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复合词翻译

2024-09-11

英语复合词翻译(精选9篇)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1

我们在探讨研究科技英语文章的翻译时, 应研究我国翻译界前辈创立的翻译理论, 关注近代英语语言学家的理论对翻译学的影响, 例如, 近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 即强调“句子的深层结构不等于表层结构”的理论, 为翻译科技英语文章中那些结构周密严谨的长句提供了原则和方法。翻译的关键在于理解, 要读懂原文, 然后做好语言的转换, 做好从原语转换到译入语, 为此, 我们的前辈创立了一整套的翻译理论:从严复的“信、达、雅”, 到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钱钟书的“化境”, 都强调了做好两种语言转换应遵守的重要原则。

由于科技英语并列复合句行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在翻译时更要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才能做好法律翻译。如:

1. 原文:

开挖山区大型隧道存在的问题在工程领域几乎是无与伦比的。由于不可能在岩层里试掘几千尺, 因此当工程师身处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时, 他无法确切地了解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译文:The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e major tunnels in mountainous country are almost unique in the engineering realm, for me engineer, unable to make preliminary borings through perhaps thousands of feet of rock, has no certain knowledge as to the conditions that he may meet when deep underground.

译文为一个并列复合句, 两个并列句由并列连词for连接, 较好地表现出英语的形合特点, 同时也体现出科技英语中常见的因果链关系。as to是一个复合介词, 以condition为宾语, 这个介词短语修饰k n o w l e d g e, 在名词t h e conditions后带一定语从句that he…deep underground, 在这个定语从句中that为关系代词做宾语, when deep underground是一状语从句, when后面省去了“he is”, 也是为了追求言简意赅。

2. 原文:

正常条件下, 较长隧道的挖掘是从两头同时开始, 两边的施工队伍缓慢地前进, 逐渐靠拢, 经过一段时间, 有时甚至需要数年的时间, 两端隧道才会相遇。这一时刻总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译文:In normal conditions boring of the longer tunnels begins simultaneously at both ends, and the working parties advance slowly towards each other until, after a 1apse, probably, of several years, the two working parties meet—an occasion which is always one of great rejoicing.

注意译文中由破折号引出的同位语从句使译文简洁。同位语从句在语法作用上相当于定语从句, 但在功能上, 两者是不同的。定语从句是单纯修饰性的, 而同位语从句则提示所修饰的词的内容, 它与被修饰的词是等同关系。汉语没有同位语从句, 英语的同位语 (从句) 相当于汉语独立句中以“即”“也就是”等引出的词或句。由于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汉语句子中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交错联络, 呈连锁形, 比较严谨简练, 所以英译时应注意这种差异。

3. 原文:

The practical business of finding highly productive agents/distributors and joint ventures in the foreign market for many still remains an enigma.

译文:对于如何在国外市场寻找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或是合资伙伴, 许多公司心中无数。

翻译本句时, 难点有二, 一是对productive一词的理解, 根据《美国传统辞典》的释义, 该词有producing or capable of producing;producing abundantly等意思。根据该词所处语境, 应与yielding favorable or useful results的意思最为接近。因此, highly productive agents/distributors and joint ventures可理解为:那些非常有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以及合资伙伴。第二个难点是, 如果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译成相应的汉语, 则译文有违汉语习惯。比如把该句译为“对于许多公司来说, 寻找到那些非常具有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以及合资伙伴的具体做法仍然是个难题”, 就很难让中国读者接受。因此, 需打破原句结构, 用地道、顺畅的汉语将原文的意思译出。

参考文献

[1]马峥嵘, 王永胜.谈考研英译汉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4) .

[2]陈伟.浅谈翻译的标准[J].科技信息, 2010 (12) .

[3]薛丽红.浅析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3) .

[4]黄海滨.试论科技英语翻译[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4) .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2

俄语是目前世界上三大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外语教学中的热门语种。对于拥有地缘优势的东北地区高校而言,发展俄语学科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中俄关系稳定、政治互信,其良好关系拓展与深化了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在航天、石油、核电站等多领域的大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正在实施,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懂相关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俄语的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参与。因此,俄语人才培养既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两国政治关系良性互动的需要,对促进两 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潜心研究有关专业俄语翻译人才培养问题。他们针对教改中出现的问题与质疑,积极论证构建跨学科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研究现状如下。

第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先决条件。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改善教学办公条件,增强高校间俄语教师经验交流以及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全国统一的俄语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在职进修、暑期进修、访学或师资交换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二,“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基础。培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且俄语语言能力强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意义在于:具有专业理论背景并熟练掌握俄语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对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强俄语教育有利于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容易使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培养模式,它可以作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一种更为实用的模式。

第三,国外高校教育专家对于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不断加强高校间交流与合作,鼓励并支持优秀俄语翻译人才出国深造,进而拓展出国人员的知识面,从而做到改变俄语翻译学科领域过窄,且深度不够的.局面。同时,国外专家指出:应加强对宇航业、飞机制造业、医学、教育、艺术、经贸、科技、石油、军事等学科翻译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强化专业和俄语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翻译方向学生以公派或交换生的形式到俄罗斯或独联体其他国家继续深造,重点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和语言水平提高,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研究

现结合俄语教学实践经验对以上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再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高校俄语专业教学角度,本科教学可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两部分。基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方面各高校俄语专业已形成成熟的模式,本文不再赘述。而对于培养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而言关键点还要落在提高阶段。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课程方法改革

东北地区设有许多对俄贸易公司和旅行社,这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提供了机会和场所。针对这种优势可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东北高校应在提高阶段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经贸、旅游、商务、饭店管理等实务性课程,突出特色翻译方向。此外,高校还应结合经贸旅游等内容进行笔译、口译等翻译课程训练,逐步使学生将翻译技巧运用于翻译实践中,为培养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打下外在基础。

其次,高校应加设相应中文课程以提高翻译水平。母语教学在高校俄语专业是受到忽视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以后,汉语仍停留在高中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汉语词汇贫乏、语法淡漠、语体不当、行文不畅等方面。殊不知,外语专业学生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汉语作为元语言准确地翻译成外语。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汉语功底薄弱的人能够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所以,提高俄语翻译人才的汉语素质,培养他们扎实的汉语表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最后,高校应整合专业课程,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框架。例如,翻译课上同一题材的内容,在精读课、泛读课、视听课、口语课上要相互照应、相互渗透,从而能够使学生对同一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必须赋予外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以新的理念来引导外语教学。因此,在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中应适当实行如下教改方法。

1.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法。图片、多媒体影音、情景模仿等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所学语言,创设特定的语境,为整个课堂奠定一个积极向上的基调。由于翻译教学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科技人文、经济贸易、文学国情等多种信息知识,所以不同的课型应该设计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

2.在翻译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俄语翻译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复合式人才培养的目的。学生可以借助俄英两种语言的学习,找到二者的差异,或是通过其他专业知识分析,从而解决俄语翻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3.在翻译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在提高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而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知识水平的必要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素质和翻译水平适当选择讨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讨论的问题认真准备,必要时可以在课前自愿组成小组展开预习活动,以保证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课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等方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结合相应专业知识进行翻译实践,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翻译方案,相互讨论交流翻译技巧,找出俄汉语翻译表达的异同,最后由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教学实践改革

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的复杂性要求高校从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因此,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培养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从课堂教学层面看,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能够从日常教学中获取大量知识信息。但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俄语翻译学科竞赛,在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俄语口译比赛、俄语笔译比赛,竞赛内容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翻译材料相结合。这种竞赛方式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科竞赛与学生的翻译学习产生良性互动。

从实践层面看,高校应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翻译实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增加知识,锻炼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禁锢”,完全从实践角度对自己的翻译能力培养进行深层次思考。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依照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社会实践翻译活动。从东北地区现实条件来看,有很多实践机会。例如,哈尔滨市每年一次的哈洽会,齐齐哈尔市每年一次的小商品交易会,届时都有很多俄罗斯商贸代表团前来参加,可以让学生现场实习实践,以达到锻炼口语、现场实践学习并为今后工作积累宝贵经验的目的。此外,学生还可利用寒暑假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时间去机场、码头、宾馆、旅行社、外资企业等窗口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从事翻译工作的能力。当然,还可充分利用校际间建立的友好关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假期夏令营或合作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俄语翻译能力。

三、结语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3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英语复合词;非常规;意义建构

0.引言

复合词的形式很简单,如“blue helmet”,但它的语义并不简单。吴为善指出,由复合构词法构成的词义往往是不透明的。我们能知道“甘”和“苦”的意思,但我们不一定能知道“甘苦”的意思。“甘苦”作为一个整体,意义并不能完全靠组成成分推导出来[1]271。

“blue helmet”经过简单的意义相加,不难得出这一意义——“蓝色的头盔”。但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给出的解释是:“blue helmet”常被用来指“联合国维和人员”不是“蓝色头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额“意义组合”不能非常好地诠释出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张祝祥通过原形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对“black”和“white”相关的具有“非常规”意义的复合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的分析[2],但没能清晰地展示出英语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过程。

本文拟在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Blue X”、“White X”这两类英语复合词,尝试展现英语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过程。

1.概念整合理论

语言学家 Fauconnier 在1994年提出概念整合理论。

1985年,Fauconnier 提出了Mental Space(心理空间)这一概念,将其描述成“小概念包”,并认为要理解语言的意义,就要研究人们长期交谈或是听话时所形成的认知域[1]249。人的心理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心理空间是连通的。心理空间相互连通,并最终整合变为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 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输出空间、类属空间、合成空间[3]。

2.概念整合理论和英语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

在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后,笔者从31个和“Blue X”有关的英语复合词和45个和“White X”有关的英语复合词中分别选出了6个和5个具有“非常规”意义的复合词:blue moon, blue book,blue coat,blue movie,blue devil,blue flu,white elephant,the White House,white meat,white collar,white cup,white horse。

本文将以“糅合型整合”和“截搭型整合”为分类标准,对这12个词分类,尝试展现这12个词的意义建构过程。

3.糅合型整合和英语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构建

对这12个复合词加以分析,以“参与整合的两个概念是否相似”为筛选原则[6],发现其中有4个复合词为整合方式隶属于“糅合型整合”,分别是: blue movie, blue devil, white horse, white cap。

本文将对“blue movie”进行细致的解析。

输入空间1拥有“blue”框架,输入空间2包含“movie”框架。把从输入空间1截取出部分框架和从输入空间2中截取出的部分框架一同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并参与意义的整合过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blue”将“blue 文化”这一框架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中,而“movie”提供的是关于“电影内容”的子框架。百度后知道,在欧美国家,色情场所大都充斥着蓝色灯光,因此在欧美人将“blue”视为“色情、低俗”。最后整合得出,“blue movie”的含义是含有大量色情和低俗等内容的这类电影。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常用“黄色”不是“蓝色”来来指代“色情”的原因。

“糅合型整合”包括三种子网络:“简单型网络”、“单域型网络”、“双域型网络”。由上述分析可知,将属于“糅合型整合”的4个复合词以这三种网络为依据再进行分类:

简单型网络:0个

单域型网络:0个

双域型网络:4个

因此:

(1)由上述分析可得,这4个复合词的概念整合网络既不不属于“简单型网络”,也不“单域型网络”。这说明了这些复合词的意义不能由框架和元素相整合得到,必须由框架和框架相整合才能得来。

(2)在上述4个复合词里,我们从每个输入空间中截取部分框架,并把它投射至整合空间中,即这4个复合词的每一部分都与整合的最后结果有直接联系,对在获取“创新意义”这一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3)在解读复合词意义时,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每个词的原义进行“物理叠加”,如,“blue movie”,我们一定认为是“蓝色的电影”。但由于“文化框架”介入,复合词的实际意义与“浮现意义”差别很大。

4.“截搭型整合”与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

整理12个复合词,以“参与整合的两个概念是否相关”为筛选原则[6],发现共有8个复

合词,它的整合方式是“截搭型整合”——blue moon,blue book, blue coat,blue flu;white elephant, the White House,white meat,white collar。

“截搭型整合”和概念转喻相似,都能用“镜像型网络”进行分析。如:“blue book”的表面含义为“蓝色的书”,但常被用来指“名人录”或“英国国会所颁布的各种文件”。

首先,在概念转喻视角下理解“bluebook”:由于“蓝色封皮的书”处于一个凸显的位置,于是用相对凸显的事物来转喻不太凸显的事物[9]。

“blue book”也可以利用“镜像型网络”进行解释。在线意义建构,如下:输入空间1:蓝色封皮书;输入空间2:“名人录”或者是“英国国会所颁布的各种文件”,这两个输入空间有同样的框架,整合后得到“浮现结构”——利用“蓝色封皮的书”替换“名人录”或者是“英国国会所颁布的各种文件”。

所以“

(1)“镜像型网络”可以用来研究“截搭型整合”。

(2)人类的言语表征仅仅反映了可以引起了注意某一部分。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我们常常对面部进行辨识,不是对整个人进行全方位360度分析,就可以从合影中认出某人。

(3)人类常用事物凸显的部分来指代它背后的复杂的意义,如“红领巾”等汉语的复合词。

5.“截搭型整合”、“糅合型整合”共同作用下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

对上述12个复合词作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复合词——”blue flu“ 的构词方式为先“截搭”再“糅合”。在线意义建构如下:

(1)输入空间1中的“blue”框架和输入空间2中的“警察”框架是同一套框架,所以二者具有“相关性”,所以先“截搭型(下转第275页)(上接第270页)整合”,用“blue”代替“警察”。

(2)输入空间1有“警察”框架,输入空间2有“流感”框架,双方分别截取部分框架,输入空间2截取的是“集体请病假”。把这两个框架投射至整合空间,在进行整合,最后得到深层含义——警察集体请病假。

综上,看似简单的复合词,经历过复杂的心智加工,最终造成复合词的词型和意义间的大差异。

2.结语

英语的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其实是一个心智整合的过程。本文根据概念整合理论清楚地展示出了英语的复合词的“非常规”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并浅显证实了“镜像型网络”可以被用来研究“截搭型整合”。 [科]

【参考文献】

[1]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张祝祥,杜凤兰.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3]Fauconnier·G & Turner·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4]王正元 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Fauconnier·G & Turner·M 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6]沈家煊.“糅合”与“截搭”[J].世界汉语教育,2006.

[7]沈家煊 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2006(05).

[8]Evan·V & M·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2006.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4

关联理论是由法国社会认知学家Dan Spenber和D.Wilson在1986年出版的和1995年出版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有两个“关联原则”[1],也就是:1)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2)关联的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是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也就是说,人类的认知通常要与最大关联相吻合,所以,交际只是期望所产生的一个最佳关联。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认知效果或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或认知努力进行判断。原则是:推理时所用努力越少,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反之,推理所用努力越多,语境效果越差,关联性就越弱。

Ernst-August Gutt(2000)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并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在关联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可以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为了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就要根据目的(skopos)进行合理的阐释(interpretation),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2]419在这个过程中要涉及到三个交际者: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确定译文应该在哪些方面尽量与原文相似,以期望让读者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交际的最大相关性。在此,“译者翻译所追求的译文寓意与原文语义的最大相关性就是翻译研究力求达到的翻译原则。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3]196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译者需要做到:首先,译者须准确体会到原作者的意图,与此同时,译者还须弄明白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意象。也就是说,原文作者想传递给原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是否能成功转换到译文读者的语境中,如果传递成功,那么就说明推导努力和语境效果是匹配的。但在翻译过程中,要想保持原文语境信息和译文语境信息的最大相关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们之间还得必须建立关联。

鉴于此,李占喜和何自然提出了“关联域”,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运作的跨文化区域”,其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跨文化交际过程,其研究对象是译者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运作过程;译者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时,必须使思维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相关联;译者必须履行责任,使原文读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吻合;译者应在原文明示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以及它的百科信息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4]40,这一概念为隐喻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也就是说,隐喻的翻译原则就是“试图给译者划定一个翻译思维的区域,一个框架,使译者在这个思维区域或框架内履行隐喻汉英翻译的责任,做到汉语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英语译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期望相吻合,保障译者在词汇、逻辑和文化等信息的基础上在译文中作出语境假设,建立隐喻意象关联。”[3]196翻译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是否遵循关联理论的原则。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其源于文本的最佳关联。

2 汉英隐喻性复合词的基本类型

汉语中的复合隐喻词有两大类:一类是明喻构词,另一类是借喻构词。在此我们根据史锡尧对比喻造词[5]的分类对此作处说明,他将名词比喻造词大体进行了如下分类。名词比喻造词包括明喻造词和借喻造词,明喻造词包括两种基本类型:1)本体+喻体:如雪花、麦浪、脑瓜等。2)喻体+本体:砂糖、鹅卵石、柳眉、瓜子脸等。借喻造词,例如,咬耳朵,草包、苦水、虎穴、饭桶等。对于这些借喻造词来说,只出现了比喻意义,没有所谓的“本义”。所以这类隐喻性复合词余地规约性强,理据性较低。

英语中的复合词大多是由两个语素或能够独立存在的单词组合而成的,也可分为明喻构词和暗喻构词。英语中的明喻造词和汉语中的明喻造词类型情况像似:1)本体+喻体:riverbed(河床),pipe stem(烟斗管);2)喻体+本体:如butterfly stroke(蝶泳),harelip(兔唇),chicken breast(鸡胸)。同时Deignan(2001)在列举隐喻复合词127个后,统计显示暗喻性占了121个,占到了总数的95%[6]。这一数字凸显了英语中暗喻构词的比例之高,且本体并没有出现在复合词里。例如,brainwash(洗脑)、big hearted(慷慨)、couch potato(终日懒散的人)、warm-hearted(热心)、big head(自负)等。

3 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

3.1 直译保存形象

隐喻性复合词大都含有生动的形象,如能把形象翻译出来,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让目的语读者更加准确的把握信息。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译文Industry is a money tree and fraguality a cash cow[3]232。汉语语言中“摇钱树”和“聚宝盆”是两个寓意非常强烈的的喻体,形容勤奋和节俭能使财源滚滚来,而在英语中money tree和cash cow恰好也是表示“滚滚财源”的喻体,形象生动,能与原文中的喻体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此译文使汉语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英语译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期望相吻合,译者在词汇、逻辑和文化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隐喻意象的最佳关联;“垃圾睡眠”特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玩的时候睡着,并且因手机、电脑等具有辐射性电子设备而引起的不良睡眠状态,所以它跟垃圾食品(Junk food)一样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成因,甚至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它译成“Junk sleep”是非常可取的,这样和“Junk food”相对应,借此给人们敲响警钟。此翻译体现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遵循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汉英语中存在比喻的对应现象说明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即用比喻时所选的两种事物的相同点或是相似点作对比。这样的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是译者所期望的,也是译文读者所期望的看到的,是非常成功的翻译。

3.2 意象转换

当我们无法通过直译保存形象,建立最大关联性时,我们不妨采用转换汉英隐喻意象的方法实现成功的翻译,尽可能的建立关联性。喻体转化法,即源语言词语的形象所蕴含的喻义在目的语中可以由另外一个恰当的形象所承载,换句话说,这个形象与源语言文化之间没有冲突矛盾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归化法进行翻译,用译语形象直接替换源语言形象。如,一些人清醒,多数人被蒙蔽,少数是右翼骨干。译文:Among themembers of these parties some keep their heads,many are deceived,and a small number make up the nucleus of the righe wing.此处译文将“骨干”比喻形象转化成目的语中的“nucleus(核心)”不但保留了喻义同时还避免了可能会引起的错误联想。又如“活菩萨”在目的语中可译为“goodess”,这样使目的语读者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译语文化。在以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接通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的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努力做到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再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将中国和美国并称为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摘自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2005年6月在《财富》全球论坛上的演讲)译文为The UNCTAD also regarded China and the U.S.both as the two locomotives of the world economy.[6]汉语中“火车头”喻为“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或物”而英语中恰好也有着相似文化内涵的词应该是locomotive:(Concise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New Edition,2003:194),所以我们找到了英语语境文化喻体:locomotive.[3]215

3.3 舍“形”取“义”法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就是为了达到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进行合理的阐释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当源语形象和喻义的结合体,对译语来说很难理解,无法译入译文,此时我们可适当采用概括化或释义的方法只译出喻义。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取其喻义而舍其形象。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达到交际成功的最初目的,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必须忠实地再现原语的信息,其次考虑喻体形象的体现。比如:“裸捐”并不是指“裸体的捐赠”,它是指是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分文没给子女之后流行开来的,因此如果某人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献给某一事业,他或她就是裸捐,所以英译为“All-out donation”。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原文语境信息及关联原则推理原文作者的真实的交际意图,结合译文读者的期待,尽最大努力减少阻碍译文寓意与原文语义的最大相关性的的因素。又如“翘尾巴”比喻“骄傲自满”,所以适合译为“cocky(骄傲自大)”,此译法舍去了原文的形象,但能表达源语的喻义。如果译为“have one’s tail up(信心十足)”喻义虽相对应,但喻义却有很大的差异。再以“生人语调”为例,它不是泛指陌生人之间公事公办的冷漠口吻,而是特指们在跟陌生人或自己不太熟悉的人说话时,在不自觉中临机一变的语调。这种语调比正常语调显得更快乐、更友好也更甜美,而且声调较高。人们在接电话或者与客户交谈时,大多使用这种语调,因此可译为“people voice”,而“stranger’s voice”是不可取的翻译[7]74。

4 结束语

本文以法国社会认知学家Dan Spenber和D.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基本框架阐述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启发,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其源于文本的最佳关联,然后分析了汉英复合隐喻的基本类型及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探讨了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的常见翻译方法:直译保存形象,意象转换,和舍“形”取“义”,旨在探索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翻译新视角。

参考文献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19.

[3]刘法公.英语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96,232,215.

[4]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40.

[5]史锡尧.名词比喻造词[J].中国语文,1996(6):413-416.

[6]Deignan A.Metapho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考研英语:语法(复合宾语) 篇5

含有动词不定式的复合宾语

动词不定式可用作复合宾语中的宾浯补足语。可有这种复合宾语结构的动词有get(请),ask(请求),order(命令),persuade(说服),advise(劝告),like(喜欢),want(想要),tell(叫),know(知道)help(帮助),call on(号召,请求),等等。如:

He got someone to repair the door.他请人修理门。

I persuaded my brother to change his mind.我说服我弟弟改变了主意。

The doctor advised him to take a good rest.大夫劝他好好休息。

在某些及物动词的复合宾语中,动词不定式须省掉too这些动词有:make(使),let(让),see(见),

watch(望),hear(听),have(使),feel(觉得)等。动词help后不定式的to可以省掉,也可以保留。如: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He let me go home.他让我回家。

We must have someone repair the refrigerator.我们必须叫人来修电冰箱。

I heard him speak in the next room.我听到池在隔壁房间里讲话。

Mother is helping pat (to) clean her shoes.妈妈正帮蓓蒂刷鞋子。

[注一]上述句子变成被动语态时,动词不定式的to仍须保留。如

ask sb to do sth 要求某人做某事

promise sb to do sth答应某人做某事

advise sb to do sth 建议某人做某事

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动词不定式的.否定结构

动词不定式的否定结构由在不定式符号to之前加上not而成。如:

He decided not to go home.他决定不回家。

The teacher warned the pupils not to go skating on thin ice.教师警告学生不要在薄冰上滑冰。

I told him not to open the door.我叫他不要开门。

疑问词 + 动词不定式

疑问代词who,what,which和疑问副词when,where,how等后加动词不定式,构成一种特殊的动词不定式短语,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如:

When to start has not been decided.何时动身尚未决定。(作主语)

They told her where to find her little brother.他们告诉她到哪里找她的小弟弟。(作宾语)

The teacher showed the students how to do the exercise.老师教学生如何做练习。(作宾语)

He thought a lot about how to improve his English pronunciation.他对如何提高英语语音想得很多。(作介词的宾语)

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for + 名词(或代词宾格) + 动词不定式”

在这种结构中的for本身无意义。名词(或代词宾格)形式上是for的宾语,但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动词不定式的主语。这种不定式复合结构在句子里可作下列成分:

1)主语

For us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is important.学习外语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

在句中,for us在逻辑上是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的主语。这种结构作主语时,和简单的动词不定式结构一样,一般都用引词讧来代表并放在句首,“for + 名词 (或代词宾格) + 不定式”则放在句末。如: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我们必须相互学习。

2)表语

It is for you to decide.这得由你决定。

3)宾语

Can you arrange for a car to take us there?你能安排一辆汽车送我们到那里去吗?

4)定语

There is a lo to work for us to do.有很多工作要我们去做。

5)状语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6

【关键词】英语旅游人才 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

一、英语旅游人才培养背景

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表明,2013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又创新高,达到9819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18%。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到2020年,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将达到16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剧了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英语旅游专业,然而,目前的英语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与旅游行业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培养定位

英语复合型人才主要有四种培养模式:复合专业型、专业方向型、双外语型、和主辅修型。本文所讨论的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属于专业方向型,即“英语+专业方向”,也就是“英语+旅游方向”。“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是指掌握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译英语语言技能,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并掌握综合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和旅游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质高,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英语旅游人才。

三、“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现存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与英语旅游人才知识和能力需求有偏差。许多高校英语旅游专业选用的教材与就业市场对英语旅游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不是十分契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适用于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知识需求。有些教材是对全国范围内旅游相關知识的概括介绍,地域文化和旅游特点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地方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知识的把握。还有一些教材偏重英语知识点的讲解,而培养实践能力的配套练习少之又少,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滞后。大多开设英语旅游专业的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仍是课堂的主角和中心,将大量课时用来传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比重甚少,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此外,课后实践教学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学校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成立了许多英语旅游专业相关的社团,如英语旅游社团等,但没有安排社团指导教师,或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监查不到位,社团几乎完全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由于缺少指导和监督,社团活动效果不明显。

3.授课教师行业实践经历匮乏。培养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高、职业素养好的“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需要一支专业综合素质高、有一定旅游企业从业经历的教师队伍。然而,现在大多的高等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英语旅游专业教师普遍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英语旅游专业教学后开始积累旅游行业知识,绝大多数教师缺乏旅游企业实践经历,没有良好的旅游行业概念,旅游就业市场对英语旅游人才的需求更是知之甚少,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将教学与旅游行业前沿知识有效结合。

四、“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培养改善策略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用适当的教材。选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教材是培养“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的基础。笔者认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为培养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的首选教材,教师应了解旅游市场对英语旅游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在授课时根据授课内容和地方旅游特色适当删减陈旧的教材内容,增补符合旅游行业发展新趋势和地方旅游资源特点的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如果教材中的实训练习不足,教师可以结合授课的重点和地方旅游资源精心设计一些旅游实践练习或布置调查任务,将抽象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区域旅游资源联系起来,深入浅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强化实践教学。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应结合旅游方向课的特点和授课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并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旅游现象调查、旅游案例分析,实景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社团活动的监管力度,为社团安排一对一的指导教师,定期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每学期邀请优秀的旅游职业人参与社团活动,如:为社团做旅游行业相关讲座或担任专业比赛评委,从旅游行业角度给出指导和建议,优化社团活动效果,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为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使教师丰富自身的旅游行业知识,了解旅游业对英语旅游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学校在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应减少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旅游企业学习、实践,保证旅游企业挂职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引进有丰富从业经历的旅游职业人作为兼职或全职教师参与到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中,发挥业内人士对旅游业最新动态的把握和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优势,成立集体备课组、课程研讨组、课题研究组;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职业人共同探讨“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和课程设置,结合旅游市场实际需求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选用适当的教材、强化实践教学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促进“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的培养,使之更符合旅游就业市场的需求。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7

商贸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 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在推进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强调以语言技能为基础, 社会实际应用为目标, 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己任, 加强与工厂企业的密切合作,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方法, 探索高素质劳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一些学校构建了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能力、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等在内的商贸翻译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的学校通过实际教学实践的摸索和尝试, 提出了包括见习, 单项技能训练, 综合实训, 基地实训和顶岗实训等在内的实训模式, 为学生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但是, 一些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商贸翻译人才需求的问题:

第一, 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不明确。虽然学校商务英语“提高学生商务英语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的是明确的, 但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 大多数学校采用的评估标准和做法是“秋后算总账”式的“综结性”考试方法, 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 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在商务英语考核体系中几乎看不到。

第二, 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不统一。部分高校把商务英语教学看作是一门英语精读教学, 教学内容不能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 教学过程中仍只注重于阅读与理解, 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展开具体的训练和操作技能训练, 忽视写作与口语等语言技能的培养。

第三, 培养模式陈旧,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学校在商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采用传统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 只强调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和阅读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浅薄, 忽视了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商贸翻译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学生听说能力相对低下, “聋哑症”现象难以得到改观, 另一个就是在校学生对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体验和应用能力相对缺乏, 导致商贸翻译能力偏低。

复合型商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1.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确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由学校与企业签订详细的“订单”培养协议, 该协议由相关专家给予把审。协议规定:企业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安排, 向学生提供与相关的行业信息, 并给予必要的分析和咨询;校方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仿真实验室。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 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在校内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法, 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校外运用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法, 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项目需要, 互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所需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和学生技能学习场所, 学校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毕业生, 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学生参与企业举办的各种国际会展策划与涉外电子商务等项目, 从而采取合作形式联合培养所需人才。

3.学习实践交替模式。该模式是指学校在教学任务计划中规定在整个学期内, 学生用16周在校学习商务、英语相关基础知识, 再利用后2周时间到企业或在校模拟实习, 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具体应用, 完成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到综合技能的应用转化。

4.校企交融模式。该模式是指将企业的培训机构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合为一体, 校企双方师资互通、交叉兼职、专业共建、资源共享, 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可以从合作单位或社会上聘请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给学生做讲座, 与企业共同研究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合作开发教材, 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融合。

复合型商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策略

(一) 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搞好教学规划及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要以社会需求作为“英语+商贸”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把人才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专业概念、教育投资等与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有机结合起来, 专业技能课除开设《商务英语》外, 还要开设《商务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必选课程。课程要用中英文双语讲授, 用英语讲授商贸管理知识及技能。

(二)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职业翻译工作者通常不会在情景真空中进行词语或句子的语言转换, 他们需要完成的翻译任务总是包裹在其雇主或客户提出的多重性交际任务之中”。这就要求在商贸翻译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 以真实情景下的翻译任务作为翻译技能的基本素材, 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工作过程中获得翻译知识和提高技能, 使学生学会掌握权衡翻译任务所包含的各种客观因素, 查找专业知识和背景信息, 掌握各类体裁与文本格式, 达到译文符合相关社会交际目的的要求。采取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开展课堂实际演练活动,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专业翻译能力。实践教学课堂上可采用全英教学法、情景设置法、问答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

(三) 以技能水平提高为目的开展多种实训活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 要强调以技能水平提高为目的, 在“实训内容”上开展单项训练、综合训练、专业领域训练, 单项训练如商贸翻译视听说、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支付与结算等活动;“综合实训”将各单项的技能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运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领域训练”强调机电行业、化工行业、轻工业、钢铁行业、陶瓷行业等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词汇的训练, 还要鼓励、指导学生课下自学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词汇和专业术语;“职业能力训练”实行“多证书”教育, 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 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跟单员资格证书、英语口语口译资格证书等;“在岗实训或顶岗实习”将学生的校内技能训练延伸到校外进行, 在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上检验学生在校学习和训练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实训活动的进行, 学生能够从不同侧面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和语言环境, 从而达到掌握商务专业技能的要求。

将商务英语基本技能培养贯彻教学始终, 重点要放在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高级商务口语、口译、笔译等的训练。商贸翻译的理论教学强调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上突出针对性, 应用性和实践性。聘请有商务背景的外籍人士讲授。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拟客服接待、会见外商、贸易谈判、争端解决等场景。不间断地进行语言输入、转换, 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练习翻译的机会, 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四) 以提高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目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象牙塔”与社会“大市场”的极好通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演练自己的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为将来投身社会奠定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一个很好的能力演练场。以小见大、以模拟推演真实, 学生通过小范围的实践活动的尝试和探索, 积累经验, 锻炼了自己的身手, 增长了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才干。同时要组织学生利用寒署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涉外机构外事、金融、酒店等。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部门, 主要就人才需求的专业、数量、就业途径, 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和相互协商、论证, 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高职人才培养规格, 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莫定基础。学生寻找各种商务及翻译实习机会, 定期了解人才需求的动向。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 增强社交、生存能力, 以此来弥补学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不足。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8

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复合型文化翻译人才的需求

2001年十五纲要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 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家计划, 十六大把发展文化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蓬勃发展的陕西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陕西作为我国文化旅游大省, 其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以兵马俑、大雁塔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秦腔、农民画、皮影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西部影视、陕西作家、长安画派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还有祭祀文化、革命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自然风光文化……这些独有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陕西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形成了包括文化旅游、出版传媒、广播影视、会展、动漫等多种文化产业门类。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与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2.陕西省复合型文化翻译人才供求状况

复合型翻译人才就是指掌握翻译以及另一个或多个专业 (或学科)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翻译人才。 (武广军, 2011) 。陕西历史底蕴厚重、发展势头强劲, 已成为中外合作的重要地区。快速发展的陕西需要与世界接轨, 日益繁荣的文化产业需要走向世界, 这都要通过翻译来实现, 翻译处在文化交流的前沿, 对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 笔者对陕西省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以探讨高校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78.2%认为目前翻译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翻译行业高层次复合型中译外的人才严重匮乏, 翻译质量低劣, 存在着严重的粗制滥造的问题, 让人贻笑大方的公示语在公共场所、旅游景点随处可见。高素质的实用性翻译人才缺口很大, 符合陕西经济文化发展的专业翻译人才现状令人堪忧, 这已经成为陕西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陕西近几年有大量的翻译专业本科生和MTI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 这说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矛盾。尤其是文化翻译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对于市场急需的中译外文化产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黄友义、黄长奇 (2005) 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翻译人才之间的巨大差距是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所在, 因此, 确保翻译质量首先应该从翻译人才培养入手。

完善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文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国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外语系下开设翻译方向, 传统的翻译教学并不是真正的专业翻译教学 (武光军, 2011) 。专业翻译是集体化项目操作, 翻译人才必须具备翻译以及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的日子已渐渐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翻译软件及工具的团队合作翻译 (谢天振, 2012) 。传统翻译人才培养与当今翻译市场的不适应性让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必然。

陕西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大省, 云集了近百所高校, 在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方面也紧跟时代步伐。2006年, 教育部批准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 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翻译在我国首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被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并被批准招收本科生。2010年9月, 全国共有31所高校获准试办本科翻译专业学位, 而陕西只有西安外国语大学 (后文简称西外大) 1所。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15所MTI试点教学单位, 2010年西外大MTI开始招生, 开启了陕西省MTI专业学位教育之先河。但陕西省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的课外实践上下功夫。

1.探索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目前很多院校翻译专业发展的一个障碍。陕西各高校要立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需求, 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 紧密联系翻译产业, 以语言知识、翻译专业技能与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为着眼点, 建立了一套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体现本土化特征的课程体系, 重点开展以文化、商务和科技为核心的口、笔译教学。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方面要有两个侧重, 第一要侧重汉译英。我国尤其陕西翻译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汉译英人才方面, 因而翻译人才培养必须加重汉译英的分量。第二个侧重, 指加大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翻译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校可以根据地区特色、本单位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校专业特长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比如专业选修课可以开影视听译和字幕制作、联络陪同口译、影视剧本翻译、旅游翻译、会展翻译、陕西本土作家作品翻译、陕西戏剧翻译等。学生还可以跨专业选课, 对于新设翻译本科专业及翻译专业硕士, “翻译+专业”、“专业+翻译”和双学位的模式将是今后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 (武光军, 2011) 。

2.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外实习

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一个新亮点 (郭晓勇, 2010) 。对于专业翻译来说, 学生的实战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因此, 学生的实习就必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翻译实践不仅包含着课上课下的翻译练习, 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在课外实习中, 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翻译实战, 面对真实的客户, 译文由客户进行评判。2012年4月, 笔者随同本校三名老师去上外高翻学院进行最优化专业口笔译学习, 期间深入了解了他们MTI实习基地, 感触很深, 学生就如同在真实的战场打仗。为了使学生能得到更多参与真实翻译项目的机会, 上外高翻除了与合作单位的校外实习, 还有学院自建的由经验丰富的笔译专家姚锦清教授负责的学生实习中心。笔者参观了实习中心, 本中心可以承接翻译市场上各种各样真实的翻译项目, 在学生翻译团队中设立协调、初稿翻译、审校、术语等小组, 学生能全面体验翻译项目过程, 锻炼专业翻译的能力。相比之下, 我们一直为之骄傲并采取的课堂上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 充其量只是模拟演练而已。

近几年陕西一些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 把课堂教学和真实的翻译环境结合, 进一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目前陕西各高校建立的实习合作单位太少, 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非常有限, 各高校应该积极地将翻译的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 拓展翻译实践渠道, 比如与陕西省文化厅、旅游局、陕西日报社、西安曲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陕西要利用好国际交流活动, 营造真实的口笔译学习环境。陕西省定期主办欧亚经济论坛、中国西部地区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杨凌农业高科技博览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会议, 还将推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 高校可以选派志愿者为各种活动提供服务, 或者观看现场口译, 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语

复合型文化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 改变传统的英语专业下翻译的课程设置, 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外实习, 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翻译项目的整个过程中, 为今后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 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翻译能力和高层次的专业翻译实战经验对在校口笔译教师来说都是很难克服的障碍, 因此, 要培养一批职业化的翻译人才必须积极促成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J].中国翻译, 2011 (6) .

[2]黄友义, 黄长奇.翻译质量与翻译协会的责任[J].中国翻译, 2005 (5) .

[3]连彩云, 荆素蓉, 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 2011 (4) .

[4]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 2011 (3) .

英语复合词翻译 篇9

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个新词, 表达单一的语义概念, 如rainfall (降水量) , birth-control (计划生育) , sea green (像海一样绿的) 等。英语中的复合词早在古英语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是英语中极具能产性的构词法。Ayto (1999:xi) 指出复合法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法, 到20世纪末英语中的新词有四分之三都是通过复合法构成的。汪榕培 (1997:40-41) 也认为复合法是最古老的英语构词法之一, 对英语词汇的扩充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很多学者在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上观点并没有达成一致。另外, 复合词的意义解读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复合词的特征和类型, 其次就复合词的意义解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复合词的特征

从复合词的定义上, 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并不一定是复合词, 也有可能是自由词组。复合词与自由词组比较相像, 但复合词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书写、语音、语法和语义上。

在书写上, 复合词主要有四种形式:自由式、连写式、连字符式、连音式。自由式是指两个词语分开拼写的复合词形式, 例如dining room;连写式是指两个词语连在一起拼写的复合词形式, 例如bedroom;连字符式是指由连字符“-”连接两个词语的复合词形式, 如reading-room;连音式是指两个词语拼写在一起, 为了读音的方便改变 (增加、减少或替换) 个别音素的复合词形式, 如sportsman。对于到底采用哪种书写方式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可循。有些学者认为复合词的拼写一般只有前三种, 因为连音式在英语中不太常见, 其作为构词法的能产性很低, 没有发展的前途。为了更好地体现复合词的语义单一性, 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连写式、连音式。

复合词的语音特点主要是针对自由词组而言的。复合词, 尤其是连写式、连字符式和连音式的复合词, 它们是一个词语, 语音上是一个整体, 重音通常在第一个音节上, 如a’blackboard (一块黑板) , a’darkroom (一个暗室) 。而自由词组通常有一个修饰成分, 如a dark room中的dark, 重音一般落在被修饰成分room上, 即a dark’room.复合词在语法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词法上。在结构上, 复合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它可以是“动词+名词”的形式, 动词修饰名词, 如cal boy (旅馆的男服务员) ;它也可以是“名词+过去式”的形式, 如home-made;还可以是“形容词+过去式”的形式, 如newborn (新生的) , 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自由词组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构。在词法上, 复合词是作为一个词看待的, 因此不论是自由式的复合词, 还是其他形式的复合词, 它们只能作为一个成分, 所以它们的屈折变化一般都在词尾, 而不能在中间进行, 如flowerpot (花盆) 的复数形式是flowerpots, 而不是*flowerspot.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 如lookers-on (旁观者) , women doctors (女医生) 等。但这种复合词数量很少, 可以忽略不计。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是鉴别复合词的主要依据。复合词的意义并不是其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从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综合中引出的新意义。如greenhouse并不是指绿色的房子, 而是温室。还有很多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演变出与组成成分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意义的复合词, 如egghead (知识分子) , dog days (暑天) 。

然而, 以上四种特点都不是严格地判定复合词的标准。张彦梅 (2003) 认为关于复合词没有一个能普遍接受的准确定义,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复合词的类型———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类型

复合词的类型很多, 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都有不同的分类。关于复合词的构型, 虽然大多数语言学家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但Jackson&Amvela (2000:85) 曾十分明确地列出12种, 而很多学者认为这并没有穷尽复合词的构型, 王文斌 (2005) 认为复合词的构型包括15种, 还有的学者提出复合词的构型应该包括18种, 除了王的15种外, 还有三种, 即 (16) Adj+Ving:central-heating; (17) N+Ving:brain washing; (18) Ving+N:reading-room。

根据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 复合词可以分为主谓型 (heartbeat, 心跳) 、偏正型 (snow-white, 雪白的) 、联合型 (flowerpot, 花盆) 、述宾型 (haircut, 剪头发) 、补充型 (overthrow, 推翻) 。根据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复合词可以分为更多的类型。Miller (1996:118) 总结了9种复合词内涵的语义关系, 即 (1) 因果关系 (cause) :sleeping pill; (2) 所有关系 (have) :cat’eye; (3) 组成关系 (make) :rainwater; (4) 使用关系 (use) :windmill, 等等。很多学者认为, 复合词内含的语义关系远远不止这9种。王文斌 (2005) 提出了另外五种语义关系, 即同位关系 (apposition) :killer whale;并立关系 (coordination) :deaf-mute;比较关系 (comparison) :snowwhite等。

笔者认为, 复合词内含的句法和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但并不是不可明确的, 只要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 各个类项间不出现重叠就是可以接受的。另外, 有些复合词内含的语义关系可能还有争议, 对于这些不一致, 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但是要贯彻自己的研究方法, 从一而终。总之, 复合词种类纷繁复杂, 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张彦梅, 2003) 。

四、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复合词的语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组成它的两个部分的意义综合而成的。一般而言, 第一个部分限定或修饰第二个部分, a flowerpot是一个花盆, 而a pot flower是盆花。不少复合词含有隐喻、换喻或提喻等修辞手法, 这使得复合词的语义解读有了一点难度, 但又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正是这些修辞手法, 复合词才能在简单的两词相加之外多了一些生动形象, 如pickpocket (扒手) , deadline (最后期限) 等。但是也有很多复合词, 它们的意义似乎与组成它们的两个部分的意义毫无关系, 如egghead (知识分子) 。这种复合词的语义解读是最困难的, 它们往往涉及修辞、词汇发展历史、文化等多种方面, 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才能解读。在解读复合词的意义的过程中, 研究者们尝试总结了复合词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因果、所有、组成等十四种关系。吴小晶 (2006) 指出, 复合构词是一种极具目的性的编码行为。复合词是为了表达某一特定的义位通过选择构件组合出来的, 不是词库里的词项漫无目的自由碰撞的结果。复合词语义分析之复杂性可见一斑。

在认知语言学中, 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曾创立了一个概念合成理论。这个理论适用于对所有复合词意义的解读。简单来说, 这个理论是指在合成组成复合词的两个部分的意义时, 筛选两个部分的所有意义或特征, 组合出比较符合常理的搭配, 这样形成的意义就是整个复合词的意义。例如, egghead这个词中, 按这两个组成部分的通常意思来组合, 就是“蛋头”, 这是个现实中罕见的概念, 因此我们必须放弃这个组合, 重新筛选。我们意识到egg (蛋) 有“光秃秃的”这个特征, 而head可以指人, 联想一个具有光秃秃特征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很快我们便可以想到知识分子,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 念过多的书容易掉头发, 即汉语中的“聪明绝顶”。所以egghead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知识分子。

五、结语

由此可见, 英语复合词相当复杂。它不仅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而且在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上还有很多类型, 其语义分析更复杂。关于英语复合词的很多研究至今都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复合词的部分研究情况进行了一个简要介绍, 很多问题仍须进一步研究。例如复合法与其他英语构词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影响的?这些问题虽然有很多学者提及过, 却并未得到全面的阐释。笔者希望通过简略介绍, 能够给予读者一些思考, 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潘优燕.英语复合名词的词化探析[D].宁波大学, 2010.

[2]骆玮.概念合成理论下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理据分析[J].科教文汇, 2010 (23) :117-119.

上一篇:中等职业下一篇:兰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