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故障抢修论文

2024-09-29

接触网故障抢修论文(共4篇)

接触网故障抢修论文 篇1

接触网的检修工作方针是强化预防效能,利用修养辅助措施进行业务模式拓展。有关精细化的检修技术是避免故障发生的主要手段,目前要做的是竭尽全力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消除。但是, 有关这类设备的技术故障种类繁多,要真正做到故障的全面清除基本是不现实的。 接触网工作区域设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完成自行抢修的话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存在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要真正实现从根本上提高抢修能力,尽量消除故障抢修的时间影响,这是目前牵引式供电系统设备管理与控制的主要目标。

1关于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1.1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问题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变电所、 馈电线和钢轨吸上线等结构组成,整体结构形式比较复杂,并且各个组成结构的功效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接触网供电系统中心的故障环节中,具体技术方案也是比较多样的。对于大多数技术人员来说,单纯具备接触网某个方面的维修技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整体上对供电系统的结构知识完成系统掌握,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对供电系统的整体制约效果做出分析和预测,进而避免一味的恢复调整意识,将抢修时间处理及时,减少故障危机再度扩散的危机情况。

1.2设备技术参数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牵引供电结构中心是一个人机结合、 富有动态特征的特殊设施,需要维持良好的供电性能,这就需要运用严格的几何参数进行控制。有关几何参数的改良与抢修工作的搭配方面,大多数人员对几何参数的理解程度不够完整和严谨,不能在设备抢修过程中完成标准数值的恢复;必要的开通决定也迟迟不能应对,势必造成故障处理工作的延时危机。例如,在一些普通线路的接触线设置中,要完成拉出值最大化的处理,在此基础上保持绝缘距离和线岔参数的准确性,但事实往往不遂人圆。 涉及影响抢修能力的事件比较繁多,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接触网设施的完善效益。

1.3供电示意图和接触网平面结构的修正问题

1.3.1图纸编制内容不够清晰

在一些停电分区内部,隔离开关和线岔设置等,往往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极度不符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故障抢修活动中线路的封闭问题,整体停电范围将出现扩散。这些抢修方案的漏洞必须做到完整梳理,否则有关后续的停电申请和范围封锁流程将十分复杂,对完成现场重置速度改造造成严重的堵塞危机。

1.3.2相关的技术平面设置图信息掌握不够全面

由于事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尚未经过系统的科学培训和知识传授,因此对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平面图不会利用,只要一发生故障问题,基本上是盲目地出动。这对于抢修故障的快速恢复和交通的流通等都将产生严重的限制,严重时还会将隐患问题扩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2应对措施分析

2.1供电系统的优化改建

具体保证完成牵引供电系数调整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技术知识的传播,涉及各部分的机理内容都要做到全面阐述,试图采取整体分析的技术手段对故障问题整修技术做出调整。在供电系统结构的改造方面,可以采取甩开、停用等强制性措施完善抢修工作的科学安排效益。包括变电所和馈电线故障当中,可以采取临时甩开手段等完成应急处理,对锚段关节的状况等可以应用临时限制功能的措施,将绝缘关节转换为非绝缘关节,同时注重事后对系统中心的优化改建和修整。

2.2设备技术参数的调整

全面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对接触网系统组成部分的参数认知能力,争取令其具体掌握线路和双箱区段的接触网最低高度的基础上,实现最大拉出值和绝缘距离的调整,保证设备基本的安全供电功能和列车通畅效果,尽快缩短技术抢修的时间;理清接触网相关参数的结构关系,涉及锚段关节处的悬挂间距、线岔点的拉出值和补偿装置的滑轮搭配等,必须确保上述结构在基本满足送电开通条件的前提下,实现线路的开通。

2.3加强技术平面的设置水平

首先完善基础管理工作的细节规划标准,特别是关于图纸信息的准确参考性质等,尽量对分段绝缘装置、电联结器、中心锚结等接触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检验和核实,确保整体结构设置工作的积极地位。另外,加强技术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促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图纸叙述的信息;发生故障问题时,工程师必须迅速地携带图纸和工具赶往故障位置,将故障内容等信息掌握完全,如供电线、封闭线路等,看能否采取甩开设备进行越区调整,尽量优先保证正线的完整程度和列车的运行效率;在处理相关故障细节活动中,必须按照技术图纸的具体标准实施抢修方案,注意中心锚结、线岔等关节的完好性能维护,防止故障蔓延带来的二次返工活动,影响设备稳定性不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交换,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合理安排。

3结语

设备管理单位在长时期的实践经验中了解到故障抢修的重要性,为了尽量实现优质管理效益的改善,需要从相关服务运输的具体利益角度出发,争取全面系统地完善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保证具体故障事件中,全体人员能够运用准确的技术调控思想和深度的安全管理经验实施完备方案的构建,争取全面提高设备故障抢修的技术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线路的安全通畅效益。

接触网故障抢修论文 篇2

铁运[2009]39号

关于印发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的通知

各铁路局:

为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接触网故障抢修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铁道部制订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铁道部原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铁机[1989]126号)同时废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是向电力机车、电动车组等移动设备安全可靠供电的特殊输电线路,一旦故障停电,将直接影响行车秩序。为了规范和加强接触网故障(或事故,下同)抢修工作,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1号),制定本规则。

第2条 本规则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事故抢修及自然灾害和其它事故引起的接触网修复、配合工作。

第3条 铁路各级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组织、参与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牵引供电运行各级主管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为运输服务的思想,做到常备不懈,一旦发生故障,迅速出动,快速抢修,尽快恢复供电和行车。

第4条 接触网抢修要遵循“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并及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第5条 为满足铁路运输需要,必须强化接触网抢修基地建设,纳入铁路应急救援体系规划。抢修基地应配备先进装备、机具和材料,不断提高接触网抢修速度和质量。积极推广和应用集设备运行、技术资料、信息传递、抢修预案等功能于一体的牵引供电抢修辅助决策系统,不断提高接触网 应急抢修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6条 电气化区段所有职工发现接触网故障和异状,应立即报告邻近车站、供电段(含供电外委维修管理单位,下同),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清故障范围和损坏情况,必要时应在故障地点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章 抢修组织

第7条 牵引供电运行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铁路局应成立接触网应急抢修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应急抢修机制,加强人员培训、装备配置、物资储备、预案演练等基础管理工作。供电段和供电车间要成立接触网故障应急抢修组织。

第8条 每个接触网工区应以比较熟练的工人为骨干组成抢修组,抢修组现场负责人由工长或安全技术等级不低于四级的人员担当,组内应明确分工,有准备材料工具的人员、防护人员、驻站联络员、网上作业人员和地面作业人员等。抢修时现场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和防护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各司其职。平时作业应尽量按抢修组的分工组成作业组,以加强协调配合,一旦故障停电,可以配套出动抢修,当人员变动时要及时调整和补充。

第9条 每个接触网工区必须经常保持一个作业组的人员在工区值班。工区应有值班人员的宿舍、卧具和必要的降温、取暖设施,并经常保持清洁、安静,保证值班人员休息 好。

第10条 铁路局供电调度、供电专业管理部门应备有局接触网抢修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和供电段车间主任及以上人员的固定、移动电话号码。供电段生产调度应有局接触网抢修领导小组有关人员、段接触网抢修领导小组及有关机构、人员的固定、移动电话号码。

第11条 对于较大的接触网故障,铁路局抢修领导小组成员、供电段负责人、车间主任及故障抢修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赶赴调度台或现场组织指挥抢修,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应要求通信部门启动应急通信,开通现场至铁路局间多路电话和图像通信设备。

第三章抢修处置 故障判断与查找

第12条 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得知接触网发生故障后,首先要根据故障的显示情况、保护动作类型及各方面信息,迅速判明故障地点和情况(当故障点标定装置失灵时,可采取分段试送电、派人巡视等方法查找),必要时通知列车调度员,请邻线通过列车司机加强嘹望,帮助确定故障地点和状态,尽可能详细地掌握设备损坏程度和波及范围,及时与列车调度员办理接触网停电及行车限制有关事宜,迅速通知就近的接触网工区和供电段生产调度,组织调动抢修队伍,并报告铁路局供电主管部门、铁路局调度所值班主任和铁道 部供电调度。常见接触网故障判断查找方法见附件1。第13条 复线区段,为防止故障扩大,当一个行别发生跳闸且重合失败时,供电调度员要立即根据故障点标定装置指示,将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段通知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应迅速通知在线运行的邻线机车乘务员加强嘹望,必要时采取限速等安全措施。

第14条 变电所馈线断路器跳闸重合失败后,为避免扩大故障范围,在未确认符合供电和行车条件,作业人员未撤至安全地带时,不准盲目强送电。

当故障跳闸重合失败后,在没有相应供电臂有关故障信息的情况下,为排除因电力机车短路接地等故障跳闸,供电调度员可通过列车调度员通知所在供电臂上的电力机车降下受电弓后,进行一次强送电。当变电所所在站区发生近点短路(故障点标定装置指示在3公里范围内),自动重合失败后,若跳闸区段供电臂末端有分区亭并联断路器,不得用故障供电臂上的变电所断路器强送电,应用同方向另一供电臂通过分区所的并联断路器向故障供电臂试送电。设有馈线故障性质判断装置的变电所,强送电前,还应先投入故障性质判断装置,判断馈线有无永久性故障。有永久性故障,不得强送电。

第15条 接触网故障查找应以故标指示为依据,向两侧扩大查找。要按照供电调度员的指令,参考车务、机务、工务、电务、公安等人员反映的情况,结合天气、温度、运行环境等 因素有重点地组织查找。

第16条 在发生供电设备故障时,机务、运输部门要密切配合。供电段抢修人员在步行查找接触网故障点的同时,也可通过车站值班员向列车调度员报告,采取临时要点登乘本线或邻线机车的查找方式,尽快确定故障点。

抢修出动

第17条 接触网工区接到抢修通知后,应按抢修组内部的分工,带好材料、工具等,白天l5分钟、夜间20分钟内出动。工区值班人员及时将出动时间及相关情况报告铁路局供电调度、供电段生产调度和供电车间。

第18条 接触网抢修车辆应按救援列车办理。抢修车辆出动前,供电调度员应将车号及到达的地点通知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应优先放行,使之迅速到达故障现场。

第l9条 复线区段,当故障线路有列车停留时,接触网抢修车辆可通过邻线运行到达故障现场。当故障现场有车辆占用时,接触网抢修人员应视情况登车顶处理,或请求列车调度员尽快安排腾空线路,为接触网抢修作业创造条件。

抢修方案

第20条 应本着先通后复的原则制定抢修方案,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必要时可采取迂回供电、越区供电、降弓通过或限制列车速度通过等措施,缩短停电、中断行车时间,并及时安排时间处理遗留工作,使接触网及早恢 复正常技术状态。

在双线电化区段,除按上述先通后复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先通一线的原则制定抢修方案,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通线,尽快疏通列车。

当故障停电区段有重点列车运行时,抢修方案还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首先使接触网脱离接地,尽快恢复送电,待重点列车离开故障供电单元时,再要点对故障地点进行恢复。

第21条 为保证快速抢通,允许接触网满足最低技术条件开通运行。在开通线路、疏通列车后再申请天窗停电,尽快处理使设备达到运行技术标准。常见接触网故障抢修方案见附件2。

第22条 降弓距离应满足列车惰行运行要求。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抢修指挥

第23条 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必须服从铁路局供电调度员的统一指挥。抢修组设现场指挥一人,负责抢修方案的现场实施。所有参加现场抢修的人员都必须服从抢修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当有两个及以上班组同时参加抢修时,应由供电段故障抢修领导小组指定一名人员任现场指挥。

第24条 故障查找人员找到故障点后,应立即报告现场指挥,说明故障的位置、性质、损坏范围等情况。现场指挥应 立即对现场损坏范围等情况核查清楚,组织制定抢修建议方案报供电调度员。

第25条 供电调度员要根据故障破坏范围等情况及抢修组提报的建议方案、故障区段行车状况和运输要求,尽快确定抢修实施方案。抢修方案一经确定一般不应变动,确属必须变动时要经供电调度员同意,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26条 在铁路局(供电段)设备分界附近发生故障时,相邻的铁路局(供电段)应积极协助抢修,在参加抢修中服从 故障所在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和抢修指挥人员的指挥。

第27条 在配合铁路交通事故救援时,接触网抢修指挥人员应服从事故现场负责人的调动,对接触网进行停电拆除或修复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事故救援结束,根据事故现场负责人的命令向供电调度员申请办理接触网送电事宜。

第28条 在接触网抢修过程中,抢修组要指定专人与铁路局供电调度、供电段生产调度经常保持通讯联络,随时报告抢修进度等情况,同时供电调度员要将运输要求及时传达给接触网抢修现场指挥。

开通线路

第29条 接触网修复过程中,对接触网主导电回路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等关键部位要严格把关,确认符合供电行车条件后方准申请送电。送电后要观察1—2趟车,确认运行正常 后抢修组方准撤离故障现场。

第30条 需封锁线路、降弓通过或限速运行时,抢修人员应向供电调度员报告起止位置(或范围)和列车运行注意事项,并按规定在相邻车站登记,现场设置标志或显示手信号。接触网限速值应由现场指挥人员根据抢修后接触网技术状态确定。

安全作业

第31条 在整个抢修工作中,要坚持安全作业,严格遵守《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规定,防止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和发生意外事故。

第32条 抢修过程中要坚持设置行车防护,防护人员要思想集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传递信号。

第33条 抢修作业可以不开具工作票,但必须办理停电作业命令,采取安全措施。抢修指挥在抢修作业前要向作业人员宣布停电范围,划清设备带电界限。对可能来电的关键部位和抢修作业地段,要按规定设置可靠足够的接地线。

第34条 在拆除接触网作业时,要防止支柱倾斜及线索断线、脱落等;在抢修恢复作业中,对安装的零部件特别是受力件要紧固牢靠,防止松脱、断线引起故障扩大。接触线、载流承力索(含大电流区段非载流承力索)、供电线(正馈线)、加强线等主导电回路线索断线采取临时紧起送电方案抢修时,须加装短接线,短接线截面不得小于被连 接导电线索截面。

第35条 在线间距不足6.5m的地段进行故障抢修作业时,邻线列车应限速至l60km/h以下,并按规定进行防护。

后勤保障

第36条 为保证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所在铁路局、供电段和供电车间必须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抢修人员的饮食供应,必要的御寒衣物等并及时送到故障现场。

第四章 机具材料

第37条 新建和改造电气化铁路,应结合线路运行要求和接触网设备特点,将抢修机构设置及人员、交通、通讯工具、机具、材料配置纳入工程设计。开通前,人员、机具、材料应配置到位。

第38条 为保证接触网故障抢修指挥人员能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修,供电段、供电车间应配备故障抢修指挥汽车。

第39条 供电段应设置抢修基地,配备接触网抢修车列。每组接触网抢修车列由放线车、轨道吊车各1台,平板车、综合检修作业车各2台组成。抢修列车的抢修半径一般为200运营公里。

综合检修作业车应具有邻线或桥支柱下部等全方位的作业功能,以适应邻线有货物列车滞留时其上部接触网抢修的需要。提速干线的放线车应具备恒张力放线的功能。第40条 接触网工区应配置2台接触网作业车、l台平板车、l辆电力抢险工程车(以保证当接触网作业车无法及时到达故障现场时,人员、机具能先行到达)。铁路枢纽接触网工区的作业应有1台为带高空作业吊篮的高空作业车;负责铁路大型客站接触网维护的工区还应配置高空作业汽车。

第41条 接触网工区所在地、抢修车辆应配置通讯手段,以适应管内接触网抢修的通讯需要。

第42条 供电段、供电车间、接触网工区均应配置夜间故障抢修用照明灯具,照度及数量应分别满足抢修线路2000m、1000m、200m的充足照明需要(平均照度达到l00勒克斯以上,4个小时内连续使用)。个人照明工具应满足夜间作业需要。

第43条 交通机具是保证迅速出动抢修的先决条件,应有专人管理,做好日常维修保养,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有足够的燃料,随时能出动抢修。

接触网抢修用轨道车辆、汽车,必须停放在能够保证迅速出动的指定地点。如必须变更停放地点,工区值班员要及时报告供电调度员和供电段生产调度员。

冬季取暖的地区,车库应有采暖设施,保证及时出动。

第44条 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和供电段生产调度员必须随时掌握抢修列车和接触网工区交通机具的停放地点、整备情况,交接班时进行交接,接班后要复查。第45条 供电段、接触网工区及抢修基地(抢修列车)应按附件3、4的标准配齐抢修材料、工具、备品、通讯和防护用具等,并随时注意补充。供电车间抢修用工具、材料原则上存放于所在班组料库。

第46条 抢修用料应尽量组装成套,并与日常维修用料分别造册登记,分架存放。对较小的零部件(如线夹等)应集中装箱存放在固定地点。

第47条 接触网工区值班员应有材料库的钥匙,交接班时交接并清点抢修用料具,以便随时取出抢修用料具。用后抢修人员应负责将料、具及时放回原处。消耗的材料、零部件列出清单,交给值班员和材料员各一份,并共同确认。对抢修用料具,接触网工区工长每旬检查一次,车间主任每月检查一次,供电段材料、安全科(室)应组织抽查。

第五章 情况报告和总结

第48条 接触网故障抢修过程中,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应按《铁路供电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及时填写《牵引供电、电力故障速报》电传或网络传送铁道部供电调度和铁路局供电专业管理部门,并实时汇报抢修进度。

第49条 注意保存接触网故障及抢修工作的原始资料,供电调度员应对故障处理过程中的通话进行录音,待故障调查处理结束一个月后方可消除。

第50条 接触网抢修指挥人员要指定专人负责故障情 况及其修复过程的写实,包括必要的拍照,有条件时可进行录像,收集并妥善保管故障拉断或烧坏的线头、损坏的零部件等,以利故障分析。

供电段应对典型故障的照片、故障报告、损坏的线头、零部件等作为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第51条 铁路局供电主管部门要对每件事故、故障按《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和《铁路供电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认真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逐级上报,同时还要分析抢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好人好事要及时表彰和奖励;对贻误时机,工作不得力者要严肃批评;对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者要给予处分。抢修中采用的先进方法、机具等应及时推广,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抢修组织、方法与抢修预案,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章 人员培训

第52条 供电段要加强抢修队伍的定期培训,积极开展故障预想和日常演练,务必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各类故障的抢修方法。每半年组织各级抢修领导小组成员、工区抢修指挥人员进行一次轮训,讲解故障抢修知识,学习有关规章命令,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指挥抢修能力。

第53条 各工区应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的作用,经常进行各类故障抢修方法的训练,每 季组织一次故障抢修出动演习(包括按时集合、整装出动和携带工具、材料等)。

供电车间每半年组织管内各工区进行一次故障抢修演习。供电段主管段长对上述规定的工-作应经常督促检查。在学习、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要适时给予表扬。

第54条 为做好故障抢修的日常演练,供电段及接触网工区应设有供训练用的场地和必要的实物。

第七章 附则

第55条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56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铁道部原发《关于发布(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的通知》(铁机(1989)126号)同时废止。

第57条 各铁路局可结合本局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附件:1.常见接触网故障判断查找方法 2.常见接触网故障抢修方案 3.接触网抢修材料储备定额 4.接触网抢修机具储备定额

附件1: 常见接触网故障判断查找方法

根据接触网多年的运行经验,列举了一些故障的判断查找和临时供电抢修方法,鉴于线路条件、设备类型、故障情况不尽相同,各单位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采取相应最佳措施,本附件供参考。

1.永久接地: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和强送均不成功,可能是由于接触网或供电线断线接地、绝缘子击穿、隔离开关处于接地状态下的分段绝缘器击穿、隔离开关引线脱落或断线、较严重的弓网故障、机车故障等。

2.断续接地: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成功,过一段时间又跳闸,可能是接触网或电力机车绝缘部件闪络,货车绑扎绳等松脱,列车超限,树木与接触网放电、接触网与接地部分距离不够,接触网断线但未落地,弓网故障等。3.短时接地:变电所跳闸后重合成功,一般是绝缘部件瞬时闪络、电击人或动物等。

4.查找故障应根据季节、设备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大雾、阴雨及雨雪交加时易发生绝缘闪络故障,应重点查找隧道及污秽严重处所。当发现火花间隙击穿时对该支柱或与该支柱接地母线连接的相关绝缘部件要仔细检查。附件2: 常见接触网故障抢修方案

一、接触线断线

当发生导线断线时,首先应查明断线发生的确切位置,断口两侧的损坏情况,断线波及的范围等情况。

1.导线断线损坏范围较小,断口两侧无较大损伤、变形,可以直接紧线对接。导线严重损伤在一个跨距以内,必须加换一段导线,这时可在地面上先做好一个接头,网上将新旧线紧起后做另一个接头。

2.导线断线损坏范围较大时,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方案,如果列车惰行可以通过故障区段时,可将接触网脱离接地采取降弓通过的方法,先行送电通车。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1)站场侧线断线,可先将线索紧起,保证咽喉区行车,送电先开通正线。站场正线或区间断线,可将线索紧起,采取降弓通过的办法送电通车。

(2)利用紧线器、葫芦等临时连接方式送电时,必须加装分流短接线,严禁利用受力工具导通电流回路。3.导线断线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中心锚结、线岔、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等设备,要考虑季节、气温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通车。

二、承力索断线

承力索断线可用紧线工具将承力索紧起后即送电通车,必要时降弓通过。载流承力索或大电流区段非载流承力索必 须安装分流短接线。承力索断线抢修后,应对整锚段进行巡视测量,特别要注意中心锚结、线岔、绝缘锚段关节等处是否达到要求。

三、支柱折断

支柱折断是接触网比较严重的故障,一般破坏比较严重,抢修难度大。抢修时一般是临时抢通,降弓通过,正式恢复时重新立支柱。断杆处有附加悬挂,要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距离,恢复送电。1.锚柱折断

(1)若相邻两锚段长度不大,可在两转换柱间将两锚段承力索和导线分别合并,合并后要保证张力平衡,必要时可取消一个中心锚结。在断杆处立抢修支柱,将悬挂挑起。(2)如相邻两锚段长度均比较大,不宜延长锚段时,可借助附近容量足够的支柱下锚,但必须注意要上紧拉线。临时下锚可做硬锚,其下锚拉线紧固良好,且在受力方向上。处理此类故障时必须注意,紧起后的导线高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值以上,锚段关节处的过渡要保证受电弓顺利通过,不能保证时要采取降弓措施。两条馈线间的绝缘锚段关节抢修后不能保证绝缘要求的可将其短接。要注意保证电气连接可靠,回路畅通。

2.中心柱、转换柱折断

可立抢修支柱或利用附近建筑物挑起悬挂,降弓通过。当两悬挂间不能保证规定的绝缘距离时,可暂不作绝缘锚段关节用。

3.中间柱折断

(1)直线区段的中间柱折断,接触悬挂高度在规定值以上时,可不立杆,接触悬挂在此处不悬挂,不定位,即可送电。否则,需立抢修支柱,挑起悬挂。

(2)曲外支柱折断,在保证接触悬挂高度和电气安全距离条件下,可不立支柱,否则,需立抢修支柱挑起悬挂。在保证接触悬挂和电气安全距离条件下恢复供电。

(3)曲内支柱折断,一般需立支抢修支柱,挑起悬挂。4.软(硬)横跨支柱折断

软横跨支柱折断时,可根据情况采取3种方案:(1)当软横跨处在直线上时,可拆除该软横跨保证接触悬挂高度在规定值以上即可送电。

(2)当软横跨处在曲线上时,接触悬挂必须定位,此时在折断的支柱处立抢修支柱,将上下部固定索紧起,保证接触线高度满足行车要求后,即可送电。

(3)当可以封锁侧线股道时,可以在正线外侧立临时抢修支柱,优先保证正线行车。

注意事项:紧混凝土支柱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时,应在支柱田野侧打多根临时拉线后进行,并在紧张力时注意支柱和拉线受力时的变化,以防发生意外。硬横跨支柱折断时一般视情况在拆除该组硬横梁及其支撑定位后比照软横跨支柱折断抢修方案(1)和(3)处理。

四、供电线、加强线断线

1.供电线断线时,优先考虑甩掉故障的供电线或将供电线脱离接地,越区供电。

2.供电线断线后,不能实行越区供电时,则必须将供电线接通。

3.加强线断线后,将线紧起,采用同型号的线索临时短接,保证电气联结可靠,保证与接触网导电回路的畅通。

五、隔离开关故障

1.常开开关故障时,可将引线甩掉送电。2.常闭开关故障时,拆除引线将其短接后送电。3.使用权不属供电部门的开关处理后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在相关记录上签认。

六、分段绝缘器故障

分段绝缘器故障可视情况降弓通过或停电更换。

七、绝缘子故障

1.绝缘子表面因脏污引起闪络,擦拭后送电。2.绝缘子内部击穿和严重破损的,必须更换。

八、补偿绳断线

供电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小停电范围,满足列车降弓运行条件。否则,可采取整区间接触网停电,依靠内燃机车牵引 方式尽快恢复重点列车运行。

浅谈如何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 篇3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如何提高电力设备及设施应急抢修能力,保障电力的供应,是检验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那么,配网故障抢修就自然成为配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影响某供电所配网抢修效率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抢修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及抢修管理的每个阶段,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达到提高配网抢修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策略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如何提高电力设备及设施应急抢修能力,保障电力的供应,是检验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那么,配网故障抢修就自然成为配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网管理中,及时、有效并科学的抢修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配电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持。而提高配网抢修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种专业,多个单位及多种因素等,每个环节都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不可出差错,一旦发生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配网抢修的效率。

1 提高应急抢修人员技能水平

应急抢修人员是配网故障抢修的基础,只有工作人员的技术到位,技能水平达标,才能确保抢修的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抢修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抢修人员技能普考,提高抢修工作业务水平,根据不同技能水平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故障分析、案例学習及经验总结,并根据人员技能素质水平合理安排抢修工作。

2 建立流程、预案、联动机制

2.1 优化配网故障抢修业务流程

流程贯穿于抢修管理的全过程,梳理并优化抢修管理、物资配送等方面的流程,可使抢修各环节高效、顺畅的运转。

2.2 制定配网故障抢修预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是制定典型抢修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规范作业时间定额,提高故障抢修工作效率;二是利用及时更新的单线图和电气联络图,针对每条线路现状编制转(互)供电方案,实现“一线一册”;三是开展配电线路事故预想工作,针对每条线路现状,分析查找线路容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四是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急修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2.3 制定配网故障抢修联动机制

制定配网故障抢修联动机制是抢修过程的环节之一。制定联动机制有利于结合社会和整个单位的力量和资源,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加快联动的响应速度,提高抢修的效率。明确应急抢修班组工作职责,界定外委抢修工程的业务界面。工序简单、工程量小的抢修工作由应急抢修人员处理,而工程量大、技术复杂的大型故障抢修工作可由外委单位集中施工力量进行处理。

3 抢修生命周期

按照故障抢修的处理流程,将故障抢修分解为“到达现场、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物资到位、现场施工”五个环节,并称此五个环节为“抢修生命周期”。要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应从抢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入手,找准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1 加快应急抢修人员到场速度,减少到达现场时间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某供电所中压故障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9.11分钟,低压故障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6.96分钟,已满足“城区范围不超过45分钟,农村地区不超过90分钟,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不超过2小时”的服务承诺时限要求。但在抢修生命周期的五个环节中,到达现场的时间约占整个生命周期的30.68%-38.21%,因此,需减少应急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可以利用“3S”技术,减少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将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相结合,迅速采集故障现场的环境信息,为应急抢修人员提供到达现场的最佳路径,减少应急抢修人员在路途中耗费的时间。

3.2 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快速查找故障点

低压故障引起停电范围小,应急抢修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通过走访报修客户及周边群众,查看附近配网设备能顺利的判断出故障点。而中压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大,报修客户不一定在故障点附近,故障查找时间相对较长。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某供电所的低压故障定位平均时间为0.73分钟,中压故障定位平均时间为9.49分钟。中压故障定位环节耗时较长主要原因是线路结构复杂、线路设备繁多、地下电力设施安装位置隐蔽。另外,客户隐瞒由客户设备引发的配网故障等,应急抢修人员不能直接发现其故障、查找时间相对较长,从而造成故障定位耗时过长。

为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快速查找故障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为应急抢修人员配置电缆故障测试仪等高、低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并对应急抢修人员开展定位技术的应用培训,提高电缆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和效率。二是对架空线路加装故障定位设备,如重合器、分段器等,利用重合器、分段器等设备的动作特性,通过设置重合器、分段器的动作次数、时间等来实现故障定位,从而提高架空线路故障定位的精度。三是利用配变计量终端和负控终端采集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接入监控模块,通过检测电流和电压等量值的变化,判定低压网和客户的故障信息。四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无法覆盖的区域,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通信功能,将开关柜故障指示器的开关量接入配变监测计量终端,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转发故障指示器的动作信息给监控模块。五是建立线路外力破坏黑点档案,为故障定位提供参考。

3.3 做好故障隔离,尽量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

故障隔离是对故障点进行最快、最小化的隔离,目的是为了缩小停电的范围,尽快恢复非故障区用户的持续供电。低压故障主要以用户设备故障为主,一般只造成低压用户单户停电,基本上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供电,无需进行故障隔离。而中压故障将造成大面积的中、低压用户停电事故,故需要进行故障隔离或转供电操作。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低压故障隔离的平均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中压故障隔离的平均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50分钟。故障隔离环节耗时较长的主要是因为配网设备老化,在故障隔离的过程中发生设备障碍。如:柱上开关机构异常不能操作,变电站(配电房)开关机械闭锁故障,操作机构异常,控制回路异常,刀闸卡涩等,造成故障隔离的时间大幅延长。另外,网架结构不完善,线路分段不合理也会造成故障隔离时间过长。

为做好故障隔离,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推广实施配电线路带电合环技术,具备合环转电条件的线路执行合环转电,减少非故障区段的复电时间;二是运维人员要加强对配网开关、刀闸等设备的日常维护,特别是环网柜(分支箱)负荷开关,定期检查柜内的凝露、锈蚀情况和箱体气压、蓄电池等运行情况,遇到问题要马上处理;三是对重要客户和住宅小区预留发电车接入接口,在重要客户发生故障且电网转供电能力不足时,利用应急发电车快速恢复重要客户供电。

3.4 加强物资储备,建立绿色通道,缩短物资等待时间

根据2015年物资领用统计数据分析,抢修过程中物资领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本供电所领用、跨所调拨和不用材料。其中,本供电所领用的比例占36%,跨所调拨占1.4%,不用材料占62.6%。从本供电所领用物资的平均时间基本上在15分钟以内,因物资短缺需从其他供电所调拨物资则耗时60-130分钟。

为加快抢修物资的到场速度,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配置抢修物资材料箱,缩短物资领用时间;二是急救包物资管理可采用由抢修人员直接管理物资,物资管理人员做账务管理,缩短物资准备时间;三是建立跨所物资调配“绿色通道”,方便跨所物资调用。

接触网故障抢修论文 篇4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TCM,应急抢修,流程优化

1 电力故障抢修系统TCM

上海市电力公司2010年基于配电网信息化发展推出了一种电力故障抢修管理系统 (TCM) , 该系统主要用于客户故障抢修业务与电网故障抢修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使抢修时间得到缩短、抢修过程得到优化、抢修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抢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故在系统中将SCA-DA、CMS与PMS等系统各种抢修相关系统均包含在内, 同时还融入了客户信息、地理信息、计划停电信息以及抢修资源分配等多项业务功能。

通过TCM系统的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部门之间资源的共享, 进而更好的提高部门之间的配合率, 使得以往条线化故障处理的方式得到了有效改变, 不仅更好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同时也更好的实现了对电网稳定性、安全性的保障, 并且在满足经济运行的需求下, 更好的展现了电网的优质服务观念[1]。

TCM能够经由实时采集信息来实现对电网故障的报修, 在用户发现问题前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这使得问题能够在最小化时得到及时的解决。此外, TCM运用低压互联信息分析与电网拓扑对故障影响用户列表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经由统一平台, 即可对用户列表共享、故障信息等环节进行调度, 同时还可对重复报修情况进行及时的解决, 并且通过系统自动合并重复工单, 经由报修信息入口上可有效避免停电情况的出现, 使得各种重复工单量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使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当抢修人员到达现场之后, 对问题进行处理时, 需要及时将现场的相关情况完整地汇报至故障勘查信息, 这就能够为处理方案、故障的判断等提供最佳的参考数据。在TCM系统中融入了专家库分析, 该模块能够及时根据故障分析情况告知客户预计花费时间。该系统的运用, 使得传统的用户只能够被动等待的局面被打破, 更好的实现了抢修情况的全面公开, 这就使得用户能够更好的体验抢修工作的开展和效率。

2 当前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服务行业要求的逐渐提升, 社会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对电力公司抢修相应速度也有了非常高的提升, 为了满足社会对故障抢修的这一要求, 不少配电网都加强了自动化建设。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尽管自动化从某方面来看上提高了抢修效率, 但其实际运用效果却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抢修速率的期望。

并且在现实中, 无法通过系统来实现报警情况来对抢修进行调度, 大部分的配电网故障仍然需要在抢修人员达到现场之后, 才能够根据现场的反馈来给予故障抢修调度, 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2]。因配电网的现场环境复杂、设备较多以及接线分支较多等因素, 使得故障的检查时间因此延长, 加之故障抢修人员需要在现场来往等情况, 给抢修相应速度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甚至还会引起用户的投诉。

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主要是通过抢修人员到达故障现场, 根据支持组派单对现场情况进行查勘, 若分析结果显示为电网故障, 那么需要通过电话及时将信息反馈至抢修支持组。这种情况, 非常容易致使抢修支持组以及调度对相同的故障信息调出相同的工单。并且, 通过对故障信息进行登记、工程队伍故障汇报以及分析电源点等工作流程, 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这无疑是会调度工作的效率带来影响, 进而无法实现抢修速度的提升。

3 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优化措施

3.1 调整故障汇报流程

通过TCM管理系统应用, 在对故障进行汇报时, 从以往的由抢修人员对调度进行汇报, 并经由客户系统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抢修支持组的模式, 转变为仅需要向支持组汇报即可, 再通过抢修支持组对故障情况进行登记, 同时在TCM系统中自动生成调度处理。这种调度有效避免了在相同的抢修任务中的重复工单, 这使得以往抢修支持组与抢修工程队两个方面同时接到抢修工单以及电话汇报的情况得到了解决。同时调度能够将更多的经历集中到抢修资源分派、电网操作执行、安全措施实施等业务的处理上[3]。

3.2 制定TCM工单处理执行细则

为了控制工单重复出现的情况, 最大程度提高故障的相应速度, 可以对工单的处理执行细则进行重新拟定, 并对TCM工单达到调度以及抢修人员电话汇报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进行明确, 同时对TCM的相关要求和工单转发流程更好的进行了解。

在接触到相同区域相同时间段较多抢修单的情况下, 支持组应当结合TCM系统的分析结果对故障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 TCM系统根据停电情况对上级电源点定位进行分析, 最后再结合抢修用户数的变化数据以及上级电源点定位情况来综合分析故障类型, 是属于区域性还是属于单一故障。电源点的定位原则如下:

(1) 将计划停电区域设备作为报修电源点, 并将及时相关停电信息反馈至客户。

(2) 若为正在进行抢修的区域, 已经了解到的停电区域内信息报修电源点, 那么就需要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给用户。

(3) 若属于非已知停电区域的设备, 针对该报修电源点, 并且相同的电源点需要做好接收到3张以上的抢修工单, 也就是说, 当指派抢修人员达到现场之后, 等待抢修的人员对现场进行查勘之后, 再将部分情况及时汇报至调度。

(4) 同样为非已知的停电区域, 并且出现了3张以上的停电抢修工单, 这对该报修电源点, 就需要对统一电源点进行定位, 或者通过辅助分析之后, 了解到上级电源点在范围内抢修工单数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即立刻经由抢修工程队到达现场, 并及时将工单转移至调度, 同时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5) 针对学校、医院等特殊地区停电, 或者政府部门介入、新闻媒体介入等特殊工单, 不管是否掌握了较为准确的定位, 都应当及时通过电话与电源点进行调度, 与此同时, 及时安排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修。

3.3 合理分派抢修资源

根据抢修支持组对电网类故障工单的分析结果, 调度需要及时将派出电网车辆等到达现场, 以此来实现对电网故障相应速度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对停电范围较广的电网故障、影响较大的电网故障进行非常迅速的处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 可较好的解决以往抢修不及时等问题, 其效果非常显著, 有效避免了不良社会影响。此外, 经由故障分析, 更利于抢修工单的有效合并, 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节省。

3.4 加强技术培训支持

运用案例分析、相互跟班、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方式来加强对抢修支持组技术的强化培训, 将值班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对其分析故障电源点准确率的提升;可更好的实现对重复转单率以及工单重复率的有效减少。

通过上述方法, 可最大程度实现对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的有效优化。在接到抢修支持组之后, 及时根据辅助分析结果以及电源点分析结果, 对故障进行判断分析, 了解是区域性故障还是单一性故障。若属于单一性故障, 那么就需要将派单转移至抢修人员, 而抢修人员结合故障信息及时反馈给支持组, 随后再经由抢修支持组在TCM中及时将发单转移至调度;若属于区域性故障, 那么就需要在告知抢修人员的同时, 经由电话将相关情况告知调度, 以便调度能够根据情况及时做出合理的安排。

4 流程优化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进行优化, 供电公司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针对一部分未配置系统警告, 并且也非常容易造成大范围影响的情况, 其效果尤其显著, 抢修支持组能够经由故障信息挖掘信息及时作出较为准确地判断, 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调度。确保调度所派出电网车辆等能够及时到到达现场, 这在很大程度上, 可较好地提高配电网故障的响应速度, 进而促使抢修服务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无论是面对暴雨天气, 还是在面对台风的席卷, 配电网都能够在严峻的形势下迅速完成各个路线的抢修工作, 而能够取得如此效果, TCM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随着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推进, 配电网故障抢修耗费的时间和速度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为此, 加强对故障信息的挖掘和抢修流程的优化显得越来越关键。通过对TCM工单处理执行细则、汇报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 可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供电公司故障应急抢修流程更加简单、方便, 这使得配电网故障的响应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这更加能够凸显对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电力故障抢修管理系统的应用[J].上海电力, 2011 (04) :355-357.

[2]陈新.上海市电力公司故障抢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供用电, 2011 (01) :25-29.

上一篇:低碳认知下一篇:盾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