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译课程

2024-05-31

高校翻译课程(精选12篇)

高校翻译课程 篇1

一、引言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的两大支柱,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 而语法则是英语的灵魂。语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师生来说,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如今,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当近信息化时代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与教学的结合已然成为高校提高教育水平的必然趋势, 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自然成为提高翻译专业提高课程质量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 还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 丰富教学资源, 改善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效果, 并且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等能力。

二、翻译专业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1. 翻译必须准确地把握语言

《朗文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语法”的解释是:“语法是语言结构及词和词组等语言单位组成语言句子的方式的描述。”由此可见, 语法不但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组织语言的基本规范, 更是语言行文成篇的“游戏规则”。在中国, 作为专业的外语学习者, 在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通过一套既定的标准和规则来帮助我们判断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是正确合理的, 而语法就是我们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翻译专业与其他方向的英语专业相比, 例如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有所不同, 翻译专业的重点在于语言的实际应用, 即表达与交际, 自然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 例如英译汉, 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才能进行翻译, 这就要求借助一定的语法知识, 梳理原文的整体构造, 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进行合理的切分, 最后才能够形成流畅的译文。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如若译文中出现语法错误这一低级错误, 无疑会大大降低译文的质量, 从而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和阅读的障碍。所以, 对于翻译专业的师生来说, 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 还是从研习的角度, 对于语法的深入探究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语法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语法课程, 同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一样, 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高校翻译专业设置的基础学科之一, 也是翻译专业在基础阶段开展教学的重点领域。据统计, 我国90%以上的高校翻译专业会选择在大一、大二的基础学习阶段安排一年或者两年的语法课程。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 刚刚经历了高三一年的“题海”式英语语法学习, 对于语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清晰, 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 强化并深入语法学习, 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法功底,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培养其判断表达正误的敏感度, 并且为高级阶段的翻译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 语法这一基本功的灵活运用更显得尤为关键。英语学习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 其中听、说、读、写是译的前提和基础, 译则是英语实际应用的“最高境界”。语法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听、说、读、写的质量, 并且与它们始终紧密相连。语法不过关, “译”更是成为了“天方夜谭”。对于翻译专业的初学者来说, 他们大都是从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大学, 从来没有深入地学习过英语, 最多只能是爱好英语的学习者,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因此对于语法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 理解得也是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无论是口译专业还是笔译专业的学生, 语法方面的刻苦钻研, 一定是他们在未来成为职业翻译的必经之路。

三、传统语法教学存在的弊端

1. 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单一

相比其他学科, 语法长期以来都是被学生们认为是“最乏味”的课程之一, 语法课堂上往往是一片“死气沉沉”, 究其根本原因, 是因为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形式。在课堂中, 教师会扮演“主角”, 学生则是“配角”。老师一般采取“照本宣科”的方法, 在板书中罗列出各项语法法则, 却不加以实例进行解释说明。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 部分教师会选择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对语法法则进行分析和讲解, 却忽视了语法的实际应用与巩固练习, 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缺乏学习动力的前提下,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自然不会对于课上学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进行反思和思考, 也不会自觉地在课后进行相应的系统练习, 无法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到英语的语法规律。这使得大学生的语法学习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走马观花”的过程, 语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印象”, 而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交流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课堂形式大都以教师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单向传授教育模式, 所以一般来说, 教师决定了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后作业等。大学与中学不同, 中学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的测试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调整。但是, 大学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实时跟踪, 而大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指导也大都是采取亦步亦趋的态度, 更不愿主动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提出建议, 这就造成了老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断层”。教师所选定的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无法保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教学方法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所以, 这种“老师只管讲, 学生只管听”的接近“零互动”的上课方式, 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的。

此外,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课后学习反馈方面, 更加凸显了其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交流的弊端。传统的教学通常是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教学, 口耳相传,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尚不能做到积极配合, 反馈学习成果, 课后的反馈自然是少之又少。另外, 在没有多媒体网络的无线远程的便利条件下, 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及整理等, 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时间差的长期存在, 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也会在不同程度上, 影响甚至减少学生的知识摄入量。然而, 语法知识的学习恰恰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所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语法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课后巩固训练也是语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 熟练掌握语法知识, 在错误中不断反思, 逐渐通过语法知识掌握语言结构, 才能够为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错误中,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向, 从而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法的教学方法。所以, 很显然,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语法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四、网络环境下语法教学的优势

如今, 网络发展的迅猛之势, 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网络多媒体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网络教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缺陷, 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1.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语法是一种语言如何构成的语言规律, 虽然有理可循, 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同样也会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在多媒体时代之前, 我们语法教学内容多数来源于书本, 而书本上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与网络是无法比拟的, 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十分有限, 学生也容易受到一家之言的束缚甚至误导, 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那么这样就会失去学习语法的意义。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来自国内外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了解到更加全面的语法知识,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填补很多教学空白。同样, 教师的授课也可以不拘泥于课本, 通过网络可以查阅或下载更多适合学生的相关语法资料, 以此丰富其教学内容, 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 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法专业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贮备,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法学习, 推动我们的高等教育实现良性发展。

2.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语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技能训练和实践课, 熟能生巧一定是提高语法能力的“必经之路”。它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法技能强化训练, 才能达到加强语法知识的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认为语法的“条条框框”甚是乏味无趣, 对语法的反复练习更是有抵触情绪, 这无疑对于学生的语法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为支撑的教学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 将原本刻板僵化的语法规则转化为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幻灯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 使用一种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授课,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课堂的互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 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不仅改变了授课方式, 而且实现了远程教学。网络的广泛使用已经将教学搬出了课堂, 使教学不再受限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邮件、微信、校园网络平台”等网络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反馈,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 或者提出建议。可见, 网络教学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要自主、自愿、自动的学习, 是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能表现出十分重视学习的状态, 学生完全是自发地去研习知识, 它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网络环境下的语法自主学习, 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情况下, 利用网络资源, 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语法理论知识, 通过最新的练习来巩固自己学习成果, 最终形成自己的完整的语法体系。雄厚的网络资源对于自主学习来说, 可谓是“如虎添翼”,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使学生不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可在任何地点、任何实践借助网络教学视频、网络资源、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时间可长可短, 由自己灵活掌握;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级别和层次的语法学习资料, 学生自己哪个语法点知识把控的比较薄弱, 在学习时可有所侧重, 查缺补漏, 进行重点练习, 从而使自己的语法知识更加完善。在多媒体辅助大学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再者, 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虽然有资源优势, 但是也存在弊端。网络资源可谓一应俱全, 但却纷繁复杂。在这一过程中, 虽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在庞杂的网络资源中, 学生需自行挑选并且辨别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这一甄别信息资源的过程, 对于学生的语法学习来说, 也至关重要。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可以借助查找网上的资料来解决, 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需要学会分辨网上资源的可靠性, 需经过仔细对比研究之后, 做出判断找到正确答案。因此, 网络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这一能力的培养,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 而且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五、结语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翻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语法教学重视语法的学习, 忽视语法能力的培养, 这是导致学生语法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网络和多媒体为高校翻译专业语法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实现了传统教学质的突破, 给语法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环境下的语法教学, 充分发挥了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 创建了更加立体形象的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加强了师生互动, 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法教学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虽然它为我们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便利条件, 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点, 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ack 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2001.

[2]Richards, Jack C.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2.

[3]封一函.教师网络中的交互式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 2001 (2) .

[4]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5]毛军杜, 黄菲菲.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0 (11) :151-153.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张环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 (1) :95-96.

[9]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 2011, (3) .

[10]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高校翻译课程 篇2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academic morals and ethics

计算机基础 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体育 physical training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法律基础 Fundamentals of Law

综合英语Comprehensive English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计算机基础与运用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英语阅读English Reading

英语口语 Spoken English

英语听力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大学音乐 Music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毛泽东思想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英美概况 British & 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

英语演讲与辩论 Public Speaking and Debating in English

邓小平理论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ng Xiaoping Theory

英语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英汉翻译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第二外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高级英语 Advanced English

美语教学法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American English

西方文化 Western Culture

英语语法 English Grammar

大学语文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英语教学法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视听说教程 Learning to Speak: An English Video Course

英国文学 English Literature

翻译理论和技巧 Technique & Theor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英语商务谈判 Business English For Negotiation

英语词汇学 English Lexicology

外国报刊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from Foreig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英语应用文写作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高校翻译课程 篇3

关键词: 项目导向 普通高校 商务英语翻译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因世界各国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关系来往愈发密切,我们的世界更需要一些复合型商务人才,因此,学习与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也变得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这一课程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及商务知识、自身素养。各个普通高校应重视起这一课程,思考目前此课程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和学生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确有些跟不上脚步,且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我国的人才能够在世界上更具竞争力,我国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课程项目的导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我国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问题及现状

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所选用的教材的编排都是理论大于实践,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翻译的标准、翻译技巧和方法之类的翻译理论,严重缺乏翻译练习和实践。还有一些教材名义上是商务英语翻译,实际上却和普通的英语翻译教材区别不大,甚至毫无区别,与商务方面联系不大,缺乏一定的专业实用性。另外,项目课程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管理、运营、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是脱节的。而课程内容的安排使教学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这就严重误导学生,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授课老师都错误地把这门课程当做培养翻译家。很多老师都盲目地设计教学方案,缺少对于商务方面的针对性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误导。我们相信,的确有一部分人从这门课程走出去做了翻译家之类的工作,但这并不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的目的。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不仅精通英语翻译还通晓商务知识的竞争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增长,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止步不前。然而,现在在很多普通高校还能看到很多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十分枯燥无味、沉闷无趣,学生都容易走神,甚至昏昏欲睡。因此,这种单一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合我们当今的时代和学生。另外,老师根据教材讲解英语翻译理论的时间也会过长,相对的,留给学生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就会很少,学生疏于练习,自然学不好这门课程。

三、提高基于项目导向的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与语言结合的课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学习的热潮。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常用的模式之一就是“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属于我国教学创新的体现,表达当今时代各大高校外语职业化专业教育的最新的理念和目标。“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具体项目和实际任务密切地联系起来,将教学与实践实现一体化,根据企业的具体项目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真正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师生互动性、学生学习自主性、课程项目化、专业技能训练标准化。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出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目的,明确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将教学直接与企业项目密切联系起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实现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更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外各大高校和专家的推崇。

1.改革教材内容

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严重脱轨,不符合当代学生学习要求是这门课程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的原因。因此,各大高校都必须改革不符合要求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改革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理解和掌握关于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在真正的实践中从善如流。另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挂钩,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因此,教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更侧重于学生实践中的真实能力,让学生在商务场景中、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改变教学目标

项目课程下的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若是从一开始就设定了错误的教学目标,那么往后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就都会是错误,这就严重耽误整个教学的进程并且影响教学质量,达不到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具体的教学目的,并且实现它,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更实用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

项目课程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不再以老师的教学为中心,同学们才应该真正成为这门课程的主要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充当辅助教学的角色,一切教学内容都应为学生的练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每一个商务练习场景当中,模拟翻译,练习口语。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同学们前期就做好大量的准备和练习,不仅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及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设置考核和奖惩制度。这门课程可以通过小组结合合作和个人演讲、课内课外场景演练、笔试与实践、自评、他评或者是互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可以推荐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相应的实习工作,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生要求他们共同参与一出商务英语翻译的表演提高他们的能力。教材内容应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和师生互动任务驱动为理念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中译、在译中练、在练中学。

四、结语

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热潮,英语与商务的结合日益重要,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情况并不乐观,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内容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和项目要求、理论与实践本末倒置等。为了跟进时代的脚步,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变,一方面,企业项目应为各大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也应选择合适的师资力量和适合项目要求时代要求以及学生学习要求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另外,学生更应该珍惜各方提供的珍贵的学习资源,努力奋斗,不断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相信,通过社会的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世界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双玉.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5,94:77-78.

[2]周文萱.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付玉.高职院校英语公共课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高校翻译课程 篇4

1.1学生的特点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民办院校, 大多是文科类的考生, 就他们所学的专业课而言, 可能涉及不到计算机知识, 但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都离不开计算机。新入校的部分学生入学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计算机知识浅薄, 学习积极性却很高。就计算机基础而言, 大体可分为3类:零起点;似是而非;水平较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各类学生的特点, 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2现有的课程设置

计算机课程安排原先分为4个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及互联网的操作。但经过几年的学习, 大一大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比较高涨, 大三以后, 学生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 学生面非常广,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该课程教学如何既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需求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呢?

(2) 计算机类课程很多, 非计算机类学生学习哪些计算机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工作有用呢?

(3) 该课程实践性强, 知识点多, 但课时有限。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梳理, 需要大量课时, 同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4)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四点, 此次课程改革的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 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改革的具体措施。

3 改革的具体内容

3.1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同时, 又能学习到更多的有用的计算机知识, 我们从2011级新生开始, 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应用, 为今后从事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三学期:数据库技术的学习。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证书, 更好地就业。

第四学期:根据具体专业安排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 要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一些应用方面的技能。如对外语类的学生开设《高级办公自动化》, 对经管类的学生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针对碰到的问题使用计算机找出解决的方案, 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

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四学期不间断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 努力培养出各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3.2完善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 根据计算机课程理论实践并重的特点, 要求在课堂上既要讲好理论, 又要注重操作实践。我们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两课时的内容, 分为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及新课引入。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做简要回顾, 再引入本堂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学习完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第二阶段:新课讲授。这阶段主要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的讲解思路力求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 通过各种例证, 结合形象生动的课件, 使学生由浅到深、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实践操作部分的讲解都是通过实例进行的, 重要的过程要举一反三, 反复强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阶段:上机操作。这阶段以所讲理论为主线, 出一些以本节课内容为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 自我验证学习效果;也可不局限上机内容的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自我总结。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教师根据上机巡视的情况, 归纳指出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引导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3.3教师的培养与授课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就要求担任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业务上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 并掌握当前一些比较流行的软件及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 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计算机课在多媒体机房上, 每个机房都是一个局域网, 教师机上装有“教师机软件”, 可控制学生的屏幕, 让学生直观看到教师的操作, 并可实时提问与上交电子版作业, 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4精选优秀教材

选择好的教材是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 而选择教材的条件是:所学必为所用;内容新颖、章节连贯、安排合理、逻辑性强。近两年我们逐步编写了2套适合高职类学生的计算机教材, 教学效果良好。

3.5课后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并经常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地学习, 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独立地、有选择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的电子阅览室有一千多台计算机, 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凌.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1 (24) .

[2]张立今.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创新的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3]李禾.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 2010 (10) .

[4]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的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黄雄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56) .

[6]肖念.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7]王传安.以应用为驱动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8) .

门课程名称翻译(九) 篇5

劳动工资管理 Management of Labor Wages

乐理 Music Theory

雷达原理 Principles of Radar

雷电静电及环境 Radar Static Electricity & Environment

冷冻干燥技术 Freeze Drying Technique

冷冻技术 Refrigeration Technique

冷库设计 Refrigerating House Design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离心泵与轴流泵 Centrifugal Pumps & Axial Pumps

离心式压缩机模拟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itation

离心式压缩机强度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ntensity

离心式压缩机原理 Principles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力热学 Mechanics & Thermology

力学,热学 Mechanics & Thermology

力学性能测试 Mechanics Performance Testing

两相流动和传热 Two-phase Flow & Thermal Conduction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劣质煤燃烧与利用 Tinpot Coal Combustion & Use

零件设计 Element Design

领导科学 Leadership Science

流场数值计算及性能预测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Flow Field

流态化工程 Fluidization Engineering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六朝文论 Articles of Six Dynasties

鲁迅研究 Research on LU Xun

轮机概论 Introduction to Turbines

伦理学 Ethics

论文写作 Thesis Writing

论文指导 Thesis Supervision

螺杆压缩机 Spiral Lobe Compressor

逻辑设计 Logic Design

高校翻译课程 篇6

【关键词】翻译技能 翻译课程群 科技英语翻译

【课题项目】本文是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度校级教改项目最终成果,课题编号JGLX1406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5-02

作为未来科技工作者的理工科大学生若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立足,较高的英语综合水平是必须具备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仍与行业需求及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令人担忧。单靠外语学院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特别是合格的科技类翻译人才既不大可能也不现实。这样一来,理工科的翻译课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翻译课一直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众多的思考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针对理工科学生的专门英语翻译教学课程是处于缺失状态的,若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就应该重视将理工科学生的专业与外语相结合,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就能使毕业生具备复合能力,更适应国际社会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目标

理工科的翻译客场设置应基于“专业+外语”学科融合的视角,使理工科学生不仅仅掌握英语基本听说读写技能和与其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而是旨在让学生将英语与自身专业相融合,提升自身科技英语翻译能力。

二、课程设置模式

1.课程设置

理工科的翻译课程不应仅仅是设置孤立的一门科技英语翻译选修课,而应是构建一个培养理工科学生科技翻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虽然涉及多个领域,具有普适性,但是忽略了专业针对性,与学生自身学习专业结合不够密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翻译的课程设置应该在增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时的同时,增添实用性课程比例。即在精读、听说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翻译课程,构建重实践、重实用的翻译课程群。

在大学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即增加翻译教学环节,从大一上学期开始直至大一结束,每两个星期用一个学时渗透基本的翻译观念和翻译技巧形成“听说读写译”完整的语言技能训练模式。进入大二上学期,各高校理工类学生陆续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中,此时可采取单双周模式,拟用单周一学时,双周二学时的课时教授学生掌握翻译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英语知识词汇和专业英语翻译技巧,科技英语翻译选修课可放在二年级下半学期进行,以衔接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可以通过开设校级通选课和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翻译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培养学生实用科技翻译能力,确保翻译教学不断线,设置翻译选修课程群,系统培养学生复合翻译能力。其中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扩充学生的科技词汇,提高阅读技巧;科技英语写作课程使学生熟悉科技英语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开设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综合训练学生的科技翻译能力。

2.教学内容

一方面可以编写针对理工类学生的翻译训练教材,可以开发针对各个专业的翻译讲义,包括课文,习题库等电子版网络学习平台。由专业老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制作,既保证其专业针对性,又加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特色培训。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前三个学期的翻译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注重基本翻译理论的讲解和简单翻译技巧的训练。第一学期介绍翻译的定义、翻译标准等翻译基本知识;第二学期通过语言文化异同等方面介绍翻译的用词、句法等;第三学期介绍科技文体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英语词汇、语法及行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专业英语特点。第四个学期的翻译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则是设置翻译课程群,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外语与其专业的密切联系从识到翻译能力培养对其专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通过翻译课程群着重锻炼理工类学生的科技翻译能力。

3.教学模式

应当改变现有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将多样的课堂活动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引入翻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讲评式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并与互动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课上教师起到的角色是讲评者,通过讲评让学生知道译文的优劣及原因而不是单纯的记录正确译文。在一套系统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发现自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翻译水平提高。

三、课程评价手段

翻译课更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有意识地适当融入翻译知识内容的讲解,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也可设计一定的课外翻译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翻译任务,随后让各组之间互相进行译文比较,提高综合翻译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平时成绩。每学年还可以组织一到两次大型的翻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以此激发他们对翻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翻译能力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郑群. 从关联理论看理工科翻译教学的认知取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0.1(47-49)

[2]孟臻,邵星华. 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J].外语界,2005.1(50-53)

高校翻译课程 篇7

以语言训练为导向的传统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 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机械地进行双语转换。本文提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核心的旅游翻译教学, 将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理论导入, 文本分析, 小组有声思维报告, 建小型辅助性文本语料库, 真实翻译任务训练等形式, 培养翻译策略意识, 内化各种技巧, 最终提高翻译能力。

一、旅游翻译的界定及课程特征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 (实践) , 属于专业翻译。它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 (陈刚, 2004) 。该定义从较为专业的角度概括了旅游翻译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各个领域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这一概念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 另有学者指出, 旅游翻译实际上是旅游文化翻译, “旅游文化” (tourism culture) 可以泛指旅游涉及的一切文化, 包括全球文化的任何内涵。 (金惠康, 2006) 该定义从更广泛更宏观的层面上道出了旅游翻译的实质, 即文化翻译。

旅游翻译作为一门课程, 其普及程度和受关注程度远不如旅游英语。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一种, 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旅游翻译与旅游英语有一定共性。两者都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 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因此, 旅游翻译具备如ESP课程教学的共同特点:1.真实语料;2.以目的为导向;3.自我学习为中心。

同时, 两者又有差异, 掌握了一定旅游英语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旅游翻译。旅游翻译又属于翻译类课程, 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操作能力。

二、开设旅游翻译课的情景与需要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普遍开设了旅游英语课, 然而旅游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在高校外语分院的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尚不多见。

从社会需求角度看, 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激增, 旅游行业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导译人才来肩负“民间外交家”这一重任, 以更好地树立中国的形象并有效传播千年璀璨文明。

从学习者需求角度看, 中国英语教学单向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和输入, 如绝大多数英语专业都有类似“英美文化”、“英美概况”等课程, 而忽视了反向的输出,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英文表达知之甚少。旅游翻译话题可能涉及政党, 宗教, 就业, 书法, 民乐, 中药, 茶道等各个领域, 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扩充, 也是提高语言能力, 加强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 本课程的定位如下:旅游翻译应该成为翻译专业或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高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和全校性非英语专业的选修课 (以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 。

三、旅游翻译教学目标

翻译能力是译者“进行翻译所必需的潜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PACTE, 2000) 。PACTE小组经两次修订后认为翻译能力构成涵盖: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本文在借鉴该模式的基础上将其修正为:双语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语言外能力、策略能力、信息搜索与整合能力。翻译能力是一个成功译者的必备条件, 因此翻译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应成为翻译教学的核心目标。

鉴于这一核心目标以及该课程的特征和社会对旅游翻译的实际需求, 对旅游翻译的总体目标可作如下描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与旅游相关的语言材料和专业知识, 拓宽知识面, 强化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跨文化意识, 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并学会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 懂得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和翻译能力。

以上设定的是课程总目标, 针对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 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 三个层次由初级到高级排列。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以下以旅游翻译最重要的两种翻译形式口译和笔译为主, 描述三个目标层次。

以上初级层次可以是非英语专业选修课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中级层次可以定位为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要实现的目标;高级层次可以是翻译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四、旅游翻译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理论导入, 翻译专题, 翻译策略, 翻译技巧, 并且以汉译英为主, 英译汉为辅, 笔译为主, 口译为辅。教材初级可选用《旅游英汉互译教程》, 中高级可以使用《旅游英语导译教程》, 同时将《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和《跨文化旅游翻译》作为参考书目。

理论导入涵盖目的论, 文本类型分析, 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原文分析过程, 翻译与写作的关系等 (Colina, 2009) 。

翻译策略包括跨文化意识, 归化与异化的选择, 网络资源的利用诸如如何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工具等。

翻译技巧讲解和练习涉及约定俗成、增词、减词, 加注、回译、合并、补偿、词性转换、选词、拆分、语态转换等四十种。

翻译专题涵盖专有名词翻译, 颜色词和数字翻译, 委婉语的翻译, 饮食文化翻译, 公示语翻译, 以及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民俗风情, 热点城市的翻译等

口译内容包括场景口译如机场迎接, 入住酒店, 预制导游词和现场导游词等。

五、旅游翻译教学过程详解

旅游翻译教学原则和形式: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教师则是整个课堂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师生互动, 同伴互动, 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观。

按照翻译行为开展的顺序, 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译前准备、译中活动、译后总结三个阶段, 并增加实践拓展阶段,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一) 译前准备

理论导入:杜绝完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 也摈弃纯理论的枯燥讲解, 通过小型案例法导入理论教学。

宏观决策:让学生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对原文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对象、接受时间、接受地点和传播媒介逐一分析, 教师适当纠正。

辅助性文本搜集与分析:学生在决策后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平行文本搜集, 注明资料来源, 同时总结归纳出有用的句型和词汇。

(二) 译中活动借鉴交际翻译能力模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以“翻译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先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译稿, 再经小组讨论定稿, 使学生在操练中和合作交互中发展翻译能力。为监督学生自觉性, 每次由老师抽查一个小组的小组成员各自译稿, 并要求所有小组上交本小组译文。教师记录并分析译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 译后总结

有声思维报告TAPs (think aloud protocols) 是让受试者用“有声思维法”口述自己在翻译特定任务时大脑的所思所想 (李德超, 2008) 。学生个人可以通过写翻译日志的形式总结翻译技巧和策略, 发展自我意识。而小组可以将小组成员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加以归纳, 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接受提问。在小组汇报之后, 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传统翻译教学往往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评定学生成绩, 不利于学生翻译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建学生档案 (portfolio) 的方式保存个人译文、小组译文以及经全班讨论后的最后定稿, 并记录各阶段的等级评分, 有助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并学习改进翻译策略, 修改译文。

每个小组轮流负责汇总全班同学收集的单次翻译任务的平行文本和归纳概括出来的有用词句, 建立小型语料库。

(四) 实践拓展

教师让学生参与自己平时承担的翻译任务, 并通过教师有声思维报告的形式, 与参与任务的学生探讨翻译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 承担真实的翻译任务。学生可以参与“人人影视字幕组”进行最新影视剧字幕的翻译;还有如“译言网”等网络论坛发布的最新国外精选文摘, 也是很好的练习材料, 译文一经采纳, 将极大地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期间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六、旅游翻译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通过考察学生在翻译活动各阶段的表现来判断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又对小组和个人的译作进行评估。

形成性评价占60%, 其中两人一组的“模拟导译”占10%, 辅助性文本语料的收集占10%;小组合作练习译作和有声思维报告占10%;个人练习译作占10%;课程论文占20%, 即就某一跟旅游翻译有关的课题撰写一篇1500-2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 以

总结性评价占40%, 期末考试, 测试内容与教学大纲相关并强调某些特定翻译技能, 评分时侧重对翻译策略应用的评估。

旅游文化博大精深, 旅游翻译任重道远。旅游翻译课既是对学生和教师知识体系的扩充和整合, 也是提升和锻炼其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正因如此, 旅游翻译课程的开设有待普及, 其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在界定旅游翻译课程特征和探讨课程设置需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围绕以发展翻译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对旅游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做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旅游翻译,翻译能力,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PACTE.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perspectives in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3.

[2]PACTE 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Meta.2005 (2) .

[3]Sonia Colina, Translation Teaching: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9.

[4]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5]陈刚.喻旭燕, 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6]陈刚, 喻旭燕.旅游英语导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7]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8]李德超.有声思维法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TAPs翻译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 2008 (6) .

[9]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 .

浅谈高校翻译教学 篇8

翻译是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其目的是将原文及其包含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为适应新形势, 不少高校已经设立了翻译系, 专门培养翻译人才。就翻译教学的目的来讲, 穆雷 (1999:184) 认为“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 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然而, 翻译成为一门学科, 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翻译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估体系还不成熟, 有很多问题尚待完善。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翻译人才, 但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能马上胜任翻译工作, 这说明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

二、当前, 高校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

1、翻译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欠缺

在授课方法上, 大多数高校还是传统地把翻译教学看做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翻译课上一般是教师给出要翻译的原文, 学生进行翻译, 教师根据参考译文对学生的译文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然而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集中于进行语言训练, 而欠缺培养学生在文化信息的提取、选择、判断等方面的翻译能力。在授课效果方面,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 翻译课变为学生学习汉英双语的从属课程, 而非提高整体翻译能力的专业课程。翻译对实践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大都是各大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些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却相对缺乏实践锻炼机会, 因而在授课时一般是依靠参考译文, 局限于分析评价学生在语言转换上的得失, 使翻译课无意识之中变为学生深化语言学习的辅助工具。

第二, 即使教师在理论基础之上也具备足够的翻译实践能力, 这种重在改正学生错误的授课方式占去了有限课时的大部分时间, 使得学生难以有充分的翻译练习实践机会。

另外, 传统的翻译教学颇为零散, 缺乏严密的体系和系统性, 满足不了复杂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很大程度上致使翻译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简单化、机械化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盲目单语化

现代英语教育界, 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英语教学过程盲目单语化, 甚至有的教学法完全排斥母语或翻译, 将母语和翻译在教学中的运用认为是外语水平低下。理论上讲,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干扰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毕竟第一语言的客观存在无法改变。所以即使课堂活动表象上完全以外语进行, 但大多数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仍存在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转换。一些高校翻译课授课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教学环境的制约,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如未完全理解交流的目的与内容、或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汇或表达法等情况, 导致学生转换过程缓慢, 理解模糊, 这时老师往往会给予提示或中断交流。这种现象通常由于极其普遍而被忽视, 然而长此以往, 学生的第二语言和母语将均不合乎相应的语言习惯, 翻译起句子和段落肯定文理不通。

3、语言与文化的游离

语言是与文化同步发展的, 而文化的发展也依赖着语言的支持, 因此,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物质表达形式。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正因为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文化交流都必须以翻译为前提, 离开了翻译,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就不可能实现。” (傅敬民等, 2005)

翻译教学中存在许多难点, 学生经常会在翻译实践中感觉荆棘满布, 经过千辛万苦而形成的译文却是漏洞百出。学生翻译能力低下并非因为他们英语语言水平本身有问题, 究其原因, “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也可能是最难的问题之一” (王树槐, 2001) 教师也常可能忽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意识的在翻译教学中促使语言与文化的游离, 换句话说, 就是只顾分析语言的表面意思, 而疏于透析文本中语言的文化因素、文化内涵、文化背景, 致使译文与原文文化脱节, 造成一种语言空壳, 影响了原文意思的正确传达。因此, 笔者认为纯语言形式的外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翻译教学要想取得大的进展必须要把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始终要贯穿一个观点:“译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而且是两大片文化。” (周方珠, 2005)

三、如何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

1、适当增加翻译课程课时

当今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一般每周两节课, 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 既要了解必要的翻译理论, 又要讲授并使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翻译技巧是很困难的, 更不用说将翻译能力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增加课时。

2、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词法和句法的层面, 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并用大量的翻译练习加以实践。不但要注意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授, 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 从而整体掌握翻译这门学科。

3、提升教师素质

在翻译课堂上, 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在这双层面的综合能力, 以弥补职业背景匮乏之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应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对翻译行为本质的正确认识, 转变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 把培养文化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心,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全面训练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傅敬民、张顺梅、薛清:《英汉翻译辨析》,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年。

[4]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 《中国翻译》, 2001 (5) 。

高校翻译课程 篇9

公示语的种类繁多,比如道路交通公示语、旅游简介公示语、公共场所宣传语等。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上海世博会的胜利召开,中外大学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访及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大学校园内的公示语翻译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聘用外籍教师教授英语,更有很多大学与国外学校建立一系列的合作关系,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校园公示语的误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校园内的公示语翻译是否标准,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也体现了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

一、高校校园公示语翻译现状分析

(一)语法错误和书写不规范

例1电器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

评析:of是介词,后面应该加上名词,所以正确的译法应该是School of Electronics。

例2教室墙报标语:行动胜于言语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评析:这种译法主谓不一致。应该翻译成“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或者“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其次,这个翻译还犯了书写不规范的错误。标语在书写的时候应该都用大写,或者实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所以应该写成“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或者“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的形式。这是英语语法里最简单的主谓一致问题,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谨慎小心。

(二)中式英语

教室墙报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评析:这句的译法就属于中式英语,完全没有考虑英语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译法应该是“Study Hard,make Progress Everyday”。教室标语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作用,可是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避免闹笑话。中式英语是一种非汉语又非英语的具有强烈汉语特色的英语表达形式,是一种畸形的文化认知错误。

(三)多种译法

例1“厕所”一词是在校园建筑物里最常见的公示语,翻译更是五花八门。Woman’s/Man’s Toilet,Female/Male,Lady/Gentleman。这些翻译都是不合适的,首先不能用表示性别的词,其次toilet指的是坐便器,建议使用“Restroom”。

例2对于学校下属的院系,翻译方式不一。School of XX,Department of XX,Major of XX,Faculty of XX,Institute of XX是常见的几种公式语汉英翻译。School一般指大学下属的院系,Department可指院系,而major则主要表示具体的专业方向,faculty指的是机构或者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建议使用school作为统一的翻译方式。

公示语翻译应遵循一致性和趋同性原则,信息性公示语起到的是给人们指明道路和方向的作用。全国各地都应使用统一的翻译方式,便于人们理解,也更是因为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语义应具有特定和唯一的特点。

(四)祈使句式

图书馆闭馆:Stop Entering

评析:在英语表达中,祈使句具有命令性的特征,让人读起来生硬无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Closed”。一个词就准确地表达出来原文的意思。索绪尔指出,语言具有顺应性,才能使交际双方达成默契的交际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语用移情理论来指导校园公示语翻译,也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语言。虽然公示语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但也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感受,体现入乡随俗的交际能力。英语文化强调人权和客体意识,所以在较为文明的城市已经不再使用命令式的祈使句式,相比较而言,名词的语气较柔和,被动句语气也弱于祈使句。

二、建议

公示语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虽然根植于一般问题材料翻译的技巧,但又具有其自身简约、恰切、精炼、易懂的特点。这就要求译者平时多积累,翻译时多注意中西文化差别。建议遵循翻译中的理论指导公示语翻译,例如,目的论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语境优先原则、礼貌性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等。如今的大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象牙塔”,大学是培养人才和中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校园公示语翻译要提高重视,更要求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

摘要:高校校园公示语是学校学术水平和学校形象的名片,在对外互访和交流中起着关键的指示作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示语的翻译状况令人担忧,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校园公示语翻译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翻译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译论研究,2011(2).

[3]罗选民,梨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7).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探究 篇10

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迅速, 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课上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 就要换个角度去看, 发掘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提升其主观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积极方式。课堂小组活动是归属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手段。翻译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只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可以是一个班级五六个小组同一任务, 分别讨论试译, 最终比较各小组的定稿译文;在各小组内外比较辩论过程中, 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 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不同任务, 每堂课上即有扩大化的信息输入量, 引导学生更多思索。而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巡视课堂, 正确引导, 或直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 提高学生积极性。例如介绍翻译理论有关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的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进行讨论;教师纠错归纳总结。例如英译汉的一段文章:题目为“Time for the Big Small Company”, 第一段内容为“With speed increasingly seen as the key to competitiveadvantage, the dream is to marry the control of an establishedc o m p a n y w i t h t h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o f a s t a r t - u p . A s L i n d aApplegate reports, advances in IT now mean that the“bigsmall”company is finally feasible.”经过组内分析, 题目的译文得出各自结论:大小公司的组建, 宏微公司的成立等等不一而足, 各执己见。最终经老师提点, 大是指大型公司的管理力, 小是指小型公司的灵活性, 于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司体制刻不容缓”就成了较恰当的译文。题目译文要从整个段落着眼, 不能就题目译题目。组内的讨论过程让学生对该段落印象更深, 经教师的稍稍展开分析就会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收获的是“渔”而非仅“鱼”。

任务型教学法的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一体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参与活动, 促进自身知识的重构, 也借鉴了他人认知。学生由被动的听知识讲解变为主动思考, 打开思路提高能力, 最终达到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的目的。英汉语言语系不同, 学生要了解语言差异, 在基础理论指导下, 进行大量翻译实践, 熟能生巧。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参考译文如“盲人国里, 独眼为王,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学生在讨论何种译文更恰如其分的过程中, 深化了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体会。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求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搭配,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练习。翻译课的小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讨论, 课后活动同样重要, 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举例来说, 我们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项课后任务:制作一份课件, 自主选择题目, 课后完成, 课堂展示。组内的任务分成几部分, 组员根据自身所长, 至少可参与一项, 所带来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制作的课件主要从文化差异入手;其实, 对于差异的了解与掌握也是翻译的要领, 正是有了差异的存在, 才导致翻译诸多难点的出现。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学生利用现代方便的信息手段大量收集素材, 选取相关内容, 流畅的讲解展示, 整个过程是极佳的体验, 利于促进知识内化。

翻译课程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 无论课上活动亦或课后任务, 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准备、适当设计与合理安排, 所设任务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紧密关联, 难易度适中, 对小组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有所考虑, 准备对策, 确保能激起并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

摘要:本文对翻译课程的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分析探究, 以教学实践经历为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手段在翻译课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与督导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小组活动,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4]阮玉慧.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1 (2)

浅谈科技英语翻译课程 篇11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科技人员不但自己能看懂资料,而且能翻译自己所需的资料,这样的“复合型”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用人单位会更加欢迎。而这一要求正是不少大学生和科技人员欠缺的。

开设科技英语翻译课,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这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有必要为大学生开设科技英语阅读翻译课,使他们学习一些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科技英语基本特点,以便能更好地把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科技翻译的实践中去。

对文科学生而言,学习一些科普知识方面的英语也是十分有益的。

科技英语授课重点适宜放在阅读和翻译这两个方面。

一、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翻译需要杂学,即广阔的知识视野。阅读是提高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阅读而不广,有时仅凭原文难以明了原文意思。而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原文的意义与内涵,才能尽可能避免“错译”或“误译”。

所以我认为应当鼓励和要求理工科学生广泛地阅读原文科技文献。了解各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符号、公式、原理和最新发展动态。还可搜集一些英文说明书等,让学生试译。

英语专业学生(文科出身的学生)不了解科学技术原理和概念,所以有必要培养文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可以建议他们广泛地阅读科普类的科技英语报刊文献,积累科技词汇和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

在这过程中,有必要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科技英语英汉对照读物阅读和翻译。阅读时,仔细理解深刻领会翻译技巧与方法,然后自己再动手试译。

有的理工科学生认为翻译就是在懂一些英语的基础上,加上几本工具书即可进行。有必要改变这种错误观念。需要向学生介绍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科技翻译的理论、策略和方法。同时还要反复地、大量地进行课堂内外的翻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难题。注意学生在科技英语的阅读和翻译实践中在语言、技巧、背景知识、表达四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译者,除了要了解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还得具有较好的中英文语言文化基础,才可能准确表达出原文内容。另外科技文章重视客观事实的准确无误。因此译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动数据、也不可以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更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自由翻译”。例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也是不允许的。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感情色彩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

本人倾向于两种翻译理论:一是奈达所提出的翻译过程,即分析(原文)~转换~重构(译文),把整个篇章仔细阅读数遍,进行分析理解后,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以达尽善尽美的效果。另一是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即翻译时应做到“信、达、雅”。“信”即是忠实于原文,“达”即是词义表达准确,当然对科技英语而言,此处的“雅”有别于严复的初始含义,本人看其为译文的文体风格要与原文相适应,翻译措词要考究。

当然科技英语翻译单单依靠纯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翻译实践。

至于授课材料的选择,本人是这样考虑的:若是针对文科学生,我想应该主要以科普英语作为授课材料,另外可以从网络或者报刊杂志上选择最新的一些科技方面的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英语文章进行讲授。如果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可以在一些科普英语材料外,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每种专业适当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和专业相关的、难度适当的英语材料讲授。

在科技英语翻译课中可着重讲授以下内容:

1.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的翻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名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也是科技英语特点。学会翻译这些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新术语、新名词等,是十分必要的。科技名词极多,课堂上重点是用一些典型的例子介绍这类科技名词翻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译法,可根据不同的专有名词,采取音译、意译、半音半意或形象译法。有关这方面的翻译,有不少的内容,值得我们系统学习。否则,很难译好这样的名词,有时还可能闹出笑话或误传信息。我在硕士论文中曾对术语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过一些探讨。

2.科技英语在使用中有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如科技英语较多地使用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复杂的长句,常用固定句型等。科技英语的句子的结构常常极为复杂,从句套从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经常分割、其间的逻辑修辞关系不易识别把握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翻译训练。

本人认为课堂讲评是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科技翻译教学中实践极为重要,应重视翻译练习讲评。当堂翻译,对各种错误当堂纠正。或者布置课外翻译作业.教师批改后进行课堂讲评。学生对自己的翻译进行反复的推敲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校外宣,英文网站,翻译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高校间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 英文网站在对外宣传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它是海外学者和留学生了解中国高校办学特色、发展动态及校园文化的一个最直接的窗口;它在提供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 吸引外国留学生求学、海外学者来访, 提升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英文网站建设起步时间短, 在外宣翻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其集语言与媒介于一体的优势, 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平台的作用,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二、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校英文网站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 但质量普遍不高。无论是重点大学、地方院校还是民办高校, 其英文网站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结构、内容和语言等方面的失误, 甚至很多高校的英文网站建设还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高校英文网站基本按照中文翻译的模式搭建, 以传播者为本位, 造成语言晦涩生硬、译文可读性差, 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及高校的形象定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高校网站在对外宣传方面还十分缺乏内外有别的意识。译者在翻译中往往因循国内受众的心理需求, 忽略国外受众的思维特点、浏览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等因素, 导致其无法贴近国外受众的实际需求。这种用内宣的思路进行外宣的做法, 使英文网站宣传成为一种摆设, 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要实现对外宣传的应有效果, 就要研究国外受众的实际信息需求, 研究最恰当、最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英文网站质量高低及其是否符合受众需求对于高校对外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各高校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其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通过平行文本对比, 分析国内外高校英文网站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异同, 查找其可能存在的语言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与功能性翻译失误;另一方面, 以高校英文网站文本为语料, 对翻译发起人、译者和受众进行调查。其中, 对翻译发起人和译者可采取访谈式, 了解高校外宣翻译的具体目的、要求及重点考虑因素;对外国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等国外受众可采取问卷调查式, 了解受众对高校英文网站的信息需求及总体评价。其目的是要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 将高校外宣翻译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将翻译发起人、译者、受众等主观因素与翻译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视为评估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发起人在决定相关翻译要求时须考虑受众需求, 并和译者进行有效的协商。译者对于发起人的翻译要求须尽量满足, 同时又要对受众负责。但译文最终应顺应受众在语言规范、文本内容与呈现方式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 充分重视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 来决定源语信息的内容选择、翻译策略的应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源语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做出适当调整, 使译文符合受众需求, 使高校英文网站真正发挥对外宣传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废水除磷下一篇:水泥路面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