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技术论文

2024-05-28

田间管理技术论文(共11篇)

田间管理技术论文 篇1

⒈插秧后的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 由于根系受伤, 吸收水肥能力降低, 地上部停止生长, 叶色变黄, 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1) 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 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 看苗灌水。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 两三天后, 落浅到1寸。小苗移栽, 灌浅水1寸。 (3) 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 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 每亩追施硫铵2公斤。 (4) 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 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 效果很好。

⒉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 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 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 增加有效蘖, 控制无效蘖, 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 为丰产打下基础。 (1) 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 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 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为宜, 最多不超过5公斤。施肥不可过晚, 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2) 浅水勤灌, 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 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 一般灌水1寸, 能提高地温水温, 促进土壤养分分解, 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 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 防止水质变劣, 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 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 可给合排水晒田, 控制生长, 减少无效蘖, 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3) 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 应及时检查, 及时防治。

⒊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 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 幼穗迅速分化形成, 分集向两极转化, 有效集继续生长发育, 无效集逐渐枯死, 稻田防止过早封行, 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1) 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 应巧施穗肥, 对巩固有效分蘖, 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公斤。不可施肥过多,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 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 呈早衰状态, 可在出穗前15~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2公斤。切忌施肥量过大, 引起贪青晚熟。 (2) 灌好“养胎”水, 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快和需水最多时期, 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 幼穗首先受到影响, 不但影晌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 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 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 日照强, 温度高, 适当加深水层, 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2~3寸。 (3) 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 病虫害流行, 纹枯病、白叶桔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 要注意及时除治。

⒋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 防止叶片早衰, 促使粒大而饱满, 防止空壳秕粒。 (1) 合理灌溉, 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 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 调节水温, 提高空气湿度, 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 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 就是灌一次水后, 自然落干1~2天, 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 有利于促进灌浆, 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 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 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 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2) 适时收获。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这时谷粒变黄, 茎、叶、穗变黄, 应及时收割, 确保丰产丰收。

田间管理技术论文 篇2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是保证蔬菜成长的关键。蔬菜品种不同,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如何施肥才能既满足蔬菜自身养分需求,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现将蔬菜施肥中的技术要点阐述如下:

一、看蔬菜类型施肥

菠菜、油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主要以食用叶片为主,应尽量选用尿素、碳酸氢铵、人粪尿等速效性氮肥;马铃薯、土豆、萝卜等块根块茎类蔬菜主要以食用块根或块茎为主,要重施硫酸钾或氯化钾、草木灰等含钾量较高的肥料;西红薯、黄瓜、辣椒等果菜类蔬菜主要以果实供应市场,除需氮肥外,对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也很大,要获得优质高产,就需要大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建议种植户可以应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腐熟发酵),如果是多年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或重茬地,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还应配合微生物菌肥。金宝贝微生物菌肥主要含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趋根性,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不断的进行繁殖,而且基本上是围着根际周围,繁殖后的有益菌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根部,形成优势菌群,形成屏障,阻止寄生性病源微生物的侵染,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酶可促进作物营养输导及营养合成,将无机养分源源不断的从下向上运输。另外。芽孢杆菌在大量繁殖和呼吸过程中会产生琥珀酸,这种琥珀酸可以破坏土壤晶体结构,并将晶体结构中的氮、磷、钙等元素释放出来,很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补充了作物所需的养分,有效的预防和防治重茬病害的发生。常年施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还能将经济田土壤中吸附固定的磷钾等元素释放出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降低施肥成本。

二、看天气变化施肥

气温较高时,蔬菜生长旺盛,需肥量也大,同时温度高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转化。所以在温度适宜的生长季节,可以适当多施肥料;而在低温天气与寒冷季节应少施或不施肥料。另外,土壤水分充足时施肥效果好,在土壤干旱时不宜施肥,若需要施肥时应结合浇水进行。

三、看肥料种类施肥

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等氮素化肥,最好开沟施于土壤深层,这样不仅能减少氮肥挥发淋湿对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还能有效的提高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在土壤中向下移动应较为缓慢,均匀地施入耕作层即可。对于易溶于水的化肥,随灌水施入田间效果较好。磷酸二氢钾、钙肥、硼砂、锌肥、微肥等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进行叶面喷施,但要掌握好最佳喷施时期及喷施浓度。

四、看栽培方式施肥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篇3

我国小麦种植分布广,土质、气候等条件复杂,春季麦苗生长差异很大,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因苗分类管理。

1.壮苗管理 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如果麦苗偏旺,可通过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控制,促进麦苗两极分化。对壮苗追肥浇水,不应过早,也不能过晚,以免引起田间郁闭,贪青晚熟,导致减产。

2.旺苗管理 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

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二节长度固定时进行。对播种早、播量大、施肥多、冬前旺、冻害严重的麦田,可提早追肥浇水,并中耕增温。拔节后酌情浇水追肥,促花增粒。

3.弱苗管理 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如对薄地、未施肥、墒情差的麦田,下部叶片枯黄的弱苗,应早用水肥。

对肥地、冬前已追过肥、墒情好、苗龄小的晚播弱苗,应早中耕促早发,追肥浇水推迟在起身后进行。对肥力高、播种早、播量大、群体大、个体弱的假旺苗,应尽早疏苗,而后追肥中耕。对盐碱地麦苗,当叶尖发紫时,及时浇水压盐,防止死苗。各种类型的弱苗,一般均应把握不同情况,追肥浇水,促蘖增穗,提高产量。拔节时,各类弱苗一把都要追肥浇水。

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孕穗肥,可减少小穗和小花的退化、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施纯氮3~5千克/667平方米。此期,防止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粒数。应当指出,孕穗肥不可过晚过多,以免贪青晚熟,降低粒重。

三、防晚霜冻害和渍害

小麦拔节以后,各部器官迅速生长,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而我国北方春季常有寒流、晚霜的发生,而造成冻害。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水缓和温度剧变,减轻霜冻危害。

对已受霜害的麦苗,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1或新生分抽穗结实,从而降低危害程度。在南方麦区,春季雨水多,要做好清沟,散墒工作,控制麦田地下水位,以养根、保叶,防渍、防病。

四、预防倒伏

倒伏使小麦粒重降低,穗粒数减少,且不便于收割,造成严重减产。倒伏发生越早,减产越大。

倒伏有根倒与茎倒两种。根倒主要由于土壤耕层浅薄,结构不良,播种太浅或露根麦,或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差等原因造成;茎倒是由于氮肥过多,氮、磷、钾比例失调,追肥时期不当,或基本苗过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以致基部节间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等因素所致。

大葱田间管理技术 篇4

一、浇水

大葱定植后的缓苗阶段正是炎热多雨季节, 要注意雨后排水, 防止大雨灌入葱沟后淤塞“葱眼”, 致使根系缺氧腐烂。此期一般不浇水, 以便土壤疏松透气, 促使根系迅速恢复生长。

8月中旬气温较高, 植株生长缓慢, 对水分要求不高。此时浇水应掌握少浇、轻浇和早晨浇的原则, 避免中午浇水, 否则会影响根系生长。群众的经验是用井水浇比用河水浇好, 早晨浇比中午浇好。一般此期浇水2~3次即可。

8月下旬以后, 从日平均气温降至24℃以下至霜降前, 大葱进入生长盛期, 平均每7~8天即可长出1片叶子, 叶序越高, 叶片越大, 叶片的寿命越长。这期间, 由于叶片和葱白迅速生长, 植株的需水量也大大增加, 应结合追肥进行培土, 每4~5天浇1水, 水量要大, 确保浇足浇匀。此期浇水不足会严重影响葱白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一般高产地块此期需浇水8~10次。

霜降过后气温下降, 大葱已基本长成, 进入假茎 (葱白) 充实期, 生长速度缓慢, 需水量少, 但仍需保持土壤湿润 (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 大葱叶肉肥厚, 管叶内充满透明的胶状液体, 葱白鲜嫩味美;如果缺水, 则葱叶枯软, 葱白松散, 产量降低, 品质变劣。

二、追肥

1.植株生长初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植株生长逐渐加快, 并以叶片数的增加和叶面积的增大为主, 所以追肥应以氮肥为主, 适当配施磷、钾肥。此期一般追2次肥。第1次在立秋前后进行,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过磷酸钙15千克, 把肥料撒在沟背上, 中耕使肥、土混匀后锄于沟内, 然后浇水。处暑前后再追1次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10千克、腐熟人粪尿500千克, 施后浇水。

2.植株生长盛期。大葱生长最快的时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此期追肥应氮、钾并重, 混合或交替施用, 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9月初进行,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 施于葱行两侧, 中耕后培土成垄, 尔丌后浇水。第丌2、第3次追肥分别在9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上旬进行, 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或尿素15~20千克, 撒施于行间, 浅中耕后浇水。

三、培土

在大葱生产中, 培土是软化叶鞘、防止倒伏、提高葱白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葱假茎的叶鞘细胞伸长时需要黑暗和湿润环境, 并要有营养物质输入和贮存作为基础。所以, 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进行培土, 可以软化假茎, 延长葱白长度, 提高葱白质量。一般来说, 培土越高, 葱白越长, 葱白组织也越洁白充实。

培土应分次进行。在大葱进入旺盛生长期后, 随着叶鞘的加长, 应及时进行行间中耕, 分次培土。先将垄土壅入葱沟内, 到8月底、9月初平沟, 平沟后再培土3~4次, 使原来的垄脊成沟, 原来的葱沟成背。每次的培土高度根据假茎的生长高度而定, 一般为3~4厘米, 培到叶鞘和叶身的分界处, 即只埋叶鞘, 勿埋叶身, 以免引起叶片腐烂。培土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取土范围不要超过行距宽的1/3和葱沟深的1/2, 以免伤根影响根系的发育和伸展;培土后要拍实葱垄两肩的土, 防止被雨冲刷或浇水后塌落;培土应在浇水后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培土不宜在上午进行, 因早晨露水大、湿度大, 葱白和叶片容易折断腐烂;培土时要细心, 不能损伤叶片, 以免影响正常光合作用和造成伤口。

四、收获

大葱可以根据市场需要, 随时收获上市。9—10月份都可采收鲜葱上市, 但不能贮藏。冬贮大葱的收获时间主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 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晚收。收获过早, 生长期缩短, 产量降低, 并且由于气温较高, 心叶继续生长和呼吸作用过旺会消耗植株体内贮存的养分, 使葱白变松、重量减轻、品质变劣、不耐贮藏;收获过晚, 易遭受冻害引起腐烂, 同时会因土地结冻而刨收困难。冬贮大葱的收获期因地、因不同年份而异。以河南省为例, 北部地区一般在11月中下旬收获, 南部地区没有贮存习惯, 随收随上市。

收获大葱时, 可用铁锨将葱垄一侧的土壤挖松, 露出葱白后再用手轻拔, 忌猛拔猛拉, 否则会因损伤葱白、拉断茎盘或断根而降低商品质量。收获后的大葱应抖净泥土, 摊放在地里, 每2沟葱并成一排, 在地里晾晒2~3天。待叶片柔软, 须根和葱白表层半干时, 除去枯叶, 分级打捆, 每捆7~10千克。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篇5

摘要:玉米在栽培种植过程中,田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涉及到中耕、除草、水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每项工作都是决定玉米能否高产优质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完成,才能确保玉米的生长良好。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的除草及病虫害防治两个环节进行阐述,希望对于玉米的高产丰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除草;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07

1 中耕

中耕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的特性,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在播种前要进行深翻整地,施足有机肥和复合肥,这样既能保持土壤的疏松,同时也能补足玉米生长所需营养。播种后,由于下雨或者灌溉,会导致土壤表面出现板结,导致土壤的透气性变差,所以必须要进行适当中耕,中耕一方面能起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保水保温;另一方面也能消灭地下害虫及清除一部分杂草的作用,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玉米中耕一般要进行3次,过去的耕作方式是进行三铲三趟,现在多采用药剂除草和机械耕作,所以铲地基本省去,只是进行三趟,有的地方只进行2次趟地,进行三铲分别在1叶期,3叶期和4~5叶期进行,同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玉米根系发育。

2 化学除草

杂草的除灭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因为杂草是导致作物减少的主要因素,如果除草效果不好,杂草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会在阳光、水分、养分方面同作物植株进行强烈争夺,另外密集的杂草也能阻碍田间通风,导致作物易发生病虫害,所以灭草工作十分必要。常用的方法是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对于一些大草或者杂草生长不太旺盛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于数量众多的杂草,就难以应付,化学除草方式则相对效果好一些,省工省力。

2.1 常用除草剂种类

农田杂草的类型很多,有针叶型、圆叶型等多种,在灭除杂草时要根据杂草类型及除草剂适用范围进行合理选择,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莠去津、金都尔、异丙草胺、乐丰宝、阔叶清、百草敌、赛克、嗪草酮、逢时、安威、双乐等。乙草胺在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方面效果不错,生产中用的也比较多。如果春季多雨且低温,则可采用96%精异丙甲草胺进行除草。

2.2 苗前施药土壤处理注意事项

苗前施药灭草属于一种封闭式除草方式,在施用药剂前要进行整地,把土壤进行翻耕,然后耙平,清除地块中的垃圾杂物,使土壤表面干净无杂物和大土块。在生产中,有很多农户为了省事,直接施药然后进行耙地,用来代替药前整地,这是不可取的。在药剂喷洒上,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做到不重施不漏施,在喷雾时要始终进行标准作业。用药时间一般在播前3~5天完成,要结合播期进行合理用药,如果在播后施药,要尽早,不要过晚,否则遇到雨天则会延误施药,导致除草效果不好。施用苗后茎叶除草剂要选无风或风小(不大于1级风)的天气早晚施药。可采用全田施药法,也可采用苗带施药法。

3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是近些年采用较多的控制玉米长势的手段,防止大面积倒伏的一项技术,主是利用喷洒化控剂达到控制玉米生长的目的。需要进行化控的玉米田块,一般要在玉米达到6片叶展开,株高超过70厘米时进行,相对来讲,品种抗倒能力较差,再加上田块施以肥量过高,玉米营养生长过强,植株细高,而穗位也相对较高,遇到高温多雨天,经大风天气时易倒伏,则有必要进地化控防倒。主要是采用化控剂进行叶面喷洒,前期化控宜在玉米7叶左右时进行,通过喷洒化控剂,能有效促进植株壮根壮秆,降低穗位,使穗位下两节间的长度变短,后期化控一般在12天左右时进行,能缩短穗上节是的长度。

4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是一种病虫害比较多发的作物,一旦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对于玉米的生产影响较大,轻则影响植株发育,导致减产,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特别是近些年来玉米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许多地方都连片种植玉米,更为玉米的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提供了条件。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灰飞虱、蚜虫、粘虫、大斑病、细菌性茎腐病等,在防治时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类型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生产中应密切关注玉米的长势,发现病虫害的苗头,就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基本的防治策略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把病虫害控制在不发生或刚发生阶段,以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的为害。

4.1 农业防治

主要是对土壤、种子做好消毒,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充足供应水肥,促进植株的强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清除病株,做好无害化处理。秋收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田,把田块清除干净,减少病虫害越冬的机会。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减轻病虫害的源头,同时也能增强通风,破坏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4.2 物理防治

对于一些害虫可以利用其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引诱成虫对固定地点集结,然后再集中时进行补杀,也可以人工去虫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虫害发生的程度。

4.3 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进行防治,比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方面,可以采用分布式放置赤眼蜂来达到防治的目的,另外生产中也采用一些生物菌剂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方法,但在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对天敌的保护。

4.4 化学防治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篇6

1 平衡施肥

1.1 施肥量

玉米氮肥应分次施用, 基肥和大喇叭口期各占1/2, 磷、钾肥作基肥施用, 基施锌肥 (硫酸锌) 15.0~22.5kg/hm2。提倡配合施用有机肥或实行秸秆直接粉碎还田, 不仅可提供完全营养, 而且对改良砂姜黑土不良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耕作性质以及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玉米7.50~9.75t/hm2的施肥方案规定, 目标产量7.5t/hm2, 土壤基础产量2.25~3.75t/hm2, 净增产量3.75~5.25t/hm2, 需施氮180.0~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0kg/hm2、氧化钾90~120kg/hm2;目标产量8.25t/hm2, 土壤基础产量3.0~4.5t/hm2, 净增产量3.75~5.25t/hm2, 需施氮180.0~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0kg/hm2、氧化钾90~120kg/hm2;目标产量9t/hm2, 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 净增产量3.75~6.00t/hm2, 需施氮180.0~247.5kg/hm2、五氧化二磷37.5~75.0kg/hm2、氧化钾105~135kg/hm2;目标产量9.75t/hm2, 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 净增产量4.50~6.75t/hm2, 需施氮210~270kg/hm2、五氧化二磷45~75kg/hm2、氧化钾120~150kg/hm2。

1.2 施肥方法

玉米定苗后, 及时施肥, 促进苗壮。苗肥应在4~6叶施用, 用量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粒肥补”的原则。苗期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 一般追施尿素75.0~112.5kg/hm2。玉米穗肥应占追肥总量的50%~60%。对中低产地块和后期脱肥的地块, 尤其要猛攻穗肥, 加大追肥量, 施尿素或碳酸氢铵375~450kg/hm2。同时, 可根据长势适时补充适量的微肥, 一般用0.2%的硫酸锌进行全株喷施, 每隔5~7d喷1次, 连喷2次。抽穗后, 还可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 对水750kg, 均匀地喷施, 一般喷1~2次即可。

2 水分管理

玉米在抽穗授粉灌浆期, 久旱久雨都不利。抽穗期干旱, 易出现“卡脖旱”, 影响抽穗;灌浆期如遇干旱易造成粒瘪秃穗, 应及时浇水抗旱, 中耕松土, 保证玉米土壤墒情充足, 以利提高产量。玉米地雨水偏多, 要及时清沟沥水, 除涝保苗。积水严重田块要及时疏通沟渠, 清沟除渍, 力争在短时间内排除田间积水, 确保作物正常生长。作物受渍后, 植株素质下降, 根系发育不良, 营养输导受阻, 生长停滞, 出现叶片发黄;加上幼苗长势较弱, 土壤肥力流失较大, 应及时增施速效氮素肥料, 适当补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 增加植株营养, 提高抗逆性, 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 利于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可用代森锌、多菌灵等农药防治。虫害主要是2代玉米螟, 于夏玉米大喇叭口期, 对累计卵量30块/百株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的田块进行防治。可用菊酯类农药1 000倍液, 摘掉喷雾器的喷头, 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 喷灌于心叶丛中;或将呋喃丹拌入细土中, 制成毒土, 将毒土撒入心叶丛的喇叭口中;或用3%百威颗粒剂22.5~30.0kg/hm2丢入玉米喇叭口内;或用40%辛硫磷1.5L/hm2对细沙45kg丢玉米喇叭口内。

4 其他管理

中耕除草, 以破除土壤板结、散墒、保墒、通气, 促进根系发育, 铲除杂草, 或进行化学除草。隔行去雄, 拔除雄穗能节省养分, 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促进籽粒发育成熟, 同时减轻植株上部重量, 增强抗倒能力。在雄穗抽出10cm左右, 花粉还未散发之前, 用手紧握雄穗将其向上拔除, 要掌握边行不去, 山地、小块地不去, 阴雨、大风天气不去, 去弱、去劣、不带顶叶。不要把叶子拔掉或弄伤。去雄植株不得超过全田植株数的50%, 植株稀少的地块不要超过35%。辅助授粉要抓住有利时机, 可在上午9~11时玉米花粉散布时用采粉器或其他用具采集健壮植株上的花粉, 边采边授, 连续授2~3次, 增加受精机会。授粉时, 若花丝太长, 不利于受精, 应将花丝剪短, 留1.5cm长左右, 呈绒球状, 互不掩盖, 以利授粉。

5 适时收获

玉米在完熟期表现:苞叶干枯松散, 茎叶绿色, 籽粒光亮变硬, 基部黑色层形成, 呈现出本品种的特色。试验表明, 在玉米腊熟期前后将植株叶片全部打光, 或将果穗以上节间削除都会造成严重减产。收获的玉米晾晒后, 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13%~14%以下时, 可入仓贮存。

摘要:介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主要包括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其他管理、适时收获等田间管理实用技术, 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陈甫玖, 张明, 苏荣华, 等.玉米新品种筑黄3号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 :42-44.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篇7

1 冬前管理 (出苗—越冬)

此时期是小麦一生中的开始, 是简单的初期营养生长, 此时矛盾并不突出。此时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在此期间要进行如下田间管理。

1.1 查苗与补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疏苗, 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 及时浸种带水补种。待麦苗长到四至五叶期, 结合间苗, 进行1次带水移栽补苗。

1.2 化学除草

出苗后, 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温暖天气, 进行化学除草, 以防春后杂草基数过大造成防除困难。冬前除草最佳时间为小麦三至五叶期。在猪秧秧、泽漆等杂草重发田块, 在猪秧秧二至四叶期或泽漆二至三叶期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20%使它隆乳油300~4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以荠菜、麦家公、播娘蒿、盖草为主的麦田, 可使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95 g/hm2左右或5.8%麦喜悬乳剂225mL/hm2, 对水450 kg在杂草二至四叶期茎叶喷雾[1]。

1.3 中耕松土

冬灌后要对麦田进行中耕;对肥水较高和有旺盛趋势的田块适当深锄些, 以控制无效分蘖;对弱苗适当浅锄, 促使其转化升级;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 可采取深中耕或镇压的措施, 控旺转壮, 保苗安全越冬;对因晚播形成的苗小、苗弱的地块, 也可进行浅中耕, 以促弱转壮;对浇过蒙头水和分蘖水的麦田, 要及时中耕, 以破除板结、除掉杂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根蘖发育[2]。

1.4 及时浇好越冬水

小麦适时浇灌越冬水能够稳定地温, 提高耕作层含水量, 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播种后30~50 d, 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 浇足越冬水。冬灌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 灌水后适时中耕松土。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 结合浇越冬水适量施肥。一般浇水450 m3/hm2左右, 未分蘖盘墩的麦田不宜浇越冬水。在冬季干旱的情况下, 每次寒潮来临之前, 一定要浇好迎潮水, 以防冻害[3]。

2 春季管理 (返青—挑旗)

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 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 即发根、长叶、长秆又长穗, 是决定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也是小麦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矛盾突出, 需水、需肥的最多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 继续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群体和个体、营养生殖和生长生殖之间的关系, 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 达到穗足穗大, 同时要根据麦苗长势长相、前期肥料基础和天气情况等进行管理。

2.1 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 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 但是拔节后就不能使用化学除草。

2.2 追施拔节孕穗肥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分蘖开始死亡、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过时施用。具体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施方法一般为随雨水撒施, 遇旱时浇水与施肥相结合[4]。可施用尿素75~150 kg/hm2。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期进行施肥;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

2.3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拔节初期 (3月中旬) , 对小麦纹枯病株率达20%以上的田块, 用20%井·蜡芽 (纹真清) 悬浮剂1 500 mL/hm2,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 g/hm2, 对水450~600 kg喷雾防治。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 同时加施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 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25 g/hm2,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大功臣、蚜虱净) 450 g/hm2进行综合防治。麦蜘蛛达到600头/m行长的田块, 同时加5%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喷雾防治[5]。

2.4 预防倒春寒

淮北地区属于南北过渡气候带, 春季往往有强寒流或寒潮侵袭。因此, 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 在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防冻剂、灌水、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寒潮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 发现冻害现象, 及时采取喷施生长调节剂、激素及补施氮肥或叶面喷肥等措施补救[6]。

3 后期管理 (开花—成熟)

此时期是小麦从混合生长转入纯生殖生长期, 是小麦花授粉受精和籽粒形成及灌浆时期, 是决定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护根保叶工作, 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和充分灌浆, 提高千粒重, 达到粒多、粒饱。

3.1 加强肥水管理

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是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可叶面喷洒1%~2%尿素溶液, 对缺磷田块可加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 每7 d喷1次, 连喷2~3次。加强抗旱排涝护根, 遇旱时及时浇水, 但不能浇多, 要及时排涝降渍护根。

3.2 拔除杂麦杂草

对于部分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偏重发生, 造成麦田整齐度降低, 影响个体发育。麦田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的最有效办法是人工拔除, 要做到“见1株拔除1株”、“连根拔除”, 确保野杂麦和恶性禾本科杂草得到有效根除。

3.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小麦扬花初期防治赤霉病, 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 对水450 kg进行喷雾[7]。在小麦抽穗期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吸浆虫、麦蚜等,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 g/hm2+40%毒死蜱乳油450 mL/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 对水450~675 kg进行田间喷雾。

3.4 适时收获

收获过早, 籽粒灌浆不充分, 千粒重低;收获过晚, 落粒、掉穗增加损失。农谚说:“九成熟, 十成收;十成熟, 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8]。据试验证明, 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 因此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 而且品质好。收获越晚千粒重越低。收获后, 有条件的地方应晾晒1~2 d后再脱粒, 这样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2 g左右。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在收获时要单收单脱, 单独晾晒, 单贮单运, 防止混杂。

参考文献

[1]刘淑君, 崔艳红, 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8) :71.

[2]何宪平, 李明芳, 薛凤梅, 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4) :81, 83.

[3]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等.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华北农学报, 2010, 25 (5) :182-186.

[4]李顺乾.旱寒区黄绵土冬小麦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 (1) :47-48.

[5]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6]韩宝文, 邢素丽, 刘孟朝.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6, 21 (S1) :34-37.

[7]杨源, 杨柳, 代会静.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 2012 (5) :22-23.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篇8

1. 玉米出苗后三叶间苗五叶定苗, 多留5%的计划苗, 以利多次拔弱株, 提高整齐度。

2. 化学除草。播后出苗前, 当土壤墒情足时, 在出苗前用40%乙阿合剂每亩200~250毫升加50~60千克水喷洒地面。

3. 防治苗期蓟马、黏虫、棉铃虫、地老虎等虫害亩用氯氰菊酯100毫升+氧化乐果75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

4. 苗期适当蹲苗, 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55%时浇水。

二、玉米中期 (穗期) 田间管理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特别是抽雄前10天左右, 对水分要求更高, 为需水临界期。此时, 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玉米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 是需水高峰期, 土壤相对含水量要达到80%左右。子粒形成至蜡熟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阶段, 仍需要充足的水分。此期, 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以上各期, 若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应浇水。同时遇涝应及时排水。

三、科学施肥

玉米拔节至孕穗是需肥最多的时期, 尤其是大喇叭口期 (叶龄指数60%左右) 是决定果穗大小, 子粒多少的关键期。此期应重施氮肥, 每1/15公顷可施尿素20~25千克。肥料要开沟深施, 施肥深度10厘米, 距离植株12~15厘米。在抽雄至开花期要补施粒肥, 一般每1/15公顷施尿素7.5~12.5千克。

四、积极推广化控防倒技术

除蹲苗、中耕培土等防倒措施外, 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预防。如用金壤玉30毫升/亩, 在7~12片叶喷施, 减少空棵和秃尖, 抗倒增产。

五、玉米后期 (花粒期) 田间管理

1. 防治第3代玉米螟。玉米后期第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果穗及花丝, 可用敌敌畏600倍液滴花丝。

2. 玉米生长后期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 大小斑病可用75%退菌特600倍液喷雾。要及时发现对症用药。

3. 玉米抽雄后15~20天需水量最多, 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浇灌浆水。

4. 在玉米抽雄前期亩用1千克尿素+磷酸二氢钾0.15千克+水60千克喷雾。后期进行人工隔行去雄和辅助授粉。

六、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 要适当晚收

彩色花生田间管理技术 篇9

一、查苗补种

花生播种后1~2周内及时查苗补种, 常用的补种方法有催芽补种、育芽补栽和育苗补栽等。

1. 催芽补种

种子经催芽处理后, 在缺苗处直接补种。补种时应将种子的子叶朝上或平放在穴内。一般春花生在播种10~15天补种, 麦套和直播花生在播种后8~12天补种。

2. 育芽补栽

在补栽前6~7天, 选择背风向阳的沙地或沙床, 用催芽的种子播种, 覆土5厘米左右,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 待胚根长到4~6厘米, 花生顶土地面出现裂缝时轻轻移出, 补栽时随起随补, 补栽后及时浇水, 确保成活。

3. 育苗补栽

播种时在田边地角, 播一些种子做预备苗, 为补栽时起苗方便, 预备苗播种时下种的间距要适当大些或采用塑料钵育苗, 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 选择阴雨天或傍晚时进行补栽, 移苗时要带土挖起, 随挖随栽, 栽时要浇水。缺点是移栽时费工, 移栽质量不好时移栽花生结果少。

二、清棵蹲苗

清棵的时间应在基本齐苗时进行, 结合中耕将花生幼苗周围的土向外扒开, 形成一个圆形的小坑窝, 使2片叶子和子叶叶腋间的侧芽露出地表土外, 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抑制节间的伸长, 使第一对侧枝发育健壮, 减少基部几节及其上的二次分枝的果针入土距离。平作花生在行间浅锄一遍, 然后扒土清棵, 露出2片子叶。起垄种植的花生, 可深锄垄沟, 浅锄垄背, 然后清棵。地膜覆盖花生可结合破膜引苗直接用手清棵。蹲苗一般在幼苗4片真叶时进行, 以干旱而又不影响幼苗的正常生理活动为度, 生长瘦弱的幼苗不宜进行。

三、中耕和培土技术

1. 中耕

中耕应酌情进行, 花生地喷过除草剂、土壤松散或出苗后已清棵的地块, 可以暂不中耕, 到见花期再深耕。没有喷过除草剂的花生田, 在生育期间一般应中耕3~4遍。具体要求:一遍深, 二遍浅, 三遍、四遍不伤根和针。第一遍在花生出苗后, 结合清棵进行, 要深锄。第二遍在清棵15~20天后初花期进行, 要浅锄, 以除尽伏前杂草为主, 又要保持基部清棵时的状态和蹲苗环境。第三遍应在果针下扎前或封垄前, 要浅锄细锄, 以不伤根系、果针和果枝为标准, 为最后培土迎针打基础。锄地时要选择好天, 如锄后下雨, 地表板结, 应在雨后墒情适宜时中耕1次。

2. 培土

培土时间应在花生盛花期, 大批果针将要入土时进行。培土时应选择晴天, 墒情适宜时, 避免培土后短期内降雨造成土表板结。培土要细致, 先把行间的土锄松、碎, 再用耘锄轻轻往两边分, 不要锄动、碰伤已入土的果针, 切实做到穿垄不伤针, 培土不压秧。培土后还应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人工拔草。

四、促保调控, 确保花生稳健不衰

在田间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培土迎果针

抓住封垄和大批果针入土前的时机, 结合锄最后一遍地, 用大锄带草、深锄猛拉培垄。也可先用锄深锄垄沟, 浅刮垄背, 后用耘锄耥垄培土, 做到沟深、土暄、顶凹、腰胖, 创造侧枝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条件。

2. 控棵保稳长

由于高产田土壤肥力高, 很容易引起植株徒长而过早封行, 始花后30~40天至结荚初期植株生长过旺如有徒长趋势, 应及时叶面喷施比久, 浓度为1000~1500倍液。也可用50~100毫克/千克多效唑溶液1~3次, 间隔7~10天, 控上促下。

3. 遇旱浇水

如果花生生育期0~30厘米土层含水量低, 叶片中午萎蔫, 日落才能恢复时, 应及时沟灌润浇, 解除旱情, 促花开放。但切忌大水漫灌。

4. 适时追肥

施肥量不足的地块, 结合浇水, 每667平方米于根基处追施过磷酸钙10~15千克和草木灰50~100千克。

5. 治虫保花果

始花前后易发生蓟马为害, 可及时叶面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始花至单株盛花期发生蚜虫为害时, 喷施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 或于早晨、傍晚喷施乐果粉防治。

6. 治病防早衰

花针期叶片陆续发生黑斑病、角斑病危害, 应于始花后根据病情及时叶面喷施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48%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 连续喷4~5次。

7. 花生生育后期

冬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篇10

出苗后应及时茶苗补种。如出现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者,在1~2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补种措施一般应在出苗后10天以内完成,最晚不超过三叶期,对零星缺苗地段,可在3叶期以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补栽麦苗应具2~3各分蘖。对浇蒙头水或播后遇雨的板结麦田,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疏松表土以利出苗。

二、中耕镇压,防旱保墒

小麦弱苗要浇锄,以免伤苗和埋苗;旺苗可适当深锄,损伤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及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湿地、稻茬麦地、盐碱地宜早。

旺长麦田可以通过冬季镇压,抑制幼苗生长,蹲苗促壮。冬季镇压时间分后到土壤结冻前的晴天中午前后进行。弱苗轻压、少压,土壤过湿、有露水、土壤封冻、盐碱土等情况及麦苗三叶前不宜镇压。

三、适时冬灌,防旱、防冻,保苗安全越冬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雨雪较少,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常出现冬旱现象。为防干冻和蓄墒、预防春旱常需冬灌。冬灌必须适时适量,冬灌时间掌握在夜冻日消,平均气温下降到3℃左右时浇完为好。农谚“不冻不消,浇灌过早,只冻不消,灌溉晚了,夜冻昼消,灌溉正好”,形象地说明了冬灌的时间。

灌水过早,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减低了冬灌需保温作用,同时易造成麦苗生长过旺,造成冻害;冬灌过晚,土壤冻结,难下渗,地面结冻,易死苗。冬灌的谁打不宜过大,但要灌透,以灌后当天全部渗入土内为宜。宜采用小畦细水,沟灌窖水等方法。对无水分或水分过少的麦田,可以不灌,以免造成冻害。

四、因苗制宜,分类肥、水管理

1.壮苗管理。对肥力基础稍差,但由于底墒充足而形成的壮苗,可趁墒追施少量速效肥料,以防麦苗脱肥变黄,保证麦苗一壮到底;对肥力、墒情都不足,但由于底墒底肥充足,且适期播种而形成的壮苗,冬前一般可不施肥,但要进行中耕。

2.旺苗管理。

一是土壤肥力高、底肥量大、墒足且播种早而形成的旺苗。要采取镇压与施肥浇水等措施,以控制大蘖、促进小蘖、使麦苗由旺转壮。

二是由于土壤肥力高、底肥量大、播种量多而形成的旺苗。要控制肥水供应,结合深中耕进行镇压,抑制主茎和大分蘖旺长,减少小蘖滋生。

3.弱苗管理。应抓住冬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田间管理,如中耕、结合灌水追肥等,争取使麦苗由弱转壮。

五、小麦的冻害和防御

小麦是比较耐寒的作物,一般春性品种可耐~10℃的低温;冬性、半冬性品种可耐~15℃低温。但若幼苗较弱、温度过低、土壤水分过少时,也易发生冻害。

冻害防御措施:首先选用抗寒耐冻品种,适期播种;其次是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再次是合理镇压、中耕及培土;最后是在低温之前进行覆盖、熏烟、冬灌等。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复生长。

六、防治病虫草害

此期主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和地上部的蚜虫。地下害虫的防治,可采用硫磷或敌百虫、乐果等制成毒饵防治。

七、化学除草

对杂草严重的麦田,在小麦三叶一心后,即11月中下旬,应进行一次化学除草。

芦笋的田间管理技术 篇11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独特、清香脆口、营养丰富, 长期食用对人体许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水肿、支气管炎以及癌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 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 还是国内市场都十分紧俏、供不应求, 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 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市场前景好, 效益高。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芦笋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补苗

定植后的幼苗, 1个月内一定要经常进行查苗补苗。因为幼苗定植后, 全靠贮藏根提供养分萌发, 定植后约1个月, 新根才会长出, 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供给幼苗生长。所以, 定植后是否真正的成活, 需4周后才能知道。一般不能成活的, 在定植后20多天开始枯死。补苗时要先挖穴, 然后浇足底水, 以利幼苗成活。补栽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 使其地下茎的生长方向与成活苗一致, 以便转入正常灌溉, 确保丰产丰收。

二、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 随浇缓苗水施尿素每亩7kg, 并注意春耕除草, 一般15~20天进行1次。中耕既可松土保育, 又能提高土壤湿度, 促进根部和嫩茎生长。中耕深度宜浅不宜深, 以免伤地下茎、鳞芽和嫩茎。

三、施肥

5~7月是地上部生长旺期, 要满足肥、水供应;6月追复合肥每亩20kg;入秋后追尿素每亩10kg。追肥时离植株30cm开沟施入。进入采笋期, 在春季培土或幼芽萌发前施肥催芽, 用复合肥每亩15kg。采收结束施复壮肥, 使植株恢复生长, 积累营养, 为下一年采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每亩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0kg、腐熟厩肥2 000kg, 混匀后开沟施入。

四、灌溉与排涝

在嫩芽采收期易发生干旱, 应注意浇水使土壤含有充足水分, 促使嫩芽生长快且粗壮、产量高、品质好。一般10天左右浇1次水, 追肥浇水相结合。7~8月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土壤水分过多, 透气不良, 使根部呼吸窒息, 引起根部腐烂, 严重的整株死亡。

在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 要注意排涝。可结合大田管理, 将地面整平, 并逐步加深畦沟, 提高畦面, 同时挖好排水沟, 以便大雨后, 雨水能迅速排出笋田, 避免造成地内积水。笋田长期积水会使土壤中氧气缺乏, 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导致根系腐烂, 甚至整株死亡。

五、植株调整

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 为提高产量, 可尽早摘花摘果, 减少营养消耗。另外, 在早春萌芽前将茎叶清理集中焚毁, 减轻病虫害发生。

此外, 定植后第二年, 芦笋抽生的地上茎增多, 一般应全部保留, 力求植株长成茂盛的地上部, 不可部分剪除。因为每株芦笋植株的母茎有一定数量, 大约10~15个茎, 当达到此数量时, 嫩茎便停止长出。若剪去一部分嫩茎, 就会刺激根盘上的鳞芽继续萌发成嫩茎, 消耗养分, 伤害植株。只有在栽培管理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 才可适当采收少量嫩茎。

六、培土

上一篇:金属骨架下一篇:三维地形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