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大学生(精选12篇)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后, 中国经济进入了平稳的发展, 国内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的压力, 就业的需求相对过去没有太大的提高。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一门学科, 旨在满足目前中国市场对高素质的服装表演从业人员的培养, 在毕业后有较宽的就业选择面。即便如此, 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要像其他高校毕业生一样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笔者在新的经济背景之中以及当今的新的高等教育环境下对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进行探究。
(一) 研究目的
笔者作为即将毕业的服装表演专业的一名普通大学生, 在即将就业前的这段时间里, 笔者希望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关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情况, 但是涉及的相关文献较为少见。所以笔者便进行了一次关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研究, 希望可以填补服装表演毕业生就业方向研究的空白, 给服装表演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向选择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二) 研究意义
本次关于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的查阅以及第一手数据的收集, 在我国的服装表演专业就业方向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由于服装表演专业是新兴的专业, 我国对此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数据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此次研究, 不但可以为毕业生和教师提供辅助信息, 而且为服装表演专业理论界提供了调研数据, 对以后的服装表演专业的就业研究和大学生就业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介绍
(一) 服装表演专业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新兴的一种专业, 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近年来, 我国的服装表演行业发展迅速, 服装表演和展示不仅仅是展示服装,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气质的展示, 而服装表演的模特们也不仅仅是其展示服装的道具, 需要的是具有文化修养、有高等学历的专业型技能型的服装表演人才。目前服装表演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相对于艺术类其他的专业就业的困难, 服装表演专业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追捧。
(二) 就业选择
就业就是指的是符合劳动法要求,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选择从事一种合法的有收入或者报酬的社会行为。就业选择就是具有就业资格的公民, 在综合自己的知识能力, 性格特点, 家庭状况等一系列的因素, 对于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行为, 它是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的结果。
(三)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规划或者生涯规划, 指的是个人同一个组织或者集体相结合, 在对自己的职业的学者以及职业的发展上, 分析所拥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在对这些测试分析研究之后, 结合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 知识技能, 家庭状况, 还有时代发展的因素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条件, 综合制订好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自己就业的方向和目标, 并且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付出自己的实际的努力。
(四) 服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的服装表演专业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门艺术类专业, 由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服装表演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展示, 而是要有更深的文化内涵。由于这样的前提和市场需求, 服装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相对于其他艺术专业就业率要高, 而且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覆盖面广, 服装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的选择面也就随之增加。
三、服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 服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率较高
服装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在录取的时候自身的条件就相对较高, 通过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的形体课程, 在自身的形象气质方面给企业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所以选择所以在就业的时候,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另外一方面, 当今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要求, 对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服装表演或者其他相关的领域, 对从业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市场还相对不够饱和, 所以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高素质的模特还是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另外, 随着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 各类服装网店层出不穷, 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用其专业的服装时尚捕捉能力以及自身良好的形象, 开拓了新的就业方向。
(二) 服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选择面广
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就是多方面的培养, 该专业不但可以学习到一些从事服装表演方面的技能, 也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时尚元素, 如何做一名设计师;如果自身能力允许的话还可以去做一名主持人或者演员。服装表演专业的多方位的培养给了大学毕业生很多的选择方向, 在一个方向不感兴趣之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方向的职业等待着, 而且同样的具有优势。同时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在从事非服装表演相关对口工作时, 在校学习的技能也并非无用, 比较每个人都是热爱美好的事物的, 而服装表演专业独特的把握时尚的能力在任何的公司都是非常受欢迎。
参考文献
[1]朱焕良.时装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2]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孙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2
我毕业与一所年轻的学校,十六年的寒窗苦读造就拉自强不息的我。大学三年生活短暂而充实,一千个日日夜夜,我荡起智慧之舟,迎朝阳,送落霞,遨游与知识的海洋。我明白:现代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懂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好的收获。正是凭着这种信念,我以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的处事原则,开拓进取,超越自我,力争成为一名有创新精神,积极开放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我探索人生,实践真值,超然智慧,走向更加成熟的过程。几年来,我立志做一个学好自己专业的优秀大学生,我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团队合作精神。出生于农村家庭使我具备了勤奋、诚实、善良的性格,培养了我们不怕困难挫折,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自信和执着是我的原则,沉着和乐观是我处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更加充实。面临择业,我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社会有所贡献。
雄鹰展翅急需一方天空,良马驰骋尚待一方路径。我真心希望成为贵公司一员。
相信您的信任和我的实力的结合将会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蒙阁下抽暇一顾此函,不胜感激!
求职人: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3
【关键词】服装专业;预就业心理;问卷调查
0.引言
高职服装专业的发展是伴随我国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而开辟的新专业,综合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出现快速转行和消极就业的态度,同时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的持续下滑使服装专业的办学也进入了彷徨期。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样,我国服装专业的教育在得到较大的发展的同时,就业率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调查发现, 服装企业却很难招收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如打版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近几年服装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就是服装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打版,跟单等技术工作.为找出影响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因素,从根本上解决服装专业学生就业难与服装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我们就无锡地区无所高职院校(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院,苏州经贸,盐城纺院,南通纺院)的2011级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总结出存在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与及时疏导。
1.高职服装专业大学生预就业心理存在的主要困惑
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困惑。
1.1对就业充满恐惧
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部分毕业生心理和情绪波动较大,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产生了一些心理偏差。[1]根据调查:有85.2%的即将毕业大学生都显示出了对就业前景的或多或少的恐慌心理。服装企业工作时间长,辛苦,毕业生为此多持不乐观的态度,因此服装专业毕业生还未走入社会,就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1.2缺少自信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有56.0%的服装专业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定位上,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对自己的优点估计不足,总是怀疑自己,不善于发现适合的岗位,在求职过程中总觉得对手比自己优秀,而多数时候选择自动放弃。而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估自我,结果往往是对自己评价过低。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不够,对于本行业领域的发展知之甚少,甚至自己也觉得该专业没有出息,因此在评估自己的就业综合能力时出现了偏差。
1.3缺乏自立精神
受到国家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独立和自理的能力,更缺乏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受到学长学姐和其他同学的影响,有62.5%的毕业生都体现出对他人的依赖心理。[2]表现为没有结合实际,不知道自己的志向何在,不能够十分主动的去争取就业机会,而非常希望通过学校指导和牵线、家人帮助或其他社会关系实现就业,将自己的命运更多的交付给他人,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依赖性。被动就业是当代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表现。
1.4对职业徘徊盲目
服装专业毕业生对眼前的招聘单位举棋不定,认为提早签约会减少其他选择的机会;表现出了“学服装不愿做服装”的心理,他们不是特别愿意从事服装领域的职业,非常想跨行就业,却又不知如何去寻找;45.3%的毕业生则不愿意到私营服装企业去工作;加上盲目跟从同学和服从家人等其他原因,还有15.4%的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关口上,表现出了目的性不强和长期的徘徊。
2.高职服装专业预就业的现状总结和反思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尽管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但被调查对象总体对就业状况的心理趋向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并没有以偏概全的把责任全部归结到外部条件,在能看到社会进步和学校做出的改革和努力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1加强引导,帮助高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完善自身
2.1.1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升人格魅力
高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如果能将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学生掌握当还没进入社会求职,就主动降低自身的主观评价,往往会导致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因此,学校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在走入社会前,真正的认识社会,正确定位,从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特长以及专业优势等多角度考量自己,既不能盲目自信,也绝不能自卑。
2.1.2培养敬岗爱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是目前招聘单位对当今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服装行业是一项比较传统的行业,依靠人工操作为主,为此工作容易出现差错,又因为多数服装产业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附加值偏低,导致行业辛苦,工作时间长。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加强毕业生的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教导学生不能拈轻怕重,要敢于挑重担,这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社会中赢取机会。
2.1.3加强经验交流,重视挫折教育
要引导毕业生去敢于面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主动放弃求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原因的,要善于从每次找工作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主动与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又有利于排解自己的困惑和矛盾。
2.1.4强化毕业生的诚信理念
在择业过程中,部分同学面对单位的召唤,超过规定期限迟迟不给回复,或只是工作了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便离开原单位,造成违约。针对此类现象,学校应当持续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真正使诚信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也能得到招聘单位的好评,更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2多方配合,构建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
2.2.1与人才市场紧密联系
在学生实习前期,学校都会举办大型的招聘会。而此时,针对服装专业就业面相对有限的特点,学校应当和各级人才市场,不仅是省、市级,更要包括县一级的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就业政策和信息及时准确地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到毕业生手中。企業进校园更加有针对性的面向本专业进行招聘,可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更方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
2.2.2加强服装专业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良好的实习基地是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相互交流的有利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工作可以将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并获取许多在书本中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以更好的服务社会。与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市场接轨,以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制定对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回访制度,加强沟通和了解,选拔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以真正将高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落到实处。
2.2.3依托地方优势,促进本行业发展[3]
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于国家重点关注的服装产业集散地,服装行业的发展处于领军态势,就业前景广泛,应该鼓励学生因势利导,脚踏实地依托当地大环境将服装产业发扬光大。 [科]
【参考文献】
[1]高香,赵志玲,王振.浅论在就业指导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9.
[2]欧秀全,陈志驹,周捷.服装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4):174.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4
一、服装专业的教师首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一个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随着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 高校各专业教师不适应现代教育的现象日益突出, 服装专业的教学尤其明显。要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担任主角。服装属于生存文化的范畴, 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表现[1], 从这个意义上讲, 服装本身就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载体, 所以, 服装专业的教学更需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服装设计, 服装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专业。服装专业的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 努力转变思想观念, 将目前普遍存在的“为考试而教”观念转变到“为创造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 力求在教学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灌输给学生。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 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2]。可见, 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十分注重的问题, 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首要标准。服装专业中的“服装设计”是最能体现个性创造思想和能力的一门课程, 服装设计的构思在注重“作品”功能的同时, 更应鼓励学生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挖掘创造精力。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新的思路, 每一个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每一个新的方法, 使学生在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年龄阶段所拥有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和后备力量的支持, 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服装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 “重艺轻技”一直是我国服装院校的办学特色, 存在轻动手能力而重绘画理论教育的缺陷,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成为中国服装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服装教育现象的根源, 也是国内服装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最大困扰。实际上, 服装专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性和时代特色的专业,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当前教学的需要, 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上述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服装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教师必须带领须生参加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高水平的服装设计大赛, 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 取长补短。同时参观高层次的服装服饰博览会, 使学生了解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的最新的流行趋势和市场信息, 提高自己的鉴赏和设计水平, 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市场意识。同时设法建立多个实践基地, 共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 服装专业的各门课程均应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相应的见习、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新鲜事物, 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努力提高服装专业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服装作品, 才能让中国的服装教育进一步的完善, 才能让中国的服装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岚:《浅谈高校服装艺术设计的教学创新》, 《教学论坛》, 2007年第9期。
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自荐信 篇5
您好!我是XX技术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好范文。在大学四年里,我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多次获得学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同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各种级别比赛和活动,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photoshop、Coreldraw以及pGM、樵夫服装制版软件。顺利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服装中级技能考试。
此外,有强烈的为老师同学服务的意识,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在担任班级组织委员期间积极为同学服务,表现出色,为班级年级争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方面我也有出色表现。通过对一些服饰公司的参观学习以及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服装工艺流程与生产管理,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擅长服装设计与服装制版,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公司,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相信,天道酬勤,也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好成绩,无愧于己!我相信自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做好本职工作。感谢阅读我的求职信,盼望着早日得到您的佳音!希望贵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6
关键词:兴趣 创新 作业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学生获得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进而提高知识.、增长才干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引导做到的。所以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与一般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学习,思维空前活跃,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也最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充分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从而产生创新与探索的强烈欲望,一旦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他们就会把周围日常生活遇到的不便或新鲜的、新奇的问题、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并进行研究,。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并进行多向交流,在这样 的氛围下学生就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例如:讲裙子款式变化时,我将搜集到的实物展现于课堂上,供大家一起观察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基本的结构原理,并尝试着找出款式变化的规律。教师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是学生既了解如何变化才能达到美观,由理解款式变化的原理。
最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服装专业教学根据实际需要从实习性的训练入手,而这样的训练往往容易流于技能行的模仿和重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公式、机械重复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脑;鼓励学生对书本的问题提出质疑和进行讨论,赞赏形式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的各个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大力开拓创造性学习的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作业
虽然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在每次测验和考试中仍发现学生应当理解、识记的东西却未能很好掌握,查找原因,是某些同学只满足于完成作业,或者抄袭或对答案,作业徒有形式,起不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所以在布置作业时,采取下列方法。
(一) 讲究作业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
当前各种基础练习题,单元测试题的等多如牛毛,少数同学整天陷入题海之中。针对这一特点,布置一些启发性、灵活性和有针对性的题目,注重题目质量和对课本知识的考核,知识点的理解。
(二)多进行随堂型的小思考题、小练习题
如学过“裤子结构制图”后,马上布置学生画出男西裤、女西裤、牛仔裤等结构制图,并限定时间,独立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同学课外负担,有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作业。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养成同学们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能够独立作业,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专业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服装专业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服装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服装的最新款式,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服装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当学生提出的想法时给予肯定后让他们在一个小范围去实现他们的设想。如果实现了,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如果失败了,学生的创造和兴趣得到保护。一般情况下他会更加理解教师的意图、感激给予的实践机会,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找更好的方案来弥补损失。这实际上时很巧妙的调动积极性、鼓励成就感创造欲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带动全体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和氛围的形成,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心态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大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这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综合全面的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包南麟.素質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7
随着大学的扩招, 就业竞争的加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愈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的做好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意向, 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素质, 我们对2011届服装类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对2011届服装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的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收回率为96%。
2、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座谈方式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26个题目。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二是学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三是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期望。
三、问卷调查情况
1、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情况
学生对自身从事的服装行业就业需求信息的关注度为:65%的学生非常关注服装类企业的应聘求职信息, 25%的学生偶尔关注, 10%的学生不进行市场调查, 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其中, 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依次为:“人才交流市场”、“校园招聘会”、“父母亲戚朋友介绍”、“网上投简历”、“毛遂自荐”。
在调查服装企业最看重的求职者品质时, 有64%的学生认为企业看重服装专业技能, 24%的学生认为企业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 12%的学生认为企业关心学生的社会工作经验。
2、学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
调查中, 当被问到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时, 有73%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相对困难;20%的学生认为形势有所好转, 就业寒冬已经过去;还有7%的学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选择上, 有78.8%的学生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 9.9%的学生选择充电深造, 仅有11.3%的学生考虑自主创业。
在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上, 有76%的学生想在应聘技巧上有所提高, 其他依次排序为: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以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毕业生对“好工作”的定位问题, 68%的学生注重企业薪金和福利待遇, 18%的学生注重企业的潜力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9%的学生注重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5%的学生注重从事与自身兴趣相关的工作。
在被问及学生的首份工作是否考虑专业对口时, 有75.8%的学生认为有对口的专业最好, 但不一定非要对口, 3.8%的学生认为必须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还有20.4%的学生不考虑专业问题。
调查中, 发现学生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态度为:60.5%的学生集中选择了“1000~1500元”, 27%的学生期望的薪金为“1500~2000元”, 在12.5%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2000元以上。
3、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期望
当被问到是否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时, 有87%的学生回答肯定。在就业指导课的时间安排上, 有49.3%的同学希望在大一入校时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50.7%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最好安排在二年级。
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内容, 55.2%的学生最希望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 其他依次为“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求职心理辅导”。
除了课堂上一般知识的讲授外,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是案例分析, 最不喜欢的上课方式是枯燥的理论讲授和照本宣科。其他喜欢的课堂形式依次为看录像、角色扮演、活动游戏、讨论交流、现场咨询、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参观调查。
四、分析与对策
1、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 端正毕业生就业心态
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观, 就业观的教育, 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择业。通过宣传讲座等各种形式, 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掌握政策方针。同时, 扩大就业信息的覆盖面, 让服装类毕业生充分认识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 学会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 有选择地确定目标。
大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 为就业焦虑和迷茫的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 对自卑、自负、挫折等择业心理现象做出正确分析, 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端正就业心态, 提高自身择业心理素质。
2、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好择业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学生入校时就开设, 大一阶段结合新生入学的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适应性教育, 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二开设就业程序与技巧的指导课程, 包括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内容。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 注重案例分析, 避免机械的理论讲授, 提高对就业实战的模拟演练。
3、以社会需求为基准, 增强教学实用性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有三年, 因此,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抓手, 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努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4、重视实践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求职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利用假期为学生提供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 增加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 为学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提前预热,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 学校要加强对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地开辟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
摘要:近年来,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进一步做好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研究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 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服装,就业心理,调查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北京交通大学2006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综合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6) 。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8
如果人们不想倚仗直觉和运气解决这样的难题, 那就需要具有尽可能丰富的服装专业相关信息, 来做出理智的判断。正是针对这一需要, 我们的服装专业课, 即要使学生准确掌握各种服装的主要概念、分类方法、工艺质量要求, 服装经销中的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适应服装市场的能力, 以便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没有服装专业知识支撑的服装市场, 无异于一种冒险的行为, 国外著名服装生产企业的经营者都承认: 培训服装的员工比抢占商场的柜台更重要。服装知识已成为服装文明的重要概念, 但在我国服装生产和销售行为中仍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因此, 在教学中, 应理论联系实际, 扩充服装专业知识面。
一、在服装基础知识上加以扩充
日常穿着的服装正装中, 西服是最常见的一种, 而书上这一节所讲得较少, 因此我在教授中增加了西服的质量要求和搭配方法, 普通西装与高档西装怎样识别等内容以补充西服的知识, 使学生在掌握书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更好地加以理解、吸收和运用。
普通西装用料上, 表面层面料有化纤的多, 里料的质感较高档西服差, 做工精细度不足。若取少许面料点燃具有化工原料的异味, 结成较硬颗粒。高档西服表面层面料一般为毛呢料的多, 或新材料的, 里料的质感较低档西服好, 做工精细。若取少许面料点燃, 具有毛发燃烧时的焦糊味。价位当然也高, 品牌也是一个评价的方面。
二、结合服装相关信息以及流行, 发展动向的介绍来扩充知识面
在教授中, 不但讲解各种服装的最基本的知识, 还尽量多地介绍相关的信息, 如讲衬衫时, 说一下如何和丝巾的搭配, 讲面料时说一下大豆面料、纳米面料和记忆面料以及流行趋势, 发展动向, 等等。
面料的种类花式比较多, 如棉、麻、丝、毛等书本上只介绍它们中的几种款式以及这些面料的基本知识, 在讲授时学生更关心如何更好地鉴别和具体的应用, 才能体现出个人的服装穿着特点等问题, 这样就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例如, 上衣的款式很多, 选择时应考虑年龄、体态及面型。脸宽或胖的女士, 不宜穿一字领或大方、大圆领服装, 脖子短的女士也不宜穿高领的衣服; 圆领对年轻和中年长脸女士最为适宜, V领对短颈适合圆脸女士穿着。年纪大的女士不适合暗色服装, 而唐装、旗袍也分体型, 分个人气质穿着。腰节高, 胸、臀丰满, 腿长的女士适合穿旗袍。
而纺织材料的趋势走向莫过于纳米技术了, 纳米材料改进了纤维的功能或在织物表面进行纳米颗粒涂层, 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一种功能性的涂层, 可达到特殊的功能, 如人们对过量紫外线的抵抗, 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应对现在手机、电脑等的辐射, 具体到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用于制作特殊用途的吸波防反射, 除异味材料, 从而有抗菌防臭、防紫外、防电磁辐射、抗静电等等面料, 在普通面料上形成一层保护层, 增加和提升面料的防水、防油、防污、透气、抑菌、环保、固色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服装材料上了。纺织纳米材料如今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传统服装的材料, 使我们的服装变得更加多彩, 更加符合对健康和品质的美好需求。
三、加强对服装款式搭配质量的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代服装种类繁多, 每种服装的优与劣都混杂, 这就要求我们能更好地加以区分、识别, 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认清假冒伪劣产品, 垃圾服装, 具有打假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服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义。
裙子、裤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服装款式, 它适合不同年龄女士、男士穿着,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书中介绍几种式样的裙子、裤子, 但随着人们需求的更新、流行趋势的飞速发展, 裙子、裤子款式也变化, 时尚多样, 符合个性化需求。
我们买服装时主要看服装表面颜色, 面料厚度、款式、做工、流行性, 年龄段, 用眼看服装整体颜色和消费者的肤色的搭配。女士的白色上装, 红色窄裙下装, 显得热情; 男士的白色上装, 深色下装, 显得稳重潇洒。黄色富贵、明亮, 质地轻薄显得清爽浪漫, 增加肤色的亮度, 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绿色穿着要慎重, 上衣配白色为宜, 切勿将深蓝与深绿互相搭配, 所以蓝色的牛仔裤若与绿色上衣相配, 就会不好看。皮肤白皙的人, 穿着黑色服装加倍的艳光照人有洁净感, 而体型高大肥胖者, 穿着黑色服装有一种收缩效果, 看起来要比真实的体型苗条很多。男士的黑色西装, 也是经典款。适宜人群较多。穿着红色服装时, 可使气色看起来红润、靓丽, 有朝气, 温暖、热情与兴奋, 有一种喜庆感。中年或老年人穿着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年轻。所以, 新人要穿, 过年、过节的最好穿着选择。面料质量用手按压表面手松开后即刻恢复平整的为好; 反之, 抓握后出现杂乱粗细不匀的皱纹, 手松开后不能恢复平整的为差。
在教学中, 结合实物教具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服装知识的兴趣。并且, 相应地进行社会实践, 在市场中更好地学习和检验所学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理论的相结合, 注意实例运用, 抓住每一节课的难点, 重点, 使每节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充分吸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宜于接受。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服装专业知识
服装设计工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服装设计师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 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价值观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这种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 服装如何满足人们审美要求, 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造型基础、以及相关的服装专业知识。而做为在校的服装专业学生, 将来要从事服装设计专业工作, 就更要掌握好服装专业的各种知识技能。笔者通过自身教学经验, 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结构归纳如下:
一、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
服装设计的服务的对象是人, 这个学科从一开始就注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 同样一件服装, 由于着装者文化素质、性别、职业、年龄、地域等不同, 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专业的人士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设计偏好, 更要分析服务对象的着装要求, 作为一个在校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 更要加强自己人文学科知识的培养, 不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因为服装设计最终拼的不是服装造型本身而是服饰文化。
服装设计既是一种产品设计过程, 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因此, 深厚的艺术修养对于服装设计从业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具备了具备了建筑、绘画、音乐等多方面知识的设计师可以把他对艺术设计的诸多领悟通过服装材料、色彩、款式的变化, 在其作品中有独特的运用和发挥。现在活跃于国内时装舞台上的设计师, 也都是一些艺术才华出众的艺术家。深厚的艺术造诣决定了服装设计师们无穷的创造力。
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服装造型美学、色彩美学、音乐欣赏、文学欣赏、美术欣赏、等人文学科课程, 可以帮他们提升文化审美情趣的能力, 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黄金软实力。
二、社会学科知识
服装设计师是处在社会中的职业, 服装师又是在社会中为广大消费者服务的。服装作为一种产品, 其设计的好坏不是靠所谓的专家来评说的, 而是由消费者来评价的。消费者中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差异会使得不同的人群对服装设计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服装设计师如果对自己设计的服装产品定位不准确, 那将非常危险, 因为其设计投产后很可能不被消费者认可而造成服装产品积压,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使之倒闭。服装设计师应在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设计风格的同时紧紧抓住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师与纯粹的艺术家有所不同, 不能只看重服装产品的艺术性, 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市场的潮流, 着重服装产品的经济性。在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的基础上, 要站在服装消费者的立场上, 每个细部都考虑周到,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 光有良好的审美和文化情趣, 对服装设计师来说远远不够, 服装设计产品不单单是为了审美而存在的, 它有着丰富的社会性。这样对将来要从事服装设计的同学来说社会学科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校服装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服装管理学、服装市场营销、中国服装史、工艺美术史、服装心理学、等课程提升社会学科的知识。以便在以后从事服装设计的时候, 更多更快地设计出符合企业品牌定位的服饰产品, 为广大消费者所接收。
三、服装专业知识
服装设计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市场调研→产品策划→面料采购→量体裁衣→工艺制作→修改总结。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有了好的构思后, 接着就是如何来完成和实现这个创意, 把设计构思画在纸上, 并不是设计的完成, 那仅仅是设计的一个部分。服装设计效果图是服装设计构思的初期表达, 而这个设计目的最终能否实现, 还有待于运用具体的服装面料, 通过一定量体裁衣、制作工艺来探索其实现的可能性。因此, 作为服装设计师, 如果对服装面料的性能、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技术等实际操作技能不了解的话, 其构思肯定是不能够很好实现的。在教学当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设计效果图画得挺美, 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办法做出成衣来的, 或者即使勉强做出来也无法达到设计的初期的效果。可见, 掌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裁剪、服装工艺制作等基本技能的专业知识对于服装设计师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的技巧, 设计的感觉, 不在纸面上, 而在服装制板、服装裁剪和工艺制作的过程中。服装上所谓的“线条”和“造型”, 也绝不是效果图上的线和形, 而是在人体上的三维空间中的线和形, 这种感觉只有在为实际的人做具体的衣服中才能提高。因此在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时, 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工艺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学、服装材料、造型学、服装电脑设计、服装cad专业课程是学生们必修的专业课程。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10
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 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 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此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 首先要掌握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 了解企业生产结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服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原来对服装实用性需求的单纯认识转变为对服装个性化的时尚追求, 这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审美的主流方向。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包豪斯曾经宣言:“设计是为人而不是为产品”。法国时装设计大师库雷热曾说过:出色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 他应当了解并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因此, 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外在穿着需求, 更是文化、艺术和工业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了满足服装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满足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工厂生产管理和技术文件管理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要突出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要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即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 针对学生个性因素的培养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上要充分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并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师生沟通与互动环节。
高职对口生与普招生的学习态度比较
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开设《服装史》、《服装材料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从笔者所担任的《服装材料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 同班的普招生和对口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差异。普招生对该课程有很浓厚的兴趣, 对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作业独立完成的情况较好, 没有拷贝作业的现象, 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能够与教师一起探讨, 对该课程的实践知识也很感兴趣。而对口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则要弱一些, 对一些理论知识点不愿意深入了解, 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复制现象比较明显, 课前对教学内容基本上不预习, 对一些较难的知识不懂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
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态度, 对口生和普高生都比较积极, 笔者通过对几届学生上课情况的比较发现, 对所学专业持正面态度的学生占大多数。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比较明确, 入读高职院校就是要掌握一项实用技能, 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口生和普招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口生从中职学校考入高职院校, 专业基础课对他们而言已是相对熟悉的课程, 在入学前已经接触过专业基础课, 只是内容的难度和系统性有所差别, 所以在学习兴趣上要弱于普招生。教师在讲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时, 学生的兴趣比较大, 想更进一步地了解, 甚至想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而对一般的理论知识的重视不是很高, 复制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专业基础课对普招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作业完成情况也非常好, 无复制现象。
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 普招生和对口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别, 主要是由这两种生源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通过问卷调查, 对口生升入高职院校目的明确, 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学历, 多学习一些专业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掌握新设备、新材料, 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小部分普招生则是将高职院校作为一个跳板, 准备在毕业前参加专升本考试, 希望能考入本科院校, 这部分学生对文化课、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都很认真, 而对实验技能课的要求是马虎通过就可以。还有部分普招生与对口生同样, 想在高职院校里掌握一项技能, 充实自己, 为将来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剩下的小部分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 他们别无选择, 目的就是取得一个大专文凭。
高职对口生与普招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比较
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比较由于对口生和普招生在入校前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环境不同, 导致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具有差异性。笔者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上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如在《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的教学上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两种生源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教学指导。相同的课程, 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有不同的深度。对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课程时,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如《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自开设以来, 在理论知识教学、实验实践技能教学方面, 都进行了与现代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改革探索。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即工艺制作和工艺文件管理, 在遵守教学大纲统一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对口生基础扎实、工艺技术优越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 进行归纳总结。这样, 既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可使其及时理解、掌握知识,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鼓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明显的工艺创新特色。针对普招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教中学, 学中做,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领, 以实用性训练和工艺分析替代较难的工艺训练。对于对口生侧重讲授各种不同面料的工艺制作方法和技巧、不同创意服饰造型的工艺风格和制作方法;而对于普招生则侧重讲授快速掌握缝制工艺的方法、服装成衣工艺的分析和工序安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则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 对口班在中职阶段的学习比较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相对薄弱一些, 所以, 在教学中应稍微偏向理论知识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可减少一点。对口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相应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上课的教案, 缺乏创新意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普招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优于对口班, 学习的灵活性较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与多种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调控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在专业教学上主要抓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动作要领, 讲解技术要求, 学生边练习, 教师边指导。普招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 敢于创新, 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作品设计中。
针对服装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的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 可在同一产品开发项目教学任务中采取混编班上课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两种生源的学生相互补充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艺术审美与技术制作的沟通交流中加深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增强学生的技术文件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应变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一个小的创作灵感上, 教师和学生都能进行非常热烈的讨论, 同时一起对构想的设计图进行修改, 使之更加完善, 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推动学生的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 可有意识地引导对口生与普招生相互交替地进行分组讨论, 使对口生的优势与普招生的优势相结合, 使掌握专业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相结合并编成合作小组, 让他们互相借鉴学习, 达到互助、互补的目的, 增强他们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不怕困难与挫折的顽强毅力, 培养他们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这将有助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尽快融入工作中去。
以参赛为依托提升对口生和普招生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应鼓励学生以参赛为依托, 拓宽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 也能更好地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近6年以来, 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全国性高职高专服装技能设计大赛及省级服装技能设计大赛, 入围16人次, 获二等奖2人次, 获三等奖8人次, 获优秀奖8人次, 获最佳服饰搭配奖1人次, 获最佳效果图奖10人次。在每次参赛过程中, 都使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些都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同时, 也有力地推动了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的进步。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出发, 分析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采取“教学做”一体化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对口生,普高招生
参考文献
[1]陈学文.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 :226-227.
[2]梁惠娥, 崔荣荣, 潘春宇.服装专业设计与工程方向的特色分析与研究[J].纺织教育, 2006 (5) :42-44.
[3]田芳.“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82-83.
[4]曹沛森.高职院校普高生与对口生学习动机比较及教学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1) :25.
[5]史洪伟, 张莉, 徐基贵, 王红艳, 卓馨, 王聪, 陈志兵, 周丹红.探究式教学的再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26 (2) :122-123.
[6]谢小辉.调控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25 (9) :115-117.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11
一、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企业需求)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加入WTO后,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新生企业对服装熟练工人的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技术拔尖、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是一个新的趋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空前繁荣,大量的服装商场、专卖店、连锁店,需要大量的服装促销、销售人才,这是服装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的格局,对中等服装职业学校而言,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深入市场,使教学和企业紧密接轨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就业、转换职业或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希望职业学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来充实自己的职工队伍。为此,如何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接轨才是专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1.服装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1)校企结合。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必须去了解当地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了解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校企的联合办学。为及时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与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管理,学校与企业定期会晤磋商,学校组织进行参观学习,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学校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这样培养方向明确,才能切实培养为自己所用的专业人才。学生在校系统学习后,就完全可以以企业熟练员工的水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发挥各自的作用。校企的联合办学,按企业需求方向开展专业教学,才能实现最直接、最有效的人才培养。
(2)“订单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学校要以“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劳动就业”为办学宗旨,实行订单制教学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企业则在学生毕业后招收相应的毕业生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2.加强教学实践活动,改善教学设施设备
服装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化要求,实践性强是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特别是职校学生就业率主要靠得益于技能优势。与大学生、研究生比,技校毕业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肯定要差,但是若学生技术基础坚定、动手能力强的话,到企业后马上就可以到生产线上独立操作,这样才会深受企业欢迎。因此要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为企业直接所用,但是有些学生到企业后连一些常用设备都不会使用,甚至于连设备名称都不知道,这也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现状——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职业学校要直接为企业服务,应该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行业发展动向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服务上能与企业接轨,在设备的配备方面也应该等同于企业,乃至领先于企业。
3.提高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技术人才,而实践课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实践课要从培养动手能力出发,把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教学中要注重实例分析、技巧的应用。服装专业实践课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演示实践中可先分步操作,再连贯操作,边操作边说明原理,要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明。要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实例的分析和技巧的应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成果大量涌现,服装业也处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变革中,因此服装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技术革命和生产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新的知识,教师要随时注意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并及时传输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很不适应服装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匮乏,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弱,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等。因此,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方面:一是鼓励组织青年教师通过进一步深造和各种培训、自学,一专多能,可以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加快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它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不断完善,一定会培养出实用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
服装专业大学生 篇12
目前的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对设计、美学、面料、工艺等全方面培养, 使学生尽量准确理解时装的精髓, 设计出适合消费者高口味的作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觉学生在“设计”概念上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1. 绘画艺术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在学习服装设计之前学生以学习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来提高在艺术上的修养, 然后再学习专业知识, 包括对设计、造型、工艺、面料的学习。为了能使设计在第一时间获得肯定, 学生将设计效果图当成绘画, 无论在表现技巧还是形式美感上都下足了工夫, 久而久之对服装设计就变弱, 学生渐渐觉得画得好就是设计得好, 将设计只当成一张画来完成, 却不知道这只是设计的开始, 学生的设计还停留在纸面上。
1.1 产品设计图和时装效果图两者作用不同
产品设计图和时装效果图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产品设计图是将服装的平面形态画出来, 其中包括衣服各个部位的比例, 以及衣服的内部结构线, 如袖形、领形、门襟、纽扣、拉链等等。如有暗藏的袋、复杂的结构或特别的设计、装饰, 则可用旁图示明。最后标明衣服的主要尺寸, 并贴上所选的面料标样。
时装效果图一般采用八到九头身的比例, 以取得优美的形态感表现着装的效果。服装的轮廓造型、衣服的褶皱感与下垂感等要画得自然生动, 接近成衣的穿着效果。一些设计的新意和要点, 可在人的动态上加以强调, 或在绘画上作些夸张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例如强调肩部造型和贴腰造型的设计, 可画半侧面形体, 以手叉腰, 突出肩部、腰部和臀部的刻画;而脸部、头发、手、脚等则不必过于仔细描绘, 只要姿态生动、正确即可。在这样的构图中, 衣服长短与人体的比例是否适当, 服装的垂感与轮廓造型是否有新意, 以及人体着装时服装最重要的部位——肩、腰、臀三围曲线是否优美等等, 均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1.2 服装材料最终体现服装设计思想
服装由色彩、款式、材料三要素构成。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生产管理及使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是服装专业必不可少的、且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 在学习过程笔者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学习材料不如色彩和造型有用。另有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偏理工类, 比较难学。学生在设计时只重视颜色与款式, 对面料的性能和风格考虑得很少, 学生往往在设计完之后再找适合的面料, 这样很难找到适合的面料。
1.3 只重设计而忽视实际
学生在做设计时, 要求思维上的创造、创新是设计上最重要的, 因而学生在设计时就向新、奇、怪上发展, 而忽视了在服装工艺制作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等到服装制作时才考虑到工艺要求, 才来改设计, 使得成衣与原本的设计相差得很远, 有的或者根本做不出来, 不与实际相结合。从设计到成衣的完成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设计的一部分。学生普遍认为设计就是新奇怪异, 而在商场中卖的服装没有设计可言。
学校是学生接触设计的最初场所, 为了让学生将设计构思发挥致极限, 老师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会让学生设计创意的服装, 而这些创意的服装往往不适应市场的要求。
2. 解决措施:
2.1 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
服装是借助物质手段直接美化人自身的实用艺术品。所谓服装设计, 是指现代工业成衣化生产条件下的设计。因此, 学习服装设计必须把服装创作的构思、计划、传达方式 (设计图) 、工艺技术等, 视作一个整体的设计概念。现代设计是设计人与设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构思;是一种新的审美趋向。严格意义而言, 设计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创造、创新, 而不是描绘。设计创作是设计师思想的产物。服装设计是艺术创作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设计活动, 设计者必须具有充分的创新思维能力, 才能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服装形式中创作出更新、更美的服饰。
2.2 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
艺术专业与其它文科、理工科有很明显的不同, 课外活动很丰富, 有很多设计大赛和艺术展。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条件的局限性, 学生能完整地实现一个设计的机会不多, 最好的机会就是最后的毕业设计, 从最初的设想、构思, 到主题的选定, 再到面料、结构尺寸、工艺手法和设计构思的完善, 到最后成衣的制作与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百分百地感受面料的材质风格和纹理, 结构、尺寸、比例和工艺上的细节表现, 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学生才觉得这才是设计,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比以前多, 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问题, 但是即将毕业。而校外的服装设计大赛的要求与毕业设计的要求基本相同, 通过服装设计大赛, 学生可以提早感受完善的设计过程, 提早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它。在细节上服装设计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 预赛通过设计效果图来表现设计, 设计图入围后才能参加决赛, 而设计图入围的标准是好的、成熟的设计, 不是漂亮的图画。
2.3 参加服装公司实习
服装设计的对象是人, 它是美化、装饰人体, 表现人的个性与气质的一种手段, 应着眼于社会各个阶层人的衣着, 因此, 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穿着的对象、场合、时间及穿着的目的, 还有加工条件、市场情况、人们消费心理及流行趋势的分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面对市场消费者, 成功服装设计师的标准是畅销、高销售额。这就是商场中销售的服装在学生眼中无设计感, 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可能卖得很好。这样设计就和实际结合得很微妙, 领口、袖口、下摆、口袋位置和结构线分割线的变化也成了设计的重点。
笔者发现在学校中学生不会考虑到这么多的外部条件的约束, 但毕业后就会马上接触到这个问题。提早去服装公司实习可以了解服装公司的整体运作, 了解服装设计师仅仅是公司里的很小一部分, 设计与实际如何结合, 特殊工艺的处理和服装的后期细节制作等, 从而更加理解“设计”概念。
结论
现代设计是设计者与设计对象的关系, 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构想, 一种新的审美趋向。作为现代服装设计师,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修养和艺术素质, 还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创造能力, 较好的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 掌握服装工艺技术和服装材料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 设计师应具有艺术家的创造思维审美眼光, 也应拥有工艺技术人员的科学理性和技术手艺。现今社会已不再是传统美学规则一统天下, 而是时尚审美多元化发展, 这正是现代社会时尚变换的重要特征。学生应正确对待时尚舞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服装形态, 应建立这样的观念:服装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艺术, 也是穿着者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当歧.服装学概论.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苗莉, 王文革.服装心理学.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王霞.成熟服装设计师的素质结构研究.哈尔滨学院报, 2003, 4
【服装专业大学生】推荐阅读:
服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22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荐信例文05-23
服装设计与制造专业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11-17
服装专业市场05-30
服装专业教育11-09
服装设计专业09-03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11-01
专业服装英语词汇06-09
服装零售专业术语解析08-30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