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2024-09-10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通用12篇)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1

0 引言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近年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问题, 并且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1]。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终身学习”已从一种口号向一种理念转变, 并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学习者的心中。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改进吹响了前奏。

1 教师专业技能

美国一些教育家从教学能力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教师应成为教育“临床专家”的观点。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革新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与学生交往能力、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能力、教科书处理能力、学生社会活动组织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自制力、推理能力、示范能力等。

武玉鹏教授在其所著的《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中把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备课的技能、上课的技能、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技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技能、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技能等[2]。同时, 教师专业技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专业技能训练迫在眉捷。

2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即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它是一门新的学科, 跨越了若干个领域, 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 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而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教师教育资源库和研习平台。其中, 资源库是将有关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 从而形成一个条理性较强、适应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笔者认为, 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①为用户提供一个能链接到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门户网站;② 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数字资源, 以资源共享为前提;③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以交互性为基础;④在保证资源共享及评论的基础上, 对用户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以安全性为保障。

3 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3.1 应用现状

据笔者调查发现, 现阶段很多师范类大学都已陆续开发隶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只是名称上会有很多变化。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 师范院校都拥有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 并有不少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面仅对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展开调研, 为相关院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3.2 基本框架

经调研发现, 各个实训中心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系统、资源库和研习平台三大块内容。

(1)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对中心的概况简介、新闻动态、成果, 并提供连接到相关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入口。

(2) 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学生成果、见习实习、名家教案、优秀上课视频及课件、教学案例、学科论文等的内容。每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 按不同标准将资源库模块进行了划分。本文仅列举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几所高校的资源库模块。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将中心资源库放在一级菜单下, 其中设有实验教材、活页讲义、教学案例、教学成果、教改论文和学生成果这几个有关中心资源的二级菜单。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则将资源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菜单“教学资源”, 下设课程资源、教学录像、常用软件和学生录像等几个二级菜单。而浙江师范大学则将资源模块放进训练平台, 其中有一个平台就是教师教育资源库。从几个系统看, 高校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将资源模块放在实验教学中, 与其它子模块一起组成实验教学模块, 或将资源模块单独立为一个模块, 可以在一级菜单单设一个模块, 也可以在界面上直接提供资源库入口。

在研习平台中, 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将其在“训练平台”中单独列为一个子平台“教育研习平台”, 其它相关实训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新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研习平台已成为此类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 通过对13个师范类高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可知, 此类系统的一级菜单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实验教材、课程大纲、教学理念 (方法) 、教师职业技能等二级菜单模块;在资源平台中主要包含学生成果、教育实习、优秀教案和课件、优秀上课视频等二级菜单模块;而在仪器设备中主要包含设备配置和实验室预约两大模块。

3.3 现有系统功能特色

3.3.1 界面特色

总体来讲, 这几个网站都走简洁大方路线, 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打开网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模块设计, 接着是富有动感的学校logo和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图片。网页的主体部分包括用户登录、教学安排、中心概况和资源库链接、新闻公告、中心介绍等模块。整体脉络清晰, 安排合理, 充分考虑了界面设计的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原则。简洁和易于操作是网页设计的最重要原则。网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如何方便普通用户查阅信息, 以及使用网络服务和资源”这个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较其它两所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 它将“训练平台”作为网站的主体模块, 并放置在网站左侧最醒目的位置, 在突显其重要性的同时, 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3.2 课堂现场直播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在其首页界面的右侧, 专门设立了一个快速访问栏, 包括网上预约系统、师生互动平台、学生项目申报、课堂现场直播4 个区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课堂现场直播”。虽然目前该模块中只有化学系、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和全日制教育硕士研讨三块内容, 但有了该功能后本系统就能方便实现竞赛或上课的现场直播功能, 实时转录有价值的模拟上课或说课视频, 为网站的学习者用户提供第一手的学习资料。

3.3.3 训练平台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最具特色的是其训练平台, 包括师范生书画平台、教师技能考核平台、微格实训平台、教育研习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库、教育实习平台、教育见习平台、教学技能竞赛网和Moodle教学平台。它将各种能进行师范生技能训练平台归为一类, 条理清楚, 功能健全, 特别是其中的Moodle教学平台, 包含了很多浙师大的精品课程, 实现了浙师大在校生的免费在线学习, 值得借鉴。

4 系统功能分析

随着教师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大师范类高校相继开发了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成的系统基本能够实现师范生培训、素材资源库提供、管理实验室预约、资源下载等功能。笔者分析了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发现虽然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兴技术的产生, 之前架构的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尚有待完善:

(1) 功能完整性。在这15所高校中,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在二级菜单中涉及到了各个省市及学校师范生教师技能竞赛相关信息。另外, 在资源平台模块, 只有5所高校涉及到学生成果展示,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单独开设了一个一级菜单“成就展示”, 包含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云南师范大学设“中心成果”模块, 下设二级菜单“学生获奖情况”和“学生论文发表”。笔者认为, 这类属于校本资源库的内容应适当加强, 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校本荣誉感, 同时缩小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差距, 促进有效学习。

(2) 资源评价和共享。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而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作品互评的平台。在此系统中的作品应实现用户评论、作者回复, 管理员维护等功能。而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有类似的功能。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专门设立一个“师生互动平台”, 供解疑答惑之用及交流;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则在一级菜单中设立“数据与评价互动中心”;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则设立了“学习交流”一级菜单。这些平台或菜单的设置都加强了用户与用户之间数据共享的程度, 同时也为资源的完善、提升作出了贡献。本系统可以实现用户对系统上资源的评分, 从而实现资源的推送, 按得分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 为用户选择优秀资源提供便捷。

(3) 决策支持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 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 (MIS) 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 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 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就正式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用户使用系统资源相关数据累积达5年之久。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为之后的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尤为重要。

5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述国家级、省级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分析, 并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的特征, 设计了新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菜单框架, 如图2所示。

5.1 功能完整性

新系统增加了“竞赛管理”一级菜单, 同时下设“大赛简介”、“赛事动态”、“成员风采”、“竞赛现场”、“获奖作品”和“资源下载”6个子菜单。在方便用户实时关注大赛信息的同时, 也能实现资源下载和反复观摩学习。

另外, 在“资源平台”中设置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和“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两大平台。其中, “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在登录后会分成4个部分, 分别是校本资源、省资源库、我的空间和研习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登录后也分成4 个部分, 分别是研习资源、研习空间、我的空间和资源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4所示。

5.2 资源分类

按照武玉鹏教授的观点, 依据教师专业技能相关概念, 结合师范生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实践, 比如实习见习等, 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大致按图5所示分类。

5.3 资源评价与共享

在评价方面, 主要采用了评论和星级打分两大机制。首先用户可在系统已发布的各种资源上发表自己的评论, 需要管理员审核评价内容;其次是星级评分。本系统所描述的星级打分主要是用来区分师范生技能的能力层次, 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分数越低则代表越基本的能力, 而分数越高则代表越高级的能力。

在共享方面, 主要实现了校本资源和省教育资源库的共享,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校本资源中截取视频资源制成微片, 用户可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5.4 决策支持

在决策支持方面, 拟采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数据, 并根据每年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 为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比如, 可以用关联规则提取方法, 通过挖掘资源的星级分数, 分析资源之间的相关性, 为用户推送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 可用分类分析方法, 建立资源评估模型, 为优秀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6 结语

随着师范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其中的资源模块。因此, 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加强与省资源库、省教师技能竞赛网等的联系,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生, 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武玉鹏.论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J].鲁东大学学报, 2007 (3) .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2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一、专业实训目的与要求

实习教学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套实训模块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完后,安排的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目的是能使学生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下,模拟的企业案例中,充当财务主管的身份,根据科学的依据,较为熟练地作出相应的财务决策。

二、专业实训基本结构

(1)筹资决策(2)投资决策(3)营运资金管理(4)资金分配

三、实训时间安排(黑体小四号)本套实训模块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完后,安排的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共9周。

四、实训场地、设施与工具(黑体小四号)校内实训基地,由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案例资料。

五、实训内容及操作过程与操作要领(黑体小四号)

1、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2、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3、筹资方式选择: 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4、如何确定企业理想的资金结构: 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5、项目投资管理决策: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6、证券投资管理决策: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7、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8、资金分配管理决策: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9、财务分析:提供模拟案例,分组讨论,写出实训报告

把学生分组,每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应用到理财的模拟的案例实践中,自由讨论,充分发挥,每组都派代表提出相关意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Shanxi 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

见。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3

【关键词】实训基地;专业群;按岗分工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50-02

本文为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科研规划课题 编号:Y 1 0 - 6 6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洪梅(197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本文为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就是以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生专业知识汲取程度的标准,以实践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与途径。职业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体现其重要性,而实践教学最有力的保障就是实训基地,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是直接影响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实训基地以硬件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加强实训基地与专业、课程、职业技能的紧密的,建设立体式职业化实训基地。

1 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共建

由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专业背景和办学基础条件的限制,映射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中,同样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脱节,职业化专业教育不系统、目标不明确的凌乱状况,反映的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单一性。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单纯依赖几个制图室、画室和电脑机房等硬件设施是不能够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也不能够促进专业教学、把握专业发展趋势,更不可能实现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训基地。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形成系统的“专业群”与“岗位群”,从而有效整合实训基地资源,构建与专业发展相配套的实训基地。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规模建设转入了质量建设阶段,提高高职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专业建设,并实现从单一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的转变。高职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以相关专业整合为专业集群,形成集约优势,解决专业之间重复建设的问题,实现专业之间优势互补。围绕专业群进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将分散的实训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内涵性建设,以期达到专业实训基地长效、可持续性发展。

2 我院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专业群”建设构想

以我院艺术系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为例。我院艺术系设有装饰艺术、环境艺术与电脑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在实践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考核等方面有着职业人才培养的共性特征。见表1。装饰艺术专业与环境艺术专业同属空间设计“专业群”,电脑艺术专业围绕空间设计“专业群”为主体,与装饰、环艺专业共建艺术设计专业大类“专业群”,同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教学任务。

就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三个专业均具有交叉性,在专业培养、职业内容上有很强的共性。如专业绘画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陶艺、雕塑;专业设计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原理、设计概论;专业设计课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3DSmax与Photoshop结合的室内、室外、环境艺术综合设计表现)、Photoshop、AutoCAD制图等课程。在实训课程方面能够体现三个专业的共性特点分布在这三方面内容,即基础绘画课、设计理论、设计基础课程与电脑设计软件等专业课程方面。目前建设完善的艺术设计两个实训基地,涵盖了系部三个专业所有实训项目;同时与其他系部有共建共享的实训资源,如实训材料、仪器、机器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师资资源等方面内容,见表1。

专业群内的专业是针对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大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知识、素质、技术基础。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可以在同一个体系中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在实训设施上有大量共用性。从三个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分析来看,我院艺术系各专业之间具有基础技能与专业素质课程教学交叉性与共性,符合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质量的发展关键是加强专业建设,从单一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的转变。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以相关专业整合为专业集群,形成集约优势。我院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从空间设计“专业群”构建的角度出发,三个专业在同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实现实训资源共享。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训室规划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是基于专业划分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在实践上的比重较低并缺乏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而与此相对应的按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功能单一,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脱节。因此,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出发,分析该职业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所应学习的知识和相关的能力训练,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划分实训基地。

3.1 专业群对应职业岗位群:根据专业群的构建,进一步分析与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与技能培训。以电脑艺术专业与装饰艺术专业为例,从空间设计专业群构建的角度归纳职业岗位,分别为装饰美工(包括室内装潢、室内户外广告制作、POP绘制等岗位),室内装饰设计员(包括室内效果图绘制、装饰工程施工、工程绘图等岗位),平面广告设计师(包括书籍样本设计、平面海报设计、网页设计制作岗位等岗位),动画制作员(包括二维原画绘制、中间画绘制、电脑上色、场景绘制以及三维角色场景建模、渲染、动画、后期合成等岗位)。

我院艺术系从空间设计“专业群”构建的角度出发,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群”的特点与大类专业共同特点的要求,建设以就业岗位方向为基础的仿真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境实践环境。

表2

实训基地实训室对应专业(方向)对应职业技能考核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数字艺术综合实训室电脑艺术专业包括:

[1.平面广告方向][2.动画设计方向]1.装饰美工(理论与实践部分考核)

2.广告设计师(2级、3级)//广告设计员

3.动画制作员

装饰艺术专业

1. 装饰美工(理论与实践部分考核)

2. 室内装饰设计员

3.制图员

平面广告设计实训室电脑艺术专业[1.平面广告方向][2.动画设计方向]1. 装饰美工

2. 广告设计师(2级、3级) 3. 动画制作员(影视动画-传媒方向)

装饰材料与构造实训室装饰艺术专业1. 室内装饰设计员2. 助理景观师(实践部分考核)

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艺术专业、电脑艺术专业-动画方向1. 装饰美工(实践部分考核)

2. 动画制作员(实践部分考核)

绘画艺术实训室(包括制图室)电脑艺术专业

装饰艺术专业1. 制图员2. 动画制作员(二维动画绘制)

3.2 基于职业岗位群实施划分实训室:根据职业岗位的整合,我院艺术系艺术实训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训室的专业功能规划。以专业培养目标、技能培训方向、专业课程、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教学为基础,在实训基地建设时考虑与职业岗位相配套、与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相结合特点,划分为数字艺术实训室、艺术设计综合实训基地、装饰材料与构造实训室、绘画艺术实训室(包括制图室)与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电脑艺术三个专业的分别对应于其中进行专业教学。例如,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电脑艺术专业共有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原理、雕塑、陶艺等,设置在模型制作、绘画、陶艺雕塑艺术实训室,实现基础课程资源共享;三个专业共有电脑软件操作课程以及与数字艺术设计相关的实训课程,归纳到数字艺术综合实训室;每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实训室,如电脑艺术专业平面广告设计实训室、装饰艺术专业的装饰材料与构造实训室、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制作实训室等,均归纳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内,而这些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均为系部共享资源,为专业群服务,见表2。

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目标、职业岗位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相结合,使之具有“课程设计职业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的特点, 职业教育融入实训基地,使高职教育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的职业素质教育。

结束语: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与艺术设计“专业群”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考核)相结合,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训服务平台,促进专业群建设,将实训基地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最大“职业饱和度”熏陶学生职业修养;同时又能实现、发挥实训基地最大功能限度,为职业教育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专业的职业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罹.“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3);36-37

[2] 田建国.浅议艺术设计传媒类“专业群”建设[J].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1);10-11

[3] 毕雁冰.高等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2008(25);350-351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4

实训课是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大学相比较, 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 只有通过实训课才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 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教育又可以称为技术型人才教育, 实训课程教学的构建就是立足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包装设计课程循序渐进地在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中, 保持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包装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有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训练, 针对职业岗位的任务需要, 设置任务项目工作任务的教学训练, 学生由模拟项目向真实项目过渡;由单纯技能分项训练向综合技能提升训练渐进, 掌握包装设计技巧, 提高学生的包装创意设计制作能力, 增大就业机会。

实训课的开设, 对于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包装专业实训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主要从人为因素方面) 并就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制定安全措施、加强实训安全教育等, 进一步完善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

二高职包装设计实训教学及管理的现状

包装设计实训及管理非常重要, 但是高职包装设计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不理想的状况。

第一, 就重视程度来说, 高校非常重视, 开设了包装实训室, 建立专门的工作室和管理制度;而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不重视包装实训课程的开设, 还停留在教室里手工绘图、设计等练习。探究其客观原因主要在财力、物理等方面的限制及在主观上不够重视。

第二, 有些院校开设了包装实训课, 也存在一些不足: (1) “双师型”师资缺乏。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学生的能力。教师普遍的现状是具有理论知识, 而实际操作能力较为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结构、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懂包装制作的人员又因学历问题无法进入高职院校任教, 所以“双师型”师资问题在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2) 包装实训课开设的课时不足。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包装实训课, 但是课时不足, 导致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不够。 (3) 包装设计实训教材的缺乏。这类教材在市场上很少, 教师只能到处收集包装资料, 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4) 校企合作开展不够。在实训教学中,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保持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但是现状让人无法满意。 (5) 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到位。高职包装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实施。

三高职包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及管理的建议

第一, 重视包装设计实训课。包装设计实训课是包装专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训课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我校已将其列为核心课程, 实训课的开设能加强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础原则和方法、包装的真正内涵,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 制定实训教学文件, 编写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加入到编写队伍中来, 这样的教学文件和教材才能适合市场发展。

第三, 提高师资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是为了学院包装实训课的开展, 理论联系实践;加强高校的交流, 提高专业水平。

第四, 高职包装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合理建设。包装设计实训室的建设要符合企业的生产程序, 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地和市场接轨;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时间进度表,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实训室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 建设好实训室, 将有力地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抓好实训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绿色环保的新时代, 现代包装设计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快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 各种包装固体废弃物随着人们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多。因此, 对于包装设计企业来说, 环保化包装设计成为打造企业文化、树立品牌形象的主要目标, 在包装世界中创造出特殊的设计意境;对于社会来说, 环保包装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的新的心理、情感及精神需求, 也可以使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和谐发展。

总之,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更明确了对商品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更高,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技术技能, 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摘要:包装设计课程是高职包装设计专业体系中一门设计性较强的专业课, 其中包装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设计课程。本文探讨了高职包装设计专业包装实训教学及管理的重要性与现状, 并对如何促进该实训教学及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包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管理,重要性,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专业实训报告 篇5

经过这个学期对商务谈判的学习,我对商务谈判这门课程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几周我们进行了商务谈判的实训课。对实际谈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训更清楚的认识到商务谈判就是买卖双方为了促成买卖成交而进行的,或是为了解决买卖双方争议或争端的一种行为方式或手段。它作为关系交易成败的一种手段,涉及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商务谈判的过程主要分为准备工作、谈判和签订合同三个阶段。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次谈判的过程

一、谈判目的:通过谈判是参与谈判的买卖各方都须通过与对方打交道或正式的洽 谈,并促使对方采取某种行为或作出某种承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一般来说成交是达到目的的标志,签订商务合同是实现目标的体现。

二、实训时间 XX年5月 10日XX 年6月1日

三、实训地点:教学楼

四、实训内容

第一阶段:买卖双方主谈人陈述(公司的人员架构、产品特点优势、市场竞争形势、产品对需方能获得多大利益等内容)。需方要明确提出哪些问题,要讨论哪些方面问题,如 供货流程、时间、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附加品等。双方人员做好相关记录,以备 查看。

第二阶段:需方提出问题。对于主要的议题或较大的焦点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把所有问题全面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哪些问题是主要议题,列入重点讨论范围(产品价格、产品质量,采购数量)。由双方的副主谈和财务人员负责协商谈论。

第三阶段:双方磋商阶段,解决主要问题双方明确哪些问题是非重点问题;哪些问题是可以忽略。

五、实训总结

虽然这是一次模拟谈判,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谈判的气氛,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而争执不下、不肯相让时,相信双方都已经进入了 角色,这也是一种对公司的责任感吧!在这次谈判中,做为小组组长的我也担任主谈的角色,当辅谈人员都在为我—主谈传纸条,出谋划策,或应急解围时,我们看到了浓浓的团队意识,也感受到了合作的伟大力量。谈判过程中的激烈争辩,讨价还价,迂回退让,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商务谈判的很多策略最后再成交。如:

1.开局阶段的策略:要创造良好的气氛,通过寒暄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分清楚双方的合作诚意,为后一阶段做好准备。

2.报价阶段的策略:掌握报价的原则和合理方式,确定报价,通过买方接受的报价策略而确定自己的心理定价策略。

3.讨价还价策略: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和环境进行讨价还价。具体策略有:投石问路、竞争对比策略、目标分解、举证法、假设法、条件法等。4.让步阶段:通过灵活多边的价格让步,打破商务谈判的僵局,促进谈判的成功。具体策略有:互惠互利、丝毫无损的让步。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有:利用竞争、虚拟假设、声东击西、顺水推舟。

5.最后阶段的策略有:成交的策略和未成交的策略。

烹饪专业实训教学的管理与成效 篇6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源于对实训教学工作的长抓不懈。作为见证该专业成长的骨干教师和主抓实训工作的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一、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兴趣是实训教学的前提

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结合自己“立志、育德、习艺,烹饪演绎未来”的专业办学理念,按三年制课程设置计划来设置课堂教学课程。

第一学期因为大多数学生选择烹饪专业的目标不明确、对专业了解较少、对未来学习生活欠指导性意见,因此设置面塑艺术、蔬果雕刻、烹调基本功等实践性课堂教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和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第二学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深度的认识,并掌握烹调常用原料的初步加工和面心基本工艺。课程设置有烹饪原料初步加工工艺、面心基本功工艺。

第三学期主要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日常点心制作。熟悉烹调法的使用,训练烹制实操技能,为岗位尖子打基础。课程设置有热菜烹调方法、面点加工。

第四学期强化烹调技能,按厨房五大主要岗位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岗位尖子。课程设置有烹调工艺、面心工艺、粤式烧腊和八大菜系代表菜制作。

第五、六学期到企业对口专业顶岗实习与技能等级考证及毕业设计,志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本领。课程设置有岗位责任制、职业意识、职业道德、风味菜肴制作、厨房管理实践、毕业设计。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让学生在技能竞赛和工作岗位上能够大展身手。技能竞赛方面,2008~2010年麦福文、邝章忍、陈代略三位同学参加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均获蔬果雕刻一等奖;岗位训练方面,2009年、2010年学生顶岗对口实习率达100%;就业方面有:2008届学生麦福文刚毕业就担任珠海度假村宴会雕刻师一职、黄俭文任大连海丰大酒店粤菜总厨,2009届毕业生余剑兴、邝章忍分别任烹调和面点主管,2010届毕业生陈代略任西餐领班一职。

二、抓好课堂实训教学管理,练就扎实基本功是实训教学的基础

实训性教学是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是烹饪专业课堂教学的动态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好实践性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根据近几年的经验,课堂实训教学主要是狠抓专业技能训练,在保证常规质量的同时让每一堂课都有亮点。具体做法是:

(1)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求做到每一堂课学生对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2)求每上完一堂课,学生必须领会一项技术要点或一个知识点。

(3)要求实践课只做正确规范的演示,多留时间给学生自主练习,但必须现场巡堂指导及引导。

(4)要求实训课必须重视过程的指导与结果的客观详细点评相结合,课后写操作报告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提高。

每一位学生上完一堂课,当品尝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作品后都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课后通过回顾上课内容而写的报告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收获。让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获是我们烹饪专业实训教学的追求。

三、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竞赛获奖成绩是检验实训教学的标准

前教育部长周济在2008年6月28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讲过:“通过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实训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一方面让教师也从重理论传授到重动手实做,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际相吻合,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相吻合,与职业资格的内容相吻合。专业教学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充分利用设备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技能水平。学生从中受益,技能学习的时间多了,动手训练的机会多了,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在2007~201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烹饪技术竞赛中,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7年获得三等奖2名;2008年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2009年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名,参加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技术竞赛获三等奖1名;2010年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2名。

四、规范学生实习管理是实训教学的关键

学生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烹饪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实训教学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习期间做好实习生的心理辅导,规范实习管理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习场所与学校的学习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学校学习由老师手把手教,老师对学生非常有耐心、细心、讲技巧;但实习时用人单位是以经营为主要目的,遇到不会或者弄错,实习指导师傅就不会很有耐心,往往会动粗口辱骂,而不是以教育为主。此年龄阶段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需要成年人即我们实习指导教师给予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在适应不同学习环境时必须学会转变、学会适应、汲取教训、学会处世,从中了解未来工作竞争是如何激烈残酷。若不及时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就会对实习环境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想逃避。

笔者调查统计了我校近几年烹饪专业的实习情况。自2006~2010年按学校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和达到实习要求的比例分别82%、83%、84%、90%、95%,逐年上升;实习时间不满一年的比例分别是18%、17%、16%、10%、5%,逐年下降。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实习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很有必要。

五、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实训教学的保证

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规范学生的实习管理,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不断致力于走校企合作化之路,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拓宽渠道。正如2010年3月18日袁贵仁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提到的:“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烹饪专业本着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精品专业的思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不断进行整体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特点开设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培养的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先后与珠海度假村酒店、海湾大酒店、中邦艺术酒店、海泉湾度假城、常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珠海蝶恋花餐饮事业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烹饪教学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定单式培养。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举措大大提高了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实习效率。据统计,我校2006年对口实习率为48%,2007年上升到55%,2008年建立校企实习基地、规范实习管理以后实习生对口率提高到98%;2009年、2010年在酒店对口实习的学生更高达100%。可见拓宽实习渠道对安排学生的实习人数和解决实习环境至关重要,是实训教学的关键。

校企合作的举措完全提升了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就业档次。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后,2005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70%,在五星级酒店对口就业率达50%;2006届毕业生五星级酒店对口就业率为88%;2007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5%;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对口就业率均为100%,稳定就业率100%。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指出:“衡量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企合作化模式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数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质量,是我校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

珠海旅游市场的潜力和需求,为笔者所在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住契机,为社会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学校教育部门的职责,通过实训教学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有文化的、综合素质高、技术全面的中级烹饪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烹饪专业的长远目标,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7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 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 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 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 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 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 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 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 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 并能有效衔接时, 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 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 即:生产企业 (供应商、出口商) 、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 (国内) 、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 (国外) 。生产企业 (供应商、出口商) 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 (国内) 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 (国外) 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 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 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 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 通过学生的操作, 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 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 (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 、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 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 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 (虚拟企业, 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 , 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 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 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 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 在动手与思考中, 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 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 (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 、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 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 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 结合岗位需求, 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 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 教师发布产品市场需求信息, 提供需求预测图, 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 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 教师发布物流需求信息, 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 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 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 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 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 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 教师发布消费者需求信息, 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 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 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 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 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 企业运作经验交流, 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 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 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 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 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利用学校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同时让学生熟悉企业运作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的运作过程。本文介绍了该实训项目的内容, 设计了教学方案, 同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10) :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4) :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11 (1) :88-89.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8

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需求, 是能否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反映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办学方向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的体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课程。使得当今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迫在眉睫, 如何使得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跟上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 由于实验实训室和实训环节的不断增多, 原有的实训基地管理方式 (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实训基地的管理是采用纸质登记方式进行, 实训教师在每个实训室的实训日志本上登记上课时间段、维护情况、设备情况、清洁卫生情况等) 。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在庞大的实训系统的管理需求, 造成大量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共享, 共建共用等问题, 给实训基地的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平台, 结合配套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和实训管理制度的构建, 提出建立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系统, 实现实训基地科学化管理的方案[1]。

系统采用php、java、Objective-C编程, 建立中心服务器, 通过Internet把多个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与服务器连接, 服务器端可同时处理多个实训基地的信息[1]。并结合原始管理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共管, 有效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 较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管理效率。

二、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设立

围绕二级学院和专业两级合作发展组织,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引领, 本着“行业引导”“企业先导”的理念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环艺创意与推广中心”“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中心由专项实训室、学生创业坊、教师研究工作室组成, 具体负责环艺专业教学、项目研发、专业培训、职业鉴定、技术服务等工作;研究所由专业资深教师、行业专家、职业能手等方面的人才组成, 具体负责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之间由环艺实验实训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贯穿始终, 解决其技术难题。

实验实训办公室的职责为:

1.负责专业实训基地各实训室、工作室的日常运营管理, 包括:资产保管、设备维护、安全保卫等。

2.协助专业做好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

3.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周内, 负责统计本学期实训课程量 (具体数据由各教研室提供) , 提前做好各实训室的设备调试、维修、安全及清洁卫生工作。

4.负责实训耗材的采购和报销工作。

5.负责每次实训课程的课前准备、课后督促清理及实训成果收集归档工作。

三、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实训基地合理、安全、高效运作, 建立环艺实验实训管理相关制度, 实现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提高实训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实施资源整合、共享, 建立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 加强精细化管理。

(一) 制定实训基地运行制度 (建设有三个基地管理总则、

五个管理细则、十个实训大纲、十个实训手册、三个保障措施及相关管理表格) 。规范实训教学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下, 完善实训管理细则、实训大纲、实习指导书的编制, 确保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管理合理、运行高效, 各个构成部分发挥其位置上的相应作用。

(二) 实训基地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养

培养实训基地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队伍, 实现对实训设备使用的维护、实训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有效管理。

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专业观念, 具有较强管理组织能力, 承担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改革、制度完善等任务。

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机械实际操作、软件操作能力, 承担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设备维护等任务。

(三) 实习实训安全保障措施建设

大力加强实训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 提高实训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参加实训前由学院组织进行专门的实训安全教育, 在学生进入社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前, 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安全教育, 并签订安全责任保障书。

四、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一) 平台总体结构

在平台建设中, 将注重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采用B/S架构, 基于Linux、i OS、Android操作平台, 运用php, java, Objective-C开发工具搭建管理平台。建立分步式的数据库体系;具有信息采集、整理、数据备份和还原功能。构建标准统一、适应需要、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该平台由50余个实训室组成的实训基地、3个实训管理中心、1个实训基地管理数据库及2个移动端APP组成。各个实训基地通过Internet与实训基地管理中心连接, 可实现多对一连接。各个实训管理中心主要通过Web浏览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可添加、修改、浏览相关信息, 由Web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 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后, 用传输协议把所需的界面传递给各实训室 (终端) 。实训基地管理中心是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它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进行连接。再由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传送回各实训基地。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并把运行结果提交给各个实训基地。

(二) 实训基地管理平台功能划分

根据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要求, 将该平台划分为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实训管理、系统维护、实训基地展示、在线考试及在线交流七个功能模块, 具体划分如下。

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用于管理用户对平台的操作, 用户管理将实训基地管理平台用户分为四种类型: (1) 游客用户, 系统提供浏览功能, 但只能浏览系统的某些界面, 用户可以了解系统的功能和实训基地成果展示部分; (2) 学生用户, 该类用户使用自己的学生账号和密码, 可对实训基地管理平台进行查询、访问实训基地成果展示部分、在线考试和在线交流部分; (3) 教师用户, 该类用户使用自己的教师账号和密码, 可对实训基地管理平台进行查询、设备申请填报、访问实训基地成果展示部分、在线考试试题发布和结果统计、日常实训指导书的在线编写及发布、在线交流、答疑等; (4) 系统管理员, 能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用户、对设备申请审核实训基地展示成果编辑、修改、更新等。包括操作员登录系统、密码管理、操作员权限设置等。

2.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是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进行管理, 包括: (1) 设备信息录入。实训基地新增设备相关信息录入实训基地管理平台。 (2) 设备信息查询更新。实现设备信息的查询、修改及删除操作。 (3) 设备使用管理。对设备使用情况、使用者信息、归还设备情况进行记录, 并提价设备管理人员审核, 通过后由设备管理人员注销设备使用记录, 确认归还。 (4) 设备维护、报修、报废管理。可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进行登记, 并将损坏的设备进行报修处理及维修完毕后使用情况跟踪。将已达到报废期限的一台或多台设备进行报废登记和执行报废程序。

3. 实训管理。

实训管理完成实训教学管理。可实现实训项目指导书的在线编写、修改、在线打印的操作, 并对实训成果整理上传, 提交实训项目查询功能;完成实训室的使用日志、管理、检查、调试、维修情况、经费情况等记录的在线填写及修改, 并统计报表;

4.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对包括管理平台的功能介绍、使用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系统升级等。用户可以通过功能介绍了解实训基地管理平台可实现的功能功能、以备合理使用;还可通过使用说明是对系统平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并对常见问题作出在线解答, 用户也可以在线向系统管理员寻求问题解答。

5. 实训基地展示。

实训基地展示是将实训基地中的项目研发中心、实训管理中心、实训场地的机构介绍和实验实训成果展示。并定期更新实训场地、实训成果相关资料。

6. 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主要提供实训课程和资格考试课程在线考试的试题发布、学生登录考试、成绩统计等功能。教师登录系统可对某课程的考试试题进行发布, 并通过手机信息的形式通知学生, 学生登录系统对该门课程的试题解答完成后, 提交给教师审核, 教师对该门课程所有学生的试题完成情况进行在线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通知学生。

7. 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主要功能是提供管理平台所有参与者的在线互动交流的功能, 平台参与者可在在线交流版块联系任何权限的参与者, 进行问题解答、学习辅助等方面的交流。

五、管理系统的运行实例

本实训基地管理平台是一个基于Web端和移动APP端的应用系统, 通过Web端和移动APP端与服务器连接。用户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密码后即可登录进入实训基地管理平台主界面, 如图所示。

六、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效果

通过结合线上线下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构建的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 提高了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效率。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 学院和专业实训管理办公室为管理主体, 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为管理手段的实训基地管理系统。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系统能够迅速及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准确有效的提高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冗余资源, 有效的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高度整合利用效率。较大程度上的改观了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繁琐的工作流程, 优化了资源管理程序。

七、结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线上线下实训基地管理对于我院来说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 属于新生事物, 要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层面还需加大对实训基地管理方面的投入。提倡以线上管理为主, 线下管理为辅的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所构建的管理系统实用可靠, 能提供准确详细的实训信息, 有利于加强高职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减少实训场所重复建设, 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训效果。

摘要: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为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却忽视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 本文主要对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探讨, 及应用实训基地管理系统对实训基地进行综合管理的研究性实施方案[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实训基地,管理

参考文献

[1]将贤海.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1) .

[2]实验室工作职责百度文库[网络 (http://wenku.baidu.com/view/3eadad3e376baf1ffc4fad) ].

[3]黄乔.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企业技术开发 (学术版) , 2011 (7) .

[4]汪敏.高等职业院校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13 (6) .

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教学艺术探索 篇9

一、实训课堂教学实施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即是教学艺术的实施过程。由于实训教学不同于专业基础理论教学, 它更多地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训课堂教学艺术可分为实训业务背景导入艺术、实训过程指导艺术及实训结果评析艺术。

1. 实训业务背景导入艺术。

实训开始前要做好业务背景导入, 业务背景导入要讲究一定的艺术, 同一业务背景不同的导入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沟通环境, 最终将影响本次实践教学效果。

笔者对连续四届学生同一个实训项目 (揽货报价) 所用不同导入方式后的效果做一比较:

业务背景导入艺术分析

(1) 教风调适。上述对四届学生进行的揽货报价实训项目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但不同的业务背景导入艺术结果迥异。究其原因, 开放式思维导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心理需求, 易激发其探索兴趣, 规避了因传统刻板教学法仅使其产生劳苦畏惧感而不愿“为老师做”的问题。

(2) 台风把握。课堂教学实质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过程, 授课教师潇洒的台风将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能造就“乐”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探知积极性自然高涨。滑稽的表情、幽默诙谐的口语及充满情感与活力的眼神, 均可形成教师独特的台风。

(3) 情感投入。课堂教学中, 信息传递的载体包含着情感互动成分。如果教师自然随和地融入学生, 并与学生平和地交流会让学生感觉不到等级压力, 信息传递通道自然畅通。

2. 实训过程指导艺术。

实训指导要讲究艺术, 否则在很大程度上教师便成了学生的“雇佣工”。当学生示意求助时, 教师应帮助其分析问题, 引导其消除障碍, 当其差不多回到正常操作轨道上来后即停止引导, 让其自己继续思考、操作。

3. 实训结果评析艺术。

实训完毕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结束,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训结果的评析。实训结果评析要以肯定成绩为主, 一句不起眼的表扬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但表扬也要有度, 过度表扬会使一些学生得意忘形, 影响其后续学习。

对于存在问题的评析, 更要讲究艺术。首先要讲究对象的选择, 比如, 对于多位同学存在类似问题的情况, 最好选择平时爱学习且不爱面子的同学为例去评说, 然后说“其他同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不再逐个评说”, 这样做即可避免让那么爱面子学生感到难看, 又能让他们接受正确的解决方案。其次是要讲究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评析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让学生按分析后的思路再去完成实训, 方能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二、实训教学课前设计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效果如何决定于其课前的准备情况。本节将从实训项目设计艺术、课堂教学角色转换设计艺术及教学信息反馈艺术等方面予以阐述。

1. 实训项目设计艺术。

专业指导教师在实训课堂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如何, 取决于其课前实训项目设计的水平高低, 设计水平高, 课堂表现才能酣畅淋漓, 否则也只能是凑合着做缺少职业理想的应付活动。

实训项目如何设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取决于实训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熟练度、对本行业理解的深度及其对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对行业理解较深的实训导师在做实训教学设计时就不会完全按照教材的实训项目进行安排, 而是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增加一些动态的、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可操作性等均要做好设计。

准确掌握学情, 也是做好实训项目设计的前提, 实训导师在做实训项目设计时如果忽略学情, 势必会导致学生厌学而达不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

2. 实训导师角色转换设计艺术。

现代教学理念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演员, 而应是集导演与演员于一身。教师做导演和演员的时间分配应因实训项目内容差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除实训后的评析做演员外, 其余时间均可只做导演, 这样,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反馈设计艺术。

高效的实训源于科学的项目设计, 而实训项目设计的依据不能仅仅是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 还应结合实训课上及课后教师所获取的反馈信息, 结合这些信息以对实训项目的先后顺序、内容设计的可操作性、资源的可得性及业务处理的难易程度等进行不断的优化。

实训课上, 在学生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 实训导师此时应重点观察学生的实训操作情态, 以获取第一手教学信息;实训完毕后, 实训导师应仔细审阅学生的实训报告, 找出学生实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特殊问题及创新点;当然, 实训导师还应在课后借助课程学习交流平台, 从而为完善实训项目设计准备实务性依据。

三、结束语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不同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实训教师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实训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行业职业特点做好实训教学氛围的营造和调节, 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及探索心理, 并应在课堂上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以为后续实训教学设计及优化做准备。所以, 就教学艺术而言, 专业实训教学比基础课教学更需要运用和体现行业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其工作上的进取心、责任感等职业素养也能够得以培育。

课前设计是课堂艺术展现的基础, 对一个优秀的实训教师而言, 无论课堂怎样充分的设计, 也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调节, 否则, 课堂同样会失去应有的活力, 教学效果势必会下降。总之, 掌握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艺术, 教师应具备编剧、导演与演员的综合技艺。

参考文献

[1]王升.论教学艺术形成[J].教育研究, 2006 (12) :61-65.

[2]樊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探析[J].科教导刊, 2013 (11) :105-106.

[3]王子波等.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J].文教资料, 2013 (6) :159-167.

[4]陈的非.试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艺术[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2010 (3) :56-58.

[5]王首绪等.高校课堂艺术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 2002 (1) :42-44.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10

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

构成教学的一个问题是实际技能训练从何处入手, 又应采取怎样的练习途径。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的构成教学, 要避免把学生培养成“眼高手低”的设计匠人, 应该造就既有直观判断力, 又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 具备应用现代辅助设计手段的基本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笔者到高职院校之初接受的教学任务就是《设计构成》课程, 涉及艺术设计专业类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装饰装潢等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已经沿用了好几届, 也询问了一些学过该课程的学生, 觉得理论枯燥, 实训作业是费时的手工做卡板纸等材料的造型。初次教学, 笔者就感觉到在专业与后续课之间的联系以及现实需求方面有缺陷。我们曾对两届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显示, 一方面, 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 另一方面,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却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毕业生从事所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低于50%。这反映了我们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为此, 特向学院提出了实训课教学工学结合的改革课题, 计划先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方向的主修基础课程进行尝试。其中, 《立体构成》课程实训部分的“肌理构成”、“半立体浮雕”、“多体组合构成”的教学, 结合专业倾向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对实训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明确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和引用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制作软件进行空间虚拟模型建模和效果图制作的教学示范, 尝试突破传统。

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

针对该课程实训教学, 指导学生明确习作创作要求后, 将原来的选择材料、表面肌理构造、空间对象组合创意和效果评估以及初步手工制作和反复修改的过程, 改变为通过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和三维制作软件组成的辅助设计系统来完成。在得到系统输出的虚拟效果图并进行评估讨论确定后, 绘制和输出CAD图纸, 以图纸进行选材下料实作。

“肌理构成”、“半立体浮雕”实训的教学设计针对原“肌理构成”、“半立体浮雕”的实训习作, 应用Photoshop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制作肌理、浮雕视觉效果的基本方法, 示范和指导练习填充图层、图层样式制作抽象浮雕 (两点五维构成) 效果和像素化滤镜制作多种肌理效果, 应用风格化滤镜的查找边缘和浮雕效果制作具象浮雕效果等, 并通过多次改变参数观察视觉效果, 对构成要素、形式要素和材料要素进行讨论评估后作进一步改进, 然后, 根据软件操作的虚拟效果确定各部尺寸, 指导学生再以传统的制作方式按尺寸要求进行选材下料和制作。

“多体组合构成”实训的教学设计针对原“多体组合构成”实训习作, 应用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示范建立线、面、块立体以及修改完成综合多体构成的虚拟空间模型对象, 赋予对象表面肌理的材质特征, 设置光照效果, 观察和输出虚拟模型效果图, 对构成要素、形式要素和材料要素进行评估讨论和改进后确定加工工艺, 最后确定各部尺寸, 示范应用Auto CAD辅助设计软件绘制输出图纸,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按图选材下料进行制作。

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 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省去了过去手工艺制作繁琐的准备, 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指导学生作更多的新形态创造, 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和创新意识的效果很明显, 对效果图的评估讨论激起了教学互动。特别是对空间形态创意进行修改后展现的新的虚拟模型效果图, 使学生认识到应用辅助设计手段的高效率, 同时在把握三维空间和开拓时空联想方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 避免了过去手工制作的不断选材修改的材料消耗, 通过指导学生根据效果图绘制输出符合工程制图标准的三视图, 然后指导学生按图进行先各部件制作后装配的施工流程完成制作实践。但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础较差, 还缺乏二维平面坐标、三维空间立体坐标体系和正投影原理及工程识图制图的训练, 绘制符合行业要求的草图、准确的CAD图很困难。为此, 笔者特把CAD图纸和效果图作为空间线立体复合构成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创意和识图参考, 尽量多地为学生扩展实际知识, 使其了解社会商业制作规范, 适当地给学生介绍现在的新材料技术和商业制作普遍应用的电动工具、智能雕刻机、注塑成型设备等新工艺以及CAM等新技术。这方面的问题暴露出过去的教学脱离社会生产实际的问题。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 如何权衡取舍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教学实践。

第三, 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学内容, 教学上缩短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差距, 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 同时, 使学生得到现代数码艺术的熏陶和动手锻炼的机会。但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 还得努力学习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设计软件, 在原有课程学期教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授课, 课时明显不足,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现有的教材缺乏这些内容, 想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学生就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练习, 才能应用自如地进行新形态的创造建模, 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强度。

《立体构成》课程从手工设计为主的实训教学内容改为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进行教学, 笔者曾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图像制作方向两个年级的《设计构成》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 曾获得学院教学质量测评一等奖两次, 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肯定的。后在四川电大直属学院成人专科装饰装潢和广告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实训教学中运用, 也收效显著。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只有正确借助于科技力量,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引入CAD/CAM系统已经成为主流, 虽然在所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学部分, 将传统的实训方式改进为引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 但在专业培养计划调研、教学经验总结提高、新实训大纲编撰和后继课程配置、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艺术设计专业类的主修课程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地进行,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且掌握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人员的需求。

摘要:对高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类的主修课《立体构成》实训教学现状进行探讨, 强调教学与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并提出将原手工设计为主的实训教学内容改为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进行教学, 以使学生具备初步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劲松.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远.三大构成如何应对现代设计[J].美术之友, 2004 (3) :69.

[3] (瑞士) 哥海德.休弗雷.北欧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基础教程[M].李亦文, 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

[4]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EB/OL].[2012-02-24].http://article.shuren100.com/lunwen/wenhuayishu/2007/04/77406.shtml.

[5]卢娜.论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高教视窗, 2008 (12) :195-196.

[6]石守利.浅谈目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23-24.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 篇11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实训室

高职生处于本科生和中职生之间,其专业培养目标不能走极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高职生侧重于制造,但又要掌握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侧重于企业一线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但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提升的需要,为此,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训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企业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室建设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顾名思义既要懂得制造又要懂得设计,不同学历层次对这两个方面有不同要求或同一要求有不同的程度。

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增加与扩招,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入校高职生标准在降低,其文化基础素质在降低,给高职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组合课程体系,大力建设实训室。

“工学结合”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及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模式。

工学结合基本内涵是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基本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具体表现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途径,将学校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又要在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课程体系深入改革基础上的培养模式,是一种依赖于雄厚实验实训条件的培养模式,是一种需要大量“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

2、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用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深化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加速“双师型”师资培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其中,实训室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作用。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强大的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而且能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题。只有依托实训室、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广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才能以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顶岗技能的重要载体。有了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营造全真的实训环境,将“工厂”建到院校;才能使学生在大量“做”的过程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真实产品的加工或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也是锤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制定建设方案、确定功能设置、研制和选配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等,可使专业教师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厚实工学结合产教研结合能力,满足教师更新知识的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实训室、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生产性设备、具有生产性功能和技术服务内涵,企业才能让学校加工产品、培训员工、共同研发,职前学生的培养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职后员工的培训才能针对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薄弱环节开展。学校体现出为企业服务的本质,有能力为企业解决实质性的人才、技术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形成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向纵深发展。

二、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室建设应能满足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需要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设备维修》、《机床设备电气控制》、《AutoCAD》等。

(2)专业核心模块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创新设计》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建设的实训室及功能:

拆装测量实训室:《机械制图》零件测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一般测量;力学性能实训室:《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训;液压实训室:《液压传动》实训;工艺工装实训室:《机床夹具》、《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与电子》、《机床设备电气控制》实训、机械设计实训室:《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实训;钳工实训室:工具、量具的使用;机加工实训基地:《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数控加工基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如此等等。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训环境设计 篇12

近几年, 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职业能力, 在深入分析了职业活动特点的前提下, 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 引入了许多源于企业的工作过程或工作情景。开发出大量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课程。这些课程的实训环节比重普遍较高, 所需的实训环境成为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各院校为网络实训的环境建设花费了大量财力, 但实训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1 现有网络实训环境的问题

在精心进行了课程设计的前提下, 实训效果依旧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实训课程开发人员在设计网络互联类课程的实训时, 通常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分解成数十个基本实验, 每个实验包含很多操作命令序列。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 在试验中通过反复键入命令, 获得正确结果而强化记忆命令。实验的环境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购买大量低端交换机和路由器, 使学生人手一台, 购买少量高端设备用于教师演示。另一种是, 购买少量高端设备用于演示, 学生则使用Boson或PaketTracer等虚拟软件进行模拟训练。采用这种实验方法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十分有效, 但是实验不等同于实训, 它不能提供贴近“上班式”工作现场的环境, 无法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也不能提供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训练。在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等其他课程的实训环节设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二是为了能让学生体验“上班式”工作现场, 很多院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 对应一个企业的基础网络系统, 通常在修建厂房、公司装修时就已规划实施完毕, 大多数的线缆都已经埋在墙里或地下等, 学生即便是下了企业也看不到什么, 更不用说亲自实践;涉及到系统维护的许多操作都是需要有足够高权限的账户才可以实施, 为了安全起见, 高权限的账户通常只是极少数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拥有。学生即便是去了一家承接网络工程的公司, 但企业肩负着按工期、保质量等一系列责任, 很难把关键的任务交给实习的学生完成。所以, 结果就是多数学生只能干些表面的、皮毛的工作, 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动手实践。由于网络工程的特点, 每个单位通常只能接收几名实习学生, 几十人的一个班级通常要找几家甚至是十几家接收单位, 学生接受的岗位、任务很难保证一致,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也不能用下企业实习替代实训。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建设

为了解决实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训。实训是在教师控制状态下, 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可以将实训分为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四个阶段。技能训练采用较高强度的重复操作过程,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任务实训则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单项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实训是通过完整项目, 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岗位实训是训练学生在遵守职业道德、企业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 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团结协作, 完成工作任务。

通常各院校的网络实训环境可以较好的支持技能训练和任务实训, 但对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的支持不够, 而后者正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的实训。为了实现“上班式”的实训, 首先实训环境要具备营造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符合企业规范的生产环境中, 获得直观的感受, 受到严格的训练。其次, 实训环境要能够灵活的组合变化, 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训练。第三, 要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配合, 使学生得到良好职业氛围的熏陶。在此, 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实训环境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下面提出一个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3 网络技术专业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本方案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将企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集中在一个实训室。确保全部区域的设计与施工都符合GB50312、GB21671、GB50174等网络工程标准, 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场景无异, 同时避免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生只能看不能动的尴尬。

该实训室面积约100 m2, 根据网络综合设计目标, 分为A1~A7共七个功能分区。A 1:核心网络区 (模拟总部) ;A 2:布线工程区;A3:分支网络区 (模拟分支办公室) ;A4:服务存储区;A5:安全服务区;A6:网络应用区;A7:无线网络区, 布置在天花板。另外还包括一堵工程假墙。A1与A3采用光纤连接, 其余各区间采用双绞线连接, 不同区间从天花板或地板走线, 使用部分玻璃地板并打开几块天花板, 供学生观察走线情况, 如图1所示。各分区主要设备及功能如表1所示。

在这个实训环境中, 通过不同区域的组合, 可以设计完成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通过将职业能力技术化、技术训练任务化、任务完成标准化、考核形式大赛化等手段, 让学生由表及里受到严格训练。在实训任务设计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按照企业制度和行业规范, 建立与实训任务相关的管理制度, 从而保证实训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通过实训, 既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 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本文根据教学改革中总结的实践经验, 给出实训环境的建设方案, 能够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课程实训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教室大多为本方案的100 m2左右, 空间有限。实施时需要考虑将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训任务。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及规划组织。为了提高实训环境容纳学生的能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1~2倍实训面积, 作为A3、A6区的扩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有实训环境存在的问题,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并且设计一个满足基本条件的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课程的实训教室。在该教室中可以完成网络技术专业不同工作岗位, 不同层次的生产性实训任务。

关键词:高职,网络技术,实训环境,“上班式”课程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职院校应高举技术教育大旗——关于我国高职教育未来走向的重新思考和定位[N].中国青年报, 2011-4-18 (11版) .

[2]邓泽民.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企业会计信息下一篇: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