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功能

2025-01-13

新闻标题功能(精选12篇)

新闻标题功能 篇1

0 引言

标题对新闻来说就是新闻的眼睛, 只有有魅力的眼睛才能吸引人, 新闻的标题只有简洁、凝练才能吸引读者。一篇优秀的新闻, 它的标题必须足够有魅力, 必须具有可读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电子媒体在青年人中逐渐取代了纸质媒体, 报纸新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 各大报纸媒体的记者开始出谋划策, 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 希望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报纸新闻的标题具有哪些功能性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语义功能

通过对整篇新闻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新闻的标题是对整个新闻的概括和阐述, 体现了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报纸新闻的标题是报纸新闻整篇报道的精华, 体现了整篇新闻的大致内容, 新闻标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语义功能。报纸的新闻标题通过凝练精确的表达把整个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包含了新闻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使得读者在很久以后也能回忆起这篇新闻的大致内容, 并且形成已有的认知。所以, 在新闻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题的语义功能, 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山西日报》有一篇报道是“李小鹏与静乐县山区少年儿童欢度‘六一’”, 这篇报道是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到静乐县山区小学看望少年儿童, 与他们共度六一的, 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 读者看到这则新闻的题目, 就会了解大致的新闻内容, 就会有兴趣想要知道具体的事件和经过, 那么这个题目就是体现了标题的语义功能。但是这种语义功能观似乎还有一些片面, 因为新闻的标题也不全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还有的新闻标题是为了突出新闻的某些主要方面才设立的, 另外一些小报的新闻标题是不能用传统的语义功能观来解释的, 因为有时候有些标题甚至是不含有任何信息的, 而且, 传统的语义功能观并不能概括新闻标题的所有语义功能。

2 语用功能

所谓语用功能就是语言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标题的语用功能就是报纸新闻的标题对读者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报纸新闻的标题主要是吸引读者的目光, 让读者关注新闻内容, 了解新闻的实质和内涵, 提高新闻的阅读量。除了提示作用, 新闻标题还有督促和警示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具体来说, 新闻标题除了概括新闻的主旨之外, 主要是通过文字或是以图片辅助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吸引读者的眼睛, 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让读者能够有兴趣继续读完整篇新闻。报纸的新闻标题通过简短精干的语句, 让读者能够获取想要的信息, 所以,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仅是概括新闻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节省时间, 用最少的文字汲取最大的信息量。例如在《山西日报》上的一则新闻,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一根光缆‘绊倒’互联网巨头”, 这个题目咋一看上去就比较有趣, 读者看到这样的题目, 就会想到一根光缆怎么会绊倒互联网巨头呢?就会想要一探究竟, 读者的眼光就会被吸引, 而且题目下方还有一个漫画图片, 这样的组合更加的新颖, 更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理, 带着疑问和兴趣去阅读新闻。

3 美学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要求美观化, 美学内容在生活中频繁运用。人们通过美学意义来实现自己的品味和身份, 显示自己的个性。对于报纸的新闻标题来说, 要想吸引读者也必须具有美学功能。人们通过阅读不同的新闻来展现个性, 那么新闻标题就必须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创意来面对读者。报纸新闻的标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功能:第一是通过视觉来实现。报纸的新闻标题通常是通过报纸版面来吸引读者的, 那么这个时候新闻标题就要通过一些手段来强化视觉效果, 如把字体进行变化, 或者是加一些图片来给读者视觉上的享受。例如刚才的那个题目, 标题中用一个引号把绊倒两个字标注出来, 更加的显眼, 更加的有视觉效果;第二是通过听觉来实现。报纸的新闻标题可以从节奏、押韵等方面入手, 让读者听起来比较舒服, 例如有一篇报道的题目是“携手青春, 共话真情”, 这篇报道的题目看起来就显得比较整齐, 读起来也比较顺口, 比价舒畅, 它的美学效果时很显然的;第三是通过操作语义, 用修辞手法来表现, 运用比喻、拟人或是夸张等的手法, 让题目更加的醒目和独特。例如有一则新闻是“阳泉:城市扩容新城老城‘比翼飞’”, 在这个标题里很明晰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比翼飞是用来形容鸟的, 用在这里非常的生动形象, 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刻;第四是通过词汇的运用, 多用一些简短精干的词语, 不仅能节省版面, 还能让读者感到更加的明快简洁。第五是通过句子的变化, 或是词语的转化以及一些虚词手法的运用, 让题目更显的有魅力。总之, 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运用一些恰当的手法来个性和魅力, 借助于各个感官的相互联系, 让读者感受到新闻标题的意义, 充分体现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

4 概念功能

概念功是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来体现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意识的。新闻标题的概念功能是通过分析新闻标题中动词以及主语、谓语和句子的结构等来表现的。一般情况下, 动词的主动和被动语态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不同的角色分配。主动语态强调的是实施者, 被动语态强调的是被接受者, 通过分析标题的语态和动词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获得一些新闻。例如有这么一则新闻“俄罗斯再次向乌东部地区提供救援物资”, 在这个标题里是主动语态, 俄罗斯是实施者, 乌克兰是接受者, 在这种句型里, 强调的是主语, 也就是俄罗斯, 通过一个“又”字, 说明俄罗斯不止一次向乌克兰提供救援物资, 表现出了对俄罗斯这种国际精神的赞美和肯定, 显示出了作者的意识情感, 表现了标题的概念功能。

5 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通过一些语气词和语气句式来实现的。从报纸新闻来说, 报纸这一媒体行业是通过记者和编辑等专业人员共同创作的新闻报道来体现出与其他行业和机构的关系, 特别是与政府机关;另外报纸的价值是通过读者来实现的, 报纸通过传播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吸引和影响读者, 从而形成一定的读者群, 久而久之, 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而且读者通过看报纸了解新闻事件, 还会对新闻事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意见, 所以, 新闻标题的人际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制作新闻标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恰当的运用语言和语气, 全方面的进行思考和综合, 要衡量好各方面的利弊, 不能顾此失彼, 把握好新闻标题的人际功能。

6 结论

总而言之, 报纸新闻的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仅是有着概括全篇报道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表现新闻的内涵和美学意义以及其他的重要功能, 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眼球, 表达所要传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报纸新闻的记者和编辑要注意把握新闻标题的各大功能, 在制作标题的时候, 发挥各个功能的作用, 使得新闻标题更加的醒目和独特, 获得更大的读者群。

摘要:对于报纸新闻来说, 标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它是整个新闻的主旨, 好的新闻标题才能吸引读者。所以, 新闻标题要同时具有语义、美学等方面的功能, 还要拥有概念和容易记忆的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新闻标题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才能在众多的新闻中抓住读者的眼球, 传递新闻信息。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功能性

参考文献

[1]黄欣.“信、达、雅”——浅议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J].传播与版权, 2014, 06:16-17.

[2]周小雷.准确简约生动导向——浅议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 7:11-12.

[3]尹仙美.浅谈报纸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差异[J].新闻传播, 2011, 10:126.

[4]楚军, 周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 04:89-93.

[5]邹武元, 史峰.如何增强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J].今传媒, 2009, 10:52-54.

新闻标题功能 篇2

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了《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在移动新闻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新闻媒体的标题也随之发生改变。然而,网络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传统媒体,网络新闻标题也与传统新闻标题相差甚远。在此差异上,本文对《人民日报》报纸和人民日报APP两者的新闻标题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标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移动新闻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变化。

㈠ 新闻标题的差异

一、新闻标题的语言

语言是新闻的载体,新闻信息都通过语言来实现它的价值。纵观新闻标题,无一不是在语言上大下功夫。传统媒体的标题措辞向来谨慎、平直。既要有通俗性,也要确保文字的口语化。相对来说,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更随意、更流行、更接地气。

4月1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下方一篇新闻题为:

《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

在12日的APP上,标题题目是

《厉害!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飞机高铁上网不再是问题》

传统媒体在编辑新闻时,特别是作为党媒的人民日报,往往用词谨慎官方,以保证新闻的准确。但在网络媒体编辑里,子啊标题中运用口语可以简化读者阅读解码过程,更加迅速便捷的理解新闻表达内容,“厉害!”“不再是问题”等口语化的使用可以让读者的阅读更加轻松、随意、愉悦。

4月16日人民日报05版:

《日本队新秀连克中国队名将夺得亚锦赛女单冠军 中国女乒 培养苗子得抓紧了》

在4月15日的APP上,新闻标题换成:

《一黑到底!日本小将亚乒赛女单夺冠 终结中国五连冠》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新闻标题的口语化也是新闻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在新闻标题中适当的运用口语,可以使读者直接迅速地了解新闻事实。如果新闻标题的语言晦涩难懂,自身理解有限何谈传播给别人。简单易懂的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理解,标题的口语化大大增加了读者选择的几率,这种几率的增加也会变相促进它的传播发散。口语化的新闻标题使得传播者可以简单轻松的进行下一级传播,确保真实准确。

二、新闻标题的内容

新闻标题时用来概括说明新闻事件及事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从报纸与网络的新闻标题来看,报纸新闻标题的内容更为简洁,网络新闻标题的内容相对丰富。以2017年4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为例,在第一版右上角发有一篇题为: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一句话标题将此新闻概括完毕。而在人民日报app上,编辑进行加工处理:

《习近平同特朗普通电话 就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意见》

网络新闻的标题就更具体指向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它与传统媒体相比,对新闻标题的要求更高。在海量信息面前,抓住受众注意力的前提要求迫使网络媒体组织、筛选新闻内容,再结合到新闻标题当中。2017年4月13日新京报纸质版:

《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1146座;专家称,遗址对研究古代县城面貌和 县级行政特点具非常高价值》

新华网在对其转载时将标题改为

《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传统新闻标题相比网络媒体,其标题内容既可以完善对主题的说明,又可以增加对新闻背景、事件脉络发展的解释、丰富标题对新闻事件的表达,全面增加读者对该新闻事件的感知,增加读者对该新闻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由于目前大多数网站上的新闻都是转载于传统媒体,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大多是报纸新闻标题的“再加工”;或略去报纸上较长的引题和副题,只保留主题;或将报纸引题或副题作为网络版新闻标题;或把报纸两行题或三行题压缩综合成网上新闻的一行题。虽然报纸和网络在做新闻时都遵循新闻标题制作的一般原则,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展示给读者。但在具体的新闻标题制作中,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避虚就实,直奔新闻事实。

三、新闻标题的字数

网络新闻标题相比报纸标题,在字数上也有所改变。同一个版面中报纸新闻标题的字数没有固定的规定,有的新闻标题 字数多,有的新闻标题字数少,可以根据新闻版面灵活设置,字数可多可少;由于网络媒体承载巨大的信息量,对空间的使用比较在意,尽量在有限的版面中容纳更多的新闻标题。并且,受众通过移动平台阅读的时候,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所以网络新闻编辑在拟定网络新闻标题时,标题的字数不会太多。网络新闻标题对凝练、简洁的特性的要求比较严格。2017年4月14日新京报纸质版标题:

《用水紧张时 高校办泼水节引质疑

云南工商学院举办泼水节引邻校不满,“缺水”因当地水厂处理能力不足》

中国青年报网页版则将标题简化为:

《用水紧张时 高校办泼水节引质疑》

新京报的主标题+副标题共计46个字,而中国青年报将其简化为14个字。两者足以看出标题在字数上的差异。此外,网络新闻标题通常为了整个网络新闻版面的美观整齐,每一行标题的字数都要求尽量一致,因此也会出现一些为了凑字数的标题,以保证整体整齐。

四、新闻标题的功能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蔡雯在《新闻编辑学》一书中提到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有:

1、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

2017年4月12日新京报A05版新闻: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希望不负重托

中央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 变、不动摇》

2017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 强调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张德江参加会见》

对于同一个新闻,两家报纸做出不同重点处理,通过标题的运用,划分了“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这一新闻的不同内容。

2、揭示新闻内容

浓缩新闻内容,将新闻稿件内容以最简洁,凝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阅读前有框架认识、了解新闻稿件内容将要说些什么。这也是新闻标题的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功能。

而在移动新闻时代,网络新闻标题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标题党”就是这类需求下的产物,以UC头条为例

《某男子和女朋友结婚9天就离婚,原因震惊朋友圈》

《男性卸妆也会见光死!韩庚吴建豪完全震惊了!》

当我们戳开这样的新闻的时候,内容与标题的完全不符、新闻标题完全不是为了揭示新闻内容、仅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这也是移动新闻时代里的新闻标题功能。

在移动新闻时代,新闻标题随着传播者、受众、媒介等系列的改变,也相应发生变化。当然,在这些变化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新闻标题低俗媚俗、耸人听闻的标题数不胜数。这些问题也都是当代媒体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姓名:吴雨霖

标题新闻等 篇3

世界粮食产量连续3年低于消费量。

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就业率达60%。

海南1513名“土专家”最近喜获职称。

青海省最近颁布规定奖励每个独生子女农牧民家庭3000元。

目前新疆农业税收实际负担率约为1.8%。

广东省农村饮用清洁水人口已占98.2%。

一句话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审议通过水法修订案,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村集体及村民使用本村的水塘、水库中的水除外。

全国最近新上任的村干部七成是党员,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上,平均年龄40岁左右。

我国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 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整理,新增耕地667万多公顷。

1979年到2001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20%以上,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

国家工商总局最近宣布,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时,从获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免缴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和管理费等行政性收费。

中央文明委今年在全国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开办了42个面向特困学生的高中“宏志班”,每个班50人,并由所在学校免除受助学生的全部学费。

前不久,上海市档案馆“现行文件阅览窗口”正式向社会开放,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查阅现行文件。

由共青团中央、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西部计算机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已经启动,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义务培训贫困地区群众100万人。

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问题,我国将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

根据铁道部最近修订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标准》,铁路客运将解决列车正点、设备设施、卫生环境、待客服务、旅客购票、列车供水、安全秩序、投诉受理等问题,做到旅客购票排队不超过20分钟。

一条身份证挂失和查询系统已在湖南开通,只需拨通96305的电话热线或者直接上网就可进行查询。

甘肃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5年内实现农村人口人均达到667平方米(1亩)水地。

报纸新闻标题功能的可读性研究 篇4

关键词:报纸新闻,新闻标题功能,可读性研究

一、引言

标题是整个新闻的“眼睛”, 只有这双眼睛有足够魅力才能吸引人去阅读她。俗话说, 看书看皮, 看报看题。一篇好的新闻, 它的标题的可读性必须要很高。随着速读时代的来临, 在青年群体中, 电子式媒体新闻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报纸新闻, 报纸新闻进入了恐慌时代。所以记者们都纷纷使出“绝招”在题目上大做文章, 从而希望吸引读者眼球, 但这引导报纸标题的撰写走向某些误区。要纠正这些出现的错误, 在不失新闻真实性的条件下创新设计报纸标题, 精益求精, 稳中求胜。

二、目前报纸新闻标题撰写的误区

(一) 长标题使用不当

在目前的报纸标题板式中, 长标题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许多本来应该属于多行题的, 现在为了做成通栏的横题, 也强行并作一行, 从而使标题越来越长。实际上太长的标题, 不但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兴趣, 还很可能造成读者的视觉疲劳, 而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致。这是报纸标题撰写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长标题的信息量很大, 给一些时间有限的人群阅读带来了方便, 但是要长得“有度”, 长得“有料”, 不要为了“长”而“长”。

(二) 标题设计不全面

报纸的阅读人群主要是上班族和老年人, 这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现在一些报社媒体为了文章独特性而报纸新闻标题写的特别复杂, 很难懂;或者有些标题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在年轻人中很流行而老者看不懂, 或是使用比较“复古”的专业术语年轻人不明所以。报纸标题不全面就会使得一部分读者的理解不到位, 新闻就没有完全发挥存在的作用。

(三) 滥用网络名词

不少新闻标题以借用网络流行语来吸引读者眼球, “打酱油”、“山寨”、“史上最牛”、“神马”等等一系列网络词, 在媒体新闻标题中比比皆是, 报纸新闻标题中也随处可见。运用这些网络流行词有时候确实可以给标题增加色彩和趣味性, 起到吸引观众眼球的效果。但是运用不当就达不到效果, 甚至适得其反。例如, 夸张的表述、无选择地借用、跟风使用等等,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意思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显示适当的意思, 如果不加选择地搬到报纸标题中, 则有可能导致一些读者云里雾里。报纸标题滥用网络流行词忽视了读者的接受能力, 因为很多网络热词未必能被传统的报纸读者认可, 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群对网络不熟悉, 当这些网络热词出现在报纸上就只知其名不知其意。[1]

三、有效提升报纸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一) 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词

网络词是通过大众网友传播而流行, 所以在报纸新闻标题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词确实能有效地增加报纸新闻的可读性。例如, 2015年3月《人民日报》中一篇《为航天梦织造天羽的人——记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的一个小标题为“是女神, 也是女汉子”, 文章标题就很好地运用了最近的网络流行词。“女神和女汉子”是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贾玲和瞿颖的小品走红, 文章是歌颂为砷化镓太阳电池组做出贡献的女性, 标题巧妙地运用了网络热词, 既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眼球, 也生动地诠释了女科学家的精神。

要注意的是, 报纸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词的运用不能过于浮夸而失去新闻的真实性, 要有选择性的借用。网络流行词有一个流行期, 所以要掌握词语的流行期限, 过时的网络词所起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要注意网络流行词的受众群体, 一般老年人对这些热词的接受程度很低, 所以标题设计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

(二) 口语化成为流行时尚

报纸作为大众媒体, 它最重要的是让读者喜闻乐见。否则报纸就不能吸引读者, 也就达不到传播的作用。如果新闻标题一直用书面语言, 文绉绉的, 文章与读者之间就很容易产生一条很深的沟, 对读者的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现在报纸的各大版面标题许多都是老百姓的大实话、口头语。口语化的文字干脆直接, 一目了然, 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读者读起来也更亲切。而且, 口语直接进入标题, 容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例如, 2010年9月《山东商报》中一则新闻, 主题为“一睁眼, 她床边站了一个陌生人”, 副题“醉酒男闯进女孩屋, 还说‘你睡你的, 我睡我的’”。这个标题是十分口语化的标题, 把醉汉闯进女孩屋子的对话放在副标题上,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醉态十足的滑稽之像。[2]

(三) 赋予标题神采

可爱活泼的东西都有一种不能抗拒的力量, 如果能巧妙地把这个特点运用在报纸新闻标题中, 生动活泼的标题能够在平淡如水的标题中脱颖而出, 让人会心一笑, 整篇文章马上就会跳跃起来。运用谐音押韵也能使标题朗朗上口, 成功吸引读者兴趣。例如, 某报社出一篇关于“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做出成效”的新闻, 新闻的标题为:“社区创建出新招小区居民乐陶陶”。这个标题虽算不上多么精彩, 但是对称押韵的特点给标题赋予了“精神”, 也能吸引不少读者的眼球。[3]

(四) 控制好标题的长度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 人们生活在忙碌的世界里。除了悠闲的老人外, 很少有人有时间有闲情每天都看完整张报纸, 很多情况都只是大致地阅览一下。为了满足这一部分读者, 也为了从长度上吸引读者眼球, 所以很多报纸新闻标题特别长。这是可取的, 但是如果标题太长, 就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 报纸新闻标题的长度需要控制好。

四、结束语

报社, 媒体可以为了竞争在标题上浓墨重彩, 但是都不能使新闻失去它本身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报纸新闻作为历史的一种产物, 它能帮读者放慢生活的节奏, 所以报纸永远不会被淘汰。有效地增强报纸新闻标题功能的可读性, 吸引更多读者, 可以更大程度上带给读者心灵的放松。

参考文献

[1]严勇.浅议网络热词在报纸标题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 2012 (11) :129-131.

[2]董丽霞.报纸标题设计的新趋势[J].中国地市报人, 2011 (09) :18-19.

新闻标题 篇5

2.强调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 走富国富民道路

3.深圳媒体重发20年前文章

4.任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视察

5.深圳网友现场目击:与总书记座驾擦身而过

6.新疆乌苏公安局长被免职调查 被曝包养孪生姐妹

7.内地规定煽动、帮助他人自焚构成故意杀人罪

8.广东在横琴、南沙、始兴三地试点官员财产公示

9.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白岩松等17人任委员

10.国家统计局:11月CPI同比涨2.0% 鲜菜价格上涨11.3%

11.爆料人称将就兰州市长疑带名表事件上书中纪委

12.朝鲜称正慎重考虑调整“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时间

13.百度视频正式登陆 iPad,一天后即排到免费榜榜首

14.男子私刻公章救妻事件续:医院早已发现未说破

15.《新闻联播》出现画面切换错误 央视微博道歉

16.合肥“大赦”交通违章 监控拍到只罚款不扣分

17.内地男子藏身台湾飞机夹层 躲藏16小时偷渡美国

18.陕西旬阳回应村民截访被拘:将复核行政处罚

19.全国工商联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刘云山致贺词

20.澳电台假冒英王室疑逼护士自杀 遭主要广告商撤广告

21.女教师将5岁男孩下体踢流血 幼儿园责令停办

22.湖北15岁女孩下身赤裸摔下二楼昏迷

23.网传成都一老板遭设计师奸杀 警方辟谣没这回事

24.烟台至大连航线客运船舶9日零点恢复营运

25.蓝天下的至爱 “慈善与志愿服务行动日”拉开帷幕

26.广东外事博物馆开馆迎客

27.妻子辞职当协警 南宁五塘派出所有个“夫妻户籍室”

28.|阴雨天气将在广西重现 未来一周老天脾气更难捉摸

29.收贿赂关照开发商 防城港住建委原副主任梁某受审

30.英国称掌握叙利亚欲用生化武器证据 不排除动武

31.“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32.新疆军区原司令员高焕昌因病去世

33.全球首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退役

34.网络作家收入落差大:高者动辄百万 低者不足百千

35.消息称Twiiter本月就将推出照片滤镜特效

36.IT高管纷纷投身农业:含金量高过计算机?

37.节假日成“钓鱼”高峰期 紧跟社会热点设陷阱

38.Facebook COO再出手 抛售价值2620万美元股票

39.雷军:不喜欢被称雷布斯 不会调整小米战略

40.川首个县域空间规划 《绵竹市全域空间规划》出炉 恋爱时买了房分手后咋分割

41.父亲骑着自行车记录下河南大饥荒

42.西藏燃灯节:酥油灯与电花灯

43.河南饭店厕所边暗房装摄像头 偷拍女性如厕照片

44.央视主持人王志安晒吃狗肉照 网友怒骂“脑残”(图)

45.太原最牛钉子坟家属:政府不关心我 为什么要配合46.港警卧底施“美男计” 擒下卖淫集团女头目

47.公安部A级督捕逃犯落网 曾参与杀害3人并焚尸

48.男子为买房署名起争执划破女友脖子动脉

49.光天化日抢皮包 台湾一男子被逮后供称是在梦游

50.男子嫌澡洗得不爽自称“黑社会”挥刀砍伤浴池员工

51.下南洋淘金不成 投身电信诈骗

52.无证驾驶一男子撞伤交警被捕

53.柳传志:2014年至2016年联想将谋求A股整体上市

54.三星市值首破2000亿美元大关 成全球第15大企业

55.科学探索洞庭湖迎来12万只候鸟 记录在册68种

56.美国国家地理2012十大发现:世界最大鳄鱼上榜

标题新闻等 篇6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农业法》《草原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退耕还林条例》于2003年1月20日起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

福建省政府承诺3年解决12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

广西规定采挖树蔸树木要有许可证

农业综合开发使4亿多农民直接受益

一句话信息

△国家计委决定从2003年1月1日开始至4月30日结束,在全国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性费用和农民建房收费专项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农业供水价格、农村用电价格、农机服务收费以及农民建房收费等。

△农业部前不久向西部地区推荐重点发展的五类特色农业:特色种植业产品、特有园艺产品、草业和草地畜牧业、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产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的40吨优质富士苹果前不久发往荷兰,这是辽宁苹果首次销往欧盟市场。

△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首次将个人隐私作为一项单独的权利加以保护。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去年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减少开支,减轻农民负担,税改后全市农民每年每人减少59.42元的负担。

△辽宁省投巨资建设农村基本饮水井工程,两年来已投资2.3亿元,修建各类饮水工程3500处,37.2万户、130多万人告别饮水难。

△调查显示,北京、上海两地的消费者最期待收到的鲜花为百合,其次是玫瑰、郁金香、康乃馨、满天星、马蹄莲和剑兰。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利用手机发布水产信息,在苏州市开通了“水产技术手机信息网”,网络成员已经多达3000余人。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篇7

广播传递信息的通道只有声音一个, 报纸也只有文字图片两种, 而电视则有三种信息传递的通道, 那就是画面、声音和文字, 这是优于广播和报纸的重要特征。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和谐互补, 构成了电视全息式的传播框架。而标题作为屏幕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 承载着传达某些特殊信息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功能。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标题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 而这双眼睛在电视新闻作品中, 对于观众的视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应该把它当作画龙点睛之笔来处理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 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 (2002年《电视研究》第十期62页) 。总之, 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作用非常大, 它可以引人入画, 揭示内容, 增加信息, 加深观众印象, 衔接分段 (专题类) , 美化屏幕。

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 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 而鲜活优美规范的画面, 甜美充满磁性的声音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观众往往会目不暇接, 声音充溢着耳膜, 进而连接大脑思维, 很快就会沉浸在画面和声音营造的情境中去, 这时, 很容易忽略处在屏幕下方的标题了。像《产粮大镇大佘太面临严重用水危机》等等, 没有什么特色的新闻标题就很难让人一目了然, 牢记在心。所以电视新闻要以生动形象的文字, 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 力求简明, 出神入化, 言之有物, 有冲击力, 有磁性, 让人过目不忘, 才能凸显它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 熔铸在一个整体中,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 商业巨子, 国家领导人等, 他们的一举一动, 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某些名胜古迹, 旅游胜地及一些在人们心中形象比较固定的自然地理景观, 如高山、大湖、沙漠等如有大的变化和改变, 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如《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姚明举办婚礼》等, 名人的效应, 能吸引起观众的眼球, 产生轰动。这类消息的标题制作是越具体越好, 把观众最关心的通过标题反映出来。那时温家宝即将当选国务院总理, 他每天要做的事很多, 而他下基层与煤矿工人一起过年, 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把这则消息的标题制作成《温家宝下基层视察工作》, 这是带有共性的概括和陈述, 司空见惯, 就没有《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好。这是借助了具体的事件, 个性化的描述和表现, 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牢牢地吸引住观众渴望看下去。

其次,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表现力强。我们制作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 就要有惜字如金、孜孜以求的精神, 才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达到传递信息、激励社会进步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央电视台曾到内蒙古自治区做过一个系列报道, 是反映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集的标题《煤在空中走》《一两值千金》。分别说的是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现在已把这种资源就地转化为电能, 通过输电线路滚滚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 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标题制作得非常生动、新颖、形象, 看后令人感奋。内蒙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的大部分, 就地深加工, 制成精美的羊绒服饰, 成倍增值《一两值千金》实在是不过分。

标题的语言受字数限制, 所以表达要集中、凝练、精当, 立意要新颖, 切中要害。曾有这样一则消息, 说是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 内容列举丰收的举措, 开始有人以这样一个标题《大旱之年话丰收》, 觉得很一般, 于是又有人制作《一样的灾情, 不同的收获》这样的一个标题, 大家都觉得比前一个好, 同样都说了灾, 说了丰收, 后一个标题的表述就很新颖、鲜活。

要想把标题制作得更生动形象, 可以经常运用修辞手法, 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些、优美些、感人些, 给可视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说性强的好标题。

当然, 修辞方法有多少种, 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标题, 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动、鲜明、准确、引人入胜。

另外, 电视新闻标题在句式上也要讲究, 要根据报道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句式形成标题。常见的陈述式《蔬菜冬储鼓了农民腰包》, 提问式《你在他乡还好吗》, 抒情式《弘扬扑火精神保卫绿色森林》, 概括式《发展循环经济让乌海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 赞扬式《危难之中显身手》, 揭露式《非法炼钢小树遭殃》。

总之“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 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进而制作好电视新闻的标题。

摘要: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 才能引人入胜, 揭示内容, 增加信息, 加厚印象。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篇8

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传达宣传思想、体现制作意图、在制作过程中标题的制作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以往, 电视新闻往往注重画面拍摄的是否优美, 语言是否到位准确, 播音员的声音是否清晰感人, 甚至可在屏幕打满字幕来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而忽略了标题在一部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其实, 随着秒读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新闻标题, 是新闻媒体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用文字语言的形式精心提炼出来的、用以深化新闻主题, 打动受众的眼睛。那么如何把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呢?首先要突出新闻价值。在制作新闻标题时, 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标题的制作必须体现, 它是存在于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 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题。

《一脚油门刹到底》, 这则电视新闻消息的标题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台制作的, 说的是海南把公交收费等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费用都打进汽油里。这一政策在全国率先执行, 是对燃油税的一种新尝试, 打破过去汽车各种税费分门别类收取的规定, 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不必细说, 这则新闻本身具备了新鲜性。标题既体现新闻价值, 又鲜明、生动、新颖。新闻的新鲜性当然还包括独特性和唯一性, 像公鸡下蛋、骡子下驹都是特殊的现象, 把这样的新闻制作出来, 它的标题就应该体现出独特唯一来。《母鸡变公鸡》是一则奇闻, 标题让我们一目了然, 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后太平遗址探秘》青铜时代的遗址本身就有特殊意义的, 这则消息的标题本身就体现这一新闻的主题。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有重要影响。制作这样的新闻时, 在标题中就应首先体现出

为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双辽市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电视台两名记者到俄罗斯鄂木斯克州进行采访, 那里有从双辽走出去的30多种植蔬菜的农民。两名记者在那里采访了10多天, 与当地农民亲切交流, 体验他们的生活, 还到菜市场进行实地采访, 拍摄他们卖菜的全过程以及俄罗斯人对中国蔬菜的评价等等, 一共拍摄了10多本录像带, 记录了这批外出务工人员真实的生活场景, 回来后经过整理, 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跨国务工农民挣洋钱》12集大型系列报道最后在吉林电视台《纪实》栏目播出上、下两集, 最后这则系列报道还被评为吉林省电视新闻作品一等奖。

要想把标题制作得更生动形象, 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 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优美些。

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 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制假售假, 干扰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 给人民身心造成极大危害, 特别是表现在食品方面的弄虚作假, 更让人们谈吃色变。去年秋季, 双辽市有关部门一举查获了非法生产豆芽菜的黑窝点, 一时, 双辽市场豆芽菜无人问津。为了维持市场正常生产经营, 技术监督部门为合格豆芽菜标上了质量监督卡。于是记者根据这条新闻制作了这样的标题《质量监督卡给豆芽菜上户口》, 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以菜拟人, 看后倍觉亲切, 增加了标题的生动性。

当然, 修辞方法有多少种, 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标题, 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动、鲜明、准确、引人入胜。

另外, 电视新闻标题在句式上也要讲究, 要根据报道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句式形成标题。常见的陈述式《蔬菜冬储鼓了农民腰包》, 提问式《你在他乡还好吗》, 抒情式《弘扬扑火精神保卫绿色森林》, 概括式《发展循环经济让乌海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 赞扬式《危难之中显身手》, 揭露式《非法炼钢小树遭殃》。

总之, 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 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进而制作好电视新闻的标题。

简析新闻标题分类 篇9

关键词:新闻标题,编辑记者

作为一名编辑记者, 采写消息、编辑新闻的最大困难不仅仅体现在题材的选取、文字的锤炼上, 而且还体现在标题的运用上。新闻标题被业内同仁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观看和阅读新闻之前首先会浏览标题, 标题写得好坏与否, 是否能吸引读者观众, 这就要看编辑记者的工夫深不深。学会掌握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给新闻拟写一个新颖夺目的标题, 真正让新闻“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是对编辑记者的基本要求。笔者试着以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探讨新闻标题的写作方法。

纵览历年来国家、省、市新闻奖的获奖作品, 可以明显看出获奖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奖, 无外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题材新颖、事件重大, 聚焦群众、关注民生。但除了这些特点以外, 还普遍具有一个特征:标题新颖别致, 意境深远。从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获奖作品中可以发现, 新闻标题写作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概括式标题

这一类标题也可以称之为普通式标题, 因为这类标题主要的功能是直截了当地表述新闻主体的主要内容, 表意清晰, 读者一目了然。新闻采写编辑中, 部分新闻必须在标题中讲明事件、人物或事实, 此类标题形式效果最好。

二、比喻式标题

写文章时我们经常要用到比喻修辞手法, 即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从而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突出, 具有渲染气氛、侧面烘托的作用。同样在新闻标题中, 比喻式标题也是常见类型, 甚至是诸多新闻编辑记者追崇的一种标题形式, 因为这类标题更能体现作者的“文采”与写作功底。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记者, 需要博览群书, 广学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等各种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才会融会贯通, 自如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从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读者阅读后印象深刻。

三、数字、符号式标题

此类标题与数字、符号相关, 如《7·21生命大救援》、《8100年前稻谷为考古成果增添新证据》、《别让3毛养老金完成全覆盖》等。以上新闻标题都把数字、符号放在了标题醒目位置, 有的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有的是一个关键数据, 有的是一个特种符号称谓。数字与符号展现出了新闻当中的重要信息, 如《76秒, 他用生命诠释责任——杭州长运驾驶员吴斌英雄壮举感动中国》中, “76秒”不仅仅是一组数字的简单出现, 而关键的是要体现文中主人公在短短的“76秒”中所做出的惊人壮举。正是作者用精确的数字使事件的分量更重, 把杭州长远驾驶员吴斌的英雄壮举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后催人泪下, 使人心情难以平静。作者如果用概括式标题《杭州长运驾驶员吴斌的英雄壮举》恐怕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报道效果。

四、设问式标题

此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 隐去要回答的内容, 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 只不过语言婉转, 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 容易激发起读者的注意。此类标题有《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的什么?》、《美国会为“爱国”买单吗?》。此类标题以反问、追问的方式把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主体当中, 促使读者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这种标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它区别于其他标题的作用就是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理, 让读者看了标题之后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也往往会与读者产生共鸣, 让读者读了该新闻之后便萌生同感。主体则将用有力的论据来论证标题中所提出的论点。此类标题一般用于文字消息与评论当中, 是报纸与电视评论以及网络新闻常用的一种标题形式。

五、隐喻式标题

此类标题其实属于上文所提到的比喻式标题范畴, 但却是所有标题形式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此类标题在获奖作品中有出现, 但出现次数不多, 值得我们去学习, 用心掌握。隐喻主要是语言隐喻, 它就是利用语言相同、相似而意义相反或有差别的词语巧妙搭配, 利用语言信息构成的反差, 使标题标新立异, 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 此类标题又会与读者已有的知识储备产生偏离, 由此引起读者的新奇感和探究热情。

综上所述, 新闻标题的种类形式多样, 特征各异。如今, 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 各级新闻媒体运用的新闻标题远不止上述几种。记者编辑们要想把新闻写“活”, 必须首先在标题上多下工夫, 将新闻标题写得更新颖、更贴切、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新华出版社, 2005.

地方新闻网站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篇10

一、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上, 运用新闻标题评论功能, 充分反映地方民意

地方新闻网站继承了传统媒体主流、权威和资源优势, 与新兴技术相结合, 在及时发布地方重大信息, 迅速传达地方政府声音, 准确反映当地群众呼声, 积极参与和支持当地建设等方面, 发挥了重大作用。

评论新闻内容是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是对于地方新闻网站, 与传统媒体相比, 其优势在于能与网民保持良好的互动性, 即时地听取民意、反映民意, 使民众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 从而消除社会不安情绪。如《泉州网民“四问”泉州公交网友盼给力》 (东南网2011年11月23日) 、《跨段计价标准不一泉州网民质疑市区公交收费》 (泉州网2011年5月29日) 。

同时,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 倘若地方新闻网站能在多数事件上与地方民众的立场和观点保持一样, 使主体、客体、事物三者达到平衡, 势必会对当地受众的媒介接触和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造成积极影响。

然而, 在运用新闻标题评论功能、充分反映地方民意的同时, 还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这就需要在标题制作时尊重客观事实, 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全貌, 而不能一味迎合网民需求, 制造噱头。

二、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和文化元素, 增强网民地域文化认同感

标题中对民俗与地方特色的呈现, 使本地受众能在瞬间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迅速引起精神和情感的共振。这种精神和情感的共振, 不仅能在短时间拉近地区新闻网站与该地区受众的心理距离,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该条新闻在地方受众心中的新闻价值。

如《关帝巡城千人踩街》 (闽南网2012年6月29日) 《“摸奶巷”去过吗?雷人巷名引争议》 (泉州网2012年7月26日) 《泉州元宵丽人行:惠安女、鲟浦女vs时尚达人》 (福建新闻网2012年3月1日) 《泉州“嗦啰嗹”福州街头舞》 (泉州网2012年6月10日) 等标题中均融入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并运用了各种地域辨识度极高的当地传统文化符号, 极容易引起泉州地区网民的情感共鸣。

地方新闻网站所创造的这种文化认同感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专有性, 与该地方新闻网站的受众群体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能够有效地避免陷入与面向其他地域及不同受众定位的新闻网站的同质化竞争。

三、以实题为主, 注重提炼具体地名及关键词

处在网页“目录列表”中与正文分离的单行新闻标题和网民跳跃式阅读方式, 决定了实题可以单独使用, 虚题则要与实题配合使用, 否则读者就无法理解新闻的具体内容。所以, 网络新闻标题多以实题为主。[2]尤其对于欲以民生新闻作为突围“法宝”的地方新闻网站, 由于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的限制, 通俗易懂的实题往往要比隐晦艰涩的虚题更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今天普照陈村部分用户停电》 (晋江新闻网2012年7月12日) 《市区租赁价格微扬》 (泉州网2012年8月7日) 。简明凝练的一行题, 却清楚地呈现了新闻事实, 使受众在视线扫过之际, 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索, 便能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了然于胸。

读题时代, 标题的易读性有利于新闻网站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迅速做出阅读决策, 满足受众扩大信息的需求。标题中醒目的具体地名和关键词, 则便于网民在浏览网页时进行准确快速定位, 同时, 也为网民在进行主动的新闻信息搜索时,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注释

1[1]史在玲《如何提炼网络新闻标题》《新闻世界》2012第4期

标题新闻等 篇11

我国将组织西部700万农民移民以促其脱贫

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将向农村倾斜

江西省将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零售连锁店

安徽省从4月1日起取消农业特产税

西藏七成多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

一句话信息

·国土资源部前不久制定公布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通过开发整理土地到2010年全国将补充耕地274万公顷。

·非公有制造林是今年植树造林的新亮点,福建、广东等省非公有制造林已占全省造林总面积的30%以上,浙江等省区达到60%以上。

·农业部今年将在西部地区农村建设500个“农民科技书屋”,并向每个“农民科技书屋”赠送农业科技书刊和音像资料。

·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主办的中国节水农业网(www.wsagri.gov.cn)前不久正式开通,向农民宣传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

·山东省两年内将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客车,届时,省内各地市、县乡之间客运全部实行公交化。

·浙江省将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使浙江成为继海南、黑龙江、吉林和福建之后,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2002年,吉林省落实种植业订单面积21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3.8%,畜牧业落实订单2.3亿头(只),占畜禽出栏总量的52%。

·据最新统计,海南省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已达9.6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

·云南省前不久出台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受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可在规定的从业范围内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安徽省前不久出台了《关于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的处分规定》等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文件,规定违反税改政策的人员要受党纪政纪处分。

新闻标题怎样抓“眼球” 篇12

一、动词让标题富有“动”感

“动词”在汉语词典解释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 存在、变化的词。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主干的凝练和概括, 常常离不开动词。因此, 编辑和记者在新闻标题制作中, 如果能巧妙运用富有表现力、冲击力的动词, 想办法标出“动感”来, 就能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 让标题“动”起来, 既可增强新闻可读性, 又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让新闻现场再现在读者眼前。

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动词时, 应多注意应用动词, 善于捕捉形象的、有特点的动作上标题, 以体现标题动感, 引人入胜。例如, 《哈尔滨铁道报》一则新闻标题《“木龙”闯上哈达岭》, 报道的是在大兴安岭冬季三九天零下40度的严寒中, 重载货物列车穿越大坡道的新闻事件, 标题用“闯上”这个形象动词, 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体现出了列车在风雪中行进的磅礴气势。

又如, 《人民铁道报》的一则新闻标题《满洲里口岸站越过“寒冬”迎来“春天”》, 新闻报道的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站运量从低迷状态中呈现回暖迹象, 标题中用了动词“越过”、“迎来”, 把口岸站拟人化, 形象地展现了口岸运量回暖和车站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二、精彩事实上标题激发读者阅读

读者读书看报, 首要目的就是从中获取信息。新闻标题吸引读者, 就要将新闻所报道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与读者最贴近的信息, 用准确、简练、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制作标题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 善于把报道内容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炼出来, 使读者一看标题就想马上了解报道的具体内容。

精彩事实上标题, 要做到把最核心的事实拿到主标题上, 再根据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 确定采用何种标题形式, 将新闻事实合理地分配到不同标题样式里。《哈尔滨铁道报》消息标题《个人承包旅客列车》, 新闻报道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列车段对让湖路至一面坡一趟旅客列车实行个人承包制度。铁路作为国有企业实行个人承包, 这在当时是地道的新鲜事儿, 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新闻点, 新闻标题直接突出个人承包列车这一新闻事实, 主题新鲜, 吸引读者阅读。

又如获得1997年全国铁路好新闻一等奖的《哈尔滨铁道报》新闻标题《计划经济:940万元工程干五年未完市场经济:1100万元工程84天剪彩》, 新闻内容是哈尔滨车站两个工程项目, 在两种体制经营模式下,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结果。作者在制作消息标题时, 特意把这一精彩事实作为标题, 以两行题形式出现, 虽然字数稍多, 但强烈的新闻事实对比, 形成强烈反差。

三、善用修辞让标题活起来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 若能巧妙地用好修辞手法, 会让标题做得生动活泼, 并能准确表达新闻主题,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增加新闻可读性。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双关、对偶等林林总总, 笔者在这里只截取几种来说明修辞手法在标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佳木斯进京旅客列车路风问题时有发生, 佳木斯列车段大胆改革用工制度, 将铁路正式职工调换成临时工后, 8个多月没再出现路风问题。《哈尔滨铁道报》在报道该消息时以拟人修辞《“泥菩萨”挤走“铁观音》为新闻标题, 用“泥菩萨”“铁观音”形象比喻铁路临时工和正式工, 巧妙摆出了这一新闻事实。再如《哈尔滨铁道报》一则报道去年下半年哈尔滨铁路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一段时期运输安全形势不稳、安全隐患频出的被动局面进行重点部署的消息, 新闻标题运用呼告修辞手法《我们也在火山口上!》, 带有强烈的警示色彩, 告诫全局干部职工必须盯住运输安全, 丝毫不能麻痹大意, 让原本难以吸引读者的会议新闻有了生气。同是去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 该报又一篇《灾区同胞:哈铁人和你在一起》, 倾注了作者编者的一片深情, 让读者备感亲切, 难以忘怀。

四、平民语言让标题贴近读者

纵观种类繁多的大众报纸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编辑记者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会用一些生僻词, 本想显示文采, 但大多读者不会为一个生僻词去查词典, 也就会放弃阅读, 即使话题重要也会表现出情绪抵触和反向思维, 因此, 新闻标题制作的大众化也是体现可读性原则之一。

新闻标题语言大众化, 善用平民语言, 老百姓就乐于接受。应该说, 读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大众化的标题可以让读者印象深刻, 因为大众化标题亲切、通俗, 易于理解记忆, 即使是严肃的政治题材新闻, 运用平民语言制作标题也会以亲切性易被读者选择, 少了那种严肃、朴实、庄重的书卷气口吻, 更多地突出了标题的亲和力和生活味。

例如, 《哈尔滨铁道报》的新闻标题《沿线职工退休后可到博克图安度晚年》、《职工无住房我就不买车》、《哈铁三中以罚代教引起人们不满》、《当扑火军列通过塔河的时候》这些新闻标题, 都用通俗平民化的语言将新闻的内涵激活, 给读者以亲切的感觉, 记忆深刻。

上一篇:数学目标教学展示下一篇:水库工程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