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课程

2024-08-25

高校数学课程(精选12篇)

高校数学课程 篇1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学模型越来越深入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有些领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科学家们认为“当今最令人兴奋的发展是在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中数学模型的构造”。有时一个粗糙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建

收稿日期:2010-07-22

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2009IM010-400)作者简介:辛华(1981—),女,讲师,硕士;

曾昭英(1954—),女,教授,硕士;孔令彬(1956—),男,教授,硕士;杜辉(1982—),男,讲师,硕士.

模之所以被广泛学习和推广,主要原因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并贯穿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中。建模方法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

1 建模竞赛现状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已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

1989年在几位从事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美国的竞赛。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十几年来这项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9年全国有33个省、市、自治区的1 137所院校、15 046个队、45 000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其中西藏和澳门是首次参赛。

2 建模教学现状

随着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普遍推广以及数学模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使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建模基础课。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参加开放性的数学建模竞赛。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法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新思路[2]。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最初由几位老教师从事相关教学及研究,参加一些小型建模比赛。到目前为止,每年均派出大规模赛队参加国内及国际各种规模的竞赛,而且成绩十分突出。授课教师也从一人多攻发展到现在分工明确,个担己业,形成专业授课小组。教材方面,储备大量建模参考书,同时根据自身学生和教师的特点自主编制教材,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院系已陆续开设了建模课程,有的专业把建模课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授课教师每年都定期参加各种建模会议和培训,参赛学生也从专业的数学系学生发展到全校十几个学院、几十个专业的学生。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建模规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红火场面。

3 建模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目的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3]。当我们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再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也是建模的整个过程。因此建模和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应用性极强。

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等特点,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它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4]。通过教学使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惯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可以说,建模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4 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理论式教学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基础数学课程理论占主导地位,讲解过程主要是定义、定理、性质和计算,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而数学建模是一种新型的数学课程,是凌驾于基础理论基础之上,是用所学的数学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手段,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如果把它规划成基础数学教育,就扼杀了建模的灵魂。没有灵魂和创新时,这门学科就陷入死圈。

(2)突击式教学建模之所以兴起并发展迅速,主要归功于国内外的建模竞赛。正因为如此,很多学校举办建模培训班,开建模课程。在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功底不扎实成为各个院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数学建模教育并没有全面普及,所受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备战的学生,就促成了突击式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建模本身就需要具备各种专业数学和非专业数学的基本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为了使学生知识掌握全面,每天都更换教学内容,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填充状态,没有时间思考,试问这样的大脑,能创造出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吗?钱学森老先生让近代力学系58级学生在校多留了半年时间。“半年下来,光数学题就做了近3 000道。”黄吉虎说,虽然工作晚了半年,但同学们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许多同学后来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两弹一星”作出了贡献。可见扎实的基础才是建摩天大厦的稳定基石。如果我们只注重建模成绩,那就扭曲了建模竞赛是真正目的。

(3)两开式教学现在建模课程还有一项普遍现象,就是理论课与上机课分开教学。讲理论的老师,理论完备,教学得体,思路清晰。但是当学生问到这个复杂的计算如何求解时,大多数教师会留到上机课程解决。当学生真正到机房时,计算机老师并不清楚讲教理论课程的教师遗留了多少问题,甚至并不清除学生有什么问题。那么学生有两种收获,一个纯理论一个纯计算,当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先是想思路,然后想办法,有时候模型很好,却不知道如何去解。

(4)灌输式教学载入书籍的都有一定的定论,不容轻易推翻,因而极容易形成默认与接受式的灌输。像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这样的教育俨然成了工业生产程序。但是,综观横跨全球跨国公司世界首富500强,须要的是市场预测、风险承担、科技创新、投资策划、信息产业成果化,这中间又有多少是学校书本里教过的呢?

如果将建模教学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那么即使包含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将死的教条。建模教学,不是学些理论会几个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是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数学精神,所积累的数学素养无时无刻不发挥着积极地作用,这才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5)被忽略的教学针对建模竞赛,论文的编写是重要的一环。有一部分学生说自己是茶壶煮饺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结果也不错,就是说不明白什么原因导致没获奖。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论文的编写。虽然论文的撰写不是建模的主要部分,但是给专家送审的是最后的论文。就像人的一张脸,第一印象很重要,思路清晰,撰写规范的论文,会让读者有兴趣和精神去看、去品、去审。诱导着读者发现其鲜明的观点,正确的解题思路。相反,即使思路奇特,层次不清的论文就像我们批字迹潦草的考试卷子一样,真希望你交一张白卷,就不用这么费力猜想了。

5 教学与教改方法

课堂教学在各国的教育中仍处于中主导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猎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战场。针对建模课的特点及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粗浅的教学看法。

(1)教学要“因知施教”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前我们常说,因材施教。现在换一个字“因知施教”,了解课程性质,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有的放矢。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数学建模的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是及其开放性的,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利用储备的知识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所以,教学的目标不是把知识点讲明白就大功告成,要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应用。这种能力,可能是教师本身也未必具有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把学生的聪明才智、还有热情充分的发掘出来。这才是教学目的。离开目标谈方法,不免无的放矢。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做后台的策划者,前台的组织者,活动的参与者。知识的引导者和力量的激发者。

(2)理论要“平易近人”易中天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历史的真实和生动的故事嫁接起来,给视听大众留下想像和发挥的空间,把刻板的内容解说成学生的语言,老百姓的语言,大多数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建模课程同样如此,把繁琐的公式定理转化为学生触手可及的应用工具。就像一个工具箱,大可不必研究这工具如何制造,只需会使用,且运用自如即可。不要把数学知识高深莫测化,让学生敬而远之。数学是博大精深的,但现在所学所用的是触手可及的。

(3)解题要“见风使舵”对于建模这一门特殊课程,很难把握他到底涵盖了多少的数学背景,不同的应用背景也可能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仍会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也很难说它的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面对每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跟着自己的灵感和直觉,用所熟悉的理论去解决,见缝插针,跟随题意去分析,去解决,做人不可以见风使舵,做题却是一种必备本领。

(4)教师“要更上一层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老师自身素质抓起,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接受能力。老师如果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那么即使讲的天花乱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云里雾里。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才能画龙点睛,运用自如。一个优秀教师的一堂课,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茅塞顿开,期盼下一次课。相反一节失败的教学,会让学生浅尝辄止,害怕下一节课。很多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不是百分百的赞同,但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师者,育人也。在世人眼中,教师应该是“知识”的化身。学生也在听其言观其行的体察中加以选择,看看是否应亲其师而信其道。知识是宝贵的,永远也来不及使知识臻于完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建模不同与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做法,能迅速找出优缺,抽丝化锦,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广阔的物理背景,还需要有伺机勃发的灵感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就是常说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5)学生要“伺机勃发”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的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据有关调查,凡事成功或有所作为的人士,大多数有一种好胜的心理,不服输的勇气。遇到挫折,不弃不馁,甚至越挫愈勇。他们之所以成功,平的就是这股拼劲。面对每一个问题犹如面对一个战场,要么攻破,要么回去。现在的学生视野广阔,好奇心和好胜心远远高出过去。在大趋势的条件下,利用这种优势去激发的他们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了解学生心里,激发学生的好战心理,从而释放学生的个性。

(6)学科之间要“藕断丝连”现在很多建模老师是年轻教师,他们热情、努力、也很认真。可以把自己份内的内容讲解的很通彻。但是建模要求有非常好的逻辑思维和整体思维,他需要学生调动大脑里的所有细胞,如果学生搜寻思路时,只是星星点点,杂乱无章不知从何下手时,老师应该考虑一下讲解的知识点是否相互独立。虽然数学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很多教材也明细的罗列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是忽略了一点,实际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模型就可以解决的,可能需要几种方法的共同合作。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本方向的同时,遇到可交叉的地方,提醒学生,引导他们去领悟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最后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需要老师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教师在上课前有一次整体的培训。这就根据各学校条件的不同,灵活调试。如果是理论与上机分离,两位教师应互相沟通,互相协作,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两门课,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之间必然有关联之处。

(7)师生之间要“同舟共济”面对新问题,不知所措的学生,刚开始会无从下手,甚至出现很多的错误结论。不要立即否定,跟随学生的想法一起犯错一起碰壁,千锤百炼之后再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任何人也保证不了我们

欢迎投稿

第一次发明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任意扼杀学生的想法和希望。后果就相当于变相的扼杀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6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思想和文化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工具去解决问题,是教学课改的最终目标。加强科学创新方法的平台建设,让建模教学形成一种学术风气,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比赛。

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情感的职业。无论怎样的精心准备,都是肢体与语言的表达,真正的灵魂是教师的爱,爱自己的学生爱这门课,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知识是有生命的。

[编辑:厉艳飞]

欢迎订阅

本刊投稿网址:http://www1.hrbust.edu.cn/baokan/keji/

摘要:随着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蓬勃发展,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建模教学课程。参考各高校的教学模式,总结近几年授课教学经验及调研材料,从建模课程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目前建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因知施教”、“平易近人”等一些教学教改方法,目的能更快更稳更科学的进行建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潜力,希望对从事建模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学方法,因知施教,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肖倩.数学建模与大学生能力培养[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20):112-114.

[2]谭永基,李尚志.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

[3]李大潜.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C]//大学数学报告委员会.2006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1.

[4]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

高校数学课程 篇2

发布人:田瑜辉 发布时间:2011-9-13 15:58:27 审核人:田瑜辉 所属类目:政务公开—工作通知 所属关联:政务公开

黑教高函„2011‟324号

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 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

全省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促进全省高校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黑教高函„2011‟210号)文件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开展全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情况专项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目的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后续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源头”,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专项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对高等数学等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视,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评估时间

评估分为学校自评和专家进校评估两个阶段,其中以学校自评为主。9月8至10月31日为学校自评阶段。11月起为专家进校评估阶段,每所学校1—2天,具体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三、评估专家组组成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若干由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估专家组。

四、学校自评主要内容

学校自评应主要从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学状况、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政策支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并以此为框架形成学校自评报告。

1.课程设置:重点检查各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类型、学时、学分和学期等情况。

2.教学改革:重点检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情况。

3.师资队伍:重点检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队伍配备和结构、培养和培训、教学研究和学术水平等情况。

4.教学状况:重点检查教材选定与使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管理规范等情况。

5.教学效果:重点检查学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高等数学课程对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等情况,主要信息通过查询试卷、听课和学生座谈会获得。

6.课程特色:此项为学校自我总结提炼项目,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突出基础地位、教学内容突出与专业要求相结合、教学过程突出课堂教学等方面。

7.政策支持:重点考察学校对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资源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8.问题与不足:重点说明当前本校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

五、专家进校评估方式

专家组采取听学校汇报,实地考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查阅大纲、教案、试卷等教学文件,组织全省统一考试等方式进行。

1.听取汇报:专家组所有成员听取学校汇报,被检查学校相关领导、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数学课教师参加汇报会,汇报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查阅材料:专家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后随机调阅相关检查项目的支撑材料。3.实地考察:专家组根据检查需要,可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机构进行实地察看。

4.课堂听课:采取推荐听课和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例各为50%。5.查阅教学文件:专家组随机查阅2010—2011学年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试卷等教学文件。

6.召开座谈会:专家组根据检查需要,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座谈会参加人数为10人左右。

7.反馈意见:现场检查结束后,专家组要将检查的意见向学校反馈,但不作定性结论。

六、评价结果

检查结果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各专家组形成统一检查意见后采用投票方式产生检查结果,并提交专家组会议讨论通过。对于检查暂缓通过的学校,要求提交整改方案,并在整改结束后接受专家组复查。

教育厅将根据评估情况,组织召开全省高等数学课程评估与建设工作会议,公布评估结论,并组织有关院校进行经验交流。

七、具体要求 1.各有关普通本科高校要高度重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情况专项 检查工作,提高认识,加强协调和配合,明确责任。

2.各有关高等院校要认真组织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专家组进校时应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五份):

(1)自评报告;

(2)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本学期高等数学课表;

(4)本学期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名册(含姓名、学院、年龄、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本学期承担高等数学课程学时等);

(5)本学期高等数学学生名册(含姓名、学院、专业、性别等);(6)2010—2011学年高等数学试卷名册(要求含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学生人数、成绩及分析等);

(7)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状况、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佐证材料分类备查;

(8)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备查。

3.为便于专家组进校前各项事宜沟通确认,请各学校确定一名联系人,并于9月底前将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报至教育厅高教处。

联系人:丁哲学,电话:0451-53642446 曲万涛,电话:0451-53601094 邮箱:qwt2006@163.com 李海涛,电话:0451-53641152

高校数学课程 篇3

【关键词】高校数学 考试模式 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6-0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难以符合当下培养人才的需求。通过以往的科学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传统的数学考试模式中,数学考试的内容局限性太大,大多数的数学习题都是知识导向性的,比较偏重于知识的重复记忆,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有效的加强。同时在数学考试的评估中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要求。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时相对减少,这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全面教授。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和创造性思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制约,从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大大降低。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不应该对学习效果产生反作用,所以对当前数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科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数学考试模式改革中具体的思想路线

高校数学考试的考试模式改革应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为目标。高校数学考试模式改革主要是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断的丰富考试的内容,还要丰富考试的形式和方法,在注重学生本身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效率。做好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成绩评价三方面上的改革:

考试内容:在考试改革的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要合理的展现出新颖的考试内容,避免出现以课本为主的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思考。只有进行这样的数学考试模式改革,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考试模式及成绩评价体系。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的种类繁多,如何高效的提高考试效率和丰富考试体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难点。应该在各种考试形式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有效的且可操作性强的考试。

成绩评估:在成绩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多方位角度来进行对成绩的评估。考试仅仅是当下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考试的成绩在学习中并不是占着主导地位的。所以,在对成绩进行评估的时候应该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和考核。

二、建立新颖的高校数学考试模式

1.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

在当下的高校数学考试模式改革的局面下,我们应该结合现有的创新模式和手段并摒弃那些旧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的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为结果的。

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监控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并且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其中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使自身的数学修养也得到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努力积累课堂经验和学习经验,把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信能力、学习变通能力、创新性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教学不是围绕着考试而进行的,这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改革的现状,把学生平时的表现也添加到成体成绩考核当中,再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整体评估就较为理想化。

2.过程考核中的具体方法

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的核心是考试的时候要适合每一门课程,并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互相符合。选择何种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整体考核,要对课程的特点、要求及考试的目的来整体进行评估才能完成。过程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课程报告和单元检测等。

在单元检测中按照单元的形式和内容来选择考试形式,其具体内容采用开卷、闭卷和网上课程考试三种单元检测模式。在单元检测的考试中,单元检测的命题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然后把课程内容分成与学习小组对应的单元,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内对课题进行讨论探究并最后得出结果,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命题中进行仔细的筛选并列出考试题目。这样的命题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用在对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使其吸收和消化知识。

3.把握命题难度的同时提高考试质量

考试是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考试的命题应该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中心进行命题,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命题时不应该只注重难点知识,应该着重考核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在考试命题中重视数学教学思想和数学的应用考核能力,做到考试命题难度适中且命题立意新颖。

三、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程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的考核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并对其加以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中应该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应该准确的理解课程教学目标。要根据不同的考核方法来制定不同的考题难度。对此,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相应的考核计划。要清晰的摸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然后再确定平时成绩评定时的依据和原则。

2.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重要性

在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中,教师所占的地位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着教师应该对自身和学生都应作出严格的要求。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成绩考核这三点都受教师的教学质量所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命题要有创新手段和创新意识,真正的做到对考试的重视度以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考试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在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学习成果的评价。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考试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完善高校数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并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洪萍,等.地方高校数学系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3(1)62-65.

高校数学课程 篇4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们不可避免的要接触一些英文数学概念,涉猎一些外文资料,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英语训练来培养这种能力。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比较晚,发展滞后,重视不够等方面的原因,专业英语的教学远远落后于其他数学专业课的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3,4]。

专业英语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程,学时为32时。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知道数学里常用的概念、定义、定理在英语中如何表达,为我们今后阅读前沿领域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这门课程和大学英语也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数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通过对数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也为他们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做必要的准备[5,6]。下面笔者就学校数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谈些许看法。

一、我校数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

1. 学生数学和英语底子都比较薄弱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底子普遍比较差和数学专业基础薄弱。他们大都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太高,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数学专业英语是数学与英语的结合,但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既有数学的严谨表达又要合乎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在数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数学的逻辑思维特点,数学的符号表达和英语表达的习惯结合起来,遵守英文的语法规则。这对我们的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

2. 师资不强

教师对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专业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高于数学专业老师的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大都文科出身,对数学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对概念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逻辑思维能力也弱于数学专业老师。在教学时英语教师自己感到压力很大,学生也容易困惑,教学效果较差。选择数学专业的老师上数学专业英语优势还是明显的,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了解透彻,数学方法也运用熟练。同时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但是问题在于虽然他们很多具有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并且学习英语的时间长达十几年,但是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还是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特别是发音方面容易误导学生。

二、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建议

1. 提高认识,让学生行动起来

学生们超过十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似乎水平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出来的层面。学习大学英语应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很吃力。自然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打击。归根到底是在他们还不怎么会说的时候,却在努力学习语法。在他们不太会读的时候却已经学会了拼写。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偶尔说几句已经成套路的英语或者用英语造几个简单的句子。用这种违背人类学习语言规律的方法学英语,势必会给他们学习造成很多障碍。最后的结果是单词没有记准确;语法有漏洞,运用不熟练。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发音不标准甚至一塌糊涂。即使单个单词发音准确,但句子的语调、重音和停顿没有章法。过去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改善的道路上努力。要想更好的学习数学专业英语,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把英语提到一定的水平。推广早读活动,不定期请外教参与指导,鼓励大家发言。对早读积极的学生予以素质拓展学分的奖励。告别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让学生想说、敢说、有场合可以说。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和数学专业的兴趣。

2. 教材方面

众所周知,教材的内容与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高低。由于数学专业有很多的分支和方向,各个领域对数学专业英语词汇的侧重点会有不同。所以,出版和选择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

这一方面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广泛征求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编写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教材。充分考虑到专业英语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我们选教材也应遵循内容要系统化、综合化的原则,涉及的内容要广泛,题材应多样化,知识的覆盖面要广。而不是侧重数学的某一个分支。同时兼顾教材知识的先进性,要节选一些能反映当前数学某些专业领域发展最新动态的内容。这让我们的专业英语课不在局限于英语学习,也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状况及热点问题的窗口。此外,内容表达方面,要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用法和表达上尽量来自英语为母语的作者文章或者书籍。

3. 师资建设方面

师资的建设应该摆在课程建设的首要位置。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渊博的专业知识,目前情况是担任该课程教学老师是不固定的,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充分的准备。缺乏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结合很好的适合教授这门课的教师。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在校内层面,要鼓励数学专业中英语较好的教师向英语专业老师学习。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资助部分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进修,培养一批既具有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又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专业知识的数学专业英语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

4. 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培养的侧重点从学术型人才转成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我们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处理,而不是照搬教材。可以考虑采用专题讲解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专业词汇和整句话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中常见难句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翻译长难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玉敏.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2):78-80.

[2]高忠社.关于数学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85-86.

[3]吴炯圻.数学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徐文莉.对数学专业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10,13(2):53-55.

[5]叶俊,兰恒友,李作安.关于《数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N].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22(1):70-71.

高校的课程设计环节初探 篇5

高校的课程设计环节初探

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高校中一直不为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本文通过典型课程设计--数字逻辑课程的设计,并通过比较国内外院校这方面的`情况,分析了重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最后阐明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当中应起的作用.

作 者:井海明 赵宁 兰海波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4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数字逻辑课程  

高校数学课程 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介绍了分专业修订教学大纲、开展应用型案例教学、建立“N+2”过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等数学作为应用型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如何正确处理好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1高等数学教学的困惑。课题组通过对安徽15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调研发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这类高校普遍感到比较困惑的一门课程:一是学时数少与教学任务量大形成尖锐矛盾,工科类专业平均教学时数低于150,课程内容包括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微分方程,部分专业还包括场量与矢量分析等:二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明,调查显示只有30%的教师、10%的同学能够勉强说清高等数学对专业学习的具体作用;三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及畏难情绪普遍存在;四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通过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低效与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很不协调。

2导致困惑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困惑的根源在于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没能及时作出调整。首先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变了,学术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沿袭前者的内容体系去实现后者的培养目标,从逻辑上必然产生混乱。其次是课程的功能作用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等数学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和其他课程一起,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一个特定的能力或素质。第三是课程的教学模式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求全、求精、求深和重传授、重习题、重考试的教学方式,以及严重缺少与专业学习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案例,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不明、兴趣不大、效果不好。

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等数学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应当是: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确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导向、坚持三个结合、开放四个领域、培养五种能力。

1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2转变两种导向,就是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功能定位,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标准,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导向转变。

3坚持三个结合,就是在处理课程与专业的关系时,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突出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多样性需求。在处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时,坚持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突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具有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的实际问题。在处理课程考核标准与学生学习能力关系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开放四个领域,就是吸纳更多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建设开放的应用型教师队伍。采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建设开放的应用型内容体系。使用更多的讨论、启发、合作等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建设开放的应用型互动课堂。采取形式多样的应用型过程考核方法,建设开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培养五种能力,就是通过分析具有专业背景或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案例,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实验、体验实验、应用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软件来实现数学目标的能力。通过应用型的互动课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完成一些小的课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1分类制定适应各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差别很大。例如计算机系的相关专业对于傅里叶级数这部分知识的要求较高,建工系的部分专业对于曲率、曲线积分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生物系的部分专业仅需要一元微积分,至多是多元函数的微分,不需要学生掌握多元函数积分学这部分知识。针对各系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结合中学新课标的改革,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删去中学已学过的部分,充分考虑到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将相关内容熏新整合,有机地组合起来,重新制定了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积极开展应用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建立了由教师、教材、教法组成的应用型案例教学体系:首先是培养应用型教师,建立高等数学教师到专业教研室“挂职”制度。这些教师相对固定在某个系承担教学任务,深入到系和专业教研室,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学习适当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专业中的数学案例。其次是编写应用型案例教学资源库,包括用于教师教学的案例和学生作业、小论文和数学实践的案例。第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很好地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数学案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更好地学好数学和用好数学。

3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考虑到重需求、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果断地将过去统考、统改的教考分离的高等数学考核方式,转变为“N+2”的过程考核方式。具体操作办法是:一是增加课程导论课,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理论和实践习题,作为必修必掌握内容,第一节课即告知学生;二是针对必修必掌握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定期地增加N次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小论文、读书报告,也可以是单元测验、口试等。过程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50%。课程结束不再实行全院统考,而是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

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1教师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导。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的明确,促进了教师自身成长路径的明晰。成为应用型的教师,开展应用型的研究,进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我院高等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组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率明显提高。同时,高等数学课程组连续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奖、省级教坛新秀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005年以来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并进行大会交流18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0多项。

2学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体。课题组经过追踪调查,发现经过多年实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与2005年相比,全院学生高等数学合格率由63%提高到95%;平均成绩由64.5分提高到83.5分。专业教师反映,专业课教学不再需要补数学知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部分同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的人数及获奖比例逐年提高。

高校数学课程 篇7

首先,学好专业课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素质。据相关调查统计,高职的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尚可,约40% 的学生勉强具备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最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学生普遍不喜欢数学,学习专业课也就力不从心了。其次,高职的数学教材也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各专业所需。数学教学的进度与专业课内容不协调,经常出现专业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学生要么已经遗忘, 要么还没学到的问题。第三,高职数学教师缺乏对专业课知识的了解,也很少会将专业问题引入数学课堂。而专业课教师也缺少与数学教师的沟通,有的会在专业课教学中花大量时间来给学生补充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的遇到数学知识则含混带过,学生始终不知其所以然。

二、改革所采取的对策

1.确立数学为工程造价专业服务的思想理念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一些以操作为主的施工员、制图员、造价员、测量员等工作。因此,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上都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没有认清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忽视了对数学的重视。加上高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没打好,学习数学无兴趣可言,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轻数学而重专业课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乎对专业课有利,其实不然。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工程造价专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认清数学课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的关系,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及现行的教学方式,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的思想理念。在确保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对数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制定适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切实做到数学课教学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

2.整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内容

从历届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数学与专业脱节的现象很严重,数学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数学课讲授的是纯数学理论知识,很少会引用工程造价的专业实例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服务性。另外,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合理,没有考虑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当专业课上要用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时,学生要么还没学过,要么学得太早而联系不上,根本就谈不上应用了。为了适应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需求,教学中尽量实现数学课与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融合。专业课教师负责将所任学科涉及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加以整理,并标注讲授时间,必要时还可将相关的专业问题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将其创设成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的讲解,体现出数学的专业背景。在授课过程中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加强知识应用的实践环节教学。这样,学生也能亲身体会到数学与专业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数学教师加强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的学习

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中,“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力学”与数学的联系最为紧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与数学也有很多联系。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功底,根本无法深入学习,这会大大降低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做到有的放矢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针对专业所需,在全面熟悉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课堂教学,把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我校任教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学教师均毕业于数学教育专业,大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可说是一无所知,对于把握工程造价专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数学专业,而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数学教师只有对工程造价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专业课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 而专业课教师也只清楚自己所任课程需要的数学知识,并不了解该知识点在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细节及所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和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根据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 合理地制定适合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

4.确定专业化的数学课程内容

与工程造价专业相适应的高职数学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构建数学课堂的内容体系。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从第二学期开始陆续开设的,数学知识主要集中在最初开设的几门专业基础课中,以“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施工组织设计”尤为突出。主要涉及以下数学知识点。

(1)基本运算 。“ 建筑力学 ” 中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约束反力, 涉及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 建筑工程测量 ” 中涉及大量的三角函数运算及勾股定理; “ 施工组织设计 ” 中的劳动力需要计划 、 流水施工组织和确定工期,施工方案选择中价值功能系数的计算等,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运算能力 。 故基本运算这一块不能忽视 。

(2)图表类。函数图像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量较大,如“建筑材料”中土的密实与压实功的关系、低碳钢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图、“建筑力学”中直梁弯曲时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等,这些图像涉及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表格类的计算主要出现在“建筑工程测量” 中对测量数据的整理及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计价表”的认识与使用等;另外,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出现大量的横道图。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可以使很多专业问题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3)微积分。微积分在工程造价专业学科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用导数和微分计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切线模量、变形模量,计算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受拉力作用的钢筋截面面积,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等。

(4)几何知识。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的最基本专业素养就是良好的识图能力,不管是“建筑施工技术”还是“施工组织管理”或者“建筑工程概预算”都离不开建筑图纸,都要遵循图纸要求来落实任务。所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就成了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建筑CAD”利用Auto CAD绘图软件来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其中涉及的很多绘图技巧就需要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知识,这些几何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全面掌握的。还有,在有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还应用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网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及专业需求,对原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进一步完善数学教材,以便更好地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

三、结束语

高职数学课教学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关系紧密,但要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专业问题为背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教学中体现专业课的特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数学教师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密切配合, 花费一定的时间,投入一定的精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做好科研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摘要:在高职院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数学,它服务于专业课,是有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必须的基础工具。就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很多专业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概预算等)的教学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教学如何定位才能更好地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服务,是目前亟待探索的问题。

高校数学课程 篇8

高等数学作为技术应用型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种众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科学语言, 在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上,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备课, 在优化教学上下足功夫。

1 优化备课过程

(1) 备“学生”。现阶段的学生是文理生兼招, 有些专业的文科生占比更是达到近百分之六十。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基础知识差异较大, 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与情感存在较大的反差, 在学习习惯和意识上仍停留在“数学等于做习题”上;在学习模式上,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 接收新知识较快。这样的学习差异, 对教学的要求就有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的目标上就要进行多样化的准备, 依据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完成对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2) 备教材。技术应用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 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在深度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课程设置以微积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大纲, 处理好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学内容上既要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 更要有高等数学的科学体系。适当选取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对知识差缺适度补充, 充分挖掘和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重要的章节内容做到分析透彻, 使学生学习起来通俗易懂;在习题选择上, 做到精心挑选、题量适度, 达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2 依据教学大纲, 优选教学内容, 分出内容重点

(1) 优选适合学生难度的教学内容, 进行安排和设计。在教学时数 (60学时) 一定的条件下,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优选适合学生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三个基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为适应专业的要求, 将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适当拓宽和加强数学基础, 强化对学生思维方法、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淡化对特殊运算技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了三个模块:极限与连续, 导数与微分,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使学生尽快进入微积分的最基本的主线内容:一元函数微积分。这样学生容易入门, 并能掌握实际应用广泛的微积分基本内容, 不必拘泥于严格的数学证明, 能运用微积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①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 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出发, 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阐述教学内容时, 将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 多角度地去说明关于概念的实质, 扩大学科信息量。如在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中, 对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应用性问题进行更新和充实。这样能够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 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与医学的相互促进有较好的认识, 对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高等数学内容的体系, 使其内容与专业结合, 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在教学中, 适时引入“数学建模”, 将其小规模、小批量地“切入”到教学中, 把一些较小的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问题, 通过解决的过程分解后, 放到正常的局部环节上去做, 并且注意经常这样做, 即“化整为零”, “细水长流”。“切入”的内容必须与正常的教学内容及教材要求比较近, 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复习中就增加了药动学模型的单室模型中的血药浓度实例: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剂量, 时刻体内药物消除量按些下列一级方程消除 (/=, 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②并让学生课上讨论, 课下自己去完成问题的具体求解过程。

3 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分析教学因素, 综合、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就是要按照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校具体的各种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合理地、综合地选用教学方法, 有效发挥教学方法的真正作用, 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 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 配合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又与许多教学因素 (比如教材因素、学生因素、综合因素等) 密切相关。在讲授数学概念时, 就是案例探究、直观性教学、传统讲授结合使用, 力争以实例引入, 使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如对极限概念的教学中, 选取实例, 给出大家熟悉的“一尺之槌, 日取其半, 万事不竭”数列极限例子, 引出极限的定义, 跨过极限理论证明的难点;再如讲授定积分概念,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 进行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 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这就是局部的“以直代曲”思想, 而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平面,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 也形象地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法要综合实施教学, 既讲授、又启发, 既引导、又探究, 既有理论指导、又有联系实际;在各类因素量的搭配上要比例适当, 从总体上把握, 灵活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进而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从而形成良好的教法风格。③

(2) 帮助指导学生, 学会主动学习。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的方法, 还包括“学”的方法。这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 (巴班斯基) ④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 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将学法指导运用到教法之中。学法指导即为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挖掘出教材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 抓住契机, 点拨学生的学习。⑤学法指导要具体。比如, 在介绍基本定理时, 尽量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 带出定理。既交代来龙去脉, 又冲淡抽象成分, 让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在一元函数微积分教学中讲授概念时, 首先从汉语语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再从数学角度来解读。如:函数 (建立了一定关系的两个盒子中的数) 、导数 (由极限导出的数) 、微分 (分成微小量) 等。强调了概念引出的思想往往都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师就是要善于把握时机,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 挖掘学生的潜能, 开发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途径, 传输自我教育的方法, 增强自我发展的潜能。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方法, 以达到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4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学评价机制也要随之改革。为了加强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考查, 对高数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并且将本门课程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 (占40%) , 在课堂上, 提问、练习、活动、参与、测验等检测持续进行, 及时评价, 并计入成绩单, 其中也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出勤等;二是学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占60%) ,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全学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这样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 一定能使学生认识到,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 是一门能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真正的教学成果并非获取知识本身, 而是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 人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若干年后, 学生们也许会忘记具体的数学知识, 但是高等数学所给予的思维训练, 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摘要: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务是面向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而高等数学是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的基础, 是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学科。本文就高等数学课程的优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院校,高等数学,优化教学

注释

11 王文娟.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都市家教, 2009.1.

22 梁文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33 喻德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素的分析[J]数学通报, 1993.12.

44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

高校数学课程 篇9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0 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更为突出, 民办院校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构建一个社会与学校互动理论与时间互动,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许多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应用与工、农、医、科技、国防、经济、金融、管理等各个领域。高等数学被科学家誉为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因为它的思维非常好, 作为高等教育非常有效的重要的工具。高等数学一直被大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来让学生学习。

现在高中数学中加入高等数学的部分内容。使得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知识中有许多衔接的部分, 例如函数极限, 一元函数微分学和一元函数积分学, 等等。民办高校的学生最多的是三本学生与一本学生比较高考录取分数较低,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偏科严重, 大部分学生的中学数学基础不扎实, 少数学生则数学基础较好, 两极分化十分的严重, 对于数学公共课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

1 准确定位优化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等数学教材许多是针对一本院校的学生, 许多课后习题是考研真题, 难度较大, 不利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自学及练习, 学习起来感到难度较大。所以应选取适合民办院校的高等数学教材, 并且优化设计提出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的原则, 选择教学内容。

2 重视课前备课

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教师要全面的准备课本知识, 并作探索, 总结, 归纳, 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加直观, 准确和完整。备课时选取的例子, 还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 例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在学习导数的概念和计算后, 可以举例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最大利润问题、最低成本问题、总收入最大问题。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要充实自己, 不能只做到熟悉教材, 要把最新的, 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

3 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 可以适当的时候选取多媒体教学, 选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数学图形, 变得更加直观。例如在学习二重积分的概念时, 引入两个实例, 求曲顶柱体的体积, 采用的方法是分割、去近似、求和、取极限。学生理解觉得很抽象, 若采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 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不但能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4 进行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将相近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 例如在求曲顶柱体的体积时, 可以回顾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分割、去近似、求和、取极限, 比较不同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 需要教师用对比教学方式。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学生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如导数与微分, 所以老师适当进行比较的概念, 使得概念更容易理解, 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体系, 透彻理解概念。

5 分层教学

根据前面的分析, 分层教学的实行也很重要, 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导致有的学生学不懂, 有的学生学的太简单, 因此, 可以考虑学生所学专业与高等数学的关联程度,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基础, 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 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分层、分级开课。A级教学, 针对基础好且逻辑思维强, 对高等数学学习有极大兴趣的同学。教学过程中应有适当的拓宽和提高, 对知识融会贯通。C级教学针对数学基础差且对数学无兴趣的学生。从基础抓起, 把时间多用在动手计算上。B级教学针对大面积学生开设。要求对基础知识基本够用, 讲清概念, 强化应用。让学生重拾对高等数学的兴趣, 学到有用的知识。并初步实践分级教学, 针对分级教学后会导致的考核难易度不一致的问题, 如何做到公平, 可以通过学分和层次系数体现, 如公式:

所得学分=层次系数×标准学分

例如:90分以上对于A级的层次系数为1.2, B级的层次系数为1.1, C级的层次系数为1.0。在不同的院校需要经过实践对层次系数进行设定进而不断调整及完善。

6 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成绩世人瞩目, 但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薄弱, 这与考核方式有关, 高等数学的考试应着重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机械模仿。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以外, 在考核中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两部分, 闭卷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课堂互动、考勤、平时作业各占10%。这种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有助于加强教学管理。

以上是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得到的, 对该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的目的, 这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2]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3]蒋志民.改进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J].商丘师专学报, 1999, 15 (4) :90-93.

[4]林正炎.当前概率学科中的研究机遇[J].数学进展.2004, 33 (2) :129-140.

高校数学课程 篇10

伴随着互联网和IT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和IT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广泛使用,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更加的广泛,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也导致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人才需求背景下, 全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 以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 一方面应该能系统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的软、硬件知识,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专业理论及方法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另一方面, 也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为了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了相关的数学课程:基础数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理统计等;数学建模类课程如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等[1]。尽管数学课程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中受到普遍重视, 但是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并不能达到开设这些数学课程的预期目标。本文将主要谈谈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1、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数学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 数学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数学中的矩阵论、微分方程、图论、控制论、数理逻辑等基础理论, 为计算机科学中的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等各个研究方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本质上, 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就是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 数学课程的教学是学生进一步在计算机领域深造, 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

其次, 数学课程和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主干课程密切相关。比如, 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的基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形式语言、数据库理论等多门课程都需要以离散数学中的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等知识为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能极大的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 更好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

再次, 许多数学课程和计算机的应用有直接联系。比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 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求解、数值逼近、数值微分和积分、微分方程求解等问题, 能在工程设计、金融、航空航天等各行业中得到实际应用。而数学建模这门课程, 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特征建立模型, 并利用计算机求解模型, 用以解决企业管理、经济计量、市场分析预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软件制作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数学课程的学习, 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有更深的认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在一些基础数学课程如离散数学中, 学生通过对数理逻辑等内容的学习, 可以很大的提升逻辑推理能力;而通过对代数系统等抽象知识的学习, 可以弱化常规的数学计算, 提升学生符号化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明显,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高校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2、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了相关的数学课程, 并把这些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 但是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通常并不理想, 无法达到开设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说来, 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脱离了计算机的相关应用背景。在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中, 就已经开设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这两门基础的数学课程。而这些基础数学课程, 在计算机专业中有许多的应用。比如, 计算机显示器将图像显示在网格上以表现图像, 这样图像在计算机中可以表示成二维像素矩阵。因此, 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知识和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讲授矩阵知识时, 如果没有介绍矩阵在计算机学科中的运用, 而仅仅讲授其中的理论知识, 学生往往会感到很枯燥乏味。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掌握这些知识, 而且在实践中也无法利用矩阵知识解决问题。此外, 在学习这些基础数学课程时, 学生刚进入大学, 思维方式还没有从初等数学那种直接、基本的运算上升到大学数学那种抽象、符号化的运算方式。脱离了对应用背景的介绍, 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大学数学中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容易对数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 影响对今后的数学课程学习。

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了同计算机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数学课程和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 可以应用于关系数据的关系操作;图论中的平面图可以应用于应刷电路板、集成电路;通路和回路的概念, 可以用于研究操作系统的“死锁”状态判断。由于讲授数学课程的教师通常为数学专业的教师, 缺乏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了解。在授课时, 通常只是按照教程讲解相关知识, 没有把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其它计算机课程相联系。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不能系统的理解整个计算机专业的知识, 也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遗忘。

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计算, 而忽视对其中原理的讲授。同数学专业的课程相比, 在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基础数学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中, 其中较困难的理论部分内容通常被删去, 只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时, 强调如何套用公式计算, 但对公式的原理和推导过程往往介绍的很少。由于不能理解公式的原理, 学生缺乏推导公式的能力, 也很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另外, 教学过程过多的强调套用公式的基本运算, 忽视对学生符号化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这也导致了学生今后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难以进一步深造。

3、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实现开设这些数学课程的预期目标, 有必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计算机的应用背景进行。比如, 讲授离散数学的逻辑代数时, 可以利用逻辑代数, 把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抽象成数学表达式, 用于解决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从而把离散数学中的逻辑代数和数字电路建立联系。而在讲解树的结构时, 可以和它在编译原理中表达式解析以及数据结构中的应用结合起来。采用这样的讲授方式, 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计算机专业各个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建立一个横向联系, 能够更系统、扎实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 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加强数学意识和计算机意识, 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讲授方式, 对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方法这类数学课程, 应该更多考虑让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

数学课程的教学还应该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前沿理论和方向进行。比如, 求解最短路径的Dijstra算法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但由于其算法复杂、原理抽象,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大。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点时, 我们可以结合其在流形学习这一计算机新兴研究方向的应用。2000年, J.B.Tenenbaum等提出利用Dijstra算法计算流形数据之间的测地距离, 并挖掘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2]。这篇论文发表在2000年《科学》上, 成为流形学习这一方向的开创性成果。通过结合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方向讲授数学课程,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让学生更早接触和了解计算机的前沿方向, 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今后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深造打下基础。同时, 这种讲授方式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可以鼓励教师更快更全面的把握计算机的前沿方向, 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数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对原理的讲授, 扩充和计算机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计算机开设的数学课程中, 那些被忽略甚至删除的困难内容, (下转第55页) 往往是对今后在计算机领域继续深造最有用的内容。比如, 删除了数理统计中的随机过程内容, 学生就无法分析互联网分布式系统, 不会设计随机化算法和协议。而线性代数中那些被忽视的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内容, 却是模式识别领域优化算法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选择数学课程的教材和讲授内容时, 不应该只从数学课程自身体系的完整性考虑, 而应该更多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特点。另外,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不但应该掌握如何利用数学公式解题, 更应该具有符号化能力和计算机意识, 能够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中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重视对原理的讲授, 培养学生将问题抽象化、符号化和建模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是计算机发展的理论基础, 而数学教育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 做好数学课程的教学, 实现计算机专业开设数学课程的预期目标, 需要对计算机教育进行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形分析, 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宋笑雪葛霄马雪莹.谈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J].教育与职业, 2006, (18) :185-186.

高校数学课程 篇11

关键词:高峰体验;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39-01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峰体验课程应运而生。所谓的高峰体验课程就是通过改进高等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作为一种以整合知识、连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它顺应了科学、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得到了欧美等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1]。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中普遍存在“低头族”、“手机党”,因此,美国高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二、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体验,它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感,个体能够感到强烈的快乐、幸福与欣慰,它也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这些感觉能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到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马斯洛之后的学者科林·威尔斯在《心理学的新道路中》指出,高峰体验可以被复制,而其本身是一种能量的溢出。

三、高峰体验课程的特点

(一)探究性。

古语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高峰体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一组学生都被给予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是开放式的,没有现成的具体的答案,学生则利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与各项技能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于调查研究、分析讨论、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进行分工协作,获得知识并且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合作性。

高峰体验课程将教师、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会聚到一起。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必须一起推进项目的行进,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不断从合作者那里获得灵感和启发。团队工作和合作对保证整个项目的推进和完成至关重要,学生们必须学会从合作者那里吸取力量,通过相互帮助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三)愉悦性。

如果希望学生能够“乐此不疲”地享受认知过程,那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这样的认知方式,高峰体验课程正是这样的课程形式。在高峰体验课程中,学生会满心喜悦并且获得高峰体验,那是因为他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体验。

(四)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创造性的本质特征是人性的健康和完美发展,高峰体验是创造性释放的集中体现。我们人为设置的高峰体验课程正式在还原学生的创造性本质。每个学生的心智中都具有创造性的底蕴,只有允许这些非理性、非逻辑、非现实的基础元素自由的表现,才能形成自我创造的迸发[2]。

四、高峰体验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一)置入研究型课题,提高课程的可探究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的讲授为主,缺乏研究性的学习机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我们应该借鉴高峰体验课程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置入研究型课题,增加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可探究性。比如,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入新闻时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原理去分析时事中的问题。由于是时事,网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获得对事件的整体认识,然后再联系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二)创建学习小组,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合班教学,一个班往往有100多名学生。这通常会呈现出两个现象:(1)为期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多数教师仍然不认识学生,或者只认识其中的几个;(2)合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本为零。这两种现象背后隐藏了不同的问题:(1)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再生。无论哪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分组,每组给予特定的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广泛,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三)更新教学方式,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校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冷漠态度大多源于课程教学的枯燥乏味。许多教师照本宣科,或者直接读PPT,无疑使学生更加厌恶这类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加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知识以及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讲到可知论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讲在地球北纬30度发生的一系列没有答案的神秘事件,并且指出,虽然这些神秘事件暂时无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增强,事件神秘的面纱终将揭开。

(四)打造相对开放舒适的课堂氛围,彻底释放学生的创造性。

在高校的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秩序,教师们往往会制定一些准则,不准学生说话,不准学生交流。实际上,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打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尤为重要。比如,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质疑教师的观点,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向教师发问等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完全释放。

参考文献:

[1] 刘小强,蒋喜锋.质量工程下的课程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69-76.

[2] 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62.

高校数学课程 篇12

关键词:慕课,高校数学课程,应用

慕课是涵盖课程、日常学习、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等多项内容的开放式、系统化的在线课程, 融合大量元素, 并凭借自身优势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然而,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存在大量问题和较大的局限性。

一、数学慕课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 涌现出了多种数学慕课。不同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慕课中所持有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些人不赞同数学慕课, 他们认为若将数学课程转变成慕课的形式, 不确定其是否有效完成锻炼逻辑思维的任务, 同时, 也不明确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会下降多少。

笔者个人主观认为, 对于高校数学课程而言, 慕课的应用十分必要。这是因为慕课能开拓学习空间, 共享优秀资源, 强化数学素养, 彰显教育工作的透明性和民主性。与此同时, 因慕课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涵盖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反馈、作业设计等过程, 与传统教学拥有近乎相同的版块。另外, 慕课还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由此可知, 慕课的应用十分必要。

1.可提升数学重视度

虽然,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强调数学课程, 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但是, 因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与授课时间的制约, 一般只是点到为止, 导致学生忽略数学课程, 尚未完全认识到其重要性。而慕课可借助优秀的教师队伍, 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转变授课重难点, 从原有的理论推导到应用分析, 有利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可丰富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 数学教材几乎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动, 部分知识略显陈旧, 然而, 为确保整体完整性, 根本没有做太大删减, 使得课堂教学十分紧张, 数学教师单纯依据教学大纲来开展课堂教学, 缺少对新知识的探究。而慕课可借助在线优势, 结合时代发展现状, 适时更新。例如, 讲解概率论这门课程时, 在以往的教学中中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讲授统计内容, 但统计内容却是重点内容, 借助慕课可通过大量实例来讲授统计内容, 进而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校数学课程中慕课的应用策略

现阶段, 我国大多数重点高校均采用慕课, 直接参与国外成功的慕课平台, 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国内的学生。然而,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适应性, 这要求我国高校用结合自身情况, 依托教学经验, 创建独特、可行的慕课平台, 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1.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在慕课平台下,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若想有效利用慕课, 数学教师用积极专版自身角色, 从讲授者过渡到引导者。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然而, 自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后, 若教师仍旧采用灌输式模式, 片面讲解数学概念与繁琐的理论, 则会增加学生的排斥感, 不参与课堂教学。在新时期, 慕课要求数学教师应依照教学模式合理改善教学理念。对于清华等重点大学, 采用慕课后, 开展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数学教师应重视在线视频, 实施在线平台学习, 认真记录各种学习问题, 并将其放到实体课堂进行集体讨论, 最终将问题解决。国外因拥有先进、完整的社交平台, 他们的学生常常把自己遇到的学习难题上传到交流论坛, 而教师则参照问题关注度排名, 统一在线回答。同时, 指引学生共同探讨开放性以及发散性等问题。

2.推广自主学习

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题海战术是提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在新知识的掌握和吸收中略显不足。慕课的课堂测试较多, 且不固定, 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规划后续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内部积极交流分享, 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另外, 大学生一般比较任性, 缺少恒心和耐性, 相对浮躁。慕课作为一种现代课程, 授课形式独特, 在刚开始接触阶段, 大学生可能充满热情。但随着教学活动的拓展, 当好奇心和新鲜感不复存在时, 学习热情便显著降低。近些年, 我国刮起了一股网络公开课的热潮, 大部分都接触过此项内容, 但开展系统学习的寥寥无几。因此, 在慕课这样新形势下, 大学生应严于律己, 提升学习自主性。

3.改善管理观念

对于高校而言, 慕课平台的引入, 可有效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 进而招收到更多品质优良、素质较高的学生,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提升办学水平和知名度。另外, 慕课平台的应用还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然而, 慕课的应用也会引发其它问题, 若小型高校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则必然难逃淘汰命运。因此, 高校管理者应妥善处理学分认证等热点问题, 改进规范制度, 全面提升学习自主性和科研积极性, 将教学质量推向新的高度。

三、结语

慕课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将主动权重新交付给学生, 创建了一种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局面。虽然, 当前在高校数学教学中, 慕课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但是, 慕课并非在线视频的片面融合, 在未来, 它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并会推动高校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秀玲, 黄凌宇, 朱瑞雪, 苗芳.结合慕课资源的课程建设[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5 (04) .

上一篇:数字化采油厂下一篇:减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