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社会工作

2024-12-28

医疗社会工作(精选12篇)

医疗社会工作 篇1

2013年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管理服务方面要有新突破。

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一是要从“人人享有”向“公平享受”转变, 逐步实现城乡各类劳动者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均衡。在我国城乡大多数劳动者和居民都享有不同程度的医疗保障之后, 不同人群之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凸现出来。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构成, 有的地方还有一些补充险种和附加保障项目,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仍在实行公费医疗制度。这些针对不同人群的保障制度虽然都是国家举办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但待遇水平差别大, 如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是人均1331.61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筹资为126.24元, 前者是后者的10倍以上。社会保险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体现公平性, 即每位公民根据需要都有平等地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当然, 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不是平均主义, 更不是过去的“大锅饭”和免费医疗, 而是机会的公平和基本权益的公平。目前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主要是制度机制不同、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不同、财政补助的数量和形式不同、制度实施的早晚不同, 以及管理体制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改革的方向是基本制度要体现人人平等, 不同需求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满足。当前要尽快统一正在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政策和待遇标准, 加快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同时要逐步消除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方面不合理的差距。

二是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原则, 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一些地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医保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以上、70%、75%左右, 有些地市甚至超过85%, 一些地方还建立完善了门诊统筹制度和大病保险。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好事, 但要量力而行。我们注意到, 一些地方近几年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快速提高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很大压力, 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来自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 如果不考虑基金的承受能力, 过快地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 一旦出现大范围的基金收不抵支, 而福利的刚性作用又不能降低已有的待遇标准, 最终将使政府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 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最长的不过十几年, 短的才几年, 多数地方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制度还不能说已经很成熟了。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医疗保障制度刚刚建立的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 坚持基金的收支平衡。只有守住保基本的底线, 才能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整合医疗保障资源, 形成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相互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目前, 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制度碎片化的问题突出。首先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三大制度体系内, 不仅存在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制度交叉、人员重复参保的问题, 还存在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因财政投入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基金所有权和投保人权益不同的政策问题。其次是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互助、公共医疗服务之间存在着界限不清、职责不明、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都是国家举办的保基本的保障制度, 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职责划分不清, 自成体系, 再加上保障对象本身的不稳定性, 使得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业务重叠和资源浪费。另外, 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市场化的商业医疗保险之间也存在着性质不清, 定位不准的问题。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好各项制度安排, 分配好有限的医疗保障资源, 努力构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政策相互衔接、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管理服务方面:一是继续加强扩面, 尽快实现应保尽保。据有关部门统计, 截止去年11月底,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4亿, 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据2012年国家审计部门的抽样检查, 只有34%的农民参加了五项社会保险, 56.5%的农民参加了部分社会保险, 有9.52%的农民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间的重复参保人数就有547.6万人。另据有关部门调查, 在建筑行业和一些服务行业中的部分小微企业和非公企业, 因经营规模小、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相当部分劳动者还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他们往往也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更大, 也更需要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这部分人有多少, 没有准确的统计, 据一些地方的测算, 不低于城镇劳动者的10%。在其他行业和企业, 已经参保的也存在因不缴或者少缴社会保险费而断保的问题。很多地方的社保部门也承认, 各地统计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不准确, 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用工情况的底数并不掌握, 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本身就不准确, 参保率更不可能准确。因此, 不能放松扩面的力度, 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 尽快实现全覆盖。

二是完善经办管理, 方便异地就医。异地就医难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统筹层次多数还停留在市县一级, 这是造成异地就医难的根本原因。这些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提高慢除了客观因素制约外, 也受一种观点的影响, 即认为提高统筹层次会造成当地患者大量去外地就医, 因而造成医疗保险基金超支。分析近几年转院就医人数的变化, 地市以及向省会城市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转院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的增加而出现过快增长, 说明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所以要加快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 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多数地区实现省级统筹。当前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跨地区的异地就医合作, 尽可能方便患者的异地就医。

三是调整支出结构, 保障大病费用。首先应该明确, 大病保障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 因为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最低要求是维持生命的延续, 而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不是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小病而是大病, 大病不治就要死人, 因此保大病不仅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主要的功能, 也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 是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次, 近几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多次调整, 主要是将部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以及提高住院医疗费用的统筹基金支付标准, 这种阳光普照的政策对所有参保患者来说固然是好事, 但是在基金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应当采取雪中送炭的方式更多地向大病患者倾斜, 因为一般性疾病的医疗费用, 大多数患者能够承受, 统筹基金多支付一部分所产生的效应远不如用于那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大病患者所产生的作用, 这种做法也肯定会受到多数参保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 要调整现在的统筹基金支付政策, 取消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 建立按费用分档次的支付制度, 医疗费用越多, 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越多, 患者个人自付一定金额后全部由统筹基金支付。在此基础上, 鼓励个人对自付医疗费部分投保商业医疗保险, 进一步减轻个人负担。

医疗社会工作 篇2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1

20xx年我院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我院大型基础建设,美化了就医环境,增添了现代化诊疗设备。服务能力、诊疗技术同步提升,医院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院领导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从抓硬件建设重心转移到抓医疗质量安全上来,调整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机构,增加了质控管理人员,增添办公设施,更新和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合同,从而使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纠纷较往年显著下降。全院上下形成了事事讲质量,处处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院领导将医疗质量看做医院生存之本,把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疏漏或缺陷都将铸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求管理部门抓要害,员工抓细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一)注重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1、结合我院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医院特聘请了新阳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刘希良教授来院,做“好医德、好医风、好人生”专题讲座。全院300多人深受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做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除具备精湛诊疗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

2、年初纪律整顿时,召开了全院职工安全警示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了《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分析了上年度不安全事件,激发职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重温事件发生时各自的心里感受,充分认识到抓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开展案例教育活动,8月初召开了医疗纠纷案例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剖析某院一起高额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败诉赔付原因,并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案例,剖析产生纠纷直接根源。

(二)开展专项整治,注重实际效应

今年8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围期2周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成立排查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制定排查活动方案,明确了职责,确立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是本次排查活动第一责任人,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集思广益,全院共计排查出较大的安全隐患33件,涉及到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医院针对排查出隐患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人,使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整改。

二、健全管理机制,狠抓措施落实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诊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才能有条不紊,抓住关键环节,抓住工作重点,抓住要害,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一)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医疗质量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办法》,从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落实,医疗重点环节管理,抗生素专项治理,年度目标责任书落实,患者安全十项目标,手术安全核查等六个方面抓起,特别是抓好医疗环节“六查”,一是主管医生每日查房不少于两次;二是上级医师对新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病人重点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三是主任(副主任)或科主任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核新入院、危重患者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四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每月按医院医疗质量自查表自查一次;五是值班医师对全科病人必须巡查一次,危重随时查看;六是科室护理部每月护理大查房一次,重点查护理服务,护理措施落实,护理操作技能等。

(二)提升服务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医院工作的唯一金标准是患者满意,因此,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中,制订了《提升服务满意度实施办法》,其目的是通过征集,改进,落实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来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逐人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元月至9月份共发、放回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569张,回收率达99、5%,住院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使每位住院患者都有权利间接参与医院管理。二是发放“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技工作者”调查问卷,元月至8月份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6859份,评选出满意医务工作者125人次,均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发放护理质量调查表,每季度发放一次,共发放调查表770份,全面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四是开好病陪人公休座谈会和社会义务监督员会议,征集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对征集到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五是发放医院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临床医生、护士以科内住院病人数为基数,医技人员以临床医生、护士、住院病人数为基数,窗口服务人员以临床医技人员、护士、住院病人为基数进行综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全面了解其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先进个人和科室评选主要条件。

(三)加强投诉处理,严格奖惩兑现

制定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健全了组织机构,指定了专人负责,明确了工作职责,明确处理流程和办法,元月至9月份接待较大投诉三起,被投诉三名医务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处理,共处罚金7200元,同时书面检查,大会检讨,通报批评。本办法实施以来收到显著效果,全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四)注重医疗环节,抓好质量安全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工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医疗安全,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为了便于熟记核心制度,医院将核心制度汇编成歌诀,定制成卡包,发配到每位员工手上,从而使广大医务人员核心制度铭记率显著提高,违背核心制度的人或事明显下降。为加强环节管理制订了《医疗质量自查督查月报制度》,临床、医技科室每月将自查情况以自查表(临床35个项目,医技20个项目)形式逐项自查上报质控科。职能科室结合职责范围,每月由分管院长带队深入科室督查,对存在问题,利用次日晨会予以通报。涉及共性问题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进行点评,并定期下发督查通报。

(五)加强无缝隙化管理,保诊疗环节连续性

从20xx年开始我院就实行了《行政总值班履行医疗质量查房的管理规定》,加强夜班和节假日医疗工作督查,以保证医院管理工作连续性,杜绝管理相对真空时段的安全隐患,弥补了医院临床一线的医疗人员夜间和节假日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缺陷,确保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无缝隙化。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2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姚市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姚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并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姚市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事件。

五、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重点检查(如药库、门诊、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我院实行院领导总值班制度,明确每人的时间段分工,值班期间要进行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3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樟树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樟树乡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

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4、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樟树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

5、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呼唤社会参与 篇3

人人享有需要人人出力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导致了医疗健康水平的差异。农民最担心的一是養老,二是看病,医疗费用如果达到农民个人年收入的70%,就可能因病致贫。

在此背景下,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制度。未来,以政府投资为基础,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无疑,这需要社会相关各方力量的参与。

曾经,一场“非典”暴露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薄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就此启动试点。这套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被视为中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次制度探索。

保障需要投入,财政实力的增加为新医疗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真正让13亿人口充分享受医疗保障却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办到的事情,在医疗资源缺乏,卫生网络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

“建设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除了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也需要公益组织和商业保险机构来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国寿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商业保险机构不仅能通过提供商业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也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还可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医疗扶贫的公益事业,切实改善农民就医环境。”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说。在2007年6月,中国人寿发起成立的国寿慈善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健康新村工程”项目。

“新农合”不只是资金投入

事实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只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要想长期稳定运行,仅有经济投入还远不够。

当看病难转成了医疗难,合作医疗仅能维系低水平,在充当基层“减压阀”的乡镇卫生院层次,医疗技术和医生资源问题是一个突出矛盾。

据安徽省卫生厅统计,全省约1/4的乡镇卫生院设备和人才缺乏,“有的县10年来, 35个乡镇医院没有新进一个医科大学生。”农村医生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人才严重匮乏,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新制度下的医疗难题,必须在公共支持上有所创新。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介绍说,中国红基会推出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和“健康新村工程”,就是要在农村培训乡村医生,援建博爱卫生院(站),推动建设拥有充分医疗资源和完善保障体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经过长期思索,针对中国农村现实提出的对策。

截至2007年6月底,中国人寿已在江苏、河南等11个省市的82个县(市、区)参与了新农合试点工作,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规范化运作,建立了“征、管、监”分离的新农合运作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参合农民多方满意、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此为基础,社会力量进一步参与新农合建设既有经验,也有优势。目前,全国开展新农合医疗县市2448个,参加新农合人口7.26亿,这样的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都十分突出。

从筹资情况看,2007年9月全国已筹集的新农合基金中,中央财政补助82.05亿元,地方财政补助173.53亿元,农民个人缴费94.12亿元,其他渠道只有3.56亿元。虽然社会力量的支持投入才刚刚起步,比重还不大,但健康新村工程已经为经济组织与公益机构结合共同推进新农合医疗建设探索了新路子。

医疗社会工作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医疗结构,管理,重点

1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使得其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快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降低和减少医疗设备故障对诊疗活动的影响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设备因素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加快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医疗设备在诊疗活动的重要作用,现代医疗结构必须认清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自身诊疗方向以及不同设备在诊疗中的作用完善设备管理工作,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保障患者诊疗安全、保障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提供基础的保障。

2 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2.1 注重医疗设备基础信息调查与分析,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随着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现代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经覆盖了每一个医疗科室,以对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医疗设备所涉猎科室较多、其基础情况也不相同,这就使得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以细致的基础信息调查与分析为基础,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信息。例如:针对B超、彩超设备的管理中,首先要对医疗结构自身所采用的B超、彩超设备生产厂家、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备备品备件采购便捷性、易损部件进行了解,同时对其常见故障等进行分析,了解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所需的检修时间、维修时间,为保障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以此减少设备养护、维修对诊疗活动的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2 针对医疗机构基础情况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需要以医疗机构基本情况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设备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医疗机构各设备适用频率、常见故障、易损部件的调查与分析构建科学的养护管理体系,以此确保设备能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为医疗诊疗过程提供必要的辅助。在现代医疗机构中,诊疗活动越来越多的以来设备来完成,因此,设备的完好状态已经成为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疾病诊治的关键。因此,现代医疗机构必须针对自身设备型号、厂家、零部件采购周期以及使用寿命等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易损部件始终具有库存、并根据易损部件使用寿命科学的规划更换、养护时间,以此减少设备维护对诊疗活动的影响。另外,医疗机构还要根据科室、设备归属部门以及设备养护工作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保障设备的运行、维护、备品备件管理等工作始终处于科学的受控状态,保障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2.3 针对医疗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加强设备环境管理

由于现代医疗设备中电子元器件较多,其对医疗设备所处环境要求较高,以此现代医疗机构在进行设备管理过程中,除注重其设备状态管理以及维护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设备使用环境的管理,以此保障设备运行环境处于设备要求之下,避免环境因素对设备运行以及诊疗准确性的影响。

2.4 注重设备日常使用与养护管理,保障设备的完好

现代医疗设备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单片机、计算机的应用为保障设备运行精准控制、实时显示与打印等提供了便宜的条件,但是其对设备的适用与养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医疗设备故障中由于使用人员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占设备故障的45%,该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这样的情况,医疗结构的设备管理中应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控制移动数据存储设备的连接,以此减少外部数据接入或人员误操作对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保障设备的完好状态、避免外接移动数据存储设备造成病毒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另外,医疗机构还应根据设备操作养护规程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设备使用后的清洁等工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与精准度,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3 强化医疗设备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由于医疗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对操作人员、养护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机构应注重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操作人员、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使用、养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同时还要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严格执行。以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保障设备的安全以及诊疗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诊疗过程多方面的、涉及使用人员、操作人员、养护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日常卫生环境清扫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其对保障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医疗机构必须认识到自身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摒弃传统设备管理工作单纯依靠设备厂家售后的观念,以自身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为重心,强化设备管理工作,以此避免设备故障、维修对诊疗活动的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子波.医疗机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医疗资讯,2009,9.

[2]陈桥.以完善医疗机构设备管理体系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J].医疗设备资讯,2009,11.

[3]马德江.针对医疗设备实际情况以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备管理工作[J].医疗资讯,2009,10.

[4]邹淳欣.现代医疗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地位的提高[J].医院管理,2008,7.

医疗社会工作 篇5

所谓基本医疗保障是指保证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目前所能提供给他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它包括基本药物、基本服务、基本技术和基本费用等内容。

什么是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如何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有何规定?

主要的规定有三条:

一是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分开管理,分别核算,这就要求统筹基金要自求收支平衡,不得挤占个人帐户; 二是要明确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的各自支付范围,这就要求制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一般个人帐户主要用于门诊(小病)医疗费用支出,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大病)医疗费用支出;

三是要严格限定基本医疗保险医药服务的范围和给付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限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范围和医疗生活服务设施范围,即超出这个基本医疗保险医药服务范围的医疗费用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或只能部分支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3日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城乡已经有超过12.5亿的公民被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当中。

胡晓义是在阐释《社会保险法》时透露上述消息的。他表示,在未来几年里,我国还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更多的城乡居民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据悉,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城乡医疗保险的投入已超过1200亿元。

据胡晓义介绍,新《社会保险法》对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有促进。

“《社会保险法》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作了很多规定。第一,本法第三章专章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把各类用人单位和职工、城乡的各类居民都覆盖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广泛的覆盖制度。”胡晓义如是说。

据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接下来还还将着力完善配套措施,新《社会保险法》第42条已对跨地区的医保转移接续作了明确规定。此外,异地医保结算难的问题,也在《社会保险法》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胡晓义说,为缓解个人看病、就医要垫付大量医疗费的问题,《社会保险法》还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直接结算。这不但将极大地减轻患者垫付的负担,也减轻了报销路途往返的麻烦。

此外,《社会保险法》还规定政府要给予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特别是明确规定了政府要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补贴,支持这些制度的发展。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此前发布《2011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指出,随着全民医保政策在城市实施,门诊统筹、提高报销比例等政策使得城市医院的就诊人群增加,有利于拉动医院销售的增长。

医疗社会工作 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于2015年底前合并实施,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

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各地要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按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财社〔2013〕217号)的要求,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

(二)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要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医疗救助对象中,要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

(三)资助参保参合。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给予定额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具体资助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等因素研究制定。

(四)规范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卫生计生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

(五)完善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住院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及时给予救治;医疗救助经办机构要及时确认救助对象,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看病就医。

三、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在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扩大政策覆盖地区,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对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直接予以救助;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先由其个人支付,对超过家庭负担能力的部分予以救助。合规医疗费用主要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已经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地区,也可以参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

(二)合理确定救助标准。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原则上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高于低收入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高于其他救助对象;同一类救助对象,个人自负费用数额越大,救助比例越高。对重点救助对象应当全面取消救助门槛;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可设置起付线,对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给予救助。

(三)明确就医用药范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等,原则上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对确需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跨县域异地医院就诊的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履行转诊或备案手续。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可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救助。

(四)加强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高效联动,将救助关口前移,主动对符合条件的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进行救助。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相关基础工作。

nlc202309021004

四、健全工作机制

(一)健全筹资机制。各地要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县级财政要根据测算的资金需求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省级和地市级财政应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区的资金补助力度。中央财政在分配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时,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各级财政筹资情况的考核力度。各地应根据年度筹资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做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享、公开透明,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救助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部分,救助对象只支付自负部分。结合医保异地就医工作的推进,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管理机制。

(三)健全救助服务监管机制。要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民政部门要与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委托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以及双方的责任义务,制定服务规范,并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及商业保险机构做好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对违反合作协议,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要终止定点合作协议,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各地要加强医疗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规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救助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形成工作合力。要从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出发,帮助他们寻求慈善帮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心理疏导、亲情陪护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医疗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经济负担、缓解身心压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进度安排,落实管理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和能力建设,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医疗救助方案设计、政策调整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难作用。对于医疗救助政策难以解决的个案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救助协调工作机制,专题研究解决措施,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

医疗社会工作 篇7

1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背景及缺陷

重庆市于2010年开展了4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儿童白血病的大病救助。采用医保报销病种限价的70%, 自费限价的30% (低保户民政部门出20%) 的比例产生治疗费用。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1岁以下) 这种单一病种来举例, 5万元的大病限价的自费部分为1.5万元。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乡差距较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两大片区农村占比大, 发展水平低, 基础条件差,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59∶1.00, 大于全国的城乡落差, 部分地区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年。重庆市的社会特征集合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现况, 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2]。故1.5万元对于城市或者经济较发达的农村患者不存在较大经济负担, 但是对于经济落后的部分农村地区, 是一笔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选择放弃治疗, 故而失去治疗时机, 造成远期丧失劳动力, 进一步加重家庭负担, 因贫致贫[3]。

2 社会公益基金的开展现状及特点

公益基金会是利用个人或组织捐赠的资产从事公益活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在我国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很短, 但发展很快。自198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个公益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今, 我国公益基金会已发展到1800多家, 其中全国性基金会有100多家。1989年,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推出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目前, 该基金会已救助失学儿童105万人次。1989年l0月,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 截至1998年底, 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逾16亿元人民币, 救助失学儿童200余万名, 资助建设希望小学7000余所, 并且为10000所乡村小学捐赠大丛书“希望书库”, 为2000多所希望小学捐赠了“三辰影库”[4]。社会公益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展现出其对于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 社会基金也逐步将注意力投向了社会医疗保障方面, 如红十字会“天使阳光”基金 (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基金的投入, 是对目前医疗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 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3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的结合

公益基金会资助患者的出发点是救助贫困家庭, 解决其实际问题。社会医保也是解决贫困家庭看病难的有效方法, 重大疾病保障更是针对单一病种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的有效补充。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的基础表现为双方救助对象及目的性的一致性, 前提是双方充分有效的合作, 以建立共同的救助关系为主要目标, 在实行救助过程中注重协调和沟通[5]。首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是针对规定的病种进行救助, 对于参保人员的病种、年龄等有明确的认定, 这能够简化基金的申请手续并能够使基金的救助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公益基金资金总量毕竟较少, 对于每个患者资助的额度有限, 如果每个患者都进行全额资助, 资助费用过高, 救助面就窄, 救助患者数量就少。医疗保障虽然资金总量大, 但是救助范围广, 资金相对有限, 不能实现全部医疗费用报销。那么将医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起来, 医保负担政策规定的费用, 基金会负责患者自费费用。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对于单病种总价又存在限制, 能够在保障合理医疗的前提下保证基金会的投入的效率, 彻底实现高效、合理的免费医疗, 满足医保、基金会以及医院的需求[6]。

4 目前实践情况及社会影响

自2011年起, 我科共收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结合的患者共120余例, 病种包含所有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全部实现免费治疗。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红十字会优秀定点医院”, 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均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批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 各项费用控制满意, 均未超过重大疾病医保限额, 医保及相关基金会均给予很高评价[7]。每救助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实际上是救助一个家庭, 能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改变因病致贫的局面。将国家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 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两者的优势发挥, 并能互补缺陷, 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百姓和贫困家庭患者。此模式目前我们仍然在进一步摸索, 为今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出建议。

摘要:目前医保政策对某些重大疾病提高报销比例、采取限价等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但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而言其自付费用方面仍不能负担, 往往导致患者延误或者放弃治疗。通过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大疾病医保与社会公益基金相结合为基础, 采取医保按政策报销, 基金会资助患者自付费用的方式, 力求探索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全免费治疗模式, 为今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出建议。研究认为, 将国家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 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两者的优势性发挥, 并能互补缺陷, 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百姓和贫困家庭患者。

关键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公益基金,先天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1]李敏, 刘莉.“以病为本”的医疗保险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保障转型模式初探[J].社科纵横, 2012, 27 (1) :36-38.

[2]王吟曦.北京市城市与农村医保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首都医药, 2011, (6) :21-22.

[3]朱跃进.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对构建和谐医保的探索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5 (25) :36-37.

[4]张笑天, 王保真.医疗保险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6:28-260.

[5]吴欣, 程薇, 李祺.医保总额预付的经济学分析及完善策略[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2 (2) :64-66.

[6]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医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解析 篇8

1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来源

1.1 社会的压力

(1) 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4], 社会上流传着“医生的嘴, 护士的腿”, 我国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 不被重视, 护理人员辛勤劳动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证医学、临床路径的提出, 尤其是专科医学的发展, 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医疗行业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求, 而且学历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由于来自经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的干扰, 护理人员本身便不能在业余时间安心进修。

1.2 家庭的压力

每位护理人员在医院是预防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承担者, 而在家庭中还扮演着女儿、妻子、人母的角色。由于护理工作服务对象是患者, 责任重大, 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谨小慎微, 再加上长期三班制体力上的过分消秏, 使其在精力与体力上对家庭的照顾和关心, 不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会产生强烈的自责心理。

1.3 环境的压力

(1) 护理人员需要面对诸多致病因素、令人不愉快的气味、面对饱受痛苦的患者, 琐碎、繁重、疲累的工作[5]; (2) 护理人员缺编及护理设备上的投资不足等, 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 工作中若出现差错、事故, 直接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须为此承担相应责任[6]; (4) 职业伤害对护理人员也构成了很大威胁, 针扎、感染等伤害发生率颇高。 (5) 护理人员面对的不仅是患者, 还要面对主任、医生、护士长和患者家属等, 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1.4 患者的压力

(1) 随着社会的进步, 患者作为一个消费群体, 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他们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护理人员为其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 还要有预防、保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现有人员水平还没得到相应的改进, 存在较大差距。 (2) 随着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 对自身权益保护更加重视, 护理人员需应对各种医疗纠纷, 诸如医闹现象等。长期的压力使护理人员极易产生紧张心理。

2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化解途径

护理是一项高压力的专业工作, 在长期影响下, 将会导致专注力下降, 产生身心症状、职业疲乏, 甚至出现异常情况, 更直接影响其工作满足感, 产生离职倾向, 加之护理人员欠缺, 更严重影响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医疗管理过程中, 采取适宜对策和措施化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其置身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能保障护理服务水平。

2.1 成立护理人员社团, 增加护理人员之间交流, 相互分享工作经验, 互相学习, 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 进而提升自我专业知识与能力。多数护理人员仍对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与兴趣, 若能设法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升护理质量, 必然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会员联谊活动, 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 相互倾诉工作中不舒心的事情, 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尤其对于新进的护理人员, 更应增进社团归属感, 这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部门主管可利用每次事件发生之后, 选择适当时机, 以不责备、开放式的讨论, 适时予以引导, 让护理人员学习思考、练习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不仅可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困境, 亦可减轻许多无谓的压力。

2.3 有计划地充实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不单是护理技术, 在多元化、教育知识普及的社会变化中, 护理人员必须同时具有其他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知识, 并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 不断增加能力, 以满足病患及家属的需求。护理人员可积极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或研讨会, 以增进知识及护理技能, 学习有效处理复杂问题与掌握工作技巧的能力。

2.4 定期有效的练习身心纾缓相关运动及技巧, 学习简单纾缓技巧或运动, 如深呼吸、静坐、听喜爱的音乐、瑜珈等, 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纾缓练习, 对身心压力的缓解极有助益。建议医院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下班时间, 指导护理人员开展相关运动及技巧练习, 以备工作间隙参与。

2.5 各部门建立明确的工作任务分工, 以利相关从业人员遵循, 避免各单位间无谓的争执。另外可定期与相关单位进行单位间的讨论会或工作人员间的聚会以增进对彼此间的了解, 化解在工作上的摩擦, 促使工作顺利进行。

2.6 行政管理部门亦应重视合理与公平分配原则,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长、兴趣、潜能、负荷、困难来分配岗位, 以防因工作负荷过重, 影响护理质量。另外建立开放沟通管道, 设立公众电子信箱, 让同事缓解压力, 部门主管也可了解同事的工作压力状况。

2.7 建议医院多举办有关大量伤患救治护理的演练, 可录制自己医院的相关影片提供给工作人员观看, 增强印象, 减少因经验缺乏而产生的压力。

3 结语

本文从社会、家庭、环境和患者等方面探讨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化解途径和方法, 可供医疗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参考。

摘要:本文从社会、家庭、环境和患者等方面探讨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化解途径和方法, 可供医疗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参考。

关键词:工作压力,护理人员,压力来源,化解途径

参考文献

[1]石莉, 肖红岩, 石晓云, 等.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8) :102-104.

[2]黎晓蓉.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6) :167-168.

[3]孟玉兰.肿瘤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分析[J].护理研究 (中旬版) , 2010 (4) :1013-1014.

[4]石莉, 肖红岩.对部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4) :979-980.

[5]刘瑾, 左靖红, 周家元.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 2010, 16 (12) :115.

医疗社会工作 篇9

1 总体情况

三所医院共派出19支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6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支),派出医务人员131名。医疗队在18个省份的35个县(其中包括革命老区县16个、民族自治县4个、陆路边境县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个)开展了医疗服务、临床带教、健康教育、专题调研、捐赠等活动。每支医疗队连续工作1个月,共诊疗病人3.5万人次,开展手术800余台次,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000余次,教学查房近2000次,学术讲座近800次,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并向当地捐赠价值80余万元的医疗器械、药品和医学书籍。既给“老、少、边、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带去了实惠,又给各地工作树立了榜样,还发挥“宣传队”的作用,沿途广泛宣传医改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 实施情况

2.1 统一部署 积极协调

2011年2月21日,卫生部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1]139号),对国家医疗队的安排、组织实施方式、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疗服务监管司及时召开3所医院和巡回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指导制订工作方案,通畅联系渠道,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多次赴巡回地区调研,看望队员。

2.2 各方重视 精心准备

各医院高度重视本项任务,北京协和医院等3所医院领导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医疗队的组派工作,指定职能部门承担任务,专人负责,建章立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定国家医疗队管理办法,明确医疗队员在职称、职务晋升、享受待遇等方面给予的政策倾斜。有关省份与3家医院积极配合,根据当地需求,从医疗队员的选派、巡诊路线确定,培训课程安排以及器械、药品和物资准备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根据卫生部安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先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工作。了解到当地急需儿科、妇产科医生的指导和帮扶,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取得联系,邀请到4名妇儿科骨干加入到国家医疗队,满足了巡诊工作的需求。

2.3 宣传医改 示范带动

国家医疗队是首次以国家的名义命名,为“老、少、边、穷”地区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巡回医疗队。国家医疗队要在做好“医疗战斗队”、“医疗工作队”的同时,更发挥了“医疗宣传队”的职能,注重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各地普遍开展巡回医疗活动;注重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让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健康报、解放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还对国家医疗队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巡回医疗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巡回地区媒体也积极报道,配合宣传,如广西《贺州晚报》对国家医疗队的帮扶工作作了题为《大爱无疆》专版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在医院网站专门设置《国家医疗队专题滚动报道专栏》,及时刊登国家医疗队工作动态、感人事迹、工作感言等。

3 成效

3.1 名医荟萃 为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国家医疗队代表国家形象,名医荟萃,实力雄厚,医疗队员学历、职称、规格为历次医疗队之最。北京协和医院派出多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参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每支医疗队均由一名院级领导担任领队,一名临床科室主任担任队长,一名具有临床背景的行政管理干部担任副队长,队员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有9名科室主任,9名教授、16名副教授参加。他们到达巡诊地后,针对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使“老、少、边、穷”地区病人在家门口得到了国内著名医院专家的诊治,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3.2 因材施教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国家医疗队在巡诊地区,一方面通过门诊、手术、查房、会诊等方式直接为当地群众服务,开展对疑难重症的诊治工作;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提高当地医院和医务人员能力水平。一是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规范诊疗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在湖北省红安县巡诊期间,针对当地医务人员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为当地开展了20余台示教手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巡诊期间,通过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和手术示教等形式,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根据当地疾病谱分布情况,推广应用适宜临床技术,创造了诸多当地“第一例”:青海格尔木第一例“无痛胃镜”、“宫腔镜手术”,新疆新源县第一例“脊柱微创手术”、“规范的肿瘤化疗”、“腹腔镜妇科手术”、“膀胱镜检查”等。三是认真做好“传、帮、带”,培养骨干力量。根据当地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手把手地教学示范,强化培训骨干人才,通过骨干成员带动当地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提高,达到了“人走技术留”的目的。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通过培训,已能顺利开展口腔颌面手术和显微外科外周神经损伤手术。江西省石城县人民医院已能开展多项泌尿系统、微创外科等新技术。四是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如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医疗实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开展高水平临床科研工作方面仍相当薄弱。医疗队员就临床科学研究的方法、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如何撰写和申报科研基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并结合临床帮扶工作所发现的问题,就赣州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中心实验室和临床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3.3 走村串户 传送党和政府关心

国家医疗队在驻点医院开展工作之余,克服交通极为不便的不利条件,经历了滚石、塌方、地震、高原反应等考验,深入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为广大群众直接服务,传播党和国家的关怀。在新疆,国家医疗队登上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那拉提大草原空中牧区,转战毡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体检;在云南,向“索道医生”邓前堆一样乘坐“溜索”穿越怒江大峡谷,来到偏远的泸水县大兴地乡义诊;在西藏波密县玉普乡,义诊当天人数就超过400人。

3.4 建立联系 合作共赢

通过巡回医疗活动,国家医疗队与当地医院建立起了通畅的联系渠道,受援医院将此看作是一个迅速提升自身医疗能力的契机,而承担国家医疗队派出医院将此看作是锻炼队伍、输出医院文化和品牌、扩大医院影响力、体现公益性的平台。双方立足于“智力援建”。目前3所医院已开始接收巡回地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进修培训,举办了专题培训班,部分医院已签订长期支援协议。下一步拟在扶持受援医院建设若干个当地有一定水平的特色专科,定期和不定期对帮扶医院进行具体指导,在人员进修培训、双向转诊、远程医学会诊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支持,持续开展帮扶工作。

3.5 勇挑重担 完成当地政府交办任务

国家医疗队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出色完成当地政府交办任务。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甘肃省陇西县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积极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疗队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委托,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体卫生医疗资源和妇幼保健情况深入调查,参与了《关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少民族儿童健康情况的汇报》的起草工作,并对怒江眼科相关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医疗队为福建省永定县的人民子弟兵举办“灾难现场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

4 体会

4.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医院领导将该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定要克服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的困难,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动员和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同时,及时与巡诊省份和巡诊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联系沟通,并与巡诊地区医院联系,了解当地需求,选派适宜的医务人员参加医疗队。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了解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需要儿科和妇产科医生而本院并无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时,积极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和妇产科医院联系,选调医务人员参加医疗队,满足了当地需求。

4.2 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北京协和医院等3所医院的医务人员积极报名参加医疗队,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参加巡回医疗的100余名医务人员在巡诊期间,无人请假、早退,在巡诊地区克服环境和身体的不适,加班加点,为当地医务人员授课、查房、手术带教,为远道而来的病人诊治等,表现出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4.3 巡诊省份积极配合

在巡诊的18个省份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任务后,与医疗队及时联系沟通,确定最佳的巡诊路线,医疗队巡诊医院积极配合,热情接待,为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受到了队员们的称赞。

4.4 注重新闻宣传

无论是在2011年4月11日的出发仪式,还是在巡诊期间,国家巡回医疗队非常注重新闻宣传,邀请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医疗队工作情况,卫生部派员全程陪同中央电视台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采访活动。19支巡回医疗队在巡诊期间,充分利用当地的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广播的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由于各方的努力,2011年的国家巡回医疗队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3月2日,卫生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召开会议,对国家医疗队2011年的巡诊工作进行了总结。会议充分肯定了国家医疗队在巡回医疗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要求。各家医院纷纷表示,愿意继续承担任务。

5 建议

组建国家医疗队,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活动,符合深化医改的要求,既可以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又能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开展好此项工作,离不开国家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院参与、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今后,国家应继续给予经费支持,充分发挥部属(管)医院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卫生部继续组织部属(管)医院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同时,适当扩大范围,组织有能力、有影响、有意愿的大型医院承担国家医疗队任务,争取把这项工作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各地可参照实施方式,组建本地区三级医院开展巡回医疗活动,服务一方百姓。

摘要: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部属(管)医院在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各地医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根据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安排,卫生部委派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国家医疗队,赴内蒙古自治区等18个省(区、市)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新华医疗内镜清洗工作站 篇10

新华医疗的研发团队在保留了原来手工清洗槽流水线式的高效清洗方式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的现金及时, 将智能化、自动化的清洗方式与手工清洗工作站, 该工作站一改以往的繁琐的功能背板和台面, 将工作站配置进行精简, 实现美观和实用的最优化。我们致力于为医护人员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让医护人员在简便轻松的环境中高效的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CENTER系列内镜清洗工作站的配置特点

·洗消槽、功能背板及干燥台

均采用进口高分子复合材料分段式一体吸塑成型, 具有材质柔软, 使用寿命长, 耐腐蚀, 表面平整光洁易清洗, 细菌附着率极低,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内镜。

·全自动灌注系统

采用隐藏式后置设计, 不占用操作空间, 一键式操作, 方便快捷;

灌注、注气系统采用分离式设计, 在自动实现灌注、注气以及计时工作, 简化了操作流程, 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危险;

快速插接头设计使操作更方便自如, 单手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浸泡时方槽盖可实现完全密封, 彻底的消除消毒液的扩散。

·水处理系统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精华的“一次性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和灌流

·供排水系统

严格的排水系统, 从根源处杜绝一切漏水现象, 使用更安全可靠

·供气系统

中心气体处理器采用无源型, 分离空气中的油污、水分, 提高干燥台上干燥气体的清洁度, 具有自动调节气压和自动过滤水分的功能, 无耗材、免维护、免清洗。

·内镜追溯系统

实时追溯记录各个内镜的清洗消毒作业, 并且动态显示, 方便随时查阅内镜清洗的信息。

射频卡分槽独立扫描, 从源头杜绝出现漏控现象, 并且对每操作人员和每条内镜均配有唯一身份证卡, 对每条内镜的清洗信息进行唯一记录。

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探索 篇11

摘要:2009年4月7日,新出台的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指出,我国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以及现阶段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建立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紧迫性。其次重点阐述了建立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适应我国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后讨论了在建立大学生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建立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1.公费医疗阶段。现有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实施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特点是:医疗费用国家全面负责,保障水平较低。50多年过去了,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政府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投入却一直未见增加。每年高校主管部门拨发包干医疗费,重点院校一般为60元,而一般院校只有十几元。我国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公费医疗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医疗需要。大学生得一次感冒就要花掉几十元的医疗费,更别说患上重大疾病。“病不起”成为高校中十分尴尬的现象。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形同虚设。

2.公费医疗向商业保险转变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纷纷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在公费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商业保险。主要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学校主管部门拨款给校方医院,对于大学生的门诊费用采取公费医疗的方法,对门诊费用进行报销。严重疾病住院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3.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基金制度的转变。各高等学校自身建立学校自主筹资,分配的医疗基金,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难题。湖南省多所大学酝酿联合建立“大学生大病救助基金”。徐州师范大学在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生团体保险与医疗互助基金相结合的制度。在大学生中采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很好得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特点,但在我国这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各个高校改革措施也不尽相同,缺乏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安排

根据现阶段大学生医疗保险状况,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方法,在大学生中也采取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的筹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各部委的教育财政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二是学校自身的投资。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归学校自主管理,财务模式实行现收现付制,余额转归下年基金。主要支付学生普通住院费用;严重疾病治疗费用。个人账户方面,学生自主筹资,自我积累。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建立个人账户,通过三到四年的积累,个人账户会达到很可观的规模。个人账户主要支付个人门诊费用以及普通疾病的医药支出,可以采取“医保卡”的形式,方便个人账户的支出和使用。

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规模和筹资比例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以辽宁省的高等院校为例,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总规模为每人200元左右。其中统筹基金占其中的80%左右,即160元左右。这160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构成,相当于大学生公费医疗支出,这部分资金占到总规模的50%以上,保证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100元以上的医疗补助。第二部分由高等院校自主投资,比例为30%左右,即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投入60元的医疗补助。这两部分资金构成了由学校掌管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在个人账户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占总规模的20%,即个人每年要缴纳40元左右。这样以来,在校学生规模10000人的高校,每年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会达到200万元。根据大学生疾病率以及医疗消费状况,这笔基金完全可以应对大学生的严重疾病治疗和康复问题,有效地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功能。

三、大学生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模式的建立时应采取强制参加的原则,保证要覆盖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采取的是大数原理,参加的保险人数越多,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范围,保障力度越大。据中国保险报的调查,目前,有28 %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 %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 %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所以在建立这种制度模式时,要坚持强制参加的原则,做好参加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

2.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医疗统筹基金在实行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应实行省级统筹。一方面,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很不不平衡,但省级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均等。而在省际之间,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很难做到基金的协调统一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医疗消费状况,实行省级统筹更适合大学生医疗统筹医疗的管理,并且降低统筹基金的管理费用。

四、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在校大学生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47%。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是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具有自身明显的优点。这种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克服了公费医疗保障水平低,而且不适应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消费的特点。另一方面克服了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可及性差,理赔过程复杂的缺点。

2.切实降低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总体来看保障效果不佳,并且在校学生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辽宁省普通高校中,每人每年投入的商业医疗保险约为40元,虽然与个人账户缴费水平相当,但保障水平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采取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对于日常疾病的治疗可以动用个人账户的储蓄,大病重病时动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大学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真正地应用到医疗消费中,既减轻了医疗负担,又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

3.完善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在各省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模式,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制度良好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疗保险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笔者在此也特别强调,对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说,至今还没有一部根本大法,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但法律效力上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五、结论

对于我国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法,笔者在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也只是一种尚需完善的制度。但有一个事实不容我们回避,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不应该是新医改中“被遗忘的角落”。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医疗福利,同时也会促进高校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和教育管理事业得到双向发展。总而言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总体上应建立一种: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慈善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充分负责,四位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3]黄海霞 肖 锐:《浅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7月.

[4]刘铁明:《被医改遗忘的角落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3月.

[5]蔡声霞,张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改革的探讨》,中国校医 2007年10月.

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机制探讨 篇12

1 医护人员应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

1.1 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在执业时应当有足够的重视, 这不仅能够使医务人员深入了解患者病情, 为实施诊疗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决定手术等事项。我院从以下几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做好医患沟通: (1) 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 转变医疗作风。 (2) 告知义务:医患关系的改变, 消费者意识的增强, 应充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 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 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 (3) 解释病情时, 医疗人员应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 以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 并确认其已正确了解所要传达的讯息。 (4) 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 不要让患者产生误解, 对于理解的患者, 虽可能确信患者会有好的结果, 但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实践证明, 加强医患沟通更加有利于实现患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避免因知情权问题引起医疗纠纷, 有效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

另一方面, 我院十分重视新进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的教学内容, 除了结合基础理论外, 更结合实际, 通过小组形式, 结合本院实际发生纠纷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解决方案。注重沟通对象、告知诊断结果的措辞, 比如切忌堆砌专业医学术语, 尽量使用通用俗语。教育新进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使之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倾听, 在实践中使新进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更具针对性、目的性[1]。

1.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

医疗纠纷产生初期, 首先接触投诉者的往往是主治医师或护理人员, 其也是与投诉案最为密切相关的。我院院方通过培训、座谈会、下发宣传文件、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 重点培养医护人员, 针对实际案件作为教学内容, 并及时更新, 以作借鉴。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纠纷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产生时, 向其耐心地解释, 并及时联系科室负责人共同应对, 务求尽量在纠纷产生初期把矛盾解决。有的患者或家属不理解医护人员, 认为医护人员故意夸大病情以推卸责任, 接诊时已经无法抢救或经过短暂抢救无效而死亡, 死者家属难以接受, 而把责任怪罪至医护人员身上。遇有类似情况, 要求医生既要冷静对待, 更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另外, 要求医护人员在解释过程中最好不要单独一人进行, 当有情绪演化更为激动时, 要有防备意识, 随时联系保安, 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近年来我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取得较好的成效, 医疗纠纷逐年减少, 医疗质量管理贯穿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1) 要求医护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 将查对制度贯彻于医疗活动中, 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 检诊制度落实到位, 误诊、漏诊常常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医疗管理有接诊、二级查房、会诊以及病案讨论等制度, 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会使误诊、漏诊率大大减低。 (3) 健全病案管理制度:病历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 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 有很强的书证作用, 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医疗文件的记录存在缺陷, 势必会使医院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 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复杂性。 (4) 完善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规范病历书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各种医疗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记录并及时完成, 特别是抢救、会诊、手术、麻醉、上级医师查房、交接班等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 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有字迹。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如患者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突发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 注重及时记录在案, 注意把思想和医疗行为记录在病历上, 这是医务人员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即使是细微事件, 也不能疏忽, 以备日后作为有力的证据材料。另外, 要保证记录信息的正确、准确无误, 若证据有瑕疵, 其证明力会下降, 甚至不能作为证据材料[4]。手术同意书是证明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充分行使其自主选择权的有效证明, 但在应对一些比较复杂、风险比较高的手术, 医务人员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时可以作一个笔录或录音, 笔录与录音结合手术同意书会更具有证据证明力。 (5) 严格管理, 堵塞漏洞: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 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 (6) 重视临床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护理记录不仅是临床诊治患者病史资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 是医疗、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应, 可以成为权威性书证材料, 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 (7) 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医护人员必须学法、懂法。为了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书籍备用于各科室是必要的, 能给予医护人员很好的指引及查阅。要增强法律意识还需要融入到具体的医疗操作中。医生在医疗操作中不仅要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范, 还要坚守职业操守。学习医疗法律法规, 不仅可以增强法律意识, 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 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 使全体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 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 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8) 随着医保、社保等各种保险的患者逐渐增多, 加强对保险知识的学习也有着重要意义, 如很多保险对药物使用、检查项目等都有报销范畴的规定。

2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管理

2.1 投诉接待

我院的接收投诉途径有医院网站平台、电话投诉、医务科接待。但由于电话投诉与医务科接待更为直观、方便、及时, 因此, 这两种方式更为常用。投诉期间, 投诉者的情绪往往比较激动, 因此在接待工作中, 不仅要记录主要投诉信息, 还要尽量安抚投诉者情绪, 悉心聆听投诉者的需要, 注重措辞用语, 为下一步的沟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投诉作为纠纷的萌芽期, 部分投诉者可能因对医院工作的不理解而造成误会, 情绪也比较激动, 对于投诉工作须尽快处理, 以免激化投诉者的情绪, 使纠纷解决工作增加难度。如若问题只是出现在对医院工作的误会上, 则可以在接收投诉工作中作详细的解答, 化解误会, 成功地解决矛盾。

2.2 信息采集

2.2.1 做好登记工作

登记工作是纠纷工作信息采集环节的第一步。投诉者信息的准确十分重要, 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投诉内容都是涉及后续工作的进展。特别是通过电话投诉, 更要仔细做好内容核实。因为通话过程中可能表达说明不清楚或讯号不良, 所以, 事后投诉者到科室面谈时, 也需对登记内容进行确认, 减少信息不统一情况出现。

2.2.2 妥善保存证据资料

病历作为重要的证据, 对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须妥善保存。本院设有完整的保存病历机制、保存年限, 而且要求严格。一旦有医疗事故发生, 首要任务是把所有的病历文件、现场实物均及时地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保存, 避免出现证据灭失、受损现象。笔录是书面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规定, 在保存证据过程中, 书面证据尤为重要。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另外还需要注意保存原件。视听资料要注意制作时间等重要信息的记录及音质、画面质量的清晰。

2.3利用新闻媒体宣传, 树立群众正确的就医观念

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平, 报道时武断确定医院存在的过错, 引起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判断, 致使患者误解与不信任感加重。甚至, “医闹”充分利用媒体, 制造舆论, 给相关部门施压, 逼医院让步, 以得到更多的赔偿[2]。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医疗现状与患者及其家属理想之间存在差异。因此, 利用新闻媒体宣传, 树立群众的正确就医观念、法律观念指导群众在纠纷产生时采取正确的方式而非采用过激行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公益广告、法制栏目、法制宣传活动等方式, 让群众明白医疗现状, 避免出现现状与理想的差异过大。

3 ADR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人民调解法》颁布后, 人民调解解决医疗纠纷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人民调解委员在和解方法尚未有效解决矛盾时, 人民调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人民调解既是通过第三方进行斡旋, 又不像法院诉讼一般耗时长、费用大, 也可减轻法院办案负担。医疗纠纷发生后, 及时引进第三方中介组织, 在对患者进行安抚工作的同时, 做好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缓和矛盾, 协调各方利益, 人民调解的缺陷与法院诉讼一样, 在于没有专业人士参与调解。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 人民调解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一大良策。

ADR方法即非诉讼解决机制包括和解、调解、仲裁等, 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和机制[3]。医院目前处理纠纷采用的办法主要有诉讼与和解。诉讼耗时长、费用大, 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解决办法, 诉讼一般作为解决矛盾的最终手段。因此, 当纠纷产生时, 首先由主治医师进行沟通, 再者由科室主任进行沟通, 最后才有医务科与投诉者进行协商。和解的参与方是医患双方, 涉及范围小, 避免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纠纷一旦提上法院诉讼, 持续时间长, 诉讼成本大, 不仅可能对矛盾加以激化, 而事实证明, 新闻媒体报道往往是负面的, 直到最后法院判决作出后, 风波方能平息。因此, 和解是医疗纠纷的首选方法。

通过仲裁委员会医学专业的人士作为第三方进行沟通、判定最终的结果, 由于专业人士对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在仲裁过程能够准确、公平地判断出责任承担问题, 然而这一方式尚未成熟, 全国范围内成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不多, 大多由卫生行政部门担任这一角色。但随着医疗纠纷问题在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普及医疗仲裁委员会进行纠纷解决将会是一种趋势[4]。医院首先作为一个运营整体进行宏观管理, 其重点就是危机处理、突发事情应对及善后工作处理, 重点在事前防范。这既是对医生执业素质的考验, 也是对医生自身的保护, 为医生稳定工作提供保障。

摘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 近年来媒体曝光越来越多, 如何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成为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问题。各医院都在实践基础上探索适合本院的医疗纠纷工作处理机制, 本文从我院医疗纠纷处理的实际经验出发, 提出基层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初步构想, 以期为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疗纠纷,知情权,处理机制,沟通

参考文献

[1]董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18-120.

[2]任忠怀, 黄俊昌, 刘泽龙.基层医院医疗纠纷特点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 16 (3) :63-65.

[3]常伟, 周卫冰, 陈鼎荣.医疗纠纷防范与应对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07-108.

上一篇:Simulink模型下一篇:中国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