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2024-09-17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共12篇)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1

我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隶属于服装与艺术工程系, 该系对人才的培养走的是应用型路线, 以培养服装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是产业课程, 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其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也应围绕此目的着重开展为互动型。所谓互动型教学, 主要为启发式教学模式, 指的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等, 而教师则处于引导地位。

互动模式教学跟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体, 进行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过多的强调学生的接受性, 学生的学习因而变得消极、被动、无生气。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性, 使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 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以及思维的想象空间也都会有所限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独立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和无限的想象力正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需的最佳意识形态, 很显然它的形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合拍的。

一般来说,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原理、结构原理、服装画表现技巧、创意服装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材料学、图案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营销学等。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某些桎梏, 取而代之为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互动模式教学法,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对课程没有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即便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将来也很难把这些方法和技术有效地利用起来变成有实际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 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以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

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以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考核的分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因主体参与较少, 专业性质不了解, 常认为所学内容与专业无关, 因而缺乏积极主动性。久而久之, 一些学生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来完成, 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的现象。

对此, 我们在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时就要让学生对将来四年的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 特别是一些学科基础课对培养专业设计能力的重要意义:如美术基础课中的三大构成——平构、色构、立构, 平构教我们如何调整服装款式中点、线、面的分配;色构教我们如何合理又和谐地配置服装色彩的主辅色;立构教我们如何突出服装的结构造型设计……另外, 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 安排他们参观服装实验室, 了解服装面料以及服装款式设计、图案设计、打板、工艺制作等运作流程, 了解服装材料、机械设备与工具的使用情况, 以及观看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 并从中认识到基础学科对这些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及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增强了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认识, 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科学采用授课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 而在于新型的学校教育。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要想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这对从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有着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虽然常常被选择的是后者, 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又不那么容易。服装设计专业有一个特点, 即其知识点的掌握, 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才能熟悉、巩固下来, 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育理论家也曾明确指出,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讲授“面料再造”这一章节时, 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实践, 在实践中了解再造的方法, 并引、启发学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手法。这样比单纯地给学生看图片、看结果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学生会很自然的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甚至要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起在实践中完成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的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做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扶持者、协作者, 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三、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兴趣广泛:有的喜欢画漫画, 有的喜欢编织、钩织, 还有的学生则喜好十字绣、珠绣等。我们可以此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赞赏他们的“作品”, 甚至鼓励他们办展。其实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 应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和魅力, 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勤奋、更爱动脑筋和更有创新力, 因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调的就是实践技能与创造力。

通过画漫画, 可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 如人物比例、动态以及丰富的神态表情, 包括一些细节如头发、五官、手足等, 以及各种服装质地的表现方法。实践证明, 漫画画得不错的学生往往服装画表现技法的课程入门较快, 这说明他们具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观察力, 而这个能力正是学好服装设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编织、钩织服饰配件, 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进而克服他们的学习惰性,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 学生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非常轻松、愉快, 甚至有成就感, 从而树立了自信心, 学习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四、教师应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科研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支撑力。科研成果能有力地促进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良好的科研氛围能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大力开展纵向与横向课题的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引入课堂, 融入教材,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外还可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 能了解到学科发展前沿, 同时启发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必须以市场、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互动

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我们应有明确的方向性。当今企业对服装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在纸上画一张漂亮的效果图, 还要把美妙的构思创意变成三维的立体造型, 这个造型与合适的面料相结合后更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般情况下, 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都需要一段很长的磨合期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因而我们应以市场, 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强学校与服装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形式的互动:

(1) 邀请服装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提出当今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给学生做一些技术上的顾问和指导;对学生进行考查, 互动的企业可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良性竞争。

(2) 在系部、校园或者校外建立模拟工厂或基地, 实行开放式管理, 提供学生随时进行实践学习的场地。如服装设计CAD室、板房、工艺车间、服装成品陈列室, 服装企业的工厂实习基地等。在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的设计、制作及服装工艺、工序的设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期间, 学生参与考核, 通过考核评判学生所学的课程是否合格或者优秀, 同时也给企业录用人才, 学生竞争上岗就业提供机会。

(3)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技术应用型学科, 所设置的课程有许多实际操作的内容。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传授的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还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应积极与外界接触, 到一些服装企业参与实践工作, 学习最先进最实用的工作方法。捕捉最新的时尚讯息, 更新知识, 使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为自己的服装教学指明方向, 更好地指导学生, 并与学生共同进步。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互动模式教学旨在能够给学生提供最大的思考空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培养成更具有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强.启发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 2004, (10) .

[2]黄勤茹, 姚明琦.服装设计课堂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OL].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1.

[3]侍红梅.他山之玉, 可以攻石——论《服装CAD》与《服装结构设计》的互动教学[Z].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1) .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2

论文题目:

毕 业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职称:

学号:

专业名称: 服 装 设 计

2011年1月10日

目 录

一、xxxx设计的特征与方法

(一)、设计的特征

(二)、XXXXX的设计方法

二、XXXXX制作的工艺流程

(一)、纺纱

(二)、编织

(三)、验布

(四)、裁剪

(五)、缝制

(六)、整烫

(七)、成品检验

三、XXXXX的设计应用:XXXXX设计方法与研究

(一)、XXXXX的由来及其重要性

(二)、当今国内外市场概况

(三)、研究XXXXX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XXXXX的方法和思路

(五)、XXXXX设计手法的改良和创新

摘要

XXXXX设计肩负着培育和美化儿童的特殊使命。设计与制作符合孩子心理特点,满足孩子情性需要乃至激发孩子丰富想象力的XXXXX,是服装设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XXXXXXXXXX设计方法与研究XXXXX的色彩与图案

X

X

X

X

X

X

X

X

X

X6、小结

从设计元素存在的形式,具体分析了在XXXXX上的组织形式与艺术领域设计模式之间的联系。把XXXXX设计的方法提高到艺术思维的角度,是驽驾众多设计元素的最好方法。

结论

XXXXX设计从基本工艺元素出发,一直延伸到设计的思路开发。在分析具体事例的同时表达了对某一理念产生的规律。本论文根据XXXXX生产的特性和设计、加工的全过程,整合出一条设计的思路,力求有一条意念的设计公式指引XXXXX的设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印花、绣花、订镶、拼贴、混合设计等等是XXXXX设计的第一资源,要将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手段,是XXXXX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对所有的设计资源的深刻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将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运用

2、图案、色彩、黄金比例、版型、面料是设计元素在XXXXX上的具体存在形式,是灵感的载体。

3、XXXXX设计要逐步考虑到的几个方面:首先面料应注意其质地、手感、垂感等;款式要先把握起大方向,如版型、领型、黄金比例在XXXXX中的不同运用;颜色上XXXXX作为夏天的单品,色彩上一定是比较明快、清爽的净色或撞色;众多的设计元素如绣花、印花元素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绣或印法、多种绣或印

花方法的搭配,印花和绣花搭配,以寻求市场差异化的体现;最后要考虑运用多少种理念的结合运用。

希望通过XXXXX设计方法的研究,能够对以后的设计起到指引作用。更有条不紊的进行XXXXX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XXXXX设计》作者:XXX 东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0年2月1日

[2] 《XXXXX款式设计》作者:XXXX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年8月1日

[3] 《XXXXX纸样设计》作者:XXX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02月

[4] 《服装色彩创意设计》作者: XX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5] 《服装色彩设计》作者: XX 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09月

[6] 《服装缝制工艺》作者: XX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04月

[7] 《经典XXXXX结构与设计》作者: XX

[8] 《少年装XXXXX设计与创新》作者:XX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3

关键词: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华大学的实地走访与调研,以及本人在中原工学院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了解到了目前服装院校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况。与国外院校相比较,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比重小,公共课比重较大,这样客观上就造成学生的专业性不够强,尤其缺乏基于服装行业的专业知识训练,品牌意识较弱。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在很多方面不得不从头学起,与服装行业市场的专业衔接跟不上,造成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用人企业则招不到急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国内服装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尽管如此,但收到的效果仍然不明显,服装专业教学的市场化运作仍然步履艰难[1]。

一、生源过于单一

经过对国内几所大学的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招生方式采用的是艺术类高考的模式来进行招生的。即先进行美术专业课的考试(通常是素描、色彩、速写三门基础课程),成绩合格者收到相应的专业合格通知书,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类课程高考,而后综合美术专业的成绩和文化课的总成绩进行录取。这种招生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招收到绘画基础较好,又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综合型学生。

但我国的职业教育的高中阶段过于注重专业类课程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学习重点安排的不均匀,使许多学生都以学好专业课为主,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绘画当中,而分给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这就造成职业高中学生的专业课基础都较之普通艺术类学生的强,但文化课的成绩差距较大。所以现阶段的招生录取模式无疑是将职业教育的学生拒之门外。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由于生源本身的问题再加上教育体制的双重问题,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理论知识也较为中庸,使许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二、重专业基础,轻专业理论;重绘画,轻制作

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中原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教学培养计划显示:北京服装学院专业基础课占四年总学时的46%,专业理论课只有16%;清华大学的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71%,专业理论课只有29%;中原工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1%,专业理论课占18%。经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专业基础教育,轻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求甚解,不知出处,不知所以然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在上述的三所院校培养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还发现在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虽然有很多的成衣基础、制作工艺等相关课程,但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课程都是在讲授结构基础,而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在课程中只占很少的比例。许多学生因动手能力较差,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完全是交给裁缝进行制作,自己则几乎完全不参与其中。

在实践教学方面,北京服装学院的实习课程占了总学时的25%,中原工学院为27%,而清华大学则基本上没有实践环节。虽然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原工学院的实习课占的比例较高,但这些实习课几乎没有或很少有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基本都是通过校内实习或采风、写生等绘画方面的实习来完成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对企业一无所知,对服装的整个生产流程及企业的运作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十分陌生。服装企业聘用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标准很明确,就是要选择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市场嗅觉俱佳的毕业生。服装设计专业的动手能力不单单指服装制作能力,而是需要具备在企业中担当设计工作的全部专业技能。如果这些专业技能不能在课堂上教授,必将延长毕业生在企业里的见习期[2]。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够充分

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使原来每年各个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几十个名额的招生量扩大到上百或几百人,原来每班十多人的小班上课,小班辅导成为了奢望。

扩招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比例不断扩大。从2002年起,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各个高校都在大量的引进教师。因此,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又马上走进校门成为教师。这批教师很多都是各个知名院校的优等生,但他们却在一没有教学经验,二没有生产经验的情况下匆忙走上讲台。而有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服装从业人员,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则被各个高校拒之门外。现在的这些老师有些经过了脱产再次深造,有的在职攻读了学位,现在已经成为了各个院校教学的主力军。

由于扩招的原因,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已经开始慢慢地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大多数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自由练习和自由实验已经变为不可能。学校的实验设备更新太慢,现在很多学校的服装实验室除了缝纫机和锁边机外,基本一无所有。即使有些学校引进了一些高科技设备,也基本成为了教师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的专属设备。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于这些高科技设备连面都没见过,以至于到企业工作时遇到这种设备时就会手足无措。

四、过于重视教学体系的规范化,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国内的服装院校招生教学计划基本都是在学生入校之前已经制定好的,四年几乎没有变化,而与市场真正的需求相背离。在教学过程当中,过于注重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在开题前必须制定教学计划,必须为学生定制教材,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允许随意改动教学计划,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已无自身特色。服装设计教育是一个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专业,要求因材施教,要根据其自身的喜好来选择适合学生本人的研究方向。而院校统一的教学计划,无疑将抹杀掉学生的个性,成为无自身特点的所谓“流水线”上的工业化产品。

在目前我国的服装类高校当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及学生的综合作业为主要考核依据。在很多西方知名的院校当中,经常会有面试、小组作业、辩论、演讲等考核形式。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国内的考试往往以成绩的评定为考核的结束,许多院校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的作业或考卷进行反馈,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教师往往根据本人的理解或喜好给以学生的成绩评定,并没有给学生讲述自己作品的设计构思、创新点、材料选择的机会。

五、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使得各院校不可能任意改变课程结构,教学改革必须是有范围的[3]。当前首要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与市场相结合、实践与调研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就业的基本素质,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立平.纺织、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9).

服装设计专业高效课堂的创设 篇4

关键词:服装设计,高效课堂,一体化教学,实践化教学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大多沿袭了传统科目教学的弊习, 多以理论说教结合题海战术, 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服装设计对动手操作能力和时代潮流的把握要求比较高, 这就要求一线教学中务必以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鉴于此, 为了创设高效的课堂环境, 本文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理论。

一、一体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服装设计专业要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为完善, 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之中依靠教材进行单一教学的模式。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服装的整体设计过程完全地展示出来, 具体来讲包括: (1) 设计。教师要提出设计主题让学生尝试进行设计, 如将中山装进行改造, 对大款T恤进行改造等简单的设计内容。或者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设计作业, 如以范冰冰的“东方祥云”龙袍为例简要说明服装设计如何构思。此款设计胶东方云大家联想到了什么? (2) 面料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进行绘画创作, 但是只会画纸面效果, 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 设计是“纸上谈兵”, 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 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 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因此, 要进行面料的选择就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结合所学经验来设计面料。 (3) 样板制作。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实验的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用实验室来完成自己作品的创作。 (4) 作品评估。完成制作后要让学生进行集体评估, 使得整体教学从实践到评估, 最终实现设计理念的完整传递。

二、实践化教学完成高效课堂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 才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实践化的教学就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保证课程设置与中职学生的就业相联系。首先, 要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模式, 并保证案例内容之间存在连贯性, 使得学生能够在了解设计原理、设计原则和设计结构的同时能够将设计工作应用到实处, 更快地解决设计问题。其次, 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如, 讲解国际设计大师的设计案例, 然后提出作业内容。让学生用报纸设计服装, 这样学生就会用拼接的方式, 报纸与其它有色纸做成多个长条, 组合出条纹或者编织成花纹状, 让服装有个性。另外, 课堂教学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服装设计市场的动态, 然后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设计, 培养独立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才能。

三、现代化手段实现高效课堂

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创设高效课堂要推行现代化教学模式, 可以利用视频录像、PPT、CAD软件使用等进行教学。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更为生动, 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趣味化。如, 播放动物世界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思考动物带来的服装设计灵感, 最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动物———老虎为灵感来源设计一个系列的服装。总之, 现代化手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更为灵活, 也使得学生设计的作品有了展示的空间。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服装设计教学中归纳出的几点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而言之, 中职服装设计高效课堂的创设要尽可能贴近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专业简历 篇5

姓 名:/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7-7-4 民 族:汉

身 份 证:226482**** 身 高:158

户口所在:湖北黄石 目前所在:湖北武汉

毕业院校: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本科 所修专业:服装设计

人才类型:普通 毕业日期:20xx-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服装设计师助理

希望地点:全国

希望工资: 面议

我性格开朗,为人乐观,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服务设计有着特殊的感情。

教育背景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黄石理工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 本科

实践经历

20xx.10—20xx.11 湖北黄石美尔雅美洲服装有限公司实习

长期担任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一职,擅长宣传工作,编辑出版过艺术学院院刊

所获奖励

曾两次荣获优秀学生会干部荣誉称号。

语言能力

英语 一般 级别:四级

普通话 精通 级别:二级甲等

计算机能力

熟练photoshop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 960672735@qq.com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6

有着二十多年的商用车行业从业经历的陈言平与自己两位大学同学一起秉持“自主创新,技术报国”的理念,在2004年创建了简式设计,吸纳了一批拥有经验丰富的汽车设计专家和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并逐步在国内商用车设计领域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建成了自己3万平米全新研发基地,并在青岛、上海建立了分支机构。虽然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经历波折之后的成长更为迅速、有的放矢。

七年来,简式始终坚持“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专业、系统和超值的设计开发服务”的质量方针,通过项目合作,除了为客户提供特定项目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成果以外,还协助客户进行目标市场分析预测及产品规划,为客户培养技术人才,协助客户完善建设技术质量体系和营销体系等超值服务。他们根据对国内汽车市场的长期实践感悟,和全球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结合目标市场用户群体的审美情趣,精准地定位产品造型。每个项目从效果图至全尺寸模型整个过程的造型可行性研究细致准确,确保造型与产品结构工程设计的有机融合,避免行业中常见的造型错位和“中看不中用”的产品上市。

如今,简式为国内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发的新车型,深受市场欢迎。由公司核心团队主导开发的汽车产品覆盖商用车主流企业的主导产品。未来,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商用车领域保持优势,也会拓展乘用车业务,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实践,扩展汽车产业链;与资本市场对接……简式设计不简单。

项目名称:大运系列重卡

项目服务时间:2008年

客户方获益:该系列产品投产第一年产销量即突破5000辆,成为国内重卡新产品投产当年销量最大产品,为山西省和大运汽车实现产业技术升级转型、提升汽车产品形象与提升品牌价值的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评估:总重16-40吨系列整车产品,从产品规划策划、外观与内饰造型设计、全新车身总成结构设计、整车总布置设计、底盘设计、供应商体系建设、样车试制验证、生产技术准备以及工厂规划与建设服务等全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系统和超值服务。

项目名称:五征汽车奥驰系列轻卡

项目服务时间:2009年

客户方获益:该系列产品投产后被评为中国2010年度轻卡最佳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8万辆,是五征公司实现产业技术升级转型、提升汽车产品形象与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基础。

项目评估:载重1.5-4.0吨轻卡系列整车产品,从产品规划策划、外观与内饰造型设计、全新车身总成结构设计、样车试制试验验证与生产技术准备服务等环节为客户提供系统服务。

项目名称:华泰圣达菲C9系列SUV

项目服务时间:2008年

客户方获益:该系列产品投产后,作为年度新产品连续3年参加北京和上海国际车展,是华泰公司实现SUV产品换型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形象与提升品牌价值的有力举措。

项目评估:从产品策划、外观造型改进设计、内饰色彩和材质优化设计、样车试制试验验证与生产技术准备服务等环节为客户提供系统服务。

DESIGN vs.陈言平

DESIGN:请介绍一下简式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

陈言平:简式成立于2004年春天。2003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突破400万辆,迅速增长的开发需求与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瓶颈形成了突出矛盾。另一方面,国家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或技术引进方式,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产品研发的基础骨干力量,还有一批出国留学后在海外汽车机构工作的技术骨干队伍也日渐成长。

简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简式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外著名汽车设计、研发和整车制造企业,具有25年以上汽车新车型设计开发经验,并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汽车设计专家和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

DESIGN:简式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陈言平:公司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起步阶段:2004至2007年,以公司筹划、注册成立、核心团队构建、经营场所和起步业务的落实为标志,公司经营场所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公司客户主要为缺乏开发能力的民营汽车企业如北汽有限和大运汽车等。

发展阶段:2008至201 0年,以自有的全新研发基地建设,技术团队建设、制度和技术体系建设以及关键业务拓展为标志。公司经营场所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比第一阶段扩展了近十倍。公司主要客户也扩展到了东风、奇瑞、江淮、南京依维柯、华泰、三一重工、潍柴动力等主流商用汽车企业和部分乘用车企业。

跨越阶段:2011年开始,以产业链和汽车事业平台扩展为主线,对接资本市场,营造核心竞争力为标志。公司经营场所面积将扩大到5至6万平方米。公司主要客户还将扩展到主流客车企业和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DESIGN: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陈言平:继续提高商用车研发的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以SUV项目为基础,积极扩展乘用车项目;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实践;扩展汽车产业链:与资本市场对接。

DESIGN: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陈言平: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3万平米全新研发基地的建设资金短缺和金融危机时期业务量的萎缩。建设资金短缺最终通过向银行和朋友借贷以及与工程建设方协商延长付款周期得以解决。金融危机时期业务量的萎缩则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及时出台,提振了行业信心,使得汽车主机厂很快恢复了暂停的项目,同时公司上下群策群力积极扩展中小型项目度过困难时期。

DESIGN: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陈言平: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有:项目决策问题、造型一把手工程问题以及对产品研发价值的认知等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与技术相关的产品配置、市场、生产、供应商、工艺成本等问题需客户方确认或决策,但客户方出于种种原因,有的迟迟不能决策,有的则多重决策,使得项目进度受到很大影响。再如外观造型问题,俗称“一把手工程”,但有些企业往往过于强调民主,不能及时集中总结提炼大家的不同意见进行明确决策,也会影响项目的推进。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但作为设计主体方还是可以采取加强项目各层次人员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使得这些问题尽量及时解决,以免日积月累造成双方合作的障碍。

DESIGN:人认为中国未来哪几个领域的设计服务将大大提升品牌价值?

陈言平: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机器人、建筑、家居与环境产品、其它工业产品等方面都会需要设计,而且设计将会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

DESIGN:在行业中,谁是你的目标和榜样?

陈言平:意大利的Italdesign(意大利设计)和Pininfarina(宾尼法尼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世界汽车设计领域,乔治亚罗和他的设计室Italdesign已经成为汽车设计领域经典的象征。与Italdesign不同,宾尼法尼那的强项是设计名贵的跑车。近年还进一步向生产领域扩展,能够替代客户承担小众产品的批量生产任务。

项目名称:东风系列轻卡

项目服务时间:2007年

客户方获益:该系列产品2008年投产后,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是东风股份公司实现产品换型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形象与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举措。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7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前景

国务院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职业教育是当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2]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曾多次视察职业教育学校, 并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两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使得中国的高职教育打破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服装设计与教育起步较晚, 它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 经历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 出现了中等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等模式。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已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学科建设上也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并迅速发展壮大,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服装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 我国各省、市有服装设计专业的高职及大专以上院校很多。在办学模式上主要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校校联合办学、农村劳动力培训及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多样混杂模式, 使得整体教学水平难于进步;在师资队伍方面, 在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方面都存在问题, 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 与国家教委规定的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必须达到1:1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教育科研方面, 由于大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只能局限于书本教学, 无暇吸收新的知识来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在教材建设方面, 高校教材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出版、教学内容陈旧、拼凑抄袭等问题, 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生源方面, 由于生源不同, 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普高生无专业基础, 中职生有一定专业基础, 这些情况给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从而使服装专业教学形成不良循环。如何确保教育质量、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已成为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有人才培养事业, 就会形成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关注, 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总的说来,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各要素的结合, 是一个动态的、强调过程的结构, 是为实现理想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标准样式及运行方式[3]。其内容离不开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竞争力, 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受理念、制度、资源等众多的因素制约。然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责任。南通职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确立“素质+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项目导入式的教学方式, 培养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创意能力, 能满足服装设计、版面制作、技术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其主要特征是:

1. 以学生为中心。

本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机制、学习机制、成长机制, 以此来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 以服务为宗旨。

服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必须主动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任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型人才, 以满足服装生产、现场管理、技术服务的一线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3. 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校服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科学预测等方式, 适时调整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专业, 创新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4. 以能力为本位。

能力本位教育其核心是从现实岗位的需要出发, 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教学的基础, 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本校服装设计专业以培养能力为出发点, 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 力求将一般素质的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 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是一门融科学、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使学生就业时更贴近岗位要求、技能要求, 本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 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出发, 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改善课程设置及建设。课程改革引入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 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及时引入教学过程, 使学生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时, 以技能教学为重点, 适当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安排适量的公司设计任务及企业岗位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 增加网络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职场氛围,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逐步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同时, 结合服装行业标准和专业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 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力度。在培养学生技术型应用能力的过程中, 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

(三)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建设是高校专业发展的关键。本专业在自我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不断引进吸收人才, 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 通过参与国内外考察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培养责任心强, 适应艺术设计教育环境、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尤其是学校“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企业”的“双百”工程启动后, 本专业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多位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 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四) 加强教学资源的拓展

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本专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结合本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 搭建教学资源库平台, 加强优质课程网页、网络教学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的制作, 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扩展专业信息资源, 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增加技术交流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 完善课程体系, 拟形成能够共享、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应深化实训体系改革, 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得到名符其实的动手训练的机会。本校服装设计专业一改先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突出项目导入化的教学方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利用自己的教学和资源优势, 为企业培训职工, 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利用自己的生产和技术优势, 安排、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学校与企业达成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共识。

(六) 建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建立, 不仅可以增强专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而且能促进专业合理利用内外资源, 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本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督导措施是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由课程质量标准、评教 (学生、教师互评) 、督导听课三方面构成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做出改善。将专业评价体系和社会职业资格鉴定体系融为一体, 考核程序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主, 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技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能力, 以培养社会导向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

四、结语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只有明确定位高职教育,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体系, 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满足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N].中国教育报, 2005-11-8 (1)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9)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8

关键词:专业,实践,教学

服装与服饰专业由原来的服装设计专业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演变发展而来的, 目前很多高校对该专业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所以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从服装产业背景、教学实践体系等角度出发, 总结出现阶段教育模式的不足,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优秀的教育培养模式, 不断完善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出符合服装服饰行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不仅是加速专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会对我国服装服饰行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一、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服装服饰行业需要的是能解决服装生产实际问题, 能从事服装服饰产品设计开发、懂得营销市场等知识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为了满足这种人才需求, 可以采取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相结合的模式, 在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中, 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参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1. 参与项目设计

专业的实践课程, 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能够体现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应该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建立优良的产学研基地, 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及企业的横向课题, 在主体学习阶段引入项目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参与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真实参与等。通过这些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2. 增加实习机会

实习是很多服装业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里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分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 基础实习是实习的第一阶段, 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深入效益良好的工作室或企业学习或任职, 以了解服装服饰行业相关行情、基本信息、企业工作环境及服装生产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 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或设计助理的身份参与服服饰行业相关信息调研, 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 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3. 结果评价

对于学生的动态实践过程很难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 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等书面作业只能作为评价学生工作的参考依据之一。以“课程设计”为例, 报告书第一步通常是的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信息、资讯搜集, 因此对于开放式的实践环节, 过程的监控非常重要, 课程开始时要明确工作任务, 包括方向、内容, 数量等, 中期要检查实践的进展情况及工作质量, 并进行随时抽检, 这样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实践活动执行情况。还有学生在制作报告书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也要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由授课教师、企业方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给出具体评价结果并提出意见。

二、鼓励创新教育培养模式

1. 调整课程内容

服装服饰专业教育不断融入到国际教育的大环境里, 多数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 要根据市场变化及专业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部分实践课程也应不断更新, 在内容调整上适当加入现代元素, 或增加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的新课程。还以“课程设计”为例, 增加信息调研的教学量, 在大量流行资讯的引导下, 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 使设计作品与时尚相结合, 与市场实际相结合, 这种专项设计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为学生以后进入相关行业参与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改进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时, 要善于借助先进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 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 从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挖掘他们的创造力, 形成卓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服装服饰专业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点, 作为学院派的设计者更加注重的是服装、服饰产品艺术创新的性展现。学校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服装服饰行业前沿资讯, 营造艺术氛围, 加大综合技能训练的力度, 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艺术见解, 展现艺术创造精神。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引导运用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要考虑到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素养, 培养适应服装服饰设计专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锋, 试论创新能力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与应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第26卷第11期.

[2]陈先进、丁峰, 服装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思考,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2, 3

[3]邹平、王琳, 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纺织科技进展, 2009, 6

[4]阿尔巴赫 (美) .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陈舜芬,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9

一、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多数高等院校中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基本上还是千篇一律的:命题、调研、创作、制作 、论文、答辩和展示的一个流程。而就这样的一个流程是否适现代教育特点, 能否对应学生就业的岗位实际情况, 学生的能力又能否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中真正得到“考核”。所以, 探索“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毕业设计”这个已经墨守成规的教学环节, 在今天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和人才需求中,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这样的毕业设计安排虽然用了很多年, 但同时也显露出很多问题。第一, 命题多数为概念性命题, 缺乏真实性和市场性。第二, 调研太范范, 没有针对性, 学生多数就是在网上查阅一些相关资料, 对后面的创作帮助不大。第三, 设计创作没有定位, 更加没有创新性。多数学生只追求艺术效果, 不考虑实际应用, 更没有市场观念。第四, 成品的制作与设计图不能达成一致, 结构与工艺水平欠缺。设计“天马行空”, 极富创意, 但结构或工艺手段跟不上所思所想, 表达不出想要的款式、造型。这些都导致设计作品制作与原效果图有较大出入。第五, 论文内容与设计创作联系牵强, 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 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显得不足, 也没有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环节注入新的活力。综合以上几点, 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毕业设计没有结合企业的设计流程, 不能和实际的市场需求相结合, 这样的毕业设计也只是形式上的, 也只能根据创作效果上来评价作品的好坏, 而并没有达到综合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

二、毕业设计应具备的几方面特点

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毕业设计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让毕业设计与时俱进。本人认为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第二, 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第三, 具有综合性, 实践性的特点。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育下, 校企合作是毕业设计理想的实施途径, 如果能把企业中的设计任务当成毕业设计的内容, 按企业的设计要求和流程来完成毕业设计, 就是说把企业中的设计任务带到学校中。如果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 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 并且由企业设计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中, 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 分享企业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但是对于一些院校来说这个合作并不是很好实现, 也很少有企业愿意花心思和经历去配合学校完成这样的工作。因为在企业看来没有短期效益, 长期效益还不能保证。所以这种方式比较难开展。也有很多院校在第八学期安排就业实习, 学生从学校直接进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己, 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验, 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企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还有一定距离, 所以学生和企业的磨合期也较长。如果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能够在学校也有机会进行相关工作的训练, 这样进入企业后磨合期也会缩短, 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毕业设计就是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好方式。

三、模拟企业设计流程安排毕业设计内容

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和学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可以把毕业设计做成针对一个品牌的产品开发方案。大体上可以有这样几个环节: (1) 信息收集。此环节主要是收集各种对设计必须和有利的信息, 包括流行资讯、面料采集、行业动态等。 (2) 确立品牌及定位, 通过调研确定自己要做的品牌, 其中可以包括品牌故事和理念等, 这个工作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对品牌文化的塑造。品牌定位是确定品牌在一段时间里所呈现的综合形象的工作。可以包括设计风格、产品价位、消费群、产品结构, 等等。 (3) 产品企划。主要用文字、图表、数据的形式来表达下一季的产品概貌, 可以包括系列的定位和主题、款式的设计要求和数量、生产数量和配比等, 目的是为了后面的产品开发提出要求和目标。 (4) 产品设计方案。要根据产品企划细化下一季产品设计的详细情况, 包括产品构架、设计主题、系列划分、色彩、造型、面料、图案等设计元素的集合情况。可以用文字配合图表的形式完成。 (5) 设计画稿。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具体的服装样式, 用图形的方式准确的表达出来, 包括款式、面料、图案、色彩、装饰等。要做到结构制板时能清晰的看见每个设计环节, 明晰设计意图。 (6) 样板。根据设计画稿, 绘制结构图, 产品规格, 工艺说明等。制作样板时要忠于设计稿, 不能随意改动, 制板时能否表达出画稿的设计效果也是检验成败的关键。 (7) 样衣制作。在开发的新款式中选取几个款制作样衣。样衣可以自己完成, 为了追求好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

毕业设计是正式进入服装设计领域的开始, 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预备战。它在检验专业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在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 不单要完成服装教学所必需的各项课程内容, 同时还要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入手, 构建一个能让学生发挥才能和让企业找到人才的平台。由于这样的毕业设计安排涉及的内容和小环节较多, 学生在进行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有所侧重, 也更加能体现出“因材施教”。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基本涵盖了服装专业所有课程的知识, 让学生把每个课程的知识都能融汇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能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支撑, 并且环环相扣。充分的体现出不同课程之间的连带和递进关系。当然理论还要得到实践应用的反馈, 也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前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认真地剖析了问题所在也指出了毕业设计应具有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模拟企业设计流程的毕业设计该如何进行。

关键词:毕业设计,针对性,实践性,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第二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10

一、“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1、在互联网影响下,服装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1)服装购买方式从实体店向虚拟店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网上购物已成为时尚和一种全新的消费习惯,网络市场作为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购买方式,已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可以在各类网购平台比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搜索并购买自己喜欢的服装,其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约时间、价格实惠。

2)服装个人定制、独立品牌原创设计等新型业态出现。借助网络营销平台,服装高级定制、原创设计师品牌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这些设计师品牌风格独特,款式新颖,时尚且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较,网络营销运行成本较低,这些原创设计师品牌利用少量资金建立网店,通过订单式营销手段,小批量生产,这样既解决了库存问题,又能保证服装的品质感。

3)低端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业的转变。随着东南亚等国家制造成本低下,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制造业规模缩小,很多以国外品牌作为代加工经营的中国服装企业将被淘汰。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这些服装企业需要改革与创新,并与消费者、原创品牌设计师、艺术家等建立直接的联系,实现小批量、短周期、个性化的生产模式,使生产制造加工型向文化创意型转型。

2、在互联网影响下,服装设计呈现新的特点

1)新的审美需求推动了品牌向小众化、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追求个性张扬的服装风格已成为一种流行风尚,早在1970年,美国驰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就在其驰名的Future Shock中预言:“未来的社会将要供给的实在不是有限的、标准化的商品,而是有史以来最多样化的、非标准化的商品和处事”,如今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与设计师沟通设计想法,个性化定制逐渐形成。

2)注重服装视觉营销与创新。当下服装视觉的创新成为了服装网络营销的最重要的手段,对于网络消费者不能直接去体验服装材质的触觉感受,只能通过视觉感知去选择服装产品,如何让服装产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脱颖而出的畅销品?那么视觉营销的创意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进一步营造品牌文化内涵和提高品牌识别度,而且让视觉形象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互联网+”时代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运用

1、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服装设计行业转型对服装设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紧跟行业发展需求,从而为服装设计、生产、经营等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掌握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服装行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进行创新。

2、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其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素材类教学资源库。服装设计教学需要整理大量相关的专业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网络化整理与储存,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资料的共享。其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教学视频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化教学,通过建设高质量水平的微课、慕课、精品课等网络课程,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这种移动式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和深入探索的行为发生了转变,通过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特点,研究与探索符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新方法和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将虚拟服装设计课程引入课程教学

高职服装设计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其课程设置应该与互联网时代下服装市场紧密结合,并对服装企业转型期所需人才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改革与创新,根据互联网影响下,服装行业与服装设计的发展和变化,需要将信息化技术课程引入课堂,比如开设虚拟服装设计课程,在电脑上运用网络软件模拟仿真服装穿着效果,使用3D技术进行虚拟设计融入到服装设计教学。

三、结语

随着科技力量的的飞速前进,互联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观念等,而且对整个服装行业从设计、生产、销售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给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带来了战略性的机遇,培养全新的网络化、资源共享的新时代创新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服装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和方向,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对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实用性、适应新经济变化中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需求的服装设计人才。

摘要:在信息技术开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服装行业的各个环节,并对服装企业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经营模式等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现状,并对互联网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适应新经济变化中的人才培养,推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从而为服装设计、生产、经营等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服装行业,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个性化定制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向问天

[2]《浅析网络服装视觉营销的模式创新》作者:汪浔芳

[3]《基于互联网的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作者:郭斐

[4]《网络时代的服装设计及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作者:郭斐

[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培养“互联网思维型”人才的模式研究》作者:张君兰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篇11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三大构成 考试改革

一、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一)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三大构成》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知识模块组成。通过这三大模块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二维平面形态和三维空间立体形态创造能力、色彩设计力以及动手加工能力,启发和培养设计思维、按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运用点心面体材料和色彩等造型元素,创作加工出新颖独特而美观的平面和立体形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的考核比较重视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由于该课程学习过程的特殊性,传统的考试不能让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考核出真正的水平,无法使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考核结果不尽人意。故大胆革新现有的《三大构成》课程的考试方式很有必要。

(二)三大构成考试考核现状分析

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是以学期为单位,在教期末固定的时间,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只适用于一门比较完整的教学课程或是每个教学单元相互关联的课程,根据三大构成课程的特殊性,由于它是由三个比较大的模块组成,所以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模块在进行另一个教学模块时就对前一个模块的知识有所健忘,在学期末再进行考核,不能让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考核出真正的水平,无法使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考核结果不尽人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教学的作用更难体现。所以课程考试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课程考试改革基本目标、思路。

(一)课程考试改革基本目标

结合学生的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正确把握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单元的模块化,采用模块化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段式考核,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创新、探究式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教学成果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模块化考核方式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课程考试改革基本思路

1、改革传统的课堂考试形式,将期中考试改为大作业考试形式,延长考试时间,可以在期中考试周的前一周根据教学进度设计考核的内容,给学生公布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可以是一幅精绘素描写生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课后在画室自由完成考试作业,老师在考试周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收缴大作业并评分。

2、改革期末考试形式,期末考试不再单纯采用当堂考试形式,可采用三张大作業形式考试,教师提前于考试周的前三周公布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可由三部分构成;一幅静物或石膏写生作业、一幅设计精绘素描作业、一幅设计想象创作素描作业。考试周结束后,专业老师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位学生三幅作业中表现较好的作业通过协商后打分,定为期末考试成绩。

三、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手段设计

1、期中考试内容设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要求的色彩设计作品。(主题由授课老师设定)

平面图案设计加色彩设计,尺寸4K,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够表达出一定的主题思想。

完成时间:一周。

要求:图案设计有创意,图纸规划合理,色彩设计表达清楚,画面干净整洁,表现深入细致。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贴近主题。

评分标准:

序号标准占总分百分比总分

1色彩运用恰当15%100分

2设计创意感强。20%

3主题明确。25%

4表现手法熟练,画面综合效果好40%

(评分由至少三位专业老师组成评分组,意见发生分歧时,少数服从多数。)

2、期末考试内容设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下三幅设计作品,教师将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一幅打分,分数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设计主题由授课老师提供)

(1)、色彩构成设计作业一幅

要求:主题明确,色彩运用得当,结构合理,表现深入完整,画面干净整洁。

完成时间:一周

(2)、立体构成作业一幅

要求:造型严谨,比例准确,造型创意感强,主题表现深入细致。

完成时间:一周

(3)、综合设计想象创作作业一幅

要求:创作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想象力丰富,有创意,画面生动有活力。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完成时间:一周

评分标准:

序号标准占总分百分比总分

1色彩运用恰当15%100分

2设计创意感强。20%

3主题明确。25%

4表现手法灵活,想象力丰富,综合效果好40%

考试周结束后,专业老师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位学生的三部分的考试内容通过协商后打分,定为期末考试成绩。评分由至少三位专业老师组成评分组,意见发生分歧时,少数服从多数。

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篇12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较为死板、枯燥, 往往都是由教师先进行示范, 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实践, 从而导致“满堂灌”以及“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长此以往, 学生缺乏实际应变能力, 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或是突发问题时往往措手不及, 这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鉴于此, 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不断创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当然, 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抛弃不用, 基础的教师示范以及理论解释等环节仍是必不可少的, 只不过是适当压缩这些环节的教学时间, 多增加一些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例如, 在讲授职业装设计这一专题之时, 教师可将款式的设计、制图、工艺上的制作以及品牌的服装策划这一系列环节打包成一个“教学包”, 即创建一个完整的模拟工作室, 由多个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共同来完成这一设计, 实现服装设计纵向上的衔接。在这一模拟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以现实社会中的服装设计准则来要求学生, 将不同方面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阶段的服装设计, 教师讲, 学生做, 遇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样就能够将教、学、做紧密融合在一起, 能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一件职业装从款式设计到服装生产, 再到线下销售等一系列过程。

二、创新教学手段

要想改革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除了创新教学模式之外, 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和服装实践教学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既定目标。本文中, 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性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第一, 梯度教学法。所谓的梯度教学法就是严格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具体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比较简单的基本的服装, 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再不断加大实践难度, 让学生制作出一些更为复杂的服装造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有利于学生掌握服装设计技能。

第二, 趣味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兴趣是一种从事某种活动的强烈欲望, 它能够促使人更自觉、更专情地投入工作、学习中。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制作兴趣, 然后再展开实践教学就会变得容易许多。例如, 在学习服装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的时候, 若单一地让学生完成缝线、零部件制作等练习, 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服装配件, 制作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基本工艺的练习。

第三, 层次教学法。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有一定差异的。反应到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上来, 一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一些, 一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能就弱一些。为此, 教师要避免“一锅端”现象的出现, 要采用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可以各尽其能, 各有所获。

第四, 项目教学法。与企业联手共同开发并完成具体实践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在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带领下, 学生可独立或编组针对所选项目课题的要求, 根据流行趋势, 结合受众群体的需求, 系统进行服装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此实践期间,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教师或是企业专员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种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化和改革, 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去实践、去体会、去揣摩, 从而达到专业型、综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在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中,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着重要地位, 其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结合现代服装设计专业和社会需求, 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出发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笑冰.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服装教学优化策略[J].纺织教育, 2010 (5) :28-31.

上一篇:农村环境问题思考下一篇:栽培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