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农机具

2024-07-08

多功能农机具(共4篇)

多功能农机具 篇1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 我国行走式多功能抗旱灌溉机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成功研制了3类13种抗旱播种和灌溉系列机具, 研究了种、水同位播施装置和地轮驱动的自动定量注水器, 种子与水 (含保水剂) 分路同步穴播穴施关键部件, 使穴播穴灌坐水播种机实现了种、水同位施播, 出苗率提高10%~16%, 抗旱保苗期 (率) 提高31%, 坐水播种机作业质量监测系统, 可以同时监测施水和播种情况, 显示和蜂鸣提示作业故障发生及其故障位置, 多功能灌溉机以拖车和水泵构建公用平台, 实现多种工作部件的弹性配置, 一机多用, 降低使用成本, 抗旱保苗期 (率) 提高31%, 综合作业成本下降12%, 12%, 开发的微型提水灌溉装置实现高低扬程提水, 研究开发了自洁式过滤器, 满足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多种水源应用;开发了等非旋转式远射程均匀喷灌喷枪, 提高灌溉均匀性;四种动力配套, 扩大了行走式节水灌溉的技术内涵和应用范围, 提升了技术水平, 扩大了机具的功能。

该研究成果 (产品) 分别在山西寿阳、江西鹰潭试验示范区和河南开封、许昌进行了生产应用5000亩, 推广多功能灌溉机销售3台, 微型提水灌溉装置销售26套, 累计销售29台 (套) , 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受到用户的欢迎。

多功能农机具 篇2

一种现状

近年来,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激励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然而, 随着农业机械不断增加, 当前的农机维修服务功能与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需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当下, 瑞昌市农机维修行业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现状?

——农机维修网点状况。截止2013年底, 全市农机维修点59个, 在农机部门登记的专业农机维修点12个, 多数维修点以个体经营为主, 其中村级维修点2个 (门店设在行政村) , 三级维修点5个 (门店均设在市区) , 能够承担农机具的局部性换件修理, 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

———农机维修网点分布状况。农机维修点基本分布在市区、乡镇集镇、行政村三级地带。其中乡镇分布居多, 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点多设立在市区, 有5家, 维修能力一般的主要分布在乡镇集镇, 且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 难以及时、高效地承担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业务。

———农机维修网点业务开展状况。农机维修有较强的季节性, 春耕生产、双抢、秋收冬种期间业务量较大, 占到90%以上, 冬季业务很少, 仅占10%。普通农机具换件、校油泵、修柴油机等一般就近维修, 少数维修点在营业淡季承揽加工一些零活, 市区、及少数乡镇集镇维修点兼做经营农机具配件。一些高性能大型农机具出现故障, 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维修, 购置补贴机具在“三包”期限内出现问题, 大部分由销售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解决, 超出“三包”期限, 常规性问题多数是农机手自行解决, 少量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近去维修点维修。

———农机经销商维修状况。目前瑞昌市区有3家农机经销商, 乡镇集镇有1家, 主要经营:手扶拖拉机、耕整地机械等小型机具。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 只有在关键农时季节才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维修。每家经销公司配有1名专业维修人员, 开展了上门维修业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状况。目前, 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有9家, 能对外开展维修服务的只有2家, 其余的维修业务都是“自给自足”, 对一些高性能机具主要依靠农机生产厂家。

一大难题

在越来越多的农户拥有了农业机械之时, 随之而来的农机“维修难”、“服务难”、“难维修”, 成为农民在使用农机时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

———农机售后服务难。主要是绝大数农机维修点分布较散, 多集中在乡镇集镇, 不能深入到乡村, 农民在使用农机时如发生故障就处于“维修难”、“难维修”两难境地, 有时不得不拖到集镇甚至市区经销商处去修理, 送机上门维修成本偏高、不及时, 往往又误时误工。

南义镇朝阳村余锦旗2013年“双抢”期间, 机具在田间作业时出现了毛病, 在南义镇没有这种机具售后服务店, 机具由生产厂家派技术员来维修, 这台机具更换滚动轴承和修理前后花费了3天半时间, 虽说是在“三包”其内, 但农忙时的误工费, 这对余锦旗来说损失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在农村, 在农机使用中有着余锦旗类似苦恼的农民不在少数。

———农机配件供应难。一是保修期外的农机具配件购买不方便。二是企业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 农机配件难跟上, 大多数高性复式型能拖拉机、收割机、水稻插秧机配件需要去生产厂家或市区经销商处买, 大多数农机维修点没有相应的农机配件。三是多数维修点配件来源不足, 服务效能低下, 配件质量没有保证, 也无法承担大、中型及高性能农机具维修业务的需要。

———农机维修网点监管难。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 规模不大, 部门之间缺乏合力联动机制, 还有少数网点是农忙时开门, 农闲时关门, 无证经营, 这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 个别村级维修点经营质量较差的农机配件, 影响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目前, 瑞昌市多数维修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自学成才者居多, 对新农机具出现的故障没办法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农机维修利润空间不大。因为补贴农机具在“三包”期内, 大多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负责, 主要农机配件都由生产厂家更换, 一般配件才去维修点更换, 所以维修价格和配件价格利润空间不大。

———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许多农机手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 至使农机具带病作业, 零件超极限磨损, 故障频繁, 使用寿命缩短,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一项尝试

近年来, 瑞昌市积极探索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进一步完善农村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逐步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2013年争取到省财政以奖代补政策资金30万元和本市财政扶持资金15万元, 自筹资金30多万元, 依托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丰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好2个二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经过一年来的运作, 中心维修服务优势和功能凸显, 特别是在今年春耕备耕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服务方式的改变直通农民心坎。维修服务中心提供“送维修到田间”服务, 开展“农机医生”下乡活动, 保障机械顺畅作业。同时针对大型高性能农机维修较复杂, 存放难的实际, 维修中心也为服务区域内和辐射区域内的农户、合作社成员提供“急修送上门、大修到中心”的“保姆式”服务, 并免费为农户和社员存放机具。“服务中心配备了一台服务车, 备好常需要农机配件等, 在农忙时节, 服务车天天巡回在田间地头, 随时修理故障农机, 这种做法很受农民欢迎”, 碧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服务区域的放大共创“多赢”局面。目前, 2个维修服务中心维修服务区域已覆盖横港、范镇、肇陈、乐园、洪一等6个乡镇, 服务中心对大型机具实行包修制, 收取一定费用, 负责日常的检查、维护、保养和调试, 同时还在农忙季节开展故障机具抢修和零星修理, 维修业务量大大增加, 具有专业维修技术的人员服务水准吸引了周边农户, 在农闲时他们非常乐意将机具送来检修, 受益的不只是农户, 还有维修服务中心和生产厂家。

———售后服务的延伸提升了竞争力。时下, 农机售后“三包”服务、正常的零配件供应、日常的保养维修需求越来越突出。“三包”的任务愈来愈重, 维修服务中心的成立, 能很好地将售后服务进行延伸, 既解决了购机户的后顾之忧, 又使用户得到终身优质服务, 2个中心运行一年来, 除完成“三包”任务外, 还承接了社会农机维修机具179台套, 有效提升了生产厂家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经营环境的改善提升维修功能。维修服务中心的成立, 极大的改善了区域内农机维修市场经营环境, 有效提升了维修服务功能。2个维修服务中心有专业维修人员8人, 全部实现了技能鉴定培训和持证上岗, 配有高、中、初级技能人才, 还有生产厂家常驻“三包”人员。中心按照综合类二级标准建设, 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检测设备, 由企业原厂零配送机具配件, 确保了维修质量。

一个战略

当前, 要解决农村农机维修难问题, 除了国家的政策扶持, 更需要农机管理部门把农机产品经销、配件经销和农机维修管理起来, 逐步将农机维修市场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保障农机维修运行质量。

———加强维修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前提。采取多形多渠道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培训复合型维修技术人员, 逐步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维修各种高性能农机具的能力。同时, 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 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使之遵纪守法, 诚信服务。

———加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是方向。当前, 要切实解决农村农机维修难等问题, 最可行的办法是鼓励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开展“企社共建”、“企点共建”等合作模式, 提升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功能, 做大做强区域性维修服务中心, 满足广大农机户服务需求。

多功能农机具 篇3

1 现有基础

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全区拥有农机装备总动力38.6万kW, 拖拉机6 047台, 配套农机具13 807部, 联合收割机1 109台, 插秧机1 258台, 农用运输车1 955辆,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800台套, 机动弥雾机8 614台, 农用水泵8 693台。2009年三麦机播面积2.43万hm2, 机械化种植水平97.9%;水稻机械种植面积2.15万hm2, 机械化种植水平74.13%;小麦、水稻机收水平分别为98.9%和93.9%, 全区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3%。

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区镇两级农机管理机构健全, 区级5个行政管理和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分别承担监管、推广、培训和服务职能。20个镇 (区) 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 有专职农机管理人员38名。省一级农机维修点1个, 负责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农机维修;二级点3个, 进行中高档次农机的一般维修保养;三级点33个, 进行常规农机维修。建有三星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 吸纳会员1 007人。拥有在册农机手7 159个, 农机从业人员17 324人。

近年来全区农机化建设成果颇丰, 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大局, 开拓创新, 实现了农机推广的新突破, 安全生产无大事故, 农机为农服务有新成果。2010年, 顺利通过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 、江苏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 (区) 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 (区) 验收。农机跨区作业成为通州农民在全省叫得响的创富品牌, 连续多年跨区作业收入超亿元, 涌现了一批年收入超10万元的农机手。

2 发展空间

全区现有农机总量中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普通机械多, 高性能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 经济作物机械少, 农机装备结构与都市农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农机化为都市生态农业配套服务的空间很大。长期以来, 通州的农机化建设一直围绕稻麦油等传统大宗农作物进行, 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一直以人工作业为主。除种植业以外, 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对农机化也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通州撤市建区以后,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发展都市生态型农业的构想, 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建设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 也对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部门根据新时期农业生产的特点, 作了有益的尝试, 2010年引进、示范和推广大棚王拖拉机18台, 担架式弥雾机77台, 粪便处理机2台套, 饲料搅拌机2台, 田园管理机1台, 增氧机14台, 秸秆还田机688台, 使用效果不错, 后期发展前景看好。

3 建设思路

3.1 在配套机具多样化上下功夫

耕整地联合作业、种植与施肥施药联合作业、耕种复式作业等可以大大提高工效, 减少作业成本。随着拖拉机报废更新、升级换代工程的实施, 动力机械的性能大幅提高, 根据需要配置多种挂接农机具成为可能。如通州推广的大棚王系列拖拉机, 可挂接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所需要的耕作机械, 花生、大蒜、胡萝卜、土豆等块茎类果实的挖掘类收获机械。该型拖拉机还是播种、灭茬、开沟、起垄等传统农机具的动力机械。通过配置多种作业机械, 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将成为下阶段发展的方向。

3.2 在个性化农机发展上求突破

都市生态农业一般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选择适宜的种养品种和生产模式, 体现的是一镇一品, 特色发展, 错位竞争, 通用型农业机械往往无法满足特色生产的需要。针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 重点发展智能化大棚设施, 引进多功能田园管理机械, 推广大棚喷、淋、滴、渗灌与温控技术, 大幅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顺应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积极引进化肥深施、物理诱虫、河道清淤、秸秆制粒气化、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处理等农业机械, 使农村种养殖业的废弃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后加工升值的机械化发展路子, 加速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的应用, 引进果品分级处理、打腊包装、蔬菜脱水加工等产品加工机械,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个性化特色农业机械, 提升农机化的服务领域和范围。

3.3 在科技含量提升上做文章

一个产业科技含量的多少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 在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进程中, 要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 引导农民购置高性能、高品质、高效率的粮油作业机械, 提高农业机械的配置质量。在稳定保有量的情况下,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 将高档联合收割机的占比由70%提高到95%, 乘坐式插秧机的占比由10%提高到70%以上。密切关注农机新科技发展动态, 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3.4 在配套服务跟进上争效益

伴随着农机具保有量的持续稳定发展, 农机作业生产的细分子行业农机维修、配件 (油料) 供应、作业经纪服务等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载体的各类农机合作社, 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在机手、农户、市场之间架起了快速沟通的桥梁, 通过合作社的运作, 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通州的农机合作社无论组织架构、运作模式, 还是发展规模, 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应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 向管理要效益, 推动农机作业服务的良性发展。

4 可行措施

紧紧围绕“稳粮油、调特经、扩高效”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项目农业为载体,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提升全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4.1 巩固提高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水稻生产方面, 加快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 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 加快技术普及, 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发展适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系列装备, 在水稻栽插、收获初步实现机械化外, 试验推广低成本育秧播种机械, 粮食烘干、加工、包装等机械, 带动水稻烘干、稻米精深加工发展, 延长服务链和产业链, 提高水稻生产整体效益。油菜生产方面, 近年通过实施省级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 通州油菜生产机械化播种、收获试验示范点进一步扩大。要继续研究探索油菜品种、种植模式与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筛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和栽培技术, 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

4.2 全面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设施农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重点发展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 (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 机械化, 充分挖掘设施农业各个方面的生产潜能, 用现代农机装备武装设施农业, 努力实现设施农业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在温室大棚方面, 推广微耕机、微滴灌装置、臭氧病虫害防治机、机动和手动施药器具、烟雾净化和二氧化碳气肥器、频振式电子灭虫灯或黄光诱虫灯等装置。以省级景瑞高效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为龙头, 服务水芹、西瓜、葡萄、香芋、蔬菜等十个产业基地, 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养殖大户。在设施养殖方面, 推广喂料机、喷淋设备、风机、冷水帘以及粪便处理等设备。积极为大型养牛场配套自动挤奶、杀菌、冷藏等设备, 跟进服务大型鸡、鸭、鹅饲养场, 为他们提供自动孵化设备, 禽舍自动化管理系统。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通州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4.3 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农机,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土地的可持续使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一是加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 逐步淘汰高能耗的老旧农业机械, 减少农机排气污染。二是大力推广三麦免耕播种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的植保机械, 保护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品质安全。三是做好农作物秸秆的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良性循环利用, 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 促进增产。抓住秸秆综合示范县区创建的机遇, 以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为重点, 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 把通州建设成为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都市后花园。

4.4 全面打造平安和谐农机, 为都市生态农业保驾护航

多功能农机具 篇4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农村领域先行先试的试点,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 积极探索了统筹规划、申报入库、系统布局、组装立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式,充分调动了行业内外参与积极性和优势的协同发挥,推进了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了项目重大成果产出和产业化同步;积极探索和实践了项目专员制、法人责任制以及课题分项任务合约、经费集中管理等管理模式,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结合、指导服务与督导检查结合、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结合,取得了很好经验和成效。

项目取得了一批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突破了农机先进设计制造、重型拖拉机无级变速传动系CVT技术、大喂入量脱粒分离、作业导航及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150多项,开发了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及配套多功能田间作业装备、10kg/s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三行通用型和六行采摘与打包一体化采棉机、番茄和甘蔗等典型经济作物收获机、禽蛋等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等高性能装备近100种,申请专利近350项, 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近50项,发表论文390多篇,成果转化应用收入超过亿元,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先进装备技术在农业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全面完成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沼气池建设下一篇:艺术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