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构想

2024-09-19

国家构想(通用4篇)

国家构想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 对建设功能齐全、服务于海洋科学技术及军事海洋学研究的海上试验场的需求显得越发突出, 如今海上试验场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技术装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文章从海上试验场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分析以及海上试验场的功能和运行管理几方面, 提出“十二五”期间对建设国家级海上试验场的计划和构想。

关键词:海上试验场,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科技兴海,成果转化

海上试验场是公益性科技支撑平台, 是我国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 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海上试验场的建设对我国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先进水平, 是与重视海洋科学技术观测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外的海上试验场, 都是集科学观测、技术装备试验、方法研究和模式检验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试验/实验场, 而我国目前的几个海上试验场主要是海军和涉海科研院所等机构为进行仪器设备检验所选择的某一试验海区, 与发达国家的综合海上试验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间开展国家级海上试验场的建设, 将对于快速提升我国海洋技术装备和海洋科学研究水平, 实现科技兴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建设国家级海上试验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 对建设功能齐全、服务于海洋科学技术及军事海洋学研究的海上试验场的需求显得越发突出。《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要“加强海洋科技平台建设, 提高海洋科技基础能力”, 要“本着共享共建原则, 建设海上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建设共享的综合研究实验平台”[1];《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家科技实验室和海上试验场等研发平台”[2];《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也明确提出“建立南海永久性深水区综合观测平台”“深海技术研发与试验公共平台建设”[3]。

国家级海上试验场的建成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技术装备的研发、测试、评价等提供科学有效的试验环境, 并可获取长期连续、要素完备的数据资料。可为海洋调查观测技术装备的现场试验和定标检验、海洋观测监测方法研究、海洋学数学模型检验、水下通信和组网试验、水下传感器网络试验、卫星遥感器在轨现场定标和检验以及军事海洋学研究等科学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海上试验场的建设将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将作为开展海洋仪器设备测试与评价、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权益维护与军事海洋研究, 以及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等现阶段需求的服务平台, 并为我国最终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上试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海上试验场建设的需求分析

2.1 海洋仪器设备测试、比测、评价的需求

目前, 国内外海洋仪器设备产品众多, 标准不一, 质量和性能参差不齐。例如已被国内各海洋领域广泛使用的ADCP等海洋调查设备, 至今尚无标定和测量精度检验的有效手段, 直接影响了海洋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因此为保证海洋观测监测的数据质量, 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测试、比测, 并进行评价。海上试验场的建立和业务化运行, 可有效地利用其建立的评价体系为海洋仪器设备提供相应的测试、比测、评价条件。此外, 为了规范管理进口仪器设备在国内海洋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 以确保其在海洋调查、监测、海洋环境预报等各项活动中获取真实、可信的测量数据。

2.2 海洋科学研究的需求

目前我国缺乏对关键海区长时间序列的、系统的海洋观测资料, 严重制约了海洋动力过程的规律和动力机制研究。海上试验场区的建立, 将为长时间系统观测海洋环境信息和海洋模型研究提供平台和技术保障, 促进海洋动力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建模仿真等科学研究的发展, 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对风暴潮、台风、内波等现象的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水平, 进而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和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

2.3 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的需求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是推动海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与产业化的关键。海上试验场则是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有力平台, 将依据其特有的优势, 在检验、测试、比测、中试和定型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而加速海洋高新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海洋高技术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严重滞后, 海洋监测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严重缺位, 如缺乏中试试验、示范基地、公共试验平台等。长期以来, 我国海洋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制重原理与样机, 而轻质量、可靠性和现场试验的现象较为突出, 很多技术成果无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影响了海洋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国外产品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海洋仪器市场。因此, 在海洋高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制过程中必须遵循海洋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制的特殊性与自身规律, 加强规范化研制和海试工作, 缩短研制周期。

2.4 海洋权益维护与军事海洋的需求

近年来, 我国海洋海上权益屡遭侵犯。针对目前海洋维权的严峻形势, 以及缺乏海上维权技术装备的现状。海上试验场将为海洋维权技术装备提供研发及试验平台。同时, 军事海洋环境仪器设备也需要海上试验场为其提供试验、测试及研发等技术支撑。此外, 海上试验场精细化的、长期、动态观测监测数据还可为海洋维权和军民兼用的决策辅助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3 海上试验场的功能

3.1 海洋仪器设备及海洋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为国内外海洋仪器设备及海洋模型提供试验、检验与评价条件, 根据其与海上试验场现有观测监测手段及海洋环境数据库数据的测试比对, 对检测的海洋仪器设备和海洋模型作出全面、客观的指标检验, 并给出评价结果。

3.2 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

海上试验场将为预研及在研的海洋仪器设备和海洋模型提供中试试验平台, 针对现有“十五”和“十一五”“863”等海洋高科技成果, 海上试验场将依据其特有的优势, 在业务化、产品化、产业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加速最新海洋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同时, 还可为今后的研发工作提供进一步的建议。

3.3 提供卫星遥感试验及定标/检验

海上试验场将为高精度现场测量技术研究提供长期可靠的观测平台, 针对卫星海洋遥感, 开展微波、红外、光学遥感现场定标检验技术、算法模型研究及现场测量技术研究, 支撑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真实性检验和遥感算法开发及检验。

3.4 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试验平台

通过合理选址, 具备可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展调查、利用和研究的条件, 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和相关设备的研发, 并为所研发的设备提供试验、测试和检验平台。

3.5 提供军事海洋环境保障技术装备试验服务

海上试验场作为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保障技术装备试验和海洋科学实验基地, 同时可为海军仪器设备的研发提供试验、测试条件, 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3.6 理想的海洋科学观测站

海上试验场将长期布放和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监测平台及仪器设备, 测量要素涉及水文、气象、生态、测绘、地质、地球物理等, 使试验海域成为一片“透明的海洋”, 成为越来越精确的“海上标准场”或“海上参考场”, 为海洋各领域提供丰富的观测、监测数据。

4 海上试验场的运行和管理

确保海上试验场的业务化运作, 需要建立海上试验场协调管理机构, 制定海上综合试验场运行管理办法及相关程序, 负责海上综合试验场的整体建设、运行、维护和业务指导。依托场区周边相关单位的现有装备及设施, 如渤海监测监视管理基地码头、机场、飞机、船舶、车辆、设备、人员等, 建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实时监控各场区的运行状态。

建立相应标准与方法, 为各类海洋仪器设备和海洋模型的检验、比测和评价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方法, 以规范检验、比测、评价工作。同时, 制订海洋仪器设备定型的标准和相关程序, 开展各类海洋仪器设备定型工作。

制订海上试验场运行管理办法及相关程序。为保证海上试验场的有效运行, 建立海上试验场监控中心和浅海试验场区监控中心、深海试验场区监控中心。海上试验场监控中心负责海上试验场的整体建设、运行、维护和业务指导, 浅海试验场区监控中心和深海试验场区监控中心依托场区周边相关单位的现有条件, 进行必要的建设, 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明确职责, 实时监控各场区的运行状态, 确保海上试验场的示范运行。

5 结束语

海上试验场现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技术装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建议在“十二五”期间, 开展国家级海上试验场的建设和原型设计研究。建立国家级的海上试验场将极大程度地解决我国海洋界对海上试验场的亟须, 为我国海洋仪器设备及海洋模型的研发与检验、海洋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海洋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海上试验场还将作为今后开展国际和区域海洋科技合作的良好平台, 促进我国参与国际上大的海洋合作计划, 加速我国赶超国际海洋强国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R]·2006·

[2]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R].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R]·2009·

国家构想 篇2

在英文当中, Jack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千斤顶”, 能将很重的东西顶起来;二是指“聪明的、追求快乐的小男孩”。“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 (JACK Eastern Asian Union) , 简称“千斤顶联盟” (JACK Union) , 就是通常讲的“东盟与中日韩 (10+3) ”。其中, J指日本 (Japan) , A指东盟10国 (ASEAN) , C指中国 (China) , K指韩国 (Korea) 。将四个词首字母合在一起, 就是JACK。由此13个东亚国家结成的联盟, 即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千斤顶”国家联盟仿效“欧盟”模式, 分步实现区域内经济、政治、安全和外交“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国际背景下, 赋予传统的东盟与中日韩 (10+3) 以“千斤顶”国家联盟的新内涵, 有着非同寻常的地缘政治和国际战略意义。第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在由美国、欧盟和东亚组成的未来世界“三足鼎立”格局中, JACK Union为其中重要一足, 起到承载世界和平与平衡发展的历史重任。第二, 在一群“追求快乐的小男孩”当中, 我国可扮演“孩子王” (King) 的角色。第三, 遏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对我国的“C形”包围, 使我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恰当定位。第四, 创造一个全新的国际平台, 提升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二、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的必要性

(一) 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是重构新的世界平衡格局的需要

当今世界, 美国是惟一超级大国。在金融领域, 欧元诞生挑战了美元霸主地位;但欧元内在缺陷和缺乏外部第三“足”平衡机制, 引发了眼下的欧元危机。建立“三足鼎立”平衡机制, 对于重构世界格局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三足鼎立”世界重要一足的亚洲, 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和种族等原因, 目前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这有利于美国插手亚洲事务和“各个击破”。未来几十年, 我国独撑大局、与美国直接抗衡难度较大。中国共产党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东亚各国团结起来、组建“千斤顶”国家联盟, 这既是我国应对美国遏制的战略需要, 也是东亚各国人民的热切期望。通过60多年“韬光养晦”和积累实力, 现在到了我国挺身而出、创造新的世界历史的时候了。

(二) 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是突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对中国实施的“C形”包围的需要

1951年,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三级岛链”, 对我国形成“三重包围”, 遏制我国通向蓝色海洋的咽喉通道;其中, 我国台湾岛如同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 在“第一岛链”中起着承上启下、中间枢纽作用。不仅如此, 美国在陆地上也开始抄了我国后路, 印度是美国包围我国海上封锁线的终点, 也是陆地包围圈的起点;印度之后第二个点是巴基斯坦, 往后第三个点是阿富汗, 自中亚向东是蒙古。这些周边国家与我国结盟的可能性很小。长期以来, 东亚地区由于缺乏紧密型国家联盟;加之美国从中离间和渔利, 使得东亚各国很难拧成拳头, 导致在全球经济博弈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是一个务实选择, 有助于突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对我国

建立东亚“千

斤顶”国家地位实施。“C形”包围和奠定我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导联盟是一个

务实选择, 有三、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助于突破美盟的可行性

国在太平洋 (一) 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具备经地区对我国济和文化基础

实施“C形”东亚地区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多包围和奠定层次、多样化和互补性, 建立东亚“自贸区”和“单我国在东亚融监管一市场”体, 系统, 促进地区生产要素一关税和市场规则, 自由流动统一货币, 形和金地区的领导成发挥各自优势、各有侧重的区域内产业分工地位。

体系和“内生性”经济增长机制, 这将有助于摆脱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区域金融稳定性。东亚各国一衣带水,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 各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具备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的文化基础。

(二) 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目前就差“临门一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东亚地区合作, 同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聚首吉隆坡, “10+3”合作机制启动。2000年5月, “10+3”财长会议通过《清迈协议》, 以防范金融危机发生。2001年, “10+3”会议“东亚展望小组”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2009年5月, 全球金融危机促成“10+3”财长会议出资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2009年9月21日,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向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议“共同构建东亚共同体”。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2010年5月23日, 第七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提出争取于2012年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调研。2010年5月29日, 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布《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 三国就提升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达成多项共识。可以说, 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目前就差“临门一脚”。

四、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的对策建议

(一) 对博鳌亚洲论坛进行“技术”改造

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成立以来, 在为政府、企业和学者提供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高层对话平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可依托博鳌亚洲论坛, 增加新元素, 充实新内涵, 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理事会, 承担分步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的具体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 推进“千斤顶”国家经济联盟

借鉴欧盟经验, “千斤顶”国家联盟经济一体化以关税同盟为起点, 通过建立共同市场, 最终迈向全面的经济货币联盟。在联盟内部, 分阶段地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 逐步实现人员、商品、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三) 建立“千斤顶”国家政治联盟

在起步阶段, 可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对外采取共同立场和行动;同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起草相关法律, 建立外交关系, 缔结经贸合作协定, 互派外交使团, 扩大国际影响, 促进世界多极化。

力和发展与美国的“平衡关系”, 协调各国反恐政策和措施。总之, 目前已经到了我国突破美国从海洋和陆地对我国实施“重重包围”、重新审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时候了。 (编辑:张小玲)

(四) 建立独立的地区安全防务力量

高度重视地区周边安全, 提高联盟军事实

编辑后记

经常拜读徐洪才教授的文章, 颇多受益, 其大作《大国金融方略》更是系统地阐述了其见解。2010年4月,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中, 编者有幸见到徐教授其人, 彼时他正被多位记者围住, 回答他们对于经济形势的提问, 而编者由于正赶时间去另一个地方, 竟错过了难得的近距离求教机会。当编者在徐教授的博客上看到“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的提法时, 觉得非常新颖, 遂表达了刊载此文的愿望。原本以为冒昧去函约稿甚是叨扰对方, 没想到的是, 很快便接到了徐教授的电话, 出乎意料之后便是欣喜。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为崛起制定最佳战略路径, 当是关键。徐教授的观点无疑值得关注和重视。

摘要:建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 (JACKUnion) 有着非同寻常的地缘政治和国际战略意义。这是重构新的“三足鼎立”世界平衡格局的现实需要, 也是我国对美国实施反遏制战略的需要。建立“千斤顶”国家联盟具备经济和文化基础, 目前就差“临门一脚”。建议对博鳌亚洲论坛进行“技术”改造, 成立东亚“千斤顶”国家联盟理事会, 承担“千斤顶”国家联盟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 推进“千斤顶”联盟经济一体化, 建立“千斤顶”国家政治联盟和独立的地区安全防务力量。

国家构想 篇3

关键词: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构想,贵州省

2009年1月, 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第2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 查清全国湿地资源现状, 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 合理保护、管理与利用湿地资源。贵州省作为2012年实施湿地资源调查的8个省份之一, 也相继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建设湿地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国家林业局要求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 因地制宜, 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扩大湿地面积, 提高保护成效。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境内的乌江干流上, 其主体是贵州省最大的水库———构皮滩水库, 属典型的人工库塘湿地, 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型湿地的典型代表。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加强对该区域水生态与水环境的保护, 提高库区水质, 对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3,4]。

1 湿地公园概况

飞龙湖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余庆县中西部, 涉及大乌江镇、构皮滩镇、龙家镇、敖溪镇和花山苗族乡, 规划总面积2 742.9 hm2, 湿地面积2 305.5 hm2, 湿地率为84.1%。湿地公园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生物区系复杂, 生物多样性资源较为丰富, 有维管束植物103科、250属、308种, 规划区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136种, 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 如猕猴、穿山甲、黑冠鹃隼、鸳鸯、普通鵟、鸢、红隼、红腹锦鸡、草鸮、斑头鸺鹠、凤头鹰、大鲵。湿地公园以壮观的构皮滩库区为湿地景观主体, 周边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势起伏, 切割剧烈;湖岸曲折蜿蜒, 山体陡峭挺拔、形态优美, 两岸森林植被保存完好, 形成类型多样、格局优美而富于变化的“峡江”湿地景观, 具有乌江峡谷的典型特征。整个规划区水质优良,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气象万千, 构成格局优美而富于变化的山水组合景观。

2 总体布局

2.1 规划目标

通过对喀斯特的林地、湿地、河流、水库等生境系统进行规划, 以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为指导, 在保护和改善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维护喀斯特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峡谷植被群落及山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服务价值, 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建设一处具有典型示范性作用的人工库塘类型湿地公园, 成为乌江画廊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2.2 湿地公园性质

以乌江河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基调, 以峡谷悬崖峭壁、喀斯特河谷植被景观、水库大坝和周边浓厚纯朴的苗族民俗风情为特色, 形成集湿地保育、防洪调蓄、湿地生态功能展示、生态观光、科研科普、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3 功能分区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试行) 》的要求, 并结合飞龙湖湿地资源条件, 湿地公园区划为4个功能区:保育区面积1 376.9 hm2, 占总面积的50.2%;宣教展示区面积448.8 hm2, 占总面积的16.4%;合理利用区面积862.5 hm2, 占总面积的31.4%;管理服务区面积54.7 hm2, 占总面积的2%。

3 分区建设内容

3.1 保育区

保育区是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生态基质, 是湿地公园的景观载体, 也是湿地公园内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 主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建设内容如下。

3.1.1 水质保护工程。

在飞龙寨、浪水湾与周边村寨进行污染综合治理, 以村寨为单元建设人工湿地, 减少污水排入。加强水面保洁, 打捞与收集固体废弃物。加强对周边农业生产生态种养殖业的指导, 对湖泊养殖和水上活动进行限制, 减少面源污染。

3.1.2 动物栖息地保护工程。

一是水禽及其栖息地保护和保育, 对现有的水禽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 禁止随意采伐现有树木, 禁止在现有水禽栖息地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二是水生生物及栖息地保护, 对保育区内的重要鱼类和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的产卵地、繁殖场进行严格保护。在鱼类繁殖季节实施禁渔, 加强巡逻, 杜绝禁渔期内的偷渔行为。

3.2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是湿地公园内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的重要场所, 以湖区湿地动植物资源为依托, 通过合理布设宣教项目与设施, 打造科普宣教基地, 提高大众湿地保护意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教展示区位于大棚、平寨一带, 是敖溪河与乌江交汇处。有众多山头应蓄水而形成岛屿, 随着水位消涨其形态变幻多样。在该区北部祝家湾一带, 高程在610~630 m之间, 冬季水库蓄水淹没成湖, 春季水位跌落后形成公园内最大的消落带湿地。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3.2.1 湿地植物园。

在祝家湾一带地势平缓, 冬季蓄水期该区域淹没, 水位跌落后形成逾60 hm2的消落带湿地, 可充分利用该区域, 结合现有农田、库塘等资源, 按湿地植物分类为主线, 以自然式进行布置, 以木栈道或石板路为纽带, 实现科普宣教与湿地植物景观有机融合, 打造地方特色田园风光, 重点展示不同生活型的本土湿地植物, 包括湿生木本植物、湿生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并注重植物的景观效果, 构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环境。

3.2.2 湿地科普馆。

位于平寨, 建筑面积800 m2, 依山而建, 黔北民居风格。馆内宣教功能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 让动植物等标本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游客面前, 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达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的生长特征的目的。

3.2.3 飞龙湖观景楼。

在平寨山脊建飞龙湖地标性建筑———飞龙湖观景楼。规划建筑为6层, 占地面积约200 m2。在各楼层可依据功能设置茶室、棋牌、咖啡、酒吧等, 将其建成集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地标性的休憩景观建筑。游客登上观景楼顶部, 可一览飞龙湖与构皮滩电站大坝全景。

3.3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分为敖溪河合理利用区和飞龙寨合理利用区两部分。

3.3.1 敖溪河合理利用区。

敖溪河进深逾10 km, 水面时而幽狭时而开阔, 两岸植被茂密, 规划以水产养殖、适度生态旅游为主。 (1) 水产养殖。飞龙湖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乌江鱼更是远近闻名, 公园范围内现有网箱养殖户20余户, 可将水产养殖作为公园综合利用的示范, 让游客充分领略“游飞龙湖美景, 品飞龙湖鲜鱼”的乐趣。 (2) 休闲渔村。选择适宜的湖岸或湖湾建设。主要建设项目为:一是渔村俱乐部。在湖岸选择适宜之地, 修建用于比赛的标准垂钓场, 并定期举办钓鱼比赛。内部设置购物、休闲、饮食场所。二是水上人家。利用湖湾的网箱养鱼点, 建漂浮于水上的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水上人家, 让游客随渔民参与养殖、捕捞、垂钓、烧烤等体验性活动。

3.3.2 飞龙寨合理利用区。

飞龙寨位于花山乡水口村, 该处是余庆、瓮安、湄潭交界处, 也是公园水面最开阔处。飞龙寨作为飞龙湖旅游开发的先行区, 现建有999 m的世界第一长龙———飞龙湖观景长廊、龙文化广场、民族村寨等旅游景点。规划主要建设项目有: (1) 水上活动中心。位于飞龙寨湖面, 以提供竞技型、刺激型、喧闹型的时尚水上运动为特色, 如滑水、水上摩托、龙舟赛、水上滑翔伞等, 节假日可定期举行各种竞技活动、趣味游戏及特色表演, 吸引游客广泛参与。 (2) 飞龙寨湿地生态园。位于飞龙寨西北侧, 规划面积10.6 hm2, 打造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基地, 让游客在此做农民, 住农家屋, 吃三餐农家菜, 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3.4 管理服务区

针对飞龙寨和敖溪河2个合理利用区, 分别设有飞龙寨管理服务区和浪水湾管理服务区。管理设施建设有樱桃井码头和飞龙码头。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3.4.1 湿地管理站。

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场地条件, 在飞龙寨、平桃和浪水湾各成立1个湿地管理站, 建筑占地面积200 m2, 建筑风格体现地方特色。

3.4.2 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在飞龙寨、平桃和浪水湾配合湿地管理站分别设置1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建筑面积2 000m2, 黔北民居风格, 由旅游接待及咨询中心、餐厅、客房、娱乐室、大中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和旅游小商品超市等组成。

4 愿景展望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贵州大型库塘湿地景观资源, 其最大坝高232.5 m, 是亚洲喀斯特地区第一高坝, 可与遵义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资源和余庆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资源形成互补。公园建成后, 有利于完善遵义市生态旅游结构, 拓展生态旅游空间。同时, 乌江干流梯级开发共有11座电站, 库容均在1亿m3以上, 其中10亿m3以上的电站就有7座, 因此在最大的构皮滩水库规划建设湿地公园, 对于引领其他10座电站重视湿地保护、开展湿地合理利用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但新球, 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2]张玉钧, 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钟瑞华, 钟立文, 胡达维.城郊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13) :3933-3934.

武汉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构想 篇4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 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1]。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 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 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2]。

武汉藏龙岛湿地公园是2013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3]。该湿地公园虽然早在2010年12月就被湖北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湖北省级湿地公园, 但目前仍属于亟待开发的典型的城郊淡水湿地, 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对武汉市水生态、水环境和区域气候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是武汉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相当重要内容。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已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 》的国家重要城市湿地公园[4], 其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的实施, 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促进武汉城市圈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范围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 位于藏龙岛长咀村, 地理范围为东经114°23′44.65″~114°25′41.96″;北纬30°24′5.02″~30°25′39.43″, 南北跨越2.90km, 东西跨越3.48km, 包括杨桥湖、下谭湖和明星林场等区域。湿地公园总面积311.75hm2。

2.2 地形地貌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 为汤逊湖所环绕, 属低山丘陵。江夏区境地形特征是中部高, 西靠长江, 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 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 东侧为梁子湖低地, 3种地貌形体基本平分。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 呈东西向带状, 横亘于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 地面高程约20~40m, 中部和北部为成片岗丘, 海拔约150m左右。藏龙岛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东南部, 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内, 地貌属汉江一级阶地。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

2.3 水环境状况

江夏区境内有大小湖泊17处, 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位于杨桥湖, 属长江水系, 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 河湖密布, 沟渠纵横。长江为区内主要干流, 区域周围的湖泊主要有汤逊湖、青菱湖、黄家湖等, 湿地公园内水体通过橡皮闸与汤逊湖连通, 汤逊湖通过青菱河、巡司河与长江连通。公园内湖水深平均为1.85m, 常水位18.5m, 最高控制水位19.5m, 枯水位18.2m。

根据《2011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汤逊湖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Ⅳ类标准。根据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6月的实地调查, 杨桥湖的总磷等监测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Ⅲ类标准, 水质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湿地公园西侧的高尔夫球场和东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排污, 球场施肥和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增加了水体的氮、磷含量。东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排污, 造成湿地公园东北侧沟渠中水质恶化, 外来物种喜旱莲子草疯长。此外湿地公园北侧住宅小区较多, 人为活动频繁, 时有居民向湿地公园丢弃垃圾, 倾倒生活污水。

2.4 气象

江夏区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16.7℃, 年均降雨量1200mm。本项目所处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区域过渡的湿润性季风性气候, 并受局部的江河湖泊的调节。年平均气温为15.8℃~17.5℃,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0℃,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 年平均降水量1230.6mm, 雨量充沛, 一般春夏雨多, 秋冬雨少;年平均日照1954.9h, 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平均相对湿度70%, 严寒酷暑时间短。

2.5 土壤

江夏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和红壤, 间有少量紫色土、黄棕壤和石灰土分布。其中水稻土主要是潴育型水稻土。土壤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稻土的比例迅速下降、红壤迅速增加。海拔40m附近以下地带中, 水稻土占有绝对优势, 且主要是是潴育型水稻土。红壤是该区的地带性土壤, 其比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加。

2.6 湿地动植物资源

藏龙岛湿地公园湿地率为82.33%, 是典型的城郊淡水湿地。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 同时分布有少量的沼泽湿地, 包括湖泊湿地周围的沟渠及明星林场周围的浅水区 (表1) 。

2010年6月,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对藏龙岛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园湿地植被资源丰富, 浮游植物共6门43种 (属) , 维管束植物152种, 隶属于56科114属。按照《中国湿地植被》区划, 湿地公园属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草丛沼泽和浅水植物湿地区”。藏龙岛湿地公园内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23个群系。

调查结果显示公园湿地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共有6种两栖类动物, 隶属于1目3科;爬行类11种, 隶属于2目6科;哺乳类10种, 隶属于5目7科。通过2010年和2012年两次鸟类观测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并参考武汉观鸟会在藏龙岛的鸟类观测记录结果, 藏龙岛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鸟类有79种, 隶属于11目34科。现有鱼类4目8科31种, 浮游动物35种 (属) , 底栖动物27种。

3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构想

3.1 指导思想

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年)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年) 》为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重点加强湿地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对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管理培训等能力建设, 使得藏龙岛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鸟类栖息地得到保护, 逐步使湿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功能, 为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2 建设目标

在近期内, 通过对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使得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保护管理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湿地植被得到恢复, 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推动湖北乃至全国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具体目标为:完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科普宣教体系;鸟类栖息地等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生态景观得到提升;湿地植被得到较快恢复, 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3.3 总体布局与分区建设

根据藏龙岛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公园现状, 构想将藏龙岛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图1)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湿地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及湿地生态旅游等方面,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重点突出建设恢复重建区和宣教展示区, 实施管理保护、湿地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四大工程, 以达到完善保护管理机构, 加强保护管理能力, 恢复湿地植被, 提升生态景观, 保护鸟类栖息地的建设目标, 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3.3.1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设在杨桥湖合理利用区以外的水域及湿地公园南端的明星林场。杨桥湖水质良好, 尤其是东侧杨桥湖生长有大量的菰、香蒲、莲等湿地植物, 且有水雉、黑水鸡等多种湿地鸟类在此活动寻食。明星林场的马尾松林地虽为人工栽培, 但近30年来人为干扰较小, 长势良好, 林相整齐而优美, 林中栖息着环颈雉等多种林鸟及小白鹭、夜鹭等湿地鸟类, 同时这里也是鹭科鸟类的集中繁殖地。生态保育区总面积209.28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7.13%。

3.3.2 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设在杨桥湖周围的带状渠道湿地区域, 该部分水质污染较严重, 且有外来种侵入, 水域较浅, 平均1m左右, 生长着菰、芦苇、水烛、莲、菱等水生植物, 适宜恢复水生植被。将该区域划为恢复重建区, 重点进行水污染治理, 清除外来物种, 丰富动植物资源。恢复重建区总面积11.28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62%。

3.3.3 合理利用区

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范围包括靠近藏龙大道的杨桥湖一隅及明星林场西侧的区域。合理利用区总面积68.77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2.06%。

3.3.4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是进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保意识的主要区域, 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等活动。范围包括公园主入口的狮子山部分区域、下谭湖部分水域及对面的滨湖一号船。通过区域内湿地景观的营造, 以及湿地净化水质展示、湿地科普宣教中心等途径展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 让游客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藏龙岛湿地, 从而提高人们的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宣教展示区面积18.4hm2, 占总面积的5.90%。

3.3.5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作为湿地公园的入口和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区, 包括一个主入口和5个次入口。明星林场的南入口为湿地公园的主入口, 在玉叶滩、湿地公园与藏龙大道相交处、湿地公园与藏龙大桥相交处分别设置5个次入口。管理服务区总面积4.02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29%。

3.4 建设工程

3.4.1 保护管理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保护管理站2个 (每个建筑面积60m2) , 设界碑4个、界桩30个和标牌 (指示牌等) 10个, 防火宣传牌10个, 新建管护码头2个, 新建栈道800m, 道路改造5.4km, 并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1套、巡护车1辆、巡护快艇1艘和垃圾清运船2艘。

3.4.2 湿地恢复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滨岸植物缓冲区5800m2, 恢复水生植物18hm2。建鸟类栖息地保护区, 建造人工鸟岛3000m2, 新建生物隔离带30000m2, 购置植物病虫害繁殖检疫设备。

3.4.3 科研监测工程

建设内容:建立监测点、监控系统建设, 并配备相应的数码单反照像机、双筒望远镜、单筒高倍望远镜等监测设备。

3.4.4 科普宣教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湿地博物馆、观鸟屋, 设立大型宣传牌5个, 并配备相应的宣教设备。

4 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4.1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优势

近年来, 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11月, 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将对退化湿地的恢复列为优先领域。在2002年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年) 》中明确指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 以管理体制与体系改善、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2004年6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国发办[2004]50号) , 并指示“采取多种形式, 加快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 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 恢复湿地功能, 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 予以高度重视, 并切实抓紧抓好”。同年, 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 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全国湿地保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为本构想提供了政策依据。

开发建设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不仅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而且切合了国家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先领域, 具有国家生态建设的政策优势。

4.2 各级部门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有利支持

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2010年11月藏龙岛湿地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后, 开发区立即成立了藏龙岛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 对公园进行日常的保护管理, 并多次请相关植物类专家、鸟类专家以及设计单位咨询如何保护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目前藏龙岛办事处自筹资金, 完成了藏龙岛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完成了山体植被的恢复、瞭望塔、桩景园等建设, 二期建设正在筹备中。这些建设都得到了相关林业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4.3 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

藏龙岛湿地现存主体仍维持较好的自然特性, 水生植被数量较多, 很多区域植被组成仍保持着野生状态, 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仍未丧失, 大部分区域可以逐渐恢复原有的生境面貌。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都为藏龙岛湿地公园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只要工程措施得当, 开发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效益评价

5.1 生态效益评价

近3年, 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藏龙岛办事处对公园内的山体植被进行了修复, 修复面积为114323m2, 修建了树桩盆景园, 面积3500m2, 修建用于连接明星林场和杨桥湖的环湖路的桥梁等, 共投入资金1亿元。目前, 进出公园的道路系统已经基本形成, 但湿地生态景观不丰富, 鸟类栖息地散、乱, 加上湖岸冲刷严重, 部分区域植被景观较破碎, 不能满足湿地恢复及动物、鸟类栖息的需求。通过开发建设, 增强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能力, 不仅使湿地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增加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数量, 还将改善区域人文、气候等环境条件, 提升生态功能, 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促进湿地的多种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和生态保障。

5.2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对藏龙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将提高湿地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 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通过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扩大湿地公园的影响,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增强人们关心自然的自觉意识, 为湿地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5.3 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对藏龙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的同时, 将会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升湿地公园景观品质, 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

6 结语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已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 》的国家重要城市湿地公园。推动实施藏龙岛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开发建设, 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促进武汉城市圈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藏龙岛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开发建设, 将极大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保护能力,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规模, 完善湿地监测体系、科普宣传体系建设,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美丽武汉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湖北乃至全国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做贡献。

摘要:指出了武汉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 调查分析了其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等基本情况, 提出了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构想, 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各缔约国.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R].拉姆拉尔:各缔约国, 1971.

[2]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2005]118号) [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05.

[3]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河北尚义察汗尔等85处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林湿发[2012]341号) [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12.

上一篇:少儿体育舞蹈教育下一篇:现代园林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