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律动

2024-07-06

生命律动(精选7篇)

生命律动 篇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要说, 未来的人才, 不仅要学会怎样学习, 更要在学会学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让学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策略与途径, 以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型人才为目的已迫在眉睫。下面就谈谈几年来对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能力研究与看法。

一、自主体验学习能力的解读

对儿童而言, 学习能力是与习得知识密切相关的一组能力。简单地说, 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思考的能力。

“自主体验”有两层含义。所谓“自主”, 《辞海》中定义:“自己做主, 不受别人支配。”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从理论上讲, 是指“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参与者时,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主动学习, 表现为“我要学”;二是独立学习, 表现为“我能学”;三是元认知监控学习, 表现为学生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从实践上讲, 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 经过自觉、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和合作学习, 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角地位, 强调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

其次是“体验”, 作为一种课程取向, “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 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 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由此可见, “自主体验”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亲自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体验, 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 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 让这一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发展过程趋于一致, 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自主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维持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小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能力的探索

(一) 加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 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 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 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 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课堂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不断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亲可信的语言, 真诚的激励, 都能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成目标, 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况体验。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 因此,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怎样学、学了怎么用”的角度, 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 按儿童的认识规律设计好学习过程, 突出在过程中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体验。

(二) 培养小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能力

1.转变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 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编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 而具有探索知识, 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 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 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 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 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 是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互动建构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 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能力, 自我组织规划能力, 自我培养能力, 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协作学习能力。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 (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 的能力;在学习中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会自我评价,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 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

2.创设条件、鼓励探索、指导学法。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他们自我探究, 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总之, 自主体验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每个阶段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体验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情况体验, 那么学生的学习才是有生命的, 我们的教育才会在校外延伸, 我们的学生也定会受益终生。

生命律动 篇2

恋,思念时的一抹青春,在心底潺湲,芳香潋滟……

——题记

寒梅冽雨蕊先绽,雪瓣谁人堪折枝。春意随着缕缕阳光到来,花簇含香依偎在冷雨中。

清晨,长久伫立,凝视着老槐树,有一种心跳的感觉,在经意与不经意的瞬间,舞动青春的音符,永驻在我的心尖……

好奇,揪着我的身心,情不自禁的上前凑去。老槐树弯下瘦弱的背,仿佛一位历经风霜的爷爷,身姿不再飒爽,沧桑的岁月磨出苍老的容颜;稀疏的枝叶珍惜青春的渴望;粗壮的树根懂得生命的宝贵。

老槐树抽出细细的枝条,枝条上点缀着些嫩嫩的青芽,已颇为肥壮,绿油油的,好似刚刚睡醒的胖娃娃们,在一片片的叶子后捉迷藏,着实让人怜爱。而,叶子不甘示弱,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小脑袋,与自然争“春”。

春露袭上枝头,悄然滑过叶子,洗礼身上残留的污秽,映着绿色的脚步,无声地蠕动着。树叶婆娑起舞,微风呢喃细语,泛起心中无限的涟漪,合着自然的节拍,轻声地吟唱着……

我闭上眼,伸手轻轻地放在老槐树粗糙的枝干上,感受生命的律动,倾听微风中绿叶的窃窃私语:它们告诉我,“金黄的秋天,叶子在离开树梢的那一刻,它们是带着黎明时的露珠决绝地告别,带着年青时的志向毅然地闯荡,带着凄美时的思念惆怅的回忆。”于是它们,挥别新叶,跳下树梢,飞向天空,绽放青春,舞动生命,最后,落叶归根,化作春泥……

青春的律动,跳进我的心,打开我的心扉,沁入我的心脾。

揣着莫名的心思,又开始游离,许多细碎的`遐思幻化于指尖点滴感触,风声拂过历史的尘埃,雨露洗去不堪的屈辱,金色流年绽放的骨朵,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也随着时间风化,任凭一缕律动的微风轻轻吹拂,散落到寻觅不到的烟雨之中。

太阳悄悄爬上云间,天明亮了,乌云白了。叶子,在寒风中摇曳着,在树梢上舒展身姿,在阳光下沐浴着。老槐树也抖了抖精神,伸展了腰板,迎接着光辉的洗礼。

我独自站在温暖的阳光下,体会着青春的律动,那模糊的旋律,如似正在演奏着一首梦幻般的青春舞曲,不胜的优美而又伤感,深情凝望,那芬芳的清香轻轻地扑面而来,宛如酝酿多年的高粱酒的醇香,令人心醉。

生命的律动 篇3

关注现实的审美核心是表达当代人的诉求,康明宇也不例外,他和许多80年代的年轻的艺术家一样,渴望通过绘画去捕捉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那一幕,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修饰,平淡而真实。这既呈现了画家独特的语式,也体现作品的观念意味……

SHMJ:你是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当时在校期间是怎样的学习状态?

康明宇:对,专业是油画,我真正的了解艺术也是始于大学时代,我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实则是关于艺术批评的,老师讲的理论性、概念性的东西远远多于实践技法,而且更多的是指向当代艺术的。这主要是我的大学老师秦秀杰先生对我影响很深,大学期间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当代艺术的理论,从当代艺术的事件到代表性的艺术家方力钧以及他的代表作等,绘画已经不是以往单纯意义上的只追求技法的艺术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品中呈现你的观念,你的思想,这很重要。具体什么观念,什么思想那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你的探索,这对于当时很喜欢挑战,喜欢尝试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兴奋剂”。2009年底我来到北京,这才算正式开始职业艺术家的生涯。

SHMJ:中国当代艺术界有你喜欢的艺术家吗?

康明宇:我很喜欢夏小万老师和武明忠老师的作品。我2009年在798的一个画廊看到武明忠老师一批红色玻璃人物的作品后很喜欢,我在作品前看了很久,很受感动,他给了我很多思考的东西,比如在他的作品借用玻璃的质感阐释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和认知,它的脆弱,它的诱惑、敏感等等,画面控制的也很到位,想法和画面完美的结合。他的绘画作品由外到内了,不只是一幅简单的油画作品,而是一件有思想、有泪水、有笑声、有故事的艺术品。这是艺术家们向往而有时又望尘莫及的,这也是艺术最难表达的一个方面,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艺术家,他把自己想法很轻松的展现给了观众。

SHMJ:你在追求“完美结合”的过程里是否会遇到一些障碍?

康明宇:当然会有,大学我们看的多,听的多,实践的少,后来参加工作后,我创作了一系列的抽象作品,很多时候突然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那时候我就考虑:作为架上绘画,技法是否真的可以忽略?起初我认为可以忽略,观念、思想是核心,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导航嘛,但通过实践我发现有些问题在画面上很难表达,因为绘画必须借助“技术”作为依托。“技术”不过硬都不行,技法有限,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又回头仔细研究很多绘画技法,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SHMJ:我欣赏了你早期的抽象作品,作品中存在很多感性,很多情绪的成分。

康明宇:我早期的作品追求油画特有的属性,迷恋独特的肌理效果,倾注在画面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有些做理论的批评家定义为抽象作品,后来我逐渐的认识到只有感性的作品是无法走入内心的,情绪的宣泄只是短暂的。其实绘画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无论是抽象、写实等均不影响你所要阐释的艺术观点,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思想的产物,和你做具体的手工活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很好的阐释作品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件好作品。

SHMJ:看到您早期的一篇访谈中谈到克里希那穆提,他对你的绘画或者自身有哪些触动吗?平常看哪方面的书多一些?

康明宇:说实话我不太爱读书,我看书很慢,大学我无意间看到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看了一点,没有太多感触,甚至觉得很苦涩,很枯燥,去年在我很低迷的时期,读了《心灵自由之路》,它让我如释重负,我至今记得那段话:“去做你所爱的事,过程中当然会有困难,但是你不会太在乎它,因为那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你知道,我们已经把困难变成了一种哲学,我们认为努力、奋斗和抗争都是美德。”绘画不就是我的所爱吗?有困难吗?有。怎么办?难道这不是最好的答案和鼓舞吗?他的著作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大学期间我读的哲学类、艺术类的书籍比较多,现在关注社会时事多一些,还有文学作品。最近在看萨特、波伏娃,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还有苏珊·桑塔格的一些书籍,偶尔也会看一些纪录片和相关的评论文章。

SHMJ:你有宗教信仰吗?

康明宇:没有。“心中有爱无须神的指引”,如果一个人有爱心,那么这就是信仰。就像德兰修女所说的那样。

SHMJ: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触动对您近期的《身边》系列作品有什么关联吗?

康明宇:应该有,绘画肯定要遵循画家的内心指引,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而这爱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我们要活着,所以我们变得比谁都忙碌,于是我们开始急躁不安,更不必说有太多的心情去驻足观看美丽的景色,因为这个时代让我们无法停止脚步,去追忆过往的一些美好片段,我们忽略了家人、爱人和朋友,所以我采用最朴实最细微的绘画语言希望能唤起交流、关注、信任还有美好的记忆。

目前我所关注的问题是人们对自身周遭事物的忽略,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我们为何变得冷漠?因为我们缺失“爱”,这是现代都市人很明显的特征。上升一点来解释这是一个有关人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希望如此,但现代文明逼迫人们不得不如此,这是我所看到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想寻回最初的自我,那么我也想通过我的作品来唤醒人们留意身边的一切,哪怕是最细微的事物,从而达到“人之初,性本善”。当然艺术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我只是想唤醒,仅此而已。

SHMJ: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每天都画画吗?

康明宇:有时候会睡懒觉,偶尔也会状态不佳,但总的来讲还比较规律,早上八,九点多钟就到画室开始画画,下午会休息一会儿看看书、上上网,晚上继续画到零点左右。我对生活要求倒不是很高,只要能安静的做创作,能观察体验这个世界,就很知足了。不过对于绘画倒是“野心”不断。

SHMJ:您今年还参加了“雅安”义拍是吗?

康明宇:是的,参加了雅安义拍,无偿捐助了一幅作品支持灾区。尽微薄之力。

SHMJ:今年还有个展计划吗?

生命律动 篇4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 来源于西班牙《都市生活报》, 译者顾周皓。课文紧扣“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 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 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以儿童的特点和观察的视角, 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只要拨“105”, 就能得到她的帮助;当“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 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 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 “我”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 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 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 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 “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 苏珊不幸病逝了。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琐事凸显人物品质,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一句句、一声声朴实自然的语言, 真实可信, 涌动真情。教学时要在学生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理解“问讯处”、“从未谋面”、“耐心”等词语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 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感受真情的美好, 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融入情

1. 谈话导入。

师:通过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 我们懂得了耐心的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课文,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 揭题质疑。

(1) 《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这两篇课文中的“听”有什么异同, 本文的“听”重在什么?为什么?

(2) 课题中“倾听”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 你还有哪些疑问?

3. 分组学习。

(1) 交流预习收获和疑虑,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2)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听”的句子, 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及求知的欲望;通过分组交流解疑求同, 扫清生字词障碍, 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感知情

1. 汇报收获和感想。 (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和学习中的困惑。教师根据汇报进行归纳整理。)

2. 再读课文感受情。 (出示通过小组交流, 合作整理归纳出的问题, 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谁在用心灵倾听? (我:汤米。) 他在倾听什么? (小精灵———苏珊的帮助和抚慰。) 课文围绕“用心灵去倾听”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小时候“我”对家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电话机。) 电话机里面的小精灵叫什么? (问讯处———苏珊。) 苏珊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 (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 长大以后, “我”试着拨通电话, 提起“修理”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体会呢? (引起对方回忆, 并从中勾起被询问人想起询问人的身份。说明他们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

(4) 最后拨通电话听到的是苏珊的一句什么话?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前文的“到另一个世界幸福地歌唱”有什么不同? (面对动物的死亡, 苏珊用一种美好的说法———“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宽慰孩子, 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 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 引导孩子走出痛苦的阴影。而后一句主要是苏珊对汤米的安慰, 希望自己死后汤米不要伤心, 要乐观地看待生死。)

(5) 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珊是一个善良有母爱的人, 她会用自己的心跟孩子交流, 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述说, 用自己的真诚、耐心赢得孩子的信任。) “我”是怎样知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以及后来的交流中知道的。)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理念:通过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预习,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互动, 查缺补漏,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

三、探究阅读升华情

1. 精读课文, 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1)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 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 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 “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 孩子的天性突然释放———放声大哭。这当中既包含着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 又蕴含着孤独中找到希望而幸福的哭。)

(2)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 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对于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 小精灵每次都像母亲那样耐心地、细致地回答。课文语言朴实, 读起来让人心灵震撼, 形象地描写了苏珊的人格和爱心。)

(3)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 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苏珊像母亲那样, 耐心倾听“我”的心声, 困难时给予帮助, 痛苦时予以安慰。这为“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做了铺垫,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探究性阅读课文。分组读一读、议一议。

(1) 找出相互照应的句子, 读一读、讲一讲。 (1) “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相互照应。 (2) “她沉默了一会儿, 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 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相互照应。 (3) “汤米,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你知道吗, 这只可爱的小鸟, 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相互照应。)

(2)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得全文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3.

苏珊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珊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话务员, 但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竭诚为寻求帮助的人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一样, 不仅用心灵倾听, 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而且用自己的真诚、耐心得到了孩子的信任。)

设计理念:本环节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发现和总结规律,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在感悟和思考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

1. 思考问题, 交流感情。

(1) 此时此刻, 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以是一首小诗, 可以是一段感悟……

(2) “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内容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学生分小组交流。)

2. 展开想象, 提升能力。

(1) 小练笔。请读一读苏珊最后写的留言, 想一想, 她写之前会想些什么?请用笔把苏珊想的内容写出来。

(2) 交流小练笔。 (学生分组交流, 班上交流。)

生命的律动经典散文 篇5

生命的律动,初见这五个字,忽然间就想生命该是一段跳跃的音符吧,有高潮有低谷;生命就是一路修行,有花香满屋,有荆棘重重。有时候会想人生的历程总会有不一样的风雨,但是为了梦想,为了希望,只有向前飞,哪怕山高水远。就像人生的境界,也许脚到不了,但是眼睛可以看到;也许眼睛看不到,但是心可到达。那么就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一颗不甘心放弃而跳动的心吧,因为我们都是尘世间小小的星辰,会在某一个地方放出自己的亮光!

(一)

他是一个缺了半条腿的人,每一天在巷口摆着一个维修电动车的流动摊位,寒来暑往,经春历夏。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子是在风云陪伴中度过,也不知道他的人生历程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一场灾难,甚至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可是他还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生活得不比别人差。每一次经过看他明媚的笑,和洋溢在脸上的快乐,心就莫名的有一丝丝疼。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有时候偶尔车子坏了,去修车的时候,他会主动地帮你充气,帮你把电动车上的小毛病一一地修好。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车子爆胎了,看着笨重的电动车,我一筹莫展。打了几个电话,找了几个人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上门来维修。然后就想到了他,当初还是因着他身体的不方便,所以就没有找他。想不到刚和他说的时候,他立刻关心地问起来,车子的型号,什么状况,很敬业的样子。接着就热情地说:“你等我十分钟,我马上就来。”然后我就在期待中等着他的到来。

他是用一只脚骑着他破旧却很干净的电动车来的,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希望。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一只脚是怎么学会了骑电动车,曾经那要经历多少次的摔倒和爬起,可是他做到了。没过一会儿,凭着他娴熟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车子修好了,然后还信誓旦旦地说:“以后有什么小毛病,尽管来找我,免费给你修。”那一刻我的心就像六月里的冰淇淋,温暖得快要融化了,那是幸福的眼泪。

(二)

这是一个清晨, 下雪了,窗外一片白,白得晃眼。这样的天气适合在家里温一壶酒,拿一本书,听一曲歌,可是我却要送女儿上学。古灵精怪的她忽然来一句:“妈妈,我想吃馄饨。”哎,这样的天气到哪里去买馄饨呢?小区门口的那个馄饨铺怕是也歇摊了吧。那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早点铺,专卖馄饨和面条。他们的馄饨很特别,里面加了一个溏心蛋,撒了一些香菜,白里透着绿,干净而清新,看着就想吃一口。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小区门口,想不到他们还在,他们还在,在这样的风雪天里。我轻轻地问:“这样的天气,你们怎么还出摊了?”老人和蔼地说:“每一天都习惯了,一天不出来,我怕那些老顾客会想啊。”想,多么简单的一个字。是啊,就像我,这时候是多想他们在这里的,似乎有一些自私。然后陆陆续续地看到有人来吃馄饨,一边说笑着,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馄饨。这时候,空气是凉的,心是热的。不为别的,只为这一对风雪天还出摊的老人,只为这一个小小的“想”。

忽然间就想到十年前在南京的那一幕。 爱人是一名当了十几年兵的老兵,那是我第一次去那儿看他。那也是一个清晨,因为不想吃饭堂的早餐,他说:“我带你去吃馄饨,那里的馄饨很特别。”跟着他我们就来到了一个早点铺,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等了好长时间,才轮到我们。同样的,一碗干净的馄饨,加了一个溏心蛋,撒了一些香菜,白里透着绿。

这样的一份早餐,很简单,却透着爱情的味道。那时候,孩子在肚子里安然地睡着,那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再看看眼前的老人,心里又莫名的多了一份感动。

(三)

不知道该以怎样的笔调来写他,他是我的好友,因为我们同在一个群,所以就多了一份了解和熟识。他是一名军人,因公负伤的四级伤残军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很多事情都不能亲力亲为。其实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对他的了解依然如没有上色的画,就像岁月的留白。

十九岁的他正是花季的少年,怀揣梦想和希望,为未来写满了规划,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那个秋季,最疼爱他的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和悲痛欲绝的妈妈。父亲去了,家里的经济也因为父亲的病变得一贫如洗。因为经济的原因他再也不能继续深造,未来的路在哪里?思考了许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毅然地报名去参军了,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了辽宁本溪。然后又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军校,最后被分配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赤峰。原本希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打造更优秀的自己,以慰在天之灵的父亲和辛苦劳作的母亲。可是命运又一次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一次野外作业中翻车了,造成了永久性的伤病,在病床上昏迷了好几天。或许命运之神还是眷顾他的,又把他从死神的边缘拉回来了。那个时候的.孤单和落寞,一个人在陌陌的草原,无依无靠,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绝望。可是还好,幸福从来不会遗忘任何一个人,他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

爱情总是令人遐想的,在最低迷的日子,他有一个仅仅谈了三个月的女朋友,一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 。醒来的第一眼看到所爱的人,幸福就这样从心底蔓延。他的好只有他知道,他的优秀只有他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着自己的爱人。他说:“我们分手吧,我这样的身体,不想给你增加负担。”可是她也是一个傻女孩儿,她的爱只为他绽放。就这样他们度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然后携手走进爱的港湾。现在他们有着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女,那是人生中最简单的天伦之乐。

如今的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做康复治疗,他说那是他的生命之路,也因此北京成了他的第五故乡。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乐观向上,他说:“军人的每一道伤疤都代表着荣誉。”情绪低落时,他也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老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为家庭琐事而负累。可是他也会用鼓励的话激励自己,他说:“活在这个世界,其实需要一种力量。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伸出手,十指相扣,那就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当生活遭遇委屈的时候,咬咬牙,昂首阔步,让眼泪化作奋进的号角,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当生命备受煎熬面临抉择的时候,不怯懦,不卑不亢,学会用生命歌唱,用信念飞翔。顶天立地,愈挫愈勇,靠的是一种人格,一种人品,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力量”。他说若果作一只虫,他要选择作一只螳螂,因为螳螂是有着奉献精神的。一个连作虫子都想着要奉献的人,那一刻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吧。他说若果作一张纸,他要作一张宣纸,高贵而富有韧性。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生活,对亲人,对战友,始终做到无微不至,无愧于心。

时光总是在指缝间悄悄地溜走,我们的日子也在 风轻云淡中度过。那些曾经走过的快乐的,悲伤的,幸福的,苦难的日子就这样悄然流逝,留下的也只是些模糊的记忆。可是我们却更会感动于生命中那些小小的感动, 有时候,有些感动只在一瞬间,或许只是为了一句问候,或许只是为了一些文字,更或许只是为了一个平凡的人。那些感动如花,在心海里怒放;那些感动如酒,在流年里沉醉;那些感动如诗,在记忆里永恒。

流连画展,感受生命律动 篇6

摩天大楼接连拔地而起,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腴,可是,我们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而这种缺失感往往又难以言表。

当朋友们跟我说起这种感受时,我总是告诉他们,去听一场音乐会吧,或者,去看一场艺术展。

艺术展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如果你寻求的是逃离琐事的路径,那艺术展显然不能,事实上也没有途径能让我们逃离。艺术展只能让我们歇息片刻,在钢筋机器的丛林里找到温情,而这,就够了。

在我的圈子里,有不少人会专门去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国外看一场顶级艺术展。前几天,有位朋友来国家画院美术馆观看“写意中国”画展。我对他说,你是文艺小白啊,平时不是忙得不见人影吗,怎么来北京了?他说,看到海报,突然就想来了。

“突然”,这种感受蛮真切的。艺术对心灵的触动,往往就在瞬间。

一个人,需要艺术,一座城市也如此。有人说,艺术展是城市的特殊名片,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内涵,也拓展了城市发展软环境的柔性空间。深圳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座年轻的城市曾经被批评为“文化沙漠”,但近些年,深圳的文化气质相当有味道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华·美术馆以及OCAT当代艺术中心等等,彰显着深圳的艺术范、国际范。

在中部城市当中,武汉的艺术氛围被广泛看好。说到这,还得提提年轻策展人雷祺发,他因为艺术“突然”喜欢上武汉。2012年,这位广西小伙第一次到武汉,协助好友策划“CAO码头:2012武汉青年艺术家沙龙展”。这一来,他就留下了。他喜欢上了武汉的江与湖,也看中了武汉艺术市场的潜力。

雷祺发从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介入,2014年至今成功策划了10个艺术展,包括“水墨个命:2014青年艺术家学术交流展”、“后使命:从武汉出发”、“水墨共命:中国青年艺术家计划展”、“事物的意义并非其真理”等展览,有的还被写进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不容置疑,观看画展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展览观众以艺术圈人士和媒体人士居多,大多数都是中青年人。来观看当代艺术展的,则主要集中在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层越往后,对当代艺术越包容。不存在完全不理解的问题,只是如何解读作品的问题。”雷祺发说。

如今,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先后举办很多高质量的艺术展。武汉的艺术空间越来越多,比如合美术馆、剩余空间、K11艺术空间、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东翰美术馆等等,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现象。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往往拥有自己的艺术展,而艺术展也不能囿于一地,需要走出去交流。雷祺发介绍:“今年下半年,我会策划一些展览,比如东翰美术馆主办的‘理想国:艺术家的情感与形式’,还会在深圳策划‘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以及在北京、广州分别策划一个全国范围的当代艺术展。”

在武汉,有时一个月可欣赏将近20场艺术展,包括一些国际大师的作品。去年底,克罗地亚画家安德烈娅原创画展在武汉展出,和观众互动交流,广受好评。“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画画,虽然她才六岁,我常常带她看画展,还包括当代艺术展。有的完全看不懂,有的似懂非懂,但大多作品都能带给我一些触动和感动,这就是艺术展的魅力吧。”在湖北工业大学任教的周女士,如此感慨。

让生命的律动充满心灵的回响 篇7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来源于西班牙《都市生活报》,译者顾周皓。课文紧扣“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以儿童的特点和观察的视角,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当“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我”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琐事凸显人物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句句、一声声朴实自然的语言,真实可信,涌动真情。教学时要在学生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问讯处”、“从未谋面”、“耐心”等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真情的美好,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融入情

1.谈话导入。

师:通过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耐心的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

(1)《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这两篇课文中的“听”有什么异同,本文的“听”重在什么?为什么?

(2)课题中“倾听”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还有哪些疑问?

3.分组学习。

(1)交流预习收获和疑虑,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听”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及求知的欲望;通过分组交流解疑求同,扫清生字词障碍,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感知情

1.汇报收获和感想。(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和学习中的困惑。教师根据汇报进行归纳整理。)

2.再读课文感受情。(出示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整理归纳出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谁在用心灵倾听?(我:汤米。)他在倾听什么?(小精灵——苏珊的帮助和抚慰。)课文围绕“用心灵去倾听”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小时候“我”对家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电话机。)电话机里面的小精灵叫什么?(问讯处——苏珊。)苏珊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长大以后,“我”试着拨通电话,提起“修理”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体会呢?(引起对方回忆,并从中勾起被询问人想起询问人的身份。说明他们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

(4)最后拨通电话听到的是苏珊的一句什么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前文的“到另一个世界幸福地歌唱”有什么不同?(面对动物的死亡,苏珊用一种美好的说法——“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走出痛苦的阴影。而后一句主要是苏珊对汤米的安慰,希望自己死后汤米不要伤心,要乐观地看待生死。)

(5)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珊是一个善良有母爱的人,她会用自己的心跟孩子交流,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述说,用自己的真诚、耐心赢得孩子的信任。)“我”是怎样知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以及后来的交流中知道的。)你是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理念: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主预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互动,查缺补漏,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

三、探究阅读升华情

1.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孩子的天性突然释放——放声大哭。这当中既包含着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又蕴含着孤独中找到希望而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对于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小精灵每次都像母亲那样耐心地、细致地回答。课文语言朴实,读起来让人心灵震撼,形象地描写了苏珊的人格和爱心。)

(3)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苏珊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为“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探究性阅读课文。分组读一读、议一议。

(1)找出相互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讲一讲。①“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相互照应。②“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相互照应。③“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相互照应。)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苏珊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珊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话务员,但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竭诚为寻求帮助的人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一样,不仅用心灵倾听,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而且用自己的真诚、耐心得到了孩子的信任。)

设计理念:本环节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发现和总结规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

1.思考问题,交流感情。

(1)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感悟……

(2)“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内容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学生分小组交流。)

2.展开想象,提升能力。

(1)小练笔。请读一读苏珊最后写的留言,想一想,她写之前会想些什么?请用笔把苏珊想的内容写出来。

(2)交流小练笔。(学生分组交流,班上交流。)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苏珊的崇敬,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倾听的重要性,在渗透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教育,学会在生活中用心灵倾听别人的心声,用爱心帮助他人。

上一篇:衬砌受力分析下一篇:武林中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