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式教学模式(精选10篇)
滚动式教学模式 篇1
滚动式复习教学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有效性的探究
1引言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铺天盖地的题目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学生在题海中搏击,而学生对物理的本质精神没学到,却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和排斥的情绪,复习得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传统的复习方法是每复习一章测试一章,等到复习到后面时有的`学生把前面的内容早已忘记.教师一直在埋怨,自己对某一个内容讲了好几遍学生就是掌握不了或记不住,经常听到教师们说:“学生不聪明、脑子笨,现在是越来越难教了.”
作 者:严振道 作者单位: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上海,81 刊 名:物理教师 英文刊名:PHYSICS TEACHER 年,卷(期):2010 31(6) 分类号: 关键词:滚动式教学模式 篇2
一“滚动式”教学目标
“滚动式”教学法有三个特性。首先, 应该提倡及时复习法, 及时巩固, 时间越短, 记忆力越强, 复习的内容也会越全面, 因此它具有及时性;其次, “滚动式”复习不仅可以复习昨天所学内容, 还可以涉及以前的知识, 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 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因此它具有巩固性;再者, “滚动式”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 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 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每复习一次, 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 因此它还具有提高性。
解数学题时, 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的问题, 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 应遵循什么原则性。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通过一阶段的试探, 我发现学生达到了以下目标:学生从对数学的望而生畏转变为喜爱, 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新, 养成良好地学习数学的习惯。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 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 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滚动式”学习策略
变“填鸭式”课堂为学生积极的课堂, 数学课的特点是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学习新知识时, 教师应让学生首先回忆与本堂课有关的旧知识, 老师设计问题时应有梯度, 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新的内容上来, 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的知识, 并消除了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另外, 一直以来我们对数学的教学仅限于听和纸笔练习, 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关注不够, 造成了学生“心欲言而口不能”, 无法及时再现所学数学知识, 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为改变这种局面, 在课堂上我们加强了学生的“说”和“做”。“说”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学的概念、定理、性质、公式和法则等。可以说出对具体题目的条件与结论的理解、解题方法的选择, 也可以说本堂课的小结、章节的内容归纳、方法小结等。这样做,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数学理解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让学生在做题中学会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
三“滚动式”复习方法
测试不要用成套的题, 以一套为主, 进行删减, 同时注意对前边复习过内容的考查, 加强测试内容的针对性, 避免学生复习了前边的忘了后边的, 教师对试卷要全批全改, 做好错题统计, 并适当进行面批, 使讲评更具针对性。讲评课上做好题目的变化, 类化、深化和优化, 避免就题讲题, 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对于优秀试题 (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 要精讲, 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 与常见模型相联系, 让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所以然”。同时, 也要注意陈题翻新, 善于一题多变, 变中求新, 新中求异, 异中求同。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V=X+Y+Z (V:成功;X:刻苦的精神;Y:科学的方法;Z:少说废话) , 要有思想准备, 很多成功考生的经验告诉我们, “信心和毅力比什么都重要”。那些肯动脑学习, 既有刻苦精神, 又讲求科学方法的同学, 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滚动式”作业布置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败不馁, 胜不骄, 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 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
以前, 学完新授内容后布置的作业仅限于本节课后的习题, 而今不仅布置本节课后的习题, 而且还要布置与本节有关的以前所学过的题目, 一是起到巩固旧知;二是培养学生前后相连,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 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 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事实上, 学生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 最不愿意背诵、记忆纯粹的概念。如果老师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 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 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 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 岂不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殷颜.浅议“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0)
滚动式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工学交替“滚动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 实践 问题
笔者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实行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模式之前,学生第一、第二学年都是在学校学习,只有在顶岗实习的时候才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所以在顶岗实习时给企业输送的基本是半成品,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学生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岗位。为改变这样的状况,寻找三赢的合作模式,学校试行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并进行基本技能操作,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技能;第二学年重点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并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通过这种滚动式的教学,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践操作融合起来,在不同的岗位锻炼获得技能,更使学生对汽车维修这个职业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感受,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模式试行两年来效果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不足,现就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措施
1.基本概况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成立初期,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00人左右,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人。目前,与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本地企业有金山车饰、宏运汽修厂、佳能汽修厂、中骏汽车销售公司、广达汽车销售公司等14家。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实训设备与工位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开展了工学交替“滚动式”的教学改革。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简单的操作技能,第二年轮流到合作企业学习一个月。通过这个模式,既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课程设置改革
为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校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第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共有四个模块,即汽车基本技能实训、钳工实训、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实训等模块,并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共有七个模块,即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实训、电控发动机实训、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美容装饰实训、车身喷涂实训、车身修复实训等模块。第二学年的课程实施工学交替,第三学期学生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8周。这样让学生对职业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感受,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反复实践,建立了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的新型学生考核系统。
(1)校内模块考核管理办法。校内模块的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实施,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的表现评定学习成绩。在学生成绩中,基本知识占20%,基本技能占50%,学习态度占10%,团队精神占10%,创新精神占10%。
(2)企业模块考核管理办法。企业模块成绩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实习日志和实习心得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由带队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带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劳动纪律等表现进行评定(占总成绩40%);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表现进行评定(占总成绩60%)。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级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教师共同把评定成绩填写在学校统一提供的学生实习考核表中,并写出评语。学生返校后向专业教学部提供实习考核表、实习日志、实习心得等资料,根据以上资料给出学生企业模块成绩。
4.与企业深度合作
目前,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有广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骏汽车销售公司、佳能汽车修理厂、金山车饰等企业。学生在企业见习, 相当于把课堂换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老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见习时完成,如更换轮胎、换机油等任务。企业的师傅同样也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可以与企业的师傅交流。老师每天会到企业与学生、师傅交流,共同学习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了,改变了过去放羊式的顶岗实习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请企业专家到学校里来进行授课,把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让企业专家把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教师,让教师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带回学校。专业教师从14人增加到2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达到3个月,从2014年开始,先后有16名教师参加了国培和区培。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取得的成效
1.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历年南宁市技能大赛中,学生分别在汽车维护、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维修技能、汽车空调等项目荣获一、二等奖。在2015年南宁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学生获二级维护比赛二等奖,汽车涂装、汽车空调、汽车钣金、汽车获得二等奖。在2015年广西的中职学生技能比赛中,学生代表南宁市参加了汽车营销比赛获三等奖,农机维修比赛获得三等奖。
2.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质量明显提升
近几年,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达600多人。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学生的素质并没有下降,而是每年都在提高。学生汽车维修中级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5%。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拿到毕业证,还有技能等级证。在学校每年举行的就业双选会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实施的时间较短,还存在学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等问题。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县城的汽车维修企业往往规模不大,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最多十个人,且地方分散,很难实现统一管理,班主任只有在学生下班返校后集中他们,布置班级工作、打扫教室卫生等工作。而且当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容易心理松懈,个别学生旷课上网,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校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而有的企业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懈,放纵学生,学生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是否完成,只能通过老师与师傅的沟通才能了解。有的企业因学生实习时间过短而不愿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见习结束,考核很难做到真实有效。这些问题都是在工学交替“滚动式”教学中所遇到的。
参考文献:
[1]丘喻芬,谌怡秋.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工学结合?半工半读[N].广西日报,2007-2-23.
[2]张炼.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平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6(9).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4
1.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灌输式”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主导课堂,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唯恐不周,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毫无兴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疲于应付,教学双方都事倍功半。
2.语文课程特点。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有三个特点:首先,语文课堂是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过程;其次,每个人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第三,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而互动式教学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3.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互动式教学模式也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所决定的。其中,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讲“,实践”就是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心理学上,皮亚杰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地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过程并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而是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学习环境中的信息,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这也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学上“,终身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亲身参与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
二、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1.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猫和老鼠”的尴尬关系,导致课堂氛围紧张,严重阻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程兴趣的培养。要建立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首先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1]。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角色,从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的“导演”,营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人人愿意参与的和谐氛围,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比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排练一出课堂话剧,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民主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和不拘泥于常规的创新精神。
2.创建合适的互动情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合适的互动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文情境、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木兰辞》一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前熟悉课文背景,课堂上教师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然后进行分组表演。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3.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当今初中学生成长于物质文化生活较为丰富的时期,加上每个学生在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兴趣爱好、为人处世、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给教师授课带来诸多不便,但同时也为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活动提供了资源。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他们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比如在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可以将“朗诵”、“表演”、“描绘”三个任务下达给每个学习小组,小组内有人负责朗诵课文,有人负责“场景再现”表演,有人负责以素描或水彩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描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同时,促进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并且在小组互动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4.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的特点,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武器”,通过虚拟现实、放大细节、拟真等特性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3]。比如,在讲授《苏州园林》时,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匠心独运和典雅秀丽;在讲授《沁园春·雪》时,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磅礴大气;在讲授《海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
三、结语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篇5
互动式教学与教育部号召相对应,都强调了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想切实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明确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和教学作用,扭转和改变以往的错误教学观点。传统的课堂中,基本都是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互动教学中首先就是,需要淡化老师的主导作用,将以往的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使用语文技巧,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2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前文也曾强调过,学习过程是需要多向互动的。互动教学中的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还包括学生间的互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以及个人见解必然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初中生正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学生间的交流时,必然会产生头脑风暴,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对该问题产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头脑风暴也需要多次进行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做好交流活动的策划和引导工作,并且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和表达自我,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3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根据新课标指示,师生间的互动必须以师生间的和谐平等相处为前提。因此,老师还需要注意和学生的感情培养。初中生还是一群尚未成熟的孩子,在和老师互动时难免会有些害羞,需要老师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探讨朱自清在《春》中使用的艺术手法为例,老师可以这样做:师:人们都说这篇文章写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具体讨论下,作者在描述春天的美景时,具体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好么?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很多例如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师:是的,你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部分。
生2:我觉得文章语言十分优美。读起来也不像以前的某些课文那么难懂。尤其是作者的用词,很朴素自然,“赶趟儿”这个词显得十分生动。师:你举了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呢,说得很好。同学们有什么其他想法么?(看到有学生欲言又止)XXX,我看到你偷偷举手又放下了哦。没关系,尽管说出来,说不定又是一个关键内容呢。
生3:我觉得文章的结构也很精美。就像前面提到语言优美一样。应该也算是它一个特点吧。师:算!这当然也是作者写作成功的一大原因。你说的也很好!(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大力表扬生3,开始踊跃发言)师:同学们说了好多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呢,大家说的都很好。虽然也有一些不算十分典型的特点,但这种勇于探索的表现也值得鼓励。现在综合一下大家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鼓励为主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自主学习,使得课堂气氛很轻松活泼,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互动教学的优势。
结语
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对帮助学生健全自学能力和培养社交能力十分有效。推行互动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进青.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李月铭.小议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
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篇6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政治性最强、民族特色最鲜明、对社会文化心理影响最大的教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的这些特点使学生在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下,极易成为消极的教学客体,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对比的现代教学观点则围绕“互动”二字,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等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尤其突显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对于现代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曾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出作为整体现象的教学过程本身。割裂开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联系,就使这一过程失去完整性。”[1]德育课也会在互动中减轻说教成分,利用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构建高校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需要经过多种途径:
一、不断提高高校德育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设计的策划者和主持人,他们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还需要转变观念,以“互动”的形式认真备课,在备课和行课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才能不断引导学生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从而保证师生之间沟通互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目前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就立即担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上课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钻研的同时,还需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这既可以使书本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又可以使教师获得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素材,教师在讲课中就能够对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此一来,课堂中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感性而具体,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三,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互动”的形式认真备课。互动式德育课教学课堂的组织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教学的灵活性很大。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想得心应手,在课前必须悉心准备,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而且要不断搜集、积累和更新相关素材,准备一些形象、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除去书面备课之外,高校德育课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多征求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对课上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在课前明确相应的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交互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并注意把握整个授课过程的方向、节奏和进度,使课堂在井然有序中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配合意愿。学生作为教学的认识主体,其认知水平、行为能力是不完善的,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因而,学生还难以独立地充当教学的认知主体。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不完备性,注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真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课下要有意识地多与学生交谈,加深对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品行风貌、举止爱好的了解和掌握,使互动式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先表扬做得正确的地方,然后再纠正错误,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格局,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法
问题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但不是单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最主要的是教师能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通过师生对问题共同进行分析、理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的答案。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应当注意,教师对学生口头回答的问题要当堂给予点评,一是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进行讽刺挖苦,对回答好的学生应当充分肯定,对回答不好的学生应进行正确引导,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二是不能根据既定的答案去判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只要回答的有道理,就应当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创新。
这种方法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讨论法
讨论法要求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由学生课上分组讨论的一种互动教学方法。它适用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答案。课前教师应认真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大家可以自由地收集相关的参考书目和资料。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发言提纲,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发言人走上讲台论述本组的观点。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讲完后由教师当场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各组讨论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创新、还须改进之处等等一一评说,既要肯定其结论合理的一面,也要指出认识上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为保证学生能充分展开讨论,教师应以提示为主,不能过多地发表个人的主张,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但也要适当控制讨论的进程和发展方向,防止学生在某个环节上纠缠过多而影响对其他问题的探求,确保讨论过程的高质量。
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到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发言法
发言法就是在教师讲授课程之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部分学生就某一指定的教学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学生进行充分地准备,发言人员的范围、发言的主体内容和发言时间等必须在前一次课程结束时确定。发言要给学生们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是体验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探讨性的。然而,学生作中心发言,只是作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手段,他们的这些发言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课。教师对学生发言要及时进行评价,其中的精彩之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有失偏颇之处或错误的观点要予以澄清和指正。教师通过在学生发言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讲解学生在理解上有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思想上进一步得到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分层滚动绩效考核模式评述 篇7
一、分层滚动绩效考核的实施框架
分层滚动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三个步骤滚动进行,季度考核在月度考核的结果上进行,年度考核在季度考核的结果上进行,即每一个长时期的考核要以短时期考核为前提。在考核前事先成立一定数目成员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的领导组成,同时为了保障考核的公正性,有的企业考核过程中规定某部门的考核小组成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非本部门成员加入,考核小组负责对本部门员工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的动员、组织和总结工作。
在一些调查资料中,笔者发现不同的企业实施的方法略有差异。有一些企业规定一个考核系数,这个考核系数实际上就是对被考核员工的奖惩系数,这个考核系数产生于全体员工中,即考核系数的总值为全体员工的总数,由于各个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不同,在考核时有的员工可能高于1,有的可能低于1,实际上考核系数是通过考核在全体员工中的一个再形成过程。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员工晋职、晋升和降低岗位工资的依据。
实施过程一般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三个步骤进行:(1)月度考核。月度考核以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基础,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内部进行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随部门的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月度考核的结果形成一个薪酬奖励系数,作为下一个月度薪酬发放的依据;(2)季度考核。季度考核比月度考核的内容相对要广泛,但要以月度考核结果为依据,考核的对象实行层级负责制,即每一级管理人员成为上一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对象,实际上是上级管理人员对下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在德、能、勤、绩等几个方面做文章。季度考核以月度考核结果为基础进行再次考核,月度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对季度考核结果影响很大。季度考核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个人总结→被考核者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者提出意见→反馈考核结果→公布最终考核结果。这一阶段考核时一些企业宣布一些规定,规定平时业绩好的员工年末的考核结果不能差,平时业绩不好的员工年末考核时结果不能太好,如员工本季度中月度考核结果等级两次及以上为A的,季度考核结果等级不得低于B,本季度中月度考核结果等级两次及以上为C或D的,季度考核结果等级不得高于B。(3)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以季度考核为基础,企业一般设立考核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有企业的高级领导担任,考核在年末进行。考核的一般程序与季度考核相似。为了保障考核的连续性和公正性也作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与季度考核的规定也基本相似,但由于是年度考核,这将会涉及员工在下一年的工资水平、晋升机会等,如一些企业规定:年度考核结果等级为A、B的员工,具有晋职和晋升岗位工资的资格,当年考核结果等级为D的,予以降岗,并按有关规定调整岗位和工资档次。连续两年考核结果等级为C的,按D的办法处理。
二、分层滚动考核方法评述
1. 考核的实施过程软化了量化的硬性指标。
考核的整个实施过程采用了量化指标考核方法,但是从量化指标的评分过程看,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且大部分列入考核的指标如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品德指标、修养指标和能力指标等均是软指标,软指标的评价过程中不免会搀杂个人感情因素,并且有时感情因素的成分非常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量化指标的精确性。以不精确的指标来对员工进行精确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会严重偏离其价值。笔者认为软指标本身就不太适合量化,强行使软指标量化只能使得硬指标软化,表面上看是在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实际上量化的根据已经失真:由原来的客观依据转变为感情依据。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观、感情和态度等的不同从而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不完全的根据必然会导致不完全的结论,以不完全的结论来对员工进行评价必然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不正确的导向,使得员工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理解:自己努力程度很高但得不到较好的评价,没有作出很大的努力却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员工会注重评价者感情因素的培养,员工普遍认同:感情培养=价值创造,于是更多的人会更多的注重人际关系建设而偏离了考核奖勤罚懒的初衷。理论上认为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是那些客观性比较强的因素,而这些软指标的选取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在绩效考核中,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抓住关键指标(KPI),KPI考核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假设就是一句管理名言:“你不能度量它,就不能管理它。”所以KPI一定要抓住那些能有效量化的指标或者将之有效量化。在实践中,应抓住那些亟需改进和切实可以量化的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灵活性。KPI考核是通过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根据KPI的思路,必须在考核实践中将软性指标硬性化,尽量减少考核过程中的感情搀杂和主观随意性,尽量达到考核的预期。
2. 部门分别考核加大了部门之间的不平衡。
分层滚动考核的基础是月度考核,月度考核是建立在各个部门分别考核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考核方法只能将本部门小区域内的员工进行等级划分,是在小范围内的比较而并不是整个企业全体员工的比较,这样就严重扩大了部门之间考核的不平衡,即在一个部门(假设是A)整体状况不如另一个部门(假设是B)的情况下,会使得B部门选出的优秀者与A部门同样多,同时也可能出现B部门中比A部门还优秀的人员没有被选上,而A部门中不如B部门优秀的人员却被选上了,这种考核过程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会使得员工怀疑考核的公平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企业总部只是提出一个各部门考核的指标,但没有在全企业进行统一考核,即考核指标到各个分部门去贯彻,考核结果被平均分配到各个部门,全体员工范围内的平均主义转化为部门间的平均主义,全体员工范围内的竞争转化为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考核的结果看起来非常准确和公平,实际上缺乏科学性。员工考核应该着眼于整个企业效率的提升,考核自然就应该在整个企业平台上来进行,但是现在是以部门为考核平台,就会使得一个部门(高水平部门)的收益转化为另一个部门(低水平部门)的收益,低水平部门的员工是依靠企业考核过程的政策优势获得不公平的收益。这种制度的长期实行就会起到鼓励低水平部门长期低水平而遏制高水平部门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是损失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延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3. 分阶段考核实际上强化了考核者权利。
企业实施的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分阶段考核制度为考核员工提供了量化考核的充分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但仔细分析考核过程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管理者本身并不成为被考核的对象,考核只是对员工进行考核,这样就加大了考核过程的不对称。从理论上讲,制约机制建立的各方权利越对等,制约机制本身的功效就越强(在各方不发生勾结的情况下)。当制约机制涉及的各方发生权利不对等时,其中就会出现一方以权利优势而在制约结果中占优势。从实践上看,考核过程本来就存在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利不对称,即管理者对员工的认识总是不全面的,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权利与地位是不对等的。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就不免会存在以员工工作成绩以外的事情部分取代工作成绩本身,从而在考核一开始就出现考核制度缺失,同时考核者对员工的单方面考核(即只存在管理者对员工考核的权利而不存在员工对考核者考核的权利)也会降低考核机制的高效率。当管理者接受考核时面对的是更高一级的考核者,这时又会发生与前面同样的事情。在不同层级的考核中好像是建立了一种考核制度,但实际上在不同层级人员考核时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机制扭曲,造成不同层级的考核标准不一样,对于最高层的管理人员根本就不存在考核问题,只对下不对上的单方面考核制度远远背离了考核的初衷。所以层级滚动考核的高效率固然存在,但这中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制度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公开的、透明度很高的、对所有员工(包括各层级的管理者)普遍使用的考核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一种考核制度,将考核的绝对指标转化为相对指标,使得这种指标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都适用。只有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的制度才是真正的制度,也才会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才会使得企业内的所有人员感到制度的公平性和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不然就会由于考核机制本身的不完全而在层级考核中使这种“小”的不公平性逐级“放大”。
4. 考核系数的分配方法破坏了团队精神、降低了集体竞争力。
前文述及,很多企业的考核规则中有规定:各部门要在考核的结果上,对员工的月度、季度、年度奖励工资进行分配,部门奖励工资考核系数之和等于部门员工人数。这实际上是增强了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如果考核系数与员工奖惩相挂钩,那么奖励系数在员工之间的分配实际上就是奖金的分配过程,这样企业整个范围内的竞争演变为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正如前面所述,这样的竞争不一定会使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相反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减弱,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增加,不但会影响部门内部的团队建设,而且会降低整个企业的效率。这样的分配考核系数无论对于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都是不公平的。对于部门内部只是对原来“蛋糕”的一种重新分配,但“蛋糕”本身并没有变大,这样会造成员工都死死盯在自己分得的那块蛋糕的大小上,而并不关心整个蛋糕的大小。我国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文化,这样的考核机制会使这样的文明得以充分表现,考核机制的预期收益会由于这样的传统文化而部分抹杀。
三、绩效考核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模糊评判与精确考核相结合。
模糊是指由于概念外延的不明确性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精确是指对事物判断的确定性。多少年来,人们在考核和评价实践中,都碰到这样一个矛盾:定量考核以精确作为模糊的对立面,代表着科学管理的兴起。然而,人的智力、能力以及管理劳动和各种知识劳动中凝聚的复杂性却是模糊的。人的素质和绩效评定既然作为考核或评比的客观衡量,则应当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常用的评定方法,无论是记分法、抑或评语法,都似乎不够科学。究其症结,是因为任何一种评定,均涉及对多因素做出综合评判,而且由于各因素概念的模糊性,不管采用记分法还是评语法都难以进行定量的分析。
2. 要素分析和综合评定相结合。
要素分析评定法是通过对每个被考核者的某些表现逐一加以分析来进行考核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先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分为若干要素,然后根据要素设立相应的考核项目,按考核项目分析评价被考核者的各方面表现,并由此来分析、判断被考核者各方面素质的高低。因该法是从多方面去考核人的各种表现及能力的,所以通过考核,可以发现被考核者某些方面的特长和短处。这种考核方法在人事考核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事考核中,应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多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坚持多维考核可以防止人事考核中的主观片面性。
3. 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互动课堂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5-02
在知识型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下,不应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而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90后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但由于年纪小,对于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认识常处于萌芽状态,思维潜力尚待开发。另外,由于就业、升学压力较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自学能力、自主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发散性问题不会回答,在复习时,学生需要老师的复习题片,不知如何复习。如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上述情况,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能在课堂上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源自交往教学论思想的启发。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成为自主、交流和探究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往与沟通,让教学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整体、多维、动态的交互教学活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的模式转化,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抛弃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代之以平等、共同提高的态度,实施民主化课堂教学,以互动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2.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手段
2.1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它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设备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便于进行。教师只要预先编辑好有关材料,课堂上需要时即可显示。
2.2教具
普通教具如挂图、照片、板画、标本、模型、实物等,这些传统的教具仍然具有其方便、经济、直观的优越性,同样能起到调动学生兴趣之作用。
3.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形式
3.1教师的启动——互动的前提
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新课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的机会。教师的启动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
学生在互动中不断使用英语,从而发展了英语交际的能力,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3.2学生感悟——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感悟新课,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准备。
以Plant a Plant一课为例,笔者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Why do plants need sunlight?
(2)Why do plants need water?
(3)Why do plants need glass?
(4)确地完成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3.3小组活动——互动的主体
该环节是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式讨论。小组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在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听小组成员朗读课文,并给予评价,然后针对课文内容采用组内成员轮流提问的形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处理。
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他“标准答案”,而是要设法引导,让他自己做出正确或基本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相互讨论,团结协作。
3.4组际交流——互动的关键
通过前面的小组讨论,基础性的问题一般已经解决。这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题目,这些题目也可以在小组互动中产生。经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其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整,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4.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学双向作用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的学、快乐的学,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实效。
5.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师生及生生互动课堂体系将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突出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应创建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懈地努力、再努力,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龙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互动式音乐教学策略(吴琳) 篇9
东华镇中心小学 吴琳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我要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作出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
(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反应等能力;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把自己的感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地唱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表演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二)形成良好的合作气氛,乐于互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和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得到丰富和升华,还要在音乐实践或活动中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堂上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参与互动的目的。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抛弃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合作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全体互动,人人得到了发展,较好的落实了素质教育精神。
(三)实现人境融合,人境互动
全体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景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并达到忘我状态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境界。不用教师提示,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表演,全体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之中,情景也因学生的加入而变活了,学生也因全身心的投入,使情景成了激发学习欲和创造思维的最佳土壤。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增长见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课程占的比重比较大,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乐于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等表达地明明白白。同时,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小学音乐教学如果把教学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五)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该遵循着几点原则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接受的;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 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因此表扬与鼓励是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音乐会”“优秀小歌手”等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起到自我约束的功效。通过“家长眼中的孩子”与“老师的话”使孩子理解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在评价中反映自己,当他自己的了解日益增多,自评和互评的能力也将稳步发展。
滚动式教学模式 篇10
1充分调动学生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舞蹈学习能力
在过去舞蹈学习中,教师大都采用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模式,这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舞蹈的含义。要想使学生们发挥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摆脱过去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要设计一种适应学生们年龄段充满青春活力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的开始引入一个简单的游戏或者舞蹈表演,让他们对舞蹈教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再加入一些音乐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各种有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舞蹈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自主进行探究与调查
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学习过程中很努力认真学习,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是将每一个步骤和动作尽可能明白理解地教给学生,可是这种授课效果并不好,很难做到使动作和状态都完整地表达出来。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找出原因,使学生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观察,对自己想要学习的舞蹈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会产生想要学习的想法,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去查阅有关的内容和资料,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民族风格和人文特点,为在课堂上学习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互相讨论与沟通
学习舞蹈时,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点很重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其进一步提高寻找方法。舞蹈教师也应该多多听取学生们的交流,有利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起到教学的引导作用,留给学生们讨论的空间,将这种教学互动方法自由的安排在不同的教学时间段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舞蹈学习能力。
4舞蹈教学中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对不同动作的不理解或者疑问。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种提问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分析的能力,也说明了学生们对舞蹈学习有了兴趣,有利于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通过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能否顺利解答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5结论
【滚动式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滚动管理05-12
滚动优化06-23
滚动新闻06-25
滚动10-02
滚动勘探开发05-23
《团身前后滚动》体育教案10-23
高三地理滚动训练九05-1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例09-22
大班科学活动滚动的球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