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2024-07-26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共7篇)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1

在山东省经信委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山东省全面投入无线城市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按照省—市—县三级全面布署实施,迅速推进,历经两年多,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状况,大力提升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现就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进行探讨。

1 “无线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线城市”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从而提供方便快捷无线网络接入和应用服务的城市。“无线城市”的实施,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层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2 “无线城市”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移动网络建设对“无线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山东联通公司在继续加大GSM网络建设和优化的基础上,自2009年开始至今,山东省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区、县及重要乡镇,覆盖全省90%以上的建筑物。全面建成统一的无线网络支撑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城区的无线宽带城域网。 为“无线城市”在全省范围内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重点应用方向

在移动电子政务工程、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公众移动信息化工程、移动电子社区工程、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三网融合”工程等重点应用领域应是无线城市重点应用方向。

典型应用领域介绍:

3.1 移动电子政务工程

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是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目标。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无线城市”建设方案将无线宽带网络应用于移动办公领域,形成“无址办公”应用模式,有效拓展电子政务信息覆盖范围,提升政务信息流转和交互效率。

3.1.1 无线政府门户

政府门户网站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宣传作用和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几乎已经成为了“第一窗口”。但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不及手机,计算机网络的覆盖程度也不及手机无线网络。随着3G的发展,wap网站将逐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渠道,政府手机门户也随之变得非常有必要。

手机门户将建立统一的信息展示界面,体现本地政府的风格和文化。政府手机门户的展现内容也将非常丰富,包括组织机构介绍、职责分工介绍、时政要闻、地方概览、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政务公开等等。使得广大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了解地方政府动态,查询政务信息,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3.1.2 无线办公(移动OA)

无线办公是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利用手机的移动信息化软件,通过安全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手机与电脑互联互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摆脱时间和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处理公务,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这是继计算机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手机办公在业务内容方面与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结合,实现公文的接收、处理和发送,实现签报、传真、公告、通知、通讯录、信息、内部邮件等功能的手机端处理。对于突发性事件和紧急性事件的处理具有更加高效和出色的支持能力,是政府各级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办公助手。

3.1.3 无线视频会议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调查显示,我国在政府、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机构中,使用视频会议的用户比例达到了66.3%,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行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无线视频会议系统,仅仅通过手机,人们就将能够随时随地参加所有的会议。

3.2 移动电子商务工程

移动电子商务即利用3G高速移动通信手段以电子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各类商业交易,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3.2.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是勿庸置疑的。移动支付是对目前消费模式的极大创新,可以为用户的消费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同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为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1)移动电子现金支付。

用户只要将手机对着收款机的电子扫描设备晃一晃,收款机就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技术将费用从手机钱包中将已下载的电子现金扣除。这种支付方式简单、快捷、灵活,不需要交易终端实时联网,使小额离线支付成为现实。

(2)手机银行支付。

使用这种业务的银行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办理多种金融业务,突破时空限制,只需使用手机,依照屏幕提示信息,即可享受手机银行服务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实现账户信息查询、存款账户间转账、银证转账、证券买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代缴费、金融信息查询等功能。

(3)移动订票。

这种服务可以通过定位技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距离用户最近的餐馆、电影院或者戏院的网页,用户通过手机在线订电影票或者就餐消费。多数手机订票将用于火车或公共汽车票,电影票或戏票,以及汽车泊车票据。手机订票具有成为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将在商品及票据销售中获得广泛应用,而且成本也十分低廉。

3.2.2 手机一卡通

手机一卡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每个用户可以保留原有手机号码、不更换手机,只要更换一个新的RF-SIM手机卡,这样不仅可保留原有手机的通讯功能,还可以使用手机在读卡设备上轻轻一挥,就可以实现小额消费、门禁、考勤等等扩展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一卡通。

手机一卡通的各种应用系统丰富多彩,它将所有证件(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游泳证、就餐卡、洗衣卡、洗浴卡、电话卡、水卡、电卡等)功能、钱包功能都集中在一张卡RF-SIM卡上,今后在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便利店、影剧院、机场贵宾厅等场所,都可以实现用手机轻轻一挥,完成身份认证和小额移动支付操作,真正实现了“一卡(机)在手,走遍天下”,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管理、百姓的生活和政府的服务水平。

(1)公共交通运输支付。

这是手机一卡通潜在应用比例最大的一个领域。

(2)小额消费支付。

小额消费支付是除交通运输支付以外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应用领域。手机一卡通用于小额消费支付与现金比较,优势在于携带方便、免找零、使用周期长等。而且随着系统建设的完善,充值也越来越方便。

(3)公共设施收费。

以前我们出入图书馆、动物园或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时,通常都要用现金买门票或办出入证。有了手机一卡通以后,市民就可以方便的使用这些公共设施了。

(4)停车场收费。

手机一卡通应用于停车场的功能有,车辆自动识别、智能控制、报警提示、信息记录、数据通信以及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可实现车辆不停车快速通过闸口。

(5)员工考勤管理。

企业应用手机一卡通系统于考勤管理当中可以有效地杜绝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漏洞,免除人工统计造成的工作庞杂、效率低下以及统计结果不准确等问题,而且数据的统计、查询非常方便。

(6)门禁管理。

企业应用手机一卡通,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查验证件放行、门锁使用繁琐、无法记录信息等不足,同时可利用门禁控制器采集的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规范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高重要部门、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

3.2.3 中小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无线信息化平台是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服务,移动通信用户通过手机等个人通信终端即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

平台包括企业无线信息化支撑平台、企业WAP门户和移动应用服务三部分。企业无线信息化支撑平台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在线交易和在线交流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该平台上,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手机企业展台,可以发布企业产品信息,查询商机,通过手机企业之间可以完成在线信息交流;企业WAP门户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针对手机用户的宣传窗口和业务窗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上网,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站点信息,并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移动应用服务包括无线办公、无线进销存、无线CRM、企业无线管家、手机传真等应用软件服务。

3.2.4 销售管家功能

“销售管家”业务是在中国联通无线网络的基础上,协助企业进行零售管理、售后服务的短信服务平台,基于STK(UTK)技术实现快速终端数据采集,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实现销售人员与总部的及时联系,轻松实现移动办公,让内部信息沟通更加及时、顺畅。

(1)终端上报数据的方式简便、准确、及时、低成本

当天的数据只需要按照手机上的提示输入后发条短信即可。

(2)即时掌握全国业务数据

对于各地传来当天的数据稍加后台处理,总部当天便可获得所需的全国范围内的准确数据,决策更加科学。

通过短信等方式,总部把各地的数据及时发给各级经理,有效加强营销管理。

(3)让内部信息沟通更加及时、顺畅

零售通提供了通过手机或通过Web界面完成短信群发的服务,使得总部的决策及时传达到基层,而终端也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将基层情况及时上报总部。

(4)让进销存、ERP等业务管理系统如虎添翼

零售通通过低投入有效解决了“销”的难题,让企业进销存、ERP系统如虎添翼。

(5)让企业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成本最低

使用零售通服务的企业无需再购置电脑、软件,也无需额外增加电脑工程师,自然投入很少。

3.2.5 3G直播

3G直播业务是一项视频网络直播服务。提供包括室内会议、户外表演、大型集会、公益活动、产品路演、企业开幕、私人庆典等各种类型视频直播应用,实现3G视频网络直播服务;实时音视频直播、文字交互、节目录播等。实现3G方式的视频采集。适于行业用户。

充分利用3G网络的带宽优势,实现视频业务的无线直播,可以分为两类业务:手机发布平台、现场直播。手机发布平台提供普通手机视频的上传发布直播,如用户可以上传自拍的视频信息给电视台或者网站,通过审核后进行播放,适合个人用户。现场直播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采集直播功能,免去了采访过程中的布线难题,提高了移动性,适合电视台、视频行业用户。

3.3 公众移动信息化工程

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优势的3G无线宽带技术,着力打造手机上的无线城市应用门户,实现公众信息即时汇集发布,方便社会公众获取政府和行业服务信息,享受各类便民服务内容,融合“无线政务、无线生活、无线家庭”三大应用核心。

3.3.1 无线城市门户

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3G无线宽带技术优势,联合成熟的应用平台开发商,积极开展公共信息、交通信息、远程教育等便民服务,实现公众信息、商家商讯信息,各类便民服务内容即时汇集发布。

无线城市门户主要内容是向用户提供新闻播报、便民生活搜索、旅游景点推荐、手机购物、票务预订、医疗挂号、求职招聘、联盟商户内容发布等服务。

数字民生:以用户为中心,为市民提供贴近生活的本地化服务,包括便民生活搜索、政务信息查询、票务定购等,以地图服务的形式推荐市民周边的生活信息,避免了海量资讯。

网络文化:通过移动门户展示本地的人物、风俗、风景等,形成当地特有的手机网络文化,通过本地手机电视直播、本地旅游等服务,为宣传泉城提供窗口。

3.3.2 3G微博和即时通信

3.3.2.1 3G微博

3G微博主要以手机用户为主,把每个手机用户通过3G无线网络连在一起,让每个手机用户不用使用电脑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并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3.3.2.2 即时通信

即时通讯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短消息等的业务,增值功能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联通手机即时通讯,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HSPA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

3.3.3 无线视频监控

联通公司依托WCDMA优质3G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无线视频监控服务:

(1)利用原固网监控资源,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不需要追加过多地硬件投资,便可改变只能在电脑前查看监控画面的局限性,使用联通3G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监控,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能体现3G手机视频监控高速、快捷的优点。

(2)对于不方便部署宽带的地点,如家中、店铺、车内等重要场所,只需放置一台无线监控设备,设备内装入3G手机卡,通过无线上网方式,就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观看监控图像,并且还可以通过手机的数字键来控制监控图像的转动。监控设备还具有告警输入接口,可以接入红外、烟雾、门禁等告警模块,发生告警后会主动拨打手机用户,及时查看。这种方式不受电源、网络资源的限制,安装方便快捷。

3.4 移动电子社区工程

以加强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为重点,构建无线电子社区一体化服务系统,深化推进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移动信息化,不断完善社区事务受理、社会救助等移动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基层无线宽带信息服务设施,推广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促进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在楼宇、小区、家庭中的应用发展,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智能楼宇、现代小区的移动信息化功能性标准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用的无线宽带智能化楼宇和小区,促进“无线城市”在小区节能、安保、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以及现代家居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3.4.1 多媒体信息屏

实现社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建设社区便民信息亭。信息亭服务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无线数字城市”网络,为居民提供相关受控网上信息浏览、交互式信息查询、城市电子地图服务、在线网上报税缴费、娱乐视频点播等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居民可通过手机向政府提出各种意见、咨询、投诉及合理化建议,反映社情民意和享受数字化服务。

3.4.2 “无线社区”网站群

采取“有线+无线”方式,统一建设“社区在线”网站群,依托宽带移动互联网提供基础系统发布。主要实现为辖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电子公告;手机天气查询、交通查询、通讯查询、资费查询;无线水、电、气缴费;无线电子商城购物、在线支付和无线娱乐视频点播等服务功能。

3.4.3 平安社区电子监控

该项目依托当地宽带域网线路进行基础网络接入,结合WCDMA的无线技术,在社区内的重要位置安装无线摄像头,整合社会的现有视频监控资源,集成建设社区电子监控平台,建成覆盖社区电子监控系统。项目建成后能对相关社区、学校和广场的全方位不间断监控,实现统一监控平台、分布监控管理、实时全程录像、定期数据存储、分类查询回放、红外夜视和云台巡视等功能。

3.4.4 FEMTO(3G驿站)

“3G驿站”(英文:Femto)是伴随着3G技术及网络发展诞生的面向家庭用户(或小企业用户)的智能接入终端,是中国联通基于固定宽带接入网络推出的3G配套终端产品,其借助固定宽带接入为室内环境中的3G用户提供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服务更多的3G移动业务。用户通过在室内安装的“3G驿站”终端,获得更好的3G使用体验,在其覆盖区域内使用3G服务将优于室外3G环境。

“3G驿站”实现3G网络在室内覆盖的有效增强与延伸,是3G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及重要配套产品。该终端未来与家庭网关融合,可作为各种通信业务的综合接入点进入家庭,是家庭范围内提供3G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

3.4.5 无线家庭网关

家庭网关是伴随着家庭网络概念诞生的面向家庭用户的智能接入设备,可实现多个设备间共享Internet网络连接,同时作为未来各种通信业务的综合接入点进入家庭,为家庭网络提供联接、总控及协调。家庭网关是家庭客户宽带及多媒体通信服务的重要载体。

家庭网关技术是一种方便的、灵活的、标准的、高集成度的ADSL2+综合接入,是一个依据IEEE802.11b/g/n标准的高端多合一家庭网关产品。它为个体用户,SOHO(小型办公室或家庭式办公室),小型企业等提供高性能的接入服务。

3.5 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

积极推进新型城市管理无线基础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区卫生等信息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城市监控系统、大气污染无线监测系统、无线路灯监控系统项目,实现公安、消防、交管、城管、城建、急救等部门协同联动。

3.5.1 无线应急联动

无线应急联动平台,将构建一个核心平台,通过外围的汇聚、接入设备将无线接入的周边设备纳入平台。山东联通公司在构建核心平台的基础上,将依托无缝覆盖全市的2G/3G网络构建,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利用系统接口对接就可实现公安、消防、交管、城管、城建、急救等部门协同联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联动,提升政府形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3.5.2 移动执法

移动执法系统是以中国联通WCDMA等网络为承载,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本等移动终端,依托国家机关单位现有执法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投诉举报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将业务综合延伸应用到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利用先进的技术,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丰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执法、查询和监管平台,协助一线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准确地处理现场,将取证信息、处理结果、处罚情况等行政信息及时反馈到后台系统中,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5.3 警务通

警务通充分利用公安信息资源,以无线通信网络为依托,以多种方式将现有的公安网内部信息资源实时便捷的提供给一线执勤民警,为其处理各项业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使其能在现场快速辨别是否在逃人员,最大限度的遏制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提高警务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警务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

警务通系统由移动终端、无线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网络安全隔离层、公安信息网等五大部分组成。

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具备无线功能的PDA、便携机、车载移动设备等可移动的智能终端;无线通信网为公安专用虚拟通信网;无线接入网实现移动请求接入;公安信息网为移动应用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网络安全隔离层采用经国家保密部门认证并由公安部有关部门同意使用的安全隔离产品。

系统实现如下功能:

(1) 业务查询、信息发布模块:公安各警种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公安内网的各种业务信息;市局信息中心可以向移动终端发布各种通知通告信息,移动终端接受到信息后可以进行反馈;

(2)道路交通管理模块:路面交警人员使用专用移动终端和相关外设,对道路交通违章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取证并进行现场处罚;对简易事故进行取证及现场处置;

(3)社区警务信息采集模块:治安社区警员使用专用终端,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访查,对实有人口、出租房户等数据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和管理;

(4)其他预留功能:如数字对讲、定位功能、指挥调度、信息布控等可进一步提供一线民警的快速响应能力与实战能力。

警务通具有安全、可靠、高速、使用方便、投资少见效快和不受网络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成功运用于公安系统各个警种、并且可以实现跨警种信息共享和综合业务处理。警务通终端支持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关联查询、现场罚单打印、现场信息录入、紧急呼叫等多种移动警务功能,并具有中文手写输入、无线传输(GPRS WCDMA(3G))、移动办公软件和GPS定位等功能。可在几秒钟内快速搜索、查找车辆、驾驶员、全国在逃、公安法规、社区警务信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无线数据连结的费用。移动警务通终端软件支持离线查询,投资少,见效快,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无线数据连结的费用。

3.5.4 城管执法通

城管执法通是基于GPRS/WCDMA无线网络,智能手机系统进行开发,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软件。它运用了多种数字信息技术,帮助城市管理实现执法人员实时信息传递。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使执法通能实现拍照、录音功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安全;手机智能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支持和性能支持,终端应用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系统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系统实现了对事件及所发生问题的各种现场信息,通过电话、表单、现场照片、录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种采集手段,通过无线网络将所采集的多媒体信息实时传送到电子政务共享平台。

手机端应用支撑系统部署在手机智能手机上实现了终端的应用系统和后台的政务信息平台之间的各种数据交换与管理。

3.5.5 工商移动执法

依托工商系统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管理系统、12315投诉举报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将工商业务资源库、公司信息、食品监管信息、广告信息、合同信息、案件、公文等信息查询,综合延伸应用到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利用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信息内容、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查询和监管平台。

协助实现现场巡视、检查笔录、业务处理,多媒体数据自动传递与提交、食品检查管理、工商业务系统知识库查询、法律法规查询、照片、打印罚单及罚单上传功能。

3.5.6 税务移动执法

依托税务部门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税务部门税务执法所需要的辅助公务信息延伸应用到移动智能手机终端上,通过手机及时实现发票真伪查验,纳税人基本登记信息、双定户评定、当年税款入库、欠税、基本税收法规、本年新增税收法规等信息查询。

3.5.6.1 智能交通

通过固定宽带+3G无线支撑网络,建设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网络,建立与各交通工具间的信息互传体系,构建实时、准确、高效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道路运行情况监控:城市出行者可以通过WCDMA手机或车载终端随时查看所关注道路或路口的视频图像,根据道路运行情况调整出行路线。

道路运行管理:通过该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监控网络,随时调整各路口或事故现场警力,现场警员通过手机终端查看附近路段运行情况,有效疏导通行车辆。同时,还可辅以红绿灯控制系统,调整临时路段的通行限制,保障特定事件车辆的通行。

公交运行信息发布:将各路公交信息通过短信、彩信或移动互联网向城市居民发布,城市居民在出行前可以通过WCDMA手机上网或发短信随时查询预订路线的公交到站情况,及时调整出行路线,避免“傻等”现象的发生。

公交治安报警系统:在公交车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车内治安情况进行监控,并在车内存储设备上给予纪录。当发生盗抢事件时,公交司机发出报警信息,系统自动将视频图像通过无线网络回传监控中心,为民警破案提供第一手的证据。

3.5.6.2 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城市环境的维护,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国土房产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筑管理等内容。既包括部件,也包括事件和人的行为,如摆摊烧烤、沿街乞讨等。

城市管理新模式应用、整合了十几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自主研发“城管通”实现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3.6 三网融合

3.6.1 IPTV

IPTV作为一种具备QoS/QoE、安全性、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是以电视机作为主要显示终端,以机顶盒或其它具有视音频编解码能力的数字化设备作为主要接入、转换终端,通过宽带网络连接IPTV 平台,通过遥控器等设备操作来使用平台所提供的电视广播、视频点播等电视内容的业务。同时,用户也可通过具备扩展业务能力的机顶盒,使用山东联通扩展业务能力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互动游戏、视频通信等扩展业务。

3.6.2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业务,即通过手机电视的手机客户端、移动互联网门户(包括WAP门户、手机WEB门户)、以及视频IVR门户,基于移动网络,利用流媒体技术、视频IVR技术在移动终端上观看视频节目的业务,使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打造移动的电视和影院,并具有交互功能。

手机电视业务根据播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1)点播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在线或下载收看视频片断,在线观看期间,可以进行播放,暂停,停止等。

(2)直播方式:用户可以实时收看各个电视频道,在观看期间,只能对节目进行播放和停止操作。

该业务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

(1)客户端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手机电视客户端软件或从联通3G门户中下载并安装的手机电视客户端软件,通过启动手机客户端使用手机电视。

(2)手机上网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一键上网键”或者“手机上网”菜单访问联通的3G门户(http://www.wo.com.cn),再访问手机电视,通过浏览、导航、搜索等功能,发现目标视频内容并进行观看、下载、上传分享等。

3.7 物联网

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3.7.1 环保、水文、地质、气象监测

在环保、水文、地质、气象等领域的重要监测点安装传感器、模组乃至芯片、终端等监控设备,将监测数据通过联通3G通信网络,分级汇总到监控平台,实现全局化管理。

(1)对城区热力企业供换热站出、回水温度和出水压力进行监测。

(2)为巡查员配备流动测温仪,按区域根据用户投诉情况随时入户测温。

(3)对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进厂水量、水质监测。

(4)与环保部门相关监测系统实现对接,监控出厂水的水质情况。

(5)水源水水质监测,监测水源水质情况。

(6)水厂水水质监测,检测各水厂出厂水质浊度、余氯、PH值等。

(7)水厂的管网末端压力最低处设立一个水压监测点,进行检测。

(8)管道燃气压力监测监控,对接燃气公司压力监测点,实时监测管道燃气压力。

(9)与燃气公司监控系统对接,实现各种数据的监测查询。

3.7.2 智能家居

为家居提供含有摄像头、智能开关、WIFI+3G等模块,实现远程定时煲饭、开启热水器、空调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住宅内的视频监控信息,主要在高档住宅小区推广,需要开通数字家庭增值业务服务,需要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对接。

3.7.2.1 主要功能

> 家居自动化,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

> 安全防卫,闭路监控、可视对讲;

> 照明控制,灯光的调光/场景控制;

3.7.2.2 典型应用

> 出门上班时候,只需通过手机或者终端遥控器,启动安防系统,系统就会自动进入安防状态启动监控报警系统,并关闭灯光和相应的电器电源。

> 下班回到家,用手机或遥控器撤销安防状态后,可以一键控制客厅的主灯及走廊的照明灯自动打亮,方便刚回家后的换鞋、更衣,同时也可以根据预设的方案启动咖啡壶、空调、热水器。

> 当外出度假时,系统会监控家中所有的安防传感器,在异常状态时发出报警;在火情发生时切断煤气管道阀门;当有传感器被触发时启动相应位置的摄像头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也可以远程通过手机进行家电控制,按照作息时间控制电灯开、关,模拟有人在家的效果,防止夜贼的光顾。

> 度假结束将要返程时,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发出指令,系统将会适时地启动相应的设备,使您到家时有一个熟悉的环境,就好象从未离开一样。

> 当有人在家出现险情时,可以按下紧急求助按钮,这将引发一个紧急求助报警:警笛响起、灯光闪烁、电话报警、小区物业报警,使相关人员及时知悉家中出现的状况。

3.7.2.3 远程抄表

远程抄表系统主要是完成水表、电表、煤气表、暖气计量表的信息采集、信息远传、后台处理和分析三部分,所有住户表计的计量值将由中心统一自动抄取,省时省力。

功能特点:

(1)将电表上显示的数值正确识别出来,并将该数值正确传送回去。

(2)中控室直接抄读现场用户电表读数,可进行批量或个别选择抄读,自动保存抄读的历史数据。

(3)对抄收到的电表数据进行统计、计费、双地址储存,并形成详细的用电档案。

(4)可进行现场或远程用电校对。

(5)快速进行用电户用电量查询。

(6)分时段抄表,实现分时计费,能解决按电网负载的峰谷时段采用的峰谷电价的方式。

(7)可与收费系统联为一体。

3.8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所谓“云”,指的是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这种模式拥有超乎寻常的计算能力,用户则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远程终端,享受各种服务。简单的说,云计算技术有以下好处:(1)可有效应对当前对计算和存储的爆炸式增长。(2)可以让企业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维护自己的专用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网络应用模式,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对山东联通来说,提供普遍的云计算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

云计算具有数据安全可靠、性价比高、客户端需求低、轻松数据共享、应用灵活、扩展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应用模式。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2

1、黄蓝描绘精彩,无线演绎未来。

2、传播无线理念,扩大无线影响力。

3、创建无线城市,畅享美好生活。

4、国花香万家,无线通天下。

5、国色牡丹京城动,无线洛阳一点通。

6、海西城载梦想,无线创新未来。

7、黄蓝融合惠万家,无线网络通天下。

8、活力无线,魅力东莞。

9、尽情移动,无线畅游。

10、乐享东营,无线由我。

11、有限生活,无线精彩。

12、领略牡丹花城,畅享无线生活。

13、洛阳无线,可能·洛阳,无限可能。

14、同享无线精彩,共赢城市未来。

15、万里黄河东入海,无线城市营未来。

16、无线城市,让生活动起来。

17、无线城市,为你而来。

18、无线城市,无限精彩。

19、无线城市,无限未来。

20、无线冲浪,移动领航。

21、无线东营,智慧油城。

22、无线福建,城就精彩。

23、无线改变生活。

24、无线连接,无处不在。

25、无线你的生活,脉动你的世界。

26、无线网洛,阳光无限!

27、无线有福共享,精彩一建钟情。

28、无线于城,无限于心。

29、无线在身边,世界在眼前。

30、移动生活全方位,无线城市零距离。

31、移动演绎精彩,无线触及未来。

32、与无线城市相伴,和多彩东莞共赢。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3

本世纪初有线集抄远传燃气表一度兴起, 试图弥补IC卡表的不足, 但其可靠性不高, 加上复杂的安装施工和维护要求, 以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有线远传系统的发展。用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的抄表方式, 不断将最新的微电子技术应用到燃气计量方面。近年来无线远传燃气表的推出将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燃气表, 试图从一个方面解决燃气表入户抄表的问题。

一、系统应用方案一

手持抄表器移动抄表方案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抄表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手持抄表器、无线远传燃气表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用户信息数据、气价数据、用户缴费交易数据以及根据燃气管理部门的需要所设计的各种查询统计数据在内的数据库系统, 它除了与抄表管理系统及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外, 还具有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以及维护数据库用户权限安全的管理体制。

抄表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成抄表计划管理、抄表下载、抄表数据导入等功能的软件, 它完成与手持抄表器的数据交换。

收费管理系统是一套根据抄表数据完成对用户收费记录的管理软件。

手持抄表器用来抄读无线燃气表的数据, 通过无线方式完成

对燃气表的计量数据抄读, 状态检测、阀门控制等功能。

无线远传燃气表具有计量和控制的功能, 它在完成对用户所用气量计量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接收手持抄表器的指令, 以回应或返回指令数据, 执行特定动作 (如开、关阀门) 。

二、系统应用方案二

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抄表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手持抄表器、GPRS MOUDLE集中器、采集器、无线远传燃气表等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用户信息数据、气价数据、用户缴费交易数据以及根据燃气管理部门的需要所设计的各种查询统计数据在内的数据库系统, 它除了与抄表管理系统及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外, 还具有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以及维护数据库用户权限安全的管理体制。

抄表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成抄表计划管理、抄表下载、抄表数据导入等功能的软件, 它完成与手持抄表器的数据交换。

收费管理系统是一套根据抄表数据完成对用户收费记录的管理软件。

集中器:集中器收集在无线通讯范围内的各采集器时的数据, 并利用无线GPRS业务将其采集到的无线燃气表数据传输到燃气管理部门。

采集器:采集定时收集在无线通讯范围内的各燃气表中的数据, 并将传输到指定的集中器, 必要时可与其他采集器或手持抄表器通讯。

手持抄表器用来抄读无线燃气表的数据, 通过无线方式完成对燃气表的计量数据抄读, 状态检测、阀门控制等功能。

无线远传燃气表具有计量和控制的功能, 它在完成对用户所用气量计量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接收手持抄表器的指令, 以回应或返回指令数据, 执行特定动作 (如开、关阀门) .

WOR无线电唤醒技术:

WOR (WAKEONRADIO) 指不需要安单片机参与无线收发模块自动周期性监听来自外界的无线电唤醒信号, 一旦获取有效信号既产生中断唤醒单片机进入通讯处理程序, 提高了抄表响应速度减少了电池能量的消耗。

FEC前向纠错技术:

FEC (FORNARDERRORCORRECTION) 前向纠错技术是增加数据通讯可信度的方法, 无线通讯中, 一旦发现接收报文中有误码, 接收方要么丢弃报文, 要么请求重输, 都将导致通讯失败。或增加通讯时间。FEC可将报文编成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编码。在接收端解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 而且能够判断错误码所在的位置并自动纠错。

无线表中引入前向纠错技术, 能有效地增加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接收数据的可靠性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

其突出特点是:

(1) 实现燃气的用户预付费, 用户自行管理自家的燃气费用, 余量不足提示, 欠费关阀, 用户主动去各网点交费, 或实现网络、电话购气。

(2) 按期 (可一个月抄表几次) 经GPRS系统抄表, 配合相关软件可对燃气供应情况进行实时分析, 掌控燃气供销差率 (尤其对于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新型小城市, 管理效果会更加显著) 。

(3) 整个系统在管理上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既用户气量不足自己主动购气, 自我管理状态。使用气量由抄表系统完成形成燃气销售量的自动管理体制系统, 在燃气抄表过程中又能同时掌控用户燃气表的状况, 不用入户就可判定燃气表的运行状态。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化管理, 同时还可以减少大量人员投入。

因此来讲城市民用能源计量采用无线远传IC卡表是企业计量器具使用的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针对燃气传统计量方式存在的“燃气费收缴难、入户难”问题, 运用信息化的手段, 不断将最新的微电子技术应用到燃气计量方面, 真正意义地实现了燃气计量的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无线远传表,数据管理系统,抄表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浅谈无线城市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 篇4

无线城市, 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 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网络+平台+应用”是构建无线城市的关键因素。网络和平台是无线城市建设的基础, 应用是无线城市的对外展现,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无线城市基本的网络承载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 (2G/3G/LTE) 、WLAN (802.11a/b g/n) 和卫星导航 (GPS/北斗) 等;平台承载着各种形式的应用和服务;移动电子政务、移动电子商务、公众移动信息化工程、移动电子社区、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三网融合工程等是无线城市的主要应用领域。

无线城市已成为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将宽带无线城域网称之为继水、电、路、气之后的第五项社会基础设施。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日渐成熟, 构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无线城市将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共同选择。

2 无线城市现状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建设基于WLAN标准的无线宽带城域网络, 也叫“无线费城计划”, 2005年初在市政府主导的招标下, 运营商Earthlink开始在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部署无线网络。

新加坡的Wireless@SG计划已经普及应用, 并取得重要进展。新加坡已将无线城市的目标扩大至无线国家, 计划到2015年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线宽带网络。而在欧盟和美国, 宽带无线城域网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信息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技术引擎。

北京借助2008年奥运会契机, 于2008年6月率先开通了主城区热点区域的无线覆盖。

杭州无线城市目前已覆盖环城线以内的五大主城区, 并已开通无线城管停车收费系统、交警公安无线应用以及公众的交通应用等。

台湾地区推出M台湾行动计划, 在构建800万人无线宽带上网环境的同时, 形成面向全球的Wi MAX产业链;香港地区的Wi-Fi通计划也已经普及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

安徽无线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确定:2012年建成覆盖全省17个市和省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的“无线城市群”, 并逐步向全省延伸, 促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

广东无线城市群通过“政企合作”开创了政府、运营商、产业链、客户、社会等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运营新模式, 实现了无线城市由“分散型”向“聚合型”发展。同时, 广东无线城市群更加重视面向城乡一体化的无线城市服务的普惠性和延展性, 实现了“集群发展”。

3 无线城市平台的建设

3.1 总体架构

无线城市采用特定移动通信技术, 在覆盖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无线宽带数据接入服务。在“无线城市”中, 只要有手机信号, 市民就可以依托移动服务商提供的无线网络, 用手机看书、开视频会议、缴纳水电费, 甚至在手机上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画面。丰富的应用及服务必定基于良好的平台架构。基于TD信息化应用的无线城市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无线城市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外商等, 用户通过使用手机、PDA、电脑、数字电视等接入终端, 采用WAP、WEB、应用客户端等方式接入无线城市统一门户平台, 即可体验无线城市提供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在总体架构基础上, 运营商可采用省市共建的模式创建无线城市平台, 即省公司建设核心平台, 地市建设特色应用。

3.2 功能架构

通过聚集各类移动信息化应用, 无线城市平台将成为综合性业务应用平台。遵循先进性、标准化和开放性、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性等建设原则, 无线城市平台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其中, 展现子平台主要面向用户, 以WEB门户或应用客户端的形式实现对应用的统一展示;管理子平台是无线城市业务应用和内容服务的运营管理系统;接入子平台负责实现业务在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简称ICT) 能力和管理能力上的统一接入支撑;业务承载子平台主要承担资源分配、业务申请等业务功能;能力子平台可以为展现平台、管理平台和业务承载平台提供通用能力服务, 将业务需要的公共能力抽象为核心部件, 从而减少业务重复开发, 提升系统能力复用, 极大地降低成本。

3.3 平台组网及部署方案

3.3.1 整体组网及部署

(1) 省核心平台采用统一的云架构。云平台通过虚拟硬件资源, 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方式, 提供平台服务;

(2) 地市的无线城市应用部署在地市平台上。其中, 对于利旧的地市平台, 保留原部署方式, 对于新建的地市平台建议采用统一的云架构;

(3) 省核心平台通过连接运营商所属的数据通信网、网管网及相关网元实现管控审计等功能, 通过连接运营商所属的电信互联网与地市平台互联, 实现对地市平台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4) 展现、管理、能力、接入和应用承载五大功能子平台均采用PC虚拟化的方式部署, 省平台的数据库采用小型机分区的方式部署, 存储采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存储部署。

3.3.2 省核心平台组网及部署

省核心平台的硬件部署采用统一资源池的方式。平台通过虚拟硬件资源, 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等提供平台服务。新增需求或应用可直接部署在基础硬件平台上。

无线城市省核心平台采用完全虚拟化技术实现PC服务器的虚拟化, 各虚拟机之间通过软件虚拟交换机实现流量交换和策略控制;小型机部署采用分区虚拟化和SAN存储虚拟化, 实现IP网络和存储的融合;IT基础资源池内承载各类业务, 由云计算集成管理软件实现统一管理和监控。

组网架构中, 核心交换机选用具有虚拟交换机技术的中高端交换机, 通过划分VDC (VIRTUAL DATA CEN-TER, 简称VDC) , 实现IT基础设施的整合。核心交换机分别通过两对防火墙上连运营商电信互联网和内部网元, 分别实现与地市平台的互通和内部网络管控。采用负荷分担方式部署的两对防火墙实现了无线城市省平台业务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有效隔离。核心交换机网络虚拟化方案如图5所示:

虚拟交换机的划分原则如图6所示:

其中, 端口基于每个VDC分配, 不能同时将同一端口分配到不同的VDC上面。一旦端口被分配至特定的VDC, 相关配置都应在该特定的VDC下完成。对于32口万兆以太网模块, 应遵循每4个端口为一组的原则被分配到同一个VDC内。

通过云计算技术的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Iaa S) 方案, 用户只需通过租赁架构即可搭建应用。基础设施将各种物理单元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应用系统的重要程度, 以及应用系统所需的计算性能、系统空间和安全性等因素, 构建分布式并行环境。通过虚拟化技术, 屏蔽各种物理单元的异构性, 实现平台的集中管理, 实时监控系统性能、配置、告警等相关数据, 并做到物理设备的自动发现、添加、退出和维护, 从而构建灵活组装、自适应的虚拟集群。

采用这种架构可以让系统同时运行在众多节点上, 具有非常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另外, 架构具有非常好的线性扩展能力, 很容易通过增加或更换不同的物理单元来扩充新的计算节点, 并由此获得巨大的计算能力。它还具有相当强的容错能力, 集群中的节点失效时, 可以灵活快速地将任务切换到其他节点。在汇聚交换机或核心交换机下挂KVM和堡垒机等设备, 还可提升平台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 以及平台在文字、图像等方面的安全性。

3.3地市平台组网及部署

地市的特色应用部分承载在地市平台上。对于利旧的地市平台, 可保留其原有部署方案, 新增地市平台建议采用统一的云架构, 以逐步实现与各运营商正在构建的“大云”平台融合。对于地市特色应用的建设内容, 视各地市实际业务规模和需求而定。

4 无线城市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

中国的新型无线城市建设渐成燎原之势, 在核心技术与建设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必将带动和促进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无线城市的应用也必将更加多样化。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无线城市平台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三屏融合、移动电子商务等应用[1], 加快信息化进程, 提供了良好的用户感知。三大运营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探索更多应用领域, 助力社会信息化全面进步。无线城市在各领域已有及潜在的应用包括:

(1) 公共安全领域

警察、消防和急救服务机构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信息传输方式, 并利用无线技术加强整个社区的安全。该领域的应用有IP视频监控、社区警务、互动通信、远程医疗等。

(2) 公共服务领域

地方政府机构正在通过部署无线网络来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和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在现场访问政府数据库, 有助于节约获取关键业务型数据所需的时间, 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改进为社区民众提供的服务。通过无所不在的无线接入网络实现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 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公共交通领域

公共运输机构正在通过部署ITS (Intelligent Trraannss--port System, 简称ITS) , 更好地管理资源, 加强安全性和简化业务运营。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多种ITS应用的网络基础设施, 从而让运输机构可以访问实时的信息、管理运营资源、加强安全性和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该领域的应用有智能车站、智能轨道网络等。

(4) 企业通讯

分布在城市中的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需要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提供集成的统一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应用平台, 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无论何时、何地, 高效、安全、丰富的网络接入手段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所以, 通过部署一个无线网络, 可以支持企业员工的远程多媒体办公、携带式办公环境、共享办公资源、分支机构互连等等方便的应用。

(5) 数字民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高和社会科技的发展, 大众对各种应用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的方式。大众的生活、工作都是处于不断的移动过程中, 那么对于其使用的工具和应用程序也提出了移动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移动过程中, 要求不间断的进行应用访问, 实现数字民生。这些应用需求包括了Internet网络的接入、公共场所的高速无线数据业务 (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数据下载) 、连续的语音业务、随时随地的视频点对点业务和视频监控、24小时在线的游戏、与地理位置结合的广告推送服务、点对点数据业务等等。

5 对无线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1) 抓住无线城市建设契机, 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向集中化和标准化发展。按照市场理论、市场需求选择技术需求。无线城市建设需要在技术上实现从现有的接口开放, 到能力的开放, 最后实现数据开放和资源共享;

(2) 积极推进产业链整合, 无线城市运营商与行业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当地政府、民营资本、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之下, 无线城市建设将进入快车道, 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以及广大普通用户都将因此受益。

(3) 建设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无线城市[2]。运营商应做好对商业合作伙伴的选择、沟通和管理, 创新合作模式。无线城市的成功取决于运营商对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 包括良好的运营能力, 良好的品牌和声誉, 以及应对新形势的成熟的商业合作模式。

6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无线城市平台组网及部署方案, 该方案已在某市试点成功。同时分析了无线城市的潜在应用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指出, 加快无线城市建设, 是现实的可能, 也是发展的需要, 代表了下一代通信服务的发展方向。建成“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四网融合的应用聚合平台, 实现真正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从无线城市到智慧城市过渡势在必行。运营商应充分认识到“无线城市”的市场前景, 通过积极参与从而获得市场主动权, 建设良好的基础平台搭建应用, 避免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无线城市的研究和设计[M],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12月.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5

对无线城市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理解, 无线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 利用无线技术或者手段来对网络进行覆盖, 提供无线接入的服务, 以提升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因此就包括所有的无线技术, 如2G、3G技术, Wi-Fi和Wi MAX等。狭义的定义是来自实践发展经验, 主要是指“无线宽带城市”, 利用Wi-Fi和Wi MAX再加Mesh组网技术进行无线覆盖。

无线城市的兴起主要得益于Wi-Fi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城市信息化需求强烈和个人对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三个驱动因素。无线城市在应用领域上能够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需要的同时, 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

无线城市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公共服务、加强公共安全;消除数字鸿沟、改善人民生活;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

目前无线城市的主要定位是:使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不能使用、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效果不够理想的高速度的新业务、新功能得到应用。例如用手机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家庭数字网络、无线传输文稿和照片等大文件、无线网络硬盘、移动电子邮件等。

无线城市作为一张多层次、全覆盖、具有宽带、泛在、融合特性的信息网络, 使得用户根据应用和场景自由切换, 随时接入最佳网络, 为市民构建一个能够便捷、安全、迅速接入信息世界的通道, 它是所有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应用的基础;同时无线城市也是一张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信息应用平台, 通过聚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应用, 能够为市民的购物、出行、学习、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 能为企业的开张、销售、宣传、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 能够为政府的政务公开、监督、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1 无线数字城市组网结构

无线数字城市组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统一的认证、计费、网管平台 (丰富的认证方式、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计费方式、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管) ;电信级的城域网架构;广泛分布在不同应用区域的无线接入设备。无线数字城市组网结构如图一所示。

2 无线城市主要技术

2.1 Wi-Fi技术综述

Wi-Fi即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技术。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 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无线电信号。与蓝牙技术一样, 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使2.4GHz附近的频段, 该频段目前尚属没有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IEEE802.11b、IEEE802.11g和EEE802.11n。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 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是WLAN技术标准的一种。IEEE制定的WLAN标准形成了一个系列, 包括802.11a/b/d/e/f/g/h/i, 直到不久将出台的802.11n。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802.11b/g, 传输速度达11Mbps/54Mbps, 传输距离在100至300米之间。

Wi-Fi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个分支———Mesh Wi-Fi, 是无线城市的一种重要技术。Mesh网络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构成回程网络, 目前这种网络主要依赖IEEE 802.11标准实现, 因此也被称为Mesh Wi Fi技术。Mesh网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互联, 从而组成一个城市网。因此, Mesh Wi-Fi网将对热点和热区的覆盖扩展到热城的范围。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Mesh Wi-Fi网与Wi-Fi网所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显著的区别。Mesh Wi-Fi更适合于缺乏基础传输 (光缆) 资源的企业来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网络。

2.1.1 Wi-Fi适用环境

Wi-Fi是第一项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 在全球的热点中尤其引人注目———包括家庭和办公室以及越来越多的咖啡屋、酒店和机场, Wi-Fi热点几乎是立即风靡全球, 并因为其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而受到在外出行人士的追捧。然而, Wi-Fi能够支持的范围非常有限, 用户只有保持在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 (AP) 300英尺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连接。Wi-Fi是最早期的高速无线数据技术之一, 现在因为拥有大量支持产品和技术而收益良多。一些最新的平台甚至能够支持多个Wi-Fi标准 (如802.11a、b、g、n) , 从而支持数个无线网络之间的兼容性。虽然Wi-Fi拥有很多优点, 但是它存在的安全隐患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Wi-Fi采用的是射频 (RF) 技术, 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 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无线电波能穿透墙壁和隔板, 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在实施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具有定向天线的Wi-Fi, 一是具有Mesh网络拓扑结构的Wi-Fi。前者用作解决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和DOCSIS (Data Over Cabl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的接入问题, 但仍受限于距离不能过长, 而且缺乏Qo S和统一的设备标准也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可扩展性。后者解决了覆盖问题, 并且Mesh网络拓扑结构较定向天线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但是缺乏Qo S和内部AP以及缺乏统一标准也限制了Mesh网络拓扑结构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两种Wi-Fi的部署形式最高可以提供54Mbps的传输速率, 覆盖范围可以超过10公里。Wi-Fi的传输距离大约是100米左右, 适用于短距离的无线网络传输,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2.1.2 在无线城市中的应用

Wi-Fi是由AP (Access Point)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 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 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 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序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 也可不要AP, 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 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 Wi-Fi更显优势, 有线宽带网络 (ADSL、小区LAN等) 到户后, 连接到一个AP, 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 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 则无需增加端口, 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Wi-Fi技术作为宽带接入的一种手段, 具有灵活便捷的优势, 通过建设Wi-Fi网络, 将有利于拓展有线宽带的范围, 使Wi-Fi网络成为有线接入的强有力的补充, 通过引导用户更加便捷地体验宽带业务, 进一步拓展宽带市场, 真正实现“宽带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在城市Wi-Fi网络建设中, 应该结合Wi-Fi技术特点, 尽可能地发挥Wi-Fi网络的优点。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城市中Wi-Fi网络建设的相关策略。

2.1.3 Wi-Fi布局区域

通过对Wi-Fi网络客户的分析, 可将布局区域初步分为如下4类。

(1) 商业贸易区:主要针对商务人士、各大中小商户提供数据业务。

(2) 住宅区及周边配套生活区:主要针对大众客户、家庭用户等提供数据业务。

(3) 休闲娱乐区:主要针对大众客户、商务人士、家庭用户等提供数据业务。

(4) 重要学校校区及周边配套生活区:主要针对教师、学生、大众客户、家庭用户等提供数据业务。

2.1.4 网络建设策略

由于Wi-Fi网络提供的是无线宽带数据业务服务, 网络建设不追求连续覆盖, 因此应突出“保重点、广覆盖”的网络建设思想。有别于广覆盖的无线语音业务, Wi-Fi建设首先应重点满足无线宽带数据业务需求集中的区域, 然后再根据业务需求扩大覆盖范围。目前, 大规模商用的Wi-Fi终端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和PDA, 而拥有笔记本电脑和PDA的人群将集中分布在室内, 所以重点覆盖客户分布密集的地区将是Wi-Fi网络建设的重点。当然, 随着Wi-Fi双模手机的大规模应用, 客户也需要一个广覆盖的Wi-Fi网络来实现“宽带无处不在”的梦想。

Wi-Fi网络应该是一个分级覆盖的实用、立体网络。Wi-Fi网络建设应分为精品网络和普通网络两级。对于数据业务需求高的商业贸易区、娱乐休闲区域、住宅区及周边配套生活区、重要学校校区及周边配套生活区应确保高品质网络质量;而对于数据业务需求较低的区域应确保满足一般性业务 (网页浏览、E-mail等) 的网络覆盖需求。

在网络建设上, 应主要通过“以线带面”的手段实现。根据城市规划现状及城市居民生活习惯, 无线数据业务客户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的商铺、办公区、休闲娱乐区, 因此, 通过沿街部署网络的方式将能解决大部分用户的无线宽带接入需求。对进一步有数据需求的深层覆盖区域, 可通过增加室外站点、利用室内分布系统或者增加室内型AP等多种深度覆盖方式进行有力补充。因此, 需要根据“以线带面”的网络实施手段, 将线路及需进一步补充覆盖的区域“ (面”) 进行分类。按线路分类: (1) 城市主干道; (2) 精品网络区域内重要道路; (3) 其他地区道路。按面分类: (1) 精品网络覆盖区域; (2) 其他覆盖区域。

2.1.5 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在室外AP部署上, 为体现“以线带面”的覆盖策略, 应通过在区域内道路两侧部署室外型AP来实现高速无线宽带接入, 在站址选择上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以运营商已有物业中的高度较低的物业为首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新建站址。

在建设实施步骤上, 以主干道→干道→其余街道→向内延伸的顺序完成广覆盖的建设, 在建设完成后可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无线宽带上网需求。同时, 在办公楼宇、大型茶楼、会所、休闲娱乐场所等数据业务需求较高的热点区域进行深度覆盖来提高区域内无线宽带网络品质。

2.2 Wi MAX

2.2.1 Wi MAX技术综述

Wi MAX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是一项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 为了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以适应各类宽带多媒体应用, 而采用了大量新技术 (如OFDM/OFDMA、MIMO、自适应编码调制等) 。Wi MAX论坛是支持和推动IEEE无线城域网标准802.16走向市场而成立的一个论坛, 现在Wi MAX已经成了802.16的代名词。

Wi MAX作为宽带无线接入 (BWA) 标准, 它主要包括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802.16d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802.16e。

Wi MAX同时也是一种互联网阵营提出的未来公共无线宽带数据网的技术体制, 代表着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宽带和智能特征, 例如协议结构和网络结构扁平化、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无缝漫游、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并在MAC层和物理层保障其Qo S等。

与Wi MAX密切相关的两个组织是IEEE的802.16和Wi MAX论坛, 前者制定了以802.16d和802.16e为代表的无线宽带城域网 (WMAN) 空中接口标准, 后者则是整个Wi MAX技术体系和网络模型的完善者, 以及产业链的推动者。截至目前, Wi MAX论坛成员已经超过了410名, 全球认证的产品超过了28种。全球Wi MAX实验网数量超过200个试验网, 分别部署在65个国家。

Wi MAX于2004年进入中国, 由最初高歌猛进高举3G终结者大旗, 到后来曲高和寡甘作3G“有效补充”, 再到近期与WLAN技术共同被采用组建奥运高速无线网络, Wi MAX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的2年多时光。值得注意的是, 当全球都看好802.16e, 期望Wi MAX能在移动领域有所突破的时候, Wi MAX在中国的正式商用却是采用2004年就已经发布的基于802.16d的固定接入模式, 同时也体现出在3G发展势不可挡的情况下, Wi MAX在中国的发展回归到了一条冷静而务实的道路上。

2.2.2 Wi MAX技术分析

(1) 劣势

只能对分散的热点区域进行覆盖。单基站可提供的总带宽为30Mb/s, 与其覆盖范围相比, 难以满足热点区域内的大量宽带应用的接入需求。设备和终端成本仍偏高。

(2) 优势

第一, 具有部署灵活、便利和快速的优势, 可提前在热点地区部署好基站, 针对该区域内的客户进行市场公关活动, 一旦客户有意向, 可马上接入。第二, 国内部署的大量基站实际上是多个独立的微站 (Cell) 组合而成, 不同的微站采用不同的物理设备, 对于没有覆盖需求的区域的微站, 可随时拆卸重用到其他需要的地方, 对其他微站不会造成影响, 节约了网络部署成本。

2.3 Wi MAX与Wi-Fi技术对比 (见表一)

严格的讲, Wi MAX与Wi-Fi的关系是互补而非竞争。与Wi-Fi相比, Wi MAX具有下述技术优势:

(1) Wi MAX频段使用适应面更广, Wi MAX既可采用许可证也可采用免许可证频段, Wi-Fi只使用免许可证频段。

(2) Wi MAX伸缩性更强。Wi MAX运营商可以灵活分配信道带宽, 媒体访问控制 (MAC) 协议可以支持上千个用户;Wi-Fi带宽固定, MAC协议只能支持数十个用户。

(3) Wi MAX的Qo S和安全性能更优。Wi MAX的频谱效率、数据传输速率、小区覆盖范围、MAC协议对服务质量 (Qo S) 的支持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均优于Wi-Fi。虽然Wi-Fi可以通过高增益天线和Mesh网络提供与Wi MAX相似的服务, 但这些技术尚未标准化, 设备的成本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不如Wi MAX。

从应用和市场的角度而言, Wi MAX可以用于Wi-Fi热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但Wi MAX在家庭和办公室尚无法替代灵活的、低成本的Wi-Fi。

总之, Wi MAX为工作于许可证频段和免许可证频段的城域网 (MAN) 优化设计;Wi-Fi为只工作于免许可证频段的局域网 (LAN) 优化设计;Wi MAX和Wi-Fi可以相互补充, 构成完整的MAN/LAN解决方案。

2.4 Wi MAX与其他3G技术比较 (见表二)

Wi MAX虽然本身也是一种3G技术标准, Wi Max与其他3G技术相比, 在许多方面Wi Max都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尽管与当前的技术相比, 3G网络的速度已经有了大幅提高, 但是相对于Wi Max来说, 3G网络速度比之慢30倍。在网络覆盖区域上, 一个3G基站的覆盖范围也只有Wi Max的十分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 为了获得3G运营牌照, 无线运营商已经投入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 而且目前他们还在花费几百亿美元以运行3G网络。而目前Wi Max的频谱不需要花费额外费用, 基于Wi Max技术的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也会比3G大大减少。

3 无线数字城市主要应用

3.1 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应用

建设“无线数字城市”信息服务网, 通过无线网络, 向市民和外来人员提供本地全方位资讯信息, 主要包括:交通出行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天气预报、订餐订房、电话号码查询、商品导购、景区介绍等城市生活信息服务和旅游信息服务等。

3.2 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

“无线数字城市”将重点发展在城市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近期主要规划了如下的应用:城管部门的停车场地无线监控、停车泊位诱导指示、城管的现场无线执法和取证等;交通管理的交警无线现场执法和处理、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系统、道路路面视频监控等;环保、防汛、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的无线视频环境监控、环保监测数据无线采集、河道水文无线视频监控和现场无线检查取证执法等;以及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的无线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如图二、图三所示。未来随着在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广泛和深入, 将推动和引导更多的城市管理部门应用无线数字城市的平台和对接无线移动办公系统, 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信息化手段, 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3 行业信息化应用

“无线数字城市”将在行业信息化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如, 公交部门的无线公交车辆在线行驶无线视频监控、无线报站和无线实时公交调度系统;电力部门的电力数据无线采集和调度;银行等金融行业通过无线网络在外单位开展现场金融服务活动;教育系统学校的无线校园、无线教室和无线教学;医院的无线医疗系统、无线查房系统;宾馆行业等的网络覆盖、无线监控、计费认证等应用服务;零售业外卖的无线结算系统应用等, 以及为各类企业提供移动办公、内部移动语音、数据传送等应用服务。图四所示为无线餐饮应用, 图五所示为无线医疗应用。

3.4 大众无线应用

“无线数字城市”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PDA、MP4和车载终端等多种手持终端、移动终端, 为市民及外来人士提供免费的交通出行、导购消费、本地旅游、生活服务等公共信息服务, 以及接入互联网, 价格优惠的包月、包年和计时、计流量的上网服务。

4 无线数字城市的发展对象

无线数字城市业务当前主要面向个人客户中的中高端商务人士、资源协作宽带用户、政企客户进行推广, 兼顾满足校园、写字楼等半封闭区域中广大学生、教师和白领人士的需求。在推广初期优先可选取重点目标对象如下:

(1) 高端商务人士:主要满足差旅较为频繁的商务人士在机场、火车站、酒店、高档会馆、写字楼、会展中心、咖啡厅、休闲场所的移动办公、休闲娱乐的需求。

(2) 校园用户:满足广大学生、教师在学校图书馆、学生宿舍、自习室、教室的网络化学习、休闲娱乐等需求。

(3) 资源协作宽带用户:主要是资源协作宽带用户在家庭、小区内及附近休闲场所的无线上网需求。

(4) 政企用户:满足政府、大中型企业的员工在政府或企业的办公楼内、大型会议、会展场所的移动办公需求, 同时这个人群又具备高端商务客户的特点。

(5) 大众用户:广场、公交站台、超市休息区、汽车站、电影院、电脑卖场、主要街道等大众用户聚焦较多的区域, 满足用户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的需求。

5 结束语

未来无线数字城市的应用发展方向将取决于客户对象的需求方向, 无线数字城市技术的完善同样取决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对客户需求的不断满足和持续等待的服务, 无线数字城市势必将成为广大用户不可或缺的无线网络。

参考文献

[1]蔡康, 李红.IP宽带业务与运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宫磊, 房海纬.论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J].信技术与信息化, 2011, (03) :22-28, 85.

[3]Hent Beck.Implementation Patterns[M].Pear-son Education, 2008.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6

1.1 智慧城市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 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

要实现这个理念, 必须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 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 就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 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目前, 已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城市约有十余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苏州、宁波、佛山、合肥、东莞等。

1.2 无线定位

近年来, 在政府的主导下, 国内几大运营商采用移动通信网2G、3G、Wi Fi等技术模式, 从交通枢纽 (如机场、口岸、港口) 、星级酒店、市政办公楼、政府服务窗口、医疗卫生、繁华街道、广场公园、产业园区、大学园区等区域实施无线网络覆盖, 建设各种无线热点, 为政务、商业、衣食住行以及娱乐等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高速无线宽带接入服务, 形成了“无线城市”的雏形, 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网络。

随着GPS、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普及计算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位置感知计算、基于位置的服务在智慧城市中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室外定位技术中, 全球定位系统和我国的北斗系统是应用比较成功的定位技术, 通过终端接收器测量卫星信号, 可以提供室外定位。

而在室内环境下, 则存在多种比较成熟的定位技术, 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技术、基于RF与无线技术Zig Bee、超宽带 (UltraWide Band, UWB) 、Wi-Fi、蓝牙、射频识别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定位技术, 此外还有利用红外和激光的光学定位、利用超声和声纳的声音定位等技术。

无线定位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它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宾馆等领域的行业应用, 都将在智慧城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智慧城市无线定位重要应用

无线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医疗领域、交通领域、物流领域、宾馆酒店领域、安保管理系统等等。以下章节对几个重要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2.1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达到医疗信息化。其中无线定位主要应用如下:

(1) 母婴管理

实时定位系统可以解决母婴配对以及婴儿防盗问题, 实现母婴的安全保障。

母婴配对:在新生婴儿的脚腕和母亲的手腕戴上腕带定位电子标签。医院管理人员在母亲入院和婴儿出生时就在标签内输入目前和婴儿的个人信息, 医护人员实时读取标签信息, 成功比对婴儿和母亲的信息。

婴儿防盗:1) 腕带标签拆卸报警;2) 婴儿位置移动报警;3) 与摄像机联动实时监控。

(2) 特殊群体管理

特殊病人群体包括:精神病人、残疾病人、突发病患者、儿童病人等, 医院为病人佩戴电子标签, 可在后端定位服务器上查看到病人在医院的实时位置信息以确定病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3) 设备管理以及自动化药品管理

在医疗设备上放置电子标签, 在后端服务器上输入需要查找的医疗设备, 马上就会在界面上显示出设备的实时存放位置, 便于马上找到重要设备, 避免因寻找医疗设备而影响到急救的时间进度。

结合定位功能可以在药品进出库的地方放置触发器, 当成箱的药品进入仓库后, 系统自动读完数据并记录保存。当药品要被出库时同样会被系统记录。自动减去库存。降低人工录入敲错键盘的风险。

同时可以全程实时监控贵重药品的流向。

2.2 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智慧城市中交通管理的重要系统, 它主要完成交通信息和数据的采集、融合、处理、分析判断、辅助决策、执行和控制、交通信息的发布, 以及执行和控制效果的评估等功能, 静态交通数据、动态交通信息和交通态势是系统重要输入, 其采集和处理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是系统的关键。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将通过在实用道路交通设施频率高、能反映交通特征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上部署车载移动定位装置, 将其作为动态交通参数采集车辆, 测量车辆实时地理坐标, 计算车辆行驶速度, 并结合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为交通控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交通态势和交通评估参数等。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车辆检测系统的主要应用如下:

(1) 动态路径诱导, 基于主动引导的需求, 向交通出行者或者潜在的交通出行者提供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链;

(2) 公共交通优先, 通过对城市公交车辆的定位和运营管理监控, 对接近路口的公共交通工具实行优先信号, 保证其行驶连续性, 提高路网的交通容量;

(3) 交通信号优化和智能控制, 通过实时评估, 优化信号控制参数, 改进交通控制模型, 提高道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

(4) 交通信息发布, 为出行者提供各种交通信息。

2.3 智慧物流

无线定位技术可为物流服务商实现高效的无线局域网实时定位系统。运用无线定位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 可形成全球性行业管理网络, 实现物品跨地区、跨国界的识别跟踪, 不仅可以突破物流领域中底层数据采集的“瓶颈”难题, 提高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 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降低物流成本, 还可以解决物流业物品查找、盗窃及物流链被搅乱带来的损耗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免除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对物流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整合了无线定位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 将显著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和操作水平。从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 主要有如下应用:

(1) 仓储管理:托盘、货箱或工具等物品贴上定位标签, 可以随时在电子地图上确定该物品所处位置;

(2) 堆场管理:拖车贴上定位标签, 可以实现拖车和集装箱的准确匹配, 并可以保证在正确的地点装卸货物。集装箱贴上定位标签, 通过堆场电子地图可以随时知道集装箱的位置, 准确寻找到所需集装箱;

(3) 运输监控:连接传感器的定位标签, 可以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状态, 并可设置报警功能。定位标签还可以连接GPS和移动通信系统, 实现运输途中的车辆、货物定位和数据上传。

2.4 智慧宾馆

智慧宾馆的理念是让客人从登记-入住-外出活动-互动体验-休息-就餐-退房, 整个过程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无穷乐趣, 打造成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的现代化酒店。其中无线定位技术, 可以让客人在整个入住过程中获得高科技智能化的优质体验。

智慧宾馆主要应用如下:

(1) 客人到到达酒店后, 前台将提供一张带无线定位功能的房卡, 每张卡含有唯一的ID, 将客户信息与服务承接在一起, 能够在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区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 酒店中常见的“插卡取电”方式将不再存在, 控制系统将根据无线定位卡的位置自动关闭灯光、空调、新风阀等设备;

(3) 客人对空调的控制将被记录, 当客人离开房间又重新回来之时, 空调自动提前打开, 且温湿度预调节至用户之前设定的温湿度;

(4) 在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区域, 酒店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客人身上的带无线定位功能的房卡了解客人的信息;

(5) 带无线定位功能的房卡可以用来买单;

(6) 在遇到突发事件如火警的时候, 无线定位的房卡可帮助系统进行客人的疏散管理。

3 结束语

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无线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 将可以实现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 从而使城市达到“智慧”的状态, 使建设智慧城市从技术上成为可能。

可以预见, 在现有的各种无线定位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成熟的无线信息融合及网络通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 来实现既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同时具备较强适应性的局部区域范围内的定位与导航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将成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构件。

参考文献

[1]邹佳佳, 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04.

[2]岳梅樱.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谈[M].电子工业出版, 2012-05.

[3]Kegen Yu, Ian Sharp, Y.Jay Guo.地面无线定位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4]朱敏.室内定位技术分析[J].现代计算机, 2008, 277:79-81.

[5]吕源, 李军.室内环境下定位技术的研究[J].电子测试, 2008, 4:19-22.

[6]贾青, 刘乃安, 朱明华.无线局域网定位技术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 2004 (3) :33-37.

[7]孙利民, 李健中, 陈渝等.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无线城市的应用方向 篇7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需求分析

1.1无线集群调度信息

在地铁的正常运营过程当中, 司机需要与调度员、值班员进行无线调度语音通话, 司机与维护人员是主要的使用对象。当前, 我国的地铁无线集群调度系统采用的主要是800MHz的数字集群系统 (TETRA) 。该系统不仅具备调度语音通信功能, 还具备短数据传送功能。

1.2列车控制信息

CBTC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地铁信号专业系统, 车地间的列车控制信息传送主要依靠ATC与CBTC两个系统的移动闭塞而实现。在无线通信制式, 采用的常是WLAN技术, 无线通道由地铁信号系统单独建立。

1.3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

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向乘客播放各类新闻以及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当前, 我国地铁基本上采用的都是Wi MAX、R ail View、DVB-T等技术, 地铁车厢内的乘客是其主要的指向用户, 其建设实施依赖地铁乘客信息系统 (PIS) 而实现。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要求

以地铁的无线通信需求为依据, 可具体分为数据、语音、服务、控制、安全等类的信息。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要求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 要求拥有大带宽的传输能力, 可顺利完成各种语音以及视频业务, 更好地适应地铁系统的带宽需求, 划分各种等级的业务, 体现出信息传输的选择性, 即是主次分明。

(2) 拥有高速移动性, 目前我国的地铁时速大约为80km/h, 要求车地无线通信可满足在此时速之下的稳定传输需求, 同时要求其具备足够的发展余地, 可满足日后地铁时速高达120km/h的传输需求。具备一定的先进性, 保证其核心技术在未来的30年之间不会被完全淘汰, 系统标准化鲜明, 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 适应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3) 具有高度的可实施性, 适应高架、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等特殊场合的实施需求, 预留后期工程系统扩容的余地。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期, 要求具备承载乘客信息的多媒体功能, 包括车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息、司机室客室图像信息等。二是近期, 要求具备CBTC列车控制、无线集群调度、车载广播等功能。三是远期, 要求具备承载其余各种无线信息的功能。

三、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应用的系统方案

3.1总体方案

该系统采用的是TD-LTE系设备, 以4级架构的形式进行设置, 分别是中心级、车站级、区间级、车辆级。其中, 中心级担任TD-LTE核心网设备角色, 车站级是BBU设备, 区间级是RRU设备, 车辆级则是TAU设备。在区间覆盖方面, 该系统采用的是合路方式, 即是区间覆盖结合民用通信区间漏泄电缆, 有助于扩大TD-LTE车地无线信号在隧道区间内的覆盖率。

3.2控制中心方案

在控制中心设置一套网管设备以及TD-LTE核心网, 以乘客信息系统核心交换机连接, 依靠专属的通信传输系统所提供的以太网 (ethernet) 通道实现与各个车站的BBU相互连接。同时连接控制中心FAS、控制中心PIS的心互联接口, 车辆内的全部FAS信息与检测信息均通过TD-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传输到控制中心核心网之上, 随后再通过PIS实现转发, 传输至车辆维修中心以及控制中心FAS。

3.3车站与隧道方案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跟数据交换机相互连接, 同时在车站内设置一套BBU设备, 以光纤为连接载体, 实现与区间RRU的相互连接。RRU的主要作用是接收车辆TAU信息, 随后再经过车站BBU乘客信息系统以及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将所接收的车辆TAU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之上。将合路器设备设置在隧道之内, 整合TD-LTE车地无线信号与各个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信号, 随后馈入区间民用漏泄电缆之内, 实现无线信号传输, 以期覆盖整个区间。

3.4车载与车辆段方案

将两套TAU设备分别安装在列车的两端司机室, 并且在车顶的位置加装一套TAU天线设备, 连接车辆控制总线、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车载视频等。在此基础下, 车辆的全部信息, 包括检测信息、视频画面等均可实现上传至控制终端, 同时接收PIS的多媒体播放信息。针对全部的车辆段均设置天馈系统、BBU、RRU, 以期将整个地面场区进行覆盖, 包括运用检修库、出入段线等。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测试

(1) RRC建立成功率。进行信号业务网络服务质量的测试, 包括TAU与RRC的连接成功率, 经测试, RRC建立成功率为100%。

(2) ERAB建立成功率。对ERAB与TAU的建立成功率进行测试, 经测试, ERAB建立成功率为100%。

(3) 切换成功率测试。计算总切换的次数与成功的次数比值, >97%视为正常, 经测试, 在列车运动的状态下, 切换成功率达到98%以上。

(4) 单用户上行吞吐率测试。经测试, 单用户上行吞吐率最小为6.5Mbit/s, 最大为8.2Mbit/s, 平均为7.4Mbit/s。

(5) 单用户下行吞吐率测试。经测试, 单用户行吞吐率最小为6.1Mbit/s, 最大为13Mbit/s, 平均为8.5Mbit/s。

(6) 切换时延测试。所谓的切换时延, 即是在进行切换操作的过程当中, 移动台切换至通信链路的所需时间, 控制面的合理切换时延为50ms, 而用户面则是控制面的两倍左右。

五、结语

综上所述, T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网当中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克服了地铁的电磁环境, 实现了大带宽传输以及高速移动的重要目的, 完成了多业务承载, 有助于搭建可靠的地铁车地无线通信传输平台。当前, TD-LTE技术已经突破了支持集群调度通信系统的技术难关, 因此, TETRA被TD-LTE技术所取代是大势所趋, 有助于打破地铁内部各个系统之间所存在的连接障碍, 促进资源整合, 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壮.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的安全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 12:128-130.

[2]高彦军, 马子彦, 贾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TD-LTE的实现[J].都市快轨交通, 2014, 06:9-12.

[3]张洲, 黄纯昉, 马文胜.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 2014, 06:16-19.

[4]顾培龙.轨道交通车况监测系统中车地无线通信方式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20:105-107+38.

[5]甘玉玺, 肖健华, 金志虎, 杨宝国, 何玉军, 吴少勇, 杨瑾, 康仙慧.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技术研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 01:103-106.

上一篇:锻炼现状下一篇:网络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