提高3.7%。

3)不同遮荫处理对朱砂根苗木生长和苗木质量有较大影响,差异极其显著,以75%遮荫条件朱砂根的生长量最大,叶片灼伤程度最低;说明朱砂根是阴性植物,适宜在弱光照和阴凉的环境条件生长。

4)密度也是影响朱砂根苗木产量、质量和育苗成本的重要因素。过密和过稀的密度均不利于朱砂根苗木的生长,认为培育1年生朱砂根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 cm×8 cm(150株m2)的密度比较合理,合格苗产量最高,成本最低。

5)虽然田间苗床播种育苗生长量比营养袋播种育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大。但考虑到朱砂根为常绿植物,裸根苗栽植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在生产上提倡采用营养袋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6)在苗木生长期内未发现病虫害,说明朱砂根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摘要:通过种子不同处理方法、选用不同土壤基质、贮藏方法、苗床覆盖、遮荫处理以及不同育苗密度进行试验对比,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朱砂根1年生播种苗的高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并进行苗木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朱砂根播种育苗以种子去果皮、混沙湿藏,营养土(袋)播种,播后床面用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以75%的拱棚遮荫朱砂根的生长量最大,以株行距8 cm×8 cm(150株/m2)的密度合格苗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田间苗床播种育苗比营养袋播种育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大,但朱砂根为常绿植物,建议在生产上推广营养袋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朱砂根,播种育苗,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椿龙,熊丽琼.朱砂根播种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6):27.

[2]江香梅,刘传林,龚斌,等.朱砂根培育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6,(06):60-63.

[3]张纪卯.长序榆苗木生长规律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3,20(3):8-11.

[4]林永英.卷斗青冈苗高生长时期有序聚类划分方法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3):223-226.

育苗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6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品种为粳稻品种农大3号(中晚熟,生育期140d)。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处理A:机插盘育苗(播种量120 g盘,相当于650g/m2播种量,苗盘规格为60cm×30cm×3cm)、处理B:手插盘育苗(播种量80g/盘,相当于450g/m2播种量。规格同处理A);处理C:隔离层育苗(播种量400g/m2,营养土层3cm);处理D:抛秧盘育苗(规格为60cm×30cm,561孔,直径2cm,高3cm,3粒/孔,相当于250g/m2播种量);处理E:稀播旱育苗(播种量150g/m2);处理F:常规旱育苗(播种量250g/m2)。3次重复,本田小区面积10.78m2。

1.3 试验方法

4月12日播种(种子均为催芽种子),采用小棚塑料薄膜覆盖(苗床宽180cm、高70cm)。5月25日插秧,插秧方式30cm×20cm,每穴3棵苗。施肥:氮肥(纯N)120kg/hm2,其中基肥30%(耙地前),蘖肥10%(6月5日),补肥25%(6月20日),穗肥25%(7月5日),粒肥10%(齐穗期);磷肥(P2O5)51.75kg/hm2、钾肥(K2O)56.25kg/hm2作底肥。病、虫、草、鼠害防治及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9月25日采收样本,在各区的第2行中间部分采收5穴样本,风干后考察单穴粒重、株高、单穴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生物产量。去掉小区相邻边行和采集样本行,收获测产,风干后脱粒称重,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3个月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 147-88《米质测定方法》标准测定稻米品质,用DPS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E(150g/m2)和处理F(250 g/m2)的苗高、叶龄、单苗茎蘖数、百苗干重均较高,其中苗高可以达到20.5~21.7cm,叶龄4.3~4.7片叶,单苗茎蘖数(包括主茎)1.4~2.1个,百苗干重5.1~6.8g,秧苗素质高于其他处理;但从秧苗充实度看,处理F低于处理D;这两种播种量不同的旱育苗不受钵体限制,根系可以在苗床土内自由伸长与生长,苗田养分利用率高,单苗营养面积大,秧苗素质较好。秧苗素质第二位的为处理D与处理B,这两种育苗方式虽为钵体育苗,但由于播种量相对较小,单苗营养面积较密播育苗大,秧苗素质优于密播育苗处理,从秧苗充实度看,处理D的秧苗素质高于处理E和处理B,这两种育苗方式插秧时不伤根,可以带土移栽,无缓苗过程。秧苗素质较差的为处理A和处理C,处理A和处理C播种量高于其他处理,叶龄、百苗干重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苗田无分蘖,秧苗充实度较低,秧苗素质差。由此可以看出,秧龄30~35d的秧苗应具有苗高15.8~20.5cm,叶龄4.5~4.7片叶,单苗1.7~2.1个分蘖,百苗干重4.9~6.8g,秧苗充实度0.31~0.33。无论旱育苗还是钵体育苗,播种量不宜超过250g/m2,否则秧苗素质都会下降。

注:秧苗充实度=百苗干重/苗高。

2.2 育苗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育苗方式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产量最高的为处理D(9 662.14kg/hm2),比处理F(250g/m2)增产14.80%,处理D可以实现带土移栽,插秧时不伤根,无缓苗期,低节位分蘖数量增加。产量第二位为处理E(播种量150g/m2),为9 635.63kg/hm2,比处理F增产14.49%。产量第三位为处理B,产量为9 171.75kg/hm2,比处理F增产8.98%,这三种育秧方式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属于稀播壮秧型,秧苗素质好,增产潜力大。处理A(播种量120g/盘,相当于650 g/m2)和处理C(播种量400g/m2)均属于大密度播种,苗期分蘖少,秧苗素质差,产量低于9 000kg/hm2。与处理F比较处理A减产1.10%,处理C减产3.94%。说明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采用抛秧盘育苗(3粒/孔)和稀播旱育苗(播种量150g/m2)是获得高产的主要育苗方式。

2.3 育苗方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D、处理E和处理B的单穴有效穗数比处理F增加0.19%~3.73%。处理A和处理C的单穴穗数比处理F低9.47%~13.35%。从穗粒数看,只有处理E低于处理F(低4.11%),其他处理高于处理F(高0.43%~11.52%),穗数减少穗粒数增加。单穴粒数只有处理A和处理E比处理F低;处理B和处理C高于处理F 0.63%~0.97%,处理D比处理F高7.38%。饱满千粒重整体看差异较小,处理A、处理C和处理B比处理F低0.76%~1.25%;处理D、处理E和处理F的饱满千粒重较高,尤其是处理D比处理F高1.78%。混合千粒重差异较大,处理A由于播种量较大(相当于650g/m2播种量),混合千粒重比处理F低10.49%,处理B和处理C虽然比处理F低1.54%和2.16%,但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处理D和处理E的混合千粒重比处理F高4.01%~5.25%,差异极显著。饱满粒率差异较大,饱满粒率较高的处理为处理D和处理E,饱满粒率为76.27%~77.30%,比处理F高2.90%~3.93%;其次是处理B,饱满粒率71.53%,比处理F低1.84%。处理C和处理A饱满粒率较低,比处理F低3.64%~12.77%。经济系数差异较小,只有处理A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其他4种育苗方式与处理F无显著差异。生物产量较高的处理为处理E(102.34g/m2),与处理F(101.31g/m2)相近;处理B、处理C和处理D的生物产量相近(94.19~94.97g/穴),比处理F低6.25%~7.03%,处理A的生物产量最低(84.34g/穴),比处理F低16.75%。

2.4 育苗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只有处理D和处理E的糙米率略高于处理F(0.1%~0.16%),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均低于处理F(-0.85%~-0.50%),其中处理C的糙米率最低(82.50%)。精米率是处理D、处理E和处理B高于处理F(1.41%~1.67%),处理A和处理C略低于处理F(-0.08%~-0.07%),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整精米率虽然5个处理均高于处理F,但是整体趋势与糙米率和精米率相似,处理D、处理E和处理B高于处理F(1.44%~2.44%),这3种育苗方式与处理F在统计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处理A和处理C虽然比处理F高0.16%~0.41%,但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长/宽比是处理E(1.78)高于其他处理,处理C最低(1.73);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E、处理D和处理B的垩白率比处理F低3.33%~5.83%,处理A和处理C比处理F高0.84%~1.0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垩白度与垩白率相似,处理E、处理D和处理B比处理F低0.06%~0.65%,处理A和处理C比处理F高0.42%~0.75%。由此可以看出,处理D和处理E,播种量小秧苗素质好,有利于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减少垩白率和垩白度,播种量较大的处理A和处理C不利于提高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

2.5 育苗方式对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处理D和处理E的胶稠度高于处理F(2.04%~2.16%),且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B、处理C与处理F相近,只有处理A明显低于处理F(-0.48%)。各种育苗方式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处理E略高于处理F。处理A和处理C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处理F相近,而处理B、处理D和处理E比处理F低,且与处理F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食味评分与直链淀粉相反,处理B、处理D和处理E(82.05~82.56)比处理F高,处理A和处理C比处理F低。

3 小结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采用播种量较低的抛秧盘育苗(3粒/孔)、稀播旱育苗(150g/m2),产量高于其他育苗方式。抛秧盘育苗,播种量低,秧苗素质好,带土移栽,插秧时不伤根,插秧后无缓苗期,低节位分蘖数量多,分蘖有效率高;稀播旱育苗,苗田分蘖率高,百苗干重高,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大,插秧时有1~2个分蘖,插秧后缓苗快;在6月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低温生长量大,分蘖有效率高。这2种育苗方式产量都高于常规旱育苗,说明抛秧盘育苗、稀播旱育苗是寒冷地区较为适宜的育苗方式。抛秧盘育苗、稀播旱育苗的单穴有效穗数、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食味等均高于常规旱育苗;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常规旱育苗。这2种育苗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还有助于改善稻米品质。播种量超过250g/m2,无论是旱育苗还是钵体育苗,都会导致秧苗素质、产量和品质下降。

摘要:利用粳稻品种农大3号,进行了育苗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育苗方式为抛秧盘育苗(3粒/孔)和稀播旱育苗(150g/m2),采用这2种育苗方式,不仅产量高,而且单穴有效穗数、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食味等均高于常规旱育苗(250g/m2);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常规旱育苗。

关键词:水稻,育苗方式,产量,品质

参考文献

[1]孙涛,商文楠,曹海峰,等.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1(7):134-137.

[2]严光彬,李彦利,王万成,等.栽培因素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3(5):13-14

[3]李金峰,冯昆,王瑞英,等.不同育苗方式和栽培密度对水稻早熟品种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1996(3):5-8

[4]张文香,王成瑷,王伯伦,等.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5):142-146

[5].王建林,徐正进.不同插秧量对东北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结构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65-368.

[6]王建林,徐正进.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水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6):401-405.

[7]宋智慧.水稻不同插秧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4(6):l9-20.

育苗方式 篇6

这两种限位方式, 一种是触压式限位, 另一种是拨压式限位, 在外遮阳和内遮阳温室中都有应用, 常见于管绳式传动的遮阳机构中。共同之处是温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 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实现一幅或多幅遮阳网的开启和关闭。基本结构包括:减速电动机、驱动轴、驱动轴轴承座、牵引钢丝绳、变向滑轮、遮阳网、导网座、行程开关、保护罩等。一般选择温室专用减速电动机, 功率为0.55kw, 遮阳网行走距离为6m, 遮阳网运行速度为200mm/s。图1为遮阳机构遮阳网开闭电器控制原理图。

共同设计特点:减速电动机尽量布置在驱动轴中部靠近立柱的地方, 这样可使驱动轴转动所受的扭矩最小, 且遮阳网开闭运行平稳。牵引钢丝绳每隔2.5~3m布置一道, 绕线方式应能使一端缠绕的同时另一端放线。遮阳网布置在托网绳上, 固定边一般直接固定在温室拉梁上, 活动边固定导网轴上, 使用专用卡具固定, 使活动边能通过导网座随驱动机构一块运动。

(一) 触压式限位遮阳机构

1. 触压式限位遮阳机构的主要构造, 如图2所示。

2. 设计要点:选用JLXK1—311型直动式行程开关, 可安装在拉梁上, 也可安装在图中所示的横担上。要保证开网和收网限位开关以及触压板在同一运动直线上。如果固定在拉梁上, 先用钢板 (厚度为5mm) 制作一个“L”形底座, 装上行程开关, 然后通过U型螺钉固定到拉梁上。如果是固定在横担上 (见图2) , 先将适当长度的Ø32mm镀锌圆钢管固定到立柱上, 在横担两头安装行程开关。注意顶杆方向。触压板固定在导网杆上。触压板垂直安装, 上部要比行程开关顶杆位置略高, 以保证即使触压板倾斜一定角度也能触压到顶杆。

1.驱动轴2.减速电动机3.牵引钢丝绳4.横担5.遮阳网6.滑轮7.触压板8.行程开关

3. 工作原理:当需要遮荫时, 按下按钮SB1, 电动机起动。动力传递路线为:减速电动机—→驱动轴—→牵引钢丝绳—→导网座, 导网座带着导网杆一块运动, 遮阳网被打开。当遮阳网展开到所需的宽度时, 安装在导网杆上的触压板触压行程开关SQ1, 电路断开, 遮阳网停止展开。相反, 当需要采光时, 按下按钮SB2, 电动机反转, 遮阳网开始收拢。当触压板触压到行程开关SQ2时, 收网停止。使用按钮SB0可以随时停止遮阳网的运行。

(二) 拨压式限位遮阳机构

1. 拨压式限位遮阳机构的主要构造, 如图3所示。

1.法兰2.螺杆3.螺母拨叉组件4.驱动轴5.底板6.行程开关

2. 设计要点:

(1) 螺杆长度计算

螺杆通过法兰与驱动轴联接成为驱动轴的一部分。一般来说, 螺杆直径与驱动轴外径大小是一样的, 如果驱动轴外径为60mm, 那么螺杆直径也可取60mm。因为要传递功率不是很大, 采用普通单头螺纹即可。若遮阳网的开度为6m, 则需螺纹工作圈数为

考虑到螺母轴向运行到限定位置需保留安全圈数 (每端4圈) , 每端自由段及法兰焊接位置25mm, 螺距p=3mm, 则螺杆总长度为

取螺杆长度为170mm, 螺母宽12mm。螺杆、螺母、拨叉的材料可采用45钢, 强度高, 焊接性能好。

(2) 行程开关底板的设计

行程开关底板可采用A3钢制作, 要求厚度8mm。在底板中部轴向铣出直槽, 槽长不短于螺杆螺纹轴向长度, 槽宽应比拨叉厚度略宽, 以保证拨叉在槽内运动自如。在限位开关安装的螺钉孔位置轴向铣出长孔, 以便通过改变行程开关位置, 限定拨叉在直槽中的移动距离, 达到调节遮阳网开闭位置的目的。

可选用JLXK—511型行程开关。

(3) 工作原理:将焊有拨叉的螺母装到螺杆上, 螺杆又通过法兰联接到驱动轴上。当需要遮荫时, 按下按钮SB1, 电动机起动。动力转递路线为:减速电动机—→驱动轴—→牵引钢丝绳—→导网座—→导网杆, 遮阳网被打开。另外随驱动轴一起转动的螺杆, 将动力传递给螺母。由于和螺母焊接的拨叉杆被限定在直槽中, 因此, 拨叉只能在直槽中移动。当拨叉杆触压行程开关SQ1时, 电路断开, 遮阳网停止打开。相反, 当需要采光时, 按下按钮SB2, 电动机反转, 遮阳网开始收拢。当拨叉杆触压行程开关SQ2时, 收网停止。同样, 可使用按钮SB0来停止遮阳网运行。

(三) 两种限位方式的应用特点

1. 触压式限位方式的遮阳机构所需配件容易采购和加工。

安装方便, 操作简单。但是, 由于触压板是固定在导网杆上, 而导网杆一般比较细长, 刚性差, 容易变形, 有时会引起触压板和行程开关触压位置偏差, 影响遮阳网的开闭。

2. 拨压式限位遮阳机构是触压式限位机构的改进型, 不容易受到风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比触压式遮阳机构定位精确。

但加工安装成本要大些。而且, 螺杆的螺纹部分须经常添加润滑油, 以保证带拨叉的螺母在螺杆上运动自如, 不致产生锈蚀卡死现象。

以上介绍了遮阳机构两种限位方式的设计和特点。由于这两种遮阳机构操作方便, 运行平稳, 省工省力, 零部件的加工和安装不很复杂, 一般在投资规模不大, 自动化水平要求不太高的中小型温室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育苗温室遮阳机构两种限位方式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限位方式及设计要点。

育苗方式 篇7

关键词:香樟,播种育苗,密度,发芽率,生长量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J.Presl]又名樟树、芳樟、脑樟等, 为樟科常绿高大乔木, 是江南四大名木之一。香樟木材的材质优良, 纹理美观, 不变形, 耐虫蛀, 有香气, 是一种很好的建筑和家具用材, 民间常用来制作成家具、雕刻品、木制品和家庭装饰。樟树的树干和根可提炼樟脑、樟脑油 (樟脑酊) 、芳樟醇等, 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心腹冷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疥疮顽癣、风火赤眼等症, 在医药方面具有特殊用途。此外, 香樟树干通直, 树冠浓荫密布, 树形优美, 已成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而且, 香樟根系发达, 萌芽力和抗逆性强, 并能吸收硫、氟等多种有害气体, 也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混交造林树种之一[1,2]。目前, 在香樟播种育苗方面, 主要侧重于种子贮藏与处理、播种方法、施肥及不同品种幼苗生长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对种子播后苗床覆盖及苗木密度试验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3,4,5,6,7]。为此, 特开展香樟不同覆盖方式与栽植密度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古田县林业局苗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9′13″, 北纬26°35′1″;交通便利, 地势开阔、平坦, 灌溉条件好, 土壤为砂质壤土, 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肥沃, 圃地及周边植物无检疫性病虫害感染。种子于2013年11月下旬在古田县境内四旁绿化的20~30年的香樟上采集, 种子堆沤去皮后用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消毒, 种子采用普通湿沙贮藏待播。

1.2 试验设计

1.2.1 苗床不同覆盖种子发芽率试验。

以株行距10 cm×10 cm进行播种, 覆盖黄心土后, 在苗床采用不同覆盖方式, 并考察发芽率。试验参照相关研究[8,9,10]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设3个处理, 分别为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 (A1) , 稻草切碎覆盖, 厚度以不见畦面黄心土为宜 (A2) , 以不覆盖作对照 (CK) 。3个处理的面积分别为22、26、21 m2。

1.2.2 不同播种密度试验。

苗床覆盖方式采用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 采用催芽露白的种子播种, 设3个不同密度处理, 分别为8 cm×8 cm (B1) 、10 cm×10 cm (B2) 、10 cm×15 cm (B3) , 对比不同播种密度下香樟苗木的生长效果。3个处理的面积分别为121、126、133 m2。

1.3 试验实施

于2013年12月下旬进行整地翻晒、施基肥, 做苗床;苗床土壤用多菌灵500倍液浇灌消毒。于2014年3月上旬种子露白时播种, 采用浅沟 (深1.5~2.0 cm) 点播, 播后覆盖黄心土1.5~2.0 cm。苗期管理技术措施:塑料小拱棚在开始出苗时, 打开棚口通风换气, 苗出齐后拆除, 谷皮、稻草留在苗床防杂草、保湿, 并搭盖遮阳网对幼苗进行遮荫, 约45 d后拆除遮阳网, 进行全光育苗。在幼苗期, 及时防除杂草, 追肥控制好浓度, 以0.3%~0.5%为宜, 由稀渐浓, 量少次多;苗木速生期可适当加大追肥用量和浓度;9月上旬后停止施肥, 促进苗木木质化;此外, 还应进行中耕除草、培土、灌溉、防涝防旱、病虫害防治等。

1.4 调查及统计分析

幼苗出齐后, 在株行距10 cm×10 cm的苗床上设置样方, 按不同播种密度处理, 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个样方进行调查, 分别调查300粒种子的发芽率。于2011年12月上旬, 进行苗木质量与生长指标调查[11], 参照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517—2004。每个密度试验处理设置9个样方, 规格为1 m×1 m, 实测苗木的平均高度、平均地径等, 并根据样方内平均水平选择误差±5%的标准株5株, 进行根系的测定, 包括≥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数、平均主根长等。试验数据采用DPS v7.55版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苗床覆盖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对苗床采取不同覆盖方式, 香樟种子的发芽率不尽相同, 为64.4%~84.1%。其中, 处理A1的发芽率最高, 达84.1%;处理A2稍低, 为75.0%;CK最低, 只有64.4% (表1) 。对苗床不同覆盖的种子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 差异极为显著 (表2) 。

注:F0.01 (2, 24) =5.61, **表示差异极显著。

2.2 不同播种密度对香樟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3、表4可知, 香樟不同苗木密度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均以处理B3最高, 分别达112.1 cm、1.11 cm、40.5 cm、21.6条, 平均苗高分别比处理B2、B1高出2.28%、29.90%, 平均地径分别比处理B2、B1高出18.1%、70.8%, 平均主根长度分别比处理B2、B1高出24.2%、51.1%, ≥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比处理B2、B1高出49.0%、137.4%。不同苗木密度的合格苗率处理B3、B2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比处理B1分别高出94.1%、92.3%, 达极显著水平;合格苗产量则以处理B2最高, 达58.39万株/hm2, 分别比处理B3、B1高出48.6%、23.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1) 对苗床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可以极显著地影响香樟种子发芽率。以苗床覆盖以谷皮覆盖+塑料小拱棚的最高, 达84.1%, 稻草覆盖稍低, 为75.0%, 苗床不覆盖最低, 仅64.4%。由此说明, 在苗床上用谷皮覆盖并且搭建塑料小拱棚, 有助于苗床的保温保湿, 从而显著提高香樟种子的发芽率。

注:F0.01 (2, 24) =5.61, **表示差异极显著。

(2) 不同播种密度对香樟一年生苗的生长量、苗木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较稀的密度虽然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但株数少, 合格苗产量低, 而较大的密度则苗木质量差, 苗木合格率较低, 合格苗产量也较低;试验表明, 苗木密度以株行距10 cm×10 cm较适宜, 合格苗产量最高, 达58.39万株/hm2, 分别比株行距10 cm×15 cm、8 cm×8 cm高出48.6%、23.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振华, 温强, 戴小英, 等.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林业科技, 2007 (6) :30-33, 36.

[2]王万喜, 贾德华.香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7 (4) :144-145.

[3]余昌元.香樟不同育苗方法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9) :219, 223.

[4]晏增, 马永涛, 罗晓雅, 等.香樟的几种繁殖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 2012 (4) :76-79.

[5]董必慧, 蔡学礼.樟树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6) :2313-2314.

[6]梁机, 王志勇, 覃鹄, 等.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6) :3231-3233.

[7]刘德良, 王楚正.几种樟树育苗及幼苗生长特性观察[J].经济林研究, 2003, 21 (1) :25-28.

[8]黄素梅.种子覆盖和密度对山杜英播种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3) :122-124.

[9]吴善群.桤木种子不同覆盖方式和密度对播种苗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5) :168-169.

[10]林晓芳.乌桕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5) :172-173.

【育苗方式】推荐阅读:

育苗现状06-21

油松育苗07-02

组培育苗07-07

繁殖育苗07-27

玉米育苗08-02

快速育苗08-08

大田育苗08-21

生态育苗08-31

育苗效果09-14

辣椒育苗09-21

上一篇:土基回弹模量试验研究下一篇: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