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

2024-06-21

三合一(共12篇)

三合一 篇1

此种照明开关在普通家用型开关上科学合理地增设了一个延时开关, 这两个开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也就是说如果只想使用普通开关, 就可以当成普通开关一样的使用 (灯可长亮, 也可直接关灭) , 延时开关不会受到影响;当想延时熄灭时, 只要按一下延时开关按钮即可延时一段时间把灯灭掉。在操作时不用进行任何转换, 不管用到什么功能只需一步动作, 非常的方便。

此种新式开关具有三种合为一体的功能: (1) 可作为一种普通照明开关使用 (即在不需要延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打开或关掉) ; (2) 可作为一种关灯后延时熄灭的开关, 即在普通开关处于开通 (灯亮着) 的状态下, 按一下延时按扭, 主电路被自动解开, 接到延时电路中并自锁, 此时灯就处于延时熄灭的状态, 当延时时间一到, 自锁被解开, 而后灯会自动熄灭。 (3) 它可作为一种普通 (路过或走道) 延时开关使用, 即普通开关处于关闭 (灯灭) 的状态下, 若此时使用者只是路过, 就只需按一下延时按扭, 灯马上亮起来, 等延时时间到灯就会自动熄灭。

这三种功能每一种完成一种功能只需要一次动作, 它可适用于任何照明灯具, 且只有在延时状态下电子电路才接通, 所以平时不耗电, 而延时的时间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拉杆式节水切换阀

拉杆式节水切换阀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水重新利用。现在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废水的存储和使用比较麻烦, 以致利用率不大。拉杆式节水切换阀可以让废水利用变得很轻松, 而且安装方便、成本低。

该装置由拉杆式切换阀和单向水喷射泵组成, 只要在切换杆上轻提轻压即可 (轻压就可排放废水, 轻提就可回收废水。提压杆很轻, 只要10几克的力量即可带动翻板, 而且密封不漏) 。其原理是:水箱放水时, 水箱内浮球落下, 水阀自动打开进水, 这时串接在水箱进口的水喷射器在水力作用下, 产生负压, 自动将回收水吸入冲厕水箱, 两者比例1:1左右。从而达到省水50%的目的。当然, 也可从回收水储水箱上直接取水, 用于拖地, 浇花等。这样节水就将大大超过50%。该装置有如下特点: (1) 国内市场上水池落水有金属和塑料两种, 规格也是两种, 一阀两用均可安装, 具有通用性;除拉杆外全部为注塑, 不用电, 所以使用的成本很低。 (2) 安装方便。在落水口装上切换阀、水箱进水口装上水喷射器, 再简单套接储水器连接软管就成, 对回收水的消毒采用泳池消毒剂。 (3) 性能稳固, 技术成熟。因为节水切换阀结构简单、不宜损坏。储水箱为全封闭式, 并装有溢流管, 不会溢出。水喷射泵性能稳定。

三合一 篇2

福山区“三合一”企业专项治理创建长效防控机制

2017年6月份以来,烟台市福山区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暨“三合一”场所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会议部署、业务培训、排查整治、专项督查、考核验收等措施,有力的推进了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摸底排查社会单位10586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2万余处,其中排查“三合一”企业110家,对46家企业采取关停措施并处罚款80余万元,拘留违法人员66人,整治成效显著,全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农业补贴“三合一”透视 篇3

这是“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推向全国的结果。此举既是由于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也旨在调整农业补贴的政策意图,即由刺激生产转变为保护耕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黄箱转绿箱,价格补贴转为收入补贴

“三项补贴”改革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包括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在内的黄箱政策空间不多,快要接近世贸组织规定的“天花板”,因此需转向无约束的绿箱政策,从价格补贴转为收入补贴。

此次“三项补贴”改革,是在2015年5月改革试点基础上的全面推进。2016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在全国范围内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据了解,农业税取消后,中国逐步建立了包括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内的四大农业补贴制度,此次将其中三项合并,可谓是对农业补贴制度的一项重大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介绍,中国加入WTO最初是不允许中国给农业提供补贴的,但是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实现了“微量允许”,即黄箱支持补贴总量不能超过产值的8.5%。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粮食的黄箱支持已逐步逼近黄箱8.5%的“天花板”,其中大豆在2012年黄箱支持政策,占大豆产值的7.2%。

绿箱政策不受限,中国致力于将黄箱补贴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扭曲生产和价格。

农作物良种补贴与某一些农产品直接挂钩,刺激了该种农产品的生产,影响了其价格;农资综合补贴是对化肥、农药、柴油的补贴,降低了生产成本,刺激了生产。这两项属于黄箱政策。

合并成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后,其中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按照面积给予农户补贴,即便农民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不会扭曲生产,属于绿箱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表示,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皆经历过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变为农民收入补贴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农业补贴政策转向农民收入补贴的趋势明显。

中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从黄箱政策转为绿箱政策,由价格补贴转为收入补贴,从刺激生产到保护耕地,正是在WTO规则约束下学习了世界各国经验的结果。

调整政策意图,从刺激粮食生产到保护耕地地力

“三项补贴”调整了其政策意图,从刺激粮食生产转变为保护耕地,原因在于粮食供大于求。

从刺激生产到保护耕地,李国祥认为,这是粮食供应供大于求带来的变化,现阶段不如把耕地地力培育好,规模经营发展起来,未来需要粮食的时候有增长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过去的补贴是鼓励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现在要调整理念,重视对土地地力的培育和土壤的整治等。

“三项补贴”改革后,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按照面积发放给拥有承包权的农户。为了实现保护耕地地力的初衷,各地都严格核实补贴面积,更改用途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耕地都将排除在补贴之外。如江西省按照“村组登记、两榜公示、乡镇初核、县级确认”的程序,对农户补贴耕地面积进行核实,层层把关和确认,以保证此补贴实现保护耕地地力的目标。

相关文件并未明确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和用于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各占多少,但多位专家认为,此次资金安排可能延续2015年试点中“存量资金二八分成、增量资金用于规模经营”的原则。即在全国范围内,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20%的农资综合存量补贴,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李国祥直言,将存量资金的大头交给拥有承包权的农民,是为了使改革平稳过渡,减少来自承包农户和小农户的阻力。

拥有承包权的农户不仅有使用土地的权利,还承担着保护耕地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称,耕地是集体所有的,但是集体无法有效监督土地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耕地的质量,因此拥有承包权的农民有义务保护耕地,即便流转出去也应行使监督权。因此,耕地保护补贴给承包户是有依据的,是对其保护耕地的补偿。

朱启臻同时提醒,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有保护耕地的义务,甚至是更直接的责任,因此保护耕地的补贴应照顾到土地使用者和农业的经营者。

促进规模经营,提高流转农户积极性

“三项补贴”改革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三项补贴”的增量资金全部用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流转农户的积极性,长远看将有效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

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发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掣肘。徐小青分析,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因此国家考虑建立信用贷款体系,让省级和市县级信贷担保机构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使其可以获得信用贷款。针对贷款贵问题,各地可动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中用于适度规模经营的补贴资金,对贷款提供贴息补助,补贴的利息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

倘若延续试点期间对于合并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资金的安排,20%的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将用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郑风田透露,之所以在原来的补贴中开这样一道口子,将一部分补贴给拥有经营权的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因为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向农业主管部门提出,不种地但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获得补贴,但流转土地后得到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却没有补贴,这样无法对种粮大户有所激励,无法有效促进规模经营。

专家对安徽省施桥镇的案例调查显示,不从事农业生产,靠出租土地,一户家庭中每个人可以得到约50公斤稻谷的地租和约100元的各项补贴,一戶家庭每年可得到约600元的收入。种粮大户和规模经营者,除每亩5元的良种补贴外,不能按照实际耕作面积得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还要付出地租,规模经营成本优势不明显。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农业补贴向规模经营逐渐倾斜是改革方向,但原来的补贴涉及太多拥有承包权的小农户,不可能一次将其补贴全部取消。因此须将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的80%给拥有承包权的农户。

李国祥同时称,“三项补贴”的增量资金将全部用于适度规模经营,以后国家根据需要增加的“三项补贴”将全部用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存量资金大头归拥有承包权的农户是为了改革向前顺利推进,增量资金全部归拥有经营权的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才是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后这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李国祥称。

浅谈“三合一”火灾隐患的整治 篇4

所谓“三合一”场所, 即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 也简称“合用场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也不断增多, “三合一”场所也随之大量出现, 由于其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 已经成为当前火灾事故多发的重要场所之一,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据资料统计, 2007年全国“三合一”场所集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发生火灾8 581起, 死亡156人, 受伤150人, 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8 679万元。

“小火场酿大灾”, 如何更加有效地消除“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 笔者从实际出发, 结合工作实际, 对“三合一”火灾隐患成因, 防范措施和扑救对策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和意见。

1“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

目前“三合一”场所的经营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 防火意识观念淡薄, 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其起火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 场所因陋就简, 消防安全先天不足“三合一”场所建筑是一种传统的经营模式, 它的直接动力在于降低成本。他们没有办法建设或者租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厂房, 只能是建立一些简易的厂房, 或利用倒闭的厂房, 或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 这些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 普遍都会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等消防隐患, 消防安全“先天不足”。

(1) 火灾荷载大, 容易燃烧, 造成火灾。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耐火等级低, 可燃物多, 容易燃烧, 造成火灾。

(2) 疏散条件差, 火势容易迅速蔓延,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三合一”场所本身空间狭小, 一般为单层或多层房屋, 住宿和生产、储存、经营都分在上下层, 而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缺少防火分隔和疏散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容易蔓延, 工作人员也往往因惊慌失措发生踩踏事故。

(3) 消防设施缺乏, 灭火救援难度大。大多数“三合一”场所随意设置在居民楼或仓库内, 其室内的布局、装修等往往也缺乏规章制度的制约, 场所附近往往缺乏水源, 给火灾救援增加了难度。

2) 重生产轻管理, 场所致灾因素多

(1) 消防投入不充足

很多“三合一”场所的经营者的思想是“重效益, 轻安全”, 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只要能够多产出、多收益就可以, 把安全管理不当一回事, 消防投入不足, 消防器材配备也非常缺乏。

(2) 消防责任不落实

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 有制定的也不认真落实, 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

很多员工上岗前后均没有接受安全培训, 灭火器不懂使用、逃生自救技能更是一窍不通;仓库材料堆放混乱, 电线乱拉乱接, 火灾发生时就处于无序状态, 没人管, 导致火灾无法及时有效处置而使人员伤亡。

(3) 消防意识不强烈

“三合一”场所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消防安全意识比较差。致使致使员工以厂为家, 违章乱拉电线, 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等, 且布置很凌乱, 极易短路引发火灾。由于堆放大量可燃物, 很多工作人员在使用明火或者吸烟时候都容易引起火灾等。

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混乱, 导致诱发火灾的因素多。

2“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存在, 历史必然, 现实所需。但是“三合一”场所的火灾, 吞噬着多少无辜的生命, 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那么应该如何治理才能有效根治呢?笔者认为, 整治隐患工作应齐抓共管, 集中整治, 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既维护场所利益, 促进经济发展, 又要保障消防安全, 创造平安环境。

2.1 确定范围, 分类实施整治

根据200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笔者把“三合一”场所分为4类, 即企业单位型, 家庭作坊型, 商业铺面型, 其他类似的“三合一”场所。确定范围后, 要分类实施整治。要通过横到边、纵到底的排查, 从市、县到乡、村, 把属于界定范围的场所数量、隐患情况一一列表, 做好排队、分类,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从易到难, 一个不漏地实施整治。

2.2 齐抓共管, 形成整治合力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严把源头关。这就需要政府、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并与企业联动, 实施综合治理。

首先, 县、乡 (镇) 等各级政府应成为治理“三合一”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其次, 规划、工商、建设、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 按章办事, 不得通融。比如, 建筑的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通过的, 建设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时, 应要求“三合一”场所取得“消防合格”后方可办理等;第三, 针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三合一”企业, 要根据《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规定, 依法依规, 严格监督执法, 如遇到火灾隐患非常严重的, 凡是一经发现, 应立即取缔, 不能手软。对拒不整改的或者整改不力的, 要采取法律手段严肃处理;最后, 有管理还得有引导, 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报纸, 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 对企业大力开展宣传火灾的危害, 大力宣传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积极营造“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舆论氛围。

2.3 常抓不懈, 建立长效机制

要想有效推进“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的深入, 就必须从完善法制入手, 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各地交流, 针对各地在“三合一”场所整治中的有效措施可以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进一步提高效率;二是对“三合一”企业要根据其性质、规模、行业等差别, 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 鼓励他们积极整改。同时, 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该邀请有关专家对当地“三合一”企业火灾隐患的整改提供技术指导。

3 结论

“消除隐患保平安, 扫除阴霾创和谐”。本文通过对“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一些整治对策。但是, 整改、消除火灾隐患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方配合, 多管齐下, 才能实现彻底有效的治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703-2007.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三合一体系培训心得 篇5

作为体系工作者,首先必须对三个体系的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刻理解,掌握其要点,抓住其精髓,并了解相关行业的特点和该企业的实际状况。这样,建立的综合型体系才能适宜、充分和有效。切不可把参考文件照搬过来,只流于形式上的整合,而疏于内容上的相融。

二、编制ims文件之心得

建立ims文件是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三个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如何策划管理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如果分别按照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编制独立的三套体系文件,由于三个体系的管理接口十分多,即使在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但在运行中难免要增加部门间协调的难度。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

方案一:

编制三本管理手册,分别满足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程序文件则不分哪一个体系,在满足三个体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根据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针对重要事项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是体系文件的基础,也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按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来编制一套完整的作业文件。

优缺点:

1)三本手册与三个标准的针对性强、层次清楚。

2)缺点是需要编制三本手册,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

对于规模较大、机构复杂的公司比较适用(有很多大公司基本上是分开建立的,比如qms与ems建立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

注: 也有部分公司编制二本管理手册,其一是质量手册,其二是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手册。

方案二:

编制一本管理手册、一套程序文件和一套作业文件。

优缺点:

1)能够避免或减少文件上的重复,保持体系文件的连贯性,减少接口,使整个文件简单化。

2)缺点是对文件策划和编写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否则会使管理手册不能抓住要点或层次不清。

适用范围:对于规模较小、机构简单的公司更为适用。

(注:这种方案被很多中小型公司所采用)

三、编制管理手册注意事项

在编制管理手册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决定以哪一个体系为主线。如有的行来侧重于环境,则最好以iso14001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加上质量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来编制管理手册。

据调查,“三合一”或“两合一”的管理手册,还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比较多,即以iso9001:XX标准的结构为框架,把iso14001:XX和ohsas18001的要求合并或补充到iso9001相关过程(要素)中去。成为:把三个体系的总要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和目标、机构与职责、管理评审、培训、体系审核、监视和测量装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等过程要素完全合并,另外把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其他要素,补充到iso9001标准中相近或相关的过程要求中去。如:

把“监视和测量(4.5.1)”分别补充到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和8.4“数据分析”中去;

把“因素识别,法律与其他要求”放到7.2.1 “与产品有要求的确定”中去,当然也有的把它放到5.4.2“策划”中去;

把 “信息交流”补充到5.5.3“内部沟通”和“7.2.3顾客沟通”中去;

三合一 篇6

从入侵巴拿马开始,经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直至最近的伊拉克战争,残酷的战争实践使美军深刻体会到,“单兵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多用途武器”,既需要射程远、威力大的榴弹,也需要近距离内各种霰弹构成的面杀伤火力。国内外对步榴合一、步霰合一武器的研究比较深入,目前,步榴霰合一又成为了热点。

步榴合一,点面杀伤的有效武器

世界各国步兵分队都需要既可直射又能曲射、兼具点面两种杀伤能力的轻武器,“步榴合一”就成了轻武器研制的方向之一。一种单兵战斗武器兼顾点面杀伤能力又是装备综合集成化的需要,既能减少武器的品种数量、又能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单兵战斗武器的点面结合有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和单一武器系统两种发展途径。

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以小口径自动步枪为基础,实现动能弹点杀伤和榴弹破片面杀伤。早在1970年就出现的美国M16自动步枪加挂M203榴弹发射器,可以称为步榴合一武器的开山鼻祖。这种发展模式具有结构简单、技术难度低、无需太多资金、能尽快形成战斗力等特点,因此成为步榴合一武器的主流。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研制和装备了枪挂式榴弹发射器。

在自动步枪上加挂榴弹发射器,虽然提高了武器的战斗效能,初步具备了曲直兼顾、点面杀伤的能力,但却降低了武器的便携性和射击精度,对全枪的平衡也不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系统设计,“先有枪,再配榴弹发射器”,两者硬性地组合在一起但未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功能复合,90年代初,美国陆军开始研制一种由自动步枪和榴弹发射器组成的单一武器系统,这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XM29“理想单兵战斗武器”(2000年前称为OICW)。XM29是步榴合一武器系统另外一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由动能武器(5.56毫米自动步枪模块)、高爆弹武器(2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模块)和带有火控系统的瞄准装置及握把组成。动能武器与高爆弹武器可以分开来独立使用。

与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相比,XM29的总体作战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但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发展较慢。而且由于增加了榴弹武器的自动机、供弹具、发射转换装置及火力控制系统,使得系统重量加大、机动性能较差。美国陆军干是采用了新的研制策略,将完整的XM29系统分为两部分研制,成熟后再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系统。XM29的高爆弹榴弹发射器口径增大到25毫米,命名为XM25;而5.56×45毫米动能武器则成了XM8自动步枪的基础。

澳大利亚先进单兵战斗武器AICW类似于美国的XM29,是一个上下排列的步榴合一的双管武器系统。下方发射组件是现行的斯太尔AUG突击步枪的改进型,发射5.56毫米北约标准动能弹;上方发射组件可发射不同种类的弹药,从20/40毫米空爆榴弹到非致命弹药。与XM29不同的是,AICW上方发射组件采用“金属风暴”电子弹道技术,将弹药串联预装在发射管里,省去了自动机部件及弹匣等构件;同时还计划将先进的昼夜瞄具和激光目标指示器集成到武器系统上。军事专家预测,AICW可能比XM29更有发展潜力,将会成为西方下一代步兵战斗武器的主流。

法国也对系统集成的步榴合一武器进行了初步研究。早在1995年,法国就开始了“多武器、多弹头单兵武器”(PAPOP)的研制工作,并分两个阶段进行了概念论证。目前,PAPOP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该武器最初设想将5.56毫米自动步枪与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进行组合。在PAPOP样枪研制的第二阶段,为适应城市作战武器系统减重的需要,榴弹武器的口径由35毫米减到30毫米,系统最大质量由8千克减到6千克(包括2发30毫米榴弹和25发5.56毫米×45毫米枪弹以及集成的电子火控系统)。无独有偶,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也在探讨研制开发这种先进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的可能性。

传统的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结构简单、技术难度低,但作战效能不高;XM29-类步榴合一武器技术先进、作战效能高,但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研制起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于是,寻找介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武器,就成了一些国家的选择。比利时FN公司研制的F2000模块式武器系统就是典型代表。这是一种先进的模块式军用步枪,可以安装电子火控系统、昼/夜用瞄准镜、1具40毫米榴弹发射器、霰弹枪模块和非杀伤性武器模块。

步霰合一,特种作战的独门秘器

霰弹枪是一种能将弹丸、小箭成束射向近距离目标的肩射滑膛枪械。杀伤集群目标、攻坚破门、摧毁轻型装甲目标等都是霰弹枪的强项,其作战距离也已经延伸到100米。在丛林和城区作战中,霰弹枪不会像步枪和冲锋枪那样危及友邻、伤害无辜、对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霰弹枪的历史非常悠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有过辉煌的战绩。后来远程突击武器出现了,霰弹枪的综合性能不如它,便逐渐从军队中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霰弹枪主要用于治安和防暴,各国军队很少装备它。越南战争后,霰弹枪峰回路转,重新受到军方的重视。

XM26型12号模块化霞弹枪实弹试射。2000~2001年版《简氏步兵武器年鉴》新增了战术霰弹枪一章,明确了它在未来作战尤其是反恐作战中的作用。

步枪与霰弹枪系统结合、步霰合一,既发挥了步枪远程精确射击的优势,又发挥了霰弹枪近距离面杀伤的特点,可以提高步兵超近距离面杀伤集群目标的能力。已研制出的步霰合一武器,大多是在步枪上加装霰弹枪模块(类似于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且霰弹枪一般不能半自动发射。美国在步霰合一武器发展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成功研制出几种步霰合一武器。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特种武器制造

公司设计的M88步霰合一武器,上方为12号霰弹枪管、下方为步枪枪管,有各自的供弹系统。佛罗里达州一家公司曾将M16A1步枪与雷明顿M870型唧筒式霰弹枪结合在一起。

美国MK1“交射”式战术步霰合一枪,步枪枪管在上、霰弹枪枪管在下,各有独立的弹膛和枪机,可以根据战术需要随时选择弹种。两种枪管共同使用一个泵动装弹装置、一个射击选择器和一个扳机控制器。步枪枪管口径5.56毫米,长228毫米,发射比利时SS109弹。霰弹枪枪管上有“抨击者”喉缩管。该枪采用“幽灵”环形瞄具,另有皮卡蒂尼导轨,可安装各种光学瞄具、闪光灯和激光器。

美国柯尔特公司AR15“康波”步霰合一枪,是在5.56毫米柯尔特AR15半自动步枪下方装上一个不带枪托的12/76号口径莫斯伯格500A泵动猎枪而组成。两根枪管由枪口部的一个卡箍箍在一起,枪管和机匣组件通常由轴销连接。枪上装90发弹鼓,枪口装有很长的消焰器。全枪长1095毫米,步枪枪管长495毫米,猎枪枪管长435毫米。

2004年,美国在XM26型12号模块化霰弹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XM26是一种可以下挂在M4及M16步枪上的模块式武器系统。它可以安装在XM8模块式武器族枪管下方,形成步霰合一武器系统。XM26可发射致命、非致命及破门12号霰弹,经过调整可形成独立发射的12号霰弹枪系统。XM26与主武器相连,附加远近致命、非致命及破门能力。

榴霰合一,开辟榴弹杀伤新途径

与XM29这样的步榴合一武器不同,榴霰合一武器主要靠弹药——榴霰弹来实现其功能。榴霰弹(Shrapnel)的名字来自其发明者英国炮兵中尉Shrapnel,曾在火炮上使用了一个世纪。后来随着榴弹破片杀伤效能的提高,榴霰弹的作用越来越小,干1935年左右基本退出战争舞台。

但此消彼长,榴霰弹在步兵轻武器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丛林地带单发榴弹发射器的作战需要,填补高爆杀伤弹在30米以内的近距离空白,美军在60年代初研制了两种型号的榴霰弹用在M79榴弹发射器上。随着M203式榴弹发射器的装备,步榴一体化的初步实现,榴霰弹就不再装备使用了。

峰回路转,近几年随着步兵特种作战和城市巷战的迫切需要,各国军队对霰弹的重要性重新进行了评估,榴霰弹再次引起轻武器专家的高度重视。典型的XM576E1和XM576E2式榴霰弹的弹体上有“M.P”的标志,表示多弹头的意思。其药筒结构与其他弹种有所不同,药筒长度45毫米,高压室内装有0.186克M2发射药,塑料弹托内装有20粒4号鹿弹(重1.28克)。在25米处可穿透19.05毫米厚的松木板。XM576E1榴霰弹全弹长67.2毫米、重115.3克,初速269米/秒,有效射程30米。XM576E2是XM576E1的改进型,采用平面布置4号鹿弹,鹿弹数量增至27枚。

最具代表性的榴霰合一武器应是瑞士撒尔玛公司研制的“小隼”式24毫米榴弹发射器。该发射器外形笔直,采用弹匣供弹,发射24毫米杀伤榴弹和内装12枚箭形弹的榴霰弹。作为步兵进攻或防御时的支援武器,可大大增强步兵的独立作战能力。

法国GC2754榴霰合一枪采用更换发射管的方式来实现榴霰合一。该武器由法国SAPL勒菲尔公司研制,可以通过简单地更换发射管和弹匣,在数秒内由12号口径霰弹枪变为榴弹发射器。它是一种细长的枪,装有一个折叠枪托和小握把,前握把除了有稳定武器的作用外,还是机械装置内部系统的操纵杆。该枪采用4G铝制成,满弹匣重3.3千克。

步榴霰合一,打造未来步兵的超级武器

三合一 篇7

1“三合一”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火势猛, 蔓延快, 易形成立体燃烧

由于三合一建筑的多功能性和经营者的利益驱使, 建筑内部一般存放着大量的物资, 并且物品堆放过于密集杂乱, 所以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会迅速扩大发展, 并在热辐射、热对流的作用下, 燃烧强度急剧增大, 火势很快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由于此类建筑外面都有大面积的广告牌, 火舌卷着浓烟会通过着火层窗户引燃广告牌, 使火势从楼外向上层蔓延, 最终使得建筑成立体燃烧。

1.2 高温毒烟浓度大, 逃生出口数量少, 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该类建筑内部多为棉、毛、麻、橡胶、朔料等原材料及其制成品, 火灾时会释放出大量高温的有毒烟气, 又因为该类建筑内其疏散通道不但数量少, 而且多被堵塞, 门窗被铁栅栏等封住, 给人员的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高温毒烟的威胁下, 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3 建筑本身隐患多, 火场情况变化多, 易加剧灭火救援难度

此类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 防火间距小, 疏散通道不畅、固定灭火设施不齐全等多种隐患, 并由于该类建筑的使用性质, 当火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火场有可能出现轰然、爆炸、坍塌、复燃、化学泄露等突变情况, 不但使得火灾事故扩大化, 而且更加剧了灭火救援的难度。

2“三合一”场所火灾灭火战斗原则

2.1 举重救急, 救人第一

“三合一”建筑是人员密集型场所, 当发生火灾后会有大量人员被困其中, 由于其火灾特点, 被困人员会受到火势、浓烟、倒塌等威胁, 火场指挥员一定要排除一切险情, 把积极抢救人命作为第一任务, 尽快的将被困群众抢救出来, 只有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2 反应及时, 准确迅速

准确迅速原则要贯穿在整个灭火战斗过程中。消防部门在接到报警后, 出动要快, 全体参战人员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紧急出动;到场要快, “三合一”建筑多为作坊加工场所, 大多数地处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或广大农村, 所以消防指挥员要选择最佳行驶路线, 确保车辆迅速安全到达火场;到达火场后, 火情侦察判断情况要快;指挥员指挥决策要快;灭火战斗展开、布置水枪阵地、抢救被困人员要快。准确是迅速的前提, 迅速是准确的基本要求。灭火行动务必准, 在达到准确的前提下, 再提高快速施救能力。

2.3 集中兵力, 优化组合

由于“三合一”建筑火灾的特点和其地理位置等原因, 指挥员一定要集中调派力量于火场并集中使用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具体应该做到:第一,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三合一”场所多数处在城乡结合部, 那里一般水源缺乏, 加之该类火灾火势猛烈、蔓延快, 所以在派出第一出动力量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除多出动灭火消防车和水罐车外, 还要出动抢险救援车, 并带齐破拆、通讯工具及照明和排烟器材等。第二, 视火灾情形, 适时调集增援力量, 如举高车等, 还要联合当地应急联动单位。第三, 对战斗力科学编程并有效使用。在处置“三合一”建筑火灾时, 应该加强灭火消防车与水罐车、照明车、举高车等特种车辆的组合使用, 并在力量占优势时全面进攻, 施行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 最终一举消灭火灾。

2.4 主动进攻, 保障连续

主动进攻是指在对“三合一”建筑火灾实施扑救的过程中, 消防指挥员要有主动意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有效组织实施内攻救人和灭火。保障连续就是在进行内攻灭火、救人的过程中保证做到火场通信、火场供水、灭火剂供应不间断。在灭火救援过程中, 只有各种保障做到连续不间断, 保障有力, 才能为积极的进攻打下坚实的后盾。

2.5 堵截与突破并举, 分割与围歼相承

堵截就是对火势进行堵截, 控制火势发展, 防止其蔓延;突破就是在火场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点, 强行进攻, 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分割就是针对“三合一”建筑火灾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燃烧而对火场进行穿插分割, 然后逐一消灭;围歼是指在对火势进行有效堵截和对大面积火场进行分割后, 包围火点, 进而消灭火灾。

2.6 反复侦察, 适时撤退

火情侦察要始终贯穿于整个灭火过程, 除了刚到火场侦察火源位置、燃烧物性质、蔓延方向、人员被困情况、火场水源情况外。在火灾扑救中, 应该设置安全哨, 通常采用外部观察, 或是深入内部侦察等方法对火场情况进行时时掌握。当预见有可能发生危及消防人员安全时, 一定要果断下达撤退命令。所有参战人员应停止战斗, 迅速整理器材, 分批分散撤退到安全地带, 等待下次进攻命令。

3 灭火救援中注意事项

3.1 在贯彻“救人第一”原则时, 指挥员一定要结合火灾实际, 正确决策, 合理用兵。

可以先救人后灭火, 也可以边救人边灭火, 有时为救人也可以先灭火。当到场的力量较多时, 指挥员一方面应该组织主要力量救人, 一方面部署其余力量扑救火灾。

3.2 安全防事故是快速施救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的。

每一个战斗行动不但要求及时反应、准确迅速, 而且还要求稳妥, 不出差错, 避免事故发生。

3.3

在主动进行内攻灭火救人的时候, 一定在做好个人防护和水枪掩护的前提下, 才能实施内攻, 并要有排烟机排烟, 减少烟雾浓度, 增加视线的清晰度。内攻人员要利用有利地形、地物做依托,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搜救被困人员、向火点进攻, 并配合外攻消灭火灾。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三合一”建筑火灾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扑救该类火灾的战术原则, 同时在处置该类事故时, 一定要树立主动意识、撤退意识、安全意识、和灵活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在火灾扑救中取得成功, 顺利完成灭火救人等任务。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通知2007年139号.

[2]李建华, 康青春等.灭火战术.群众出版社.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之我见 篇8

在部分区域, 这类场所成片聚集。随之而来的违章搭建、私拉乱接电器线路、违规用火用电等现象比比皆是, 消防安全形势严峻, 火患丛生,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既是老生常谈, 又是刻不容缓。

一、“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现状

(一) 建筑耐火等级低, 装修材料不能满足防火技术要求

“三合一”场所所在建筑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 建筑耐火等级低, 消防安全“先天不足”。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 或仅采用木工板等可燃材料分隔, 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板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耐火等级远远达不到要求。

(二) 安全疏散问题大, 疏散通道不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三合一”场所所在建筑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且门窗还设置了卷帘门、防盗栏等影响疏散和施救的设施。同时, “三合一”场所内物品堆放杂乱, 疏散通道占用或堵塞情况严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也无法实现独立疏散, 很多住宿人员还必须经由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 安全疏散问题相当严重。

(三) 管理责任不明确, 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现象较为普遍

笔者所在地区“三合一”场所多数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和涉农区域。房屋权属复杂, 无正规的物业管理, 经营使用者各自为政, 管理责任不明确, 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另外还有很多“三合一”场所以家庭式作坊的形式存在, 分散分布, 隐蔽性强, 消防安全基本上无人过问, 也无从过问。

(四) 安全意识不够强, 消防安全知识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三合一”场所内的工作员工和住宿人员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 严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常识。

二、“三合一”场所火患成因分析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当地消防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催生的产物

“三合一”场所由于其方式简单, 成本低廉, 深受家庭作坊式企业主欢迎, 有其存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所以发展十分迅速, 滋生出较多的生产型、经营型、商业型、餐饮娱乐型“三合一”场所。

(二) “三合一”场所是城市建设规模化寄生的淋结

笔者所在地区很多居民自建房除了居民自住外, 几乎都给周边的商场市场搞后勤、搞配套, 以至于这类居民自建房都成了存放物资、从事作坊生产的理想场所。这类“三合一”场所既成为周边商场市场的保障配套, 又成为了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真空”。

(三) “三合一”场所是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点

近年来, 由于各地以经济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第一要务, 导致目前一些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笔者所在地区城乡结合部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较悬殊, 而城乡结合部正是“三合一”场所大量分布区域。“三合一”场所简陋而又脆弱的消防安全条件成为滞后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软肋。

(四) “三合一”场所是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首站目的地

基于生活成本和就业岗位的需求,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了“三合一”场所。如前所述, 在“三合一”场所的从业人员甚至业主, 大多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 自身消防安全意识低, 逃生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他们往往既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 也是火灾的受害者。

(五) “三合一”场所是消防专项整治常吃的“回锅肉”

笔者所在地区家具、制鞋、皮革等产业相对集中, 具有生产、销售周期性、季节性, 这类为其配套的“三合一”场所生产时形成, 不生产时自然消除。甚至部分“三合一”场所业主“狡兔三窟”, 在专项整治期间将人员、生产设备迁到其他地方临时“避风头”, 专项整治过后又搬回来。

同时, 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对“三合一”场所的整治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整改基本无法实现, 如果依法全部关闭又会对社会维稳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政府也存在顾虑。目前大多数专项整治中只能要求其采取过渡性措施, 以降低火灾危险性为目的, 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三、“三合一”场所火患整治对策

“三合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屡查不止, 单由消防部门一家是难以根治的,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需要各级各部门的依法监管和履职到位, 需要广大群众消防安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积极配合。

(一) 积极采取物防技防措施, 预防“三合一”场所火灾的发生

“三合一”场所条件简陋, 应该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离措施, 在不同房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有效分隔;在场所内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并确保建筑内所有楼梯和疏散通道的畅通;有人员住宿的房间必须开设外窗, 不得安装影响逃生和施救的固定栅栏等障碍物, 确因防盗需要安装防盗栏的, 也应在防盗栏上开设应急出口。

(二) 政府牵头, 部门共管, 合力整治“三合一”场所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调整经济结构, 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区, 强化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让“三合一”场所无滋生土壤。

同时, 还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安监、建设、国土、规划、工商、商务等部门联合执法, 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街道加大整治后的巡查力度。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通力协作, 合力共管、共同执法, 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

(三) 发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作用, 紧盯“三合一”场所

自2012年5月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以来,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已被各地政府纳入综合治理范畴并实施常态化管理。街道网格作为第一线的消防基础力量, 最有条件对“三合一”场所实施常态化消防安全检查、户籍化消防安全管理、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基础性防火灭火工作等一系列消防安全工作。

(四) 大力建设微型消防站, 让消防力量延伸至“三合一”场所

去年, 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 此举有效打破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瓶颈。笔者所在地区政府投入巨资, 全面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街道—社区—院落—楼栋”四级微型消防站。全区上百个微型消防站, 配备十余辆小型消防车和近百辆消防摩托, 近千名微型消防站队员。微型消防站力量将在道路狭窄、点位不详的情况下, 快速找到起火建筑, 能够在3分钟内赶到现场, 快速处置或控制火灾蔓延, 组织人员疏散。微型消防站的建立将对当地“三合一”场所火灾防范和扑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 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提升“三合一”场所人员的素质

各级政府、街道以及消防部门都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 根据“三合一”场所的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培训, 全面提高广大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 大力普及最基本的防火灭火逃生常识, 最大限度减少“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的危害性。

总之,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 依托社会各方的力量, 结合当地实际, 合力共管, 立足长远,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全力减少“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 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合一”场所发展迅速甚至成片聚集。“三合一”场所耐火等级低, 安全疏散条件差, 各类火灾隐患突出,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 笔者结合所在地区和工作实际, 分析“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现状及成因, 提出了整治对策。

关键词:三合一,隐患,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年11月。

[2]公安部.GA703-2007《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2007年8月。

[3]王彧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消防在线 (部队建设) , 2013年6月。

[4]陈景新.《浅谈违法建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第02期, 2006年。

[5]杨迪晔.《浅析“三合一”建筑火灾形成和整治对策》,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S1期, 2006年。

三合一 篇9

1“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三合一”场所都是以私人产权买断或租赁的形式存在, 室内的使用、布局、装修等往往缺乏有关法律、规章的制约, 加之许多个体私营业者,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 其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法制观念、防火意识较差。其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有:

1.1 建筑不规范, 消防设施差。

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 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 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 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员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场所经营者自行安排, 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隐患。

1.2 观念淡薄, 自救能力弱。

大多数“三合一”场所上至业主, 下至员工, 普遍文化素质较低, 消防安全意识差, 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 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 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 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时的处置能力。

1.3 责任不落实, 有效管理少。

很多经营业主由于“重效益, 轻安全”的思想作崇, 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 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消防投入不足, 消防器材配备缺乏, 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 没有落实相关责任,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2“三合一”场所起火的原因分析

2.1 违章用火或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由于堆放大量可燃物, 火灾荷载大, 工作人员违章存放、使用液化石油气罐、动用明火、抽烟等行为都极易引起火灾。

2.2 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场所内违章乱拉电线, 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热毯等电热器具, 电气线路缺乏金属管、阻燃塑料管保护, 且布置凌乱, 情况十分普遍, 极易引起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2.3 可燃物自燃引起火灾

生产车间及仓库内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可燃物堆放集中, 存放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导致氧化生热, 温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自燃。

3“三合一”场所火灾的特点

3.1 燃烧猛烈, 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由于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耐火等级底, 且可燃物较多, 非常容易燃烧, 一旦着火, 燃烧速度快, 火势猛烈, 温度迅速升高, 加剧室内对流, 而且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未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促使火势迅猛发展, 形成大面积火灾。

3.2 疏散困难,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合一”场所一般多为单层或多层房屋, 生产、储存、经营通常设置在底层, 员工宿舍则设在上层, 有的甚至是直接将员工住宿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的阁楼上, 住宿与非住宿部分缺少独立设置的疏散设施和辅助疏散设施, 再加上通道、楼梯狭小等因素, 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因惊慌、拥挤等造成踩伤踩死, 甚至跳楼等事故。

3.3 水源缺乏, 灭火救援难度大

大多数“三合一”场所的地理位置设置在城郊结合部, 而且设置比较随意, 有的设置在居民家中, 有的设置在办公楼、仓库内, 附近往往缺乏市政消火栓, 场所内一般都不设置消防水池, 周围天然水源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困难。

4 防范措施

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堵疏结合、强化监管”的原则, 从政府和场所两个层面着手, 循其特性, 齐抓共管, 集中整治, 形成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4.1 强化整治, 严格执法, 纳入常态管理

充分认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管理、集中整治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作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4.2 紧密配合, 健全网络, 加强源头管理

在建筑规划、设计、审批、发证、管理等各个环节, 明确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 严把关口, 防止产生新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

4.3 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是每个单位有效控制火灾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保证措施。场所的管理或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用途, 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

5“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5.1 认真开展“六熟悉”活动, 熟悉辖区内“三合一”场所基本情况。

加强对辖区“三合一”场所的调研, 熟悉掌握其地址、道路、水源、建筑结构特点、耐火等级、贮存物质理化性质等等一系列情况;制定详细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2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 接警出动迅速, 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开始阶段。

“三合一”场所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可燃物较多, 发生火灾后燃烧猛烈, 蔓延迅速, 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有的场所, 人员缺乏基本的消防知识和自我逃生能力, 防火意识淡薄, 乱堆乱放导致疏散通道堵塞, 再加上疏散楼梯狭小以及疏散指示标志不明显或已损坏等特点, 会造成人员拥挤逃生困难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5.3 进行火情侦察, 组织内攻, 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

仔细进行火情侦察, 询问知情人有无人员被困, 有无爆炸和有毒物品, 在实施火灾扑救时, 坚决贯彻“救人第一,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积极抢救受威胁人群。抢救小组要在水枪的掩护下, 深入场所内, 在各个通道、门窗、机器设备附近寻找被困人员, 发现有被困人员应迅速积极采取有效施救措施。

5.4 展开迅速, 合理布置水枪阵地, 选择正确的停车路线和供水方法

到达火场, 对扑救开始火灾占有绝对优势, 车辆到场要选准停车位置, 充分利用各种水源, 合理布置水枪阵地。距离较近, 着火层较低且过火面积较大的火场, 可以采取各辆战斗车单独供水, 以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楼层较高, 距离火场较远, 一辆消防车供水压力达不到最佳灭火效果时, 可以采取接力供水方法。

5.5 及时成立火场指挥部, 合理组织灭火战斗, 战术应用灵活机动

对于扩大形成大面积火灾的情形, 要及时成立火场指挥部, 协调指挥各中队灭火行动, 要有“打恶战”、“打苦战”的心理准备, 各中队和指挥员之间、班与班之间、战斗员与战斗员之间要相互主动配合, 服从命令, 进入场所内灭火, 应先布置带架水枪, 依托门、窗等部位设置水枪阵地;要从不同角度加强灭火力量, 重点突破, 形成上下合击之势, 迅速控制火势;要以近战为主, 以近制猛, 迅速灭火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集从业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场所 (俗称“三合一”场所) 大量出现, 本文主要从“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入手, 对“三合一”场所火灾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进而提出加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对如何处置这类火灾进行探讨, 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三合一”,隐患,火灾防范,扑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三合一 篇10

1 典型三合一火灾

1.1 场景基本信息

该典型三合一场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4层,其中第一层临街为经营布拖把的商店,后部为其卧室;二、三层为卧室;四层为杂物库房,四层楼梯可以通向屋顶平台,但设置的两道门都被锁住。建筑中部设置一部贯穿四层的敞开楼梯(楼梯间堆放大量布料),二、三、四层只能从商店或一层卧室出入。

1.2 场景细节描述

火灾发生于一层商店内西侧墙面上,起火原因为电气线路短路,一层商店发生火灾后,大量烟气灌入敞开楼梯间,在烟囱效应作用下迅速向上蔓延,楼梯底部堆放的大量可燃材料,助长了火势的快速蔓延,封堵了人员向楼梯疏散的路线。4名死者自防自救能力不强,除楼梯间过火情况较为严重外,二至四楼房间内有的未过火,有的燃烧程度较轻,而4名死者选择向楼顶疏散,正是高温烟气流动的方向,无法疏散逃出,导致死亡。

2 火灾场景模拟

2.1 模型建立

根据建筑平面图及火灾灾后场景勘察,所模拟对象模型建立如图1所示。

2.2 参数设置

根据火灾调查的结果,计算所用的假设主要有:(1)起火点设置在室内,初始温度设为环境温度20 ℃;(2)假设室外风速对室内,流场无影响,门窗等通风口处速度为零;(3)墙等边界设置为无滑移边界;(4)火源位置设置在距离卷帘门4.0 m、距离西侧墙0.15 m的位置处;(5)考虑到实际火源为短路的电线,火灾初期阶段火源功率很小。所以,火源假设为t2增长火,且在500 s时达到最大的功率160 kW。此功率与轰燃发生后的功率2 700 kW相比相差很大,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此火源功率较接近于实际火灾的点火源。

3 结果与讨论

3.1 火灾蔓延分析

从热释放速率曲线图2可以看出,此次火灾蔓延主要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燃烧主要发生在一楼的商店内,此时燃烧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灭火的最佳时期(见图3)。

第二阶段:一楼商店发生轰燃(1 000 s左右),火焰向楼梯间蔓延,引燃楼梯间内的竹竿等可燃物。轰燃一旦发生,火势很难控制,并很有可能向邻近的可燃物蔓延,造成燃烧的进一步增强(见图4)。

第三阶段:商店轰燃发生后,含氧量大大降低,房间内的氧气已经不能维持商店内可燃物的燃烧,所以商店内熄火,燃烧主要发生在氧气较为充足的楼梯间内。在此阶段,火灾已经由最初的燃料控制型转为现在的通风控制型,燃烧由于严重缺氧,并没有发展至最大,此时一旦有外面空气的流入,火势就会急剧增大(见图5)。

第四阶段:一楼的人由于感觉到烟气和温度上升,打开了与楼梯间相连的门,楼梯间的含氧量暂时有所升高,燃烧速率陡然上升(1 200 s左右),燃烧蔓延至更大范围(见图6)。

第五阶段:三楼的人听到一楼的人叫喊,打开三楼房间的门准备逃生。由于三楼房门的突然打开,大量新鲜空气进入楼梯间,楼梯间的燃烧速率进一步上升,燃烧更加剧烈,火势发展到最大(见图7)。

3.2 起火部位数值认定

灾后现场勘查发现,门面房西侧墙面上的抹灰层有较大面积脱落,形成“V”形痕迹,“V”形痕迹距离卷帘门4 m,与此同时在“V”字形底部发现短路熔珠。

为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进一步确定起火位置,笔者用FDS的软件fds2ascii提取了西侧墙壁附近前1 000 s的温度平均值,并用Origin软件画图(如图8所示)。通过分析温度的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温度的分布呈“V”字形,在“V”字形的内部,温度很高,最高可达到600~700 ℃;在“V”字形的外部,温度较低,在100 ℃左右。温度的“V”字形和现场墙壁的“V”字形(墙壁抹灰层的脱落情况)相符合。火灾中墙壁抹灰层的脱落是由于过高温度

的长时间作用所致,是温度的累积效应,当实际火灾调查遇到若干个可能的但不确定的起火点时,可以通过在各个可能的起火点设置点火源进行模拟计算,提取所有烧损严重墙壁的温度值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最相符的起火点定为真实的起火点。

3.3 人员致死原因数值认定

尸体检验表明:4人尸表严重炭化,未发现机械性损伤,喉头、气管及支气管充血,水肿,有大量黑色颗粒物附着,深部肌肉切开呈鲜红色,结合现场、法医分析认定其死亡原因为烧死。

图9~图12分别是楼梯间的温度、CO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和能见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9表明,楼梯间内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三楼处的温度最高,而顶层的温度最低。当三楼的人打开房间门后,楼梯间三楼处的温度已经达到900 ℃左右,四楼处的温度也高达500 ℃左右,顶层的温度最低,达到300 ℃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如此高的温度对于逃生人员非常不利。

图10显示,楼梯间CO体积分数在三楼以上位置外分布较为均匀、稳定。楼梯间三楼高度处由于受到下部火焰的影响,CO体积分数值波动很大。四楼和顶层的CO体积分数最高达到500×10-6左右,从表2可以看出,楼梯间内的CO不能致人于死亡。

表3给出了不同O2体积分数下对应的人的身体症状,如其所示,O2体积分数为7%人就有可能死亡。而图11示,在火灾发生后的1 000 s时,楼梯间内的O2体积分数已经下降到12%,O2体积分数在轰燃发生后下降到3%,过低的O2含量可以直接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从图12可以看出,楼梯间的烟气能见度随高度的变

化很小,不同高度的能见度基本一致。能见度在火灾发生500 s以后迅速下降,在800 s时能见度只有5 m左右。三楼人发现火灾后,楼梯间能见度低至1.5 m,浓黑的烟气将严重影响人员逃生。

从以上分析得出,三楼人员发现火灾后,楼梯间能见度低至1.5 m,楼梯间3层温度高达850 ℃,4楼为500 ℃,O2体积分数下降到0.03,分析以上因素,该起火灾中人员的死亡是由高温和低氧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4 结 论

根据火灾现场勘验等信息,笔者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重庆开县火灾进行了数值重构,再现了火灾发生时的全过程。发现通过提取温度均值分布图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确定起火位置。因此,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作为新的火灾调查辅助工具推广应用。通过数值模拟重现火灾场景,分析温度、气体组分等主要危险因素对当时火场人员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人员致死原因。

参考文献

[1]朱明华.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4):67-69.

[2]任松发.火灾调查模拟试验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03,19(1):38-41.

[3]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范维澄,王清安,姜冯辉,等.火灾学简明教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姜蓬,邱榕,蒋勇.基于数值模拟的某大厦特大火灾过程调查[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1):76-80.

台湾:即将到来的“三合一”选举 篇11

12月5日,台湾将有多个县市同时举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长选举(简称“三合一”选举),其中县市长选举是关键。

民进党烂,国民党烂且乱

按选举规划,今年共有17个县市举行选举。目前形势是,国民党占据其中的14席,民进党握有3席。国民党受大形势及党内分裂影响,保住现有席次可能性不大,可能会丢掉两三席,但仍将继续保持整体领先优势。民进党有机会突破,但难以根本逆转蓝大绿小局面。亲民党、台联党并未提名,仍将面临“枯坐门前眼巴巴看人升官发财”的尴尬。

国民党选举形势不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障碍是马英九政绩不佳,人望低落。四年前县市长选举时,马英九是辅选天王,所到之处,选民前呼后拥,十分抢眼。党籍候选人以与马英九合影为荣,马所支持的候选人大多当选。但马英九上台之后,台湾深陷经济危机,选民对马出现失望情绪。特别是八八水灾中,马英九行动迟缓,决策失当,面对灾民欠缺人溺我溺、苦民所苦的同情心,既暴露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无能本质,又凸显其高高在上脱离民众的冷漠心态,选民因此出现“给马英九一个教训”的呼声。水灾过后,马英九靠改组“内阁”挽回一点支持度,但不久又因批准开放进口美国牛肉,再次引起选民反弹,其民意支持度由10月份的47%狂降到33%,被人讥为“死牛肉绊住活马蹄”。基层参选者最了解民意动向,一旦觉察马由“票房保证”变成“票房毒药”,立即纷纷收回与马有关的选举文宣品。其次,国民党在多个县市出现内讧,同室操戈、绿营得利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与马英九有关。地方派系本来是国民党的拥趸,在去年大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民进党视地方派系为眼中钉,一直把地方派系污名化为黑金、贿选、利益输送。马英九为标榜清廉、改革形象,不顾改革时机是否成熟,刻意提名形象清新的国民党人士,打压地方派系。地方派系认为马英九过河拆桥,无情无义,一部分干脆退出,另一部分脱党参选,与国民党提名人分庭抗礼。最后,国民党个别现任县市长政绩确实不佳,连任压力较大,前最不妙。

民进党确实也很烂,但当面对一个既烂且乱的国民党时,就有了一点儿相对优势。蔡英文把17个选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目前执政寻求连任的云林、嘉义和屏东,选情稳定领先,保住执政权问题不大。第二类是宜兰、南投、台东、新竹四县,蓝绿实力相差不多,民进党目标是放手一搏,争取攻下一两席。第三类是金门、连江、花莲等蓝营选民占绝对优势但有国民党重量级人士脱党参选的县市,民进党策略是不提名,但礼让、联合、支持无党籍候选人,以阻止国民党提名人当选为最高目标。第四类是上述之外的其他县市,民进党当选无望,但仍行礼如仪,照样提名、辅选,目的并非奢望胜选,而是要在实战中练兵,为来年大选打基础。民进党的劣势,主要在于各大山头心结较重、没有行政资源、竞选经费不足、陈水扁弊案拖累等。综合各方面条件后,蔡英文以“守三争二”为目标,即守住现有三席,争取夺回两席,如果暗助的无党籍获胜,致使国民党再失一两席,那就算完胜了。不必高估此次选举的重要性

首先,此次县市长选举是去年“总统”选举后的第一次基层选举,是民意对马英九新一波党政人事布局及施政成效的全新检验。另外,席次变动不仅反映蓝绿基层实力变动,而且牵动明年五大直辖市长选举,并最终影响2012年“总统”和“立委”选举走势。但总体来看,此次选举不具决定意义。因为这17个县市多为小县或农业县市,人口之和仅为约90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40%,GDP之和连台湾总GDP的40%都不到,选举结果不具备标杆意义,也不能被看作是对马英九的“期中考试”。即使民进党获得4至6席,也难以如其所言“实现地方包围中央”,无法称得上是地方政治版图的根本改变。正因为如此,马才敢喊出“宁败勿滥”,宁可丢掉一两席,也不向地方派系妥协。明年的台北、高雄、台中、台南、新北直辖市长选举,人口之和约1400万,占总人口数的60%,谁赢得明年的直辖市长选举,就等于拿下半壁江山,那才是影响2012年大选的关键之战。

其次,可能对两岸关系产生微妙影响。选举过程中,民进党原本准备打“反中牌”,发动“反ECFA公投”,但实际效果不佳。如果此番选举国民党战绩不错,马英九得以巩固执政地位,则其推动两岸开放政策的信心将增加,民进党举行两岸政策党内大辩论的压力将增大。反之,马英九将面临较大压力,大陆政策、对美政策均将面临调整。民进党逢马必反、逢中必反策略也将调整,在追求台独和务实交往之间的摆荡幅度将加大,机会主义和投机心态将会较有市场。

选举花絮:再掀“泥巴战”高潮

台湾近年来历次选举都不缺抹黑之类的戏剧性花絮,今年也不例外。

11月4日,民进党南投县长候选人李文忠指称,竞争对手、现任县长李朝卿与台行政当局负责人吴敦义,曾和南投黑道大哥江钦良官商勾结结伴出国,密商选举和沙石生意。江有杀人、恐吓、妨害公务、结伙抢劫等30多项前科,出狱后和李朝卿勾结,操控沙石利益,收取保护费,并纠集黑道兄弟,公开替李朝卿组建后援会。南投县一名潘姓政治人物,和江钦良因沙石利益冲突,不仅机械被焚毁,潘某也被押去毒打。吴敦义与黑道人士结伴出游,“这是台湾地方自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绿营其他要人也不会轻易放过炒作爆炸性消息争取知名度的机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秘书长吴乃仁、发言人蔡其昌4日一起陪同李文忠召开记者会,众口声讨吴敦义、李朝卿。蔡英文点名马英九和吴敦义不要让年底县市长选举变成黑道势力扩张的时机,呼吁选民必须认清候选人的背景与本质,不要助长黑金在地方的势力。言外之意,国民党的候选人就是黑金,黑道就是国民党的地方势力。

然而,这次李文忠和蔡英文都踢到了铁板:吴敦义可不是马英九邶样的呆头鹅,他反应速度极快。1998年竞选高雄市长时,吴敦义因为一盘绯闻录音带“抹黄”以极小的差距惜败(对手是谢长廷)。虽然事后证实,这盘录音带是谢阵营伪造的,但已无法改变选举结果,教训不可谓不巨。此次又被“抹黑”,吴立即展开危机管控,先大方承认去年底与李朝卿、江钦良等出游,但强凋目的是考察,为南投地方观光发展找出路,且费用是自己出的。接着,吴反将一军:请李文忠公布证据,证明吴此行的目的就是处理沙石利益的分配,否则将反诉李文忠诽谤。再下来,重要当事人江钦良也出来召开记者会,自称出狱后经营南投观光夜市,创造了数千就业机会,并屡做公益,被很多摊商誉为“好人”。江反问:现在我表态支持李朝卿,就说我黑道,当年陈水扁、苏贞昌来南投也来我这里拉票造势,晚会也是我赞助办理的,那时你们为何不说我是黑逋?最富戏剧性的是,民进党草屯镇党部主委黄文君现身记者会,以李文忠与江钦良亲热握手的照片为旺,称李也曾拜托她找江钦良寻求支持。形势瞬间逆转,李文忠抹黑反被“黑抹”。民进党中央而予上挂不住,称黄文君被黑道胁迫,“严重伤害党的利益”,要给黄严厉处分。而黄文君不畏处分,强调讲的全是实话,真的没有被胁迫,不理解为何要受处分。后来发展到吴敦义到法院控告李文忠诽谤,事件进入司法程序闹得不亦乐乎,而选举真正的主角李朝卿反而被忽视了。

然而,事情至此并未完结,这场悬念迭起的选举连续剧还有续集。9日,岛内一家亲绿媒体爆吴敦义选“立委”时接受过江钦良的10万新台币的政治献金。绿营又召开记者会,要求吴一次说清,不要“挤牙膏”。吴敦义马上回应,其确实收受献金,但都依规定办理,已经向选举机关申报过了,完全合法。吴敦义并倒打一耙:江同时给民进党“立委”林耘生30万新台币,又做何解释?

雪球越滚越大,被卷进来的远不止林耘生一个人。国民党宜兰县候选吕国华、花莲县候选人杜丽华等,均遭到民进党诬陷。党部主管揭发,民进党针对蓝营候选人有一套“固定抹黑模式”,先由民进党阵营导演栽赃剧本,交亲绿媒体报道,诱引各媒体跟进,再通过手机短信广为散播或大量购买、派发报纸,散发不实指控,搞臭蓝营对手。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三合一” 篇12

一、注重教学情感渗透

教师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 关爱学生, 细心教学, 耐心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能使教师陷入“难教”、“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先进的教学理念则能使教学游刃有余, 有成就感。教学中, 教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多谈一些他们熟悉的内容和感兴趣的话题, 学生自然会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慢慢地, 他们就会对语文学习有了感情。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理解, 多给学生一些关心和帮助, 这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突出!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应从新颖的角度展示语文教学的风采, 体现自己鲜明的个性,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 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 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情感交流。通过开展“快乐语文我做主”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举办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 激发并强化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教师可结合自己平时学识的积累, 设置个性鲜明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促进师生互动, 加强双边教学。比如, 我开设了说文解字的教学模块, 借机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意义内容。利用对汉字“我”、“人”、“学”、“生”等灵活有趣的解读, 了解社会, 参悟生活。用灿烂的古老文明, 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激发他们的学习趣味。同时定期举办“快乐语文我做主”活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见闻, 讲故事、猜谜语、成语接龙;或开设百家讲坛, 请学生上讲台, 畅谈人生, 设计自我。鼓励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学生实用能力培养

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企业实际的需要,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在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为此, 我积极开展语文大练兵活动, 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加强字词句训练, 进行查字典、联句成段等比赛, 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认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 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遇事、看问题时, 会多看看、多想想再说, 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 而且指出他人的错误见解, 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 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 可联系学生实际, 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 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 注意特定的情境, 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 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的学生, 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 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 明天再说, 明天说不了, 后天再说……持之以恒, 一抓到底, 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这些能力都是较之书面表达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 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多数中职学生要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 我针对这一情况, 教学中让学生搜集素材, 编成小品, 进行实地表演, 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同时, 结合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校园情景剧的编排、演讲、辩论等。这样, 学生学有所乐, 口有所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除此之外利用课堂教学, 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 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引导他们进行请假条、借条、领条的写作。联系企业实际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工作计划总结、广告宣传的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教学中, 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 制订阅读计划, 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 实行定期检查评比。这样, 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以读促说, 既丰富了课余生活, 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 既要关注学生现在的成长需要, 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结合当代企业的实际需求, 做到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的三结合, 为学生健康又全面的发展服务, 为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服务。

摘要:中职语文的教学, 要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实用能力培养的三结合, 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服务, 为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服务。

上一篇:因子分析法的电子信息下一篇:见证永远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