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2024-07-26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精选11篇)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1

摘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不断探索科技转化和技术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阐述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新模式及运行成效。

关键词:服务模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成效

多年来,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目前, 在各专业研究领域依据成果特点各自摸索出了一些列转化方式。日臻成熟的科技服务模式已成为科研创新的一大内容, 也成为了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 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链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主要平台。根据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改革的实践, 科技服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服务体制机制上的完善程度。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体制改革后, 积极寻找生产与科研的链接点, 密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 打破原先“关着门搞科研”的老框框, 认真研究多种科技服务途径, 已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向农业生产单位或分散经营农户, 开展科技服务的格局。

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分析研究科技服务形式, 探索各具特点的服务模式, 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为后盾, 强化科研力量, 用高、精、尖的科技产品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倡导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给农业科技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并探索出了各具特点的服务模式。植保领域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专业力量构成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所按农业区划设立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 为省财政拨款单位属省市政府双重领导。该所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紧抓江苏丘陵农区特点, 因地制宜, 积极从事江苏丘陵农区农业科研及技术应用工作。现拥有职工近200名, 在职专业科技人员67名,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0名, 有突出贡献的省级中青年专家4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 省级劳模3名, 在职人员中有一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 大力开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服务方式及管理机制, 科研力量、服务水平大为提高。先后在江苏句容市白兔建立占地500亩的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 示范生产江苏丘陵地区应时鲜果, 是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平台;在句容市后白开辟占地200亩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是果树葡萄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示范园区;在句容市天王镇磨盘建立占地700亩的农牧结合示范园区, 种草养畜, 探索江苏丘陵地区农业新路子;在天王镇戴庄村开办占地1000亩的草畜果茶结合的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以生产优质果品和肉禽为主;在句容市白兔镇增设了占地500亩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育种基地;目前在句容市华阳镇附近, 通过土地置换, 近10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正在建设中, 在句容白兔镇行香村建立占地500亩的所创新中心。

现在该所在认真研究分析基础上, 对所内原有专业按学科建设要求, 突出重点, 分类并进, 以期更好地发展江苏丘陵农业。所内各专业划分为优质、高产、多抗粮油新品种选育、江苏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及利用、生态农业技术、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农牧结合新技术、农用微生物七大学科领域, 分设植保、水稻、蔬菜花卉、果树、小麦、现代高效农业六个研究室以及四个中心即发展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农民专家培训中心、有机农业发展中心。近十年来,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和共同主持课题先后获各类科研成果奖21项次, 其中部省级以上6项。新成果、新技术在省内外推广面积累计达10000多万亩, 产生社会效益40亿元。共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385篇, 其中, SCI级1篇、学报级74篇。出版专著19部。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29个。申请品种保护24项、申请专利56项, 已获品种保护权17项、专利授权13项, 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1项, 登记农药新产品13个。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发展表现强势, 植物病理研究及防治技术独占鳌头。在农业行业内, 农药属化工产品, 为工厂化生产和科技产业化提供了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 植保课题组就研究开发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的种子处理剂线菌清等产品, 成为当时科技服务的拳头产品。该处理剂在江西、湖南、浙江等邻近省市推广应用, 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发展作了尝试。市场的不断扩展, 生产形成规模后,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现从事植保科研及开发的人员16名, 其中专科以上科技人员12名, 具备高级职称资格人员6名, 研究与开发并重, 课题研究在植保研究室完成;新品农药开发与生产在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所原植保部门实验工厂扩建, 在1998年4月正式成立。公司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 拥有先进可湿性粉剂加工设备及乳油生产线, 实行了机械自动化, 年产能达2800吨, 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认证, 先后被镇江市政府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镇江市知名商标 (钢剑牌) ;镇江市名牌产品 (水稻浸种剂) 产品;菌虫清、赤霉清、天茂、盾清, 被评为4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的水稻种植高效处理剂“恶线清”等十多个大田作物杀虫杀菌剂系列品种, 以高技术含量, 高效果深受市场推崇。目前, 公司正以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为重点, 完善激励机制与分配方式, 提高品牌影响力、企业生产力和市场开拓力, 公司销售量逐年上升。

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科技服务工作状况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部门激励创新, 大胆探索, 在2009年试行了植保专业化技术承包型科技服务模式, 经两年的实践, 已逐步走向成熟。正以积极的姿态, 扩大服务范围, 试验对象主要是水稻生产。原先所植保科技服务一般是大面积供药, 以市场销售形式, 追求企业效益;而新模式, 采用先调查研究, 后广泛用药, 它不只是包括原方式内容的全部, 而且以追求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提高为主要目的。成片大面积的服务, 给社会带来丰厚的效益, 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新亮点。

强化科技服务, 科学研究是先导。植物保护研究室, 一贯深入调查研究, 确立科研项目, 研究开发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新型药剂;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 组织农药公司规模化生产。近年来, 在探求江苏丘陵地区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路子上, 花大气力研究水稻环保型农药的研究开发, 加强土壤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研究, 并开展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性工作。最新研究的含有吡丙醚的杀虫剂组合物、含有吡蚜酮的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广谱组合杀菌剂等多项成果获发明专利。

现该研究室正在对大田作物病虫害进行抗药性试验, 通过田间观察筛选新型防治药剂, 以提高防治效果。最近登记的农药新品种21%醚菊酯吡蚜酮悬浮剂, 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达85%以上。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稳定水稻浸种剂系列这一主导的传统产品生产, 并正积极研发生物源新剂型和环保水基化新农药产品, 己开发高效环保型农药8个, 主要是生物或仿生农药, 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有3个登记的农药新品, 被列为省内外推广补贴品种作重点推广。目前, 绿盾公司正借搬迁厂址扩建厂房之机, 加大科技投入, 研究开发生产上急需的新型药剂,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 每年投入比重占营业收入5%以上。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力度,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科学发展为主线,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激励服务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创新, 使企业成为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化的现代化农药生产厂家。着重团队建设, 提高科研开发人员素质水平, 引进科技、营销、管理方面人才, 制订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管理目标, 完善内部机制, 激发科研及管理人才工作热情, 使企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和谐氛围。

三、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现状

2009年春, 面对当前本区域内水稻生产上存在的劳动力不足, 农药使用不当, 农药残留超标等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 所植保研究部门及农药生产企业,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 会同政府相关部门, 制订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方案, 并所领导亲自部署落实。

2009年2月中下旬, 派人分赴丹徒、丹阳等地由当地植保站负责人配合调研, 了解到水稻种植大户逐年增多, 大面积统一防治水稻病虫, 己成了现实粮食生产的迫切要求。3月上旬由所长带领部门负责人到扬州等地考察, 了解到邗江实行统一供药, 统一防治, 覆盖面积己达90%以上, 对水稻病虫防治节约大量用工, 但在农药的选用与防治效果上仍欠缺, 成本没能明显降低。高邮市界首, 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 使用长效药剂, 大量节省了工本, 但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还不健全。经综合考虑,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发挥所植保研究, 农药生产的优势为先导, 以区域内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为基础, 负责农药研发的绿盾公司以企业介入社会化服务, 最大可能地应用所集成化植保技术。2009年3月下旬, 在本所召开由绿盾公司、丹阳市农林局、丹徒区植保站以及镇江市多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多方面相关人员参加的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研讨会, 会议决定采用先试验后推广, 顺序渐进的开展这项工作。当年在市区内建立4个示范方, 面积达1000亩, 2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为主要示范户, 50亩为基本单位, 并订立奖励办法。6月份进入分头落实阶段, 实际合同面积1110亩。试行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第一年, 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稻种植大户涌跃接受, 地方政府植保部门高度评价并大力宣传。

在分析总结2009年工作后, 2010年决定在所内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注册资金近千万元, 人员有15名, 其中本科学历以上6名, 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员4名。合作社为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主导部门, 本着服务的宗旨, 组织协调社会化服务全过程。现正在完善合作社章程, 明确成员分工与职责, 积极投入新模式的运作。

四、取得的社会效绩和存在不足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 采用“集成技术研究+新型农药研制+合作社服务”模式己在市区水稻生产的一定面积运行2年, 经研究观察, 效果显著。2009年, 对合同内1000多亩水稻, 在水稻生长各阶段追踪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抓住几个关键时期, 全面防控。在7月底对7月中旬统一用药的防治效果调查, 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7%以上。在8月上旬、8月下旬、9月初各防治一次, 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基本上无病虫害发生, 减少了防治次数, 降低了成本, 取得了予期效果。因此, 2010年, 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 增至1万多亩。据两年的汇总数据表明, 水稻生产亩均节约用药成本20元。现己决定将今年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水稻生产面积扩至5万亩。经两年的试验示范, 说明了新模式的可行性, 但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工作要配合协调。在专业化服务人员配备上, 显得力量薄弱。面积较大, 农户较多, 涉及到专业知识培训, 大面积防治力量组织指挥, 没有专业队伍不行。病虫害调查工作量大, 但目前只依赖科技服务人员。科研单位科技服务于大面积农业生产有必要行政部门协调, 专业合作社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在模式组织实施上, 要重视新模式的宣传, 也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协调, 有关县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配合, 但现实情况仍未放到一定高度。病虫害的预测情报尚未能及时送达。在植保专业机具的使用上, 缺乏统一性, 对新型农机具的用法与效能, 没有足够认识, 仍使用传统简陋机具的农户仍不少;在大面积水稻生产的品种及规模上, 仍存在混乱和零散现象, 品种间生育特性的差异和农户的小面积生产, 对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带来了不便;在专业化服务的组织上, 不只是要充实力量, 完善机制, 订立章程, 还要对服务后的效果进行统一的鉴定, 需要成立专门组织或纳入专业合作社工作, 对防治效果抽样调查, 给予正确评价。

五、未来发展方向

农村实行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下与分散经营, 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形成科技入户难的问题。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是服务模式的创新, 与当前土地流转中大型粮食生产专业户涌现, 为大面积规模生产上病虫害防治找了新的途经, 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从取得的实效和农业发展形势来看, 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 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 要树立良好的观念和服务大局的思想,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 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的植物保护观念, 会同政府有关部门, 组织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服公司、农药生产企业等单位, 整体协作地开展该项工作。第二, 加强政府干预和宣传力度, 大面积粮食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 统防统治乃是新生事物, 要政府给予足够重视, 并派专人配合和协调相关工作。对近两年来, 植保专业化防治绩效给予大力宣传, 把农民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接受。第三, 积极开展各方面培训工作, 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中, 病虫害发生情况予测费工费时, 涉及到生产各时期需要人手较多, 要尽快培训病虫查测人员, 甚至在村级植保服务组织中抽选, 组成形式较为固定的专业队伍。迅速普及新型农机具, 培训农民熟练操作使用担架式施药机具。第四, 把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了专业化社会服务的枢纽, 负责年度间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的工作安排, 事无巨细, 层层落实, 并负责组织防效评估。第五, 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经营, 强化农民的现代意识, 使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更卓有成效和持久发展。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规范本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本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从事植保的农民为主体,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本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二章 名称、住所和业务范围

第三条 本社名称: 第四条 本社住所:

第五条 本社业务范围:为成员及同类经营者提供农作物机械植保服务,为成员及同类经营者提供农作物机械植保信息咨询服务。

第六条 本社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条 本社成员以其帐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责任,本社以其全部资产对本社债务承担责任。

第三章成员资格、入社、退社和 除名以及出资方式、出资额

第八条 凡从事与本社相同产业、承认并遵守本章程,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民、组织和其他人员,提交入社申请表,经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前由发起人)讨论通过,成为本社成员。

第九条 以组织名义入社的成员,其权利和义务由该组织法定代表人负责行使。

第十条本社设立登记时共有成员 人,其中:农民成员 人,占成员总数的 %;成员出资总额 元,出资方式为货币。

第十一条 成员退社须在财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长提出;其中,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退社,应当在财务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经批准可以退社。退社时,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于年终决算后两个月内退还。如本社经营亏损,应扣除其资格终止前应承担的本社亏损及债务;如经营盈余,则按规定分给其应得红利。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自财务终了时终止。退社后,不得分配本社共有财产。

第十二条 因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解散,或者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不办理成员退社手续。

第十三条 成员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继承申请,经理事长审查批准后继承成员资格。继承人不愿意入社的,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申请退社。

第四章成员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四)享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有权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五)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帐簿;

(六)有权建议召开成员大会;

(七)享有本社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分配权;

(八)有权拒绝本社不合法的负担;

(九)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五条 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决议;(二)按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三)按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

(四)接受本社技术指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从事生产,履行签订的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共同发展本社生产;

(五)不从事与本社相竞争或与本社利益相对立的活动;

(六)维护本社利益,保护本社的共有财产,爱护本社的设施;(七)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八)本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其产生 办法、职权、任期、议事规则

第十六条 本社设立成员大会、理事长、执行监事。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

第十七条 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

(三)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批准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

(五)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

(六)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七)听取理事长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八条 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理事长认为必要时;

(二)执行监事提议;

(三)百分之三十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一以上成员代表提出。成员大会由理事长召集并主持。

第十九条成员大会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到会,可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两名成员投票。本社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每个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二十条 召开成员大会前,理事长须提前五天向成员通报会议内容,否则成员有权拒绝参加。

第二十一条 理事长是本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执行人,理事长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二条 理事长兼任经理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三条 理事长的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定本社发展规则、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计划等,提交成员大会通过,并组织实施本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根据成员大会决定,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四)讨论决定成员入社、退社、奖励、处分、继承等事项;

(五)对外代表本社签订协议、合同和契约;

(六)对成员进行培训,组织成员参加各种协作活动;(七)聘请或者解聘本社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

(八)管理本社的财务与财产;

(九)组织拟订本社内部业务机构和各项制度;

(十)代表本社对外签订合同、协议和契约;

(十一)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办理章程中所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理事长应严格遵守各种报告制度,定期向成员大会提出有关业务、财务等工作报告。

理事长负责生产经营业务,保护本社一切财产,如有违法失职、徇私舞弊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者,须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社不设监事会,设执行监事一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 长的工作,执行监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执行监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六条 执行监事的职权如下:

(一)监督理事长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情况;(三)监督理事和本社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四)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工作报告;

(五)向理事长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如发现理事长有违法或徇私舞弊行为,应提出监察处理意见报要求召开临时成员大会,并报告有权机关予以处置;

(七)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 理事长、执行监事在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其中,单位成员的委派的代表经成员大会选举可以成为理事长、执行监事。

第二十八条 理事长不得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不得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执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本社的理事长、经理、执行监事或者财务会计人员。

第三十条 成员大会应当将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成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成员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须将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

第六章 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亏损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三十二条 理事长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同时,提出下的财务支出预算,交成员大会讨论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

(一)成员出资;

(二)盈余分配中提取的公积金;

(三)政府财政直接补助;

(四)接受的捐赠;

(五)合法取得的其它财产。

第三十四条 政府扶持和其他组织、个人赠予本社的资产,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本社的共有资产,用于本社的发展。国家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平调本社财产。

第三十五 本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

第三十六条 本社可以按照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可用风险金、公积金弥补。风险金、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亏损的,可用以后盈余弥补;因补弥亏损所减少的资金,成员大会应酌情规定补充的办法和期限。每年提取的公积金应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

第三十七条 本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一)该成员的出资额;

(二)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三)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

第三十八条 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本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

(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第三十九条 执行监事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第七章章程修改程序

第四十条 修改章程由理事长提出拟修改条款,并按章程规定的成员大会召开方式通知和组织召开成员大会。修改章程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生效。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章程修改涉及登记事项的应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不涉及登记事项的,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备案登记。修改后的章程或章程修正案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本合作社公章。

第八章解散事由、清算办法、公告事项及发布方式

第四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称、住所、成员出资总额、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成员大会做出变更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本社因成员发生变更,使农民成员低于法定比例的,应当自事由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采取吸收新的农民成员入社等方式使农民成员达到法定比例。

本社修改章程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应当自做出修改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报送登记机关备案。

第四十二条 本社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因前款第一、二、四项原因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开始解散清算。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如果在规定期间内全部成员、债权人均已收到通知,免除清算组的公告义务。

公告应在本社名称所冠行政区划内的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发布,公告的事项包括:成员大会决定解散的时间,成立清算组的情况,告知债权

人申请报债权时间,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邮编等。公告由本社清算组负责自成立之日起六十日内发布。

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将制定的清偿方案报成员大会批准。清算完毕后,应及时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并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由清算组全体成员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向原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三条 本社共有资产按下列顺序清偿:(1)支付清算费用;(2)支付所欠职员劳动工资;(3)缴纳所欠税款;(4)抵偿债务;(5)按成员认购股金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清算组负责制定包括清偿农民专业合作成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偿所欠税款和其他各项债务,以及分配剩余财产在内的清算方案,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

清算组发现本社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社经营期限长期。

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有关条款若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本章程涉及登记注册事项的以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的为准。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由理事长负责补充或修订,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实施。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后生效,由成员大会负责解释。

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的流程和手续

5名以上的农户(可含一名村官)作为发起人,开始以下事项;

一、取名,先是地域名,再是个性名,后加种植或养殖,最后以专业合作社结束(最好取二个名,备用);

二、选好法人代表、经理、理事(长)、监事(长)、委托人(到工商局办理相关事项的代表人)等;

三、制作相关文书:

(一)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设立人签名、盖手印的设立大会纪要

(三)全体设立人签名、盖手印的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五)载明成员的姓名或者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以及成员出资总额,并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手印予以确认的出资清单;

(六)载明成员的姓名或者名称、公民身份号码或者登记证书号码和住所的成员名册,以及成员身份证明;

(七)能够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住所使用证明(土地证);

(八)全体设立人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四、到区工商局核准名称(看所起名字能否使用、有无重名等);

五、到农牧局办证明,如是养殖,还要到环保局办项目许可证明(先到乡里开证明);

六、到派出所复印户籍证明并盖章;

七、到区(县)工商局办理。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3

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和玉米出口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在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40亿斤以上,每年病虫草鼠危害面积达到1200万亩次,因此损失粮食在2亿斤以上。为了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我县在植保体系建设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做法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植保机构,县植保站负责远程规划,宣传农业政策及法规,组织科技培训,引进与发展植保新技术、新技能,做好新农药、药械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依托“梨树县地面蝗虫应急防治站”组建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在主要乡镇建立病虫监测点,农业站作为中间机构衔接县乡村三级植保机构,上传当地应季农业生产情况及农民所需,下达上级有关农业政策、法规、植保新技术等;各村或者跨村自筹资金、自愿组合组建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全体社员选举组成理事会、监事会,建章建制,明确责任。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发展植保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加速构建新型植保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组织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经全体社员选举产生理事会,同时组成监事会,合作社下设植保服务队。制定章程,明确社员权利和义务,明确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理事长的职责,落实植保服务队任务与责任。真正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责。各个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每个合作社都有办公地点,分别设在村委会或法定代表人家里,各个组织设立 3—7人不等,植保服务队人数相对多一些。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基本原则是严格按照工商部门注册的业务范围搞好本植保合作社正常工作,同时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制定植保机械管理及操作规程,实行农药、种子、化肥采购、田间管理一体化,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合作社、服务队和社员的行为,保障合作社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行,保护社员和服务对象的双方利益。各项制度上墙,全体社员共同遵守。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全体社员的技术水平,由县站或植保合作社自行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请省、市、县栽培、种子、土肥、植保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和田间实践相结合方式,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全面强化各项农业技能。

总体建设规模

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建立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6个,涉及7个村、37个社、1600户农民,出资总额为561.5万元。

运行情况

各个合作社年初统一购置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时间播种。各个合作社在不同时节开展化学除草、农区灭鼠、生物防螟及其它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各个合作社每年有计划组织社员到先进科技园区、示范区去观摩、学习、取经,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利用。年末组织各个合作社进行总结并探讨合作社运行情况、存在问题、今后如何发展等,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进一步健全植保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服务实体,既充分发挥了服务组织的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又推进了植保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植保机构,使植物保护事业向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真正树立了“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植保服务体系。

壮大了植保服务队伍

六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涉及7个村、37个社、1600户农民,土地面积2478公顷,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壮大了植保服务队伍,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植保服务工作。

增强了农民植保合作社实力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配备了WFB-18A机动喷雾喷粉机械80余台,手动喷雾器300余台,同时还配备了大型播种、深松、旋耕等机械。六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561.5万元,壮大了植保合作社经济实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建立一年以来,有组织有计划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在保产、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今年六个植保专业合作社农区统一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4

一、忻府区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

2010年,忻府区共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37个,其中注册的13个,未注册的24个,拥有植保专业服务队员504名,大、中、小型药械433台件。注册的服务组织一般依托协会、合作社和公司,未注册的防治组织一般依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2010年,全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11万hm2次。

植保专业化防治的对象主要包括:玉米田化学除草、地下害虫防治、草地螟防治、双斑萤叶甲防治、甜糯玉米田玉米螟防治及部分蔬菜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等。其中化学除草面积最大,为0.77万hm2,其他病虫防治面积0.34万hm2。统防统治一般收费为25~55元/0.067 hm2。

1/3的植保专业防治队有办公地点、有药械仓库、有规章制度、有固定人员。忻府区解原村地处城区近郊,农民接受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积极性较高。2010年,该村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员由2009年的13名增加到17名;同时还有55户农户为病虫害联防跟踪调查户,定时定点安排专人进行病虫害系统调查,发现虫情及时汇总商量,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保证了病虫害适时防治,用较少成本达到防控目标。2010年,解原村统防统治专业队全程承包玉米田化学除草180 hm2,果树、蔬菜病虫害全程防治13.3 hm2,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6.67hm2,共计200 hm2,占到全村播种面积406 hm2的49%。

二、促进植保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措施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现阶段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公共植保”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中,首先,我们借助其他项目支持2个乡4个村组建了植保专业化防治队,支持喷雾器40台件,并适当支助农药等;二是对喷雾机手和植保专业防治队队长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安全使用农药的水平;三是及时将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送到专业队员手中,指导他们适期防治,合理用药;四是在奇村、解原、义井等地设立统防统治示范区,组织交流学习,聘请优秀植保专业服务队队长介绍经验和具体做法;五是指导植保专业防治队建章立制,尽快注册。

三、植保专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较低,组织比较松散

由于病虫害防治专业性和季节性比较强,不可能全年作业,因而造成队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除部分已注册的防治组织外,其他的就是植保专业服务队队长和技术员相对固定。

2. 新型大中型植保机械比较缺乏

目前,忻府区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的药械大部分还是手动喷雾器,另外还有部分机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由于其重量轻、用电少、价格低、使用方便,近年来发展较快。大型植保机械由于其价格昂贵,作业面积大等原因发展较慢,部分乡镇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了自行改装的车载喷雾器。

3. 防治对象比较单一

目前忻府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治对象多集中在化学除草、防治小地老虎、草地螟等作物前期病虫害,作物后期病虫害防治以及整个作物期全程专业防治的还比较少。

4. 农民对防治效果要求高

大部分农民希望立竿见影,施一次药就能解决问题。城区周围的乡村,农民接受统防统治的程度较高,离城远的的农村统防统治推广较慢。

5. 专业防治机手难固定

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季节性和突发性,加之收入少,工作条件也差,因而,防治队机手的流动性较大,人员难固定,不能保证其全年作业。

6. 防治效果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在病虫害防治中,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防治效果的差异。如,除草剂施用效果与土壤墒情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墒情不好,除草剂施用效果就差,容易引起纠纷。

7. 作物的条块种植

农村一家一户不同作物条块种植,在农户接受病虫统防统治服务不统一时,直接影响到病虫防治效果的好坏。

四、对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的建议

1. 加强宣传

各级植保部门应积极加强宣传,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在资金、药械等物资上对专业组织给予扶持。

2. 加强管理

应加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争取对所有专业组织进行注册,积极引导其建章立制,规范发展。

3. 加强培训

应多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水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4. 加强示范

未来植保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看好 篇5

随着我国农资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内与国外企业间业务往来的增加,农资经营国际化的趋势日趋加强,由此而引发的人才需求变化也接踵而来,集生产、营销、土化、植保等专业于一身,并具备极强创新与服务能力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渐渐成为农资企业实施战略目标所需必备条件。

1.市场刚性需求量大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中国有13亿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6亿,养活这么多人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油料、棉花、果树、蔬菜的生产,都需要植保专业人才不断去改良品种,改善生产条件,改善管理机制,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农产品高品位生产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生产正由过去的满足需求向高品位转化。农产品生产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农产品安全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激素和抗生素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是保证农业丰收和农产品优质的重要手段。但是,片面地追求产量,不科学地使用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就会严重污染食物,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生产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农产品的进出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没有专业的植保人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很难得到提升。

3.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质高档农产品的生产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许多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农资产品将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如农药生产向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生物病虫害防治的方向发展,肥料应用向科学合理、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缓释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这些从客观上要求农资经营者必须掌握先进的农资商品应用技术,植保专业人才既是农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销售者,也是这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传播人。农资产品的品种和种类很多, 尤其是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技术产品更是层出不穷, 不断地推入市场。新产品的使用要求技术含量高,不是专业的植保人才很难去做推广和销售。

4.农资技术营销的需要

技术营销是“先销售技术服务,后销售产品”的一种农药销售模式。技术营销是通过讲座、辅导、示范等具体方式,向重点消费群体(农民)传播病虫害的防治与预防,以及农药的使用与选择等专业知识。要求农化生产企业拥有植保技术营销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专业人员不断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和当地市场的状况,手把手地培训农民使用农资产品,既帮助农民提高了植保技术,又实现了推广农药产品的目标。这些专业人员还与当地植保站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召开新产品技术示范推广会议和田间现场会议,对基层零售商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及为新产品开发市场。很多的企业为了保证在以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在积极地做好植保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扩大了植保专业人才的内需。

加强乡村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浅析 篇6

关键词 乡村农业植保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与生长地的气候、生物、土壤和种植技术都有密切关系,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有太多,因此,农业植保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增加国家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有利于经济稳定[1]。

1 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乡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和粮食来源。因此,在以前,即使农民在植保方面缺乏技术和理论指导,村民们也都能自觉进行一些基本的农业植保工作。这是因为农业植保工作对农作物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1 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业植保技术能够依据农作物生长状况对作物做出保护,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农作物的生长是要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它的成熟需要经过許多个阶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农作物会面临不同的威胁,这些威胁靠农作物自身是难以战胜的,如果农民不加以协助,那么农作物必然会面临减产甚至绝收[2]。因此,加强农作物的植保工作,在各个阶段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1.2 提升农作物的质量

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农作物质量的明显改善上。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处在那种物资匮乏的时代了,已经不必再担心粮食的有无问题,反而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人们的思想在不断转变,村民也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技术,因此,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不论什么品种的农作物,如果不能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做好足够的植保工作,就不能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在现在的市场上,经常看到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下架的农产品,这样的经济损失只有农民独自承受,农民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部分农民转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将绿色植保的概念引入植保工作中[3]。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同时提高,实现了农村植保工作的新突破。在施肥方面。部分乡民已经使用沼肥代替了原来的氮肥,这样既可保证农作物能够吸收到丰富的营养,又可保证农作物中农药含量不会超标。同时,施用沼肥会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对土地也有保养作用。除了在施肥方面的改进之外,农民还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做好农作物病虫预报。当农民知道可能会爆发病虫危害时,能够及时给作物做好防虫工作,避免农作物受到病虫的侵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减少损失。

随着农民对农作物植保工作的重视,农民开始自发地掌握了与之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还有效地保证了粮食质量。这是农业植保技术在农村的重要作用之一。

1.3 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我国耕地面积,但人口众多,因此,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耕地难以休养生息。但土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农业植保工作有利于保护耕地,实现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

加强农业植保,实现绿色植保的目标要求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对土壤的刺激。采用现代技术,加强对病虫的预报是减少喷洒农药的途径之一。对病虫的准确预报,可使农民知道施药的时间和剂量,减少农药喷洒的次数。农药中含有有毒成分虽然能杀死有害病虫,保证农作物健康,但是如果农药喷洒次数过多不仅会使得农作物中农药含量超标还会危害土壤质量。此外,农民加强植保工作就会选择采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多营养的肥料。正如前文所说,选择合适的肥料,用沼肥代替氮肥能够避免破坏土壤的营养成分,保证土壤的肥沃程度。

2 加强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

2.1 树立绿色植保的理念

只有树立绿色植保的理念,才能在植保工作中充分保护农作物,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提升。正如前文所说,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改进植保技术等都是绿色植保理念的体现。事实上,树立绿色质保理念不仅仅是对农业植保工作有帮助,它还对整个地区的环江状况都有帮助。不滥用化肥、农药可以保护土壤、水质,从而改善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

2.2 合理使用农药

就像人生病需要药物一样,农作物的出现健康问题也需要农药的治疗,但农药不能使用过量,过量之后就是滥用,会对作物和环境产生危害。因此,要加强农药植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树立起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认识到农药对农作物的健康所带来的好处是有限的。

2.3 增加在农业植保方面的投入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加大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需要加大在农民身上的投入。国家需要适当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现在的农民素质在不断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能够使农民掌握更先进的理念,提高植保技术,实现农作物增产及农民增收。其次,加大在植保设备方面的投入。例如,国家购置一些对能够预测病虫的设备和仪器,能够准确得到农作物的健康信息,实现有的放矢的防范和治疗,提高植保工作的有效性。

3 总结

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占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最后还有利于保护农村耕地。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中的重要性,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合理使用农药,并增加在农业植保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郝炯,李国清.浅谈农业植保工作对乡村的重要性[J].现代农业,2012(6):31-31.

[2]李怀忠.浅谈农业植保工作对乡村的重要性[J].农家科技,2014(8):146-146.

[3]周剑锋.绿色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与意义[J].现代园艺,2012(2):37-37.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7

目前, 灌南县登记注册的各类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共118家, 从业人员共计3 860人, 其中持证上岗850人, 占从业人员的22%。专业化防治组织拥有165个服务队, 配备的各类大中型施药器械共计45台, 小型施药器械3 160台, 全部出动日作业能力达6 666.67 hm2左右。

为了积极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灌南县积极创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组织, 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不断扩大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受到了部、省市高度评价。2010年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 2013年被省农委确立为全省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用工补贴试点县。灌南县广华植保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获得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称号, 灌南县东仕植保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获得省植保站“十佳植保服务组织”称号。2013年稻麦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2.16%。

1 灌南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具体措施

为了扩大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进程, 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下, 灌南县积极引导民间组织组建合作社, 同时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 并要求现有合作社全部实行规范化操作。

1.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了做好统防统治工作, 政府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一是灌南县政府将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建设及防治工作实绩纳入各乡镇绩效考核范围, 明确抓农业生产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二是灌南县农委专门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农委分管人为组长、植保站站长为副组长, 各相关职能股站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农委技干全体人员参与并与相关乡镇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植保站, 统一部署工作, 明确目标任务, 责任到人, 年终个人绩效考核与防治工作实绩挂钩[1]。

1.2 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

通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信息通报、网络、现场会、发放明白纸、上门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宣传统防统治的好处、做法和典型, 使农民了解统防统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作用, 积极鼓励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药销售大户、种植大户成立植保专业化合作社, 从物资和技术信息上给予支持, 帮助其转变经营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技术含量, 拓宽服务范围, 并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 通过努力, 2013年灌南县新组建合作社20家, 新增入社农户2 100余户, 新增全程承包面积800 hm2, 为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和提高统防统治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 建立制度, 完善机制

一是按照《专业服务组织管理 (暂行) 办法》要求, 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合同, 在科学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要求植保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户自愿加入的原则, 凡是加入合作社必须签订规范协议, 切实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的权益。二是要求补贴涉及到的农户姓名、面积、村组、联系方式必须真实有效并进行公示。三是建立监督机制, 邀请财政、农委部门相关人员联合进行检查验收, 对开展专业化防治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规范服务行为, 要求合作社在做到“五有”的同时, 并积极开展好“五好”服务, 确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2,3]。

1.4 示范带动, 稳步推进

2014年, 灌南县按照农业部、省农委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的要求, 选择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组织能力强的三口镇、张店镇、李集乡、田楼镇、堆沟港镇作为全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乡镇, 5个乡镇各建立666.67 hm2专业化防治示范方, 示范方设立展示牌, 实施全程承包, 在统防统治时由合作社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同时县植保站派出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和全程监督, 并组织当地群众进行现场观摩, 让群众亲眼目睹专业化防治的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通过示范方以点促面, 稳步推进全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进程。

1.5 加强指导, 提升能力

一是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防效评估”的原则制定完善病虫害防治预案;二是及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技术信息, 全县所有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在防治适期前3~7 d收到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 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灌南县农委需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三是加强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知识、施药器械使用和维修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确保防治效果和服务质量[4,5]。

1.6 规范采购, 保证效果

一是对中央、省财政的补贴资金, 灌南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程序组织采购, 邀请财政、纪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委托灌南县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采购, 供应商到货并经验收合格后按植保专业化合作社登记造册的统防统治面积给予补贴发放;二是在采购时坚持“优质、高效、低残留”的采购原则, 紧紧围绕省农委“四主推”及省植保站联合推广名录, 采购省内外名牌产品, 从源头上杜绝劣质产品, 为统防统治达到理想效果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2 对灌南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

2.1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专业化防治是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力短缺、病虫防治难的有效办法。因此, 全县各相关部门、乡镇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要充分认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6]。

2.2 要加大扶持力度

鉴于专业化防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建议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加大植保机械补贴力度, 以解决植保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3 要加强技术指导, 规范运作

相关技术指导单位首先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及时提供病虫预报、药械价格等相关信息, 对新型植保器械、农药的使用进行推荐与指导;其次要做好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防治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 制定病虫防治方案, 成立技术专家组, 跟踪调查专业化防治服务情况, 加强其规范运作, 从而提升防控成效。

2.4 要建立鉴定评估机制

深入贯彻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建立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质量进行鉴定评估的方法, 以解决防治中可能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参考文献

[1]张跃芳, 陈向丽, 吴晓燕.晋城市探索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新路子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0) :19-21.

[2]范琦智, 吴宝泉, 张平, 等.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形势展望[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69.

[3]李巧芝, 王国强, 王兵.洛阳市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探索[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11) :44-46.

[4]王永崇, 李杨, 张夕林.统防统治一带二强强联合闯新路——南通市通州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调查纪实[J].农药市场信息, 2012 (20) :13-15.

[5]施积文.扬中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1) :244.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8

1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现状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始建于2003年, 2005年以后, 随着省市镇各级政府的重视, 该镇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国家 (省) 商品粮基地项目、水稻IPM项目、现代农业项目、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项目等的实施,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2,3]。特别是2009年省专业化防治会议后东夏镇农业综合站为加快该镇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据统计, 全镇目前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达到了30余个, 机动喷雾器数量达到了500余台, 机手500多人, 投入资金逾10万元, 服务面积达666.67 hm2。

1.1 专业化防治工作现状

2011年东夏镇为全面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汇报到位使各级领导重视。该镇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为组长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指导组, 各村也分别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指导组, 主要领导亲自抓。在7月20日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向全镇印发了《镇2009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施方案》并召开全镇专业化防治现场会, 7月25日前各镇先后都分别召开了专业化防治现场会。各镇农业办在抓好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在做好专业化防治工作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专业化防治示范, 辐射带动面上发展。二是整合资源,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现代农业项目里安排资金购置100台机动喷雾器, 200台太阳能杀虫灯免费发放到项目区。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和种粮大户购买先进植保机械, 并分别给予补贴。三是建章立制, 规范专业化防治行为。镇服务站多次召开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人会议, 针对该镇实际情况要求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基本做到人员编队、制度上墙、服务对象责任到人。规范防治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工作考核、以奖代补。四是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4]。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对机手专业技术培训。

1.2 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现状

东夏镇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镇植保站及各镇农技站建立了植保专业队。镇服务站建立的植保专业队, 以公益性服务为主, 用于应急防治。镇服务站利用项目配备的病虫应急控制设备于2007年4月组建了镇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 配备机动喷雾器50台, 以应对镇内突发性及暴发性的病虫灾害。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植保专业队。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植保专业队, 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建立植保机防专业队。机手是合作社成员, 以合作社为主导, 在镇植保部门的指导下, 制定防治技术方案、药械管理和使用, 服务于合作社全体社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制度上墙。每个服务队有1名队长负责, 各负其责, 各管一片。经营管理模式是集中采购药剂, 统一用药, 服务队员按服务面积提成。服务方式有全程防治、代防代治、统防统治3种方式, 获得广大农户的好评。三是农药经营户领办植保专业队。在东夏镇农业综合站的帮助扶持下发展很快,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每个服务队由1名队长负责, 各负其责, 各管一片。经营管理模式是统一供药, 统一用药时间, 统一管理。服务费由服务队员收取归服务队员所有。服务方式采用全程防治、代防代治。四是种田大户领办植保专业队。依托种植大户建立的植保机防专业队 (户) 。他们在防治好自己的同时帮助周边农户代防代治。收取费用90元/hm2·次, 既方便了别人, 又使自己获得了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动喷雾器数量不足。因财政投入有限, 目前东夏镇每11.33 hm2耕地才配备1台机动喷雾器。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 每6.67 hm2农作物配备1台机动喷雾器。目前在迁飞性害虫大发生、流行性病害大流行的年份, 机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应急防控的需要。二是专业化防治规模较小。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为20%, 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不平衡、队伍不稳定[5]。专业化防治的季节性较强, 植保专业队员收入有限, 目前植保专业队员年龄普遍偏大, 队伍不稳定。四是管理不到位。目前还没有一个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 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运行、服务规范及标准、防治效果评估等无章可循。

3 发展对策

东夏镇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下一步计划:至2012年专业化防治队伍达到1 000人, 拥有机动喷雾器1 000台, 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 666.67 hm2, 推动全镇平衡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争取领导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 全面落实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中的资金保障、物资保障及应急队伍保障措施, 以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在重大病虫应急控制中的作用。二是大力扶持以合作社、种植大户、农药经营大户为依托的植保机防专业队,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6]。三是尽快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管理办法, 促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健康发展。加强管理, 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四是建议农业部门在植保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增加机动喷雾器的配置数量, 以为项目实施区镇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同时, 加大对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万启, 姜华, 孙莉, 等.王官集镇植保统防统治工作成效显著[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2) :76.

[2]陈玲玲.长沙市: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召开[J].湖南农业科学, 2011 (6) :61.

[3]谢巧艳, 曾凡杜, 张小兰, 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应用[J].作物研究, 2011 (3) :253-255.

[4]刘超, 杨明进, 王琦, 等.宁夏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及思路[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4) :47-49.

[5]吴俊山, 梁文斌, 陈华.2010年大丰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82-183.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9

1 开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近年来, 水稻病虫害进入高危、高发周期, 呈重发态势, 危害加剧, 特别是“二迁”害虫持续大发生。农民多进行化学防治, 但农药经营渠道多, 农资经营店推荐非对口农药现象普遍, 且新型植保器械由于存在着投资相对较高、单个农作物种植面积少的矛盾较难推广。农民普遍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农药利用率低, 防治效果差, 污染环境。因此, 以植保合作社为主体, 开展统防统治, 全面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和病虫害机械化防控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秀洲区开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宣传

秀洲区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宣传统防统治意义、服务方式、财政补贴对象和管理办法。一是会议宣传。利用秀洲区晚稻生产高产新技术培训会议, 宣传统防统治政策, 粮油站到镇、村开展技术培训会议, 逢会必讲, 宣传发动渗透。二是发放秀洲区2008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明白纸, 让农民知晓政策。三是5月29日《嘉兴日报》秀洲区时政版发表了《统一防治交给合作社秀洲农民降低种田成本有诀窍》的文章。各镇利用广播、农民信箱等积极有效宣传。

2.2 因地制宜, 组建多种植保合作社服务模式

共发展植保合作社13家, 其中种粮大户模式8家, 农机合作社模式3家, 农资经营店模式2家。

(1) 种粮大户模式。秀洲区荣丰、丰登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由种粮大户组建, 用工采取相互换工相互帮忙, 自助式服务, 标准化统防统治, 享受统防统治财政补贴。

(2) 农机合作社模式。秀洲区万丰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服务, 2007年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工作, 率先把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统防统治结合起来全程服务。受到农民欢迎。

(3) 农资经营店合作社模式。王店镇、洪合镇4个农资经营店加种粮大户组建农友植保合作社, 农资经营店通过植保合作社为平台, 发挥农资经营的优势, 对口农药和肥料从店堂直接服务到田头。

2.3 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

(1) 抓政策规范。下发2个文件, 区农经局5月12日下发《2008年秀洲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方案》, 5月20日下发《秀洲区2008年植保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 明确财政补贴的对象、方法和要求, 标准化服务和管理。

(2) 抓签约规范。严格按照省厅协议标准签定统防统治服务协议, 大户凭身份证复印件、土地承包 (转包) 协议, 散户凭村委会面积证明。2008年统防统治面积与服务组织在秀洲区农业信息网予以公示, 便于社会监督。农经局出台作业指导价120~150元/hm2, 做到收费公平、公开、合理。

(3) 抓合作社内部管理。5月30日召开植保合作社管理会议, 植保合作社负责人、作业小组组长、农技员参加, 并邀请区农机站长、经管科长, 就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和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运作作了讲解, 目前13家合作社都能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注册登记, 股权清晰, 制度健全, 运行规范。粮油站5~6月5次到王店镇、新塍镇等镇 (街道) 召开合作社管理会议, 与合作社成员、服务对象面对面宣传补贴政策和服务方法, 帮助解决内部管理实际问题。

(4) 抓防治效果规范。合作社严格按照农经局提供的《病虫情报》防治意见, 适时完成防治作业, 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建立统防统治作业手册制度, 对每次防治时间、用药数量、防治效果等作如实登记, 便于开展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建立台帐制度, 抓好对口农药到位率。合作社每次防治对口农药数量上报区农经局, 并组织农技人员到植保合作社对口检查服务面积、田间防治效果, 检查到村、检查到户。

2.4 加强对合作社的服务

(1) 信息服务。面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 农经局建立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商会制度, 邀请合作社参加, 让合作社信息早知道、工作早准备, 措施早落实。

(2) 技术服务。为了提高合作社负责人专业水平, 5月27日召开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会议, 利用幻灯片给合作社成员讲解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情况、灾变规律、发生趋势和防控对策。

(3) 开展农资直销服务。由区农经局牵头, 区农资经营企业与各植保合作社签订农资直销服务协议, 享受农资连锁直销店价格, 降低农药成本6%~8%。

3 取得的实效

3.1 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 由于秀洲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给该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植保合作社的统防统治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同时降低了大户粮食生产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

3.2 降低防治成本

通过合作社的统防统治, 使用对口农药, 规范防治质量, 降低成本。据调查, 2008年统防区施药7次, 使用农药量4 191g/hm2 (折纯) , 农药成本1 267.5元/hm2;非实施区平均施药8次, 使用农药量4 545g/hm2 (折纯) , 农药成本1 549.5元/hm2, 农药成本降低18.2%。

3.3 提高防效

由于植保合作社精确掌握时间, 精准施药, 提高了防治效果。据调查, 2008年统防区域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非统防区域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统防统治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3.4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合作社正确掌握施药技术、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杜绝国家禁用农药, 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同时, 还降低了农田用药总量, 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存在的问题

(1) 植保合作社是微利型服务合作组织, 按照合作社管理法规, 要求建立严格的财务报表等制度, 这样就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加重了合作社运作成本。

(2) 由于植保合作社体现的是植保工作的公益性质, 是技术服务型合作社, 其本身是个弱势产业, 现阶段各级财政对植保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建议政府除了对合作社农机补贴外, 按植保合作社作业面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5 发展对策

5.1 开展技术培训

坚持病虫害商会制度, 合作社参加区粮油站植保专业会议, 以会代训形式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农机技术和合作社管理培训, 着力提高药剂师和机械师的技术和合作社管理水平。2009年在王店镇镇中村和合作社建立病虫害观测圃, 调查虫情, 计划2010年建立病虫害观测站。

5.2 开展监督评估

严格按照省厅文件精神, 做好统防统治协议与田间档案的监管, 加强田间防治质量检查, 促进植保服务组织规范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5.3 注重植保合作社推广策略, 扩大合作社规模

植保合作社是新兴产业, 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和自助性等特点。实践证明, 统防统治服务对象要大户带散户, 强调辐射作用, 循序渐进开展工作。

5.4 加快建立植保合作社的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病虫害统防统治保险机制、施药人员保险机制, 保障植保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稳步发展, 为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摘要:总结了嘉兴市秀洲区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秀洲区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10

一、我国植保专业化防治发展现状及组织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建立各类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近63 000个, 从业人员近2 630 000人, 拥有机动、手动喷雾器450 830台, 对有效控制突发性、暴发性重大病虫的危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地域差异、种植结构、经营方式不同, 全国各省植保专业化组织呈现了多种形式共存的局面。总的看来, 基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协会型

运行模式主要是由农技站牵头, 联合当地乡、县组织, 成立以政府、农技部门和村干部为负责人、自愿入会的农民为会员的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 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产品销售协会创建、管理专业机防队, 由机防队统一到协会买药, 促进协会的日常运转。并实行协会、机防队、机防队员责任制, 明确三个层次的责、权、利关系, 充分调动队员与农户的积极性。

2. 基层组织型

主要是以乡镇农技站或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主体, 创建专业防治组织, 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为经济实体, 出资购买机器, 实施对机手作业培训和管理, 将基层组织的技术指导、农药供应较好的结合起来。该种运行模式灵活, 比较贴近农民的心声, 发展速度也较快。

3. 公司型

以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农药企业或农药经营户为代表, 在各级植保部门的指导下, 通过公司聘任当地农技站技术人员负责全程技术指导, 以村级服务站为服务平台, 做好农药的分配和机防队员的管理, 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 根据自愿原则, 公司与受服务的农户签定服务合同。

4. 政府型

该形式一般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 对重大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

二、在新形势下, 我国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 农业已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调整结构,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人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中国加人WTO后, 更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 我国植保专业防治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我国农药械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 我国农药结构不甚合理、效益低、新产品更新慢, 高毒或高残留农药虽明令禁止, 但在部分地区仍有使用。发达国家农药产品结构中新品种多, 多环保型、高效益产品。

我国植保机械受制于国情, 品种少、技术落后。一方面种类少, 以小型手动喷雾器为主, 适合规模防治的大型药械少;另一方面质量差,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而发达国家的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已经进入了“机械化+电子化”时期, 已形成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机械为主体的植保机械体系:美国农户耕地面积一般较大, 大型植保飞机施药普遍;欧洲国家农户以中小型规模为主, 大田植保普遍使用宽幅喷杆式喷雾机, 日本农户耕地面积较小, 机动背负机发展较快, 但果园施药时普遍使用果园风送式喷雾机较多。提倡准确施药, 一些先进植保机械化工作系统, 施药液量比过去有很大的降低, 因施药液量少, 药液从靶杆流失减少, 农药利用率大大提高。植保机械在性能上一直朝着更高的农药利用率和更少的农药污染方向发展。

2. 施药作业不规范, 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植保机械作业是一项特殊的田间作业, 有其严格的技术要求。发达国家都制定了诸如采取何种喷头、何种压力、多大风速下喷雾等严格的施药作业技术规范。若违规操作, 将会受到严惩。美国甚至有因为施药作业不规范而坐牢的例子。而我国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向产业和城市转移, 专业防治队员年龄一般偏大, 素质较低, 专业防治队伍病虫识别、防治施药等植保知识和机械保养、维护知识薄弱, 急需进一步提高。

3. 植保技术到田入户率低

植保新技术要成为可操作性强的农民易于掌握的实用性技术, 必然要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 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但实际情况是, 基层植保站人少事多, 在完成了病虫害预报, 大田防治、植物检疫、新技术试验示范等工作后。很难抽出足够的人力抓专业防治队、抓统防统治等服务, 这样, 植保技术推广力度下降, 到田入户率低。

4. 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入世后, 我国许多农产品出口都面临着技术壁垒的问题, 而在统防统治过程中, 对于专业化防治组织防效评价、药害鉴定、考核制度、调度原则等缺乏明确的规定, 常常出现由于药害产生后, 责任界定不清导致纠纷等问题, 并且各省专业化防治管理不统一, 影响有关政策信息的传递和贯彻执行, 使得不同地区的相关政策和信息难以整合、交流和共享, 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同时, 专业化的许多工作没有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运作的轨道。

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 植保机械管理早已纳入“法律+专业化”的轨道, 如设立了专门的植保机械管理部门, 对新产品和使用过的植保机械的技术性能定期进行监控, 并已立法规定对喷雾机进行年检, 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 需要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再检测才发给检验合格证明。获得作业资格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在发达国家, 施药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施药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 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等。

三、植保专业化服务今后发展对策的探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农业的主题, 农作物有害控制是可持续农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 植保专业化防治作为农业保质增收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 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开创新的局面, 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为此, 笔者提出今后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1. 领导重视, 政策扶持

要充分认识到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重要性, 把组建和完善专业防治组织的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一要加强宣传, 努力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广大农民的关注。积极争取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支持, 促成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能够对配置新型药械和绿色环保农药实行补贴。二要积极与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 落实好植保机动药械补贴政策, 要争取补贴资金向专业化服务发展快, 购机数量大的乡镇倾斜。三要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申报专业化防治项目, 争取专项资金的扶持。

2. 规范运作, 完善机制

一是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合同, 在科学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规范收费标准和行为, 切实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的利益。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 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的过程和行为进行监督指导, 纠正规范服务行为, 确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健全防效认定机制。由于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因素较多, 专业化植保服务中难免不出现纠纷, 农业部门要帮助机防队建立防效认定机制。

3.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加强对专业化组织培训, 提高专业化组织的服务水平。一是要开展相关法律培训及新政策宣传活动, 增强专业化服务组织人员的法制意识。二是要开展有关病虫害防治知识, 植保器械使用及维修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机手的技能素质。

4. 加强指导, 配套服务

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 篇11

中国地大物博, 幅员辽阔, 各地地理环境和种植作物品种差异造就了植保机械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总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区域:

一是长江以北、东北地区:该区域多为平原旱地, 适合于大面积连片作物种植, 植保机械发展以大型、高效、大面积防治机械为主。

二是长江以南、江浙闽地区:该区域多丘陵地带、水田, 小田块, 适宜油菜、水稻等作物生产, 以轻便背负、自走动力喷雾机、手动等植保机械为主。

目前国内有各类植保机械生产企业350余家,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背负式 (担架式或手推式) 机动喷雾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烟雾机 (常温、热) 、喷杆式喷雾机等, 企业具有小而散的经营模式特点, 总年产销量在1 500万台左右。

目前我国植保机械产品中使用最普遍、承担主要病虫害防治任务的是20世纪60年代定型的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和背负式 (担架式或手推式) 机动喷雾机等机型, 其产销量和社会保有量均占总量的80%左右。由于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少, 加之传统的思想和消费观念, 目前我国的植保机械使用还是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为主, 大型、高效、机械化产品尚处于推广引导的阶段, 它需要操作者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植保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土地与农民意识

随着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 近年来农村土地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带动了植保机械的发展, 北方地区土地连片经营, 南方专业机防队伍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根据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悄然兴起, 南方机动喷洒作业也蔚然成风。但整体来看都存在着施药技术和机械水平偏低的问题, 市场上产品整体水平不高, “跑”、“冒”、“滴”、“漏”严重, 施药技术落后, 流行粗雾滴、大流量、喷淋式的施药方法, 即便是北方大型植保机械, 也存在不能做到低量、精准、对靶性、防飘移施药, 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不同程度以及不同药剂对症施药的技术要求。

2. 资金来源与需求脱钩

农民盼望使用优质、高效、无滴漏、低残留的植保机械, 来代替传统田间管理中高劳动强度、高药耗、高残留、多滴漏的落后产品。但由于农业属于投入大产出低、利润薄的产业, 收入的低微限制了高档植保机械市场化的发展。为改变植保机械落后现状, 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补贴力度, 对植保机械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补贴的范围、力度, 以及机械操作的简便性, 还远不能达到农民群众的广泛需要。

3. 使用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施药技术需要植保机械与植保技术相结合共同提高。广大农民甚至植保技术人员都不注重施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优质植保机械, 对机械喷洒的流量、压力、雾滴直径和分布, 喷幅等施药关键技术研究和规范不够, 导致施药效果差、药害严重, 不能做到低量、精准、对靶性、防飘逸, 也不能做到根据不同作物、生长期、危害程度和可选择的药剂及喷洒技术对症施药。

我国使用各种植保机械的用户和操作者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大都只是了解机械的用途和达到的基本目的, 对施药效果的评价仅限于喷得出、喷得远、喷得多为标准, 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 植保机械的3C不合理

植保机械3C认证及推广补贴门槛偏低, 只注重安全性评价, 对施药技术注重的流量、压力、雾滴直径、分布、稳压等评价基本没有;而且监管措施不完善, 致使市场上植保机械产品质量水平整体不高, 企业竞相低价竞争, 严重影响了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 许多企业把精力放在了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 用低价位来竞争市场, 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降。在产品销售中甚至误导用户使用流量大、射程远、雾化低的药械, 造成药剂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国内大部分植保机械生产企业都处于组装厂的形式, 零部件依赖周边配套, 厂家为控制成本而对配件质量要求和规范存在差异, 导致产品质量存在优劣, 低成本的产品却能够对高标准企业形成残酷的价格竞争。企业恶性竞争, 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无力投入研发新产品。造成目前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困难,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企业顾及于产品外形的改变, 对植保机械的核心喷洒部件的开发及应用无暇顾及, 严重制约了我国植保机械整体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植保机械补贴分析

1. 植保机械补贴的优势

借助国家对新型植保机械推广的投入, 政府扶持的地方专业化防治组织, 国家对植保机械的专项农机补贴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力地推动植保机械的推广及更新换代, 提高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操作水平, 对植保机械销量提高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 植保机械补贴的困难

目前, 农机补贴的手续繁琐, 各省的要求和标准不统一。企业要面对全国和各省的目录审批要求, 要办理复杂的申报、经销商登记、竞标等工作以取得各省的补贴资质, 然后面对省农机、市农机、县农机、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客户等一系列的销售环节。农机补贴不仅有时间限制, 而且有款项额度的限制, 往往会发生经销商不一定能拿到补贴份额, 或者用户需要买你的产品时有限的补贴款已经用完了的现象 (农机使用由于农时不同, 使用及购买的时发生时期的影响) 。

农机经销商追求的是利润, 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形成的高成本, 造成高标准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个别企业便以牺牲产品的质量, 利用价格优惠销售份额, 挤占补贴款, 最终让其他企业产品因补贴款用完而滞销。

农机局包括农机鉴定部门只对产品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安全认证、企业的基本资质负责, 植保机械属于特殊的农业机械, 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合格的操作人员 (针对不同的作物、病虫草害, 不同的生长期, 需要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喷洒部件、不同的药剂、不同的防治方案) , 否则就无法达到“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要求。目前有些地方植保机械的农机补贴, 只是国家拿钱让老百姓买到些廉价的低档产品。

四、对植保机械补贴的建议

1. 增加植保机械补贴力度和范围

把高档手动喷雾器纳入补贴范围, 要配备稳压部件, 喷雾片及过滤器等系列易损件, 注重电动、机动等产品喷洒部件的研发推广。

2. 完善植保机械专项补贴方式方法

改变农机和植保双重指导补贴的模式, 规范植保部门操作, 尝试企业直接补贴的可能。

3. 加强施药技术和植保机械的研发扶持

在补贴款中列出一块资金建立施药技术和植保机械研发中心, 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植保机械的研发和老产品更新换代的频次, 促进国内植保机械的发展, 特别是喷洒部件的研发和推广。

4.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对技术检测不合格的企业要联合工商、质监部门予以停工整改;加强植保部门的监督职能, 对在产品推广使用过程中一味追求大流量、喷洒部件配置不完善的产品和相关企业限期整改或要求退出市场。

5. 建立培训基金

成立专项培训基金, 支持企业和植保系统的技术人员对当地的操作者和县、乡级病虫害专业防治合作社人员进行施药技术和药械使用的培训, 提高其技术水平。

6. 实行严格的生产推广许可制度

提高国内植保机械生产厂家生产推广门槛, 进行更严格的生产推广补贴许可准入制度, 对经过验证的企业和产品列入国家推广和专项补贴的范围。对在产品研发、施药技术总结、培训付出多的企业给予政策性支持。

五、植保机械发展的展望

1. 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防治合作机构

借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蔬菜基地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和施药机械的合理搭配;借鉴广西、湖南、江苏的水稻病虫害机防队建设;借鉴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借助农技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支持, 利用高性能的植保机械、合理的施药方案、专业化的操作人员, 获得低成本、高效益、高效率的防治效果。这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农技部门的引导、企业的宣传相互结合, 共同来完成。

2. 研发适用于小块田地的中小型施药机械

研发真正能够进入田间顺畅作业、对作物伤害较少的旱地高秆作物、水田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施药机械, 从经济价位、防治效果上得到广大种植户的接受。

3. 建立植保机械产品三效检验合作制度

上一篇:理论论证下一篇:肛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