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能力

2024-09-17

通信能力(精选10篇)

通信能力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和安全环境总体保持稳定, 但是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拨滋事, 社会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新疆“7.5事件”, 西藏“3.14”事件以后全国的安全稳定反恐维稳变成了重中之重;世界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增多, 安保环境复杂多变;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多发, 安全事故隐患增加。通信部队在执行反恐维稳、安保警戒、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十分繁重并日趋常态化。

二、应急通信保障概述

在突如其来的大型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面前, 常规的通信手段往往无法满足通信需求。应急通信正是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 在公众通信网设施遭受破坏、性能降低、话务量突增的情况下, 采用非常规、多种通信手段组合的方式来恢复通信能力。通信部队作为军事通信的主体力量应为各类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保障, 是综合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如何加强通信部队通信保障能力

(1) 构建可靠应急通信网。在通信网络的拓扑组网结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 应增强对异常事件和突发灾害的防护和自愈能力。通信网络建设既要从当前的需求出发, 同时要有长远的眼光, 尤其对重要网元、传输节点、骨干线路、重点区域应有特殊考虑和超前思维,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要考虑到在本地网已经全部瘫痪的前提下, 仍有一些站点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提供应急通信服务的能力和机制。其次, 通信网络是一个全程全网的概念, 应该保证网络的每个结点都有足够抵御各种风险和突发灾害的能力。例如作为核心网的交换设备应有负荷分担及路由迂回的能力, 作为传输网络应具备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的备份及保护功能。对网络采取必要的冗余保护措施, 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浪费, 实际上却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体现。

(2) 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立。当灾难发生时, 尤其是自然灾害, 传统的通信设施很容易被破坏, 如果应急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传统一种或几种通信设备, 则应急系统会因为灾难一起被损坏。因此, 现代的应急通信系统需要视频监控、数据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设备, 需要军用设备民用设备的融合, 能够采用空中与地面结合、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机动结合的立体化、快速反应救援通信系统。通信应包括多种业务类型, 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调度为指挥调度提供最详尽、及时的现场信息。同时也能支持集群对讲、电话调度、满足多种方式高效沟通、指挥、调度的需要。由于通信网络由不同性质的网络组成, 它们基于不同的技术 (例如电路交换、无线、卫星、IP和ATM) 和构架, 支持不同的协议和业务, 因此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接口, 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优势, 互相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协同作战、以便更好地完成更复杂的应急通信任务。未来的应急通信网络是一个综合的网络体系, 多种技术与特性的网络并存,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应急通信语音、数据、图像等多业务传送任务。

(3) 制定通信保障预案。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疫情、恐怖事件、要活动、军事演习的不同需求, 应细化制定各应急通信系统的保障预案, 规范非常时期指挥调度、组网方式、人员联络、设备准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流程, 并在实际演练中检验、完善和补充, 不断提高保障预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 保证应急通信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通信能力。

(4) 开展实战化联合演练。演练立足应急保障“通信先行”, 密切结合实战, 设置情况合理, 组织实施严密, 协调指挥到位, 处置措施科学, 要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促进协调、有效保障的预期目的。演练以展现应急通信指挥、通信、保障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果为重点, 旨在检验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检验指挥编组的科学性、兵力出动的快捷性、通信组织的可行性、战法运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探索应急通信大规模联合组网的形式, 提高多种要素结合军地联合情况下应急通信的协调能力。

(5) 实施军地联合保障。军用应急通信装备机动性强、便于通信网络的架设与撤收, 但是装备少、保障面积大, 同时受到保障区域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通信性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民用通信资源相对固定, 分布面广, 易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的损坏, 应坚持军地通信相结合的原则, 以军用应急通信设施为主, 以民用通信资源为辅, 建立军地协作机制, 合理有效整合通信资源, 及时有效地建立军地通信保障体系, 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我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组织原则, 面对困境, 大胆采用“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等传统的通信方式, 通过“最低限度”、最传统的通信方式保持通信联络, 同时与某种可行的先进通信方式相结合, 保证我救援部队的通信联络在任何情况下“不间断”, 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及时有效的联合通信保障。

(6) 应急通信预警融入到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通过对一些细微事件和统计的观察, 及时发现灾害发生的苗头, 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或向上级反映, 可大幅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分析各种不同灾害可能对网络的一些指标带来的影响, 进而设定相关指标或事件的门限值, 一旦超过门限值, 马上告警, 随即启动相应等级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提升对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

通信能力 篇2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

2.单工制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

3.双工制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信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称为频分双工。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5.目前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和线性调制技术两大类。

6.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话音编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7.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8.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9.移动GSM网络中,选择无线小区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在考虑了传播条件、复用方式、多重干扰等因素后必须满足(载干比)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使用的极低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A)。

A、3~30Hz B、30~300Hz

C、300~3000Hz D、3~30kHz

2.移动通信使用的中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B)。

A、3~30kHz B、300~3000kHz

C、3~30MHz D、30~300MHz.3.移动通信使用的极高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C)。

A、300~3000MHz B、3~30GHz

C、30~300GHz D、300~3000GHz

4.移动通信使用的甚长波的波长范围是(D)。

A、100~10Mm(108~107m)B、10~1Mm(107~106m)

C、1000~1000kMm(106~105m)D、100~10kMm(105~104m)

5.移动通信使用的短波的波长范围是(C)。

A、10~1km(104~103m)B、1000~100m(103~102m)

C、100~10m(102~10m)D、10~1m

6.移动通信使用的厘米波的波长范围是(B)。

A、1~0.1m(1~10-1m)B、10~1m(1-1~10-2m)

C、10~0.1mm(10-2~10-3m)D、1~0.1mm(10-3~10-4m)

7.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8.90MHz,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通信能力 篇3

[摘 要] 军事通信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由单手段、单系统的通信保障能力向多手段、多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对通信人才的要求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从通信组织方式、通信资源配置、通信服务保障模式、应急与作战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改革,从优化教学法的角度来提升通信学员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 通信岗位;学员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100-03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通信正发生着十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通信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通信网系不断建设、以通信装备性能逐渐完善不断推进通信业务提升,进而向以单领域单通信系统作战向体系作战应用保障等许多领域转变。这对军事通信人才能力素质产生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通信新装备新业务在部队的广泛应用与通信装备实战化运用、全功能发挥带来的运用对通信学员能力的要求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 当前军事通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培训内容相对陈旧

作为培养体系作战信息支撑能力军事通信人才的培训内容,其根本目标不在于了解体系作战军事行动理论,而在于解决完成体系作战军事任务实践问题。当前通信院校军校培养执行体系作战的通信培训内容相对陈旧:一是理论知识更新较慢。由于支撑体系作战的军事通信理论涉及较广,从国际维和到联合军演、从抢险救灾到紧急救援,多样化军事行动时效性很强,对通信人才的能力要求高,而研究这些军事行动方面的前沿性课题迟迟不能形成系统专题,更难形成一门新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军遂行体系作战的信息支撑任务的人才培养。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通信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我军遂行体系作战的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反应迟缓,仅有的相关内容也大多出现于选修课中,课程的设置都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许多课程内容与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实践严重脱节。三是培训资源相对匮乏。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军校每年都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每年都有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真正将这些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并不多,大量的军事科研成果无法直接充实到教学之中,造成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事通信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2 通信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一是培养理念更新较慢。由于联合作战条件下,特别是多样化作战任务下的理论更加丰富,从国际维和到联合军演、从抢险救灾到紧急救援,多样化军事行动中,不同的理念制约不同的作战行动甚至是影响不同作战的有效完成。同时研究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培养理念迟迟不能形成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军队遂行联合作战的信息支撑任务的人才培养。二是培养方法方式不合理。目前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满足现状,没有形成针对联合作战条件下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方式,同时培养方法方式都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培养方法和内容与完成多样化任务实践严重脱节。三是培训机制不够灵活。联合作战条件下,特别是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而人才培养机制还处于传统作战样式下的分类组织、分级实施、单独运用,这离联合作战条件下的人才能力生成还有较大差距。

3 培养机制相对缺位

一是通信院校培养体制落实不到位。随着通信院校教育的大转型,目前虽然任职教育已成为我军教育训练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讲,任职教育只是作为对剩余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手段,短期任职教育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通信人才进行培训,由此制约着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提高。二是通信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不再由单一兵种执行,而是诸军兵种经过科学组合一体化参与。当前通信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着军兵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问题,诸军兵种通信院校之间交流不多,联系不紧,通信人才培养体制与培养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专家指导机制不健全。通信院校专家虽然在某一专业领域研究得较深较透,但由于在通信院校呆的时间较长,缺乏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以及管理工作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部队通过参与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各方面“行情”不断更新,加之部队与通信院校专家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专家的指导活动脱离部队实际,与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联系不紧密。

二 军事通信转型对通信人才的需要

由于军事通信院校缺乏新装备新业务训练条件,部队缺乏新装备新业务训练力量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又面临着新装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的内容综合性越来越强等新的挑战,一味要求为通信院校配发新装备搞培训、靠院校设置新专业促应用,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系统建管用训并行展开、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面向通信岗位需求,研究如何从教学法层面进行设计,推进学员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满足通信发展变化的需要。

1 通信组织向任务支撑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掌握多业务联合运用能力

面向任务支撑的通信组织,是着眼保障区域进行无缝覆盖的组织方式。这种变化,一方面使通信组织保障简化。通信组织从着眼独立用户的逐点联通变为着眼任务区域的全面覆盖;通信组织筹划由考虑指挥结构与通信链路的对应,简化为对任务区域的各种综合业务提供;通信保障实施过程由逐点逐线开设、逐级逐对象保障,变为对干线节点、人口节点和移动节点进行综合部署,从而使用户随意接入,通信时效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使作战指挥效率提高。区域化保障中的指挥所与指挥员通信,将根据其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指挥员之间通过直接使用个人通信终端,实现与相关指挥员的直接话音通信,摆脱对军事通信的过分依赖和特定通信链路的约束;指挥所之间利用网系特有的链路虚拟和动态授权技术实现通信组织方式由指挥关系与通信链路直接绑定变为逻辑对应,实现联合作战指挥关系多变和需要。而当前通信人才只是按照专业分工、学科方向等进行培养的,难以培养出具有通信多业务联合运用能力的人才来。

2 通信资源配置向按需要分配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全要素全流程能力

配置方式是影响资源总体效益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建制保障模式采取资源由上而下按级分配,资源占有情况和作战任务实际需求不匹配且调整异常困难;区域化保障模式则是依据任务需要和保障标准,实现资源按需分配,资源以动态形式向任务区域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的配置模式和使用效益。一方面,统管统配模式提高了整体保障能力。区域资源统管统配使资源使用与资源占有二者分离,为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对具体任务实施整体而有重点的保障提供了管控机制。另一方面,统管统配提高了资源动态适应能力。区域资源统管统配,增强了资源的流动性,减少了闲置浪费,为从根本上缓解资源总量相对充足而局部需要匮乏的矛盾提供了有效机制。这些任务的完成,对通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教学层面全面设计优化,解决当前按照通信手段内容培养、业务能力相对分离生成,难以满足区域化保障的要求的问题。

3 通信服务向综合保障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多层级多种类通信保障能力

在传统通信保障中,作战指挥的通信联络要采用分散保障的方式,多种手段并行,方式粗放,内容单一,质量难以保证。区域化保障的通信服务,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综合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服务手段综合化。信息传输节点提供有无线信道结合、多类型接口兼容的综合接入手段;终端用户业务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二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针对具体保障对象和任务需要,采用“个陛化”的保障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三是服务内容的标准化。通过身份验证、权限控制和标准规范,将服务内容与用户身份绑定,区域内任何一个用户都对应着特定的服务内容,确保了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这些转变的完成,需要通信人员具有多层级多种类的通信保障能力。

三 基于通信岗位能力生成优化教学的对策

随着我国安全利益的拓展以及我军职能任务的延伸,我军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军事通信形成体系作战信息保障支撑能力的不断要求,对通信院校培养新型满足军事任务的通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通信人才具备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应急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等素质。

1 应急与应战相结合,把握内涵实质指导教学设计

多样化军事行动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培养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应做到应急与应战相结合,准确把握多样化军事行动内涵,科学设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的新型高素质军事通信人才能够达到“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一是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指导好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坚持教学应急与应战一体化设计。要以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准确定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本内涵,坚持以面向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为主线,强调新型军事通信人才培养针对性,注重新型军事通信人才培养层次性。二是着眼多样化军事行动发展趋势,筹划好学科专业设计。通信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要着眼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应战型向应战、应急双向兼能的方向建设发展。要深入研究未来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考虑军兵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问题,使得学科专业建设体现出多种类型应急和应战相结合的特色,为科学确立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筹划师资队伍逢设等问题提供依据。三是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特点,把握好教学方法设计。要把握好当前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热点及难点,注重总结分析多样化军事行动规律,将应急与应战结合起来,广采博纳创新教学方法。应加强对我军参与诸如“抗击冰雪斗争”“抗震救灾”等行动的总结梳理及其前沿问题的跟踪研究,创新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理论。在案例的编写上,可采取与部队合作编写的形式,使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能够较好地体现在案例教学设计中。

2 内容与任务相结合,瞄准学科前沿优化课程体系

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培养,要整体设计,把培养内容与多样化军事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应紧扣多样化军事行动需要,紧扣国家面临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建立起与新型通信院校教育体系相适应、贴近部队建设实际、保持时代的先进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一是瞄准多样化军事行动前沿,构建新型课程体系。要紧紧跟踪多样化军事行动进程,不断在专业教学内容中充实多样化军事行动的新理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联合军事行动的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和作战行动。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紧急救援等内容,使专业理论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以使培养目标能够保持较强的专业发展后劲。二是立足多样化军事行动特点,有针对性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强化专业素质基础的要求,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涵,使培训目标能够尽快胜任岗位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应着眼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所需,构建开放性、超前性、应用性相融合的综合化学科体系,形成专业教学特色。三是强化多样化任务实践总结,有针对性地地优化教育结构。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践中,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如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行动等都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都值得我们借鉴并归纳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部队。在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应实现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战例研究等内容与前期所学相互照应,有机融合,使教学结构趋于合理,内容得到优化。

3 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立足作战行动与作战任务的需求完善培养机制

健全的培养机制是通信院校对通信信息支撑保障人才培养的保证,应立足我军当前军事行动需求,将通信院校培养与通信部队实战运用相结合。首先,建立合作导师机制。应在通信院校和通信部队分别选取专家,共同培养新型通信人才。可聘请长期参与各种军事行动的通信部队首长或工程技术专家为军校的合作导师,并且用制度的形式规定通信院校专家定期参与部队的训练及演习,以开阔其视野,了解通信部队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其次,建立通信兵种教员互聘制度。教员是军校教育的主体,未来通信院校培养基于体系作战的信息支撑保障军事通信人才,应改革教员体制编制,实行定编与非定编相结合,充分发挥诸军事通信兵种教员自身优势,荟萃更多的专家、名师,在开设新型军事通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教员互聘制度。兵种专家教授,可根据其研究领域和教学需要,开设军事行动通信专题讲座,使学员能了解其他军兵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专业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动态。第三,建立课题联合研究机制。先由通信院校、部队专家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就部队参与不同作战行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调研,确定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学员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岗位任职,在联合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军事通信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由单手段、单系统的通信保障能力向多手段、多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对通信人才的要求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打牢通信人才的能力基础,不断满足军事通信在支撑联合作战体系中的使命任务需要,是当前通信类学员培养的一项突出任务。应从通信组织方式、通信资源配置、通信服务保障模式、应急与作战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改进,以优化教学法的角度来提升通信学员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常军.通信人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代小琳.未来战争的多种形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张子锵.我国军事通信人才现状与危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占田.加快转变军事通信战斗力生成模式[J].军事通信学术,2012(2).

通信能力 篇4

本刊讯为检验和提高应急通信物资调度和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应急通信资源的协同效应,切实做到应急通信“平战结合”,锻炼应急通信保障队伍,7月8日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组织联合应急通信演练,圆满完成了应急通信队伍及物资集结、光缆线路应急抢修及开通移动基站车等项目的演练工作。

在此次实战演练中,四川联通集结应急通信保障队伍37人、应急通信车6辆,卫星车1辆、移动基站车2辆以及各种应急抢修物资(光缆、小型发电机、备品备件)和工具,从“演练开始”命令发出,到完成方案所列演练科目共计2小时,比原计划时间提前90分钟。通过本次实战演练,检验了公司应急指挥调度流程顺畅性、应急通信预案的操作性、设备操作人员的实战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完成今年“防汛抗灾”、“国庆”、“十一运会”、“甲型H1N1”期间重点通信保障任务及突发事件通信保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能力 篇5

一、填空题

1、SDXC也是SDH传输网的重要网络单元,它主要由交叉连接网、接入端口和(监控单元)三部分组成。

2、SDH网络单元中交叉连接网的功能是在监控单元控制下完成接入端口信号间的(交换)功能。

3、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号帧结构。

4、SDH传输网STM-64信号的标准速率为(9953280)kbit/s.5、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虚容器是SDH网中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同容器加上(通道开销)构成的,可分成低阶VC和高阶VC两种。

6、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管理单元是在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提供(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它由信息净负荷和指示净负荷帧起点相对于复用段起点偏移量的管理单元指针组成。

7、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同步传送模块同N个STM1信号以同步复用方式构成,它代表一个具有(标准等级)速率的STM-N信号的帧。

8、SDH技术中,为了将各种信号复用映射进STM-N帧结构信息净负荷区的过程,必须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

9、SDH技术中通道BIP-8字节B3用作高阶通道(误码)监测。

10、TU-3指针提供VC-3在(TU-3)帧中灵活和动态的定位方法。

11、TU-12指针提供VC-12在(TU-12)复帧中灵活和动态的定位方法。

12、电信网络的各种功能大致可概括成两个功能群,即传送功能群和(控制功能群)。

13、SDH传送网可以从垂直方向分解三个独立的层网络,即电路层、(通道层)和传输媒质层。

14、SDH自愈网中双向4纤环路的保护方式有两种,即(段保护)方式和环保护方式。

15、在光互联网络中,基于分组或信元的数据网络支持(统计复用),并可利用多种方式接入到光网络中。

16、目前最流行的IP传送技术有三种,即IP Over ATM、(IP Over SDH)和IP Over WDM.二、单项选择题

1、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A)kbit/s.A、155520 B、622080

C、2488320 D、99532802、STM-1帧频8kHz,即每秒传送8000帧;一帧的周期为(A)?s.A、125 B、225 C、325 D、4253、ADM是一个(B)设备,它的输出和输入均为STM-N光信号,支路信号可以是准同步的,也可以是同步的。

A、四端口 B、三端口 C、二端口 D、单端口

4、SDH网络中对于双向环复用段倒换既可用2纤方式也可用4纤方式,而对于通道倒换环只用()方式。

A、2纤 B、3纤 C、4纤 D、55、SDH在2纤双向环自愈保护中,每个传输方向用一条光纤,且在每条光纤上将(A)容量分配给业务通路。

通信能力 篇6

本刊讯为加快绵阳灾区通信恢复重建,促进通信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产业园区通信服务能力,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林建祥于2月初带队赴绵阳开展专题调研。

在绵阳,省通信管理局同绵阳市信产局、发改委、科管委、北川县政府及绵阳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家当地基础运营企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听取了当地通信恢复重建工作的汇报,并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灾后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和工信部、国资委《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加快推进绵阳灾区通信恢复重建和通信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意见。

省通信管理局还对绵阳市出口加工区(国家级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加工区管委会领导、园区企业代表就园区通信服务能力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交流,对如何提升园区通信服务能力,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通信能力 篇7

本刊讯为切实做好2015年防震、防汛通信保障工作, 重点从加强应急通信装备预置、强化装备维护管理、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做好预案演练、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强化管理和基础储备工作, 同时做好基础资源数据报备和更新, 并坚持严格执行7×24小时值班和应急通信双联络人制度, 加强应急指挥平台的维护值守。

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 政府组织的无预先通知的应急演练中, 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充分体现出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的能力, 得到了政府应急办和通管局的高度肯定, 并在2015年4月工信部组织的全国应急通信信息报送测评中, 获得省内排名第一。

通信能力 篇8

一、针对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现实问题

金温线开通之后, 通信设备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出来:通信光缆埋深不足, 防护不良、山头落石随时可砸断光缆, 造成大通道及调度电路中断;管内连续道口电话是普通磁石电话, 通话声音小, 铃声小、故障多, 曾多次发生道口险情。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在公司和工电部领导的支持下, 经全体通信人员多年的努力, 在公司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 完成了“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道口电话技术改造”、“道口报警器”和“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等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有线通信保障无力、无线通信场强全覆盖、各道口通信电话不畅的难题。

1、建立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 提高通信安全保障能力

由于金温铁路通信原设计标准低, 要想保证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 必须建设备用通道, 而备用通道又不能与原径路并行, 只能另辟其它路径, 这样施工占地费、建设费用很高, 难以实现。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们把目光转向金温铁路以外, 从铁路通信封闭的小圈子中跳出来, 寻找有利于我们的新出路。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经营理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认为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是我们可以长期利用的可靠的廉价资源。经可行性技术论证, 我们认为:要想迅速提高金温铁路通信保障能力, 最简便的方法是,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路外廉价通信资源, 建立一个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不间断运用的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该通信网要以金温铁路现有的通信设备为主体, 利用多家通信运营商富余的传输通道, 为我们服务。分别与多家通信公司联网, 在任何两个通信网同时中断的情况下, 保证金温铁路通信网的不间断运用。移动公司通信网不仅要提供有线通信服务, 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场强全覆盖的无线通信网。在实施联网过程中, 我们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分别与各通信运营商谈判,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协议条款中写明非排他性, 引用竞争机制, 利用各通信运营商间的商业竞争, 来提高对金温公司的服务质量, 利用其它通运营商的通信资源来完善我们的通信网。通过建设多条有线通信通道, 保证了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 但金温铁路无线通信由于地型限制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无线大三角通信问题, 我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采用侧向思维方式, 避开投资大建设周期限长的无线列设调场强全覆盖的传统做法, 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 与移动公司合作, 利用移动公司现有的场强覆盖设施, 有计划地在金温铁路97个隧道内加装移动漏泄天线。隧道内场强覆盖设备由移动公司无偿提供, 金温铁路负责隧道内设备的安装、配合和施工安全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 管内铁路隧道实现了移动信号全覆盖。为了实现金温铁路电话与移动通信网的互通, 由移动公司投资建设了移动通信公司至金温铁路通信站间的光传输通道, 由金温铁路负责联网工作, 为下步利用移动电话网为铁路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解决机车无线列调盲区和大三角通信问题, 我们经过技术论证, 将移动无线公用电话机, 经技术改进, 在轨道车和机车上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受到司机的好评。无线公用自动电话是一种具有手机功能的公用自动电话机, 是专为移动公司公用电话亭设计使用的。我们采取了移植的方法, 将该电话机安装到轨道车、机车上, 将其加入到已建成的金温铁路6000虚拟网, 就可实现机车与行车调度员、机车与沿线各车站、机车与机车调度员、机车与机车检修人员的直接免费通话, 而且没有盲区。同时机车也可以当作被叫, 随时接受行车调度员、机车调度员的指挥以及机车检修人员的抢修指导。对保证机车、轨道车的运行安全将起到很大作用。现在已将此移动电话机命名为“机车移动电话”, 已经在9466机车上试用多年, 并在轨道车上正式使用, 效果良好并受到司机的好评。

经过努力攻关, 管内铁路施工防护、铁路应急通信、铁路安全防护、铁路道口防护、铁路巡守点等岗位已经安装了无线固话, 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生产, 特别是“铁路应急无线固话”在“10.8”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经技术论证, 金温铁路所有车站运转室、行车调室、机车调度室安装此“无线固定电话”的方案已经确定, 可保证在光缆中断时, 调度电话不中断。

2、铁路道口电话改造升级, 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原有道口电话存在声音小、铃声小的致命缺陷。加之道口环境嘈杂, 道口员经常听不清对方通知内容, 有时还听不到电话铃声, 给道口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为了增大电话机音量, 在原有电话的基础上, 加装了音频放大电路。为了增大铃声, 在电话机上加装了整流电路和继电器, 在室外安装了交流电铃, 该电铃的电源由手动开关和继电器控制, 当对方振铃时, 本方接收到交流振铃信号后, 通过整流电路使继电器动作, 其接点组接通电铃电源使电铃鸣响。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司机均可听到, 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查找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潜在问题

“查隐患、提建议、搞革新、保安全、比贡献”活动, 是我们坚持多年的消除安全隐患的成功做法。在开展活动中, 我们主动征求行车用户意见, 对现有设备进行缺点和希望点例举, 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并相应采取了具体措施。

1、研制“道口来车报警器”, 实现人机双保险

当我们了解到监护道口只靠一台电话联系还不够可靠, 万一人员一时疏忽, 会造成道口事故, 于是我们于2000年研制出了‘监护道口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 在距道口800米两侧钢轨侧加装电磁感应器, 通过电缆将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感应信号传到设在道口房的声光报警器主机上, 使主机发出闪光和音频声音, 提醒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 从而达到保证道口安全的目的。

2、研制“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 减少路外伤亡

我们专业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 于2010年研制出了“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 并在龙湾、温西站外、温客站内、石帆工区附近安装使用, 效果良好。该装置是由电磁感应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控制器、音频放大器、音量自动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等组成。该装置可安装在临时道口、隧道口、小半径曲线附近。一旦列车接近, 可发出声光报警, 提醒行人下道, 同时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安装使用。

联通震区通信能力已恢复震前水平 篇9

8月6日,经过三日的紧急抢修,除八宝尖山基站因道路损毁严重无法修复外,中国联通其他基站全部恢复通信,震区光缆故障已全部抢修恢复,集客电路抢修恢复1条。目前完成11个基站小区扩容工作和1个新建3G基站开通工作,另外一个3G站正在开通中,通信能力已恢复到震前水平。

中国联通从北京调配的1台便携式卫星站、20台卫星应急电话已于8月5日10点到达昭通震区,昭通到北京沙河卫星站电路已经测通,机动局到位的应急基站、卫星电路随时开通。另一台小型卫星车预计今天到达,2套微波及光纤收发器备件已运达昭通震区。贵州联通派出的2辆应急抢修车、7名技术人员携带5台油机、2部海事卫星电话及OTDR等设备已于4日抵达昭通震区,已投入通信保障。以上装备可为指挥调度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59人次,抢修车辆52辆次,油机86台,应急通信车1台,小型卫星车1台,便携式卫星基站1个,应急通信设备23台。

截至8月6日,昭通联通建立临时抗震救灾爱心服务站7个,还有2个服务点正在建设,提供了48部手机终端、70个充电宝、便携式充电头30个、插板20个、3套笔记本电脑和上网卡为灾区群众免费提供通信服务,已服务用户数达2 000户,可服务用户达10万户。中国联通已为灾区群众减免8月份话费,尽最大努力为灾区人民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同时,10010客服热线为联通停机用户紧急开机、提供免停机服务和寻亲热线服务。

通信能力 篇10

几个月时间内, 五大巨头中的四家都卷入了知识产权纠纷, 受到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专利至关重要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领域的影响作用是有区别的, 公认的通信和医药是受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影响最大的领域。

通信领域之所以受到专利的巨大影响, 原因就在于通信的目的就是实现互联互通, 统一的标准是它的核心。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技术标准下部署有专利, 就无异于拥有了必经之路的收费站。例如CDMA技术的先行者美国高通公司就向采用其技术而未使用其芯片的企业收取销售收入5%的专利费, 即使诺基亚、博通和德州仪器这样的通信巨头对此也没有办法, 只能是以专利许可费率过高为理由, 在2005年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反垄断行为调查, 和解也是付出几十亿美元的代价。

华为:以自主知识产权支持销售是关键

摩托罗拉是华为在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2000年双方签订协议, 由华为设计、优化、制造产品并出售给摩托罗拉, 由摩托罗拉以自身商标来转售。就华为研发并提供给摩托罗拉的技术, 双方签订有多份协议。此次华为起诉摩托罗拉的直接原因为, 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诺基亚西门子通信 (简称“诺西”) 将收购涉及相关业务的摩托罗拉网络业务部门。

打个比方, 华为的事情更像是恋爱十年, 分手后财产要分清楚, 索要个青春损失分手费。已故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总结知识产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形, 并且可以无损传播。华为如果不进行相关诉讼, 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损失只能白白承担。华为要到和解费用应该算是填平了损失。

2011年4月13日晚, 华为与摩托罗拉宣布就所有未决知识产权诉讼达成和解。按照披露的信息, 在向华为支付转让费后, 摩托罗拉得以将与华为之间的商业合同转移给诺西, 从而使诺西能获得及使用华为的保密信息。这也意味着诺西收购摩托罗拉无线资产消除了最后的障碍, 通信设备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不过华为后续失去了摩托罗拉的海外销售渠道, 如何另寻出路才是问题关键。华为面临选择, 是另寻渠道, 还是以自主品牌打市场。当初以摩托罗拉为渠道, 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是重要的考虑, 今后以自主品牌打市场, 对知识产权能力的考验愈加严峻。

目前华为在多个国家取得了重大突破, 所以此次诉讼很可能是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转变的契机, 建立自身销售渠道, 更多地以华为商标来销售经营。

失去贴牌渠道, 对于华为应该是成长中的阵痛, 脱离了拐棍才能真正自主奔跑起来。实际上这些年, 我们已经看到了华为在这方面的努力。2009年2月, 华为加入WiMAX的OPA开放专利联盟, 成为WiMAX专利联盟的许可方。这对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突破专利壁垒、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

中兴:考验数量更考验质量

如果将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比喻为分手后索要分手费, 那么中兴的知识产权诉讼可以比喻为上车后买票, 希望买到打折票, 知识产权收费很多都是这种先上车后买票型。

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有一个从落后到迎头赶上的过程。举个例子, 最早在中国申请CDMA技术的是1990年美国高通公司的申请, 而国内公司也开始就CDMA技术申请专利则要到1997年, 其中有7年的空档期, 这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遗留问题。在知识产权的空白期需要支付知识产权成本也是正常的。从目前各方面的消息看, 爱立信是就GSM和WCDMA等对中兴展开诉讼。在通信领域购买专利许可并不丢人, 多方互相许可也是常有的事。但要讨价还价都要有筹码, 对于中兴通讯而言目前考验其能力的就是所积累的几万件专利的含金量, 因为专利重视数量, 更重视质量。

高技术的通信领域利润丰厚, 我国企业凭借固有的产品性价比优势, 已经在市场上获得很大的成功。知识产权的较量成为面对的实际问题, 我国企业在前几年也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 积极扩展专利数量, 如今到了检验这些专利含金量的时候。

上一篇:绿色意识下一篇:文学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