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共12篇)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1
目前, 数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两者已成互动之势。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沟通知识内容间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推进课程内容深化;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 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 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 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在任何教学改革中, 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 应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 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 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 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3.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 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 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 或是模拟教育者, 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些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 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5.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校课堂已不是学生数学知识获取的唯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 从广义上来说, 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 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 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 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 (逻辑思维过程) , 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 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 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 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 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并不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 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 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 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 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 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 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 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 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例如, 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调查研究, 在采集大量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 来帮助自己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手中, 这种学习是开放性的, 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又如, 在研究电视发射台对城市的辐射的范围研究性课题中, 学生必须收集资料, 建立数学模型, 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的和与人合作的方式, 利用计算机为的分析工具, 去完成研究。从这一研究中, 学生可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发射人造卫星, 要覆盖全球各地区共需多少颗卫星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这对学生开拓知识面, 实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性学习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 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 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信息处理能力是其中要点之一。在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 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 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 最后归纳、综合, 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 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 了解各种税收政策。
总之, 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 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2
摘要:
在教育事业全面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也由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再加上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现如今已经步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信息技术和中职教学课程的整合度日益增加,其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备受关注,也成为了改进数学教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信息化数学教学落实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和突出功能,突破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的辅助助力数学教育的腾飞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3
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前我们上课,都是先制做一个课件,然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这个课件来展开。这样做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化,学生也容易理解,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重复这样去做,会使学生慢慢变得懒惰,不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学生每天听课就是等着看课件,不去思考,等着答案和结论的出现,不能更好地锻炼其思考能力。所以基于以上现象,我就在思考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利用自已所学知识来动手来制作课件,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改变在形式上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真正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做好这项工作,学生要对计算机的搜索引擎和POWERPOINT幻灯片两个软件使用熟练。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的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幻灯片来作一些动态的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长方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融为一体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入到现代信息技术中去。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假如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形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无益于数学教学,反而有害。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定理、一个概念、一个例题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才智,要靠教师的引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的好多优质课、示范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不看教案和教材,全部由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适合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它过分强调了视觉和听觉和冲击力,忽视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
通过网络,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各种数学资源与现行数学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使教材更多元化、立体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必然引发数学教材的变革,不但在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能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数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现实的生活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学中,数学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例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教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场景,然后慢慢从美丽的场景中去找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科技快速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的影响认识不足,认为有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舍不得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进行投入。
2.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正是一个大转轨的阶段,教师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一些边远农村和山区的教师,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3.教学设备短缺影响着课程整合
我国现在已经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正在迎接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转变。但是由于资金和教育理论的传统化、陈旧化等问题,还有很多教师没有计算机、很多学校没有网络教室,更不用说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了。
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仅是在研究课、评比课中出现得较多,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计算机还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远未取得真正的成功。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带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数学。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新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4
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前我们上课, 都是先制做一个课件, 然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这个课件来展开。这样做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化, 学生也容易理解, 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重复这样去做, 会使学生慢慢变得懒惰, 不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学生每天听课就是等着看课件, 不去思考, 等着答案和结论的出现, 不能更好地锻炼其思考能力。所以基于以上现象, 我就在思考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力, 让他们利用自已所学知识来动手来制作课件,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而且也可以改变在形式上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真正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做好这项工作, 学生要对计算机的搜索引擎和POWERPOINT幻灯片两个软件使用熟练。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的知识时, 学生可以通过幻灯片来作一些动态的图形, 从而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长方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融为一体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把自己首先融入到现代信息技术中去。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假如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 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形象,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仅无益于数学教学, 反而有害。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定理、一个概念、一个例题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才智, 要靠教师的引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的好多优质课、示范课, 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 不看教案和教材, 全部由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适合数学知识的理解的, 它过分强调了视觉和听觉和冲击力, 忽视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切入点, 将两者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
通过网络, 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各种数学资源与现行数学教材或紧密结合, 或遥相呼应,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 使教材更多元化、立体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 必然引发数学教材的变革, 不但在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 使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 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 而且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能突破教材的极限, 弥补教材的缺陷, 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 使数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现实的生活材料, 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 教学中, 数学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实效性。例如, 在教“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场景, 然后慢慢从美丽的场景中去找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科技快速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的影响认识不足, 认为有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此舍不得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进行投入。
2. 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正是一个大转轨的阶段, 教师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一些边远农村和山区的教师, 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教学设备短缺影响着课程整合
我国现在已经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正在迎接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转变。但是由于资金和教育理论的传统化、陈旧化等问题, 还有很多教师没有计算机、很多学校没有网络教室, 更不用说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了。
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长期以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仅是在研究课、评比课中出现得较多, 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计算机还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远未取得真正的成功。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协作
[摘 要] 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的学校参加到运用新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来,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挑战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一些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学实验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整合,包含着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它既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实验学科的整合,又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具体实验教学的整台,整合的具体模式是我们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优点: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熟悉,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熟悉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二名或多名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把握的过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资源库、电子图书馆、虚拟大学)。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一种不受时间约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都可以获得在线帮助和学习资源。互联网使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意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这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得学习、交流、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圈子内,难免受种种约束和限制。网络交往有利于个体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绝好空间,这有利于提高行为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网络给协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交流工具,网络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合作性增强。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协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帮助、指导经常有意无意地变成领导、控制,学生的协作变成教师逻辑有序的安排,这与协作学习的宗旨相违反。而在网络环境下,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增强。对于创造性较强且需要建立相互合作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时,往往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练习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爱好、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气,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体现了人机交互。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中,恰当的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往往跟着好奇走,自控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多种媒体的引入,追求表现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一股脑儿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时偏离主题。
2、要照顾学生的思维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老师善于驾驭学生的思维,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速度,以照顾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电脑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注意力偏离学生的思维,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常常导致多媒体的播放进程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不一致,学生的思维远远跟不上电脑设计的思维,造成学生茫然失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合理控制节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3、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但却难从丰富的语言中体会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丰富多变的身体语言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常常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随着老师一起去体验情感,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多媒体所使用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虽然有关教学内容和信息都提前输入到了电脑中,但人的情感是无法输入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地分析学生的情感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情感活动情况,以弥补计算机的不足。
4、要掌握好“度”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掌握好运用的时间、数量等“度”的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如何问路[de]情景中,利用计算机的闪烁运动功能,将问路的提示图慢慢展现,同时将多种路线设计于其中,既形象又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整节课只有这一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它既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有的老师,将整堂课的内容全部打到电脑里,使多媒体课件成了教案的翻版,教师成了程序的操作者,由传统的“满堂灌”改成了“电子灌”最终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与教师的设想相去甚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2.4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中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3、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術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4、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是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们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使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7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数字的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绽放.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等动画,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一个三角形,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过程,再让学生尝试剪拼,然后再以动画剪拼……生动形象的活动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两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与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再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概念.1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的课桌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米的长度是怎样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课桌、凳子图.(课件演示)一般的小学生有1米加40厘米高,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学生的身高是15米?在5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1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250米)并通过调查(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知1米、10米有多长,加深对米的概念的理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让学生一目了然.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1 问题提出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21世纪后, 信息时代也接踵而至, 信息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乃至思维的方式, 教育领域作为一个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也开始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 而高等院校更是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为资源探寻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新模式, 在日益深化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既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忽视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展, 以灌输教材知识为目的, 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又结合学科特点继承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有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构建的, 我们既可以从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角度去构建教学模式, 又可以从信息技术为资源, 为环境的角度去构建教学模式,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适时交流和合作学习。
作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 熟知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物理、生物、经济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的同时, 也深刻认识到它固有的学科特点, 那就是极高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 这使得高等数学学习者常常望而却步, 谈“高数”色变。因此, 我们在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同时, 也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新的教学模式[1]的探索与构建, 将高等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 我们要形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就应该将所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我们熟知的知识中的相应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 同时新的认知结构也要通过将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所学新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和适当的组合来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可看成是数学学习者将脑海中的数学知识根据个人理解的程度, 与所具备的记忆, 想象, 感觉等认知能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固有一些特点的整体。因此, 将高等数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当中, 建立二者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可以通过将数学教学新模式同已有的旧模式进行整合来实现。当然进行整合后获得的数学教学模应该保证以下两点: (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 为其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条件; (2) 实现知识传授者和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必要的沟通和互动, 从而可以使学生不再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而是真正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进一步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高等数学课程固有的学科特点, 以下将给出几种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所固有的学科特点决定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注重将抽象的数学定理、定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逻辑关系, 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发现教学模式是教师从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 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网络等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尽可能与实际生活建立密切联系, 能够使学生被问题所吸引, 激发出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能够深刻的理解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模式首先遵循主动学习原则,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丰富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去展开自主学习。另外, 该教学模式也遵循应用意识原则, 教师所设置的各类问题的主要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利用数学的知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意识, 学生潜意识中要有用数学的想法。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进行合理的假设, 根据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当然, 这种教学模式还遵循着反思求异的原则, 融入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大胆求异, 不拘泥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打破一些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束缚, 在认真回味一节课的知识内容的同时积极反思, 积极探寻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现代教育技术和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 这种教学模式是经常使用的, 如在讲解定积分的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定义时,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然后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刘徽的割圆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最终抽象出定积分的定义, 使学生真正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如今, 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或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了数学实验这一环节, 辅助整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数学实验的目的[2]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 它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数学实验中, 由于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 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 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 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高等数学实验的开设实际上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整合后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实验的形式, 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实验平台, 使学习者的思维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 开发出直观, 高效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高等数学在生物, 化学, 物理, 经济学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进而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 将枯燥的高等数学学习转换成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设计、推理等身体力行的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以下五个环节。 (如图1)
其中, 创设情境环节是实施其他几个环节的首要条件, 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能在动手进行实验之前, 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 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实验当中去。数学实验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动手完成实验, 包括处理数据, 描述实验结果等。归纳猜想, 推理论证环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分析能力等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假说, 并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进行验证或否定,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一个环节, 主要是想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成果,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该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除了以上教学模式外, 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 针对不同的教学条件, 学生素质, 我们应该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 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信息化”, 盲目地将信息技术强加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 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 宋福钢, 花清亮,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7.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9
一、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的分析
我校是黄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002年, 申报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研究。2005年10月顺利结题, 其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肯定和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信息资源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 完善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 2006年我校又以《信息资源整合学科教学的模式探索与实验研究》为课题进行再研究, 旨在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同时对本地区中小学产生辐射作用。分析课题的研究和应用过程可以发现: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已广泛应用, 这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信息化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师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二是培养锻炼了教师队伍,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促进了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三是确立了“以课题促课改”的兴校思路;创建了符合数学、语文、综合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了一批优秀案例, 撰写了一批教育教学论文, 开发、利用、自制了一批多媒体课件, 汇集了一批电教优质课等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在本地区推行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 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有:
其一, 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协调。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成员大多是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 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课题成果的应用起着巨大作用, 但是他们注重的是课程教学, 缺少先进教育技术理论的支撑。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在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方面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技术上均有一定难度。
其二,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未能同步发展。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抓好电教基础设施建设, 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为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另一面, 网络能利用的资源较少, 适用于具体学科的资源更少, 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较少, 尚未形成完整的软件教学资源库。
其三, 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费短缺。由于黄山市属欠发达地区, 财政较为困难, 进一步推广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究其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二、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简单的整合, 而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处理与媒体应用等多方面的整合。我们应当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促进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一方面不断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与经验;另一方面, 用新的指导思想与经验来指导整合工作。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少走弯路。
首先, 要改进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求教师真正适应融入信息化教育的环境, 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思想, 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现就我地区来看,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已经广泛开展起来, 但大多仍然是传统课堂搬家, 多媒体只是作为演示的工具和教学的装饰品, 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 从而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其次, 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
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的重要性, 综合考虑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特点, 构建新型教学结构。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师生以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向学生高效传递教学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与协作性,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第三,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 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对硬件建设的要求比较高, 投资的力度相对比较大,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现代化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 更应注重软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 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 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以满足教师更高效地构思和组织教学, 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第四, 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教学模式进一步走向合理化。在课堂教学中, 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不同。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有区别。目前, 我校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模式有: (1)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2)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型教学模式; (3) 演示型和自主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都要力求体现学科特色, 使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合理化。
第五, 要建立培训机制,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现代化的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不但要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现代化教学设计水平, 具有自制CAI课件和修改网上课件的能力。此外, 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导, 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当前各地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偏重, 理论研讨培训较少。而培训内容大多是培训教师如何使用教学软件、如何制作课件, 从而也造成一些教师轻视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 误认为只要会使用教学软件和操作多媒体设备就行了, 而理论学习研究是专业教师的事。因此, 在加强教师技术培训的同时, 更要加大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培训和学习, 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 从思想观念上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到实处。
第六,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各种教育技术, 传统的与现代的, 各有所长。当今社会传统教育技术仍然有用武之地。挂图、模型、标本、实物能够以直观、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音像媒体依靠视频和声音能够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感官刺激;投影、幻灯投资少, 制作简便, 而且随着胶片记录仪的问世, 大大提高了幻灯片的制作质量;仿真模拟教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 培养教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所以说, 教育技术的选用不是越新越好、越现代化越好, 而是根据需要辅助表达的对象, 立足现有的教学条件, 因地制宜, 把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 达到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目的。过分依赖一种技术, 而忽视其它技术, 也是不可取的。
第七, 要构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指导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多媒体应用是目前教学评价一项重要指标, 但很多学校的评价仅限于是否运用多媒体设备方面, 而在多媒体运用的质量和效果方面的评价因素较少。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科学的评价方法就是要看信息技术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效果是否都达到了最优化的目的, 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
总之, 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只有让信息技术真正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应用于教育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 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 这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1) .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10
(一) 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需要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新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明确表示了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和信息技术的课程相结合, 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教学中很难展现的内容, 在确保笔算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科学型的计算机以及各种数学教育的技术平台, 加强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多多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对数学进行探究, 改进教学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 按此理念,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会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二)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新技术的配合和参与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就不单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 还需要他们具有适应这个社会处理和掌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使用之前陈旧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是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的, 所以, 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新技术的配合和参与。因此, 计算机、图形计算器、多媒体等专用的设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 还有内容多、难度大等特点, 比如在新课标中, 直观立体几何的内容非常多, 但是却只有短短的18节课时, 所以就要使用信息技术来呈现简单的、学生熟悉、程序性的内容, 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以及容量, 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数学教学进行辅助
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补充或加强所进行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点进行常规的作图、列表模拟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此来达到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在现实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 有些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 而这部分活动并不是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但是为了达到目的又一定要经过这些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很有效的。从数学的技术角度出发, 将信息技术当成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科学的计算器可以完成四则运算、三角运算、统计运算等, 图形计算不单可以完成上述的运算还可以进行符号运算等, 能按照函数所要表达的方式做出图形。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一般都需要进行大量和烦琐的计算, 要做出各种复杂的图象或图形, 这样就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 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基础性的教学内容, 可以集中精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由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 运用计算机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将信息技术当成教具使用
这是高中数学课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组难度逐渐增强的习题, 让学生来回答, 计算机会及时地给出指导和判断。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也可是固定的或随机的。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课题、题目类型、灵活度出题, 增加练习的智能度,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指导, 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运用现有的课件、资源信息,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选择一些可以展示数学本质问题的资源组织教学, 形象并且直观地展现数学对象, 动态地展现数学关系, 展示出数学的本质, 准确地表达数学思维, 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并自主地去感知和理解数学的意义,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 信息技术可提供学习资源, 成为学生的学具, 完善了教学方式
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注重演示, 太过于强调形式化的推论及结果, 往往忽略了数学产生及发展的过程, 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在数学实验中一般需要构造出大量有共同属性的数学对象, 经过对比、分析等来找寻数学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来对数学的规律进行探究, 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的实验提供非常有力的保障, 是非常得力的学具, 让数学的实验可以更加容易实现, 从而完善了学习的方式。
三、总结
信息技术提供了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平台, 将数学变得容易理解, 让数学与生活更亲近, 让数学的教学更加生动, 真正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利用技术交互作用创造出数学的学习情境, 用图像和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 其视觉形式比文本形式更加具有活动性、空间立体感, 且容易和其他学科结合, 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融合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01) .
多媒体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 篇11
信息时代,教育正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转变,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媒体与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教育的理论指引下,认真进行多媒体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强,信息量大
教育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2多媒体教学具体形象,表现力强
多媒体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教师利用计算机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使学习资料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全面的发展。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2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有利影响
2.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不会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针对性练习。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多向互动,尽量的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2.2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单纯的高中数学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达到了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学习的效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
2.3多媒体教学从直观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进一步发展到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多媒体教学充分研究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刺激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够非常快的使学生对知识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变。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2.4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模式下,学生并不是简单的从老师处吸取某些知识,而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工具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掌握数学规律。
2.5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及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所学知识的相关资源,可以成功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
3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教学的有利影响
3.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革新
通过网络资源,使众多教师可以比较容易的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理论观点,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使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较大程度地激发教师教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将教学内容抽象化为具体化,将枯燥教学变为生动教学,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素质。
3.2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有效地解决数学课程紧张与教学任务重的矛盾
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简化课堂中较为繁琐的过程。如“线性规划”一节教学中,可行域的作图比较容易,学生也比较好掌握,但是如果每一道题教师都在黑板上演示做图,效果不好且耽误很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准确地做出图形,形象直观地演示作图过程,使学生掌握得更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4.1实施多炼体教学要符合教学实际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不能仅仅体现一种介质的作用,更不能成为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新工具。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真正实现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先进经验,应用到多媒体教学当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2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
多媒体与数学课程整合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但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但更应该关注课堂上的思路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中,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3实施多媒体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但由于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选择由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部分学生容易迷失自己的关注点,无法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甚至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多媒体教学要对学生的学习加强指导与管理。
4.4多媒体教学依然需要知识管理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技术并不会自己教学,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要素。我们必须要在教学和管理中把它的优势体现出来,信息时代的教育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4.5多媒体教学要系统地管理
要形成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首先,必需得有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各位教师之间互相合作,分工明确。其次,知识管理要营造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氛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内部的知识网络,提倡知识资源的共享,避免信息不通畅甚至知识垄断现象。
4.6多媒体教学要有广大教师的支持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 篇12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人数……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授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
五、信息技术与小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不具备相关同步知识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
(4)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教育报, 2000 (11) .
【数学课程整合思考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12-05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11-21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案12-31
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01-08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思考08-18
数学新课程研究06-02
数学课程改革研究06-24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研究08-23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08-24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体会和思考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