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的含义

2024-06-08

接触网的含义(精选10篇)

接触网的含义 篇1

接触网刚性悬挂在我国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悬挂类型, 广州地铁二号线刚性悬挂接触网已2003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干线铁路25kV接触网也开始了试验和局部采用,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 刚性悬挂具有比柔性悬挂较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焦柳铁路石门至怀化段扩能工程中有6座隧道内需设锚段关节, 因既有隧道改造困难大、造价高, 采用刚性悬挂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1 刚性悬挂应用的技术标准

1.1 汇流排形式

在本工程中刚性悬挂架空接触网采用∏型汇流排。∏型汇流排采用铝合金挤压制造, 单根长度可达12m, 采用接头板和螺栓连接, 满足任意长度要求, 汇流排通过结构和材料的优化设计, 巧妙利用其弹性, 通过专用放线小车, 可方便的架设和夹紧接触线, 汇流排剖面图, 如图1所示。

1.2 刚性悬挂的跨距

由于刚性悬挂不施加张力, 刚性悬挂的允许跨距和运行速度有关, 根据国外试验和运行经验, 速度和跨距的对应关系, 见表1。

石怀段列车最高速度按120km/h设计, 设计跨距一般取8m, 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调整 范围为6~10m。

1.3 锚段长度

刚性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的锚段长度, 应根据环境温度、载流温升、材料线胀系数、伸缩要求确定。锚段长度的选择取决于汇流排本体在运行中可能承受的最大温度差以及膨胀接头对温度补偿的能力, 此外也与锚段线路的弯曲半径及坡度等因素有关。石怀段隧道外设计气温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10℃, 隧道内接触网计算温差⊿T可取为40*1.5- (-10) =70℃。选用已有运行经验的伸缩量为500的膨胀接头, L=⊿L/ (⊿T*α) =0.25/70/2.4*10-5=148.8m, 锚段长度定为2L=300m。

1.4 拉出值

刚性悬挂不能像柔性悬挂那样, 布置成折线形式, 刚性悬挂成弧形布置, 在沿轨道5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250mm;200m范围内拉出值宜为±180mm”。石怀段结合安装方式, 刚性悬挂在300m范围内拉出值定为±150mm。

1.5 刚柔过渡设计

由于隧道外采用柔性悬挂, 隧道内采用刚性悬挂, 两种悬挂的弹性相差太大, 因此, 必须采取刚柔过渡措施。

贯通式刚柔过渡措施是:柔性悬挂接触网的承力索在隧道洞门拱圈上下锚, 接触线嵌入12m切槽式刚性渐变汇流排和12m加强夹紧力汇流排及整个锚段的汇流排, 在加强夹紧力汇流排上安装了下锚装置, 使刚性悬挂接触网不受接触线张力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刚柔过渡段应该设在与接触线同一条直线上, 并且满足隧道外接触线在受电弓工作范围之内。刚柔过渡段示意, 如图2所示。

1.6 中心锚结设计

刚性悬挂中心锚结采用带拉线“V”形中心锚结, 绝缘棒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10°~15°。这种带拉线“V”形中心锚结, 能够承受很大的意外的拉力, 不会产生负弛度问题。在平面布置时, 尽量将中心锚结设在受电弓中心线上方, 并且分别在受电弓中心线两侧下锚。中心锚结设计图, 如图3所示。

2 悬挂定位

2.1 安装方案

悬挂定位安装采用侧面吊柱悬臂安装方案。在距受电弓中心线650mm的隧道顶部安装吊柱, 采用通用的高强度瓷质支柱绝缘子或硅橡胶棒形绝缘子倾斜悬臂悬挂刚性悬挂, 采用300~1000mm长度的吊柱, 可适用隧道净空高度为6400~7080mm, 通过悬臂偏离垂直受电弓方向安装, 适应拉出值在±150mm范围变化的需要, 如图4所示。

2.2 关于零部件和吊柱

为适应隧道断面变化和施工安装调整的需要, 若采用悬臂安装方案, 其吊柱采用ϕ121或ϕ140钢管, 设计2或3种型号, 其长度连续可调。悬臂可以水平旋转到位后固定, 满足拉出值布置要求;悬臂可以饶其中心线转动, 防止接触线偏磨, 可调式吊柱大样, 如图5所示。

3 平面布置样图

石怀线隧道内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平面布置样图, 如图6所示。

4 结束语

刚性悬挂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中的新技术, 目前还没有刚性悬挂接触网建成使用的, 通过研究为今后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在下阶段的施工中, 可进一步运用本研究对具体结构、材质和基本参数进行详细的验证和比较、优化设计, 保证具体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确定刚性悬挂的有关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及特点、工艺原理、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及控制, 摸索出一套适合施工生产的技术指标和工艺标准, 为以后的施工生产储备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沈修建, 吕继涛.刚性悬挂接触网设计若干技术问题探讨[J].电气化铁道, 2004 (3) .

[2]李金华.架空刚性悬挂的技术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0 (3) .

“人文”的含义 篇2

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

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位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儿,不断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对他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回答:“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几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在澳大利亚的侄儿讲过的另一个故事:周末,侄儿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捞捕鱼虾。每撒下一次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总要一番挑拣,将剩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平静地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不管你啊?”那华人淡淡一笑:“住久了你就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来督促。”

两则故事,大体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在我看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文”在哪里?如梁晓声所说,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朴素的层面,它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内涵中,就在我们心灵深处。又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它是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给他人帮助?

言及此,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我想,为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我们自己更自在、更快乐,补经济课、补科技课、补法律意识课,都不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还是文化这一课、“人文”这一课。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探讨 篇3

1 接触网刚性悬挂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 广珠铁路江门隧道的隧道净空为7 280 mm, 接触网悬挂类型为刚性悬挂, 线材为PAC-110+CTA (S) 120, 支持装置采用中间吊柱水平式, 跨距为8 m。接触网刚性悬挂系统主要由定位绝缘装置、中间悬挂装置、中心锚结、汇流排、膨胀接头和刚柔过渡装置组成。

1.1 定位绝缘装置

定位绝缘装置由调整底座、悬挂绝缘子和接地装置构成, 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1.1 利用调整底座进行精准定位调整

接触导线不带张力, 因此整个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底座的稳定性, 所以底座采用了钢结构底座。该底座结构简单, 与汇流排的连接更牢固、稳定性更高。

1.1.2 绝缘子完成系统绝缘

为了满足防护绝缘子和汇流排的需要, 绝缘子采用的是SMC工程模压塑料, 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得到提高。

1.1.3 采用接地装置完成系统接地

采用圆钢将所有的调整底座联接, 并进行接地处理。

1.2 中间悬挂装置

中间悬挂装置主要由中间悬挂点构成, 使汇流排可以顺线路方向窜动, 而不能上下、左右移动 (或转动) , 减少了汇流排因自重带来的预挠度, 如图2所示。

1.3 中心锚结

在汇流排中间部位安装中心锚结, 防止汇流排向两侧伸展或收缩。

1.4 汇流排装置

架空刚性悬挂中, 汇流排是关键部件, 每一段汇流排之间用中间接头连接, 构成刚性悬挂的每一个锚段。汇流排装置由汇流排和中间接头构成, 其主要功能有二:即由汇流排和接触导线组成封闭截面形成刚性悬挂, 汇流排夹持接触线有利于受电弓取流。

1.4.1 汇流排

江门隧道内刚性悬挂的汇流排为п形截面的铝合金型材, 截面为异型敞开结构, 两个垂直边末端形成夹口, 接触线嵌入夹口中, 如图3所示。

1.4.2 中间接头

中间接头 (如图4所示) 的主要功能是将汇流排联接起来, 既要保证其机械强度, 又要保证其电气联接性能。汇流排之间的连接采用内锁式接头, 有效地避免了连接处出现V型或反V型。

1.5 膨胀接头

膨胀接头用于补偿汇流排系统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长度变化, 并保证电流良好续接, 使得受电弓能平滑过渡, 如图5所示。

1.6 刚柔过渡装置

江门隧道内的接触线是嵌入在汇流排内且不带张力;而隧道外的接触线却富有张力, 是由承力索通过吊弦悬挂起来的, 承力索同样有张力。这就需要在隧道端口处设置刚柔过渡装置消除隧道内外的差异, 使机车受流平稳。

从图6中可以看出, 刚柔过渡装置由铝排加工制造, 顶面加工成不同深度的切槽, 以逐步减小惯量和增加末端的弹性。需要将其安装在刚性网和柔性网的过渡处, 避免产生硬点, 并安装螺栓来保证夹口夹持力;而底部设计成缺口结构用来放置接触线接头线夹, 防止因柔性网张力造成接触线在铝排内滑动。

首先嵌在汇流排内的接触线先脱离汇流排, 与隧道外的接触线并行10~15 m后, 再使用并沟线夹, 将其固定于承力索上。然后通过调整并行段的双线夹, 保证作用于受电弓上的接触压力是连续变化的, 从而保证机车受流的连续性。

1.7 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

接触网刚性悬挂主要的零部件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2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特点

2.1 结构简单

与传统的柔性悬挂相比, 刚性悬挂没有承力索、吊弦和下锚补偿装置。由于不需要补偿下锚, 因此锚段关节结构也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电分段功能, 使整个接触悬挂非常简洁。

2.2 安全可靠

由于无下锚补偿张力, 刚性悬挂不存在汇流排断裂和接触线断线的现象, 使线路更加安全可靠, 避免了柔性接触网的钻弓、不均匀磨耗、高温软化和其他弓网故障造成的断线事故, 因此, 刚性接触网故障一般是小范围的点故障。

2.3 维修方便、成本低

对接触网刚性悬挂而言, 隧道净空小、维修工作量小, 日常维护主要是对连接件的紧固和对关键部位的数据进行调整, 即对各连接螺栓进行紧固和对悬挂的关键设备进行调整恢复。由于刚性悬挂各零部件连接牢靠、数据变化小, 且悬吊装置具有水平和垂直双向调节功能, 便于刚性悬挂拉出值和导高的调节。因此, 无论是日常维护、事故抢修, 还是更换接触导线等, 刚性悬挂的工作量都比柔性接触网减少很多, 其维护成本也就相应较低。

2.4 风险大、要求高、无工艺标准

除了上述的几个优点外, 刚性悬挂也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有: (1) 设计、施工有一定的风险; (2) 对设备和线路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 (3) 刚性悬挂作为一项新技术, 目前还没有检修工艺和维修标准。

3 结束语

刚性悬挂在铁路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施工技术和检修工艺并不成熟, 需要进一步探索。今后,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 刚性悬挂技术必将趋于完善, 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刘德生.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J].电气化铁道, 2007 (02) .

休息的含义 篇4

为什么要休息

1.休息是自然法则的需要。在自然界的事物中,我们都不自觉地遵循着这种法则,比如为让草原能长出更好的牧草,我们会让某些牧场停止放牧一段时间,让土地得以休息,让草得以生长。我们不要忘记的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因而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

2.会休息才会工作。有一种概念叫做“人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人的持续发展的资源至少包括工作(学习)的承受力、身体的健康力和人的求知欲、自主性、自尊以及自信、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几个方面,要使这些资源得以储备和保护,就要既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又具有很好的修养身心的调适能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会休息才会工作。

3.会休息才会有完整的人生。世界上不存在永动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物种来说,人的休息和工作同等重要,会休息才有完整的人生。

休息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人生活情趣的追求,休息的内容非常广泛:

1.文化娱乐活动;

2.健身的体育活动;

3.有利身心的业余爱好;

4.全身心放松休息。

休息时间安排

1.平常零碎休息时间。除了工作时间和睡眠时间之外,剩下的时间均可以休息。可根据每个人条件,有规律地安排好这宝贵的8小时休息时间。人们一般平日的休闲时间是指下班后至睡眠前的6~8小时,这中间包括上、下班行车时间、吃饭和处理个人卫生,以及家务时间,剩下的零碎时间就不多了,也可以做到因时制宜,学会利用零碎时间,抓紧休息,以简单活动为主,做一些具有“省时、省费、省心”的休闲活动。

2.节假日休闲时间。节假日时间是整块的,可以做出较多内容的休闲安排及参加一些较大的节假活动,如和家人逛街购物、观看演出、参加健身俱乐部会员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3.休假时间。休假时间是更为集中的休闲时光,应该有具体的休假计划安排,可做如探亲、访友、旅游等需要较长时间的活动安排,这些活动都应安排在不超出假期时间为宜。

休息须戒

1.戒偏。休息不是睡觉,休闲也不是休懒,人是天生的懒动物,一到休息时间就大睡一场是不妥的。

2.戒赌、戒毒,及戒除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及行为。

3.忌行为过激。休闲时间里最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如有伤身心健康的极限活动、暴食暴饮等。

4.切忌过度疲劳。休闲本是休整身心的过渡活动,反而劳精伤神,其结果适得其反。

5.戒替。不要把工作带到休闲时间去做,在休闲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实际上是挤占、替代了休闲,等于取消了休闲时间。

“现代”的含义 篇5

“现代的”是经常被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形容词。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在建筑中, 所有人都知道“现代建筑运动”, 我们也都听说过“现代建筑”, 同样, 听说过“后现代主义”, 却并不懂得它的含义。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运动, 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设计。在有希望的情况下, 某些理性逻辑能够指引我们创造出具有功能性且适合居住的建筑;我们通过背景经验学习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建立绩效标准, 创建选择项并对其进行评估。

但是, 大多数建筑师会受杂志等媒体诱导, 因为压力或者竞争而进行设计。我们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宏伟的建筑特辑, 会想“我们能够创建出这样的建筑吗”?我们受“电脑化建筑”等词语的吸引, 并相信未来必定如此, 而事实上, 现实仍旧如此。或许我们所有人都被愚弄了。我们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大脑理性地思考问题, 所有人都想呈现出“现代感”, 对“传统”嗤之以鼻;我们要成为“开放的”人, 对“保守的”不屑一顾。实际上, 想要表现出“现代感”并不是说要表现得与众不同, 我们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设置自己的议程, 把价值观灌输到作品中。

“骄傲”的含义 篇6

这里的“骄傲”可不是“自高自大”的意思, 而是“自豪”的意思。“为你骄傲”, 就是“为你自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天性好动, 一旦玩起游戏来就会忘了一切, 甚至闯下祸来。课文中的“我”和小伙伴“把一块块小石头扔上”一位老奶奶家的房顶, 还“觉得很开心, 很有趣”。一不小心, 扔出的“一块光滑的小石头”砸碎窗户玻璃。我们“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后来, 一想到这件事, “我”就“害怕”“担心”, 觉得“很不自在”。于是, “我”攒了7美元, “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 向老奶奶说明情况, 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老奶奶收到后, 也给了“我”一个信封, 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 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

接触网故障的判断与查找 篇7

关键词:牵引供电,接触网,故障,查找

1 概述

接触网是电力牵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担负着不间断地向沿线运行中的电力机车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接触网为沿线架设、无备用, 运行环境苛刻, 容易发生故障。接触网发生事故后迅速抢修、送电、通车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 经验证明, 正确迅速判断查找出故障是压缩故障停时的关键。供电调度员作为牵引供电设备运行、检修及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 在接触网发生事故后应正确指挥、灵活处理,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 为迅速抢修通车奠定基础。

2 判断查找接触网故障的原则

接触网点多线长, 运行环境复杂, 事故形式多种多样, 但却有规律可循。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 提出判断查找接触网故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

接触网发生事故后,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信息是有关变电所馈线开关跳闸, 具体技术参数有:跳闸开关、保护动作类型、重合闸动作情况、短路电流、故障测试装置指示的故障点位置等。供电调度员要对每项技术参数认真分析, 同时指挥变电所值班员对所内设备进行巡视检查, 在确认变电所内设备无异常后, 根据这些参数对故障作出初步判断, 指挥接触网工区有针对性地查找。

1) 变电所馈线开关跳闸, 重合成功。这种情况为瞬间接地故障, 一般由接触网或电力机车绝缘件闪络、电击人或动物等引起。2) 变电所馈线开关跳闸, 重合成功, 过一段时间又跳闸, 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数次断续跳闸。这说明该馈线内有断续接地点。造成断续接地的可能是:接触网或电力机车绝缘件闪络、货车绑扎绳松脱、列车因异物超限、树木与接触网放电、接触网与接地部分距离不够、接触网断线或部件脱落但未接地、弓网故障等。同一馈线断续接地多为固定物如接触网绝缘件闪络、树木放电、接触网断线或部件脱落等引起。3) 变电所馈线开关跳闸, 重合失败。若在该供电臂内所有机车降弓后试送电也失败, 则说明该馈线内有永久接地点。造成永久接地的可能是:接触网或供电线断线接地、绝缘件击穿、隔离开关操作不当或开关引线一端脱落接地、弓网事故接地、吸流变压器短路等。若在该供电臂内所有机车降弓后试送电成功, 则说明该馈线内没有永久接地点, 可令该供电臂内所有机车逐一升弓, 哪台机车升弓引起开关跳闸, 证明该机车有问题, 禁止其升弓, 等待处理。4) 查找故障应根据气候条件、设备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雾天、小雨、冬末春初的雨雪易造成绝缘件闪络、特别易造成电力机车受电弓支持绝缘子闪络, 大风会刮倒树木引起接触网事故。在山区区段, 由于接触线高度较低, 还易发生列车因异物超限、货车绑扎绳松脱引起的跳闸, 同时易发生鸟害, 甚至发生山上落石砸坏接触网、塌方引起的供电事故, 而且夏季易有水害、冬季易发生隧道接冰烧断承力索等。

2.2 最大限度地掌握故障信息

供电调度员在根据跳闸开关信息初步判断故障大致情况的同时, 要积极地与行车部门人员联系, 包括列车调度员、机车调度员、机车司机、车站值班员等, 在每次开关跳闸后, 供电调度员都要详细了解跳闸供电臂内列车运行情况, 包括列车类别、车次、运行区间、运行时间、机车型号、牵引定数、列车编组等, 询问机车运行情况, 对接触网有无异常反映。积极向有关供电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薄弱环节, 同时认真听取线路人员如巡道工、巡山工、线路作业人员、沿线单位人员等汇报, 注意说话方式内容, 启发式询问, 尽可能多地了解故障信息, 增强判断故障准确性, 如通过“发现某处冒一火球”“一根线落地”等语言, 不仅能确定故障大致地点, 还能作为判断故障性质的参考。

2.3 不易判明的故障处理原则

对不易判明的故障, 供电调度员首先要确认故障点是否在接触网区的查找范围内, 结合故障测试装置的指示, 注意检查变电所、分区亭、开闭所、AT所等上网馈线及装卸线等平时不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 必要时扩大查找范围。对绝缘子闪络、击穿, 分段绝缘器击穿等此类不易判明的故障, 可按下列原则进行:

1) 根据故障测试装置的指示及人员反映, 确定故障大致地点;2) 接触网工区在一定范围内检查火花间隙是否击穿, 地线是否有短路烧伤痕迹, 绝缘子有无闪络痕迹等;3) 当采用以上步骤仍不能判定故障点时, 可采用分段试送电方法判定故障点。

分段试送电方法即拉开故障区间的某一隔离开关, 从电路上对变电所馈线开关送电范围进行分段, 然后试送电, 根据开关动作情况确定送电范围内有无故障点, 现场人员根据放电弧光即可判定故障点。

采用分段试送电方法时供电调度员要认真查阅列车编组, 了解在该供电臂内是否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列车, 根据经验, 在故障测试装置指示的故障点误差范围内布置观测人员, 送电前要与现场人员联系, 讲明意图, 便于现场人员配合, 防止出现供电人身事故。

3 事故处理举例

2007年6月27日13:17琉变报:211馈线跳闸, 阻抗一、二段动作, 故标 (9.0KM, 2782A) 重合失败。通知京广列调:琉变211馈线跳闸, 重合失败, 让其令机车降弓。13:26京广列调讲:机车已降弓可以送电。13:26琉变合上211开关, 13:27送电完成。13:29琉变报:211馈线跳闸, 阻抗一、二段动作, 故标 (16.9KM, 2264A) 重合失败。通知京广列调:琉变211馈线跳闸, 重合失败, 让其令机车降弓。13:34列调讲:机车已降弓可以送电。13:35琉变合上211开关, 13:36送电完成。13:37琉变报:211馈线跳闸, 阻抗一、二段动作, 故标 (16.7KM, 2271A) 重合失败。通知京广列调:琉变211馈线跳闸, 重合失败。通知工区查找设备故障。13:42窦店站值班员反映25KM+400M处接触网上有倒树。通知良乡工区派人去现场处理。14:08琉南工区报:窦店-琉璃河32KM+900M处接触网上有到树。14:26琉南网在窦店-琉璃河处理倒树。14:28良乡工区到现场并在良乡-窦店处理倒树。14:43良乡工区报作业完成。15:04琉南工区报作业完成。15:09琉变211#馈线送电完成。

4 结语

接触网故障的判断与查找需要供电调度员与接触网工区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供电调度员应在长期的运营及事故抢修指挥中, 不断积累经验, 按照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提高判断事故的准确性, 提高运营指挥水平。接触网工区应积极配合对事故点的查找, 特别是在具体事故点的查找上应积累经验, 根据管内设备的具体情况, 运用各种事故迹象, 进行有目标的查找, 并和电力调度员密切配合, 准确、迅速地找到故障点。

参考文献

[1]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浅析法治的含义 篇8

一、法治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法治观念源于古希腊, 是古希腊思想家们关于法律与“哲人”在国家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的论争的产物。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雅典国家形成初期, 人们便遇到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这样一个问题。“务实的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就用行动回答了相同的问题。为了限制执政官的任意权力对人民的侵犯, 罗马人要“拟定各种法律来规定执政官的权力, 任何高悬于人民头上的法律, 都得是他们自己给予执政官的, 这些, 而且只有这些, 才是他可以引用的, 绝不许他们把自己的放肆和任性当法律。”[2]

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的一统天下为法学争得一席之地, 他认为立法者 (皇帝) 应当受到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 按照上帝的判断, 一个君王不能不受法律的指导力量的约束, “应当自愿的、毫不勉强的满足法律的要求。”

近代的自然法学派除了极少数学者外 (例如霍布斯) 都是法治论者。洛克认为不依法治理就等于违反了契约, 这与人民订立契约的目的相反。孟德斯鸠则对古希腊、古罗马史加以研究后得出法治的结论, “没有法治, 国家便将腐化、堕落。”

经过两个世纪的法治启蒙以后, 西方人开始组建自己的法治社会。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 西方开始大规模立宪和法制改革运动。1961年各国法学家又在尼日利亚首都讨论法治问题。自此, 法治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冷战结束以后, 法治观念进一步向东方扩展, 成为进步人类的共识。

二、法治的概念

(一) 法治的概念

法治的字面含义为法律的规制、法律的统治。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包含两层意思, 普遍守法和良法。启蒙学者讲法治都与权利、自由、平等相关, 但很少明确指出法治含义。

法治的内涵或原则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法的普遍遵守、良法的实体价值、良法的程序价值和基本制度原则。

1.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即法律有至上权威, 它包括法律内部秩序和法律与外部权威的关系两个方面。就法律内部秩序而言, 指宪法至上和法律位阶制度之维护。就法律与外部权威的关系言之, 表现有三:法律高于任何权力、法律高于任何其他规范、法律高于任何个人。

2.良法的实体内容

良法的实体内容指法律必须保障自由、平等、权利等基本人权, 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是法治的灵魂。

3.良法的程序内容

这包括不溯及既往、法的明确性、公开性、法律的普遍性、不矛盾性、法的安定性等等。

4.维护、体现法治的基本制度

这些制度有: (1) 国家机关分权制衡原则。 (2) 司法独立。 (3) 司法审查。

(二) 法治的三境界

法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过程。由初级状态到高级境界, 由低层次到高层次, 达到法治的理想境界:

第一境界最起码的要求是有形式法治, 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即国家有基本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政治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凭借, 保障社会的稳定。

第二境界是国家权力与社会主体权利的关系达到平衡调节。一方面, 对国家权力有分权制衡的机制, 是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 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司法, 司法独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 公民的权利有法律的保障, 权利受到侵害后有法律救济。

第三境界是法治上升为宪政。法制能体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 国家立法权受到宪法限制, 以维护人权与公民权利和自由, 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作为实行法治的最高准则和目标。

三、相关概念的比较

为了对法治有一个彻底、明确的认识, 便有必要对与法治相关的概念加以比较, 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 法治与法制

我个人认为, 法治与法制存在着以下区别:首先, 法制是法律制度, 是法治的基础, 但是有法制并不一定有法治;法制强调的是实存的规范、秩序;法治则是对法制的价值要求。其次, 法治与法制的主体不同。法制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权力机关或权力者;法治的主体则是人民和经人民民主选举产生或授权的国家机构。因此, 一个国家有法制, 并不一定意味着实行了民主的法治, 可能还只是专制下的法制。

(二) 法治与德治

1.孔孟的德治观:以道德约束统治权力

德治是中国先秦时期儒家孔丘、孟轲所主张的治国方略。其主导思想是, 要求执政者实行德政、仁政, 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权力, 规范掌权者的行为。

总的来说, 孔孟德治着眼点在于抑制王权, 保民惠民;比之法家法治的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矛头主要是对付臣民, 儒家的统治策略要开明的多。而且孔孟主张德治, 并不完全排斥法制。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2.法治下的德政

在当代中国, 鉴于权力腐败、社会腐败日甚, 以德治国的口号应运而生。但如何正确的理解和阐释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 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主要继承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 把锋芒和重点放在“为政以德”的原则上, 以道德义务约束执政者。“正己然后正人”, “治国必先治吏”, 只有领导者树立了道德权威, 才能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文明教化。

应当指出, 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 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 因而要受社会道德舆论和法治的制约。道德要真正起到作用, 有赖于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德与法必须结合,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障。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法治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法治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以及对权利的保障, 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 依法行政, 依法司法, 制约权力, 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 维护人民的尊严和价值。在对法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之后, 我们才可以对如何构建法治这一实践性问题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摘要:法治意味着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 依法行政, 依法司法, 制约权力, 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 维护人民的尊严和价值。明确了法治的概念, 我们才能对如何构建法治有更好地认识。

关键词:法治,权力,权利

参考文献

[1]列宁, 列宁全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6.

石棚的最初含义 篇9

审视先民的巨石文化现象,都带有十分强烈的表现意念,粗略说来其本质无外乎反映史前先民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并达到他们认可的与天地神明沟通的目的。对巨石的“安排”是他们认定的一个现实,用此“对巨大事物的征服”来显示当时的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

巨石建造的发展是伴随着史前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念的发生而出现的。在此之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巫术观念,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繁殖力的渴求和面对死亡的畏缩,另外反映为对自然力的恐惧,唤起内心中与生俱来的虔诚心态,这就是宗教感情的丰厚基础。而巨石时代人类的宗教精神则表现出对生命永恒的祈求,体现为对死亡现象的超越,向神表明恭顺敬服的仪式,其中就包含有强烈的娱神功能。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超自然的生命意识的膜拜,史前先民的巨石建造因而确立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不同形式的巨石建造所营造和渲染出的各种空间及构成的艺术氛围,使之具有了一种超越自然,赋予生命永恒的感觉。他们以超越自身能力的巨大热情,切割、搬运、打磨、垒砌石块,这是人对宇宙世界认识上的自觉行为,尽管它和宗教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为精神观念的极端形式。这种把人内心积蓄的巨大能量物化的行为,具有精心动魄的感染力,形成了后人所称之的“伟大的艺术风格”。后人的这种认识,或者说被先民的强悍精神所召唤,或者说被来自自然精神的鼓动而形成的崇高感受。

对现代艺术中各种形式的表现主义(此处泛指不以客观再现现实的浮光掠影者)的深层研究,都可能发现这样一种共同的现象,在艺术家的内心中,往往把自己夸大为世界的创造者,用夸张的描绘使人的精神有所依附,以期建立强大的“自我”来抵消外部世界的压力。这或许并不是因为某个艺术家的自负,而是来自此类人群敏感而脆弱的内心感受。许多艺术家常表现得自命不凡,就个体而言,这恐怕是潜意识状况下人的一种自我调节,避免孤立的自我精神淹没崩溃于现实的自我调试,这是可以从心理学上找到充分依据的。

史前先民在探究心灵表达时,无意踏进了表现主义的行为模式也未尝不知,但是他们表达的精神更加深厚,建造起的“艺术体系”更加难以被毁坏。将“现代艺术作品”与“巨石作品”相互交叉认知,对那个遥远的巨石文化时代的了解,对现代艺术本质的体验,或许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结果。

以石棚而言,它是对建筑在地面之上、以数块较小石块支撑起巨大顶石的建筑形式的统称。石棚在全世界分布很广欧洲的丹麦、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亚洲的叙利亚、土耳其、印度、缅甸、越南、日本、朝鲜以及中国都有大量发现。中国的石棚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走向上,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分布。尽管石棚建筑样式各有不同,形式大小不一,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就是用小块石头支起巨大的石块。最早的石棚做工粗糙,仅用三块原石支起另一块巨大的原石,到了青铜时期,做工逐渐变得精良,许多石棚是由巨大的原石磨制成形制尺寸规范的石板,覆盖在形制规范的较小的三面石壁之上,形成更为规范的石室……以此足见石棚在人类建造史上的广泛分布和其历史沿革的久远。石棚的大量遗存,应该说反映着人类巨石时期普遍的文化心理状态。

有关石棚建造的最初含义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了。中国东北民间就流传着“姑嫂修石升天”和三位仙女为比试法术而修石棚的神话。其实世界各地对石棚都有各种各样的揣测,创造了完全不同的神话与传说。朝鲜半岛流传着天上的巨神把石桌移到人间的神话,德国人把它称为“巨人的墓”,比利时人把它称为“恶魔的石头”,葡萄牙人把它称为“摩尔人的家”,法国人称它为“神灵的家”或“商人的桌子”,而英国爱尔兰人称之为“迪尔梅德与格兰雅的婚床”,说是一对私奔的男女曾经匆匆搭起的床……将种种的说法联系到一起分析,就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向,即:后来的人们已经完全不知道史前先民建造这样石头建筑的真正原因了。考察在如此大的范围里都有巨石建造的石棚遗迹存在,其中所蕴合的主要功能,我个人认为是以祭祀为主,因为它直接与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相关,这两点是人类文化形式面貌的主要支点。

认定石棚是“开启巨石时代”的典型形式,也是鉴于它在如此大的地域范围里有遗存这个事实。如果说巨石时代的建筑是目前人类祖先的遗留物,就应该确信一个事实,当时的人们也是费了巨大的精力才完成了这些浩繁的建造工程的,因为这些工程是现代人在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情况下,也不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所以问题就来了,有什么样的生存难题在困扰着史前先民?又有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使氏族祭司们焦虑?这里关乎到了人类起源的文化问题,我们不同于昆虫、植物与动物,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人类在初始阶段,是不会想到这一类深奥问题的,他们为果腹而忙碌,与其它动物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区别。人类在进步之后很长一个时间段里,因为氏族结构的原因,如生殖繁衍依然是困扰氏族人群的主要难题,也不会积聚起这样大的力量来建造巨型的石棚。只有到了氏族人群繁衍具有了一定规模,生存经验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人们的生活出现异常状态时,人才会产生独立性的思考: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史前先民是否想通过不一样的手段,比如“将巨石搬离它们原有的位置,放到高架的石头上”来向自然示威,来显示自身的存在,来凝聚人心,来谋得更多利益……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现代人的生存命题,有可能—万年前的史前先民已经被这个看似现代的问题所困扰了。如果说远古先民认定自己的氏族部落是太阳的子孙,不断升起的太阳就赋予了了他们巨大的力量。

随着人类文化在不同地域中的演化发展,石棚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被丰富。人类对超能力的崇拜使精神延伸进更为广泛的巫术领域,极有可能最初就是移动巨石这个极为单纯的行为。另外,对巨石的移动也凝聚了人群的向心力,人类在有记载的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曾因精神与存在的困扰,无数次地发生过十分严重的问题,以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因而倾其所有,建造恢宏的神殿,开掘伟大的洞窟……史前先民很可能用建造巨石建筑的行为,化解氏族人群内部的精神问题。这本身即是一个费尽心机的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转化问题,也显示了先民们的非凡能力。同时也为人们找到了人的从属关系,“他”不同于这个世界上一般的动物,他们是更加神圣的主宰世界的太阳的子孙。

关于接触网直链形悬挂的探讨 篇10

自2004年至今, 我国铁路迅猛发展, 先后经历了铁路第五次、第六次大提速, 并建成了津京城际、武广客专、哈大高铁等高速铁路, 但无论是既有线改造还是新建线路, 我国除了老哈大线等个别线路采用半斜链形悬挂外, 大部分均采用直链形悬挂。

根据悬挂链数的多少及悬挂点处吊弦的形式不同可大致分为3类, 即以日本为代表的复链形悬挂、以法国为代表的简单链形悬挂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弹性链形悬挂[1]。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接触网悬挂形式越复杂就越代表稳定, 日本在1964年建成的新干线中之所以选择复链形悬挂, 一方面是认为接触网弹性更好, 而其初衷却是因为新干线接触网采用80mm2的铜镉线和110mm2的硬铜线, 载流量不够, 故综合决策选择复链形悬挂。但其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太多, 运营维修费用高昂, 发生事故时抢修难度大、中断时间长, 随着运行经验的积累及研究的深入, 日本在北陆新干线又决定采用了简单链形悬挂。因此, 接触网悬挂类型的选择是够用即可, 并非越复杂越先进。

1 我国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的悬挂形式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1958年开始修建的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在有关人员赴苏联考察后, 1958年底, 中国试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 采用苏制ДЖ-5型受电弓, 滑板长度达到1270mm, 这也决定了当时接触网可采用大跨距, 由于跨距较大, 为使接触网的弹性在跨距内尽可能均匀, 宝凤铁路接触网在列车运行速度较高的区段采用了弹性链形悬挂, 在列车运行速度较低的车站则采用了简单链形悬挂。通过50余年的持续引进、吸收与再创新, 我国铁路新建线路的接触网悬挂形式基本定型为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两种直链形悬挂形式, 可参见表1。

2 直链形悬挂形式的选择和曲线区段的承导布置争议

2.1 直链形悬挂形式的选择

沿接触网锚段变化的弹性会导致受电弓周期性上下振动, 而振动幅度又与抬升力相关。接触网的弹性可用单位垂直抬升力作用下的接触线抬升表示。图1列出了计算后的接触网一跨内各点接触网的弹性曲线。图中, 津京为简单链形悬挂, 武广、郑西为弹性链形悬挂, 由此可见, 京津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系数较大, 而武广、郑西接触网的弹性不均系数较低[2]。

弹性会影响到接触线的振动状态, 但目前高速铁路的张力普遍在25k N以上, 接触线的波动传动速度很高, 简单链形悬挂结构简单, 对于单弓运行的电力机车能够满足需求, 但对于双车重联的动车组存在前后弓波动互相影响的现象, 导致弓网不能安全接触, 受流质量下降;而弹性链形悬挂虽然提高了接触网的弹性, 但由于增加了弹性吊索, 使得施工调整较为复杂, 施工成本高, 且运营维护和事故抢修难度加大, 两者相比各有利弊。

2.2 曲线区段的承导布置争议

对于直链形悬挂方式中的曲线区段, 无论是设计院在绘制接触网安装图纸时, 还是在施工单位编写腕臂计算软件时, 均会按照承力索与导线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进行编制。在各大铁路院校的教材当中也均定义为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 但在铁道部文件铁运[2007]69号《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第五章第60条当中却明确指出:直链型悬挂, 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在实际现场, 对于一些改造工程、过渡工程则会出现两种均存在的现象, 施工、运营各执一词, 各有依据。

2.2.1 定位点受力分析

定位点受力分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 以下仅为有争议的曲线区段的受力分析。

对于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 定位器在定位点所受垂直分力的组成部分为:定位线夹自重、定位器所受重力的一半、定位点两侧吊弦之间由于高差引起的的小部分接触线的重力;水平分力的组成部分为:线索张力在两侧拉出值不同的情况下引起的水平分力、曲线区段定位器因接触线折线布置受到的指向曲线内侧的水平分力。

对于承导连线垂直于轨面, 其定位点垂直分力与前者一致, 但水平分力上除了前者两种之外, 还存在接触线自重的水平分力。由于存在外轨超高, 承力索通过吊弦承载接触线的重量会产生一定的角度 (可由外轨超高和轨距计算求得) , 图2当中的吊弦承载力F可划分为垂直分力F1和水平分力F2, F1即为定位点两侧接触线自重的一半, 定位器所受的水平分力Fj=F2。假设跨距均为50m, 超高50mm, 接触线自重参考表1取1.35kg/m, 通过计算可得Fj≈23N, 对定位器的受力有一定的影响。

2.2.2 接触线磨耗分析

在曲线段当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时, 由于受电弓滑板与水平面存在一定夹角, 接触线会产生一定的偏磨, 承导连线垂直于轨面则无此问题。但根据理论计算和现场运营经验, 夹角不大于18°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保证局部磨耗达到20%也不会打弓。而我国规定的曲线轨道最大外轨超高不大于150mm, 也就说夹角不会大于12°, 因此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对于接触线的偏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2.3 腕臂及定位结构分析

以曲外正定位支柱为例, 当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时, 不考虑支柱斜率及棒瓷底座等扣料, 平腕臂上承力索座位置只依据接触线的偏移值即可, 平腕臂长度=限界-拉出值+偏移值+腕臂露头, 给定以上参数 (定位器长度以1100mm计算) , 一般计算结果当中定位器的定位支座至定位管定位环的距离为200-400mm范围内, 很方便拉出值的后续调整。

当承导连线垂直于轨面时, 平腕臂上承力索座位置须依据承力索的偏移值, 此时, 定位管定位环会随着斜腕臂向曲内偏移, 定位器的定位支座则需向定位管根部调整, 如果调整至根部没有到位, 只能选择更短的定位器, 而选用短定位器则有可能导致定位器坡度过大, 影响弓网状态。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在悬挂类型选择中基本趋于设计时速300km/h以下的采用简单链形悬挂, 300km/h以上的采用弹性链形悬挂, 但并非必须这样设计, 对于新建线路接触网悬挂方式的选择, 应遵循够用就好、简单可靠、注重弓网状态的原则。

高铁发展迅速, 铁路技术日新月异, 虽然各铁路局针对高铁接触网维护制订了一些实施细则, 但《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一直沿用铁道部文件铁运[2007]69号文件, 中国铁路总公司应结合设计指导和现场实际运营经验尽快修订规程, 明确直链形悬挂承导连线垂直于水平面的定义, 为接触网检修做到有据可依, 保障铁路供电的安全运营。

摘要:比较目前国内普速与高铁不同方式的直链形悬挂, 对直链形悬挂在曲线区段的承导布置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分析, 并对铁路运营部门的接触网检修提出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方式,直链形悬挂

参考文献

[1]吉鹏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上一篇:三不下一篇:高校图书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