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2024-10-23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精选11篇)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1

实习小结

进入星科金朋实习已经第六个月了,我对半导体的加工工艺有了少许了解,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晶圆方向识别的方法。

晶圆的方向对我们的加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晶圆在机器里加工就是靠它的方向来确定它的质量。下面我介绍一下晶圆的方向识别的方法。

晶片方向的识别

1、确认一下CARD上的键合图的编号和版本号与实际键合图是否一致。实际的版本号需要新于或相同于T-CARD。如果有必须使用此版本的需求,则实际的版本号必须与T-CARD相同。

如果有任何问题,HOLD这个产品通知工程师。

2、根据BD(BONDING 图)确认WAFER方向。

3、如果BD上有标明DIE ID或DIE 1090,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在实际DIE上找到。

4、检查实际DIE ID和BD是否一致。

5、检查实际DIE ID位置和BD上是否一致。

6、检查实际DIE 1090位置和BD上是否一致。

7、如果BD上没有DIE ID/1090或中心也没有此类标志,就检查BONDING PAD的布局和数量。

8、如果有任何不一致,需要通知PE,对ADI的DIE ID不

同,操作员不仅需要检查BONDING PAD布局并依据T-CARD检查WAFER批次号码。如果都一致,操作员可以继续生产。

9、在确认了方向以后,操作员根据WAFER的FLAT确认角度并记录在工作日志上。

10、对于LSI产品,操作工需要是否与T-CARD和WAFER的一致,参考VQA3-00001,在WAFER MOUNT。操作员如果在WAFER上没看到,GD CODE需要HOLD。

11、操作工需要利用引线键合图确认圆片的方向,如果不能确认圆片的方向,工作前需要向工程师确认。

这就是晶圆在加工的时候注意的一些细节要求,这些都是要严格遵守的操作规范,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传感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而且逐步成为工科类专业的跨学科选修课。面对这一变革,同时为了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需要对课程进行不间断的改革和建设[1]。具体说,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由于专业成立时间不长,课程建设刚起步,必须要解决课程的发展问题。

2)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解决了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先进性的问题。

3)强化实践环节,建设一流的传感器技术教学实验室,构建开放性实验平台。

4)将科研成果引入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利用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改造更新实验手段,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在实验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结合所从事的惯性传感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资助,自行设计制作传感器,研制开发实验设备,设计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例如将北京市教委项目“旋转载体用陀螺研究”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够开设综合性、设计型、创新性实验。

5)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根据本课程理论广度、深度以及适用面大等特点,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理论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方法的革新。同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精选教学案例,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扩展眼界、引发兴趣。

《传感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综合性强的一门学科。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起到了与前期课程更好的衔接作用,达到了专业综合性训练的教学目的。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纵向和横向的整合,把《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内容整合起来,教学内容以“传感原理”为基础,体系结构以信号分析处理为线索,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标。

1 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1.1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基本技能、适应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课程内容的总体结构分以下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2]。

1.2 教学基础

在教学上,主讲《传感器技术》、《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项目负责人,结合《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研学,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4届,有关传感器方面的题目有水深传感器设计,陀螺电路设计,高冲击加速度计设计,水平仪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平姿态传感器,硅微机械陀螺仪等。

2 研究内容、主要观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

2.1 研究内容

2.1.1 理论课教学设计

学时和内容安排,课程总学时64,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8学时。

理论教学内容分三大模块:传感器技术基础、常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现代新型传感器。各模块包含章节及学时分配如下:

(1)传感器技术基础4学时,包括绪论(1学时)、传感器的特性指标和标定方法(8学时)。

(2)常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2学时,主要讲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4学时)、变磁阻式传感器(4学时)、电容式传感器(3学时)、磁电式传感器(2学时)、压电式传感器(3学时)、热电式传感器(2学时)、光电式传感器(3学时)、光纤传感器(3学时)。

(3)现代新型传感器16学时,主要包括化学传感器(3学时)、生物传感器(3学时)、传感器检测技术(2学时)、传感器新技术(4学时)。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传感器原理、特性的研究,传感器的标定,相关调理电路的认识,传感器的应用。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开放型设计型实验三大模块。

2.1.2 实践教学设计

(1)建设一流的传感器教学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开放型实验的比例。

(2)打破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界限,将课堂向实验室延伸,将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研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3)不断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建设和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将课程教学与课外研学、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形成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多方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2 主要观点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同时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特点,我们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思想是: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研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引入到教学案例中,将研究型教学的理念贯彻始终。

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实施了以下方案:

1)多采用案例教学,将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引入课堂,丰富教学案例。

2)探索基于资源建设的大班研讨课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被动的“课堂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学生主动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

3)致力于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建设用于大班研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用于学生课外学习、师生交流、延伸和补充课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网站等。

4)积极改革考核方法,由传统的笔试为主向笔试+实验+研讨(论文)的形式转变,提高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过程考核在学生课程评价中的比例,鼓励形成研究性教学氛围。

2.3 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重点在于:

1)对传感器原理的讲解,使学生从机理上获得理解,避免落入简单的公式推导,使之成为无源之水。

2)理解常用传感器转换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3)在理解传感机理的基础上掌握传感器使用的一般原则,学会在实际的工程问题中会选、会用,掌握传感器选用设计的一般原则。

4)了解传感器的静、动态性能指标和标定方法。

本课程难点在于:

1)涉及的基础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出本专业的前序课程,给学生深入理解传感机理带来困难;

2)目前绝大部分教材及参考书中对同一被测量的多种传感方法缺乏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涉及的往往只有正确使用的例子,而没有多种方案的比较或传感器使用不当的例子,导致学生学难以致用。

为解决以上矛盾,采用了以下方法:

1)根据课程需要和教学体会,进行教材建设,编写适应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有效处理理论性和新颖性之间的关系;

2)改革教学方法,对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涉及到的基础理论进行跳跃式强化;

3)教师根据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扩充实例,分析讲解;

4)通过讨论课及设计型实验,给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的机会;

5)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实践补充欠缺的知识,积累工程应用经验。

2.4 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1)开发4个综合设计性试验;

(2)完善多媒体课件,扩充和完善习题库和试题库;

(3)将科研内容融入到学生毕业设计中,例如加速度计系列项目的开发;

(4)努力向精品课程建设迈进;

(5)开发课程设计项目3个。

3 结束语

《传感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综合性强的一门学科,它综合了电子信息类的许多学科,如模电、数电、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物理等。这几年,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面一直在改进。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起到了与前期课程更好的衔接作用,达到了专业综合性训练的教学目的

本文通过对《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的介绍,意在和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本人从事的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更好,通过撰写本文,也使我重新梳理了教学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沿着这条思路进行下去。

摘要:《传感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综合性强的一门学科,本文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研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笔者已经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并得到明显提升,并进一步将本课程建设成我专业示范性课程。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3

关键词:工作能力;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实践

我校于2009年借助“湖北高职教改项目”的契机开始进行“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现在已初见成效。本文拟从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在我校改革与实践的情况,抛砖引玉,以便进一步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知识结构

2004年至2009年,我校组织各专业教师到用人单位和对口企业进行了"毕业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能力调查"。通过调查表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第一岗位群为:电子产品生产人员、电子产品工艺人员、电子产品维修检测人员、电子产品营销人员等,即在企业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经过讨论、研究,得到了以下重要结论: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具备较强的元器件识别能力。

2.具备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3.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能力。

4.具备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

5.具备一定的智能控制器件的操作、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1.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及人文社科知识。

2.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知道主要的专业基础基础课知识。

4.清楚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测量知识。

5.知道常用的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专业知识。

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完善

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强加了对各个课程的教学大纲的打造。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的特点如下:

(一)紧贴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内容。

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均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二)贴近学生实际,确保教学效果

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将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条件考虑进去,这样大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

(三)明确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运行

根据教学时数、教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过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使教学运行得到保证。

(四)对教学大纲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时教、教学条件等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学大纲的作用。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学年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学大纲进行微调。

三、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改革与优化

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据此本专业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基础课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为:

(一)以模块化划分明确专业方向

以模块化对基础课教学体系进行明确划分,将其分为:电子专业基础、电子产品生产与维护、微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知识模块。通过划分使基础课课程的设置更加趋于合理,各专业方向的知识完整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二)加强基础课程的整合

在专业基础课的整合中,把定量分析尽可能的简化,定性分析要讲清楚,学会工程应用。具体做法是将专业的基础能力训练主线分为“三个阶段”,例如:

第一阶段:“基本的器件识别、仪器操作、焊接、识图、操作、调试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模块、数字电路的应用、分析、调试能力训练。

第三阶段:"电子电路综合应用、分析、调试能力训练,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实践证明,整合后基础课课程学时比以往减少,实践教学训练增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改革与优化

通过摸索与实践,本着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初步建立起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模块

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设备”的“三贴近”原则,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

1.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培养模块:

(1)电工电子基础实训:

(2)电子技术实践:

(3)计算机操作技能实训:

2.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块:

(1)电子线路防真能力

(2)电子产品制作、组装、调试

3.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模块

(1)无线电调试中级工

(2)电子产品装接中级工

通过这些工种的考核,使学生得到一项或多项专项技能,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在充分分析教学要求、学生状况、企业生产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电子技术专业各实习环节应分为:

一般环节: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基本环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工具、仪表的使用,基本生产工艺。

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是本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设置了电视机组装与维修,电子产品流水线装配,工厂教学实习和专业综合训练。

提高环节:这一环节与基本环节和关键环节同步进行。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总结出一套适应我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电子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我校的湖北高职教学科研课题"模块化课程改革"也于2009年12月结题并得到了好评。

参考文献:

[1]顾卫杰, 钱月霞. 浅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J].科技资讯,2009, (03).

[2]李莉.高职教育方法思考[J].科技资讯,2009,(10).

[3]施云涛.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2009,(01).

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4

从事设备管理的这九年中,依靠自己过硬的安全和设备技术本领,组织和协调了装置大检修中的安全工作,确保了运行近四十年的超期服役的大型压缩机及高压容器的安全检修和运行。在系统管网车间主要对工艺管线伴热线系统进行改造,将原为蒸汽伴热改成高温水伴热,解决蒸汽伴热线漏点多、维修量大,节约能源。

自2007年至2012年对全厂废旧管线、支架进行拆除,共拆除工艺管线约58千米,2007年配合焦化车间装置新建改造:主要负责焦化装置外围土建施工、工艺管线安装试压等工作。

2007年系统管网车间氨系统改造解决了自建厂以来合成车间遗留下来的不安全隐患,对氨系统整体改造满足厂内各车间用氨需求,使车间员工操作环境,工作条件得以改善。

2005年厂外卧龙管带和2012年厂内伴热线远程温控监测仪的改造投用使用,通过电脑就可以监控伴热线温度,省去了以往人员用手摸的古老检查方式,同时避免伴热线堵塞等原因造成的冻线现象。.系统管网车间

信本龙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5

在教育方面,我已掌握各科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还运用以多种形式,与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实际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探究的过程带来的快乐,使每位幼儿在轻松氛围下,学习知识与本领发现内在的乐趣,并取得较大的效果。平时我还根据本班幼儿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幼儿一起制作各能力水平的区角材料,进一步加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在注意发展智力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善于提问、敢于发言,努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并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相处,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尊重幼儿得人格和权利、保教并重,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使每位幼儿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与成功。

除此以外,我还非常重视与家长互动,因为家长和教师都是教育幼儿的主体、是合作伙伴。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下,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能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改善家教意识,从而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

果。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6

自2009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在前辈和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技术人员,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心得:

一、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各项政策、法令;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煤化工项目指挥部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基本建设时期的管理工作。

2、根据工程进度落实所管辖区的分部、分项安装工程进度计划,落实计划实施步骤、方案,使计划有序推进。

3、参与煤化工项目部分管区域的设备、材料招标技术文件的编制、订货说明及采购计划的审定,负责到货设备、随机备品、备件的验收交接,随机资料的整理归档。

4、做好区域内安装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审定,落实设备、材料的到货情况,保证安装工作正常进行。

5、参与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负责技术交底记录、跟踪处理图纸会审中提出的问题。

6、负责对区域内的设备安装施工中个相关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进行审核、并上报主管领导审批。

7、负责对区域内的安装工程施工材料、工程机械及施工队伍进行质量检查,对现场设备、材料的到货进行落实,并做

好管理协调工作。

8、负责设备材料等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建立、建全设备固定资产台账,做好随机备品、备件的管理协调工作。

二、态度端正、严谨科学

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工作,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掌握所学的机械、电气知识。

我的

四、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多到现场去观摩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比如:2010年6月份在长庆水电厂10kv线路架设时,一处两直线单杆之间的导线跨越道路,但导线弧垂度里地面安全距离没有达到要求的安全距离,所以在验收时,要求施工单位更换单杆,确保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后来在施工单位施工前,极力阻止施工的类似情况,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五、严密谨慎、考虑周全

在工作中,考虑问题一定要严密、周到,对设计中没有提到的地方,要结合现行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看看是否有遗漏和错误的地方。下面是各种工作的简单叙: ㈠、图纸审核:

在收到图纸后,就应马上进行图纸的审核工作。如图纸较多,可进行分工,每人负责一个工段或区域,并由专人进行汇总,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交由技术负责人或工程师进一步复查后再组织上报设计、监理单位。审图时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①、对设备位号的复核,根据设计院所提供的设备一览表中的位号与图纸上的设备位号核对,一定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复核。②、对材料进行复核,根据综合材料表所给的材料与图纸核对,看所给材料量是否与图纸相符。③、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复核,如:

A、设备的管口方位、标高、走向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合理、全面?是否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

B、设计图纸的要求与现行的各种规范是否有冲突,如有冲突要进行分析,辨断“主与次”、辨断“规范的级别”,一般都采取“从严不从宽”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向监理单位作出书面报告。㈡、施工管理:

①、施工管理文件的编制:单位工程和各分项工程的开工报告的编制要及时和完善,尽量一次通过,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结合实际和考虑周到:

A、施工方案的编制要及时,部份分部工程要考虑两种以上的施工方案,供施工时再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选择。B、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的进行要及时和完善。②、要考虑图纸所用的材料如用其他材料代替是否更加经济(环保),代替后能否(或更好地)满足设计及现行规范的要求? ③、要考虑图纸中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对施工造成困难,需不需要进行变更?

④、各施工进度的安排要合理,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㈢、工作资料的管理:

现在有很多人员不重视对到场材料尺寸的测量工作,忽视测

量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们在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时要注意:

①、资料整理及时、规范:整理资料要及时,尽可能做到当天的资料当天完成,填写资料所用的表格和格式要符合,填写的内容要清楚、完整。

②、随机资料齐全:现场所到材料的合格证、材质证明、质检报告要齐全、完整。

③、签证齐全,归档正确:资料整理后要找相关人员及时签证完毕,设备或材料要及时移交,不得拖延。手续完备后及时归档,归档时分类要正确,资料由专人负责保管。

④、现场到货材料、设备的初步验收:如外观的检查,看是否有缺陷;板材、管材、型材等材料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

㈣、现场施工:

在施工时要考虑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预见性,比如:

①土建预埋件的位置是否会对后期设备的安装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预留洞口是否符合设备的管口方位; ③现场非标件的制作是否合理;

④现场罐区的罐的焊接制作是否能达到焊接要求,是否按要求去焊接;

⑤现场施工的安全;

……

㈤、内业整理:

在进行资料整理时要注意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另外还要注意设计图纸和监理单位的其他特别要求。比如:

①有的工程对安全问题要求特别严格,那么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对每天的班前安全活动、各项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这部份的资料要特别整理好。

②有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变更工程较多,那么有关变更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原设计图纸、变更图纸等一定要整理齐全。③特别是有变更工程时,要注意资料的完整。……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总结过去的工作,本人在专业知识,处理问题和设计能力上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认真分析自己,总结自己,反省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锲而不舍、虚心进取的开展工作。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培训扩展知识面,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从而结合自己来提高自身的解决能力。

3、工作不计得失,廉洁自律,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工作者。

4、加强理论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有效的增强了自己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得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趋于完善,虽然今后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完善相信一定会做的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得更好,抖擞精神,开拓进取,做好工作计划,为公司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通过这四年的工作与学习,本人觉得已经符合任职条件,申请晋升助理工程师,同时,也希望将这次评审作为促进自己进步的一次机会,为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请组织考核评审。

XXX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7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颁布与实施, 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大力推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很多院校基于不同的专业大类建立了很多工作室, 旨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改善原有的教学情景, 由于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同, 各院校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质量和效果也不同, 本文基于某些高职院校工作室成功案例为例, 探讨职业院校“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2“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解读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在国外有着比较长久的发展, 它们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 与企业一起制定、开发专业课程, 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把教学与实践融于一体, 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教学案例, 组织学生自行进行设计, 或者讨论、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创造或模拟社会工作岗位的环境,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和以后的工作岗位相结合, 改变以前传统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即是在学习, 也是在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职业情境的熏陶和工作过程的体验, 从而掌握就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

3“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优势

3.1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而是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 由老师去带领, 一起研究、探索, 替代传统的课程教学, 学生为主导, 教师为引导, 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职业化情境体验开展专业课程教学, 项目内容由易到难、由小到大, 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 职业情境的体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磨合期,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了课程间横向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坚持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针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从电路的设计到软件程序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 开设了电子技术、电子CAD、传感器、单片机、PLC等核心课程,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由不同的教师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比如学生在学习传感器或者C语言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用到, 过于研究其原理, 忽视其应用, 学生无法将整个电子产品或者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联系起来, 而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将这些核心课程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结合实践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加强课程间横向联系, 让学生明白学习每门课程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促进了师资水平提升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对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在课堂上可以讲授, 还要有扎实的设计实践经验, 才能指导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目前, 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要求提出了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的转化, 教学要从传统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化, 这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的转化形成一种倒逼, 专业教师从而可以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提升相应的职业技术指导能力, 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这种倒逼机制,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升, 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4 促进工学结合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搭建了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真实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促进了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立与相对应的专业方向是一致的, 并结成深度合作关系, 让所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能力相匹配, 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是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 进入工作室就如同进入企业实训, 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工作情景, 缩短学生就业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问题, 学生在工作室具有“学生”、“工程师”双重身份, 企业为工作室提供真实项目, 企业在研发项目和实施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新一代员工, 工作室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了与企业对接的条件。教师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项目的合作中不断得以加强, 从而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共赢。

4 电子信息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4.1 工作室模式架构

“工作室化”是一种实践性和开发性极强的教学模式, 通过老师的聘任、学生的选拔、教学计划的制定、具体运作等细则, 保证工作室具体的实施, 因此, 工作室框架的建设主要围绕教师、学生、项目三者, 建立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导、以项目为任务的培训阶段工作室、训练阶段工作室、创新实践阶段工作室。3个工作室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分阶段、分计划、分任务地进行。创新实践阶段工作室是工作室建设中的重点, 主要通过各种项目的建设, 围绕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育, 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工作室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

4.2 工作室教师团队建设

“工作室化”教师团队建设, 要打破以本校本系专职教师为主的模式, 要以工作室为单位构建教师团队, 团队可以跨专业、跨系部、跨学校, 比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工作室的教师团队可以有电子类专业教师, 也要有计算机类专业教师, 由专业教师担任项目总监, 负责协调工作室项目的设计实施, 学生在项目总监的指导安排下分项完成任务。项目总监根据工作室的具体情况由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者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教师团队可以通过让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 鼓励专职教师承接企业项目, 建立健全双师结构的“工作室化”项目教师团队。

4.3 工作室管理和项目的来源

工作室要联合合作企业,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 对工作室的项目安排等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健全的“工作室化”教学管理制度, 对工作室的实训设备、操作规范等进行有效管理。学院主要对工作室的场地、资金等提供扶持, 系部具体实施工作室建立和管理。工作室设定工作室负责人, 具体负责工作室的项目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

工作室制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就是通过企业项目实施进行, 采取面向工程、项目贯穿、分段递进的方式培养。项目的来源主要是校企合作签订的项目、电子信息类竞赛题目等。

4.4 工作室的考核评价方式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的评价要与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区别对待, 重点考核工作室负责人在“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分配组织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工作室项目考核主要以任务作为载体, 体现过程考核和成果质量考核, 学生通过工作室的项目化训练, 掌握电子信息类产品流程、提升实践能力, 并通过职业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工作效率, 培养和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电气信息类专业注重学生各阶段项目实时评价, 如对项目的电路设计、元器件选型、软件编程、装配调试等实际考核, 评价方法采用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 按照企业或者客户的要求进行评价, 优秀作品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对工作室教师的评价采用工作过程和项目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工作室项目的任务分解实施以及对学生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波.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刍议[J].职教论坛, 2012, (11) :68-70.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 “三合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1-02

当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中职毕业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却难以找到满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出现“技工荒”。这种“两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一直受着传统专业学科体系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据调查,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不足,学生技能不突出。因此,通过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学科本位化。课程体系还是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职业经验。二是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课程教学理论课较多,实践课偏少,比例失调。三是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虽然多样化,但教学互动性差、学习过程缺乏合作性。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上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制定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形成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

首先,专业建设小组应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分析电子商务工作流程,确定电子商务工作岗位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其次,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领域,通过职业能力领域形成学习领域,最后形成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合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广泛调研,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和职业工作岗位群。通过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进行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合一”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课程建设小组通过走访调研浙江、上海、南宁市一些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听取企业骨干的意见,并与他们反复地讨论与交流,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经过行业、企业商务专家和课程开发组教师的充分论证后,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主要面向企业网店和网站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经营,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美工设计工作,具有良好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依据该培养目标和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见表1)。

(二)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后,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召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发实践专家研讨会。在课程开发组老师、企业专业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和归纳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后,课程开发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采用社会实证研究方法,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和详细说明,将其结果表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最后,确定了9个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的类别和难度进行等级划分,成为电子商务课程开发的基础。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解析和重构课程。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标准,对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打破电子商务原有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析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见表3。

(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合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企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我们重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三合一”的综合体系。

这里的“三合一”指的是“核心课程+企业项目+技能证书”。我们将以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岗位所要求的网店客服、网页美工、网店运营为核心任务,以实用为主,岗位需求的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电子商务员证书为支撑,设计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让学生既可以锻炼核心技能,又能参与企业项目,完成考证任务。

“核心课程”是指电子商务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推销技巧、网络营销、商务礼仪、网络客服、商品知识、网店美工基础、电子商务师实训与考证、中英文录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12门核心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企业项目”是指与南宁本土电商企业合作,将部分专业实训课转换为企业实操内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带到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技能证书”是指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考取国家电子商务员证书(必考)、网络编辑师(选考)、助理物流师(选考)、金牌客服证(选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工作就业机率。

四、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改进

专业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按照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形成决策、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步骤进行,促进教学做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创建“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模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我们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开展四方共评模式。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真正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同时融合了“三合一”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课程实践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彻底改变设传统课程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途径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鲜明特征,对当前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李道勤.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贺扬眉.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室内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4]周胜安,王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

[5]陈衍毅.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电子商务,2013(4)

[6]石妍,胡宏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成功:教育版,2012(11)

【作者简介】陈 璐,女,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讲师;施树英,女,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助理讲师。

音乐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9

音乐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一、前期工作回顾

此次的活动,对于我们教研室而言,又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我们音乐学科在承接任务时呈现出一些本学科特有的情况与困难,主要有几点:

1、远程研修依靠课标组专家支持。

福建省高中音乐学科在进入新课程改革,迄今仅一轮时间,本省专家对教研研究较短,且对远程教学方式不熟悉。在这一情况下,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只能寻求外援。为能够邀请到真正能够使教师学有所得的专家,我们教研室在领导的关心与有关单位的支持下进行了多方的努力,颇费周折,最后聘请到了两位让一线教师能够折服与钦佩的全国音乐基础教育核心专家金亚文教授与李存教授。

2、培训内容与方式无成熟经验可循,学科自行进行摸索创造。

本次培训省内没有成功的远程培训的经验可循,省外的远程研修培训模式、录制方式、技术支撑等与我院存在较大的区别,我们的研修培训是在进行着一次创造,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使研修活动能够开展地比较顺利,我们根据培训的总要求,向一线教师,全省骨干教研员,以及承担研修培训任务的其他学科的负责人征求意见,寻求指导,最终在学院第一次方案论证前理清了基本思路。在专家到福州进行录像前期,我们又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沟通,调整讲课内容与方式,最终顺利地完成录制工作。

3、由于学科特点,对网络技术的要求高

由于学科特性,需要给教师学习许多视频与音频材料,这些资源对网络的要求高,于是就造成学科录制的资源在后期制作中必须要进行复杂的专业处理,这使我们与网管中心的教师们投入大量精力,努力使后期的制作能够最大程度体现专家本身讲课的魅力。

经过领导的支持与指导,同时也经历了克服困难的艰辛,学科前期的准备工作在6月份中下旬基本结束,并在7月中上旬率先挂网经受测试,我们的工作获得了院领导的肯定,

二、工作的阶段成果

由于前期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后期的工作展开地比较顺利。我们学科由于特殊的情况,安排在8月10正式上线开始指导工作。许多参与的教师从开始的冷漠到后来的关注再到激情地投入,几乎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学员的作业,问题,与他们的在线互动也比较热烈,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许多教师纷纷在研讨区留言表示从专家的讲座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了很多收获,对自己从事高中音乐教育活动起到了许多指导作用。迄今为止,我们学科实际激活人数达到65人,收到337份作业,关注度达到3027。这虽然比起其他大学科来讲并不多,但是,福建省高中的音乐教师人数少,对远程教育排斥心强,在这次的活动中体现的已经是我们学院工作的一次突破,也是省内音乐学科远程教育活动的一次顺利的尝试,在省内高中音乐教师培训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许多教师在留言区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三、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的研修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一线教师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也做个总结,以期待使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关于参与学习的学员报名、学员研修时间、考核要求等

1、关于学习人数:

此次学科显示的报名学员虽有134人,但实际激活人数66人,真正上网学习提交作业的有40人左右。为弄清楚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我们发现发现有许多学员登记的信息有误。另外还有一些重点校的老师,由于平日有许多机会参与国家级培训,可以从许多渠道获得继续教育学分,因此也没有登陆学习。还有许多学员处于即将退休或者是已经获得高级教师资格的老师,没有热情也没有积极性参与学习。这反映出我们学院前期收集整理教师信息,进行宣传通知工作中存在着需要提高与改善的空间。

2、关于研修时间

此次教师研修,我们延长了研修的时间,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但许多老师提出研修时间放在暑期,实际上占用了大家一年中宝贵的休假与旅游度假时间。许多老师熬夜完成作业,虽然觉得很有收获,但是也觉得很辛苦,因此提出建议研修时间进行调整,不要在寒暑假期间进行。

3、关于公共课

此次的教师学习,我们设置了专业课与公共课两门。我音乐学科在第一批审核结束时只有10位教师完成了公共课程任务,老师们对公共课学习反映出并不高的热情。

4、关于远程考核

由于此次的学习,我们按照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较多还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进而布置作业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对学员的考核还是采取按照作业的合格率来判定成绩。因此在每个专题五个研修任务中,每份作业的数量基本上在两道左右。也许是作业的数量,也许是设置的考核形式,教师们反馈忙于作业,少于关注研讨进行发言。这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远程教育中互相研讨,交流彼此的资源的优势,而延续了应试教育的一种模式。我们在思考从鼓励教师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科作业考核60%以上的人员可以考核合格。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研讨以及其他的表现情况来综合考虑学员的成绩等级来加以鼓励。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考核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要进行更多的改进。

二、关于远程教育技术支撑的问题

在这次的远程教育中,网管中心的老师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从前期网页设置、拍摄到后期制作上传都离不开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我们从中得到了技术支撑。总体而言,在这次研修中,我们的网络技术基本上保证了教师们正常的学习,参与学习的老师在调查问卷中的反馈也比较满意,但为使将来的工作更加顺利,总结几点问题:

1、录制的画面要求限制了学科的讲授方式。

远程研修由于后台技术限制,在活动中最适宜录制的方式是单个专家讲座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单调,容易引起听者的疲劳,说课的专家也觉得疲倦。现今音乐学科全国远程教育录制课程的方式是聊天式,几位主讲在聊天的过程中抛出问题,进而解答,讲者很放松,听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觉得很轻松。在今后的研修中,我们会尝试采取这种方式。因此,期望后台录制的方式能够与此相适应。

2、双视频录制与传送的技术问题影响视频画面收看的质量。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范文 篇10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xx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xx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参加了庞家堡镇17个村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小吾营—龙关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24.5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xx年底我参加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运行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好。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

电子专业工作小结 篇11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0引言

技工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本科教育,更有别于中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淡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也应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突出技工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该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教学的安排等方面都应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学科性,以及中职教育的技能性培养。应以技工学校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的调整

1.1模块化教学

下面以二极管为主线的单元电路构成的一个教学模块为例说明其知识点构成及教学思路:

(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及二极管的特性。

(2)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曲线、功能、主要参数。借助multisim软件建立一个半波整流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全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由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模拟连接电路,再使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分析试验结果,最后得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4)集成稳压器w7800系列、w7900系列、lm317、lm337功能及用法。

(5)二极管、电容、集成稳压器的识别及性能测试。

(6)利用multisim软件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进行调试。在此过程中可人为设置一些故障,如二极管接反等,培养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更深的理解。

(7)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的一般方法。

1.2高质量教学课件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好课件不在于版面的美观,也不在于课堂内容的充实,而是根据课程的需要,能够引领教师有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课件理解课堂内容的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针对课程的特点,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顺序安排设计课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是模拟电子电路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

2实验教学的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验证性实验要求验证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巩固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大多数实验的内容、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所以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可行性电路,,至于实验的步骤,,具体的实验操作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室在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对学生双重开放。将实验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安排,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本位的思想,,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对于实践制作性的实验可以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做好这类的实验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电子制作的实践经验,广泛收集与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电子小制作。教师在课外可以组成兴趣小组,综合运用模拟电路学过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制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模拟电路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2.2充分发挥eda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将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也可以克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和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仿真,完成仿真设计后,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调试。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和促进作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共射放大电路”分析时,交直流信号叠加在一起,学生理解困难,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先讲电路,然后借助船与人的关系,形象地比喻直流信号是船、交流信号是人,船是为了运载人,直流工作点的作用是保证交流信号放大时不失真。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导,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尝试独立地钻研、探索及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培养了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评价学习效果。如果本课程内容很多,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加以比较归纳,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技工学校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我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考核成绩比教改前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有90%的学生考取了中级电工证书和电子装配工技能资格证书,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蒋玲,侯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37-39.

[2]叶树江,张继东.“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4,(23).

上一篇:2010在全市教育系统民心网投诉办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