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控制

2024-09-20

工作流控制(精选12篇)

工作流控制 篇1

2011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新形势下报社作为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实施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很重要, 本文就报社的管理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

1 报社管理控制工作的含义

(1) 管理控制的概念。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 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的, 通过改变和创造条件, 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确定的方向发展。

报社的管理控制就是指为了确保报社的目标以及为此拟订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 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 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 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 以防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就是指根据内部环境的变化和报社的发展需要,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 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因此, 控制工作是每个主管人员的职责。

控制的目的就是使可能性空间尽可能缩小, 通过控制活动以后, 可能性空间缩小的程度, 可以用来衡量控制能力的大小。可能性空间缩小的幅度越大, 说明控制能力越大;反之, 则越小。

(2) 计划和控制的关系。

计划和控制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 计划是实施控制的标准, 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 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另一方面, 控制是计划得以实施的保证, 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 才能取得理想的计划成果。

2 报社管理控制工作的过程

报社的管理控制工作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确定控制标准—根据标准测量工作活动—采取纠正措施。

2.1 确定控制标准

标准是测定绩效的基础, 报社内各项工作管理活动都要以计划为依据, 计划执行情况是控制工作的重点, 各项计划规定的指标都可以作为控制的标准。由于控制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管理活动之中, 因此, 控制的标准和范围很多, 例如预算控制中的有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指报社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投资预算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和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报社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报社岗位绩效考核标准、报纸印刷质量标准等。

工作标准, 指本部门 (职位) 所承担各项工作任务时, 应达到的要求及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部门以及各类职务的工作标准, 使报社里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定量化、数据化、效率化, 对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 加强部门内协调一致的联系,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标准的确定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组织占有的资料制定标准。二是根据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建立估价标准。三是依据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建立标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确定的标准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便于管理。安阳日报社对各科室工作采用百分制考核方法就很好, 将各科室的行使职责和要完成的任务用百分制予以量化, 进行打分考核, 使各科室的各项工作有了明确的考核依据。

2.2 依据标准测量工作活动

标准确定之后, 还要把标准与实际工作进行比较, 衡量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差距, 采取补救测试。能否正确、及时的发现偏差, 取决于计划执行方面信息的掌握, 若信息及时、准确和全面, 就可以迅速发现偏差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减少损失。如报社制定出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后, 考评部人员就要每日对照该标准对报社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每月及时汇总出考核情况, 以便人员找出自己的差距, 做好下一步工作。尤其是对采编人员要及时汇总出稿件、版面完成情况、差错情况, 以便采编人员提高采编水平, 提高报社的办报质量。

2.3 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就是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要纠正偏差, 首先要查清偏差原因, 然后制定措施, 对症下药。比如近期报纸差错率高, 就要从记者到编辑到校对一层层查找原因, 找到原因后及时采取措施如举行培训班提高采编人员采编水平等。再如办公经费控制, 办公经费高了, 要查找原因是否是管理不严, 要进一步完善办公经费使用制度。

3 报社管理控制的类型

3.1 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

控制活动可以按控制点处于事物发展进程的哪一阶段, 而划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类型。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 强调的是“事前”控制, 即在实际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管理行动, 避免预期问题的出现。

同期控制:是指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予以控制。管理者采用同期控制的方法, 可以及早发现活动与计划的偏差, 以便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在发生重大问题之前及时纠正。

反馈控制:是指活动结束后, 通过活动结果与计划的比较, 肯定成绩, 分析不足, 总结经验和教训, 为后续的计划提供参考与借鉴。反馈控制是企业管理中最常用的控制类型, 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反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

3.2 按业务范围分

财务控制, 是指对报社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目的是确保报社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订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财务控制必须以确保单位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的。财务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有助于实现单位经营方针和目标, 他既是工作中的实时监控手段, 也是评价标准;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绩效考核控制, 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 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人员的控制, 组织的目标是要由人来实现的, 员工应该按照管理者制订的计划去做, 为了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对人员进行控制。对人员控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直接巡视, 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纠正;另一种方法是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评估。通过评估, 对绩效好的予以奖励, 使其维持或加强良好的表现;对绩效差的管理者就采取相应的措施, 纠正出现的偏差。

信息的控制,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 信息在组织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不精确的、不完整的、不及时的信息会大降低组织的效率。因此, 在现代组织中对信息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信息的控制就是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使它能及时地为管理者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

4 报社管理控制的方法

4.1 亲自观察

管理者不应只凭报表和书面资料进行控制, 还要亲临工作现场, 掌握第一手资料, 以便公正准确地把握实际情况。视察的优点还不仅在于能掌握第一手信息, 它还能够使得组织的管理者保持和不断更新自己对组织的感觉, 使他们感觉到事情是否进展得顺利及组织这个系统是否运转得正常。

4.2 报告

报告是用来向负责实施计划的主管人员全面地、系统地阐述计划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控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如有必要, 即可用做纠正措施依据的信息。如财务科每月的财务报告、考评部的绩效考核报告。

4.3 比率分析法

通过对财务比率或报纸的差错率分析, 找出原因, 提高办报质量。

报社管理控制的办法还有很多, 以财务控制为例讲, 财务控制的办法有:①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财务控制的要求, 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 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是指一个人不能兼任同一部门财务活动中的不同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划分为五个步骤: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 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便于财务控制作用的发挥。②授权批准控制, 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 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的基本要求是:首先, 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 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 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 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③预算控制, 它是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要求是:第一, 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 并明确责任。第二, 预算在执行中, 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 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 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④实物资产控制, 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限制接近控制是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 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 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 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 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定期清查控制是指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 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 如账实不符,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工作流控制 篇2

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承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或经过修改后重新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施工; 工程项目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应由项目监理机构与承包单位协商后共同确认;

承包单位在测量放线完毕,应进行自检,合格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申请表,并附上放线的依据材料及放线成果表报送项目监理机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实地查验放线精度符合规范及要求,施工轴线控制桩的位置专业监理工程师、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标志是否牢靠、明显等,经审核、查验合格,签认施工测量报验申请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自有实验室或外委实验室均应按本条规定的五个方面进行审核;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篇3

关键词:审计 问题 工作质量 控制

我国审计工作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而且审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但是,受我国审计工作起步晚、人才培养缓慢、审计质控经验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仍落后于先进国家。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需求、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我国必须加快对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分析。通过人员培训、工作规程的执行、审计方法的运用,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目标。针对现代审计工作管理需求,审计单位还应对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执行有效对策实现审计工作要求。

一、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

20年的审计发展历程为我国审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现代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在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因素中,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审计质量内控等因素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因。虽然在近年来的人才培养及岗位培训中,审计单位强化了人员素质及质量体系的完善,但是受传统审计工作习惯、现代电子账务审计方法缺乏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管理中迫切需要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能力。通过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有效开展,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分析

(一)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人为因素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如果人员素质、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需求,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将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在现代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审计单位应将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针对现代审计工作中对审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的需求,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以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基础、以人员培训培养为重点,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审计干部队伍,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基础条件,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审计关键点控制体系,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能力

针对审计工作特点,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应以关键环节、关键点的控制方法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以此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审计工作各环节目标,首先审计单位应做好审计计划的全面统筹工作。根据审计工作目标及内容、人员设置等,编制全面审计工作纲要。以此为基础,指导全面审计工作。围绕审计工作技术信息需求,在做好立项及纲要编制工作后,审计单位还应明确审计目的。根据各审计项目的需求,确定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关键点。采用数据库方式对审计关键环节、关键点进行归类整理,按照审计工作开展顺序,逐项控制和管理,避免漏项、漏检等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针对审计关键环节及关键点审计要求,在审计工作中应注重每一项审计内容的审计。通过审计人员审计活动及审计过程中质量意识引导,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审计人员严肃、认真、细致的核查,避免疑点等问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为了保障审计环节及关键点的有效控制,审计单位还应建立监督复核机制。针对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设置专业审计岗位并完善岗位职责。通过监督与复核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三)强化计算机审计水平,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电算化、网络化已经普及。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现状,审计单位应加快自身会计算机审计水平的强化。针对计算机信息审计工作需求,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审计培训、信息化核算方法培训等,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单位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四)完善审计制度,指导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针对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要求,审计单位应加强对审计制度的完善。通过审计制度的完善,规范并指导审计工作。通过完善的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高效、高质的进行。同时,审计制度的完善及审计工作准则与工作要求的完善,还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明确审计活动要点,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行为。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指导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方向,避免随意性等问题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

三、加强审计评价机制,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审计评价机制是通过对审计活动体制、活动全过程执行情况的评价,了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确定改进内容与方法,以此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对审计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掌握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对审计方法、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情况等进行分析,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为设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现代审计活动需求,审计单位加强了工作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审计工作特点及审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监督体系为基础,强化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并根据现代会计信息化现状强化计算机信息的审计。通过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因素的分析,确定审计关键环节及关键点。以关键环节及关键点控制,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促进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健.现代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财经时代资讯,2013,2

工作流控制 篇4

关键词:工作流,测井数据,质量控制

一、 工作流技术

从应用现状及需求来看, 测井数据入库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信息孤岛、应用孤岛等几个方面。工作流技术引入后, 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测井数据入库流程与重组, 更好地让数据在参与者之间自由传递, 从而大大增加了流程的柔性, 可以有效地解决孤岛现象和对数据入库内涵理解不够所引发的问题。

在测井数据入库流程中, 测井数据及曲线、解释表及制作的报告均在不同角色间进行流转或作业, 入库工作实际上由多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因此, 引入工作流的思想完成测井数据入库质量控制的信息化, 将有助于各类资源的共享, 减少重复工作及错误的产生, 提升数据的质量[1]。

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2.1 数据库控制。通过完善数据模型, 从数据库角度保证数据入库的质量。

(1) 通过优化数据表结构, 提高数据库范式级别, 利用关系数据库理论对相关数据项进行适当的组合与拆分, 使得同一类数据只在一处存放, 消除冗余信息, 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比如“锦45”井属于锦州采油厂西斜坡构造单元, 这类信息只存于油井属性数据表中, 在测井解释成果表及测井曲线相关数据表中就不需要在存放这类信息, 只要存放一个井ID号就可以关联到其它表中。

(2) 通过严格设定相关数据之间的各种主外键关系来实现对各类数据之间关系的控制, 保证数据的合理性;通过主外键关系的设置来保证数据的从属关系, 比如必须先有井数据才能再录入解释表数据和曲线数据等。并通过对单项数据取值范围等约束关系进行设置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合法性与准确性控制, 使不合法的数据无法上传入库, 大幅度减小了错误几率。

2.2 软件控制。针对测井数据模型, 编写、跟踪、修改并完善对应的《测井数据加载与审核软件》, 从软件的角度为数据质量提供保证[2]。

(1) 增强软件对数据逻辑关系的控制, 保证数据关系的合法性, 减少数据入库出错的可能性。即增强数据加载软件中对各项数据输入范围的控制、数据校验及有效性检查等功能, 保证入库与修改后数据的合法性与准确性, 减少出错几率

(2) 编制修改升级加载及审核软件、进一步增强软件功能, 多利用计算机的计算优势通过程序来计算校正一些数值类数据, 从而提高数据加载及审核工作的效率与数据的准确性, 比如在解释成果表数据加载系统主页面中, 通过选取菜单来控制解释结论的有效值范围, 杜绝非规范数据入库。

(3) 在软件中利用权限控制用户对数据的操作, 使录入人只能修改数据, 不能修改质检结论, 审核人只能修改质检结论, 不能修改数据;并利用软件记录录入、修改及审核过程信息, 以便于落实责任, 使数据录入过程更为规范。

2.3 双机验证技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 可将测井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所谓结构化数据, 即行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里, 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而不方便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为非结构化数据。对于结构化测井数据, 如坐标、解释成果表等, 在资料整理时, 采用了背对背录入, 双机验证的数据整理方式。即:同一口井的同一类测井数据, 由不同的录入人员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录入, 即在数据整理临时库中保存同一个数据的两个版本, 当某个录入人员提交数据时, 由应用程序自动到数据库中查找由其他用户录入的另一份数据, 找到后由应用程序逐个数据项进行比对, 如果完全一致, 则将数据标识为合格, 否则标识为不合格。合格的数据和不合格的数据分别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数据录入人员能够一目了然, 很清晰地看出哪些数据合格了, 哪些数据不合格, 然后对不合格数据进行修正, 修正后再次提交, 再次审核。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数据全部合格为止。

2.4 三级审核技术。对于那些非结构化数据:按照录入审核标准, 制定具有三审机制和专家抽审机制的审核工作流程。资料员收集资料, 专家进行分类, 之后, 经过一审、二审、三审对数据进行审核, 三审后的数据再组织专家进行抽审, 如果抽审差错率大于3‰ , 则整体返工重审。

三、应用实践

目前, 利用上述技术, 现已发布了29962 口井的解释成果数据以及30281 口井的测井曲线数据。这些数据发布前, 差错率为1.47%, 已经远远低于3‰这一既定目标, 并且被抽审的这些错误已经被修正。目前这些数据已经发布, 广泛应用于油田的科研生产研究项目中。这些质量控制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 也使测井数据的快捷、高效入库成为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吴元燕, 吴胜和, 蔡正旗主编.油矿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篇5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1

为了促进本单位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总体目标

我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本单位内控建设和运行状况,分析内控设计及执行有效性,明确内控差距及缺陷,进一步优化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应贯穿内部控制各项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全过程,覆盖全校及其各职能部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是检验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否高效的主要手段;是明确单位内控差距及缺陷,进一步优化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

3、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应当在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保持独立性。客观评价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缺陷。

4、制度化原则。按照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要求,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措施可靠运行。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内容

1、组织层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厘清各部门在组织层级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分工;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分离,归属到不同的机构,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对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岗位,明确其岗位职责权限,人员分配,以及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

2、单位层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各个部门是否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检查各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业务层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否依据以前单位收支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单位本全部业务收支计划;是否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预算工作管理办法;执行环节中是否保持单位财务核算和业务工作的一致性;是否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算与考评机制。

(2)、收支控制。财政经费拨款收入是否按财政部门定员定额标准及单位工作计划需要据实编制;是否根据国库指标下达时进行收入登记并确认资金来源,匹配财政批复的预算指标;是否按合理合规的执行方式和审批权限对不同资金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管理;是否按事前审核与审批程序执行支出过程的控制,依据采购或审批结果提出资金支付申请,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进行资金支付审核并匹配应对的收入资金来源。

(3)、采购控制。单位是否按照实际需求在采购预算指标批准

范围内,按季度编制采购预算并确定采购方式;是否建立单位内部的分权和岗位分离机制,采购需求计划评审是否设置不同岗位进行管理;在资金支付环节,是否依据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竣工决算报告等文件,按照资金支付的相关规定,填写相关表格。

四、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1、个别访谈法。与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首先,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思想的建设程度;其次,与各科室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现状;第三、与单位其他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落实情况。

2、穿行测试法。任意选取一笔业务作为样本,追踪该交易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内部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了解控制措施设计的有效性,并识别出关键控制点。

3、专题讨论法。针对每个科室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议,综合内部各机构、各方面的意见,研究确定缺陷整改方案。

五、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组织保障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主要工作。

(1)、检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

(2)、指导各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3)、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及督促各部门进行整改

(4)、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疆监管局(以下简称新疆证监局)《关于做好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工作的有关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疆库尔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部控制,全面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测试评价依据

公司依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

二、测试评价范围

按照“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财报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确定评价范围。纳入20xx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包括公司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分子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事项。评价范围所覆盖的重要性水平能够满足并支持公司评价报告的结论性要求。

三、测试评价期间

本测试评价的期间为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并以20xx年12月31日为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的基准日编制自评报告。

四、测试评价内容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20xx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内容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贯穿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两大核心内容,并重点突出本行业及公司的业务特点及重大风险。

公司在20xx年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20xx的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内容重点为: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全面预算、资产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资金营运、采购业务、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合同管理、信息披露、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等。

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手册》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的基本内容。对于已经确认为设计无效的控制措施则无需再测试其执行有效性,而应当选择其他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替代控制措施进行测试。

本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的具体内容,在公司层面主要为控制环境方面、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主题;在业务层面主要通过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确认,依次确定重要业务流程、确认和记录相关的财务报表,最后确认重要风险和关键控制。

五、测试评价组织

20xx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由公司董事长负责,审计部牵头,组织各部门熟悉公司经营业务活动的骨干人员及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六、测试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组,按照“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财报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组织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

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采用询问、现场测试、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依照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手册》中拟定的评价工作底稿进行填写,在汇总测试工作底稿后,结合公司董事会讨论并审批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合理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据此编写《20xx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七、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

20xx,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分为半和两个阶段进行。半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在测试时进行整改测试,以证实相关控制的有效性。

在每次测试评价工作展开前,由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工作组负责编写《测试评价工作计划》,并向项目组成员明确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内容、测试期间、测试依据、测试质量控制等要求。

1、制定测试评价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具体时间和人员分工,制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

完成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月

责任人:总裁季伟

2、组织实施测试评价工作,编制测试评价工作底稿,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编制缺陷汇总表及测试评价分析报告,同时提出整改建议。

完成时间:20xx年8月、20xx年2月

责任人: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康莹

3、公司统一部署整改工作,落实整改措施,调整并优化流程,新增或修订制度。整改完成后,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检查整改效果。

完成时间:20xx年9月、20xx年3月

责任人:董事长刘建文

4、根据整改结果,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提请董事会审议。

完成时间:20xx年9月、20xx年3月

责任人: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康莹

5、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完成时间:与20xx年年报同时披露

责任人: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康莹

二0XX年三月二十日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3

根据深圳证监局《关于做好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深圳市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xx年4月制定了并披露了《深圳市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召开了内控建设项目启动大会。在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班子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各部门、各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公司内控工作小组与咨询顾问现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公司内控调研分析,提出了内控缺陷整改建议。为了更好的落实内控基本规范,高效优质地完成内控缺陷整改工作,将实施方案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公司内控现状分析

20xx年5月,通过调研与分析,公司确定本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范围是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所有子公司,其中包括重点实施单位8家。业务流程方面,确定对公司治理、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等三个层次进行重点调研,分析内部控制现状与内控基本规范的差异,找出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通过对重点子公司及重要业务流程的访谈与抽样测试,对照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并经过与各单位、部门研究分析,达成共识,现确认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为10个,业务流程存在缺陷234个,it治理层面为14个,合计258项内控缺陷。所有的缺陷中,一般缺陷占大多数,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共性缺陷为118个。

二、整改实施方案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情况以及整改建议,确定按下列计划与要求组织内控缺陷整改工作。

1、整改范围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实施范围是公司本部及所有子公司,其中,重点子公司需要按已经确认的内控缺陷清单开展逐项分析,并进行整改;非重点子公司需要对照业务流程与关键控制,分析缺陷并整改。

2、整改责任人

公司所属各企业总经理是本企业内控缺陷整改工作的总负责人,各企业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内控缺陷的整改工作。公司本部职能部门对职能范围内共性缺陷整改工作,承担统一整改规范与检查验收的责任。

3、整改方式

(1)对于公司整体包括各单位都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公司本部各职能部门牵头、主导整改实施工作。公司本部职能部门要组织子公司相关部门明确整改任务,统筹整改办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共性问题整改工作。

(2)对于所属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优先在国际电子器件公司进行整改示范,总结经验,然后向其他子公司推行。各子公司之间要相互协作,完成整改工作。

(3)对于公司本部存在的个性问题,由本部相关职能部门经理负责,根据业务流程完善建议书中的整改意见,进行缺陷整改。

(4)对于子公司存在的个性问题,由各子公司业务流程相关部门负责,根据业务流程完善建议书中的整改意见,进行缺陷整改。

(5)非重点子公司必须根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对本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自查,并形成缺陷汇总报告。根据顾问公司提供的整改建议对本公司的控制缺陷进行整改。

(6)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公司本部将在各级子公司统一推广实施协同办公系统。子公司开展内控缺陷整改同时,需要明确协同办公流程实现控制的业务流程清单。确定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控制的流程,需要编写流程说明与编制流程图。子公司内控工作负责人需

核对内控缺陷清单,审核流程说明与流程图是否设计合理,是否可以有效执行。it人员依据审核后的流程说明与流程图在系统中实现流程信息化。

4、内控手册建立

为了固化内控建设工作成果,公司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建立《公司内部控制规范手册》,阐述公司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方针、政策,汇总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并详细定义和规范公司内各相关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职责。

公司风控部制定内控手册目录、内容、编码规范等。公司本部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公司所属各单位对口职能部门编写内控手册,风控部负责汇总编辑成册。内控手册编辑完成后,公司本部风控部、内部审与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内控手册培训,促进内控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并解答内控规范执行中的疑问,维护与优化内控手册。

5、整改工作的有效监控

为确保整改实施进度及整改效果,公司本部内审部和风控部将组成内控工作检查小组,每周对各公司、各部门整改工作跟踪和汇总,每周形成内控整改实施情况报告,向公司内控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在整改过程中,顾问公司将持续提供辅导与帮助。

6、整改成果的验收

公司内审部和风控部共同负责分阶段验收整改成果。内审部与风险部每周检查整改进展,并对照内控缺陷清单,确认是否有效整改。有效整改的评价标准是:内控缺陷清单上列示的设计缺陷重新设计并有效执行;内控缺陷清单上列示的执行缺陷在整改后得到有效执行;内控手册结构合理,内容清晰,可以指导公司员工按规范开展业务,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整改成果最终验收时间是20xx年11月21日。内审部与风控部需在11月下旬向内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本部及子公司整改工作完成情况。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4

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xx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力争到20xx年底,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试行)》、《蚌医二附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全面预算、收支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212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医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行。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确保医院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医院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及时获得适当信息;全体员工能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共担内部控制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内部控制职责。

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组织架构及层级职责见附图: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关 超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针对内控管理缺陷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案并推进整改;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由专人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括: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协助组织描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重要的控制措施,协助内控问题记录,提出整改建议或方法等;

3. 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 编制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对接沟通的纽带,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省卫计委通知要求,计划于20xx年5月至20xx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212号)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原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xx年5月初启动,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项目

时间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

20xx.5-20xx.6

启动部署阶段

成立医院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

20xx.7-8

现状分析阶段

内控测评报告

3

20xx.9-10

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

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4

20xx.11-20xx.10

内控方案实施阶段

内控测评报告

5

20xx.11-20xx.12

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

形成内控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20xx.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xx.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 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xx.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施阶段(20xx.11-20xx.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5)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20xx.11-12月)

针对自查、检查结果,整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重要业务流程和管理缺陷,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学习先进单位经验,提高管理标准,细化流程操作,完善制度规章,改进控制措施,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促进管理提升,形成内控评价报告。领导小组将结合内控评价报告,部署下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任务。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5

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按照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动员、内部自查、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方式,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切实防范和预防腐朽,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各类经济活动的及其业务流程得到细致梳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内控机制更加完善;内部控制牵头科(室)及其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账务处理及财务信息编报水平明显提高;内控信息化手段建设取得进步,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汇编形成我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工作任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努力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是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我局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二是梳理我局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局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任务分工。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和机制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等工作,对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风险,提出完善意见,制定具体制度,经局党支部会议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票据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等内容。

三、主要步骤

(一)宣传培训学习阶段(1至5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局会计刘华斌参加市财政局组织的专门培训。同时,局办公室开展本局宣传、培训和集中学习活动,使全局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全局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参与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局面。

(二)梳理评估设计阶段(6至7月)。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流程目录。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同时,在内部控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三)内控制度建设阶段(8至9月)。按照科学、民主、规范、严谨原则,根据设计的控制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细化工作程序,加强包括内控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单位层面建设,加强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考评制度建设、收入和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内的业务层面建设。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按照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要求,将管控措施、权责、流程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项制度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信息化,做到各项制度完整、可操作,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手册的编制。

(四)强化组织实施阶段(9至10月)。根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加大对各项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提高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肖继国任组长,曾辉、谢启宏、曾志任副组长,李爱顺、熊和平、侯志刚、李恩堂为成员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局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爱顺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华斌、代君慧为成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涉及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监督等多方面工作,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要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来抓,精心组织落实,做到边学习、边梳理、边完善、边规范、边执行,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落实责任。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实施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推动规范实施,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6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稳步做好我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明确为基础,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和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在20xx年年底前完成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到20xx年,基本建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加强权力监控制约,保证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二、基本要求

1、全面覆盖。内部控制建设是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总要求,贯穿权力运行过程,要按照单位全覆盖、权力全覆盖、流程全覆盖的要求,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2、突出重点。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针对重要岗位、重要事项,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科学的控制方法,强化内部权力运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3、注重结合。做好合理内控与依法行政的结合、权力制衡与提质增效的结合、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结合,既制约权力,又要发挥出权力应有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效能。

4、持续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项持久工程、系统工程,要随着粮食流通外部环境变化、国家行政法规调整等因素,及时改进完善,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任务

1、界定权力事项。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在《安徽省粮食局关于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通告》(皖粮通〔20xx〕18号)的基础上,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确认,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范围。(牵头处室:政策法规处)

2、规范岗位设置。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规范岗位设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确保岗位设置、岗位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牵头处室:人事处)

3、优化权力流程。对权力运行流程按事项和岗位进行细化和分类,制定作业规范,明确操作标准,合理分解权力。通过流程控制和痕迹化管理,形成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有效制约的管理链条。(牵头处室:政策法规处)

4、健全控制体系。围绕权力流程中的岗位职责和权力风险点,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形成操作性强、具体管用、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措施以制度形式固化。(牵头处室:财务处)

5、推进信息公开。权力事项、运行流程、岗位设置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每年进行单位内部控制,并将自我评价情况报告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逐步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的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牵头处室:办公室)

6、严格考评问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将单位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的单位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全面提升管理成效。(牵头处室:人事处)

四、工作步骤

1、权力排查阶段(6月上旬—7月下旬)

各单位、各处室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开展“熟悉内控、理解内控、掌握内控”的宣传活动,增强全体干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及时对本单位、本处室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确认,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范围,填写《内部控制权力清单》,7月15前报政策法规处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

2、内控建设阶段(8月上旬—11月下旬)

按照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的内部控制权力清单,从规范岗位设置、优化权力流程、健全控制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制定各项权力岗位明细表、权力流程图、具体内部控制措施、现有制度及查缺补漏后应修订或新制定的制度清单,经处室分管局领导审定后,10月17日前送局财务处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研究确定后编制《省粮食局内部控制建设手册》,明晰内部权力事项、岗位职责、控制措施等情况,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3、总结提升阶段(12月上旬—12月下旬)

省粮食局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单位、各处室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整改完善。对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加快省粮食局内部控制建设步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省粮食局成立局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牛向阳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财务处,具体负责全局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办和检查等工作。各单位、各处室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局属各事业单位要对照《省粮食局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相应的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把实施方案文件及具体执行情况报局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明确职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各单位、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领导责任,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要高度重视,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财务处要切实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驻局监察室要督促各单位加强内部权力制衡等工作;人事处要做好规范岗位设置,制定内部控制建设问责机制等工作;政策法规处要做好权力清单梳理和汇总、指导优化权力流程等工作,切实规范内部权力运行。

3、合力推进。一是加强部门会商,财务、纪检监察、人事、政策法规、办公室等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二是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查找原因,堵塞漏洞。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7

xxx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健康持续的发展,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管理现状,现制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根据财政部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单位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国家,人民。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作业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单位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二、基本内容

(一)构建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内控管理体系对照财政部等出台的《控制规范》和《指导意见》,对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内控体系和内控规范的全面接轨。即基于风险管控的基本要求,对现有的单位内控流程进行升级建设;建立适合单位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

(二)构建以内控信息一体化为目标的实施体系以建立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活动内控流程为基础,逐步实现主要内控流程信息化运行。即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由“人控”到“机控”,主要管理和业务内控流程能够达到上线运行规划要求。

(三)构建以内控评价为重点的持续改进体系通过内控流程的实际运转,分析评价控制缺陷和薄弱环节,对内控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跟踪,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直至内控流程符合规范、规划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流程制度体系

1、梳理风险控制流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要确定单位业务和管理活动所有潜在重大风险,包括风险名称、风险类型、风险涉及的活动或流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的影响、风险的责任部门等若干要素,要形成风险数据库(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控制办法,将风险数据库各风险点的管理和控制体现在业务流程设计中,明确业务流程运行标准、运行授权和风险控制办法。建立基于风险防范的、覆盖企业主要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标准化流程体系。

2、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在流程梳理、流程标准建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制度体系全面整合梳理,对流程涉及单证和文挡的格式、内容、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二)建立监督评价体系

1、建立内控标准的执行检查体系。包括检查机制、检查责任、检查流程和检查办法。要围绕内控流程标准的关键控制点,根据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责任,设计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检查办法,配合流程标准,出具内控检查标准。

2、建立内控定期的自我评价体系。结合内控执行检查,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3、建立内控的自我调整与完善体系。建立内控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调整分析、调整授权、调整审批、调整试运行与调整评价等,保持内控的适应性。

(三)健全内控组织体系

1、健全内控决策组织。明确财政、主管领导等内控决策职责,理顺内控决策机制和决策流程,强化决策责任评价。顺内控决策机制和决策流程,强化决策责任评价。

2、健全内控管理组织。审计部是单位内控管理组织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内控建设工作。审计部部、财务部、人力资源等是内控建设的责任部门,负责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审计部:是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日常组织与协调职能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内控评价、履行报告程序。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等业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流程梳理,并落实内控体系执行情况。

(2)财务部:完善单位财务管理,为单位管理层提供有效、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分析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流程梳理,并落实内控体系执行情况。

(3)领导办公室:协调各部门与内控工作机构的信息沟通,设计适应单位发展需要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规范的计划与考核管理、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流程梳理,并落实内控体系执行情况。

(4)人力资源部:完善建立与单位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有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和开放式的用人机制,建设精干、高效、不断进取的员工队伍,保持单位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流程梳理,并落实内控体系执行情况。

(5)领导办公室:规划、建设、完善单位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提高单位技术创新水平,保持单位技术领先优势,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及流程梳理,并落实内控体系执行情况。

(四)优化内控环境体系

1、优化内控文化。要在原有单位文化的基础上植入未雨绸缪、风险意识等内部控制特征,形成“人人讲内控、人人实施内控、人人受制内控”的内控文化。

2、优化人力资源。要通过培训进修、招聘等手段,培养内控管理人才,做好内控人才储备。

3、流程和组织、制度重整阶段:结合风险评估形成的风险数据库,进行流程的重新整合与设计,明确关键控制点,形成新的控制流程、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

4、成果提交和验收阶段:完成内控评价自评、手册文档撰写等工作,提供内控最终成果--内控手册。

(二)工作小组

单位组建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各部门要根据内控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x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

(三)具体时间安排及责任部门:

1、“内控建设实施”启动会xxxx年xx月xx日前召开“内控建设实施”启动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要求各部门等参加。

2、内控风险评价梳理阶段: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各部门工作小组完成梳理内部控制要求及制度体系建设及具体实施情况的差异,工作小组将梳理出来的关键内控点及风险点进行梳理汇总,结合内控要求,对单位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完成和领导班子的访谈工作,形成单位内控流程中的风险清单。

3、流程和组织、制度重整阶段: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结合风险评估形成的风险清单,各个部门根据工作小组的工作安排,进行流程的重新整合与设计,明确关键控制点,形成新的控制流程、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

4、成果提交和验收阶段: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工作小组根据新的控制流程、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内控自评、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形成单位内控手册。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8

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规范总体工作方案的进度安排,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工作现已进入内控评价阶段。为了配合国家监管部门及集团公司的要求,使内控评价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目标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结合公司自身结构及经营特点,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全面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及时发现各层面可能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内控评价工作机构

本次内控评价工作由集团董事会直接领导,审计部负责具体实施,组成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

三、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根据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项指标要同时占20xx年合并财务报表相应指标的50%以上”这一要求,确定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单位为集团母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四、评价工作实施

1、评价原则:

本次内控评价工作应该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三项原则。

全面性:内控评价应全面涵盖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整体层面的控制环境和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

重要性: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特点,重点关注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领域。

客观性:评价工作应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出发,如实反映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帮助。

2、工作任务

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依据,全面评价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环境和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包括工薪与人事环节、资金营运管理、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成本与存货流程、筹资与投资环节、财务报表及关账流程。

评价工作将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穿行测试、抽样检查等方式进行,依据获取到的证据,形成评价工作底稿。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是否针对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

(2)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

(3)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

(4)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5)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区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以此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是否有效。

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现场评价工作结束后,由审计部负责汇总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结果,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等资料,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经集团董事会审批后,会同财务报告一同对外报出。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9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科室、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科室、涉及科室、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科室协调问题。对科室间和科室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二、基本要求

我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会科室与合同归口管理科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三、组织方式和职责

成立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室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内部控制规范工作中的问题,设计并完成内部手册。

(2)办公室主任:

牵头科室:

监督科室:

成员科室:

(三)成员职责

办公室:协调单位内部的相关事项,提供我单位科学化精细化业务梳理成果等;负责开展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和培训工作,起草工作方案、简报、总结等文件,收集整理内部控制规范档案。负责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提供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资料和经验。

财会室:负责开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定期评估等业务的梳理和整改;负责单位收支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

四、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1日-4月30日)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部署工作。

(2)制度建设阶段(20xx年5月1日-8月31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论证评审后发布实施。

(3)落实实施阶段(20xx年9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4)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单位内部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五、工作准备

1、成立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工作。

2、制定并下发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中心办公室牵头草拟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与相关科室沟通意见并报领导班子审议后下发。

3、各科室确定本科室内部控制实施工作联系人,并向办公室报送名单。

4、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和培训。办公室组织单位内各有关科室召开培训会,布置相关工作。

(2)流程梳理

成员科室按照本方案的分工,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包括流程图和流程说明)、制度、岗位职责等资料,做到制度和流程相匹配,主要业务环节及岗位职责要明确,并将梳理材料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单位结合业务工作,负责梳理与其相关的预算申报、预算执行以及在执行中涉及到的政府采购、合同执行等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内部资产实物的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配合成员科室完成相关的业务梳理和整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内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科室要认真查找科室风险并进行评估定级,通过界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切实抓好落实。

(三)强化责任担当。要坚持“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各科室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内控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内控”变为“我要内控”,在科室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四)加大检查力度。领导小组要对各科室内部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内控薄弱环节、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定期检查一年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科室内控制度建设、执行、风险事件应对及处理等情况。不定期检查的内容由内控办根据内控管理需要确定。

(五)完善问责机制。将内控结果运用于科室和个人考核等工作。对于违反内控制度规定,出现风险事故的责任人必须严格执纪追责。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10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关于20xx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财办会[20xx]30号)的要求,为了保障合规、有序、高效地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及公司重要管理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内控评价工作内容及范围

内控评价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控评价的范围:公司本部及其分公司、子公司。

二、内控评价工作组织领导

1、内控评价领导小组

(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总经理)

2、内控评价工作小组

(经营管理部、审计部、董事会办公室及其他职能部门)

三、内控评价时间进度安排

预计在20xx年9月份进行内控自评价。

四、内控评价的实施

1、中期评价,查找缺陷

(1)内控评价小组前期工作:

A、内控评价实施过程

a、从企业层面控制了解、分析内部控制风险;

1

b、识别风险业务领域及重要组成部分。

B、该阶段形成以下工作底稿: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的调查底稿。

(2)内控评价工作内容

A、内控评价小组成员召集各单位业务骨干,主持各单位内控评价,实现内控评价全覆盖,完善以下工作:

a、全面分析各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要求各单位部门主管完成《内部风险评估表》的填写;

b、全面梳理各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比照各单位管理制度及实际业务,对内部控制手册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

c、查找并分析各单位相关业务及管理主要风险,补充完善流程图、风险清单、风险矩阵;

d、对各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编写各单位的《内控评价报告(中期)》,评价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共同确认内控缺陷、《内控评价报告(中期)》。

B、该阶段形成以下工作底稿:

a、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

b、流程图、风险矩阵、风险清单;

c、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

2、内控缺陷整改

(1)内控缺陷确认标准:详见《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缺陷认定标准”》;

(2)内控缺陷的确认程序:

A、各单位自评缺陷:评价人员初步判断,报单位负责人确认,将形成的一致意见和不同意见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中反映,报内控评价小组;

B、内控评价小组复查新增的内控缺陷:评价人员初步判断,征求缺陷所在单位相关人员意见后,评价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意见,报缺陷所在单位负责人确认;

C、内控评价小组汇总整理的内控缺陷:各单位负责人确认内控缺陷,单位负责人召集相关人员讨论确定整改措施,评价小组对整改措施能否消除缺陷予以确认;单位负责人未确认的内控缺陷,评价小组应与缺陷所在单位的直接上级讨论确定;内控评价小组对股份公司管理层不予确认的缺陷,若内控评价小组认为2属于重要或重大缺陷,应直接向董事会报告,由董事会裁定。

(3)内控缺陷的整改

须整改的内控缺陷,由缺陷所在单位整改,由内控评价工作小组进行追踪,以确保相关单位采用适当措施进行改进。

3、监控缺陷整改后的运行情况

内控评价小组跟踪、检查缺陷整改进度,确保整改后在20xx年12月31日前最低运行时间不少于三个月,故应在9月底以前完成缺陷整改;收集整改后的运行证据,确保缺陷已消除。

4、期末评价,出具评价报告

主要采用后推程序进行内控评价:

(1)期中测试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到期末仍未发生变化,根据实际确定是否需补充样本进行测试;

(2)重点关注、测试发生变化的内部控制和新增业务的内部控制以及中期存在缺陷的控制。

内控评价工作小组根据评价结果起草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报董事会审批。

五、内控评价底稿

出具内控评价报告后,内控评价小组在3个月内将内控评价底稿装订成册并归档,审计部保管1年,1年以后交公司档案室,保存期限。

本方案经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xx年8月3日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11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xx]21号,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上海市《关于印发<关于本市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财会[20xx]52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具体情况,制定松江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适用范围

《内控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三)实施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主要内容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等。

6、其他情况。

业务层面的主要内容:

1、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2、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4、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6、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会计控制情况。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审核;会计凭证填制和传递;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审和披露。

8、其他情况。

(五)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步骤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建立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工作步骤: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2、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4、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三、工作推进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

区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对本区《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负责,统筹部署,联合推进,扎实做好宣传、培训、指导等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及各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明确职责,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内控规范》施行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

各单位应广泛宣传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使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方位的内控监督体系奠定思想基础,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环境。开展单位内控培训,使财务部门和内控牵头部门准确把握内控基本原理及实施要求。同时,将《内控规范》作为20xx年及以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点,进行普及性和持续性的培训学习。

(三)有序推进内控建设

各单位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等重要环节,把《内控规范》的各项制度要求逐项落实到位。

(四)构建考核验收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分层次、分级别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进行考核验收。将内控责任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同时,强化财政、审计、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内控执行效果的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四、实施的步骤和时间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本单位实际,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加以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实施内控规范应按以下阶段分步推进: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各单位作为内部控制建设主体,应将《内控规范》实施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牵头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并研究规划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

(二)试点阶段(20xx年3-5月)

为确保《内控规范》顺利实施,选择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教育局、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务建设质量监督站台以及九亭镇、新桥镇率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试点经验,为本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三)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5-9月)

各单位认真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查找业务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而修改相关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制定完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控制度。一级预算部门应以正式文件形式通过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将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20xx年底,区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部完成内控规范推行工作,在街镇进一步扩大内控试点范围。

(四)验收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9-12月)

各单位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发现的内控缺陷,研究采取整改落实措施,并形成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内控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预算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控工作,并将其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安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加以落实,努力形成“领导模范带头,人人遵守内控”和“内控面前无例外”的内控工作氛围和机制。

(二)形成制衡机制

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上,单位层面上着重在三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二是完善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等控制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三是建立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管控合力,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强化内外监督

内外监督是内控规范的要素之一,也是《内控规范》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部门与内部控制建立、实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二是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四)加强沟通协调

实施《内控规范》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分析执行情况,及时应对和解决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财政、监察、审计和预算主管部门要通过专题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全面系统了解掌握《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和制度实施情况,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时时监控、及时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机制,使《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切实有效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二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联系与信息沟通,在认真领会《内控规范》精髓,全面学习《内控规范》内容的同时,积极向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及预算主管部门反馈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12

摘要:近年来,随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践和理论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会计系统、内控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控制机制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我国社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加剧,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企业会计管控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浮出水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的安全。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迅猛,会计内部控制很难及时适应

目前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在这个大环境中跻身而上,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方针和策略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很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扩大自己的势力,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例如将其他中小企业收购,扩大经营范围,增设管理部门或开办分支机构等,但是这些计划的实施虽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很多会计事项失去控制的作用,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

通过对各企业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侦查,发现很多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会计凭证填制、审核不严,缺乏有效原始资料的支持;票据保管使用没有专门制度约束,票据管理不严;银行账户开设、使用、撤销没有授权制度,存在账外账,私设小金库;为了少数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频繁出现。

(三)会计管理职能缺失,企业决策失误

很多企业重视眼前的利益,一心为了将经济搞活,便采取扩大经营范围,拓展业务等方式,但是缺少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导致偏离主业,盲目扩张,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也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不规范不完善,没有对购销环节中的职责进行严格的规定和区分,致使企业很多存货在发出时,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手续办理,也没有第一时间与会计部门沟通,做好核对工作,最终导致多年的积压存货越积越多,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最终为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岗位设置不科学,企业各岗位越权行为严重

由于很多企业的岗位都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设置岗位时,没有对岗位的职权范围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这样便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能认真、正确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种状态的直接结果便是导致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失去其效用,加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落实好企业的管理工作,而是出现很严重的越权行为,对于正常的审批程序不按规范进行,而是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徇私舞弊,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二、改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本文针对目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系统,从而健全企业会计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系统对于健全企业会计内部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所有的交易如实的记录,也能够对每一次交易进行详细真实的描述和记录,可以对企业的所有交易进行查询,直观,简单,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在会计报表上做出适当的分类,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查找和分析。所以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系统可以对交易的价值把握的非常准确,是企业做出决策的依据。

(二)完善和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挑选出不相容的职务,并将其彻底的分离开来。确立好该控制机制后任何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遵守,严格执行,依据分离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原则,对会计及相关的工作职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每一个领域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不出现含糊的地方,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职责权限,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会计内部控制按部就班的实施,可以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做出贡献。

(三)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约束

这一改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为了督促各管理者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杜绝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不良现象发生。建立授权批准制度,要求审批人在进行审批时,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来执行,不能越权,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一旦出现审批人越权的现象,经办人有权利拒绝办理业务,此时经办人应立即与上级沟通,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核实。

三、结语

企业要对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迎合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对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断的强化,提高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经济业务能力,严格约束企业所有职员遵守会计内部控制程序,确保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13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文件要求,推动我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国有林场管理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现就我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实施内控规范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要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发挥制度笼子的作用,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限制权力的滥用,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有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实施内控规范是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

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检验群众路线活动的实际效果,关键是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

实施内控规范就是将各相关制度梳理整合,统筹考虑,不断优化、固化、E化(信息化)的过程,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形成群众路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内控规范是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实践。为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客观要求财政工作必须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

实施内控规范可以有效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实施内控规范必将对提升财政管理的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原则和目标

(一)工作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保证控制范围的全面性。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控规范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针对本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3.制衡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真正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4.适应性原则。

内控规范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工作目标

我单位应通过实施内控规范,梳理流程、健全制度、实施措施、完善程序,基本建立以防范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控制手册和评价标准为主体,以单位内部管理为基础,以外部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有效服务为支撑,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切实增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国有林场健康长效发展。

我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有效规范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等各类经济活动。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3.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强化财务信息分析和结果运用,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阶段(20xx年7月中旬)

1.20xx年7月中旬全面启动我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我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2.20xx年7月,由我单位场长牵头,组织召开我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分工,沟通相关情况,部署相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8-9月)

20xx年8-9月,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我单位场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单位管控效能,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建立定期工作通报会机制,对我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

一是成立内控领导小组健全实施机构。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内控实施组织框架,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特点和业务性质,确定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落实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加以严格落实,认真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

二是全面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首先要针对意见反馈或访谈记录、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归纳内部各项管理要求和风险点;其次要全面梳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风险,根据单位业务特

点查找风险点,并从各个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要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风险排查,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三是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

根据确定的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策略,组织相关人员修改完善工作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固化信息系统和流程,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四是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贯彻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设立相应部门和岗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重点强调“一把手”的执行力,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及时研究执行中的问题,完善应对措施,及时修改《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相关内容。

(四)监督检查阶段(20xx年10月)

1.加强内控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充分利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外部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结果等情况,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我评价,并提交自我评价报告。

内控领导小组或单位办公会应当专题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研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整改结果应当作为自我评价报告的组成部分。

2.实施单位要及时向区财政局会计科反馈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工作结果。

3.区财政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联合工作组加强各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日常指导、检查、监督、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工作部署通过进度跟踪、指导督促等,确保单位内控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监督检查

工作 完美控制下的享受 篇6

4岁时,英国小男孩James被父亲抱上了船,航海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3岁时,青年James被派到阿姆斯特丹承担建设公司荷兰办事处的重任,一年之后,荷兰公司的利润率排名全公司第一。

而立之年后,James已经成为ANTAL国际亚洲区总裁,出差的里程都已让他拿到了国航的金卡。但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变化,James从来没有放弃做一个完美主义者。

工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来到北京之后,James有了中国名字——丁杰。这是一次愉快的入乡随俗,James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中国是他职业生涯中到过的第6个国家。在这个经历颇多的人眼中,中国现在的经济正处在一个兴奋的时期。最重要的是,天性喜欢与不同人交流的James,非常享受这样认识新环境的过程。

享受,似乎是James给我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处女座的人,对于工作的渴求是一种必然,而问到James一天工作多长时间时,他只是说每天的工作是从早晨7点到晚上8点。“午饭和晚饭实际上大部分也是同客户以及行业内顶尖的人才一起度过的,这个算是工作时间吗?”James笑着说。但对他来说,工作已经不是可以单纯用时间衡量的一个段落,而是不断享受的过程。即使在出差的飞机上,James也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把很多平时来不及看的资料给迅速补充消化,把邮件中数千封的邮件删除,或者把《哈佛商业评论》之类的专业商业杂志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也是他作为一个高级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事实上,James坦言,职业经理人都会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永远都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候,会不断地想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用什么证明自己还能更好。James坦言自己永远活在压力之下,永远都不会高兴。在自己的生命中,会有一个很长的清单,哪些做完的,就勾掉,把精力再放到下一件事情。

对于年轻人的成长,James有他的建议,在他看来,一个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应该是忠诚。“事实上你始终坚持在一个公司发展,获得的经验、对市场的理解都是你跳来跳去不能够得到的。遗憾的是,这种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好处,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意识和看重的。”年轻时候的James,同样也是付出很多,拿得很少,但那个时候的他,有一个朴素的想法:现在我的付出,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而现在看来,James早年的投资,已经给了他当时不能想象的回报。而对于成为管理者的职场人,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要开始关注周围的人,自己的团队的成员状态如何,怎么去帮助其他人做到更好,如何去培养周围的新人。对于下属的求助,永远都要是“OK,我有时间”。而最高级的经理人,需要有一个视野、愿景,明白市场在发生什么,也会对未来有一个预测。

细节主义下的信任

处女座的洞察力在12星座中是首屈一指的,而Sophie的故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Sophie在公司主要做公共关系维护,有一次一个同事休假,而其负责的公司简报就由Sophie暂时接手,显然,Sophie对这项工作不熟悉,需要耗费不少精力去做,但让她沮丧的是,连续两天,简报上的小错误都被James一眼看出来,并且马上回信指出来,工作的挫败感让Sophie情绪非常低落,处女座的洞察力在James身上有了体现。很快,又一封邮件发了过来:“Sophie,我知道简报并不属于你日常的工作职责,所以非常感谢你能够把精力放在上面。现在,Enjoy your night。”在Sophie看来,她经历过的几任老板中,James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最让她觉得是一个高级管理者最优秀的一面。

对于细节主义的表述,James的管理风格充满了处女座的矛盾——他会对于下属交上来的简报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修改,而不是给一个修改意见,再让下属接着修改。但他又坦陈自己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下属们也都总结James的管理方式是倒推式:首先会告诉你我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完成到怎样的程度,其次再根据这个目的把工作任务分量。以公司的品牌部门而言,他会要求今年的品牌维护达到怎样的效果,然后再建议全年出几个大型的调查报告,进行几次大型的颁奖活动,并且会把自己在其他国家了解到的经验提供出来以备参考,剩下的活动,就充分放权给下属了。“13年来,ANTAL已经在中国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模式,我的同事们非常优秀。我个人觉得,最高级的领导,就是能够寻找到一个让公司健康高效运营的模式,维护它,然后给下属充足的空间去进行施展。”

在ANTAL,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告诉你目标——绝对不仅限于你的目标。公司曾经有一个同事。本来是汽车部门的成员,机缘之下,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有这方面的知识,又对航空航天的精英人才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开始尝试着开拓这个领域。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形中会挤占研究汽车领域的工作时间,但ANTAL给了这个同事充分的机会,并且给出鼓励的积极信号:公司愿意为你承担风险,甚至承担一定的运营成本。因为这无论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还是对公司的发展,都有好处。如今,这个同事已经从助理顾问变成了开始带团队的资深顾问了。

挑剔其实是High Standard

对于处女座公认的挑剔,James有他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挑剔在于对事情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而始终处于指责和质疑的状态,这种挑剔,对于事情的改进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实际上,James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挑剔”,可以看成是一种高标准。他知道自己的团队内部和外部有什么目标。ANTAL是一家高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作为一家服务型的公司,有一个质量导向的标准,需要为客户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也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员工,对待工作的目的,对待如何维护公司的品牌塑造怎样的标准,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价值观的基础上,再谈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任何沟通就非常顺畅了。

James的工位是ANTAL很有特色的一件事,就在最普通员工的中间。事实上James刚来的时候,公司给他安排了一个座位,虽然不是间隔成房间,但是也被各种办公设施堆成一个相对独立区域,但James拒绝了:“我是要坐在办公室的正中间,让所有人看到。有什么事情如果觉得有必要跟我沟通的话,直接找我就可以,不要去管级别高低、是否越级。”而最终,他的左右都是自己的普通同事。在ANTAL人眼中,领导的风格决定了一个组织的风格,这个指导理念传递下来,公司的其他经理也并不会觉得跨层级沟通犯了职场的大忌,因为如果这样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的话,就不是问题。显然,这正是James要求的一致的价值观。

项目进度控制与总监工作 篇7

1 掌握项目特征, 加强工作的预见性

搞好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首先要掌握项目的特征即项目概况、工程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诸如熟悉工程勘察和技术经济资料、现行规范、规程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及现有资源;了解参加施工各单位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情况;建设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的要求。就施工单位拟定的主要施工部署施工方案, 施工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明确施工的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总体施工工序流程应是对工程具体情况包括工程量、工期、工程特点、环境等总体分析的基础遵循一定的原则提出的, 确定施工顺序的原则应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 分期分批施工。施工程序应当与各类物资及技术条件供应之间的平衡及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相协调, 促进均衡施工。此外还要注意项目所在地季节因素。

针对工程项目特征, 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高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目标控制预见性的基础条件。工程监理工作本身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工作, 他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比如组织、协调和综合能力, 要有一定的政策、技术和业务水平等等。因此对总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很高。只有同时具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才有可能未雨绸缪, 编制出切实可行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2 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科学的计划

计划是进度的保证, 是避免盲目施工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 监理工程师要根据业主的建设工期目标编制总体目标计划, 并要求各承包单位编制所承担施工标段的总体进度计划。同时在此计划的基础上, 横向上分解成总体工程、单项工程、关键单位工程三个层次的控制计划, 以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保单项工程的进度计划, 以单项工程的进度计划保总体工程的进度计划。在纵向上分解成年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 以月计划保季计划, 以季计划保年计划, 以年计划保总体计划。在各类计划编制过程中要确定关键路线, 设置明确的里程碑控制节点。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注意:

(1) 计划中的工序分解, 即确定计划中要表达的施工过程的内容, 划分的粗细程度应根据计划的性质决定, 既不能太粗也不宜太细。

(2) 计划的分析和判断。监理工程师要对各承包单位的三级计划在时间和资源 (包括甲供物资) 上进行分析和判断, 看是否符合预定的条件, 如设计图纸、设备材料、工序工期、劳动力、施工机械等因素, 找出计划薄弱环节和相互矛盾的方面, 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必须强调指出在物资供应、设计图纸等因素与施工计划无法统一一致时, 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对可能突破的工作必须确定施工计划的龙头地位, 即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确保各个里程碑控制点实现为前提, 以此带动整个项目的进展。

(3) 做好计划的平衡工作。监理工程师要围绕计划中的进度目标, 处理好各承包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使之在进度计划上做到相互衔接, 协调一致, 平衡发展。

3 总监在进度计划审批中应注意的环节

(1) 总监应根据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审批施工单位报审的年度进度计划, 审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计划日期;桩基、基础、主体结构完成计划日期及验收日期;建筑安装、设备安装计划完成日期, 尤其要注意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街接计划和配合计划的协调性;分包工程计划完成日期;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日期及均衡性;设计出图计划日期;资金计划;单机试运转、联动试运转计划日期。年度进度计划是有机的统一体, 总监在审查审批时应综合考虑, 认真分析。年度计划要详细具体, 使计划真正具有计划性、指导性和控制性。

(2) 总监应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审批承包单位报送的季度、月度计划, 审查、审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季度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年度进度计划, 月度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季度进度计划。包括验收计划、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安装计划、分包计划、资金计划、出图计划等;季度进度计划形象进度要安排到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 月度进度计划形象进度要安排到检验批。

(3) 总监要着重审查所有进度计划在施工顺序安排上是否符合逻辑, 是否符合施工程序的要求。总进度计划可用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 并应附有文字说明。总监及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进行审查分析。并审查其他是否与总进度计划相协调。

(4) 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依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等, 对进度目标进行风险分析, 制定防范性对策, 风险分析报告经总监审定后报建设单位;

(5) 当部分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时, 由总监签发《监理通知单》, 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并将情况通报建设单位。由总监与建设单位商定采取进一步措施。

4 进度控制检查方法

在施工进度监理中, 应明确一个基本思想, 即进度计划是随着施工的进行不断变化的, 进度计划不变是相对的, 变化足绝对的。要根据施工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及施工中的实际情况, 经常地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例如施工过程中对实际进度的延误而又无法弥补, 就要对计划进度根据实际进度的情况进行局部调整或总的调整, 否则进度控制就没有一个尺度了。为了确保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 必要时召开专门工期进度会议, 进行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 分析计划完不成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工程进度实施动态管理。常用的进度控制动态比较方法有:

(1) 进度目标分解值与进度实际值的比较;

(2) 项目进度目标值预测分析。控制的方法是定期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如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 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快施工进度, 纠正偏差。

5 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项目参与于施工的承包单位多, 影响进度控制的因素多且易变, 从而导致施工进度控制较为复杂且不易有效把握。同时对现场施工有直接影响的设计、物资供应往往独立于监理范畴之外, 且与业主的施工管理部门属不同的上级领导, 造成协调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接口关系复杂。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及监理对策如下:

(1) 业主方资金投资不足, 不能及时到位应及时汇报, 同业主研究对策使资金能及时到位;

(2) 图纸提供不及时, 应与设计单位联系, 督促设计单位及时出图, 把设计图纸按时发放承建单位;

(3) 甲供的工程材料不能及时到施工现场, 要协助业主做好提前采购订货的计划并督促实施;

(4) 承建单位人力、技术力量不足时要求施工单位, 增加施工人员, 加强技术力量;

(5) 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要狠抓工程质量, 杜绝因工程返工而影响工期;

(6) 工程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窝工, 应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制定材料计划并做到准确无误;

(7) 现场施工与设计图纸有矛盾或配套专业设计与土建设计有矛盾时, 要建议设计单位派驻现场设计人员并加强设计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

6 进度控制措施

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1) 组织措施:组织措施主要通过机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等手段, 规范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如落实进度控制的责任, 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制度。为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 必须处理好参建各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善外部配合条件, 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通过明确各方的职责、权利和工作考核标准,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潜在能力, 为实现进度目标创造条件。施工进度不仅仅关系施工单位, 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不协调, 也会影响到施工进度, 组织协调是实现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

(2)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则是从技术的角度, 改进施丁方法和施工工艺, 加强技术管理, 加快施工进度。如:建立多级网络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体系, 在严格坚持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积极配合施工单位, 指导施工单位运用网络计划技术, 找出影响工期的关键路线, 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派专人负责建立数据采集制度, 利用计算机跟踪分析施工中产生的进度偏差, 采取措施和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及时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使施工人员做到事先心中有数, 尽可能的消除设计缺陷, 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 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连续性;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实施交叉作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承包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及时编写施工技术方案;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在实施中不得随意改变;增加同时作业的施工面, 采取分段同时开工、延长每天作业时间;采用高效能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缩短工艺时间和工序间的技术间歇时间, 提高技能, 以全员技术素质保证施工进度。

(3) 经济措施:经济措施主要采用经济手段 (如罚款、奖励以及保证资金供应等) , 用经济手段的杠杆促进工程进度的加快。如:对工期提前者实行奖励;对应急工程实行较高的计件单价;确保资金的及时供给等。

(4) 合同措施:合同措施是利用合同的约束力, 按合同要求及时协调各有关方的进度, 确保形象进度, 保证施工按期完成。在合同签约阶段, 监理工程师应协助业主制定出合同中有关进度的条款, 明确合同工期及界定工期延期或延误的条件, 规定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责任及相应的经济条款, 以减少在合同执行中的纠纷;在合同执行阶段, 严格按合同的条件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 有效地督促承包单位按期完成各阶段施工任务;严格合同管理, 正确区分工期延误或延期的条件和责任, 合情合理地办理工程延期申请;严格执行工程合同中的进度奖罚条件, 根据设定的进度目标奖励政策, 当实现目标后及时兑现, 予以鼓励, 以促进工程的施工进度。

(5)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措施是通过信息的收集、管理, 及时提供准备的信息, 使进度控制能快速、高效。

7 结束语

总之, 以上这些进度控制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仅是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工作方法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将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 及时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 制定纠正偏差的方案, 并采取赶工措施, 才能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监理工程师应因地、因事制宜, 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使工程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从而最终圆满地实现建设的工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向南.白思俊《项目计划与控制》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刍议 篇8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很多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企业制定摆在纸面上的制度,缺乏执行动力,这种意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传统行业企业中。但其实,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有效的内部管理、防止财务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有的企业员工认为只要做好本部门职责便防止舞弊和腐败的发生、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这是一种消极的预防行为。内部控制的关键不仅是防范舞弊,而是为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2. 内外部环境复杂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使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多变。尽管我国市场经济愈发成熟,政府对于市场监管也愈发完善,但是对于全球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鞭长莫及。同时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也相对复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员工职业素质和企业培训机制都有待于提高。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或是请专家制定企业文化却束之高阁,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够。

3. 内部控制信息平台不统一

我国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系统整合程度较低,信息使用平台不统一,难以对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技术支撑。由于信息系统不兼容,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盲点,执行的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整体系统的监督体系,信息系统没有包括所有控制项目,信息标准不一致,内部控制没有落实到实处。很多年纪较大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信息平台的运用存在着困难,虽然有关部门要求企业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同时也会相应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在某些方面需要规范业务流程,加大了业务成本,所以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了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控组织,在公司治理的层面给予内部控制提供了组织支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对股东、经理、员工和债权人等利益主体进行有效制衡,实现公司多维度深层次管理要求。而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为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目标,确保企业财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有效性,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完整的具有监督和控制职能的措施。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了环境支持,而内部控制则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强有力手段,现代企业需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实现更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撑。

2.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实施内部控制是企业规范业务流程、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企业全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不能停留在制度层面,更要落实到实处。把内部控制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内部控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员工,因此要加强培养企业基层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这样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充分功能。培养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内部控制中引入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

3. 加大监督力度

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加大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以财务工作为核心,逐步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要在法律规范和公司章程的基础上,企业各职能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企业员工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发展和岗位需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在企业外部,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应该以上级分管部门为主导,以法律法规为纲要严格执行;在企业内部,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内部控制监督部门,配合企业监事会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此外,企业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及时披露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第三方的监督。

三、小结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自身竞争力,完成企业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完善措施,内部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乔艳.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体系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09 7

[3]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12

工作流控制 篇9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的ERP系统涵盖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和投资计划管理等主要业务,基本实现了从分散化向集约化、从粗放化向精益化、从个性化向标准化管理的转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在过程集成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业务处理信息无法及时掌握;信息传递时间长,易造成业务积压;跨部门、跨单位的业务流转起来使用不方便等。

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开始启动高级应用实施项目,运用试点及推广实施阶段成果,以信息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协同、用户体验提升为核心,通过工作流建设,实现业务流程审批、待办提醒功能,实现公司业务高效流转,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分析水平。

1 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

为了保证工作流中每个业务节点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执行,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访问控制机制。近年来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的热点集中于Ferraiolo和Huhn提出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和Thomas和Sandhu提出的基于任务的授权控制(TBAC,Task-Based Access Control)[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被赋予的角色来决定用户对受保护资源的访问权限,它给用户分配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具有访问不同资源的权限。用户与所要访问的资源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若用户要访问某一资源,那他必须具有可访问此资源的角色[2],从而拥有相应的权限。但是采用RBAC需要频繁地更换角色,无法实现工作流运行需要的动态授权。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从任务的角度来建立安全模型和实现安全机制,提供动态实时的安全管理[3]。由于TBAC只是简单地引入受托人集合来表示任务的执行者,没有讨论如何在实际环境中确定受托人集,实现起来十分复杂。

鉴于以上2种访问控制技术的不足,在本项目中采用的是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Task-Role-Based Access Control)。T-RBAC模型在角色与权限之间引入了任务的概念,先将定义好的业务流程分解为任务,在完成具体的业务操作时,将任务节点实例化。用户无论以什么角色进入系统,只有在执行具体任务时才具有相应的权限,这就实现了权限的动态管理[4]。

2 工作流系统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的ERP高级应用项目采用SAP工作流来实现,它是SAP ECC6.0系统中一个独立的组件,它具备强大的工作流引擎,提供图形化的工作流建模工具,能够与其他SAP业务应用组件,如财务、物资、项目、设备以及人资等组件无缝集成。工作流集成的颗粒度不再是接口这样的代码层次上,而是在流程处理的业务对象上,使得流程专家更能专注于流程本身,而不必考虑技术实现,大大地方便了工作流的部署[5]。

SAP客户化工作流的开发策略是:以ERP系统的业务应用为起点,在各业务标准出口程序或二次开发程序中找到切入点触发工作流,在设计好的工作流模板的任务中调用系统业务对象的方法,最后把每步工作安排给指定的用户集去执行。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3 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工作流的实现

现以ERP项目模块中工程付款流程为例说明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在工作流中的具体实现。

3.1 业务流程描述

工程项目服务订单付款前,需要由项目建管部门根据合同的实际进度,在系统中首先完成服务确认。当完成确认后,自动发送信息提示对应财务部门开始发票校验等后续工作。对于科技信息项目,项目建管部门完成服务确认后,还需要由相关科信部门专责完成审核后,方可通知财务进行付款。流程图如图2所示。

注:BAPI(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商业应用程序接口)图工作流系统架构

3.2 实现过程

3.2.1 创建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BO,Business Object)是一个对业务过程以及业务属性进行整合的对象类,当工作流流转时会生成业务对象的实例。业务对象继承了SAP标准的BO,一个BO基本上包括5个组件:接口、关键字段、属性、方法、事件,组成关系如图3所示。

1)工程付款业务的BO为ZP M001V1,它的主键为流水号(ZWFNO),主键保证了BO在被实例化后的唯一性。

2)ZPM001V1包含服务采购订单号、服务条目号、科信项目标识、审批结束标识等属性。BO的属性值一般关联到其他数据字段,通常用代码来找到属性值,如科信项目标识(ZFLAG)的代码结构如下:

3)ZPM001V1包含科信部门审核(ZDISPLAY)、获取代理人(ZGETACTOR)、发票校验(MIRO)等方法。工作流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可以用业务对象的方法实现。

4)事件用于触发流程模板,或者在异步流程中触发相应的控制节点。ZPM001V1定义了START和DELETE 2个事件,分别用于启动和删除工作流。

3.2.2 定义工作流

在SAP客户化工作流中,使用工作流构造器(Workflow builder)创建工作流模板,用来定义流程。工作流模板是由各种单步任务组合而成的,其中还包括了各种判断、控制等处理方式。任务用于描述业务过程,是工作流的系统的核心元素,如图2中标有序号的每一步流程都对应一个单步任务。

当项目建管部门调用系统标准功能(事务代码:ML81N)或二次开发功能(事务代码:ZPS19008)填入本次服务订单确认的金额,并确认成功后,我们开发的增强程序会调用ZPM001V1的START事件启动工作流,并将采购订单号、服务条目号等业务数据存入自定义的表ZWFPM006中。

3.2.3 权限控制

在国家电网公司ERP系统中采用的是基于任务和角色的权限控制,审批策略方案为:对于工作流模板中的每步任务建立相应的角色,并且根据各业务操作关键值的不同,对应的角色也不相同,从而找到的代理人也不相同。例如在科信部门审批任务中根据采购组织的不同,采购订单的审批人也不一样。采用这种权限控制策略,达到了在工作流流转过程中动态确定代理人的目的。

1)科信部门审批。以科信部门审批任务为例,工作流触发后,系统根据ZPM001V1的科信项目标识属性判断当前采购订单是否属于科信项目。若是科信项目,进入科信部门审批任务,否则直接进入财务发票校验任务。

流转到科信部门审批任务后,将绑定在容器中的采购订单信息传递给业务对象ZPM001V1所采用的是ZDISPLAY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展现科信部门的审批界面,并将审批结果保存在容器中,传回工作流模板。容器用于保存工作流各个处理与工作流交互的接口参数。绑定把工作流模板、任务、事件、规则、方法的容器元素连接起来,实现相互间的参数传递,各种绑定关系如图4所示。

我们为科信部门审批任务定义了一项规则,用于配置该任务的代理人,该规则用功能模块ZWFPS002实现。主要作用是通过绑定在容器中的采购组织、工厂等信息从后台表ZWFPS005中找到对应的角色,并将待办消息发送给具备该角色的用户,与上面提到的审批策略一致。

2)财务部门发票校验。当科信部门审批结束后,工作流模板根据绑定在容器中的审批结束标识判断审批是否通过。若审批通过,工作流自动流转到下一任务(图2中的任务3.1);若未通过,工作流将驳回通知发送给工作流的发起者(图2中的任务3.2)。

图2中的任务3.1在工作流模板中对应取得财务人员和发票校验提醒2步。取得财务人员任务中调用业务对象ZPM00 1V1所采用的是ZGETACTOR方法,该方法根据采购订单对应的利润中心从表ZWFMM005中取得相应的角色,从而得到该角色下的人员。发票校验提醒任务中系统将调用业务对象ZPM001V1所采用的是MIRO方法,该方法的作用是向上一步取得的代理人发送发票校验的待办消息,并自动在待办界面中填入采购订单号。财务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工作流待办界面进行发票校验操作或暂时不处理。

3.2.4 展现方式

国家电网公司工作流项目采取的展现方式是:将SAP企业门户与国家电网企业门户集成,通过SAP企业门户提供的工作流访问接口,在国家电网公司企业门户中展现,以实现员工从国家电网公司企业门户登录,无缝访问SAP ERP系统的功能。

SAP企业门户系统根据用户单点登录凭证信息,获得此用户在SAP ERP系统中的角色,经后台认证后传递给SAP ERP系统,不需再登录ERP系统,直接在企业门户“ERP待办事项”中将SAP通用工作清单(UWL)展示出来,用户在此可直接操作SAP的工作流任务。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及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的优点,并以工程付款流程为例说明了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工作流在国家电网公司ERP系统中的实现过程。通过ERP工作流的实施,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运作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李宏波,徐铁军.基于角色和任务的工作流在青海电力ERP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7(12):69-71.

[2]宋昕,夏辉,王学通..NET环境下基于RBAC的Web应用程序访问控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4):218-220.Song Xin,Xia Hui,Wang Xuetong.Access control of Web Application Based on RBAC model in.Net Environment[J].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2006,16(4):218-220.

[3]邓集波,洪帆.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J].软件学报,2003,14(1):76-82.Deng Jibo,Hong Fan.Task-based accesscontrol model[J].Journal of Software,2003,14(1):76-82.

[4]韵晋峰,唐慧佳.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23(1):46-49.Yun Jinfeng,Tang Huijia.Application of task-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to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8,23(1):46-49.

工作流控制 篇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业务流程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特点,将工作中常规活动按固定的关系组合的传统工作流系统难以满足业务多变性需求,这对工作流系统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系统通过支持业务过程模型的演化、特殊案例的变化、人员的变更[1,2]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处理异常。在适应性工作流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的主流工作有ADEPT、CBRFlow 、 METEOR、WASA2,这些项目从过程定义的变更和过程实例的动态调整、监控等角度对工作流系统自适应性进行了研究[3]。

适应性工作流系统对业务过程动态变更的权限控制有更严格的要求,因为在工作流运行过程中任何一个未经授权的调整操作都可能引起业务逻辑混乱和终止,比如一个未经授权的用户擅自更改过程定义并进行动态实例调整的操作可能导致业务无法处理。另外,良好的工作流运行监控也能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监控人员通过与监控系统交互操作,能随时了解业务进度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任务延期、成本过大、异常等现象,实现流程执行的工作时间控制、流程跳转、灵活的执行者更换、系统重定位、委托等功能,从而保证流程顺利运转和优化,因此对监控权限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已有的角色——任务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模型[4,5]局限于活动执行权限控制,难以满足适应性工作流系统对业务过程变化调整及监控访问权限控制需求。为此,本文在对适应性工作流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适应性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和授权模型。

1 业务过程动态变更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由于原先设计的过程与实际不符、业务过程的改进(BPR)以及个别特殊情况等原因,业务过程常常要作适当的改动或彻底替换。一般来说,其变化体现在业务过程模型和业务过程实例层上。特殊案例的调整不改变相关过程定义,而是针对特定实例或实例集合进行调整,这种变化只影响个别案例,不会影响过程模型的定义。过程实例PI是在过程模型指导下的一次具体执行过程。

对于过程模型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运行中的实例。其策略有:中断退出、分类处理(flush)、转移(transfer)等。其中分类处理是指按原定义处理旧实例,按新定义处理新实例;转移是指将旧实例向新定义调整,对于尚未激活的实例,直接按新定义进行实例化,其调整立即生效;对于那些已经激活、或正在运行中的实例,按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动态实例调整,如影响区域划分法、基于规则的方法、虚拟执行法。

2基于角色的适应性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2.1 适应性工作流系统

如图1所示,将适应性工作流系统的主要功能划分为活动执行、过程变更等。

用户通过施加于对象的操作来完成一定功能,形式化描述如下:

各组成部分语义解释如下:

(1) < user >表工作流系统使用者,可以是基层业务人员,也可以是中高层人员。

(2) <action specification>指针对系统交户对象执行何种操作。

(3) <object specification>表示操作对象,<object specification>::= <object type><object name>,<object type>指对象类型,<object name>表示具体的对象名称。

过程变更又分为过程模型变更、过程实例调整、特殊案例变更。在操作层中,过程模型变更对象为业务过程,过程实例调整和特殊案例变更对象为案例,业务过程实例化对象为业务过程,活动执行对象为业务过程中的活动,权限授予对象为组织资源中角色和用户。

监控包括系统层监控和应用层监控。系统层主要针对分布式工作流引擎,从总体上监控工作流引擎执行性能和负载情况;应用层指监控过程执行情况、组织资源工作负荷和相关统计信息。在应用层方面,监控者希望能够根据情况对活动的执行做适当调整,如在发现异常时进行挂起、终止、任务再分配等操作。

对不同监控对象类型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如表1所示。

表中针对案例的QueryExeInfo指查看案例的执行状态、启动者、启动日期、完成日期等信息,Terminate等操作表对案例状态的改变,当过程状态为完成或终止时,Terminate、Suspend、Resume失效;针对活动实例的QueryInfo指查看活动实例的检入者、状态、检入日期、终止日期等信息,TaskNotification表示催办,Terminate表示终止,TaskReassign 表示委派,即任务重新分配, Ignore表示忽略该活动对应的工作项,当任务状态为完成时,TaskReassign、Terminate、 Ignore、TaskNotification失效;针对过程的QueryInfo指查询流程名称、相应的案例数目、平均处理时间、终止的案例个数、成功率等统计信息;针对活动的QueryInfo指查看活动名称、平均处理时间和等待时间等统计信息;针对组织资源的QueryInfo指查看人员的工作负荷信息;针对工作流引擎的QueryInfo指查看工作流引擎执行性能,TaskAdujst表示对引擎的负荷进行调整。

2.2 基于角色的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为保证系统安全性,需要制定有效的授权控制机制。针对自适应工作流系统特点,本文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如图2所示。RBAC[6]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和技术委员会的Ferriaiolo等人在90年代初提出的。RBAC 元模型中包括:用户、角色、权限等实体;扮演、继承、持有、暗含等关系;建立在所有关系之上的约束。其优点是引入了角色概念,通过角色能够表达企业内部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便于授权管理。在特定环境里,用户被指定为一个合适的角色来访问某个对象,执行权限。管理员根据需要定义各种角色,并为角色设置合理的访问权限,用户根据其岗位被指派为不同的角色,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的分离。

用户和角色是多对多关系,角色通过权限分配可限制该角色所包含用户对资源对象的操作。该模型中的角色、用户关系与工作流执行系统基于TRBAC的安全控制不相冲突,角色冲突、角色基数[5]仍然与其保持一致。以U、R、Objs、OPS、PerS、CS分别表示用户集、角色集、对象集、操作集、权限全集、约束集。

模型之间关系形式化描述如下:

· 用户u代表一个操作主体,u∈U。

· 角色r代表一组权限,表明在组织中的职位,r∈R;一个用户可对应多个角色,一个角色可对应多个用户,用户和角色关系可表示为UR⊆R×U。

· 角色层次RH反映了角色之间继承的关系,RH⊆R×R。设r1,r2∈R且r1>r2,则r1继承r2所拥有的权限。

· 对象Obj代表操作的客体,如业务过程模型、案例、活动实例等,Obj∈Objs。

· 操作op代表某种行为,如创建业务过程模型、业务过程实例化、任务通知、委派等,op∈OPS。

· PerS= Objs×OPS,PerS中每一元素Per=(Obj,op)表示允许对对象Obj进行op操作。

· 权限/角色分配PR表示对象允许的访问操作类型集合,PR⊆PerS×R;对某个角色的操作授权可用az=(r,Obj,op)表示,如az=(r1,P1,过程模型变更)表示授予角色r1对过程模型P1变更的权限。

· 约束C代表一种授权规则,用以表达职责分离和职责绑定,C∈CS,如在运行时的活动i与活动j的执行者不能为同一个人。

3基于角色的系统访问控制模型与工作流系统的集成

基于角色的安全控制与适应性工作流系统集成如图3所示。

系统中,管理人员利用授权管理定义用户、角色和许可,进行许可-角色、用户-角色分配;过程模型设计人员利用建模工具定义用户、角色和活动之间的指派关系在运行时;当用户向客户端发出服务请求时,安全控制服务通过合法性验证和权限匹配,将允许的操作和对象反馈给客户端。

在本实验室承担的“面向流程快速重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项目中,以开发的工作流引擎(简称RRFloEngine 1.0)、过程定义工具(简称 RRFloDef 1.0)作为支撑工具,运用文中所述的访问控制机制模型,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限。该支撑工具以条件有向图、活动网络图等建模方法为理论基础,遵循XPDL语言定义规范[7]。

4 结论和工作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RBAC的工作流授权模型和适应性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和授权模型,描述了用户、角色、许可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已有的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考虑了业务过程动态变更和监控,对监控进行细粒度划分,很好地满足了适应性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需求,提高了安全性。

摘要:现有的一些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模型局限于活动执行权限控制,难以满足适应性工作流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针对适应性工作流系统的权限控制需求,对适应性工作流系统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操作对象、用户、操作方法为研究对象,对监控和业务过程变更进行细粒度划分,给出了规范化的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授权模型以及与系统的集成,描述角色、用户和对象等要素之间关系,给出授权方法,保证操作的合理性,有效解决适应性工作流系统中安全控制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对监控权限的灵活需求。

关键词:适应性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权限,角色

参考文献

[1]Sadiq S.Workflow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Can they be managed[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opera-tive Database System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Woollongong,Aus-tralia,1999:27 -28.

[2]Joeris G.Defining flexible workflow execution behaviors[C].Proceed-ings of Enterprise-wide and cross-enterprise workflow management-concepts,systems,applications,Ulm,Germany:Ulmer Informatik Be-riohte,1999:49 -55.

[3]Rinderle S.Schema Evolution i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s[D].U-niversity of Ulm,2004.

[4]Wainer J,Barthelmess P,Kumar A.W-RBAC-a workflow security modelincorporating controlled overriding of constrai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2(4):455- 486.

[5]马亮,顾明.基于角色的工作流系统访问控制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1):136- 140.

[6]Sandhu R,Ferraiolo D,Kuhn R.The NISTmodel for role-based accesscontrol:Towards a unified standard: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CMWorkshop on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C].Berlin,Germany:ACM,2000:47- 63.

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有效控制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林业企业;木材检验;造才质量;有效控制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五分之一。 我国亦是森林资源消耗大国,每年森林消耗量对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木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木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木材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对已有的森林资源采伐过度,可用林木呈下降的局面,已经造成了林业资源的相对匮乏。在可采林业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市场木材价格不断上涨。因此,要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在有限的林业资源上下工夫,必须抓好木材的生产环节,抓好木材的检验工作是重中之重。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这些过程,与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息息相关,也是森工企业及其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提高木材检疫的质量,就必须有效的控制木材的检验工作。

一、提高对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

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木材检验工作同样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人情冷暖上得到关怀,在工作待遇上得到提高,在培训提高上得到机会,在改善检验技术上得到重视。木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同其他许多行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其表现为工作在野外,远离城市和家人,环境十分艰苦,经常在极度严寒的天气下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林业工人必然会产生抱怨情绪,工作就不会全身心投放,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面对金钱的诱惑和人情关系,最容易产生松动,从而无法保证木材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也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缺乏主人翁的精神,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前景如何不挂在心上。因此,领导关心员工的阴晴冷暖和喜怒哀乐,让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就会激发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从而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木材检验工作的提高和创新。此外,要为员工多创造培训提高的机会,促进员工掌握先进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经验、新知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并将各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

要提高木材的检验质量,应采取人工检尺与地衡检重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约束。人工检尺因为主观上的原因,往往容易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比方存在视觉的偏差或者人情的成分,通过检重来约束是必要可行的。检尺的不精准数量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正,人情的成分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地衡检尺是根据重量和木材的系数乘积,换算成体积的一理论种检量方法。实践经验表明,这一方法还是比较精确的。木材系数的测定是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的长度、不同的径级、不同的尖削度、树木生长不同的地理位置科学地测算出来的。事实证明,通过两种检验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用,使木材检验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降低了人工检尺的偏差,提高了经济效益,杜绝了人情尺的现象发生。而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保证检验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使检验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不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就会受到处罚甚至法律的惩罚。

三、以先进的林学理论提高木材检验水平

现代的木材检验工作,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多的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可以给木材检验人员一个学习的机会,木材检验人员也自主的学习林学理论,是提高有限的木材能拥有最大的经济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一是运用测树学造材理论,合理的造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二是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对伐倒后的原条进行具体的树干解析,再根据林分材种的结构规律,充分考虑价值较高的珍贵材种。三是分析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

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提高检验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挣钱不挣钱,全在检尺员”, 从山场到山下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离不开检验,每道工序的开支都是以检尺员的数据作为唯一的依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受利益的驱动,少数人用物质和金钱来的诱惑来贿赂检验人员,以达到提尺提等的目的,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有的检验人员面对利益的诱惑,思想防线出现了松动,利用职务之便,在检验工作中勒、卡、索、要,严重影响了检验人员自身的形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因此,要对木材检验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检验人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加强警示教育,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以遵纪守法以企业效益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提高木材检验的质量,保障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有效控制涉及到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检验技术、员工素质等多个方面,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推进木材检验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志花.如何加强对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2]刘树锁.木材检验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3]张仁德.如何做好木材检验工作[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作者简介:

徐晓辉(1972-),女,本科学历,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贮木场二级检验室,主要研究木材检验方向。

工作流控制 篇12

水运工程监理的中心任务是控制工程项目目标, 也就是控制经过科学规划所确定的工程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这三大目标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目标系统。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方法就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信息管理与合同管理, 它们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共同运行, 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项目动态控制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预先分析、估计目标偏离的可能性, 采取预防措施的控制叫主动控制;若在发现目标偏离后分析原因, 采取纠偏措施的控制叫被动控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强调主动控制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重视被动控制。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亦即采用所谓复合控制手段, 充分发挥主动控制事先预测、分析的特长, 同时吸收被动控制事后信息反馈、比较、调节的优点, 二者相辅相成, 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二、水运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决定了加强主动控制的重要性

水运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项目特点决定的。水运工程属于基础建设项目,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特点:单项性、固定性、连续性、建设的一次性与寿命的长期性、高投入性、隐蔽性、风险性等。正是由于上述工程项目特点而形成了水运工程质量本身的特点。

(一) 影响因素多

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环境、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及波浪、潮汐、气候等自然因素均直接地影响水运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 质量波动大

水运工程建设因其具有复杂性、单一性, 不像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 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 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三) 质量变异大

由于影响水运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 任一因素出现问题, 均可能引起水运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四) 质量隐蔽性

水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工序交接多、隐蔽工程多, 若不及时检查并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 事后看表面可能很好, 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 即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 造成使用方风险。

(五) 终检验收局限大

水运工程项目建成后, 不可能像某些工艺产品那样可以拆卸或解体来检查内在的质量, 所以工程项目终检验收时难以发现工程内在的、隐蔽的工程缺陷。

由于水运工程项目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使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很多质量风险。因此, 监理人员必须具有预见性, 并应把重点放在预控上, “防患于未然”。在制定监理规划、编制监理细则和实施监理控制过程中,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中可能发生的失控问题要有预见性和超前的考虑, 制定相应的对策和预见措施, 予以防范。此外, 还应考虑多个不同的措施与方案, 做到“事前有预测, 情况变了有对策”, 避免被动。所以, 在水运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 从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事前质量控制到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的事中控制, 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整个系统控制过程中, 更应注重工程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 事中严格监督, 将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加强主动控制的措施

水运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督施工承包单位按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检测、检验, 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 其控制程序如下图1所示:

主动控制应贯穿于上述质量控制流程的整个过程, 每个控制过程均应做好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等控制过程的各项基本环节性工作。为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就应预先分析质量目标偏离的可能性, 并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加以预控。具体来说, 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

第一, 详细调查并分析研究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条件, 以确定那些影响质量目标实现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并将它们考虑到计划和其他管理职能当中。

第二, 识别质量风险, 努力将各种影响质量目标实现的潜在因素揭发出来, 为质量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依据, 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 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计划。做好计划可行性分析, 消除那些造成资源不可行、技术不可行、经济不可行和财务不可行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保障工程的实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并在此基础上力求使计划网络优化。事实上, 计划网络制定得越明确、完善, 就越能设计出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 也就越能使质量控制产生出更好的效果。

第四, 高质量地做好组织工作, 使质量目标高度一致, 把质量目标控制的任务与管理职能落实到适当的机构和人员, 做到职权与职责明确, 使全体成员能够通力协作, 为共同实现质量目标而努力。

第五, 制订必要的备用方案, 以对付可能出现的影响质量目标的情况。一旦发生这些情况, 则有应急措施做保障, 从而可以减少目标偏离量。

第六, 计划应有适当的松弛度, 即计划应留有余地。这样, 可以避免那些经常发生又不可避免的干扰对计划的不断影响, 减少“例外”情况产生的数量, 使监理人员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处于主动控制的位置。

第七, 沟通信息流通渠道, 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为预测工程未来发展状态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信息。

第八, 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事前控制, 包括质量控制系统组织, 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管理人员资质审查, 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质量控制, 设备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施工方法、检验方法审查, 工程技术环境监督检查, 现场管理环境监督检查,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审查把关,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审查开工申请等。

第九, 对设置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对于质量控制点, 要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 并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无论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还是事后控制, 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人、材料、机械、方法及环境五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其控制因素如图2所示:

四、加强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有效控制

在水运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过程中,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缺一不可, 它们都是实现项目质量目标所必须采用的控制方式。有效的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紧密地结合起来, 力求加大主动控制在被动控制中的比例;同时进行定期、连续的被动控制, 这样才能完成项目目标的根本任务。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可用图3表示:

要实现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的有效结合。一是要扩大信息来源, 不仅从被控系统内部获得工程信息, 还要从外部环境获得工程信息。二是要把握住输入这道关, 即输入的纠正措施应包括两类:既有纠正可能发生偏差的措施, 又有纠正已经发生偏差的措施。既要根据实际输出的工程信息又要根据预测的工程信息实施控制, 并将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控制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偏离计划的差距, 以便采取纠正潜在的偏差和实际偏差的措施, 确保质量目标控制取得成功。

五、结语

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目前, 我国的水运工程实行的是“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层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管理机制。水运工程建设相对其他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外部环境更广泛、更复杂。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有更强的协调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促使工程项目施工能做到质量优、成本低、工期合理、效益好。

参考文献

[1]张冰鹤.关于加强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探讨[J].水运工程, 2009, (4) .

上一篇:氧化锆分析仪下一篇:网络新闻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