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示范

2024-05-22

田间示范(精选4篇)

田间示范 篇1

1 试验材料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彰武县二道河子乡西门洞村。试验地势平坦, 棕壤土类型, 前茬作物为玉米, 土壤肥力为中上等, 试验作物为花生, 品种为唐油4号, 试验肥料为“富思德”根瘤菌剂 (固态) 。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该示范试验设三个处理, 不设重复, 每个处理面积为667m2, 示范处理如下:

处理1:常规施肥 (对照) , 不使用花生根瘤菌;

处理2:常规施肥+固体根瘤菌穴施;

处理3:固体根瘤菌穴施+减少50%氮肥总用量。

1.3 试验肥料施用方法及施用量

施用方法:1000g/667m2, 菌剂与10kg左右细土混合后均匀的撒在种子周围。

施用量:处理1:复合肥3 5 k g/6 6 7 m2;处理2:复合肥35kg/667m2+1000g/667m2固体根瘤菌穴施;处理3:1000g/667m2固体根瘤菌穴施+复合肥17.5kg/667m2+过磷酸钙29kg/667m2+氯化钾3.5kg/667m2。

1.4 田间管理

花生于5月5日合垄, 合垄时按各个处理的肥料用量将化肥施入土壤中。5月8日播种, 每亩播种量为11.5kg, 播种密度为55cm×15cm。播种前将种子用种衣剂拌好, 播种时, 固体根瘤菌剂与10kg左右细土混合后均匀的撒在种子周围。5月10日用乙草胺加金利多进行封闭除草, 5月21日花生出苗, 6月15日用红火加阔除进行苗后除草一次, 花生6月20日开花, 7月15日用多菌灵加代森锰锌防治花生叶斑病。9月18日收获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花生生育性状的影响

从表2花生生育性状调查表可以看出, 处理2即常规施肥+固体穴施区与其它两个处理相比, 各生育性状明显好于其它两个处理。调查结果显示:花生使用根瘤菌不仅能够改善花生的生育性状, 还能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3花生产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常规施肥处理平均产量为222.8kg/667m2;常规施肥+固体穴施处理平均产量为260.0kg/667m2, 氮肥减半+固体穴施平均产量为31.2kg/667m2, 常规施肥+固体穴施比常规施肥增产37.2kg/667m2, 增产率16.7%;氮肥减半+固体穴施比常规施肥增产8.4kg/667m2, 增产率3.8%;试验结果表明:花生使用根瘤菌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常规施肥+固体穴施处理区效果最好, 产量高, 增产幅度较大。

2.3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经济效益分析表可以看出, 常规施肥+固体穴施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效益193元/667m2, 氮肥减半+固体穴施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木增效益28.8元,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使用根瘤菌还能增加效益。

3 结论

通过示范结果表明, 花生使用“富思德”根瘤菌能促进花生生长发育, 生长健壮, 抗病性强, 从测产结果上看, 花生使用根瘤菌处理区好于对照区, 特别是常规施肥+固体穴施处理表现最好, 产量和效益最高, 花生平均增产37.2kg/667m2, 增产率16.7%, 纯增效益193元/667m2, 农户反应较好, 建议推广使用。

注:花生市场价格6元/kg, “富思德”根瘤菌 (固态) 10元/667m2, 人工20元/667m2;复合肥2.8元/kg;过磷酸钙1元/667m2;氯化钾3.2元/kg。

摘要:“富思德”根瘤菌剂是秦皇岛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在我地区花生田间示范应用效果明显, 增产增效显著, 花生平均增产37.2kg/667m2, 增产率16.7%, 纯增效益193元/667m2。

关键词:“富思德”,根瘤菌 (固态) ,示范,花生

田间示范 篇2

关键词:60%诺凡,马铃薯,晚疫病

1 试验目的

为了解杀菌剂诺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 确定大田使用剂量, 特进行田间药效示范试验。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

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作物:马铃薯;试验品种:会—2号。

2.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小百户镇中坝村农户余存国的责任田里, 海拔1870m, 红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烤烟, 8月5日采用高垄双行种植方式播种, 667m2播种量180kg, 底肥667m2用复混肥80kg, 不用追肥, 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组, 诺凡5000倍液、诺凡3000倍液倍液、诺凡1500倍液、克露450倍液各处理333.5m2, 清水对照66.7m2, 试验不设重复。

3.2 处理及用量

处理代号1、2、3分别为世得姆化学贸易 (上海) 有限

公司60%诺凡, 施药剂量分别为5000倍、3000倍、1500倍;处理代号4为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克露, 施药剂量为450倍, 上述4组每667m2用水量均为45kg;第5组为空白对照。

3.3 施药时期与方法

在马铃薯发病初期开始施药, 该试验共喷施药剂3次, 每次间隔10d, 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2年9月10日, 第2次施药时间为9月20日, 第3次施药时间为9月30日。

3.4 调查方法

共调查4次, 把每处理分3个小区,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的方法, 每点调查10株, 第1次用药前调查病情基数, 后每次施药后10d调查记载发病率, 并根据4级标准分级, 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 收获时分小区进行产量实测。

病情分级标准:以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为标准分级.0级:无病斑;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 大部分叶片枯死, 甚至茎部也枯死。

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各严重度极值×各严重度株数总数) /调查总株数×最高严重度级别

相对防效 (%) =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对作物的安全性

药后10d、20d目测, 试验地均未出现黄化、矮化等药害症状, 长势基本一致, 表明诺凡、克露两种药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安全。

4.2 防治效果

各处理于施药前及第1次药后10d、20d、30d调查的平均病指与防治效果 (见表1) 。

可以看出:施药后10d调查:诺凡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显著的防效, 4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显著, 但处理3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 处理2、4与对照之间差异较显著, 处理1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施药后20d调查: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显著, 处理3与对照之间差异仍是极显著, 处理2、4与对照之间差异较显著, 但处理2与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施药后30d调查: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显著, 处理3与对照之间差异还是极显著, 处理2、4与对照之间差异较显著, 但处理2与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 处理1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

2.3实测马铃薯产量

1 1 月26日收获, 生育期共1 13d。每处理分3个小区, 每小区测产9m2, 通过对各小区进行实际测产, 得出各处理区3次重复的平均产量, 其结果为诺凡药剂的3种不同浓度的处理对马铃薯均有较好的增产保产效果, 其中诺凡1500倍液处理的增产保产效果最好, 每667m2增产为1103.36kg;诺凡3000倍液处理的增产保产效果次之, 每667m2增产为975.36kg;对照药剂克露450倍液处理的增产保产效果略低是901.28kg;诺凡5000倍液处理的增产保产效果最低, 每667m2增产为787.70kg。

3结论

田间示范 篇3

石龙镇的风云人物

在上述形势下,石龙镇大兴村回龙湾社社长,重庆科超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本国理所当然的成了当地的风云人物。张本国在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农委农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头应用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在2012年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阶段,市农委副主任、农机办主任秦大春带领相关处室和区农委相关科站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两次来到张本国的承包地进行现场指导,为他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张本国说,这是莫大的荣誉,也是一种鞭策。

荣誉来自矢志不渝的奋斗

荣誉的背后,需要超出常人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奋斗。2011年,张本国开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1920亩,其中机耕700亩,水稻机插秧420亩,植保600亩,抽水灌田200亩。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15万元,经营效益1.6万元左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2011年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生产中,实行“八个统一”,既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防、统一机收、统一农资采购和余粮销售。420亩机插秧水稻从机耕到播种、从机插到机灌、从机防(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到机收,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亩产达到620公斤,比常规栽植的水稻亩均增产75公斤,仅此一项,净增收粮食3万多公斤。带动全镇实施水稻机插秧5千多亩,增收粮食40多万公斤。当年12月,经区农委、市农委推荐,张本国被农业部评为南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户。在市农委和区农委领导带领下,到福建漳州参加了“第二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展览会”,并在“南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新技术推广座谈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得到农业部农机化司、市农委农机办领导的肯定。他自己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更多更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强了信心,为以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引进先进农业机械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他一方面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引进水稻良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行高效种植,开展大规模粮食生产,2012年承包了近2000亩水稻田开展水稻机插秧。他之所以能承包这么多土地,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也使他能够从容应对繁重的农田劳动。目前,他在承包地种植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已经可以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了。他的机插秧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榜样,从全社发展到全村,又从全村发展到全镇,进而幅射到南川区的大观镇。他育的机插秧苗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原来一般要15至18盘秧苗栽一亩大田,而他今年育的机插秧苗每1 0至1 2盘就可栽一亩。成了远近闻名的“张技术员”。他说,现在国家补贴多,有粮食直补,有购机补贴,对我们种粮大户还有其他优惠政策,政府的这种做法让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很感激,也让我们有信心把粮食种好,为保护国家的粮食安全,为土地流转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通过种粮大户土地流转以后,实现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才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张本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动员儿子回家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用农业机械化实行科学种田让张本国尝到了甜头,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他同时发现,单打独斗难成大事,只有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才能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好粮食生产农机化作业,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张本国把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动员回家,创办了重庆胜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在区农机部门的扶持下,重庆胜秋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微耕机6台、两行插秧机8台、四行插秧机4台、机动喷雾器5台、抽水机3台,农机具原值23.5万元,总动力达到68千瓦。为了扶持张本国搞好水稻机插秧,区农机部门又免费提供了2台大马力拖拉机帮助他耕整大田,使其农机化作业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注重人才培育考虑后继有人

张本国还很注重人才培养,他说,我自己已经60多了,必须考虑后继有人的问题了,现在,农业生产收入低,愿意务农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并且适合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人更少,因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不得不把培育农业生产青年人才的事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农机化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必须要深谋远虑,从事业发展之长远来计议。造就“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持续发展之势。他在重点培养儿子和其他年轻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时,积极聘用和培养农机、农艺技术员。区有关部门、镇农业服务中心还根据“经济、安全、有效”的方针给予大力支持,对张本国和当地农民进行定期农机农技人员培训。通过张本国组织和示范带动作用,石龙镇的农机化和农业技术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期培训当地农民1200多人。其中不乏育秧能手、插秧机、拖拉机操作能手、农机维修能手等等。

田间示范 篇4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是由中国农业部和德国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共同合作的项目, 项目总投资220万欧元, 由GFA咨询公司统一协调, 德国农业协会 (DLG) 和AFC国际咨询机构联合执行。中方提供1 000hm2试验土地和农业生产投入, 德方提供农机设备与技术。克拉斯公司 (CLAAS) 、雷肯公司 (LEMKEN) 、格力莫公司 (GRIMME) 、莫克公司 (RAUC H) 和莫纳森公司 (MONOSEM) 等提供项目所需的联合收割机、气力式播种机、拖拉机和喷雾机等。自2009年甘河农场项目启动以来, 在展示机械性能、提高作业效率、改良土壤结构、探索新型耕作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项目运行至今, 在农机农艺方面不断专研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耕作技术, 并综合研究土壤肥力检测、耕整地、施肥、植保和作物收获等技术, 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北方农场的农业生产耕作模式。

在田间日开幕仪式上, 示范项目总监盖克女士 (Ms.Inge Gaerke) 介绍说, 中德双方在探讨适合中国北方的农业耕作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首先, 使用了大量的优质种子, 特别是马铃薯种植方面, 通过种薯优选大大提高了产量。第二, 通过加施钙肥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土壤肥力。第三, 优化了施肥方式, 并将新的施肥方式向其他农场和农户推广, 也得到中方的接受。第四, 采取了轮作模式并引进了新的作物, 在项目实施之初并没有考虑到要种玉米, 通过试验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还通过种植油菜, 对土壤结构进行了改良。盖克说,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已经文明海内外, 新闻媒体不断报道甘河家场, 中国农业大学也派出博士生到甘河农场做田间试验。在德国, 甘河农场项目已经在很多国际性展会上进行了展示。鉴于合作项目的巨大成功, 中国农业部和德国农业部决定在2012—2014年开展项目第二期计划, 将甘河农场项目的经验推广到中国北方其他地区。

德方场长布恩格先生

项目总监盖克女士

田间日开幕式

甘河农场示范项目在土壤改良、种植农艺、植物保护、机械节油和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 对中国北方种植模式和德国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 并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及原因。《农业机械》杂志记者有幸参加了本次田间日活动及在京新闻发布会, 现将示范项目成果进行简单罗列, 以飨读者。

土壤改良

甘河农场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属于大兴安岭垦区, 整个农场的土地都呈现黑色, 但是根据示范项目专家的研究, 甘河的土壤并不是黑土, 而是一种暗中壤。一般黑土结构疏松而且不需要施氧化钙, 但甘河的土壤容易板结, PH值较低呈酸性, 是一种常见的暗中壤, 之以以呈现黑色是因为腐植酸和长期风化的原因。

示范项目德方专家将甘河的土壤分为4层, 从上往下依次是耕作表层、腐殖层、淀积层和风化层。根据土壤的空气交换、养分吸收、蓄水保墒等基本功能, 提出深松整地、加施钙肥、改变施肥方式、作物轮作等方法。

首先是深松整地。由于长期的浅层耕作使得土壤的耕作层在变薄, 同时形成厚厚的犁底层, 作物根系很难扎下去。假设单位面积内每10 cm深土壤能蓄水20L, 如果耕层只有20 cm的话就只能蓄水40 L, 再假设每天蒸发水4 L, 那土壤就只能提供作物10天的用水量, 要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就必须要使得大豆根系尽量下扎, 而深松是最好的办法。根据甘河示范农场的试验, 大豆的根系最深能扎到1.2 m, 能过深松大多数根系扎到40 cm, 有的能深到60 cm。

布恩格先生还提出, 深松灭茬作业对于改善土壤肥力很有帮助, 但必须在收获后3天之内进行。很多中国农民要么焚烧掉残茬, 或在收获2周后再进行灭茬, 这种作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收获后第二天, 最晚第三天进行深松灭茬作业, 而且深松深度要在25cm以下。

其次是加施钙肥。根据示范项目人员的测定, 甘河农场的土壤PH值在4.8~5.3, 属于酸性土壤, 土壤最理想的PH值为6~6.5。酸性土壤组织不稳定, 容易形成土壤流失和土壤板结;酸性土壤还会严重阻碍有益生物的生长, 破坏土壤结构;PH值过低时会抑制土壤微生物分解养分, 阻碍植物根部发育。为调节土壤PH值, 示范项目决定加施钙肥, 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块加施650~1 000kg/hm2的氧化钙, 但要将PH值提高到6需要多年时间。钙肥作为土壤的肥料之一, 其重要性常常被低估, 钙的缺失会阻碍植物吸收养分、损害土壤结构, 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土壤结构

雷肯喷药机

克拉斯玉米收获机

第三是改变施肥方式。深施肥已经被国内外农户普遍接受, 但是在中国施肥深度一般在10cm左右, 效果非常差。在甘河农场一般采取收获后秋施氮磷钾底肥, 并使用联合整地机深松作业一次, 深度在25~27 cm, 并有选择性在施氧化钙;春天播种前再施一次氮磷钾种肥, 根据作物种类追肥。

第四是作物轮作。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和大豆, 导致农田的某类杂草泛滥且很难清除, 同时也造成土壤板结, 为此示范农场试验了小麦、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轮作。其中, 油菜是最好的调节作物, 能把土壤养分充分地调动起来, 对下茬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另外, 油菜的根系能扎得很深, 使得土壤松化, 让更深层的土壤养分也调动起来。但是示范农场2012年种植的油菜长势非常差, 布恩格先生总结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土壤PH值太低, 土壤严重缺钙, 过低的PH值导致磷肥无法被油菜吸收。第二是试验田前几年使用过量的除草剂, 残留药剂严重影响了油菜的生长, 也使得土壤生物活性很低。布恩格先生说, 合理的轮作可以避免一些典型的病虫害, 还能改善土壤性能, 尤其是能为玉米茬留足时间进行分解。

种植农艺

农艺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尤其是农民几千年的耕作习惯很难改变, 示范农场在优选种子、平作垄作、固定道和播种方式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首先是优选种子。示范农场对马铃薯种薯进行了优选试验, 在中国种薯多为马铃薯切块, 通常一整块马铃薯被切成若干50~60 g的小块, 但由于操作者技术差异, 有的大块有两个薯芽而产生重苗, 有的块小养分不足而产生弱苗。示范农场采取德国的种植模式, 一般不切马铃薯, 大大降低了病害发生率, 还有利于播种机作业。

其次是平作和垄作。中国东北的农民普遍采用垄作, 一般来说垄作土壤温度上升快, 垄沟还能蓄水保墒, 但是需要播前施肥, 增加了一道作业工序。示范农场对垄作和平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显示平作容易实现精量播种, 用种量要少很多, 株距、行距都非常均匀, 作物出苗率很高, 作物产量跟垄作不相上下, 关键是平作不用起垄, 施肥和播种一起完成, 也不用中耕, 能减少作业工序, 而且整地、植保和收获作业时机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另外, 由于东北地区降水比较集中, 垄作势必会造成土壤泥泞, 阻碍播种机和施肥机的作业。示范农场的试验田用雷肯和满胜播种机进行平作播种, 出苗率达到96%, 排除了土壤泥泞造成的影响。在甘河农场六分场进行的平作、垄作对比试验, 平作播种均匀而精确, 很少有漏播和重播, 玉米产量达到7.5t/hm2。但是垄作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农民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 习惯很难改变。

小麦固定作业道

大豆种3行空2行

格力莫马铃薯播种机

格力莫马铃薯收获机

第三是固定道。示范农场的小麦试验田保留固定道, 这对于精量施肥、精量播种和精准喷药大有帮助, 在甘河白天风大夜间无风, 有了固定道后拖拉机组可以轻松地在夜间完成施肥、喷药作业。在其他农场, 由于没有设固定道, 施肥和施药时经常会出现漏施和重施的情况, 造成肥料和药剂的浪费。农民对固定道最大的担心, 是浪费土地造成的减产, 根据甘河农场的试验, 固定道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第四是播种方式。在大豆方面, 示范农场用雷肯播种机进行平作播种, 采取的是播3行、空2行的方式, 空出的2行可以用来进行中耕、锄草、施药等作业, 试验效果很高, 不仅大豆收成有提高, 而且大豆长势也非常好。

在小麦方面, 示范农场试验了500、650、700、900和1 050粒/m2的播种密度, 中德双方工作人员对播种密度有比较激烈的讨论, 但大家一致认为播种密度不是越大越好, 需要试验一个比较合适的播种密度, 要达到小麦籽粒最饱满而播种量又最小。这几年的试验表明, 播种密度超过900粒后, 小麦成穗量变化不大, 另外如果使用精量播种机至少能减少30%的播种量。

在马铃薯方面, 示范农场选择格力莫4行马铃薯播种机, 根据马铃薯的用途选择播种株距, 如果是做种薯用就减少株距到22cn, 如果是做薯条用则加大株距到26 cm, 如果是做菜薯用则株距加大到28 cm或32 cm。根据示范农场的试验, 马铃薯播种深度一般在18 cm, 也就是跟垄沟底部平齐, 太浅了会出现青薯, 太深了会漏收马铃薯。

植物保护

玉米螟虫在中国是严重的玉米病害, 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治理玉米螟虫有机械防治、化学除虫和生物虫三种方式, 但是只有统一防治才能取得效果。螟虫的治理不是一块地、一个地区的事情, 只有一个地方治理是没有效果的, 只有整个垦区集中防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布恩格先生在田间日活动上呼吁大兴安岭垦区所有农场、农户集中进行玉米螟虫防治。用化学除虫的方式防治螟虫时, 喷洒农药时高度不能太高, 否则到地面时水滴会挥发掉, 由于玉米植株一般都超过90cm, 影响防治效果。用生物除虫法时, 受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 效果也不理想, 除虫成功率很低。机械防治是最有效的方法, 需要用有一定作业深度的联合整地机打掉螟虫的窝, 作物收获后要立即进行灭茬处理, 另外还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联合整地, 才能取得效果。

轮胎气压对油耗影响试验

滑移对拖拉机油耗及土壤压实试验

马铃薯地除草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马铃薯对各种除草剂都非常敏感。示范农场的试验田在马铃薯播种后一周喷施嗪草桐350g/hm2, 在出苗5%后也就是杂草二到三叶期每公顷喷施嗪草桐400 g加宝成35 g, 让除草剂药效持续7~10天后再进行撒肥、扶垄, 扶垄既起到培土作用还起到灭草的作用, 通过3次除草作业, 基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机械节油

机械节油是系统工程, 农机作业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油耗, 同时也会对土壤、作物产生影响。甘河示范农场在此次田间日展示了拖拉机滑移对土壤压实情况、不同轮胎气压拖拉机油耗情况的试验, 直观地告诉驾驶员操作技巧。

首先是不同负荷拖拉机压实试验。示范农场用一台拖拉机牵引另一台拖拉机行在土壤上行走, 当被牵引拖拉机加制动力矩使得牵引拖拉机产生滑移, 当滑移达到10%时, 牵引拖拉机油耗为正常;当滑移达到20%时, 油耗就会增加到130%;当滑移达到30%时, 油耗会增加到150%, 对土壤产生较深压实;当滑移达到50%时, 油耗猛增到200%, 对土壤产生严重压实;当滑移达到100%时, 也就是被牵引拖拉机完全踩死制动时, 油耗则增加到500%, 产生很强的推土效应, 牵引拖拉机后轮下形成一个坑。能过简明的演示, 让观众看到拖拉机负荷对拖拉机滑移的影响, 滑移对拖拉机油耗的影响, 滑移对土壤压实的影响。示范农场的试验表明, 滑移达到10%油耗最经济, 对土壤压实也比较小。

其次是轮胎气压对拖拉机油耗影响。示范农场用同一台拖拉机组在同一地块进行联合整地作业, 同时在拖拉机前方竖立两玻璃管柴油, 消耗其中一个玻璃管的柴油, 在1.6bar大气压下作业一个来回, 然后将轮胎气压降到0.6bar, 再切换到另一管柴油作业一个来回。作业结束后, 对比两种轮胎气压下的燃油消耗, 现场试验表明轮胎气压在0.6bar时, 消耗燃油3.4L, 而当轮胎气压为1.6bar时, 消耗燃油为4L, 多消耗36%的燃油。

投资效益

上一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下一篇:监管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