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安全模型(共8篇)
动态安全模型 篇1
1、一种云存储环境下的提高数据中心安全性的存储模型
为提高云存储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性, 并保证一定的可用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块的数据存储服务模型。
1.1 模型说明
(1) 模型中的各个数据中心可以是采用云存储技术的同一大型数据中心的不同存储区域, 也可以是在整个云资源池中不同地域但通过网络连接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数据中心。
(2) 该模型认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存储区域 (或数据中心) 是不安全的。将用户的私有数据进行重新编码, 并随机分出1/n部分数据, 存储在异地存储区域, 剩余部分存储在本地。若本地存储区域数据泄露, 则无法获得全部数据内容;泄露数据经过了重编码, 在缺少部分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对原始数据还原。
(3) 数据中心之间建立两条双向的传输链路, 业务链路进行相互间业务需求的传输, 包括私有数据分出的数据块, 以及相互间业务请求的认证信息;数据传输链路进行不同数据中心备份数据的传输, 本地数据在异地数据中心进行n:1数据备份, n≥1。设立两条传输链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防止在业务高峰期产生数据拥塞。业务链路进行各数据中心间的业务请求及数据传输, 建立专用的数据传输链路。
(4) 各数据中心拥有不同的编码方式, 一个数据中心不知道另外一个数据中心的编码及存储机制;本地数据中心只对本地数据进行编码, 只负责管理存储在本地的各类数据。
(5) 本地数据中心在向异地数据中心请求获取存储在异地的本地数据块, 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若未通过身份验证, 则认为对方处于不安全状态。
(6) 各数据中心存储区域分为私有数据存储区、公共数据存储区、异地分块数据存储区和异地备份数据存储区。公共数据存储区为存储对各个用户都可见的数据存储区域;私有数据存储区存储本地数据中心客户的私有数据;异地分块数据存储区存储的是异地私有数据拆分出来的数据块;异地备份数据存储区为异地数据进行备份。
1.2 客户终端写信息过程
(1) 身份认证和数据拆分。数据中心A的客户通过身份认证后, 将要存储的私有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A首先将数据进行编码和数据拆分。拆分出的1/m数据块通过业务链路分别传送到数据中心B和数据中心C, 并建立路由信息。
(2) 数据备份和数据传输。数据中心B和数据中心C将该数据块存储到本地的异地分块数据存储区, 两者互为备份。拆分后剩余的 (m-1) /m部分数据, 存储在本地私有数据存储区, 并通过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到数据中心D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可以在n处数据中心进行备份, 但不能在存有拆分出的1/m数据块在同一数据中心中。
1.3 客户终端读信息过程
(1) 公共数据的读取。数据中心A的客户在读取其公共数据时, 首先由客户发送数据读取请求。客户请求通过验证后, 将请求发送到公共数据存储区, 并将请求读取的数据发送给客户终端。
(2) 私有数据的读取。数据中心A的客户在读取客户私有数据时, 由客户发送私有数据读取请求。客户请求通过验证后, 一是将请求发送到本地私有数据存储区, 读取存储在本地的私有数据;二是通过异地存储的分块数据路由信息, 向数据中心B发送读取异地分块数据的请求, 通过数据中心间的身份认证后, 数据中心B将存储在本地的1/m数据块经由业务链路发送到数据中心A。数据中心A通过将本地的 (m-1) /m的本地存储数据块和1/m的异地存储数据块进行数据整合, 经过解码后发给客户终端。
2、存储模型的性能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该存储模型的安全性能提升主要在于客户数据分为了两部分, 存储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中, 若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数据泄露, 则泄露出的数据是不完整的, 其数据还原仅仅利用泄露的部分数据是无法实现的。
若要获得全部信息, 必须获得被拆分出去的部分数据块。假设各个数据中心被攻破的难度一样, 整个云环境下的数据中心有n个, 分出的数据块有k个备份, 为满足上述安全模型, n≥4, k≥2。在最好的情况下, 第一次就攻破含有拆分出去的数据块的数据中心, 其几率为k/n。一般情况下, 在攻破i (i≥2) 个数据中心能够获得所需数据块的概率为p (i) :
则在一个云存储环境下, 在上述模型中, 在攻破一个数据中心的情况下, 要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 还要再攻破云中数据中心的平均个数为M:
根据式 (2) , 取几组 (n, k) 取值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表1不同 (n, k) 取值分析对比
由表可以看出, 当n一定, k越小, M越大;当k一定, n越大, M越大。即在上述云存储环境模型中, 数据中心越多, 客户私有数据异地存储数据块的备份数越少, 则其安全性就越高。
2.2 可用性分析
在上述模型中, 数据中心可以进行数据的冗余备份, 当本地数据中心遇到故障或误删除等操作失误时, 可以从异地的备份数据进行读取。但必须注意的是, 由于信息安全性要求, 备份的同一私人数据分出的本地存储数据块和异地存储数据块不能在同一数据中心中备份。
2.3 数据服务性能
基于保证业务量需求的考虑, 上述模型采用了两条相互独立的传输链路, 业务链路专用于业务请求和数据传递, 而大数据量的备份工作则由数据传输链路负责, 可以长时间进行传递, 不用考虑业务响应时间, 从而提高了服务响应时间。同时, 由于加入了数据编码/解码的环节, 对于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读取私人数据则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能力对于上述存储模型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
动态安全模型 篇2
3.1动态模型的约束条件
本模型服从先进先出规则,设一辆在ti时段进入路段a。路段a上的行驶时间近似认为ta(ea(ti))(因为行驶时间ta(q)是随q的变化而变化,若ti时段很小,则可以认为a上的交通量ea(ti)为不变的)[5],则在ti+ta(ea(ti))时刻离开a路段。为简便起见,若取每个小时为单位时间(或相等时间),则
这里假设第ti时段的交通流量a在本时段内不流出,即
说明ti时段a路段上的流出量必为前面某时段ti的流入量。
在ti时段末,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不仅与前一时段的交通量有关,还与本时段的流出量有关,应为
即ti时段a路段上现有交通量等于前一段交通量加上该时段交通分配量减去该时段交通流出量,设ea(0)=0。
考虑任一O-D对r-d,在起点r,ti时段的交通分配量,应为该节点的生成量与其它节点经过该节点流向s的交通量之和,即
3.2 动态模型的目标函数
为简便起见将所考虑的时段(0,T)分为m个相等的时期t1,t2,t3,……tm,因为每个时段相等,可将小时段记为1,2,……,m,则第i个时段的.均衡模型为
3.3 模型的求解方法
Frank-Wolfe算法用线性回归逐步逼近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来求解UE模型,该方法是迭代算法[6]。此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模型的约束条件必须都是线性的。均衡分配法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Step0:初始化。
按照织 tao=ta(0),va 实行一次0-1分配,得到{xa1},令n=1
Stepl:更新时间
tan=ta(xan).va
Step2:找方向。
按照{tan}实行一次0-1分配得到一组辅助变流{yan}:
Step3:确定步长
求下式∑a(yan-xan)ta(xan+λ(yan-xan))=0;
0QλQ1
Step4: 移动。
Xan1=Xan+λa(yan-xan),Va.
Step5 :收敛检验。如果{Xan1}已满足规定的收敛准则,停止计算。
{Xn+1}即为解,否则令n=n+1. 返回Stepl 1.
3.4 模型的求解步骤
为了求解本模型,关键就是求解规划问题,与UE问题没有本质区别,也是用求解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即可解决。求解本模型步骤如下:
步骤0 首先将所考虑的大段[0,T]分为m个相同的单位时段1,2,…M。已知每个小段的O-D:q~(t1),V k, r, sea(0)=0:
步骤1 利用一种非线性规划的方法(F-W算法)求解规划问题(p1)“
步骤2 若求出了(p1)的最优解,由上式就可算出ea(t1-1)及oa(t1);
步骤3 按非线性规划方法(F-W算法)来求解规划问题(p1)直至(pm)为止;
显然,若能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p1)(i=1,2,....,m),则本模型就有有效的求解方法,这属于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的研究。
4 结论
本文动态模型考虑了路段上的原有交通量,对实时的路段交通量配流进行了优化,路网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比静态的交通量分配的路径诱导结果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杨兆升.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黄海军.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陆化普,史其信,殷亚峰.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公路交通科技,1996,13(1):78-81
[4]杨清华,贺国光.对动态交通分配的反思[J].系统工程,2000,97(1):49-52.
[5]袁振洲,李巍屹,刘海东.动态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简介[J].综合运输,2008(9):23-25.
新型动态网站模型研究 篇3
关键词:AJAX,MVC,动态网页,网站开发,网页模板
随着WEB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网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不仅体现在网站是大量的多领域的信息来源,也体现在网站为其用户提供了很多实用服务,如网上购物、地图服务、天气预报以及电子图书馆等等。无论是信息类网站,还是应用类网站,早已采用了最新的动态网页技术来设计,动态网页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动态的响应[1],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如信息的及时更新、内容的不断更换和风格的自由选择等等,然而这些动态变化不能由网站的开发人员来完成,因为大多数网站都不可能配备一个专业的开发团队长期维护。普通的信息上传功能相对简单,难点在于网站内容的更换和网页布局甚至页面整体框架的修改,后两项功能的实现可以让一个网站在管理员的操作下完成根本的改变,包括网站中的全部因素。AJAX技术以其异步请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动态网站的开发,文章通过介绍AJAX技术和动态网页的发展,运用ASP.NET开发技术,以GIS时代网站(GISERA)为例介绍一种基于AJAX技术的动态网站模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1 AJAX技术简单介绍
AJAX最早被认为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的简称,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和技术的发展,将其他技术也涵盖在内,严格来说,AJAX不是一项技术,它实际上是几种技术的集合,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项功能强大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XHTML、CSS、DOM、XML和XSLT、XMLHttpRequest以及JavaScrip等[2],AJAX技术是目前在浏览器中通过JavaScript脚本可以使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AJAX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技术,使得古老的B/S方式的Web开发焕发了新的活力。Google、Microsoft、Amazon和Yahoo等都已经全面采用AJAX,新一代的网站迅速兴起。
2 新型动态网站模型设计
基于AJAX技术的异步求特性,客户端可以同时向服务器发送多个请求,因此,我们将客户端页面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在页面加载的时候,这些独立的部分通过AJAX向服务器请求信息。我们称这些独立的部分为版块。客户端请求页面时,实现按版块加载的方式,每个版块之间相互独立,即使某个板块加载失败,也不会影响其余版块的加载,每个版块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样式由该板块的模板决定。为了实现网页结构的内容的动态性,在网站的后台管理中设计这样的功能:添加、修改和删除版块,添加、修改和删除模板,利用这些功能,网站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修改网站。
2.1 基于AJAX技术的动态管理
分布在站点上的多个相对独立的版块在加载的过程中需要异步独立加载,即各个版块在后台加载,且相互之间不收影响,这就需要利用AJAX技术的异步请求,在页面框架加载完成后再向服务器发送一系列的异步请求,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版块分布在网页的框架中,每个版块对应一个DIV控件,后台管理系统提供页面框架的可视化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版块,删除现有版块,移动现有版块,或者修改现有版块的属性,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唯一标识,具体到页面上就是DIV控件的ID属性,同时也是AJAX请求的唯一标识,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模板。模板控制着版块的显示样式,如标题位置、图片大小、列表数目等信息,模板可以限制为某一栏目专用,也可为所有栏目通用。模板有很多类别,如标题列表、图片列表、图片滚动、图片翻转、静态信息、在线调查、浮动广告、导航信息等等。
模板代码中既有HTML代码,又有Page_String数据表中存储的可替换模板字符串,服务器端在生成版块内容时,根据Page_Div中保存的信息,读取相应数据表(Articles/Jobs/Resumes......)的信息,将HTML代码中嵌入的模板字符串替换为实际的信息,不同类型的模板读取不同的信息,个别的模板不需要读取这些信息,只需将HTML代码原样输出即可,下面看一个模板代码的示例:
HtmlCode:
这是一个最普通的模板,“$Title$”模样的字符串就是前面提到的模板字符串,“$Title$”表示板块的小标题,“$List$”表示一定数量的新闻标题链接,“$ListTitle$“则表示其中的一个新闻标题链接;服务器在处理这个模板时,将“$Title$”替换为Page_Div中保存的标题链接,如:最新资讯;将“$List$”替换为一定数量(保存在Page_Div中)的ListCode,当然,首先要将ListCode中的“$ListTitle$”替换具体新闻的标题链接。这样一个版块就生成了。
页面加载分为两个过程,第一,客户端通过URL发出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后返回页面基本信息和页面框架(包含各版块对应DIV控件的ID序列);第二,针对各版块再次发送请求,这些请求必须使用AJAX来完成,做到多版块同时请求且互不干扰的效果,服务器响应每个版块的请求,返回包含具体信息的HTML代码并显示到页面上,这样便完成了整个页面的加载。整个加载流程可参照图1。
2.2 网站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和现有条件,网站选用ASP.NET+C#+SQL Server的.NET开发环境,采用MVC设计模式搭建工程开发,图2是网站体系结构图。
从图4可以清晰的看出MVC设计模式的思路(虚线框),这种分层结构具有的优点是结构清晰,耦合度低,便于分工协作。另外,这种设计思路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图中灰色部分OracleDAL,在现有的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当系统需要更换数据库服务器时,例如将SQL Server数据库更换成Oracle数据库,开发人员只需编写一个OracleDAL来访问Oracle数据库,替换原有的SQLServerDAL,在简单修改配置文件即可,减少了大量的代码重写工作。
3 小结
文章通过对网站建设的社会需求和动态网页发展过程的分析,基于AJAX技术的异步请求与响应特性,提出了实现网页内容和布局动态化的网站建设模型,设计了具有高灵活性的版块和模板,通过版块和模板的管理,实现了网页内容和布局的快速更换。网站开发过程采用MVC设计模式,体系结构清晰、耦合度低、便于扩展。然而本网站模型的应用实例刚刚投入使用,网站各方面的功能和性能还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赵阳.基于模板库的动态网页的设计研究及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8,20(283):116-118,121.
[2]严杰.浅析浏览器端开发技术Ajax[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3(2):40-44.
[3]游丽贞.Ajax引擎的原理和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3.
[4]高源晴等.基于MVC设计模式的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7:159-164.
[5]史胜辉.AJAX技术在Web客户端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9(6):88-90.
[6]宫丽宁.冷静分析、正确使用AJAX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16):4184-4185.
[7]杨志波.基于Ajax技术的WebGIS技术及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6.
企业文化动态控制模型探讨 篇4
要回答这个问题, 通常地, 我们可以用各种理由, 从各个方面求解。事实上, 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模型选择时, 多是寻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企业标识的设计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工作。这种思路往往不能给人以一目了然的结果, 还极易在某个局部或在某个工作阶段层面上绕圈子。我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运用自动控制理论的方法, 在技术层面上提出更准确的选择方案, 这样, 我们在选择企业文化建设模型时就会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怎样才能建立起反映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呢?
建立企业文化模型, 首先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作为建立模型的要素加以关注。企业集团必有战略目标, 而且在集团战略目标层面上必须具有统一性。理论上, 集团内部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应当围绕集团的战略目标来开展。一个企业集团, 其内部除了资产纽带关系外, 还有包括战略目标的联系等多种纽带加以维系。这些纽带构成了企业活动的主要线索。而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必定要放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一中心目标上。另外, 还要关注到企业文化建设受着原有的企业文化、战略目标的影响与制约。
控制的目的是让被控对象的性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或是目标完全跟随, 并具有消除外界干扰影响的能力。图1所表示出的闭环反馈, 其意义在于, 通过不断地对比被控对象的输出与希望目标之间的差异, 来调整控制执行, 从而使被控对象更好地跟踪目标。除被控对象外, 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为了完成自动控制的任务, 控制装置必须完成测量、比较、执行三大功能。
如果用这一模型来思考企业文化建设, 被控对象自然是企业的文化建设体系。那么被控量是什么呢?我认为, 被控量的选择必须反映被控对象最本质、且应当是可以观测和控制的内容。所以, 被控量必然是企业文化对战略目标的作用。
综合国际国内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可以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控制模型表述如下 (见图2) :
输入源:企业的原有文化体系 (成型或未成型) 。
干扰源:与本企业实际差别较大企业的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原有企业中的不良文化、企业集团构成模式等。
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统一的过程。从静态上讲, 企业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及文化建设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态过程。但是,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之中, 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 这又注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另外, 模型是闭环的, 需要不断地对比企业实际的输出与预定战略目标之间的差异来调整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执行, 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快速准确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提出的要求。
动态域名解析系统模型研究 篇5
为了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域名便利的浏览互联网中的网站, 在计算机网络中产生了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DNS服务。随着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 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多。现有的IPv4协议中的IP地址是有限的[1], 而一个IP地址唯一对应一台互联网计算机, 动态IP地址的出现有效的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 但如果想使用一台动态IP地址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 其对应的DNS服务器的域名解析就遇到了域名与动态IP对应的问题, 动态域名解析系统 (DDNS) 根据动态IP地址的变化对域名解析表进行频繁且及时的修改, 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文根据DDNS原理[2], 结合现有的DNS服务器软件系统设计了能够完整的实现DDNS的功能的系统模型。系统共由客户端服务系统、服务端DDNS服务系统和基于WEB的数据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用户在每次进行网络连接时, 客户端系统都会自动检测用户主机IP地址的变化。如果主机IP地址改变则把主机的新IP地址传送给DDNS的服务器系统。DDNS服务器程序捕获用户每次变化的IP地址, 并将其与原域名相对应, 以提供DNS服务并实现动态域名解析。基于WEB的数据服务系统作为用户主机和DNS服务器的数据交换中间层, 以可视化的方式让用户更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1 系统模型
本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客户端服务系统, 服务端DDNS服务系统以及基于WEB的数据服务系统。其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设计特点
(1) 自动运行
客户端和服务端软件都采用线程实现, 用户只需要在首次运行按提示配置相关信息, 系统就能在不需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自动运行, 实现动态域名解析[3], 自动化程度高。
(2) 及时可视化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在IP发生改变之后, 系统模型可以根据用户所配置的e-mail信息, 向用户发送邮件。用户可以通过WEB的数据服务系统查询域名绑定情况。
2 系统模型总体设计
DDNS服务系统是整个系统模型的核心, 主要负责DNS服务器上的数据更新和提醒邮件的发送, 需要遵照底层的网络协议。在服务系统中包含一个数据库, 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以及域名相关的绑定记录。客户端服务系统运行在客户机上, 实时监控客户机的IP状况, 发现变动时及时通知服务器。数据服务系统, 设计为一个WEB服务程序, 将DNS服务器端复杂的数据库操作封装成简单易用的服务接口函数, 方便客户程序的调用。数据流图如图2。
2.1 客户端服务系统
客户端服务系统, 设计为两个子系统:一个为用户提供配置接口及注册验证信息的UI子系统;另一个提供IP监控的后台子系统。
用户运行客户端时先启动UI子系统, 在配置好信息后, 由UI子系统启动或刷新IP监控后台子系统。
根据图3所示, 客户端服务系统的具体流程如下:客户端通过UI为客户提供一个友好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系统在服务器上注册账号, 并自动进行账号身份的验证, 同时用户也可以自由地定制所需要的服务 (邮件服务、DNS动态绑定服务) 。
在客户机上首次运行客户端服务系统时, UI子系统会要求用户进行注册, 注册成功后, DDNS服务器端分配给客户机一个GUID的全局标识符, 系统把该GUID写入客户机注册表中。之后每次运行本系统时, 系统从注册表中读出该GUID, 通过它在服务器端验证身份并获取本机的相关信息 (如:邮箱地址、域名) 。将GUID写入注册表有以下优点:1.快速读写GUID, 缩短从服务器上获取本机信息的时间;2.一个操作系统只能对应一个的GUID, 可以将GUID作为某个操作系统的标识。
客户端服务系统中IP监控子系统是一个后台自动运行的监控系统[4]。能够实时地监测到客户机IP的变动情况。在本模型中, 该子系统设计为Windows后台系统服务。这样做是因为使该监控系统能随操作系统启动而运行, 独立于UI子系统, 不随用户界面的关闭而停止工作, 可以在操作系统中全程实行IP地址监控。
当IP监控子系统启动时, 将开辟两条线程, 一条用于检测操作系统所发出IP地址变动消息, 以对其进行反应;另一条使用定时器, 定时检测本机的IP地址栈, 发现IP地址发生变化时, 对其进行反应, 确保监控的实时性。
2.2 数据服务系统
数据服务系统是一个信息接口服务列表, 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方便数据库读写操作的接口, 是一系列WEB服务函数的集合。数据服务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连接客户端与服务端的管道作用。客户端的数据通过它流向服务器, 服务器的数据通过它反馈向客户端, 如图4所示。
由于对系统数据库的操作频繁。为了能够方便且有效的提供数据库操作功能, 模型中把数据库操作封装成WEB服务函数列表, 以方便客户端使用。安全高效地为客户端提供了数据服务, 并把客户端与后台的数据库隔离开, 客户端不用去关心后台数据库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如果后台服务器系统需要更换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软件, 服务器端只要满足提供的数据服务接口不变, 客户端程序便可以完全不需升级就能与新的数据库配合使用。
2.3 DDNS服务系统
DDNS服务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5], 运行在服务器端。它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和一个数据库:IP域名绑定服务子系统、邮件服务子系统、网页查询服务系统及一个SQL Server2012的数据库。DDNS服务系统构造如图5:
数据库中存放所有用户注册的账号信息、邮箱地址以及域名和对应的IP地址。这些信息可供数据服务系统所查询和检索。
邮件服务子系统负责邮件发送, IP域名绑定子系统负责更新DNS服务器上的IP地址与域名绑定记录。这两个系统通过SQL Server的DLL扩展功能模块设计实现。并通过服务器脚本控制其运行, 当数据库中IP地址发生变化时, 立即调用邮件服务模块发送通知邮件, 同时调用IP域名绑定服务子系统更新域名绑定。作为SQL Server的扩展模块, 能够方便快速的响应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 与SQL Server兼容好。网页查询服务系统以网页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数据库中信息的查询。
3 系统模型集成运行
在客户机上运行客户端服务系统时, 系统首先查找注册表中GUID的相关位置是否存在, 如果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进行注册, 否则弹出用户配置界面。用户通过配置界面配置完毕后, 系统将自动启动已注册为Windows系统服务的IP监控程序。当IP监控程序监控到IP发生变动时, 及时将数据通过数据服务系统传送到DDNS服务端。
数据服务系统充当数据通道的角色, 当用户进行注册时, 注册的信息通过其从客户端流向服务端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服务端处理后, 将GUID通过数据通道传送回客户端。当IP地址变动时, 数据服务系统将数据传送到服务端, 记录在用户对应的信息表中。
服务端通发现IP变动时, 立即调用邮件通知系统向用户发送一封邮件通知, 同时使用Windows AP向DNS服务器提出域名修改请求[6], 当DNS服务器返回成功时, 表示动态域名绑定成功。
4 结语
模型由于采用windows平台的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客户端服务系统, 数据服务系统和DDNS服务系统都可以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 服务器端则需要安装IIS5.0以上和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模型具有能快速自动准确的进行域名绑定和更新的功能。用户只需首次启动时配置完整的信息, 系统模型即可自动完成所有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智勇, 沈苏彬, 毛燕琴.DHCP协议优化方案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20 (9) :5-9.
[2]曾宪章, 李潇等.动态域名解析服务系统及相关问题讨论[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5 (12) :81-84.
[3]张建臣, 张谷省.基于ADSL虚拟拨号的动态域名解析的研究与实现[J].德州学院学报, 2007 (4) .54-56
[4]王莉军.域名解析文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 (3) .
[5]鄢萍, 易润忠等.基于DDNS和NAT的服务器内外网动态映射[J].计算机工程, 2008 (20) :136-137.
陶瓷产业动态联盟企业模型研究 篇6
动态联盟的优势在于对市场机遇把握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当前陶瓷企业的竞争主要侧重点不仅在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销售品牌等方面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市场机遇的竞争。在当前以订单为驱动的生产模式下, 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信誉度等大致相当, 优先抢到订单的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胜出的可能性就会偏大。
在动态联盟机制下, 企业基于市场机遇临时结盟, 利用网络组织动态虚拟合作, 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陶瓷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客户关系群体, 可以拥有更多的盟员合作伙伴, 从而集中各个企业的核心能力,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市场机遇实现后, 联盟组织解散, 盟员企业可以另外寻找新的市场机遇组建新的动态联盟。
陶瓷区域性动态联盟可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陶瓷行会等第三方组织可以在动态联盟平台中起到调解员和监督员的作用, 审核陶瓷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机遇的真实性, 监督各企业间合同的履行情况, 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 保障动态联盟模式的实施。
鉴于陶瓷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实施程度较低, 陶瓷行业动态联盟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实用化的理论和模型有案例出现, 但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尚不成熟。
2 包含环境因素的动态联盟企业模型
企业不能孤立的生存, 任何企业的运营必然与周围的各种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动态联盟模型是以企业实体为基础的虚拟组织, 描述的对象是区域性群体企业。引入环境因素是跟动态联盟的特点分不开的, 动态联盟的特点为虚拟性、敏捷性、基于契约。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 动态联盟企业组织是虚拟的, 企业的信息资料具有不透明性和隐蔽性, 单凭企业信息介绍和交易特征不能得到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因此, 动态联盟企业在虚拟环境下开展业务需要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建立良好的运作体制和虚拟企业运作环境, 以确保企业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真实性, 谨防商业欺诈。动态联盟本身是靠契约和信用组织起来的利益联合体, 各盟员之间必须严格履行契约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盟员企业的信誉度和动态联盟的成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如果中途其中任何一个盟员不能履约, 那么动态联盟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甚至导致动态联盟的失败。如何确保契约的履行和提高企业的信誉是动态联盟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所以, 这种起监督作用的第三方机构是必要的, 我们要把它放到环境因素中去分析。
3 陶瓷产业动态联盟模式关键技术
本课题所用的关键技术有:①使用非结构化转化为结构化模式完成了任务描述和存储, 并设计成灵活的编辑方式, 各任务子项可以增、删、改, 从而实现了联盟任务的描述和扩展。②利用AHP进行动态联盟盟员伙伴选择是由盟主企业、盟员企业、专家协会三方共同完成的, 专家协会发挥了评审和信誉保障作用。在组建动态联盟时, 盟主企业不必亲自考察各个盟员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专长、信誉评价等各方面因素, 把这些繁琐的任务交给专家协会来完成, 可以直接利用由专家协会提供的企业客观描述数据和企业综合评分, 只要每次确定AHP算法所需要的各因素的权重加上企业报价因素即可找到合适的联盟伙伴。于是, 盟主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业务, 既缩短了组盟的时间, 又提高了组盟的安全性和组盟质量。
参考文献
图书预约系统的动态模型评价 篇7
高校图书馆历来存在有读者将新书长期据为已有而出现的“借—还—再借”周而复始循环的不良现象,导致了大部分读者不容易借到新书、好书。图书预约系统对于约束这种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作者结合我校图书信息中心数据,借助数学模型,对图书预约系统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图书预约失效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图书预约系统被普遍采用,根据我校2008-2010年图书预约系统的运行资料数据。预约成功对借阅者与图书的利用都是有益的,但预约失效也是一种常见问题。预约失效从读者角度来说原因可以分多种: (1) 因预约读者太多,排在后面的预约读者往往等待很久,也不能接到预约到书的通知。读者或许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所需图书,但没有及时取消预约,造成预约失效。 (2) 读者过期还书,图书管理员只能推迟预约通知时间,尤其是在一本书有多位读者预约时,对预约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3) 读者随意预约。传统的图书馆预约,需要读者到借还台出示借阅证才能办理预约登记,手续严格且繁琐,因而读者预约的随意性不大。开展网上预约服务后,读者只需输入借阅证件号就可以轻松网上预约,读者盲目预约和随意预约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些预约请求如果没有及时取消,势必降低预约成功率。
2 借助动态模型的图书预约系统评价
经调查得知:借阅者借阅图书时间越长,图书相应的对借阅者的作用越小,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假设:假设在t=1时,图书利用率s=1;t=45时,s=0。
图书流通率p与图书外借时间t和流通人数n有关图书流通率随着t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断减小;根据增长情况拟合公式符合流通率的实际增长情况。现就一本书在两个手中传递,得到每天平均流通率。
在没有预约情况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1=50.00%;
预约有效的情况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2=66.67%;
在预约失效的条件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3=61.54%。
结合图书预约系统运行统计数据,得到各类预约图书的综合流通率wi (i∈A~K, N~V, X, Z)=m2×hi+m3×(1-hi), hi不存在时wi=m1=50.00%。结合2008-2010年数据得到各类预约书的综合流通率如表1。
注:其中,各类图书的类号分别为:马列类-A,哲学类-B,社科总论-C,政治-D,法律-E,军事类-F,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语言、文字-H,文学-I,艺术-J,历史、地理-K,自然科学论-N,数理科学和化学-O,天文学、地球科学-P,生物科学-Q,医药卫生-R,农业科学-S,工业技术-T,交通运输-U,航空、航天-V,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综合性图书-Z).
从表1得出的结果分析,预约的图书流通率都得到了提高,但是预约图书导致借阅者借阅时间的缩短,可能导致图书超期现象的发生。预约系统对预约申请人数较多的一类书,图书流通率提高比较明显,但是还有一部分类别的图书预约的比较少,图书流通率提高不怎么明显。
对2008年到2010年所给出的数据包括:q1已预约、q2预约并已归还、q3已外借进行分类合计并利用公式,把数据分别做折线图和柱状图如图1、图2(其中,系列1表示n1,系列2表示n2)。
由上面的柱状图清晰地看出每一年的分类合计的具体的数据,为了更好的看出三年中图书预约服务的一个总的趋势又相应的做出了三年分类合计的一个折线图,从折线图可看出:从2008到2010年,无论是比例一还是比例二都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但这个上升的趋势增长的却越来越缓慢,对此我们解释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预约服务能够读者的需求,可以方便读者借阅图书,是一个很好的服务项目,至于这个上升的趋势越来越缓可能是由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网上直接阅读图书而不去图书馆借阅造成的,这不会影响图书预约服务的实施。
通过所建模型分析可看出,图书预约方式的优点是: (1) 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大学生为了系统的学习,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学习,具有改进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的愿望,需要利用图书馆借阅文献增长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以形成专业知识结构。图书预约不受空间的限制, 读者不需要亲自前来图书馆办理, 只上网操作即可,同时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还可以节省时间, 方便读者。 (2) 提高图书利用率。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的热门书, 在没有预约服务的情况下, 有些读者会反复续借, 这样一来, 就意味着把此热门书“据为己有”而影响更多的读者使用。有了预约书服务以后, 对于热门书只要有人预约就不能再续借了,读者可以公平地通过预约, 排队等候使用这些热门书。然而,图书预约方式又有其自身的缺点:尽管预约的图书流通率和利用率都得到了提高,但由于预约图书导致借阅者借阅时间的缩短,在读者没有看完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图书超期现象。预约系统对预约申请人数较多的一类书,图书流通率提高比较明显,但是还有一部分类别的书预约的比较少,图书流通率提高不怎么明显,这类书可能是由于预约者太随便而导致的。
3 对图书预约系统的建议
对此,笔者提出建议分别从三个方面(预约、续借、罚款)制定如下的借阅规则:
3.1 预约
(1) 设置预约保存期:如学生为3天;教师、研究生为5天。也就是说:预约者预约的书到馆后,将先为预约者保留,超过预约保存期就上架流通或转给下一个预约的读者; (2) 设定最大预约数; (3) 鉴于有的图书并没有被续借或者续借者预约而没有续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图书流通率降低,我们对这类书提出图书馆可以不进行对读者进行预约服务,这样有效地来提高图书流通率和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还可以对某类图书(例:馆藏地为“文艺借书处”或在“自然(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直接给予不进行往外续借; (4) 对借阅者出现三次发生超期现象的限制其半年内不能进行图书预约。
3.2 续借
(1) 在续借之前如果没有读者进行预约,图书馆将允许读者再次续借一次,但续借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降低图书的利用率; (2) 规定每人可从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量,若文学类图书借期为一个月,续借天数为十五天,对于文学类和生活类图书结余时间为两个月,续借一个月; (3) 对在借阅图书半年内如果借阅不存在超期现象的读者,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可以续借两次。
3.3 罚款
(1) 为了防止图书超期,凡是通过预约图书的读者超期后按天数罚款; (2) 如果超期一个月内读者仍未归还所借图书,图书馆将停止其借阅图书,直到读者将图书归还为止。
参考文献
[1]周霜菊, 孙济庆.图书实现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2) :44-54.
[2]于成兴.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矛盾及其动态管理方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4) :88-89.
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建立方法简介 篇8
1 建立种群动态模型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1.1 建立种群动态模型的理论依据 (Logistic模型)
研究种群生长变化时大多用经典的Logistic模型来描述, Logistic模型描述种群的个体增长率和种群的密度成线性关系, 这种模型形式相对比较简练, 模型中各个参数也有明确的物学意义。
1.2 模型分析方法理论简介
可以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来分析建立的模型。
以二阶方程方程为例:
我们将代数方程组
的实根x1=x10, x2=x20称为方程 (1) 的平衡点, 记作P0 (x10, x20) 。
如果方程 (1) 的解x1 (t) , x2 (t) 都满足
则称平衡点0P是稳定的;否则称0P是不稳定的。
讨论方程 (2) 的平衡点的稳定性, 先看线性常系数方程
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detA≠0
于是原点0P (0, 0) 是方程 (4) 的唯一平衡点, 它的稳定性由 (4) 的特征方程det (A-λI) =0的根λ决定。
则按照稳定性的定义式可知, 当λ1, λ2为负数或有负实部时0P (0, 0) 是稳定平衡点;而当λ1, λ2有一个为正数或有正实部时P0 (0, 0) 是不稳定平衡点。
2 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建立举例及分析
自然环境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种群生存, 那么它们之间就要互相竞争或依存, 或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现在来建立当两个种群相互竞争的模型。
2.1 模型建立
有甲乙两个种群, 当它们独自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时, 数量的变化遵从Logistic模型。x1 (t) , x2 (t) 为两个种群的数量, r1, r2是它们的固有增长率, N1, N2是它们的最大容量。于是对种群甲有x1 (t) =r1 x1 (1-N1x1) 其中因子 (1-N1x1) 反映由于甲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导致的对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用, N1x1可解释为相对于1N而言。单位数量的甲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
当两个种群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时, 由于乙消耗同一种有限资源对甲的增长产生影响, 可以在因子 (1-N1x1) 中再减去一项, 该项于种群乙的数量成正比, 则可得种群甲的增长的方程:
这里σ1的意义是, 单位数量乙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为单位数量甲消耗的食物量的倍。
类似的, 甲的存在也影响了乙的增长, 种群乙的方程应该是
2.2 稳定性分析
现在来分析两个种群互相竞争的结局, 只需要对其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
解代数方程组
得到四个平衡点:
显然只有当平衡点在第一象限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对3P而言σ1, σ2必须同时小于1, 或同时大于1.
按照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方法, 计算
将平衡点p, q的结果及稳定条件列表 (见表1) 。
3 结语
在种群系统中昆虫的发生发展除与本身的生物特性有关外, 而且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 不少研究者将各种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加入进去, 对Logistic模型修改。加入更多的影响因子, 可使模型更真实, 可靠。
摘要:种群动态模型是研究种群生态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可以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种群动态模型,Logistic模型,稳定性理论
参考文献
[1]赵学达, 赵惠燕, 刘光祖, 等.天敌胁迫下食饵种群动态模型的突变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3 (4) :65~68.
[2]洪伟, 吴承祯, 闫淑君.对种群增长模型的改进[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 (1) :23~26.
【动态安全模型】推荐阅读:
动态安全域08-27
动态安全评价08-29
动态安全防护05-10
动态安全性08-18
项目经理安全动态考核01-08
电厂安全生产动态管理12-07
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10-19
动态面板模型10-19
动态负荷模型06-09
动态仿真模型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