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专业(共12篇)
艺术管理专业 篇1
作为艺术学校,和音乐有关的专业教学是基础之一,艺术学校主要就是培养音乐、美术等艺术型人才,所以在学校中开设音乐教学相关专业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因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新开设的专业,学校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但专业教学又必须落实到位,所以院校对此专业教学十分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此专业教学进行分析,对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新提出来的专业之一,此专业已经在一小部分学校中落实到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此专业的发展速度,还开设了关于此专业教学的论坛会,但从论坛探讨中可以发现,因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每个学术研究的人员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就艺术院校开设此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都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说,从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二、艺术学校做好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而且即使度过了曲折的部分,那么在后面的发展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会被淘汰,这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要相关人员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从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摸索经验,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本文针对此专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对此专业有所了解,掌握此专业教学开设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开设这一新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音乐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经过此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以及艺术演出经纪管理等岗位工作,所以当教师摸清了此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教学计划才不会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据、有条理的。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艺术院校在开设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之前,先要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构建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当前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岗位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音乐艺术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懂得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并能对两者价值实现转换。针对这样的岗位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将音乐基础知识等包含在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和管理学有关的课程,比如说音乐产业管理以及音乐社会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和音乐学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而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想要将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落实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作为此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艺术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自己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掌握此专业的教学重点、目标等,当教师对此专业教学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应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传授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这一专业的教学。
综上所述,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这一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谈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5.
[2]柯扬.公共空间的音乐传播现象研究:评坦娜鲍姆的《地下的和谐:纽约地铁中的音乐和政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1):110-114.
艺术管理专业 篇2
Alevel:美国留学热门专业之艺术管理专业
美国留学热门专业之艺术管理专业。从总体来说,美国至少有四十多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专业/方向都有。Alevel家教给大家介绍目前大约的几种情况:
1)设在教育学院或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艺术与人文系的艺术管理专业、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职业系的视觉艺术管理专业、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与政策专业/方向、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
2)设在艺术学院。哥大的艺术管理专业1971年创建於艺术学院,1990年转入教育学院。现在的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 university)、纽约的布莱特学院(pratt institute)、纽约时装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费城德累克赛尔大学(drexell university)、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3)设在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如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4)设在文理学院的艺术史或艺术系等。如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费城的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
以上列出的这些学校基本上是美国比较好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学习艺术管理,最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学习Alevel的同学如果对艺术管理专业感兴趣,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来源:a-level家教网http://www.a-level.hk/
艺术管理专业 篇3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研究对象;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24-2
随着文化产业和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就逐渐增大。然而现有的培养速度、模式、质量都无法满足这一具体需要。而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作为培养这一系列人才的主要手段,只有充分重视文化艺术产业建设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遭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就要正视其研究对象与建设发展思路。因此,长期以来,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管理学的教育,只是凭借在实践中获得的艺术从业经验,致使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从全球角度来看,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深受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文化艺术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兴起,对艺术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艺术管理专业的产生和前进。自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这势必推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而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也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尽管我国有大量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然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于文化艺术的专业要求,需要具备相对应的艺术知识能力结构。
(一)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
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复杂、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定位仍然存在一定分歧。艺术管理专业究竟是艺术类学科,还是管理类学科,并没有明确定义。各大高校真实看到了这一行业存在的巨大人才缺额,并没有弄清楚该学科的建设方向和具体定位。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学科定位,通过清晰的学科建设定位,从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将具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艺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安排并不合理。作为新兴专业,眼下,整个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专业课程正在不断探索。我国并没有明确制定关于艺术管理设置的具体课程标准。授课方式和内容还是借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由于对艺术管理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校所制定的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整个方案缺乏合理性、系统性。
(三)缺乏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一方面,由于艺术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以往的艺术管理工作者,所吸取的经验和理论只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学到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与学习。从而致使专业的艺术管理教育者极为匮乏,这就造成了艺术管理教育者的不足。另一方面,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艺术管理学科专业相关的书籍也极其有限,没有足够的优秀教材和知识体系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同时,由于艺术管理专业普遍开设较晚,在专业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延续性,从而师资队伍薄弱,整体发展困难重重。
二、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学科构建归属
目前,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不仅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业类院校。但不同高校在这一专业生源录取上的政策存在明显区别,有的高校依据管理学标准来录取生源,但有的以艺术类生源录取。而生源归属的不统一,也使得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困难。同时,关于这一学科学院归属上,有的高校从人文素养、文化管理等角度出发,将这一专业放在了管理学院或者人文学院。而有的高校则认为,在针对这一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方面的培养,因此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归属在艺术学院。但是,正确的艺术管理学科建设方针应该是以艺术学为基础,通过管理学的合理指导,最终实现复合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而坚持以艺术学为基础,才是实现这一专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构建在艺术学科,才能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具备基础,而不是脱离了具体实际。
(二)合理安排教学,优化具体课程设置结构
想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就要重视课程设置,合理、全面的课程设置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和核心,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从而构建全面、系统、体系化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与数量,重视实践课程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优化具体课程设置结构。而要实现这一系列培养目标,就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依托已有教学资源,开放、合理地设置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艺术方面知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二者不能偏。
(三)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互动模式
在现阶段发展形式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想培养更多符合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创新改革,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效能发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既具备有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
传统课堂上,我们基本推行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并不顾及学生感受。而要想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将课堂核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而教学方式也应该由灌输式转化为引导式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氛围更加适合学生成长。
(四)重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艺术管理活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许多灵感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这就需要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而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丰富和发展自身成长经验,以实现最大进步。
(五)加大资源投入,构建合理高效教育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师资力量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而要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资源投入。一方面要重视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优秀书籍资源。而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才离不开合理的引导人和教育者。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协调利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随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然而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不足,成为阻碍和制约艺术管理专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教学,都需要进行不断变革。只有通过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才能实现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建设的更大突破。要想改革行之有效,一方面要重视对规律性问题的把握,而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峰.艺术管理专业办学模式评析[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05).
[2]杜彦良等.对不同类型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07-09.
作者简介:
当前高校艺术专业人本管理研究 篇4
一、“人本管理”的意义
“人本管理”的理念是由现代主义科学演变出的一种管理概念, 对于此概念的研究就是人本管理学。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权力和关心人的发展, 它对人的关注是非常深切的, 为人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以完善人的品格, 增强人的体力, 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高等院校的人本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角度而言的, 主要是指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首先把学生因素作为管理的本质和重要因素, 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意愿的角度出发,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 进而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促进大学生们全面的发展。
对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实施人本管理, 必须要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即针对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管”和“理”。人本管理注重的是管理中的“理”的部分, 是在“理”的前提下进行“管”, 是先“理”然后“管”。我们首先要“理”的很透彻, 要深入的了解所管理的对象, 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以便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人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1、人本化管理是当今大学教育中的现实需求, 更是艺术专业类大学生教育的最迫切需求。
当前的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他们不会向从前一样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在学校对于老师的教育时常出现逆反的心理, 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思想教育、规章制度的消极抵抗;二是对一些正面的宣传和榜样具有消极的态度;三是对某些不良的行为会产生情感上的认同, 例如, 逃课、考试作弊、打架等等在部分同学眼里是一种有胆量行为, 与老师及校领导对抗被看作是很有本事的事情, 哥们间的吃吃喝喝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朋友交流方式, 而尊重老师、爱护同学、遵守学校纪律则会被学生们嘲笑和讽刺, 等等。特别是艺术专业的学生, 作为与社会接触最广泛的群体, 他们的思想超前意识更为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新的变化, 原有的程式化思想教育工作已经无法适应, 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机制, 开创人本管理的新模式。
2、人本管理是当代艺术专业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需求。
高等院校的最重要任务是育人, 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 高校教育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想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做到以主体思想教育为指导, 实施人本化管理, 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培养出学生们的主题精神, 促使学生能够自我觉醒, 进行自我的教育、锻炼、监视及自我评价, 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三、“人本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我国高校的教育也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 其中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的服务上, 人本教育的实质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挖掘出人的潜能, 展现人的个性。所以, 高校艺术教学中的教学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也就是在管理工作中关心、信任、尊重每一个人, 在教学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到管理的中心是教师和学生, 管理者的教学机制应该是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相互协调, 尽心的为教学活动服务, 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管理, 做好具体的工作, 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
首先, 在教学管理中要为教师建立有序而又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最根本保障就是拥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 这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来实现。因此, 管理者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应给教师一些自由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
其次, 要尊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已经把如何培养孩子的思想和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 培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 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鼓励孩子们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一切, 孩子们可以大胆的怀疑。所以在高校艺术教学管理中, 更应该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人, 并且落实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自身价值, 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高校艺术生数量的大量提升,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随之增大, 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生的思想及性格特点, 将“人本管理”理念引入高校艺术专业管理工作领域, 将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转变。人本管理的实施, 关键在于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相信在人本管理模式下高校艺术专业管理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与一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石义师.人本管理:管理品质提升与价值重建[M].研究出版社, 2011.
[2]王毅.人本主义管理的多元视角与多元形态[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人本管理[M].马良诚, 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留学美国如何选择艺术管理专业 篇5
从总体来说至少有四十多所美国大学设有美国艺术管理专业。美国最早的艺术管理专业,据说就设在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ogram in ArtsManagement),但这个项目早已烟消云散了。现在美国仍有几个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但只是很少数。比较好的艺术管理专业往往设在教育学院或艺术学院。小马过河国际教育介绍。
从总体来说,目前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设在教育学院或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系。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艺术与人文系的艺术管理专业、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职业系的视觉艺术管理专业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与政策专业/方向、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艺术教育系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
2)设在艺术学院。
哥大的艺术管理专业1971年创建於艺术学院,1990年转入教育学院。现在的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 University)、纽约的布莱特学院(Pratt Institute)、纽约时装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费城德累克赛尔大学(Drexell University)、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3)设在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如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4)设在文理学院的艺术史或艺术系等。如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费城的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以上列出的这些学校基本上是美国比较好的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各个专业的详细情况和申请要求,你可以在“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点击各校进入。你需要了解的情况基本都有。我个人觉得,学习艺术管理,最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
以上列出的这些学校基本上是比较好的美国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学习艺术管理,最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
艺术管理专业 篇6
关键词: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 音乐类课程 改革
一、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定位和课程现状
音乐学艺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被认为是以艺术学为基础,管理学为依托,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学科渗透其中①。因此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对以后从事艺术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由于各个院校所在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产业机构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从专业定位、招生方式、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侧重点和方向亦有所差异。但是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对艺术类的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其中音乐类的课程在艺术管理专业、艺术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类课程的合理设置,也是艺术管理专业一直探讨和争议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方向音乐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
(一)交叉性学科特点与传统音乐教学的矛盾
传统音乐教学是按照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它的特点是门类齐全、专业性强、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性明显,它主要是以欧洲音乐理论为基础,但随着大众流行音乐的崛起,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专业性和复合性、通识性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艺术高校有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教专业,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交叉性的特点,但对于艺术管理来说,面对的是音乐专业人士,要求其不仅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如何进行学科交叉和课程教学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多数音乐专业人士接受的都是传统的课程体系,而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方向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其音乐类课程的设置与传统音乐教学有很多的不一样,因此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
(二)学生低基础与艺术教师授课方式的矛盾
在艺术高校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全面、系统,至少精通一门器乐,即便是音乐史论教师也有硕士以上专业水平,面对的学生至少有5年以上的基础,而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音乐基础较差,许多音乐教师不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对象。
(三)传统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与社会对音乐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矛盾
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分为课程评价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求具有较强的演唱或者演奏技能,以及音乐修养,对新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力,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具有初步的分析研究能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考察的是音乐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术、技能训练情况。总体来说传统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中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体现的是学科的单一专业性,而社会对音乐复合型人才需求不仅要有理论的复合性,在综合素质上要求突出音乐素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针对这种需求的高等艺术学生评价方法和指标,在传统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中是空白。
三、艺术管理类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现状
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在音乐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首先,音乐基础薄弱,一方面,缺乏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識,难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另一方面对音乐风格的鉴定与了解比较狭窄。因为作为普通音乐欣赏者,一般只对自身感兴趣的音乐风格和作品进行有意识的欣赏,而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艺术管理对象的工作,例如艺术演出团体、音乐工作室、音乐家、演出公司、音乐剧院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要素要有所了解才能鉴定其价值与意义,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艺术管理专业音乐课程开设与传统的音乐类课程开设没有区别。
在全国很多的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音乐基础课与音乐鉴赏课、音乐技能课,但是由于其授课方式和内容没有针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此类课程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教材的选择、教学的课时、课程开设的学期安排等方面都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第三,艺术管理专业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意识不够。
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对音乐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院校音乐类的相关课程都定位为选修课,教学时间较短,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没有机会继续完整、系统的进行学习。
四、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方向音乐类课程的改革措施
设置和开设完整的音乐类课程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以后从事对艺术的管理,管理者本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其中音乐类的素质将会在各个领域有所体现,从有着直接关系的行业,例如音乐团体、演出团体、经纪人等;有间接关系的行业例如电影音乐艺术、策展的背景音乐等,这些都是一名成功的艺术管理人才所必备的音乐素养。
音乐学艺术管理专业音乐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基础课、音乐鉴赏课、音乐技能课,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精通专业表演技能、了解音乐艺术规律和音乐艺术价值,从而为培养拥有专业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复合型音乐艺术经营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些课程的开设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学期和学时分配。
(一)音乐基础课。首先从开设的学期安排上来说,由于艺术管理的学生大多数在入校前都没有进行过音乐方面的系统培训,所以在学生入学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要对其开设音乐基础课,这也是为后面开设的其他音乐类课程做一个铺垫。现很多院校也都开设这一门课程,其课程设置大多数为一周2个课时,开设两个或者是三个学期,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为零,再加上音乐基础课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并及时对错误进行更正,教学内容的每个章节也都是紧密联系,因此这样的课时设置,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与对错误练习的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周上课时,上周课的内容已经差不多都忘记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音乐基础课可以压缩学期,加大每周课时,进行短期较为密集的授课以及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紧密衔接,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进一步监督与学习程度的进一步调整,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和简单的乐理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完成从识谱到理性理解乐曲的风格特征、旋律特征、节奏特点,到能比较自如地表现乐曲”这一预期的教学目标。
艺术管理专业 篇7
一、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其要求
1.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当今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方面。艺术管理的从业人员要对本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不应该被眼前的一时成功所迷惑。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去, 为我国艺术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进行不懈的努力。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善于总结工作中的问题经验;运用创新思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 以较强的事业心投入到艺术文化管理中。
2. 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以更好的状态适应行业的发展
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但是具有艺术气息浓郁的专业性人才, 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艺术文化创新产业也是以自身的盈利为发展的动力。因此, 艺术管理人才只有通过对自身管理才能的提高, 对企业行使高效率的管理运作, 才能为艺术文化产业增值。
3. 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专业的艺术管理知识, 构建属于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这不但要求艺术管理人才要关注国内外艺术发展的动态, 还要对当前的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明确本行业发展的方向, 充分掌握艺术管理的方式方法。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总结现有的资料, 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构建多学科全面性的知识结构。
4. 培养多样化的专业技能, 提高艺术管理的工作效率
艺术管理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性的艺术知识, 还要拥有多样化的专业技能。要掌握一门专业性的外语, 适合于交际沟通;能够了解到其他国家的艺术领域的相关情况。能够熟练的应用掌握现有的信息技术, 及时高效的开展艺术文化的管理。
5. 创新意识, 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要热爱本职工作, 对于本行业的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加深对艺术本质的理解程度;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合理运用先进的经验以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策略研究
1. 优化环境, 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空间
创建一个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艺术文化管理单位。优化人才发展的专业性环境, 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乐观, 形成极强的集体归属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实际价值, 发自内心的为工作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
2. 创建人才战略思想, 推进行业整体性发展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体行业的发展, 因此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调整人才的分布结构, 使其更好地适应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完善人才管理的方法。改变当前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 创建人才引进机制, 不断吸收专业性人才。建立以创新型人才为主多层次人才构成的人才战略思想,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创建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艺术管理环境, 建立良好的用人体系与竞争机制。提高整体行业服务思想, 促进人才的合法流动性, 推进人才再教育的学习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使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分配, 实现自身的价值。用制度的方法明确用人机制。改革一些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真正将人才与岗位结合起来。建立重实际、重贡献的人才新制度。完善奖励机制, 用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 创建培养人才的和谐氛围。
3. 完善艺术管理人才的保障措施
各级相关主管部门是艺术管理的主管部门, 要在一定条件下落实艺术管理的相应政策, 为艺术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大对艺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相应的调整政策, 使其更好的符合艺术管理人才的发展。以人才的保障措施促进艺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全面开展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注重人才的多层次培养
对于在职的员工可以进行岗位专业培训, 使员工更好的符合工作的需求。根据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员工的知识得到不断的更新, 专业技能全面的进步。适时的进行外出考察, 与相关的工作单位进行业务交流学习。通过对他人工作经验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
5. 提升全社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认识, 建立有助于发展的环境
将艺术运营与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艺术管理知识的宣传, 唤起全社会对艺术管理教育的认识, 使艺术管理更好的促进艺术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提升对艺术的鉴赏力。激发全社会对于艺术管理者的支持与信任。为艺术管理打造更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 具备高素质专业性的艺术管理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应对行业内部之间人才的竞争, 有必要建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但当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到艺术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因此, 学校都加大了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关注力度,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培养具有先进的创新思维、丰富的专业知识、多技能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更好的为本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 艺术文化创新产业也在呈现着蓬勃发展的趋势。社会对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的提高。为针对这种人才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提升产业的升级。本文从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素质进行分析, 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一些看法。以其全面推动艺术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管理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2][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艺术管理专业 篇8
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倡导将礼、乐、诗、书、射、御“六艺”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这其中就包括了艺术教育。20 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朴素观点。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相关艺术教育规范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素质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曾经和现今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 选题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酒店管理也称招待管理,是指从事关于酒店,餐饮和旅行及旅游业相关事务的行业,其服务性的行业特点注定了酒店管理行业的所有业务及工作都是通过服务顾客来体现和实现的。那么,在与顾客的接触、沟通中,服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其自身的修养、气质与精神面貌的优劣可能更加关乎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事业的成败。
艺术素质,包括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具体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艺术素质的培养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习惯、个性,也就是当下常说的情商,①而情商对工作的完成与事业的成功不言而喻。
我院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借以我院深厚的艺术底蕴,将艺术素质教育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去,走出了一条具有艺术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路。我们用艺术教育中“精耕细作”的理念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特色化教学,让他们在职业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升,真正实现了“T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2011 年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在我院这样一所艺术类的高职院校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艺术素质培养教学和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选题的推广价值
我国2014 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3.25 万亿元,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 亿人次大关,达到1.09 亿人次。2014 年,湖南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4 亿人次,达到4.12 亿人次,同比增长14.39%,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 亿元,达到3046.19 亿元,同比增长13.58%。以上的一系列数据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旅游业中的酒店行业的发展将以势不可挡之势充斥在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那么酒店业从业人员也将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再来看一组数据(见表1):
由表1 可知:大专学历层次的人是酒店行业的主力军,那么大专层次酒店业人才的培养就将上升到一个十分关键的层面,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到整个湖南建设旅游强省、甚至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实施与实现。
从全省、全国来看,不少院校逐渐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譬如:声乐、台词、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但一般院校酒店管理的艺术类课程,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我们的则是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成体系有框架的综合艺术素质教育。通过研究有特色、有发展、有活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从业的专业人才。
2 特色化声乐教学的开展
让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我们真正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初衷与落脚点。酒店管理专业的声乐课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课,因为我们并不是培养声乐演员或者声乐教师,这门课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一个方面,那么要保持与其他艺术类课程,如舞蹈、台词、音乐欣赏等课程,一致的步调,互相催化,相辅相长;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风格类型的教学,如美声、民歌、流行,甚至还有原生态;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一些具体曲目的教学与排练。
2.1 授课形式的特色
声乐课有小组课、大组课与合班课之分(没有声乐个别课),这是根据行课的需要,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亦可合班来进行,具体怎样操作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第一学期一般采用大组课或者合班课来进行基础的歌唱基本功相关技巧的教授,譬如歌唱仪态、呼吸方法、口腔控制等,多唱一些难度较小的齐唱曲目;第二学期开始,小组课渐渐成为授课形式的主体,但也根据需要合班上课或排练,完成当下一些教学、竞赛、表演任务。三种授课形式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灵活机动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2.2 授课内容的特色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设计不同的曲目进行教学与排练。譬如,导游方向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些旅游胜地的当地民歌或戏曲的积累(见表2),方便在带旅游团时给游客表演或交流。当然,有的曲目还需要跟舞蹈课相结合,配以当地的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和手势;还可以和台词课一起配合,学习当地的方言,演唱歌曲更加原汁原味,以达到更好的带团导游效果。
根据不同的活动进行授课内容的设计与调整:系部会定时定点进行教学观摩或歌唱、舞蹈、朗诵等比赛之类的活动,那么授课的内容也要根据当时活动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当然,系部活动计划都会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安排并公布,方便教师在假期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及相关的准备。
酒店管理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中的一大方阵,也是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拓展办学思路、实现文化与艺术兼容的新办专业,是我院“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该专业于2006 年正式招生,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其专业技能教学与艺术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用人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也能起到较好的特色引领作用。
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获得重点建设机会,于2011 年11 月成功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承担着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文哲.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2012(2).
[2]尹权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胡雁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徐迎,陈巧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情,2010(28).
[5]陈特水,殷章馨.试论高等旅游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6]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3).
艺术管理专业 篇9
一、新时期艺术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向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才能从事艺术管理工作。近年来, 我国艺术文化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急需大量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推动艺术管理事业取得纵深发展。也为新时期培训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
1. 思想素质
艺术文化讲究思想性、艺术性和继承性, 要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意识行为、思维活动、道德修养、品性学识等等。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思想素质的培训方向是教育学生使其以追求真、善、美, 摒弃假、丑、恶, 以乐观的心态从事艺术管理工作, 并以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来引导受众的艺术鉴赏。这一目标充分说明,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最首要的是提升人才的思想素质, 因为思想素质直接决定着这些人才日后从事艺术文化管理工作的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必须以优秀的品德与良好的职业操守来从事艺术工作, 在不断追求艺术修养的同时, 从内心认同想要为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出力;要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勇于担当;要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认真, 勤学擅问;要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踏实肯干、爱岗敬业, 能够以良好的思想素质、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艺术管理工作中取得新与成绩。
2. 专业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素质过硬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很不容易, 除了对其思想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外,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更要出色。培训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在专业素质达到如下要求:一是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管理知识;二是全面掌握艺术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三是系统了解国内外的艺术文化动态;四是在专业领域能够提出独到见解;五是全面掌握世界各国艺术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未来前景;六是具备独立调查、分析、收集与研究艺术文化资料与信息的基本技能;七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会贯通, 交叉使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艺术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八是专业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过硬。
3. 其他素质
系统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外, 还要具有广泛的人文知识, 熟悉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与人文地理知识, 懂得国内外与艺术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与人际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摄影技能及剪辑技能, 可以确保自身能够高效地进行艺术管理的各类工作。
二、新时期艺术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
1. 加快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
经由开展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战略, 不断加快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尽快培养出可以满足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求、提升人才队伍合理性的专业人才队伍, 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并深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设计出合理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方法, 改变目前人才缺乏的现状;二是准确核定艺术管理队伍的准入门槛, 采取恰当措施引进优秀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 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与创新型人才, 提升队伍素养和艺术管理的创新能力;三是创设有利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学习、培养的环境, 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以提升人才的学习兴趣与工作热情;四是全力完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绩效考核制度、聘用管理制度及岗位规范制度, 推行以增强业务素质为目标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再教育制度。
2. 高校加紧设立艺术管理专业
提高艺术管理工作水平, 一定要在相关艺术高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 加快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 为培训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创造条件。在高校中, 特别是在艺术类高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 适当扩大艺术管理专业的招生比例, 并要求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办学条件与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
3. 开展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在职培训
开展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在职培训, 有效提高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是提升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 帮助其快速成长。可以按照工作实际需要, 聘请艺术管理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等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指导及交流, 定期对在职的艺术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再培训, 帮助这些艺术管理人员开展技能与知识的更新换代, 使之更好地适应艺术管理工作的需要;或者通过与关系单位开展业务学习与业务交流, 学习及吸收其他单位先进的艺术管理工作经验。经由学习交流, 不断提高艺术管理人员的职能水平。
4. 提供合理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待遇
建立健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 并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环境, 确保以待遇、工作环境能够留住人才;二是按照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及时发掘人才的特长和优势, 做到使人才充分自我特长, 确保人尽其才;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措施, 做到有功必赏, 有错必罚。
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 但总结来说, 通过创新人才培训战略、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激励制度等手段, 可以有效提升新时期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水平, 夯实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基础, 推动艺术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立刚.王希俊.基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复合性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 , 2011 (05) .
[2]邹昊平.高职院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 2012 (09) .
艺术管理专业 篇10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及思想状况
1.文化基础底子薄, 专业情结浓厚
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后很多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其它普通专业高考无望的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 临时决定走“艺考”的独木桥。这些临时突击强迫出的“艺术灵性”, 对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必然造成巨大的隐患。
2.思想活跃, 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活跃, 但受专业教育的影响, 普遍缺乏政治热情。“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 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容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 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3.个人主体意识较强, 个性张扬
艺术类学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 善于求新、求异、求变。他们在思想行为上力图打破陈规, 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 敢想、敢闯、敢说、敢干。在日常生活中, 他们较多地强调自我, 喜欢标新立异, 籍以引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4.自由散漫, 组织纪律性差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生活中, 每每遇事不够冷静, 情绪调控与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认为“不走寻常路”是学艺术的学生的个性所在, 认为常规管理束缚了艺术天赋的发展, 在外形上、服装上、行为举止上体现出玩世不恭的现象, 集体组织观念、社会公德等在一部分学生中有弱化的趋势。
5.缺乏合作意识, 注重个人利益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 集体观念弱。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 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 表现在校内集体活动中大都比较冷漠, 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鸣惊人的个人理想。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 从个人的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6.外出实践机会多, 容易物质化市场化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学习的需要而有机会多次去各地实践,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接”不少“活, 赚取不菲的报酬, 这并非坏事, 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 使他们表现得冷漠现实, 缺乏公德心。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性的形成原因
艺术类学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中, 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年学生自身等诸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社会对艺术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到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在教育界上谈起艺术类学生, 就会令人想起学生明显的个性。在社会上, 强调自由、个性张扬等已成为艺术生的标志。二是艺术类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大部分的艺术老师本身就是从艺术类院校毕业, 有着艺术类人才的典型特性。无疑对学生来说就是权威的带动, 促使自身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三是专业学习思维的培养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学习上讲究夸张、抽象、个性、随意等, 随之就会带来思想认识上的变化, 而思想认识的变化就会带来行为的改变, 进而影响到个性的形成。
三、采用行之有效方法开创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新局面
1.重视学管队伍建设, 以身作则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 要有一颗爱心,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融入细腻的感情。特别是作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管人员, 必须做到严以律己,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 而且最好还应该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 惟有如此, 才能得到学生的心服和尊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专任老师兼任班主任。
2.以人为本, 教育与管理并重
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 又要依靠管理, 两者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 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 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 注重因人而异, 既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不能脱离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3.开展多样文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 通过组织开展人文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绘画活动、校园写生、设计比赛等, 给他们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 发散思维, 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 同时, 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相互协作精神等方面起了很好的效果。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因其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要缴纳高额学费, 过重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生和生活, 经济压力大, 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再加上艺术类学生过于感性,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偏激思想, 导致心理失衡。这就要求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干预协调, 防范于未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净化艺术实践环境
针对艺术类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 易受负面影响的特点, 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先导性的艺术伦理及艺术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心理准备, 从一开始就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真对待艺术实践, 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提高了艺术素养。
总之,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营造以学校为主体, 以社会为依托, 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和专业性质决定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描述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工作方法, 以期对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思想工作,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1) .
[2]翟惠根.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7) .
艺术管理专业 篇11
1.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截止到2010年,共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的专业。最突出的应该是全国首家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其教学特色体现在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目前很多院校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是其中两个典型而已。就大部分院校的认识现状来说,都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艺术和技术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都在培养体系中提到了既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08年开设以来,很早就提出了“技术-艺术”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1]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为了打破现在很多高校出现的教学极端技术化或极端艺术化现象,我们对学生四年来所学习的课程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不仅在整个四年学习中,我们还在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关系,比如第四学期我们开设了非线性编辑课程,那么我们相应的会开设数字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再比如我们会把二维动画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几门有内在联系,可以相互支持的课程安排在一学年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单独的课程中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比如图案设计,除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技法外,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创作图案作品或把传统的技法创作的作品做数字化处理。再比如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但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生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教学,实现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思想。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技术-艺术”思维等,让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有一个最近本的了解,掌握一般性的数字艺术创作规律和思想基础。艺术类型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设计能力;技术类型的课程包括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储备相关的技术开发技能;“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包括网络动画、网站形象策划与包装、数字插画、数字影视特效、UI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能力;实践类型课程包括写生、采风、数字摄像、毕业设计创作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的能力。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该体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里的师资结构指的是在“技术-艺术”教学体系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数量、知识能力构成、学历职称构成等。教师可以包括专业教学中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全部工作人员,也包括外聘的教师。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类及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我们“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学术工程统一的建设思想的要求,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构成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该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我们培养体系的“技术-艺术”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学习研究一般的“技术-艺术”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践,并将一般理论具体应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努力探索适合“技术-艺术”教学的师资结构,探索师资力量的恰当融合。
在师资结构中首先是教师数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计划每班在30人左右,每班须配备专业教室。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4为宜。其中生师比=普通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职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其次是学历和职称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能力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艺术型、技术型、“技术-艺术”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要合适,达到1:1:2比较适宜。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所谓“技术-艺术”作品教学指的是以“技术-艺术”思维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和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以作品创作为驱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学生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作品教学我们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典型模仿阶段、类型定位阶段、独立创作阶段、作品展示交流阶段、参赛阶段。典型模仿一般是针对某种技术运用、某种效果表现、某种艺术风格展示而进行的学习阶段,和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是一回事情,不同的是摹写的对象改变了,摹写的方式不同了。类型定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大量“技术-艺术”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而加以学习和研究,然后以这种风格类型为主开始自己的“技术-艺术”作品创作。每个阶段完成我们都会举办相关的展览供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然后会把优秀的作品拿出去参加比赛,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指的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应该把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运作模式、专业发展状况、作品创作要求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工程中,“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展示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内容作品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岗,罗维亮. 技术-艺术思维[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罗维亮,冯文博,等. 图像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思[J]. 上海艺术家,2009(5).
艺术管理专业 篇12
关键词: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艺术管理就是艺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为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目的而对管理对象实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1]而艺术管理专业, 则是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 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专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新型专业。该专业的特点将多种现代文化学科与现代管理学科予以交叉、有机融合。[2]20世纪60年代, 美国耶鲁大学设立开设了全球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从2004年起我国高校也开始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已有五十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或相似专业。[3]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艺术管理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由于该学科尚没有一套被证明成熟有效的课程体系, 所以各个学校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该学科的理解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少高职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只是在本科的模式上加以简化,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点也没有竞争力。因此, 高职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什么, 要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符合高职特点的细分市场, 扬长避短地与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差异化竞争,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 (以下简称上电艺管) 的为案例, 探讨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 差异化地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案例分析
(一)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简介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 是一所民办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开设于2007年, 学制三年, 迄今共有三届共160位毕业生。
(二) 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
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97%以上。具体的就业单位可以分成三大类:文化艺术类公司, 包括戏剧影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类传媒等。广告营销及公关活动策划类公司, 包括广告策划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婚庆公司等。其他各行业, 包括各种实业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
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 上电艺管的毕业生只有约一半能进入到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或企业中去就业。其中能真正进入到戏剧、影视类公司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所以要想成为制作人、制片人、经纪人是很难的。
同时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可以分成这几类:广告策划类、市场推广销售类、活动策划执行类、行政管理类、演出及影视类和其他种类工作, 根据调查, 不管学生进入那个行业就业, 管理、策划和营销性的工作都占了较大的比例, 尤其是各种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最为普遍。
(三) 毕业生对课程的看法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帮助并不是很大。多数认为所学课程过于宽泛, 好像什么都学, 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他们希望课程能更有针对性, 由于每个人的工作不同, 对于应该学哪些课程也意见不一。总体而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和公关活动类的课程被认为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
同时, 多数毕业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欠缺的并不是专业技能, 而是沟通与管理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讲, 由于艺管的毕业生较多从事营销、活动执行类的工作, 所以沟通与管理其实也是专业技能的一种。不过, 毕业生大多认为实践活动和实习是比较有用的, 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
二、上电艺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4]
根据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目前上电艺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艺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电影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 比较传统的状况是以“制作人或经纪人”为主要的培养方向, 但是这样一来毕业生要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就非常大了。应该看到,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接下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大有所为的时候, 各行各业都急需艺术的融入来树立品牌, 提供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如汽车公司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时就需要大量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广告宣传片需要用到电影拍摄、广告宣传手册需要用到平面设计、一个车展活动需要用到灯光、音效、舞美、演员表演 (车模) 等诸多艺术手段。因此, 假如把在文化艺术类的公司就业当作是狭义的行业就业, 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的工作, 那么进入广告营销及策划类的公司, 就可以看作是广义的行业就业, 也就是从事那些虽然不是直接属于戏剧影视、文化传媒等行业, 但是也需要运用到大量的艺术手段和方式的工作岗位。根据上电艺管学生目前就业的现实状况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期, 应该避免与其他本科院校的正面竞争, 而要抢占并扩大在第二个层次广义就业市场的份额。
所以, 上电艺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国文化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意能力, 熟悉影视制作、演艺活动及文艺商务活动策划的方法和流程, 并能有效执行的专门人才。这个目标明确了上电艺管培养的三大方向:制作与制片方向、文化艺术经纪方向和文艺及商务活动策划方向。其中针对文化产业培养创意策划和执行人才, 这是上电艺管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实践课为核心的课程模块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向后, 就要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 最重要的是了解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然后根据这些技能去安排课程, 这样可以让课程更有针对性。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需要广博的知识, 既要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 又要具有管理、营销甚至财务方面的能力。但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他们理论素养相对欠缺, 而且只有三年的时间学习, 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从理论知识开始, 面面俱到地学习。所以上电艺管的课程设置改变思路, 进行逆向思维:那就是假如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制作或制作人, 他首先的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什么?毫无疑问, 他首先要知道一台演出或者一部电影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于是我们就把该方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学生要能够制作一台1小时左右的舞台演出, 以及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作品。假如学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那么他既可以更进一步向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方向发展, 也可以进入其他行业, 如广告公司参与广告片的制作、网络媒体的各种微电影、各大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所需要的各种宣传片等。明确了这一点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理论课为核心的模式, 代之以制作课程为核心, 辅以一系列其他相关课程和活动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 作为核心课程的演出制作流程与管理以及电影制片流程与管理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制作出一台演出及一部视频作品。因此在这个模块中所有相关课程都以此为目的, 本着“有用就上, 没用不上, 需要多少上多少”的原则进行开设和教学。
同样, 对文艺商务活动策划这个模块而言, 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技能?我们认为学生需要的是策划与执行各种活动的能力, 策划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会规范地撰写各种策划书。基于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 最实用的策划书包括:市场调查策划书、市场营销策划书、公关活动策划书和广告创意策划书。同时在执行方面, 虽然活动的种类很多, 但是最常见的文艺商务活动包括品牌/产品推广、庆典、年会和公益四大类。因此以掌握撰写这四类策划书和策划执行四类活动为目标, 我们开设了品牌学概论、公共关系实务、市场调查实务、市场营销实务、广告创意与策划实务、大型活动流程与管理以及活动策划与执行实务等系列课程。
(三) 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现在不少专业都与企业合作, 引进项目让学生参与。但是对艺术管理这个专业而言, 校企合作也面临几个问题。
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做的项目并不多。企业不是公益组织, 他们最希望的是用最少的成本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高质量的作品。真正重要的大项目事关自己的声誉和效益, 是不可拿来给学生操练的。
另一方面, 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 所以失败的项目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学校的首要目的是教育, 对教学来说失败的、或者不完美的实践活动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有时候它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同样, 对企业来说不可能留着能力不足的员工, 但对学校而言, 老师不能把能力差的学生抛在一边, 只顾培养几个尖子。这就是商业机构与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很多实践活动中都只有部分学生参与, 大部分学生被撇在了一边, 而且越是重大的项目这种情况越明显。因为结果很重要, 所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被摆在了第一位,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为了让实践活动更有效率, 能顾及更多的学生, 我们本着“点面结合”和“过程与结果兼顾”的原则, 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基础到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做法, 一是, 在纯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活动, 二是, 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比重, 鼓励以实践或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 三是, 毕业综合训练紧紧围绕策划与执行的主题, 四是,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习, 五是, 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去。
(四) 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这都需要相应的评估手段进行验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职业技能而非理论知识, 所以传统的书面考试无法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真实情况。因此, 为我们将评估分成专业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两个层面, 专业评估涵盖专业质量基本评价、办学优势、发展前景、存在缺陷及改进途径等。我们用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行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反馈这几个指标进行评估。每年对毕业生的四联单签约率、实际就业行业及岗位进行分析来判断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与我们预期的就业方向是否相符。
教学质量评估层面, 改革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 变成了以实践活动、策划作品和当众汇报相结合的考察方式。另外, 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情况, 学生参与市级全国级比赛的情况列为评估体系中的参考指标。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三、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中, 首先要继续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联系,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料库, 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企业的反馈, 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其次要进一步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实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如何针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 在现有的条件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最后, 要完善评估体系, 无论是每一门课程的评估, 还是整个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都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定量化的指标体系, 要在大量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效的指标, 并确定相应的比重。
总之,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 未来必然需要大批的文化艺术管理类的人才, 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脉络, 才能让高职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成乔明.艺术产业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凌.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J].山东艺术学院院报, 2009 (5) .
[3]马瑄, 韩学周.北京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现状调查与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 (2) .
[4]曾令奇, 张希胜.我国高层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2006 (5) .
【艺术管理专业】推荐阅读:
艺术留学之英国艺术管理专业08-3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07-19
新通留学 美国艺术管理专业介绍07-03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09-10
艺术管理专业汇报演出策划方案12-11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浅议05-30
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11-24
艺术管理10-06
校长管理艺术10-18
情感管理艺术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