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

2024-12-15

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精选3篇)

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 篇1

1 低碳园林科学内涵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美化环境、调节生态平衡、降低碳排放量的惠民服务项目可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利用布置城市园林、绿地, 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抑制热岛效应, 构建绿色交通, 形成农业城市基地, 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综合效果。因此低碳园林理念逐步形成, 在园林整体周期生命中我们应通过合理设计规划令园林工程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 在施工建造、材料选择与日常管理维护中, 我们应最大化降低使用化石能源, 减少碳排放量, 营造高能效, 由此可见低碳园林即是具有高观赏性、高碳汇、低污染、低能耗的特色化园林形式。从其内涵功能来讲低碳园林可在规划指导下合理发挥城市绿地功能, 提升绿化率, 借助植物的合理选择与群落搭配令其最大程度提升碳汇功能, 并优化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水平。

2 低碳园林建造原则

城市园林规划应由宏观层面进行场地定位、定性与定量设计, 尊重场地, 全面结合地域风貌、历史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进行统筹布局。低碳园林设计还应遵循绿地原貌, 依据自然环境与绿地定性实施规划。园林工程场地不同其功能发挥必然不同, 为节约资源我们应科学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原则, 不应对地形随意改动, 这样既无法展现场地独特性, 还会令工程量持续增加。同时在低碳园林建造进程中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 结合自我修复与设计令工程更加长久坚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园林水闸建造阶段应令闸孔与水流正对, 令其顺畅通过闸门, 并预防不均匀冲刷水闸闸基引发的工程隐患, 提升水闸坚固耐用性。同时我们应合理模仿生物群落与生态自然边缘带形式配置植物, 令河流形态得到良好的保护, 不应盲目取直河道, 利用生态驳岸合理取代渠化河道工程, 并利用涨落潮汐实施自然取水, 还可利用流动水进行溪流与瀑布景观的设计, 利用植物净化水土, 秉承低碳环保理念设计园林景观, 重视自然的重要价值并全面激发其规律周期作用。另外我们应遵循景观异质性特征, 令其形成对园林工程良好的发展建设推动力, 并全面满足人们求异求新的个性化心里需求。低碳园林建设中我们应充分研究地域生态系统特征, 秉承景观异质原则, 采用景观创新方式创设耳目一新之感, 合理提升园林工程更新发展时间并满足低碳诉求。园林工程美感与异质性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科学利用生物丰富多样生长生存环境构建景观内部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与信息流, 促进其实现稳定、持续、创新的发展。低碳园林设计任务不仅在于创设贴近自然的人性化景观效果, 还在于协助引导修护自然、确保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园林工程引导人们运动与视野的特征, 启发人们主动积极的保护环境, 感受到生态繁荣的景象优势, 并主力探究如何应用环保、节能、高效的手段真正营造低碳、绿色, 充满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园林绿化工程。

3 建造低碳园林工程科学实践策略

3.1 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就地滞洪蓄水

低碳园林设计建造中我们应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修复与保持, 针对自然界大量雨水通过市政管网不良流失的状况以及较多园林景观采用洁净自来水进行浇灌的需求, 我们应科学建设雨水利用区域性措施, 进而全面实现就地滞洪蓄水, 科学解决雨水供求显著矛盾现象以及植物与园林景观用水灌溉问题。园林工程建造设计中, 利用雨水涵盖渗透与集蓄两类途径。渗透雨水包含渗透沟、渗透池与渗透铺装等。位于丰富降水或含有补充水源区域, 我们可利用人工洼地或低势天然绿地构建渗透池, 进而创设小型富于生趣的湿地。在北方降水较少的区域则可采用渗透沟或砾石铺装形势进行雨水蓄积。

3.2 科学建造绿色低碳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借助巧妙构思与丰富形势实现增汇目标, 我们可在建造园林建筑进程中应用地下、半地下或架空底层方式与立体绿化屋顶、墙面手段合理提升绿地与绿化面积, 并全面丰富建筑设计建设风格, 为人们创造出多元化园林景观视角并构成低碳园林的独特风格。同时半地下或地下园林构筑物还可显著降低夏季、冬季建筑能耗, 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同时我们还可布设太阳能采光板为顶篷或框架面结构, 巧妙结合建筑物与太阳能, 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还可令构筑物形势丰富创新。再者合理设计与恰当布置风能设备也可形成创新型低碳园林景观。

3.3 创建循环净化污水系统

为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循环净化问题, 我们可通过低碳园林设计、依据自然力量将湿地人工系统设计为处理污水场所, 排入城市污水于该湿地系统中借助植物根系减缓或降低水流速度, 利用异质多层土壤拦截沉降悬浮物, 进而有效排除与沉淀杂质。同时我们可种植涵盖净化能效的种类植物于湿地系统中, 例如小香蒲、芦苇、花叶芦竹与千屈菜等, 进而全面将过滤水内的有害有毒物质吸收。污水中植物较难吸收的各类有机组织则在土壤中滞留, 可借助微生物分解作用将其变为易于被吸收的气体与无机盐, 而后再行释放至空气或被植物吸收, 这样一来水体中的污染化学物质便被有效去除, 进而实现了净化污水目标。完成净化处理后污水则可用于灌溉园林景观用水, 进而形成了污水的循环再利用, 该低碳环保过程可谓易行简便, 耗费能量较低并可显著节约电能应用。

3.4 适应性选择低碳环保建造材料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降低园林工程碳排放量的显著直接方式便是选择耐久性强、碳成本低、后期保养维护少、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实施园林建设。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们应就近或选择本地材料, 进而令运输碳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我们应尽量选用竹藤、木材等低碳环保材料, 而减少应用玻璃、水泥、钢材等高碳材料, 降低园林工程建设进程投入碳成本量。再者我们可合理寻求已使用、已成型的建材实施重构与改装, 令园林工程材料创设持续利用效益, 还可回收可再生、有利用价值的废料进行重新锻造并生成新型环保材料, 进而降低炼铸、开采成本, 借助多元化丰富园林工程材料的统筹循环利用实现降低建设园林工程耗碳量。另外我们还应科学继承低材高用的良好传统, 运用拆除、碎砖混凝土建造路基, 将拆除碎石、砖瓦设计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路面或墙体。在园林工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多应用节能LED灯具丰富景观, 并节约电能消耗, 利用草地代替人工草坪, 提升植物物种多样性。在立体绿化建设中可大范围应用乔木, 适宜选择粗放管理物种, 进而有效降低园林工程维护管理耗费的碳成本总量。

4 结语

总之, 为促进园林工程的持续全面发展我们只有秉承低碳理念、明晰低碳园林内涵, 科学应用建造低碳园林实践策略方式, 才能真正创设环保、节能、低碳、高效的优质园林工程, 调节城市生活生态平衡, 为人们建造舒适、绿色园林景观环境。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园林内涵探讨了科学的建造低碳园林实践原则与有效的建造方式策略, 对降低园林工程建造使用能耗, 创建绿色、环保、优质园林工程, 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低碳园林,建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彩君, 刘晓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国园林, 2010 (6) .

[2]金松岩, 张敏.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9 (5) .

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 篇2

1)低碳园林的用水系统可以以原有城市水脉为基础,依据水脉的流动来规划和设计低碳园林,利用水自身的汇聚作用降低低碳园林在用水上的`成本,减少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径流损耗,充分利用水资源。

2)城市降雨大多通过地下道流出城市,根据传统的城市规划,这部分雨水难以排流,其需要专门的城市排涝设施。而在低碳园林中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计相应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这些回收的雨水灌溉植物,维持园林的日常用水,做到一水多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城市的下水道系统,也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的改造。

3)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和人们正常的生活污水,而这些问题就可以运用低碳园林所具备的一个功能即净化环境。在低碳园林中可以适当的调配净化地下水质植物,通过这些植物净化其中一部分污水,消除有毒的化学成分,将其利用于卫生用水或植物用水等方面。而另一部分污水即可使用低碳园林中相应的生态系统净化。

3.2 增强园林绿化面积 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的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绿化面积、绿地率和人均供绿面积3个方面的指标,也称二维绿化指标。二维绿化指标在宏观上表示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状况及水平,而且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除了取决于绿地覆盖面积,还取决于空间结构及植被生长状况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城市低碳园林的碳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低碳园林的营建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低碳园林,营建方法,技术措施

在注重绿色发展的今天,低碳城市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科学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低碳城市的目标是通过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1]。对于低碳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在我国仍旧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很多城市建造了硬质铺装广场,不少园林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缩短,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贪大求洋等,均与“低碳化”的理念背道而驰。如何将科学的理念应用到低碳园林营建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营造绿色节能的低碳城市,是目前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只有构建了低碳园林,才能进一步构建低碳城市。而研究低碳理念园林建设的策略与模式,能够增强现有城市绿地的固碳性能,降低园林的碳排放总量,从而使园林真正体现出为城市服务、为人类服务的本质功能,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意义[2]。

1 园林构筑物的选择

园林构筑物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构筑物以富有特点的造型、特别的材质和色彩,为园林景观增色添彩,同时还有观赏功能。为彰显低碳理念,可以采取的处理方法如下。

1.1 充分利用架空层

园林中的架空层只有结构支撑,不存在围护结构。在构筑物的选择中,能够以巧妙构思达到增汇节能的目的。通过把园林建筑以地下或架空方式来进行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绿化面积,还可以使园林具有多种风格,同时给游客提供多样化的视角。通过设置半地下的园林建筑,能够大幅度降低冬夏季的能源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的目标。

1.2 立体绿化模式

立体绿化是指城市建筑中的屋顶、阳台和建筑墙面等的绿化。立体绿化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占地面积少、绿化可视率高、见效快的三大优点,能够使建筑产生赏心悦目、生动活泼、美观整洁的美感,从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宜居。立体绿化一般分为两部分,与地面垂直的称垂直绿化,主要形式表现为建筑墙面的绿化、公路边坡和高架桥的绿化、直立物体(如电线杆、路灯杆、建筑拱门等)的绿化等。空间立体发展的绿化类型称空间绿化,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比如住宅阳台上的各种绿化、屋顶上的绿化、吊盆和花篮等。

1.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城市低碳园林建设应多加选用的一种模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这些能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一起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和排放。上海世博园在地形设计时,结合了场地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芯”“表”概念,即在保证绿量的前提下,将地形材料分为上层(又称表)和下层(又称芯)。上层是将绿化种植土壤填充进大约2 m厚的范围内;下层是将建筑废料进行分拣处理后,然后作为填充物加以利用。这样可以解决土方挖填不平衡的问题,多出的土方还可以用来建造景观,不仅达到了保护和利用表层的目的,还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同时扩大了单位面积的绿化量。

2 园林材料选择

园林材料是园林建设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体现园林设计的最终理念,表达设计的核心思想。在当前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应用低碳材料。那么,在景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怎样运用低碳材料,笔者认为首先是要保证园林的功能不受损害和降低,其次是使用价值要得到充分体现,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尽量使用污染低、排放少、低能耗的可循环材料或可再生生物材料,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低碳材料的运用,可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材料的目的,还具有美学意义、创新意义和文化意义。

园林材料的选择可以就地取材或者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取材。我国古代园林建设多以就地取材的方式,比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都是利用有利的天然地势,就地选取天然材料,简单加工而形成最美风景园林。这些古代园林的主要材料大多为石材和木材。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与古代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材料可以按建设需求进行研制和寻找,而不必囿于某地或某种固定的材料。矿坑花园是最具科普意义和观赏价值的,有强烈的后工业遗址文化特征,通过锈钢板、毛石材料来重塑曾经的工业时代气息。锈钢板本身具有延展性与光泽,且在受力特征上有着轻薄的倾向,钢板生锈后原有特征未变,却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表现,与后工业景观气质更为接近。

3 植物增汇措施

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低碳园林的重要设计目标。在低碳园林的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很关键,在园林中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形成独特的生物群落,又能够提升植物碳汇效应。其中,需要遵循的植物搭配原则如下。

3.1 科学配置,努力营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

营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应注重不同植物在固碳能力方面的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释氧能力,共同营建低碳园林。研究成果表明,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有乌冈栎、垂柳、绦柳、糙叶树、乌桕、麻栎、悬铃木、榆叶梅、醉鱼草和木芙蓉等,适合大面积推广。

3.2 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

灌木树种在固碳释氧能力方面要显著高于乔木树种;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量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据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

3.3 速生种与慢生种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慢生树种。

3.4常绿与色叶、落叶植物搭配,适当增加色叶植物

色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常绿植物强,色叶植物叶片内的色素(花青苷)含量和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叶片反射光谱的能力,也就影响了植物叶片对光的吸收作用。尽管如此,大部分色叶植物与落叶植物在秋天都要落叶,导致植物在深秋和冬季的固碳效益接近零。因此,采用常绿植物与色叶、落叶植物搭配,既保证秋冬季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又形成四季皆有景的植物景观效果。

3.5 不同年龄的树种搭配

低龄树木的固碳能力要高于老龄树。值得深思的是,这一点即可成为反对目前盛行的“大树进城”现象的又一有力佐证。就单株碳储量而言,古树远高于常规树种,但由于古树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生长也基本停止,碳储量较稳定,对固定大气中CO2的贡献较小。

3.6 乡土树种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某些乡土树种具有较高的固碳率,如乌冈栎、垂柳、糙叶树、乌桕和麻栎等。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如何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更加注重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开展低碳型园林景观设计,低碳的运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保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如煜.浅谈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J].科技资讯,2012(6):47.

上一篇:应用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传媒技术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