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植物

2024-06-14

饲用植物(共3篇)

饲用植物 篇1

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 植物油固有的香味对畜禽具有强烈的诱食作用;其次, 植物油除了提高能量外, 还是畜禽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满足其生长需要。同时, 在饲料中添加植物油还可改善饲料外观, 增加光泽, 提高商品价值。在生产中添加植物油脂还可提高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 减少机械磨损等。有关如何衡量植物油脂质量及在选购植物油脂时需要进行哪些检验已成为饲用油脂使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文章依据油脂的理化性质, 就植物油脂品质分析中涉及的几项重要指标进行探讨。

1 油脂组成

油脂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植物种子、动物脂肪中均含有油脂。油脂是油和脂的合称, 通常将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作油, 呈固态的称作脂, 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 即1个分子的甘油与3个分子的脂肪酸脱水缩合而成。油脂的其他成分有单甘油酯、双甘油酯、游离脂肪酸、甾醇类、磷脂类、色素、脂溶性维生素等。

2 油脂特性

2.1 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反映油脂皂化特性的重要指标为皂化值。

2.2 加成反应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与卤素 (氯、溴、碘) 发生加成反应, 使双键变为单键, 反映油脂不饱和程度的重要指标为碘价。

2.3 氧化与水解

油脂酸败有油脂氧化与油脂水解两种形式。油脂水解是在脂肪酸酶的作用下, 使游离脂肪酸升高。油脂氧化劣变是因为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双键易与氧发生作用, 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而过氧化物极不稳定, 使双键断裂生成醛类物质或酮类物质, 再氧化生成酸。油脂氧化酸败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反映酸败3个阶段的指标分别是过氧化值、羰基值及酸价。通常人们形象地称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酸败的初期指标, 羰基值为中后期指标, 酸价则是最终指标。这3项指标的任何1项过高都反映出油脂变质的问题。

3 油脂理化常数

油脂是一个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每种油脂的理化常数都有一定范围, 常用饲用植物油脂理化常数见表1。油脂发生氧化、酸败时, 这些常数会变高或变低。当油脂掺假掺杂时, 这些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油脂理化常数是评定其纯度和是否适于饲用的重要依据。植物油脂氧化前后理化常数的变化见表2。

油脂的重要常数有密度、折光指数、皂化值、碘价、不皂化物。

4 油脂品质检验

从油脂组成、理化性质、特征常数可知, 油脂品质判别是一个综合检验过程, 仅仅测定油脂中一两项指标是难以说明品质优劣的, 应检测的项目如下。

4.1 感官

从色泽、气味、透明度检验油脂是否正常。由色泽的深浅可判断油脂纯度及杂质多少, 油脂色泽越浅纯度越好。由气味的正常与否可判断油脂是否酸败、油脂中的溶剂是否除尽。由透明度可判断油脂中水、磷脂、蜡及杂质的存在与否。

4.2 水分

油脂水分含量过高, 容易引发油脂水解酸败, 不利贮存, 选购油脂时一定要检验其中的水分含量。检验方法可参照GB/T 5528—2008。

4.3 理化常数检验

测定油脂理化常数, 看其是否偏离正常值, 由此可判断油脂是否变质和掺杂。

4.3.1 皂化值

1 g脂肪完全皂化时, 所用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作油脂的皂化值。皂化值与油脂中结合脂肪酸的分子质量呈反比, 它能反映油脂中脂肪酸分子量的大小。检验方法可参照GB/T 5534—2008。

4.3.2 碘价

在一定条件下, 每100 g脂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作油脂的碘价。检验方法可参照GB/T5532—2008。

碘价主要反映脂肪酸的不饱和状况, 碘价越高说明不饱合程度越高。但植物油在氧化条件下脱饱和增加, 碘价便会下降。碘价的测定方法要求操作条件较高, 各种条件控制严格, 尤其对不同碘价的样品, 称量必须严格控制, 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韦氏液的制备比较难, 试剂不易购买。根据标准方法稍作修改, 测得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著差异。首先, 样品称量控制在0.100 0~0.110 0范围内, 韦氏液的加入量改为10 m L, 避光密闭放置2.5 h以上, 加入20 m L10%KI溶液和80 m L水, 其他测定条件不变, 这样既保证了结果的准确、重现性好, 同时减少了韦氏液的消耗, 并保证滴定过程中不发生乳化, 滴定体积适中, 易于操作。

4.3.3 不皂化物

油脂中的甾醇类、色素、脂肪醇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的物质统称不皂化物。油脂中的不皂化物应有一定限度。检验方法可参照GB/T5535—2008。

不皂化物的含量直接反映了鱼油是否掺有矿物油的成分及含量, 用50%KOH乙醇溶液皂化1 h, 若称样量大可延长时间, 并不断振荡。皂化结束后观察整个皂化液应均匀透明, 若表面明显有油滴悬浮, 或有其他分层现象, 则不皂化物含量偏高, 该油有掺伪的可能, 应做进一步的鉴定。在不皂化物提取时采用100 m L和50 m L无水乙醚提取2次, 洗至中性后的乙醚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过滤至已知重量的梨形瓶内, 低温旋转蒸干, 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4 卫生指标检验

由于酸败变质的油脂会引发中毒, 在选购油脂时还需进行卫生指标检验。

4.4.1 酸价

中和1 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作油脂酸价。酸价为油脂酸败检验的指标之一, 检验快速方便, 但因油脂变质是个复杂的过程, 有时酸价并不高, 但异味却很重, 这时还需进行其他指标检验。酸价检验方法可参照GB/T5530—2005。

油脂在氧化过程中, 降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随着存放时间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其值升高, 其测定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氧化的发生状况。在检测过程中若遇酸价过高的样品, 如滴定体积超过10 m L, 则应减少称样量, 但称样量最少不低于1 g, 或者标准溶液改为0.1 mol/L乙醇溶液, 测定结果接近真实值。

4.4.2 过氧化 (POV) 值

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变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碳键, 可与氧作用产生过氧化物, 再继续分解产生具有异味的醛、酮, 有些油脂可能尚未发现酸败现象, 但过氧化值却很高, 这表明油脂已开始变质。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变质的初期阶段, 检验方法可参照GB/T5538—2005。

根据标准采用碘量法, 在测定过程中极易受空气中O2的干扰, 加之碘的释放与反应系统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测得数据的准确性不同。同时根据标准, 不同的POV值采用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 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 同一样品在临界POV值 (使用不同浓度H2SO4溶液) 界限时, 若改变H2SO4浓度则结果差异较大, 有的高达50%以上, 结果重现性不好。浓度越高测定结果越小, 甚至小到另一种浓度H2SO4溶液的测定范围。从这可以看出, 该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目前报道的亚铁离子氧化法, 即以二甲酚橙为Fe3+显色剂进行测定, 克服了碘量法的不足和缺陷, 其结果更准确和灵敏。

4.4.3 丙二醛

当油脂异味很强、酸价检验结果不高时最好对丙二醛含量进行检测, 丙二醛含量能准确地反映油脂酸败变质的程度。油脂中丙二醛含量的检测参照GB/T 5009.181—2003进行。

4.5 有毒油脂的鉴别

植物油掺的有毒油脂多为桐油和矿物油。

4.5.1 桐油的检出

1) 浓H2SO4法。浓H2SO4法是取样几滴于白瓷板上, 浓H2SO41~2滴, 立即观察, 不许振动, 若出现血红色并凝固, 且表面皱缩, 颜色逐渐变深, 最后成炭黑色, 即为有桐油掺杂。

2) 三氯化锑-三氯烷界面法。取1 m L油样于试管内, 沿壁加入1%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1 m L, 管内分为2层, 在40℃水浴加热8~10 min, 若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环, 则有桐油掺入。

4.5.2 矿物油鉴别

通常矿物油比重为0.84~0.93, 碘价为6~12, 折光率为1.490~1.500, 不溶于醇, 可利用油脂中不皂化物、比重、碘价等做鉴别依据。掺有矿物油的简单签别方法, 先闻气味, 辨别是否有矿物油的味道;或者取1 m L油样, 皂化5 min后加入与皂化液等体积的沸水, 若呈现混浊, 表明有矿物油存在。同时在测不皂化物含量时, 观察皂化液表面是否分层及有油珠存在, 有则表示有矿物油存在。

饲用植物 篇2

饲用纤维素酶应用研究进展

简述了饲用纤维素酶的组成、生产、作用机制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 者:崔艳红 孟庆辉 王艳荣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15) 分类号:Q55 关键词:饲用纤维素酶   作用机制   应用  

饲用植物 篇3

1 研究区概况

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位于北纬26°52~28°52,东经99°20~100°29,滇、川及西藏三省区在此交汇,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较为典型。

香格里拉县年平均气温为6.9℃,≥0℃年积温为2 624℃,≥10℃年积温为1 824℃;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5.9℃,平均极端最高气温24.7℃。年平均降雨量为610.1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134 mm,年相对湿度为65.8%,无霜期为120 d。试验地区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气候寒冷,属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2]。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线路的选择

根据亚高山草地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典型性,确定了4条调查线路,海拔范围为3 210~3 836 m。线路一为小中甸镇-拉扎坝-月浪-雪山线,基本涵盖了香格里拉县亚高山草甸垂直分布的海拔梯度范围;线路二为小中甸镇-区哇迪-塘培-知特-明举线,为典型的坝区草甸,作为冬春季牧场放牧利用;线路三为霞给村-属都湖-弥里塘牧场-碧塔海线路,是典型的高原湖区沼泽化草地及亚高山草甸;线路四为阿央谷-高山夏季牧场,代表了高山牧场及高山次生性灌丛(杜鹃)草地。

2.2 调查内容

共开展野外调查4次,分别在2012年9月份、2013年7月份、2013年9月份、2014年9月份。调查只针对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不在调查之列。调查采用现场分类鉴定,记录植物的分布及生境条件,无法现场鉴定的植物制作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野外调查时,聘请有长期放牧经验、熟悉牲畜采食习性、具有一定汉语交流能力的当地藏族牧民参与调查,现场问询草地植物的适口性。适口性采用优、良、中、差、不食5个等级进行评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草地植物资源的种类

本次调查共鉴定草地植物173份,分属38科116属,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173份草地植物包含可饲用植物153份,分属34科103属,分别为禾本科16属20种、菊科14属19种、豆科6属7种、龙胆科2属5种、毛茛科7属10种、蔷薇科5属9种、玄参科5属11种、唇形科8属11种、莎草科4属6种、川续断科2属2种、蓼科2属8种、报春花科3属8种、十字花科4属5种、伞形科3属3种、紫草科2属2种、兰科2属2种、灯芯草科1属3种、百合科1属2种、茜草科1属2种、牦牛儿苗科1属2种、车前科1属2种、石竹科1属2种,虎耳草科、败酱科、桔梗科、茅膏菜科、姜科、藜科、小檗科、柳叶菜科、假叶树科、罂粟科、木贼科和藤黄科各1属1种。优势植物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毛茛科植物为主。还包含不食植物20份,分属9科17属。分别为菊科4属6种、龙胆科5属5种、唇形科2属2种、大戟科1属2种、萝科1属1种、瑞香科1属1种、鸢尾科1属1种、川续断科1属1种、伞形科1属1种。优势植物主要以大戟科、菊科、鸢尾科、瑞香科植物为主。

3.2 草地植物的适口性

分析结果见图1。

在173份草地植物中,家畜可饲用植物有153份,占所调查鉴定植物的88.4%;不食植物20份,占所调查植物的11.6%。在可饲用植物中,适口性良等和中等的比例较高,优等和低等的比例较低。适口性较好的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普遍具有草质柔嫩、营养含量高的特点;不食植物主要以大戟科、菊科植物为主,一般存在有毒或气味不佳等特性。

调查显示,草地牧草的适口性与其生境、株形、物候有关。地势稍高、分干湿的草地牧草适口性普遍好于地势低洼且沼泽化的湿地牧草。高山牧草的适口性好于坝区牧草,细(窄)叶型牧草的适口性好于阔叶型牧草。牧民认为湿地牧草有腥味,细(窄)叶型牧草的味道好于阔叶型牧草,高山牧草的营养价值高、味道好,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家畜的采食选择。植物不同物候阶段的营养成分含量、气味等特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适口性。如西南鸢尾在青绿期家畜不采食;秋季枯黄后不佳气味减少,家畜采食。火绒草、香青等植物在营养生长期家畜采食,植株抽葶开花后(植株老化)家畜不采食。

3.3 草地植物的分布特点

通过对草地植物生境条件的记录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常见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海拔3 210~3 450 m的坝区草地(冬春季牧场)常见植物50~70种,主要以早熟禾属、剪股颖属、委陵菜属、苔草属、大戟属植物为主。草地常见植物为草地早熟禾、疏花剪股颖、华扁穗草、西南委陵菜、西南鸢尾、大狼毒、大理白前等。海拔3 450~3 836 m的高山草地(夏秋季牧场)常见植物20~30种,主要以早熟禾属、委陵菜属、报春花属、橐吾属、马先蒿属植物为主。草地常见植物有早熟禾、西南鸢尾、绵毛橐吾、西南委陵菜、偏花报春、管花马先蒿等。

在调查中发现,坝区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普遍存在裸地、秃斑等退化特征,部分区域形成以毒杂草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如小中甸镇坝区的大狼毒群落,支特坝区的西南鸢尾群落,碧塔海湖区的舟叶橐吾群落。

4 结论与讨论

1)本次调查共鉴定草地植物173份,分属38科116属,其中可饲用草地植物153份,分属34科103属,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豆科植物为主;不食植物20份,分属9科17属,主要为大戟科、菊科、龙胆科、瑞香科、萝科植物。

2)在可饲用植物中,适口性良等和中等的比例较高,优等和低等的比例较低。草地饲草的适口性与其生境、株形、物候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地势稍高、分干湿的草地牧草适口性普遍好于地势低洼且沼泽化的湿地牧草,高山牧草的适口性好于坝区牧草,细(窄)叶型牧草的适口性好于阔叶型牧草。

3)通过对草地植物生境条件的记录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常见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海拔3 210~3 450 m的坝区草地(冬春季牧场)常见植物有50~70种,海拔3 450~3 836 m的高山草地(夏秋季牧场)常见植物有20~30种。

4)香格里拉亚高山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局部形成以毒杂草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应加强草地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武丕琼.云南草地资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下一篇:思维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