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预算(通用8篇)
滚动预算 篇1
自2000年实施部门预算改革以来,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 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部门滚动预算的编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2014年8月,新《预算法》审议通过并于2015年施行,新《预算法》强调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为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报三年滚动财政规划打下基础。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部署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编制主体及组织实施程序等,要求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三年滚动规划。 中国财政收支管理的战略性转型正悄然而至。
高校属于财政补助事业单位,高校预算是国家财政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家财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必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高校传统的预算编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 高校必须在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改革的大潮中顺势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高校的滚动预算编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滚动预算的概念界定
滚动预算区别于传统的定期预算,它将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完全分离,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并结合国家财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延伸补充预算期间,使预算期间保持固定不变,进而形成以预算基期为起点,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滚动一次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方法。 表面看来,滚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重要区别仅在于预算期间是否固定,实则体现出现代预算管理理念和方式质的提升,能够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因此,高校应将滚动预算改革作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 当然,滚动预算的编制相对复杂,在编制的初期阶段,可以将滚动期间适当延长,随着预算的执行再逐渐缩短滚动期间。
二、现行高校预算编制的普遍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高校预算编制的普遍做法
目前, 高校普遍要编制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两套预算,部门预算用于财政管理,校内预算用于内部管理。 原则上讲,两套预算应该一致,但由于编报口径和侧重点不同,且在编报的方法和时间上也有所差异,造成高校预算“两张皮”。 目前,高校部门预算普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一般在预算年度前一年的6月份就开始了“一上”预算的编制,启动时间较早。 各个高校每年按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具体编制要求编制预算,分析本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结合学校下年度的工作安排, 草拟下年度部门收支预算,“二上”则一般要到预算年度前一年的12月份,根据财政部门批复形成最终的预算。 而校内预算的启动时间或早或晚,早的一般在预算年度前一年的9月份,晚的则可能在预算年度的年初。
无论是部门预算还是校内预算,收入的测算方式基本相同,根据经费的来源途径与相关业务处室进行沟通,测算学校的总体收入能力。 当前,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受政府的拨款政策影响较大,而财政补助收入中的专项资金尤甚。 事业收入中,教育事业收入根据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进行测算,科研事业收入根据往年实现情况和本年申报情况进行估算。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根据上年实际收入和主要影响因素变动进行调整。
支出预算的测算, 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是有所区别的。部门预算中的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类,其中基本支出又从人员和公用两个维度进一步细分,所有支出均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编制;项目支出则根据财政政策,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项目批复编制。 校内预算中的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和发展性支出组成,均以项目的方式管理,基本支出也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类, 其中人员支出分为工资、津贴、社会保险费等,与部门预算差别不大;公用支出则不同于部门预算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编制, 而是拆分为部门运行经费、后勤运行经费、校级专项等众多项目;发展性支出立足于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的提升,一般根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性安排。
(二)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 部门预算与年度发展计划脱节。 部门预算编制分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四个阶段,往往需要提前半年编制,而下一年度工作规划一般在年末制定,导致部门预算和下一年度工作规划不一致,必须对部门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工作规划难以有效执行, 但现实情况是预算调整流程繁琐、审批严格,为保证年度发展规划的有效执行,高校往往会在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变更预算,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批复的不一致。
2. 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 “两张皮”。 由于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填报口径和侧重点不同, 部门预算适用于财政管理,校内预算适用于内部管理,同时两者在编报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部门预算“一上”比校内预算启动时间要早,而部门预算中“二下”批复财政拨款数额的时间又比较晚,造成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无法有效衔接,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两张皮”。
3. 预算编报质量有待提高。 无论是部门预算还是校内预算,名义上采用零基预算,在实际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完全基于部门实际业务需求核定其预算支出水平,缺乏对项目需求的充分论证,仍简单地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变动”的编制方式, 部门预算指标核定数额受原有项目和数额影响较大,难以有效改变部门间资金分配不合理的局面,预算缺口越做越大,影响高校稳定发展。
4.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高校作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成本核算的内在动力,运营成本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持补偿,长此以往造成高校“重争取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预算管理局面,支出行为缺乏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 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影响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实施滚动预算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事业发展规划
通过实施滚动预算, 打破传统年度预算的时间限制,形成跨年度预算平衡理念,培养学校领导层的战略意识,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统筹学校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对未来几年的全盘考虑和规划,时刻关注所制定的事业发展规划能否有效推动学校预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旦发生偏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有助于提高预算编报质量
高校编制滚动预算应以学年度为单位选择预算基期,并始终锁定该预算期间,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延续预算,使得预算与实际基本契合,各项工作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原有预算由粗变细,并加入新的预算,经过不断地滚动与调整,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实施滚动预算能够充分利用沉淀资金,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在年度收入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并激活存量资金,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指引下,集中财力着重解决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能。
(四)有助于推动绩效评价工作
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框体系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高校滚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滚动预算能够有效改善“重争取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预算管理格局。 滚动预算通过加强预算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建立跨年度绩效评价机制,待项目结束时开展全面绩效评价。 这种绩效评价模式动静结合,更加全面、准确、客观。
由此可见, 滚动预算的编制方式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动态是指预算期间的延续性,弥补了定期预算在制定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方面的不足;而静态则指年度预算的稳定性,通过零基预算的方式编制本年度详细工作计划。 滚动预算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全面提升了高校管理工作。
四、推进高校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的路径
(一)提高滚动预算重视程度
预算编制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更好地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预算编制工作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依靠全校力量才能做好的,而滚动预算的编制更是将预算这个面推向纵深。 对于滚动预算工作,学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按照跨年度预算平衡理念,成立中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确保滚动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二)确定滚动预算编制周期
目前高校的滚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启动, 缺乏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进入常态化调整期,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高校滚动预算的编制每三年作为一个周期较为合适。 科学细化本年预算,在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粗略编制后两年预算,在调整当年预算的同时也要考虑后两年的预算调整。 这样能够保证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统筹安排资金,将各个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都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预算的动态指导性。
(三)建立滚动预算项目库
滚动预算编制的核心工作是项目支出的编制,高校必须规范和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管理,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全周期滚动管理。 项目库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预算安排和预算额度,只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能予以安排预算,否则不予安排预算。 项目入库必须经过严格审核评议,要做到立项依据充分、实施期限明确、预算需求合理等;要设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并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将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正确编制高校滚动预算
对于收入滚动预算的编制,首先根据收入总量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合理估算下一年度的收入总量,建立收入总量预测模型,并充分考虑未来几年的学校发展、经济形势及学生人数等因素的变动情况, 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论证,对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实现学校收入总量滚动预算。 其次根据收入结构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关性, 建立收入结构预测模型,并充分考虑影响收入结构的各项指标的变动,实现学校收入结构滚动预算。
对于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首先要根据学校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统筹安排项目支出,并且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限额,量化支出的变动幅度,实现学校支出总量滚动预算; 其次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确定财务支出结构,协调各个部门、院系在资金供给端的矛盾,实现学校支出结构滚动预算。
五、结束语
高校应深刻认识到,编制滚动预算是国家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的,是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预算体制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要积极主动适应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常态,准确把握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内涵,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编制学校滚动预算并科学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的连续性,增强收支安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滚动预算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会计,2015(5).
[2]王莹,梁清泉,苑春雷.高校实施滚动预算编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5(10).
[3]王永华.中期财政规划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5(24).
[4]杨志红.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12).
[5]张玉.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3(5).
滚动预算 篇2
最近网上有不少朋友在问关于公务员滚动级别的问题,大家对此感到比较困惑。实际上关于滚动的判断,确实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比较难以掌握的一个政策。今天,我就给在线工资测算网的网友们研讨一下如何判断公务员该在那一年进行滚动级别的问题。本文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对政策的理解和看法,由于个人理解水平有限,不能保证判断方法绝对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滚动级别就是在原来级别档次的基础上就近就高晋升一个级别,比如某人级别为23级6档,滚动后就为22级5档。如果读者就是做人事劳资工作的朋友,那么你应该知道,参加2006年工资套改的公务员,绝大多数会在2007、2008、2009、2010年这四年期间滚动一个级别,具体是那一年滚动和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情况、考核情况以及学历等因数有关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参加工改的同志到2010年都不会滚动。那么究竟是否应该滚动?应该在那一年滚动?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滚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下“滚动”的相关政策说明吧!(温馨提示:以下政策依据较绕口,难理解,但是你一定要有耐心的、慢慢的多读几遍,然后再看后面的政策解读和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滚动”的政策依据(国人部发[2006]58号--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2007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凡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其中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给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按上述办法确定级别后,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政策要点解读:
1、参加06年工改的公务员才可能滚动级别,工改后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和工改时试用期的公务员不能滚动级别。
2、可能滚动的为2007、2008、2009、2010这四年,如果到2010年还不符合滚动的条件,就不用判断滚动了。滚动级别和5年一次的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不是一回事,请大家不要混淆。
3、“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是指任职年限或者工作年限(含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年限)达到规定的年限。
4、“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以19级4档为例,先来看看公务员工资标准表:
19级滚动一级后为18级,那么应该是18级几档呢?如果是1档的话,级别工资为658,比滚动前749还低,这不合逻辑。滚动后级别工资应该是比原来的要高,但是应该是18级里面比原来级别工资(749)高的级别档次中取档次最低的,即为18级3档。这就是就近就高的意思。很多朋友会误认为19级4档滚动一个级别后应该为18级4档。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错误的原因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是19级1档,就近就高滚动一个级别后则应该为18级1档,当然这样的话会出现超档差的现象了(关于超档差,读者可以参考本站的相关文章http://)。
5、“上一级别”:即为高一级别,如滚动前为19级,则上一级别为18级。
6、滚动的前提条件:除了“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还必须考核称职及以上。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有了一点眉目了,但是还是感觉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吧?没关系,只要你能坚持看到这里,然后再看一下下面的举例,你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举例:
例1:某公务员,1991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前取得本科学历(全日制4年,计算为套改年限),1992年任科员,2001年为副主任科员。可以计算出截止2006年6月30日工龄为:2006-1991+1=16年,加上4年未计算工龄的本科学习年限,套改年限应该为20年。截止2006年6月30日,任科员15年(2006-1992+1),任副主任科员6年(2006-2001+1).套改方案:如果按照副主任科员6年20年套改年限套,结果为22级5档,级别工资为609;如果按照科员15年20年套改年限套,结果为23级5档554;如果按照最高学历(本科)套改,结果为25级2档,级别工资为380。很明显,按照副主任科员套改更为有利,故最终套改结果为副科22级5档。
那么这种情况是否应该滚动级别呢?是应该那一年滚动级别呢?现在我们假设这个人工改后到2011年没有职务变动,那么根据政策,我们可以对照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这样看:到某年(2007、2008、2009、2010)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当年就可滚动级别:
(1)套改年限(工龄+未计算为工龄的学龄)达到了21级(22级5档的上一级别)的规定年限;
(2)副科的任职年限达到了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21级的任职年限(套改时任职务上一级别规定的年限);
(3)科员的任职年限达到了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22级的任职年限(低一职务达到套改时候确定级别的年限);
大家可以通过对照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或者本站提供的公务员滚动判断工具(网址:http:///GunDongPanDuan.aspx)看出,如下如图所示:
到2009年,现任职务(副科)判断,任职9年,套改年限23年已近达到了21级规定的年限了,故2009年,应该滚动。所以此人的工资演变应该如下:
判断技巧:
高校滚动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滚动预算,发展战略,资源配置
一、引言
高校滚动预算是指预算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的预算周期, 以高校整体战略规划和具体发展计划为依据, 结合预算管理环境的变化情况, 不断对原有的预算进行修订和完善, 并使预算逐期滚动。高校滚动预算管理体系突破了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 保证了预算管理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了预算资源配置的功能, 实现了高校预算的动态化、全局性和连续性管理。
二、高校实施滚动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 有利于实现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的统一
高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构成了预算收入的主要部分;而支出预算实行“以收定支”的原则, 一般按照收入预算情况安排支出。由于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周期, 预算收入和支出往往只考虑了一个会计年度的经济事项, 与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往往是脱节的, 这样往往造成预算收支安排前瞻性不够, 不能对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而高校滚动预算是建立在原预算模式基础上的动态预算管理体系, 一般将3-5年作为一个预算周期, 按照学校事业发展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预算安排, 在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后, 根据项目库中项目的建设状况和新的资金需求状况, 修订下一会计年度预算方案并在预算期末补充一个年度的预算。这样, 通过延长预算周期并及时更新预算项目和金额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使学校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与预算编制相匹配, 有利于优先安排学校重点项目支出预算, 保证了跨年度项目资金预算安排的合理性, 并且对高校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形成了反作用, 促使高校管理层认真做好学校发展战略的规划和调整, 避免高校管理的短视行为。
(二) 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配置高校资源的效率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经营收入及对外借款等方式,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与教育事业收入构成了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 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目标和生均12000财政补助标准的实现, 高校财政补助收入短期内不会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教育事业收入主要与学校办学规模与学生人数紧密相关, 但是高校的招生规模在较长时间内总是稳定的, 使得教育事业收入每年增幅较小。因此, 高校的教育经费年度总量在一定期间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但是随着高校教育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校园基建设施的完善及高校债务的偿还, 使得高校人员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债务支出等大幅增加, 造成了高校教育经费资源日趋紧张的局面, 高校只能通过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来走出困境。高校滚动预算作为建立在年度预算基础之上的动态管理机制, 它能够不断根据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战略目标、发展计划的调整对预算项目、预算金额做出相应的调整, 可以对预算期内的紧急项目、重点计划及重大改革项目优先进行资金保障, 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 有利于强化预算控制力, 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营运能力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是预算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两种主要财务风险, 营运能力风险主要是指高校营运活动过程中, 由于营运项目预算资金安排不合理等因素造成高校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供给不足, 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完成质量的风险;偿债能力风险是指由于目前高校年度预算的局限性, 往往只将本年度支出项目和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中去, 不能全盘考虑高校未来期间需要偿付的借款, 造成高校不能按时偿还未来到期债务的风险。高校滚动预算一般以3-5年作为一个预算周期, 高校3-5年内的经营活动、重大事项及对外债务都会通盘考虑进去, 这样一方面促使各单位在申报中长期预算时更加准确, 使预算项目和金额更接近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实, 合理安排经费使用预算, 保证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 有效地降低了高校营运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 提前做好未来到期债务的偿付安排, 避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偿付巨额到期债务的违约风险, 使高校的偿债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最终滚动预算的强控制性和前瞻性有效地降低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加强高校滚动预算管理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 制定高校滚动预算管理制度, 明确预算管理机构职责, 落实各预算项目单位责任
保证高校滚动预算管理有效实施, 一是要求学校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财务制度:与滚动预算紧密相关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学校中长期规划发展管理制度、学校战略定位修编管理办法、学校滚动预算管理办法、学校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学校预算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只有建立和完善上述财务管理办法, 才能使滚动预算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才能保证滚动预算的编制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二是进一步明确预算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学校专职负责预算管理决策的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滚动预算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协调, 对相关预算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提出指导性建议, 审议滚动预算编制建议方案及年终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学校财务部门作为滚动预算的牵头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学校滚动预算的实施工作:制定滚动预算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并提请学校预算管理委员审议, 协助学校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学校中长期项目库, 负责学校滚动预算的编制和上报工作等。三是落实各预算项目单位责任:首先学校各部门及二级学院作为预算项目管理的主体单位, 按照其管理职能的性质大致划分成教学类、行政类、科研类、后勤类预算责任主体;其次各预算责任主体要以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托,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发展计划, 制定本单位中长期发展目标, 编制滚动预算周期内本单位重点建设领域预算项目、预算金额及实施计划安排及常规运转经费开支明细;最后各预算责任主体应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 定期对本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修订和更新, 增强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项目预算的准确性。
(二) 依据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 建立滚动式项目库
首先, 学校要有明确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并指定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和修编, 战略规划要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 立足校情, 战略定位既要具有前瞻性又不能好高骛远, 并结合高校所处教育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次, 预算责任主体单位要做好本单位中长期项目的规划、调整和申报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各预算责任主体单位申报的中长期预算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和论证, 并结合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 将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到学校中长期动态项目库中, 并根据学校财力状况将项目按照重要性和紧要性的原则进行优先排序, 将随着环境变化过时的、非必要的项目进行更新和清理, 从而形成滚动式的动态管理项目库体系。最后财务部门根据上期预算执行情况, 结合学校整体战略布局, 按照滚动预算编制的方法, 编制和调整新一期的预算项目, 在满足高校日常经费开支的基础上, 对项目库中重大项目、重点规划优先安排预算资金, 使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
(三) 推进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现预算管理系统与高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平台的对接
高校滚动预算的有效实施与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高校必须加大对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系统与高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平台的对接。高校信息化平台是以高校基础信息数字化平台为基础, 整合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高校资源规划系统等所有的信息化系统, 实现信息的共享、决策和控制。滚动预算管理先是利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系统进行进行项目初选, 并将初选项目纳入学校项目库管理系统, 最后通过对项目库系统中项目的论证和评估纳入到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中, 实现了预算的信息化管理, 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效率。
四、总结
高校滚动预算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又一重大变革, 各高校应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思想, 自觉建立以高校战略规划为导向的滚动预算理念, 不断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形成预算管理良性运行体系, 逐渐解决高校预算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保证经费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 实现高校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乔春华.高校预算管理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3 (12) .
[2]孙晓斌.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新会计, 2015 (03) .
高校实施滚动预算编制的思考 篇4
关键词:高校,滚动预算,探讨
国家于1999年启动部门预算改革以来, 陆续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法规, 使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为编制部门滚动预算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实现条件。2014年, 财政部下发启动全面编制三年期滚动预算的通知, 对于重大项目和改革, 要充分研究20152017年三年期的政策变动和运行机制。江苏省教育厅倪道潜副厅长在2014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 进一步提升科学财务管理水平, 为滚动预算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各高校要强化滚动预算的编制意识, 做好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 探索编制20152017年滚动预算。高校滚动预算编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滚动预算及相关概念
滚动预算又称滚动式中期财政计划或跨年度预算、永续预算, 它与传统预算以一年为预算编制期不同, 是随着预算的执行, 不断向后补充与滚动, 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数滚动预算的编制期限为35年。其编制内容为各年度正常的年度预算, 并随着政策与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期补充与修正。
从表面上来看, 部门滚动预算只是在时间上有所延长, 但实质上则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预算新理念以及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 各高校应将部门滚动预算作为深化预算改革的重点方向。
二、实施滚动预算的原因及意义
1. 实施滚动预算的原因
首先, 高校目前的预算管理普遍使用的是零基预算法, 虽然较之前的基数预算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也有较多的优点, 但其全面归零的编制方法和只适应短期计划的安排上, 仍然无法满足高校不断发展与改革的步伐。
其次, 高校的经营活动是一个以学年为周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对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资金供给间的协调关系考虑较少, 这样并不利于高校长期规划的实现。
最后, 高校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少量的专项资金和自主经营收入, 比较简单。但支出方面就复杂多了, 除了维持高校正常运转的日常经费开支, 还有名目众多的专项支出, 比如基建专项、科研设备购置专项等。为此, 在编制高校预算时, 应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防止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预算盲目性。
2. 实施滚动预算的意义
(1) 滚动预算是高校长期战略目标的必要补充。在编制预算数据前, 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并分析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 则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在一开始就将预算编制理念与高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从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预算实施方案。实施滚动预算的目的, 就是要打破传统预算年度在时间上的限制, 形成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 使高校领导层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仅关注今年的发展计划, 更要考虑未来的战略目标。这种长期发展的观念, 使得高校领导层必须随时关注所制定的计划是否推动学校发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旦偏离预定目标, 可以提前调整, 防患于未然。
(2) 有助于推动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高校一般会以年度预算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一个方面, 滚动预算不仅包含了年度预算, 还包含了对未来几个年度的指导性预算, 并结合了高校的发展规划, 同样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 而且符合年度预算的发展目标。滚动预算的实施过程, 也是对全年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同时, 滚动预算强调控制作用的运用和注重项目的重要性, 从而推动年度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
(3)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滚动预算不仅加强了预算的弹性, 还赋予了预算灵活的发展空间。一方面, 由于滚动期限的不断延伸, 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确保高校重点项目优先发展与执行;另一方面, 实施滚动预算, 使学校不再局限于短期项目的发展, 而将眼光放得更远, 将长期发展项目 (比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按照近细远粗观念编制实施方案, 有助于重点项目、目标的实现。
(4) 有利于加强风险控制职能。由于滚动预算的编制结合的是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不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阻碍计划的实施, 因此, 更能体现学校的真实水平。同时, 财务人员也能根据滚动预算的编制计划严格的监督其执行情况, 有效杜绝年底由于预算资金剩余而突击花钱的现象, 节约成本, 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 滚动预算法体现了预算编制方法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所谓动态, 是指其编制期限的延续性, 我们可以用其动态性来弥补零基预算法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上的不足;所谓静态, 是指年度预算的固定性, 我们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 制定本年度的详细发展规划。通过动静结合的编制方式, 实现高校更好的发展。
三、试编滚动预算的原则
滚动预算中长期的编制计划一般为35年, 每年更新一次, 更新的重点在于就经济和政策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目前转轨国家在转型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因此实行中期滚动预算, 进行预算管理改革特别容易遇到麻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对未来获得资源的不确定性, 政府往往容易高估其价值, 乐观地预测未来的收入, 不注重开源节流, 加大现在的开支;二是缺乏对滚动预算的了解, 政府的支出部门将滚动预算编制中的预测数据看作是未来自己将会得到的拨款数, 这使得一些部门跑部钱进, 诱发寻租行为。这两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中期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的脱节, 影响其作用的发挥。高校也是如此, 国家自从1999年施行扩招政策以来, 高等教育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对每年新招学生的预估值逐年递增, 希望从财政获得的生均拨款也逐年上升, 再加上财政对于专任教师中院士、长江学者等人才的补贴力度加大, 使得领导层对未来的收入盲目乐观, 但是随着教育部、财政部近几年推行的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深, 更注重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平台等的建设, 各项支出不断加大。因此, 为了避免以上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建议按照如下原则编制滚动预算。
(1) 稳定增长原则。即高校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应该结合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 并经过充分的论证与分析, 具有相应的可信性与稳定性。收入预算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和政策形势的变化, 准确预测, 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支出预算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 合理控制赤字。
(2) 谨慎原则。首先, 由于滚动预算编制时间上的延续性, 因此在编制之初就要考虑到以后年度的预算调整问题, 留有必要的空间。比如法国的政府中期预算, 针对经济运行前景按照乐观和谨慎两种级别分别做比较详细的论证分析。其次, 要谨慎的对待财务风险, 加强高校债务管理 (如高校扩建向银行进行的大规模贷款) , 合理控制赤字水平, 以降低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影响。比如澳大利亚要求高等院校的显性和或有债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 科学透明原则。滚动预算编制本身就是一个预测、计划并不断调整的过程, 为了使滚动预算数据更加可靠, 就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和处理数据。其数据不仅是高校发展规划的数字化体现, 也是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财务透明的要求。因此滚动预算应将透明度贯彻到其编制的各个环节。
四、推进我国高校部门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就目前我国高校实行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高校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预算, 因此推进部门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 应该循序渐进。首先, 在没有实行滚动预算的高校, 可以采用小范围的试行方法。比如, 高校的重要专项支出 (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优势学科等) , 可以先编制3年期的滚动预算。大型专项往往在高校的战略规划之中, 是学校重点发展的项目, 需要财政连续多年拨款才能完成, 因此在申请专项资金之初, 就应对多年的实施情况做全面考虑。而且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财政下拨的款项金额确定, 因此更容易看到滚动预算实施的效果。在编制项目滚动预算相对成熟之后, 再慢慢过渡到整个高校的滚动预算编制, 将年度预算纳入其中。
五、编制滚动预算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 确定滚动预算编制周期
我国高校虽然是独立发展的经济主体, 但是由于尚处在滚动预算编制的初期阶段, 再加上国家教育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变化, 不确定因素较多, 因此, 高校滚动预算编制周期一般以3年为宜。即每年编制预算时不仅要制定当年的年度预算, 还要编制明年和后年的指导性预算。在预算调整时, 也要考虑到后两年的预测和更新。例如, 今年的预算执行方案应该是3年前就已经制定的, 即第一年概算, 第二年编制初步预算方案, 第三年编制详细的执行预算。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高校长远规划实现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而且可以统筹安排资金, 合理分配资源。把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目标统一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 使学校各方面的计划与目标有效地结合, 发挥最大效用。学校财务部门则通过对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与管理达到综合平衡。因此, 滚动预算相比传统预算, 更能够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更能够体现其动态指导性。 (见图1)
2. 建立滚动预算项目库
编制滚动预算的核心是编制项目支出,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项目库的建设与完善。高校作为特殊的非营利组织, 其重要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为社会培育人才, 因此, 项目库的建立必须符合高校的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各高校的项目库包含的项目应该是统一的, 涵盖未来几个年度内的所有支出项目。支出项目必须首先进入支出项目库里才能作为备选, 然后根据支出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情况, 结合国家、地区、部门的中期教育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支出与本年度财政收入匹配情况, 经过严格审查遴选出来。
3. 编制收入滚动预算和支出滚动预算
就财政收入滚动预算而言, 高校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两部分:一是财政拨款, 主要是下拨的生均学生拨款、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支出、以及各种专项资金 (学生奖助学金、青蓝工程专项) 等;二是学校的经营收入, 主要有校办企业收入、科研转化收入、附属单位 (比如医院) 上缴的管理费等。首先, 学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形势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 建立财政收入测算模型;其次, 要预估下年度的财政收入总量, 预估收入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 要结合社会、人为、制度方面的因素, 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论证, 得到修正后的预测值;最后, 再将财政收入总量预测值带入修正模型得到再下年度的财政收入总量预测值。
财政支出滚动预算, 就高校来说最主要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 (工资福利支出等) 、日常运行经费、化债资金及其有关高校发展的各个专项支出。在支出总量方面, 首先要保证重点发展项目的支出, 其次要建立独立的财政支出预算限额, 设定相对于上年度各项支出的变动幅度上下限。在支出结构方面, 要根据高校的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按照所发展重点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确定资金的支出结构, 并协调各院系之间资金供给方面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孙茂竹.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韦德洪、邹武平.财务预算学.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3] .张静文.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财会研究, 2004 (2) .
[4] .乔春华.高校预算管理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3.
[5] .李新.中美高校预算管理对比分析与启示.科技创新, 2010 (12) .
[6] .王桂娟.推动部门滚动预算改革的思路和要点.中国财政, 2012 (14) .
滚动预算 篇5
一、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
(一) 理论先天不足。关于高度集中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会计界已作了很多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笔者看来, 有一个关键所在应该引起关注:目标与预算很少是线性的, 即并非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 目标和预算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换言之, 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时必须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不仅执行成本费用各项预算时要相互协调, 而且完成成本费用各项预算的时间也要协调。然而, 这种协调往往被预算制定部门所忽视。如此以往, 不但窒息了企业, 压抑了会计, 歪曲了预算, 而且使目标 (预算制定) 和预算 (实际执行) 混同为一项工作, 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 操作困难重重。由于对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预算执行者实际操作起来必然问题不断。通常成本费用预算任务落在会计身上, 一方面会计受厂长、经理、董事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成本费用方面严格地监督他们的会计行为, 这种监督权实际成了一种虚设。财务人员无法监督、无力监督、无心监督。
(三) 效果不尽人意。一方面, 定性的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在可比性、可控性和考核方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 定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差距, 应变性较差, 执行力较为生硬, 缺失执行弹性。
二、解决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对策
推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法”的管理模式, 按其业务收入流入量形成的内在规模与成本费用流出量的预算计划进行分析、滚动调整, 指导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调度运用, 恢复成本费用预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滚动预算法”是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成本费用预算, 并逐期向前推移, 使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预算计划。在预算的第一阶段结束时, 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的环境因素, 对原预算进行修订。之后, 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 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滚动预算法”的具体优势不再赘述, 直接阐述如何实施。
(一) 建立以能力为标准的成本费用预算体系, 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身的经济能力是成本费用开支的核心标准
1、成本费用预算的组成。成本费用预算由固定预算、浮动预算和补充审批预算三部分组成。 固定预算以能力为条件, 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 以标准为控制依据。预算项目为成本中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日常维护修理费、低值易耗品和劳动保护费、水电取暖费、安全保卫费、物业管理费以及管理费用明细项目。
浮动预算以收定支, 建立支持生产发展与增量创收的导向机制, 促进企业经营发展, 主要是指对支持业务发展、为企业增量创收的成本。浮动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方法实行动态预算管理, 企业收入增加则预算成本增加, 收入减少则预算成本减少, 重点是对成本中的业务费和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接待费用实行管理。
补充审批预算是对固定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把不经常性发生的成本费用开支, 通过省局集中控制, 严格把关, 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如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临时安排的新业务发展费用以及应急救灾等发生的费用。
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固定预算的原则:各项固定预算的确定, 是把现有的经济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 使各项固定开支与我们经济能力相适应, 与效益相结合, 合理控制与能力不相适应的支出。
浮动预算的原则:以收定支,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够积极促进企业增收创收的成本导向机制。
补充审批预算的原则: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总额内, 在满足定额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基础上, 对不经常性发生的支出、应急支出及新型业务、市场开发拓展、固定资产大修等进行统一集中控制。补充预算审批由计财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把关, 以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依据。 (1) 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法规、制度;相关的财务政策、制度、规定以及经济能力。 (2) 年度综合计划安排。 (3) 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 (4) 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指标, 如:GDP、财政收入、人口、市场占有率等。 (5) 年度业务收入计划、利润计划及年度工资计划安排。 (6) 成本费用历史数据。
4、制定预算定额, 健全预算基础工作。预算编制是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 预算定额的制定又是预算编制的关健环节, 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定额可按政策性预算、市场性预算、作业消耗性预算、能力支撑性预算和补充审批性预算进行分类细化控制。另外, 可进一步优化定额标准, 促进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
预算定额分为政策性定额、作业消耗性定额、能力支撑性定额和市场性定额。各类预算定额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条件, 以收支差额为目标, 以新增成本费用必须由新效益来支撑为原则, 以经营预算为基础来确定, 严格控制经营管理中的无效、低效消耗, 避免浪费。政策性定额以政策、能力为条件进行编制;作业消耗性定额以保证生产作业需求为原则细分成本费用明细项, 按量或收测算单位消耗量, 确定消耗标准, 力求按照某个作业环节最低的消耗额来编制, 如对业务材料用品、车辆油耗, 具体到作业的每一环节、具体到每一辆车算其消耗量;对于设备消耗, 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满足正常生产所需的同时, 严格控制作业环节中的无效消耗, 杜绝浪费现象;市场性定额以保证稳步提升竞争能力, 支撑市场发展为目标编制, 如:业务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支持业务发展的理念, 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从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方面体现市场竞争力。
(二) 加大财务集中控制管理力度, 强化资金管理, 为实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1、在推行预算管理的同时, 强化财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 可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管理, 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 减少核算环节, 清理压缩企业的银行账户, 减少货币资金沉淀,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 避免集团内部资金的条块分割。通过贷款权、投资计划权、对外投资权和建设资金的集中管理, 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 择优扶持重点项目投资, 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3、固定资产购置,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部集中按招投标要求集中采购和招标实施。通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 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和相关成本。
(三) 制定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是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 可制定出台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 如行政用车、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办公用品等, 使整个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有章可循。
(四) 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实践中的反馈机制, 加强预算执行的应变能力与弹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对实践中反馈回的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发现差异, 分析原因, 定期以标准格式反馈预算制定部门, 将分析结果作为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参考意见, 使管理办法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五) 做好税企协调以及其他主管部门的协调
当然, 采用滚动预算方法时, 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财务成本较高。所以, 根据“重要性”原则, 对于成本费用可以采用按一定期间如季度滚动来编制预算, 而在执行预算的那个季度里, 再按月份分旬具体地编制预算, 以适当简化预算的编制工作。总之, 预算编制的滚动期间应视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定。
摘要:企业集团对紧密层企业实行会计“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 探讨滚动预算在实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模式中的实施。
滚动预算 篇6
一、中期滚动预算的内涵与意义
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是管理层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预算跨度太短,导致决策不周全、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当前的年度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多挑战的大环境下,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由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所谓中期滚动预算是指在中期宏观经济和政策规划的指导下,连续滚动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分离,预算期涵盖多个会计年度,逐期向后滚动。除了第一个规划年度与年度预算保持一致外,剩余的预算规划是导向性和指示性的计划。中期滚动预算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首先,要在预算决策过程对总量进行控制,即对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期内整体的收入、支出、赤字和债务水平进行总体控制。使预算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避免偏离预算管理的初衷。其次,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精细化和科学。通过中期预算安排,可以对整个单位未来支出的重点,如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方面做出整体安排,细化预算支出方向。最后,中期滚动预算能够突破年度预算期限的局限,减少决策中的短视行为,为多年度、长周期的项目提供充足的预算支持。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预算制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实现有限财政资源的优先性配置。中期滚动预算的编制,首先要求明确单位战略定位和目标,准确的预测中期经济收入和支出,这种制度的安排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实现整个单位的战略目标为前提,优化了支出结构。中期滚动预算制度能够为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提供跨周期的时间维度和充足的资源,对于重点项目的预算支出优先性排序,能够保证战略目标的资金需求。
(三)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挑战,许多潜在的风险会干扰到整个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因此,防范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是科学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建立的中期支出框架能够明确当前财政政策和未来政治承诺的潜在影响,合理预期收入、支出情况。中期滚动预算在对当前重点项目给予保证的同时,也对未来的风险做出了合理的评估和量化。可见中期滚动预算在前瞻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科学事业单位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四)有利于促进绩效预算管理
中期滚动预算将科学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和预算安排相结合,明确预算支出的管理目标,可计量的预期成果和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预算执行效果的监控和评估。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绩效考评机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现。同时,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管理和控制水平,提高预算的全面性和透明性,加强财政纪律,严肃预算环境。而严肃的预算管理环境正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
二、现行预算体系下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年度预算为科学事业单位提供了一年的收支计划,对资金的管控较严,这对强化预算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预算模式往往很难避免决策中的短期行为,不利于科学事业单位跨年度战略目标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预算编制质置较低
年度预算编制质量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部分科学事业单位领导对年度预算的关注点在于本年度有多深资金可以总体分配;职能部门关注本部门年度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科研处室则关注科研有经费,花钱如何方便等问题。对财务风险、资金使用效益关注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编制预算的多个重要环节工作较随意,导致预算质量较低。另一方面,年度预算的计划性不强,一般采用定额预算法和增量法编制,缺乏科学性。对于跨年度的项目,在年度预算里反映的只是项目的片段,而无法看到项目的整体情况。[1]这是导致预算质量较低重要原因。
(二)侧重当年预算,预算管理薄弱
科学事业单位编制年度预算反映的是当年的财务收支情况,缺乏长远规划,工作的前瞻性不够,预算中无法体现单位中长期的目标和战略导向。中期滚动预算的显著特点是建立中长期预算管理框架,能够在超周期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预算收支的调节,维持预算的跨周期平衡。
传统的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随意性,在预算管理方面往往只重视预算额度的控制,轻视预算执行的经济性、真实性、合法性,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2]经费使用部门为了提高预算执行率,不核减下年度预算额度,经常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损失和浪费都十分严重。
(三)绩效评价不足
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对预算的绩效评价不够重视,未将预算的绩效评价真正纳入预算管理之中。目前,这种粗放型的预算管理体制造成决策和规划的脱节。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预算的绩效因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以为追求预算执行率,导致绩效评价实施效果较差。中期滚动预算将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批复的依据。中期滚动预算不仅优化了预算管理模式,改善了预算管理质量,也实现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3]
三、科学事业单位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的建议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在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应该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一)加强收入预测,优化支出结构
准确的收入预测是中期滚动预算的重要前提,科学预测规划期的收入,才能确定可支配的资源。中期滚动预算相对于年度预算的收入预测难度较大,影响年度预算的因素较为确定,而影响中期滚动预算多年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相关经济政策的改革都会影响到收入的预测。因此,科学事业单位需要在研究分析现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做好收入预测工作。
科学事业单位在收入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以支定收”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明确本单位在预测周期中支出的结构和重点,并根据收入的变化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本单位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编制多年滚动预算,优先安排符合本单位发展的预算项目,并根据各方面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和调整相关指标。
(二)建立动态调整和跨年度平机制
中期滚动预算按照三年流动方式编制,每年向前延伸一年,在时间上实现滚动管理。在编制下一个三年预算时,结合新的预测结果和总体规划确定的支出额度对后两个预算年度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新的预算年度,形成新一轮三年滚动预算。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受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影响很大,跨年度预算结果很有可能与实际发展偏差较大。因此,为更好地发挥中期滚动预算的指导性作用,保证规划结果的有效可靠,应当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年度间预算额度的调整,及年度内项目间的预算调整,增加预算管理弹性,解决年度预算刚性约束弊端。
(三)强化绩效考核
科学事业单位必须强化绩效考核,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单位在项目申报前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的中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滚动预算批复后,预算执行单位要进行定期进行项目绩效的自评;同时上级部门应该对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进行部门绩效考核。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加强项目管理及安排以后年度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审核机制
中期滚动预算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项目库建设来规范项目管理,通过项目管理来落实部门、单位的政策管理要求,从而形成部门中期规划,指导编制三年滚动预算。科学事业单位应健全预算项目审批制度,建立分层级的项目审核程序,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审机构和职责,规范审核的内容和要求。在加强项目审核的基础上,要充实预算项目储备,提高预算安排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保证项目储备库中应有足够的已完成审核程序的项目,供预算安排备选。
总之,构建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中期滚动预算体系,必须克服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应当逐步树立以单位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中期滚动预算管理理念,使中期滚动预算成为单位发展过程中有利的政策工具;通过科学、准确的编制中期滚动预算,规范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的执行和单位的战略重点一致,保证我国科学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成为众多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传统的年度预算已经不能适应科学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而中期滚动预算制度在维护财政纪律、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提高预算执行绩效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弥补传统预算模式的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首先介绍了科学事业单位中期滚动预算的内涵与意义,然后通过分析现行预算体系下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实施中期滚动预算制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注释
1[1]刘秀芳.关于实施滚动预算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9):195~196.
2[2]石松,马威.推进滚动预算管理的设想与建议[J].中国财政,2013(18):77.
滚动预算 篇7
一、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基本情况
(一)财政滚动预算国内外实施情况
滚动预算是一个财务管理概念,是指预算编制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预算方法。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财政滚动预算的法律地位、规范中期滚动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德国从1967年开始实行多年滚动预算计划体制,五年财政计划中计划期第一年的收支数是经议院批准的年度预算,第二年的收支数是政府准备提交议院讨论批准的下一年度预算草案,计划期的后三年收支数是在前两年预算数和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预测出来的。美国在1970年部分引入了中期滚动预算,要求对重大计划支出项目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进行五年期的预测和分析,并于1974年后总体引入了中期滚动预算,要求政府预算要对各个预算科目进行多年度的财政预测和分析。
我国自1999年启动部门预算改革以来,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编制滚动预算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2008年财政部开始进行财政滚动预算编制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一省一市一县”作为试点地区。2014年新出台的《预算法》中关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规定有利于实现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也为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和多年滚动预算提供了依据。2015年起全国各地启动三年期滚动预算编制,由财政部编制全国三年财政规划、地方财政编制本地区三年财政规划,对目标较明确的项目及水利投资运营、卫生等重点领域需编制三年项目滚动预算,开启了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新篇章。
(二)财政滚动预算内容、编制方法及考虑重点
根据财政部《滚动预算编制的指导意见》及我国试点省市的工作情况,中期财政滚动预算内容应包括:分析政府在预算期限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经济形势预测;总结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政策;预算年度收支安排;预算年度重点项目安排等。编制滚动预算的步骤:首先根据单位发展水平,建立收支测算模型,预测未来收支总量;考虑影响预期收支的因素,估计其影响程度,最终确定滚动收支的分类和金额;依据中长期规划,筛选论证滚动预算项目,最终编制预算建议计划。与年度预算相比,财政滚动预算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中期财政规划如何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衔接;三年财政滚动预算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力;加强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责任和效率。
二、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实证研究数据、方法及结果
由于我国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刚刚起步,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尤其是针对高校滚动预算方面的实证研究还鲜有。本文将从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与实施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山东省教育厅属36所高校财务处负责预算工作的人员。本课题共发放调查问卷36份,回收30份。被调查人员采用匿名填报方式,基本保证了问卷填写者的真实意思,从而使问卷具备可靠性。问卷从两大方面分别设计了12-14个问题,涉及到预算管理的环境、流程、内容、监督、信息化等5个维度。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表1。
(二)结果分析
(1)高校预算环境方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方面。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执行机构、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在我国高校,预算执行机构是校内基层单位,财务处是预算的管理机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委常委会(或预算委员会),有些高校为了给党委审批预算奠定基础,设立了财经工作小组,起论证把关的作用。如表1所示,校内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报的情况是:有73.33%的被调查学校认为校内基层单位积极申报预算,有10%的学校选择财务处分配预算,基层单位不参与。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能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但也有少部分高校依据支出情况编制预算,对各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预算需求关注不够。从预算岗位的数量看:有63.33%的被调查学校选择1个岗位,20%的学校选择2个岗位,还有16.67%的学校选择非专岗,需兼其他工作。结果显示,省属高校的预算岗位设置较少,仅应付目前年度预算的压力都很大。党委常委会和校财经工作小组的作用:有53.33%的被调查学校未设立财经工作小组,预算由党委常委会讨论审批;有36.67%的高校认为财经工作小组对重大项目起论证把关作用,有23.33%的高校选择在财经工作小组论证把关后,党委是形式上的审批作用。
校内预算管理制度方面。60%的高校认为现有制度能规范和指导预算工作,40%的高校认为制度是几年前制定,需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只有完善有效才能使高校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规范高效。
管理层对预算的认识方面。46.67%的高校认为管理层能认识到预算必须认真编报并严格执行,53.33%的高校管理层认为应该有预算,但严格执行很困难,预算调整应灵活。管理层对预算的认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预算的编报质量、执行刚性。
(2)预算编报的时间和流程方面。如表1对各单位报送校内预算的时间调查显示,有46.67%的高校是上年9月,有30%的高校是预算当年年初,还有23.33%的高校选择其他。经调查,选择其他的高校是因为基层单位不报送预算,或者是财务处个别沟通后报送,时间不固定。预算编报流程调查显示:100%的高校选择了政府部门预算是“二上二下”程序,30%的高校选择了校内预算“二上二下”,有66.67%的高校选择由各部门申报,重点单位沟通,然后下达预算。从结果看,预算的编报流程是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顺序。
(3)预算编制内容方面。表1中预算编制内容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校选择了基础数据申报和项目申请书,100%的高校选择收支预算,这些都是政府部门预算的规定内容。无学校选择项目的绩效考核目标,可见,目前省属高校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制度较少,有待加强。建立项目库方面,36.67%的高校已经建立项目库,63.33%的高校无项目库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申请项目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4)预算监督机制方面。如表1所示,预算分析通报制度调查结果,有83.33%的高校定期分析重大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仅20%的高校定期分析各基层单位预算执行进度,26.67%的高校开展校内预算的决算分析工作。可见,高校较重视重大专项的预算执行,但对基层单位的基本支出和日常专项定期分析不够。预算绩效考评奖惩机制调查显示,43.33%的高校选择了财政专项1000万以上的项目由省财政绩效考核,有66.67%的高校对财政拨款专项的执行进度采取了推进措施,无学校对非财政专项或财政1000万以下的重大项目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更无学校对全部项目考核通报,也没有学校将预算绩效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可见,除省财政执行的重大专项考核外,省属高校本身还没有建立起预算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
(5)预算信息化建设方面。仅有6.67%的高校使用了预算管理软件,有93.33%的高校还在采用手工和常规办公软件结合的传统办法。传统办法进行预算管理时存在如下问题:校内基层预算人员报送预算信息不规范;汇总基层预算数据及统计的工作量大;需在财务软件中人工做账下达预算指标,不能直接生成;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分析需靠excel表格进行,效率不高等。
三、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影响分析
(一)实证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的范围和方法在第二部分已详细介绍,不再赘述。调查结果如表2:
(二)结果分析
(1)对高校预算环境的影响。
对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各方的影响。86.67%的高校认为基层预算人员适应滚动预算要求有难度,需要进行培训;76.67%的高校认为滚动预算改革后,财务处预算岗位应为2个,23.33%的高校认为应设3个,明显多于目前实际的岗位数量。党委常委会和校财经工作小组的作用方面:93.33%的高校认为党委常委会应更加注重学校长期发展规划,而不仅仅是审批预算,66.67%的高校认为实施滚动预算改革后,财经工作小组应对学校发展方向和项目优先扶持范围进行宏观指导、73.33%的高校认为小组应对学校收支预测原则和总量进行先期指导,86.67%的高校认为财经工作小组有责任沟通协调二级单位,督促重大项目的执行进度。
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100%的被调查高校认为实施滚动预算改革后,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增加滚动预算的内容。笔者认为,预算管理制度应根据滚动预算的要求,对高校预算的实施时间、程序、编制内容、专项管理办法、预算调整程序、年末结余办法、控制监督办法等方面进行修订。
对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程度的影响。90%的被调查高校认为,预算改革后学校内部各单位对预算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会有所增加。笔者认为,滚动预算改革后,高校能否充分发挥基层单位中重点岗位人员的预算编制作用,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的准确程度和执行效率。滚动预算要求重点岗位人员定期对所辖业务领域进行回顾与展望,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基层单位重点岗位人员的谋划能力是滚动预算能否有效的基础。
(2)对预算管理流程的影响。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滚动预算的起点。66.67%的高校认为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先行对预算起到约束作用。一般来说,转型期国家的政府预算,如无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就有可能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长期消耗在低价值的项目上,使政府的施政重点和优先领域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导致政府的执政目标难以实现。中期滚动预算是“目标导向型”的预算,即在充分论证规划目标和工作计划的情况下进行预算编制,国家财政滚动预算要求先分析预算年度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经济形势预测,高校应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和本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以及分年度的实施计划。
编制滚动预算时领导层要对预算规划总量和分配领域进行先期指导。前文对高校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的预算编报流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但由于传统预算对中长期规划的需求较少,因此预算流程未考虑领导层的先期参与问题。财政滚动预算要求领导层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安排大致的预算规划总量和分配领域。各基层单位根据学校总量指导进行详细的规划,然后统筹到财务处,由财务处进行汇总和修订。
滚动预算使预算流程从静态变为动态。滚动预算改革后,高校预算的管理流程变为“目标设定—编制—执行—绩效考核、分析差异—改进—编制”这样的循环过程,由静态变为动态,根据每一期预算执行的情况,将原定的预算与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充分修改,这种执行和修改的过程反复进行,直至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进一步吻合。
对预算调整的影响。高校的中期滚动预算经过党委常委会审批后,以正式文件下达执行。在执行中如果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要严格按照学校预算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调整预算。当年年度预算如果发生变更,要相应的对后两年的预算同时进行相关的调整。各基层单位需报送预算调整申请,并列明预算调整原因、调整项目、金额和其他必要说明,提请财经工作小组、党委常委会审批。预测年度如果发生预算调整,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所涉及的其他年度的变化进行调整。
(3)对预算编制内容的影响。
滚动预算制内容的调查结果:83.33%的高校认为应预测3年的基础数据,100%的高校认为应预测3年的收支情况,96.67%的高校认为应建立滚动项目库,26.67%的高校认为应编制3年期校内预算经费分配方案,66.67%的高校认为编制1年期的校内预算经费分配即可。3年收支预测的详尽程度调查结果,100%的高校认为收支预测应前细后粗。与年度预算相比,滚动预算的编制内容有如下不同。
对预算期内收入总量及结构的预测。高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要根据国家生均拨款定额与学生层次、专业、数量的关系测算基本经费拨款;根据国家及学校重大项目的规划测算财政专项资金;对教育事业收入测算时,要考虑教育事业收入与学生规模、学生收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下年度收入总量后,根据当前可预测的事业发展形势,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到修正的收入总量预测值。
预算期内支出的总量及结构预测。对支出的预算应明确,改变以收定支的预算方式,合理控制支出总额。对支出金额较大的项目,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支出较小的项目,可采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在保障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支出预算限额,要规定财政预算期内各年度的财政支出相对于上年度的变动幅度上下限。结构方面要立足高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确定财力支出的重点方向,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建立高校支出的结构滚动预算。
滚动项目库的建立。滚动项目库的建立,能改变以往项目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的状况,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并能考虑到单位长远发展利益。完善的滚动项目库应强化滚动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对项目库的清理形成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项目评审程序和纳入年度预算的程序。对项目的归属领域、立项意义、可行性论证、收支预算、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滚动项目纳入年度预算项目库时要充分考虑当年的工作重点、项目的轻重缓急、项目规模及当年的收入情况。对列入三年滚动预算的项目,要提前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资金一旦下达就能实际使用。滚动项目库的建立程序是:首先,职能部门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提出立项申请。明确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测算经费需求,项目预算要细化到具体类别和名称,说明资金分月支付计划;然后,财经工作小组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是否属于学校优先扶持范围。并根据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确定项目库中项目执行顺序;再然后,根据学校财力情况和项目库中项目执行顺序,把项目纳入学校预算;最后,对已纳入库的项目,当年无法安排的可在下一年度预算或年中追加预算时优先考虑。
(4)对预算监督机制的影响。
对财务分析通报制度的要求更高。63.33%的高校认为,实施滚动预算更注重对上年预算执行偏差的分析,以确保收支状况与预算目标是否相对统一。前面对目前高校财务分析通报的调研中,大部分高校重视重大专项的预算执行进度分析,但对高校基本支出和日常业务专项的定期分析通报较少,年末开展校内预算决算分析的高校也较少。首先,预算下达后,按照预算资源分配的流向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分析,从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及资本性支出的金额和占比进行分析。尤其是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应分类分析教学、学生管理、科研、行政办公、教辅专项、后勤经费的金额和占比。然后,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分析通报。每个季度由财务处长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各二级单位公布预算执行率排名,对低于时间进度的项目进行红色预警,对执行进度过低的项目可要求书面问题说明或约谈。财务处要重点分析预算差异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监督核算部门是否按照预算项目进行报销,及时反馈问题。最后,开展校内预算的决算分析工作。高校普遍重视政府部门预算的决算,年末应编制二级单位财务决算,分析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单位对预算执行效果自评,对需要结转的项目结余提出申请。
预算绩效考核方面。80%的高校认为,实施预算绩效考核是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56.67%的高校认为,预算绩效考核应作为学校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个方面。但是前面对预算管理的现状调查发现,除省财政执行的重大专项考核外,省属高校本身还没有建立起预算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高校的预算绩效考核可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预算完成率,即把年终决算和年度预算比较,考核项目进展程度;二是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即把年末实施效果与项目申报时填写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模板》中预计达到的效果进行对比打分。高校可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分别设置以下评价指标: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财政拨款专项执行率,三公经费比率,资产创收率,科研经费产出率,仪器设备利用率等。可根据有关指标的性质,确定所评价指标的权重。
(5)对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高校普遍认为,滚动预算改革后,由于预测期延长、基础数据需求多、项目库建立等原因,对信息化的要求更高。在对预算管理软件的功能调查中:70%的高校认为软件应提供统一的预算申报模板,使预算信息更加规范和方便查询,100%的高校认为软件要便于进行预算执行分析,60%的高校要求提供预算指标的直接入账功能,以减少人工录入,提高效率。80%的高校认为预算软件应提供业务预测,可储存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大量财务规则,进行财务计算时方便快捷,易于操作。从开始的目标设定、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评价和绩效考核,高校预算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滚动预算改革后,只有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才能保障预算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财政滚动预算改革不仅是预算期限或者预算模式上的改变,它更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是国家整体预算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本文从预算管理的五个维度研究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对预算的影响,研究认为:在预算环境方面,滚动预算改革后,要求高校对基层的预算人员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基层重要岗位人员的预算作用,增加预算岗位,领导层要更注重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完善校内预算制度,增加滚动预算的内容;在预算流程方面,明确学校中长期规划的前提下,领导层应先期参与,对收支总量和优先支持范围进行指导;在预算编制内容方面,由原来的1年期收支预测改为3年期收支预算,建立滚动项目库,对3年收支的预测按照前细后粗的原则,以发展规划为导向、以学校财力为限额来确定预算资源的配置次序;在预算监督机制方面,滚动预算注重对预算偏差的分析,绩效考核强调预算责任和效益;在预算的信息化方面,认为高效的预算管理软件是滚动预算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摘要:本文在分析财政滚动预算国内外实施情况及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山东省36所省属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实证研究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实施财政滚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的影响,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财政滚动预算,高校,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滚动预算 篇8
在经历了2013年6月底的全国性“钱荒”, 中国式钱荒, 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纪录, 堪称我国银行业经历的最严重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 央行5月底以来停止通过逆回购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反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情况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开始攀升, 隔夜拆借利率逐渐从2%~3%上涨至4%以上。6月6日关于两家中型银行交易违约交易的消息。6月8日隔夜拆借利率大涨至罕见的9.58%, 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演了疾速狂飙的一幕上涨至13.44%, 一时间令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资金主要囤聚在大行, 此时大行都不拆出了, 中小银行就更缺钱了。资金分布的结构性失衡以及银行预期季末时点资金更紧张、存款波动更大, 种种因素加剧了钱荒。次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在适度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及多样性的金融环境下, 企业集团只有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统一筹集、统一调配, 才能在当前变化中的宏观货币市场与金融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的资金量, 保障企业集团运营资金的安全、高效、持续。因此加强资金周滚动预算已成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宏观上讲资金周滚动预算是用来分配授信资源与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与路径, 是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必要的前提之一。资金周滚动预算可以提供资金运作的导向, 能使集团总部及时动态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业务运作、资金动作的状态与趋势, 并有效的进行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资金余缺的调整与使用, 使集团资金处于高效、稳定、精准的投入到经营实体业务中, 为企业集团节约资金成本的同时增加业务利润。
二、企业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综述
1. 资金周滚动预算涵义界定
资金周滚动预算是指将资金预算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周期内, 以“周”为时间单位, 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 根据上周的资金预算完成情况, 调整和具体编制本周预算, 并将编制资金预算的时期逐期连续滚动向前推移, 使资金预算总是保持一定的时间幅度的一种资金预算编制方法。
2. 资金周滚动预算特征
一是具有时效性。企业资金周滚动预算体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 并作为经营管理的预算安排, 使日常经营活动和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相联系, 形成一个循环更新的预算系统。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如果没有周资金滚动预算支持, 将不具备可操作性和最终目标的达成。
二是以业务为驱动与导向性, 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在企业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业务为驱动与导向的管理理念, 关注市场特点和市场变化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利用规律创造经济效益。准确的资金周滚动预算规划, 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是财务管理的从属性。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离不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是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的核心,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资金周滚动预算现状分析
(1) 资金周滚动预算的具体内容
资金周滚动预算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确保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有效的资金周滚动预算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控制企业资金总体状况实现对资金流量控制, 并最终实现投资计划和预算发展。
(2) 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制度不健全。在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过程中, 特别是在开始阶段, 往往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 使资金周滚动预算缺乏规范化和有效手段, 资金利用率低, 再加上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其他原因, 使得资金周滚动预算制度流于形式, 导致企业资金浪费, 从而增加企业资金成本, 导致企业运营陷入恶性循环。因此, 科学合理的资金周滚动预算对企业短期和及中期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不力。由于缺乏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和协调, 管理力量的不足, 使有关资料和数据不全, 信息来源不畅, 信息不对称, 使资金周滚动预算工作缺乏操作性和前瞻性。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缺乏对整个业务流程、控制点及节点要素的全面了解。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大阻力。使资金周滚动预算不能反映企业经营行为的全部情况, 难以解决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导致资金周滚动预算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不利于企业资金周滚动预算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资金周滚动预算监督不力, 缺乏考评机制。在实施资金周滚动预算的企业集团中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资金周滚动预算和预算目标的刚性约束难以明确具体的权利职责。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考评机制, 难以实现财务控制和风险监测的目的。
三、资金周滚动预算实施内容
资金周滚动预算的实施内容主要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实施的内容主要体现预算编制期内的资金流入、流出项目及期末头寸状况。
1. 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
资金周滚动预算, 顾名思义是以“周”为一个预算编制“时间单元”, 在连续的若干周内, 同时又依据实际业务变化、财务变化每周更新相关数据的资金预算。资金周滚动预算, 比月度资金预算、季度预算在管理的颗粒度上更加精细化, 更贴近业务的实际需求, 同时更加及时、有效的反映运营资金的方向。企业可视业务规模、资金需求量、资金规模及资金对外筹集方式进行12周、16周、20周及以上为滚动周期进行编制, 原则上不少于连续12周的期间进行滚动编制。
资金周滚动预算的编制内容, 一般情况下, 企业资金周滚动预算包括资金期初余额、资金增加额、资金减少额、资金结余四个方面。其中资金增加额包含:现金收款、到期票据托收款、到期应收账款回款、集团内部借款及其他收款;资金减少额包含:现金付款、到期票据承付款、到期应付账款采购款、到集团内部借款还款、日常费用支出及其他付款。其中到期票据托收款、到期票据承付款至少可以获得3个月的数据信息。
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的重点在监近的两周时间中, 其中第一周的资金预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资金短缺, 集团企业在银行授信充裕条件下, 进行资金筹措的周期为5至10个工作日, 即企业提出融资需求, 到银行信贷中心审批, 下发贷款指令可以二周内完成, 这样给集团进行资金筹集提供了可操作的时间。
2. 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
资金周滚动预算的执行, 就是资金周预算的实施, 使授信资源在集团总部与成员单位之间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的过程, 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环节。
集团资金中心对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的问题进行解决, 并最终实现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目标, 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做出贡献, 这是企业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的意图所在。
3. 资金周滚动预算控制
资金周滚动预算控制是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步骤, 控制是落实预算、保障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 它的实施效果最终决定着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所谓资金周滚动预算控制是在预算期间内对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 对制定的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项目进行控制。
预算控制思路:商贸企业主要从采购、销售二个渠道资金分别从属于经营活动的购、销二大业务主体环节, 而每个业务主体都有关键的业务主线和关键流程, 它们分别对应着运营资金中关键要素项目。所以资金周滚动预算控制可以从业务流程控制和重点要素项目控制两个角度入手, 全面分析业务流程控制、重点要素控制、以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
4. 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的考评
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考评是对企业集团内各级利润中心资金周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资金周滚动预算考评是集团资金中心或类似职能部门对于集团成员单位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行为, 是业绩评价和激励的有效工具。考核为评价提供事实依据, 只有基于客观的考核结果上的评价才是合理的, 考核的结果也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体现出来。同时通过预算差异分析, 能够掌握资金在集团内部各级成员单位的业务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 并经过层层汇总能在集团层面得到当前的整体行业现状、趋势, 有助于集团总部及时提出资金的整体操作策略。另外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判, 可以为经营单位完善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依据与改进方向。
四、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的重要性
1. 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的重要性
目前不论是民营企或是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均在不同程度、不同模式下进行着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工作, 但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与成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预算, 特别是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不到位, 使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出现偏差。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资金周滚动预算更是支撑与提高资金预算的重要手段与组成形式。执行资金周滚动预算对企业集团战略及日常经营管理有如下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 资金周滚动预算对企业集团近期战略目标的必要补充;
(2) 有助于推动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
(3) 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4) 有利于加强风险控制职能;
(5) 有利于加强预算的可控性。
资金周滚动预算是以业务需求为依据, 主要对本企业的采购合同、订单执行情况和信用销售、现款结算、应收账期结算、票据结算进行测算与预测分析, 反映企业在一段期间内每周的运营资金的的收付状况与趋势。资金周滚动预算为集团企业改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业务、资金及财务信息。因此, 企业集团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是提高资金预算的可预见性, 减少资金预算的盲目性、对资金预算支出结构调整施加持续影响、打破资金预算编制期限的局限, 为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较大优势, 使经营预测与经营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必要补充。
2.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所解决的问题与成果
(1)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所解决的问题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通过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编制、执行、考评等环节解决了资金集中管理中出现的以下问题:
(1) 集团成员单位被动参与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公司通过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 使成员单位在资金预算中事前对各业务事项进行确认, 制定业务在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环节的资金计划, 在资金周滚动预算中填报, 并上报至集团资金中心, 资金中心对资金周滚动预算收付款执行进度进行跟踪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有资金缺口的成员单位, 在执行完成相关的内部借款审批流程之后, 安排经营所需资金, 最终实现集团成员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资金集中管理中。
(2) 资金集中管理中对成员单位无业绩考核目标
邮电器材通过资金周滚动预算的推行, 使资金周周有预算、周周有执行考评、月月有分析, 使资金集中管理能在量与质上得到清晰、可视的数据信息, 为资金管理的考核提供目标值。
(3) 集团成员单位不合理占用授信与资金资源
邮电器材通过资金周滚动预算可以动态的获得成员单位当前的授信资源的使用状态、资金占用等信息, 为集团公司总部动态调整成员单位的授信资源、资金配置提供实时的信息。
(4) 成员单位财务与业务信息沟通不畅
通过资金周滚动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评, 使成员单位的业务人员, 参与到资金集中管理之中。集团总部每月均会对成员单位资金周滚动预算的执行进行情况分析, 进行考核评价, 并在月度经营调度会中公布各单位的考评结果, 使得各单领导第一时间得到资金周滚动预算执行评价, 并反馈至业务部门, 同时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会对考评中的出现问题进行沟通与确认, 为进一步完善与推进本单位的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进行更细致的沟通、协同作业, 进而增进了财务与业务信息的沟通。
(5) 集团总部在资金风险管理控制职能缺失
邮电器材通过资金周滚动预算, 使资金集中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形成了一只有形、可控的“抓手”可在事前、事中、事后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 加强了集团总部资金中心在资金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2)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所取得的成果
从月度资金存量分析, 邮电器材2008年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于2013年开始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 同年5月执行资金周滚动预算考评。在此之前因未执行资金周滚动预算出现了下属单位每日均有大量的资金需求, 每日集团资金中心都在执行大批量的资金下拨, 同日又有大批量的资金上划至资金中心, 使集团整体资金的存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2013年开始执行资金周滚动预算, 细化资金周滚动预算的相关制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各环节的工作。使资金的使用有了依据、方向, 资金的存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图1) 。
从资金中心月度资金上划与下拨业务量分析, 邮电器材通过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 使资金中心执行成员单位的资金下拨与上划申请单的数量呈现出一定量的下降, 并保持在较合理的水平。其中下拨单的从预算执行之初的2575笔的较高值, 下降至2000笔左右;上划单也从1583笔, 下降至1100~1300笔之间 (图2) 。同时在临时性资金需求方面, 成员单位的需求在增加, 说明集团成员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中已从宁“多占”而不用, “本位”的主导思想, 转变为“因需而求”, 服从集团整体资金管理要求上来。
邮电器材集团从资金集中管理, 到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 使集团公司进一步解决了存贷双高、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资金使用率低、集团担保额与资金风险高起、授信资源分散、授信额度整体使用率低等问题。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在邮电器材资金集中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集团的资金管理向着更加科学、有效、完善全面推进, 为资金管理开创了全新的方式与维度, 并为邮电器材更好的发展赢得了机会。
摘要:在经历了2013年6月底的全国性“钱荒”, 中国式钱荒, 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纪录, 堪称我国银行业经历的最严重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 隔夜拆借利率大涨至罕见的13.44%。基于上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不对称与不平衡现状,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将面临着重要挑战, 如何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大型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重要课题, 如何强化资金预算, 特别是资金周滚动预算更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内容及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从资金周滚动预算的相关概念出发, 论述了企业资金周滚动预算的涵义及其特点;第二部分对企业集团资金周滚动预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及介绍资金滚动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企业集团资金周滚动预算的具体实施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最后结合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资金周滚动预算管理实践工作进行实例论证。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授信资源,资金周滚动预算
参考文献
[1]于增彪, 袁光华, 刘桂英, 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8) :22-29.
[2]李晓春.加强现代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探析[J].财经界, 2009, (12) :193.
[3]姜亮.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财经界, 2009, (4)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