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学

2024-07-08

艺术管理学(精选12篇)

艺术管理学 篇1

提起艺术生, 很多高中班主任都会深感头疼, 想到的也都是怪异的发型、不羁的思想, 懒散的举止。可这样的学生也同样需要管理, 需要关爱。在他们不屑的眼神下, 又隐藏着多少渴望, 潜伏着多少能量呢?作为班主任我们又应该怎样善待他们, 引领他们踏进大学校门呢?

三年的艺术班带下来, 我总结出了管理这种“放牛班”的四个“一”原则, 即:一粗、一细、一态度、一保护。

一、一粗

很多熟悉的班主任与我闲聊, 都会感叹我是怎么把这样一个班级顺利地管理下来的, 我的回答首先就是“神经”要粗。还记得2012届的艺术班, 组班之初, 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当我走进教室之后, 还是感觉脑袋“嗡”的一声!那个少林寺出身的捣蛋鬼正在玩扫把, 那个有名的夜不归宿正在看漫画, 他们竟然都是年级里的“名人”。再看看还算老实的几个人, 我教过的几个班级倒数固定人员都在。面对乱糟糟的场面, 我只能机械地拿起教鞭, 拼命向讲台敲去终于安静了下来, 就在我心中窃喜之时, “啪”的一声, 比我的教鞭声更大的声音猛然响起, 是那个“少林寺”!———把扫把猛然投向了地面, 然后又“轰”的一声趴在了桌子上。挑衅!公然的挑衅于是我爆发了, 面目狰狞, 破口大骂了半个多小时, 结果是, 坐着听我骂的人越来越少, 趴下享受的人越来越多。直到下课, 一多半的人都趴在了桌子上, 剩下的人都在发呆, 我的暴跳如雷却成了他们的催眠曲。下课铃声响起, 我狼狈而逃, 连回头看一眼的想法都没有。坐在椅子上, 那种强烈的挫败感刺激着我的神经, 我觉得很气愤也很无力, 骂了一节课, 头也在疼, 如果以后每天都要这样, 我不是要给活活气死。想到这, 我突然冷静了下来, 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过:要么东风压倒西风, 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他们的神经粗, 我的神经要更粗, 只有顽强地存在, 才有机会进行彻底的斗争。从那以后, 面对他们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挑战, 我一不真生气, 二绝不泄气, 随时接招, 本着“坚决不气倒自己, 必须让他们头大”的原则, 我的神经也就变得越来越结实, 每天都能够神清气爽地面对任何突发状况了。

二、一细

我相信, 每位班主任教师都是一位细心人, 艺术班更是一个需要仔细的集体。学习艺术的学生大多比较敏感, 却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面对同样的问题, 他们往往显得更加脆弱, 更加极端。所以, 我坚持每节课至少到教室外观察两次, 每天至少找三名学生谈心, 每周至少开两节班会课, 不定时检查宿舍, 随时关注他们书桌里面存放的物品, 晚自习下课偷偷在校园黑暗处捕捉熟悉的身影, 让自己像一张细密的渔网一样过滤着他们的生活, 关注着每一个有效的信息, 一旦发现问题, 马上突击解决。

三、一态度

“态度”这个词用在班级管理上,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对待学生的态度。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 我会嘻嘻哈哈, 打打闹闹, 就像是最好的朋友;一旦他们做错了事, 我立刻晴转多云, 坚守原则, 按“班规”进行惩罚, 处理他一个“痛不欲生”。时间长了, 学生就会知道, 他们行为处事的底线应该是什么了。第二, 对家长的态度。与学生不同的是, 家长是社会人群, 可以说三教九流、各行各业, 素质就更加参差不齐。然而, 想要教育好学生, 家长的配合又必不可少。所以我首先充分利用了办公室的电话, 每天找一位家长聊孩子的情况, 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配合度, 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 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我就知道该找他的父亲还是母亲, 或者干脆一个也不找, 自己解决。其次, 同任何家长交流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发火, 因为这样只能给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学会“以退为进”, 学会“假装可怜”, 学会面对家长的牢骚“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因为即使再没有素质的家长也都知道, 孩子在教师的手上, 当教师给足了他们面子, 他们也就知道要适可而止, 要积极配合了。如果实在遇上了那种“极品家长”, 那我就只好从学生入手, 先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让孩子回去“收拾”不讲道理的父母, 把这种无法沟通的家长和不得不管的教师之间的“敌我矛盾”, 转化成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家庭内部矛盾”, 巧妙地转移了矛盾的重心。如今的孩子, 都是家里的“小霸王”, 由他们去说服自己的父母, 不就简单得多了。

四、一保护

所谓保护, 就是班主任教师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然而, 由于管理学生, 而被人身伤害的教师大有人在。如此看来, 现在的教师职业, 堪称是“高危”行业, 特别是班主任, 不管学生出现什么问题, 不问缘由, 家长和社会都要先从教师身上找毛病。我们一心是想要管教好人家的孩子, 有时候, 换来的却是质疑、恐吓, 甚至打击报复。因此, 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要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特别是艺术班, 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 构成都比较复杂, 所谓“惹不起”的学生太多。有时候我真的担心, 哪个被我臭骂一顿的学生, 会叫社会上的朋友打我一顿。所以, 在管理过程中, 对有些心理“阴暗”的学生, 我从来都是降低要求, 以柔克刚。对情绪状态不稳定的学生, 我会将家长叫到学校单独交流, 博得他们的理解, 让他们针对孩子的情况留下一份知情并责任后果自负的字据。对于不能到校交流的家长, 通过电话互通情况, 并及时将谈话用手机录音, 保存在电脑中。发现学生没有到校, 立刻打电话通知家长, 并保存通话记录。还记得上一届美术生在南京省统考后回到学校, 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但是我坚持按照原定要求, 由家长带身份证, 登记一个领走一个, 避免考后狂欢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样做有些杞人忧天, 但作为特殊班型的班主任, 凡事做到未雨绸缪总比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好得多。

以上这些, 就是我几年积累的经验教训, 见识粗浅, 希望对需要的班主任能够有所帮助。

艺术管理学 篇2

刘灵松

为了加强对音乐、美术特长生的管理,学校设立了特长班,但除极少数学生是“正牌特长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并无艺术特长,都是在进入艺术班前夕才开始进行比较专业的音乐美术训练。因此,一谈到艺术班,总会把学习成绩差、纪律差、难管理联系在一起,很多老师不喜欢教艺术班,更是害怕做艺术班的班主任。因工作需要,本人却有幸担任了高二艺术班班主任与教学工作。经过本期一个学期的工作磨炼,本人深深地体会到,在艺术班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思维方法,跳出普通班的管理模式,大胆创新,讲求管班艺术,才能把艺术班工作做好。

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实践证明,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既包括了解学生个体,也包括了解整个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了解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学业成绩可以调阅学校档案,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就需要班主任自己想办法。我一般是通过资料档案的方式(见附件1),由学生填写完整,而思想和心理状况则采用心理学量表进行测量(见附件2)。对班级整体的了解则是在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

正是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全面了解,我确定了本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擒贼先擒王。

正如人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学校里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班级,因此想以一种模式来建设班级是不现实的。作为掌舵者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班级的实际状况走一条有着自己特色的路,让班级具有自己的“品牌”。作为艺术班应该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场所。3关注学生,工作有创新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们,教育和管理应象一池活水,只有时常的流动和创新才能使集体充满生机和希望。每一届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尤其是艺术班的学生,个性差异更加明显,但都喜欢新颖的合理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长期使用一种管理办法,是不能带好班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者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班主任要经常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地总结,不断思考,不断地创新,才能把班级管理好。

2009年3月中旬,本班学生参加艺术高考结束回到学校,开始的两三个星期,学生备考激情扬溢,踌躇满志,学习状态与纪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阶段。可是好景不长,4月份开始,随着学生的专业高考成绩陆陆续续地可以查询,原来的备考状态被打破了,每天学生谈论的最多的是专业成绩,学生中出现三种现象:第一种是专业考得好,文化成绩也好的学生,即“双优生”,这类学生备考有激情,自信心强;第二种是专业已合格,但学科基础较差,要在最后的90多天里提高学科成绩,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学生中出现焦虑心理,甚至有学生觉得没有希望上大学;第三种是专业与学科双差生,他们失去了备考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笔者针对以上情况,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一是了解学生: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与家长、科任特别是专业老师联系、让学生写周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二是了解以往的艺术院校录取的信息及2009年各类艺术院校招生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感觉有昐头,才有备考的动力;三是通过各种形式打消学生中的消极的念头。如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请领导讲话、榜样示范、分专业开小组会等方式,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积极备考。通过努力,学生的情绪慢慢地得以调整,重新地回到稳定的状态。4善于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

善于表扬和批评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至关重要。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41是多鼓励,少强制。青年学生有朝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我意识很强,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只是从班主任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学生还会形成敌对心理。本班学生曾有一段时间在自习课里总是不能保持安静,影响学习效果。笔者曾通过班会、个别谈话、联系家长的方式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但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由学生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目的是对违纪学生了解得更具体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可实施后的当天,学生反映非常强烈,认为选出嘈话者伤了他们的自尊,而且学生也不愿意投票,甚至有一位学生还编故事讽刺这一做法。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改变做法,由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改为选举产生前十名表现好的学生,每个星期选举一次,给予表扬及奖励,学生很乐意地进行投票,也自觉地遵守纪律。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42是多分析,树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一方面让学生有奋斗的目标,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本班学生在艺术高考结束后,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备考,积极为学生寻找学习的榜样。一是用前几届的艺术生的“奋斗史”为榜样。二是积极发现本班的优秀同学,树标兵。三是通过每次测试成绩的总结,多表扬进步的同学,也收到很好的榜样教育效果。

43是做好每一次集体活动的动员与总结,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进。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最佳阵地,做好每一次集体活动的组织与总结,激励学生,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校运会、年级篮球赛、文艺晚会、艺术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同时抓住时机做好全面的总结。作为班主任,要关注并参与班里的每一次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亮点与潜力,给与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老师,拥有爱的眼睛,才会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还要毫不吝啬地把赞美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找到自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会用敬重的态度对待老师。但是学会欣赏学生,乐于表扬学生,并不等于有表扬没有批评,表扬与批评都要适度,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可能会自负,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可能会自卑,表扬与批评都要注意分寸,讲究艺术,才会达到教育的目标。5完善自我,提高艺术修养 作为班主任,必须有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笔者带的班里分别有书法生、美术生、音乐生,要带好班,必须得了解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要了解艺术高考相关的信息,才能把班带好。为了加强对艺术专业的了解,笔者常向艺术专业老师请教,与带过艺术生的班主任交流管理经验,与已考上艺术学院的学生保持联系,子解艺术院校的情况,上网收集有关的艺术方面高考的信息等等,增加了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到艺术高考的相关要求。由于在有了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与学生交流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树立了班主任威信,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浅析校长管理艺术 篇3

【关键词】校长 管理艺术

作为校长,用人的总原则是:有才有德的人,提拔重用;有才无德之人,培养使用;有德无才之才,调配任用;无才无德之人,坚决不用。故此,在学校的用人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校长要知人善任,构建和谐校园

校长只有对教职工知人善任,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运用知人善任的技巧,校长需要做到:

1.需有爱才之心。不爱才的校长根本谈不上有用人的艺术。用人之道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父母爱儿女的心来爱护干部。校长在工作中要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从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对人才充满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期望,要大公无私、唯才是举、以能为师、喜荐人才。

2.坚持知人善任原则。知人善任是校长用人技巧的核心。知人是为了善任,反之,校长只有善任,才能做到真正知人。知人,就是校长必须熟悉,了解每个干部和教师的基本情况及个性特长,根据他们的个人素质特点安排、分配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各得其职、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善任,就是只要看准了干部、教师的特长,不拖延时间,不左右摇摆,抓紧时间任用,安排适合的工作,并大胆信任、不求全责备、给职给权,让其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才能。

3.要充分信任教职工。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对下级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当你的下属工作中出现失误,有经验的领导会先指出他的优点,然后在商量工作中必须改进某些缺点,相信下级不会辜负您的信任。”校长对教职工分配工作,把工作的职权分别委派给他们,就是相信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一定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一个自认为没有得到领导应有信任的人,很难充分发挥才干做好工作。校长相信下属,还要放手让他们工作,尽量少去限制和干预他们的独立活动,对直接领导的部门负责人,也不宜做一件事管理一件事,使下属无所适从。可以实行约束在前、指导在后的方法,加强对工作的检查督促。例如,发现下属执行指令有所不妥,一般也不直接批评,而是要帮助指导分析,选择适当场合婉转指出,这样,下属就会感到校长对他的信任。表扬下属用公文,批评则用电话。

二、校长要适时激励,促学校目标完成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认为,最重要的需求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人们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因而需要的动力作用也是持续不断的。校长必须准确地把握教职工的需要,并尽可能适应教职工的需要心理,引导正确的行为,以有效完成学校的工作目标。

1.校长要掌握教职工的需要心理。教职工的需要一般有三类:一是精神需要。如事业上取得成就,受到人们的尊敬。上级的信任,获得了荣誉等等。二是社会的需要。能有机会参加社交活动,获得友谊,有一定社会地位,某方面的工作得到领导重视。三是物质需要。希望能改善衣食住行条件、工作条件、学校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校长要主动关心教职工,对他们的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或全盘否定。校长的激励用人技巧就在于要使教职工感到尽管事没有办成,愿望未达到,但心里热热乎乎,没有怨言。

2.要激励正当的需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因素。校长对教职工正当的需要,要千方百计地进行激励,尽量给予满足。如我区的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刚跨出大学校门时,满怀为教育事业大干一番的豪情,到了学校的岗位。可工作一段时间就觉得繁杂的班级事务,吵吵嚷嚷的学生,周而复始的上课、下课,生活枯燥乏味。有的逐渐产生了弃教从政念头,投入其他政府部门。针对这种情况,校长不仅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讲一些必要的道理,还要想方设法刺激他们的需求心理。

三、校长要善用人“短”

善于用人之长,很多管理者都能做到,但善于用人之短,则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完美的理想人才是不存在的,用人的关键是包容、组合和互补,既会用人所长,又会用人所短。清代杨时斋将军让聋子当勤务员,让哑巴送密信,让瘸子守炮台,让瞎子伏阵前的故事,就说明了巧用人短、贵在组合的问题。

四、校长要敢用年轻人和比自己强的人,铸造学校辉煌

据统计,人一生中25岁~45岁之间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被称为创造年龄区。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他人,又毁了自己,帕金森的“领导人威信越高,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说明这个问题。而我们的领导者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将心比心,就不难做出抉择。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

因此,校长不要担心年轻人做事不稳,能力超过自己,只要是有才有德的人我们都要培养和重用,赏识有德有才之人,并给他们提供发展平台,让他们大展拳脚,使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呈现勃勃生机,去铸造学校辉煌!

关于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的探讨 篇4

艺术管理是对艺术活动实施管理的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很多领域的不同知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属于全面、综合性的科目。艺术管理的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发展过程。自人类社会活动出现之后,早在先秦时期,主要的艺术管理活动形式有诗歌、绘画、音乐等,这就标志着艺术管理活动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活动中,这种艺术管理活动主要是靠政治手段进行管理。在唐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管理逐渐地向民间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对艺术活动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并形成一种科学的艺术管理理论和管理体系。这就使得文化活动不断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地提高,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帮助构建积极、乐观、和谐的社会。

二、艺术创意的内涵

艺术创意主要是指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创造出一些新颖的意象。狭义的艺术创意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的创意行为,广义的艺术创意主要是指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融入艺术创意的因素,并且在艺术创意中体现一些精神行为。艺术创意属于文化创意的一部分,但和普通的文化创意并不完全相同,它是有着核心地位的创意。

三、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之间的联系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是一种新兴的学科体系,它们之间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理论层面上,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其都拥有深厚的理论积累,拥有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在社会实践中,二者都有着应用和实践的特色,它可以对人们的生活或者社会文化的建设有所帮助,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层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在艺术活动中将人类智慧充分体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艺术活动的创新,也有利于艺术生产力的提升。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交融和区别的产物就是创意生活产业。这一产业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源于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以及一些文化的积累,创新的经营方式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了更优质服务,为人们提供了更深的体验和更高质的美感。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使人们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

例如,黄太吉煎饼果子采用新思维、新模式,将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快餐,这种方式不仅在口味上满足了食客的需求,也通过特殊的美感吸引了食客,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现磨豆浆、麻辣烫、凉面等都尝试了大限度地调整,满足了食客的需求。并且采用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使得在满足人们食欲的同时,让人们产生一种别样的思考,这种营销模式更加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之更好地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深入的研究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之不断的成熟,促进当前社会的繁荣,使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只有多样化的艺术文化才能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才能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芭蕾舞和魔术的结合,它不仅呈现出一种浪漫和唯美,也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样就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四、如何发展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对艺术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也可以使人得以全面的发展。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艺术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开展艺术管理、发展艺术创意来说,知识和技能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将艺术的美感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创作。另外,还要对社会各界多做鼓励,积极开展艺术演出等活动,对产品和品牌进行推广,使艺术形式和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这样就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经济建设有所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艺术形式中彰显传统文化底蕴,使人类的意识和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形式。

五、结语

《管理学:领导艺术》教案 篇5

知识回顾(5m):

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活动情境相关。领导方式要根据下属的特点和情境的不同,灵活变化领导风格。

领导权变模型:费德勒;三种因素(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组合8种情境,对应选择2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关系导向),情境处于最有利和最不利选择任务导向性,情境处于中等水平时选择关系导向性。

生命周期理论:赫塞、布兰查德;根据成熟度(不成熟、较不成熟、较成熟、成熟)选择四种领导风格(命令型、说服性、参与型、授权式)。

目标——途径理论:豪斯;激励下属实现目标,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清除障碍和危险,帮助下属实现目标。

本节学习要点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三、领导艺术的具体内容和体现

(一)用人艺术

(二)人际关系艺术

(三)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导入案例:唐僧的用人艺术

《西游记》里,孙悟空,容易冲到,自大、自恋、不服从领导指挥、经常欺负同事、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自由散漫,但是个“猴精”,本领高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和如来、观音、太白金星、诸位天神关系比较好,都是哥们了,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危难时刻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猪八戒经常搬弄是非,喜欢背后打小报告,在忠诚度方面也差,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娶媳妇,还好吃懒做,好色,见个美女都是姐姐长姐姐短的,但却有不失风趣的个性,在长达十几年的取经路上起到了缓解压力、消烦解闷的开心果作用,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旅途还真无聊。沙僧老实本分、勤勤恳恳、任劳 任怨,途中担当挑夫的工作,不叫苦不叫累,但太过于本分,木讷(ne)所以淡忘了身边的事情,负责守着行李,似乎生怕出意外,就没丢过任何东西。其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每个成员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僧的坚定信念、孙悟空的勇于创新、猪八戒的幽默机智、沙僧和白龙马的任劳任怨,在成就西天取经路上,缺一不可。

为什么不会武功、只会念紧箍咒的唐僧能够带领比他能力强的三个徒弟取回真经?主要是唐僧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把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

在管理实践中,也一样,领导要有效的开展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掌握基本的领导方法,而且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这样才能创造性的完成各项领导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讨论:根据上述案例,什么是领导艺术? 谁?领导者

在什么场合?在管理过程中 作用?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 归根结底是什么?是一种领导方法、技能

艺,指技能、技术、技巧;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也可以说,领导艺术就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管理原理和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活动效果,促进组织实的技能。

“领导艺术”既然称为“艺术”,就意味着它与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它应该是一种超越了一般化领导方式和方法的、具有创造性的、达到完美程度的、技巧性的领导方式方法,或者说是具有艺术性的领导方式方法。

领导工作一旦达到艺术的高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提高领导艺术,对于搞好领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领导艺术是一种无固定模式可循的既确定又不确定的领导技能,是领导者个人品德、才能、情感、知识、经验、气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与领导方法相比,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1、创造性

领导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于创造。其实质是领导者对领导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是领导者在科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下的标新立异。如;古人论行军打仗,把“实以虚之,虚以实之” 作为迷惑敌人的一条原则。但三国时期,诸葛亮偏要“虚以虚之”,以空城计吓退了统兵15万、兵临城下的司马懿。而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毛泽东转战陕北,却又“实以实之”,在自己进山的路口插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的标牌,结果,胡宗南扯去标牌,带着队伍偏要向另一个路口追击。可以说,领导艺术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创造性。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别出新裁,反其意而为之;或者在判断的结论上,独辟蹊径,发人之所未发;或者在行为方式上,选择机动、迂回,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

2、非模式性

领导方法是众多领导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具有一般性和共同性;领导艺术则主要是个人经验、智慧的积累、提炼和升华,具有鲜明的个性。领导艺术可以借鉴,但绝无现成的模式可以机械地照抄照搬,也很难单纯从讲台、书本上套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方法和艺术的关系正如同“菜谱” 和烹调艺术的关系。按照同一张菜谱,不同的厨师炒出来的菜肴肯定大不一样,这里就有经验的因素,重点是对火候的把握。领导艺术就是《孙子兵法》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的艺术。因此,可以说领导艺术没有万能模式,同一种领导艺术,由不同的人掌握效果各异,不同的领导艺术被同一个领导者应用,效果也会相差甚大。

3、灵活性(灵活性、权变性)

领导艺术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的。因此,领导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1987年6月,大兴安岭发生建国以来的最大火灾,火灾发生地的林场场部烧得只剩一个,事后调查,这个林场场长是个退伍军人,性格暴躁,很专制,职工告状,上级正准备撤销他的职务,火灾发生时他只让老弱病残撤走,其他人员按战时管理,砍 3 伐隔离带,事后上级、职工都要求他继续当场长。

三、领导艺术的具体内容和体现

(一)人际关系艺术

讨论:如果你是副班长,如何处理与班长的关系? 做好本职工作,团结一心,支持班长工作„„

1、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①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越位。明确自己的职、权、责,遵守角色规范,出力而不“越位“。在决策上不要越位,在重大问题上坚持请示汇报。在表态上不越位,还要注意在公共场合上不要越位。

②尊重上级,维护上级威信

对待上级的指示,一要态度坚决,二要认真负责,这是下级应尽的职责,是尊重上级、维护上级威信的具体表现,令行禁止,落实到位。

③理解上级,支持上级工作

当上级决策出台时、当上级工作出现失误时、当受到上级批评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上级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上级的难处和出发点。

④要主动调适与上司的冲突。若在工作中和上司发生分歧或冲突,我们要能做到顾大局,识大体,求大同,以对上司忠诚、服从、尊重的态度主动调适与上司的冲突。

2、如何处理好与下级关系 ①平易近人

要尊重下属。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得到下级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尊重自己的下级。作为领导,必须摈弃敬上易、敬下难的心理,经常换位思考,充分认识到虽然在领导体系中下级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但在真理面前和人格上,下级和上级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要真诚相待。对下级在政治上要支持,工作中要配合,生活上要关心,让下级有安全感;对自己授权的工作,要敢于为下级负责,敢于为下级承担责任,当下级工作出现失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要勇于把责任揽过来,给下级改正的机会,让下级工作有依赖感;对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下级,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要鼓励下级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正 4 视错误,勇敢纠正。

②信任对方

信任下属,下属便会努力工作,下属与领导的距离也会更近,员工的积极性往往建立在领导的一句不经意的言语、动作之中。只要愿意建立彼此的情感,那么下属也会成为领导心目中的“九头牛”。经常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作为领导,既然你选择用此员工,那就要给他一定度的发挥的空间,不要常常想着这个员工有没有努力的工作,有没有在磨洋工,有没有拿着你的薪水干别人的事„„如此以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便提高许多。

③关爱下属

上级要了解下级的性格、特长、爱好、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这是上级与下级相处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先天遗传不同,形成独立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个体。比如,有的下属郁郁不乐,有什么心思?有人脾气暴躁,气总是不顺,是怎么回事?有人未能提拔,有何想法?有人子女就业问题解决不了,怎能帮助一下?有人生了病,是不是关照一下?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实际困难,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群众情绪,把握下属思想脉搏,既去力所能及地帮助部属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体贴人,关心人,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关心下属,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做,让下属感觉到你真正在为他们的期待而努力,而行动。

同时,要正确对待下级的要求,对待部属的合理要求,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尽快地予以满足,不能久拖不决。“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行不通的。对部属的不合理要求也应耐心答复,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往往产生很不好的效果。部属提出了不合理要求,在他自己看来可能认为是合理的,如果上司置之不理,他就会有意见,闹情绪,影响工作,甚至造成上司与部属关系中的隔阂和紧张。所以,对待部属的不合理要求,务必向他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解决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

④一视同仁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下级与上级产生离心力机会最多的环节。这就要求上级在处理与下级关系时做到:一视同仁,不搞“圈子”、“带子”,避免资历、关系、感情产生的负效应;赏罚公平,当赏则赏,当罚则罚,避免有功 5 不赏,有过不罚。使下级处于一种公平的工作竞争环境中。

(二)用人艺术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有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庆功宴上,询问群臣,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大臣们当然说他能干。刘邦却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强调人才是很重要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更值得我们深思。他接着又说:“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什么意思呢?我呀,出主意,斗心眼,我不如张良,排兵布阵、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内部管理,我不如萧何。但我会用人,他们都听我的,叫我老板,为我们老刘家打工。这是我的本事。

刘邦是个不爱看书不会武艺的市井之人,但他精通识人用人之术,最后夺取了天下。刘邦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项羽出身于官宦之家,知书达礼,武艺高强,但他不会识人用人,最后只好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了事。

作为领导者,不一定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但要懂得领导知识,特别是识人用人知识,越精通越好。

1、知人善任

要善于用人,首先必须“知人”,即对人的了解。孔子说:“赦小知,举所知”。什么意思呢,赦小知就是用干部,不能小心眼,在乎人的小毛病,不能求全责备,太挑剔。这叫用人所长,容人之短。后面再详细讲。举所知,就是用自己了解的干部。一个人纵使名扬天下,如果你不了解他,他的优点你不了解,得试,有成本,与风险;缺点不知道,还得试,没有办法防,又有风险。了解他的优点、缺点,所以,用一个人,要知根知底。优点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可以用得恰当,到位;缺点是什么,我知道,可以防。这叫优点可用,缺点可控。

韦迪调水军到足协任职。用了解的干部能发挥其长,避其短,少走弯路。

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不但要善于知人,还要善于任用人才。领导者用人应该坚持量才任职、量能授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力戒识人不准、用人失误、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

2、爱才惜才

一个领导者,即使是一个天才,也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的一切知识,了解那么复杂多变的情况,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包揽各种事物,处理各项工作。如果手下没有若干富有才华的干将,大批具有专门特长的人才,就会孤掌难鸣。刘备再开明,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参谋,没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帮将领出生入死冲锋陷阵,也就难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毛泽东再伟大,如果没有周恩来、刘少奇辅助处理内政外交,没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贺龙等一班老帅南征北战,血染疆场,很难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才之心,就要有“求贤若渴”的深厚感情。领导同志只有深怀爱才的真情,才能从思想认识、根本态度、感情深处视人才为“宝贝”,千方百计地做好发现、选拔、引进、培养人才的工作。

刘备三顾茅庐

福特为求一人买下一公司

美国的福特公司有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只好请来一个人,这个人叫思坦因曼思。他原是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重他的才能雇用了他。福特公司把他请来,他在电机旁躺了三天,听力三天,然后要了一架梯子,一会爬上去,一会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下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十六”。把这十六圈线圈一拿,电机马上运转正常。福特公司给了他一万美元。福特队这个人非常欣赏,一定要他到福特公司来,这个德国人说原来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福特说,我把你所在的整个公司都买过来就是了。所以,为了这个人把整个公司都买过来了。福特公司就是如此重视人才

失败的项羽

楚汉战争中的项羽,自幼熟读兵法,力大过人,自封西楚霸王。但他刚愎自用,没有爱才之心,容不下贤能之士,放走了韩信,赶走了陈平,逼走了范增,项羽把贤能之士放走之后,任命了一批和他沾亲带故的人,比如,姓项的家人,7 老婆的亲戚,不管有没有能耐,都给个官当当。结果如何,兵败垓下,乌江自刎。项羽呀项羽,你不爱惜人才,不珍惜人才,欲凭一己之力取天下,可能吗?项羽现在时间很多,估计在九泉之下反思了不少,已经有所明白了吧。

现在有的单位留不住人才,那里的领导往往说是“单位待遇低,没有吸引力”造成的。这方面的因素不能说没有,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领导爱才之心不诚,对人才的关心、尊重不够。古人曰:“士为知己者死”。一般来说,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不会太多地计较待遇的高低,他们所看重的是待人的态度、干事业的环境,尤其是否得到尊重和重视。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有爱才之心,真正把人才当作“宝贝”,带着感情去呵护他们,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当好龙的叶公,成天喊人才好,人才少,却拿边的人才不当回事;也不能当齐宣王,好赖不分,让有些个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3、用人所长

一位老姑娘到婚姻介绍所,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找一个丈夫。他必须是讨人喜欢的、有教养的、能说会道的、爱说爱笑的、爱好体育的、消息灵通的„„还有一条,我希望他终日在家里陪着我,我要他讲话,他得开口;我感到厌烦,他得住口!”“我懂了,小姐。”工作人员回答,“我劝您买一台电视机。”

这则笑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甚至才能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做到扬长避短,适才适用,善于用人所长,包容短处,要把那些有事业心,有工作能力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毛病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4、用人不疑

这是古训,但对今天的管理工作也不无借鉴。管理者在“疑人不用”的前提下,既用人,则不疑,应给予应有的信任,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不然的话,一方面让人家去干,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人家,处处提防人家,让人家怎么去干?“任”而不信,边用边疑,明用暗疑,长此以往,就会妨害上司与部属之间建立正确的信任关系,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担心自己不知何时遭猜忌,使部属精神压力增大,弄得大家疑神疑鬼,互有提防,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管理者务求信任部属,这是取信于部属所必须注意的。

魏征:

先后追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魏征曾建议太子对李世民采取极端手段,却未被采纳,让李世民占了先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何要离间吾兄弟,与吾作对?”魏征坦然答道:“人各为其主,太子要是早听我的话,不会有今天!”李世民见其机警刚直,便不计前仇,委任谏议大夫。魏征在李世民即位不久,天下未定之时出使河北,河北是乱子最多的地方(窦建德),去完成天下和解的使命。魏征出使河北是最佳人选,不少人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李世民力排众议,起用魏征。魏征一到河北,就将地方官押解进京的原东宫的人,就地释放。有人又告发魏征联络太子旧党谋反,李世民置之不理,继续信任魏征。魏征释放东宫的人,影响极大,河北很快安定下来。

魏征去世,唐太宗感到损失巨大,说出一段响彻千古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去世,遂亡一镜矣!”

天京之变: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突然发生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以下官员2万余人死在韦昌辉的刀下。原来传说有天王密诏杀杨的说法,但洪秀全始终否认,所传杨秀清逼封万岁和天王密诏迄今没有确切的证据,因而近人一般认为是韦昌辉矫诏。太平天国前期共封了五个对起义和建朝有过贡献的外姓王。这五王为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战死了的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肖朝贵;在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杀了的东王杨秀清;随后又被天王洪秀全捕杀的北王韦昌辉;天京事变后五个外姓王就只剩下翼王石达开一个人了。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朝辅政,受到满朝文武臣民的拥护。可是此时洪家兄弟在东王死后急于封王,先由天王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出狱不久的次兄洪仁达为福王,用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忿然带走10万太平军脱离天京出走,石达开西征,发誓不再回来。

5、敢用比自己强的干部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卡内基之所以成为钢铁大王,并非由于他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敢用比自己强的人。那些生怕下级比自己强,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敢用比自己强的能人不仅是一个肚量问题,也是一个信心 9 与能力的问题。楚汉相争中,不会打仗的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他有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内助,韩信的善战;卖草鞋的刘备能在三国鼎立中独占一席,是因为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个别领导同志缺少用人的气度,凡是“我”的部下,都不能比自己才能高,他们奉行的是“武大郎开店”的哲学,害怕下属超过自己,拒绝“高个子”进门,选个二级经理一米四,三级经理一米三,门童一米,工会活动武大郎打中锋,我个头最高我最牛,这是嫉贤妒能;要有勇气把姚明招来,让姚明一进门,鞠躬,大哥,我听您的,这是水平,这是一种是比强者更强的心态,更是一种超我的能力。

凡是排斥比自己才能高者,只能成为才能低下的孤家寡人。刘邦讲得好,“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是,为什么我能够取得胜利呢,就是因为我善于使用这些杰出的人才,当然楚汉相争——楚败汉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刘邦用人之气度不能不说是一条重要原因。

(三)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表扬和批评是思想工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也是管理者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最基本的领导艺术。下属有了成绩,管理者就应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促其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下属有了缺点和错误,管理者也应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促其醒悟,以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出现更大偏差而影响全局工作。

1、表扬

表扬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促进和引导,能够调动部属的积极性,激励部属工作热情,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善用表扬的管理者,就不会满足于对个人或集体的优点、长处和成绩作简单地肯定与赞扬,总是善于挖掘表扬的潜力以努力提升表扬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

①善于寄希望于表扬之中

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面对下属某个方面的不足,一般不会轻易说:“希望你„„”,而往往是把这句话留在下属因某方面的工作做出了成绩受到表扬之后,再话锋一转,提出相应的希望。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感到心情愉快,还能使其自信心大增。表扬不能满足于对 10 成绩的肯定,而应注意趁热打铁,在表扬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希望,给受表扬者以新的目标。如:对工作中成绩一贯突出、积极向上的下属进行表扬时,要不断提出新的希望目标,促使其更加发奋努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再接再厉做出更大贡献;对受到表扬就沾沾自喜,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歇脚了,甚至居功自傲的下属进行表扬时,要提出带有挑战性的希望,促使其戒骄戒躁,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对工作中有成绩也有问题的下属进行表扬时,要把其存在的问题作为希望明确地提出来,促使其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②善于授经验于表扬之中

聪明的管理者在表扬下属时,绝不会简单地说一句:“干得不错”,而总是善于借表扬将成功者的经验与方法传授给众下属,以实现以点带面与资源共享。凡是受到表扬者,或是正常工作比他人更为突出;或是突击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或是突发事件的处理果断有效;或是紧急情况之下能够挺身而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受表扬者领先一步,高人一筹;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与智慧;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和更为有效的方法。作为管理者在对受表扬者进行表扬之前,就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以便表扬时能够向众下属详细介绍受表扬者一事当前是怎么想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关键时刻是如何做的。不仅要让众下属受其感悟,更要使大家能从受表扬者的经验与方法中有所得益。

③ 善于寓道理于表扬之中

精明的管理者在表扬下属时,绝不会“杨柳水大家洒”,也不会有事没事频繁地作廉价的表扬,因为他懂得:个个都表扬就等于没表扬,不能天天表扬,处处表扬,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良好行为时硬找点什么来表扬,而频繁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鼓舞士气,往往会使人们丧失新鲜感、严肃感,被表扬者也不会增加多少光荣感,还会招来其它下属的反感,减弱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看到别人在某一方面胜过自己时,心里就堵得荒、不服气。既是表扬,就应注意以事论理、以理服众。如须公开表扬,一定要在下属取得公认的成绩时再采取这种方式,以免让其它下属感到管理者偏心、不公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扬中要尊重客观事实,要善于抓住事情的精神实质,用实 11 例与数据说话,用事实来化解某些人的消极逆反心理;还可穿插运用名人名言、打比方、讲故事等方法,增添事情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众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④善于融鞭策于表扬之中

表扬意味着肯定了某种行为和做法,也意味着不符合被表扬的行为做法是不被鼓励的。为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要求他人以此为标准,向被表扬者看齐、学习,对先进的表扬,本身也就意味着对他人的批评。尽管这种批评是婉转的、委婉,但往往比直接的批评更有说服力,更能够激发落后者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管理者在表扬先进的同时,要善于不点名地指出落后者存在的相关问题,启示他们在对比中看到差距,认识自我,明确努力的方向,以求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2、批评

批评也是引导,是一种警醒性的引导。它对教育和帮助部属,使管理工作和部属本身摆脱错误言行羁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们更容易喜欢表扬而反感批评,所以某些部属往往听到表扬高兴,听到批评扫兴,甚至得不到表扬不以为然,若受到批评则如坐针毡。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对部属实行批评时,必须讲究方法和艺术。

①目的要端正,批评要准确,语言有“温度”

目的要端正,说的是出发点问题;批评要准确,说的是根本态度问题;语言要有“温度”,说的是一个具体方法问题。三者共同构成了在批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持有的基本观点。

目的要端正。

管理者批评部属要持有大公无私的立场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切不可公报私“仇”,夹杂个人恩怨。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借部属犯错误之机而泄私愤,图报复,更不好。

批评要准确。准确是批评的生命。所谓批评要准确,是说管理者对部属的批评一定要有根有据,切不可主观臆断,想当然,或者凭“小报告”,听到风就是雨;更不能别有用心,无中生有。如果管理者只顾指责部属错了,但到底错在哪里却没有搞清楚,或者与事实有很大出入,这样的批评不仅没有积极意义,还会 12 带来负作用,引起部属的抵触和反感,以至同管理者疏远和对立。管理者批评部属,一定要切忌乱“上纲上线”。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弄清并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有多大错误就是多大错误,真正做到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事实确凿,定性准确。

语言有“温度”。语言要有“温度”,是说管理者在把批评信息传导给被批评的部属时,其语言应该是“热”的,而不应该是“冷”的。固然,批评是否定,然而,要使这种否定达到目的,就不能没有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在语言上,就应该“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批评过程中始终充满暖人肺腑的话语,使对丑的东西的否定通过美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批评的内容为受批评的部属所接受,成为一种催其奋进的激励因素,达到启发人、引导人、转化人的批评目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管理者批评部属时,切忌冷嘲热讽,语言粗暴,没完没了,翻老帐。

②找准时机,选定场合,把握分寸

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场合和分寸,是实现优化批评结果的三个重要因素。前两个是环境因素,最后一个是质量界限。

找准时机。所谓时机要找准,是说管理者批评部属要适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若实施过早,条件不成熟,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例如,两位部属刚吵过架,情绪因受刺激正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时若管理者对双方马上施以劈头盖脑的批评,不但对问题解决无益,还会“引火烧身”,招致自身麻烦,导致他们迁怨于自己,使自己不得超脱、陷入部属的矛盾纠纷。正确的办法应是先“挂”起来,进行“钝化矛盾”的“冷处理”。待到双方都心平气和时,再顺势着手解决。

选定场合。所谓选定场合,是说管理者批评部属时,场合要适合于错误的性质,要适合于纠正错误的需要。例如,部属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是生活方面的,最好是背后谈心,一般不要当众指责,以防止破罐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两位部属心存芥蒂,情绪对立,就不能当这个批评那个,这样容易使一方认为上司是在支持自己,而另一方则认为上司是在协助对方压制自己,从而使矛盾更加剧烈,情绪更加对立;当一个人的错误涉及到其他人时,不应当着被涉及人的面去批评,这样往往会使被涉及的人产生上司是在“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误解,13 等等。

把握分寸。所谓把握分寸,是说管理者批评部属的深浅要适度,而不能无度、缺度或过度。黑格尔曾经说过:“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会招致毁灭。”管理者对部属的批评也是如此。它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是质和量的统一。一旦这种批评的变化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超出了某个“临界点”,那么批评就会发生质变,就会走向反面。

本课小结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三、领导艺术的具体内容和体现

(一)用人艺术

(二)人际关系艺术

班级管理艺术浅析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 艺术 浅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31-01

1 树好形象,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

卢梭曾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班主任的处世态度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班主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用有二:一是学生会无声的受到感染,进而去模仿,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感到教师值得尊敬、可以信赖,愿意听从教诲,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吸引力、号召力和说服力。长期以来,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在仪表、语言、行为上处处为学生作出表率。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我深信“言传身教”的魅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熏陶、辐射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自己严于律己,对工作扎实认真,一丝不苟,要强好强,学生觉得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激励他们上进,这种效果是其他教育的途径是所不能达到的。我要求学生守纪律,我在上课、班会、升旗、集会等所有集体活动中从不迟到、早退,更不缺勤。要求学生尊重人,那我就先从人格上尊重每一个学生。随着自己的努力,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不用班主任天天批评,他们都能自觉地守纪、学习、完成本职工作,我也欣慰地感到:我的辛勤付出終于得到了回报,我所带的班级在全校量化积分管理竞赛中年年名列前茅,我的班级年年荣获先进班级、优生团支部,自己也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2 关爱学生,用爱心哺育学生心灵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教师就要如同“阳光”,为学生播撒无限温暖。我带班级的学生都是分流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环境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力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炼,依赖性大,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难题。我的做法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爱心哺育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期初,我几乎每天都到宿舍、教室带领学生整理床铺、清扫卫生,经常利用饭后、课间、课外活动、晚自习等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我班学生刘珊珊是单亲,从小没有妈,性格内向孤僻,胆小不自信,我发现后多次找她谈心,给予她物质和精神上得帮助,让她多与同学们交流,特别叮嘱性格开朗活泼的几个学生多跟她说话。一天,她小声跟我说:老师,你真像妈妈。在班里,学生们都称我“娘”,为此我得了个“娘”的外号。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是人们的内在要求。我班有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顶撞老师,打架,厌学情绪严重,但我对这个学生不离不弃,严厉批评他的错误,关心他的日常生活,不断发掘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这个同学很坦诚,不撒谎,我把“为人诚实”作为一个优点在全班表扬了他,并在全班召开了“诚信人生”主题班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又鼓励他参入班级管理,让他负责宿舍纪律,他敢说敢当,不怕得罪人,男生宿舍纪律迅速好转。我乘势表扬、不断地鼓励他,让他增加自信,在我努力下,这个学生从刚入学时的恶意捣乱到现在被我大胆的启用为班干部,负责主持班前会。有一次他生病了,正赶上有活动,他打着吊瓶坚持两天,活动后才回家。学生们说:老师,自从当班干部后,他转变真大,对班级工作很负责。这个同学成为我校差生转化的典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老师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股暖流、一种关怀、一种全新的感触。我深深地感到:爱学生,和学生做朋友,成为学生的知己,赢得学生内心的尊敬,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

3 激发自信,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正气

要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建设和谐班级。一个班级好像一个家,家和万事兴。要管好班级,就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团结进取,敢为人先。对于我们分流班的学生,班主任给予学生最宝贵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班级形成凝聚力。我经常在班级中强调: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重要,班级的每一点成绩都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每一个学生都要为我们的班级担负起一份责任。班级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人要求,尽量给每位学生安排一项为班级服务的工作,使学生感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我班的晚自习由住宿生每人轮流负责,值日生要负责每天的出勤、纪律及卫生,并将情况写在记录本上,第二天班前会时间班干部会对记录本上问题进行查实后,在班里进行分析讨论,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会使学生责任感日益增强,使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自我约束自己,给学生创造了自我管理的条件和机会。班级管理中,我着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制定进取目标,让学生把个人好坏与班级荣誉联系在一起。自己非常注重班前会的作用,不断改进班前会形式,班前会逐渐由班主任一言堂,变成了老师学生共同参入,到最后完全由学生主持,班主任知道。我班的班前会上,学生会自发上台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同学交流取得成绩,还是大胆承认错误时,同学们都热烈鼓掌,班级树起了团结向上的正气,形成了很强的班级凝聚力。我班餐厅地面值日连续几天清扫不太干净,同学们都着急了,班前会上有个女同学主动要求自己值完日后,再去帮餐厅组,餐厅卫生组一听,一下站起来了:不用,我们能清扫干净,保证得满分!我班女同学在做好自己宿舍清扫任务后,每天都主动到男生宿舍检查,并帮助整理卫生内务,我班男生宿舍几乎天天都是达标宿舍。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班级的团结,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流动红旗,成为达标班级、先进班级。

4 结语

论管理学艺术化 篇7

在Littleand Scott’s Greek-English Lexicon中有关希腊语“技艺”的印欧语词干tethne-的解释:Ⅰ(1)制作某样东西的常规性方法、技巧、技艺;(2)技艺、手艺、诡计、花招,复数为狡猾的手段、技艺、花招;(3)广义上讲,获得一样东西的方式、方法、手段。Ⅱ一种技艺、手艺、行业。Ⅲ一件技艺的产品。以上是tethne-的字典意义,该词的系统化意义,陈中梅在译著《诗学》一书的“附录”中专门就这个词的用法作了探讨,陈中梅认为,事实上,在古希腊人看来,任何受人控制和有目的的生成、维系、改良和促进活动都是包含tethne-的活动,它是维系经验与知识的中间过程,它既区别于原始经验,也不是普适性的自然科学知识。

由此,管理经验学派基于对管理技艺或艺术的强调,主张用比较而不是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例如,德鲁克认为管理决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综合艺术”;戴尔也断然反对存在着任何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他认为,管理知识的真正源泉就是大公司中“伟大组织者”的经验,主要就是这些“伟大组织者”的非凡个性和杰出的才能———而这正是艺术的特质。

一、主流管理学研究传统中对管理艺术的排斥

尽管以戴尔、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学经验学派强调管理中的艺术成分,但当代主流管理学研究对管理艺术是排斥的。包括管理学在内的社会学科的自然科学化始自孔德。孔德认为,我们的每一种主要的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与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做出划分。具体到管理学研究上,显然这一观点是排斥管理活动中个人的、直觉的、艺术的成分的。

孔德开启了实证主义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研究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继承,成为包括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方法论的主流。这一方法论概而言之包括如下3个部分:首先,从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来看,管理学研究追求客观的研究立场和研究对象,它意味着管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以可观察、可计量的事实为依据,尽量排除价值观和主观偏好的影响,追求客观真理,强调事实命题。其次,从科学研究过程来看,管理学研究应该遵循严格的规范,即可检验证实或证伪、逻辑一致性、知识积累性等,可检验证实或证伪意味着管理学研究建立在科学观测和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到的陈述、命题和推理要得到观测和实验的重复检验和证实。最后,从管理科学的研究结论看,应具有广泛性、有效性和精确性,管理科学旨在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科学研究的结论共性越大,应用就越广泛;科学的精确性意味着其结论能够准确地说明或解释管理活动;科学的有效性要求管理科学研究能够在解释管理现象、发现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预测管理的发展。

知名的管理学者谭劲松教授将科学方法作为管理学研究的“倚天长剑”,他认为,正确的方法使人事半功倍,使用错误的方法,结果也必然错误———从而将艺术化的研究方法彻底排除在管理学研究的正统范围之外。谭劲松指出,科学研究以事实为依据,管理学家尽量在研究中排出价值和主观偏好的影响,然而管理学家不可能没有偏好和价值观,而这些偏好的和价值观是要不得的———它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此外,在谭劲松看来,采取的研究方法的严密性和可重复性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术建制来说,主流管理学研究对管理艺术的轻视有其社会根源。工业革命开始之时,管理学并不是大学中的一个专业,管理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当然并不排斥其中的艺术成分———即使是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泰罗,也认为,管理的实质上包含着要求在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和管理者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管理不只是一种有效率的放啊,不只是一种获得效率的方法,也不只是一串或一批有效率的方法。然而,当管理学院成为大学中的一个学院,纯理论追求便成为管理学自身的诉求之一,这种模式在提高管理学在大学中的学术地位的同时,也使得学院式管理学研究日益追求数量化、大样本和高度严密的研究方法而人为地将管理活动中固有的艺术性成分排除在管理学研究之外,著名管理学者本尼斯(Bennis)称之为“科学模式”时代,商学院大量聘用接受过量化研究方法训练、但毫无管理经验的学者,并且以方法的科学性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

二、管理学科学化及其问题

尽管主流管理学的研究一直坚持科学化的原则,但管理科学化的努力结果并不容乐观,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原则总是成对出现的,无论是对那个原则来说,几乎都能够找到另一个看来同样可信、可接受的对立原则。虽然成对的管理原则会提出两种完全对立的组织建议,可是,管理理论里并没有指明究竟哪个原则才适用。”

王益谊认为管理科学化存在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主体和作为管理客体的被管理者都是具有思想能力、复杂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差异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人,人的行为又受到人的知识、记忆和预期的影响,从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互动行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这使得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决策不能够仅仅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个性化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也是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问题所必需的,于是,科学所要求的客观性和共性在管理学中也就无从谈起。第二,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是组织中的人,而不是经济学中具有个人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管理旨在借助组织中的人实现组织目标,同时组织中的人需要依靠组织实现个人目标,组织、团体和个人目标的多重性和冲突,使得管理问题非常复杂。第三,作为管理载体的组织,本身又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组织本身以及组织中的管理者和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现实中,管理的复杂性在于环境的影响、组织运行、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相互作用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很难将管理问题与组织内外环境隔离开来进行思考和研究,这种隔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战略管理中,明茨伯格(Mintzberg)198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手艺化战略》一文,在该篇文章中,经理被比为手艺人,而战略则是他们的泥土,他们像陶匠一样面对已有的公司能力和未来的市场机会。像手艺人一样,他们熟悉手边的材料,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开展工作———手工塑造战略。在这篇文章中,明茨伯格指出手工塑造战略的关键在于思想和行动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战略可能是事先构思好的,也可能是突现的。尽管事先可能深思熟虑,战略仍可能会因为突发情况而改变。其次,制定战略没有最好的方法,有限的战略可以通过各式各样奇怪地方法制定。再次,战略制定者必须在稳定性和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之间进行协调。虽然稳定性是战略的特征之一,但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会有很多新想法或者说突发的战略构想提供给组织决策者,它们好像杂草一样围绕在组织周围。经理需要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同时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性来决定何时对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何时进行战略变革。最后,明茨伯格得出结论,作为规律认识者和学习者,战略家需要在思想和行为、控制和学习、稳定性和变化性之间做出决定,像陶匠那样,熟悉手中的材料并知晓所有的细节。

虽然学术界日益意识到管理科学化的问题,但关于管理学艺术化的途径与理论的探讨还远不系统。本文拟以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基础来理解管理艺术,从而试图为人们如何理解管理艺术、进而探讨提供一条参考途径。

三、管理活动的艺术性

管理作为一种技能无法按其细节进行充分的科学解释,这是事实。波兰尼曾经以钢琴演奏家的实践为例说明技能的这一特点。波兰尼指出,令钢琴发出一个音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这要随钢琴家的“一触”而定,音乐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习得正确的触键方式是每个钢琴学习者的奋斗目标,而成熟的艺术家则把掌握这一技艺算在他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里。一位钢琴家的触键方式同样受到公众和他的学生的珍视:它具有重大的价值。然而,在分析钢琴发声的过程中,却似乎很难看出这“一触”的存在。一键被按下时,音锤就发动并敲在琴弦上。音锤只被按下的键推出很短的距离并因此进入自由运动,这一自由运动最终被琴弦阻止。按照物理学的解释,音锤击在琴弦上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它击在琴弦上那一瞬间的自由运动的速度———随着这一速度的不同,琴弦也发出或大或小的声音。基于这一物理学解释,对技艺持科学化研究的学者倾向于认为,音锤以什么方式获得某一特定速度,这不应该有什么不同,相应地,一位新手和一位名家敲在某一特定钢琴的琴键上发出来的音也不可能有什么区别,钢琴家的演奏中最被珍视的品质之一是绝对不可信的。例如在吉恩斯的《科学与音乐》(1937)和A..伍德的《音乐物理学》(1944)这样的标准教科书里就能找到这样的结论。

波兰尼通过弹琴这种典型的技艺性活动指出了将科学化的研究原则无条件适用于艺术活动时的荒唐之处。作为管理经常性活动之一的管理沟通显然也是一门艺术,组织中的人们不可能不进行沟通,即使沉默也传达了组织的态度。管理沟通是一个包括状况、假设、意图、听众、方式、过程、产物、评价和反馈的修辞过程。信息接收者所理解的信息也许与信息传递着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这取决于表达的方式,而信息的传递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多大程度上能理解这一差别则完全依赖于信息传递者或管理者长期经验的积累———这与弹钢琴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从来不下水而只从书本上学习游泳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技艺的。

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时说,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翻查字典,艺术的定义可简单归纳为人类发自内心的创作、行为、原则、方法或表达,一般带有美感,能有超然性和能引起共鸣,它是一门能够通过求学、模仿、实践和观察的学问。管理必须通过模仿、实践和观察才能掌握,正体现了管理活动的艺术性。

四、管理学的艺术性与管理学艺术化

管理学的艺术性与管理学的艺术化问题,即管理学是否应该反映管理活动的艺术属性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反映管理活动的艺术属性问题。主流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结构符合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即实证性、客观性和清晰性。管理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客观地对待这一研究方法论,不能将其绝对化。波兰尼指出认识的真正结果不可能是排除人的因素的客观知识,因为每一项认识行为中都包含者认识者无所不在的参与。在波兰尼看来,即使是自然科学的发现过程也是始终根植于个人的默会整合行动;艺术的创作和审美都源自个人想象的整合力;宗教作为人的心灵的寄寓之所,也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对无法并立成分的融合。包括管理技能在内的一切技能性知识的不可言传性是不言而喻的。游泳者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在水中浮起来,学会骑自行车的人不知道自己如何最终使自己骑在车上不致摔倒,酒类或茶叶品尝专家能辨别出不同品种的酒或茶的最细微的区别,有经验的X射线师能从病人肺部的透视照片中观察到哪怕是最微小的病变,高明的机械师不依靠任何仪器单凭听觉或触觉就可以判断出机器和引擎的种种故障……这些知识都不是纯粹的科学知识,也不是通过实证的方法的获得的。

由于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单纯用实证的方法来对包括意志、情感、信念、欲望等因素的管理现象进行具有合理性的科学说明是不可能的。“经过这样一种归纳和概括之后,所能剩下的不过是几条不痛不痒的普遍规律”。因此,管理学科学化对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片面强调必然导致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包括管理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被人为地切割成截然分离的两个部分,即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似乎科学知识是纯粹的客观知识和理性知识,而人文知识是纯粹的主观知识、体验知识和非理性知识。管理艺术中包含的人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和行为具有个别性、非确定性和非量化性,不可能以自然科学的方式而被客观地加以描述、说明,它们只能通过理解才能被合理地把握———管理学作为一门知识,应该反映管理活动的艺术性。

波兰尼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认识论,并做了极具哲学意义的推广,从而改变了实证主义中A就是A的刻板方法,并阐明了如何在认识和研究过程中把握现实活动的艺术性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发现,人的知觉总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格式塔指出人类的观察并不是通过对部分的机械累加而得到整体的认识的。通过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分析,波兰尼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觉知分为“焦点觉知”与“附带觉知”。焦点觉知是指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认识对象整体的觉知;附带觉知是指构成对象整体的细节虽并非我们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仍能被我们所觉察。波兰尼用锤子钉钉子的例子来阐述这两种觉知的不同,他认为,在钉钉子时,我们的焦点觉知是钉钉子,而我们对手掌的感觉有着附带觉知,这种附带觉知融会在焦点觉知之中。波兰尼指出,在人的每个县市的觉察认知中,这两种觉知都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更重要的是———两者很可能是互相排斥的———这一重要观点是波兰尼认识论的基础之一。波兰尼以钢琴家弹奏音乐为例,指出如果钢琴家把注意力从正在弹奏的音乐转移到观察他正用以弹奏琴键的手指上,即把焦点注意力转移到原先只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兰尼/许泽民.个人知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戴尔E/孙耀君.伟大的组织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黄速建,黄群慧.管理科学化与管理学方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王益谊.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系统分析框架[J].管理评论,2003(12)

艺术管理学 篇8

一、发挥专业特长, 因势利导, 创建特色班级

高三任务繁重, 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长久下来势必造成学生疲惫厌倦、效率低下。但是, 艺术对艺术生而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享受艺术、展示才艺成为生活必需, 哪怕在最为关键的高考冲刺阶段。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因势利导, 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利用十分难得的课间、放学后等零星时间, 见缝插针, 让大家展示才艺, 用艺术陶冶心情, 激发斗志, 释放压力。大家若置身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大家庭之中,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让班级因我的存在而精彩”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将使心情变得无比舒畅, 高三将不再枯燥、压抑与孤独。

二、制定实际目标, 不断激励, 支撑奋斗过程

班级目标是班级感情与意志的凝聚。艺术生多才多艺, 一旦看到自己薄弱的成绩, 便无所适从, 感觉渺茫。大学到底离我有多远?笔者搜集近年高考艺术分数线, 并张贴在黑板报上———比纯文化生低了很多。梦想中的大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但也不能坐享其成, 因此“想要壮志凌云, 做要脚踏实地”成为班级口号。先要敢想, 然后去做, 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具体到个人又因人而异。比如, 在专业考试后, 需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联考过线者, 轻装上阵, 全力以赴追求更高;联考未过校考过线者, 排除杂念, 专心冲刺高考;联考校考均未过者, 需转变思路;文化基础较好者, 冲刺纯文化高考;特别薄弱者可选择高职院校, 凭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在大学及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 放眼长远。奋斗目标确定之后, 切忌一天热二天凉三天冷, 班主任应利用一切机会, 或集体或个人地进行不间断地鼓舞激励, 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复习中。

三、加强班团建设, 严格管理, 自律强于他律

笔者所在学校是株洲田心, “火车头精神”是株洲市的精神表述语, 而田心又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利用这一特定社区背景资源, 强调“火车头”作用, 强化班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模范意识。并告诫班干部不是“当官”, 不是过“官瘾”, 更不能耍“官腔”, 而要真诚为大家服务, 同时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不过, 教师要体贴学生, 费时耗力意义不大的事少交给班干部, 这与高一、高二是有一定差异的。进入高三, 班主任不能因为是高三学生就可以享有迟到早退、不打扫卫生、不参与锻炼等各种“特权”, 甚至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放纵学生的违纪行为。实践证明, 高三抓好纪律、卫生、两操等常规, 不仅不会影响学习,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严肃紧张、积极向上, 防止懈怠。做班级管理工作应始终“严”字当头, 这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公民, 教师一定要让其在学生时代养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四、重视道德教育, 潜移默化, 不忘做人处事

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道德滑坡、情感冷漠等正逐步影响着90后。艺术生对现代物质文明乐于接受并极力践行, 相比而言, 传统美德则易被不屑或抛弃。学生读书是天职, 但应先学做人后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 但育人更显责任重大。与个性十足的艺术生相处, 班主任一定要坦诚相待, 用心交流, 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当然, 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必先自己做到的言传重于身教,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比单一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五、提升艺术修养, 丰富自我, 体味别样幸福

难以想象一个思想保守、五音不全、迂腐刻板的艺术班班主任如何与他的学生快乐相处?作为艺术班班主任, 须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和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高三教学任务繁重, 但若以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真心交流, 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笔者虽是教师, 但在艺术素养上却是学生的“学生”, 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点“皮毛”, 偶尔在学生面前“班门弄斧”一番, 贻笑大方之后放松了心情, 亲近了学生, 与学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 教师通过提升艺术修养来调节心情, 愉悦自己, 远离职业倦怠, 何乐而不为?

艺术管理学 篇9

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新提出来的专业之一,此专业已经在一小部分学校中落实到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此专业的发展速度,还开设了关于此专业教学的论坛会,但从论坛探讨中可以发现,因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每个学术研究的人员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就艺术院校开设此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都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说,从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二、艺术学校做好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而且即使度过了曲折的部分,那么在后面的发展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会被淘汰,这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要相关人员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从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摸索经验,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本文针对此专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对此专业有所了解,掌握此专业教学开设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开设这一新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音乐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经过此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以及艺术演出经纪管理等岗位工作,所以当教师摸清了此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教学计划才不会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据、有条理的。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艺术院校在开设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之前,先要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构建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当前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岗位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音乐艺术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懂得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并能对两者价值实现转换。针对这样的岗位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将音乐基础知识等包含在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和管理学有关的课程,比如说音乐产业管理以及音乐社会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和音乐学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而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想要将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落实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作为此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艺术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自己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掌握此专业的教学重点、目标等,当教师对此专业教学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应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传授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这一专业的教学。

综上所述,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这一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谈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5.

艺术管理学 篇10

一、艺术剧院的概念及其发展存在问题

所谓的艺术剧院, 就是指事业性的文艺院团。常见的艺术剧院包括了话剧表演、小品歌舞表演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从目前我国大多数艺术剧院的发展情况来看, 其本身的现存艺术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直接造成我国艺术剧院的发展受阻。

首先, 许多艺术剧院在管理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这就会导致艺术剧院的管理情况不容乐观, 管理水平偏低, 最终影响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在人员的管理方面, 许多剧院格外随意聘用演员, 既没有相应的合同作为保障, 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剧院的发展水准。

其次, 剧院发展缺乏创新性, 从而造成剧院的演出作品、形象打造没有凸显本地区的实际特点与风格。不同地区的艺术剧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并且也应该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节目。可当前我国大多数艺术剧院都没有意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造成本地区艺术剧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最后, 艺术剧院的发展并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简言之就是与市场的发展轨迹相脱节。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建设符合市场特点的运作机制。因此, 这就对艺术剧院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艺术剧院的经济收入还是其制度建设, 都必须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艺术剧院艺术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和方法

(一) 注重对剧院的科学化管理与制度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艺术剧院发展情况来看, 未来艺术剧院应该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 需要艺术剧院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 这样才能实现艺术剧院自身的科学管理, 最终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例如, 在人员的管理制度设定方面, 可以严格贯彻落实我国各地区所出台的针对艺术剧院院团管理的具体办法以及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方式。除了最高级别的院领导是由省文化厅进行聘用之外, 其余的工作人员均应该严格按照聘用制的相关要求和原则, 签订规范的合同, 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得到保障。

又如, 在进行薪资待遇制定方面, 需要严格进行分配制度革新与改进, 可以通过按劳分配的原则, 使得员工之间在分配制度层面打开档次, 最终实现分配的绝对公平化。在报酬的侧重方面, 可以针对艺术剧院表演团队的主创人员以及一线表演人员进行一定的倾斜。而针对营销人员则可以采用绩效工资制度, 这样将优化工资待遇比例, 真正实现分配制度的最优化。

(二) 打造精品剧院文化注重演出的作用

各地区的艺术剧院发展都应该凸显本地区的特色。只有努力打造精品的剧院文化内容, 才能逐步形成特色文化表现形式, 进而形成更加优秀的演出节目, 推动本地区艺术剧院的不断发展。以我国福建地区的艺术剧院为例, 该地区的艺术剧院在进行节目编排的时候, 就往往比较注重地方特色的融入。针对福建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精神文化特色进行结合, 从而使得文化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艺术特点。最为常见的剧目包括《沧海争流》, 其也逐步形成了极具福建特色的艺术剧目内容。

除此之外, 也可以尝试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艺术节目类型, 比如历史题材、政治题材都是相对不错的选择。只有充分挖掘艺术创作方向和渠道, 才能使得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和体现。同时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独属于本地区的艺术文化形式, 逐步赢得市场, 最终促进本地区艺术剧院管理水平与艺术层次的提升。

(三) 与市场发展情况相结合

艺术剧院的管理需要遵循市场的发展要求, 同时也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剧院需要明确自身的组织形式以及管理制度, 都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运行。同时, 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 需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 实行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 确保任职人员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 从开展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发展潜力相对较大。这就足以说明, 只要努力开拓我国文化市场, 艺术剧院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突出主旋律, 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以及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无疑是有效提升感染力, 确保作品为人所接受的关键。

三、结语

艺术剧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注重自身的发展, 更需要不断与市场环境以及实际情况相结合。艺术剧院的成功发展, 势必无法离开剧院领导者思想意识跟观念的转变, 同时也无法离开体制的改革。所以, 这就需要我国的艺术剧院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和情况, 锐意进取, 创新改革, 不仅需要优化之前的人事管理制度, 更需要丰富艺术剧院表演内容。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作品, 从而真正促进剧院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民.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J].外国语文, 2015 (1) .

[2]肖玫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探索发展之路[J].四川戏剧, 2015 (4)

[3]张帆.走近辉煌——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J].艺术评论, 2012 (8) .

[4]刘筠梅.剧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6) .

课堂管理艺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 课堂管理 管理技巧 管理艺术

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课堂管理艺术的研究,形成多种多样的课堂管理模式、方法与技术,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

教师如果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妥善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则不仅会影响与学生的关系,而且会使课堂目标最终难以实现。沟通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有效源泉。同时,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并为学生所接受。因此,课堂管理必然面临沟通方面的挑战。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成效。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新型课堂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能体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1.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赖,他们经常把老师看做是自己学习上的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中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在课堂管理中,老师的尊重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老师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更尊重、敬爱、亲近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管理。

2.调整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要根据课堂管理的需要,合理调节师生心理距离的远与近,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体会个中意味,产生强烈共鸣,进一步强化感染力,达到课堂管理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取得学生的信任,走近学生。当学生言行伤及教师脸面时,要冷静克制,及时回到教师位置。

(二)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课堂高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有赖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要先认识到沟通的意义,营造接纳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1.信任所有学生

无论对什么学生,不管他是否听话,是否取得了好的成绩,教师都必须对他们持开放态度,对他们给予必需的信任。不能以“知识权威”、“管理权威”自居,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放学后让所有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2.与学生辩论

辩论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辩论,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体会一种生活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他们觉得老师、同学对自己是真诚的,觉得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是愉快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干,在赢得学生好感的同时,赢得信赖与尊重,为实施课堂的有效管理创造良好开端。

二、课堂管理中激情导学的艺术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教学的效果,即教师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建立课堂常规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这情境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能顺利愉快地进行学习,在知识、品德和身体方面获得健全发展。课堂管理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产生有助于学习的行为,减少或清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使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学生能专心学习,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课堂管理中研究激情导学的艺术很有必要。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管理如同纪律训练,要求学生彻底服从、绝对安静、正襟危坐、不准讲话、不准乱动;对于违规的学生,则以严厉的批评、惩罚加以矫正。现代学校中,课堂管理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轻松活泼的教室气氛有益学习,而要求学生达到绝对的严肃和安静既不可能,更无必要。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温馨、支持与愉悦的,空气飘散着友善与接纳,是鼓励的、帮助的,没有太大压迫感。这种气氛能鼓舞大家在充满喜悦与成就感的情况下学习。

例如,我所教的毕业班,由于任课多年,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甚深,再加上我注意诱导学生要团结友爱,学生之间的感情挺深的。我们每天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学生为自己营造了非常轻松、友善的学习氛围。有一次我故意请一位害羞、胆怯的小男孩上讲台发言。他上来以后不知所措,我向全班扫了一眼,所谓心灵相通,学生鼓起掌来,掌声给予了这位同学勇气。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他终于开口了,而且讲得非常流利。发言完,同学们再次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气氛非常友善,给了这位较害羞的同学一些温和的鼓励。

2.摆正课堂上师生的位置

在教学改革思潮的冲击下,学生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讲课不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成为新教学法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在20世纪初,杜威干脆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他认为,“在现在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将不再起主导作用,而只是一种从旁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智能的培养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

课堂管理的目标不仅在于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更主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发掘师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课堂管理中的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杜萍编著.课堂管理的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第1版:8,259,264.

谈班级管理艺术 篇12

一、以心育人

教师, 自古以来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育人之责任重于泰山, 为师之本在于心。用心办事, 问心无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必须是真正的有“心”之人。

1. 爱心

爱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爱心是教师具备崇高师德的前提。班主任之爱则具有更高一层的境界。爱是理解, 是鼓励;爱是期望, 是信任。对学生充满爱心, 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2. 耐心

耐心是爱心的延续。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 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可见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转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过程, 需要时间, 这过程, 需要耐心。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有耐心, 用耐心去开导学生,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循循善诱, 导之以行, 努力让他们明白错之根源, 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3. 细心

班主任的细心, 体现在能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洞察班级里的一切。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变化, 及时掌握班级情况, 做好班主任的宏观管理, 防止不良习气在班级蔓延。平时, 亦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情绪表现,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勤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 防微杜渐, 避免事态扩大。

4. 要有进取之心

班主任没有进取心, 则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精神不振奋, 工作标准不高, 工作业绩平平。没有进取心的班主任也带不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班主任工作艰巨繁杂, 班主任除了扎扎实实抓好班级大小事务的管理外, 也要懂得从中解脱出来, 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大胆创新。“进取之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是不断求索、不断进取、走向新的成功的保证。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进取,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才是班主任工作可持续发展之路。

5.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理解, 宽容是心与心的沟通, 是理解之后的善意行动, 是对理解的完美诠释。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学生的言行举止, 难免过界、过度。对待学生的过错, 要用真诚的心来容纳他们的不足, 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长处, 才有来自心底的真挚笑容。

二、寓情于管

都说法不容情。在学校的管理中, 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生的行为规范就是“法”, 班主任的适当有度张弛就是“情”。管理好一个班级, 无法不行, 但有法无情也不可行。学生是活的, 规章制度是死的。如何寓情于法, 寓情于管, 是班主任工作值得长期研究的一门艺术。

1. 严而有爱, 良性惩诫

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就是严, 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就是爱。众所周知, 班主任不严, 难以管好一个班级。严, 则难免要惩戒。美国的教育家认为没有惩戒, 是教育之失。孙云晓先生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虚弱的教育, 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中学阶段切不可以罚代教, 过严、过于生硬的惩戒会适得其反, 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 使教育陷入僵局。如何在严、在惩戒中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我认为, 班主任工作要严在当严时, 爱在细微处。原则问题上要严, 对校纪校规班规的执行上要严, 对行为规范的考核上要严, 做到纪律严明, 以法治班。但要做到严得民主, 一视同仁。也要严而有度, 严中有爱。对犯错误的学生, 不要一棍子打死。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情况, 我觉得实行必要的良性惩戒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更强的教育力度。良性惩戒, 就是寓爱于惩, 在严厉批评教育的同时, 更要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关心。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严中见爱, 爱中有教, 循循善诱。学生才会服才会改,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

2. 管放适度, 管为不管

英国的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在班级管理中, 管理是一种手段, 管的目的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能力, 开发学生智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被称为“保姆”“管家”的班主任要管的大小事情确实挺多。但只管不放, 无所不管, 管得过多过死, 容易造成学生过于依赖, 独立性差, 缺乏自我认识,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放不管, 学生则自我约束能力差, 为所欲为, 班级会陷入混乱。显然, 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管放适度, 才有利于管理的主体———学生各方面习惯、能力的形成和班级的完善和发展。班主任要管大放小, 管主放次。要管好班级目标, 落实好班级制度, 把握好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 要指导监督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增强班级凝聚力, 形成教育合力。同时, 学生能干的, 班主任要大胆放。如班规制定, 奖惩条例, 公物维护, 劳动安排, 活动组织, 班会主题等, 要增强学生当家做主的意识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相信学生, 授权于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逐步完善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这样, 师生共管形成的教育合力会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3.“鞭子”与“梯子”, 做好引路人

班主任拥有“惩戒”的“鞭子”, 这“鞭子”, 是用来管理班级的手段;这“鞭子”, 鞭挞着学生人性的弱点, 惩治落后, 督促进步;这“鞭子”, 是使不良现象防患于未然的有力保证。班主任工作需要这“鞭子”。但这“鞭子”背后, 班主任更要甘为“梯子”, 这“梯子”, 就是要合理引导, 分析错因;这“梯子”, 就是要多激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惩治。我们的目的是在于教育, 这“梯子”, 就是要给学生指明方向, 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困惑, 总会有差错。作为教育者, 要有容忍这差错的胸怀, 要有磨杵成针的真诚与耐心。单有“鞭子”, 会令教育生硬、无情, 会令学生反感、对立。会令班级冰冷、沉寂, 毫无生气。“鞭子”与“梯子”是班主任工作的两把“尚方宝剑”, 要适当运用好———“鞭子”用来促进, “梯子”用于引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的人, 把班级培养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集体, 那就要在班级管理艺术中用心行事, 以心育人, 寓情于法, 寓情于管, 培养好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自治能力, 做新时代成功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多功能农机具下一篇:社会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