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共12篇)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1
一、引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企业如果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消费者和社会性的长期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将最终被淘汰”。我国纺织服装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环境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绿色消费潮流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偏好,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安全性、卫生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生态纺织服装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世界性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正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阻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关于纺织品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针对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而设置的壁垒,这类壁垒广泛存在而且影响巨大,仅德国颁布的对118种有害偶氮染料的禁令一项,就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阻面积达到15%;第二类是针对从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到废弃物回收全过程对环境所设置的壁垒;第三类是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这种趋势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必须积极应对,构筑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网络,加强对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考核与监督,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组织模式
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很长,涉及棉花种植、棉纺、梭织、针织、染纱、后整理、面料开发、产品设计、制衣、技术检测、面料与辅料测试、洗水、印花及绣花、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而纺织服装产品具有多变性、流行周期短、时效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纺织服装业要能够对市场信号作出快速反应。纺织服装业的这些特点,使得拥有强势品牌和市场拓展能力的服装企业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像大家熟知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都是典型的核心企业。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基于核心企业展开的管理,纺织服装业也不例外。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是围绕服装核心企业组织的,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即从采购面料开始,经过制成服装产品的生产环节,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过程,将上游的棉花种植、纺纱、面料生产、面料染整企业与下游的销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较之普通供应链,增加了原材料的获取过程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使原来的由原材料供应商为起点,消费者为终点的直线式供应链结构变成了闭环式绿色供应链结构。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上的任何企业、部门产生的废丝、废料、废品都必须回收处理,产品退出使用期,也须回收处理。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的起始点为原材料生产商,整条供应链没有终点。当废弃纺织品经回收处理后,如还可作为纤维材料或半成品重新使用时,绿色纺织供应链是循环的;当可作为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材料时,回收处理节点是另一条供应链的起点;如需进行焚烧等报废处理时,回收处理节点才是绿色纺织供应链的终点。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以达到绿色生产为目的,各节点企业分别集中财力、技术、精力去巩固和提高其绿色生产核心能力和业务。它既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又保证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绿色纺织品。绿色纺织供应链中的物流是“绿色”物流;其信息流中大量流动的是有关绿色纺织生产的“绿色”信息。核心企业通过考核、评价、监督各环节企业的生产及其产品的绿色性,协调和控制整个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绿色性,使资源、能源利用率、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最优。图2是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组织联系图。
三、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
在纺织服装产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组织与管理,其大的目标有3个:即保护环境(针对环境系统)、资源优化配置(针对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增加社会福利(针对消费者)。纺织服装企业在具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涉及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宏观目标进行分解,建立具体的管理目标和监管重点,笔者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提出了一些推动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顺利运行的关键监管点。
(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纺织服装企业绿色供应链组织的特点,生产及物流运输的过程要求:(1)纤维、染料、辅料的获取过程未受环境污染,也不影响环境;(2)尽量减少各加工工艺对环境的污染,直至做到“无过程污染”;(3)在设计产品时就考虑到产品的废弃方式或处理工艺,使废弃工艺不(或少)污染环境;(4)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终成品的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不会污染环境,也不被环境污染;(5)产品在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于人、于环境有益无害;(6)纺织机械设备振动小、噪声小、渗漏少、防尘好等。
(二)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要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效提高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这要求:(1)原材料、工艺具有能减少后续工序或使后续工序方便、简捷的性质,如天然彩色棉纤维,在其后续加工过程中无需染色;(2)使用能源、资源消耗少的工艺技术,如可大幅度节水的等离子印染技术;(3)最终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少,性质稳定。如防污易洗服装,可减少洗涤过程中水、电的消耗和洗涤剂的使用量,也减少水处理代价;(4)纺织品废弃后可最大限度地回收重用或循环再用;(5)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在其使用和废弃阶段的能耗,并设计相应的工艺,使这部分能耗降至最低,等等。
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技术支撑:一方面要加强研发与设计工作与服装生产的协调性,如开发、生产绿色纤维;充分利用纤维的绿色特性设计绿色终产品;开发、应用绿色染料、助剂;采用绿色辅料;采用高效、节能的纺织机械;开发、应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技术,包括纤维生产、产品加工、污染处理、废弃处理等工艺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基于核心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平台的建设,这要求核心企业要与上、下游企业保持信息共享与畅通,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柔性,加速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交货,有效降低库存,使产品快速上市,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三)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绿色纺织服装供应链要想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进社会福利,就要求:(1)服装产品的面料要符合安全、环保的标准,尽量降低甲醛、偶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2)增强绿色供应链对新产品开发的生产柔性;(3)提高绿色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的时间柔性;(4)服装产品尽可能的使用绿色包装,降低在消费和流通环节的资源耗费,以增加客户价值;(5)绿色供应链中企业要考虑消费者对破旧和过时衣物的处理,增强服装产品循环再利用的能力,为消费者节约资金。
四、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
纺织服装企业要想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笔者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围绕绿色供应链要实现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的监管重点,构建了适合纺织服装业的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下面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构建的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核心企业业绩水平指标、客户服务水平指标、供应链管理水平指标、供应链环境保护水平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又可细分为3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现就上述指标做简要的说明。
1. 核心企业业绩水平指标
核心企业的业绩水平可以反映直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带给服装核心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推动绿色供应链实施和发展的源动力。笔者将核心企业的业绩水平指标从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和营运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解,以便详细地反映核心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二级指标有生产销售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指标值越大,说明核心企业的财务收益状况越好,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越强。反映企业增长能力的二级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这些指标值越大,说明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整体发展状况越好。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二级指标有现金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速动比率,现金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越短,速动比率保持在1:1的水平,说明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贸易和合作伙伴关系,核心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高。
2. 客户服务水平指标
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反映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带给终端客户的价值增值情况,这是纺织服装业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的体现。笔者将客户服务水平从服务状况和市场反映两个方面加以评价。
反映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服务状况的二级指标有客户满意度、客户订单实现率、客户订单等待时间。客户满意度指标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回访或客户的留言统计获得其值,客户订单实现率指标是指客户订单履约数与客户下单数之比,客户满意度越高,客户订单实现率越高,说明绿色供应链整体信誉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客户订单等待时间是指从客户下单到企业履约交货的时间间隔,客户订单等待时间越短,说明绿色供应链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越快。反映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市场反映的二级指标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保有率、新客户增长率。产品市场占有率指标反映了市场对绿色供应链提供的产品的忠诚度和喜好度,客户保有率和新客户增长率指标反映了客户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依赖度。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客户保有率和新客户增长率越高,说明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绿色供应链整体的垄断程度高,市场对其提供产品的依赖度大。
3. 供应链管理水平指标
供应链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整体运行情况,笔者从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的协调程度、供应链整体成本收益两个方面评价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体现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的协调度的二级指标有订单完成的总循环期、准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信息交流频次、信息传递质量、供应链产量柔性、供应链产品柔性。订单完成的总循环期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该订单的生产任务在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安排之下直至最后完工交货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准时交货率是指绿色供应链中的企业按照客户规定的时间按时交货的订单比重;质量合格率是指绿色供应链中的企业按照客户规定的质量要求完成的产量比重;信息交流频次是指绿色供应链中的企业浏览或回复节点企业信息的次数;信息传递质量可以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比重来衡量;供应链产量柔性分为向上的柔性和向下的柔性,向上的柔性侧重于考察生产厂商的产量供给弹性,可以用在没有事先计划下增产20%所需要的天数来衡量,向下的柔性侧重于考察经销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衡量的标准是在没有存货和损失的情况下能够承受30天的提前运送订单减少的百分比;供应链产品柔性侧重于考察绿色供应链中的企业应对产品需求变化的能力,可以用在没有事先计划下安排新产品所需要的天数来衡量。这些二级指标分别从产品交货速度、产品质量、信息共享程度以及业务流程柔性四个角度评价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在绿色供应链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程度。
体现供应链整体成本收益的二级指标有供应链整体库存费用、供应链整体运输费用、供应链整体信息开发和维护费用、供应链产能利用率、供应链生产附加值率。供应链整体库存费用、供应链整体运输费用、供应链整体信息开发和维护费用这三个二级指标分别衡量了绿色供应链运行过程的库存、运输以及信息成本。供应链产能利用率是指业务流程平均流转率与理论流转率的比值,反映整个绿色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和利用程度;供应链生产附加值率是指绿色供应链整体创造的价值与付出的成本的比值。供应链产能利用率高、生产附加值率大,说明纺织服装企业绿色供应链整体增值能力强,管理水平高。
4. 供应链环保水平指标
供应链环保水平指标是绿色供应链整体业绩评价的关键指标。笔者从环境承载度、环境质量成本、循环利用程度及公众认可度三个方面反映绿色供应链的环境绩效。体现环境承载度的二级指标有有毒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值资源消耗量。有有毒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可以用一定考核周期内排放的累积和来衡量。单位产值能源、资源消耗量是将绿色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单位产值的能耗量。体现环境质量成本的二级指标是环境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环境维护成本主要发生在环境尚未破坏之前,包括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监测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主要发生在环境被破坏之后,包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和环境外部损失成本,像污染发生后的企业治污成本、企业缴纳的环境罚款金都属于这一类成本。体现循环利用程度及公众认可度的二级指标有原材料及能源的再利用率、废旧产品的回收率、消费者对产品的绿色认同度。原材料及能源的再利用率是指单位原材料、能源消耗中关于原材料、能源的再利用程度,比率系数越高,则原材料、能源再利用效果越佳;废旧产品回收收益率指标主要反映产品的回收效益,如指标为负,表明绿色供应链产品回收的成本高于收益,如指标为正,表明产品回收带来了一定的利润,比率系数越高,则产品回收的效果就越好。
(二)选择绩效评价方法
1. 确定各指标权重
由于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对各个方面和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会不同,同时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因此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也因不同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环境而不同。对于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建模,该方法需要评价者对照相对重要性函数表,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既体现了决策者的意志,又具有可靠性高,误差小等特点。
2. 指标值的计算
指标值的搜集和处理是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评价者可以从企业财务报告及企业内外部管理资料等信息来源中搜集,并计算出各项二级指标的数值。然后在利用线性插值法对各个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转为百分制,具体操作如下:当指标为正指标,要求“越大越好”,采用上限效果测度,计算公式为:
当指标为负指标,要求“越小越好”,采用下限效果测度,计算公式为:
(1)式和(2)式中:
Xi为某项评价指标;
Pi为企业对应于统计指标的原始数据;
Pmax为企业在该项指标评价标准的最大值;
Pmin为企业在该项指标评价标准的最小值;
u为该项指标得分的下限,在此取u=60;
v为该项指标得分的上限,在此取v=100。
3. 综合评价得分
按照各二级指标的属性构成的准则层权重和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加权值,最后综合得到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值。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某项评价指标得分该项评价指标权重(3)
在纺织服装业中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得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值,而且可以清晰地反映绿色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有关核心企业业绩水平、客户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环保水平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企业改善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局部的监督和控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五、结束语
纺织服装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转向绿色清洁生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依托服装核心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组织系统,并在核心企业领导下,明确供应链管理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绿色供应链运行之后,核心企业还要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对各环节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并及时把结果和要求改善的信息反馈给他们,促使他们持续不断地改善,实现供应链整体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摘要: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着消费需求偏好的改变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来自环境方面的挑战,依托服装核心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时时监控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运行情况,是有效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徐团结,王硕,潘海青.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绿色度评价[J].巢湖学院报,2006,8(2):61-65.
[2]CAO M.Application of Benchmarking in Ware-house Logistics System[C]//.Systems,roceeding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 EMSys-tems,2005:263-265.
[3]李书娟.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05(12):48-52.
[4]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7):93-98.
[5]吴迪冲.关于绿色纺织供应链的研究[J].丝绸,2004(12):1-3.
[6]汪应络,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学报,2003(5):82-87.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2
青年志愿者协会 绿色爱心 军训服装回收活动策划活动背景:09级新生军训即将开始,为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也展现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关心,我们特开展军训服装回收活动。为了让陪伴新生度过大一军训生活的军训服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号召将其捐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义卖后得到的义卖款捐给西部的孩子用于改善学习条件),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崇高志愿者精神。活动时间:2009年9月26、27日活动地点:武东校区(国定路777号)19号楼前(女生宿舍)和 武川男生校区活动组织人员:公管青协成员、格桑花西部教育救助会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1.联系受赠单位(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A.双方明确对捐赠服装的要求,如清洗工作由哪一方安排。B.我方收集好服装后,如何送至受赠单位。
C.沟通双方的条件和要求。D.做到双赢局面,为以后的志愿者活动开辟一个新的合作伙伴。2.联系其他学院的志愿者部共同开展:A.目的:收军服的对象是针对全体的09级新生,为了使收军服的站点更多更广,使组织内部宣传更为全面,我们将与其他学院分管志愿者的部门联系,由公管青协主办,兄弟学院协办这次活动。B.参与程度:本次活动由主办方统筹安排工作事宜,包括前期用品采购,收集当天的具体工作安排。参与的协办方学院将与主办方制作的海报联名,以自身学院的名义来收集军服,最后交至主办方来统一处理事后工作。C.联系学院名单:信管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统计学院、法学院3.宣传:鉴于许多新生认为军训服装没有多大用处,占地方,而将军训服装扔掉的现象,宣传活动将较早开展。宣传手段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军训教官宣传:军训后期由青协成员负责联系各院系的教官,请他们帮助宣传军训服的捐赠活动,并说明捐献自己的军服也是对军训生活结束的一种反馈,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B.展板宣传:与格桑花慈善机构合作,通过展板来展出他们在西部贫困地区拍摄的一些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让同学们了解受赠单位 格桑花 的帮助对象。展板将放置在新园以及绿叶餐厅门前,以此激发学生的捐赠热情。C.餐厅放置台签宣传:考虑到餐厅是大部分新生前往的场所,在餐厅设置台签宣传活动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由青协负责人在前期制作宣传台签,在军训结束前一天在财大各个餐厅放置,(一张桌子放置一张台签),宣传单上需注明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等必要信息。
D.海报宣传:军训后期在海报栏张贴宣传海报,注明活动的目的,活动受赠对象,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等必要信息。E.扫楼宣传:青协负责人将组织新生干事在09级新生宿舍进行宣传,以口头的形式更为直接。F.上财手机报宣传:上财手机报是上财很受欢迎的一种传播途径,发布面较广。我们将与上财手机报合作来宣传捐服装的活动。(考虑新生订阅手机报的面是否广,若只有极少数已订阅,则取消该种方式宣传)(宣传时间结点请见附页)4.活动物品准备:A.前期宣传所需物品:宣传台签(A4纸,保证每张餐桌均有一个台签)海报栏海报展板B.活动当天所需物品:设摊点展板桌子每个摊点一张椅子每个摊点两把大袋子若干(总数不少于四个)塑料布每个摊点一块登记表若干张,笔若干照相机每个摊点一部(活动预算请见附页)5.青协内部会议:于军训结束前一天对活动当天流程安排妥善。包括: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工作内容,回收的服装的摆放地点及分类,部门成员工作分配等。6.参与学院部长会议:于军训结束前三天召开会议,安排各参与学院的摆摊点安排,时候军训服装的处理工作等相关事宜。7.联系媒体: 尝试与 新闻坊 这样的电视媒体联络,或是新闻晨报等报社联系.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让 大学生军训服回收 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二、活动正式开展:1.军训结束当天下午,所有工作人员提前一小时来到指定地点,(男女生校区各派5至6位工作人员)摆放宣传海报架,桌椅,收集袋,铺在地面上的大块塑料布等,每个设摊点可有多个学院共同参与,可以将学院的旗帜一起放置。2.活动正式开始后,登记捐赠者姓名班级等信息,请注明服装是否清洗过,初步整理捐赠服装,以性别和是否清洗过分开放置,为每个捐赠服装的学生拍下照片。3.所回收的军训服装由工作人员统一收集在一起,统计军训服装数量,并仔细整理.确保完全达到 待捐赠状态。
三、活动后期:1.将整理好的服装送至统一送至国定后门口,等待对方运走(在活动尾声和对方先沟通好车辆到达时间)。2.整理活动场地,归还桌椅等物品。附:1.前期宣传时间结点:A.9月22日联系教官,帮助宣传。B.9月23日张贴海报。C.9月24日张贴宣传板。D.9月25日放置宣传台签,扫楼。2.活动预算
温州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篇3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地发展,纺织业、服务业等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使我们的对外贸易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我国外贸出口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绿色贸易壁垒制约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温州就是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灾区”。面对种种负面影响,温州各企业都应了解企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国外进行贸易壁垒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装出口贸易壁垒对策
在我国对外出口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外贸企业遭到大量绿色贸易壁垒。特别是温州的服装企业。中国加入WTO后,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是纺织业,同时优惠也涉及到服装行业。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服装一旦到了对方码头被海关扣住,整个货柜的服装就变成看得见摸不着了。这些服装被扣住的原因都是说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近日,温州市一家企业对这些贸易壁垒感到担忧。上述案例进一步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WTO后,服装产品进入WTO成员国,将逐步取消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但是中国服装进入发达国家,同时还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1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兴起的原因
1.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壁垒、绿色壁垒,通常情况下是指一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立法和制订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对进口的商品进行限制的贸易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它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规定来强制性实施,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1.2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了90年代开始在各国兴起,从本质上看,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凭借自身的技术,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技术、环境标准,进而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门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外贸出口中,温州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服装行业。面对出口持续快速的增长,国际贸易壁垒成为巨大的潜伏性隐患。作为一个出口大城市,温州的出口产品中,占较大份额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各类企业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盲目地扩大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温州成为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最多的城市之一。
1.3 绿色贸易壁垒兴起的原因
1.3.1 环境恶化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社会性问题异常严重,例如气候回暖、臭氧层破坏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倍受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追求绿色文明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保护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产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种绿色价值观逐渐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当中形成,这时,为发达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1.3.2 绿色组织的存在及产生的政治影响。美国早在70年代,就先后组织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保护地球生态平衡是该组织的宗旨。此后,各国纷纷成立绿色组织,进而涌现出一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这些组织和政党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政府的政策,以及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言论、行动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政策被许多政党纳入到自己的政策体系中,并将环境问题转向政治化。所以说,环境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经济、贸易等领域。另外,发达国家的政府迫于国内生产商的压力,逐步形成绿色贸易壁垒。
1.3.3 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由于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保护环境的能力、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等方面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其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这时,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各国的标准千差万别,难以进行统一和协调。由于环境标准存在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环保费用的内化成本出现不同,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终直接决定了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受到影响。因此,环境标准问题逐渐成为国际性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环境保护的呼声普遍较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虽然对环境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且给予了实施,但是对其产品竞争力产生的影响非常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标准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2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种种的贸易壁垒
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温州的服装行业,绿色贸易壁垒对其冲击特别严重,主要表现为:
2.1 影响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 对于全球市场来说,在外贸出口市场方面,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对它们的出口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集中地,在这些国家中,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占据其中的一大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在环保行动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公众在环保意识方面都比较强,其环保技术比较先进,在世界排名中稳居前列。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目前已经从环保立法阶段进入执法阶段,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同时将贸易与环境进行联系,并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限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挤压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市场范围,影响外贸出口。
2.2 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制定和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必然受到影响,在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要求运用环境、生态科学的原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完善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调整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进一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及相关费用。这样,势必会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国际竞争力。
2.3 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引发贸易摩擦 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发达国家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对国外进口的商品进行限制,进一步引发多边、双边贸易摩擦。当前,随着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组织,其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水平、环境标准方面,他们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即使个别成员国存在差异,通过协调的方式也能够进行统一。借助区域自由化贸易等形式,发达国家以环境标准为由, 排斥、抵制区域以外的产品。
3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当前,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频繁出现,对于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来说,需要采取措施,不断巩固和强化中国纺织品的大国地位。
3.1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强化自身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对于绿色贸易壁垒来说,虽然阻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推动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和完善“绿色”安全保障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国际相适应的各类标准,规范运作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保障机制,一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保障。
3.3 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制定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加强合作,研究制定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主要包括:开发、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工艺、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简单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同时研究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温州服装出口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们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处理贸易壁垒,进而推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使我国对外贸易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祖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壁垒瓶颈制约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4.
[2]曾文革,田路,庞蛟.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外贸法律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2003.
[3]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
[4]杜通平.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及两重性[J].生态经济,2003.
[5]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市场周刊,2006(3).
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 篇4
关键词:服装设计,生态,绿色环保,策略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开始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 比如生态思想, 绿色思想。很多行业也到此影响。比如服装行业就是这样, 当前的服装行业非常注重绿色设计。所谓的绿色设计具体的说就是在研发服装以及用料的时候秉承着生态化的理念。可以说服装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总体面貌, 能够体现出国家以及民众的素养。由此我们可知服装在当前的绿色社会中的独特意义, 它是我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物品。
1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具体来讲, 绿色设计也被人们广泛地称作是生态设计。这种思想存在于产品的全过程, 重点分析产品的生态特性, 而且将其当成是关键的设计要素, 在确保符合环境规定的同时, 还要确保它的使用性能和品质等都是良好的。这种设计思想是当今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 它是时代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服装有物质以及精神两种特性, 它和常见的产品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重视服装的环境特点, 还应该重视它的健康性。此类设计思想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 必须保证所有的要素中都应该体现环境要素, 尽最大努力的降低设计对环境带来的干扰。当我们分析此类设计思想的时候, 必须要注意真正的绿色是不存在的, 只能经由设计把其中的非绿色的内容降低到最少。此设计思想规定我们必须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上, 借助生态学的理论来分析设计活动。具体来说它的设计理念有如下的一些:设计应该确保安全性, 舒适性, 而且还要节省资源, 符合环境保护规定。从这种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服装和人类以及社会、生态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绿色设计就是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等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 如果单纯的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话, 就会导致产品无法呈现出绿色特性。
2 绿色服装设计策略
从本质上来看, 绿色设计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服装的色泽以及用料和形态等, 体现出服饰的环保性能。它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出一种没有污染的, 对于人身健康有好处的服饰。这种设计思想涵盖的内容非常多, 使用不一样的措施设计出的服饰, 它们的绿色程度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接下来从如下的三个层次中论述设计方法。
2.1 色彩
色彩作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最大众化的美感”, 对人产生从表面感觉到心理深层的影响力。在打造服饰的色泽氛围的时候, 设计人员不单单要关注色性搭配带来的美感, 同时还应该通过合理的想象来提升效果, 确保人们的内心需要得以满足, 提升服饰的情感功效。此类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种非常良好的生态色泽氛围。在当前时代设计的主流色彩是绿色, 它是生态的原色, 它代表着自然的质朴。大自然是个多彩的世界, 它的色彩是十分迷人的美色, 是一种永恒的美色, 它象征着生命、生机、活力、健美, 和平、和谐、和睦、美满、温馨、幸福, 自由、自在、自然。为此, 绿色时代的色彩以及纹理和图案, 均将进一步显示大自然, 取材于大自然, 充分反映人类生存的空间, 生活的大环境, 着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2.2 材料
在生态服装设计中, 绿色环保观念是其创意设计的主题表现。绿色服装材料, 又称为生态服装材料。选用绿色服装材料是绿色服装设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从如下的两个层面认真分析。
(1) 绿色设计思想规定我们要积极地研发对生态没有负面干扰的材料。具体来讲, 要确保纤维在生产的时候不会受到外在的影响, 而且不会对生态产生负面干扰;当成品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可以很好的回收利用, 或是确保它们能够在自然状态下溶解, 不会给生态带来负面干扰;生产纤维的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 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的资源开发;纤维对人体具有某种保健功能。
(2) 作为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 必须强调材料本身的自然肌理, 确保使用人能够感受到原生态材料的优点, 这样就不会青睐化学材料了。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那些没有经过处理的材料, 比如金属等。这种显示材质肌理和本来面目的设计, 可以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具有的潜在的思乡、怀古、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随着纺织科学的不断进步, 新型保健性面料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未来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这对维护人体健康, 增强衣物穿着的舒适性, 实现绿色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设计师不但要重视传统面料的合理化使用, 同时也要加快对高科技纺织产品的认识。
2.3 造型
在造型设计上, 服装造型的空间作为人体的第一层面环境, 首先要注重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处理。在服装的造型结构处理上东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西方所推崇的三维立体造型结构, 还是东方所崇尚的二维平面造型结构,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都应以创造人体感觉舒适, 符合人体工学的适度空间为目标, 绿色服装设计要求放弃过分强调造型上标新立异的做法, 追求人体自然形态的表现。服装的局部造型应在单纯、实用、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寻求变化与创新, 重视服装结构的机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设计效果, 强调服装单品之间的自由搭配。绿色服装设计还可以通过部件化设计而实现一种新的构成, 比如口袋能够设计为很多不一样的色泽, 不一样的材质的替换件, 此时人们可以结合本身的情况和时尚等要素对单品更换, 再次搭配, 这样就能够进行自我形象的合理设计,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通过此种方法, 人们不但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 把穿衣和设计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以本身的方式来展示作品, 还能够增加物品的使用时间, 提升它的利用率。这将会是今后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而且经由此种措施能够确保我们回归生态。除此之外, 这种设计还能够明显的提升使用效率。不过不一样类型的衣服, 它们的设计规定是不一样的。
3 当前时期绿色设计在服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当我们开始设计工作的时候, 必须秉承人本思想, 注重生态和人的健康。最近几年, 人们开始朝着自然回归, 此时设计也开始顺应这种发展思潮, 开始使用质朴的设计用语, 经由对服装形态的全新设计, 来反馈出人和生态之间的紧密联系。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 借鉴立体剪裁的方法, 运用东方平面构成的理念, 直裁制衣技法, 以非构筑式结构模式进行设计, 从而达到无拘无束、少有人工雕琢的自然朴素的时装氛围。除了采用非构筑式结构、缠绕式结构、披挂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外, 自然主义设计风格还包含其他设计倾向, 如怀旧风、乡村风、民族风等。现代服装中绿色设计的另一种形式是环保主义风格。它注重的是怎样将那些废弃的物品再次利用, 如何把废弃品当成是关键的元素来开展设计活动, 如何降低设计对自然的干扰, 如何积研发环保物质。将二手货市场中的老旧的物料回收, 经过合理的构思再次使用, 这样可以体现出我们对旧物的依恋, 倡导节约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春胜, 何潇湘.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与策略[J].丝绸, 2004.
[2]李超德.中国加入“WTO”与服装业的绿色生态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 2002.
书法与服装设计 篇5
中国传统书法与现代服装设计
中国传统书法,各家各体,浩如烟海。综括为正,草,隶。篆四大类。凡历朝有名书家各成一家。如颜,柳,欧,苏,黄,米,赵各家,皆有专长。同为视觉艺术的服装设计也是各家各风,而两者都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功能,如欧风巴尔曼,皮尔*卡丹,夏耐尔,瓦伦荻诺等,亚风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等。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实际生活为题材来奠定设计方式与表现手法,创作视觉形象,书法艺术是通过包含哲学,文学,美学意味的文字造型表现;服装设计艺术是借助丰富的形态语言用饱含意味的衣着去创造美的境界,然而不论是书法艺术还是服装设计艺术,艺术家们的用意是相同的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寄托本人的情感与韵味。两者在艺术表现上更是相似:体现艺术家们切身生活,思想,行为,用创作的作品传达给观者。艺术是相通的,书法中的各种线条,结构,章法皆可纳入服装艺术设计中去,作为服装院校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研究它们间的异同关系,来更好地掌握艺术设计。书法家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内心变化,服装设计师用线条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平面形态传达设计师对自我生活形态的看法,同样是线性艺术,书法与服装设计只是异曲同工。线是服装设计结构的骨架,服装款式结构是由线条的起伏来变化。直线与曲线的运用是表现服装的基本手段。版型中直线既可以改变服装的外形轮廓,又可以用来作局部结构的分割,曲线用于版块的联接,如袖窿,腰节弧等体现动感和旋转感。服装设计中的线有结构线,轮廓线,缝合线,衣褶线等。书法中有逆锋起横,顺锋起横,刀形直捺,钝形反捺,悬针竖,垂露竖等。服装设计中单纯功能的有结构线,轮廓线,缝合线,书法中各种装饰线的结合运用展示线条的虚实与层次。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合体造型褶和省就被广泛应用,就形成了各种线条的变化,即直线中有曲线,曲线中有直线,同样也是体现书法线的空间,虚实感。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一种线条经运用后就必定会造成面积和比例上的分割,便形成服装的结构版型。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也就多了,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首重布局,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秩序和谐,中轴线在书法中极为重要。服装设计中同样也离不开中轴线。任何款式的服装,对称,均衡必须要以中轴为基础,抓住中轴,就抓住了款式变化的定律。中国人讲究对称,稳定庄重给人以安全感。严格讲求对称形式,以对称应万变,如果撇开中轴,就会杂乱无章。书法中篆书,隶书,楷书,常去正中之势,求对称之态。在服装中也存在一些打破陈旧的对称形式,以奇趣求险趣,以不对称的服装设计来求新意。创造出一些独出心裁的服饰效果。书法中的行草也是打破了楷隶均衡,歪歪得正,重心平稳,此时的平衡依然重要。“上紧下松,松紧得体”在书法,服装设计中广泛运用,书法中字体结构一般都是上紧下松的美学原理,使文字形象呈现生机勃勃的优美艺术姿态;服装设计中,上紧下松的结构安排就更广了,特别是女装,紧身上装把女性优美的线条勾勒地淋漓尽致,下松裙裤体现女性矜持。此外中国唐装中,汉字“福禄寿喜”是最多的。如果服装是神,那么书法便是韵了。所以服装设计师完全可以借鉴汉字部首。字形结构比例得到款式设计的启示。由此可见,书法中各因素在服装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并且通过对书法艺术精髓的借鉴运用塑造出美感,让人们体会到服装震撼人,打动人的魅力,中国传统书法与现代服装设计不解之缘也就在于此。上海中华书法协会会员,江西服装学院 ——-吴振
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篇6
服装设计领域的绿色设计,通常也被称作是生态型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环境方面的发展属性,保证产品生命周期能够符合环境保护需求,逐渐减小人类危害,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降低服装产品在能源方面的消耗。
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对策
在绿色设计理念中,设计最为基础的元素就是色彩、造型以及面料等,需要保证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保护要求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人类健康的服用环境。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也就是造型设计以及色彩设计。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服装造型特点,针对生产周期来设计更加具有特色的作品。
服装色彩设计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也坚持绿色设计主张,体现出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设计色彩上提倡淳朴与自然,突出绿色设计理念,反映出现代人对大自然的追求,体现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从色彩选择的角度来看,绿色设计更加倾向于选择自然色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上选用更加自然的色彩,诸如,海滩色、森林色、冰川色等等。在印染色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植物燃料,避免使用助染积以及化工燃料。目前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选用流行本色,诸如,原生棉、生丝等等,更加倾向于视阈未经过染色处理的纤维织品,这样能够从视觉、感觉等角度渗透出环保理念和绿色理念。
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体第一层面环境,服装造型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服装、人体之间的空间处理。服装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结构方面的明显差异,西方在服装设计上推崇三位立体的设计结构,东方则是讲求二维的平面性质造型,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人体舒适感受,坚持空间发展适度性,绿色设计理念并不追求标新立异,更加注重体现人体自然形态。在服装设计方面,讲求单纯性、简约性以及质朴性等特点,需要更加注重创新以及变化,保证服装在结构性能与装饰性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实现单品之间的有效搭配。与传统的服装设计来看,绿色设计主要是观念方面的变革,设计师在考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生存环境,也就是重视服装在设计中的环保性能,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服装设计在造型、环境方面有效结合,满足环保方面实际需求,降低产品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服装材料选用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绿色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设计师自身的道德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人们破坏环境,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之后觉醒,人类需要保证自身后代具备足够发展空间,并且勇于承担相关责任。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绿色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材料,还需要考虑到技术层面的绿色设计,属于观念上的变革工作,同时也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重要形式。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天然性质的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自然材料能够尽可能减少自然环境污染,有效开发环保材料,特别是在素材使用以及运用方面。在服装材料的选择方式,不仅考虑到了产品的性能以及产品使用条件,还考虑到自然环境方面的限制,有效把握服装资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语
绿色设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宗旨。从艺术设计来看,绿色设计注重回归自然环境,将自然形态融入到服装设计工作中,借助绿色设计理念激发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人们保护自然意识。可持续发展政策促使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设计与绿色消费成为了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坚持自然为本设计原则,为服装设计发展提供发展方向。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促使生态理念以及生态伦理意识逐步深化,实际设计也更加倾向于绿色环保的材质,设计上也更加倾向于环保。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更加推崇自然,营造和谐、自然、美好的设计理念,满足人类精神目标。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重要责任,注重绿色设计的开发以及研发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艳,凌珊,刘洪波.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13(01).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服装生态面料的绿色营销策略 篇7
“绿色营销”是能预期消费者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公司带来利润并能持久运营下去的管理方法。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严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重环境保护,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 以达到公司、消费者、社会和环境均受益的目的。绿色营销是在现代人崇尚健康、环保、安全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同时也是为满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而设计的一种管理模式。
(一) 策略需求
1.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将公司的自身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并以此为依据对公司的服务和产品等进行相应的设计构思、制造、销售。
2. 公司要以保护环境为经营的指导思想, 延展绿色文化的概念, 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相应的营销, 也要为此改变之前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公司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要彻底贯彻公司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相结合的原则。
3. 要求公司立足于消费者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对无公害产品的需求, 以此着手, 创造发现机会, 通过一系列合理的销售方式来满足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策略不是一种诱导消费的方法, 也不是用来给公司塑造公众形象的, 它是一种倾向于永久经营的方式。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抓取商业机会, 最后实现公司盈利和消费者满意的双赢结局, 同时还使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同时受益。
(二) 渠道营销
绿色渠道是指绿色产品从生产者出发到消费者所经过的渠道。公司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先建立稳定可靠的绿色渠道,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启发营销中间商的绿色意识, 基于与中间商合理的利益关系, 不断寻找可靠的营销伙伴, 逐步建立稳定可靠的营销网络。
2. 注重渠道各个环节的工作。从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到建立绿色仓库, 再到绿色运输、管理、贮存等办法的实施, 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好基础工作。
3. 公司应该尽其所能建立越短越好、越宽越好的营销渠道, 这样可以减少渠道中的资源消耗, 从而有效降低渠道的费用。
(三) 促销方案
绿色促销是指通过媒体等方式大量传递绿色信息, 继而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从而促成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过程。绿色促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推广。通过营销人员进行绿色推销和推广, 从销售现场开始一直到推销地, 其间直接向消费者推广和宣传公司产品所包含的绿色信息。在此过程中需要回答消费者的咨询、示范产品的绿色功能, 宣传绿色营销的发展趋势, 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此外还可以采用馈赠、试用等方法引导消费者购买。
2. 绿色广告。通过广告等方式对产品功能进行定位, 引导消费者接受广告所传达的绿色信息。在绿色产品初期投入市场和在市场中成长的时候, 要通过大量广泛撒网广告的方式来营造整个市场的绿色氛围, 刺激购买欲望。
3. 绿色公关。公司的公关人员组织大型的公关活动, 例如可以采取播放影视资料、发表文章或演讲、开展社交活动等方式与大众接触, 一方面增强大众的绿色意识, 另一方面树立公司的绿色形象, 为整个公司的绿色营销建立坚实的社会基础, 促进绿色营销的实现。
二、服装生态面料
服装生态面料一般包括以下五类:棉花、苎麻和亚麻、羊毛、蚕丝、竹纤维。生态纤维材料作为新型的服装面料, 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生态保护的潮流, 是一种日趋流行的面料。本文主要探讨竹纤维这种新型的服装生态面料。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 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 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竹纤维纺织品因其完全复制了竹纤维的固有特性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产品需求量逐年上升。
(一) 竹纤维性质
竹原纤维结构中充满空隙、凹槽与裂纹, 这些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 故竹纤维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 有清凉感。
1. 抗菌性:含“竹琨”抗菌物质, 对贴身衣物有防臭除异味之功效。
2. 保健性:抗氧化物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3. 抗紫外线: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的41.7倍;抗静电, 止瘙痒。
4. 吸湿排湿性:在所有的纤维中, 竹纤维的吸湿性及透气性最好, 久用不留异味。
5. 舒适性:冬暖夏凉, 且能排除体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
6. 美观性:具有天然朴实的高雅质感。
7. 环保性:无任何化学成分, 无污染, 100%可生物降解。
三、品牌策略案例
(一) 品牌介绍
1. 天竹
天竹是国内著名的竹纤维品牌, 基本覆盖了竹纤维方面的国内市场, 在国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天竹“低碳呼吸, 乐享生活”的广告语现在对很多人来说都耳熟能详。
2. 莱卡
莱卡是美国杜邦公司推出的新型纤维, 这种纤维与传统弹性纤维的不同是它的伸展度可达500%, 可自由拉长4至7倍, 并在外力释放后迅速回复原有长度, 回复后却可以紧贴在人体表面, 但对人体的束缚力很小。莱卡与大多数的氨纶丝不同, 它拥有特殊的化学结构, 在湿水后处于湿热密封的空间里也不会长霉。所以, 莱卡被称作是“友好的”纤维, 它不仅可以彻底地与天然及人造的纤维融合在一起, 并且还可以增加面料或衣物的舒适度、束身感, 使人运动自如, 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莱卡被称为神奇的纤维, 并冠之以埃及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的名字, 更增添了神秘感。
莱卡不可单独使用, 但能与任何其他人造或天然纤维交织使用, 包括羊毛、麻、丝及棉, 以增强面料贴身、弹性和宽松自然的特性, 而不改变织物的外观, 是一种看不见的纤维, 能极大改善织物的性能。莱卡有着出众的伸展性。
(二) 营销策略
1. 天竹策略
(1) 广告:低碳呼吸, 乐享生活。
(2) 产业联盟:天竹产业联盟已拥有会员企业71家, 使整个天竹品牌可以做到贯穿上下游产业链, 企业优势资源互补, 大大延伸了品牌触角, 扩展了市场。
(3) 参加展会:联盟多次联合会员企业参加各种展会, 如国内的针织博览会、面料展、广交会和国外的印度纱线展, 挺进法国PV展,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有的天竹纤维。
(4) 合作共赢:依托产业联盟平台, 积极寻求合适的合作者。
2. 莱卡策略
(1) 直指终端消费者:产品宣传等都直接展示成品衣物, 直接指向消费者。
(2) 标识吊牌:“用最聪明的投入, 做出最大的品牌推广”。只要采用莱卡的服装都会挂有一个三角形吊牌。这样迅速占据了市场, 让消费者也养成了一种习惯。
(3) 亲民营销活动:举办“莱卡风尚颁奖大典”、“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时髦而亲民、面对时尚领军者以及大众消费群体的活动, “莱卡”在牛仔裤、内衣、羊绒、T恤等产品的应用上都得到了认可。
(4) 发布会:举办大型发布会, 其中会进行实物表演, 实时展现莱卡功能。比如在上海源深体育中心羽毛球馆举办的主题为“科技运动面料LYCRASPORT”的发布会上对其进产品行市场推广。当人们观看着动感单车、热力健美操、花式篮球和极限蹦床等富有活力的运动表演时, 不禁感受到这场魔术营销盛会中的“莱卡”魅力。
(5) 引发下游, 带动上游:将自己从一个工业品牌延伸到一个时尚领域品牌, 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时尚先锋的象征。
(三) 调查问卷
服装生态面料调查
1. 请问您知道服装生态面料的概念吗?
A知道B不知道
2. 请问您知道以下哪些生态面料?
A棉B麻C羊毛D蚕丝
3. 请问您知道竹纤维吗?
A知道B不知道
4. 请问您知道国内品牌天竹吗?
A知道B不知道
5. 请问您知道国外品牌莱卡吗?
A知道B不知道
6. 请问您知道天竹联盟吗?
A知道B不知道
7. 请问您听说过“低碳呼吸, 乐享生活”这句广告词吗?
A知道B不知道
8. 请问您知道识别莱卡的三角吊牌吗?
A知道B不知道
9. 请问您知道以下哪些莱卡的营销活动? (可多选)
A莱卡风尚颁奖大典B莱卡我型我秀
C加油好男儿D莱卡牛仔系列活动
1 0. 请问在质量一样的情况下您会选择哪个品牌?
A莱卡B天竹
1 1. 如果您对莱卡或者天竹还有什么了解, 请写在下面?
(四) 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结果非常的清晰, 两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莱卡的知名度高达96%, 年轻人基本上都知道。天竹的知名度也达到31%, 一般对服装比较了解的也知道。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大型的活动、电视活动等可以有力地提高知名度, 尤其对于对服装不甚了解的人群。其实天竹的服装还是有一定普及率的, 但是在品牌知名度方面还不如莱卡。其次就是天竹市场占有率不高, 莱卡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处于垄断地位。
1. 天竹借鉴
天竹品牌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和它自身推广的产业联盟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不一样, 因为国内一般没有像国外那样很大的公司, 可以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搞大型的活动, 国内品牌需要另辟蹊径。产业联盟的形成彻底完善了竹纤维产业链, 使供给不再成问题;大大地拓展了竹纤维市场, 在大大小小众多联盟会员的分布推广之下品牌随处可见;会员之间进行优势互补, 极大地推动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 莱卡借鉴
莱卡通过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整合营销计划, 直接和最终用户建立品牌联系。首先提高莱卡的知名度, 然后得到他们的喜爱和拥护, 让他们希望自己的服装中能够拥有莱卡。莱卡销售锁定高收入人群, 通过宣传赋予品牌强烈的时尚印记, 建立清晰的品牌联想, 也就是“舒适, 服帖, 时尚, 潮流”。
四、结语
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服装发展的大趋势是采用生态面料。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完全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更加需要大力推广。营销策略并无定式, 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企业规模不一样, 推广手段也不一样, 并不是将外国成功的经验照搬过来后中国的企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但莱卡的运营方式还是值得我们的企业去思考和借鉴的。通过对两家营销策略的比较分析, 不难看出, 是否拥有知名度和品牌质量将成为衡量服饰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尺。希望我国的品牌可以通过做好联盟等方式的经营, 参考国外品牌的营销模式, 打响知名度。相信中国品牌不久的将来就会在绿色营销方面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Liu Yan.Green Marketing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J].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1995
[2]Wan Hou-Fen.Enterpris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Green Marketing[J].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1994
[3]Liu Yu-Wei.Green Marketing——a new Cross-Century Marketing Stage of China[A].Annual Meeting of Market Societ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995
[4]Stephen.P.Robbins, Mary Coulter.Management[M] (the seventh edition) .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3
[5]Wang Shou-An, Yu Chuan-Li.Environmental Operation[M].Enterprise Management Press, 2002
[6]余勇.“生态面料”带动个性潮流[J].环境, 2009 (02)
[7]王菊琴.生态服装将成为服装市场的主流[J].中国检验检疫, 2003 (05)
[8]晓婷.认识莱卡[J].中国纤检, 2007 (11)
[9]兆森.“莱卡~-> (TM) 加油!好男儿”助力英威达市场推广[J].江苏纺织, 2007 (01)
[10]蔡一飞.英威达的吊牌[J].IT经理世界, 2008 (18)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8
1 服装绿色设计的理念
绿色设计GD (Green Design) , 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ED (Ecological Design) , 它要求产品设计的每一个决策都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 在实现环境目标的同时, 还应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
从服装设计的角度上理解, 绿色设计理念应包含几个方面:呵护生态的环保意识, 舒适、健康、安全的着装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 自然、简约、舒适的设计理念[1]。这种理念贯穿于服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2 成形针织服装绿色设计中材料的选择
对于“成形针织绿色服装”而言, 材料的“绿色”程度是首要的, 选用绿色服装材料是成形针织服装绿色设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对于绿色服装材料的选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2.1 选择无碍生态的绿色纤维材料
绿色纤维也被叫做环保纤维、环境友好纤维 (Environment-friendly Fiber) 。为了全面理解绿色纤维的含义, 可从一个纤维产品的全循环过程出发, 即从原材料、加工过程、消费使用、遗弃处理等方面加以考虑, 对合成纤维产品还有合成过程, 为了更好地把握其是否绿色纤维, 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
纤维产品的原材料无污染 (或少污染) , 或尽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源;
合成纤维产品的合成过程节能、降耗、减污, 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纤维产品的加工过程, 特别是印染、整理等加工过程, 尽可能使用无毒、可自然降解的浆料、染料、整理剂等, 以及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清洁生产;
纤维产品的消费、使用中, 对人体友好、舒适, 若带有某种特殊功能更好;
纤维产品的消费使用后, 不会因遗弃或处理带来环境问题, 最好能循环利用, 或回归自然。
根据上述绿色纤维的特征,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开发出的绿色纤维种类有很多 (包括各种高新技术进行清洁生产的绿色纤维在内) , 如天然绿色纤维、再生绿色纤维、合成绿色纤维等。在绿色服装设计过程中, 可以选择不同类别的绿色纤维材料进行产品设计。
2.1.1 选用天然绿色纤维材料
天然绿色纤维是指自然界原有的或从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绿色纤维。天然绿色纤维的品种有很多, 如绿色有机棉、天然“不皱棉”、天然彩色棉、麻类纤维、蚕丝、天然毛纤维等。
2.1.1. 1 彩色棉、有机棉与“不皱棉”
有机棉在种植过程中, 采用有机耕作, 有机施肥, 生态防治害虫, 最终使收获的棉花少含、甚至不含毒害物质, 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 Lynda Grose设计的第一代生态时装中就开始采用了有机棉。
彩色棉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棉花, 采用有机耕作种植, 无须漂染加工, 废弃后可循环再生, 真正实现了从纤维生产到成衣加工全过程的“零污染”。
“不皱棉”也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具有抗皱功能的新型棉花, 它不仅保留了普通棉纤维原有的吸水、柔软等性能, 而且保温性、强度、抗皱性均高于普通棉纤维。用这种“不皱棉花”制成的衬衫可免烫, 从而消除含有大量甲醛 (HCHO) 的抗皱剂对人体的影响。
2.1.1. 2 麻类纤维
麻类纤维主要包括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等。大麻具有不用农药和化肥即可快速生长、产量高、易加工的优势, 是一种利于生态环境的纺织纤维;亚麻、苎麻纤维是一种一年种、多年生、长受益的植物, 种植技术简单, 投入小, 产出快, 产出大, 山区、高原都可以生长。大力发展麻纤维产业不仅可以解决纤维原料与粮争地、同其他石化工业争原油的问题, 同时还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消费需要, 以及发展民族特色纺织工业的需要。
2.1.1. 3 蚕丝
蚕丝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柔软、最健康的天然纤维, 它具有良好的御寒性和保暖性, 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 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2]。
蚕丝中天蚕丝富有光泽, 色泽鲜艳, 质地轻柔, 具有较强的拉力和韧性, 且无折痕, 不用染色就能保持天然的绿宝石颜色, 故享有“钻石纤维”和“金丝”之美称, 是一种珍贵的蚕丝资源。采用蚕丝制作的夜礼服, 主要由皇家和贵族使用, 在华灯的照耀下犹如珠翠满身, 使穿着者显得格外雍容华贵, 身价百倍, 象征着穿着者的富有和地位。
2.1.1. 4 天然毛纤维
毛纤维中的牦牛毛、驼羊毛、驼马毛、骆驼毛及彩色兔毛纤维等, 它们不仅穿着舒适, 同时还具有某种天然色彩, 无需染色、漂白,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1.2 选用再生绿色纤维材料
再生绿色纤维是指用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制成的, 具有天然纤维素、蛋白质相同化学组成的绿色人造纤维。再生绿色纤维的品种有很多, 如Lyocell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recycle poly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等。
2.1.2. 1 Lyocell纤维
Lyocell纤维 (意即溶解性纤维) 被誉为21世纪绿色纤维, 它是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 (NMMO) 为溶剂, 用于湿法纺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废弃物可自然降解, 生产过程中的氧化胺溶剂可99.5%回收再用, 毒性极低, 且不污染环境。其短纤维称为Tencel (天丝) , 而长丝则被称为Newcell。用该纤维制成的织物富有光泽, 柔软光滑, 自然手感, 优良的悬垂性, 良好的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通过不同的纺织和针织工艺可织造不同风格的纯Lyocell织物和混纺织物, 用于高档牛仔服、女士内衣、时装以及男式高级衬衣、休闲服和便装。
2.1.2. 2 牛奶纤维
牛奶纤维是以牛乳作为基本原料, 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而成的再生蛋白质纤维。用牛奶纤维织造的面料质地轻盈、柔软、滑爽、悬垂、透气、导湿, 耐磨性、抗起球性、着色性、强力等同于羊绒, 内含各种氨基酸达17种之多, 贴身穿着有润肌养肤, 滋滑皮肤的功效, 还具有天然持久的抑菌功能, 耐穿、耐洗、易储存。
2.1.2. 3 大豆纤维
大豆纤维是以脱去油脂的大豆豆粕作为原料, 提取植物球蛋白经合成后制作而成的新型再生植物蛋白纤维。它细度细、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强、吸湿导湿性好, 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 蚕丝般的柔和光泽, 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 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 被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该纤维与羊绒混纺成高支纱, 用于生产春、秋、冬季的薄型绒衫, 其效果与纯羊绒一样滑糯、轻盈、柔软, 能保留精纺面料的光泽和细腻感, 增加滑糯手感, 也是生产轻薄柔软型高级西装和大衣的理想面料;与真丝交织或与绢丝混纺制成的面料, 既能保持丝绸亮泽、飘逸的特点, 又能改善其悬垂性, 消除产生汗渍及吸湿后贴肤的特点, 是制作睡衣、衬衫、晚礼服等高档服装的理想面料;与亚麻等麻纤维混纺, 是制作功能性内衣及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与棉混纺的高支纱, 是制造高档衬衫的理想材料;加入少量氨纶, 手感柔软舒适, 用于制作T恤、内衣、沙滩装、休闲服、运动服、时尚女装等, 极具休闲风格。
2.1.2. 4 recycle poly纤维
recycle poly纤维是由可再生的塑料水瓶切成薄片并且溶化后制成。2010~2011赛季的巴萨球衣就是采用此纤维面料结合3D裁剪技术制作而成的 (每件球衣使用了相当于八个可再生的塑料水瓶材料) , 不但节省了原材料, 还是一种减少塑料污染的环保做法, 这样的球衣对人体皮肤没有任何损害, 反而“DRI-FIT”的快速排汗技术能够让汗水和身体分离, 保持球员身体的干爽和舒适。
2.1.3 选用合成绿色纤维材料
合成绿色纤维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 (或可熔) 性的线型聚合物, 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绿色化学纤维。如玉米纤维、珍珠纤维等。
2.1.3. 1 玉米纤维
玉米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 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 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 为聚乳酸纤维。此纤维轻柔滑顺, 强度大, 吸湿透气, 加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及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 悬垂性佳, 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 服用性能好, 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被推荐为“21世纪的环境循环材料”。
2.1.3. 2 珍珠纤维
珍珠纤维是运用高科技纳米级珍珠粉体添加技术加工而成的, 表面具有珍珠般光泽, 内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是一种新型绿色合成纤维。用其制成的纺织面料, 与肌肤有天然的亲和性。珍珠纤维内衣光滑凉爽、吸湿透气、手感柔软、呵护肌肤, 贴身穿着异常舒适。
2.2 选择肌理感强的天然材料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设计中强调材质的天然肌理, 让人们感知自然材质的魅力, 从而尽量远离化学物质。如在设计中大胆地运用未经处理的织物、木材、金属等材质。这种显示材质肌理和本来面目的设计, 可以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具有的潜在的思乡、怀古、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3]。
3 成形针织服装绿色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选择绿色服装材料是服装绿色设计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如何合理地运用各种服装材料。在服装的绿色设计中, 材料的运用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材料种类最少化
在服装绿色设计中, 以少为美, 减少材料种类, 以便于服装废弃后的回收收理。如在设计中用线带取代拉链、金属纽扣等材料, 实现功能与装饰的需要。
3.2 材料二次设计绿色化
成形针织面料绿色再造的方法主要有:把不同质感或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重组设计, 如Mia Nisbet出品的这件服装就是用被废弃的旧物料进行重组制作而成 (如图1) ;成形针织面料的变形设计, 如打皱处理, 折裥或在局部进行挤、压、拧定形处理;成形针织面料的破坏性处理, 如剪、抽丝、腐蚀、镂空、烧、打磨等, 改变面料的原有结构, 形成另一种状态;成形针织面料的装饰设计, 即在面料表面进行加法设计, 如缝装饰线、粘珠片、刺绣、贴布绣等;成形针织面料造型的重塑处理, 如把面料制作成圆条形再拼合, 形成一种2.5维空间的半立体肌理状的效果, 具有浮雕感。
3.3 材料利用充分化
在成形针织绿色服装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要求其构成材料能得以充分利用, 这样可以减少对材料资源的浪费, 进而防止地球资源的枯竭。
4 结语
倡导绿色设计理念, 发展绿色产品, 享受绿色生活, 已成为21世纪人类追求的目标。随着纺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很多新型绿色服装材料层出不穷, 这对维护人体健康, 实现成形针织服装绿色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作为针织服装设计师, 必须加快对这些高科技纺织产品的认识, 同时做到材料的合理化运用。
参考文献
[1]周文杰.浅析服装的绿色设计[J].丝绸, 2002, (7) .
[2]郑宁.浅析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111.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9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绿色壁垒在纺织服装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因此,加速生态纺织品标准的研究,针对国际纺织品贸易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尽快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消除国外绿色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绿色壁垒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向总部经济转型,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的快速预警和反应机制等方面应对绿色壁垒挑战进行了探讨。
1 绿色壁垒的概念及其特点
绿色壁垒是近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近年来贸易壁垒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该壁垒将环保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为依据,并以进口国(地区)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准绳,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进口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产品实行限制或禁止进口,以保护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进行市场保护,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凡是与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健康有关的市场准入产品,都是绿色壁垒的保护对象。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研究开发、原材料的选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处理全过程。
1.2 形式上的隐蔽性
绿色壁垒在实行贸易保护方面有很强的隐蔽性。一是该壁垒在理论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避免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额度在分配中存在的明显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二是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形式灵活多变,其限制进口的目的是通过间接途径达到的,使得进口国、出口商难以适应;三是广泛地利用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因而其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名义的合理性及实施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是一种技术壁垒,以保护地球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只是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便可以实施。
1.4 本身具有两面性
绿色壁垒既有对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有意义的一面,但也突出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性。它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遏制性,但也能促进其调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2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中国纺织服装业目前尚处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加工业为主,规模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业内较缺乏知识型及专业型管理人才,大多数企业从事低层次、简单化、大批量的贸易和生产。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额虽然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但在市场经营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出口区域的多元性,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0.7%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二是缺乏出口增长的自主性,出口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到20%,拥有自主品牌、技术、营销网络则更是少之又少;三是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出口竞争主要依靠低价格和数量扩张,从扩大出口中获得的国际交换利益增加并不显著。
伴随着配额的取消,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种种贸易磨擦也进入了多发期。美国纺织和纤维制造者协会以“中国产品对其造成产业威胁,导致大规模失业”为由,一次又一次掀起波澜,要求其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特保涉限”,产品类别涉及内衣、针织品、裤子、衬衣、被单、袜子、精梳棉纱等;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展开反倾销,其涉及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被调查对象涉及中国企业近1 000家;还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争端,如:印度绸缎商向政府提出申请,欲对我国绸缎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此外,各种非贸易壁垒更是花样翻新,比较突出的是通过对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环保要求、安全认证等提高产品准入门槛。所有这些,一方面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使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威胁”和压力,同时也说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一批纺织服装企业家已懂得要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意识到企业生存的根本是采用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才能扩大和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只有尽快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标准水平、管理水平,以质量为保证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国内知名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3 应对绿色壁垒挑战的措施与对策
3.1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绿色”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发达国家依仗其较高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已经从单纯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源、经济主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抉择。面对这种新形势,我国把“技术标准战略”作为三大科技战略之一,并在全国19个城市开展了实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形成若干对推动全国技术标准工作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示范区,以全面提高我国技术标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无锡市作为江苏省的国家重要技术标准试点城市,从建立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需要出发,确定国家技术标准试点工作首先在纺织、环保、新材料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开展,并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促进产业提高技术标准水平。无锡检验检疫局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发挥自身熟悉和掌握技术标准、拥有标准符合性评定能力的优势,承担了在纺织产业开展生态纺织品国家技术标准试点的工作,构筑纺织品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技术标准试点并成功地应用到生产和管理领域,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纺织品生产、贸易宏观决策、设立先进目标、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纺织服装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增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显示了先进标准与实践紧密结合对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顺应潮流、快速发展和促进出口的重要作用。
3.1.1 政府引导是关键
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从无锡纺织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国内外纺织品技术法律法规、市场准入制度,以生态纺织品法规、标准信息库和生态纺织品公共检测平台为技术支撑,为无锡纺织企业推行国家技术标准提供公共服务。
·根据纺织品标准信息库发布的国内外标准信息,对无锡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生态安全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无锡地区推行纺织品国家技术标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通过纺织品标准信息库的计算机网络传达到有关纺织企业。
·指导出口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根据生态纺织品国家技术法规、标准编制生产过程监控计划,组织人员培训,绘制生产流程图,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监控限值,并采取纠正措施,最终保证产品符合生态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根据纺织品产业技术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出口生产企业的纺织品服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检测等有效措施进行生产全过程监控,保证纺织企业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定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技术标准执行的符合性,使纺织品潜在的与技术标准不符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得以防止或消除。
3.1.2 以企业为主体
江苏阳光集团是无锡纺织企业中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最多的企业之一。该集团自1997年首次参与制定《高支轻薄型精梳毛织品》国家标准后,几乎每年都参与标准的制定,对他们来说,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已不是为了拓展国内市场,而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2006年6月,阳光集团与澳大利亚羊毛研究组织签订协议,共同承担《绵羊毛品质评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成为无锡首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
与阳光集团一样,红豆集团、海澜集团等一批纺织企业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后,也利用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来扩大影响,抢夺市场先机,奠定行业龙头地位。红豆集团的针织产品尤其是针织T恤衫一直畅销大江南北,因此,红豆集团制定的企业标准一直为全国纺织行业委员会所采用。早在2002年,红豆集团就成为针织T恤衫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后企业又参与了《针织物规格尺寸系列》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无锡纺织服装行业在大力创品牌的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抢占行业制高点,在技术标准的研制和运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3.2 调整产业结构,向总部经济转型
纺织服装行业曾是无锡实体经济的“传统强项”,但近年来暴露出产业链高端化发展不足,自主创新、品牌经营能力较弱,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大,以及劳动力资源缺乏和商务成本高等“软肋”。
无锡纺织服装产业,正从加工经济向以研发和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总部经济转型,迎来产业升级的春天。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无锡纺织服装业应适时进行“梯度转移”。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纺织企业被淘汰、兼并、转移和关停,原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中小型纺织服装加工贸易企业将纷纷退出市场。
总部经济在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脚步声中渐行渐近。一棉、太平洋纺织等重点纺织企业,纷纷将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项目转到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苏北等地,将总部向纺织工业园区集聚。太平洋纺织的老总说,过去接国际一线大单的质量达标难度很大,如今却轻而易举;现在生产订单都排满了,下订单的几乎都是欧美一线客户。向总部经济转型,是无锡纺织服装企业求存和发展之路,今后还将向成衣品牌高价值链延伸。
3.3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水平
一是逐步使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标准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成为国际上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我国国家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我国要适应这一趋势,提升与更新部分国家标准,使其与国际标准一致;同时,密切关注全球标准化新动向,及时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以使我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绿色技术壁垒的陷阱。
二是我国纺织行业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认真研究和不断追踪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增强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及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因此,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纺织品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参加ISO、IEC各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特别是要尽量争取把我国的优势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中去。
3.4 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的预警和协调管理机制
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的逐步取消,给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出口空间,但也面临着更多国家的、内容更广泛的绿色壁垒。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和突破。
一是建立纺织品绿色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构。有关各方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各成员国的政府、工商、经贸团体采取的绿色壁垒的细节,及早得到其他成员制定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信息,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从而对国外可能出现的绿色壁垒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建立应对绿色壁垒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互动,政府与中介组织、企业与专家互动,及时对国外制定和实施的针对我国的绿色壁垒进行交涉,尽量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健全消除绿色壁垒的研究和协调管理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和掌握TBT协议、ATC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的具体内容,总结国内外企业消除绿色壁垒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应对绿色壁垒挑战的一般规律,并在解决贸易纠纷中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反映情况,完善相关措施,更好地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的挑战。
三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针对那些对我国产品设置歧视性绿色壁垒的国家或地区,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使我们的市场得到良性有序的发展。
4 结语
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欧盟、美国、日本是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等。这反映了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持续提高,也存在某些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为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要千方百计提高纺织服装商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技术标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预警和协调管理机制,消除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和扩大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壁垒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向总部经济转型,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的快速预警和反应机制等方面应对绿色壁垒挑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壁垒,技术标准战略,总部经济,采用国际标准,快速预警和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志强、史静娟、勇冰.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欧盟标准与中国纺织品贸易年鉴专刊.
[2] 田林辉.WTO纺织品标准与我国纺织品标准化问题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5(12)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10
一、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政策改革
1. 扩大征税范围, 增加绿色税目, 使环境破坏者承担社会成本
(1) 消费税“绿化”税目
我国现行消费税中通过“绿化”消费税征税税目, 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 2015年我国对电池开征4%的消费税。一颗钮扣电池被丢弃入大自然后, 可以污染60万升水, 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再如, 我国2006年将一次性筷子列入消费税税目。2006年以前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 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 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促进绿色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纳入征税范围包括:农药、化肥、塑料袋、高档服装、别墅、私人飞机、娱乐性帆船等。
(2) 资源税增加“自然生态保护”税目
近年来, 我国资源税“生态资源保护”税目有所增加。例如, 2015年中重稀土资源税适用税率为27%。稀土目前国际价格一吨十几万, 然而, 我国稀土曾过度低成本开采, 致使这种不可再生的“工业维生素”保有量减少, 生态环境破坏。再如, 2016年7月, 河北省开始试点开征水资源税, 强化促进生态资源集约和高效利用。
2. 调节税率负担,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者和破坏者的税负差别
对高消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应采取提高税率的方式设置惩罚性税率, 城市雾霾很重要的因素是汽车尾气, 我国自2014年11月末至2015年初, 起连续三次上调整汽油、柴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税率, 成品油的大量使用会破坏环境, 调高成品油消费税体现的就是环境保护的导向。
目前我国与自然生态资源地保护有关税种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资源税。但是城市维护建设税采用差别比例税率, 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大的地区往往适用较低税率, 甚至只有1%的税率负担;县城和建制镇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仅有0.6元-12元/年, 不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 应改革按土地价格从价计征。
3. 绿色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税收政策中设计了不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包括: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促进废旧物资回收的优惠措施免征增值税;鼓励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的优惠措施给予税收支持和鼓励。企业所得税包括:资源综合利用, 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
4. 绿色税收体系中增加“碳税”税种
目前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因缺乏规范性, 对生态资源保护作用有限。为抑制环境污染行为, 应将排污费改为增加“碳税”税种, 按照“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征收。所谓碳税, 是指根据排放源使用化石能源中的碳含量或者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税, 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2009年6月,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将于2020年对其它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二、绿色税收对小微服装企业纳税影响分析
1. 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融合
“十三五”规划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小微服装企业适应国家绿色发展宏观调控, 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新, 努力实践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相结合。
在服装产品设计和生产创新方面, 小微服装企业应当参与国际ISO14040环保系列标准认证, 积极实施绿色品牌创新战略。在生产中采用绿色材料、创新绿色加工技术, 如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染整工艺、无水染色、喷射印花等染整新技术。在资源利用方面, 小微服装企业可以创新生产工艺, 购置节水环保设备, 将企业废水经过加工后二次循环利用, 甚至做到无水印染。企业所得是税中购置环保设备、节能节水设备, 投资额10%可抵免应纳所得税额。在消费环节, 小微服装企业可以研发销售环节一次性塑料袋包装物的替代品, 减少废弃物产生;利用低碳新能源运输工具;创新低碳网络商业模式, 促进绿色发展。
2. 适应绿色税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小微服装企业绿色发展
绿色税收作为国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落实节能环保的宏观调控手段, 采用税收征收以及税收减免等方式来促进经济低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了对绿色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加速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为小微服装企业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小微服装企业应当利用绿色税收优惠降低税负。一是, 符合企业所得税相关要求, 研发费用可加计50%扣除。小微服装企业可以研发新面料绿色制作工艺, 用核桃皮等无污染农产品、绵羊毛和蚕丝等天然动植物作浆料、染料原料进行面料加工和印染。研发费用减免计算:某小微服装企业2015年1月发生新技术研发费支出2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 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00万元。二是, 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小微企业, 2015年1月1日后购入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 不超过100万元的, 可以全额扣除。小微服装企业如采用绿色智能制造技术, 将污染检测智能化设备与工艺模板技术集成, 设定绿色智能生产线流程。纳税筹划方案:绿色制造仪器设备价值应当节省至100万元以下, 100万元支出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获得递减纳税的好处。
3. 文化创意发展和绿色发展相结合
(1) 资源税改革对小微服装企业文化影响
资源税水资源税改革促进了小微服装企业在文化方面的创新, 时刻提醒企业要节约用水、及时排污, 潜移默化地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渗透入企业文化。
(2) 文化创意产业“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影响
从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看, 文化创意产业“营改增”后税负降低, 文化的消费就会提高,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如服装“时尚”创意繁荣发展。从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看, 降低征税, 加大企业利润空间, 有能力的设计师或者设计部门从服装企业游离出来。服装加工和制造环节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问题, 特别是服装印染过程, 产生大量的直接碳排放, 而服装设计环节将实现高收益、低碳绿色发展。改革前创意设计成本列支在制造业研发费用中, 没有体现创意设计附加值。实体形态的小微服装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成本分摊协议使创意的定价中包含附加值部分, 服装制造企业购买创意设计有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
三、结束语
从全球来看, 服装业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成为潮流, 小微服装企业应积极降低在采购、生产加工、装配、运输、销售环节的能源消耗,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李丹等.文化创意产业“营改增”对服装制造业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5.12:148~149.
[2]李丹等《.税法》课程中绿色税收实践教学案例设计[J].高教研究, 2015.3:148~149.
[3]谢大伟等.完善我国城市水源地保护财税政策的思考[J].财经研究, 2015.2:100~102.
[4]陈映雄.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06.3:59~60.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11
关键词:绿色环保;发展趋势;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下,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引发了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了绿色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也给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时尚。众所周知,服装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后对土地、水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影响我们甚至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为了解决服装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推动服装产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服装设计改革,走绿色环保的设计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低碳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环保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1.1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提出的一种服装设计理念,它产生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巨大。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规模、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许多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反过来制约社会文明发展。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绿色环保思想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念指导下逐步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绿色环保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催生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服装产业被列为“夕阳产业”,主要原因在于服装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依赖,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影响环境质量,并且对人体健康有威胁。为了改进这一现状,将服装产业从“夕阳产业”中脱离出来,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核心的绿色设计理念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1.2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贯穿于服装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符合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种设计理念以服装设计为基本目标,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基本要求,注重服装的环保属性,讲究艺术与技术、环境与社会、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平衡。在不危害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来呈现具有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的现代服装,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具备美观、得体等特点,符合大众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服装设计具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内涵。进行绿色服装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时尚等元素,还要融入健康、自然等元素,每一个环节都要以环境为核心,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绿色服装设计的特点
(1)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绿色设计贯穿于服装的整个生命周期,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多应用环保材料,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2)回收再利用。这一点是针对服装面料提出的。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下,服装生产所使用的面料都应是环保型的,淘汰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降解,而且不污染环境。此外,淘汰后的服装可以回收再利用,制作其他产品或产生其他用途,如制作成包装袋、工艺品。
(3)使用健康。使用健康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绿色环保的设计要求,更是为了符合服装设计的人性化发展需要。为了服装使用者的健康,进行服装设计时,选择的面料应是环保的,尽可能少使用化学染料制成的染布,以免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威胁。
2 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
绿色服装设计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服装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服装设计思维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者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充分考虑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缓解甚至解决服装产业现有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满足环保、健康、节能、舒适等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出新时代的服装产品。
2.1 有机设计
有机作为一个概念,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体,另一个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机哲学。在生物学上,有机体被定义为一个生命体,能够生长和繁殖;在有机哲学上,有机具备结合、增加的含义。综合以上两种解释,对有机设计概念进行界定,即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创造出能与自然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行为。从根本上讲,有机设计形成与发展的契机是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产品在食品行业大规模发展,让人们对有机产品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这对认识有机服饰是有益处的。某种意义上看,有机食品对有机服装的出现及内涵理解是有影响的。有机服装,指的是在一定生产标准下生产制作的服装产品,主要材料是有机原料,整个生产制作过程倾向于环境友好型。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制作有机服装产品,且过程中不使用有害于环境的化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其中,在有机原料生产过程中,坚决不使用化学肥料、污水等生产要素,以免危害环境。由此可见,有机设计是一种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服装设计,其中的限制条件是有机原料和益于环境的生产工艺。
在有机设计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服装设计方法,即有机代替法。这一种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有机化的过程,另一个是代替的过程。在有机化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有目的、刻意地选择已有的一切有机要素,如有机面料、色彩等,设计主动环保型服装产品。用这种理念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服装,其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接近于“零”,是非常具备环境效益的一类服装产品。在代替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现有的环保型设计元素来代替那些不是环境友好型的设计要素,如取代对环境有影响的染色工艺等。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得到适合于环境的有机服装。无论怎样,在有机设计中,始终将服装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跳出传统的设计框架,探索出不同以往的全新设计步骤。同传统的服装设计相比,有机设计多了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的环节,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发掘设计中影响环境健康的不足,然后提出完善措施,再评估、再完善,直至利于环境健康,从而完成有机服装设计。
有机设计将服装设计看成了一个能够创造生命力的过程,是一种可持续设计,与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相适应的,考虑到了服装设计整个过程的环保能力,利于保护自然,创造了具有环保价值的服装产品。例如,在服装面料设计中使用有机面料,代替传统的对环境、使用者健康有影响的面料,在保证服装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环保价值。
2.2 再生设计
这一种服装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再生思想,共包含三层含义,分别是回收、再生、减少。具体来说,就是在新产品生产中运用已经使用过的材料,从而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燃烧、掩埋等行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保护土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所以,基于再生设计产生的服装产品,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服装产业对天然纺织物的消耗量是巨大的,通过再生设计,能明显提高天然纺织物等的重复利用率,资源节约优势十分强大。
服装产品是一类有一定再生能力的产品种类,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人们自然想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而再生设计成了一种好的选择。通过再生设计,充分发挥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对服装产品进行再生设计,可以采用循环再制法,主要包括回收、分解、整合三个环节。具体是:将回收回来的破旧服装产品看成是同一个废弃整体,对其进行分解,从中提炼出可以再次利用的有价值部分,然后进行整合,将这些可用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产生新的服装产品。这一过程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将服装产品的二次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一种适合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服装设计思想和方法。有的人认为,利用回收后的破旧服装进行新产品设计,与设计艺术提倡的创新思想相悖,实则不然。在再生设计下,重复利用的是服装原料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旧有的形式,这一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二次设计,仍具备强大的创新价值,符合服装设计未来的发展需求。
2.3 慢速设计
进入21世纪后,在服装产业内兴起了一股快速时尚风,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服装产品消费,甚至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这样的快速时尚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服装设计思维,将服装产品变成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使得服装设计领域盲目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降低了服装产品的质量,也对高级成衣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在快速时尚下,服装产品价格逐渐下降,一些高级成衣品牌为了适应服装产品快速生产的周期,不得不缩短设计周期,推出一些售价比较低的产品。正所谓,厚积薄发,若没有积累坚实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出来的服装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可能性较低,必然被快速丢弃,加大了自然环境的降解压力。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从侧面表明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人们丢弃服装产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服装废弃物,无论是燃烧还是掩埋,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消耗的天然纺织物规模随之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资源消耗。为此,应在服装设计中提倡慢速设计,延长服装产品设计周期,降低腐蚀丢弃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服装产品质量,推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服装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3 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是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观和低碳经济模式相适应,是一种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和使用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等环节对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在这一种设计思想影响下,服装设计将朝着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等方向发展,这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赵虹.环保型针织服装的面料实验研究与产品开发方案[D].东华大学,2004.
绿色服装与服装设计 篇12
一、文献综述
Henson( 2003) 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成本的影响,认为绿色贸易壁垒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 为达到技术性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或努力导致的一次性成本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安全控制成本) 、库存成本( 由卫生检疫造成周转速度下降而产生的) 及运输成本的增加。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早期倾向于对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目的进行研究,孟子良( 2002)[1]认为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因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以绿色贸易壁垒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吕红、王宇奇( 2002)[2]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及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提出以“生态纺织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周署东等( 2003) 认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兴起是因为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提高通关周期和难度,从而达到设置进口障碍以保护本国产品的目的。后期倾向于绿色贸易壁垒对不同产品及行业的影响研究。庾晋( 2002)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频频采用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我国 农产品跨 越绿色壁 垒的对策。戴 敏( 2004)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了绿色壁垒对蔬菜出口具有双重性影响。许海清( 2008)[3]运用引力模型对绿色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实证分析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刘艳( 2008)[4]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欧盟十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四种典型家电的具体影响程度。王秋芳( 2008)[5]认为在看到绿色壁垒对中国水产品负面的影响的 同时也要 关注其正 面影响。汪卫 芳( 2005) 和王咏梅( 2011)[6]以浙江省水产品为例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对家电、农产品、水产品等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居多,纺织品服装领域涉及较少。因此本文首先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通过协整分析得到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深入分析不同的出口水平下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考虑异方差可能使得回归系数不够稳健,模型引入了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
二、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来源
( 一) 模型的建立
Tinbergen(1962)[7]和Poyhonen(1963)[8]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为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引力模型一般用来分析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流量,起源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它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他们各自的质量呈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Tinbergen ( 1962) 和Poyhonen ( 1963)给出的引力模型如下:
其中Fij表示从出口国i流入进口国j的贸易量; Mi和Mj分别表示两国经济规模,常以GDP表示; Dij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G、α、β、θ为常数。由上式可知符合其引力法则: 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规模呈正比与距离呈反比。
本文借鉴引力模型,将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因变量引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的影响。定义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 1) 式中,EXPij表示国家i( 出口国) 对国家j( 进口国) 的出口额; A是常数; Yi表示国家i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Yj表示国家j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 DISTij表示国家i与国家j之间的距离,一般用两国的首都或者经济中心的距离来表示。对( 1)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式中,ln EXPij、ln Yi、ln Yj和ln DISTij分别是EXPij、Yi、Yj和DISTij的自然对数形式;β0、β1、β2和β3是相应变量的带估参数;uij是随机干扰项。引力模型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扩展,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引入了新的变量集合,用来表示影响两国贸易流量的其它因素,例如语言障碍、国家政策等,从而为研究者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提供了多种方法。(3)式为扩展后的引力模型:
( 3) 式中,Xij表示影响两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其他变量的向量集合。结合本文研究的目的,考虑用Xij表示绿色贸易壁垒( GBs) ,用两国的GDP代表传统引力模型中的经济规模,在只有两个国家参与的方程中距离一般当作常数看待,故本模型的解释变量中未包含距离变量。前一期的贸易额往往也对后一期的贸易额有影响,所以引入滞后项ln EXPij( - 1) 。在整理数据时考虑了GBs对出口的滞后影响,模型中就不再引入GBs的滞后期。改进后的引力方程如下:
( 4) 式中EXPij为中美纺织品服装各年的贸易额,t表示时间,gdpc为中国各年的GDP,gdpu为美国各年的GDP,gbs为各年的绿色贸易壁垒强度,ln EXPij( - 1) 滞后项,uij为随机干扰项。
(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1989—2012年2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虑EXP(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 数据取得的不易,本文选取了1989—2012年美国从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额用以表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数据来源 于美国商 务部网站 ( http: / /otexa. ita.doc. gov / ) 。图1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趋势。横轴为年份,纵轴表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额。从图1可以发现,从中国2001加入WTO后,对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2009年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有所下降,见图1。
注:纵轴美国进口额,单位为10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 1 1989—2012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贸易额
中国的GDP样本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并以1989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美国的GDP由美国联邦分析局 ( http: / /www. bea. gov/) 网站上获 取,以1989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处理。
中美两国从1992年开始签署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到后来的《易燃性织物法令》、《儿童上衣的绳带安全规范》、原产地规则以及各种对进口纺织品服装发起的调查是GBs构成的主要依据,GBs数据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 / /www. cacs. gov. cn/) 为主要获取渠道,经过笔者的综合整理。表1为1989—2012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发起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
以表1为依据,制定绿色贸易壁垒( GBs) 强度,假定1992年前GBs强度为0. 04,1992年及以后每增加一个规则或调查,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0. 04,在2012年达到最高1( 见表2) 。
通过图2可以初步了解这些变量的主要关系。图2中( 1) 描绘了1989—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美国的出口额趋势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环境贸易增长趋势。较细的曲线表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 单位为10亿美元) ,较粗的曲线表示绿色贸易壁垒,横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有3条竖线,分别代表2002年、2007年和2009年。1989—2002年( 第一条竖线) ,随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增加,我国遭受到美国的绿色壁垒也在逐渐加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2—2007年( 第一条竖线和第二条竖线之间) 期间绿色贸易壁垒变化相对平缓,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很快,2007—2009年( 第二条竖线和第三条竖线之间) 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大幅度增长( 在图2上表现为曲线变得陡峭)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出现了负增长。这表明,加入WTO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著影响。图( 2) 描述的是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GDP的影响。左边的纵轴表示中国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每年,右边的纵轴表示绿色贸易壁垒强度,用百分比表示。可见,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GDP影响不大。图( 3) 描述的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时,该措施对美国GDP的影响。同样的,左边横轴表示美国GDP数额,单位为10亿美元,右边表示绿色贸易壁垒强度。可见,绿色贸易对美国GDP具有较弱影响。图( 4) 描述的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对美国GDP的影响。左轴表示美国GDP,右轴表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单位都是10亿美元/每年。出口曲线和美国GDP曲线趋势一致,表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表 1 1989—2012 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发起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
数据来源:由中国贸易信息救济网整理得出。
表 2 1989—2012 年绿色贸易壁垒强度
图 2 gdpc、gdpu、gbs、ex 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三) 变量名称的描述及符号预测
表 3 变量名称及符号预测
表3是对变量符号的预期。其中EXP代表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水平,gdpc代表出口国( 中国) 经济发展水平及对产品的出口供给能力,gdpu代表进口国( 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对产品的进口需求能力,gbs代表美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强度。模型中代表两个经济体的gdpc和gdpu的符号预期为正,表示两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出口流量越大,而绿色贸易壁垒系数符号预期为负,表明gbs对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有阻碍作用。
四、计量结果的分析及评价
本文选取1989—2012年共计24年的时间序列作为数据样本,应用Eviews7. 2计量分析软件对引力模型( 4)进行估计。对序列做平稳性检验,通过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序列都不平稳。通过一次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序列已经平稳,表4为各个变量检验的结果。
表 4 各变量 ADF 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 表中检验的结果为软件默认的 5% 的显著水平。
由表4可知,序列满足一阶单整I( 1) 的条件。通过协整分析知道,这些序列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对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模型的DW统计量为1. 000533,查表可知,当显著水平是5% ,K = 3,N = 24时,DL= 1. 19,DU= 1. 55。则DW < DL,说明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为了消除自相关,考虑到前一期的贸易额对这一期有影响,故引入滞后一期ln EXP( - 1) 为控制变量。使用OLS对参数进行估计。模型回归结果见表5。把回归后的残差建立新序列,命令U = resid,对U( 即残差) 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6。由结果可知残差比较平稳,证明协整关系的存在。
表 5 模型( 4) 回归分析结果
注: 图中检验结果为软件默认的 5% 显著水平。
表 6 残差 U 的平稳性检验
表5中可决系数R2值为0. 989385,调整后的R2为0. 987026,且F统计量较大,说明模型 ( 4 ) 的拟合优度很高。DW统计量为1. 897769,在K = 4,N = 24的5% 显著水平下,DL= 1. 10,DU= 1. 66。DU< DW < 4 - DU。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T值显示自变量lngdpc、lngdpu、lng-bs和ln EXP ( - 1 ) 在5% 的显著水平下都通过了检验。表明这些自变量 对ln EXP影响显著,也就是说 中国GDP、美国GDP、绿色贸易壁垒和上一期的贸易额对出口额有显著的影响。
Lngdpc的系数符号和T值表明中国的GDP对中美两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预期相符,即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纺织品服装出口。而lngdpu的符号和T值表明美国的GDP对中美两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效果显著为正,也与预期相符,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ngbs的系数符号和T值说明,美国绿色壁垒的加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负效应显著。即美国绿色壁垒的强度越来越强,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阻碍作用越来越大。Ln EXP( - 1) 的系数符号和T值表明,前一期的贸易额对后一期也存在促进作用,也符合预期。
为了分析经济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美GDP和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引入分位数归进行估计。分位数通过最小化加权的残差绝对值之和来估计回归参数。相对于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对条件分布刻画更加细致,每个分位点回归都赋予一些特征,对异方差模型处理特别有效,回归结果不容易受异常值的影响从而估计结果更加稳健。在本文中取分位点[0. 25,0. 3,0. 35,0. 4,0. 45,0. 5,0. 55,0. 6,0. 65,0. 7,0. 75 ],用Eviews7. 2软件,回归结果如图3。
在1% 显著水平下T值都显著,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水平中等偏下时( 对应[0. 25,5]分位点) ,中国GDP的增长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0. 6分位促进作用降到最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品服装技术得以改进,中国GDP对出口的影响逐渐增大。而随着美国GDP的增长,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
当中国纺织品贸易出口较低时,对应[0. 25,0. 4]分位,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影响很弱,0. 4分位影响达到最低,可能是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少,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观念相对薄弱,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有限。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加,达到[0. 4,0. 75]分位时,美国实施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阻碍作用会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绿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自然对非绿色产品十分敏感,这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这要求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
五、结论及建议
( 一) 结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显著影响。美国绿色壁垒强度越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阻力越大。模型的GBs的弹性系数为0. 23,这就意味着如果绿色壁垒的强度提高10%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将减少2. 3% 。中国GDP和美国GDP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GDP每增长1%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将增长2. 61% ;美国GDP每增长1% ,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需求将增加4% 。
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我国纺织品贸易额在0. 4分位时,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额的影响不明显,当超过0. 4分位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会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口贸易额的增大阻碍作用越来越大。而在[0. 5,0. 6]分位之间绿色贸易壁垒发生的阻碍作用较大。
图3 分位数回归趋势图
( 二) 建议
政府应加大介入力度,充分运用WTO原则争取降低绿色壁垒中的不合理因素。完善绿色壁垒的相关法律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和大中型纺织品服装企业对这些出口产品技术法规、标准调研,摸清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绿色壁垒,制定一批符合WTO协定允许范围的技术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健康发展。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绿色壁垒技术预警机制。
纺织服装行业需重视绿色贸易壁垒,积极研究各种生态标签、认证标准。绿色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不了解国外的各种相关保护所致,所以对国外的各种认证标准加以研究尤为重要。提高整个产业的质量,积极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产业化,为企业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效应。
企业应积极创建和完善绿色创新,加强企业间和与国际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申请认证,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国内真正生产环保纺织、服装产品的厂家只有数家。申请获得国际认证是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积极申请认证,将使绿色壁垒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孟子良.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
[2]吕红,王宇奇.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J].科技与管理,2002(4).
[3]许海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报,2008(3).
[4]刘艳.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贸易额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11(2).
[5]王秋芳.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可持续出口的影响效应及政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王咏梅.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
[7]Tinbergen.Shaping the World Economic Policy:Sugges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3):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