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建造(共4篇)
现代园林建造 篇1
摘要:中式传统园林设计元素中设计思想、设计意境和空间布局对现代风景园林建造具有深刻的意义启示。设计思想使现代风景园林建造注重崇尚、保护自然环境, 于探索自然、回归自然中表现自然要素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设计意境使现代风景园林建造不仅注重朴实自然观念与委婉情感表达的完美结合, 而且重视内在实境营造与外在自然条件的无缝契合, 以融铸时代特点鲜明的园林意境;空间布局则强调空间序列循序渐进和整体和谐, 使园林景观协调、边界外延广阔而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态景观。
关键词:设计思想,设计意境,空间布局
1 设计思想启示
中式传统园林设计思想指设计师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展开结果, 其设计思想兼顾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 即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条件, 于造园设计中尊重自然观、崇尚自然美, 赋予造园设计整体性、意象性、直觉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其次因偏爱山水使设计方向多为山水园林, 于造园设计中亲近、模仿、增补、创造自然山水, 赋予造园设计独特的审美观和景物观。总之, 中式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以崇尚尊重的态度对待自然, 以追求山水形态神韵的观念改园造园, 意在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想。
因此, 其对现代风景园林建造的启示主要有:第一是崇尚、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即风景园林造园过程中不随意堆砌人工景物或改造第一自然山水结构, 从最小污染角度开发建设低能耗、高平衡的风景园林生态系统, 传承并发扬崇尚自然和保护山水的优良意识。第二是探索自然、回归自然, 即风景园林造园过程中贯彻“自然观、和谐观、平衡观”的基本主线, 同步“整治、复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糅合传统风俗、习惯、文化等元素, 探索广阔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 创造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自然景观。
2 设计意境启示
中式传统园林设计意境指设计师赋予园林空间、自然景象、人工景物等以动态的情趣、诗情的哲理和画意的理想, 并表现以具体的营造景象、空间组织和园居方式, 触发游客在游玩、观赏过程中“去象取意”的活跃思维和想象联想, 感悟自然山水背后的人生哲理、感情体验和观念价值。园林意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通过预设主题、营造实境、深化意境3个设计步骤, 不仅满足园林景象游览、观赏的基本功能, 而且通过意象性、主观性和模糊性的园林意境升华园林的精神审美。总之, 园林设计意境具有完全主观性、神秘莫测性等特点, 于理性分析与感性体悟后, 融铸时代特点鲜明的现代风景园林建造意境。
由此, 其对现代风景园林建造的启示主要为:一方面是朴实自然观念与委婉情感表达的完美结合, 即现代风景园林物质空间要艺术性地展示、提炼、加工朴实无华的真山真水, 精神空间要拟人化地传承、传情、达意风花雪月的精神层面, 通过自然要素和山水特征营造内敛含蓄、细腻丰富、和谐委婉的感情和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是内在实境营造与外在自然条件的无缝契合, 即现代风景园林不仅要重视自然原型色、光、质、形等特质的艺术加工和提炼, 而且要重视自然条件如天象气候变化、自然光照色泽、月光投影下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直观感受, 于现代风景园林建造中追求自然、物境、心境的和谐统一, 感知景物中深远的意境、神韵和情趣。
3 空间布局启示
中式传统园林空间布局指设计师运用山石、植物、建筑等实体景观要素产生视觉形象, 配合围绕实体的休憩、游赏空间, 借助实体要素与园林空间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 处理实体与实体、实体与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混乱, 创造和谐、统一、整体的风景园林。中式传统园林主要有向心型空间、围合型空间、线型空间3种基本形态, 通过空间划分、空间连接、空间联系3种方式协调相邻与不相邻的空间组织, 借助障景、对景、借景等处理、分离、过渡手段形成贯穿式序列、闭合回环式序列、辐射式序列等3种空间序列。
承上, 其对现代风景园林建造的启示主要有:其一是空间序列循序渐进、整体和谐, 即现代风景园林建造要追求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协调统一, 以实现自然空间与园林空间的艺术过渡;应因地制宜以充分协调自然山水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注重自然植物与建造材料的相互关系, 营造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的过渡性空间。其二是园林景观协调、边界外延广阔, 即现代风景园林建造不仅能合理利用封闭环境中自然山水, 而且将设计范围拓展至更为广阔的空间或区域中, 使风景园林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产生密切联系而形成整体景观。
4 小结
中式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兼顾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 但是对自然山水、国土风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观点和了解具有片面性、肤浅性等特点, 所以现代风景园林建造师应把握风景园林建造的元素、类型、形式、过程等外在表征和内在含义, 以体现现代风景园林建造的独特性、魅力性和多样性。因此现代风景园林建造师应合理转换、处理、协调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拓展现代风景园林的空间编排和广阔外延, 形成庭园、园林、城市、风景之间的巧妙转换与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朱建宁, 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 2008 (11)
[2] 杨滨章.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 2009 (11)
浅谈低碳园林的建造方法 篇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美化环境、调节生态平衡、降低碳排放量的惠民服务项目可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利用布置城市园林、绿地, 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抑制热岛效应, 构建绿色交通, 形成农业城市基地, 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综合效果。因此低碳园林理念逐步形成, 在园林整体周期生命中我们应通过合理设计规划令园林工程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 在施工建造、材料选择与日常管理维护中, 我们应最大化降低使用化石能源, 减少碳排放量, 营造高能效, 由此可见低碳园林即是具有高观赏性、高碳汇、低污染、低能耗的特色化园林形式。从其内涵功能来讲低碳园林可在规划指导下合理发挥城市绿地功能, 提升绿化率, 借助植物的合理选择与群落搭配令其最大程度提升碳汇功能, 并优化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水平。
2 低碳园林建造原则
城市园林规划应由宏观层面进行场地定位、定性与定量设计, 尊重场地, 全面结合地域风貌、历史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进行统筹布局。低碳园林设计还应遵循绿地原貌, 依据自然环境与绿地定性实施规划。园林工程场地不同其功能发挥必然不同, 为节约资源我们应科学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原则, 不应对地形随意改动, 这样既无法展现场地独特性, 还会令工程量持续增加。同时在低碳园林建造进程中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 结合自我修复与设计令工程更加长久坚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园林水闸建造阶段应令闸孔与水流正对, 令其顺畅通过闸门, 并预防不均匀冲刷水闸闸基引发的工程隐患, 提升水闸坚固耐用性。同时我们应合理模仿生物群落与生态自然边缘带形式配置植物, 令河流形态得到良好的保护, 不应盲目取直河道, 利用生态驳岸合理取代渠化河道工程, 并利用涨落潮汐实施自然取水, 还可利用流动水进行溪流与瀑布景观的设计, 利用植物净化水土, 秉承低碳环保理念设计园林景观, 重视自然的重要价值并全面激发其规律周期作用。另外我们应遵循景观异质性特征, 令其形成对园林工程良好的发展建设推动力, 并全面满足人们求异求新的个性化心里需求。低碳园林建设中我们应充分研究地域生态系统特征, 秉承景观异质原则, 采用景观创新方式创设耳目一新之感, 合理提升园林工程更新发展时间并满足低碳诉求。园林工程美感与异质性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科学利用生物丰富多样生长生存环境构建景观内部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与信息流, 促进其实现稳定、持续、创新的发展。低碳园林设计任务不仅在于创设贴近自然的人性化景观效果, 还在于协助引导修护自然、确保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园林工程引导人们运动与视野的特征, 启发人们主动积极的保护环境, 感受到生态繁荣的景象优势, 并主力探究如何应用环保、节能、高效的手段真正营造低碳、绿色, 充满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园林绿化工程。
3 建造低碳园林工程科学实践策略
3.1 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就地滞洪蓄水
低碳园林设计建造中我们应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修复与保持, 针对自然界大量雨水通过市政管网不良流失的状况以及较多园林景观采用洁净自来水进行浇灌的需求, 我们应科学建设雨水利用区域性措施, 进而全面实现就地滞洪蓄水, 科学解决雨水供求显著矛盾现象以及植物与园林景观用水灌溉问题。园林工程建造设计中, 利用雨水涵盖渗透与集蓄两类途径。渗透雨水包含渗透沟、渗透池与渗透铺装等。位于丰富降水或含有补充水源区域, 我们可利用人工洼地或低势天然绿地构建渗透池, 进而创设小型富于生趣的湿地。在北方降水较少的区域则可采用渗透沟或砾石铺装形势进行雨水蓄积。
3.2 科学建造绿色低碳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借助巧妙构思与丰富形势实现增汇目标, 我们可在建造园林建筑进程中应用地下、半地下或架空底层方式与立体绿化屋顶、墙面手段合理提升绿地与绿化面积, 并全面丰富建筑设计建设风格, 为人们创造出多元化园林景观视角并构成低碳园林的独特风格。同时半地下或地下园林构筑物还可显著降低夏季、冬季建筑能耗, 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同时我们还可布设太阳能采光板为顶篷或框架面结构, 巧妙结合建筑物与太阳能, 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还可令构筑物形势丰富创新。再者合理设计与恰当布置风能设备也可形成创新型低碳园林景观。
3.3 创建循环净化污水系统
为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循环净化问题, 我们可通过低碳园林设计、依据自然力量将湿地人工系统设计为处理污水场所, 排入城市污水于该湿地系统中借助植物根系减缓或降低水流速度, 利用异质多层土壤拦截沉降悬浮物, 进而有效排除与沉淀杂质。同时我们可种植涵盖净化能效的种类植物于湿地系统中, 例如小香蒲、芦苇、花叶芦竹与千屈菜等, 进而全面将过滤水内的有害有毒物质吸收。污水中植物较难吸收的各类有机组织则在土壤中滞留, 可借助微生物分解作用将其变为易于被吸收的气体与无机盐, 而后再行释放至空气或被植物吸收, 这样一来水体中的污染化学物质便被有效去除, 进而实现了净化污水目标。完成净化处理后污水则可用于灌溉园林景观用水, 进而形成了污水的循环再利用, 该低碳环保过程可谓易行简便, 耗费能量较低并可显著节约电能应用。
3.4 适应性选择低碳环保建造材料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降低园林工程碳排放量的显著直接方式便是选择耐久性强、碳成本低、后期保养维护少、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实施园林建设。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们应就近或选择本地材料, 进而令运输碳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我们应尽量选用竹藤、木材等低碳环保材料, 而减少应用玻璃、水泥、钢材等高碳材料, 降低园林工程建设进程投入碳成本量。再者我们可合理寻求已使用、已成型的建材实施重构与改装, 令园林工程材料创设持续利用效益, 还可回收可再生、有利用价值的废料进行重新锻造并生成新型环保材料, 进而降低炼铸、开采成本, 借助多元化丰富园林工程材料的统筹循环利用实现降低建设园林工程耗碳量。另外我们还应科学继承低材高用的良好传统, 运用拆除、碎砖混凝土建造路基, 将拆除碎石、砖瓦设计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路面或墙体。在园林工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多应用节能LED灯具丰富景观, 并节约电能消耗, 利用草地代替人工草坪, 提升植物物种多样性。在立体绿化建设中可大范围应用乔木, 适宜选择粗放管理物种, 进而有效降低园林工程维护管理耗费的碳成本总量。
4 结语
总之, 为促进园林工程的持续全面发展我们只有秉承低碳理念、明晰低碳园林内涵, 科学应用建造低碳园林实践策略方式, 才能真正创设环保、节能、低碳、高效的优质园林工程, 调节城市生活生态平衡, 为人们建造舒适、绿色园林景观环境。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园林内涵探讨了科学的建造低碳园林实践原则与有效的建造方式策略, 对降低园林工程建造使用能耗, 创建绿色、环保、优质园林工程, 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低碳园林,建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彩君, 刘晓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国园林, 2010 (6) .
现代园林建造 篇3
关键词:园林艺术,宋朝,文人化,建造手法,功能
我国宋朝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古典园林进入到了成熟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人化园林是整个宋朝时期在时代精神的浸润之下发展起来的,能够代表宋朝时期园林的特征及其精神内涵。文人们积极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建造之中,将他们的人生际遇、心得体会通过艺术的方式融入园林之中,从而使园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色彩。宋朝时期文人化园林非常注重景观设计方面的赏心悦目,具有清幽深远的意境,人们将文人化园林作为精神的寄托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园林当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更加显著,体现了宋人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宋朝文人生活与文人化园林
宋朝时期文人化园林的普及和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为文人们在园林之内吟诗作画和进行其他具有文化艺术意蕴的风雅之事提供了极好的场所,能够实现文人意蕴和园林艺术意蕴之间的交融,提升了文人艺术活动的效率,文人的生活和园林艺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文人化园林成为文人精神气质的物化表现。宋朝时期的文人非常喜爱园居生活,文人们亲自设计自己居住的园林,亲自养护乃至种植园林之中的花草树木,在园林之中读书、绘画、抚琴、品茶、参禅等,园居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非常喜欢园居生活,其自号为“六一居士”,就是因为“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再加上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及‘吾一翁’”,便是“六一居士”的来历[1]1130。沈括在其著作中说道,自己向往白居易、陶潜、李约等人的园居生活,便模仿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充分体验园居生活的乐趣所在。文人们最喜爱的琴、棋、禅、茶、谈、吟、酒等“雅事”,在一座园林之中几乎能够满足文人们的这些生活需要、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宋朝文人化园林的兴起
宋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和上层贵族群体之中,均盛行享乐主义,耽于享乐的心理十分显著。特别是在南宋之后,故国沦丧、偏安一隅的社会现实和文人们的忧患意识之间相互影响,加上经济社会又十分繁荣,更加助长了享乐主义的蔓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即是此种心态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北宋时期,还是南宋时期,讲究享乐、玩乐、追求奢靡华丽均成为大行其道的社会风气。在此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王公贵族、文人富商均大兴土木、建造园林以供玩赏,也就成为当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过了唐朝时期的发展之后,宋朝时期成为私家建造园林活动的巨大潮流,文人化园林在整个园林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寺院园林乃至皇家园林。由于文人园林的巨大影响,导致宋朝时期的文人之外的其他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等均具有了十分浓厚的文人化风格,极大地促进了文人化园林的兴起。
三、宋朝文人化园林的建造手法
1.整体布局特征。首先,园林的布局主次分明。宋朝时期著名文人李成在其《山水决》一文的开篇就指出“: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这就说明,画家在进行山水画的构图之时,如果要得山水之“神”,就必须首先分清其主次,再分清远近。此种布局方法,在文人化园林当中也得到了体现,即十分讲究主景的突出。其次,景物之间相互烘托、映衬。在此方面,园林之中大到山水布局,小到花石树木的配置均是如此,这和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同样是相通的。再次,园林布局十分简约。虽然宋朝时期的文人化园林十分雅致精巧,非常注重布局,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但是从总体的布局风格上而言,显得十分简约、避免繁复,在这点上,亦和山水画保持了意境上的相通。
2.善于运用奇石构筑园林景观。自唐朝时期开始,白居易等文人就十分嗜好奇石,但是唐朝时期嗜好奇石之人并不是很多。自五代以后,尤其是到宋朝时期,嗜好奇石的文人不断增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尚。由于石头在其姿态、颜色、纹理、造型等方面具有诸多特色和优势,其具有观赏性,同时还可叠石为山,具有多种功能,所以常被文人们收藏于园林之中。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米芾就非常喜欢奇石,宋朝文人周密在其著作《癸辛杂识》中的《吴兴园圃》一文中记载了米芾“以石为兄”的雅趣:“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嚅,莫知其所自来……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2]9大诗人苏轼则以石、木、竹作为题材,创立了竹石画体。奇石在宋朝文人化园林中的广泛应用,最终引发了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手段,即叠石为山,用那些大型坚硬的石头堆叠而成的假山景观作为模拟的自热沟壑和山峰来进行欣赏,同时配合其他景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欣赏体验。
3.注重水景的运用。水是生命之源,在宋朝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文人化园林中对水景的布置安排,也尤其注重和园林之内其他景观的相互配合与映衬,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艺术化的整体,水景和其他园林景观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配合,将花木、小桥、湖水等景观结合在一起,不仅没有繁杂的弊端,而且形成一种“幽胜宛若生成”的自然生成之景象和情趣,由此可知园林建造者的匠心独运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部分文人化园林之中,出现了人工瀑布,和山、水、石、树、房屋建筑融汇成一幅优美的自然山水瀑布画卷,加之其他溪流、潭水之间的映衬,形成了富于变化和丰富多姿的水景图画。宋朝文人化园林中对水景的运用,有效地充实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巧妙地营造了天然意境,将水景和山景、石景、树景、房景等结合起来,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生机、活力、趣味。
4.文人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富有特色。宋朝时期的建筑,和唐朝时期相比较而言显得规模较小一些。但是,在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和手工业的推动下,加之宋朝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为了满足奢靡生活的需求,以及在文人审美的需求下,宋朝时期的建筑物更加精巧、秀丽,更加富有艺术效果。文人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宋朝时期建筑技巧的发达。从《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中,可以看出宋朝时期文人化园林中建筑物类型的多样化,其园林内建筑物有单层、双层、多层,结构有工字型、十字型、一字型等,房屋屋顶的构造也丰富多样、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在文人化园林之中单体建筑非常富有艺术性的基础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布局亦富有多样性、灵活性,整个建筑群之间或相互对称,或高低不平,或遥相呼应。有的建筑物依山而建,有的建筑物傍水而造,有的园主在水中建造亭榭楼台,山林野趣十足。画家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等,绘画作品中多有对文人化园林中建筑物特色的描绘。建筑物的装饰,也极其富有美感,采用各种石料、木料、瓦饰彩画等进行装饰,让园林内的建筑物更加富有视觉上的艺术之美,将房屋的造型技术和装饰艺术完美地融合起来。宋朝文人化园林之中的建筑物具有显著的文人色彩,建筑物成为物化了的文人精神气质的展现。建筑物中多有文人们题写的匾额、景题、石刻等抒发文人们的胸臆,使这些园林内建筑物更加富有文人化的内涵。除此之外,园林内的建筑物还是文人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宋朝时期许多文人诗词歌赋以吟咏园林内建筑物为主题,以此抒发文人们的情怀,更加体现出文人化的风格。
四、宋朝文人化园林的多样化功能
1.满足文人的隐逸生活。宋朝时期大兴建造园林之风,文人化园林满足了达官贵人、商贾大富纵情享乐的奢靡欲望,满足了文人士大夫逃避社会现实、寄情山水的心理需求,其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宋朝时期的文人化园林普遍兴建,隐逸文化也逐步发达成熟,园林文化和隐逸文化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从而使文人化园林发展成为士大夫阶层“隐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时期推行文官制度,实行“与士大夫治天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或者被推举为官。但是,宋朝时期实行严格的监察弹劾制度,朝廷以及各地官场存在激烈的党争,而文人士大夫为官,往往容易因其清高或者政见上的因素而遭受流放、贬谪,导致更多的人文士大夫体会到了“宦海沉浮、机遇不定”的官场生涯的凶险之处,这就使文人士大夫们更加期望寻找到一个寄托精神心灵的处所,文人化园林正好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们隐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正好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半仕半隐的“中隐”生活的需要。
现代园林建造 篇4
传统船舶制造船业按照功能和系统直接建立生产链, 计划, 生产, 管理三者分别设计工程, 并分别完成, 由单一企业独立完成。相比之下, 现代造船模式是以产品为向导, 根据产品需要设计制造。有中心设计部门统一设计制造方案, 分配给各个部门, 各部门既独立又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区域制造, 流水化生产过程。
1 组成现代造船模式的要素
船舶制造的最终产物是一艘完整的安全的船舶, 而组成船舶的各部分部件及其组合系统称为中间产品。制造工厂需要将中间产品进行合理的分化区域, 高效率的单独制作, 然后将一定功能的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再将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
现代造船模式确定而来以“船体为基础, 涂装为重点”的管理思想, 在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制造方面紧密围绕这个思想进行调整和配合。
2 现代造船模式的建造工艺过程
2.1 设计阶段
一般将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分为四个阶段。根据不同的船舶要求, 通过合理的计算换算, 与已有资料进行仔细比对, 模拟实验来确定船舶各部分的尺寸和外形, 完成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完成详细的数据资料, 比如产品说明书, 船体造价说明, 船舱设计图, 提供配件厂商汇总等。
第二设计阶段为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基础上, 经过对船舶航海原理的详细计算和性能测试, 抗强度检验, 完成对船舶性能的设计要求, 合理布置船上各项系统。按照规定将有关图纸计划书送到相关部门审核, 等到认可后去续产品认证书。
转换设计阶段是将前两个阶段的系统设计转变为区域设计, 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生产设计阶段则是将转化设计作为前奏, 结合船厂的实际情况, 按照生产区域进行分配和组合, 根据各部分的类型功能分配任务。需要将各类各种操作流程, 技术指标等各种数据系统的介绍给基层生产人员, 在零件加工, 组装零件, 部件安装方面为生产现场提供帮助。生产设计是向生产人员详细介绍生产流程的重要指标, 它提供了生产的标准和规范, 是船舶制造产业的深入计划。经过生产设计, 制造出船舶的中间产品。
2.2 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
传统船舶制造业都是由船厂完成这个环节, 但是由于现代造船对生产设计的要求, 现在也经常由制造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向厂家定制。原材料的质量是否上乘直接关系到船舶制造的进度和效率, 所以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采购标准。
钢料的加工是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号料前我们要对钢材进行预处理, 因为在运输清洁钢材和烤漆时, 钢材受热不均, 所受压力也不相同, 加上在储存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使得钢材收缩不均, 这样会使钢材变形。为此, 需要对将钢材从仓库运出后, 用型钢直机矫正, 来保证钢材使用和投入制造时生产正常进行。通常这些钢材的加工是经过抛光除锈, 刷涂料矫正的过程, 这些处理过程京城采用流水线式生产, 自动通过滚道和吊运与运输线相联系, 实现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钢材加工好后就可以进行号料下料及成型加工了, 下料是指按照设计好的样板对刚才进行切割和整形。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在这一部分都实现的机器自动化。但是, 一些比较厚的板材需要加工成弯曲度很大的球面, 这就不能使用对薄性钢材材料采用的冷弯加工法, 需要采用热加工的方法使板材达到需要的曲率。
2.3 船体组装阶段
将船体各部分的小零件组成整个船体的制造, 通常采用分段分区域的建造方法, 所以又分为零件组装, 分段组装和船只组装。
零件组装是将独立的零件加工焊接成各种板材和板列, 组合成基本框架或船尾船首的过程。由于零件体积不大, 通常可以在焊接台或车间内完成。
分段组装是将零件组装成的部分按性质和功能结构组合成平面, 曲面, 立体的分段部分, 如船舱结构, 船底结构等。这个步骤需要视分段部分的结构大小决定采取怎样的运输条件, 如部件体积庞大, 就需要起重机和运输车, 在台架上进行操作。
最后的船只组装是将分段部件和零件最后组成船体, 大型的船舶制造需要在造船坞内组装。船只组装是以中间产品为指导, 在各个生产环节中, 完成各部门的全部作业, 在经过逐级组装完成船舶制造。船只组装有很多种方法, 总段建造法通常用于中小型的船舶建造。即以中间部分为单元, 向船首船尾组装的方法。
2.4 船舶下水阶段
利用运输设备将建造好的船舶从造船坞转移到水域中, 进行水下作业, 实验船舶是否能完成预期目标。常用的下水方法有漂浮式下水、重力式下水、机械化下水。发电机动车能否成功在水下作业中完成任务是船舶制造是否合格完成的重要标志。发点机动车在水下作业时能达到预期效果, 也意味着各个系统和设备进入最后审核阶段。
除此之外, 检验主机动车是否合格也是水下作业的重要项目, 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在水下作业阶段, 各种数据的测算,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组织计划水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船舶制造业的水下作业是由船厂和生产车间计划完成, 如今有了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实验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组成专业的测试人员, 对船只水下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配合船舶制造企业完成下水阶段的测试。
2.5 船只试航
虽然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我们对每一部门的生产和管理都能做到实时反馈及时验收, 但是在船只整体建造完成后还需要有船舶制造企业, 船舶需求商和验船机构三方共同验收船舶的试航完成度。首先将船只在码头上固定, 在船舶静止时检查船舶本身结构、各种设备、发动部件, 检验各部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达到安全要求标准后正式进行试航。
船舶试航时, 需要依照原定测试计划, 安装好各种测试仪器, 检验船只是否能圆满完成试航任务。在试航过程中, 主要检测的有发电机装备, 电气装备, 航行过程中的物理数据, 操舵的准确性, 船只的载重能力。
船舶试航后, 应由船舶制造业向需求商提供各种船舶文件, 验船机构提供质量检测安全证书, 对成本及造价做出汇总并结算, 完成交船任务。
3 现代造船模式的发展
传统造船模式是以手工为主, 以铆接的方式分段进行散装。但由于船舶制造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手工操作结构复杂的部件使得造船效率低下。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兴起, 自动化逐渐代替手工操作, 电子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制造业, 工业过程呈现数字化趋势。例如在放样过程中, 电脑合成模版代替了手工图纸, 更加立体的展现了原材料的制作过程, 便于生产人员简单迅速的生产合格的产品。相信在计算机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船舶制造业能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设计和管理环节, 在船舶制造工业上取得最大的进步, 优化工艺流程, 成为造船强国。
参考文献
[1]李东.现代造船模式的工艺流程[J].造船技术, 2009年11月.[1]李东.现代造船模式的工艺流程[J].造船技术, 2009年11月.
[2]冉东兴.船舶制造的工艺流程图[J].造船技术, 2011年1月.[2]冉东兴.船舶制造的工艺流程图[J].造船技术, 2011年1月.
[3]何学发, 李维博.模块造船技术及其发展综述[J].造船技术, 2008年7月.[3]何学发, 李维博.模块造船技术及其发展综述[J].造船技术,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