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2024-10-27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精选12篇)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1

服饰, 在现代社会已不只是遮体御寒的手段, 而是人塑造形象、显示个性、表现气质的工具。时代瞬息万变, 服饰设计就万花筒般变幻, 让设计师大显身手。服饰设计栏目, 将是研究者、设计师们纵论古今服饰的园地。

一、设计的构思过程

服装设计不仅是人类穿着的具体实践, 同时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它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审美、技术与艺术的再创造过程。设计构思是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开始和第一步, 是设计师运用形象思维和立体性思维, 对服装整体造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酝酿过程。在服装设计的构思过程中, 通常有下列几种构思方法。

(一) 同形异构法

利用同一种外形进行不同的内部线条处理, 这种方法被比喻为服装结构中的“篮球、排球和足球” (三种球其外形都是圆的, 但有着不同的内部线条分割) 。运用时需要充分掌握服装款式结构的特征, 其线条处理应合理、有序, 使之与整体外形协调一致。

(二) 局部改进法

在基本不改变整体外形的前提下, 对有关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关局部结构改进后, 其外形的某些部位可能会需要进行微调, 使服装整体结构更趋完善和美观。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男装设计和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服装设计。

(三) 以点带面法

从服装的某一点着手, 带动服装的其他部位以至整体。例如, 首先选择一种理想的领型, 其他部位都依据领型的结构特征、线条感觉, 造型风格等进行顺应性设计, 以一点带动全面, 统构全局。

(四) 意境构思法

我们周围许多事物表现出的意境都很美。比如大自然中的森林、大海、贝壳、礁石、太阳、白云, 甚至宇宙、大气、光波等都可以成为构思的来源。这些很美的韵味像诗, 像音乐。我们可以用服装造型艺术特有的手法表现这种韵味, 使作品和大自然, 和设计者的思想融为一体, 以特有的魅力感染观众, 如贝壳的外形及纹理韵律的运用等。还可从其他艺术作品中得到启示, 如抽象绘画、抽象摄影、图案纹样、某种建筑形式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某种感情的抽象意念, 很朦胧含蓄, 借这种主题可以反映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并传达出设计者与观者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五) 功能构思法

在现代生活中, 有很多被人们认为是很美的服装, 如太空服、登山服、狩猎服、旅游服、运动服等, 这些服装的功能特性, 反映了人们热爱生命、热爱运动、探索自然的愿望。从功能特性出发, 再融入和强调某些构成服装美的形式, 就会产生出很好的设计。如一套旅游服, 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 可夸张地强调旅游背包, 把背包设计得很大, 而且背包可翻成带风雨帽的上衣。因为这个功能, 所以相对地要把身体其他部位的装束减得很弱、很简单。从形式上讲, 这个设计强调了主要部分, 弱化了不必要部分, 使其简繁得当, 从而造成了形式的美感。

(六) 素材构思法

材料的质地特性的差异及加工手段的不同, 会使材料给人以某种特定的感觉。材料间的对比搭配, 也能带给我们某种联想。有时材料偶然形成的结构效果, 能触发我们灵感的火花,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效果和感觉, 从而将其提炼、升华为带有材料物质美感的构思主题。

(七) 民族服饰特色构思法

各民族或各地方的服饰往往具有很鲜明的特色, 以不同的形式和色彩反映着浓郁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如陕北老农的装束:白羊肚手巾, 红腰带, 白上衣, 小立领, 疙瘩袢, 黑色扎脚裤, 黑色布鞋, 肩上常背着一个布褡裢, 整个服装色彩呈黑、白、红三种强烈对比, 着装方式和一些辅助的小披挂物 (如烟荷包) 也相当有特色。用现代服饰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方法重新组织它们, 又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服装审美艺术。

二、设计构思的表现手法

设计的表现不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绘画设计效果图, 而且要求设计师对设计具有从平面到立体, 从整体到局部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多采的意境创造, 离不开形式各异的服装形象。从设计表现形式上讲, 应当改变旧的只局限在人体基本形式上的概念, 借助于人体基本形式以外的空间, 利用服装材料的特点, 利用可能的造型手段, 改变、分割、装饰人体, 创造出一个人体与服饰材料在空间中重新组合的新形象, 达到按设计意图使人体与服饰材料互为依托, 互为修饰, 互为表现的目的, 造成富有空间、虚实、层次、运动等表现意味的艺术效果。

(一) 披挂

服装的空间属性, 造成了人体与服饰材料的空间组合。面料披挂在身上即为服装, 但披挂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整块面料的大披挂会有庄重、悬重或吸逸的效果;色彩不同、质地结构不同的材料的多层披挂, 会造成层次、透叠、虚实、对比等感觉。如薄纱与硬质面料的透叠效果;带网眼的毛编织物与一般麻质面料的虚实对比;皮革与皮毛的质地对比等。局部的小披挂, 会协调整体关系, 收到活泼、自然的效果;还可用服饰辅助材料与其他装饰材料搭配, 增强意境表现力。

(二) 包缠

全身的大包缠, 有神秘、含蓄的意味;有间隔规律的包缠, 能与相邻人体或相邻材料形成结构、色彩、质地等对比, 形成有空间节奏的形式美感。局部的小包缠, 可为整体意境起到结构连接、过渡、气氛调节的作用。

(三) 扎系

大块面料在人体上的不同扎系方式, 能直接形成富有结构且表现韵味的服装款式, 从而增强服装的方体和空间感。用大小、宽窄、质地、长度不同的面料对人体局部进行扎系, 如头、颈、肩、腕、腰、腿等部位, 可作为整体效果的点晴之处, 也可为整体意境烘托气氛, 表现出随意、自然、痛快且富有结构感的特点。

(四) 连接

连接可作为由结构形式而披挂、扎系的材料与其他部位的材料逐渐展开或收紧的方法。翻转系连接, 也可作为材料之间的错落、层次、抽褶等富有变化的连接。还可以做被披挂、包缠、扎系的材料两端与其他部位的不对称连接, 或在人体躯干及四肢上, 为造型需要, 将材料由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过渡连接等。这些连接对服装形象的结构构成, 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 一件服装设计的优劣, 要看它是否反映了服装艺术自身的表现特点, 是否为表现设计主题选用了恰当的表现手段。

三、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和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 不同文化之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机会。在此过程中, 各个民族的特色服装设计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融入到国际现代服装设计且包含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现代服装设计的新鲜活力又来自于民族特色服装设计, 这也是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关系。

拿服饰传统的色彩来说, 中国的服饰设计从古到今一直对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比较钟爱, 尤其是红色, 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多代表喜庆、吉祥、繁荣等寓意。在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升官发财等喜事中, 红色服饰无处不在。以婚庆服饰为例,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着服装必定是大红盖头、红衣、红裙、红裤子、红袜子、红鞋子, 从头到脚、由外到内都是清一色的红色。而新郎身上也必定要有红色烘托新婚喜庆的氛围, 如佩戴大红花。但服饰的传统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清末以来西方思想观念及服饰着装意识不断进入中国, 中国现代的服饰观念已发生了巨大改变。仍以婚庆服饰为例, 现代婚庆服饰一般是新娘着白色婚纱, 新郎着西装或西式礼服, 从这一点上来讲, 我们似乎与西方的婚庆服饰已相差无二, 而且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也似乎全然改变。因为西方认为纯洁高雅的白色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一直都是喜庆时避而不用的颜色, 如果在某一亲朋好友的婚礼上有人身着白色服饰, 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敬或带有诅咒寓意。这是由于白色在中国传统中多用于丧葬场合, 而且时至今日仍在使用。白色婚纱在中国也曾一度受到传统服饰意识的抵制,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以及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这一着装意识已逐渐被中国大众所认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已全然西化, 在婚庆这一重大礼仪场合中, 红色礼服仍广受新娘新郎的青睐, 因为人们仍然认为在婚礼中有红色服饰才会给新人以后的生活带来幸福和美满。不过, 在现代的红色礼服设计中, 已融合了西式礼服的设计风格及款式风格。而且, 中国传统的红色礼服也逐渐走出了国界, 受到西方设计师及大众的喜爱。从婚纱服饰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 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思想意识,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正在被逐渐融合。

纵观现代服装设计, 人们的需求不断地变换, 必须不断推出有着时尚视觉形象之感的衣装样式, 来适合人们的衣着审美及文化内涵的期望需求。同时, 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 即以丰厚的文化追求为主要目标, 了解世界服装设计发展的动向及流行趋势, 把握世界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 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融合到国际化之中。只有这样, 中国的服装设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创造出自己的服饰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子眉.浅谈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审美特征[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6 (11)

[2]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3]楼慧珍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刘元风.服装设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徐青青.服装设计构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2

陆时荣(都匀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次思想健康、组织得当、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并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愿望。

我今年 5 月在接受任务,担当广告设计班的班主任后,我对该班如何结合时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开好主题班会进行了以下的设计与构思。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设计主题班会

广告班是一个 2005 级与 2006 级合并的班级,本学期开学初,通过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分析,我发现我们这个班的学生有如下特点:一是有理想,但不成熟、稳定。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后落选的;二是思想波动、随波逐流,没有参加中考看到别人报读职高,报着试一试心理报名入学,带有盲目性;三是迫于家长压力,处于无奈就读职高,他们思想散漫,自由主义,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没有集体荣誉感;四是曾参加过社会打工实践,深感知识贫乏。属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者,他们学习努力,但苦于基础差,有时带有自卑感;五是家居城市,毕业后无事可做,在社会上混过一年半载者(这是少部分学生),他们好交友,重江湖义气,感情用事,骄横,沾沾自喜,女生则表现为娇气傲慢。

针对学生的这些思想特征,我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着眼点:一是对学生着眼于思想基础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会做人,又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二是着眼于建立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有强烈集体荣誊感的班集体和班风。于是在开学初的九月份,我设计了第一次主题班会“我为班级创文明”。这次主题班会,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班主任在这次主题班会中只从思想上去指导、策划。会议完全由班上学生干部自行组织,自行安排,先后有多位同学发了言。有的讲措施,有的提建议,有的表态度,会议显得异常活跃、热烈,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博得了一阵阵的掌声,大多数同学得到了锻炼,更多的人受到启迪,整个过程轻松、活泼、愉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次主题班后,我们班班风、学风有了良好的转变。

二、结合时事政治教育设计主题班会

今年 10 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宣传纪念活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城市的企、事业、行政单位、大中专院校都举行了“发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之路”的教育活动。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红军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弘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抓住这一契机,我设计了第二次主题班会。10 月 23 日在班上举行了第二次主题班会“爱我中华”演讲会。这次班会由班长主持,共有 10 位同学上台进行了演讲,围绕爱我中华为主题,他们有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的讴歌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有的畅谈改革开放巨变,决心拼搏奋起 ?? 这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的特别班会,是莘莘学子表决心的平台,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展现的舞台。会场气氛热烈洋溢,情绪高亢激昂。台上台下的同学都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演讲的同学受到了一次陶冶情操的锻炼。

三、结合学生好动、爱玩,喜欢模仿、好奇心强等方面特点,设计主题班会学生天生就喜欢玩耍(这是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特征),模仿能力强,有好奇心,有创新的意识,引导得好,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因而,我为其设计了第三次主题班会为“才艺展现 5 分钟”。让学生利用班会这个平台,尽情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内容涉及小品,幽默,相声、笑话、唱歌、跳舞、小故事、小魔术、小绝技,猜灯谜、出春联、绕口令等,可以独立进行,也可自由组合。设计之目的是将学生把平时那些低层次的,不健康的低级趣味无聊的谈笑娱乐引导向高层次的健康的、有意义的、正确的轨道来。让他们沐浴校园的阳

光,开心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满意每一天,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所学专业,多些才艺,多些修养,多准备一些知识,为自己健康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主题班会

我担任的班级是计算机广告设计专业。班内一些学生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微机广告专业无“用武之地”,因而学习的劲头不足,专业思想不牢,针对这一状况,我决定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提高对专业的认识水平,对所学专业产生光荣感、使命感。因而,第四次主题班会设计为“我为商品做广告”,这次主题班会与前几次比较难度是相当大的,从形式上分为三步走。一是展示自己的“作品”;二是讲解作品构思或创作涵义;三是讲解本作品的具体指向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效应)。要做好这三步,就迫使学生要学好专业,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要熟练把握“严谨的原则一独特的构思一完美的表现”这条艺术设计主线,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设计意识,培养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句话,要学会做广告,就要刻苦努力,通过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加深对艺术对社会作用的认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3

一、设计草图的概念

1.设计草图的理论

图解思考可以等同于视觉思考,在此处论述的图解思考主要以徒手速写或草图为载体,通过支持图解思考的四种手段:观察、感知、分辨和想像并借助图形来提高这些技巧,以实现图形和思考的初步结合。当思考以速写想象的形式外部化时,可以说就已经成为图解了。

2.设计草图的特性

草图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和不准确性)的特征,而且设计草图所产生的物理环境具有信息呈现共时性。人图交互性的特征,以及草图过程具有流畅性、共时性、自发性和跳跃性等特征。草图本身包含有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设计师记忆的信息的外部化的视觉再现,而且也是设计师临场视觉意象的对应表征。同时,由于设计过程中大量信息的不断涌现。过滤和筛选,设计师需要通过纸面草图的方式直观的记录信息以作为外部记忆的辅助。草图具有复杂性的特征。

二、建筑设计快速表现中设计草图的应用

1.抽象符号的应用

无疑快速表现应该是设计师与人交流的独特语言.罗伯特.麦金指出:由一套规律构成的语言,其符号可表达较广泛的意义.在初学设计的阶段,很多设计人员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图解语言,在整个构思过程总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在脑海中浮现,这时会让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当我们要把它表现为物化的思维时,却有点犹豫.正如一个设计构思中有一个华美餐桌浮现,设计人员如果只停留在那餐桌柔和的线条.精美雕花上如同坐在开往目的地的列车上只顾着欣赏沿途的风景而错过了车站,那幅表现图最后是很难出现在业主的面前.如果绘画基础好的话那也不是太难,但这时一开始让人激动不已的画面本可以让人触手可及,这时好像抓不住了.由于灵感的活跃性与思维转换的频率是密切结合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当时的感觉,而此时最抽象,最简单的符号是最好的手段.抓住第一感觉很重要,抽象符号必须简单清晰才有效,通过一几何形把餐桌表达出来,当这种有明确意义的图解语言一旦被确立就成为了一种符号.在视觉交流中旁人能知道那是一张餐桌(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行了,那应该不会有人不认识它,至于要把它作为一个设计的亮点来丰富画面,深化表现的含义就留到下一步吧.从具象到抽象然后再回归具象是设计人员必经过程,也是图解语言的魅力所在.文字语言和图解语言之间的区别既在于所用的符号,又在于符号的使用方式”人的智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需处理信息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快速表现中应用抽象符号的目的则是减少需同时处理的不同信息数量以避免迷惘”图解交流明显的特征是信息可以多层次地同时传递和接受.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当将军的素质,使这一切尽在你的掌控中.正如一个设计项目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抽象符号快速的进行分类,当信息输入大脑时,它们会产生类似数学中的交集或并集,这时我们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类,这也是一个图解分析的过程,在此阶段可以把前面几个阶段的最适合的图解语言综合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的话语权.

2.概念草图应用

设计一绘图过程往往是从粗略的徒手草图开始。构思想法也往往起源于小小的简略草图。这些小而富于启发性的草图中隐含着众多的含义,常常被用来整理思路并诉诸于形象。设计师应当养成在城市参观时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这样可以随时用草图记录下所见所闻并加以简单的说明。这种习惯最终会提高你运用图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构思是设计一绘图设计的图解思考方法程中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它将帮助你整理!表达出各种想法。把想法表述出来的能力来源于实践。将日常物品形象化可以形成磨炼将概念形象化的基础。当构思出现时,立即表述在纸上,这是一种创意图。图纸上的构思是概念的达。有些构思会被放弃,有些会变化、修改、提炼和扩展草平面空间构思图位置与方向图,为了精确地表达一个设计的整体感觉,最好选用反映人们真实视觉感受的透视图。透视空间中最常见的几何形体是立方体。在一个建筑透视图中,类似方盒子(正方或长方)的结构随处可见。同样许多室外建筑也都具有方盒子般的体型。三维空间通常可以由一个基本的立方体不断重复构成。构思草图必须画得很快。通常没有时间去画准确!严谨的透视图。表达各种构思的透视草图必须以徒手绘制以便比较各种方案。在绘制徒手透视草图时,可以用盒子法进行快速的空间研究”这需要3个简单的步骤:(1)从具有真实高度的画面四角向后投射透视线,直至它们相交于地平线上的灭点;(2)确定另一个平面,将其作为建筑空间的后墙;(3)建立起一个空间,这个方法既适用于一点透视,也适用于两点透视”通常人们习惯用基本。简单的二维平面设计图来表达一个空间感觉”通过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解图等。这个设计从平面、轴测透视三个视图同时加于考虑一系列的构思图示和透视草图在同一张画面上,以传达更多信息,同时也能促进构思的具体化、综合化。。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几乎还没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完全取代直观、快速、便捷的徒手草图。设计草图使我们在同时时刻看到大量的信息,展示其相互关系并且广泛地描述了细致的区别。速写草图是直接而富有表现力的设计手段。视觉语言的力量在于它的自发的明显性,它几乎如同儿童画一样简单,黑色的意思就是黑,属于同类的事物就组在一起表示,宏伟,距高的就是巨大的尺度和升高的其他表示出来。

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与构思探析 篇4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构思

1建筑装饰设计的现状与困境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与建设行业的发展相伴相随,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自2005年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正朝着“绿色”“环保” 的方向发展,出现科技与信息多元化设计、生态设计等设计理念。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建筑装饰的个性化、注重装饰品位、强调文化内涵,对建筑装饰设计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功能,而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要求设计师在创新思维与构思、文化品位、设计风格和美学情趣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我国现阶段建筑装饰设计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特别是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一是现有设计师,虽然有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设计理念的意识,但缺少系统性和规范的学习,很难将这些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一般只是单纯模仿或照搬照抄,这种“设计” 无法满足业主需求,不利于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开发。二是设计师对于创新思维与构思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设计师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错失获取经验的机会和途径;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设计师培养力度不够。三是近10年来我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大幅增长,使行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和设计水平出现较大差异, 有些设计是精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只停留在表面,创新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弱,创新思维及方法保守等问题。

2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方法

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要求在传统的设计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采用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法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式, 从新审视对象,设计出新的作品。

2.1善于运用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具有开拓思维的形式 [1],它是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基础上的思维形式,是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整理、分析, 并以不同的思维角度、方法、层次去思考设计,最终产生全新的设计方案,其最大特点是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 联动性和新颖性。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指导建筑装饰设计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设计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建筑装饰设计方案,是对环境的意境、氛围、情调和设计的空间、 色彩、光照等艺术构思的综合应用,是对技术结构、材料等创造性的应用,只有依靠和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达到方案的创新设计目标。

2.2运用图解思维创新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都是有目的的造物活动,是概念和因素转化为物质结果的必须环节[2]。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图解思维,需要借助徒手草图的形式把思维活动形象的描述出来,要养成运用图解思维的方法和习惯, 不论在设计的什么阶段,设计者都要惯于运用笔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而在不断的图形绘制中,又会迸发出新的设计灵感。图解思维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要勤思考、勤动手,善于将思考和动手同步进行。

2.3注重对比优选思维方法运用

对比优选思维是在图解思维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客观信息后作出的主观决定。表现为: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多个具象图像对比优选确定设计发展的方向;方案设计阶段,通过绘制不同平面布置图对比优选确定功能分区; 施工阶段,通过对不同的材料构造对比优选出合适的比例与结构。对比优选的思维过程依赖于图形绘制信息的反馈, 一个概念或一个方案的诞生,必须依赖多重形象对比。

2.4以绿色思维创新装饰设计

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 [3]。以绿色思维指导建筑装饰设计,倡导绿色装饰理念, 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内容。绿色装饰作为建筑装饰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是以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耗,不仅仅指的是推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更重的是通过组织室内外空间的各种要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循环使用,并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染的空间环境,这对设计材料等方面都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

2.5以人为本创新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创新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做到关心每一位与设计相关的人和事,关心不同使用者的基本要求,关照普通人的空间体验,设计出的作品才能给人舒适、亲切、轻松、愉快和安全的感觉。因此从功能定位、风格类型、材料的选择、技术结构特征等方面整体设想,做到以人为本。

3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与构思的切入点

设计构思是为装饰设计最终要达到的设计目标而确定的设计方向所展开的思维活动,是设计师触发设计灵感、 激起创作欲望而开展的设计想象的过程。构思不是随意的一般想法,是对“立意”的展开或物化。建筑与建筑装饰设计都离不开相关环境(地域、人文等),因此,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思维与构思要以设计创造能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为切入点。

3.1基于地域特征的构思与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应从民族文化、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元素符号与现代造型规律和审美意识的结合点,提炼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构思中注重地域特征的传承与创新。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出地方特点的差异性,设计师在设计时应重视地域文化的影响,使不同的地域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做到不雷同。地域特征的构思与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建筑装饰的造型上,同时应表现在空间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材料、色彩、技艺、雕塑、绘画等方面,充分表现其地域性文化的精神实质。

3.2基于建筑装饰创新功能的构思与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的功能是指建筑空间的实用性,其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是以营造满足人和人活动需求为核心的设计,是以安全、卫生、高效、舒适为原则,综合运用室内空间其它要素,创造出与功能相符合的高品质空间环境, 即对空间构成、界面处理、声环境、光环境、色彩和材质等均要与功能相辅相成。

3.3基于建筑装饰风格的构思与设计

风格是风度品格,是体现在创作艺术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是一种时代特色,也是一个时期的标志[4]。当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极为多元化,其观念、形态和设计手法也纷繁复杂,而建筑装饰设计已成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随着创新思维模式的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促进了科学、文化、艺术等的繁荣,也促成了新观念的产生和新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诸如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和综合风格等样式, 在建筑装饰风格构思与创新设计中,设计师应遵循客户的喜好、职业、年龄、要求等加以灵活运用。

3.4基于空间环境氛围营造的构思与设计

对室内空间根据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进行创造性构思,应根据空间环境特点,结合功能要求进行整体筹划, 将空间氛围的营造与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理论性等完美结合,设计出有特色、有空间的个性组合。“彰显个性,体现品位”是建筑装饰设计的目标,而将创意通过一定的方法,运用恰当的设计语言表现,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是设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创造一种氛围,体现一种风格,形成一种感觉。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促使了建筑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使建筑装饰设计具有了更新、更广、更复杂的内容和理念。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希望拥有一个环保、舒适、功能齐全的家。 对建筑装饰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也促使设计师改变观念, 创新思维,设计出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蔡笑.建筑装饰设计[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朱吉顶.建筑装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5

作文构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主要缺少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得不到实际的帮助和支持,在我们指导了之后,学生还是不会构思,只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出现文不对题、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等现象者层出不穷。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袁老师传授的构思设计的入门方法教我班的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才上了两节作文构思设计课,但是学生们已经喜欢上了这样的作文指导课。课堂上,他们学习认真,思考深入,发言积极,这是以往的作文指导课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这也引起我深刻的反思,为什么现在的课学生们学起来有这么大兴趣呢?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降低起点,小步推进。构思设计看似简单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还是要分步进行,我就是按照袁志勇老师的构思设计教案分成十个课时来教,这样就保证了每节课只有一个重点,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深入,练得更充分。当堂学的知识能够当堂消化。

二、浅显易懂,举例丰富。实际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我们学的理论不能直接应用到学生的身上。对于“入点句”我就换了好几种说法来给学生讲,如起头句、点题句、核心句、关键句等,而当堂训练的题目也尽可能用平时的作文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望而生畏,觉得所学理论知识遥不可及。

室内设计中立意与构思刍议 篇6

关键词:立意 设计语言 构思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86-02

室内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是在创作过程中对知识和实践的综合性考量,直觉和想象力又在设计过程中为其注入创造性的灵感要素。而在当前的室内设计创作实践中,设计工作从事者在初学阶段,往往忽视立意与构思存在的必要性,或者将立意与构思的概念模糊化、非理性化等诸多设计矛盾的出现,导致创作思维过程的杂乱无章,使得设计方案在工程验收时,设计效果的最终呈现缺乏设计语言的联系性、完整性、系统性。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明确的立意和创造性的构思是对室内设计中理论、施工、构造、经济预算、政策法规、社会关系等方面最细化的追求和探索性的提炼。

一 室内设计的立意之源

室内设计的立意之源即:对创作设计任务书的充分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量实际案例的设计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以实现从“量”性案例到“质”性案例的过渡。从“质”性的设计实践经验中进行借鉴,赋予设计立意“新的源素”,以寻求启发设计立意的源动力,为创造性设计立意的产生做前期准备。“质”性案例的立意借鉴是具有探索性质的,是在优质观点内容的前提下,发现前人提及但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设计实践与研究中尚未涉及的内容。勒,柯布西耶“新建筑五点”的立意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新趋势的探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其流水别墅“有机建筑论”的立意是对建筑新含义的初探;安藤忠雄“光影建筑”的立意是对光魅力的设计追求;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工业社会设计语言的创造性理解等。探索性质中的设计立意体现了多样并存、多元共生的设计语言,对整个设计行业的创造性、复杂性、多样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研究意义。顾名思义,探索性的立意同样涉及到室内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对不同层面探索性立意的提炼,是室内设计从事者长期学习、研究理论发展、关注学术动态、积极参与设计实践的探索性积累。

向存在于学习,在解读设计创作任务书时,在深入剖析室内设计的性质、内容及要求的基础上,从历史资料及实践中寻找“设计记忆”:把设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凭直觉去把握”或者“凭印象去把握”的设计组成更能接近于设计创作任务的本质。从曾经的“印象记忆”即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得到的外界刺激性设计语言中寻求设计立意的印象表现;从“语言记忆”即通过语言或者文字信息获取的设计立意中寻求设计立意的语言表现。“质”性的设计实例和设计经验通过“印象记忆”与“语言记忆”的集合体,为设计立意提供了借鉴性的立意源。勒,柯布西耶曾说过:“一个建筑师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创造阶段,即前半生是‘构筑’阶段,后半生是‘解构’阶段。”因此,对创作设计任务书的设计要素分类,将体现空间特性的关键问题或关键要素进行挑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各个关键要素以及活动组织空间的联系性,使设计立意归纳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新的立意源。在立意之初,将设计组成的有机整体进行“记忆”分解,对设计实践进行化整为零的设计再立意,从原始的设计立意元素人手,进行设计立意的反向推理以及设计立意创造性的提炼概括。存在就是道理,设计创作任务书上的设计目标要真实反映空间体验者的需求,在历史中寻找设计的“规律点”、“设计记忆”,旨在为室内设计的立意捕捉已存在的、可转化的、新的设计立意源。

在设计领域里,无论是建筑、绘画、雕塑,还是舞蹈、音乐,都必须要有创作立意。创作立意是创作意图和想法的直观体现和形式表达。从整体性角度来看,室内设计立意的确立涉及到功能分析、功能材料、构建构造、形式与风格、形象与含义等多向思维的延伸。

二 立意与设计语言的联系性

我们在设计立意及大量原始知识积累完善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立意与设计语言间的相关设计准则,对功能流线、装饰材料、施工工艺、空间体量、光影色彩、设计构造等设计要素进行全面性地组织和整合,最终形成能够完全表达出设计立意与建筑语言间所特有的室内空间设计形象。

任何设计所传达的最重要的目的都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及本体的实用性为出发点,而设计立意则直观地反映着当代社会生活层面的精神追求。因此在全球化背景影响下,使得设计立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以新中式室内设计为例:新中式室内设计是探寻本土意识之初,建立在对本土文化深入解读的基础上逐渐出现的新型设计风格类型。新中式室内设计艺术受众的普及型,是室内空间使用者生活需求、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体验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直接反映,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元素、符号和肌理得以最合宜的体现与传承。当代是一个和谐化、多元化、科技化的社会,在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将当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研发的施工工艺与优秀传统文脉相结合,用当代人的审美,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顺承、转化,设计出富含“出新”、“传神”的新事物。最终设计成果的展现符合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以及中国传统神韵的追求,使室内设计具有和而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以满足室内设计的多样性使用需求。室内设计的人性化本质特征源于以人体尺度为基础的建造,以行为研究为基础的美学规律是一种大致的定向标准:室内设计应在美感上取悦于眼睛以及其他躯体的直接感受;满足体验用户的偏好以及实际需求;识别对客观实体空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构成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实用性和转化性。室内设计以业主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适合空间文脉的逻辑思考,将各个空间的使用性质,意想中的活动组织关系在情调与氛围、形象与风格、舒适与环境、色彩与色调、空间的焦点与朝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达到室内设计的最优化。

立意是室内设计中建筑语言完美体现的根本,立意的确立是一种思维过程不断完善的体现,设计语言间内在关系的必要性,要求暂定的设计立意需反复地细化调整和完善,以实现设计语言的已知条件与必要条件最优化的设计立项。如若成熟完善的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间存在矛盾时,我们需重新考量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的矛盾性,在矛盾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特殊性寻求合理的设计立意解决问题,使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间达成和谐的设计表现。

三 立意与构思的思维性对接

从室内设计领域里,立意基础上的“印象记忆”与“语言记忆”为设计构思提供着借鉴性的意义,及从历史性设计实践中找寻已存在的反复发生的“规律点”,将其作为设计的已知条件,并在以上基础上加以独立思考,考虑现有的问题以及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然后再结合设计创作任务书实现自己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思维性对接。

创作构思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大到总体的综合设计,小及每个设计节点的处理,整体的设计构思对设计立意的实现起着主要的作用。以宁波博物馆为例:王澍在设计前期,就将一些老城改造以及民居拆迁后废墟中具有年代感的旧砖瓦进行分类收集,并实现新颖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完美对接,使得建筑与环境周边关系的设计构思自此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展馆内整个空间组织关系分为三层,三个馆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联系性,参观者必须实现馆与馆之间的空间转换过程,在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建立特殊性的联系。博物馆的整体性设计以“出新”、“传神”的设计理念,建筑表皮将本土传统的建筑元素、建筑文化与现代施工技术工艺融为一体,建筑外观整体、简洁、沧桑韵昧十足,而造型严谨,充分体现了现代新中式本土建筑的文化性、创新性、功能性、艺术性、环保性和超前性,在当今设计多元化并存的思潮中,称之为“旧元素新组合之典范”。

在室内设计领域,设计工作从事者通过设计草图和概念语言两种表现形式,对立意与构思的思维演变过程进行设计表达,从设计整体表达入手,使设计表达深化至室内每个设计节点的处理,形成整体中有局部,局部中有整体的哲学辩证关系。在设计构思阶段,若以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特定空间或动感的经验为出发点,其设计表达应为设计平面的透视图以及剖面图表现,并在平面中建立三维的立体空间,在剖面图中表达以人为活动为基础的构思形象。设计表达在设计伊始,就以360。的探索性贯穿设计思维演变的整个过程,记录设计每一个阶段的观念形成、思维调整、设计变化与空间发展,诠释内部空间在创新点、空间组织关系、施工工艺、设计构造及细部节点设计中的思维性对接与系统性整合。在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整合阶段,使立意与构思间以一个设计点为中心,辐射至整个环形设计体系。

构思是在立意的基础上,以立意为核心,对现实设计展开积极的、科学的思考。创作中的设计立意确定后,构思即成为设计创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构思是设计师运用建筑语言表达设计立意的方式,在设计立意基础上,好的设计构思具有独特性、巧妙性、整体性等优势,用以表达最优化、最和谐的空间组织关系。若设计构思脱离设计立意,便会使设计缺乏表现力与生命力。

四 总结

1 设计工作从事者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要具备充沛的知识储备以及独创性的思维才华、认识改造熟悉实物的能力,并给予新事物一定的意义、能觉察到未来的发展动向和参与创造性的设计实践。

2 独创性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是设计从事者对设计创作任务的设想、规划、经济预算、政策法规、社会关系、设计构造等方面整合的前提下,对大量设计实践案例的设计思维进行“质”性挑选、概括总结和提炼升华,实现为我所用,唯我独用的创造性设计表现。

3 在旧事项中进行提炼借鉴,在“印象记忆”和“语言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草图表现,不断推进概念草图表现的细化水平,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详尽的设计表达,透析每个设计要素的组成与整合,从而在固有的旧事物基础上创作出新的事物,满足用户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 能在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独创性、地域性、环保性等方面恰如其分地结合当代多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设计语言,并保持与国际接轨的设计立意与构思才能历久弥新。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 篇7

1) 从设计性质上看, 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 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 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 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2) 从设计进程上看, 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层次、条理和逻辑性) 。

3) 从设计手段上看, 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 (过去为算尺) 、图板加手册, 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 集团分工协作。

4) 从设计方式上看, 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5) 从设计部署上看, 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 除常规的设计外, 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 (市场预测) 到设计评价 (可行性研究) 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2 现代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 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 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 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 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1) 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 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 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 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 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孟子认为, 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 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启动创造动机, 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 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 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 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 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 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汇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 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 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例如建筑教育就要研究如何将理性知识状态转换成直觉化的知识体系;应在基本训练过程里, 加强如开发视觉智力图象与形象思维等综合性训练, 以及加强对于设计问题进行直观求解等设计策略的训练。

3) 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 提出假说, 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 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想象力的拓展, 取决于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 同时取决于设计者对想象在设计创造中的积极认同。想象与猜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但应排除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成分。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 其特征类似于捕获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过程。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 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 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3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3.1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 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 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 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 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 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 敏锐的思维, 获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

3.2 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

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所谓范式, 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 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 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3 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本土论’, 即建筑创作中, 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和民族的审美趣味, 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 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 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 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 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 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 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4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构思

4.1 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 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 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在很大程度上, 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 如设计竞赛, 国际间设计作品交流展示会。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4.2 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 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也就是说, 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 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 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 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 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4.3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众所周知,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 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 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 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 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4 现代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 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 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 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 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 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 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4.5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 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已在探索用电脑手段扩展设计能力, 特别是在空间和形体的方面。如人们熟悉的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运用了电脑扫描将模型数据转化为施工图纸, 再分解为每一块工厂制作的铁合金外墙板。这在用传统技术的时代是无法想像的。

5 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功能协调发展的活动, 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它比传统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 现在已经进入了了现代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 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ID:3894]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不论是在设计性质、进程、手段、方式、部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就现代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从现代设计、传统设计、数字技术、建筑创新的动力与源泉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想与思路。

一款多功能护理床创新设计的构思 篇8

21 世纪以来, 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 但目前与老龄化趋势相适应的老年人护理行业相对滞后, 养老护理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尤其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或病人, 由于无力翻身、行动不便等原因, 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自不必说, 更有甚者, 若不能及时翻身, 臀部和后背长期局部受压, 引起血液循环不畅, 导致产生褥疮, 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如何减少护理工作的压力, 如何改善养老行业的现状,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医疗器械质量等都被纳入了人们关注的范围, 医疗护理床就是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之一。现用的护理床功能单一、操作不便, 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如何设计出更高技术含量的多功能护理床, 已成为我们最为关心的内容, 也是未来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1 多功能护理床市场调研分析

创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产品, 不仅要实现技术的创新, 更要注重新产品的用户体验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得到第一手资料, 了解到国内外市场上已有护理床的相关信息, 并结合用户体验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现有医疗护理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创新设计方案。

1.1 国内外已有产品的相关信息

传统的医疗护理床均为功能简单的手摇式护理床或者简易的电动护理床, 基本只包含床体的升降功能, 但是病人上厕所、翻身等行为都无法通过医疗护理床完成, 只能借助医护人员的外力来进行一系列行为。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控制、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 医疗护理床的发展趋势将是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多功能护理床。日、美、欧等发达国家, 已开发研制出各种档次的多功能护理床, 而且技术比较领先, 但价格昂贵, 普通消费者难以享用。自21 世纪以来, 我国掀起了生产多功能护理床的热潮, 一些制造类企业发现了护理设备的市场潜力, 引进并生产了一些多功能护理床设备, 市面上销售的多功能护理床基本都是可调的三折床板设计, 在翻身方面采用三板联动, 实现了侧翻36°~45°的功能, 同时也有一些厂家使用了不同原理的便盆和活门的联动机构, 但很多厂家都只注重短暂的利益回报, 几乎忽视了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比如, 已有产品在翻身方面虽采用三板联动, 但侧翻角度过小, 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自动实现侧翻功能, 此外, 大小便功能虽能实现, 但臀部活门设计欠佳, 有的护理床甚至无活门, 总之这个产业在我国总体上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

1.2 多功能护理床功能需求分析

多功能护理床的普及是为了给更多需要被看护的老年人及病人带来更周全的照料, 因此人性化设计应当成为多功能护理床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功能护理床设计的完整性和完善性, 我们走访了本地部分医院, 主要对老年人护理存在的问题、护理床的需求程度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市场上现有多功能护理床的用户体验情况, 总结出拟创新设计的多功能护理床应能满足如下功能需求:①能自动实现坐起、平躺, 左右翻身不低于90°, 能自动实现左右侧睡。因为对于瘫痪病人来说, 侧翻身一定要超过90°, 才能把侧身的重心移向一侧, 实现侧睡, 否则根本实现不了人体的侧翻功能, 人背部的皮肤仍压在床板上, 皮肤表层血管仍受压, 生褥疮的条件未消除。②能自动实现大小便, 应该具备比较人性化的臀部活门设计, 既能方便大小便, 又不至于侧翻身时存在身体从活门中暴露之类的不雅。③能实现起背、曲腿等功能, 实现躺姿自由化。以上几点用户所需是当下市场上的医疗护理床所缺失的, 若能创新设计出一款多功能护理床能满足上述几点, 不仅能提高护理水平, 造福人类, 也能给生产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 多功能护理床的总体设计方案

针对前期的调研结果, 归纳出本设计可实现的创新之处,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多功能护理床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两个方面, 比如, 多功能护理床的总体布局、各功能模块的机构形式, 以及选取合适的驱动和控制方式等等。

2.1 机械结构设计

从机械结构上说, 多功能护理床可分为主体和附件两大部分, 主体包括侧翻、起背, 以及臀部活门等功能模块, 附件包括床垫、护栏、输液架和餐桌等辅助设施, 其中主体是护理床的核心部分, 也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下面就以侧翻、起背两大主体功能为例说明创新设计的构思。

2.1.1 翻身功能的实现

床板纵向可设计成三板联动机构, 由A、B、C三块组成, 如图1 所示, 板与板之间分别用铰链1 和2 联接, 床板B下部装有翻身拉杆D, D的两端有铰链, 其中的一端铰链穿在固定于机架上的铰链孔中, 另一端与床板铰链2 连在一起, 这样, A、B两板可以绕铰链2 旋转0°~180°, 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要, A、B两板一起翻转时取105°, 即可使人体侧卧在C板上, 实现侧睡, 同理B、C两板也可一起翻转105°, 实现另一侧睡, E为机械手, 机械手的转动可由电动推杆的伸出与收缩实现。

2.1.2 起背功能的实现

为了满足人体对躺姿的不同需求, 床面纵向设计成五部分, 四节点, 人体在床上可以屈伸成任意姿势, 颈、腰、膝、脚四大关节可以自由摆布, 如图2 所示。按照人体动作规律来进行设计, 起背时先抬头后起背, 当电动推杆4 伸出时, 抬枕梁上抬, 使头板2 上抬至需要的角度, 然后直接接触背板1, 使背板在0°~90°之间转动, 实现人体上半身坐起来, 复位时先平躺后放头, 当电动推杆4 收回时, 背板1 先放平, 再让头板2 放平。

2.2 控制系统设计

如果把多功能护理床的各个功能机构比作“身体”, 那么控制系统则是“大脑”, 是完成各个动作的核心。本设计中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完成起背、侧翻、曲腿等相关动作, 通过对直线推杆的控制来完成, 由于原动件数目较少, 控制系统较为简单, 本设计采用集中式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 所示。

单片机负责识别遥控器按键、输出驱动模块控制信号, 红外线接收模块将遥控器发出的信号解调, 然后经单片机读取以识别该遥控器按键值。系统依据遥控器的按键值, 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特定的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 驱动直流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 从而使电动推杆拉长或缩短。在电动推杆运动的同时, 与其固定连接的位置传感器连续地将位置信号反馈给单片机, 通过比较反馈值与设定值, 以确定电动推杆的运动是否到位。在编制程序时应该要设定自锁和互锁功能, 即每次只准一个功能动作, 只有该功能停下后, 才能启动另一功能动作, 比如, 只有在平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左右翻身功能, 同时也应该能响应中断, 在电动推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 一旦触发中断就输出刹车信号。

3 结语

本文是针对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或病人的护理要求而提出的, 是在前期调研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设计构思。其设计特点是床板采用分块模式, 可根据使用的需要实现多种组合结构, 通过电动推杆的协调配合实现人体的侧翻身、起背等动作。今后, 还需进一步结合实际, 研制出多功能护理床样机, 对其结构优化和可靠性问题更深入分析, 也希望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 此款设计能为病患老年人带来福音。

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 实现护理的自动化是当今的社会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款多功能护理床创新设计的构思, 通过操作控制器, 可活动床板能托住人体完成坐起、躺下、左侧躺和右侧躺等动作,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多功能护理床,创新设计,机械结构,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徐慧.老年人护理床的功能需求调研与分析[J].包装工程, 2015 (10) :74-78.

[2]平英英.浅谈我国老年护理床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5) :226-227.

[3]晋新敏, 梁兆培.基于行动障碍的老年人家用护理床的设计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5 (3) :76-80.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9

1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状态

现代学生体质较差,身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长期久坐,不常参与运动,对于身体很不好。

长期在学校里久坐,容易产生身体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在学习时,体育动作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应该多锻炼自己的能力, 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间接的让我们在锻炼时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自身的健身效率,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帮助锻炼体型,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锻炼风格。但在以学校为梯队的发展中,体育课程在各级学校开展的状 况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 想,更多的是被动体 验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过高。因为,对于久不锻炼,身体素质较低的中学生来说,进度就需要较大的安排。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相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学更多的是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主要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师的口述讲解将教学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用固定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简单的体育知识及常识灌输,枯燥乏味,特别是大量的重复动作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所以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争 取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一站 式完成教学任务 及目标。一体化一站式体育教学方式即是将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主动式学习和体育项目实际演练、锻炼相结合的方式。

2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创新构思的有关办法

2 . 1 保护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性

普通高校 的体育课 堂上需要 更加注重 学生身体 协调性的 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调节,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每一节课开始, 这也是学好体育的 重要关键。在体育教学的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互助学习、组间竞争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效果肯定不差。例如练到一定的阶段时要做一下测试,提前进行热身,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动作,采取相应的简单化等,这些工作可以帮我们在软化身体时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各项体育活动,都源于生活,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实时处理每一项体育活动,都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不要胡乱的做超出机能的运动,引起身体不适,反而不好。通过体育项目整合设计,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游戏的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游戏,活动动作比赛等环节,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如:学生本身身体机能、沟通能力、组织 和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团结 协作能力等。

老师可以把体育活动动作分为若干个模块,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这样,通过一个整体的学习,他们灵活应用身体的能力会逐步增强。注 意选择那些延续 性强、实用和健身价 值都较高的体育项 目,另外,要选择理论教材,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适当增加体育室内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救助、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

项目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创新与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相互创新,带动了整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甚至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创造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价值与使用价值。

2 . 2 规范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现如今,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所承载的实际价值不断的被挖掘与利用,大量的院校在开设相关体育课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工作者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全面,更加复杂,不仅是与健身有关的知识, 甚至于体育,营养学,心理学都要有所涉猎,略知皮毛,才能灵活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课程。

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老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多充实自己,高校方面多引进体育高水平人才,加强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职员的培训,重视体育教练员的科研状况与学历水平,加强学校师资力量,提高教练员整体水平。

学校多加重视体育课程开展,让体育在中学校园普及化是直接的体育课程开展方法,积极为体育课程选取系统化、直观化,全面化的简单明了的体育教材,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了解体育背景知识。教练员要组织好科学、提供相应的体育训练场地, 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训练条件系统的环境,避免学生受伤,提高训练效率。

2 . 3 普通高校体育课的行业特殊性

我们一再说如今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具有独立化的特质,从大环境的角度具体剖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动态,但对于其特点,并没有很具体的进行相关的具体探讨。在进 行普通高校体育课 程课堂教学时, 整体出现的单一 化,行业的特殊性,只能客观的说多次元的发展,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行业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才能开拓新的局面。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出自己的领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多注重以学生的感受进行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 重视学生的自身个性需要与未来发展,不是只指望老师,体育课程不像传统的课程那样,多是理论上的知识,多是题海战术,体育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传统的教育的单一模式,从硬塞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从简单的一次性体育教学转向连锁式的终身体育学习,从室内教学转向室外一体化教学,在必要的教学基础上,关心学生,对其体育的锻炼必须以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不要拉伤肌肉,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如减肥、练肌肉的,可单独进行相应的辅导。尊重学生感知感受,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体育素质教育良好发展成长。

4 结语

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创新 篇10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普通高校的体育工作在建设方面发展得相当迅速, 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由于人们缺乏健康第一的思想, 使得当今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早已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 即使各大高校会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完善, 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过去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 使体育课程教学失去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例如:教师上课太过于死板、单一和老套, 教学方式不生动、缺乏趣味性, 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特别反感, 出现害怕的心理, 甚至逃课。

1.2 学生个性发展受阻

我国普通高校多年来始终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传袭式”, 始终以三基为依据, 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 用一些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学生, 完完全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另外, 体育课程的内容繁重, 课时较少, 导致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 不重视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 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像机械一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 这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构思, 也对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3 体育场所设施不完善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 那么所喜欢的体育运动类型也就不一样, 例如:一个人对乒乓球感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找机会去学习,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会感到心情愉悦、放松和满足。目前, 由于普通高校的教学还是以智育发展为主, 对于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 导致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满足不了学生的内心需要, 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导致学生出现不积极、不情愿的态度, 这样也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其最终目的是:第一, 体育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 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 可以缓解内心潜在的巨大压力, 从而减轻负担;第三, 长期体育锻炼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身心正常发育;第四, 调整快速的生活节奏, 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第五, 在锻炼中, 可以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交流体育锻炼的心得, 从中获取更大的受益信息;第六,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自我的人格魅力;第七,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 提高自身修养。

3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构思

3.1 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锻炼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 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首先, 教师应该给学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自身喜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或者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娱乐和休闲的活动, 例如, 登山、远足、徒步、野营等活动, 这是培养学生喜欢体育、爱上体育、对体育感兴趣的重要方法;最后,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并且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 为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一味的单一和老套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 在体育课程中,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 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实现师生互动的自由上课方式, 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 综合利用多种方式,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3 体育场所费用的问题

如今, 大多数的普通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 而完全忽略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缺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体系, 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体质越来越差的现象。要想改变当今的这种现状, 各大普通高校必须加大对体育场所的投入力度, 比如:建设体育馆, 包括篮球、羽毛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桌球等, 买一些运动器材, 轮滑鞋、哑铃、沙袋等, 开设健美操、瑜伽、舞蹈、街舞、跆拳道等课程, 这样做不仅仅能体现高校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视, 而且还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 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质和心理素质。

3.4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 国家在2002年就下达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施采用的过程中, 要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其中的重要意义, 明确教育目的, 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高校应该将学生的智育与体育病重, 在遵循标准的前提下, 加大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 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程改革的创新是成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到改革的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才能使得体育教程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发展着。体育课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校应该采取体育课程与基础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且针对教学改革的构思与创新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构思

参考文献

[1]陈文东.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7) :2 1 7-2 1 8.

[2]苟定邦, 董林, 聂东风, 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5) :67 9-68 0, 68 3.

创新课堂构思 引发学习激情 篇11

一、把学习语文和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前,语文受到外语的冲击越来越厉害,在各种招聘中,外语已经成为必须跨越的门槛,而外语能速成,语文绝不能速成。“学习语文到底有何用”的问题常常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语文真的“无用”?作为一个母语老师,我常常心有戚戚焉。

有人说,人必须要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如果只为了满足生活和知识两个世界,语文学习只能是味同嚼蜡,语文除了能装点一下自己的谈吐外,确已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人的世界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心灵世界。只有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那么,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你要欣赏一首诗或词,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就不能欣赏它的意境。如欣赏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没有语文功底,你就不能理解和领会李煜词作的情感。只有透过语言感受到这首词产生的心灵撞击,你才能欣赏它的孤凄美。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中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是不能体悟的,更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学习语文,这和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怎样寻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关系到语文教师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方面。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创新课堂构思,花费了很多功夫,使课堂花样百出。从课的形式上看,也很热闹。但是,效果有时并不很好。因为教师大多注意了自己的创新,却未培养学生的创新。这样,教师的花样再多,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创新地加以接受并延伸,那么这课堂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诚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比起传统的“填鸭式”当然要好得多。但是,教师要能理解,一切的创新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更为了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所以,必须使学生主动起来,学生有了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应避免绝对主义的错误,不要认为只要是书上的都是好的、正确的,只要是名人写的都不能提出有异议的思想,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比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文章开头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从全文看,感动作者的是诸多事而并非物。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东西”改为“事情”。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敢于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没有质疑,就像教徒对圣经的顶礼膜拜,是绝对提不出问题的。

三、以渊博的知识扩展学生视野,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

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开阔的语文视野,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对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只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分析,学生的知识面就得不到拓展。应把学习引入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究竟是“南山”见了陶渊明,还是陶渊明见了“南山”?并能把陶渊明的真隐和用“隐”作“终南捷径”的假隐作比较。让学生搜集真假隐士的作品加以比较。这就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能使学生受到教师渊博知识的熏陶,这就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语文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革命。每节课都能运用一种教法或以一种教法为主,要么进行点拨,要么组织讨论,要么进行辩论,甚至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极大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论标志设计的构思与创意 篇12

1 标志设计的构思

对于一个标志的设计, 创意元素的构思很重要, 相当于整个设计的灵魂, 因此, 要想有好的构思, 好的创意, 就要按以下几步来进行。

1.1 调研分析

标志不仅仅是一个图形或文字的组合, 它是依据企业的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 并充分考虑标志接触的对象和应用环境, 为企业制定的标准视觉符号。在设计之前, 首先要对企业的历史、现状、发展有深入的了解, 包括经营战略、市场分析、以及企业最高领导人员的基本意愿, 这些都是标志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明确标志要展现的内容, 体现高层管理者的真实想法;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也是重要的步骤, 了解同类企业或产品的情况, 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并要抓住其特点, 分析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以及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评价等等, 标志的重要作用即识别性, 就是建立在对竞争环境的充分掌握上。从这些地方找出设计切入点。因此, 优异的设计首先会要求客户填写一份标志设计调查问卷。

1.2 要素挖掘

要素挖掘是为设计开发工作做进一步的准备。优秀的设计会依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炼出标志的结构类型、色彩取向, 列出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特点, 挖掘相关的图形元素, 拥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美观大方, 运用于不同场合和形式, 找出标志设计的方向, 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 准确表达出企业的文化及产品的特点及主题, 并且要考虑长远, 便于企业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空间。

1.3 设计开发

有了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和对设计要素的充分掌握, 根据标志的特点——功用性、识别性、显著性、多样性、艺术性、准确性及持久性,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设计开发工作。通过设计师对标志的理解, 充分发挥想象, 用不同的表现方式, 将设计要素融入设计中, 让标志在满足实用的同时, 便于人们熟悉、记忆、并且产生兴趣, 达到含义深刻、特征明显、造型大气、结构稳重、色彩搭配能适合企业, 避免流于俗套或大众化。不同的标志所反映的侧重或表象会有区别, 经过讨论分析或修改, 找出适合企业的标志。

1.4 标志修正

提案阶段确定的标志, 可能在细节上还不太完善, 经过对标志的标准制图、大小修正、黑白应用、线条应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修正, 使标志更加规范, 同时标志的特点、结构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 也不会丧失, 达到统一、有序、规范的传播。把产品的重点信息及时、准确、迅速地传达出去, 在形和色的协同作用下, 成为沟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最有效而又完美的语言。

2 标志的设计原则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 也是一种图形的艺术设计。它与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段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它必须体现前述的特点,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由于对其简练、概括、完美的要求十分苛刻, 即要成功到几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的程度, 其难度比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

(1) 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的使用目的、适用范畴及有关法规等有关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 设计须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 针对其应用形式、材料和制作条件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 同时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 (如印刷、广告、映像等) 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

(3) 设计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

(4) 构思须慎重推敲, 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 表意准确, 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 构图要凝练、美观、适形 (适应其应用物的形态) 。

(6) 图形、符号既要简练、概括, 又要讲究艺术性。

(7) 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8) 遵循标志艺术规律, 创造性的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 锤炼出精练的艺术语言, 使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是标志设计艺术追求的准则[1]。

3 标志设计时应注意几个方面

(1) 要有质量感。给人以大方、威武感, 象征企业的规模和信誉。

(2) 要有记忆感。使人容易辨认, 容易记住。无论是由文字、数字或图案组成, 单纯、清晰, 造型新颖,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强烈的记忆感。

(3) 要有联系感。标志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 使人看后会产生的联想, 从而引发兴趣。

(4) 要有冲击感。标志必须给人以一种信息冲击。好的标志不怕颠倒放置, 无论正、侧摆放, 或放在不同的地方, 结果对照比例是完全一致的, 给人印象都是很深刻的。

4 结语

标志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 是代表和体现企业的象征符号, 是企业形象、特征、信誉、文化的综合与浓缩, 是社会大众心目中对企业认知的代表物。标志要善于在众多的视觉背景中利用其形、色、光材质首先吸引人们的视线, 并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但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讲, 造成视觉冲击后在视觉上留给人们好的印象才是设计的目的。这种视觉识别形象的特征在于展示某种明晰的视觉认知结构, 并通过这种结构诠释企业的特质, 是借以传达企业理念, 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 传达着带有某种意指内容的典型视觉形象。总之, 标志是一种大众传播符号, 它以各种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明确而特定的信息。因此, 现代标志设计的评价标准是8个字, 即:易解、好记、美感、适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校本资源库的建立下一篇:学生恐惧阅读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