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2024-10-06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精选12篇)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1

一、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的区别与联系

在对网站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与传统报纸编辑的流程大致相似,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主要是对报纸以及电视节目上的新闻进行重新加工,提炼出更吸引人的标题,然后再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视频访问进行延伸的过程。

但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时候,与传统的报纸文章标题相比,可发挥的空间更广。首先,网络新闻标题所受的环境限制非常小。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重新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更加刺激的新闻点。其次,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灵活性非常高。当网站的新闻标题出现错误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改与调整,减少其对网站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报纸印刷出来之后,所刊载新闻标题以及内容出现的错误就没有办法进行更改与收回,负面影响很难消除。再次,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很少受到字符数的限制。但传统的报纸必须在规定的字数内完成文章信息的高度概括,对标题字数的限制较为严格,这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最后,网络新闻标题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在网络新闻旁边可以添加静态图片、动态图以及表格等,对标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在网站上读者还能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读者进行互动,而网站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合理化的建议探索未来网站发展的方向。

二、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篇新闻或者报道来说,读者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文章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马上吸引读者的眼球,令其过目不忘,而相对平庸的标题则根本唤不起读者的注意,令其只是简单浏览甚至直接略过。对网络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新闻内容表达出来,然后再对语法进行精简斟酌之类,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标题的确定必须是在对于新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把握之后方能制作,对于字数的要求一般就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一)标题准确性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首要前提是可以精确地概括该则新闻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说,整个标题的确定过程都应该围绕“准确”两字展开,如果偏离了准确这条主方向,那么该则新闻标题可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只有相对准确的标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读者传达准确的信息,才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则新闻内容。

(二)标题要尊重客观事实

网络新闻标题确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对于同一个事件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来说明,但是却不能忽视首要前提,即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报社或者杂志的编辑为了让标题更有吸引力,一般都运用“标题党”的形式制作标题,但是却没有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导致整条新闻和标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读者对于新闻标题的要求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整条新闻的重点内容,所以只有用心钻研,在客观反映事实的前提条件之下进行标题制作才能令读者满意。

(三)标题要有确定性

一个标题一般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要能够一针见血地表达主旨内容,让读者第一眼就能够明白整篇新闻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标题主要分为单一性标题和复合型标题两种,有些事件内容相对简单,用单一性标题就可以准确表述其中的内容,而有些新闻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单一性的标题由于字数限制不能完全表达新闻内容,就需要加一个副标题对于某些重点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新媒介对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冲击和影响

在进入微博时代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编辑,对微博信息的转发量以及评论人数的多少,可以很好地检测出该信息标题以及标题的制作水平。

首先,对于重大的时政新闻,报纸编辑们在进行标题制作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于这种严肃谨慎型的新闻标题要将标题的舆论导向作用作为首位,重点突出政治安全。在报社的编辑完成标题创作之后,需要报社领导亲自把关,因为这种创新意味着要承担重大的政治风险。在一些重大新闻面前,报纸编辑还是在力求创新。例如,在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当天,上海《东方早报》在其头版罕见采用粗黑体全文字标题,没有图片和其他元素,凸显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种标题创新赢得了业界和读者的好评。在日常新闻操作中,报纸编辑们试图突破常规,制作出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标题。通过生活化、口语化的标题,让报纸新闻靠近读者、吸引读者。这种风格最早始于地处吴侬软语的杭州《都市快报》。受地方文化特性和女性总编辑的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都市快报》作为地方报纸,选择做生活化有趣类的新闻,特别强调标题制作口语化、生活化,突破常规,有时标题达4~5行,力图让读者读完标题就可以知道新闻的基本内容。例如,在2015年4月11日《都市快报》杭州新闻中有这样一个4行标题:

姐妹俩商场买衣服买得兴起

拉孩子的手不小心松开了

瞬间传来一声惨叫

2岁宝宝左手食指被自动扶梯夹住

从上面的标题可以看出,它突破了字数和行数的限制,内容口语化、生活化,特色明显。

四、标题制作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词汇的通俗化

标题里要避免出现一些过于高深、不常见、卖弄文采的词汇,在进行新闻报道标题制作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本篇新闻报道所需要传递的内容。一些深奥难懂的语句不仅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反而会加大读者的理解难度,导致众多读者只是简单浏览之后就放弃,并不会深入阅读,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简洁明了。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免采用一些不常见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字来制作标题。

(二)尽量避免使用修辞手法

尽量少用或者干脆不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标题里面最好是对于某一件事情进行直观的阐释,尽量少用一些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除非引用一些修辞手法能够给整个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标题主要是对于某一客观事实的直接反映,不应该掺杂其他的因素,更不能根据制作标题人员的个人喜好来决定,所以一般标题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中心思想就足够了。

(三)标题要和新闻内容相符

要避免出现新闻标题文不对题、肆意夸张的情况,在进行新闻标题制作的时候,首要前提是文章标题要和内容相对应,有时也会出现作者对于文章中心内容概括不准确,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标题应该在遵循真实原则、反映客观事实的大前提下进行创作,避免出现一些夸大其实的词汇对于新闻事实进行渲染。

五、结语

在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精确概括、重点说明。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反映事情的真相,对于事物的概括要准确,观点要明确,要选择整个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概括。其次,应该注意把握虚实结合的力度,虽然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贴合事实真相,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适当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开始逐步跻身于传统的四大媒体行列成为第五大媒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新闻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本文在当今网络新闻发展的大环境下,深度剖析了我国在网络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新颖性

参考文献

[1]孙利军.网络内容整合:意义与原则[J].中国编辑,2015(01):12-13.

[2]刘昊.从网络受众需求谈网络新闻专题编辑[J].编辑之友,2014(09):22-23.

[3]姜瑞娟.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从网络新闻编辑受者与传者的双重角色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15-17.

[4]杨永强.网络新闻标题个性特征分析[J].东南传播,2015(07):42-44.

[5]张强.新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征分析[J].文化指南,2015(8):51-53.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2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才能引人入胜,揭示内容,增加信息,加厚印象.

作 者:刘星晔 作者单位:通辽电视台,内蒙古,通辽,028000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年,卷(期):200915(3)分类号:G222.1关键词:那逊兰保 《芸香馆遗诗》 民族精神

论述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标题;标题制作;原则

在电视新闻中,标题就好像人的眼睛,打开观众收看新闻的浓缩窗口。一个引人入胜的电视新闻标题不仅能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又能引导观众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闻要播报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深化新闻主题,牢牢的将观众锁定。因为电视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归纳概括和精髓提炼,能引领观众去往下看。所以,电视新闻的标题制作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需要对电视新闻所播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和要点浓缩,可以让人一看标题就对新闻的内容了然于心,观众也能迅速判断这则新闻与自己的兴趣或关注是否相关。

1、目前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标题的制作也是一个赛一个的新颖而劲爆,为了流量标题党们也是拼了!于是传统的电视新闻标题制作面临严峻考验,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牵强附会,没有逻辑性。牵强附会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的典型问题。由于电视新闻带有部分政治色彩,所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无论具体内容是什么,都要与政治扯上那么点关系,所以很多新闻都会牵强附会。导致文章没有逻辑性和条理,甚甚不知所云。

1.2题文脱离,题目与文章不符。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反映新闻内容,如果新闻标题不能为新闻内容而服务,只是一味地刺激观众眼球,则这种标题无疑是不成功。当前观众们在电视新闻标题中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新闻节目为追求高收视率根本不理会新闻内容而随意拟定标题,毫无章法甚至有的毫无节操。也许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新闻节目的权威性,那些稳定收视群体将会逐步放弃该节目,这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是得不偿失的。这是需要每一个电视新闻媒体人需要反思的地方。

2、掌握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几点原则

从事电视新闻的媒体一定要学会用最简洁精炼的文字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在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要掌握以下原则,把新闻信精准又充满吸引力的传递给观众。

2.1突出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包括组成新闻的所有要素的集合,判断是否属于客观事实,能否引发观众共鸣或提起观众的收看兴趣。制作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时间的独家性、重要性、相关性、共鸣性。播报的新闻一定是存在于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就是事实的报道,标题也一定要用事实说话。

2.2浓缩事实,高度概括。首先,新闻标题制作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发生才是因为的灵魂,新闻是否真实关系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其次,电视新闻的制作具备自己的特殊性,它只有一个主题,这点不同于纸媒还有主题、副题等进行补充说明或深化说明。而且电视新闻的标题往往受限于观众常规阅读习惯,因一个人一眼之内只能看到一行内的文字,所以尽量主旨明确。这就需要制作时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内容丰富且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高度概括和精准提炼,以生动且通俗的风格表现出来,让观众一目了然。

2.3新颖生动,视角独特。一则成功的电视新闻一定是在全面总结概括了新闻全部内容的同时,对观众视听的注意力起到引领作用,而且让观众跟着新闻标题进行思考或产生某种情绪。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行各业有意思的新闻层出不穷,所以这更要求媒体工作人员在制作标题的时候,将寓教于乐的精神贯穿其中,尽量让新闻标题显得更生动有趣又接地气,而不是呆板而枯燥的阐述事实。调查表明,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制作的那些新颖活泼又充满个性化的新闻标题,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时间吸引住观众。所以这就鼓励媒体从业者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去制作新闻标题,才能更好的渲染新闻效果。

2.4完整的句子,完整的意思。在汉语言文字里,一个完整通顺的语句是由形容词或动词组合而成,尤其是以动词最多。在汉语里,完整的句子必定要有动词或形容词,以动词居多。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就不能充当新闻标题。而起电视新闻标题一定要简洁精炼,紧扣主题,尽量不使用复合句,制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个基本原则。

2.5深刻鲜明,一语道破。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有几个点是必须要着重突出的,主要是最新鲜、最重要、最特殊、最本质的客观事实,同时还要有自己是非分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一个新闻事件深度思考后自己鲜明的态度。

2.6接地气,深入人心。电视新闻中的提要标题有所不同,主要由节目主持人进行播报,观众通过听觉来获得信息,这就要求标题内容需要重点关注观众的收听效果。例如,内容不能太过拗口,让观众听的迷糊,不知所云。因此,提要标题要通俗易懂,在言语方面,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词汇,更好地符合人们的口味,联系人们的生活,这样才能让新闻内容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7严格控制字数,不宜多或少。电视新闻标题对字数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字数过多一方面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一方面影响感官审美。反之,如果字数少,容易无法全面概括新闻内容,观众容易不能明白这则新闻的主旨,而且屏幕留白也不美观。所以,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字数,把标题字数设定在合理范围内。

综上,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复杂的创作艺术,它绝不是“妙手偶得”。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标题一定是靠媒体写作者们开动脑筋,反复思量,字句推敲,精炼提,才能制作而成的。在如今这个众媒体激烈角逐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媒介的日益多样化。必须要充分尊重事实,注重文字效果,严格控制字数,掌握制作电视新闻标题的原则,才能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宁.研究电视新闻制胜根本[J].传媒观察,2005(3).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4

一、基于传播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具备的特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 如何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了大多数人经常面对的难题。对于网站记者和编辑而言, 如何通过标题更好地实现网络新闻的传播功能, 则是他们每天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制作与修改标题, 也是最能体现网站编辑业务能力的途径之一。

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标题, 应该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也就是标题及正文部分容易被用户搜索、查询、浏览与解释。此外, 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也容易通过标题对用户形成暗示与影响。具体而言, 基于传播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 网络新闻的标题容易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

用户不仅仅在各类网站的新闻频道浏览新闻, 而且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新闻。标题对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排序, 至关重要。很多时候, 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与标题的匹配度来决定搜索结果排序的。高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 很容易被有相关需求的用户

(二) 网络新闻的标题简明易懂, 容易让用户了解事件的基本要素

对于不打算了解某个报道具体细节的用户来说, 他们或许只会通过标题来了解相关的新闻要素。实际上, 有些用户仅仅在看了标题之后, 就匆忙地去看留言贴或者发表自己见解了。简明易懂的新闻标题, 可以让用户在短短的数秒钟之内, 就了解某个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 满足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

(三) 网络新闻的标题吸引眼球, 能够激发用户阅读正文的兴趣

高效率的网络新闻标题, 可以让用户在一瞥之间, 激活他们的情绪、联想与好奇心, 让他们对标题凸显的事实立刻产生兴趣, 吸引他们点击标题, 阅读正文部分。这里的情绪, 是指用户对特定事实或者人物所持有的喜好或者厌恶的倾向性。这里的联想, 是指用户将某个事实与其他的事实联系起来解读其意义的心理过程。这里的好奇心, 是指用户希望知晓事件细节及来龙去脉的动机。

(四) 传播者通过标题将自己的意图或倾向性传递给用户, 影响他们对相关事件的感知与评价

舆论引导也是网络新闻的功能之一。通常, 传播者不是通过直接表态来引导舆论的, 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性报道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 或者说是以凸显或淡化某些事实来引导舆论的。在网络传播中, 用户对特定事件感知首先是通过标题实现的, 标题甚至可以影响用户随后阅读正文时对主要事实的把握与解释。所以, 新闻标题可以影响用户对事件或者人物的感知与评价, 从而影响舆论。

二、如何制作具有传播高效率特征的网络新闻标题

一个高效的网络新闻标题, 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四大功能。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上述功能:

(一)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特殊的“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 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 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 (或什么事情怎么样) , 一般常用主谓句。”[1]

将网络新闻的标题称为特殊的一句话新闻, 是因为其具备“一句话新闻”呈现基本事实的特征, 但在新闻要素与语法上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一句话新闻通常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句子结构也要基本完备。但是网络新闻的标题只需要突出事件要素, 其他的可以视具体情况省略掉。

“MH370残骸疑现身印度洋小岛”, 这是2015年7月30日新浪新闻频道主页要闻位置的一个新闻标题, 没有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却通过简短的十几个字将最主要、最吸引人的事实凸显了出来, 让用户一瞥之间, 就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否需要点击阅读。

“沪指低开0.41%”、“十部委力挺A股健康发展”、“国家队秀肌肉”, 这三个新闻标题放在2015年7月30日新浪新闻首页要闻版面的同一行位置。如果单看最后一个标题, 可以发现其表达意思不够完整, 但是它和前面两个标题放在同一行, 用户很容易知道其要表达的意思——“国家级的投资机构显示了维护股市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力量。”最后一个标题巧妙地利用了前面两个标题传递的信息, 利用区区六个字向用户传递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建立“好奇心的缺口”

网络新闻的标题不仅仅要突出报道中的关键要素, 而且还要有效地激发用户对具体内容的好奇心与阅读愿望。

“Upworthy大概是最成功的内容营销公司之一, 其在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时提出过这样一点:要确保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有‘好奇心的缺口’。简单地说, 就是文章的标题一定要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点进来后又能耐心地读完整篇文章。”[2]

(1) 关键词与悬念的结合可以建立“好奇心缺口”。“广州工厂每周产50万只绝育雄蚊抗击登革热” (网易新闻, 2015年8月2日) , 引发了网民的热议。“登革热”与“绝育”这两个关键词本来就很吸引眼球, 加上标题中还制造了两个悬念:“雄性蚊子如何节育?”, 以及“蚊子节育和登革热有何关系”, 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2) 标题中制造强烈的反差也是激发网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一字之差错失百万信用卡申请表深藏玄机”是2015年8月1日搜狐理财频道首页的一个标题。该标题可以有效地打开网民的“好奇心缺口”。因为“一字之差”很轻, “错失百万”很重, 这“轻”和“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制造了悬念, 用户不禁会想:“一字之差”怎么会导致百万的损失?“信用卡”、“百万”、“玄机”这些关键词也可以激发用户的联想, 促使他们点击标题、一探究竟。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为了制造悬念而忽视标题意思表达的清晰性。意义表达过于含混的标题, 即便制造了悬念, 但无法让用户迅速理解基本事实, 也会被大多数人忽略掉, 从而缺少传播的效率。

(三) 网络新闻的标题应该突出热门关键词

首先, 热门关键词一定涉及近期公众关注度高的事件、现象或者人物, 能够更有效地抓住用户的眼球, 调动他们的情绪, 引发他们的联想,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其次, 热门关键词还可以使得标题更容易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 从而实现更高的传播效率。

下面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标题关键词对于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儿童因遭父母遗忘被困车内致死多地警方未追责”、“多地警方对‘儿童被困车内致死’未追责”, 这两条标题的正文完全相同。如果只输入“儿童被困车内”输入“儿童被困车内”与“父母责任”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 尽管两个标题指向同一条新闻, 正文中都谈及父母的责任, 但是由于第一条标题有“父母”二字, 而第二条没有, 显然第一条标题更容易被查询到,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证明这一点。

网站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工具及时了解网络的热门关键词。“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言行记录形成了海量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大数据, 已被公认为是重要的资源。”[3]这些大数据工具包括“搜狗指数”、“百度指数”、“搜搜指数”等反映网民兴趣偏好的统计数据, 以及一些“SEO——搜索引擎优化”工具。此外, 编辑还可以分析新闻留言板、论坛、微博等互动平台上的信息来获取热门关键词。如能有机整合2~3个热门关键词更好。但关键词太多也会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 关键词的组合与排列顺序对查询结果的排序也很重要。热门关键词应该尽可能地放在标题的开头部分。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 热门关键词放在标题的左边部分, 可以更加有效地吸引眼球。此外, 标题的最左侧应该是搜索“蜘蛛人” (搜索引擎自动检索程序) 来到以后访问的第一个位置, 搜索引擎通常会赋予这个位置的关键词以更高的权重。

(四) 标题尽量使用简明易懂和描述性的语言, 且长短要合适

(1) 文字简明、概括, 通常使用动词与名词来描述事实。国内网站的新闻主要转载自传统媒体, 由于网页篇幅的限制, 以及人们快速阅读的需要, 传统媒体中有些较长的新闻标题, 必须经过修改才能放在网站上, 这就需要编辑对其进行再加工, 使其更为简明与概括。“人们是在快速扫描网络文本, 因此, 任何浮华的辞藻和过度修饰的文本都会被用户直接忽视。”[4]因此, 标题应该通俗易懂, 尽量用描述性的名词与动词。随机在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的新闻频道首页寻找100个标题, 我们会发现, 它们几乎都是由名词与动词组合而成的描述事件或者现象的单行实题, 语言简明精炼。

(2) 副词使用要恰到好处, 形容词要尽量少用。副词的使用视情况而定, 有些副词运用得好, 可以极大地增强动词的力度与标题的吸引力。例如, “比尔·盖茨今年大量减持微软股票套现超7亿美元” (新浪网2015年7月31日) , 在动词 (“减持”) 之前带有副词 (“大量”) 的标题, 网络新闻中虽然比较少见, 但是这里却用得很好, 有效地说明了减持的力度, 增强了标题的感染力。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价值, 远远不及副词。在上述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中, 很难找出一个带有形容词的标题。

(3) 标题不宜太长或太短。此外, 标题的长度也要适度。太短不能很好地描述事实, 让用户不知所云, 失去阅读的兴趣。太长的话用户没有耐心看完, 而且搜索引擎也不能完整显示标题。百度、搜狗、搜搜所允许的网页标题标签 (Title tag) 有效长度都在30个汉字左右。大于这个长度的标题就将被搜索引擎省略, 不予显现。对于新闻页面而言, 这个标题标签 (Title tag) 通常就是网络新闻自身的标题。因此, 从搜索引擎的角度而言, 网络新闻的标题也不能太长。实际上, 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 通常都在十几个字到二十几个字之间。

(五) 标题中巧妙地突出能够体现传播者意图或倾向性的事实

一个具有传播高效率特征的网络新闻标题, 不仅应该较好地满足用户快速获取与解释信息的需求, 而且也可以体现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

“知觉显著性效应”是心理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该理论指出, 人们在分析某个现象时, 往往会采用容易看到或想到的事实与观念作为解释的基点。用户在快速阅读网络新闻时, 最容易注意到的内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标题!很多时候, 网民会从标题所凸显的因素入手, 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因为这是他们容易看到的事实, 往往也是他们最容易想到的事实!

因此, 如果标题中巧妙地突出能够体现传播者意图或倾向性的事实与观念, 可以有效地影响网民对新闻事实的感知与评价, 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

《老股民市值过亿账户遇强平仅剩600万》与《老股民市值过亿账户遇强平仅剩600万次日规则就改变》是同一条新闻报道的两个不同的标题, 第2个标题只比前者多了7个字, 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有明显的不同。第1个标题使得人们注意到股票资产的损失, 网络舆论很大程度上会将其归咎于股民本人的贪婪或操作失误。但第2个标题却会使得人们关注规则的改变, 网络舆论会在很大程度上将该股民的损失归咎于配资公司对规则的随意改变。

在网络传播中, 标题与正文存在着时空上的分离, 点击标题阅读正文, 意味着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因此,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受众, 网络用户会更多地通过标题来了解与诠释新闻事件, 并决定是否阅读正文部分。

所以,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 必须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它通常都是“一句话新闻”, 且简明易懂, 通过关键词突出核心要素。此外, 如果能够成功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并巧妙地引导用户对事实的感知与诠释, 那么, 这个标题无疑做得非常优秀。

摘要: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 应该具备较高的传播效率, 也就是标题及正文部分容易被用户搜索、查询、浏览与解释。此外, 传播者的意图与倾向性也通过标题对用户形成暗示与影响。高效的标题通常都是“一句话新闻”, 且简明易懂, 利用关键词突出核心要素。此外, 如果能够成功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并巧妙地引导用户对事实的感知与诠释, 那么, 这个标题无疑做得非常优秀。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传播效率,搜索引擎,大数据,简明易懂,好奇心,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一句话新闻[OL].http://baike.baidu.com/.2015.

[2]好的标题是文章传播成功的一半你的文章标题对吗?[OL].E点营销网, http://www.ie988.com/wei/ruanwen/1632.html.2015.

[3]高静.报纸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J].新闻研究导刊, 2013 (5) .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5

闻标题制作中的妙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看,妙用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新闻标题所揭示的事实和思想。这具体表现为:

(一)巧用比喻,能恰到好处地反映所做事情的实质。《解放军报》有则“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北海舰队某导弹大队的修艇排架和滑道抢修工作长期存在问题,十三年来,因设备长期失修,该大队共向上级部门打了七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正是由于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形象化处理后,揭示了某些领导机构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存在及其人民欢迎党风好转的深刻主题。

(二)通过借代显示色彩,使新闻标题鲜明生动地突出题旨。色彩是许多新闻事实的重要属性,也是新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显示色彩,往往能使新闻标题以其丰富醒目的色彩吸引人。像《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是在有关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报道中被称为“三色报道”的标题。这里“红色”借代烈火,“黑色”借代焦土,“绿色”借代森林。由于标题巧妙地运用了借代,使这组报道显示了其题材的个性特点,也给读者一定的警示:那红色的火焰,敲响了官僚主义者的警钟;那满目焦土,意味着给国家、给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那绿色的呼救声,让读者明白了人类与自然、与环境、与一切生物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三)通过动词比拟,标题显得有动感、有生气。新闻标题采用的是动态表示法,因此,其标题制作讲究巧用动词。巧用动词比拟,不动可以使动,静物可以标活。请看这一则新闻标题:《河北劣钢偷摸进京》,“偷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属于人的行为。现在把河北劣钢当作人来描写,使其顿生出鬼鬼崇崇状,没有生气的静止之物有动感了,活了。为何“偷摸”?此题平添几分神秘感,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急于了解那“偷摸”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这就是动词比拟在标题中显示的魅力。

(四)运用摹状,生动真切地再现新闻现场,烘托出人物形象,使标题以独具绘画美感的特色吸引读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跳台仙子”伏明霞夺得高台跳水冠军。《中国青年报》制了个与众不同的标题:《蓝天碧水间一抹明霞(引标)天上掉下个伏妹妹(主标)》,此题通过摹状不仅巧藏了报道对象“伏明霞”的姓名,而且艺术地展现了她“从天而降”高台跳水的高超技艺。同时,主标题还巧妙地仿拟越剧《红楼梦》中的一句戏词入题,与“蓝天”、“碧水”、“明霞”相辉映,歌之咏之,“境”中生“情”,那欢快、祝贺、赞美之情,溢于“题”间。

(五)运用对照,使标题表达的思想更有说服力,更富有感情色彩。如《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屋四套(双行主标)》(经济日报·1984.3.23),此标题把工程师和副局长在住房方面的情况作了鲜明对照,活画出这位副局长只顾私利,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行为的丑恶嘴脸,其行为令读者感到厌恶。又如《吃大锅饭山穷水尽走改革路柳暗花明(双行主标)合肥市电子技术研究所去年获纯利二十四万元(副标)》(人民日报·1984.4.6),此标题中的“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形成对比,吃大锅饭和走改革路,孰是孰非,表现得非常鲜明。

(六)通过词语反复营造出一种气氛,使新闻标题具有强烈感染力。新闻标题通过词语反复造出一种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是标题出形象,给读者以形象感的重要手段。如《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三中全会后,电视机源源到家乡》,此标题通过对凤阳的反复吟咏,仿佛让人看到了一种喜庆气氛;听到了凤阳花鼓小曲,看到了凤阳人民的喜悦之情。歌颂党的好政策的题旨在这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运用拈连,能使标题凭添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如《政府部门“搭台”经贸部门“唱戏”》:运用顶真,能使标题环环紧扣,逻辑连贯,如《著名土壤学家李连捷教授在病中呼吁(引标)切莫清淡清淡误国(主标》(人民日报·1980.5.24),等等,这里不一一例举。

二、从语言形式上看,巧用修辞手法,能使新闻标题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美感,更富于吸引力,标题制作在这一方面经常采用的修辞方式有:对偶、排比、设问等。

(一)运用对偶,使标题句子形式整齐匀称,语调谐和,富有感染力。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主标)贵县水泥厂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

行贿送礼等歪风(副标主标对称醒目,琅琅上口,标题含意一目了然。

(二)运用排比,能加强标题的力量和气势。如《科学、文艺、体育界知名人士说特别法庭的判决庄严公正(引标)彰国法平民愤快人心(主标)》

(三)运用设问,加强标题语气,表达强烈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如《中国人为什么歧视中国人》

以上从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列举了标题比较常用的修辞方式。显而易见,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妙用,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达到立意深、语言美、题目新、效果好的目的。当然,运用修辞方式,一定要自然贴切,不能矫揉造作。巧失自然就是笨拙,因词塞义,更是舍本逐末。

关于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研究 篇6

关键词:新闻标题;网络娱乐;新角度

新闻标题最早出现在清代末年。目前,由于资讯时代的到来和传媒力量的壮大,新闻标题的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20年来,与新闻标题相关的论文以及专著开始蓬勃出现。概括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的方面:

1.讨论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和修辞艺术。“题好一半好”,得体的标题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关于新闻标题的很多文章都是讨论新闻标题的宏观制作技巧或是微观的某个修辞形式的具体运用。钱世宽在《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中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标题的修辞艺术,董义在《修辞方式在新闻类标题中的运用》(((修辞学习》,2002年4期)上探讨了几十种修辞手法。这些文章用例十分丰富,论著十分精彩。

2.从历时的角度讨论新闻标题的发展,主要探讨新闻标题的演变、发展轨迹、口语化和娱乐化。如在《20世纪新闻标题的演进与意义》中何纯谈到新闻标题的演变时,讨论了五点新闻发展发展的轨迹。张音《论当前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一特点、背景、意义及发展方向》探讨了当今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倾向。戚鸣、刘朝霞《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倾向探析》提到了新闻标题的娱乐化倾向。通俗化、大众化,标题新闻将成为今后新闻标题发展的重头戏。

3.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包括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语用等特点。马勇、陈霖在《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中详述了新闻标题在词汇选择、句式安排和修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周明强、付伊《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认为新闻标题主要是要通俗简洁、韵律优美。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新闻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闻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世界、观察世界的一个极其的窗口。时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时政、财经、体育、娱乐等等各类新闻,每天经由各大报纸、杂志、网站、论坛滚动更新,给人们带来最新鲜的资讯体验。其中,网络娱乐新闻在传媒的各类新闻种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愉悦大众、丰富生活的精神食粮,网络娱乐新闻借助多种传播途径,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欢迎。网络娱乐新闻以活泼的形式,多配以图片、视频等,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而最先抓住读者眼球的,就是这些网络娱乐新闻的标题了,简练、贴近生活、鲜明生动,具备自身独到的特点,成为了许多人获取信息时必不可少的浏览对象,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文化的进一步繁荣,网络新闻的娱乐功能越来越突显,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所以将研究重点放在网络娱乐新闻上有较强的时代性与研究价值。网络新闻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如何得到更多的受众以及点击率成为首要任务,而新闻标题无疑充当重要角色。已有的研究止步于新闻传播角度和娱乐新闻网络规范的研究,而对于网络娱乐新闻中内部结构与词语的研究较少,例如虚词的使用、心理动词的使用、句型的分布等方面都可以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和分析网络娱乐新闻标题背后的语言与言语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娱乐功能实现的途径,从而提高大众的言语修养与审美情趣。同时,对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研究,也可以服务于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在用語言学语法、语用研究的方面。

网络娱乐新闻的发展和演变得到了来自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传播学注重从网络传媒的整体状况研究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特色,结合媒介的市场化浪潮,关注其体现出的传媒体制、观念的重大变化;心理学则关注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给受众造成的视觉冲击、心理暗示,以及网络新闻标题拟定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共鸣等;语言学家也介入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研究,多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新闻语言学》以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平台,针对中外电视新闻的传播现象,以及业内、业外人士对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诸多认识,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在对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辅助性研究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归纳后发现,语言学界对网络新闻标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包括对修辞学、语用学、语体学、风格学、文化语言学等诸多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分析,而对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且大多是通过与其他类型新闻标题的对比得出的,而对于网络娱乐新闻标题本身关注较少,对于网络娱乐新闻标题还可以有几个新的角度:

首先是网络娱乐新闻标题中造成煽动性效果词语的使用,例如:恐、揭秘、轰、爆、暴、疑等,这些词语多数情况下只会出现在娱乐新闻标题中,这些词语的使用对读者产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如“曝”意为隐秘的事(多为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网络新闻标题中该词的使用是想给读者造成一种“被曝”的效果,但观察发现其实所曝的一般都是当事者主动提及的,往往是为的博得点击率,如“张柏芝曝曾连续流产四次 三年内五度怀孕”“《私人》费玉清母亲节献唱 自曝想跟母亲道歉”。这类词语的煽动性效果的产生是值得研究的。其次是关于网络娱乐新闻标题中描述心理活动词语的分析,在网络娱乐新闻中直接的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不多,因为新闻是以第三方视角进行的报道,但是为得让读者有直观感受,所以在标题中经常加入一些别的词语来体现被报道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是网络娱乐新闻标题中标题中“未”、“了”词语的使用特点与原因的分析,经过观察发现在网络新闻标题中,时体范畴词语主要集中在“将(要)”、“已(经)”、“要”几个词语上面,而“未”出现的情况很少,这可能和其本身的词语特点和所搭配的动词有一定关系,而词语“了”的情况也很特殊,网络娱乐新闻标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省略“了”甚至排斥“了”,从根本上说是由性质和功能等特点决定的:标题必须简短精炼,突出醒目;标题语言作为书面语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比非标题语言书面语体色彩更浓,有时甚至带有文言色彩,从而导致对“了”等表示时体范畴词语的排斥;更重要的是篇章中的一句话再转化为标题时,必须摆脱句的局限和羁绊,实现由句到篇(标题)的过渡。相对而言,使用“了”的情况则是很特殊的,“了”出现的情况多为作为语气助词使用时,而作为动态助词是出现的情况更为少,这些词语的使用特点及原因都是值得分析的。

对于网络娱乐新闻标题的研究方向会越来越新颖,对于语料库的选取,应主要选取较为官方,受众面大的新闻网站和受众群体较为年轻化的新闻网站,这样,兼顾官方报道与非官方报道,考虑不同受众群体,力求网络新闻标题的来源可靠的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钱世宽,《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J],(修辞学习》1997年6期.

[2]董义,《修辞方式在新闻类标题中的运用》[J]((修辞学习》,2002年4期.

[3]何纯,《20世纪新闻标题的演进与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6期.

[4]张音,《论当前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一特点、背景、意义及发展方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5]戚鸣、刘朝霞,《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倾向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3期.

[6]马勇、陈霖,《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J]《语文学刊),2005年3期.

[7]周明强、付伊,《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J]《修辞学习》,2004年5期.

[8]尹世超,((标题语法》[M],2001.

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7

新闻标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新闻标题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整篇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篇文章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所以新闻标题必须是新闻事实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述了最真实的新闻内容;

2) 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新闻标题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对新闻事实进行表述。所以说, 制作新闻标题时一定要全面了解新闻内容, 研究新闻内容, 用凝炼的语言对新闻事实进行高度概括, 让读者通过标题就基本了解了新闻的全部内容;

3) 标题具有评价和提示新闻内容的作用。客观公正, 以事实为依据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无论对新闻事实的陈述, 还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评价, 都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 事实求是地进行评价, 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4) 标题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所谓读书读皮看报看题, 就是对新闻标题的准确评价。读者在浏览一张报纸时, 首先看的是标题, 只有标题抓眼了, 才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然而, 只有优美新颖的标题才能抓着读者的眼球, 才能达到宣传新闻事实的效果;

5) 新闻标题具有组织和美化版面的功能。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够提示、评价新闻内容, 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而且还能把内容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 使版面变得有秩序。

2 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闻标题在新闻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新闻标题有其一定的规律性, 要想制作出好的新闻标题, 需要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题文相符。标题一定要能够反映内容, 不能背离内容, 做到“题文相符”, 这是制作标题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基本规律。坚决杜绝出现题文不符、题不对文的现象。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文章内容是新闻的解说和延伸。二者必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2) 一语破的。标题要突出新闻中新鲜的、重要的、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 传统的新闻写法是倒金字塔式的方式, 所以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标题一定要明快、响亮、掷地有声。用最少量的字表述出最重要的信息, 而且要达到一语破地、切中要害;

3) 简洁明快。新闻标题虽然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但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明快, 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整篇新闻的事实, 提高阅读兴趣;

4) 旗帜鲜明。大家都知道, 标题是新闻和评论的结合点, 好的新闻需要对事实进行简要的评论。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时一定要旗帜鲜明, 观点清楚, 支持什么, 反对什么立场坚定, 一目了然;

5) 新鲜活泼。标题既然要抓着读者的眼球, 就要具有鲜活的特性。一要做到新鲜, 二要语言活泼, 三要有趣生动。在制作标题时, 一定要注意选词和采用多种修辞方式, 给消息稿增色, 使文章可读性强, 使读者乐读喜读爱读。

3 新闻标题制作的方法技巧

新闻是一门学问, 制作优秀的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新闻标题的的制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只有抓着这些技巧, 按照新闻标题的规律进行创作, 才能使新闻标题更吸引人, 更具可读性。笔者在长期的亲闻写作中, 对新闻标题的制作做过细致的研究, 下面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 浅谈一下如何制作新闻标题以及需注意的问题。

1) 语言应简洁易懂, 增加亲和力。新闻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 不是只针对精英群体, 因而新闻标题应让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 倘若读者读不懂新闻标题, 肯定会失去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尤其是重大的国际、国内时事政治行为, 通常采用较为官方的口气和语言, 让读者感到凝重和事不关己。这类新闻更应改采用亲切易懂的标题来拉近同读者的距离, 尽量多使用一些生活用语, 让读者感到新闻事件与自己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2) 要充分突出新闻标题冲击力。一张报纸在进行版面设计时, 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和安放新闻标题, 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往往产生于新闻标题, 印象深刻的新闻标题才会吸引读者仔细阅读, 所以制作新闻标题要注重视觉冲击效应。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 报纸同广播、电视相比有着显著的缺点, 因而更应该从新闻标题视觉冲击力上下功夫;

3) 应生动活泼, 富有表现力。长期以来, 新闻标题通常遵循的是以事实说话, 不注重修饰, 只是简单的概括描述一下新闻事件, 让读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 缺乏吸引力。但是今天, 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必须增加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

4) 增加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节奏也越来越快, 大多数人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新闻阅读, 只能快速浏览新闻标题, 对于有价值的新闻再进行大致阅读。这就需要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延伸并包容到新闻标题中, 但应保证主标题的简明扼要, 因而只能增加副标题的信息含量;

5) 活用成语、谚语、俗语。为了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新闻标题的制作一定要具有艺术性。要善于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新闻标题。同时, 要避免生搬硬套成语、俗语等, 否则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笔者认为应结合新闻事件本身, 灵活运用成语、俗语等, 甚至可以赋予成语、俗语新的含义, 增强新闻的生动性。

总之, 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懈地努力。大家要时刻记着, 在每一篇新闻标题的制作工作中, 我们都是新手都是学生, 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要经过充分思考和修改的基础上, 才能制作出优秀的标题。

参考文献

[1]彭朝丞.新闻标题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5) .

[2]刘保全.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新华出版社, 2009 (8) .

[3]唐锡光, 高潮.高校新闻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2004:64.

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篇8

1. 新闻标题的内涵和重要性

1.1 新闻标题的内涵

新闻标题其实就是在新闻正文内容的前面的一部分简短精炼的文字, 能够对相应的新闻内容加以评价或者概括, 其作用是组织揭示新闻的内容, 或者划分新闻的属性, 以及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 还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标题的种类有很多,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分类, 如主标题、副标题、引题、边题、栏目题、尾题等。新闻标题既不是公文写作中的题目, 也不是文学作品的题目, 相较于这两者, 新闻标题的要求更加高, 内容和内涵也更加丰富有深度。

1.2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新闻标题对于新闻本身以及阅读新闻的读者还有编辑新闻的工作人员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新闻本身来说,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可以对丰富的新闻内容进行简洁的概括, 还可以使新闻的主题得到彰显和烘托, 整个新闻才会更加具有现实力度。其次, 对于读者来说,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 读者能够通过对新闻标题的阅读完成他们对新闻内容的一部分心理期待, 判断这则新闻是否值得继续进行深度阅读, 依照他们自己的兴趣通过标题对新闻进行取舍。对于写新闻的记者或者编辑来说, 一个好的新闻题目会使稿件的录用率大大增加, 使稿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

2.1 真实性

新闻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新闻标题也一样, 题文需一致。新闻标题所提出的事实必须是新闻内容当中真实具有的, 不能为了哗众取宠或者吸引眼球而制造虚假标题。诚然, 新闻标题很难完整概括出整个新闻的全部内容, 所以在拟定标题时可以先选择整个新闻内容当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片段或某一个事实, 但是切不可以偏概全, 对新闻内容进行歪曲和肢解。

2.2 时效性

新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 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体现新闻的价值, 将一条新闻当中最具精华的部分进行熔炼, 彰显于标题之中。为了满足读者对于最近发生的最新鲜最鲜活的事件的猎奇性和知情权, 新闻标题必须体现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们现今精神生活的密切理解, 使拟定的新闻标题能够贴近现实、贴近读者, 将新动态新观点带给更多阅读新闻的人。

2.3 文学性

新闻标题是一种事实性的标题, 重在叙事, 其目的主要在于将新闻主要内容以凝炼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但是通过对广大读者的调查得知, 新闻标题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对读者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制作新闻标题时, 必须遵循文学性强的原则, 避免粗俗、不登大雅之堂的语言, 用精美高雅的语言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美的陶冶, 突出新闻的社会文化价值。

3.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3.1 善用修辞

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项艺术, 广大编辑必须饱读诗书、广泛涉猎, 提高自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使新闻标题能够简洁生动、文采奕奕。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能使原本枯燥的标题变得形象灵动, 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常用技巧。不同的修辞手法起到的效果不同, 适用的标题内容也存在差异。比喻是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增加标题生动性、使标题通俗易懂的方法之一, 能够用现实生活中比较浅显的事物来描写复杂深奥的事物。比如羊城晚报曾经在报道广州对多次无故拒绝再上岗者停发救济金的事情时, 采用了比喻修辞拟定了这样的标题“断粮!让‘寄生虫’无法寄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在表达对一件事情的讽刺时, 可采用反语, 犀利而不失幽默;在突出标题文学性时, 可采用引用, 情感充沛且富有文采。

3.2 推敲词句

新闻标题的制作需要智慧, 更需要耐心和敬业精神, 编辑必须对标题中的每一个词句进行反复推敲、精雕细琢。比如华商报曾制作了一条兼具文学性和新闻性的优秀标题———“难以想‘象’的痛苦”, 这则标题委婉地批评了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的破坏。编辑仔细推敲字词, 将“想象”一词分开使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推陈出新

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进行继续阅读的门户, 所以一定不能落入窠臼, 必须推陈出新, 用充满新意并且立意高远的题目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比如文汇报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大战的赛事进行报道时, 制作了“和·平故事”这样一则新闻标题, 暗指陈忠和、郎平指导的中美两支队伍在比赛场上的隔网之战。这则新闻标题将“和平”一词冠以新的含义, 并且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众多平庸的赛事报道题目之中脱颖而出, 使读者眼前一亮。

新闻标题的制作不论是对新闻本身还是读者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需要在遵循真实性、时效性和文学性的基础上善用修辞、推敲词句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彭朝丞.新闻标题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5月版[1]彭朝丞.新闻标题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2]刘保全.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技巧[J], 新闻实践, 2012年08月[2]刘保全.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技巧[J], 新闻实践, 2012年08月

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篇9

标题可以说是新闻的灵魂所在, 也是报纸的生命, 特别是当前新媒体和互联网飞速发展, 读者看新闻已经成“快餐时代”迈向了“读题时代”, 因而, 新闻标题变得更加重要。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主要包含了下面两点:第一是必须恪守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舆论导向,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当人们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无法把控时, 新闻媒体应当发挥出自身的舆论引导职能,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舆论导向, 要避免为了单纯地吸引读者而制作一些污秽、暴力、歪风邪气的新闻标题。当然在实际操作时, 新闻标题的制作主要取决于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 也取决于媒体人对自身价值以及行业价值的追求。第二是要坚持准确、客观、题文一致的原则。这也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基本原则, 新闻标题需要非常准确地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 要体现出新闻的主旨和精神, 其中必须要做到内容真实、观点准确、题文一致。报纸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利用准确的客观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非通过带有主观情感的标题来描述事实。[1]

二、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技巧分析

(一) 标题中要巧用数字

报纸新闻标题中应用数字, 可以让标题的表意更加生动, 进而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化呆板为灵动的效果, 让标题更为突出, 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标题中应用数字通常能够起到下面两种作用:其一是突出新闻事实, 我们知道新闻信息离不开数字, 在一些情况之下, 数字自身便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列宁同志在提及报刊工作中说的一样: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 而是要应用能够掌握的客观事实与数据。准确地应用数字能够直接呈现出新闻事件的质与量, 从而突出新闻事实。比如说这样的标题:发生在XX市民政局的怪事——买烟赊账五万被堵门, 七天不办公。这一标题不仅反映了新闻的内容, 同时还更有效地吸引了读者。其二是应用数字能够提升新闻的震撼力。例如, 经典的新闻标题“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则是报道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五十年代提出“新人口理论”后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 后为其平反的事件详细过程, 可谓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 善于运用文学修辞方法

生动传神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相比准确和简约来说, 生动传神是一种较难达成的境界, 需要将新闻标题制作得有看头、有噱头、有嚼头, 能够让读者从标题上读出一种生气和灵气。因此, 常常需要运用一定的文学修辞手法, 常见的主要有下面四种:一是对仗 (对偶) , 这样的标题要求两个句子字数相同, 词性结构一致, 韵律和谐, 比如说:“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类标题。其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即是不直接讲出新闻中的人或者事件, 在标题中借助群众熟悉的形象来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西昌看嫦娥飞天”类似的新闻标题。第三是比喻, 即是使用明喻、暗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新闻标题更加形象化, 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受读者理解, 比如说:“我国火车跨越‘世界屋脊’”等类似标题。第四是一语双关, 使用含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应用在新闻标题之中, 从而达到讽刺、幽默或者赞许的效果, 让人回味, 如“乔迁之‘洗’漏水管道无人管”等类似的标题。

(三) 注意标题词语的使用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报纸新闻标题也应当多使用动词, 避免使用万能词或形象词, 以免读者出现审美疲劳。和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不受版面制约、图片冲击力等优势相比, 报纸新闻的读者也希望新闻可以灵动起来。而我们在进行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也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万能词汇, 从而将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及个性特点直接地呈现出来。例如, 新闻内容为凸显成绩、政绩就应避免使用成效明显、形势喜人等万能词汇, 可以使用同比上升XXX, 这样更加直观和具体;形容人心情不用非常开心等词汇, 而是用笑得合不拢嘴等动词来体现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北京晚报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的标题:两只大鸭子“气”跑了一个人, “气跑”了这一词语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幽默地表达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2]

(四) 新闻标题要简练生动

因为读者的心理需求, 简单清晰的样式会首先成为被广大读者关注的对象。所以,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应当力求字少、句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好能够让人一读到就为之心动, 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比如说莫言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新闻界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非常大量的报道。就拿河南省《大河报》的头版来说, 其在介绍莫言一举夺得2012年文学奖的文章之前, 起了一个非常亮眼的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这样的标题让读者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也让《大河报》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我们来对这一标题进行分析, 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人?这是由于该标题语言简练生动, 莫言空前中的“莫言”指的是这个人, 是一个名词, 而莫言绝后中的“莫言”属于动词, 虽然莫言是我国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但是在他之后不能够说就“绝后”了, 国内依旧有很多高水平的文学奖, 他们也可能获奖。这一标题在突出莫言获奖这一新闻的基础上, 也对其他作家寄予了期望, 可谓是言简意赅, 让读者过目不忘。

三、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报纸新闻的标题是读者和新闻内容相互连接的桥梁, 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知识时代, 注重新闻标题的质量,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报社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也符合报纸行业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总之, 好的标题是好的新闻的开始, 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摘要: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是对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和评价, 一般使用较大的字号刊登于新闻正文之上。报纸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还包含了组织新闻内容、提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眼球、美化报纸版面、彰显报纸风格等,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如画龙点睛, 能够让优秀的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和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媒体比起来, 报纸新闻究竟怎样制作标题才能够脱颖而出呢?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海宏.大众传媒新闻标题制作艺术新探[J].新闻传播, 2014 (11) :47.

新闻标题的拟定与制作 篇10

一、反映社会现实

新闻是一种反映客观现实的文体,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 一定要考虑到新闻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 要把事件最具有代表性的普世意义表达出来。如:

锤子等十类物品严禁带上火车 (引题)

铁路警方启动民航式安检 (主题)

(2015年2月9日, 《石家庄日报》)

临近春节, 石家庄市火车站开始加强安检力度, 确保乘客安全回家。对于这一情况, 《石家庄日报》进行了相关报道。该篇报道语言平实, 平铺直叙, 但是属于人民关心的热点事件, 因而标题应当反映现实情况, 让人们在看到标题后会想要去看看警方到底做了哪些工作保障旅途安全。

这一类的标题还有很多, 如:

中巴客车自燃附近商户扑救 (主题)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副题)

(2015年2月6日, 《石家庄日报》)

大力鼓励社会办医 (主题)

抓紧研究出台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和实施办法 (副题)

(2015年2月8日, 《广州日报》)

二、表达真情实感

新闻人应当做有温度的新闻。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 还应当有作者或者编辑部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体现新闻从业者的人文情怀。同样,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也应当具有人文色彩。如:

走得出走得远走得稳 (引题)

中国装备闯世界 (主题)

(2015年2月8日, 《人民日报》)

这篇新闻报道讲述了中国制造的装备正在努力走向世界这一事件。铁路技术装备和能源等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 中国也完成了从出口设备到出口标准的转变, 最终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不懈努力, 完成了我国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用“中国装备闯世界”作为标题, 提振了国人信心, 表达出中国整体昂扬向上的拼搏风貌。一个“闯”字, 仿佛有千军万马去取上将首级的英勇豪迈, 也仿佛黄沙百战不服输的男儿气节,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人们更加坚定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

三、巧用修辞手法

修辞不光是文学作品的“心头好”, 在新闻标题的表达中, 如果能善用修辞, 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比喻。比喻是一种很形象的表达手法, 通过以一物喻另一物, 让说理或表达清晰明了, 更加直观, 也更形象生动。如:

财力虽弱, 投入不少;不设终点, 持续发力 (引题)

青海跑好民生“马拉松” (主题)

(2015年2月8日, 《人民日报》)

文章的标题将民生比作马拉松, 表现了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 不能一蹴而就, 要适当制定合适的跑步的策略, 合理休息, 合理奔波, 如此才能够成功抵达终点。

(二) 对偶。新闻标题运用对偶的表达方式, 使得上下两句字数相同, 蕴含一致的观点和感情, 使得整体的表达朗朗上口, 具有韵律美。如:

老骥伏枥铸魂兵工 (主题)

———追记99式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 (上) (副题)

(2015年2月9日, 《人民日报》)

文章写了一个叫做祝榆生的人, 他是99式坦克的总设计师, 在古稀之年带领着研发团队自主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坦克, 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武器研发。以如此对偶的方式, 更能表达出这个老设计师对国家的情怀, 那种奉献一生、志在国家的爽朗无畏。

(三) 拟人。新闻写作中, 将没有烟火气息的东西比作有生命的人。这样的标题更容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更容易让人接受记者的观点, 也更让人信服。如:

广东惠东大火:消防重点单位竟让消防车无处“下嘴” (引题)

一个打火机为何吞噬17条生命 (主题)

(2015年2月7日, 《河北日报》)

本新闻将打火机比作邪恶的人, 以“吞噬”表现火海无情, 整个标题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深深的伤感和痛苦的无奈。提醒人们在悲伤的同时, 要加强防火力度,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 火灾造成的损失太多, 起这样的题目, 在于警醒人们要提高防火意识。

四、句式多重表达

句式是外在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外在足够精彩, 能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一) 陈述句式。陈述句式是新闻标题最常用的一个句式, 因为其简洁大方的特点, 让很多媒体人纷纷使用。有人说陈述时中庸, 可是却没看到那中庸之中代表着大众的闪闪光辉。如:

去年我省与京津技术交易额增幅超八成 (引题)

北京成我省最大技术交易伙伴 (主题)

(2015年2月7日, 《河北日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改革开局之年勇往直前推进改革 (引题)

社会各界为党中央推进改革点赞 (主题)

(2015年2月6日, 《解放日报》)

天津港与天津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引题)

两港携手推进海空联运 (主题)

天津机场将在天津港建立异地城市候机楼 (副题)

天津港将在天津机场利用物流设施建窗口 (副题)

(2015年2月7日, 《今晚报》)

通过陈述句式的表达方式, 可以很明确、很直观地把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 给人一个清晰的印象。陈述句式往往能以高效的表达占据实际生活的主流地位, 满足人们日益快节奏的高速生活。

(二) 疑问句式。疑问句式作为标题的好处就是可以牢牢抓住读者的思想和眼球, 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整体上来说, 疑问句式的标题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好奇的, 在没有重大特大新闻打擂的前提下, 也最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欲望的标题。如:

显然不是防卫训练背后动机受日本媒体质疑 (引题)

日本演练沙漠战为哪般 (主题)

(2015年2月7日, 《今晚报》)

疑问句式作为标题总是很吸引人的, 引导读者在文中探寻真正的答案, 有种探险的感觉。疑问句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强调的作用。

(三) 祈使句式。祈使句式也是很常见的新闻标题, 更能够表现出记者的主观态度, 往往带有感情色彩, 让人能够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情绪。如:

规范高效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上海释放明确信号 (引题)

艺考不搞特殊, 公平底线不能逾越 (主题)

(2015年2月6日, 《解放日报》)

不要放过了“官僚主义”

(2015年2月6日, 《解放日报》)

城市“禁鞭”, 这一步总要迈出去

(2015年2月6日, 《解放日报》)

姜德果在省文联调研时要求 (引题)

做好文联工作要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 (主题)

(2015年2月7日, 《石家庄日报》)

祈使句式的新闻标题中, 往往都有“应该”、“不能”、“要”等字样, 多见于评论性质的新闻体裁。运用祈使句式作为新闻标题, 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无误, 同时起到强调的作用。

五、消息、通讯和评论标题的不同

众所周知, 通讯稿件的新闻在表达情感方面要远甚于消息式新闻, 因为在题目的拟定上, 两者是有差距的。消息的标题需要一语中的, 而通讯的标题则更侧重形象生动。但大体方向上是这样, 有时候消息也可以融入感情, 通讯也应该简洁明了。总体来说, 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不同, 重在表达观点, 表述意见。新闻评论的标题要求一定要做到针砭时弊, 犀利异常。新闻评论的标题呈现出的, 不仅仅是记者的观点, 更是整个编辑部、整个报社和整体社会的态度表达, 因此新闻评论文体的标题拟定是最困难的。

六、结语

总之, 新闻标题的拟定是一个很耗费脑力的过程。在各大报社, 除了奋战在一线的记者之外, 还有很多的夜班编辑默默奋战在新闻报道的前线。每天夜班编辑部的各位编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篇稿件的标题, 并在重要稿件的标题上挖空心思。起题目, 尤其是起好的题目, 是个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所以, 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在生活中, 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摘要:标题是一则报道的门面, 好的题目往往能引起人阅读的兴趣, 让人有探究下去的欲望, 从而让新闻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如何制定出一个好的标题, 是广大新闻从业者需要深思的课题。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11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新闻标题 语言 编辑规范 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5-0043-04

[Abstract] The usage of Internet catchwords become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news language. However, there is a lot of inappropriate usage of these words when making news headlines. The news editors should understand these Iinternet catchwords clearly and set editing norms to shape the use of Internet catchwords.

[Key words] Internet catchword News headline Language Editing norm Communitation

新闻标题,是指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1]。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争夺受众眼球,许多新闻在制作标题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换个角度对文字加以修辞,使标题语言富有时尚气息,更加形象生动,让传统单一的文字表达方式转换为文字、数字与符号形象的综合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受众的称赞和掌声。然而,一些网络新词频繁使用于新闻标题的制作及内容阐述,成为时下新闻语言一大特色的同时,不知所云、词不达意、模式套用、乱贴标签等问题也渐渐显现,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争议。本文以2014年国内新闻媒体上出现的新闻标题为例,探索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得失,总结归纳相应的编辑规范。

1 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非常鲜明,很多词语是网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原创的、夸张的,有时也是无聊的、庸俗的。在很多情况下,网络语言不注重语法规范,有时只是英文字母或数字。在网络文化盛行和网络语言流行的时代,众多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报道中被高频使用,甚至出现泛化的趋势。

1.1 同类情况“套用”

某些网络流行语的构词和语法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并没有根据新闻内容选择准确的标题表达,而是形式上的“拿来主义”,进行模式化套用。例如新闻标题里频繁出现的“××门”本不是网络语言,因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而声名鹊起,许多事件的新闻内容要素与“门”并不牵连,如涉及性、毒、赌的诸多社会新闻,但一些编辑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一律冠之“××门”。类似的模式化套用还有很多,如“被××”表达了一些社会群体对某些权利被剥夺的无奈嘲讽,“给力”形容关键时刻的支持帮助,“你懂的”形容某些可以意会的事情。诸如“组合拳”“楼脆脆、躲猫猫、医跑跑、房歪歪、钱多多”“集结号”“很×很××”“熊孩子”“也是醉了”等不断见诸报刊、网络等媒体版面。这些流行句式在各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事件中不断地被套用,版本层出不穷,不仅代表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新闻愉悦草根民众阶层的语言娱乐功能。

1.2 貌似相关“引用”

为了吸引读者注意,用一个与新闻内容无关或相去甚远的网络流行语作标题,进行意义上的相关引用。这类标题用起来有牵强附会之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山寨”一词在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但对“山寨药”的提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明确表示,“山寨药”根本不是药,绝对没有药品的功能,不要用“山寨药”这种说法来误导公众[2]。又如“××去哪儿”这类新闻标题应用源自2013年大型亲子类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及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时间去哪儿”。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失踪事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与民众质疑,事件的原因及结果一时间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于是,媒体报道便用“去哪儿”制作成新闻标题“飞机去哪儿”,一方面是对马航事件本身的疑问及猜测,另一方面应用“去哪儿”这样具有诙谐讽刺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反映新闻媒体代表公众的疑惑及无奈。此外,“且行且珍惜”出自2014年3月31日艺人马伊琍回应文章出轨事件的微博。“文章出轨”这一事件被炒得火热,随之而热的是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体,不仅各种微博或者文章里要带上一句“且行且珍惜”,各种遣词造句也轮番上阵,“珍惜体”新闻标题频频出现。

1.3 抓人眼球“硬用”

这类新闻标题的显著表现是“不求准确,只求轰动”,只要能够吸引眼球,提高阅读率,不惜肆意扭曲事实,夸大实情,“硬用”网络流行语来吸引公众视线,最终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标题类似于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标题党”,如“史上最牛公交价目表”——深圳市每辆公交车上都贴有一个站一个价的价目表;“史上最牛清扫机”——秦皇岛市一辆由拖拉机和笤帚改装的“机械化”道路清扫机[3];“史上最牛钉子户”——浙江温岭一幢民房因不愿搬迁矗立在公路中间,来往车辆绕房而行等。这类社会事件和问题被冠以“史上最牛”的新闻标题,但不知与何事何物相比而成为“历史之最”?此外,还有“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喜大普奔”之类新闻标题语言的运用,不仅显得标题意思表达夸张,而且使读者一头雾水,不明其意,更不用说新闻传播的效果了。

2 新闻标题中应用网络流行语的效果

nlc202309011349

毋庸置疑,网络流行语应用于新闻标题,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闻报道语言,增加了新闻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推动了新闻的传播与扩散,甚至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但是,某些新闻标题对一些荒诞、没来历的、低俗的流行词汇不加处理地直接应用,有时直接损害了新闻内容传播的真实准确性,生搬硬套导致乱贴标签、歧义走题、夸大扭曲等现象频频发生,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2.1 网络流行语应用的积极意义

新闻标题与网络流行语的有机结合,为新闻本身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网络流行语具有亲和力和心理接近性,可以吸引网民眼球,带来新鲜感和熟悉感,增强读者的新闻选择力,扩大新闻关注度和传播覆盖率。以“打酱油”“元芳,你怎么看”“女汉子”“土豪”“去哪儿”“任性”“我也是醉了”等流行词汇制作的新闻标题,对普通读者和民众来说,其语言的魅力和诱惑力是非常巨大的,很容易在心理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此外,网络新词本身也是新近发生的社会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内容之一。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社会上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也是广大网民新近思想、观念或行为方式的体现。这些新近的社会事实必然被新闻媒体关注,进入新闻报道的范围。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力,增强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形象生动性。网络流行语大多简洁明了、幽默诙谐,能够增强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2014年12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发布了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让各界人士忍俊不禁。这十大网络用语均可在新闻标题中找到应用(见表1)。

第三,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具有某些暗示或隐喻功能,能起到广泛表达民意、引导舆论、加强社会监督等作用。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开始就形成一种以言语压制文字的传统,言语被赋予优先的位置,文字成为言语的表征,是言语的派生物。德里达认为要消解这些“语音中心主义”,以及“解构这些对立的等级,在某个特定的时候,首先就是颠倒等级”[4]。网络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海量、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综合性特点。以流行反抗荒谬,以传播表达不满,以反讽解构傲慢,这样的网络语言表达策略有一种强大的解构力量。“楼歪歪”“范跑跑”“欺实马”“你懂的”之类词语,来自于热点新闻事件,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每个词背后都具有严肃的现实意义,带有浓厚的社会公共色彩,是民众表达权利诉求、行使舆论监督的一种后现代话语方式。

2.2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应用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直接使用于新闻标题降低了新闻的客观准确性。有些网络流行语是语言恶搞的结果,带着戏谑、荒诞、“无厘头”的色彩,甚至还有隐晦低俗等特点。这些网络流行语不加处理直接应用于新闻标题,会严重损害新闻的客观、公正与准确性。如“宝马女”“奔驰男”等成为一种语言标签,随时贴在一些社会事件或民生新闻中;“坑爹”“我伙呆”“草泥马”等词语更是一些网民急性病态及狭隘心理的反映。生搬硬套地直接使用不仅可能使新闻标题给人第一印象的错觉(先入为主或主观偏见),而且容易造成歧义,对社会舆论带来不良影响,有损社会教化。

其次,一些传统媒体在制作标题时刻意模仿新媒体语言,僵化抄袭网络流行语,使新闻标题丧失个性和创造力,造成受众视觉疲劳。有些编辑为了博人眼球,提高新闻关注度,在标题中对新闻报道内容断章取义,沦为标题党,如前述“XX门”“史上最牛XX”等新闻标题均有夸大新闻事实的嫌疑。一时兴起的“集结号”“犀利哥”“累感不爱”“感觉不会再爱了”频频应用于新闻标题中,大范围和重复性的使用,会让人视觉疲劳,同时让受众对某些新闻工作产生质疑,怀疑记者或者编辑词语枯竭,江郎才尽,毫无创新。

第三,网络流行语的直接應用冲击了新闻语言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新闻标题制作规范要求慎用多行题,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等。网络语言的来源很广,除网民自创,很多来自于热点事件、春晚节目、方言或者外语、影视剧作品等,或者来源于普通话中的谐音或数字谐音,还有一些人为随意错写或误写的网络词语,此类词语应用于新闻标题,容易让人误解,误导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新闻的导向功能,有时会让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干扰青少年对规范语言的学习。而且,网络流行语的肆意运用对新闻语言表达、新闻标题规范和制作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3 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语的编辑规范

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逗比”“切克闹”等。网络流行语在新闻媒体上的使用规范成为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关注的话题。

就新闻价值而言,新闻标题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理想效果是否达到,关系到新闻传播对受众在认知、心理和行为层面上产生何种影响。网络流行语并非“洪水猛兽”,也非“救命稻草”,而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新闻界应坦然面对,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编辑规范。

3.1 客观准确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守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新闻标题不仅是新闻事实和新闻内容的真实客观反映,更是如今“注意力时代”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眼来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网络流行语制作新闻标题时,要遵守真实客观性原则,不能牵强附会,否则容易造成题文不符、歧义走题、扭曲浮夸等不良影响。

3.2 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是新闻标题的一大特点。新闻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而且标题报道要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概括新闻主体内容。“题好一半文”,准确、传神的新闻标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心,激起其阅读兴趣。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产生了“眼球”效应,尤其是在“读题时代”,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无形中成为读者理解新闻报道内容的“关键词”。不过,部分读者尤其是中老年读者,对网络流行词汇的熟悉度不高。为避免造成误解、影响阅读,编辑在使用一些偏门、冷门或者新近网络词汇时[5],应在报道中进行解释。

3.3 合理适度

同类语言使用过度会让人觉得语言贫乏,读之生厌。制作新闻标题时,应避免模式化套用网络流行语,做到合理引用或者良好转化。要避免当网络流行语进入审美疲劳期后仍然使用,从而落入“俗套”。这要求新闻媒体在新闻语言中使用流行语时要理性、有节制。

3.4 专业到位

网络流行语因为其产生的语言空间影响,本身有很大的随意性及不规范性,有些词汇甚至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基础,不顾汉字的表意功能。使用这些不合逻辑、不合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制作新闻标题必须慎重,要么是在不发生歧义的情况下使用,要么使用时对这些语言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同时,新闻标题在引入网络流行语时要了解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使用范围等,以免误用。

3.5 杜绝“标题党”

标题与新闻内容不符是信息虚假的一种表现,是对受众情感的欺骗。“挂羊头卖狗肉”,在新闻标题中故意使用夸张、卖弄、渲染等炒作性、煽动性的网络流行语,为赶网络流行时尚而生搬硬套的行为从根本上说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6],不仅使新闻报道陷入低俗,降低了媒体品位,而且有损新闻传媒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好的新闻标题必须能为受众提供真实信息,因此,在网络流行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新媒体时代,要警惕新闻标题制作中“标题党”的出现,要坚守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

注 释

[1]谭云明.新闻编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17

[2][3]陈建飞.报纸标题傍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辨析[J].新闻实践,2010(9):39

[4]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2

[5][6]余昕莹.如何避免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滥用[J].新闻世界,2012(7):23

(收稿日期:2015-01-03 )

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 篇12

新闻标题制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和责任心, 也取决于媒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导向追求。近年来,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新闻界的“三俗”现象呈现上升势头, 新闻标题的“出位”现象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网络新闻中, 严重失实和格调低俗的病题、俗题更是大行其道, 大大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成为扰乱视听、哗众取宠、欺骗受众的一大社会公害。尽管标题制作的形式、方法、技巧可以寻求不同, 求新求变, 但新闻标题的制作决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新闻标题制作原则必须严格遵循。

准确真实, 题文一致

新闻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和实质, 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题文一致”, 这是制作标题的最基本要求。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主题) 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 要尽快抢救伤员, 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副题) 》 (《人民日报》, 2008-05-13) 。这条新闻的标题, 手法平实, 语言直白, 采取陈述方式, 没有任何修饰, 但由于事项重大, 人民关心, 起到了反映现实、传播信息的作用, 使人们看到标题就想认真阅读。

以偏赅全, 是标题不准确的一大通病。如《全省警察昨日陆续进考场 (主题) 不及格者将脱岗培训 (副题) 》 (《河北青年报》, 2007-05-11) 。警察包括公安警察和武装警察。因此这则消息的主题不够严密准确, 应改为《全省公安警察昨日陆续进考场》。

现在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将一些颇具刺激性的词语作为标题使用, 而不考虑其与文章的内容是否一致和相关, 由此造成的恶果已经给媒体敲响了警钟。2007年11月, 《南风窗》以《偷渡, 留学中介与国家赔偿》为题, 报道了留学生易兰的遭遇。搜狐网转载这篇文章时却将标题变成了《中国女子偷渡奥地利留学被关押4个月精神分裂》。易兰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本硕连读在册留学生, 根本不是偷渡。最终因新闻标题失实, 搜狐网向易兰公开道歉, 并赔偿精神赔偿金3万元。

深刻鲜明, 一语破的

制作标题要突出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 同时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鲜明的爱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作者和媒体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不能吞吞吐吐、闪烁其辞、模棱两可。如《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光明日报》, 1979-08-05) , 这个标题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即中国人口大量增长与批判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关系, 题目虽短, 但爱憎分明。又如《“偷偷摸摸”转基因》, (《中国青年报》, 2010-02-04) , 一个词“偷偷摸摸”, 使得记者和媒体的态度便跃然纸上。

河南的南街村多年来一直是媒体争议的焦点, 2010年11月18日,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记者郭一娜、实习记者杨越的报道《“红色亿元村”南街村:负债也要实现共产主义》, 对南街村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 20多年集体经济增长了2100多倍的情况作了比较客观真实的报道, 为人们了解认识南街村打开了一扇窗口。2010年11月19日, 凤凰网全文转载了这篇报道, 只是把标题一改, 就充满了讽刺意味:《探秘南街村:负债数亿, 富得个人一分钱存款都没有》。标题中编者只提负债, 不提总资产, 只提没存款, 不讲富裕生活, 尽管态度鲜明, 却有失偏颇。

新颖生动, 不落俗套

精彩的新闻标题如传神之目, 魅力无穷, 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如果新闻编辑不从标题制作上下工夫, 新闻标题就很难出彩。

标题新鲜生动, 要注意选词或采用多种修辞方式, 以给新闻标题增辉添色。上世纪80年代初, 穆青、周原的通讯《抢财神》, 可谓是充满悬念的好标题, 一个“抢”字加上“财神”的比喻, 把标题写得新鲜活泼, 激发起人们先读为快的欲望。又如《苏州河, 每天都有鱼儿游回来》 (《东方早报》, 2006-11-12) ,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话, 就把苏州河治污的效果具体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再如《60年一遇严重旱情继续 (引题) 云南“喊渴”上下齐心抗旱 (主题) 》, (《人民日报》, 2010-02-23) , 这个标题不落俗套, 通过拟人手法, 使读者倍感亲切, 耳目一新。

凝练简约, 明快上口

标题制作要善于概括, 在锤炼字句上下工夫, 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因此编辑记者要有惜墨如金的心理、以一当十的愿望、删繁就简的功夫、标新立异的诉求。

另外, 好的标题还应通俗流畅、朗朗上口, 艰涩怪异的词汇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例如《北京有个李素丽 (主题) 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车跟车记 (副题) 》 (《工人日报》, 1996-10-04) , 这个标题非常口语化, 看似简单通俗, 却给人一见难忘的深刻印象。

(作者为周口日报社发行中心主任)

上一篇:腔内超声下一篇:设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