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的传播力(精选7篇)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1
时政类报道因其政治性、严肃性, 媒体在刊载传播时形成了格式化套路, 久而久之在网民中形成了“板着面孔说教”印象, 因此关注度低, 转载少, 进而影响了主流声音传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6.18亿, 手机网民数超过5亿, 预计上述两项数据在2014年还将出现大幅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 如何让时政报道更接地气, 在网络空间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 成为摆在网络媒体面前的一道课题。
笔者通过收集国内网络媒体部分传播力好、有代表性的时政报道案例, 发现时政类报道编辑手法已经从“搬运工”向“深加工”转变, 这说明只有从内容、形式、标题等方面创新、与时俱进, 并运用“加减法”, 才能让时政报道更符合网友阅读习惯和网络传播规律, 才能让时政报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下面, 笔者结合案例来阐述用“网言网语”传播重大时政新闻的编辑方法。
一、动漫卡通法
2013年10月14日, 一则《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火爆互联网。视频中, 习近平以卡通形象出现, 以他的晋升之路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选拔过程, 并与英美等国领导人产生机制进行对比。这既是中国干部选拔制度首次通过讲故事形式介绍, 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人物出现在公众面前。
“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今年2月初, 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的一句话, 被挖出新闻点。2月18日, 北京千龙网刊发《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图表新闻, 文中习近平以动漫形象出现, 展示了自党的十八大至今的近15个月里, 他在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 及遍访世界五大洲的足迹。
上述两则新闻一经发布, 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关注和热议。事实上, 涉及领导人的重大时政新闻, 其本身关注度就高, 只是由于以往写作、编辑手法格式化和乏于创新, 让这类新闻在网民心目中形成了呆板印象, 影响了其传播效果。
而这两则涉及领导人的重大时政新闻取得异乎寻常的传播效果, 答案就在于以往“高大上”的形象, 通过动漫卡通的解读方式, 变身为又“潮”又亲民的可读报道。这启示我们, 重大时政新闻、特别是涉及领导人的新闻, 通过卡通动漫解读的方式, 不但可塑造领导人亲民形象, 还可以让主流报道真正凸显“主流价值”。
方法论:
■编辑手法:对这类重大报道, 事先要认真研读、收集权威数据, 对数据加以分类梳理, 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 并配以动漫卡通形象解读。
■适用范围:主要领导的工作内容、施政理念、民生工作;一些重大政策、方针的实施路径亦可以通过该方法解读。
■审核流程:因涉及主要领导和重大政策、方针报道, 政治性、安全性、准确性要求高, 因此在“三审”流程外, 还须和专家、研究机构及相关主管部门配合, 共同把关, 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二、网络热词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 新闻搜索在电脑和手机上都位居第一, 新闻仍然是网民最常搜索内容。
搜索符合网络阅读习惯, 因为网络无国界, 不少网民在获取某一地区、行业和感兴趣新闻时, 最先选择的是热词和关键词搜索。原因:一是搜索引擎域名简单易记, 二是搜索精确度高, 三是搜索体验好、便捷。根据网民的这一特点, 新闻在网络传播时无论在标题制作还是内容编辑上, 都必须符合搜索引擎的技术规范, 才能被收录和大量转载。
时政新闻也不例外。比如2014年2月9日, 重庆市报纸刊登了《市委常委会听取民生工作和22件民生实事情况汇报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坚持不懈做好民生工作》一文, 这一标题制作符合纸媒传播特点。凤凰网编辑成网络新闻后, 按照网络传播规律将标题改为了《孙政才肯定民生实事成果督促解决推进不平衡等问题》。修改后的标题中, “孙政才”就是网友习惯搜索的网络热词, 另外标题中的前半“肯定”后半“督促”也符合网友阅读习惯, 对提升传播效果很有帮助。
方法论:
■编辑方法:根据重大时政新闻内容中领导人的讲话、观点, 或重大方针政策中的核心内容, 提取出来做成新标题, 标题中含有便于网友搜索的关键词、网络热词。
■适用范围:主要领导的会见、调研、考察、视察、走访、慰问, 及党委、政府发布的重要决议、决策、方针、政策, 或法律法规等。
■审核流程:一般题材“三审”发布;重大题材需与相关主管部门或发布部门核实把关。
三、内容拆分法
因为传播载体的不同, 网民在互联网上阅读时, 更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 而对“长篇大论”不屑一顾。因为, 网络海量信息, 让人应接不暇, 这导致网民养成了“快餐式”阅读习惯。根据这一特点, 要让重要时政信息在互联网上做到有效传播, 让网民更爱阅读, 就必须对其“瘦身”和“减法”。只有这样, 才能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受众更多。
比如, 2014年“重庆两会”期间, 黄奇帆市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华龙网将其拆分成20余条独立稿件, 提取不同新闻点作为单独标题, 把原本数千上万字的内容拆分成若干条单条报道, 便于网友阅读和搜索以及在各个平台的传播。
方法论:
■编辑方法:根据网友阅读、传播习惯, 把文字过长的时政类稿件拆分精编成若干稿件, 每篇稿件字数控制在一屏之内, 每个新闻点单独成文。让观点和数据一目了然, 便于网友保存、收录。
■适用范围:“两会”报道中的各类重要报告, 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发布的重要决议、方针、政策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
■审核流程:一般题材“三审”发布;重要方针、政策、决议、数据和重大题材, 需沟通相关发布部门把关审核。
四、内容整合法
“内容整合法”是让网友在阅读某一新闻报道时, 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新闻及新闻当事人的背景、动态和相关, 做到新闻报道“一网打尽”, 网民在阅读时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内容整合法”与“内容拆分法”对应而不矛盾, 前者重在对某一新闻报道做到全面、深入, 后者重在让某一个新闻报道一目了然、便于阅读。同时, 两者在适用范围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 2013年12月28日中午, 习近平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 排队买包子, 还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一时间, “主席套餐”和庆丰包子铺也引发网民关注:“主席套餐”包括哪些内容, 价格多少, 习主席当时坐在哪个位置;庆丰包子铺前世今生怎样, 有哪些特色套餐, 店铺分布在哪些地方?
针对网民关心的这些问题, “百度知道”对其他媒体报道的“分散”内容进行全方位整合, 并推出专题页面介绍, 让“主席套餐” (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 共六个, 一碗炒肝, 一份芥菜, 共消费21元) 和庆丰包子铺“身世”一目了然, 受到好评。事后, 不少市民专程慕名而来, 点用“主席套餐”, 并合影留念。
方法论:
■编辑方法:针对同一题材的重大时政报道, 如不同媒体报道的角度、内容和观点不同, 可把其报道进行整合, 包括背景、时评、网友观点等也都可以进行整合, 使稿件的内容更丰富, 提高网友的阅读体验。
■适用范围:重大人事任免、重要节庆、重大突发新闻。
■审核流程:主要对所搜集的素材进行把关审核, 避免因信息源不权威, 导致失误。
五、新闻评论法
事实上, 网络舆论引导功能很大部分来自于网络评论, 特别是主流新闻网站的评论, 对引导正面舆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评论已经成为网络媒体抢占的舆论制高点。在重大时政新闻发生后, 谁发声最快、谁分析最深入、谁观点最独到, 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越大。目前, 各个网络主流媒体都把打造网络评论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为它对传播好重大时政新闻的效果, 起着相当大的补充作用。
比如, 2013年12月7日,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接受新华社专访, 针对统筹城乡发展、调节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持续改善民生, 确保政治大局稳定等问题做出解答。这被媒体解读为孙政才主政重庆一年后, 清晰施政脉络的彰显。12月10日, 华龙网刊发官方网评《梁江平:孙政才主政重庆一年彰显科学治理民生情怀》, 对孙政才主政重庆一年来, 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 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让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事实进行了深入阐述, 受到各界关注。事后数据显示, 该篇评论点击量超过了130万次。
方法论:
■编辑方法:由于很多网友形成了看完新闻浏览评论 (跟帖) 阅读习惯, 因此对网友关注度高的重要时政新闻, 可配发评论, 鼓励网友发表观点和看法, 并在微博转发, 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适用范围:主要领导的施政方针、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发布的重大民生举措, 相关部门发布的重要民生数据。
■审核流程:需对新闻内涵、内容准确把握, 评论表述精准到位, 并经“三审”发布。
六、图表分解法
算一算, 假如我们每人每天平均坐在网络前2小时, 乘以365天再乘以13亿得数会是多少?而这些时间, 原本是我们用来读书、和朋友聊天、与家人分享幸福、出去旅游、锻炼身体的时间!再者, 一个人天天与网络为伴, 恐怕会被冷冰冰的机器思维所主宰。
所以, 随着网络普及和生活节奏加快, 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 让人不过瘾, 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 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这就是“读图时代”。
作为主流媒体, 如果我们在传播主流新闻时不遵循读图时代的传播规律, 同样会使我们采写的大量重大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让重大时政新闻图表化不仅成为一种趋势, 更成为我们探索传播好重大时政新闻的必然。
目前, 千龙网、四川在线等网络主流媒体都已经开设了“图表说新闻”栏目, 强化时政新闻的图表化传播效果。而部分商业网站曾推出的《一张图看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一张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201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图表新闻, 以及华龙网近期推出的图解报道《孙政才:积极稳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等, 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方法论:
■编辑方法:对内容重要但较为复杂、枯燥的纯文字时政报道, 将内容以树状图、扇形图等方式表现, 让时政新闻清晰的逻辑思路一目了然体现出来。
■适用范围:领导人讲话, 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或重要决议等信息量、数据量较大的时政报道。
■审核流程:一般题材按“三审”发布;重要领导和重大题材, 需报相关主管部门确认把关。
上述六种用“网言网语”编辑发布时政新闻的方法, 是笔者根据工作中案例加以概括总结得出, 或尚不能做到全面、深入, 但对时政新闻提升传播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借此抛砖引玉, 希望能对网络媒体同行有一定启示。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2
时政新闻是我国政治工作中党和政府表达心声的主要报道方式,它在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联系群众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公众了解社会上层建筑动态的重要窗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时政报道需要加强自身的改变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积极突破采写思路
按照传统惯例,我们通常将新闻分类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科教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时政新闻一般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党政 部门、社会团体开展的一些相关工作的报道,从新闻价值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信息与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工作紧密相连,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广泛。当政府做出新的决策或者相关部门出行新的行政法规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时政新闻往往具有时效性、重要性以及广泛性。从新闻价值和受众地位来看,时政新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表达时政新闻上, 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用死板的语言和冷冰的数字来阐述,时政记者也可以做到心怀生动之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善于捕捉生动点,将时政新闻表达的生动感人。要提高时政新闻在新闻界以及新传媒竞争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以及感染力,就必须要改革更新新闻内容,提高信息的新闻性。时政新闻没有收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媒体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缺少对新闻本身的深层次加工,新闻本身的吸引力没有得到发挥和提升反而受到抑制。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领导出席了什么活动、重要会议,做出什么重要决策,发生什么重要事件,这些信息往往被忽视但却最重要,最能集中预测新闻趋势。而为了能体现出这部分信息的价值,时政记者必须透过信息来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不能仅仅报道表面信息,像程序一样活动再现。时政记者需要做到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合适题材,打破条框, 提升自我意识,养成换位思考像读者一样阅读新闻的习惯,以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新闻,提高读者对自己新闻的关注力,提升传播速度。
勇于突破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中,大量的信息不断传播,消退,所以这使得现代人和读者缺乏耐心去阅读较长篇幅内容冗杂的新闻报道。为了适应时代和传播方式,时政新闻必须进行创新,改变表达方式,积极适应现代传媒和读者的阅读习惯。
1.标题制作要符合现代传播特点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能够使新闻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能够既简洁又全面概括新闻的内容, 还能表达新闻重点,提升了新闻整合度。
2.告别八股改善文风
现代媒体传播已经远远超出地域性的概念,在新闻报道中,读者也越来越难以接受类似“某领导指出、某领导强调、某领导最后指出”等高高在上的工作式语言,甚至报道中的“官话套话空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中,时政新闻需要以平视的角度来与群众进行交流,不用俯视的态度来发号命令,多用故事化的叙述讲细节场景,少用工作化的语言作笼统概括,多作客观表达,少作评价判断;多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3.短句式短篇幅提升受众阅读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运营媒体,在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限制的情况下,只要有发布的终端设备,就可随意上传内容到自己的微博页面。这种阅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为接受,也非常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总而言之,现代传播越来越需要运用好短句式、短篇幅,拒绝篇幅冗长内容空洞,尽量做到短小精悍,消息500字为宜,最长不超过800字。
利用新技术实现突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新传媒占有了一个独到的优势,与传统传媒相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传媒的一个优势就是媒体与读者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这是传统平面媒体无法实现的,同时,由于互联网言论自由,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心声,不断加强了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很多媒体利用已有的门户网站、短信平台、呼叫中心等信息系统,使读者能够参与到时政报道之中,提升并优化的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 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 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创新方法手段, 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主席用4 8字概括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为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4
一、创新发展报道方法,鼓励记者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深入基层,俯下身、沉下心,锻炼培养讲好故事的能力,“挖”出更多好新闻
有温情、有细节、有故事的新闻报道才能打动人,然而温情、细节和故事,都需要记者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挖掘。在各类题材的报道中,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最考验也最能培养记者的采编能力,倘若能拿捏得当,讲好故事,就完全有能力胜任其他题材的报道。然而此类题材由于其普遍具有的严肃性,处理不当容易陷入“说教式”困境,影响传播效果。广电媒体应通过鼓励记者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深入基层、直面群众,锻炼培养出讲好故事的能力。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走进基层,记者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挖掘报道素材、丰富报道内涵,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在重大主题活动如“美丽厦门建设”的宣传报道中,厦门的广播电视记者走进基层,采写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新闻。如2015年,厦视厦广派出10多路记者,到全国知名“文青聚集地”曾厝垵、海沧青礁村院前社等10多个村(居)蹲点43天,每个村(居)蹲点3-5天,与村(居)民同吃住、同劳动,以“体验、感受、倾听”的方式,真实记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生动场景和鲜活事例,采写了30多篇深度报道。记者“蹲”下去,“挖”出好新闻,如记者在海沧区院前社蹲点5天后,不仅采访到村里一群年轻人从城市返回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家乡共同缔造“主力军”的事,还挖掘出如何带动村民改变观念、如何应对“空壳村”等话题。这些报道鲜活、生动、感人,播出后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受到蹲点采访社区(村)的热议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被称赞“接地气”。
在蹲点过程中,记者也受益匪浅。有记者在“记者感言”中这样写道:“我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位置,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只有蹲下去、俯下身,才能和村民心贴心,只有接地气、下力气,才能让新闻报道有灵气。”在走进基层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群众,同时掌握和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也培育出了清新朴实的文风。
二、创新发展新闻协作机制,开展跨地区协同作战,借力跨区域媒体资源,拓展延伸宣传平台
好的宣传报道,如果能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传播,将创造更强的传播力引导力。除了积极向中央级、省级媒体供稿,争取在更高平台上播出外,地方广电媒体还应当用好新闻协作机制,在获取更多异地新闻资源、丰富新闻资讯的同时,突破传播区域限制,向外延伸宣传平台。
基于新闻协作机制搭建的新闻协作体,其目的是实现新闻素材的及时共享、大型新闻行动或项目的跨地域联动、重要新闻事件的直播合作。在福建省内,由厦门电视台在2001年牵头建设的全省“城市电视台新闻协作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新闻协作体上传的新闻量每年均超过6000条。2016年3月18日在厦门召开的福建省城市电视台新闻协作会议,将平潭综合实验区电视台也吸纳进来,成员单位由此增加到十家。
与目前国内多数新闻协作体停留在成员间新闻资源交换阶段不同的是,“城市电视台新闻协作网”在“跨地区协同作战”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多年来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新春八闽行”,既展示了新春佳节八闽大地的民俗风情,又倡导了文明旅游新风,提升游客和公民素质。2014年春节前夕,围绕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相继通车,福建旅游业出现“动车游”新气象和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新变化,全省九地市电视台派出精兵强将,以记者体验的方式,每家电视台制作3-4条报道,介绍春节期间各地主要旅游景点与往年不同的服务、如何搭乘动车方便快捷到达旅游目的地等内容。该策划以《马年开春游八闽》为题,经统一包装后春节期间在各台同步推出,展示了八闽大地的秀丽风光、民俗风情和动车四通八达给福建带来的新变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获得了好评。2013年12月28日,厦深动车开通,厦漳两地以该新闻协作体为纽带,联手制作了一批介绍动车沿线风土人情的节目,在厦深动车开通的直播报道《今朝更好看》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围绕保护厦漳泉共同的“母亲河”九龙江、山海协作等话题,历年来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均精心制作了一批节目,通过该新闻协作体共享。
在跨省新闻协作体方面,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牵头创办的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截至2016年2月底,全国加入该协作体的地方台有183家,厦门台是成员之一。该协作体每天新闻交流量近500条,下载量约600条次。除了趣闻、突发事件之外,各地纷纷上传城市“治堵”、垃圾分类、控烟、社保体系建设、自贸区建设等民生热点话题,传播好的经验做法,传递正能量。厦门台积极上传“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医院分级诊疗、自贸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经验做法,就获得成员单位较多的浏览和下载,把更多的“厦门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
三、创新发展节目机制,俯下身,拿出优势栏目黄金时段,与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联办节目,提高区域内广电媒体整体实力
联办节目增加了节目源,降低了媒体成本,已经成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播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较为常见的联办方式是依靠或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开设节目(栏目),舍得拿出重点栏目、重要时段与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联办节目的并不多。事实上,这种“向下”联办的方式能推动宣传平台向纵深发展,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有很多实际意义。从短期看,基层广电媒体是专业队伍,有相对成熟的新闻队伍资源,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基层动态,能够提供更多“接地气”的报道;而且因为同属广电媒体,办节目理念相近,对策划的各类选题能够执行到位,节目质量也有保证。从长期看,在重点栏目、重要时段中为基层开辟专门板块,能够在基层培养起一批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增强传播效果;联办节目中的广泛深入互动,还能够带动基层广电媒体提升宣传报道水平,提高区域内广电媒体的整体实力。
厦视从2009年起,就拿出黄金强档新闻节目《厦视直播室》每天5-8分钟的时段,与厦门6个区电视台(报道组)以及火炬高新区合作,开设“今日视区”板块,以直播连线的形式,每周7天依次固定连线一个区,每次安排3-4条新闻,一年播出新闻1400多条。市区两级加强互动,精心策划“今日视区”选题,收视情况良好(表1)。各区的节目常态化宣传报道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工作,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稳固了受众群。联办节目还促进各区广电媒体和报道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提升了节目制作水平和宣传报道水平。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
广播节目方面,厦广闽南之声频率2013年与厦门市翔安区联办的《翔安好所在》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该栏目设置了“翔安好厝边”等充分展示民俗风情的小板块,节目还通过“村村响”广播工程在翔安区各村(居)实时转播,深受老百姓喜爱,既弘扬了闽南传统文化,也提升了舆论引导实效。
四、借力“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将传播力引导力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领域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当前,地方广电媒体正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建设“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步伐,巩固和扩大影响力,这不仅是广电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力“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信息及时、信息海量、互动性强等突出优势特点,地方广电媒体突破频道频率限制,传播力引导力从传统传播平台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领域。
(一)对于“两微一端”,应注重发挥它们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
借力“厦门广电”官微官博和“看厦门”APP,2015年,厦门广电集团在台湾复兴空难、漳州古雷PX爆燃事故、防抗台风“苏迪罗”、“杜鹃”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表现突出,彰显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如在防抗台风“苏迪罗”、“杜鹃”的报道中,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回传图片、视频和文字,后方编辑及时在App推送,在微博转发,在微信图文推送,使新闻报道时效“加速度”,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热点。同时“碎片化”处理广播电视栏目播出的内容,及时推送和发布,牢牢把握舆论导向。2015年2月25日晚,厦门市区莲前西路旁一轮胎专卖店燃起大火,一墙之隔就是加油站,危险性极大,市民高度关注,厦视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厦门广电”官微将现场记者用手机拍摄回传的现场火情、消防官兵处置等视频和市民从附近高楼上拍摄的视频进行综合处理,编辑成一段90多秒的视频推送突发预览消息,此时距火情发生仅半个多小时,该视频点击率很快突破10万+,展示了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先声夺人、先人一步”,避免了各种不实猜测和恐慌情绪的蔓延。
(二)对于网络平台,应注重利用它的海量信息,同时积极创新,以丰富的内容吸引网民
目前,地方广电媒体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PC端,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网络平台拥有的超链接功能,使它能够提供海量的信息,通过搭建专题专页,精心设计页面,吸引网民的注意力。2015年,为做好“依法治国”宣传工作,厦门广电网搭建专题《学习进行时,点赞“四个全面”》,图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论述,编发人民日报“四个全面”系列评论,生动全面解读“全面依法治国”,该专题浏览量超过十万。
通过创新,网络平台还能以丰富的内容吸引网民的眼球。如近几年厦门广电网通过与厦门区级宣传部门合作,推出以各区命名的“思明频道”“湖里频道”“集美频道”“湖里频道”,集纳了厦视、厦广以及本地平面媒体有关各区的报道,并形成各自的特色。如“思明频道”除了集纳电视、广播、平媒新闻外,还加入了政务微博集合,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数据显示,四个区频道年独立访问者量突破100万。
五、结语
由于媒体间的资源禀赋条件存在差异性,新闻源、传播渠道、传播媒介各不相同,因此提高传播力引导力的做法也各不相同。地方广电媒体应依托自身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方式,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实效。
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地方广电媒体应在改进新闻源,拓展延伸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上下功夫。鼓励记者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采写出更多有温情、有细节、有故事的好新闻;用好新闻协作机制和节目联办机制,使宣传平台向更高更广区域和纵深发展;借力“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突破频率频道限制,在更宽广的领域发挥影响力。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5
据调查显示, 自2010年世界杯以后, “给力”一词已成为网络上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对于给力一词的含义而言, 主要有“酷”、“牛”、“带劲”以及“令人振奋”之意, 比如:《扬子晚报》以“收视超乔丹时代詹姆斯太给力”为题, 对NBA篮球明星勒布朗·詹姆斯进行了称赞性的报道。
在此我们先不探寻“给力”一词的出处, 仅其可以在网络甚至媒体上一夜蹿红现象而言, 即可说明新闻媒体在不断地使用新词过程中, 对大众传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闻语言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之中, 不仅在应用上推陈出新, 而且在适应大众传播语境方面也做出了充分的考虑。就当前的大众传播语境而言, 要求更广泛、大规模, 这不仅使人们的生活迅速媒介化,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们变成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对于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而言, 要想满足社会发展之需求, 就必须在“新”字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语言中的用词一定要新
对于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而言, 其接受者早已对各种媒介信息及千变万化的图像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 而计算机网络又使人们的阅读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快速掠过一页文本时, 若没有发现兴奋点, 则相关信息也随着文本一页页的翻过。基于此, 笔者认为为适应当前的大众消费文化, 新闻语言应当逐步推陈出新, 新闻作品中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具有新鲜感的网络语言, 同时这也是新闻语言时代色彩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姑苏晚报曾结合当时比较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就当时的股市进行了报道, 题为《股市“喜羊羊”债市“灰太狼”》。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多是借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或者新词语, 通俗易懂加形象生动, 才能感染广大接受者。此外, 还要“大虾”等新词, 主要是对超级网民长时间在电脑前的坐姿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和调侃, 通过这些比较生动的语言产生非常诙谐与雅正相结合的大众效果, 并且使新闻语言更加的丰富多彩, 使受众过目难忘。
从本质上来讲, 词语就是新闻语言最基本的组建材料, 好的新闻作品总是离不开词语的优化与组合。词语用的好, 可以使新闻像磁铁一样, 迅速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激发其阅读兴趣。比如, 2011年3月, 人民日报有一篇题为《浙江挺进海洋再弄潮—海洋优势助推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报道, 题目中连续使用了“挺”、“弄”等动词, 从而赋予了浙江省人性化的特点, 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东西给予人格化, 使标题更加的简洁有力、吸引眼球。
2 新闻话语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新
所谓话语角色, 实质上就是社会角色在新闻言语领域中的一些具体化表现, 即在言语交际时, 若想实现交际之目的、取得预期交际效果, 则应当重视言语主体自身的话语角色定位。实践证明, 合理得当的话语角色可以使语言交际各方从对语义的解达上升到情感的交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播文化的不断渗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并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并且对于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了强烈的主动意识, 更倾向于阅读和倾听真实客观的新闻语言。同时, 在党关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三贴近”思想的指导下, 应当对新闻传播对象和报道角度、方式等, 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指令性话语, 使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更加的平和、更加的贴近群众生活, 出处彰显新闻工作的人文关怀。
在大众传播语境下, 新闻语言及传媒的视角应当发生转变, 话语角色也应当重新进行定位, 新闻语言应当逐渐走向平民化, 关注民生、叙述民生,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平民化的新闻语言和传播语境。在以后的工作中, 将以一种相对比较平和和客观的话语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再现,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体现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而且还能彰显新闻语言自身的风格特点。比如, 2009年武汉晚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上医之境——汉口医院好医生王争艳:从医25年, 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的报道, 整篇文章语言通俗、平实, 以相对口语化的风格讲述了医生王争艳的感人事迹。很多网友将这篇报道进行了全文转贴, 短一天的时间, 就有上万条热议跟帖。诸如此类的报道还很多, 但这种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在于关注民生, 贴近老百姓的身边故事, 语言流畅而不加雕琢, 通过真切感人的叙述, 引起受众的共鸣。由此可见, 新闻语言有时不一定非要奇异、雷人, 做好话语角色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这也是大众传播语境下新闻语言的定位与努力方向。
3 新闻语言的运作方式一定要新
在当前的大众传播语境下, 新闻的受众主体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改变和提升, 价值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各类新闻信息的流通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当前的新闻语言应当在时间层面、空间层面、技术层面实施开放性策略, 从而使新闻更具互动性和大众参与性。在大众传播语境下, 新闻语言的受众可以随时与传播者进行信息交流、双向互动。对于新闻语言的互动运作方式而言, 受众和传播者之间能够实现及时的信息沟通, 并对该新闻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 在2008年的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该消息一经传出, 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各大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应声赶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现场, 并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全国人民对此都非常的关注, 人们纷纷通过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 对前方发来的每一篇报道和消息进行及时的关注, 每一篇报道的后面均有无数的网友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表达对灾区人民的问候;甚至有些网民自发的组织起来, 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或者直接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并将自己拍下的灾区真实场景传到网上, 随时进行互动, 瞬间汇聚了全国人民齐心共抗困难的强大力量。从这个例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的众志成城和团结共进之精神, 同时也反映出新闻语言的运作方式一定要推陈出新, 尽可能地让受众参与进来,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大众传播语境,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求。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大众传播语境下, 只有对新闻语言的用词、话语定位以及运作方式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才能“制造”出“给力”的新闻报道, 才能保证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1微博的媒体特征
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自媒体:草根新闻, 源于大众, 为了大众》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一书中指出:“个人电脑的出现、bbs的发展, 大大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新闻的状态。而blog的兴起, 真正开启了新闻的‘开源’运动”。微博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加值得广泛关注。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统计, 截至2012年9月底, 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已到达3.27亿。由此可见, 微博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交流平台,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 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阵地, 我国已经高调进入微博时代。微博是一种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裂变传播方式, 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之前任何一种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微博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 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信息源。
微博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 在微博平台上, 个人通过发布、转发和评论, 将自己的声音放大到了社会空间, 引发别人的关注。从当当网CEO李国庆与大摩女微博对骂到郭美美炫富事件, 到小悦悦事件, 再到前几日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 无一不引起全社会, 包括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 显现出微博的强大力量, 正如希拉里所说, 社交网络的力量可以与核武器媲美。以当当网李国庆CEO与大摩女微博对骂为例, 李国庆就当当上市与投行的矛盾, 与两名来自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女员工发飙怒骂多个回合, 引来近4000位网友围观。对骂的微博中, 粗俗语言层出不穷, 网友称“很暴力”, 作为公众人物, 他们在微博这一公共舆论平台上的大胆暴露, 不禁让广
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动探析——以电影《搜索》为例
文丨姜嵘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也意识到微博对传播方式和话语空间的重要影响, 纷纷利用起微博这一平台。微博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 但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受益。传统媒体不但可以扩展新闻线索的来源, 也可以发布信息, 跟踪事件并且与受众互动。本文首先对微博的媒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平台;最后以电影《搜索》为例, 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博;互动
参考文献
[1]蓝若宇.超越大众传播:刍议新浪微博的传播模式与机制[J].新闻知识, 2011 (2) .
[2]巴晓芳.文化:大众传播的深层影响力[J].新闻前哨, 2010 (2) .
[3]姜涛.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电视新闻采访策划[J].北方经贸, 2011 (9) .
[4]丁肇文.作为新闻的历史——新闻语境下的历史再现[J].新闻与写作, 2011 (12) .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6
1全媒体时代给地方台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谓“全媒体时代”就是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广电网络以及传统纸媒为依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手机、报纸、杂志等一切能够利用的载体,采取影音、图形、网页、文字等“多元化”媒体表现形式,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信息的“五个任何”目标,通过提供不同方式和不同层次的传播形态,满足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媒体信息需求。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给地方台新闻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1机遇分析
在全媒体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代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地方台增强新闻传播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全媒体时代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使地方台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广电网络“三网融合”的巨大优势,使地方台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广阔的渠道;地方台可以充分依托全媒体时代提供的巨大新闻传播平台,积极推动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创新,加强与各类新兴媒体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新闻传播“融合平台”,打造具有地方台自身优势的广覆盖、全天候、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媒体时代为增强地方台新闻传播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1.2挑战分析
从地方台的竞争力来看,地方台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方面,还是在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渠道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更是给地方台新闻传播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具有广泛性,传播内容具有海量化的特点,这就使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地方台在新闻传播方面便会十分被动。如果地方台在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方面不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势必会影响到地方台的新闻传播力,进而被新媒体所挤压;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众多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更是给地方台新闻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电视台必须对全媒体时代给其新闻传播带来的冲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又充分利用好全媒体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新闻传播力。
2全媒体时代地方台增强新闻传播力的方法和策略
2.1创新新闻传播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台要想增强新闻传播力,就必须将“受众本位”作为新闻传播理念,把服务受众作为第一追求,着眼于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要,积极推动新闻传播理念创新。特别是在开展新闻传播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多传播精品新闻,同时还要深入挖掘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素材,比如更多地开展民生方面的新闻传播,这样有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这应当成为未来地方台开展新闻传播创新的重要理念。
2.2创新新闻传播形式
全媒体时代编织了巨大的媒体网络,这就给地方台开展新闻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地方台必须在用好、用足、用活全媒体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创新新闻传播形式。这就需要地方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传播定位,除了要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传播外,还必须在“差异化”发展策略方面狠下功夫,比如《东方时代》是东方卫视的“新锐性”电视时政新闻栏目,其视角不止于上海一地,而是力争做全国甚至世界性新闻栏目。
2.3创新新闻传播载体
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台要想增强新闻传播力,就必须用好全媒体提供的众多新闻传播载体,着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广泛性。这就需要地方台高度重视数字传播载体的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传统传播载体与数字传播载体的“叠加效应”,在做好传统传播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闻传播的数字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不仅给地方台增强新闻传播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摘要:全媒体时代下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给地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地方台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增强新闻传播力,继续推动地方台新闻传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努力提高地方台的新闻传播力,在全媒体时代体现自身的特色化和竞争力。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 篇7
一、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之处
(一) 均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
无论是什么媒体, 在新闻传播中均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及引导作用。[1]在报纸的一些专栏新闻中, 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一些看法, 对舆论导向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式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 一些社会公知对于某些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也会对网民的新闻意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方面看, 两种新闻传播均会对新闻事件进行较为详细分析解答。
(二) 新闻娱乐化较为常见
在网络及报纸新闻传播中, 均存在着新闻传播娱乐化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此特点, 对于新闻传播的改革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 曾在对两会进行报道时, 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报纸媒介均在对基本的会议议程内容报道的同时, 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人物的提案也进行了采访。对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会议提案, 广大网民也进行了评论, 且评论大多带有调侃色彩。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色彩使得在新闻传播中多样化热点得以突显。
二、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
(一) 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性更强
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时, 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便极为突显。在1999年的5月8日凌晨,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坠落了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 最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在42分钟后, 网络媒体便将这些消息传播至互联网之上, 我国人民也迅速得知此事。而当时大部分报纸对于此新闻消息的传播在次日, 比网络传播晚了24小时。另外, 与报纸媒体相比, 网络传播新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化。例如, 在对克林顿绯闻消息进行传播时, 报纸无法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完全刊登出来, 445页的调查报告自然也无法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此事件的内容。
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报纸新闻传播时会受到其版面大小的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 新闻发布者中有较大部分为网民个人, 无需经过道道关卡, 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新闻的发布。
(二) 传统新闻更加注重专业性
与报纸新闻传播相比, 网络新闻的专业性较低。由于在网络新闻发布者中, 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为网民, 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丰富的内涵修养, 而有些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有些正直的网民乐于传播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及揭发丑陋事件。而一些素质较低的网民, 可能会为了提升自身微博的阅读量而去编写一些假新闻, 欺骗民众。还有一些网民, 在网络上肆意谩骂, 污染了网络环境。
与网络媒体相比, 报纸在进行新闻传播时, 虽然其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大部分的报纸编辑、记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 其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 民众在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信息后, 只有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得到认证后才会相信。就此点而言, 报纸等传统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还是较强的。
也正是因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使得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闻问题得到解决。[2]例如, 在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案件, 最开始是在网络上传播, 随着其转发量的迅速增加, 人民网进行了相关报道的转发, 从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此事, 并将其妥善解决。
(三) 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特点存在不同
网络新闻在传播时的互动延伸性较强。在2011年底, 方舟子对韩寒的作品原创性提出了质疑, 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广大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微博、论坛等渠道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开始对韩寒其他作品进行挑错及韩寒反击行为的探讨。虽然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尚且等待证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 广大网民在此事件上的互动及延伸化讨论对推动事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现今对于重大新闻的传播报道, 只有充分展示出真实的场景, 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才能够真正得到其关注及青睐。在现今这个网络、传统新闻传播并存的时代, 报纸新闻传播还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在2011年的3月, 日本突发9.0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对当地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损伤。日本当地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均参与至新闻传播工作中。无论是海啸已蔓延至日本东部还是震后当地民众的自救, 均是当时报纸、电视等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在现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 在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时, 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并开始注意灵活运用网络优势去弥补报纸传播的缺陷。在现今互联网之上, 也有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打造网络上的阵地, 建立、维护相关网站的运行。读者也可在网络平台上阅读电子版的报纸信息, 并在信息下发表自身的看法。不仅仅是报纸媒体, 电视台媒体也开始开展官方网站的建立、维护工作。可以预见的是, 现今不仅仅是我国还有全球范围内的传统、网络媒体均会聚在一起弥补自身不足, 充分发挥优势, 以此为广大读者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摘要:近些年来, 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新闻传播应运而生。文章主要是对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方式 (报纸) 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此帮助增强人们对于这两者的认识度, 促进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异同
参考文献
[1]舒世良.论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异同[J].戏剧之家, 2014 (12) :145-147.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推荐阅读:
网络新闻传播05-24
网络新闻传播分析05-31
新闻传媒网络传播09-28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路径09-27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传播05-30
网络新闻文化传播管理09-09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11-19
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05-08
网络新闻的编辑特点06-16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