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2024-07-31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通用11篇)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1

1 工程概述

大香山路跨北环路立交桥设计为3跨, 设计桩径1.5 m, 两排共12根桩。持力层为泥岩, 水位在28~34.5 m;地形起伏较大, 地表有稀疏植被, 土质多为黄褐色、棕褐色亚粘土和灰黄色黄土,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供给, 水位较低。在灌注桩的施工中全部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 挖孔及护壁

2.1 挖孔

在立交桥四周布设2个水准点, 作为施工及沉降观测的依据。水准点闭合差应小于±12√H。场地整理及土方开挖时应保护好水准点。开挖前应根据场区二级控制点, 定出单体轴线控制点, 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用经纬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 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 于各桩四周定4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 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认定合格后开始护壁第一模施工, 第一模施工时混凝土护壁应高出自然地面300 mm。护壁第一节施工后, 将各轴线及控制标高引至护壁上口, 用竹片钉出标准轴线或桩中心线, 并用红油漆做上标记, 便于桩标高及中心的控制。

2.2 护壁

为防止塌孔, 每一层土方开挖后应进行护壁。施工图纸未给出护壁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及相关规范要求, 混凝土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上口直径为桩径150 cm, 下口直径为桩径加150 mm, 高度为1 000 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30 cm以上, 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护壁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 应每段检查, 发现偏差, 及时纠正, 保证位置正确。②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 每根桩终孔后必须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 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③孔内通风:在地面上采用鼓风机, 通过φ50的塑料管不断将新鲜空气送到孔底, 中间停工再复工前将井底的空气彻底抽换。由现场负责人或安全员检查孔内无毒后, 施工人员再下孔操作。孔深超过10 m时, 应经常检查孔内二氧化碳浓度, 如超过0.3%, 应再次及时增加通风措施。④排水:如孔内渗水量不大, 可以采用人工排水。当挖到桩底时, 可在桩位的一角挖一个0.6 m×0.5 m×0.5 m的集水坑, 用潜水泵抽水。渗水较大应边施工边采用抽水坑抽水。

1) 护壁模板。

浇铸护壁的模板相应也呈圆台体形状, 其上口的直径等于设计桩径, 下口的直径大于设计桩径20 cm, 高100 cm, 由3块呈曲面扇形的薄钢板制作而成, 背后焊接三角铁作为骨架起支撑作用, 相邻2块模板拼缝要预留2 cm间隙。拼接时用螺栓将相邻模板从拼缝处固定, 并用木条填塞预留缝隙, 以方便拆卸。拆模的方法是:卸掉拼缝处固定的螺栓, 向内侧敲打填塞的木条, 使各块模板松动、分离后逐一取下。

2) 浇筑护壁混凝土。

护壁混凝土按C25设计, 在混凝土内应掺一定数量速凝剂, 以尽快达到强度要求。浇筑护壁时, 为了防止模板产生偏移, 应对称下料, 用敲击模板或木棒插实的方法振捣, 由于护壁混凝土在地面以下, 湿度、温度对护壁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和增长非常有利, 一般1 d强度就能达到10 MPa左右, 1 d 就可以拆模。如拆模后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 要及时加以堵塞和导流, 保证护壁混凝土强度及安全。

3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骨架在加工场地分段制作, 分段长度视起吊设备的高度和钢筋主筋规格而定, 一般为6 m左右, 如12 m长的钢筋笼可分为两段。为使钢筋笼骨架有足够的刚度, 每隔2.5 m应在主筋外侧设置一道Φ18加强箍筋, 以保证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将钢筋笼运至现场后, 用吊车起吊, 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护壁上, 再起吊第二节钢筋笼, 对正位置焊接, 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法, 要注意搭接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 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 安放要对准孔位, 扶稳、缓慢、顺直, 避免碰撞孔壁, 严禁墩笼、扭笼。放入后应反复校正设计标高并用工艺筋固定, 防止钢筋笼下沉或上浮。

4 灌注混凝土

当钢筋笼在井筒中就位以后, 便可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7~9 cm, 拌和时间不得少于2 min。在井口的上方搭起支架, 将溜槽和串筒接上, 串筒宜距混凝土面2 m以内为宜, 随着混凝土表面不断上升逐步减少串筒数量。严禁在井口向井下抛铲或倾倒混凝土料, 以免产生离析现象, 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60 cm, 由井下工人用插入式振动器捣振, 插入形式为垂直式, 插点间距约40~50 cm, 应做到“快插满拔”, 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孔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成, 不留施工缝。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容易保证, 在制作承台时, 无需打掉桩头, 只需将其顶面凿毛即可。

5 注意事项

1)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 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 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2) 如果孔底有较少水, 应该及时清净至持力层的原土层后迅速灌注混凝土;

3) 如果孔底有较多水或渗透水较快, 决不能勉强灌注混凝土;这时应考虑继续降水, 必要时应考虑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案;

4)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5) 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且桩芯灌注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

6) 钻孔灌注桩人工劳动强度大, 风险也较大, 应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项安全措施, 施工中应由专人负责安全问题,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2

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性的分析

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其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劳动条件较差,易发生工伤事故,应加强该桩型的适宜性、设计可靠性的分析,确保施工安全.

作 者:肖仙旺 作者单位: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21(2)分类号:U443.15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 适宜性 可靠性 施工安全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特点是不受施工设备限制,施工简单,作业时无振动,噪声小,更适于受施工场地限制,钻机不易到位的工程,并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有保护作用;人工挖孔能避免由机械成孔时产生的振动需跳跃式施工的弊端,可多孔同时作业,可大大提高成孔速度;孔形易于检查,孔底虚土易于清除干净,还可视土层随意改变孔深,并可任意扩大孔底;可以直接检验孔壁和孔底土质,桩质量可靠,单桩承载能力高;劳动力便宜,造价低廉;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桩的直径(或边长)不宜小于1.4m,孔深一般不宜超过20m。

1.工程概况

1.1工程特点

某工程场地交通便利,所有施工设备均可直接进入施工地区。工程共规划了三栋建筑,即1、2、3号楼,分别为7层综合大楼,3层接待中心,还有一个单层的营业大厅,建筑面积21745m2,结构形式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为砖混结构。本工程大量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

1.2设计概况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0.8m、0.9m、1.0m3种,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持力层的桩端承载力特征值大于3500kPa。桩基础钢筋采用I、II级钢筋,砼强度等级为C30。

主体砌体及砼:填充外墙采用多孔黏土空心砖,内墙为加气砼砌块,强度Mu10级,用M5.0级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填土中的基础墙、地垄墙用同等级水泥砂浆砌筑。多孔黏土空心砖容重应≤13kN/m3,加气砼砌块容重应≤10kN/m3。正负零以下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0,其余所有现浇砼梁、柱、板强度等级均为C25。

1.3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耕土→硬可塑粉质黏土→软可塑状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中粗砂→圆砾→残积粉质黏土→全风化泥岩→全风化砂岩→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砂岩。

2.人工挖孔桩设计

2.1桩的布置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一柱一桩,桩与桩之间的最小中心距为3d(d为桩身直径);桩扩底端最小中心为1.5D(D为扩底端设计直径)。

2.2挖孔桩的设计

桩的设计一般根据上部结构传承的荷载和地质构造来决定桩长、桩径以及扩大头尺寸。本工程结合经济和地质构造决定上述参数,决定中风化岩土层为挖孔桩端承载层,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2800kPa,桩长L=6m~7m,由于桩较短,总侧摩擦力阻力较小,与桩自重相抵,故不计算侧摩擦力。

2.3设计计算

桩护壁及桩身构造: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是在施工时随挖随做,为了不让孔壁土体因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塌方,当挖至一定深度后,就必须浇筑护壁。一般情况下每次挖孔不超过1m,上下节护壁间宜用钢筋拉接。护壁砼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砼强度等级C20。桩径d>800mm时,主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若是水下灌注砼则不得小于50mm。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部侧面和桩端持力层的土性确定,最大不超过0.3,扩底端侧面的斜率应根据实际成孔及支护条件确定,一般砂土取1/3,粉土、黏土取1/2,扩底端底面一般呈锅底形,矢高Hb取0.1~0.15D人工挖孔桩大样。

3.人工挖孔桩施工

3.1施工机具准备

深层坚土采用风动机具凿据,浅层挖孔采用人工锄、短锹、镐等,另配备井内鼓风机6~10台及输风管井下安全照明36V低压电源、潜水泵等,提升机具采用1t卷扬机配三木塔、活底吊桶。

3.2施工工艺

场地整平→放线、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砼护壁,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砼。

3.3施工过程

人工挖孔施工:

(1)开挖孔前要平整布置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杂物,布置好控制线网,根据监理复核查过的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确定桩孔位置。

(2)在每一桩位开挖土方,一般挖1m左右,浇注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使井圈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置井圈上,并测出井孔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

(3)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注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该工程中涉及护壁混凝土强度为C20,厚度为0.15m。

(4)进行第二阶段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此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地质情况变化。

3.4地下水、流沙处理措施

在护壁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以及流沙等因素的制约,桩孔的护壁有时不能按照常规设计来施工,本工程采用以下方法来消除地下水以及流沙的制约:

(1)沉管法施工:预制砼沉管,放入砾砂底部,圆砾层上部,同时用水泵排水,使孔底出露,沉管下沉。

(2)模板护壁法:在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较慢地段,为了避免成孔时间过长,引起孔壁土体塌落,采用0.3~0.6m的短模板,有较好效果。

(3)钢套筒护壁法:在厚砂层地段,地下水量较大,采用钢套筒做护壁,边抽水边下压钢套筒,穿过流砂层使桩孔成型较为理想。

3.5砼灌注

砼集中搅拌,坍落度控制在4~8cm,砼下料采用串桶下料,并保证砼自由落下高度不大于2m,边浇灌边插实,桩顶下3m处开始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同一桩内砼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若因特殊原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须在砼周围插下短钢筋,以加强新老砼之间的结合力。砼浇筑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能有超过50mm的积水层,超过50mm需要采用导管吸干,如渗水量过大,按水下砼操作规则施工,水下浇灌砼时,砼标号提高到C35级。

4.检测结果与经济分析

(1)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经过对人工挖孔桩实施上述的技术控制,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对其工程桩进行的静载(堆载)试验证明,人工挖孔桩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质量验评标准的优良等级。

(2)为了说明问题,本例将人工挖孔桩与柱下独立基础进行经济比较。通过上文计算,本工程采用最小直径的人工挖孔桩800mm,承载力设计值为3500。两种基础设计方案主要经济指标,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当人工挖孔桩长6m,比独立基础节省20%左右;桩长为7.5m时,与独立基础费用基本持平。

5.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的实践工程说明,人工挖孔灌桩技术是一项经济合理、施工简单、便于管理的基础工程技术。在工程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来合理选取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做好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正确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特殊问题,相信人工挖孔灌桩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中一定能够发挥出它的特点。 [科]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4

现就关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简述如下, 在此提出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要点, 应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1 收集资料

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必要的下列工程资料:

1.1 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

1.2 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1.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 (管道、电缆) 资料;

1.4 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1.5 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1.6 桩基钢筋混凝土所用建材 (水泥、砂、石、钢筋) 的质检报告。

2 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2.1 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2 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2.3 制定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2.4 制定季节性 (冬、雨季) 施工的技术措施。

3 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3.1 孔内设应急爬梯, 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

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3.2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

体, 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 应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

3.3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

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 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3.4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4 灌注桩孔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4.1 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施工

技术要求是否适宜, 桩在施工前, 宜进行“试成孔”。

4.2 开孔前,

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 经监理复核, 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 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并派专人负责。

4.3 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 应采用间隔开挖。

4.4 第一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 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4.5 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护壁应保证:

护壁的厚度、配筋、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护壁模板在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 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4.6 挖至设计标高时, 孔底不应积水, 终孔后

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 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 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

4.7 成孔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桩径±50mm, 垂

直度0.5%, 桩位±50mm, 且底部扩大段要按设计挖成圆台状, 保证尺寸。

5 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验收

5.1 钢筋进场要验收, 要有质保单, 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 合格后才能启用。

5.2 焊条要有质保单, 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5.3 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

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

5.4 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 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 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 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5.5 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 应防止变形;安放

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 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 扶稳、缓慢、顺直, 避免碰撞孔壁, 严禁墩笼、扭笼。

5.6 注意钢筋笼的标高,

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 (吊筋、抗浮筋) 固定, 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5.7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70mm、混凝土护壁时35mm,

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 当无混凝土护壁时严禁用粘土砖或短钢筋头代替 (砖吸水、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应) 。垫块每1.5~2m一组, 每组3个, 圆周上相距120°, 每组之间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5.8 当成孔深度与设计深度不同时, 钢筋笼长度也宜随之变化, 但摩擦桩的钢筋笼长度可不变。

6 混凝土灌注施工

6.1 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

土。在灌注混凝土前, 应进行清孔工作, 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 孔底无浮渣, 孔壁无松动。

6.2 当有地下水而渗水量不大时,

则应抽除孔内积水后, 用串筒法灌注混凝土, 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 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如果渗水量过大, 积水过多不便排干, 则应用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

6.3 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 其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

6.4 坚持按配合比投料,

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 以5~8cm为宜, 每50cm为一层及时振捣, 混凝土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 要调整配比。

6.5 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控制,

每盘混凝土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s, 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 调整好流动性, 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 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 以指导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拌好的混凝土应立即使用, 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6.6 注意桩头混凝土的标高,

应适当超出设计标高, 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 桩头进入承台内50~100mm。

6.7 桩身混凝土必须留有试件, 对直径大于

1m的桩, 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 且每100m3混凝土及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 每组3件, 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 严禁“开小灶”。

6.8 气温高于30℃时注意缓凝, 气温低于0℃时注意抗冻。

7 成桩质量检验

7.1 混凝土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

检, 桩身动检包括大应变和小应变, 可测出桩长、缩径、扩径、断桩及可估算出混凝土强度, 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

7.2 建议有条件的按1%~2%抽样, 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 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8 保证质量的其它要点

8.1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 全员、全过程控制, 严格把关。

8.2 要及时跟踪检验, 及时评定质量结果。

摘要:主要从施工前的准备、挖孔、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及成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及质量验收的要点。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安全,质量,验收

参考文献

[1]卢循等.建筑施工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2]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GBJ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GB50204-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S].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5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桩身缺陷

Accident example analyse of artifical dug absorbed stake

Tian Qing-shui,Gao Bao-fu,Yang Xiao-dong,Qin Xi-jun,Zhang Shi-feng

(Henan academ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Be related to accident example of artifical dug absorbed stake,t 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causation of bug stake.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appointed out related proceeding to aviod stake bug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Artifical dug absorbed stake;Accident example;Stake bug

1.前言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桩径适应范围广,可以保证入岩,扩底方便,单桩承载力高;对场地的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桩底易清理,可直接检查桩直径、垂直度和持力土层情况,桩质量可靠;施工无震动、无噪声、无泥浆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速度快;施工机具设备简单,节省设备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便于控制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在桩基施工中被广泛使用。但笔者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桩检测中经常检测到缺陷桩,甚至检测到严重缺陷桩等质量事故,一旦桩身存在有严重缺陷,既延误工期,又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质量事故中既有地质条件差等客观原因,又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施工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原因,更有甚者人为因素导致的缺陷桩。以下是笔者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桩检测中发现的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严重缺陷桩工程实例。

2.工程实例

2.1 豫西某工地一教学楼

2.1.1 工程概况。该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设计桩长12.85~17.40m,设计桩径0.80~1.40m。本场地共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131根,Ⅲ、Ⅳ类桩共19根,占被测桩的14.5%。其中建筑物的中部施工桩55根,Ⅲ、Ⅳ类桩15根,达被测桩的27.3%,占全部Ⅲ、Ⅳ类桩的78.9%。

2.1.2 岩土工程条件。地层:层①、层②:黄土,湿,稍密~中密,湿陷系数0.046~0.051;层③:黄土状粉土,湿~很湿,局部达饱和状态,稍密~中密,最大湿陷系数为0.028,层底埋深7.00~8.30m;层④:黄土状粉质粘土,湿~很湿,局部达饱和状态,软塑状态,层底埋深11.30~15.90m;层⑤:卵砾石层,稍密~中密,见厚4.10m。地下水静水位大于25.00m。

2.1.3 缺陷桩缺陷性质。如9#桩,设计桩径0.75m,桩长13.40m,检测中发现该桩低应变曲线在7.30m处反射波反映明显,判为Ⅳ类桩,该桩其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见图1,经对开挖验证,该桩在层③底部(7.50m)处严重缩径。

图1 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

2.1.4 造成缺陷的原因。由于区域地层条件为稍湿状黄土及黄土状粉土,一般适宜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但该场地原为菜地,并在场地中间(拟建筑物地基中部)有一水渠,常年有水,地表水渗入严重,造成层③④含水量高,在挖孔时已发现有不同程度地流泥现象,施工单位对孔壁采取了用柳条笆护壁措施,但由于局部地段软土流动性强,并在混凝土浇注中受到振动泵的影响下,原有护壁措施失效,造成严重缩径。

2.1.5 经验教训。豫西地区为黄土覆盖区,一般民用建筑为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几乎全部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勘察单位在岩土工程报告中未针对第③④单元层提出桩基施工建议,而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第③④单元层的岩土状态又未引足够注意,在施工中采取的护壁措施不当,从而造成了这次质量事故。

2.1.6 应对措施。当遇到流动性软泥时,应采用分段现浇混凝土护壁,并将混凝土护壁的高度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灌注混凝土,当软土流动性很强时宜采用钢筒护壁阻挡流泥,以防孔身缩径。

2.2 某厂号73桩2.2.1 工程概况。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桩长26.00m,桩径1.00m。

2.2.2 缺陷桩缺陷性质。经低应变检测,9.97m处出现严重缩径类缺陷,且低应变曲线出现有二次反射现象,判为严重缺陷桩,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见图2。

图2 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

2.2.3 造成缺陷的原因。经开挖验证,缺陷是由厚度达近1m的混凝土残渣造成的,下图为开挖验证照片见图3。经查证在灌注该桩过程中,混凝土泵导管堵塞,虽然导管进行了及时疏通,但施工人员把管内冲洗下来的残渣送入孔内,造成断桩。

2.2.4 经验教训。由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加之施工人员责任心差直接造成这事故发生。

2.2.5 应对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基本常识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2.3 某厂号206桩

2.3.1 工程概况。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桩长14.00m,桩径1.10m。

图3 桩身缺陷

2.3.2 缺陷桩缺陷性质。经低应变检测9.00m处存在严重缩径类缺陷,低应变检测曲线见图4。

图4 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

2.3.3 造成缺陷的原因。经开挖验证缺陷处为数个水泥纺织袋团(本文作者下井检查开挖验证见图5)。后经施工单位查证,是由施工工人闹情绪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人为投入孔内造成的。

图5 桩身内夹有塑料纺织袋

2.3.4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桩的典型事例,同时与现场监理人员监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2.4.5 应对措施。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品质、质量意识教育和现场管理工作,另外现场监理人员在成孔施工、终孔验收,特别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亲临现场。

3.结束语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民用建筑、公路和铁路桥梁中被大量采用,但也存在不少质量问题。首先是勘察、设计人员工作不细,在岩土工程报告及设计图纸说明中未针对性地提出当遇到不利岩土工程条件时应注意的事项;其次是施工施工单位对特殊情况未采取相应措施;再就是现场监理人员监理不到位。

为了保证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勘察及设计人员在选定该桩型前要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要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要有多个预案进行应对;另外现场监理人员在成孔施工及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亲临现场,必要时要下到井下进行验收;除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外,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再是对施工中有质量疑问的桩要及早进行检测,以便对缺陷桩进行及时处理,根本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基桩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奋强.复杂地层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J].岩土工程界,2001,4(2):26-28.

[2]JGJ 106-2003.桩基检测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5

[3]JGJ 79-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99

[文章编号]1619-2737(2009)02-28-017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6

1 收集资料

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必要的下列工程资料:

(1) 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 (2) 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 (管道、电缆) 资料; (4) 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 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 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 (水泥、砂、石、钢筋) 的质检报告。

2 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1) 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 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3) 制定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4) 制定季节性 (冬、雨季) 施工的技术措施。

3 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 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察合格后, 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2) 挖孔作业人员、监护人员, 必须戴安全帽, 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 (3) 孔内设应急爬梯, 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4)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 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 应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 (5)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 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 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6) 孔口操作平台自成稳定体系, 防止在护壁下沉时被拉跨。 (7) 护壁砼高出地表面200~250mm, 以防止杂物入孔内。孔四周要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8) 孔内有人时, 孔上必须有人监护, 不得擅离岗位。 (9)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10) 桩孔必须每挖深0.4~0.9m进行护壁, 严禁只挖不护壁;大雨天气, 不得进入孔下作业。

4 灌注桩孔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1) 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是否适宜, 桩在施工前, 宜进行“试成孔”。 (2) 开孔前, 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 经监理复核, 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 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并派专人负责。 (3) 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 应采用间隔开挖。 (4) 第一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 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5) 修筑钢筋砼井圈护壁应保证:护壁的厚度、配筋、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护壁模板在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 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6) 挖至设计标高时, 孔底不应积水, 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 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 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砼。 (7) 成孔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桩径±50mm, 垂直度0.5%, 桩位±50mm, 且底部扩大段要按设计挖成圆台状, 保证尺寸。

5 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验收

(1) 钢筋进场要验收, 要有质保单, 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 合格后才能启用。 (2) 焊条要有质保单, 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3) 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 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 (4) 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 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 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 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5) 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 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 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 扶稳、缓慢、顺直, 避免碰撞孔壁, 严禁墩笼、扭笼。 (6) 注意钢筋笼的标高, 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 (吊筋、抗浮筋) 固定, 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7)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70mm、砼护壁时35mm。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 (以设计要求为准) , 当无砼护壁时严禁用粘土砖或短钢筋头代替 (砖吸水、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应) 。垫块每1.5~2m一组, 每组3个, 圆周上相距120°, 每组之间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8) 当成孔深度与设计深度不同时, 钢筋笼长度也宜随之变化, 但摩擦桩的钢筋笼长度可不变。

6 砼灌注施工

(1) 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 应进行清孔工作, 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 孔底无浮渣, 孔壁无松动。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 (2) 当有地下水而渗水量不大时, 则应抽除孔内积水后, 用串筒法灌注砼, 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 砼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如果渗水量过大, 积水过多不便排干, 则应用导管法水下灌注砼。 (3) 砼的粗骨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 (4) 坚持按配合比投料, 砼坍落度不宜过大, 以5~8cm为宜, 每50cm为一层及时振捣, 砼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 要调整配比。 (5) 砼拌合料质量控制, 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 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 调整好流动性, 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 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 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 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 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可根据设计要求为商品混凝土) 。 (6) 注意桩头砼的标高, 应适当超出设计标高, 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 桩头进入承台内50~100mm。 (7) 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 对直径大于1m的桩, 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 且每100m3砼及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 每组3件, 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 严禁“开小灶”。 (8) 气温高于30℃时注意缓凝, 气温低于0℃时注意抗冻。

7 成桩质量检验

(1) 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 桩身动检包括大应变和小应变, 可测出桩长、缩径、扩径、断桩及可估算出砼强度, 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 (2) 建议有条件的按1%~2%抽样, 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 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8 挖孔施工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1) 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 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每挖完一节, 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 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2) 孔壁坍塌及流砂事故。在开挖过程中, 如遇到特别松软的土层, 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 为防止土壁坍落及流砂, 可减少每节护壁的高度 (可取300~500mm) 、加强配筋、增加护壁厚度等措施。待穿过松软土层和流砂层后, 再按一般的方法边挖边灌注砼护壁, 继续开挖桩孔。当采用上述方法仍无法施工时, 讯速用土回填桩孔到能控制坍孔为止, 并用高150~200mm孔径略小于砼护壁内径的钢护筒, 用小型千斤顶将钢护筒压入土中阻挡流砂或淤泥, 压入一段开挖一段, 直至穿过流砂层50~100cm。开挖流砂现象严重的桩孔可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挖深, 采用井点降水法, 集水井选在地下水流的上向。 (3) 清底和封底止水。成孔经过验收终孔后, 清理干净桩底余渣、淤泥、积水。开始浇注前, 必须对该桩四周未浇注的桩同时抽水、降水。若桩底无涌水时, 只在桩底挖小集水坑排干积水, 堵塞护壁涌水后即灌注桩身混凝土。如桩底裂隙涌水, 为了保证桩身砼浇灌质量, 桩底采用50cm厚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下不分散砼先封底止水, 待封底砼有一定强度再抽干积水后按常规浇灌方法施工。护壁渗水待安装钢筋笼后, 利用钢筋笼提供操作条件, 采用促凝水泥浆对渗水孔眼进行堵塞, 孔隙较大时先塞水泥浆封闭渗水孔。 (4) 桩身混凝土质量。桩身砼浇注的施工间隙不超过终凝时间, 最好连续浇注。浇注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下孔检查分析浇注质量, 如发现因渗水而造成浮浆过多时, 立即浇注干硬性或无水干拌砼均匀, 振捣密实加以控制, 以确保砼质量。浇注完毕后, 在砼初凝前对桩顶砼抹压平整, 以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或环向干缩裂缝。 (5) 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 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 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 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 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 吊运要竖直, 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 保持骨架完好。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7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总桩数82根, 桩身砼强度C30, 桩的持力层为微风化灰岩, 桩端进入该岩的深度≥0.5m, 桩径分别为1200mm、1400mm,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基承载力分别为10000k N、14000k N。

1 施工准备

1.1 砼护壁材料

(1) 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 含泥量不大于3%。

(3) 石子:碎石, 粒径1 0 m m~5 0 m m, 含泥量不大于2%。

(4) 垫块:采用预制砼或砂浆垫块。

(5) 外加剂:掺合料, 根据施工需要并通过试验确定。

1.2 作业准备

(1) 施工前, 施工场地做好“三通一平”。

(2)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应逐孔全面检查施工准备, 逐级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

(3) 按施工图纸准确放线, 放出桩位中心线和桩径, 并认真进行技术复核。

(4) 专人负责按桩位编号, 做好桩孔的垂直中心线、轴线、桩径、桩长和基岩土质的记录。

(5) 护壁模板分节的高度视土质情况而定, 一般可用50cm~100cm。

(6) 现场制作的钢筋笼, 按设计要求及每根桩的实际长度进行绑扎和焊接。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绑扎护壁钢筋→支模浇筑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布置通风、照明设施→第二节桩身挖土及设计标高→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砼护壁→如此反复至桩底→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砼。

2.2 挖孔

(1) 第一节孔圈护壁应比下面的护壁厚1 0 0 m m~1 5 0 m m, 并应高出现场地面200mm~250mm或按设计要求, 上下护壁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2) 为保证护壁砼的整体性, 视护壁土质情况, 用φ8钢筋均匀布置作拉结筋, 以防护壁砼脱节下沉。

(3) 浇灌护壁砼时, 用敲击模板及竹杆和木棒插实方法, 根据土质情况, 尽量使用速凝剂, 尽快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 应及时加以堵塞或导流。

(4) 护壁砼的内模拆除, 根据气温等情况而定, 一般可在24h后进行, 使砼有一定强度, 以能挡土。

(5) 当第一节护壁砼拆模后, 即把轴线位置标定在护壁上, 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 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和垂直度及确定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6) 当遇到异常情况影响挖土安全时, 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 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深挖。

(7) 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对、即验收、即灌注护壁砼。要保证砼密实度, 避免渗漏。

(8) 桩端入岩, 采用风钻破碎岩石, 及时将破碎后的岩石清理出井口, 当钻进至设计要求深度时, 可进行桩端放大脚施工。

(9) 终孔时, 必须清理好护壁污泥和桩底的残渣杂物浮土, 清除积水, 迅速组织浇灌桩芯砼, 以免浸泡使土层软化。

2.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 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 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2) 钢筋笼主筋砼保护层厚度70mm~80mm。保护层采用预制砼垫块, 绑扎在钢筋笼外侧的设计位置上。

(3)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 不得碰撞孔壁, 灌注砼时, 应采取措施, 按设计标高固定钢筋笼位置。

(4) 钢筋笼过长需分段接驳者, 其连接焊缝及接头数量应符合国标GB50204─92的要求。

(5) 钢筋笼制作的允许偏差, 参照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表。

2.4 浇灌砼

(1) 桩体采用商品砼灌注, 从桩底到顶标高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 必须留施工缝时, 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砼前, 施工缝面必须清理干净, 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2) 灌注桩身砼, 必须用溜槽及串筒离灌注面2m以内下落, 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卸料, 以免砼离析, 影响砼整体强度。

(3) 在灌注砼过程中, 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 不能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 否则, 应设法把砼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 方可灌注砼;如渗水量过大时, 应按水下砼操作规程施工。

(4) 砼边灌注边插实, 宜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 以保证砼的密实度。

(5) 在灌注桩身砼时, 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停止, 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6) 灌注桩身砼时应留置试块, 每条桩不得少于一组 (三件) , 及时提供试验报告。

3 施工注意事项

(1) 孔桩自降水。

为保证挖孔桩顺利施工, 施工开挖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 一般可利用挖孔井进行自降水, 即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地下水经流方向、孔桩分布、选择若干较深的孔井作为集水井抽水。

(2) 塌孔、流砂的处理。

(1) 降低每节护壁高度, 采用50cm钢模, 用早强型砼浇筑护壁; (2) 沿护壁四周插打12~14@100~150插筋, 长度约1.0m~1.2m, 在开挖下节护壁时, 在打入钢筋外侧填塞麻袋、禾草等, 将水导渗出来而将砂、土挡在外侧, 减少流砂、淤泥的涌现。 (3) 对护壁外因流砂而出现的较大空洞, 可在护壁上开孔, 用C10素砼回填。

(3) 砼浇筑技术措施。

(1) 在浇灌桩芯砼以前, 该桩孔周围降水井、集水桩井突击抽水, 以尽量减少孔内渗水。 (2) 在孔底一侧形成一集水坑, 浇注桩芯前用水泵强行抽水, 准备充足的砼干料,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封底。 (3) 在封底阶段, 适当减小砼的坍落度。 (4) 如砼表面仍有较深渗水, 可加适量水泥。 (5) 加强振捣, 以减少砼中空隙, 保证密实度。

4 结语

人工挖孔桩由于其受力性能可靠, 施工操作工艺简单, 单桩承载力高, 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中。本工程中, 对工程桩进行相应比例的低应变及高应变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 本工程人工挖孔桩的检测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

摘要: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层建筑桩基础中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对本工程施工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奎.桩基质量事故分析与对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8.

[2]史佩栋.桩基工程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7.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体会 篇8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混凝土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适用于旱地或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质或岩石地层,若孔内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经过任何一次检查,发现超过GB 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三级标准浓度限值时,不得采用人工挖孔施工。位于绥阳—道真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第6合同段K98+078的猫溪沟大桥,桥梁全长224 m,上部为7×30 m预应力T梁,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2号,3号桥墩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其余采用扩大基础,挖孔深度分别为10 m和15 m,桩径均为220 cm。在灌注桩的施工中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根据施工实践,谈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体会,供同行借鉴。

1 挖孔及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挖孔

1)挖孔前应按施工图纸准确放线,确定桩中心位置,并在桩中心位置引出4个控制点。2)施工现场必须熟悉地质钻探资料及现场挖孔的地质情况,要勤检查,注意土层的变化,当遇到流砂、大量地下水等影响安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3)挖孔中,应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孔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及时纠正。

1.2 挖孔及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孔壁支护: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孔壁支护类型;该桥2号,3号桥墩人工挖孔灌注桩为地质较好的岩石地层,按原设计未考虑孔壁支护。2)混凝土护壁:以混凝土护壁作为桩身一部分时,只能用于桩身截面不出现拉应力的桩(摩擦桩和柱桩),其混凝土等级不低于桩身混凝土等级。3)施工安全:挖孔时,应注意施工安全。挖孔工人必须配备安全帽、安全绳、搭设掩体。提取土渣的吊桶、吊钩、钢丝绳、卷扬机等机具,必须经常检查。井口围护应高出地面20 cm~30 cm,不得使土、石、杂物落入孔内伤人。挖孔工作暂停时,孔口必须覆盖。挖孔时应检查孔内的CO2含量,如CO2含量超过0.3%,或孔深超过10 m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 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影响。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 V以下的安全灯。4)爆破施工:孔内为岩石需爆破时,应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严格控制用药量,并在炮眼位置附近加强支护;当孔底岩层倾斜时,应凿成水平或台阶;孔内爆破后,应先通风排气15 min,并经检查无毒气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作业。5)终孔处理: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孔底无松渣、淤泥、沉淀土软层,地质复杂时,应探钎了解孔底以下地质情况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否则进行处理。

2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1)钢筋进场要验收,要有质保单,并要求做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启用。2)焊条要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3)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 mm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 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 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 mm。4)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5)钢筋笼的制作在加工场地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起吊设备的高度和钢筋主筋规格而定,一般6 m左右。钢筋笼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变形措施,一般每隔250 cm应在主筋外侧设置1道ϕ18 mm的加强箍筋。6)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 mm。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或铁垫件,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笼外侧的设计位置上。7)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校正钢筋笼的设计标高。8)钢筋笼过长需分段接长者,其接长焊缝及接头数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焊接应相互错开,35倍钢筋直径区段内的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1/2。9)钢筋笼制作偏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孔圈中心应与桩心重合,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 mm。

3 浇灌混凝土

1)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当从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小(参考值:大于6 mm/min)时,可采用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2)混凝土的拌制,必须用经质量监督部门标定的有电子计量的拌合设备,按照混凝土配合比下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少于90 s;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孔内无钢筋骨架时,宜小于6.5 cm;当孔内有钢筋骨架时,宜为7 cm~9 cm。3)一根桩基混凝土要求连续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按施工缝有关规定处理,并一律设置上下层的锚固钢筋。在灌注新的混凝土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4)灌注混凝土,必须随灌随振,除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必须用溜槽或串筒,离混凝土浇筑面2 m以内,不准用抛铲或倒车卸料,以免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桩灌注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5)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后,应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清除干净。6)在水中灌注混凝土,当孔底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大时(参考值:大于6 mm/min),应视为有水桩。应按有关规定用导管法在水中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向孔内灌水,至少与孔外稳定地下水位高度一样,若孔壁土质易坍塌,应使孔内水位高于稳定地下水位1 m~1.5 m。渗水量较大时,严禁采用边抽水边灌注混凝土的方式。7)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要求。8)试件的制作应注意取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按有关规定要求,注意养生,28 d强度作为评定指标。

4 桩基质量检验和标准

钻、挖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孔深检验。

4.1 孔径、孔形和倾斜度

1)检验钻、挖孔的孔径质量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上述仪器时,可采用外径D=钻孔桩钢筋笼直径+100 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等于4D~6D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

4.2 挖孔成孔质量标准

挖孔成孔质量标准见表1。

4.3 桩身质量检测

钻、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质量标准如下:

1)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试件组数2组~4组,检验要求应符合规定。2)检测方法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选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和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3%~5%根(同时不少于2根)桩进行检测,钻取法可参见CECS 03∶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 m以下。3)当检测后,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书面上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参考文献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篇9

南巷片区道路改造工程挡墙工程, 全长355 m, 道路左侧紧邻铁路线, 右侧为居民区, 纵向线形呈凹字形, 全线为挖方施工, 两侧设立排桩顺接混凝土片石挡土墙。其中道路右侧挡墙形式为排桩挡墙。桩顶设置高1 m, 宽1.75 m冠梁, 灌注桩及冠梁均采用C35混凝土。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 施工场地狭窄, 紧邻铁路、有线、高压线以及居民区, 不适合大型机械施工, 同时由于起始段未拆迁, 机械无法进入场地只能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期目标40 d。

2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本市市政设计院勘察资料, 本工程施工场地范围, 从大的地貌上看属于黄土中台源, 微地貌属于南沙河Ⅰ级阶地。工程地质分区属于太原盆地次稳定工程地质亚区。施工从上至下底层描述如下:底层地质资料, 杂填土:杂色, 松散, 含有大量的砖块、水泥块、灰渣、白灰等, 厚度在1.6 m~4.8 m之间;圆砾:松散~稍密, 一般粒径介于3 cm~5 cm, 含有零星漂石, 局部夹有粉土薄层, 颗粒级配较差, 磨圆度较好, 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 钻孔未能揭露该层最大厚度, 粉土:黄褐色, 湿, 中密, 中等压缩性, 最大揭露厚度7.7 m。水文地质:勘察期间在勘察范围之内未见地下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 土壤最大冻土深度为0.74 m。

3 挖孔桩护壁设计

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 护壁采用C25混凝土现浇, 楼房附近护壁厚度采用25 cm, 其余地段护壁厚度采用15 cm, 护壁周边布置长80 cm, 12@200拉结钢筋。

4 施工方法

1) 本工程灌注桩之间距离较小, 必须进行间隔开挖, 相邻开挖的桩必须相隔两根桩, 待成桩后再交错浇筑施工。2) 人工挖孔前, 先画好线从中间往周边开挖, 根据土壤地质有镐、锹, 遇到坚硬土质可以用锤、钎等破碎工具, 允许施工误差不超过30 mm。3) 桩内土方用卷扬机吊出孔内, 将挖除土方集中堆放, 然后和道路土方一起合并处理。4) 挖土一般情况下每段挖深1.0 m左右, 每挖完一段, 进行断面尺寸的检测, 符合设计要求后用内齿式浇筑混凝土护壁, 12@200的钢筋伸入下端护壁内, 长度应大于25 cm, 及时支模浇筑, 使上下护壁拉结, 避免护壁因自重而沉裂的现象。护壁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 mm。如遇不良土质将每段挖深降低至300 mm~500 mm, 并且调整护壁厚度为20 cm~30 cm, 遇到特殊土质挖土速度需要放缓, 密切监视护壁的安全情况, 必要时用钢护筒保证护壁的安全, 护壁的第一节高出地面30 cm左右, 便于挡水及定位。桩位控制采取在人工护壁顶设置十字控制网、基准点。5) 现浇护壁之前, 将设置在护壁顶的护桩拉出, 然后利用护桩十字线吊线坠向孔底投射, 用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度。随之进行修整, 孔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段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每节护壁必须达到设计护壁强度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6)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应进行孔底处理, 做到无松渣、淤泥, 并对桩身直径, 孔底标高, 桩位中心线, 井壁垂直度等进行检测, 做好记录, 报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7) 钢筋笼采用分节吊装, 根据桩长分1节~2节, 每节长度不大于10 m, 所有钢筋必须采用焊接接头, 搭接长度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采用起重式吊车吊装。8) 钢筋笼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由混凝土罐车运输至孔口, 灌注混凝土采用管干灌法施工, 分层振捣, 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5 质量保证措施

1) 复核桩位置的桩号, 护壁顶的标高, 确保混凝土以及笼位置准确, 准确控制护壁的厚度, 孔径的大小, 检测垂直度, 至少挖深超过三级就对护壁的垂直度和厚度进行一次复测。

2) 严格控制桩的轴线, 确保模板支模牢固, 混凝土浇筑振动幅度不能太大, 防止模板移动, 如有偏移立刻停止振捣, 将偏移的模板矫正加固后再浇筑振捣。

3) 浇筑要尽量使用早强性、坍落度大的混凝土, 入模后尽量少振捣, 防止模板偏移, 可以采用木棒多次插入密实。

4) 钢筋搭接段浇筑混凝土保证上下一体, 不留缝隙。

5) 孔内开挖后应立刻对挖方段进行支模、浇筑混凝土, 不允许长时间对挖方段闲置, 以防渗水, 土方塌陷。

6) 拆除护壁模板, 应在浇筑完混凝土1 d~2 d内, 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拆除。

6 安全保证措施

人工挖孔桩由于施工作业面小, 存在诸多不定因素, 应提前做好各种应急措施, 对可能出现的塌孔、淹孔、坠落、窒息等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状况做到提前预警, 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救治。

1) 桩孔内挖土时, 井上井下作业人员要密切关注孔内发生的反常变化, 如遇井壁位移、渗水、流砂或者有特殊气味时, 应立即上井, 确保自身安全, 并及时报告情况, 等所有问题都处理后方能下井作业。

2) 桩孔周围2 m范围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土方及生产用品, 井口周围用钢护栏围挡, 井周围要明显高出其他地面最少30 cm, 与第一节护壁齐平, 防止水流入井内, 做安全踢脚栏板, 在井外围处设置30 cm×30 cm截水渠, 当有地面水流入及时进行抽排, 严防地面水渗入孔内造成安全隐患。

3) 井深达到5 m时, 井内应放置钢筋防护罩, 吊运时井内作业人员站在防护罩下, 吊桶内不得超过满桶量的2/3, 起吊要平稳, 防止有桶内物品溢落。

4) 井筒内照明应采用防护罩等或者低压灯具, 入井电缆必须完好无损, 做好接地保护装置, 井外电缆必须架空设置, 做到一闸一井, 不得与卷扬机、鼓风机等其他用电设备混用一个配电箱, 确保井内施工人员安全。

5) 用于孔下作业的所有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必须配置齐全, 并符合规范要求, 并于每日施工前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 每次下井前, 必须对孔内进行送风15 min, 同时用毒气检测仪监测空气质量是否达标。井内作业时要不间断的输送新鲜空气, 必要时给作业人员配备防毒面具, 防止意外的发生。

7) 井内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 人员上下的绳索必须放置在可靠位置, 方便随时与安全带连接, 绳索与地锚连接, 以便发生危险时孔上人员能及时将孔内人员救出, 孔下作业分两班制, 每班2 h, 不得顶班作业。

8) 井内外作业人员必须配备无线对讲机, 随时可以和井上人员联系, 如有意外随时通报, 及时处理问题。

9) 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 在相邻桩范围内有桩孔浇筑混凝土, 不得下井工作。

10) 每次施工结束下班前要对现场进行检查, 排除安全隐患, 并用木板将孔口封闭, 周围设警示标志, 并派人在开挖孔洞周边巡查看守, 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11) 钢筋笼采用分段吊装, 确保每段钢筋笼长度小于孔口至铁路中心线安全距离, 机械操作无关人员不要靠近施工中的机械, 施工现场配备专业指挥人员, 所有机械操作人员服从专职操作人员指挥。

12) 井内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防毒气口罩, 送风时下井必须佩戴, 如遇复杂地质, 必须小心应对, 送风结束后多次检测空气含量是否超标, 如不合格应加长送风时间, 直到达标后方能下井施工。

13) 井内挖土作业时, 相邻桩孔不得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防止扰动挖土桩孔内土质, 挖孔时, 发现有土方塌陷或者流砂时护壁高度必须减小, 施工中如遇地下水, 要及时用吊桶将泥水吊出, 当遇到大量渗水时, 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抽出, 抽水前孔内井下工作人员必须升到孔顶, 以防孔内触电。

14) 由于挖孔桩的工作面小, 任何物体坠落都可能伤及井内作业人员的安全, 所以必须严格制定防止坠落的防护措施。井外作业人员要检查安全栏杆的完好, 堆放杂物的安全距离以及禁止其他无关人员、机械的进入。井上作业吊装时要按照操作规程, 规范施工, 往井下送递物品时严格禁止抛掷, 必须用吊绳系牢吊入。参考文献:

摘要:以某道路改造工程为例, 结合工程地质情况, 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提出了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保证措施, 同时积累了相关施工经验, 为特殊环境下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JGJ 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2]TB 10424-2010,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

[3]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篇10

关键词:人工挖孔 灌注桩 质量控制

一、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以下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必要的地下水位资料;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地下管线(管道)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治资料;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桩基钢筋混凝土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

2、施工前要制定周详的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指定施工工序检查程序;制定不良天气(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应做到以下措施保障: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吊笼、电葫芦等应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卡紧保险装置;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安全影响;要注意安全用电,井下照明应采用12V以下安全灯。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1、人工挖孔的施工

1)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根据监理复合过的桩基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

2)根据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挖深1m,浇筑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

3)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宜养护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该工程中原设计护壁为C10素混凝土,厚度0.1~0.2m,考虑到设计强度低,在施工中改为C20素混凝土施工,这样经过24小时后拆模强度可达3mpa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4)进行第二节井孔土方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井孔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地质状况的变化。

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成孔后及时施工。关于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桩头处理,等同于其它常规灌注桩的施工,在此不再赘述。只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串通,从桩的一侧下料,人工摊铺并振捣;在有地下水时可用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

3、成桩质量检验

在施工中我们要求做到每根成桩应该具有钢筋加工检验记录,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记录,混凝土试块资料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资料。通过对有关试验资料的分析,证明该工程挖孔桩施工质量是优良的。

四、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成桩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孔底虚土多。防治措施:要有详细的地质报告,特别是水文地质报告,以便预先制定有效措施,减少孔底虚土超标。严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后,孔底虚土必须全部清除,见到坚实的原状土。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时,应采取支护措施。

2、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图定位,并有复检制度。轴线桩与桩位桩应用颜色区分,不得混淆。开始挖孔前,要用定位圈钢筋制作的圆环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线,或在桩位外位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定位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挖孔过程中,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发现偏差过大立即纠偏。要求每次支护壁模板都要吊线一次(以顶部中心的十字圆环为准)。扩底时,应从孔中心点吊线放扩底中心桩。应均匀环状开挖进尺,每次以向四周进尺100毫米为宜,以防局部开挖过多造成塌壁。成孔完毕后,应立即检查验收,紧随下一工序,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避免晾孔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别是雨季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成孔不得过夜。

3、吊放钢筋笼与浇筑混凝土不当。成孔验收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发现标高不够时,应测孔深,清除孔底虚土、回落土。吊放钢筋笼要选择好吊点位置。吊立时,要速度均匀地慢起,若起吊较长的钢筋笼,要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变形。遇到卡笼时,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吊放钢筋笼前,对超偏的混凝土护壁进行处理,以保证钢筋笼顺利吊入,混凝土配合比要计算准确,保证坍落度均匀。浇筑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并再次测孔内虚土厚度。当浇筑扩底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特别是浇筑桩顶以下5米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每次浇捣高度不得大于1.5米。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不得过夜。

4、桩身混凝土产生离析。处理方法:①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小的,采取凿除上部混凝土及离析层重新浇筑混凝土接桩;②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较大的,用风钻沿桩身垂直钻孔,穿过离析层,然后以高压注浆填补离析层的空间。

五、结束语

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篇11

该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12层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底标高为-5.4 m;桩顶标高为-5.3 m;地下水位线在-10.3 m处;土质结构:-5.4 m以下为粉质粘土;-6.4 m以下为细砂层;-10.3 m以下为砂砾层;-12.3 m以下为卵石层(持力层)。设计桩径900 mm;桩身长度为7.5 m。

首先,进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用十字交叉法定出桩孔中心后,在基坑底面高出150 mm~200 mm做井圈。根据地质报告所描述的地下水位及地下水流经方向,我们将基坑内桩孔按地下水流经方向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布置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桩进行挖孔,发现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及地下水流经方向基本上与地质报告相符。挖孔至设计深度后,检查成孔后的允许偏差,桩径偏差满足±50 mm;垂直度偏差满足0.5%;桩位偏差满足±50 mm;清除桩底沉渣,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后,满足试桩条件时进行单桩深层静载试验。试验结束后,当时的试桩数据表明该桩桩底的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继续下挖。挖孔过程中由于受地下水渗透砂砾层孔隙而形成不断向孔内涌水的水系影响。虽然我们在孔内水位线以下采用6 mm厚的钢护筒进行挖孔,但仍无法继续下挖及扩孔至桩端嵌入持力层800 mm的要求。经设计、勘察单位的现场论证,采用高压注浆泵通过预埋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形成扩大头增加地基承载力来满足单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经过单桩荷载试验检验,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组织施工班组,先从中段按照相邻两桩净距不得小于2倍桩径且不得小于2.5 m的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间隔开挖的方法进行挖孔,防止串孔和塌方。孔内挖出的土方要及时清运出基坑以外,且桩孔周围1 m范围内不得弃土,以减小孔壁的侧压力。为保证孔内作业人员的安全,每挖一节做钢筋混凝土护壁,逐节下挖,护壁与护壁的搭接长度不低于10 cm。挖至地下水位后,由于受地下水的侵害,以下采用6 mm厚的钢护筒,按每1.2 m为一节,保证桩芯直径的情况下,钢护筒直径随深度的增加,每节减小50 mm,挖至设计深度。利用中段桩孔先挖至设计深度后,合理选择局部桩位进行超挖,插入污水泵不间断进行排水,来减少上段、下段桩孔内的涌水量。从地下水流经方向上段至下段的顺序逐个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就位及混凝土的浇筑。

桩身钢筋笼主筋采用Φ14@150,允许偏差±10 mm不设弯钩;箍筋采用Φ8@130,允许偏差±20 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 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 mm,并按桩顶标高50 mm下每2 m设一道Φ16的加劲箍,加劲箍设在主筋的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且不增加施工难度。钢筋笼制作完毕后,为便于搬运和吊装,在侧面上端设置2个耳环,防止在吊运过程中发生变形。安放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且放置注浆气囊和注浆管道后,扶稳、缓慢、顺直的就位,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

当钢筋笼在井筒中就位以后,便可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7 cm~9 cm,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 s。在井口的上方搭起支架,将溜槽和串筒接上,串筒宜距混凝土面2 m以内为宜,随着混凝土表面不断上升逐步减少串筒数量。严禁在井口向井下抛铲或倾倒混凝土料,以免产生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60 cm,由井下工人用插入式振动器捣振,插入形式为垂直式,插点间距约40 cm~50 cm,应做到“快插慢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高度应超出设计桩顶标高50 cm,以保证在凿除浮浆或破桩头后的桩端混凝土质量。孔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成,不留施工缝。桩身混凝土应留置有试块,每根桩至少留置2组试块。

桩身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时,开始对每根桩进行动检。为确保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可采用提高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添加外加剂使桩身混凝土强度在短期内达到检验条件,经检测,合格率100%,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因其占施工场地少、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质量且施工时不易产生污染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桩基工程中。但其人工劳动强度大,风险也较大,在施工当中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项安全措施,施工中应由专人负责安全问题,防止塌孔、有毒气体侵害等危及人员安全的事故发生。

摘要:以兴县斜沟煤矿1号,2号职工公寓楼为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包含测量放样、挖孔、安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等内容,并指出施工中应注意事项,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经验。

上一篇:吸附解吸性能下一篇:秸秆生物学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