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2024-05-15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精选12篇)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篇1

一、课堂纪律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是, 目前, 课堂纪律的管理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张宝明和张智根据调查认为, 教师在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存在严重问题, 表现为: (1) 在言语上, 有些教师不顾事实和学生的心理感受, 常侮辱、讽刺、挖苦、奚落、嘲笑或辱骂学生; (2) 在行为上, 特别是在处理违纪学生或差生时, 表现得简单、粗暴, 甚至攻击、体罚学生。[1]而另一项对学生的调查“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常采取的方法”则显示, 有10.4%的学生选择“强行制止”, 49%的学生选择“停课说教”, 15%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25.6%的学生选择“课后处理”。[2]显然, 如何理解课堂纪律的涵义, 如何进行分类和归因, 进而确立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课堂纪律的含义

关于纪律的基本含义, 研究者们历来就有“他律”和“自律”之争。

罗素强调“自律”, 反对外在的纪律, 认为那只是对人的压制, 真正有利于人的自由的是内部的纪律。[3]同样, 我国的林天伦在对比中美英三国纪律处分制度时, 提出借鉴国外的“正当程序原则和理性人原则”, “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4]而王雪梅在分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纪律教育时, 也指出“建立积极的纪律、在纪律教育中慎用奖励和惩罚”。[5]

而康德首次使用了“他律”这一术语, 认为“他律”是从不依赖于主体意志的外在原因 (如上帝意志、社会法规、先天感觉等) 中引申出道德原则。[6]同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强调“严格的纪律并运用适当的惩罚”[7]。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者也倾向于认为, 纪律是外在的一种约束力, 如刘克、叶平枝、文芳玲、程尚荣、余跃进等。

其实, 早在19世纪, 法国的爱弥尔·涂尔干 (Durkheim) 就提出道德教育是由纪律精神、对社会或群体的依恋以及道德的自主三大要素组成的, 从而提出了“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问题。[8]我国的苏丹兰 (1997) 也认为, 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9]这就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统一了起来。

与“纪律”一样, “课堂纪律”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 (1985) 将其定义为“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行为, 所谓课堂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0]。而张光宇认为, 课堂纪律是“有序的学习环境”, 其着眼点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11]

在课堂纪律的教育方面, 王丽琴认为, 可以从“课堂纪律”走向“教学秩序”。据此, 王丽琴认为, 可以把对教学新秩序的评价重点放在课堂的参与度与互动面上, 而非课堂纪律状况。[12]这一观点, 脱离了课堂纪律内涵的束缚, 试图从纪律的目的和有效性来探讨。

综上所述, 在纪律和纪律教育的涵义方面, 研究者们存在不同意见, 在“自律”与“他律”、“内在”和“外在”的角度上有不同看法。当然, 也有不少国内外研究者采取折中主义, 将二者结合起来。不管如何界定, 我们对于课堂纪律的理解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 课堂纪律的制订是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第二, 课堂纪律需要一定的外力约束;第三, 课堂纪律需要内在的认同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课堂纪律的分类

对课堂纪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有利于找出违纪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进而根据其成因, 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波里奇根据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学校纪律问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13]我国的张大均、郭成也倾向于按照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他们认为, 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具有捣乱性和破坏性, 易于引起重视;而退缩型问题行为主要以消极、服从、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集体和课堂纪律的干扰性不明显。[14]

此外, 波顿将学生的课堂的不良行为分为个体水平和集体水平两类;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归纳为扰乱性问题行为, 把退缩、神经过敏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把问题行为分成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布罗菲等提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属于教师的问题、属于学生的问题和师生共有的问题。[15]

我国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以下六种:一是隐蔽性违纪行为;二是轻度矛盾冲突;三是不遵守作息制度, 如迟到、早退, 随意离开课堂等;四是不服从教师;五是扰乱性行为;六是恶作剧。[16]

由此可见, 中外研究者对于课堂纪律的分类是基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不同影响和不同表现来进行的。这些分类方法, 对于考察违纪行为背后的原因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四、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导致课堂违反纪律的原因很复杂, 中外研究者通过调查和访谈, 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马龙和利科特通过对美国肯塔基州2000名教师的调查, 认为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技能训练 (93%) 、家庭生活贫困 (93%) 、课堂的乏味 (90%) 、高师生比 (87%) 、在维持纪律时缺乏行政支持 (87%) 、规范不清楚 (85%) 、处理捣乱行为时教师的行为缺乏连续性 (79%) 。[13]伊文思在分析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后指出,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生理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3]

孙璐、叶珊等, 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失衡, 情感缺失, 对规则、纪律的“限度检测”, 学生的人格因素等是产生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17]

可见, 虽然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还是有章可循的。我们可以按照学生个人方面 (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学校方面 (包括教师、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等) 、家庭方面 (包括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关系等) 以及社会方面 (包括社会风气和媒体舆论等) 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找出违纪行为背后的具体原因, 进而形成相应的管理原则,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五、课堂纪律管理的原则

根据课堂纪律的分类及其成因分析, 课堂纪律管理应遵循预防性、合作性、及时性、最少干预性、适度性和渐进性等原则。

(一) 预防性原则

教师的监控和关注, 能够有效地预防课堂违纪行为的发生。正如库宁 (Kounin) 所指出的:通过“与学生同在”, 监控课堂, 给学生适度挑战,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3]

(二) 合作性原则

魏亚琴认为, 应该建立合作性的纪律管理, 通过师生对话进行民主决策, 进而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来实施行为规范。[18]教师个人的孤军作战毕竟影响力有限, 所以应该吸引和调动相关教师、学生、学生干部和家长的参与, 形成协同效应。

(三) 及时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一旦发现违纪行为, 教师必须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处理, 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 甚至处罚, 不可姑息纵容。据研究发现, 教师采用“不干涉、不指出”的方式, 一般不能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19]

(四) 最少干预性原则

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更不能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不遵守纪律的行为。马慧认为, 无关紧要的违纪行为可以适度容忍, 必须干预纠正的行为, 则用最简短的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 尽量避免打断上课过程。[20]

(五) 适度性原则

批评的方式和严厉程度要适度, 一般应把握“严格但不严厉”的原则。不要让学生当众出丑, 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更不要体罚学生。

(六) 渐进性原则

课堂纪律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逐渐的、柔和的、小步勤挪式的教育、管理和感化, 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要强化连续性, 自始至终, 统一要求。

六、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

关于课堂纪律管理, 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行为矫正和认知矫正两种。前者侧重于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行为, 具体方法有奖励、惩罚、负强化等;而后者侧重于心理指导, 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14]

刘丽群认为, 教师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类: (1) 强制性方法, 包括命令、监视和惩罚; (2) 温和性方法, 包括回避、暗示和明示; (3) 和解性方法, 包括教师的退让、放松和认同学生的文化。[21]

具体来说, 根据课堂纪律产生的原因和管理课堂纪律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或个体, 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

(一) 忙碌法

“无事”才会“生非”。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主要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所以要让学生忙起来, 动手记笔记, 动脑考虑问题, 动嘴回答问题。通过严密课堂的组织, 提高授课和练习的密度, 进而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 课堂上的收发材料、收发作业等教学环节和各项活动之间的起承转合都要做到无缝对接, 尽量减少学生的等待时间。

(二) 空间法

教师讲课不要局限在讲台上或电脑后, 而要走到学生中间, 从而缩小学生和教师的空间距离;同时, 将上课时喜欢闲聊或做小动作的同学隔开, 增大学生同玩伴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离老师近些, 离玩伴远些”的办法, 帮助学生靠近学习, 远离违纪。

(三) 契约法

与学生制订契约, 师生 (甚至包括家长) 共同遵守和执行。在新学期伊始, 教师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一学期的课堂秩序。比如:迟到几分钟, 罚站几分钟;忘记带作业、笔记、练习本, 平时成绩扣1分;课堂讲话、做小动作、玩手机、大笑不止, 各扣1分;等等。因为规则是大家一起制订的, 接受处罚是违反纪律的自然后果, 其中并不涉及道德评价的问题, 再加上全班同学的舆论压力, 契约的执行和纪律的维护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四) 协同法

各科教师要协同一致, 统一要求, 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气氛, 让学生觉得课堂纪律要求是大家都认同的, 而不是某个教师主观的要求或个人的行为, 从而增强纪律要求的公信力。

(五) 兴趣法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等方面的素质, 热爱学生, 同时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课堂要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的兴趣, 授课过程要一张一弛, 减少学生的疲劳感。学生被教师的课堂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自然不会违反课堂纪律了。

(六) 关注法

教师要表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事实上有些学生的违纪行为就是为了博取教师的注意。所以, 在每一个授课细节上, 教师都要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不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 还要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情况。

(七) 天性法

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 例如小学生, 可以顺应他们的活泼好动的天性, 将学习内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玩玩闹闹、唱唱跳跳、比比练练中, 不知不觉地把学习任务完成。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适应他们成人化的要求, 给他们提供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 如多进行演讲、讨论和辩论活动, 同时尊重他们的观点, 和他们平等地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八) 奖励法

俗话说:“罚其十, 不如奖其一。”表扬、鼓励和奖励课堂上积极的行为, 可以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从而把外在的纪律要求, 转变为学生内在的纪律需求。比如教师可以将表现好的小学生评为“纪律标兵”, 或者在授课的言谈举止中及时对学生积极的课堂行为进行表扬, 从而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

(九) 印象法

学生都非常重视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印象。即使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所以,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带厌恶的表情, 不要使自己的情感过于偏激,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为了维护自己在老师心中的良好印象, 自然会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相反, 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非常厌恶, 就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甚至会产生可怕的逆反心理。

(十) 尊重法

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无论是对集体还是个体。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们的观点, 关注他们的兴趣, 欣赏他们的进步, 接受他们的自我意识, 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责任, 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对他人的尊重, 包括尊重老师的授课工作和其他同学听课学习的自由等。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篇2

1、靠老师厉害,吓得学生不敢(主要是当着老师的面不敢)违反纪律。

2、靠集体压力。什么检查呀,评比呀,扣分呀,为集体争光呀,虽然其中也有表扬的成分,但是其主要倾向是靠集体压力,吓得学生不敢违反纪律,他违反了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这两种路子是最常见的。

你会发现这路子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靠威胁,也就是说主要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是学生的恐惧;第二个是都有明显的“人治”色彩,这种纪律是靠人对人的的压力和控制实现的。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基本功就是看教师脸色。这不是孩子的过错。既然你是“人治”,那么“顶头上司”的脸色当然就是最重要的了,它决定我的命运呀!

这种人际关系实际类似“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就能判断,这实在不属于“先进文化”,实在是该抛弃的东西。即使很多还在这样做的老师,也承认这不是好办法。

于是就有人要改革,特别是新老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要打开一个新局面,创造一种新型的纪律。这种追求非常可贵。

他们的新路子通常是什么呢?

3、靠师生关系好。我和学生做朋友,我让学生喜欢我。既然他们喜欢我,就愿意听我的话,何愁不守纪律?即使偶尔违反,我一提醒,他冲着我的面子,也就改了。于是不但能保证纪律,而且其乐融融。

这种办法当然比“管卡压”要进步。但是细想,还是属于“人治”,只不过用“暖人治”代替了“冷人治”而已。学生看的,还是老师的面孔。

要知道,学生看“冷面孔”已经看了无数了,现在突然看到了“暖面孔”,不啻吹来一阵春风。这时候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是释放,是放松,是“疏活疏活筋骨”。于是他们就闹起来了。其实这不是和新老师作对,这是他们被压抑的本性的某些方面显露出来了。所以你会发现,只要你一提醒,他就收敛,但是很快就又闹起来了。把这种情况看成“得寸进尺”我以为是很不准确的,他们对老师没有恶意,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自然现象——打开闸门,水就流出来了。谁让你原来把水堵得那么死呢!其他老师们埋的炸弹,被改革者引爆了。

所以,这种师生关系固然好,但是保持纪律的路子恐怕是不行的,不够的。

于是改革者就有两种选择:

一种,退回去,继续搞“冷面人治”。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某些老教师的引导下,走的都是这条路。不久,他们也变成 “老教师”,可以教导新大学毕业生了。这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旧观念的强大力量,没有相当的勇气和本领,你跳不出它的手心。

还有一种选择:往前走。

往前还有路吗?

至少还有两个路子:

4、靠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就是说,我在班里帮助学生自己制订一些他们认为必须的、对他们自身有好处的规则。开始宜少,逐渐增加。然后让他们自己体会,有了这些规则,他们可以活得更好,没有这些规则,不但妨碍别人,而且最终自己也要倒霉。“规则是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束缚”,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觉的纪律才有可能形成。这光讲道理不行,要让他们体验。慢慢来。

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

有规则意识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5、靠老师讲课吸引力。

课堂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教学也反过来对纪律有很大影响。讲课水平高的教师纪律问题自然少。只有那些讲课不吸引学生的教师,才乞灵于严格的纪律。因为你不爱听,所以我只好逼着你听。这实属无奈.我建议青年老师多在4、5两条上多做文章,否则会倒退成“冷面人治”的。

这两条都很难。

因为我们周围的大环境还是“人治”的氛围,因为我们的纪律评比制度非常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所以您耐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可能要吃眼前亏的,没有眼光的领导反而可能会怀疑你能力差。

至于提高自己的教学吸引力,这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下苦功的。

人往往有一种毛病,知难而退。确实,走平路比走山路要容易,整学生比反思自身要舒服。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纪律总起来说还是靠“冷面人治”来维持。据我看这种局面还可能维持几十年,但是它肯定要变,而且正在变。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中,而中小学又属于社会中转变较慢的保守的部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好不要冒进。我建议您现在不妨人治法治两样办法杂而用之,一边探索新方法,一边让认同旧办法的校长和老教师大致也能接受您。我想,这样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协调,最有利于您现在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

新教师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作者

2009-9-29 来源:中国班主任网

作为新教师,上好一节课除了要充分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搞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新老师在经验有限,教学水平尚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控制好课堂纪律呢?经过一年半来的教学摸索,我得出以下看法:

第一,敢于嬉笑怒骂,树立教师威信。

刚任课时,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种相互观察期,这时候的课堂纪律问题不大。但很快就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出来挑战新教师的权威,这时新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因为其他的学生都在看老师会如何处理。处理得好,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对于树立威信很有帮助。处理不好,学生可能群起围攻,新教师就要疲于应付。对待老师,学生的趋向是欺弱怕强,所以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硬朗的角色。这可从细节作起,例如声音要响亮,表情比较严肃等。对于公然挑战权威者,新教师不可软弱、逃避,并且一开始就要敢于正视、教育,体现自己的原则。否则等到学生都欺到头上才发难,已经很难再扭转不利局势了。但是这要求新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部分学生外强中干,大声斥责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有些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如果屡次公开批评,有可能导致师生的对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就算是批评了课后也要及时安抚;对于特别难对付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与其对峙,一者教师没风度,二者容易使自己下不了台。暂且冷淡处理,待下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慢慢教育,必要时候还可联系家长共同做思想工作。

第二,以爱感化,以情动人。

当然,新教师如果一味硬朗,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所以还应该多关心学生,以爱感化学生,以情打动学生。平时上课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可先找学生了解情况。有时学生不认真听课,是由于某段时期思想出现问题或是情绪比较低落。如果学生真有问题,能解决的帮忙解决,不能的再向班主任反映。就算明知学生没有问题的,也可找学生谈谈,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重视他。对于关心重视自己的老师,学生就算是不想听也会给面子。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沟通多接触。和学生沟通最好是在教室里,办公室里的师生对话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上完课不要马上离开,在教室里多呆一两分钟,就课堂内外的话题聊聊,这样使师生关系融洽,也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除了多关心学生还要多关心所任教班级的事务。由于分工的不同,任课老师不是班主任,对于班里的事务关注较少。但是从搞好课堂纪律的角度出发,新教师作为任课老师这一点应该要做好。我所教的某个班级,桌椅总是摆放不整齐。上课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们做好这些事。班里面得了荣誉我及时鼓励,出现问题我提出建议或帮忙解决。学生感觉得到老师不是只关心所任教科目的成绩,对自己班级也很关心,情感上就愿意接近老师、配合老师。这个班有几个学生确实比较爱讲话,但是很多时候不用我出声其他的学生会马上帮忙制止。

第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新教师在控制课堂纪律时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一放就乱”。根据课改精神,课堂必须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人多口杂,而一些爱讲话的学生也往往趁机捣乱。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现象极可能愈演愈烈,课堂纪律放了就收不回来。针对这种情况,新教师要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具体而言,就是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发言纪律,有秩序地发言,不随意插嘴和打断别人的发言。操作时按照年龄特点,初一举手发言。只要教师鼓励得好,刚上中学的学生还是爱举手发言的。初

二、初三的学生积极性较差一点,可用点名或轮流发言的方式。全班讨论时,则要求新教师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发现有不符要求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刚任课的时候,更要如此。久而久之,学生自自然然就形成了尊重他人的意识并强化为习惯。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课堂纪律就有保证。

第四,省时度势提问,灵活处理回答。

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课堂纪律的需要。如果是教学需要,提问肯定要精心设计,而在课堂上如果纪律出现问题,也可随机提问。对于爱走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爱睡觉的学生,提问是惩罚。利用好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巩固课堂纪律。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给予肯定、表扬,但要暗示其专心听讲。对于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不正确的,不要轻易放过学生,否则达不到警告或惩罚的目的。对策是可以循循善诱,从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提问,或是给予提示,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学生都要开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离题的情况,离题万里肯定不好,但是如果可以借题发挥的话,新教师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或教学进度而一棍子打死或者马上将学生引回主题。这种情况下,引导得好能够激发更多的智慧火花,还能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优化课堂纪律。例如在讲述八年级关于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我提问为什么国家禁止使用童工,有学生回答的是为什么社会上会有童工。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讨论,进而再抛砖引玉提出应如何解决童工现象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个话题积极发言,教育效果显著,课堂纪律也优良。

第五,与班主任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新教师可与班主任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借助班主任的力量来搞好课堂纪律。可经常向班主任反映该班上课的情况,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只反映不好的情况,别说学生不爱听,就是班主任也反感。发现好的现象及时反馈,班主任更乐意帮忙。一些棘手的问题,可让班主任帮忙解决。当然,并不是说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出面,这样反而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无能,适得其反。学生看到这个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关系不错,怕老师随时会告状,上课时候就不敢捣乱。

可以说,每一个新教师都要经历一段磨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工作。所以新教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老师上课的注意事项:

1.所教东西尽量与最近最新鲜的例子和应用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学习得有目的性,可调动其兴趣,愿意学习;

2.所写黑板的板书列本部分标题后,在旁边黑板上画图或表,每讲完此部分后把详细部分擦掉,把大标题留下,最后上完课后黑板上整齐的留下本节课所讲内容的骨干大纲。如此显得教师讲课有条理性,一切尽在掌握。且有利于给学生总结。到底那一部分是基础,那一部分是重点,或是难点。有利于告知学生重点难点;

3.比如声音适中,但在重点难点时要有变动,总是一个音量容易使人疲倦;当讲到难点重点时,加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

4.讲课时面向学生,不可只看黑板。观察学生(听课教师)的反应,适当调整讲课节奏和增删例子;

5.若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讲程序时使用幻灯片,讲综合知识时使用PPT,对知识点具体讲解时可在黑板板书,可控制好教授速度,易于学生接受,各种教学手段交叉使用,给予了学生新鲜感,也易于其集中注意力;

6.有可能的话,对学生进行提问等形式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或是自问自答,引起学生好奇后给出答案,有利于增加学生印象;

7.从容,自信,对所讲内容熟悉,对其他相关课程或是研究进展之类有很多了解,能够给学生很多新鲜知识,让学生产生信任感;

8.教课过程中,注意多讲些例子,使知识比较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并有深刻的印象;

9.刚上课的前六分钟学生(教师也一样)的注意力不是最佳状态,不适宜学习新知识,尽量微笑,进度可稍缓;试讲选取内容不宜多,一个问题讲清楚就好;

10.课后跟听课教师交流,表明自己经验不太足,但表明足够的敬业精神,对教学感兴趣。

作为新教师,如何管好课堂纪律,组织有效课堂?

作为新教师,最怕的就是上课学生纪律不好,他们课堂的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学不到知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有时候在改作业或测验的试卷时,有些学生连一些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回答正确,都没有真正掌握好。

参加工作这几年来来,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下:

一、管好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班级,总有纪律差的学生,先从纪律最差的同学抓起,以点带面,可以促进全班纪律好转。学生不守纪律的原因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听不懂,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产生一时或长期的不守纪律。这些原因在学生身上也许几种并存,但必有一种在起主导作用。对待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用爱心与真情感化他们。我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关注他们,会多给他们提问。有时候,我会搜集一些美文、名言警句、励志故事等让这部分同学朗读,既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如果朗读得好,就给他们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另外我还用家访的形式,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才能转化这些学生。

二、明确课堂常规要求。

要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学习制度、纪律要求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约束有方向,自我管理就有章可循。比如把课堂常规纪律要求分几个环节。课前要把学习用品放在指定的位置,预备铃响后要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上课专心听讲,要说话先举手,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常规要求。表扬是课堂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既要口头表扬,又要设计纪律评比的大表格,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红花或红星,及时贴上去,评选遵纪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劲头。记住,千万别使用罚站作为惩罚。

三、正确运用注意规律。

在教学中当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故意停止讲课比责备学生要好,这样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教师的讲授方面。责备学生,反而会使其他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违反纪律的人身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在开始讲课时,要说明学习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他们就越能努力。以有意注意来对待他们必须学习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注意规律,既要估计客观条件,从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着手,使学生对教学本身发生浓厚兴趣;同时又要考虑到人的主观因素,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样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应扎实,讲课精彩,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铁先得自身硬。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纪律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纪律

由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上课时,班里的纪律始终很乱。因为是主课的缘故,我担心课时跟不上。于是,不管他们多乱,我都继续上下去,可是总这样下去,不但直接导致了数学课质量的下降,而且我自己也觉得这样上课太累了。所以学会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了新教师步入成熟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课前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它指明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材的深度、广度、体系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应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熟悉新教材,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么突破,怎样设计练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程度、理解能力,不同能力学生所占的比率、年龄、个性特点等等。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能力地学生学得进、学得好、学得有兴趣,并制作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第二,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强调纪律。在课堂上,我一直不想当一名严厉的老师,现在的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性的灵活教育,我想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但我一旦送了,学生就收不回来了。在灵活教育中,学生的纪律师很差的,但是我不介意,我希望当我说现在停止讨论的时候,他们就能停下来,可惜学生是放了就收不回来了。于是我就用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如:老师最喜欢和你们一起上课,因为上课时你们微笑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特别是某某、某某等同学总是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老师,老师的每一句他们都记在了自己的小脑袋里,所以他们的进步非常大!看,这节课某某的表现最棒,坐的最端正!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第四,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第五,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认真好学,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要因材施教,学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尤其对数学较差的学生,更采取相应措施,对其精神上鼓励,课外多关心,多加辅导,使其的数学有所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英语课堂纪律管理 篇3

【关键词】课堂纪律 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和课堂纪律问题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要面对的各种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不良行为问题。这种不良行为轻则影响违反纪律学生自身的学习,重则破坏课堂秩序、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因素。中职学生大部分人的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容易出现纪律问题,尤其是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产生纪律问题的几率就上升了。

2.教师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创设和维持起着关键的作用。某些纪律问题实际上是由教师本身引起的,一定要加以重视。比如,个别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态度,备课不认真,讲课马马虎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现象不及时批评、纠正。一方面,学生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班级秩序如果缺乏教师的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必然会越加严重。

3.学科因素。(1)英语的学科地位。英语在中职学校里是一门文化课,不是专业课,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不够重视,认为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再加上中职学生本身英语的基础就比较差,学习英语就更不积极了。(2)英语的学科特点。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英语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交流活动,而这些活动常常是以结对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监控整个班级的难度,使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有机可乘,从而加大了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机率。

4.家庭社会因素。学生违纪现象的出现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外还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

三、英语课堂纪律问题的一些预防措施

1.制定校纪班规,规范学生言行。对于一个新班级,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规范。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来制定,讨论结果出来后要把具体条例罗列出来,制定成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一目了然。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并询问其他学生为什么他的行为是错的?他违反了哪一条规定?对违纪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不可纵容。特别是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执行纪律要公正,以免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

2.备好每一节课,适时调整课堂活动。有时课堂秩序不好可能是由于教师本人没有备好课引起的。所以课前一定要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只有一个准备充分的英语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会因学生不满自己的教学而引起课堂骚动。比如学生突然表现出对一活动的厌倦,不感兴趣时,应从一个活动迅速转到另一个活动。

3.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时英语课堂纪律混乱完全是由于英语教师讲课死板、照本宣科而引起的。所以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英语课生动有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课堂管理。

4.注意随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其注意力转移而引起课堂管理不当。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首先注意自己的声音力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声音太小,学生们听不清楚时,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了。另外,随时提问也不失为好方法。当学生知道老师随时有可能对他提问时,他就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问题上。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吸引其注意力。

5.课后多与学生交朋友,放低姿态与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下课后,可以跟学生聊聊天,谈谈心,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很配合老师的工作。

6.当一个学生连续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应该在课后找他谈话,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同时也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并明确告诉这个学生他的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7.对于那些受周围的人影响而违法纪律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调换座位,让他们分开坐,或者把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到前面来,让他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习,这样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避免影响其他人。

8.对于比较严重或者尖锐的问题,教师就有必要利用法律法规和家庭教育来解决。教师应配合学校,家长一起来解决问题。

教学的质量在于每一个课堂,课堂上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注意方法,运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让学生能专心学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职校课堂纪律管理 篇4

分析认为,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因学习中的挫折从而厌学、因得不到承认从而人格内倾化或外倾化, 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的紧张, 以及脑功能轻微失调等。有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教师的因素引起, 主要有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丧失威信等因素。所以,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 不仅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 更需要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调控策略。

一、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 在学生中、在课堂上树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要有威信, 也只有形成威信才能教育好学生, 引导好学生。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 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教师, 一句话或一个眼神能使乱哄哄的课堂刹时安静下来。

首先, 教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品质及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 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 兢兢业业, 在工作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有毅力, 有韧性。对学生有着深深的爱,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能真诚地与学生相处, 能忍受学生的缺点错误并予以矫正;勇于自责, 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等。

其次,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要好学多思, 拥有渊博知识和独到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 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有重点、有秩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师才能赢得较高的威信。

第三, 注重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教师的仪表是指教师的服饰、发型、举止、姿态等外部表现;风度是教师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 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衣着打扮要整洁朴素, 切忌奇装异服;举止姿态要自然而大方, 沉稳而端庄;要热情大方,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谈吐文雅。这些都会直接给学生以好感, 赢得学生的爱戴, 从而树立威信。

第四, 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教师头几节课的准备要特别的充分、态度要沉着自然亲切、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 这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理定势”, 形成初步威信。

二、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爱感化学生, 尊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 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 那么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 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 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首先,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尊重学生人格, 树立平等意识,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对待学生错误, 老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采取宽容的态度, 做好疏导工作, 多表扬少批评, 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与赞扬, 使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自己, 看到自身的缺点错误, 明确自身的优点。其次,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 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和知己。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 要满怀真诚和爱心, 坦诚相见, 热情关怀, 进行思想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三、建立课堂规则, 形成有效的班级气氛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制定学生能主动遵循的课堂规则是课堂管理的头等大事。由于职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学习基础薄弱, 对学习漠视, 一些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交头接耳甚至打架等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发生。因此, 课堂规则应使学生明确课堂的行为要求, 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标准, 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有决定性影响。要建立学习活动的规则, 如学习工具的准备, 完成作业的要求, 考试制度的要求, 平时成绩的评定等;要建立课堂行为的规则, 如手机的使用规定, 课堂纪律的要求, 回答问题的要求等等。规则一旦建立, 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 同时监督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告知违规后果, 恰当使用惩罚。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看待, 一视同仁, 要言必行, 行必果。

预防胜于矫正, 教师应多采用预防性管理策略, 激发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动机, 减少不良行为产生。对学生要多作正面引导, 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产生集体凝聚力, 从而形成班级共识, 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监督遵守并持之以恒的贯彻, 让学生在行为规则的约束下养成遵纪的好习惯。

四、精心备课, 完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 备教材。吃透教材内容, 抓住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其次, 备学生。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 备课时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 找好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教案要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 设置的题目,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 可消化”, 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各得其所, 每一位同学都有获取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关系。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去实现教学任务;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 收集制作有关资料 (如实物、图片、数据等) 。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 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 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 使教师在备课时, 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上课时更多注重一些细节。刚上课的前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最佳状态, 以复习为主, 尽快集中注意力。课堂上声音要适中, 在讲到难点重点时, 加以强调, 引起学生重视;讲课时面向学生, 走到学生中去, 观察学生的反应, 适当调整讲课节奏;对学生进行提问等,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或是自问自答, 引起学生好奇后给出答案。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给予学生新鲜感, 也易于其集中注意力。

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课后备课,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课后反思, 进行二次备课, 能记录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能知道学生的基础与掌握程度, 能了解教学方法是否适用, 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 更能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 处理好突发事件

对不破坏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 如心不在焉、发呆、睡觉等, 要认真防范, 及时矫正, 一般不用停止讲课, 可扫视那位同学与其目光交流, 或者接近那位同学, 引起他的注意, 让他不再分神即可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叫那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 这样可让他清醒一下, 也提高了上课的注意力。这样处理可达到维持纪律的效果, 也不影响其他的同学听课。

对于课堂上的捣乱行为, 如争吵、喧哗、作滑稽表演等, 它们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 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教师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 以防在课堂中蔓延。教师可严厉地望着该生, 朝该生走去, 命令该生说明情况, 同该生讨论纪律问题等;有时也可通过换座位的办法, 分开这些争吵的学生;对于那些经常捣乱的同学, 要留下来与其交流, 屡教不改时可与班主任或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一类是外来干扰事件, 如突如其来的外界巨大的声音, 小鸟飞进了教室, 忽然有人“破门而入”等。处理这类事件, 一要做到暂停讲课, 先稳定学生情绪;二要随机应变, 迅速处理;三要巧妙提出一些追忆性的问题, 如“刚才我讲到哪里了”, 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另一类是学生的恶作剧行为, 如向教师提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怪问题, 这些影响较大, 常常扰乱课堂秩序。在遇到这类事件时, 教师必须沉着冷静, 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可以用幽默的手法来处理, 巧妙化解, 有时暂且冷淡处理, 待下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慢慢教育。

总之,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中职的教师不仅要时刻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还要关心了解我们的学生, 与其共同成长, 以外部的压力或动力制约、感化我们的学生, 从而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一种氛围, 这样课堂管理乃至整个学生管理就会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杰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3]张友福.中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李雪, 张国平.教育机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3) .

小学生课堂纪律不足及改善方法 篇5

目前,学生的个性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学生不听或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上课时经常有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相互指责的情况,或者直接举手报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与过去课堂相比,现今的上课纪律越来越难控制,而且学生面临着转型期,知识结构的迁移、作业的加量、人际关系的变化,无一不影响着课堂的纪律。

一、违反课堂表现的原因和表现:

1.教师上课比较枯燥、呆板。学生耐性不足,上课时教师比较将课程设计得比较生动有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量表现得比较有激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当前学生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家长不引导,由其个性无控制发展。这样的个性使学生的课堂表现相对来说非常不理想。

(1)学生私底下窃窃私语。学生还不是很懂得课堂礼仪,经常在课堂上因一些小事互相指责,要求教师解决;或者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直接举手报告一些跟课堂无关紧要的蒜皮小事。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必须告知学生、教会学生相关的课堂礼仪,尽量避免因此类情况影响其他科任老师的上课。

(2)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在下面插嘴或者起哄。小学生都非常有表现欲,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室通常采用鼓励式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多于批评。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是不礼貌的,是不尊重同学的表现。

二、改善课堂纪律的方法:

1.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情绪稳定,安全感强,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学艺术性和愉快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不能为了纪律好,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教师还应该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神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靠老师合理的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采用快乐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孩子们喜欢听表扬的话,而且对于扣他们的分很敏感。所以课上多说鼓励他们的话会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让他们觉得自己比较有成就感,我在上课时就做过这样的实验,班上最顽皮的学生,我请他回答问题,并且表扬他,那节课他听的比以往认真多了。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要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3.多种多样的奖励制度。学生也是普通人,他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老师奖励他们。在课堂上,教师可使用多种奖励手段。如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如果是最后一节课,可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提前方向。另外,奖罚分明,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必须及时提醒。甚至在他们将要开始搞小动作时及时作出反应,将他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4.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有惩罚没有奖励,也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惩罚。这类惩罚不能随心所欲而规定,必须实现告知学生,订下规矩,如有触发的学生,就给予相应的惩罚。惩罚的方式可以是写情况说明、抄书、唱歌等。

5.树立榜样。对于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当教师发现课堂纪律比较差时,可点名表扬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其他同学一听到老师的表扬,就会纷纷坐好。

6.具体要求,直接注入自觉纪律意识。小学的学生只有十岁,他们已经逐渐养成在学习时的自我控制的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制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制力的质量也日益改善,这表现在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学习的缺点,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所以对于小学学生自制力的训练、自觉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承担各门课程的老师应相互配合,愉快而艺术地导引,多采用正面要求。

数学课堂纪律管理要活而不乱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活而不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07-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它相对于呆滞、死板、封闭的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活”起来了,然而它带来巨大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我们大力发扬改革之风时,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问题,课堂纪律变的越来越难以控制。课堂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提问时因为一些学生的抢答,提问进行不下去;因为学生无关教学内容的提问,课堂陷入热议而失去控制;动手操作时学生多数是在聊天说话等。一节课下来班里一直乱哄哄的,学生一直处于混乱和兴奋中。课堂一直在活跃的氛围中,但是课后却发现,很多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并不清楚上节课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比如我在二年级讲《直角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堂上学生表现的都很活跃,争着回答我的问题,抢着到黑板上画直角,把书举到我眼下告诉我书的角是直角……一节课下来,虽然我因为要盖过学生的声音而喊的喉咙痛,但是看到一直兴奋活跃的课堂氛围我很高兴,我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然而结果大出所料,在第二节练习课上,学生做练习的情况让我震惊,她们不但不会画直角,甚至连最基本的直角的判断都没学会。询问后发现第一节课我所提到的知识她们并没有听,我对学生发言的讲评她们也没注意,教学效果极差。可见这样的“活跃”是违背新课标的初衷的。那么什么才是新课标追求的活跃呢?树立正确的新课标课堂管理理念是很重要的。

二、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的新要求

课改认识到了“手放到背后”的传统课堂纪律管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改革中对课堂纪律管理做出了重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要活而不乱。

新课堂与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活”起来了。然而新课标强调的“活”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热闹,更要“不乱”。所谓“活”是指课堂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能和老师产生共鸣。而“不乱”是指课堂冷静有序,学生思想安定,师生教学目标一致。新课标追求以学生为主是针对于传统教管理模式的。传统模式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学生好的行为就是要服从于教师,进行的课堂纪律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命令”、“束缚”的压迫式管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认为应打破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这并不表示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学生放任不管,否则只是走向另一个错误的极端。因此新课标追求的是“活而不乱”,形散神聚。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活儿不乱”呢?教育专家指出判断课堂纪律“活而不乱”的标准是:评价课堂活而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也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三、解决新课程下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建议

1、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要尊重学生,然而小学生自我中心,较少会考虑他人。可以给每个学生机会站在他人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她们自己体会和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实行学生轮流当代理小老师和班长的活动。当学生自己去进行教学或者是班级管理,面对乱哄哄的课堂和学生,她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纪律的重要性。或者是让那些爱抢答的学生在乱哄哄的时候回答问题,让她们亲自体验不被同学尊重的感觉,她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纪律管理不是外界的约束,而应该是是让学生自我控制。为此,纪律不应该只是为了外界的强迫和控制,让学生换位思考,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去尊重他人,遵守纪律。

2、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新课标的“开放”能让学生自由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作出正确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就现在课堂纪律来看,在肯定新课标开放的积极意义时,还要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新课标要开放与规范学生行为相结合。

小学生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放任自流,忽略学习,因此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是必须的。例如新课标提倡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本意是好的,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来完善想法,也有助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是趁此机会进行无关学习内容的聊天,反正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而且大多时候讨论后老师就直接公布答案了。这样一种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并未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探讨中。如果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增加小组竞争,抽签作代表陈述讨论结果等环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被选中来回答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紧张和压力中,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能更深地沉入到讨论中,又能给每个想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学生公平的机会。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相结合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篇7

一、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

1.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阶段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稳定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是学生是非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所以教师要严格做好学生课堂纪律管理, 严加管教学生在课堂的行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极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中搞小动作和开小差, 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 严加管教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好的课堂纪律不仅会影响教师上课的心情, 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甚至会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一个班级纪律严明, 则这个班级学生的上课质量就会很好, 所以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对提升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课堂常见的纪律问题以及原因

1.小学课堂常见的纪律问题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影响课堂纪律和他人的学习, 还会对其以后人格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乱涂乱画、烦躁不安等, 有的学生也会经常做一些小动作, 如玩手指、玩笔等,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出现一些退缩、低沉等问题行为。面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教师有时候会大声呵斥, 强制其安静, 学生表面上顺从教师, 实际并没有听老师讲课。

有的老师会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体罚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还是很强的, 会因为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产生自卑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是很差的, 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吵甚至是大打出手。有的同学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 这些事情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纪律。有的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 会故意发出一些响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率。

2.小学课堂出现纪律问题的原因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为了寻求注意, 会反对教师对课堂的种种规定, 也会对喜欢的事物持否定态度, 甚至喜欢恶作剧。有的同学会因为自身学习成绩差, 而采用其他的方法转移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力, 争取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教师的情绪能够通过讲课的方式和心境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讲课的情绪是乐观开朗的, 则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 反之, 课堂教学则会死气沉沉。有的教师自身魅力无法吸引学生, 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害怕, 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另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课堂纪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单一、枯燥, 注意力自然就会分散, 从而出现课堂纪律问题。

三、提高课堂纪律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师科研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的权威对减少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是有很大作用的, 教师专业素质也有利于教师权威的树立。这要求教师应该加强学习, 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2.制定班规, 合理奖惩

教师要积极利用班会制定适合本班级的制度, 让学生实现自我约束, 也使学生约束有章可循。明确的奖赏也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之一, 对于小学生要以鼓励为主, 或是给予学生一个肯定或是赞赏的表情, 这样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会鼓励其他学生要向这些学生学习。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不应该过多地指责学生, 而是要在及时的沟通中发现问题, 然后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巧用语文特点,管理课堂纪律 篇8

我担任职业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班的语文课,是一名科任教师。刚教这个班级,我就感到这班学生虽然都很聪明,但个性很强,不服从管教,时常与老师们发生冲突。面对这种状况,大多数学生一旁看好戏,不良风气得不到抑制;班主任不断处理问题,忙得头疼;科任老师更是上课如同煎熬。于是,顶撞老师的事件也在我的课堂上演了,学生无理辩解,同学哄堂大笑,我尴尬不已。

二、解决过程

1. 个别教育明事理

面对学生的无理辩解,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当众与之辩论,而是个别施教。无理辩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明之无理辩解,一种是不知无理辩解。对于后者比较容易处理,只要找到依据,讲清道理即可。而对于那些无理辩解的学生,真要让他心悦诚服需要从多方面引导。所以,当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的几句话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还发生顶撞老师的现象时,不与之辩论,冷静处理,课下个别谈话,慢慢化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比如在课堂上,有一位同学无所顾忌地打起了电话,当我制止并要求没收手机时,他态度非常强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家找我有急事,凭什么给你呀,我的手机很贵,丢了你赔得起吗?”当时,课堂焦点一下集中到我们两个人的身上,全班同学都在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我更是无比气恼,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他的行为就会被别人效仿,我克制了自己将矛盾进一步升级的冲动,冷静了一下,对全班同学说:“我想既然是家中有急事,这位同学的家长应该会和你们班主任联系并请假,然后再转告你,那我一定是会请给你假的。另外,你的家长给你买这么贵的手机可见对你的喜爱与期望,他们给你买手机的初衷应该不会是在我这个老师面前炫耀的吧?”之后,我继续讲课,而那位同学也没有了刚才的嚣张,下了课后,我与这位同学聊了很多,后来他主动写了检查,以后再也没有随意接打过电话,而且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懂得了尊重,有事情会主动请求老师。

2. 集体教育说真话

任何班级,出现个别问题都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当个别问题已经形成风气时,就要格外重视了。所以作为科任老师的我,看到班级中学生批评不得,同学哄笑,顶撞老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就以这次事件为契机,召开了班会,主题是“当班级中出现不良风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落实到书面上的文字不同于学生的信口开河,学生理智地表达了自己的正确看法和美好愿望,让我十分感动。很多同学在文中表达了对有些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的向往,当听到很多老师表扬这些班级时,非常羡慕,而且他们也知道,要营造一个好的班风,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一个好的班风,首先要与各个科任老师关系融洽,懂得尊重老师。当同学们倾听着各自的心声时,大家的表情都非常专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 个别培训重表现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除了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外,还要培训他如何在班级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认识错误时,声调的大小、语速的快慢、站立的姿势等细节,我都事先培训。让同学们无论从文字表达、口头表述还是形体动作都看到这个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同学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避免哄笑现象再次发生。

4. 集体教育扬正气

我还把同学们闪光的语言摘录下来,在班会上进行宣读。一向信口开河的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理智的看法如此经典,堪称名言警句,不仅仅极大地鼓励了同学们,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班级中的浩然正气,对全体同学都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这种做法,出乎学生的意料,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竟盯着学生错误,老师眼睛很明亮,甚至超越学生自己。

5. 辅助教育显神通

我所教的语文书有一篇课文是臧克家先生写的《纳谏与止谤》,就是告诉人们接受批评和阻止批评的利与弊的一篇说理文。于是,我趁热打铁,调整了教学计划,提前学习这篇课文,师生共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加深认识,而且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表现。学生听课出奇得好,就连平时从不学习的也拿起笔,认真地记笔记,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反思:科任老师也应担当班级管理的“主角”

一提起班级管理的“主角”,人们自然会想到班主任或班干部,而往往把科任老师当“配角”,而科任老师也一直甘愿做这样的配角。当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时,科任老师往往把问题交给班主任,自己只负责接受道歉。这样一来,班主任除了忙碌班级日常管理外,更要不断处理科任老师的问题,负担极重。而科任老师疏于管理,不仅课难上,而且导致一些学生厌恶学习,造成偏科现象。所以,科任老师应担当班级管理的“主角”。

浅谈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策略 篇9

一、依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适宜的课堂规则

要管理好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的表现,不应该有的行为,这样就使学生有章可循,找到自己言语和行为的坐标。课堂规则一般都是在学期初或者学年初制定,一般包括出入课堂规则,点名规则,课上规则,课间规则等等。课堂规则制定的依据主要有法令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学校和教师要考虑规则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规则是否制定的实际可行。此外,课堂规则的内容以正面为主,琼斯等人研究发现,主要指向惩罚的规则常常会引导学生关注消极方面,反而淡化学生的积极动机与态度,从而进一步强化低水平的道德发展,无助于发展学生高水平的。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准则。所以,课堂规则应该以正面表述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建立良好课堂行为的积极的正向强化,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去积极、主动的遵守课堂规则。

二、教师提高管理学生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

科林等人在一个课堂管理研究中观察比较了有效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的行为。他认为,有效管理者善于预防问题,善于引导学生不断的变换活动,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善于把管理全班和注意个别学生结合起来。即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注意发生的每件事情,不要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要看到全班学生的表现,让学生知道自己时刻被老师注意监督着。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如有的学生说话,溜号,甚至是睡觉等违纪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与制止,如用目光看着说话、溜号的学生,让他知道老师发现了他的违纪行为,使他立即停止违纪行为;对于睡觉的行为,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即使教师在写板书,也要知道学生此时在下面的表现;在安排少数学生到黑板进行计算的同时,也要要求全班同学在下面计算。科林认为,教师要做到整体关注,让少数学生做事,而让其他学生观望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违纪行为。此外,合理的利用表扬和惩罚,也是非常重要的。表扬可分为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和表扬其他学生两种方式。例如某个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学生认真安静学习的时候表扬他。还可以采取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制止某个学生的不当行为,一般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学生或者选择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学生,让违纪的学生知道,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不当行为。在运用表扬时,教师应该表扬具体的课堂行为,表扬应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扬应该及时进行,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与及时的正强化。

三、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伊伏特逊、恩梅等人研究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兴趣和注意,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适当呈现,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安排好课堂的时间。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从幼儿到少年,到青年,到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上升,到后来随着人的衰老,记忆力又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很好的分配,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完成新知识的教授。例如,一堂课40分钟,教师可以用5分钟用于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教授打下好的基础,及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再用20分钟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教授;最后用15分钟的时间用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练习,这样就保证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状态最好的时间接受了新知识,如果长时间的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学校和班级要尽早的对学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对于课堂上的纪律和要求更要多多加以强调,教师和相关人员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课堂纪律和要求的讲解,使学生对课堂的纪律和要求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清楚明白课堂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通过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各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的认识,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生遵规守纪的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为内容的知识竞赛,使学生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评选遵规守纪标兵,来激励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此外也要及时的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育他们,引导他们,通过播放遵纪守法的宣传片和影视剧作品,用榜样和模范力量影响他们,必要时,还要及时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维.课堂教学技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篇10

1.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自我意识强, 喜欢在群体中标新立异以获得关注。

2.应试的观念仍在, 对于需要参加中考的学科, 学生包括老师相对重视, 而初中生物还只是一门小学科,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放松从而滋生问题行为。

3.课堂上尤其实验课、活动课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依赖行为或完成内容后无任务状态易产生问题行为。

可如果还照本宣科, 课堂又过于沉闷, 不利学生发展。面对这样的矛盾, 笔者针对初中生物课堂管理做了些尝试。

课堂纪律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 但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都将纪律理解成当学生在课堂里产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而给予的惩罚, 也有人认为纪律是通过强迫顺从或服从命令来监督学生的行为, 这种观点过于权威主义。民主的纪律观认为课堂纪律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部分, 通过两个部分的相互调节, 达到和谐的状态。

教育心理学根据学生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 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即: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既然如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就要积极针对这四种原因, 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纪律,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 是指教师的指导、监督、奖励、惩罚、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课堂管理中, 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接手新的班级时教师一定要结合生物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早制定学习常规, 促成良好的纪律。第一次上课即是相互认识和组织学生讨论常规。常规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这些规则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后, 我会要求大家写下来贴在生物书的扉页上。例如2007年我代的初一制定的常规有:

1. 带齐学习用具和实验器材, 在上课前准备好。

2. 一听到上课铃响马上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拖拉并保持安静。

3. 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和责任, 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 不走神。

4. 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 偷偷与同学讲话、上课插嘴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5. 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时必须听从老师的命令, 老师指令一经作出立即执行。

6. 作业是为了对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所以一定会独立完成, 没学会的内容老师会提供帮助。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进入青春期后, 同辈人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同辈人的观察、模仿, 决定自己如何思考、信仰和行事。例如以往我在上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一课《致同学》, 每到要学生举例“你认为生物对我们有哪些作用”时, 学生因为急于表现, 总是七嘴八舌, 有的脱口而出, 有的自顾自向同学吹嘘去了, 当同学发言时, 也不能很好听讲。针对这种情况, 我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组讨论, 接着挂出一面小黑板上面画着表格:

利用集体的力量, 以往课堂乱糟糟的情况大有改观。

三、任务促成的纪律

如果一项任务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就不会产生开小差、讲话、看漫画等问题行为。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就是接手纪律约束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 要减少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1. 设置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在每堂课的开始将学生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至关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针对初中学生有一点生物知识, 好奇心强的特点, 最好不要开门见山, 平铺直叙, 讲个相关的小故事或进行调查都是不错的方式。例如讲到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 我经常这样引入:板书出“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然后说“同学们, 让老师来考考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谁能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呢?”学生非常踊跃, 顺势问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转入相关的思考。

2. 教学环节合理, 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持续动力

初中学生对现象远比对本质或规律更关注, 因此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心理,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动”“静”结合。即个人思考回答和动手实验、分组讨论等相结合。例如上苏科版七 (上) 光合作用时, 讲解萨克斯的天竺葵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可如果一直追问, 很多学生就不耐烦了。因此, 在课前可以指导兴趣小组做一做实验, 在课堂上再分组完成隔水加热酒精使叶片褪色, 碘液检验淀粉的步骤, 针对实验过程适时发问, 既调节了课堂气氛, 又促进学生深思,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

3. 转换布置任务的对象, 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补充

在课堂上, 学生的能力是不均衡的, 尤其在调查、实验等技能方面体现更加突出。假如将任务交给个人, 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完成任务会因为空闲而产生问题行为, 而能力差的学生则会因为过于依赖别人而产生问题行为。因此在调查时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搭配, 合理分工;实验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 这样能减少能力差的学生的焦虑, 能力强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会主动指导别人。

四、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即自律, 是学生成熟有责任心的表现。违反纪律的学生当然在自律方面是落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 生物教师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 小学科往往因为考试少, 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关系, 可以通过课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评价。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在课后交流时不能只顾责骂甚至体罚。每届我总会遇到课堂上屡屡违反纪律的学生, 我的谈话程序是:

1. 说说你有哪些优点, 又有哪些缺点。 (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2. 今天课堂上一直找其他同学讲话, 这肯定是不对的, 为什么?如何做才正确呢? (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向)

3. 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 既影响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 也知道上课应该积极思考, 那么老师给你提几点建议:首先告诉自己, 上课时讲小话是不对的;接着要与同学的行为一致, 大家朗读也跟着大声朗读, 在实验时动手做而不是在一旁看;最后每次课上保证举手一次以上。 (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在我不断的监督提醒和鼓励下, 这些学生大都能改掉上课爱讲话、开小差等缺点, 不仅在生物课上, 在其他课上的纪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 不能只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判定学生的品德差, 也不能通过体罚等手段“镇压”学生, 我们更应该从心理角度分析违反纪律产生的成因, 有针对性的消除问题行为产生的土壤。古人说“无为而治”, 就是说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窃以为,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无为而治”, 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红日.《初中生心理咨询》.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6

小学低段课堂纪律管理的对策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纪律;管理;对策

在小学低段的课堂中,纪律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一堂课的纪律抓好了,那这堂课也就离成功不远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然会造成课堂纪律松散,难以管理。

在小学低段的课堂纪律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纪律观,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去,才能标本兼治。我们应把课堂纪律当作重要问题来研究,以能创建更加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课堂环境。

一、教师自身的改变

1.言语上的改变

(1)传递正面信息。教师在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时候,可以向学生明确地说出他希望学生怎么做。该对策的核心是把重点放在教师所希望的行为上,而不是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说“我希望你……”“我需要 你……”或“我期望你……”使用这个对策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对学生说“我希望不要再……”,这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否认和对抗,学生会很快反驳说:“我什么都没有做!”或“这不是我的错……”,或“什么时候规定不可以……”,导致冲突升级。

(2)使用更加温和的表达方式。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需要用语言对问题行为学生进行提醒,可以用更加温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尤其是低段的孩子,严厉的批评容易给他们留下阴影,“戴帽”式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更有效。

2.非言语上的改变

(1)聚焦。开始上课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讲课,在所有学生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再停顿三五秒钟,然后才开始用低于平时的音调讲课。讲课语气温和的教师,通常比嗓门大的教师课堂更加安静。学生为了听到他的声音会保持安静。

(2)实时监控。实施这一条的关键是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当学生在做作业时,在教室里巡回走动,检查他们做的情况。一般教师都会在学生开始做作业两分钟后对教室进行巡视,看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开始做了,都在做该做的事情。延迟两分钟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已经做出了一两道题,或写完了几个句子,这样你就可以检查是否正确。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那些还没怎么开始做的学生会因为老师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提醒。

(3)非语言提示。过去,教室里有一个供教师使用的标准物件,那就是讲台上的摇铃。多年来,教师在使用非语言提示方面已有了很多创新。非语言提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手势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非常有效。

二、环境的改变

1.教室环境的改变

上课的教室应该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 学生喜欢一个经常有所变化的环境。在“学习园地”中挂上有趣的图片,会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学生还喜欢对教师个人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包括兴趣爱好。

2.软环境的改变

(1)照章行事。这是动用教师权威的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是高调的处理方式。教师是课堂上的老板,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需要制订明确的课堂规则,并严格执行,并伴以表扬、奖励措施。

(2)给学生交底。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安排心中无数,这就会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安定感。因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为了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盼头”,告诉他们在这节课的结尾阶段他们可以做的事情。

三、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守纪对策

1.努力喜欢每一个学生

每个班似乎总有一两个学生跟你“不对付”,或“搞不定”,总有学生对你傲慢无礼,或爱理不理,还经常“搅局”,让你头疼不已。没关系,对这样的学生,最管用的秘诀就是喜欢他。是的,不必爱他,但确实是要真正喜欢他。当你真正在他身上发现能让你喜欢的一点,哪怕只有一点,你就把他记在心上,在合适的时候真诚地向他表示你的欣赏,你们的关系将从此不同。

2.低调处理

(1)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很多严重的纪律问题,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后激化成了大冲突。如果教师的干预尽量低调,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悄无声息中,就会使很多冲突得以避免。

(2)温馨提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讲课中把学生的名字带进去,被叫到名字的学生自然会得到提醒,而其他学生则可能不会觉察出什么问题。

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条件,也是孩子能否学有所得的前提。然而,课堂纪律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以上对策仅为抛砖引玉,希望小学低段课堂纪律管理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赟.《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中的“严”与“宽”》载《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9):150-150.

[2]孟小芳.《小学低段课堂管理的体会》载《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2):224-225.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篇12

由于体育教学多在操场或运动场馆进行, 环境相对教室来说比较嘈杂,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纪律维持容易出现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 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和管理, 运用有效的手段阻止违纪行为的发生, 当违纪行为发生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来, 认真听讲、积极锻炼, 培养出健康的体魄。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违纪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有时会发生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这些行为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做一些明确规定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运动技能示范动作要领时, 有的学生既不听也不看, 而是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嬉笑打闹, 或谈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则注意力不集中, 虽然双眼盯着教师, 心思却游离到了千里之外, 或是双眼根本就不在教师身上, 而是出神地观望别处欣赏其他的“风景”;有的学生则不按规定穿着运动装上体育课, 而是穿皮鞋、高跟鞋和牛仔裤等;在进行整体练习时, 不听教师的口令, 要么做动作慢半拍, 要么快半拍, 要么我行我素随意开始或停止等。

二是完不成教师规定的任务或练习。首先是不执行规定动作或动作执行不到位。如在进行铅球推动练习时, 规定动作要求学生把托铅球的手放在锁骨窝处, 然后推出去, 而有的学生执行动作规范, 双手举起铅球用来抛出去;有的学生则执行不到位, 虽然铅球放在了锁骨窝处, 但不是平推出去, 而是向上投掷出去。其次是练习“缺斤短两”, 达不到规定的数量。如在练习跑时, 要求学生跑100米, 学生偷懒跑出70、80米就不跑了;在进行力量练习时, 要求学生完成50组的动作, 学生做不30组就停止了。

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以上两种违纪行为表现, 既不利于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又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运能技能, 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 教师要清楚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 分析学生发生违纪行为的内外在因素, 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便于科学、合理地加强课堂纪律维持和管理。

二、学生产生违纪行为的主要原因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学内容偏难或偏易, 达不到学生的心理预期, 偏难学生学习起来困难, 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偏易学生觉得没有收获, 兴趣寡然。

2.教师在讲解时声音小, 加上是在操场上, 环境比较嘈杂, 学生听不清楚, 导致学生走神;教师在进行示范时, 不能使全部学生清楚地看到, 有时讲解和示范又相互矛盾, 使学生陷入迷茫, 导致示范失败;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热爱, 教学敷衍了事, 遇到问题不能公正处理。

3.操场环境差, 场地小、坑洼多, 刮风时扬尘大;体育器材布局散乱, 学生练习时常常互相干扰;操场临街或是不封闭, 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4.学生对体育学习没有兴趣, 没有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缺乏个人魅力, 使学生对其抱有成见;部分学生表现欲强, 总想搏出位, 以炫耀自己;部分学生则怕苦、怕累, 千方百计逃避体育锻炼等。

三、维持课堂纪律、完善课堂管理的方法

(一) 建立必要的体育课堂常规并贯彻落实

课堂教学中都有一定的规范, 要求师生遵守, 这样才能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体育课尤其需要建立必要的课堂规范, 并使之制度化, 使学生在规范的引导下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从初一学生上第一节体育课开始, 教师就要制定必要的课堂常规, 向学生明确宣布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 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哪些事情是学生应该做的, 哪些事情是学生不应该做的,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落实, 以此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为完善课堂管理制度, 顺利开展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了解分析学生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

体育课具有师生活动空间范围大、实践操作灵活的特点, 学生在练习、锻炼的时候自由度大, 受教师的约束比较小。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维持课堂纪律难度比较大。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违纪苗头及时抑制, 对学生已经出现的违纪现象要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阻止和处理。

(三) 及时妥善地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体育教师在发现学生的违纪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 要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教师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要本着适度、合理的原则, 处理要民主、公平、公正。对于单个学生出现的不认真听讲、消极地完成练习任务的违纪情况, 教师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教育学生, 可在与学生眼神交流时, 采取摇头、皱眉等方法, 或是慢慢走到学生身边拍学生一下等方法进行提醒。如果一个或几个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明显地干扰到了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立即处理, 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总之, 在处理违纪行为时, 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四)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式

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进行课堂有效管理不能一惩到底, 也不能一奖到底, 要奖惩结合, 对学生好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必要的奖励, 对学生错误的态度和行为进行适度的惩罚。这是保持良好课堂维持纪律, 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不仅能使学生的心情愉悦, 更是对学生行为的肯定, 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种行为进行巩固和强化, 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学生完成某一项相对有难度的动作后, 可以给予口头赞扬, “做得非常好”“真的很不错啊”, 或是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等。

上一篇:学生参与活动论文下一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