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日记事件

2024-06-02

非常日记事件(精选4篇)

非常日记事件 篇1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当出现“5·12汶川地震”、“2008雪灾”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当SARS、禽流感、H1N1等突发疾病肆虐,当“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众多媒体和网民都第一时间把视线聚焦在事件上。事件的严重性和网民的关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理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更为快捷和方便的渠道,也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开放平台,网络舆情的产生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平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1]。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除了事件本身以外,还在于政府在事件中的定位及扮演的角色。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应对就必然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科学应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事件,也成为考验政府能力、智慧、水平的一道必答题[2]。

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新的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是对政府驾驭复杂局势、提高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3]。

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而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恶性突发事件。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鲜明的有别于常规突发事件的特性。

(1)无预兆性。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前兆不明确。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9·27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等,这些重大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发生前都没有准确的前兆,这使得相关部门无法在事前做好预报、预警、预防和事后处理的准备工作,对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时间紧迫性。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扰乱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时间对于政府部门的决策来说是最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快速、有效的决策才是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应急处理机构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事件的有效信息和事件发展动态,迅速合理地做出决断。

(3)演变速度快。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单一事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的事件也影响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进展。如“7·23动车追尾事故”,包括人员抢救、道路抢通,对受害者的赔偿以及事故责任的认定等,这些因素都在随时对事件产生作用,推动事件发展。而且其演变方向往往是不确定的。

(4)无规律性。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在历史上发生过同样事件的概率也很低。由于政府现行的事故处理方法为由出现事故的相关部门负责,没有统一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构,这使得相关处理经验没有办法系统的累积,从而要求相关处理部门在事件发生之初,就要准确分析事件进度,做出有效的决策。

(5)扩散性强。由于网络的发展和逐渐强大,许多网友开始亲自参与事件讨论,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由事件的旁观者转为参与者。这使得非常规突发事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很远的距离,有时候网友的第一手消息发布甚至更快于媒体。事件的扩散性刺激了政府的反应和决策,但是一旦事件处理得有漏洞或者不能满足部分人的期望,他们就会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评判和质疑。

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以上特点和如今相对更为自由的网络信息平台,容易使得事件产生难以控制的舆情状况。

2 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及演化

舆情研究是新兴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作为舆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备受重视。所谓舆情,是指一定时期、范围的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5]。网络舆情常常以网络舆情热度来度量,表示事件的被关注度。网络舆情越高,表明关注它的人越多。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消亡随着非常突发事件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实践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初的网络舆情处在一个酝酿期,而后随着事件的逐步发展,网络舆情热度会在某一天内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归于平静,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主要分3类。一是广大网民,网民是参与网络讨论的最大团体,也是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是媒体,媒体包括传统的媒体和网络媒体。这里讨论的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最主要的媒体是指网络媒体,包括一些门户网站、BBS、微博等。媒体的主要作用是连接政府和网民的桥梁,也是政府和网民沟通的承载者。三是政府,政府是负责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通报和解决的主体。政府的决策直接影响事件的舆情热度,如图2所示。

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制造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6]。这一庞大的网络军团,遍布全国各地,他们随时跟踪和关注着国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和意见。对于网民来说,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与其对事件的关注度有极大的关系。

网络媒体为国内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外增加了更为重要的一条信息传播的渠道,这条通道的高速性和广泛性已经对国家应急系统的实效性和政府工作效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互联网作为新生代事物,其更多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并且为网民的参与提供平台。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对介质的依赖度更低,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网民即可关注到他想知道的任何新闻,而不受时间和空间上限制。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来说,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情,部分媒体报道时的断章取义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容易引起网络舆情热度的增加。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煽动者所用,让负面言论迅速传播,让民众对政府决策产生反抗情绪;同时又可以为政府部门服务,及时准确地传达政府的下一步动态,稳定网民情绪。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舆论导向。

政府部门是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调控者。它的作用是能够充分发挥其对事件信息的掌握和调控地位,帮助还原事件真相,查明责任所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包括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本身的协调处理,以及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事故原因及责任的认定等。同时,对于网络上利用新闻炒作企图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行为,给予最直接和明确的回应,树立政府公信力,让人民群众重新对政府充满信心。

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人民对政府的认可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政府部门也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定位网络舆情与在解决事件时的重要地位,如图3所示。

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来说,网络舆情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网络舆情容易引发网民的质疑和猜想。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生一般是由网民对政府决策的不满引起的,网络成为了网民发泄情绪的通道,事件本身的信息可能会由于个人的主观影响发生改变或扭曲。其次,在不利新闻的扩散和部分网民的从众心理的作用下,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扩大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人们发泄情绪的途径之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再次,非常规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不仅在一段时期内被强烈关注,即使在事件过去以后,其留下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在事件发生之后,网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其与之前发生的事件对比或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政府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曾经发布过错误或者虚假消息,或者对信息的处理不公开透明,就会在今后的事件处理中一次次被提起,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网络舆情的兴起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新的因素之一。它已经成为政府、学者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7]。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还处在一个转型阶段,政府由于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和现代服务方式,对网络的影响力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对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上更是显得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形象[8]。在此背景下探讨政府如何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具有深远意义。

3 政府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现状

随着近年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以前没有参与过或者缺少方法参与事件讨论的人群开始加入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讨论。一方面,国家和政府部门乐于见到这种人人参与的场面,因为较高的参与度可以让政府部门得到更多关于事件的信息和建议,理解基础民众内心的想法,使政府和人民更容易融合在一起;另外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见都大相庭径,最终的决策始终没有办法满足每一个人的期望。群众中反对的声音和一些鼓动性的言语都可能让人民在短时间内对政府失去信心。

现阶段政府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理还处在一个探索期,目前还没有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统一应对的策略或流程。在应对不同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在事件发生之初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公开事件信息,公开事件发生原因及责任人,并公开最终处理结果。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参考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和处理过程中网络舆情的情况,虽然政府部门开始致力于网络舆情的掌握和引导,但是在这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现。

(1)对事件的反应速度不快。对于非常规事件来说,事件发生的突然性让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加强。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政府准确的官方信息,由网民发出的各种关于事件的图片和信息会瞬间让各种小道消息充斥整个网络,而这些消息一般都是由网民看图说话或主观臆断产生,与事实真相可能完全不同。但正是因为这些消息,使得事件的网络舆情热度迅速升高。

(2)信息透明度不高。当发生重大的社会安全事故时,政府往往扮演了相互矛盾的2个角色,一方面,政府在为如何尽可能的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努力,另一方面,在向社会反馈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外公布的信息有限,往往遮遮掩掩。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提出一个流言传播公式:公众认为信息越重要,而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传播得就越快[9]。比如之前发生的“7.23动车追尾事故”,虽然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但与此同时对外发布的35人死亡的消息一直受到质疑。网友根据现场的图片和对动车上所有人数统计发布消息,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如实相告,最终导致事件的舆情热度一度达到峰值,且大部分都是质疑政府的声音。像这样信息量不足或受到质疑的前提下,网友容易对这部分数据进行随意猜测,最终导致网络舆情热度的增加。

(3)事故原因调查匆忙。由于外界对事故原因的关注,在事件发生之初,政府部门为了防止网络舆情的发生,对事故原因的公布总是想要第一时间公布。但是现在的状况往往是调查部门对于事故原因的认定匆忙,有的时候并不具有实证或者只是根据经验的推测,导致最后给出的结果根本与实际情况不符,比如曾经震惊一时的“杭州飙车案”和一时间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调味品的“70码”,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使广大网民相信调查结果,反而更容易造成了民众的愤怒情绪。

(4)问责不及时,制度不完善。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责任的界定一直是外界在意的焦点之一:到底事故的原因出在哪里?有哪些人需要对事故的产生负责任?他们要受到怎样的处罚?但是在以往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中,政府部门对于事故的问责一般较为滞后。震惊一时的“11.15上海静安区大楼火灾”造成了53人遇难。对这场大火责任的认定一段时间内在网上被吵得沸沸扬扬,到底是操作工失误还是需要有更多的人为这场事故负责成为调查的重点,最终直至今年,才有越来越多的责任人被认定。

问责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责任认定需要克服的阻碍之一。现阶段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问责尚不明确,一些在事件中被处分的官员在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被启用,甚至官位还高于从前,这样的问责制度在社会透明度极高的今天是根本不适用的。由现阶段政府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方式和产生的问题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还未及时调整状态,没有充分地掌握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和形成一套对应的管理机制。在网络舆情在社会监管治理发面产生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国家和政府已经不免要重新反思和创新,到底如何不畏网络舆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和处理网络舆情,如何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顺利,并且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成为现在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相关建议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社会学家和相关学者都十分专注于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不管是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角度,都希望可以找到一种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模型和应对方法。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公众的关注度是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因素。政府如何在事件的网络舆情中扮演主导者,主动积极的引导事件向真实的,正面的方向发展,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主要工作之一。

(1)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反馈中心。政府部门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在处理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网络舆情处置是一个面广量大的工作,仅仅依靠网络管理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各级政府的统筹考虑,需要政府各部门与广大民众的通力协作,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建立群众、网民意见受理、转办、督办、反馈机制,接受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1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络舆情反馈中心,对网络上出现的舆情热度较高的新闻进行记录分析,一方面及时对网民最关注的焦点进行回应,另一方面对不真实的网络消息予以回击和勒令删除,防止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加剧。

(2)加强网络媒体监控落实问责机制。网络媒体在现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公众对于事件进展信息的获取更多的在于媒体的报道角度。有时候,往往一些细小的无根据的报道造成了最终网络舆情的扩大和网民的愤怒情绪。所以,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监控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对于网络媒体的监控不等于对其的完全控制,而是对媒体报道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监控,并配备相应的法律和问责机制加以辅助,以达到减少错误和误导信息、正确引导舆情发展方向的效果。

(3)定期对网络舆情产生分析报告。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展具有随机性,并且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但是在舆情产生和消逝的过程中,总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在。这就要求有关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舆情发生的一般规律。在以后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可以有规律可循,在舆情产生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也可以最终通过大量实践得出非常规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可用模式。

(4)开放更多更直接的渠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与网友的在线交流得以实现。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的时候,相关部门也可以开放更为直接的交流渠道让网友能够与相关负责人对话。不管是通过新闻发布会还是网络的形式,事件处理方的相关领导在交流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事情的网络舆情走向,在交流中耐心解答网友问题,倾听建议。以互相讨论的姿态,对外界质疑给予积极坦诚的答案。

5 结语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政府在转型期对于网络时代的适应能力和执政思想的转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成为了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之一。因此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必须在兼顾网络舆情压力下履行政府职能,做到真正的既符合法理又满足群众期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EB/OL][.2008-06-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

[2]杜海霞.网络环境下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J].前进,2010(12):39-40.

[3]孟建柱.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维护稳定水平[J].求是,2009(23):1-3.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2012-08-30].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5]曹远亮,柳炳祥,熊一兵.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5):204-205.

[6]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01-16].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7]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等.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情报杂志[J].2010(.11):71-75.

[8]吴子玲.网络舆情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

[9]刘奋.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策略[EB/OL][.2009-02-02].http://paper.people.com.cn/xwzx/html/2009-02/01/content_384799.htm.

[10]温淑春.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理论与现代,2009(5):103-107.

戈壁母亲金茂芳的非常事件 篇2

1952年,生活在山东济宁城里的19岁姑娘金茂芳,渴望能摆脱家庭出身不好的阴影,志愿参军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屯垦戍边。在长途列车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月后,金茂芳跟和她一样怀着美好憧憬的8000位山东姑娘一起抵达了石河子。但待车门开启,等待她们的却只有茫茫的戈壁,很多人哭成一团。金茂芳不仅不哭,还开心地第一个跳下车,她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

1953年金茂芳正式成为一名拖拉机手。戈壁七月,地面烫得如着火,她能坚持三天四夜不下车;寒冬腊月,拖拉机因为机油被冻而熄火,她用嘴对着管子吸油,嘴皮被牢牢地粘在冰冻的油管上,一扯满嘴满手都是血,可是她硬是靠这个方法启动了发动机。她曾创下了一天播种120亩地的纪录,她用7年时间完成了22年的任务。

金茂芳1959年入了党,多次被评为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1965年她还被树为“兵团十二面红旗之一”。如今,她当年开的那台拖拉机,也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博物馆收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总理一句话影响她一生

金茂芳尽管在茫茫戈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挥洒了无尽的汗水,但心中的那个出身“疙瘩”,曾长时间在缠绕和折磨着她。1965年7月5日早上,场里的领导通知她,说正在石河子视察的周总理要接见她和其他的劳模,金茂芳一听,马上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一路上,她老是琢磨着自己跟总理见面的时候会是啥样子,想着领导教给她的那些话,生怕忘了词。

当周总理走到金茂芳面前时,金茂芳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周总理和她握过手后,兵团首长向他介绍说,金茂芳是个出身不好的劳模代表,周总理很是高兴,又特地返回跟金茂芳握了一下手,和蔼可亲地说:“出身不由自己,但是前途和道路是可选择的!”听到这话,金茂芳当场就哭了:总理呀,您的话真是太贴心了!

周总理的这句话,彻底解开了金茂芳心底的那个“疙瘩”,让她感动了一辈子。如今,她常说:“是总理的那句话感动了我的一生,影响了我的一生;也是这句话,让我心甘情愿地为新疆奉献了一生。”

一段爱情支持她一生

上世纪50年代初,金茂芳她们进疆后不久才发现,她们肩负的任务远不像普通的女兵那样简单,保卫边疆和生产建设都不及另一个任务重要——与戍边的战士结为夫妻。她们被陆续介绍给部队里的男兵,她们的丈夫,大多比她们年长十几岁,且彼此之间无从了解,更没有爱情可言。有一位副营长和一位司务长先后看上了金茂芳,而金茂芳却对他们没有好感,便以自己是少数民族(回族)而婉拒了。

后来,金茂芳和仅比她大两岁的战友王盛基自由恋爱,这爱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戈壁滩上的浪漫。1955年,金茂芳和王盛基随着10万大军一起就地转业,成了军垦职工,他俩还被一起分配到了石河子机耕农场。是年秋天,他们向组织呈交了结婚申请。

然而,组织批复的时候却又遇到了麻烦。因为金茂芳是回族,当时的政策还不允许回汉通婚,组织上当然不予准婚,他俩心里都很不好受。金茂芳找到王盛基说:“现在你该咋办就咋办吧,我不能拖累了你,反正今后我是不再找人了。”王盛基蹲在地上,抱着头喊道:“你不找,我也坚决不找。咱们就这么等,一直等到允许的那一天。”

就这样,他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对方,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改变。1 9 56年初,国家新婚姻法颁布实施,1956年12月26日,王盛基和金茂芳在石河子机耕农场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金茂芳和王盛基在一起生活了16个年头,两口子从来没有吵过架。用金茂芳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人从来就没有好够过”。开发莫索湾的那年冬天格外冷,气温都在-45℃左右,金茂芳穿上丈夫给她买的皮大衣、皮毡筒都冻得手脚钻心疼,她每次从拖拉机上下来,王盛基就用手、用怀给她取暖……

王盛基比较老实本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喜欢打扮金茂芳。她那时穿的衣服,都是王盛基给她设计再找裁缝去做。一次,金茂芳在劳动中不小心将丈夫价值200多元的手表丢了,金茂芳回家后自己难受得眼泪都下来了,可王盛基不但没生气,还反过来安慰她。王盛基有次打球把金茂芳给他织的毛衣弄丢了,他便跟个娃娃似地给妻子认错和道歉。

“文革”中受到冲击的王盛基由于抑郁患上了胃癌,1972年3月,王盛基从住院之日起,就天天要金茂芳陪着他,其他谁也不要,谁也不见。金茂芳也一步不离地守着他,直到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以后许多年中,面对很多男性大胆的追求,她却没有再嫁。金茂芳说,不是没有动过心,而是不忍抛弃一对儿女。在这一刻,金茂芳的眼睛中有一丝动人的纯真的妩媚掠过,她说,生活的苦痛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至少她有过一段真正的爱情。

一份亲情温暖她一生

因为丈夫不能生育,他们收养了两个亲戚的孩子。孩子们从很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金茂芳亲生的,但他们始终认为,她就是自己的生母,是天下最好的娘亲。从小到大,一对儿女在金茂芳生气或不高兴时,都会用山东话甜甜地叫她一声娘亲,金茂芳就顿时喜上眉梢。

丈夫去世后,金茂芳常对孩子们说:“你俩比别人都多一双父母,这是你们的福分,也是你们的责任。我现在还不用你们操多大的心,你们把精力多放在老家那边点,那里的生活艰苦,你们少吃一口、少穿一件,就够他们半年的开销。你们是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他们没养你们,那是我替他们养了你们,这是我们上一代人的事,和你们无关,他们是你们的父母,你们就要尽到做儿女的责任,才对得起他们的生育之恩。”

有次金茂芳给儿子买回一件秋衣,儿子嫌长就和金茂芳拌嘴了,金茂芳说:“现在要是让你回甘肃老家,恐怕连裤子都穿不上。”当时王盛基的故乡十分贫困,儿子顶嘴说:“回就回,再穷那也是我的家,我知道我不是你亲生的。”话刚一出口,儿子就知道错了,赶紧拾起金茂芳扔在雪地里的秋衣,紧紧地抱住她,叫了声“娘亲”,金茂芳哭了许久。从这后孩子们没再说过一句让她伤心的话。

等儿女大了的时候,金茂芳常常提及他们的生身父母,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催着孩子们给老家的父母寄钱、写信。儿子结婚时,金茂芳还写信征求他生身父母的意见,并请他们来疆参加婚礼。

非常日记事件 篇3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社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比如核设施突发事件, 其应其主要任务是控制、减轻或消除核事故辐射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美国核应急采用四级管理体系, 从上到下依次是联邦、州 (省) 、地方 (市或县) 、核设施营运单位。法国核应急管理体系是“二条主线、二级管理、二个决策中心”的三级核应急管理体系。随着我国核事业的快速发展, 核应急工作不断充实, 取得了很多经验;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遵循“常备不懈, 积极兼容, 统一指挥, 大力协同, 保护公众, 保护环境”的24字方针, 实行国家、地方和核电厂三级管理体系[1]。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8年启动实施“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中明确指出: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 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危害, 破坏性严重, 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干预决策机制研究较多[2], 效应评估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相应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主动诱导和干预决策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突发事件应对问题, 研究现有干预决策的效用评估问题, 其目标是将事故的后果降到最低, 确保采取应急干预措施的经济、社会等代价尽可能小。评价干预决策机制的各种模式的效用, 使认识偏差最小化, 优选干预决策的最佳模式。

本研究将从干预决策机制协调管理角度, 对干预决策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效用分析, 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采集相应的数据, 然后重点研究了基于序列相关性的协调度函数构建, 确定效用评估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评估方法, 为评价干预决策机制的效用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

1 效用评估

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主动诱导与干预决策的效果评估机制, 需要建立一个伴随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流程的一个完整评估过程, 紧密伴随着干预决策体系的运行机制、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协调机制等部分组成。为推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干预决策效果提升, 切实可行的效果评估方法既能考量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又能成为改进与完善突发事件干预决策工作的标准依据。在评估方法建设的基础上, 有必要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效果跟踪、公众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手段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干预决策效果进行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估, 并作为单位工作绩效考评指标。

我们研讨非常规突发事件主动诱导与干预决策的效用评估, 在进行效用评估时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确定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这也是效用评估的出发点, 分析指标对效用函数的影响, 建立选择效用函数的方法;二是建立一个综合评估的方法, 给出效用评估的一个量化结果。

2 评估体系及方法研究

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是指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各种制度及其运行规范的总称, 有体系运行机制、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协调机制、评估机制等部分组成。效用评估内容应该对应对机制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综合评价。效用评价应该包含三大内容:一是管理层面 (包括法规建设、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政府决策和执行能力等) ;二是技术层面 (包括监测能力、预警能力、指挥系统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等) ;三是社会层面 (包括宣传动员、公众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等) [3,4];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是可定量的。

在以上三个层面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干预决策机制的效用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各个层面进行量化评分, 得到各个指标的得分数据, 将已获得效用评估的定量数据记为矩阵Xijk, 其中i=1, 2, …l, 表示评价的层面, j=1, 2, …m, 表示各个评价层面下的指标, k=1, 2, …n, 表示打分专家的个数。然后对采集到的定量数据进行预处理, 为了避免指标取值的单位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按照下面公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将指标取值转换到[0, 1]区间。

一方面, 我们需要度量机制的得分情况, 另一方面, 还需要刻画不同层面 (指标) 得分之间的关联性, 为此本研究将从两个角度来建立效用函数:一是干预决策机制的平均得分, 二是建立一个协调度函数。

我们认为, 专家打分的整体水平是评价机制的重要依据, 为此可以建立评价效用函数如式 (2) 。另一方面, 综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强的工作, 系统理想状态是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因此一个合理的系统发展方式应该是逐步收敛到其理想状态, 可采用子系统 (层面) 之间的相似程度来刻画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考虑到子系统所采集的数据是多元的, 可建立一个多元序列相似性度量[5]。在此, 我们借鉴了PCA分析的原理, 采用式 (3) 来建立协调度函数。

其中θi1j1, i2j2表示第i1个层面下第j1个指标与第i2个层面下第j2个指标之间的夹角, 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层面的指标个数, 主要是采用夹角余弦来度量两个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该方法计算对数据序列的元素排序变动是稳健的, 即S取值不受打分专家次序 (维度k) 的影响。改变专家的个数, 可以影响到协调度S计算的结果, 不过当n趋向较大时, 协调度S应该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因此, 实践中, 应该尽可能的增加专家人数, 确保研究结果的收敛性。最后,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估的效用函数, 如式 (4) 所示。C取值越大, 表示机制效用越大。

3 结论

完善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管理体系的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干预决策机制可以提升和增强我国应急管理能力, 具备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干预决策机制的效用评估问题, 为推动企业单位工作绩效考评指标提供了支持, 同时也为企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决策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尽管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打分专家个数可能会影响到评价结果, 但是效用评价的整体结果在统计上应该具备了较好的稳健性。本文的下一步工作是从实践角度检验我们模型的合理性。

摘要: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社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 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干预决策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干预决策机制的效用进行研讨, 构建了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协调度函数, 提出了效用评估的整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为优化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非常规突发事件,机制,效用评价,协调度

参考文献

[1]田东, 邹树梁.中外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比较[J].中国核工业, 2009, 11:56-57.

[2]历帅.地方政府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论文, 2010.

[3]张亮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李铁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C].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7.

非常日记事件 篇4

一、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服务机制建设路径

1. 建立和完善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组织机构。

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组织建设是档案部门有效参与应对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组织保障, 我国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组织体系中, 各级档案部门负责人应担任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的最高领导, 同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的核心成员, 负责指挥整个档案应急响应系统工作的开展;常设的档案应急服务机构由各级档案局分管领导、档案业务管理和运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 负责处理日常应急管理事务, 负责档案工作应急管理的政策、规章和规划的制订, 负责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运行机制、应急法制建设, 起草与实施档案工作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各级档案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部署档案应急工作的开展, 参与档案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 负责突发事件工作中档案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的协调沟通;突发事件涉及的具体档案责任部门是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的主体, 由相关档案科室负责人及档案工作的专家组成, 负责具体开展各项档案应急信息服务工作[3]。

2. 丰富和开发档案应急基础信息资源。

档案部门应认真研究社会各部门在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中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 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交通、民政、城建、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等重点部门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各档案部门应积极协助和配合各类社会机构认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将包括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救援、预报监测、医疗卫生、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恢复、水利抢险、生产恢复、治安、宣传、审计及其他与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纸质文件、照片、音像材料、电子文件等档案信息进行全面及时地收集、移交和接收, 确保反映突发事件过程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积累丰富的档案应急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 档案工作应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档案信息的开发, 通过编研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深层次档案信息的服务, 重点建设一批能直接服务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题案例库。通过以上工作, 可以促使档案应急信息资源在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对处置及恢复重建工作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支持。

3. 提升档案应急工作信息化服务水平。

档案部门必须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 将馆藏档案应急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息, 实现档案应急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重视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专题档案库的建设, 建立各类基础数据库系统, 内容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应急资源基础信息库、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数据库、以往档案部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库、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专项、部门应急预案库等等[4]38。

4. 加强档案工作应急预案建设。

为提高档案工作参与处置各类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应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的总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体系, 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应对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各级档案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的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档案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 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预案[5]16。各级档案应急预案内容中应当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各类档案工作应急机构的设立、人员的组成及分工、应急资金的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前档案工作的预防预警、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档案信息的披露、档案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协同、档案信息应急利用服务的方法手段、档案应急信息资源的服务利用与保密、事后档案应急工作的评估等等档案应急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 以指导突发事件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档案服务利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5. 推行档案应急工作试点建设。

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服务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需要各地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 通过在部分区域或行业组织先期的档案应急工作试点建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推进试点工作不仅是对现有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也是不断提升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档案应急服务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对于增强各级档案部门对于各类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档案面向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体系, 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应对处置及事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服务机制保障条件

1. 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参与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法规制度。

近年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内的众多应急管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 但对档案工作如何参与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并未进行明确的规定, 为保证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档案应急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 社会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提高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各类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管理的法律法规中, 对突发事件状态下档案工作的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和相互关系进行规范, 从而保证突发事件应对中档案应急工作得到法规的明确规定和责任的制约。同时档案部门也应对包括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内部机制、职责权限以及经费保障等内容进行规定, 同时对突发事件中档案应急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方法、运行机制和管理等等具体的问题进行明确, 建立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档案管理机制和网络, 确保档案部门参与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规范有序地开展。

2. 拓宽档案工作应急经费的来源渠道。

档案工作自身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其在建立和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中最主要的经费来源, 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管理的职能, 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逐渐增加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 承担起在建立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机制的责任。考虑到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小、非常规性的特点, 因此, 保持档案工作应急服务机制正常运转在灾害应对工作不同时期的投入是有差异的, 在日常的预防预警时期, 档案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可列为经常性的预算支出, 在突发事件发生和灾后恢复时期, 应拨付专项经费, 并列为政府的一次性支出项目, 通过灵活多样的财政支付方式保证档案工作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此外, 我国目前应急财政资金主要来源有救灾资金、预备费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门的临时拨款, 政府应在上述资金的预算和拨付中将档案工作纳入支出范围, 并形成长效机制, 切实解决档案工作应急机制运作中的资金问题。

3. 重视档案应急工作的人才和技术。

首先, 档案部门应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重视对各类决策指挥型、信息技术型、业务操作型等相关档案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考虑到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应急工作具有涉及领域广、工作实践性强等特点, 这需要档案部门通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其次, 档案部门应建立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档案应急工作专家库, 聘请包括信息管理、灾害应对处置、协调沟通等应急管理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组成档案应急工作专家组, 为档案部门有效参与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4. 加强对档案工作应急服务能力的评估认证。

为有效提升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能力, 我们也可尝试将这一评估认证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档案领域,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出台《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档案应急工作评估认证管理办法》, 对档案工作应急能力评估认证的宗旨、评估认证准则、认证程序、监督检查等具体事项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出台有关配套政策, 鼓励各档案部门参加档案应急工作评估认证, 对获得通过认证的档案部门颁发“档案应急工作达标单位”认证证书和标志, 同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如在档案经费的拨付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 同时对在应对处置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档案部门和个人进行公开的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http://www.saac.gov.cn, 2012-3-2.

[2]ICA.ICA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gramme.http://www.ica.org, 2013-2-26.

[3]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http://www.saac.gov.cn, 2013-2-18.

[4]吴加琪.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档案, 2012 (7) .

上一篇:管网规划下一篇:知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