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艺术

2024-09-22

课堂管理艺术(精选8篇)

课堂管理艺术 篇1

语文课堂管理艺术(转沈丽云)

[ 2011-9-5 17:19:00 | By: 星空 ]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游离了我们的课堂。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命令性的语言纠正学生的失误,有的教师采用呵斥性的语言让学生回归正途,还有的教师以变相体罚的形式警示学生,如罚站、面壁思过等。这些直截了当的做法对学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却会给课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仅分散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伤害了被训斥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还打断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扰乱了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掌握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巧妙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什么叫“课堂组织管理”?经查阅资料得知,课堂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真正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和谐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导向性行为,并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什么是“语文课堂组织管理”?语文课堂组织管理,实质上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组织管理中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健康,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

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门艺术,重视课堂组织教学,学会课堂管理,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不但可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静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有序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每到一下课,孩子们便如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尽情地释放着快乐的因子。当上课的铃声响起,他们才急急忙忙地从各个角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不时地交流一下刚才的收获,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如何让他们迅速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大声地训斥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来展现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候课的细节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迅速地安静下来,教师的候课很重要,首先教师要先于学生到教室,铃声响时可以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等着他们的到来,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放轻了脚步,放低了姿态。接着,充分利用好课前两分钟准备的时间,结合“古诗词诵读”进行古诗的背诵是一种很好的“课前热身操”。小干部在前面领,大家一首接一首地背,你会发现声音渐渐变得整齐、响亮,说明学生的心在慢慢地静下来了,原本的杂乱无章已经荡然无存,课堂变得井然有序,愉悦悄悄地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开来。然后,教师再以眼神或手势示意个别好动的学生,暗示他(或她)坐坐端正,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专注才能专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细节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如一篇优秀的小说一定得有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那样,一堂课如果有一段精彩的导入,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唤起求知的欲望。

1、以图激情。课的导入可以是直观的图片,例如《黄山奇石》一课的导入,我先出示了一组黄山的图片,旭日东升的绚丽多彩、云雾缭绕的壮观、迎客松的婀娜多姿、天都蜂的高耸险峻、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领略黄山的美丽与神奇。在一声声的赞美和惊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黄山,再定格到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上,初步感知它的趣味性,从视觉上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2、猜谜激趣。低年级的孩子都好表现自己,谜语是他们喜欢的事物之一。一说到谜语,大多数孩子会眉飞色舞的。在《春雨的色彩》导入时,我就以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再请教他是怎么想到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也活跃了起来。像这样的课文还有《风娃娃》、《我要的是葫芦》、《笋芽儿》等。

3、聊天促思。导入也可以是聊天式的,比如在《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的学习中,我就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以聊天的方式走进课文。我们聊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从聊天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名人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地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因为他想知道的更多,于是对课文的学习也就投入了。

另外,导入还可以从讲故事、背儿歌、看图说话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入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使课堂静下来,学生的心也随之静下来。

二、让学生沉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稳定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个舞台上要让学生站稳、站好,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秘密武器”,使课堂就像一个大大的磁场似的牵引着学生。

(一)得体的肢体语言,使课堂变得神采飞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不让学生游离于课堂。如《风筝》中有一句描写他们如何放风筝的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假如仅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去理解的话将会很吃力,于是,我顺着学生的理解演示着,做出一系列动作:托着风筝、牵着线、一点一点地离开托风筝的那个人,直到学生喊“可以了”为止、随着那声“放”连忙拉紧线,紧接着又是一松、最后用手指着天花板,问:“风筝怎么样了?”学生们都笑了,说:“已经飞起来了,快要高过树梢了呢。”教室里一下子轻松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理解使他们情绪高涨,读得也就有声有色了。肢体语言,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二)机智、幽默的语言,令课堂充满生气。

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精炼、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话往往能减轻学生因听课带来的疲劳感。在课堂教学中,单

一、连续的教学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也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讲话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还有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适当的停顿,也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但可以起到提醒注意力涣散学生的作用,还可以引来课堂的笑声,消除学生的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变得更有生气,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三)会说话的眼睛,给课堂带来情感的交流。

让你的眼睛学会说话,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眼睛也会说话”。当学生出现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时,我就用眼神与他交流,“告诉”他要注意听讲,我在关注他的表现。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我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充分感受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我的一个眼神,一次眨眼告诉他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点都不假,当我和学生进行“眼睛的对话”时,我们的距离近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在想些什么,心与心的交流更通畅了,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和谐。

三、让学生潜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年龄小的缘故,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针对这一事实,我们怎样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

(一)课中演一演

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教师可以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来唱唱歌、做做操,使他们的大脑疲劳度得到缓解,以便在下面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学习。如在《四季》的教学中,了解课文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学“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的样子,做着“小草钻出地面、荷叶圆圆的、谷穗弯着腰、雪人挺一挺大肚子”的动作,特别是雪人挺出大肚子的动作让所有的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刚才的紧张顿时烟消云散,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精神百倍,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而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使课堂增色不少。

(二)开动小火车

开小火车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内活动。一来坐久了可以松动一下,二来一个接一个地读具有挑战性,孩子的好胜心在这一览无疑,无论是“单轨火车”,还是“双轨火车”,他们都开得津津有味。当我说:“小火车——”孩子们马上坐得端端正正的,说“开起来!”我再说:“一开开到你们这里”。(我边说边拿着卡片走到要开的那一小组前面,用眼神和手势示意第一个孩子来读。)假如开的是“双轨火车”,就把“小火车”改说成“双轨火车”。这样的游戏,非常适合进行生字、词语的认读和巩固,孩子们为了不让自己被同学笑话,他(或她)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思绪飘飘的孩子也自觉地回到了课堂上,加入到“小火车”的行列中来,不仅巩固了字词,还起到了善意的提醒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三)大声读一读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当发现孩子有疲累的现象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读读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唤起孩子的表现欲。个体的理解读抑扬顿挫,比赛读精彩纷呈,小组读不相上下,齐读有声有色,这一遍遍地读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让大脑也得到一个调节,从而延长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四、让学生放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当学生能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并潜下心来后,我们还需激活学生的心,让他(或她)敢于说出心中所想,否则课堂会变得很沉闷、很拘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也要求我们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质疑,聚焦思维

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由此可见,“质疑”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聚焦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在《最大的“书”》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学生就问了;“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最大的呢?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己去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初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解决了哪个问题,马上有学生回答,“书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一本我们平时看的书,而是岩石。”“这是一本岩石书。”“因为是岩石,非常大,比我们看的书不知要大多少倍呢,所以是最大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不把质疑当作装饰品,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又如在《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产生了质疑,我就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联系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经历,知道了那是因为镜子的反射原理,那分散的光聚集起来,使光的中心更显明亮。面对质疑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就会还你一个精彩。我在《语文报》上也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而且应该是“问题不断”的课堂。教师的着眼点要从“自己的教案、自己的预设完成了多少”变为“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多少”。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尊重他们,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给予他们充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二)鼓励多元理解 如在《风筝》一课的学习中,有学生提出:他们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风筝上面呢?我就让学生自由思考,想想其中的原由。又让学生联系上文“他们把风筝取名叫‘幸福鸟’”再想一想,说一说。这时,有学生说:“他们觉得自己做风筝也很幸福,就像‘幸福鸟’一样。”有学生说:“这样万一‘幸福鸟’不见了,看到的人可以按上面的名字还给他们。”也有学生说:“因为‘幸福鸟’可以飞到天上去,看到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他们把名字写在上面不也就飞到天上去了,可以像‘幸福鸟’那样看到美景了。”还有学生说:“‘幸福鸟’带着他们飞向世界各地,也把幸福带到世界各地。”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发散与迁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开放,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适时评价,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还需要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剂良药,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被一个男孩的朗读所折倒,他吐字清晰,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后马上走过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孩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指导学生读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指名读时,我根据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说:“我看到了这些可怜的小鱼。”“感受到小鱼的痛苦。”“你读出了小鱼在拼命地挣扎。”“多么难过的小男孩呀!”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你说得真好。”“你观察得很仔细。”“你今天发言真积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你真勇敢,我不如你啊。”„„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评价语言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二、评价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四、评价语言要形成导向性;

五、评价语言要机智有趣。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处,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语文课堂组织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组织教学,用你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我们的课堂,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课堂管理艺术 篇2

一、要将物理课堂管理好, 物理教师首先要起好模范作用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第一, 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首先做到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去教育和要求学生。其实, 教师的一言一行全都展现在学生的视线之内, 直接影响、感染和教育着学生, 这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 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比如,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 我有几个字发音不标准, 学生在下面就轰然大笑起来, 使得井井有条的课堂乱成一团。因而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要扎实, 注意的自己一言一行, 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 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既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作为老师的你是否应该树立好榜样呢?第二, 课堂管理和教师的机智灵活程度有关, 作为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比如, 有一个学生一次上课多次和其他同学说话, 我将其指出, 她马上顶嘴说没有说话, 我当时恼怒对其教育, 使战火越烧越烈。其实这位同学是班上的班干部, 她碍于面子与我顶撞, 我下来找她谈话时, 她说:“老师, 上课说话是我不对, 但老师不要在上课时点我的名好吗?我很没有面子, 下来跟我说好吗?我会改的。”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得处理方法不对, 或许刚才改变一下处理的方法让她回答一个问题, 然后下来才对其说服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建立自己的威信。所以, 遇到此类事情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 或以自己的行动来暗示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影响教师的形象, 反而还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对于课堂的偶发事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处理, 并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解决, 并不一定非要摆出老师的架子将学生强压下去。

二、物理教师也应该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好动, 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正处在青春萌动的阶段, 对于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了解不全面, 对事物的理解感性偏多。他们通常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自己可以处理和做很多事情了, 但对事情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让他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其实物理课堂的管理若是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 物理课堂可以变得非常轻松和有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验探究的学科, 我们再结合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给他们分好组, 让小组长去负责, 既减少了你的工作量又培养了孩子。让同学们以小组去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当然在其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而我们在其中的任务就是引导、点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探索的需求, 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肯定有老师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样对你的课堂管理就一个挑战了, 你如何控制和解决?学生喜欢的, 他自然会潜心去研究, 不会出什么乱子。其次, 学会“忽略”的技巧就是要认识到“人无完人, 孩子也一样”, 平时应该一杯常理, 几勺耐心、宽容、恒心, 积极地期待和向上的态度。叶圣陶先生说过:你这糊涂先生, 在你教鞭下有瓦特, 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宽容和爱的力量。严里有爱, 这样一段时间后, 同学们对物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你的学科了, 必然给你的课堂管理减少很多压力。比如我们学校科创班的学生, 他们的动手能力, 他们的成绩, 他们的探究精神都是值得称赞的。我们不能小看了学生的潜力, 他是无可限量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理教师也要明白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形式来展开的, 是知识传输的载体, 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重要过程。

课堂秩序混乱是低效教学的首要表现形式, 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把握教材, 热爱、理解和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爱生如子, 对学生的困难能及时给予解决,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课堂中突发、偶发事件要科学处理, 这就要依靠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和班级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 让他们成为教师管理课堂的助手, 深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用学生“好的自我”去控制“坏的自我”,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正气, 自觉控制“邪气”。这样才能把课堂管理好。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必修课, 有了好的课堂管理的方法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 才会有好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不断改变, 课堂管理既是一个老问题, 又需要一些新理念。所以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使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韩敬波.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瑜.给物理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5.

课堂管理艺术研究 篇3

关键词: 课堂管理 管理技巧 管理艺术

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课堂管理艺术的研究,形成多种多样的课堂管理模式、方法与技术,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

教师如果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妥善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则不仅会影响与学生的关系,而且会使课堂目标最终难以实现。沟通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有效源泉。同时,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并为学生所接受。因此,课堂管理必然面临沟通方面的挑战。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成效。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新型课堂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能体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1.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赖,他们经常把老师看做是自己学习上的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中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在课堂管理中,老师的尊重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老师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更尊重、敬爱、亲近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管理。

2.调整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要根据课堂管理的需要,合理调节师生心理距离的远与近,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体会个中意味,产生强烈共鸣,进一步强化感染力,达到课堂管理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取得学生的信任,走近学生。当学生言行伤及教师脸面时,要冷静克制,及时回到教师位置。

(二)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课堂高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有赖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要先认识到沟通的意义,营造接纳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1.信任所有学生

无论对什么学生,不管他是否听话,是否取得了好的成绩,教师都必须对他们持开放态度,对他们给予必需的信任。不能以“知识权威”、“管理权威”自居,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放学后让所有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2.与学生辩论

辩论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辩论,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体会一种生活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他们觉得老师、同学对自己是真诚的,觉得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是愉快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干,在赢得学生好感的同时,赢得信赖与尊重,为实施课堂的有效管理创造良好开端。

二、课堂管理中激情导学的艺术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教学的效果,即教师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建立课堂常规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这情境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能顺利愉快地进行学习,在知识、品德和身体方面获得健全发展。课堂管理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产生有助于学习的行为,减少或清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使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学生能专心学习,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课堂管理中研究激情导学的艺术很有必要。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管理如同纪律训练,要求学生彻底服从、绝对安静、正襟危坐、不准讲话、不准乱动;对于违规的学生,则以严厉的批评、惩罚加以矫正。现代学校中,课堂管理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轻松活泼的教室气氛有益学习,而要求学生达到绝对的严肃和安静既不可能,更无必要。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温馨、支持与愉悦的,空气飘散着友善与接纳,是鼓励的、帮助的,没有太大压迫感。这种气氛能鼓舞大家在充满喜悦与成就感的情况下学习。

例如,我所教的毕业班,由于任课多年,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甚深,再加上我注意诱导学生要团结友爱,学生之间的感情挺深的。我们每天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学生为自己营造了非常轻松、友善的学习氛围。有一次我故意请一位害羞、胆怯的小男孩上讲台发言。他上来以后不知所措,我向全班扫了一眼,所谓心灵相通,学生鼓起掌来,掌声给予了这位同学勇气。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他终于开口了,而且讲得非常流利。发言完,同学们再次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气氛非常友善,给了这位较害羞的同学一些温和的鼓励。

2.摆正课堂上师生的位置

在教学改革思潮的冲击下,学生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讲课不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成为新教学法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在20世纪初,杜威干脆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他认为,“在现在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将不再起主导作用,而只是一种从旁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智能的培养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

课堂管理的目标不仅在于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更主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发掘师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课堂管理中的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杜萍编著.课堂管理的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第1版:8,259,264.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 篇4

何谓心理调控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化解师生间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师生相融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其具体作法如下:

一、抓住优势兴奋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总的任务内不断地移动,才能长期坚持在某一物上,否则就会出现起伏。在一堂课里,中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有规律:上课5分钟后,学生的兴奋中心仍停留在课堂休息的兴奋点上。之后,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的兴奋中心约有半小时能集中到教学上。而在临近下课5-10分钟里,学生的兴奋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劳转向课外。据此,教师要抓三个关键:

(一)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

(二)抓好开课后半小时的学习状态,教师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说,这半小时的教学集中了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充分在这半小时里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说,在导课之后,教师加强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控制,他们是能在三十分钟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在这段时间,教学的密度可稍大一点。

(三)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超过半小时后便趋于转移,也会感到疲倦,而教师又不能以提前下课来改变这种状况,也不能让学生高兴怎样就怎样,来个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①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是要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活跃起来。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其结尾有一句:这种套中人,“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可问:“将来”是否也包括我们现在?即现实生活中有无类似文中的“套子”?问题的提出,学生便兴奋起来,投入新的思考中。②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做作业、或朗读、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从而再次将学生调动起来,产生新的“兴奋点”。

总之,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比率,也是使学生更新动起来的办法之一。

二、采取隐性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为后,就是要冷静、理智、绝不可冲动,并采用休罚、讽刺挖苦、赶出教室等“以恶制恶”等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排除来自课堂内外的各种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将这种面对全班学生公开的管理方法称为显形管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易忽视的负效应,既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有时也可能造成教师自身的尴尬,出现“下不了台”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及威信、风度等。同时,也将打断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打乱教师的思路,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可能造成教师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从学的方面来看,“一人害病,全班吃药”,必然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导致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不满。

为了克服显性管理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负效应,教师必须研究与利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课堂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它与显性管理相比,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灵活性。隐性管理是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下,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通过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声调的变化等,渗透教学活动中而进行的课堂管理。它可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特定课堂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灵活。

②高效性。隐性管理是针对个别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不面向全体学生,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避免了显形管理中“一人害病,全班吃药”,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弊端,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③艺术性。隐性管理是教师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与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具有“临危不慌,从容执教”的大将风度,及时、适度、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调控。为此,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观察与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心理,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做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与严格要求和谐完美的统一,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隐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现根据教学实践与研究,将最常用的策略总结概括如下:

(一)表情示意法。当教师授课时,发现某个学生讲话或做小动作,可用自己的目光或严肃的表情示意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已发现自己没有专心听课,并警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走动示意法。教师上课时注意到有的同学在低头看其他书籍或什么东西时,用表情示意又不能起作用时,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这个同学跟前突然站住,这样,学生便会发现并迅速意识到教师在提醒自己要注意听课或积极思考问题。

(三)手动示意法。有时课堂发现个别或几个同学昏昏欲睡,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睡着了,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轻轻拍拍这个同学的肩或头,提示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克服睡意并集中到学习上来。

(四)变音示意法。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而以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最为适宜。语速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要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来确定。当发现学生走神或看到窗外去了,或受到窗外的噪音的影响时,教师可结合表情示意,放慢或加快语速;或突然停顿1-2秒;或提高音量压住室外噪音等方法,示意注意力“分散”的同学。

(五)提问示意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看样子是在听课而心思根本就不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没听懂或根本不懂却装出清楚的样子;有极少数同学不耐烦,心神不安;有的“南郭先生”在集体回答问题或朗读时善于蒙混过关等。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上述这些学生复述或解答教师讲过的个别简单的内容或重复教师刚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专心听讲,提高教学效率。

(六)“借机导航”法。一中学教师在讲授《口技》时,因课文情节描绘所引,竟有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狗叫,顿时全班哄笑。但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指责这位学生,反而大度地一笑。说:“这个同学情不自禁地模拟了狗的叫声,这是为文中口技高超技术所感染啊。下面我们还是继续欣赏文中高超的口技

表演。”这位教师表现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良好的职业修养,微笑之余,不忘“借机导航”,仅仅两句话,既转变了课堂气氛,有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学正道之中,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对该同学起到了委婉含蓄批评的效果,真可谓一石数鸟,不能不令学生折服。

(七)因势利导法。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孩子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八)旁敲侧击法。语文课上,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教室里响起了打呼噜的声音,一部分学生笑起来,教师看了看睡觉的同学,没有中断讲课而是讲:“描写生动,要使用象声词,绘生绘色地描写一事物的声音形状。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比如,睡觉的酣态,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请你们注意倾听。”教师做出倾听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那睡觉的学生也被旁边听懂了教师寓意的同学推醒了。教师又说下去:“那么,你们的笑声该怎么描摹呢?对,酣睡声就是刚才某某同学发出的响亮的‘呼噜’声,笑声就是大家发出的‘哈哈’声。”这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正面批评那位上课睡觉的学生,而是在给以“面子”的基础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可谓自然天成,机智灵活。

三、关怀鼓励为主,促使师生“心理相容”。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能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里,师生能做到心理相容,就有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基础。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始终如一地具有热爱之情,关心之意,学生就会带着“教师总是在关心我”的想法来接受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甚至他们也不会计较教师在帮助教育自己时的失当的言行,他们就会理解教师、体教师。正如《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南京师大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结果是: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上他的课,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1998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我该为孩子讨说法》的文章:昆明市某小学生因受班主任A教师的歧视、嘲弄、侮辱,使这个三年级学生对A教师这个优秀班主任所上的语文课、手工课及其厌恶,只要是一上A教师的课,他就无法遏制地想解手,本来早上已解过手了,上课时仍会拉在裤子里。对A教师和他所授的课的厌恶,已使他的心理反应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只要能躲避A教师,他宁肯呆在臭哄哄的厕所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实在值得我们的注意。

课堂管理艺术 篇5

现根据自己平时的已有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想象与活动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少给孩子条条框框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范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想象空间。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相信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他们定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

二、学会授权,省事省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个著名的管理理论——“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委任与授权。这个理论也同样可以应用到课堂管理中。在班集体中,老师应该放一点权力给学生。如果我们经常怕这怕那,不敢放手让学生去策划、组织活动,凡事都亲力亲为,就好像扶着小孩走路一样,怕他摔跤一直不放手,那么小孩就很难自己学会走路,学会奔跑。而教育中的授权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被授权的学生会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所以,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多提供一些机会、多创造一些条件让我的学生去参与,不要怕他们会失败。只有让他们从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在课堂管理中,所谓“放”,就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改变过去在统一、规范的要求掩盖下,忽略学生个体的存在及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质疑、提问权利的现象,调动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收”,既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成果,激励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并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结论通过比较与鉴别,引导、矫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教师要有在“小”课堂中寻找“大”智慧的意识,只有真正理解教育,才能改变教师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即“放得开”又“收得拢”。

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借鉴,总结了有效课堂管理的以下方法:

1、打好爱的底色:能时常站在自己童年的角度理解当下的孩子;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将心比心地看待学生,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是我们眼中的全世界;如果下节课是我的课,下课铃一响我就有想立刻冲进班级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冲动。

2、创设安全的课堂气氛。

3、充满自信与激情走进课堂。充满激情、自信、阳光走进课堂,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4、让学习变得容易。(1)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2)会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把核心内容讲清楚。(3)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5、合理的课堂结构。(1)减少单纯听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如: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动手操作操作。(2)保持动量,让不同的学生始终有事情可做,关注维护整堂课的积极动量。(3)管理过渡。有效管理好过渡主要有环节之间的过渡和学生行为过渡的一致性。(4)动静搭配。(5)时间管理。明确时间意识,本次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的导入需要几分钟,新授需要几分钟,课的练习又需要几分钟等等。

6、忽略和表扬。(1)善于淡化甚至忽略学生课堂中的某些不当行为。(2)改变表扬方式。(做对的向老师招招手、微微笑……)

7、别等事情变得更坏。

8、学会等待。在课中不要让几个优生垄断课堂。要注意差生的情绪变化。

9、重复很重要。(1)学习指导语的重复。例如:万以内加法自主合作学习要求:A、自学书本第16页例1,和同伴交流一下计算方法;B、试着完成第16页的做一做。(2)技能的重复。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在例题讲完的情况下,在让学生练习做一做,做一做讲完,再让学生按刚才的再做一遍。

10、移开讲台,到学生中间去。

课堂管理艺术 篇6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因为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同一个人,做法不同,心境和收获亦大有不同:前者沿路匆匆忙忙,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心情还极其烦躁;而后者在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后,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看到了闪烁的露珠,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美丽,而且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向那个人后来的做法学习,慢一点,从点点滴滴做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才能体验到大千世界文化宝库的无穷魅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所谓的“高效”,一叶障目,忘却学生的能力,遗失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有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充分地去思考,充分地去感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点燃,思维就会被激活,课堂上自然就不乏我们所期望的精彩瞬间或精彩生成。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参与者,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明确课堂上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如何等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围绕学情展开教学,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积极,才能学得兴趣盎然。

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语文课本上很多经典文章出自名家之手,可谓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深入地去读,才能领悟得更深刻,更准确到位。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主观限定学生的朗读时间,而是要放慢课堂节奏,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的想象会飞得更高,思维会辐射得更广。

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交流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情感交融的最佳方式,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达到“柳暗花明”的绝妙境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与欣赏学生的动态形成,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正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潜在的能量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文段,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而且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写作机会,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倾一倾真情,吐一吐真感,体验写的快乐,品尝写的乐趣,从而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我会写。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探究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一、组织协调功能

1. 利用体态语言来进行组织协调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 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上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据研究发现,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 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 另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体态语言具有情感交流、心理暗示、丰富和活跃课堂氛围等巨大作用。而教师的体态语言好比音乐会上指挥家的手势, 能起到组织协调全场的作用。教师的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 都能传达管理信息, 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气氛或情绪, 随时调整自己的体态语言, 通过语音、手势、眼神、身姿、笑容等来引导学生, 使之有机地与自己配合, 达到驾驭课堂、组织协调教学的目的。

2. 根据课堂兴奋中心的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每堂课中, 学生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有个普遍规律:上课5分钟后, 学生的兴奋中心仍停留在课间休息的兴奋点上。之后在教师的调控下, 兴奋中心约有半小时能集中到教学上。而在临近下课几分钟里, 兴奋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劳转向课外。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从而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协调一致。

3. 分组管理, 充分发挥组与组长的协管作用

在实际课堂中, 一个教师要管好数十个学生,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其实教师可以适当放手, 充分利用组与组长的协助作用, 来达到课堂教学的轻松、高效管理。

教师可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分组, 按座位或男女混合, 设立4~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每组尽量分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 以利优势互补, 互帮互学, 齐头并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 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上步伐一致。此外, 可由每位成员轮流担任组长, 协助教师监督组员的学习、维持组内秩序、检查作业等, 使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者, 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课堂要素的主人翁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一箭双雕, 使教师在整个课堂管理中, 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达到省心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利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无为而治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当良好的学习风气基本养成, 学生的自控力、自制力大大提高时, 可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分组管理的升华, 是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是为了达到不管。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培养其自信、自强、自律等自立性品质, 使每个学生既是自己的监督员, 又是班级的管理员, 达到“人人管自己, 个个管班级”, 最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高度自觉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善用人者能成事, 能成事者善用人”, 利用学生的自我管理, 教师可在“无管一身轻”的状况下, 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系统、有序地进行。

二、促进教学功能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不但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 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 构成因素主要有教室的布置、师生关系、教师的着装及其言谈举止、座位排列、教具的运用情况等。

在教室的布置上, 整体设计应以简洁大方为主, 内涵上要有时代气息与文化氛围, 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教室的空间要合理布局, 桌椅要美观排列, 以消除“教学死角”, 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在师生关系上, 要构建一种亲密、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平时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 赢得学生的尊重, 给学生创设一个亲密、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在课堂中自然会自觉服从管理。

在教师的装束方面, 一般说来应讲究朴素大方、庄重整洁。不可过于新潮奇异, 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的着装不仅是穿给自己的, 更是穿给学生的。应讲究“中庸之道”, 与个人形象、职业形象有机统一。

在教师的言谈举止方面, 应讲究亲切流畅的言谈, 端庄自信的举止, 这样可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产生愉悦与共鸣,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在座位排列上, 教师对后排及两边课堂表现不活跃的学生, 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多巡视辅导或多提问, 以增加其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在教具的运用上, 可充分利用图文并貌、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以弥补传统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等教具的不足,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环境。

2. 表扬与激励为主, 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学家们认为, 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教师的表扬可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潜能, 进而成为奋发学习的原动力。我们在课堂中, 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优点或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赞赏。对学生应多些表扬, 少些批评。即使在批评时, 也应尽量用“先褒后贬”的方式。这样, 学生就会逐渐发现自己的长处, 并继续积极保持, 他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自信, 形成良性循环。

激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 充分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地发展自我。心理学研究发现, 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 其能力将发挥80%-90%, 因此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 如目标激励、爱心激励、故事激励、赏识激励、榜样激励等, 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时, 我们应转变观念, 允许其暂时落后, 同时注重正面引导, 以激励为主, 肯定其点滴的进步, 促使这部分学生在不断鞭策下前进。

课堂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 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 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或策略有很多,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 灵活采用不同方式并加以创新, 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 1996年版.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19-02

新课改教学提倡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要承担的教学责任不仅仅要“教”好学生,还要“管”好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定义也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以及约束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课堂管理的范围已变得更加广泛。从泛义上来讲,当代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师生关系管理、课堂教学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恰当处理好这几者关系才能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进行。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维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秩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管理的现状

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然而,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极其重视,但对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却不够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习惯性的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上,而对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不太在意。这便会导致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在滔滔不绝,力尽所能的为学生传授知识,但有些学生却是在课堂上人在心不在,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

(2)师生关系不和谐。尽管新改革倡导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这点却十分不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升学压力,也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升学率,还是会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授课,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能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更是倡导“严师出高徒”,使得课堂教学过于刻板,教师高高在上,导致很多学生极其反感,却又无法跟教师沟通,长久以此,学生会对课堂教学会产生抵触情绪,对知识的学习也是消极对待,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师生之间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矛盾重重,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3)课堂纪律不灵活,奖惩不均。虽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充分考虑到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对课堂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只强调注重纪律,制定各种制度惩罚犯错违纪的学生,而对于有进步,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奖励制度却不尽完善。如此的课堂教学管理,会让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心理,随时担心自己犯错,更没有精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艺术

(一)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根据课堂管理的定义我们知道:优质的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纪律、课堂环境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是课堂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保障,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课堂管理的润滑剂。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之间 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不仅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也是每个学生的愿望。这样一来,教师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欣赏和赞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教师看到学生的积极努力学习,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想要更多的为学生考虑,促使自己想要更加创新地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亲密、融洽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也会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还要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没大没小,不懂规矩,甚至是不敬重教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纪律来约束学生的不合规矩的行为,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想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必须以纪律作为基础,任何人都不能去挑战和逾越这些纪律谁也不能逾越。就像每个国家都要制度法律一样,用法律严格约束公民行为,只要有人触碰到法律的底线,无论是谁,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审判以及制裁。课堂纪律亦是如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十分活跃,但是不能肆意破坏课堂纪律。一旦有学生破坏,就必须接受教师作出的惩罚。

(三)适时采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包括两个方面,即正激励和负激励。通俗来讲,就是既然有奖励,那就必须有相应的惩罚。然而在传统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注重负激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严惩不贷,而对遵守纪律的学生则很少奖励。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良好的课堂管理,需要教师学会奖惩并用,不管是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还是那些时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退步或是违反纪律就要作出相应惩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他们懂得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并要在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努力创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销售无处不在读书笔记下一篇:感恩节小常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