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化工作

2024-08-05

植保专业化工作(精选7篇)

植保专业化工作 篇1

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 务农人口主要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造成“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突发性病虫害控制难, 容易出现防治时机把握不准、盲目用药、过量用药等现象, 不但防治效果差, 而且农药污染严重、植保防治新技术难以推广, 既影响作物产量, 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还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因此, 灌南县植保站经过多年实践, 探索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新模式, 其具有效率高、防效好、省工、省时、节本等优点, 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需要。

目前, 灌南县登记注册的各类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共118家, 从业人员共计3 860人, 其中持证上岗850人, 占从业人员的22%。专业化防治组织拥有165个服务队, 配备的各类大中型施药器械共计45台, 小型施药器械3 160台, 全部出动日作业能力达6 666.67 hm2左右。

为了积极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灌南县积极创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组织, 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不断扩大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受到了部、省市高度评价。2010年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 2013年被省农委确立为全省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用工补贴试点县。灌南县广华植保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获得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称号, 灌南县东仕植保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获得省植保站“十佳植保服务组织”称号。2013年稻麦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2.16%。

1 灌南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具体措施

为了扩大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进程, 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下, 灌南县积极引导民间组织组建合作社, 同时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 并要求现有合作社全部实行规范化操作。

1.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了做好统防统治工作, 政府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一是灌南县政府将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建设及防治工作实绩纳入各乡镇绩效考核范围, 明确抓农业生产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二是灌南县农委专门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农委分管人为组长、植保站站长为副组长, 各相关职能股站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农委技干全体人员参与并与相关乡镇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植保站, 统一部署工作, 明确目标任务, 责任到人, 年终个人绩效考核与防治工作实绩挂钩[1]。

1.2 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

通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信息通报、网络、现场会、发放明白纸、上门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宣传统防统治的好处、做法和典型, 使农民了解统防统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作用, 积极鼓励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药销售大户、种植大户成立植保专业化合作社, 从物资和技术信息上给予支持, 帮助其转变经营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技术含量, 拓宽服务范围, 并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 通过努力, 2013年灌南县新组建合作社20家, 新增入社农户2 100余户, 新增全程承包面积800 hm2, 为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和提高统防统治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 建立制度, 完善机制

一是按照《专业服务组织管理 (暂行) 办法》要求, 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合同, 在科学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要求植保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户自愿加入的原则, 凡是加入合作社必须签订规范协议, 切实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的权益。二是要求补贴涉及到的农户姓名、面积、村组、联系方式必须真实有效并进行公示。三是建立监督机制, 邀请财政、农委部门相关人员联合进行检查验收, 对开展专业化防治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规范服务行为, 要求合作社在做到“五有”的同时, 并积极开展好“五好”服务, 确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2,3]。

1.4 示范带动, 稳步推进

2014年, 灌南县按照农业部、省农委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的要求, 选择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组织能力强的三口镇、张店镇、李集乡、田楼镇、堆沟港镇作为全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乡镇, 5个乡镇各建立666.67 hm2专业化防治示范方, 示范方设立展示牌, 实施全程承包, 在统防统治时由合作社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同时县植保站派出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和全程监督, 并组织当地群众进行现场观摩, 让群众亲眼目睹专业化防治的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通过示范方以点促面, 稳步推进全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进程。

1.5 加强指导, 提升能力

一是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防效评估”的原则制定完善病虫害防治预案;二是及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技术信息, 全县所有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在防治适期前3~7 d收到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 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灌南县农委需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三是加强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知识、施药器械使用和维修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确保防治效果和服务质量[4,5]。

1.6 规范采购, 保证效果

一是对中央、省财政的补贴资金, 灌南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程序组织采购, 邀请财政、纪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委托灌南县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采购, 供应商到货并经验收合格后按植保专业化合作社登记造册的统防统治面积给予补贴发放;二是在采购时坚持“优质、高效、低残留”的采购原则, 紧紧围绕省农委“四主推”及省植保站联合推广名录, 采购省内外名牌产品, 从源头上杜绝劣质产品, 为统防统治达到理想效果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2 对灌南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

2.1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专业化防治是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力短缺、病虫防治难的有效办法。因此, 全县各相关部门、乡镇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要充分认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6]。

2.2 要加大扶持力度

鉴于专业化防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建议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加大植保机械补贴力度, 以解决植保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3 要加强技术指导, 规范运作

相关技术指导单位首先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及时提供病虫预报、药械价格等相关信息, 对新型植保器械、农药的使用进行推荐与指导;其次要做好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防治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 制定病虫防治方案, 成立技术专家组, 跟踪调查专业化防治服务情况, 加强其规范运作, 从而提升防控成效。

2.4 要建立鉴定评估机制

深入贯彻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建立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质量进行鉴定评估的方法, 以解决防治中可能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参考文献

[1]张跃芳, 陈向丽, 吴晓燕.晋城市探索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新路子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0) :19-21.

[2]范琦智, 吴宝泉, 张平, 等.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形势展望[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69.

[3]李巧芝, 王国强, 王兵.洛阳市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探索[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11) :44-46.

[4]王永崇, 李杨, 张夕林.统防统治一带二强强联合闯新路——南通市通州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调查纪实[J].农药市场信息, 2012 (20) :13-15.

[5]施积文.扬中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1) :244.

[6]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上水平[J].湖北植保, 2013 (6) :60-62.

植保专业化工作 篇2

1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现状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始建于2003年, 2005年以后, 随着省市镇各级政府的重视, 该镇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国家 (省) 商品粮基地项目、水稻IPM项目、现代农业项目、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项目等的实施,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2,3]。特别是2009年省专业化防治会议后东夏镇农业综合站为加快该镇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据统计, 全镇目前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达到了30余个, 机动喷雾器数量达到了500余台, 机手500多人, 投入资金逾10万元, 服务面积达666.67 hm2。

1.1 专业化防治工作现状

2011年东夏镇为全面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汇报到位使各级领导重视。该镇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为组长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指导组, 各村也分别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指导组, 主要领导亲自抓。在7月20日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向全镇印发了《镇2009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施方案》并召开全镇专业化防治现场会, 7月25日前各镇先后都分别召开了专业化防治现场会。各镇农业办在抓好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在做好专业化防治工作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专业化防治示范, 辐射带动面上发展。二是整合资源,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现代农业项目里安排资金购置100台机动喷雾器, 200台太阳能杀虫灯免费发放到项目区。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和种粮大户购买先进植保机械, 并分别给予补贴。三是建章立制, 规范专业化防治行为。镇服务站多次召开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人会议, 针对该镇实际情况要求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基本做到人员编队、制度上墙、服务对象责任到人。规范防治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工作考核、以奖代补。四是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4]。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对机手专业技术培训。

1.2 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现状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镇植保站及各镇农技站建立了植保专业队。镇服务站建立的植保专业队, 以公益性服务为主, 用于应急防治。镇服务站利用项目配备的病虫应急控制设备于2007年4月组建了镇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 配备机动喷雾器50台, 以应对镇内突发性及暴发性的病虫灾害。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植保专业队。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植保专业队, 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建立植保机防专业队。机手是合作社成员, 以合作社为主导, 在镇植保部门的指导下, 制定防治技术方案、药械管理和使用, 服务于合作社全体社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制度上墙。每个服务队有1名队长负责, 各负其责, 各管一片。经营管理模式是集中采购药剂, 统一用药, 服务队员按服务面积提成。服务方式有全程防治、代防代治、统防统治3种方式, 获得广大农户的好评。三是农药经营户领办植保专业队。在东夏镇农业综合站的帮助扶持下发展很快,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每个服务队由1名队长负责, 各负其责, 各管一片。经营管理模式是统一供药, 统一用药时间, 统一管理。服务费由服务队员收取归服务队员所有。服务方式采用全程防治、代防代治。四是种田大户领办植保专业队。依托种植大户建立的植保机防专业队 (户) 。他们在防治好自己的同时帮助周边农户代防代治。收取费用90元/hm2·次, 既方便了别人, 又使自己获得了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动喷雾器数量不足。因财政投入有限, 目前东夏镇每11.33 hm2耕地才配备1台机动喷雾器。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 每6.67 hm2农作物配备1台机动喷雾器。目前在迁飞性害虫大发生、流行性病害大流行的年份, 机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应急防控的需要。二是专业化防治规模较小。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为20%, 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不平衡、队伍不稳定[5]。专业化防治的季节性较强, 植保专业队员收入有限, 目前植保专业队员年龄普遍偏大, 队伍不稳定。四是管理不到位。目前还没有一个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 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运行、服务规范及标准、防治效果评估等无章可循。

3 发展对策

东夏镇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下一步计划:至2012年专业化防治队伍达到1 000人, 拥有机动喷雾器1 000台, 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 666.67 hm2, 推动全镇平衡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争取领导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 全面落实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中的资金保障、物资保障及应急队伍保障措施, 以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在重大病虫应急控制中的作用。二是大力扶持以合作社、种植大户、农药经营大户为依托的植保机防专业队,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6]。三是尽快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管理办法, 促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健康发展。加强管理, 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四是建议农业部门在植保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增加机动喷雾器的配置数量, 以为项目实施区镇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同时, 加大对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万启, 姜华, 孙莉, 等.王官集镇植保统防统治工作成效显著[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2) :76.

[2]陈玲玲.长沙市: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召开[J].湖南农业科学, 2011 (6) :61.

[3]谢巧艳, 曾凡杜, 张小兰, 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应用[J].作物研究, 2011 (3) :253-255.

[4]刘超, 杨明进, 王琦, 等.宁夏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及思路[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4) :47-49.

[5]吴俊山, 梁文斌, 陈华.2010年大丰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82-183.

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 篇3

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由依法注册取得农资经营证照、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守法诚信经营主体申请, 经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审验、审批成立的, 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在县级植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下, 为农民有偿提供农药、药械等农业生产投入品, 同时协助县级植保部门搞好病虫害测报, 指导农民适时、及时、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2 壶关县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概况

山西省壶关县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是在原有的7个农药经营门店的基础上, 依照规定成立的4个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该组织是县级植保部门在病虫害防治和病虫测报业务上的有效补充和得力帮手,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为旱地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种植提供合格的农药、药械, 做到“既开方、又抓药”, 为农民提供植保物资和技术服务。

3 壶关县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方式

在县植保部门的组织协调下, 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 二者互通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有效地指导农民适时、及时防控病虫害, 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其服务方式有2种。

3.1 坐诊服务

蔬菜种植户到经营门店咨询、讲清病虫害发生情况, 农药经营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病虫害发生信息, 给农民对症配药。并向农民讲清所配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注意事项和安全间隔期, 以及喷药时的自身安全和中毒急救措施等。

3.2 巡诊服务

有条件的农药经营者定期深入到村、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 以及田间地头, 实地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对症用药, 为蔬菜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物资和技术服务。在以旱地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种植过程中, 从选地、整地到地下害虫的防治, 从品种选择、育苗到苗期病虫害防治, 从定植或下种到各种土壤病虫害的防治, 从开花结果到整个生育期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人员和县农委植保技术员始终奔走在生产第一线, 尽心尽力为农民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 既要保证蔬菜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又要保证蔬菜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符合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要求。

4 壶关县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效益

2012年, 壶关县以旱地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 666.67 hm2, 其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约占70%左右, 以专业村、家庭、散户等模式分散种植的面积约占30%。合作社、专业村带动周边村农户科学种植, 种植品种以西红柿为主, 兼种部分豆角和少量牛角尖椒等, 以满足种植过程的轮作需要和满足本地、外地市场的需求。种植效益一般年份平均收入达7 000~9 000元/0.067 hm2, 最高年份平均收入达13 000~15 000元/0.067 hm2, 最低年份平均收入5 000~6 000元/0.067 hm2。旱地西红柿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对该县旱地西红柿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壶关县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旱地西红柿产业的不断壮大, 面积不断增加,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但是病虫害发生, 特别是病害的发生种类增加, 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 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指导病害防治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是识别、诊断病虫害的知识缺乏, 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不知如何防治和用药。

6 解决问题的方法

县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提高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识别、诊断、防治病虫害的技能和种植户的病虫防治意识, 使以旱地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摘要:探讨了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效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篇4

关键词:服务模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成效

多年来,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目前, 在各专业研究领域依据成果特点各自摸索出了一些列转化方式。日臻成熟的科技服务模式已成为科研创新的一大内容, 也成为了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 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链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主要平台。根据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改革的实践, 科技服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服务体制机制上的完善程度。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体制改革后, 积极寻找生产与科研的链接点, 密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 打破原先“关着门搞科研”的老框框, 认真研究多种科技服务途径, 已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向农业生产单位或分散经营农户, 开展科技服务的格局。

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分析研究科技服务形式, 探索各具特点的服务模式, 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为后盾, 强化科研力量, 用高、精、尖的科技产品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倡导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给农业科技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并探索出了各具特点的服务模式。植保领域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专业力量构成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所按农业区划设立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 为省财政拨款单位属省市政府双重领导。该所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紧抓江苏丘陵农区特点, 因地制宜, 积极从事江苏丘陵农区农业科研及技术应用工作。现拥有职工近200名, 在职专业科技人员67名,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0名, 有突出贡献的省级中青年专家4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 省级劳模3名, 在职人员中有一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 大力开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服务方式及管理机制, 科研力量、服务水平大为提高。先后在江苏句容市白兔建立占地500亩的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 示范生产江苏丘陵地区应时鲜果, 是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平台;在句容市后白开辟占地200亩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是果树葡萄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示范园区;在句容市天王镇磨盘建立占地700亩的农牧结合示范园区, 种草养畜, 探索江苏丘陵地区农业新路子;在天王镇戴庄村开办占地1000亩的草畜果茶结合的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以生产优质果品和肉禽为主;在句容市白兔镇增设了占地500亩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育种基地;目前在句容市华阳镇附近, 通过土地置换, 近10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正在建设中, 在句容白兔镇行香村建立占地500亩的所创新中心。

现在该所在认真研究分析基础上, 对所内原有专业按学科建设要求, 突出重点, 分类并进, 以期更好地发展江苏丘陵农业。所内各专业划分为优质、高产、多抗粮油新品种选育、江苏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及利用、生态农业技术、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农牧结合新技术、农用微生物七大学科领域, 分设植保、水稻、蔬菜花卉、果树、小麦、现代高效农业六个研究室以及四个中心即发展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农民专家培训中心、有机农业发展中心。近十年来,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和共同主持课题先后获各类科研成果奖21项次, 其中部省级以上6项。新成果、新技术在省内外推广面积累计达10000多万亩, 产生社会效益40亿元。共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385篇, 其中, SCI级1篇、学报级74篇。出版专著19部。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29个。申请品种保护24项、申请专利56项, 已获品种保护权17项、专利授权13项, 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1项, 登记农药新产品13个。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发展表现强势, 植物病理研究及防治技术独占鳌头。在农业行业内, 农药属化工产品, 为工厂化生产和科技产业化提供了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 植保课题组就研究开发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的种子处理剂线菌清等产品, 成为当时科技服务的拳头产品。该处理剂在江西、湖南、浙江等邻近省市推广应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发展作了尝试。市场的不断扩展, 生产形成规模后,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现从事植保科研及开发的人员16名, 其中专科以上科技人员12名, 具备高级职称资格人员6名, 研究与开发并重, 课题研究在植保研究室完成;新品农药开发与生产在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所原植保部门实验工厂扩建, 在1998年4月正式成立。公司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 拥有先进可湿性粉剂加工设备及乳油生产线, 实行了机械自动化, 年产能达2800吨, 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认证, 先后被镇江市政府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镇江市知名商标 (钢剑牌) ;镇江市名牌产品 (水稻浸种剂) 产品;菌虫清、赤霉清、天茂、盾清, 被评为4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的水稻种植高效处理剂“恶线清”等十多个大田作物杀虫杀菌剂系列品种, 以高技术含量, 高效果深受市场推崇。目前, 公司正以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为重点, 完善激励机制与分配方式, 提高品牌影响力、企业生产力和市场开拓力, 公司销售量逐年上升。

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科技服务工作状况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部门激励创新, 大胆探索, 在2009年试行了植保专业化技术承包型科技服务模式, 经两年的实践, 已逐步走向成熟。正以积极的姿态, 扩大服务范围, 试验对象主要是水稻生产。原先所植保科技服务一般是大面积供药, 以市场销售形式, 追求企业效益;而新模式, 采用先调查研究, 后广泛用药, 它不只是包括原方式内容的全部, 而且以追求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提高为主要目的。成片大面积的服务, 给社会带来丰厚的效益, 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新亮点。

强化科技服务, 科学研究是先导。植物保护研究室, 一贯深入调查研究, 确立科研项目, 研究开发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新型药剂;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 组织农药公司规模化生产。近年来, 在探求江苏丘陵地区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路子上, 花大气力研究水稻环保型农药的研究开发, 加强土壤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研究, 并开展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性工作。最新研究的含有吡丙醚的杀虫剂组合物、含有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广谱组合杀菌剂等多项成果获发明专利。

现该研究室正在对大田作物病虫害进行抗药性试验, 通过田间观察筛选新型防治药剂, 以提高防治效果。最近登记的农药新品种21%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 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达85%以上。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稳定水稻浸种剂系列这一主导的传统产品生产, 并正积极研发生物源新剂型和环保水基化新农药产品, 己开发高效环保型农药8个, 主要是生物或仿生农药, 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有3个登记的农药新品, 被列为省内外推广补贴品种作重点推广。目前, 绿盾公司正借搬迁厂址扩建厂房之机, 加大科技投入, 研究开发生产上急需的新型药剂,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 每年投入比重占营业收入5%以上。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力度,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科学发展为主线,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激励服务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创新, 使企业成为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化的现代化农药生产厂家。着重团队建设, 提高科研开发人员素质水平, 引进科技、营销、管理方面人才, 制订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管理目标, 完善内部机制, 激发科研及管理人才工作热情, 使企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和谐氛围。

三、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现状

2009年春, 面对当前本区域内水稻生产上存在的劳动力不足, 农药使用不当, 农药残留超标等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 所植保研究部门及农药生产企业,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 会同政府相关部门, 制订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方案, 并所领导亲自部署落实。

2009年2月中下旬, 派人分赴丹徒、丹阳等地由当地植保站负责人配合调研, 了解到水稻种植大户逐年增多, 大面积统一防治水稻病虫, 己成了现实粮食生产的迫切要求。3月上旬由所长带领部门负责人到扬州等地考察, 了解到邗江实行统一供药, 统一防治, 覆盖面积己达90%以上, 对水稻病虫防治节约大量用工, 但在农药的选用与防治效果上仍欠缺, 成本没能明显降低。高邮市界首, 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 使用长效药剂, 大量节省了工本, 但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还不健全。经综合考虑,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发挥所植保研究, 农药生产的优势为先导, 以区域内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为基础, 负责农药研发的绿盾公司以企业介入社会化服务, 最大可能地应用所集成化植保技术。2009年3月下旬, 在本所召开由绿盾公司、丹阳市农林局、丹徒区植保站以及镇江市多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多方面相关人员参加的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研讨会, 会议决定采用先试验后推广, 顺序渐进的开展这项工作。当年在市区内建立4个示范方, 面积达1000亩, 2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为主要示范户, 50亩为基本单位, 并订立奖励办法。6月份进入分头落实阶段, 实际合同面积1110亩。试行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第一年, 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稻种植大户涌跃接受, 地方政府植保部门高度评价并大力宣传。

在分析总结2009年工作后, 2010年决定在所内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注册资金近千万元, 人员有15名, 其中本科学历以上6名, 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员4名。合作社为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主导部门, 本着服务的宗旨, 组织协调社会化服务全过程。现正在完善合作社章程, 明确成员分工与职责, 积极投入新模式的运作。

四、取得的社会效绩和存在不足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 采用“集成技术研究+新型农药研制+合作社服务”模式己在市区水稻生产的一定面积运行2年, 经研究观察, 效果显著。2009年, 对合同内1000多亩水稻, 在水稻生长各阶段追踪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抓住几个关键时期, 全面防控。在7月底对7月中旬统一用药的防治效果调查, 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7%以上。在8月上旬、8月下旬、9月初各防治一次, 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基本上无病虫害发生, 减少了防治次数, 降低了成本, 取得了予期效果。因此, 2010年, 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 增至1万多亩。据两年的汇总数据表明, 水稻生产亩均节约用药成本20元。现己决定将今年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水稻生产面积扩至5万亩。经两年的试验示范, 说明了新模式的可行性, 但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工作要配合协调。在专业化服务人员配备上, 显得力量薄弱。面积较大, 农户较多, 涉及到专业知识培训, 大面积防治力量组织指挥, 没有专业队伍不行。病虫害调查工作量大, 但目前只依赖科技服务人员。科研单位科技服务于大面积农业生产有必要行政部门协调, 专业合作社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在模式组织实施上, 要重视新模式的宣传, 也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协调, 有关县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配合, 但现实情况仍未放到一定高度。病虫害的预测情报尚未能及时送达。在植保专业机具的使用上, 缺乏统一性, 对新型农机具的用法与效能, 没有足够认识, 仍使用传统简陋机具的农户仍不少;在大面积水稻生产的品种及规模上, 仍存在混乱和零散现象, 品种间生育特性的差异和农户的小面积生产, 对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带来了不便;在专业化服务的组织上, 不只是要充实力量, 完善机制, 订立章程, 还要对服务后的效果进行统一的鉴定, 需要成立专门组织或纳入专业合作社工作, 对防治效果抽样调查, 给予正确评价。

五、未来发展方向

植保专业化工作 篇5

一、忻府区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

2010年,忻府区共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37个,其中注册的13个,未注册的24个,拥有植保专业服务队员504名,大、中、小型药械433台件。注册的服务组织一般依托协会、合作社和公司,未注册的防治组织一般依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2010年,全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11万hm2次。

植保专业化防治的对象主要包括:玉米田化学除草、地下害虫防治、草地螟防治、双斑萤叶甲防治、甜糯玉米田玉米螟防治及部分蔬菜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等。其中化学除草面积最大,为0.77万hm2,其他病虫防治面积0.34万hm2。统防统治一般收费为25~55元/0.067 hm2。

1/3的植保专业防治队有办公地点、有药械仓库、有规章制度、有固定人员。忻府区解原村地处城区近郊,农民接受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积极性较高。2010年,该村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员由2009年的13名增加到17名;同时还有55户农户为病虫害联防跟踪调查户,定时定点安排专人进行病虫害系统调查,发现虫情及时汇总商量,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保证了病虫害适时防治,用较少成本达到防控目标。2010年,解原村统防统治专业队全程承包玉米田化学除草180 hm2,果树、蔬菜病虫害全程防治13.3 hm2,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6.67hm2,共计200 hm2,占到全村播种面积406 hm2的49%。

二、促进植保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措施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现阶段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公共植保”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中,首先,我们借助其他项目支持2个乡4个村组建了植保专业化防治队,支持喷雾器40台件,并适当支助农药等;二是对喷雾机手和植保专业防治队队长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安全使用农药的水平;三是及时将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送到专业队员手中,指导他们适期防治,合理用药;四是在奇村、解原、义井等地设立统防统治示范区,组织交流学习,聘请优秀植保专业服务队队长介绍经验和具体做法;五是指导植保专业防治队建章立制,尽快注册。

三、植保专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较低,组织比较松散

由于病虫害防治专业性和季节性比较强,不可能全年作业,因而造成队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除部分已注册的防治组织外,其他的就是植保专业服务队队长和技术员相对固定。

2. 新型大中型植保机械比较缺乏

目前,忻府区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的药械大部分还是手动喷雾器,另外还有部分机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由于其重量轻、用电少、价格低、使用方便,近年来发展较快。大型植保机械由于其价格昂贵,作业面积大等原因发展较慢,部分乡镇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了自行改装的车载喷雾器。

3. 防治对象比较单一

目前忻府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治对象多集中在化学除草、防治小地老虎、草地螟等作物前期病虫害,作物后期病虫害防治以及整个作物期全程专业防治的还比较少。

4. 农民对防治效果要求高

大部分农民希望立竿见影,施一次药就能解决问题。城区周围的乡村,农民接受统防统治的程度较高,离城远的的农村统防统治推广较慢。

5. 专业防治机手难固定

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季节性和突发性,加之收入少,工作条件也差,因而,防治队机手的流动性较大,人员难固定,不能保证其全年作业。

6. 防治效果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在病虫害防治中,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防治效果的差异。如,除草剂施用效果与土壤墒情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墒情不好,除草剂施用效果就差,容易引起纠纷。

7. 作物的条块种植

农村一家一户不同作物条块种植,在农户接受病虫统防统治服务不统一时,直接影响到病虫防治效果的好坏。

四、对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的建议

1. 加强宣传

各级植保部门应积极加强宣传,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在资金、药械等物资上对专业组织给予扶持。

2. 加强管理

应加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争取对所有专业组织进行注册,积极引导其建章立制,规范发展。

3. 加强培训

应多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水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4. 加强示范

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探讨 篇6

1 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

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长期的、连续的植保基础性工作。前期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进行了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 其公益服务职能被弱化, 植保统计的各项工作只能由县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由于专职统计人员少, 调查的任务大, 时间紧, 致使无法严格按统计规范要求操作, 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科学性都不尽人意。目前, 长阳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将恢复其公益服务职能。因此, 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的设想确实可行。首先, 在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确定1名具有大专以上植保 (农学) 专业学历、从事农技服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作为统计责任人。其次, 由县植保站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在县内学习, 也可外出取经。第三, 确定3~5个乡镇为植保专业统计调查点, 其他乡镇的调查数据作为修正依据。数据修正主要是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局部暴发的病虫害等。第四, 积极向上争取植保专业统计经费, 配备硬件设施, 提升统计水平。县植保站的主要技术职责是培训统计人员, 制订统计方案, 做好系统调查, 汇总调查数据, 准确及时上报。乡镇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按方案及时下田调查, 反映发现问题, 认真填报表格。在田间调查中, 尤其要加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大区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的监测。

2 根据海拔高度选定统计调查点

根据谷歌地球数据, 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大致为龙舟坪镇80 m, 磨市镇150 m, 高家堰镇180 m, 都镇湾镇280 m, 大堰乡600 m, 贺家坪镇730 m, 渔峡口镇250m, 鸭子口乡240 m, 资坵镇320 m, 榔坪镇480 m, 火烧坪乡1 780 m。结合长阳县农作物品种布局情况, 首先确定我国反季节蔬菜第一乡———火烧坪乡为高山蔬菜统计调查点;大堰乡、贺家坪镇地处长阳县中部, 是玉米、马铃薯种植基地, 定为半高山地区统计调查点;渔峡口镇、磨市镇是长阳县柑桔、水稻、油菜种植基地, 定为低山河谷地区统计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定便于调查的2个村作为调查样本点。各统计调查点一经确定, 在较长时间内相对固定, 同时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 以保证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其他乡镇统计责任人也要做好一般调查工作[1]。

3 确定植保专业统计项目, 规范统计调查方法

根据农业部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内容, 结合该县实际, 确定以下病虫害专业统计调查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作物:油菜。经济作物:柑桔、蔬菜、茶叶、烟叶。同时, 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防除情况调查。

统一调查方法是在提高统计资料准确性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综合运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获得原始调查数据, 其中抽样调查是主要调查手段。在植保统计工作中常用田块数和面积作为抽样数量单位。为便于操作, 确定以田块数作为抽样数量单位。每次在各个统计调查点调查50块田 (即一个调查样本点25块田) , 详细记载各类型田统计调查内容。以发生、防治田块比例折算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对于单个田块, 应根据病虫害种类, 按《测报技术规范》分别采用5点取样、平行跳跃式等调查方法。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 主要采用普查的方法, 并用合众思壮专业测亩仪实测发生防除面积[2,3]。

4 做好系统调查, 指导统计点及时下田调查

及时下田调查是提高统计资料质量的关键。发生程度调查, 过早基数偏低, 过迟又难找到一定数量没有开展防治的田块。下田调查时间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参考确定:一是常年发生时间。一些常发性病虫害每年的发生时间差别不大, 可根据历年情况确定下田调查时间, 如柑桔矢尖蚧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二是作物生育期。有些病虫害发生时间与作物生育期直接相关, 可用生育期作为调查指示时间, 如小麦赤霉病。三是气温。气温是影响某些病虫害发生的决定因素, 可用当地日平均气温作为调查时间参考。四是系统调查指示。对大部分病虫害而言, 由于受寄主作物、环境条件、病虫源情况的影响, 每年的发生情况千差万别。因此, 县植保站通过对系统调查田的观测, 估算出各统计调查点下田调查时间是最主要的方法。对防治后危害程度调查应在病虫害危害基本稳定后进行。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与发生情况调查内容基本相同。

5 科学整理调查数据

在统计工作中, 数据整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 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首先, 用加权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根据《农业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规范》, 发生程度分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5级。先对统计调查点各类型田病虫发生量进行分级, 再算出各级田块的比例, 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密度指标, 对照分级标准确定发生程度。其次, 用累加法确定发生面积。将发生程度为1~5级田块比例分别乘以该作物种植面积即为各级别发生面积, 再将达到防治指标的各级别发生面积进行累加。第三, 综合考虑确定防治面积。一是要看各类型田采用的防治方法;二是要看害虫发生代数;三是要看施药次数。化学、生物、物理防治及各代 (次) 的防治面积的总和即为该病虫害防治面积。第四, 用防治后调查情况修正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由于病虫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一个较长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4]。在防治前进行发生程度调查时有的田块病虫害还没发生, 有的田块还没稳定。因此, 有必要用危害程度调查情况对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进行修正。对于少数危害程度、危害面积 (测定方法同发生程度) 大于防治前发生程度, 宜将危害程度平均密度指标、危害面积加20%后确定该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第五, 用其他乡镇的调查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如统计调查点没有发生田块而其他乡镇有一定发生面积的, 则需对数据进行修正。第六, 利用损失率匡算挽回损失、实际损失。挽回损失=自然损失-实际损失。损失率数据主要由3种方法获得, 一是运用数学模型, 二是应用权威数据, 三是当年田间测产。根据发生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 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自然损失量。根据危害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 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实际损失量。一季作物发生多种病虫的或一种害虫发生多代的, 在统计损失总量时不能机械地进行累加。

综上所述, 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许多工作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如有些统计标准有待研究, 统计手段也需要改进。

摘要:武陵山区农作物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植保专业统计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海拔高度、品种布局是山区农作物病虫害统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 包括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选定有代表性的统计调查点、确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及时下田调查等, 这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植保专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植保专业统计,农作物,病虫害,武陵山区

参考文献

[1]周华众, 谢华伦, 董兰, 等.湖北省植物保护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J].湖北植保, 2007 (5) :21-22.

[2]郭继萱, 王泽乐, 石真彬, 等.关于搞好植保专业统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2) :115-116.

[3]胡劲松.关于植保统计规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3) :119, 121.

植保专业化工作 篇7

2010 年以来, 太和县积极探索建立服务于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植保专业化防控服务组织, 培养植保专业技术服务人才, 推广应用高效率施药机械和使用技术方法, 创新植保专业化防控经营服务模式。目前全县成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284 家, 其中经工商注册176 家, 从业人员3 408 人, 2014 年实施统防统治面积8.99 万公顷次, 占全县防治面积的30.2%。太和县植保植检站围绕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协调组织太和县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太和县佰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 家服务组织为园区农业企业提供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现有专业技术工人21 人, 使用大中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5 台、大型风送式喷雾机2 台, 服务土地面积1 466.67 hm2, 年统防统治施药面积逾6 000 公顷次。现总结其主要做法, 以供类似地区参考。

1 坚持人员专业化、技术规范化, 确保植保作业质量和施药防治效果, 提高服务质量

1.1 人员专业化

为确保防控服务组织中专业技术工人队伍的稳定, 选拔具备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工人防治服务人员, 注重对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各服务组织中建立了年度理论集中培训、防治季前操作培训考核制度, 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物种植需求, 从作物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监测防治、田间试验、农业机械操作维护等多学科全年度培训专业服务人员。目前, 太和县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佰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 家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21 名专业技术工人, 全部通过年度植保员培训, 16 人具有农机驾驶资格, 具有农艺师技术资格的3 人、 助理农艺师和技术员资格的5 人, 可承担大面积的作物种植管理、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田间施药操作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任务[1]。

1.2 技术规范化

根据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需求, 在进行大量试验示范和田间操作考核评价的基础上, 制定了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流程, 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标准和施药防治技术规程, 大型喷杆喷雾机操作规程, 风送式喷雾机使用条件和操作规程, 热力烟雾机操作技术规程等10 余项技术标准和规程, 为有效实施大面积统防统治作业, 保证施药质量和防治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管理

建立病虫监测、农药试验、防治决策、施药管理、防效验收工作流程, 实行病虫信息单、农药领取单、施药记录单、防效验收单 “四单”验收。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现代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佰信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 年午季共完成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施药面积2 533.33 公顷次。

3 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需求, 创新植保专业施药装备, 提高施药作业效率

近年来, 我们与国内大型植保机械生产厂家协作, 试验研究适宜本地应用的植保专业施药装备。先后对担架式喷雾机, 6、8、12 m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24 m悬挂式喷雾机, 风送式喷雾机, 热力烟雾机, 遥控无人机等多种植保施药装备进行了适用性试验, 对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薄荷、中药材等作物不同生育期适用施药机械进行了试验研究, 确定了旱田作业适用喷杆喷雾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制定了不同作物生长前期、中期、后期使用施药机械选型方案, 施药作业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

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规范经营服务管理, 促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持续发展

始终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提供符合生产企业要求的病虫草害防治服务, 实现自我积累和发展。在服务内容上改变以往单纯施药的简单形式, 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为目标, 对服务对象实行病虫监测、栽培技术指导、施药作业一体化的全程专业化服务。

5 结语

通过优质高效率的统防统治服务, 与农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信誉,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防统治服务的土地规模已扩大逾1 333.33 hm2。目前服务组织还正在积极进行整地、播种、施肥、防治等复合作业试验示范, 拓宽服务范围, 进一步促进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稳定发展[3,4]。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 不断完善和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继续坚持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 推广以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创新和集成, 提高病虫防治效率和效益, 提升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能力与水平, 深入推进到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服务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摘要:阐述了太和县实施植保专业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结合现代农业实际, 提出今后不断完善和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升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能力与水平等措施。

关键词:统防统治,创新发展,安徽太和

参考文献

[1]朱焕潮, 钟阿春, 汪爱娟.余杭区植保统防统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稻米, 2009 (4) :74-75.

[2]徐伟.提升植保统防统治服务能力[J].江苏农村经济, 2011 (11) :31-32.

[3]李萍, 管红良, 蒋萍华.江苏武进植保统防统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 2013 (1) :23-24.

上一篇:能源资源下一篇:庄河大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