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植检

2024-06-18

植保植检(共5篇)

植保植检 篇1

植保植检体系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植保植检工作是防灾减灾的公益性事业,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弱质行业,植保植检部门的力量更加薄弱,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茂名市各级农业部门对植保植检体系建设较为重视,植保植检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现状

1.1 植保植检队伍情况

截至2015 年12 月,全市在植保植检部门工作总人数有243 人,市级4 人,县级115 人,乡级124 人。技术干部200 人, 市级3 人, 县级110 人, 乡级87 人。 本科以上学历18 人,市级2 人,县级9 人,乡级7 人;大专学历86 人,市级2 人,县级25 人,乡级59 人。推广研究员2 人,市级1 人,县级1 人;高级农艺师10 人,市级1 人,县级9 人;农艺师66人,市级2 人,县级25 人,乡级39 人;助理农艺师75 人,县级32 人,乡级43 人;技术员66 人,其他24 人。

1.2 机构设置情况

随着事业单位新一轮分类改革,高州市、信宜市、电白区植保植检站与测报站职能整合,统一命名为高州市(信宜市、电白区)植保植检管理站(加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牌子),公益一类,隶属当地农业局管理,核定事业编制分别有8 人、7 人和16 人,化州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成立于20世纪70 年代,只负责病虫预测预报方面的工作,编制10人,一直没有植物检疫机构,在2015 年红火蚁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下,化州市政府意识到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当即成立了化州市植保植检管理站,编制3 人。茂南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2 人,没有植物检疫机构。目前,全市有专职植检员24 人,兼职植检员55 人,初步形成了以专职植检员为骨干,兼职植检员相结合的植检服务网络。高州、信宜2 市病虫测报站还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定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区域站[1]。

1.3 植保植检工作简况

近年来,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茂名市植保植检部门在病虫测报、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植保植检新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茂名市农业生产安全健康发展。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3.1 加强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综防面积逐年增加。2015年全市推广综合防治面积30.13 万hm2,其中水稻16.00 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5% , 果树10.53 万hm2, 占挂果树面积的65%,蔬菜3.6 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8%。通过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综防技术措施,普遍取得了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用药量和防治成本等综合效益。

1.3.2 改革测报制度,推行测报可视化。各级病虫测报站在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群众做好防治工作。各级测报站积极探索测报可视化,把病虫预报与防治的内容搬上屏幕,大大加快了传递速度,扩大病虫信息发报的范围。目前,高州站与电视台每周制作电视预报1 期,每期播放8 min。信宜站在《现代农业》栏目中每月播放《农作物病虫情报》专题2 期,每期5 min。电白测报站在电白电视台每月播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3 期。病虫情电视预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大大地加快了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也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已成为农民必看的节目。

1.3.3 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一是加强植检法规的宣传普及,加深群众对植检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法制工作的认识,树立植检执法部门的权威。二是加强产地检疫,严格控制疫情范围,从生产环节上把危险性病虫杂草控制和消灭在植物、植物产品调运之前,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三是做好部门协调工作,提高调运检疫质量。四是加强植检对象的普查、监测和人员培训,强化疫情防除,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展[2,3]。

1.3.4农药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农药管理是植保植检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植保植检队伍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骨干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强农药市场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农药市场制假售假等坑农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处理农药药害事故投诉,维护农民和农药生厂商的合法权益。

1.3.5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为有效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茂名市积极引导农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参与统防统治,在水稻、香蕉、荔枝(龙眼)、北运蔬菜等特色作物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统防统治与农民自主防治比较,平均减少用药次数1.5次,节约劳动力成本225~300元/hm2,产量增加10%。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能有效地减少了农民乱打药现象,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保障了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 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检疫执法水平较低

植检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目前茂名市辖区内基本没有植检执法队伍,凡牵涉到违反《植物检疫条例》需要到现场进行执法时都是由局法规科牵头,植保植检机构抽1~2 人配合,没有植保植检机构的县市区直接由法规科负责。目前从事植物检疫的人员有相当部分非专业对口,不懂业务,难以胜任检疫工作,极易引起行政诉讼,检疫执法水平较低[4]。

2.2 人员知识老化,后继无人

目前,镇级植保植检工作主要由镇农技站负责,每个镇农技术站一般3~5 个编制,但真正是科班出身的几乎没有,有的站甚至连农学院毕业的都没有。植保植检技术中坚力量还是那些从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老技术员,但他们的年龄都在50 岁以上,有的甚至即将退休;而乡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年轻人,缺乏基本的植保植检知识背景,更缺乏对植保植检工作的认同感,直接导致了后继无人的危险和发展困境。

2.3 植保植检队伍不稳

受新一轮机构改革及财政“断奶”的影响,专业人员外流,工作不专心的隐忧仍然存在。植保植检人员工资低、福利差或是根本没有福利,茂名市大部分植保植检机构人员的社保费、福利费、办公经费等都要单位全部或部分自筹,如茂名市植物检疫站从2014 年起财政按每人每月100 元划拨办公经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保植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植保植检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发挥。

2.4 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

部分市(区)存在植保植检队伍非专业人员过多现象,一方面,部分人员属植保植检队伍编制但从事非植保植检专业工作,如信宜市编制7 人,实际只有3 人在做植保植检工作,4 人被农业局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电白编制16 人,实际做植保植检工作的只有2 人;另一方面,非植保植检专业毕业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人员比例偏高,如化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10 人,只有2 人是植保植检专业的,其余8 人是非农专业,对植保植检业务工作不熟悉。由于植保植检工作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工作,而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非专业人员的比例偏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保植检工作的良性发展。

2.5 工作手段落后

农业植保植检工作手段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植保植检工作基本上停留在田间症状诊断和眼查目测上,没有实验室和缺乏必要的检疫检验设备、设施,检验工作难以开展,这不仅难以及时发现疫情,影响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极易引起检疫纠纷。

2.6 经费缺乏,制约着植保植检事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植保植检工作没有固定的专项事业经费,而且植保植检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也很少,导致植保植检工作长期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

3 对策

3.1 健全机构,巩固队伍

机构和队伍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人事、财政部门的支持,切实稳定植保植检技术推广队伍,健全植保植检机构,整合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病虫综合防治、植物防疫检疫、植保植检新技术试验推广等植保植检体系职能,重组植物保护机构,归属当地农业局管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由财政全额核拨。

3.2加强植保植检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以公费或半公费、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植保植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更新知识。

3.3 增加经费投入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在植保植检事业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改善植保植检工作条件,使植保植检工作手段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重视植保植检系统人员生活福利,在稳定现有植保植检队伍的基础上,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植保植检队伍,提升植保植检队伍的整体水平。

摘要:总结了茂名市植保植检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植保植检体系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植保植检体系,现状,对策,广东茂名

参考文献

[1]李建丰,黄秀兰,戚晓娴,等.广东省植保植检机构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8):306-307.

[2]蔡聪,吕国强.河南省植保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0(7):14-16.

[3]赵健,陈迎春,桑芝萍,等.如东县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1(5):23-24.

[4]仲子忠,杨爱国,张荔.姜堰市植保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25-126.

植保植检 篇2

一、加强农药、植物疫情宣传及执法检查

我站与其它业务站一起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违规引进、生产调运、销售未经检疫的种子种苗,专项进行执法检查。对农用物资进行了宣传,从购买、贮藏、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并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达280人次。

二、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病虫测报工作是落实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贯彻两个理念的重点,是建立新型植保体系的核心,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的重要保障。

1.做好草地贪夜蛾、飞蝗的监测、防治工作。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发害虫、按照州局安排,我局立即组织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到各乡镇、田间地头进行查看及宣传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520人/次,现在我县还未发现草地贪夜蛾。对我县飞蝗(发生区孔色、麻孜、鲜水、、各卡、八美、协德等乡镇)进了调查,目前发生面积较小,虫口密度较低。

2.小麦条锈病监测

在乡村租地(2亩)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州植保站共同完成小麦条锈病实验监测,现进行种植,进入后期观察。

3.农药减量控制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制定了农药零增长方案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方案。为提高农药销售者及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减轻因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落到实处。我站与其它业务站在执法检查中,大力宣传农药减量控制的意义,要求经营户负责回收自己卖出的农药包装物并向购买者作好宣传工作。下一步,我站将加大宣传力度,并要求让农户形成自觉爱护生产环境的习惯,逐步减少农药面源污染问题。

三、抓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加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控制,农药监管力度,抓好重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点地区的监控,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确保全年农作物病虫预报准确,防治即时,将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全县共计绿色防控30000亩(次)。一是全县病虫综合害防治18500亩(含药剂拌种),其中种子包衣10640亩。二是农田化学除草以青稞、小麦、马铃薯、油菜地杂草为主的防治,全县共防治11500亩。

四、马铃薯品种试验

为改变我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在区的帮助下,我站与区、省农科院在村开展马铃薯品比试验。本次品种试验地为50亩,引进的5个新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我县本地紫皮马铃薯进行脱毒培养。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搞好草地贪夜蛾、飞蝗监测工作。

2.继续实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工作。

3.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植保植检 篇3

植保工作是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发展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 做好植保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需要

2012年, 鄂尔多斯市狠抓粮食生产, 实现了粮食生产的恢复性增长,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就的取得, 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结果, 是广大农业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有广大植保工作人员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功劳。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丰富, 无霜期短, 既有利于农作物生产, 又适宜多种病虫草鼠的发生和繁殖, 是一个生物灾害高发区。据统计, 2012年, 全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002万亩次。病虫害的发生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和异常天气影响, 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呈多发趋势, 加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对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的威胁加重。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植保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控制重大病虫草鼠害和危险检疫性病虫害发生,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2. 科学运用植保技术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优质、安全、营养。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 农业生产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 农产品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当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还很多, 其中农药使用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农药生产, 还是使用和管理都存在安全隐患。当前, 农民乱施农药、经营假冒劣质农药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还有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销售和使用。这些问题如果不加重视, 处置不当, 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影响农业部门的地位, 而且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

3. 做好植保工作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环境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良好的自然资源, 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要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 高效、生态农业是今后方向, 是对效益农业的提升。但目前由于工业“三废”和农业自身污染, 加上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已对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性隐患很多。由于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 不仅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污染, 而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另外, 还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入侵问题, 已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平衡, 而且随着农业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深入, 形势将更加严峻。我们要从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 进一步认识植物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做好植保植检工作。

二、开拓创新, 进一步理清新时期植保工作思路

近年来, 根据鄂尔多斯市实际, 作出了建设“绿色大市”和“畜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 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也对新时期农业特别是植保植检工作提出的要求, 各级植保工作人员一定要紧跟形势, 深入研究, 理清思路, 努力开创新时期植保工作新局面。

1. 开拓思路

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 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比较完整的农业植保体系, 为农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更高, 而植保工作上缺少全局性、突破性的抓手, 植保体系尚不稳定和健全,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不能满足城乡统筹、加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来审视植保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 在整个农业链条中寻求植保工作新的制高点, 逐步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从单纯技术推广向行业管理、行业指导、行业发展延伸, 真正把植保工作融入到建设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中, 实现植保工作的新主动、新提高和新突破。

2. 拓宽领域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围绕现代农业发展, 植保工作有着广阔天地, 大有文章可作。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 植保工作要在稳定传统的粮油作物的同时, 更多地向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新作物拓展, 抓好经济作物植保工作, 并着力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从绿色农业的发展看, 植保工作要着眼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控, 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加快传统农药的升级换代;加快实施标准化的绿色植保技术, 推广无公害生物防治, 开展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从植保产业发展趋势看, 植保工作不能再就技术而技术, 必须置身于整个农业产业化链中, 充分发挥农业教学、科研、推广部门作用, 调动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植保产业, 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工作机制, 培育发展专业植保公司, 壮大植保龙头企业, 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 不断做大做强植保产业。

3. 依法行政

贯彻农业法律法规, 加强行业管理, 严格依法行政, 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农业部门权威和地位的重要手段。植保植检方面法律法规很多, 也是机构较健全体系较完善的业务部门。植保植检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益性, 行业管理和技术推广“两条腿”走路。但当前行业管理不到位, 管理手段弱化, 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与法律法规的内在要求, 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在加强行业管理上做文章, 在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上下功夫, 不断寻找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 整治和规范农药市场, 完善植检防控网络, 建立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动态性疫情数据库, 加强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封锁、控制和扑灭, 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把加强行政执法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植保植检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突出重点, 努力做好下一步植保植检工作

鄂尔多斯市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 在产出、抗灾减灾、科技支撑上下功夫, 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植保工作要紧紧围绕保障农业生产这一主题, 坚持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并重, 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 充分发挥植保植检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1. 加快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提高快速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

病虫测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 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源头性、控制性工作。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 尽快形成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提高抗御生物灾害的预警、反应和处置能力。一是突出抓好病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鄂尔多斯市申报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正有序推进。通过从上到下加大投入, 形成合力, 逐步形成以市站为中心、区域专业站为骨干、县级病虫测报站相配套的覆盖全市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加强测报行业系统管理。病虫测报是十分严肃的工作, 必须确保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严肃病虫情报发布制度。三是继续开展电视预报。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开展了病虫测报防治电视预报,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 也提高了植保系统社会影响力。各地要继续加快推广应用, 充分利用电视、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多种方式, 解决病虫防治进村入户最后一站问题, 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

2. 全面实施农作物重大无害化治理工程, 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是鄂尔多斯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 也是打造“绿色农业”的重要措施。一是以实施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工程为重点, 全面推进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建设。二是强化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以“控害、降残、增效”为目标, 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协调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三是建立一批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区, 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普及和试验示范。四是严格甲胺磷等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加快替代产品的筛选、试验和示范推广。同时继续抓好春季农村灭鼠工作。鉴于农田害鼠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 为防止鼠情反复, 继续开展全市春季农村统一灭鼠活动, 各地要早准备、早部署、早发动、早落实, 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3. 加强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 切实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对植物检疫工作十分重视, 组织各地开展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工作, 对2006年在我区发生的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 先后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疫情发生区进行现场学习。并在我市设立阻截带, 鄂尔多斯市共设监测点40个, 安放诱捕器240个, 从而达到阻截疫情传入, 遏制疫情扩散的目的。因此,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任务越来越重。

普洱植保植检的工作总结 篇4

是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推进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在XX市农业局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XX市植保植检站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植物保保工作要点》及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理念,按照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转变作风,突出重点,狠抓重大植保科技措施的落实,把深入学习十八大和习jin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自觉落实到植保植检各项工作中,深入基层,注重实践,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重点开展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警监测、红火蚁监测培训和疫情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新农药的试验示范等的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健全,对重大病虫鼠害的预警监测水平大大提高

XX市植保植检站为国家级病虫区域测报站,为适应XX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分区域建立了粮食、薯类、蔬菜、茶叶、咖啡、果树和农田鼠害等中心专项测报站,形成市、县、乡三级测报网络。20根据作物布局、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宏观调查和系统监测,严格按照《测报调查规范》开展预警监测,及时分析、会商病虫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为开展防控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90个监测点,且布点合理,监测措施落实得早,技术培训及时到位,各县(区)对水稻、玉米、小麦、蔬菜、茶叶、咖啡、橡胶、马铃薯和农田鼠害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实现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并与全省各监测点实现信息互通,监测结果共享,农作物病虫害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8%,重大病虫害的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全市共开展重大病虫会商11次,发布重大病虫趋势预报30期、简报63期(含电视预报11期),上报监测信息1086期,发布手机短信205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210场次,培训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8.17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7万份,为组织防控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及时组织重大病虫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一)、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样板示范作用。

今年全市今年大春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前期稻飞虱偏早、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粘虫、稻纵卷叶螟和农田鼠害局部偏重发生。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进度统计,截止年12月1日,我市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694.94万亩,针对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需要,全市植保植检系统干部职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本职,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积极开展针对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植保植检技术服务,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核心示范区28个,示范面积2.4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55.74万亩,大大提高了防控工作效率。

(二)加强植保专业化组织建设,提高我市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

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XX市制定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案,在支持引导乡镇、村等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运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入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领域。全市建立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 44个,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96.98万亩次,带动全市完成防治面积2094.78万亩次,占1500万亩次计划任务的139.65% 。

(三)加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绿色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通知》精神,以点带面抓好示范样板,继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根据作物布局、病虫发生种类,综合实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天敌释放、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也达到保护农产品安全、保护环境安全。全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8个,中心示范面积6.254万亩次。共举办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培训948期,培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户0.9223万户3.145万人,发放技术资料17.6余份,张贴绿色防控挂图1.56万张。带动周边绿色防控面积166.5万亩次,其中杀虫灯推广面积15.26万亩,色板诱杀面积41.32万亩,性诱剂12.74万亩,间套种102.12万亩,稻鸭共育10.48万亩次,养猫灭鼠46.7万亩次,推广除虫菊、印梀素、鱼藤酮等多种生物农药52.87万亩,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

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必要措施。2014年全市植物检疫主要围绕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植物检疫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实施细则》、《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及防控技术,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

2、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加大检疫宣传

按照《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云植〔2014〕19号)文件的相关要求,XX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及时下发文件,并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组织、督促各县(区)认真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各县(区)植保植检站于9月依法开展了“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宣传月期间,在种子批发市场、种苗繁育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地区组织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在街道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结合现场咨询,扩大植物检疫宣传面,提高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认知。设立宣传点23个,出动宣传车41台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128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6条,开展巡回宣传咨询活动19次。开展电视、电台宣传14期。对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重点开展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培训,对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重点进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共开展培训11期1450余人次。

(二)开展市场检疫,规范“两杂”的种子市场

为加强全市植物检疫执法工作,促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和区域联合执法,保障农作物种子用种安全,各县区植保站结合“联合检疫执法活动”的开展,积极联系种子站、执法大队定期或不定期对种子经营户进行“两杂”的种子标签检疫证明编号查验工作。出动车辆34辆次、人员135人次,共检查“两杂”的种子经营户120余户次,检查玉米种子标签检疫证明编号162个次,水稻种子标签证明编号178个次。在检查过程中,与种子经营单位进行了沟通,取得了共识,通过检查,发现 “两杂” 的种子市场存在品种多、杂、乱现象,各省包装标识不一,外包装不规范。这些联合综合执法检查对规范 “两杂”的种子市场、打击违规调运、销售、加工和种植未经检疫种子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产地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为加强我市植物检疫执法工作,严防植物疫情传播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对全市各制种基地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全年共成“两杂”制种产地检疫2050亩,其中玉米制种产地检疫1560亩、水稻制种产地检疫490亩,共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3份,办理种子检疫证明编号:水稻11份、玉米8份。

(四)开展调运检疫,防止疫情蔓延

全年开展产地检疫换证及石斛、茶叶、香蕉调运检疫62批次,其中省内43批次,省外19批次。

(五)全力开展红火蚁疫情监测与处置

自12月发现红火蚁疫情以来,市县区迅速做出反应,采取各种措施,编送检边开展疫情普查和向市政府和农业厅报告,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技术培训,扩大疫情排查范围,开展技术培训,对发现的疫情及时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为造成扩散。

经过认真排查,目前红火蚁在全市6县区9乡镇已有危害,发生面积2396亩,防治24880亩次。其中XX区红火蚁发生面积1558亩,累计防治已达22700亩次,防治方法主要采取“红火蚁克星”诱杀。

四、加强农药管理宣传和执法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

作为XX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员单位,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源头治理”、“市场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下发了《XX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普农办〔2014〕44号)及《XX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农药质量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农〔2014〕21号),以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为主要内容,结合全市实际,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制定方案,成立工作小组,认真开展农药市场整治、农资打假工作,组织开展农药标签抽查等活动。

1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

结合“3.15”活动、“送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阳光工程培训等,组织开展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宣传培训,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114场次,累计受训21725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定》、《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植物检疫条例》《农药安全科学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安全使用问答》、《如何购买放心农药》等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知识宣传册等宣传材料33655份。

2. 加强农药标签和农药产品质量抽查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云农办种植〔2014〕53号)的文件要求,及时安排各县区在规定期限内,抽查201月1日以后生产的农药产品,主要以用于蔬菜、果树、水稻和茶叶上常用杀虫剂、杀菌剂为主,产品质量抽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t1605—》,(附件3)中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10县(区)植保站共抽样送检98个品种。经云南省农药监督管理所检测认定:质量不合格产品8个、标签不合格27个、未检测样品7个。要求各县区按照相关内容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调查处理。

3. 进行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全市累计出动车辆188台次,出动执法人员837人次,检查农药经营门点711户次,查获过期农药、标签标识不清农药共计234.07公斤。查处农药案件74起,其中现场处罚64起,罚款金额33800元,一般程序9起,涉案金额3694元,依法申请立案查处1起,已结案,罚款5000元。通过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减少了坑农害农现象发生,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者,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

4. 新药剂防治探索性试验

大力推广农业部指定的高毒农药替代新产品,全市累计计推广105.41万亩次。

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开展了抗病毒制剂多肽保对水稻、马铃薯病害的防效试验示范,共设立墨江紫谷稻区、孟连早稻区、西盟勐梭晚稻区、宁洱黎明瑶山红谷稻区和XX区龙潭乡山地马铃薯种植区五个示范点,经调查、测产,抗病毒制剂多肽保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有一定防效,增产率在7.6——11.4%之间。

墨江于2014年5月12日在龙坝镇石头村、竜巴村推广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防治水稻根腐病1750亩,带动周边防治面积1.5万亩;2014年6月10日在龙坝镇石头村竜达组开展25%噻虫嗪防治稻飞虱示范面积350亩,带动周边防治面积1万亩。

镇源县完成省站安排甘蔗蚜虫、玫瑰蓟马、烟草烟青虫等15个品种农药药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因施药而造成各种作物枝、梢、叶、芽、果等药害症状出现,为今后防治各种作物病虫害推选出了最佳农药和剂量。

五、全市植保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墨江、景谷两个县植保工程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已搬迁使用。宁洱和江城两个县的植保工程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土建工作,观测圃、应急仓库等附属工程正在建设中;景东、澜沧、镇沅和孟连四个县的植保工程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西盟县的项目因县总体城规划改变尚未实施,XX区的植保工程项目已列入的投资预备项目尚未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

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植保植检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市植保植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气候变化、人流、物流的频繁交往,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给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3. 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对植保植检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植保工作真正提高到植物卫生防疫事业的应有地位,仅凭农业系统的植保技术人员力量太薄弱。

4. 群众对病虫害预防、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意识淡薄,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防病、虫意识差,自身不愿投入,影响了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5. 植保技术人员及植保新知识缺乏,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各种监测设备严重缺乏,给病虫识别带来了困难,影响了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往往使一些突出性病虫害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6. 农药市场比较混乱,由于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一些农药经营户只看重自身和当前利益,而偷偷出售一些违禁或劣质农药,给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也影响了一新药剂的推广和普及。

七、20工作要点

1. 抓好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与控制。继续完善监测网点,稳定测报队伍,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2. 强化植物检疫工作。设立监测网点,重点开展香蕉枯萎病、玉米绿斑驳病毒病、稻水象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扶桑绵粉介等周边地区已发生的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加强防控技术研究,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强化产地检疫工作。深入开展“两杂”制种基地,咖啡、烟草、茶叶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依法保护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继续实施好农药使用源头监管,抓好经营人员上岗培训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开展农药标签抽查和农药产品质量抽检,配合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开展好农药市场日常监管,完善经营户购销台账,防止违禁农药流入市场。

4. 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 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热潮,充分调动全市植保植检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服务领域,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积极开展针对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植保植检技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植保植检 篇5

不辱使命, 奋力拼搏, 圆满完成援疆建设项目

新疆策勒县, 是天津市援助新疆和田地区的3个县之一, 根据天津市委要求, 要在策勒县戈壁大漠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食用菌园区。2011年3月高雨成受命负责承担食用菌园区建设任务。在没路没电没水的情况下, 要在戈壁荒滩上建300个大棚, 这在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建设过程中, 每天都要遇到新矛盾、新问题, 接受新考验。一年多来, 他经常冒着高温、顶着风沙在施工现场一干就是14个小时以上, 晚上12点多才能收工回到住地。面对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 为了能够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农工委交给植保植检站的任务, 他和同事们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 仅用了105天, 就建成了353个温室大棚, 提前完成了食用菌园区建设任务, 为促进新疆农业发展, 增进民族团结, 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 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在考察援建项目进展情况时, 充分肯定了食用菌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也得到新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为天津援疆项目的一大亮点。

履行职责, 努力工作,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病虫害防治工作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责任重大。作为植保植检站的主要负责人, 高雨成紧紧围绕病虫害防治这一工作重心, 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天津是我国重点蝗区之一, 蝗虫防治直接关系到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安全, 防蝗工作任务繁重。他带领市、区县植保技术人员经常深入蝗区进行实地调查、亲自指挥。通过及时组织科学防治, 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实现了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随着天津市设施农业迅速发展, 他们积极创新防治手段, 开展了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全程承包工作模式, 为设施农业病虫统防统治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为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组建了由300多家农药经营连锁店组成的全市农药连锁经营体系, 使高毒农药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发扬民主, 清正廉洁, 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上一篇:品味语言策略下一篇:孕期鼻炎防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