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

2024-07-25

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精选10篇)

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 篇1

0前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 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 这些年来, 园林工作者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1 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 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和种植后保养未跟上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 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 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 根本没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虽然一些城市会在填充垃圾或废料的上部覆盖一层土壤, 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一些绿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时, 为了省力树坑穴位挖掘较小或较浅, 植物的根系没有完全舒展开来, 经常存在窝根现象, 植物种植以后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施肥浇水, 这些都是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总之, 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 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 不能达到同一规格效果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候, 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 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 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施工单位选购了规格较大的苗木, 栽植后绿化效果立竿见影, 但是大规格的植物, 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在移植或栽培的过程中发生死亡, 植株成活率不高, 造成了苗木资源和养护资金的浪费。到了植物栽培的黄金时期, 他们就到处抢购苗木, 造成苗木来源相对复杂, 这种情况下采购的苗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为此,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应基地。

1.3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海拔等自然条件有关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 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 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 降水量越少, 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 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即便是从其他区域移植其他物种, 因不适应条件, 成活率也比较低, 还容易造成园林的整体效果不协调, 不能达到居民要求的绿化效果。为此, 园林建设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种相互结合, 城市的本色、历史底蕴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设和雕塑中得以体现。

2 城市园林建设中需遵循的原则

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 更多从政治因素考虑, 受到政治决策影响较大。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从实际需求出发, 做好以人为本,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思想。具体可以做到从以下几点:

2.1 从城市实际需求着手, 遵循自然规律,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 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 因此, 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 需强调回归自然,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享受自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 大自然已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是大自然的美。所以, 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 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2.2 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 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 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 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 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 这既是人们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现在城市中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眼前短暂的利益, 不重视城市园林建设, 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这导致了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 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 整个城市面积中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要达到相应的比例, 使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实现城市园林和人的需求、园林和经济发展、园林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3 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3.1 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中, 都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 城市园林的无序规划、布局分散和过多的人工雕琢等等,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 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 形成一个“城中有林, 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 这样, 就优化了土地使用率, 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 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 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 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 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3.2 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 合理的进行配植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植物群体是藤本植物、灌木及乔木、草本植物等, 在大自然中它们有各自本身的特点,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优点。因此,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的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习性不能盲目崇拜, 大量购进。要依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栽培适合该地区生活的物种, 在这个条件下, 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等搭配。

3.3 要保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地貌一般有比较单一土质条件差等缺点, 因此适合该城市的植物物种相对稀少, 很容易导致树木死亡和草场退化, 发生病虫害等情况, 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有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 必须要坚持各物种之间种植相互搭配, 保持园林建设的物种多样化, 这样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得以加强, 使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风光, 四季更替, 鲜花绽放、绿色长存。

4 结束语

如今的城市园林规划及其建设, 应从人的需要出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 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 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 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 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 篇2

今年年初,省委书记苏荣莅临我市考察调研,对我市提出了“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发展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我市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园林城市任重道远。

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绿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通过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城市园林绿化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城市绿化缺乏特色,园林精品不多。城市绿化没有很好地与自然山水相结合,没有有效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不鲜明,精品力作甚少。放眼市区,只有近两年来建成的孔目江湿地公园、新欣北大道等称得上精品力作,大部分绿化项目档次品位不高。二是城市绿化布局失衡,绿量依然不足。城市绿化没有跟上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差距很大。城市绿地分布不平衡,城北新区特别是孔目江核心区绿化面积较大,城南老城区、新钢公司辖区等绿化严重不足,尤其是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居然没有建一处公园,深受市民喜爱的街头游园、小公园太少,很难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步入公园的要求。

2、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城市对高标准承载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城市规模扩张快,城市建设工程多、投入大,城市框架已经突破了70平方公里,一座中等城市的架构已经形成。但是,在高楼大厦、景观大道的周边,特别是老城区、城中村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出现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市民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城区排水系统设置紊乱,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垃圾存放、收运设施落后,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实际处理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负荷,环境状况堪忧。

3、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难以应对市民对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容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形象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部门和干部群众城市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合力未形成等原因,我市城市管理仍然存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被动,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城市形象提升较慢,脏乱差和回潮现象依然严峻,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起点,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生态优美、环境优雅、充满活力、富于人文关怀的城市。

(一)精心规划建设,构建生态园林系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努力塑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绿地系统,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1、坚持规划建绿,塑造地方特色。城市绿化要坚持规划先行,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一要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城市规模的加速扩张,我市2002年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人居环境的需求。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策应“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建设构想,本着生态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编制一个科学的、超前的、高起点的城市绿地绿化规划,以指导和调控城市绿化建设。二要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程序,着力加强附属绿化规划的审查、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完善易地绿化补偿机制,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从源头上把好绿化建设关。严格控制绿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非绿化建设、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加大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绿线管制。

2、实施项目推进,提高园林品位。依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彰显城市个性、延承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形象相适应。一要树立精品理念,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依托自然山水,贯彻节约型绿化方针,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将园林绿化与我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城市格局有机结合。二要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绿量出精品。大手笔实施“两江四岸”绿化建设,高标准完成抱石公园、北湖公园改造,适地建设一批街头游园绿地,启动仰天岗森林型生态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实施城市新(改)建道路绿化,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和节点绿化,形成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绿化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实施城郊山体保护和复绿工程,启动渐赣线两侧绿化,完善城市绿色屏障。

3、注重长效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尽快出台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交接验收、城市绿地养护招投标、养护考核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配套标准和规范,为我市城市绿化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和保证。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绿地建设和养护作业公开招投标,建立城市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按照“建一片,管一片,绿一片”的原则,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力度,严格管护标准,加强督促考核,实现绿化管养由过去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努力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三要拓宽绿化投融资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按照“先造景后卖地”的思路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绿地,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城市绿化投入机制,为城市绿化筹集资金。

(二)注重城市内涵,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要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基础地位观念,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一处工程,留一处精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要着力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要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以城市路网、给排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让市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要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发展等各项建设综合规划,减少建设的反复和浪费。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每拓宽和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就应同时铺好各种城市地下和预留将来发展管线的地下穿孔,避免城市道路上的“拉链”现象。

二要着力增强设施配套能力。要实施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和机制,下大力气推进四眼井、万家山、桥背等城中村和城南旧城区的改造,全面提高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实施小街小巷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实施小街小巷硬化、亮化,解决老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排水不畅等市政设施老化和不配套问题。要实施城市建筑风格改造,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原则重点对劳动路、长青路、科环路等道路临街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增强临街建筑物外观美和立体美。要实施人行道建设工程,拓宽融资渠道,改革人行道建设模式,把握建设标准,突出解决新建道路设施不配套问题,消除黄土裸露。要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改造和建设一批环保型公共厕所,切实解决公用设施短缺和档次低下问题。

三要着力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监管,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体化进程,推进驴脚岭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作业,将新钢公司等区域生活垃圾纳入无害化处理范围,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按照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逐步“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促进城东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强化城市管理,营造优美市容环境。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来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管执法作用,做到标准化执法、人性化服务,强化责任、提升标准、工作前移、坚韧严管,全面打造整洁、优美、文明、雅致的市容环境。

一要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提高管理效能。要推进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重点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突破,实现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定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约束型”向“法制约束型”转变。要在环卫清扫保洁“管干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垃圾收集清运、公厕管理等作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要加大公共参与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把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城市治理上来,着重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夯实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应对城市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在城市环境卫生上下功夫,实现城市天天洁净。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优化城区环卫保洁网络,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环卫作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保洁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抓住道路清扫保洁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与大建设相适应的作业管理模式。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加大向薄弱区域和薄弱时段的延伸力度,全面加强夜间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建筑垃圾专业化密闭化运输管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的探析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生态;功能;原则;方法

1 引 言

现在,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加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人们居住环境重要因素之一的城市园林在其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是展现一个城市居民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的重要窗口。

2 问 题

然而,现阶段有些城市在园林建设中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促进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1)生态问题

一些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了打着生态的旗号却违背基本生态规律的做法,突出体现在无视环境敏感区和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市树市花几方面。

无视环境敏感区往往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果,属脆弱地区。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市树市花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

(2)功能问题

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规划设计手法与建设也必然应有所差异。

在现代城市的绿化建设中,不注重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混淆不同绿地的实际功能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营造了大量的公园绿地,有些公园绿地仅着眼于城市空间的大尺度,而忽视了城市绿地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功能。

(3)形象问题

城市园林是展示城市风貌特征的载体,是城市对外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应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然而千篇一律、照搬模仿和追求档次、贪大求洋的做法使得城市园林建设步入“千城一面”的误区,难以彰显城市的形象特征[2]。

(4)设计问题

园林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城市生活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联系体来设计、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然而,当前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3 原则与建设

城市园林建设在遵循:(1)生态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特色性原则;(4)连续性原则;(5)以人为本原则[3]等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案进行建设:

(1)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确保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多样化和本土化,突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

当地的自然植被与生态是植物适应地质演变、生物进化的产物,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变化,体现城市生态园林本土特色。这些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营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时,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地带性植物区系分布,通过引种、驯化和培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园林植物群落。在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和建设中,遵循城市肌理,加强对自然遗产、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在强调生态景观及其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好具有传统风貌地带的名木古树。

(2)发挥城市特点和优势,实现园林建设的个性突破和良性发展。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自然观要求,根据当地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

(3)探索园林建设新模式,为园林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和活力。

要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园林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而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有的园林管理体制:要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4]。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

(4)整体合理布局,长期规划发展,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生态型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构建应参与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宏观控制城市绿色脉络。把城市绿化工作作为城市发展先导性行业加以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编制好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强化“大园林”意识,努力提高园林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园林建设不仅是栽植“花草树木”,也应该涵盖着人文景观的设置与发掘;城市园林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园林部门的工作,也是全体城市居民的共同责任与义务。从这些意义上说,现代的城市园林已经承载着自然和社会的诸多意义和功能[5]。因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大园林”意识,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园林工作。从国际上看,高水平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国内城市也把提高园林档次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跳出传统的园林工作意识范畴,把园林工作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之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招商引资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切入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园林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真正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综合性、社会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

(6)加大科研投入,增强园林队伍素质,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加强绿化队伍建设是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水平的保证。从设计、实施、管理等各个方面增强绿化队伍素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7)实现园林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

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心理以及视觉感受。从这一点讲,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 结束语

如今的城市园林规划及其建设,应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城市与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具体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孔祥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6,(3):63—64

[2] 刘炜宁.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J].科技资讯,2009,(18)

[3] 初晓波等.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5,(6):73—74

[4] 李惠道. 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思考[J]. 中州建筑,1998,(01)

浅谈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 篇4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新方法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 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 城市园林作为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 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 这些年来, 园林工作者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二、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 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和种植后保养未跟上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 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 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这意味着需要填充更多的垃圾或废料, 而这样就根本没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虽然一些城市会在填充垃圾或废料的上部覆盖一层土壤, 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的问题。此为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一些绿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时, 为了省力树坑穴位挖掘较小或较浅, 植物的根系没有完全舒展开来, 经常存在窝根现象, 植物种植以后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施肥浇水, 这些都是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即使植物幼苗得以存活, 也因没有及时地给予施肥料, 也非常的瘦弱, 抵抗能力差, 极易发生病虫害, 由此也可能造成植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总之, 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 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 不能达到同一规格效果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候, 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 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 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更无法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的城市建设中, 尤其是小区建设, 居民对植物栽培后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求时间短暂, 但是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 在购进苗木时选择的规格较小, 因此在栽植后绿化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不能满足居民短时间内对绿化的要求。有的施工单位选购了规格较大的苗木, 栽植后绿化效果立竿见影, 但是大规格的植物, 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在移植或栽培的过程中发生死亡, 植株成活率不高, 后期的养护困难, 造成了苗木资源的和养护资金的浪费。近些年来虽然大规格树木的移植已经非常普遍, 但是移植费用居高不下, 被大多数施工单位所拒绝。总之, 到了植物栽培的黄金时期, 他们就到处抢购苗木, 造成苗木来源相对复杂, 尤其是苗木资源相对缺乏时期, 有的苗木购买商为了能够采购到苗木, 不顾其质量, 只顾数量的抢购。这种情况下采购的苗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有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苗木的适应性, 导致与环境不符, 更甚者是采购的苗木中有的感染虫害, 使病虫害在苗木之间交叉感染。为此,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应基地。

(三)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海拔等自然条件有关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 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 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 降水量越少, 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 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即便是从其他区域移植其他物种, 因不适应条件, 成活率也比较低, 还容易造成园林的整体效果不协调, 不能达到居民要求的绿化效果。为此, 园林建设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种相互结合, 城市的特有本色、历史底蕴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设和雕塑中得以体现。

三、城市园林建设中需遵循的原则

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需求, 更多从政治因素考虑, 受到政治决策影响较大, 而一些城市管理者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政绩, 浮躁、盲目风气盛行, 目光短浅, 只顾眼前利益, 不计成本, 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合理结合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做好以人为本, 打破原有的城市园林建设思维方式,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思想。具体可以做到从以下几点。

(一) 从城市实际需求着手, 遵循自然规律,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 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 因此, 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 需强调回归自然,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 大自然的原生态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面目全非, 因此, 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弥补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大自然的美, 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自然。所以, 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 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二) 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 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 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 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 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 这既是人们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现在城市中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眼前短暂的利益, 不重视城市园林建设, 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这导致了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 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 需科学的布局, 合理的规划, 整个城市面积中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要达到相应的比例, 使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实现城市园林和人的需求、园林和经济发展、园林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四、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一)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园林建设和生态理论相结合, 提高生态效益

1. 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中, 都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 城市园林的无序规划、布局分散和过多的人工雕琢等等, 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 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 形成一个“城中有林, 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 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 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 这样, 优化了土地使用率, 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 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 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 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 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 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 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2. 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 合理地进行配植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植物群体是藤本植物、灌木及乔木、草本植物等, 在大自然中它们有各自本身的特点,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优点。因此,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习性, 不能盲目崇拜, 大量购进。要依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栽培适合该地区生活的物种, 在这个条件下, 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等搭配。总之,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在确定适宜该城市栽培的植物, 决定是栽移一些外地物种, 这样考虑仅仅节约了植物栽培后的养护费用开支, 还更大程度地展现了林园的价值。

3. 根据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选择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 城市园林建设也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特色, 城市特色因素也要充分融入到栽培植物的选择上, 苗木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 因为这些苗木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 成活率高、成长迅速等优点。此外, 栽植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还有其具有对本地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城市园林建设中一般都是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主体, 也可以适当地引进外来物种, 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城市园林的稳定性, 外来树种的引进也向市民展现了乡土植物以外的生物群落外貌。

4. 要保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 城市地貌一般比较单一, 土质条件差等缺点, 因此适合该城市的植物物种相对稀少, 城市园林形成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 很容易导致树木死亡和草场退化, 发生病虫害等情况, 城市园林稳定的基础是园林建设中栽培植物的物种多样化, 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有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 必须要坚持各物种之间种植相互搭配, 保持园林建设的物种多样化, 这样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得以加强, 使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风光, 四季更替, 鲜花绽放、绿色长存。

居民才是城市的主体, 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必须要符合居民的心理要求。园林建设要以人为本, 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城市中的每一处的园林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要考虑到人的视觉、行为和心理感受, 建设具有独特景观的园林, 让居民从身心感受到园林给其带来的快乐, 充分体现园林建设的人性化。不管怎样奇思妙想的设计园林景观, 都需要考虑到居民随时随地消遣, 时时刻刻让居民留恋园林景观中的美景。让每一位居民身处园林有一种园在画中, 人在画中的感觉。只有这样, 园林建设从人文方面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总之, 一座园林的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把人的满足作为园林建设每时每刻的追求。

五、结束语

如今的城市园林规划及其建设, 应从人的需要出发, 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目的, 实现城市与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具体建设中,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 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 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 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 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史素珍, 李红星, 郭风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2]韩晓莉, 宋功明, 王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2) .

推进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篇5

2010-12-7

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让市民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打造绿色宜居的滨海山水园林城市是福安市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打造滨海山水园林城市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更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

一、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迫切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则可实现“双赢”,如果出现了因为经济发展使环境受到破坏,被破坏的环境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发展,这时二者就要两败俱伤。处理好这一点是建设滨海山水同林城市的前提和基础。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教训太大了。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二)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是为了减少辐射,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环三先进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实施滨海新区按照港、业、城互动发展的思路以及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大集镇”的思路来发展,转变以往的发展方式,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走绿色产业、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的低碳路子。

(三)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目的是要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为理念,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要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二、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有利条件

(一)地理空间区位优越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是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区,水陆交通便捷,著名的白马港与台湾基隆港仅隔126海里,温福高速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正在建设的宁武高速公路和正在筹划中的宁衢铁路横贯东西。福安市地理区位优越,东临辽阔的三都港及台湾海峡,西连武夷山脉,北承浙南直达长三角,南接省一会福州直奔闽南金三角。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度,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

(二)产业经济基础良好

福安市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良好,是闽东工业的摇篮。早在1958年闽东电机曾获过国家金质奖章。2009年工业产值突破200多亿元。作为福安电机龙头的泰格、安波、亚南3家电机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目前作为福安市工业两大主导产业的电机电器和船舶修造产业以品牌和产业链为纽带。加快整合提升,“十二五”末力争分别实现产值500亿元和200亿元:食品工业以国家级坦洋工夫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载体,力争形成100亿元的产值规模:冶金不锈钢产业以鼎信镍合金、海和高镍合金、鑫茂冷轧硅钢项目为龙头,延伸发展不锈钢产业园,力争实现产值300-500亿元。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建成全省乃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产业基地。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福安市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进交溪流域重点河段防洪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洪标准与减灾水平。加强交溪流域、流及主要溪流两侧一重山和城区、景区与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全面清理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生产,保护母亲河及饮用水源。建设市区备用水源及穆阳溪和茜洋溪饮水工程,为城市及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民族文化积淀深厚

畲族文化和艺术也是闽东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之一。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和历史各人郑虎臣:谢翱、刘中藻的故乡,革命战争时期是闽东革命中心,旁戋闽枣特委所在地。

(五)旅游资源丰富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白云山风光秀美,其南部的古地质遗迹引人入胜,白云山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地。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瓜溪“活化石”刺桫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沟、仙岫畲族风情以及闽东苏维埃旧址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三、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上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由于少数人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生活方式陈旧以及对自然生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自然环境被破坏。

(二)措施不够有力,致使有的污染行业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有些死灰复燃,有些部门还给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三)职责不够明确,抓落实的力度不大。在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保的监管力度不够,有些部门还违法违规批准污染环境项目的建设。

四、建设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景区建设,打造城市名片

加快“福安十景”自云佛光、蟾溪问石、廉水清风、狮峰听禅、白马飞虹、古塔凌霄、坦洋醉茶、富春揽翠、柏柱寻踪、瓜溪叠瀑的景点建设,开发“福安十景”的特色旅游路线,实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建精品来带动城市发展。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立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福安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又是中国的茶叶之乡。拥有茶园30多万亩。与此同时,福安也是南国葡萄之乡,全市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上白石潭头乡也有芙蓉李果树大约有4万多亩。这些都为福安市农产品占领市场创造了条件;因此,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提升葡萄: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促进水蜜桃、芙蓉李、油茶、太子参、食用菌、绿竹笋、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在品种改良、品牌推介、精深加工、提高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加快发展城市观光农业,推动农村扩大开放,把城市日益发育的市场要素注入农村,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联系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提高滨海山水园林绿化建设品位

首先。在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从本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出发,合理利用区域内外的山体水体、自然植被、文化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创建景观多样性、植被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其次,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把海、山水、植物、文化、生态、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加快城中企业用地的收储和集中搬迁,强调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转变过去高能耗、高污染、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政府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对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五)加强交溪流域生态保护

交溪是福安的母亲河,是闽东境内最大的河流。交溪上游森林植被覆盖较好,但多属幼龄植被,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较弱,加上岩石开采、农业面源污染、部分小作坊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电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土壤的破坏,遇到暴雨,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也影响了交溪饮用水源的水质。加强保护交溪流域的生态环境是推进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从宁德海域目前的情况看,重点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整合造船资源,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生态造船企业集团,切实加强对造船污染物的处置:二是要加强海洋渔业养殖管理。转变渔业生产观念,减少鱼病对养殖户的危害。提倡合理生态型养殖。在养殖技术方式上进行改革,抛弃个体分散的小网箱鱼排,向大型生态型网箱发展。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由于人为的破坏而造成的海洋污染。

(七)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滨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必须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据有关资料统计,交溪流域农村人口占70%以上,生活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许多村民缺乏环保知识,环保意识淡薄。要真正转变全民的生态保护观,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完善决策保障体系

浅析城市园林的养护方法 篇6

1 管理科学化, 落实管理制度

落实责任制, 工作明确到个人, 一定要按照规定做好养护管理的检查工作。根据绿化植物的特性进行科学管理, 不要盲目的进行移植、修剪、浇灌、施肥。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地区生长的物种。

2 合理利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 它对世间万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园林建设与养护更离不开水资源, 但是水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也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因此,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在园林建设及养护中总能涉及到“定根水”。所谓的定根水主要是指苗木栽植后的第1次浇灌, 切记第1次浇灌一定要浇足水分并且要及时夯实。拿树木来说, 树穴有多深就要夯多深, 要围着树木进行夯实, 以免伤害到树木根系, 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死亡。在定根水之后我们也要及时给植物进行补水。补水的方法主要有2种:其一, 在植物轻微缺水的情况下进行补水, 补水方式只需在植物表面进行喷洒;其二, 在植物缺水较为严重的时候, 首先要对植物的周围进行松土, 之后补水, 夏天炎热干燥时节一定要补水充足, 且要避开高温时段。在雨季要注意对植物的排水。园林建设中的低洼地段是排水的重点。对于深圳市来说高温时间长, 蒸发量大, 如果要维持绿植生长所需的水分, 那么补水是必不可少的。深圳市绿植水塘要高于地面, 浇灌之后水分蒸发很快, 能够达到植物根系的水分较少, 所以要缩短浇灌周期。还有深圳市人行道路上使用的是花岗岩, 这种岩石渗水性能差, 自然降水无法渗入至地下, 这样植物很难吸入降水以维持自身的生长需要, 要保证绿植的成活率也要进行人工浇灌。

3 合理施肥

植物生长初期, 根系吸附能力较弱, 适合采用根外施肥, 把肥调制成浓度为0.5%~1%的肥液进行施用, 应该选择早晚或者阴天时段进行喷洒。随着根系的生长可进行土壤施肥, 此种施肥方法要掌握好周期和用量。每次施肥不宜过多, 但是施肥次数要相应增加, 做到少施肥勤施肥, 避免伤害到植物根系。

4 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例如:对于黄杨来说, 应该在清明前后对其叶面喷施药物;草坪在7月左右进行喷洒药水。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在药品说明书的配比基础上要略微重一些, 而且要定期增量, 防止病虫对药物的适应性和对抗性。对于药品的使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对蛀干类害虫的防治, 蛀干类害虫隐藏在树干中, 一些喷药仪器无法喷入, 可以采取针管喷射方法, 逐个喷入洞口; (2) 可以使喷雾器、迷雾机、高压泵和洒水车进行喷雾; (3) 对于地面类植物, 要先进行修剪, 然后再喷药。迷雾机用的是二冲程发动机, 应将二冲程机油和90#汽油用配比壶按1:25 (一般的机油) 或1:50 (原装机油) 的比例混合使用。另外, 及时的清除苗木枯枝落叶, 可以有效的切断病源、虫源,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做好支撑

支撑主要用于树木的栽培。树木在栽培之后, 稳固性很差, 容易晃动, 因此需要加上支撑, 防止倾倒损害根部。2012年深圳市为了迎合大运会发展的需要,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绿化面积, 其中树木是绿化的重点对象, 但是最后树木的绿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树木的成活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还是由于树木根部不稳定造成树木死亡。因此, 树木的防固支撑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常见的树木支撑主要有:工字支撑、三角支撑和井字支持, 如果面积较大可以采取网状支撑。树木做好支撑以后很好的防御大风的侵袭, 减小了树木死亡率。

6 小结

园林建设正在被人们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园林建设者来说, 任务更加艰巨了。园林建设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园林的配比需要更加科学化。园林的不断发展, 需要养护工作大力配合, 让绿色园林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杨靖东.浅析园林树木的种植与养护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

城市园林建设新方法 篇7

关键词:城市发展规划,基础,措施

1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1 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1.2 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1.3 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2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绿化行业规范缺失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尚缺乏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发布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发布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 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2.3 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3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3.1 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3.2 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3 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4 做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探讨 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养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各种样式的城市园林不断涌现, 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也提升了城市的功能。但只有园林绿地建设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园林景观, 并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高水平、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必不可少。因此, 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护管理, 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水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1 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 是一种公共事业, 是一个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文化娱乐以及亲近大自然的地方, 它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下, 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造福于人民的公共事业。园林绿化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园林绿化一般是指环境建设工程, 其中包括了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的园林建设工程, 园林绿化是运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的艺术, 使城市的建筑物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和谐美观的自然景观。

园林城市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概念, 是指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城市发展, 适应城市需要, 顺应当代人的需求, 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 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在绿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中, 城市的绿化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 开始大力兴建园林化城市, 城市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不仅带动着城市的发展, 还显示出了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2 园林绿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园林规划引起管理上的难度加大

2.1.1 草坪的大量种植。

草坪铺设大气美观, 草坪和景观搭配颇具现代感, 但是不少城市盲目跟风种植草坪, 造成草坪面积过多, 忽略了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乔、灌、草植物配置比例失调。草坪的过量建植, 既不能适应城市园林生态发展需求, 又造成养护的费工费力。因为养护草坪成本高, 需水量大, 尤其对某些供水不足的城市, 养护这些草坪成为一种负担。

2.1.2 外来大树的移植。

移植大树是近10年来城市园林绿化的又一特征, 1999年, 2年时间上海从郊区和邻近地区移植了约4万株大树, 紧接着许多城市也相继引进大树。但是大树移植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许多城市并不具备上海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 在大树移植的过程中, 主根和根系以及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 树体受到严重伤害, 加上成年大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 大树很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死亡。移植后大树的养护也要花费很多的人力、财力, 技术上也要求很高, 加之盲目移植大树、过量移植大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 大树移植应该慎之又慎。

2.2 重视绿化种植, 轻视绿化养护造成管理力度不够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蓬勃发展, 各个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运而生, 城市绿化也做的越来越美观, 层次也越来越高, 但是, 在养护管理上却力度不够。在城市园林绿化上重视短期建成的景观效果, 在后期养护上却没有应有的重视, 因为养护管理是长期的工作, 没有短期既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 希望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依然遵循这条规律, 把养护管理重视起来。

2.3 管理资金不足, 绿化养护配套设施不健全, 造成管理不全面不深入

虽然城市园林绿化在快速发展, 但是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得却不到位, 导致城市园林的绿化经费十分紧张, 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的绿化养护工作难以得到深化。经费上的缺陷常常致使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不能达到园林绿化的相关标准, 最终致使园林的观景效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2.4 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养护工人技术水平低, 造成管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

植物养护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是很全面, 对于有些突发的状况不能有效地解决, 导致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养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后期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的明显。很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养护工人都是一些农民工, 缺乏技术上的系统培训, 专业知识不够, 遇到比较难的养护问题基本解决不了, 只能浇浇水、拔拔草。而城市负责养护的部门领导人也不是专业学习园艺林业方面的人, 所以, 城市园林绿化很难达到一个高水准的养护管理水平。

3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 科学选择植物, 不盲目建植草坪, 重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果, 尽量选择乡土树种, 减少大树移植。根据城市发展现状, 并结合现有的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绿地功能,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明确近期发展目标。

3.2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增加资金投入

相对于我国城市发展, 关系民生的产业占据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对于养护管理的资金也应该给予适当增加, 因为即使园林绿化施工做的再好, 没有好的养护管理, 绿化景观的成果难以得到保持, 重新施工或者因为养护不到位, 植物死亡更换的费用会更高, 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

3.3 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 提高管理层专业素质, 培养专门的养护工人,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政府要给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足够的重视, 委派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到绿化养护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对从事养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上岗。到养护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和城市学习, 给绿化养护管理注入新的血液, 开拓创新, 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3.4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 加强园林绿化产权管理和监督管理

做好所有绿地的养护管理, 使其茁壮成长, 是发挥绿化效益, 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因此, 我们要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森林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并针对园林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改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政府大揽的做法, 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以招标或者区域责任划分的形式分给具有一定养护资质的单位去做。加强政府监督, 提高广大市民惜绿、护绿意识, 激发他们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 巩固现有绿化成果, 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4 结语

为了能够充分保证人们对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需求, 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有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使养护管理工作到位, 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才能得到最大效率地发挥, 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 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 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 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才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陈燕新.城市绿化的现状分析[J].中国园林, 2012 (5)

[2] 张春华.城市生态绿化的的管理和养护措施[J].中国园林, 2011 (4)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篇9

城市园林的植物规划就是要对城镇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 如乔木、灌木、藤木及其草本植物做一次全面的规划。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环境条件, 因此在挑选植物种类时, 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 挑选出能够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植物种类。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下, 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 合理地配置植物, 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植物园林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植物种类的调查

首先需要对影响城镇植物生长的各种因子进行调查分析, 如气候、土壤、植被等, 尤其是在一些会出现恶劣天气状况的地方, 如南方的台风等。另外, 还需要调查清楚该城市历史上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雨情况及其一些地质情况。

其次, 还应该对城市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 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规划,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郊野自然植被以及市内的各种现有植被的生长情况及其比例等等。郊野自然植物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开发乡土植被。以北京为例:北京郊区的上方山、百花山都有着非常珍贵的野生乡土植物, 上方山上生长的栾树还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物种, 当然还有这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及其草本花卉。

3 植物园林规划需讲求艺术

植物园林规划的艺术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 利用各种植物的不同的形态特征、颜色、花果等一些对衬的手法, 体现出植物园林的艺术构思, 在植物的组合当中, 还应该注意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不能显得杂乱无章, 不是所有好看的东西长在一起就会显得好看的。第二, 应该讲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 同时各种植物之间还应该考虑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生长状况, 避免产生搭配的植物生长不平衡的情况出现。第三, 要让园林植物的配置体现出一种韵律感, 最能体现出这种韵律感的就是道路两旁或者一些地带的植物配置, 在这些地带进行植物的规划时, 应该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和空间变换, 做到高低的搭配, 防止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

4 合理的选择配置的树种

4.1 乔木的选择

乔木主要是栽种在街道当中, 其能够起到一个夏天为市民遮荫、美化环境的作用。在选择乔木时, 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应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最好是能够随着季节的更替, 树叶的颜色也能够发生变化, 如秋天树叶是金黄色的。其次, 应该选择生命力强的树种, 病虫害少, 而且要方便管理, 不会散发出一些刺鼻的气味。再者, 需要适合本地生长的乔木, 最好是从城市的郊区直接引种, 切在秋天落叶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落完, 便于清洁工人的打扫。最后, 树干要直, 分支点要高, 枝叶浓密, 容易繁殖, 在移栽之后较易成活, 能够耐污染、抗烟尘, 寿命比较长, 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鉴于以上的几种条件, 比较适合城市栽种的园林植物有盆架子、木棉、黄槐、火焰木、腊肠树等等。

4.2 灌木的选择

灌木通常是栽种在分车带或者人行道绿化带。在选择灌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 灌木植物应选择少刺、耐修剪、能够在长时期内有效地控制其生长的高度和树形。第二, 容易繁殖和管理, 能够耐尘灰和路面辐射。第三, 树叶要茂盛、花期长等等。通常选择的城市植物灌木有红继木、毛杜鹃、红车、连翘、大红花等等。

4.3 地被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选择

地被植物要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温度和湿度、土壤条件进行选择。在我国南方, 大多数的城市都是选择非冷季型草坪做为地被植物。而草本花卉一般都是以宿根花卉为主, 并且和乔木形成巧妙的搭配。

5 植物规划的方法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确定城市的基调树、骨干树种及其一般树种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城市园林的基调树就是城市最多的也是最优秀的树种, 通过这些树种的种植形成城市的植物基调。比如说福州的榕树、成都的木芙蓉、天津的绒毛白蜡、昆明的悬铃木、北京的国槐等等。

骨干树就是城市当中各类型的植物绿化带经常栽种的重点树种, 通常城市的骨干树能够达到10种左右, 和基调树构成了城市绿化的骨干。

6 总结

总之, 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因此, 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 必须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规划, 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芸.广州市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构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 2001 (4)

[3]李献兰.园林景观中造景主体的园林植物[N].中国绿色时报, 2003

“园林城市”绿化建设探讨 篇10

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是现代城市的两个核心点, 城市绿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建筑、道路、交通工具加上城市人口的密集, 迫使城市绿化建设加快, 条条马路绿树成荫, 街头绿地随处可遇, 缤纷花草四季可见, 江河堤岸桃红柳绿, 城市一派好风光。城市独特的园林景观与高低错落、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相互交融, 给现代城市增添活力、亲和力, 极大地激活了城市面貌, 提高城市品位。“城在花园中, 城在绿色中”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工作、生活境地。因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 应引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并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资金, 养护经费落实, 使城市景观绿化效果长期保持下去, 不断发挥生态效应。最终使城市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成为人们理想的观光旅游、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生活态度也是城市面貌的一个体现, 环境和人文相互作用, 协调发展, 综合体现出良好的城市面貌。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保护自然, 改善生态环境, 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资源相辅相成, 协调发展, 是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条件。城市园林绿化要因山、因地、因水制宜, 尽量避免大拆大建, 对原有的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维护, 并不断新增公共绿地。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是骨干, 道路绿化要有特色, 有变化, 自然融入道路两侧建筑中, 相互映衬。城市河道是城市血脉, 河岸桃红柳绿, 片林葱绿, 加上清澈的河水, 凸显一座鲜活的城市景观, 给人以美的享受, 犹如进入自然风景林地, 放松身心, 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越大, 储量充足, 城市发展前景越好。

现代城市融高科技, 信息技术, 物资流通, 人才流动, 现代交通工具, 商贸、娱乐酒店等于一体, 犹如一个庞大的机器在日夜运转, 因此如何准确处理、定位、城市中各组合体之间的关系, 已引起政府及城市规划师们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体现, 园林绿化建设是百年大计, 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的工程。从另一个角度看,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基础建设总体水平提高, 现在外商投资不仅要看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人文情况、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而且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情况。加入WTO后,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交往更加密切了, 不断吸收国外的景观设计理念, 使之相互融合, 不断创新, 建设一群有地方特色的城市, 发挥出各城市的不同功能。据美国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 城市园林景观的间接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价值的18-20倍。譬如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沿岸的景观, 在原有的自然资源上配以高品质的景观设计, 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场所, 沿湖的楼盘价格虽高, 但欲购买的人群却不断, 带动了宾馆、酒店、娱乐等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发展, 体现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的间接经济价值, 无论从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讲, 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

城市建设的主体是政府, 如果政府不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绿化法规、监督、考核机制, 管与不管一个样, 管好与管坏也是一样,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不提高, 对植树造园无心过问, 长此以往城市将成为一个只有钢筋混凝土的膨胀体, 城市空气污染, 水质降低, 热岛效应等现象随处可见, 人们必将远离这样的环境, 更谈不到城市的发展了。迫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政府应制订硬性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的指标, 尤其是工矿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地的绿化情况。颁发绿化达标证书, 甚至可以对绿地率高, 绿地质量好的单位给予某种政策的优惠等措施来提高城市绿化的意识和积极性。规划是建设龙头, 城市绿地等系统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全面考虑防护林、城市森林、河岸绿化、公园、市政广场、商业区的广场、道路绿化、街头小游园等, 同时要连接好城市和乡村的绿化建设。在各个点又有具体的规划设计, 应考虑点、线、面的结合, 人工与自然的结合, 近期与中长期的结合, 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城市公园有有不同的功能, 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之分, 城市道路要形成城市绿色走廊, 街头绿地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城中绿化要精、亮;郊外绿地以粗放型的风景林地为主;河堤绿化要有城市特色, 或桃红柳绿, 或山林倒影水中;对于郊外自然山林, 原则上以保护原貌为主, 适当改造;农田要林网化, 与城市道路连成绿色走廊。总之, 城市绿化规划要得到专家的论证, 不能随政府的意志而转移, 同时宣传绿化的重要性, 让全民都提高环境绿化意识, 去保护我们的每一块绿地, 每一株花木, 使城市成为具有山林纯朴气息与人工雕琢的统一体。

园林是一种造型艺术, 是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来组织各种素材, 进而产生动之以情的环境气氛, 成为美的自然和美的生活的境界。因此, 在构思、规划、设计和施工中, 要反复推究, 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目前, 园林建设普遍重视量的扩张, 而忽视绿的效果提高。要根据城市的性质和特点, 在城市的中心部位广场、街心花园、入城口, 设置一些高品位, 能反映城市特色,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园林精品, 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充分融合, 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绿化要贯彻植物造景为主, 以乔、灌、花、地被相结合的绿化模式, 大力开展垂直绿化、平台绿化、生态绿化, 要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品种, 提倡树种本土化, 合理引进外地品种, 切忌盲目引进、引种、跟风, 以保证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效果。

下面就城市园林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首先应着力调整城市绿化结构, 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我省人多地少, 水资源短缺, 水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这种情况, 必须节约用水。要调整绿化种植结构, 少种草, 多栽树, 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在绿化植物配置上, 一定要多种乔木, 多种大规格苗木, 严格控制草坪, 特别是冷季型草坪。在植物选择上, 要适地适树, 多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植物, 充分发挥遮阴、降温、除尘的最大效能。在绿地浇灌方式上, 要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型管灌方式, 减少漫灌, 尽可能的减少绿地养护的耗水量。

(2) 要积极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和显山露水透绿工程。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应建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 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 起到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 优化城市布局,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市区中的山体和河渠、湖泊、近海等水体, 都是城市绿化的特殊地段, 搞好这些地段的绿化, 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 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显山”, 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内所有侵占山体的违章建筑, 恢复植被, 搞好绿化, 还山于民;“露水”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所有侵占水面、河道、海岸的违章建筑, 结合水环境整治, 绿化濒水地段, 换水于民;“透绿”就是拆除所有侵占城市道路建设塔建的门头房、商亭、棚厦, 拆除实体围墙, 搞好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 使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浑然一体, 还绿于民。

(3) 公园大型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城市绿地应充分重视城市郊区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市民的双休日浏览及回归自然理念, 都给郊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 从管理维护角度考虑, 城市内部也应积极发展大型公园。十公顷以下的公园应逐步改变成开放式绿地或绿化广场。小型公园设施不齐、效益差已成为普遍的问题。

上一篇:断裂特征下一篇:司法改革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