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运用

2024-08-14

语义运用(共11篇)

语义运用 篇1

英、汉语中皆有数目繁多的介词, 尽管它们在语法的聚合性方面显示了共同的质的特征, 但因其各自受着不同语言结构体系及内在发展规律的制约, 所以, 在其构成、结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诸方面则各有其个性特点。本文拟对英、汉语介词的语义特征作一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 对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问题提出己见, 以求教于大家。

一、英、汉语介词的语义特征

介词的语义指的是介词在句子结构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而非词汇意义。英、汉语介词相比, 其语义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英语介词大多具有多义性, 即一个介词能表示多种意义;而汉语介词一般则呈相反的特征———具有单义性, 即一个介词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如汉语的介词“把”, 只表示引介动词的受事;“被”只用引出施事或表示被动;“比”仅用于比较关系等;“为了”只表示目的等。仅有个别是多义性的, 如“在”能表时间、处所、范围等多种意义。而英语中一个介词表多种意义则是极为普遍的。现以“for”为例, 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则可见一斑。

(1) Exercise is goal for health.

运动对健康有益。

(2) She was punished for her crime.

她因犯罪受处分。

显而易见, 英、汉语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同时, 我们亦可看到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 兼有介词的多种语义;其二, 兼有动词或其他词类的多种语义。

英语介词何以会有多义性呢?这个问题较为复杂, 亦值得深入研究。但我们以为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其一, 基本介词的内向性。

英语介词可以分为基本介词、短语介词和分词介词三类, 其中基本介词为其核心部分。就基本介词而言, 其突出的特点是内向性。这种内向性是指其再生能力差, 其衍变、发展、滋生的趋势主要靠内部转化, 而不能从其他词类转化而来, 相反, 英语的介词还会转化为其他词类 (当然, 靠着基本介词的内部衍化也使英语增加了一些短语介词, 但仍然不敷所用) 。英语介词的内向性特点便促使其基本介词不得不向多义性发展 (一词多用) , 以弥补其量的不足。这一点, 与汉语介词明显不同, 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从动词转化而来 (即外向性的) , 且这种演变的趋势还在发展, 如“通过”、“用”等等。

其二, 使用意义的精密性。

英语介词使用意义比较精细, 而原有介词数目有限, 这也使其不得不向多义性发展。汉语的“登在报上”、“写在纸上”、“在房间的角落”都用同一个“在”, 而英语则分别要用in, on, at;in the paper, on paper, at the corner of the room。又如:他对我发脾气。 (He become angry with me.) 我对科学有爱好。 (I have a love of science.) 他对学校负责。 (He is responsible to the school.) 这几个句子分别要用with, of, to。这样多样化的使用介词, 意义既精密、细致, 表达也灵活多变, 而且上述各例中的介词in, on, at, with, of, to本身的语义又丰富多彩。

其三, 语法功能的单一性。

不同语言, 其语法特点不一。汉语词类语法特点之一便是其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即词类与句子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名词、形容词、代词都可以充当状语, 动词亦可充当定语等。而英语则不行, 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是比较固定、单一的, 即词类与句子成分间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需要表示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意义时, 英语则往往要用介宾短语来代替, 如“墙上挂了很多画。”英语必须写成“There are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ll.”“烈士纪念碑。”要说成“The monument to the martyrs.”“后天我乘快车到上海。”可以两个动词连用, 英语“The next day, l left for Shanghai on the express.”只许可用一个动词谓语, 另一个动词“来”就要用介词“on”来替用。诸如此类, 英语介词用途增多, 也必然促使介词向多义性发展。

二、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

由于英、汉语介词及其结构的不同、意义上的差异、语言表达方式的悬殊, 因此, 介词及其词组的运用和翻译就难以找出固定的模式和规律来, 但了解了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和汉语介词的单义性, 无疑对介词及其词组的运用和翻译是大有裨益的。以下就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提出几条原则, 供学习英语的人们参考。

1. 英语介词的运用

英语介词语义繁多, 用法复杂, 在运用方面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困难。其运用上的错误大致有四种状况:误用、多余、残缺相混用。

误用:英语介词与其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有一定的搭配关系, 介词搭配错了, 称为误用。如:not from、aim at, objection to等。

多余:不该用而用, 称为多余。如:answer (相当于reply to) , 只能说“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不能说“please answer to my question.”

残缺:该用而不用, 称之为残缺。如“ask for a thing”, 不说“ask a thing”。

混用:该用甲介词而用成了乙介词, 称为混用。如, 不能说“We come at school every morning.”应该说“We come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造成以上运用错误的原因很多, 概而言之, 应该说是与其不能正确地了解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和汉语介词的单义性是密切相关的。细细分析,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汉语介词的意义去套英语介词。

We are advancing toward the right direction. (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toward应改为in]

(2) 由于把汉英词的类属相混造成。

We acrossed the bridge and soon to a hut. (我们过了桥, 不久来到小屋前。)

[across是介词, “过”是动词, 不能把across作汉语“过”来用。这句应改为“We walked cross the bridge and soon came to a hut.”]

(3) 由于英汉语动词的及物不及物的不一致所造成。

We arrived the cinema in time. (我们及时到达电影院。)

[arrive是不及物动词, 须加介词“at”或“in”再带宾语。汉语“到达”可以直接带宾语, 此句应在arrived后加介词。]

(4) 由于汉语能以动词作宾语造成。She is always fond to talk. (他喜欢说话。)

[fond之后不能带不定式动词做宾语, 一定要在fond之后加介词of才能带动名词作宾语。此句应改为“She is always fond of talking.”]

(5) 其也原因造成的误用。

I lost the key of the room. (我丢了房间的钥匙。)

[英语表示定语的介词不限于“of”, 因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影响, 误用“of”, 此句的“of”应为“to”]

2. 英语介词的汉译

英语介词的汉译问题, 论者颇多, 但真正能就汉语句法的结构特点加以论述的, 并不很多。这里试就此提出几个应注意的方面。

(1) 用对等的介词来译。这种方法最明确, 也跟句子的结构相适应, 应尽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有时虽然也显得比较生硬, 但总比意译精确得当) 。例如: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很多人沿着河边散步。

(2) 用介词翻译时, 有时要在介词宾语后再添上名词、方位名词或其他词类, 形成“在……上”、“在……下”、“从……来”等格式。例如:

We shall come back within an hour.

我们在一小时之内回来。

(3) 用动词来译。英语介词能在句中表达出动词表达出的意义, 这类介词要用动词来译。这是汉译的特殊方式。例如: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one year.

我学英语有一年了。

(4) 用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来翻译, 而句子成分大多数不变的。例如:

There are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ll. (墙上有许多画。)

[名词“墙上”变成主语。]

(5) 倘若采用以上方式翻译很勉强、不自然, 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

The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snow.

遍地是雪。

上例的翻译就比“大地被雪掩盖了”要贴切、自然些。当然, 意译要以语境为依据, 离开了语境则难以达“信”, 在“信”的基础上, 方可言“达”和“雅”。翻译之论————“信、达、雅”三原则, 前人之述备矣!

语义运用 篇2

防火墙的语义演变过程-基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

语义在语境中产生,指向具体的事物及特征,其变化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语义链模式从语义框架建构和隐喻策略使用两方面分析汉语名词“防火墙”的.词义演变过程,对把握语言的发展脉络及创造新词新义有一定的帮助.

作 者:李春晓 LI Chun-xiao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27(3)分类号:H030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语义演变 隐喻 防火墙

语义运用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形态语义;产品语义;产品设计

一、形态语义学

语义学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是以符号学为基础,借用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概念。形态语义学属于非文字语言的情感符号系统,其形态语言具备表达信息和传递思想的功能特征,它基于人的感知体系,从外部认知事物的内涵特征,包括内在本质的含义与外部特征的关系。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逻辑推理性和秩序统一性,其解读方法既服从社会习惯,受普遍认知规律的制约。传统文化不是凭空存在的,“任何生命体的创造首先要有形态的物质基本要素。”通过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现代文明开端的蒸汽、电气时代,及至今日的信息社会,可以看出人造物始终伴随着社会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评价标准。起决定力量的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形态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技术的革新使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增强同时也改变着物质需求标准。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此时人造物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提供使用功能,更多的成为精神层面的延续,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象征。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形式语言的艺术表现便是精神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并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

二、传统文化形态语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活艺术的趣味培养渊源已久,对感性生活的追求在历代文人身上都可以看到执着的坚守,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具特色。反应了在传统哲学思想熏陶下的古代文人,对仁义礼信高尚品格的追求。做工精致,形式简洁,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造型洗练,形象浑厚,风格典雅的艺术特点。意义丰富且形态富有变化,通过对文字艺术的完美运用,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审美品味。

美的目的是达到心理与视觉的平衡。在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中,人们将对环境的理解抽象成为丰富的形式图案,寄托在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例如,传统建筑中将固定屋檐瓦片的石雕刻画成仙人走兽的题材,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有驱邪镇宅保护住宅的寓意;园林景观的门廊被设计成“瓶”的形状,不仅生动美观,还带有“出入平安”的祝福;保护住宅隐私的影壁上,装饰有意味长寿多福的龟纹等等。时光倒退千百年,生活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人,沿承历史传统,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通过联想、双关等抽象方法对自然元素进行精炼、提取,并附加在日常事物上。经过反复的实践经验积累,完成人们对形式美的认知过程。这一活动不仅让物摆脱了单调与乏味,也与使用者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产生思想共鸣。

三、产品设计语义

乌尔姆设计学院率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并在80年代作为完整概念被提出。产品语义学以研究设计对象的含义、符号象征以及使用的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等为学科任务。认为制造物不仅要具有特定的物理机能,同时还应该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操作流程,甚至构成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自然融入生活环境中去。当新技术发展对功能表达的限制日趋减弱的时候,市场和消费者对多样性的期望,使以物为中心的“形式追随功能”传统单向设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情感”互动模式方向转移。一个好的产品,不仅有明确的功能意義表达,同时是象征意义与情感的输出。在产品的语义表达中需要考虑的是使用者认知行为的物理与情感需要,而不是拘泥于内在结构对外型表述的限制。产品语义学研究的是产品自身的一些符号,以及这些符号的表达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解释,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由外部开始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事物表象的感觉、知觉到实践活动,再上升的概念认识来完成对事物的理解。产品通过其外在形态,如色彩、材料、质感、图形等来强化产品的符号特征。从本质与特征来看,这与设计艺术形态语义本身的含义是一致的。

四、传统文化形态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产品设计是时代的艺术,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存在设计者、设计对象以及使用者三个部分。传统文化的形态语义是对文化遗产的抽象概括,与设计活动相辅相成,构成反应某一时段人文面貌的人造物形态。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传统文化,须符合当下时代的认知模式和使用语境。首先是认知共识。与使用者建立共同的认识基础,包括感性经验认识与理性经验认识,以及社会经验认识。通过了解使用者的感知觉模式、审美趋向等内容,分析使用者的感性认知经验。形态感知语言的思想交流性会让使用者产生立体空间、运动知觉的感受,同时也会形成愉悦、痛苦、忧郁等情绪性反应。使用者在操作技术、知识等方面的积累则决定了其理性层面的认知方式。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对语义传达同样起决定性影响。社会伦理情感语言包括对文化历史风格的承袭与怀旧,对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道德理念与自身荣誉感。在充分了解文化原形的艺术特征之后,对其内涵做出分类归纳。再与生活使用环境做契合对比,以产品设计形式美原则为依据,抓取文化原形中的艺术精髓在设计活动中采用描摹与结构等艺术语义修辞手法,如“仿拟”、“联想及象征”、“比喻”与“借代”等。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产品功能形态中。为其寻求新的价值观和审美体验。

五、结语

随着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不可避免的全球化浪潮向传统文明的个性化特征袭来,商品时代的快节奏消费也冲击着基础的文化土壤。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资源丰富,却大多因缺乏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濒临消亡的边缘。存在于生活中的才最为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通过设计活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用活动的市场给传统文化带来新鲜血液,才能延续文化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琼.基于产品系统理论的文化衍生品开发[J].艺术百家,2013(03)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慎任.设计形态语义学—艺术形态语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赵克理.顺天造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语义运用 篇4

1. 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2004年1月, 教育部印发了新的教学要求 (试行) , 指出“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 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教学成果论只把学生当作听力材料接受的机器, 只强调反复听磁带, 听广播等,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而无法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整个课堂显得沉闷枯燥, 其有效性值得质疑。“学语言有如谈恋爱, 除了身心要全面投入, 还得理解和钟爱那门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作为该课程教学的教师, 本人迫切希望了解听力理解的机制, 了解相关理论,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更科学地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一项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 , “听”被传统地列为语言五大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首位是颇有道理的。无论从即时的角度看还是从历时的角度看, 语言首先是以语音形式存在的, 并以该形式为主进行传播的。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里弗斯和M.坦珀尔的统计, “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 超过说、读或写。所以, 以听、说为主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了英语教学中的关键;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急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听力干扰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1. 现代控制论理论

说、听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 同时也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人到底是如何听懂他人的话语?听本族语和听外语的理解机制是否一样?这些问题和人类的根本问题———思维问题一样, 直接关系到人的意识器官———大脑。在现代控制论的研究中, 不为人所认识的研究客体被形象地称为“黑箱”, 已为人有所认识但还不完全的研究客体被称为“灰箱”, 人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看见一个“白箱”。这里, 黑、灰、白的关系是相对的。比如人脑, 对于研究脑神经的医学专家来说, 它已是个灰箱, 但对于我们研究听力理解机制的人来说, 它们还是黑箱。黑箱是无法打开的, 那么怎样着手研究呢?一般来说, 通过研究对黑箱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之间的关系, 可以间接地对其内部系统进行判断。

听力理解是对语音符号组成的信息流接收并做出反应或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

2. 现代信息论

上面的简图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粗略的听力理解机制。那么研究听力理解机制从哪里入手呢?现代信息论表明, 语言的口头表达同其他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字、图形、手势等一样, 均为信息的载体。信息的概念和种类是广泛的, 但所有各种信息要成为有效信息, 从其形式、传递到利用, 都要经过下图所示的过程。

这样, 图1就分解为图2中的若干环节。图2所表示的信息流程图对任何信息都适用。作为信息中最常见的语音信息自然可以从上述环节进行研究, 从而去探究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1) 信源和信息

信源即信息的来源, 从日常说———听的过程来讲, 信源是人;从信源发出的信息, 是以语音音素或其他形式而存在的。无论是“help!”、“救命”, 还是国际上通用的莫尔斯电码中的“...------...”即“SOS”, 其信息的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信息本身和接收者语言水平直接关系较少, 而和他的生活阅历、文化层次、工作或研究领域、知识面关系较大。因此, 在听力教学中, 尤其是听力材料的准备上, 要注意信源和信息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

(2) 编码与干扰素I

就任何信息来讲, 码是其组成的基本要素, 而编就意味着把这些基本要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 成为有规律可循、可以加以识别的信息流, 在靠听所接收的人类语言信息中, 信息是由表及里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编码的:语音、语意和文化。处在表面、最能为人感知的是语音编码、语音音素以及将其组织在一起的特有规则, 是一种语言区别其他语言的根本特征。任何信息在其编码输出的时候, 总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在说———听过程中的编码环节上, 干扰素一般都来自信源即人, 且干扰素发生的层面一般为表面, 即语音编码。这一层面的干扰有:不同的国家的不同英语发音, 发音过程中的同化、省略、变音、连读、重音、语速、重复、停顿等等。

(3) 信道与干扰素II

一般说来, 在实际生活和课堂教学两种情况下, 有单一听和听看结合两种不同的信道。这一环节的干扰素主要来自语言意义方面。

(4) 解码与干扰素III

美国语言学家彼得·法尔布把人类语言交际看成是一场竞技游戏 (game) 。游戏能否有效、顺利地进行, 全靠参与者是否拥有并熟悉同样的竞技规则 (Frab, 1983)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在交际中的编码、解码的过程

听力理解中的干扰主要是在语音、语义、文化三个层次编码与解码的不一致造成的。

从以上对听力理解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要使语音信息产生反应、反馈的过程能顺利地进行, 关键在于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在语音、语义、文化三个层次都拥有并使用一致的码。听力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习者最终拥有并能够自觉运用这些码。

但是, 语音、语意以及文化这三大干扰素对学生的具体影响如何?如何从听力内容和听力方法上降低这些干扰因素?

三、关联理论简介

何自然教授认为“理解话语”实际就是一个人类推理、寻找关联, 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 (contextual implication) 的思维过程。交际中话语的句子之间既通过语法相互关联, 又以一定结构发生语意关系, 并始终服务于具体语境中作者的交际意图。

Grice早在1957年就提出研究话语的非自然意义, 以便正确理解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在自然话语中, 话语的自然意义是指人们能按照常规通过字面意义 (abstract meaning) 而获得话语意义 (contextual meaning) ;在言语交际中,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是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 即在特定场合下表达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语用者除借助逻辑化的语用规律理解一般含义外, 更重要的在于结合语境, 推导于交际意图相关的会话含义, 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歧异, 补全缺损环节 (missing link) , 这便有赖于关联理论的积极运用。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关联理论强调从信息处理的总的认知理论出发去理解话语。它指出在话语理解时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 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加以综合, 再结合语境假设。

在关联理论看来, 交际过程中“找关系”的办法主要是对三种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三种信息是: (1) 旧信息, 即交际者对某个话题的已知信息。 (2) 新信息, 即交际者对某个话题的未知信息。 (3) 关联信息, 即把新、旧信息联系在一起的信息。

四、运用关联理论解析英语听力试题

在英语听力考试中, 推理判断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 以短对话为例, 此类题型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What dose the man/woman mean?

What does the man/woman imply?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听者通过所获取的语言资料去推断可能产生的行事行为 (Locution Act) , 这需要靠分析推理获得新的认知。例如:

W:I’m so sorry sir, and you’ll let me pay to have your jacket cleaned, won’t you?

M:That’s all right.It could happen to anyone.And I’m sure that coffee doesn't leave lasting marks on clothing.

Q:What does the man imply?

A.The man blamed the woman for being careless

B.The man misunderstood the woman’s apology

C.The woman offered to pay for the mans’coffee

D.The woman spilt coffee on the man's jacket.

分析:女士提到将jacket送去洗, 由她来付费 (根据pay, have cleaned) , 而男士则说It could happen to anyone这种事情难免发生, 并没有责备的意味, 消除A的语义干扰。因此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女士弄脏了男士的衣服, 并消除了由女士付咖啡费用的C语义干扰。以上关联即可补全缺损环节 (missing link) 即答案D。

M:I’m really surprised you got an A on the test;you didn’t seem to have done a lot of reading.

W:Now you know why I never missed a lecture.

Q:What contributes to the woman’s high score.

A:Attending every lecture.

B.Doing lots of homework.

C:Reading very extensively.

D.Using test-taking strategies.

分析:男士奇怪女士的成绩, 女士提及从来不落下一节课。所以运用简单的逆向思维推理就知道每次上课是她高分的原因, 很容易就消除了B、C、D的语义干扰。答案为A。

结论

笔者认为听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话语关联, 结合具体语境, 通过认知推理, 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语义干扰,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然而, 能否运用关联理论消除语音、文化方面的干扰,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Blakemore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Oxford:Blackwell1992.

[2]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Longman.Inc.2000.

[3]Howatt, 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4]Bowen, Tim&Marks, Jonathan.Inside Teaching.Oxford:Heinemann Englsih Language Teaching, 1994.

[5]Grice, H.P.Meaning.Philosophical Review.1957 (66) .

[6]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7]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4) .

[8]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2) .

法律词汇语义关系辨析 篇5

法律词汇语义关系辨析

本文从语义学的观点出发,对主要的法律英语词汇语义关系,即同义关系、同形异义关系、反义关系、多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进行认真的剖析,旨在阐明在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了解并有意识地进行这些关系的.辨析对提高译文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 者:宋雷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31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年,卷(期):25(10)分类号:H033关键词:翻译 词义 关系 辨析

语义运用 篇6

【关键词】瓦西里椅子 形态 语义

产品语义是以符号的认知观来认识和研究工业产品,它的设计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形态上,所以也称为产品形态语义。产品形态语义对促进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建立产品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从而用产品的概念性语义来逐层把握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产品的需求,同时诠释产品的特征,表达产品的功能。

产品形态语义的设计,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信息界面,都是经由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使产品形态表征,包括功能、使用、美学、文化等内在的意义信息的有意识的规划和调整,来加快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

1 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

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实际上是人、物、环境、社会以及文化等关系在产品与人的情境构架中的清晰化、关联化的循环展开的过程。

产品形态语义生成的方法实质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其材料、音响、色彩、质感、结构、造型等视觉要素;设定产品的使用环境;建立产品由“表及里”,即由外延意义向内涵意义这一预期语义的延伸。

产品形态语义的生成不仅要考虑产品形态的表象(能指)与意义(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要考虑使用者这一因素,因为形态语义的生成都是在人际传播中形成的。产品形态语义实际上就是用来“传情达意”的,是传递信息情感的媒介。

2 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生成方法及目标语义传达编码功效

2.1 瓦西里椅子背景资料分析

瓦西里椅子是包豪斯在德绍市崭露头角的第一批产品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包豪斯学校作为功能主义设计领导者的声誉。椅子的设计者马塞尔·布鲁尔(1902-1981)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故而取名为“瓦西里椅子”。当时,为了方便,材料大多是用黑、白纤维布或金属丝网制成,包括可折叠和不可折叠两种造型。

2.2 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和文化情境设定

为了更好地分析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本文首先描述一个高级设计公司的员工休憩与交流的场景图:一个美好的中午,忙碌了一个上午的员工们吃完午饭,聚集到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所,放松地进行沟通交流。小“休憩”场所以瓦西里椅子为依托,坐在椅子上不仅舒适,而且也烘托着整体空间简约实用的理念。员工们在这里阅读、思考、交流、休憩,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一切都显得十分的惬意,就这样,大家聚集在这里放松地度过中午时光......

从以上描述的休憩场景中我们可以提取瓦西里椅子使用的一些关键词:休憩、舒适、简约、实用、阅读、思考、交流、合作等,这些关键词构成了瓦西里椅子的使用情境。瓦西里椅子是现代主义风格,“Less is more”的装饰思想﹑机械化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使椅子的造型越来越靠近纯形态(三角﹑圆﹑方)之间的组合重构。瓦西里椅子整体形态的简约实用与环境是一致的,西式生活的典雅和精致以及功能主义就构成了瓦西里椅子使用的文化情境(如左图所示)。

2.3 建立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

瓦西里椅子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是对包豪斯“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概念的表现形式。基于之前的分析,结合产品的任务描述,我们可以建立瓦西里椅子的形态语义传达目标。

主要从外延语义的传达目标和内涵语义的传达目标来描述。如表1所示。

2.4 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传达编码转换和整合

在确立了瓦西里形态语义的传达目标之后,就要对这些传达目标转换成编码并进行整合。如表2所示。

在分析了瓦西里椅子的形态语义的传达编码之后,需要对传达编码中重复和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最后形成完整的传达编码体系。通过综合运用产品设计中形态的各种要素,最后形成了如下方案。

设计说明:瓦西里椅子,是最早应用钢管材料的设计产品之一,是对包豪斯“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使用现代工业的生产工艺,利用比较廉价和实用的材料,解决标准化问题,也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作。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简洁,具有优良的性能。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座椅造型,而且更加注意椅子的功能性,让人感觉更舒适,这款设计很好地将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总之,瓦西里椅子是艺术与功能相统一的设计产品。

2.5 瓦西里椅子形态语义目标传达编码功效描述

在完整地将产品形态语义的传达编码整合到实际产品的设计中之后,还需要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以下是对瓦西里椅子的传达编码功效的一个描述,主要是对产品所传达的信息内涵,体现的审美趣味和表达的情感诉求的一个描述。

瓦西里椅子,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简洁,具有很优良的性能。瓦西里椅子曾被称作二十世纪椅子的象征,在现代家具设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钢管家具具有包豪斯最典型的特点,以至于被后人认为是包豪斯的同义词。

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为了证明这一点,萨利文阐述了一条自然规律:“自然界中每个物都有形式,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外部特征,外部特征向我们指明这个物是什么,以及我们和其他物的区别。无论何时何地,形式都遵循功能”。瓦西里椅是比较注重功能性的设计。因 “坐”而“做”,为“座”而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形式遵循功能。瓦西里椅的外观造型很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加以点缀,更注重椅子本身的实用价值,即椅子的功能性。与瓦西里椅的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是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注重强调设计的外观形式,而不是优先考虑功能性。装饰主义不同于功能主义,它所奉行的不是形式和功能相统一,形式为功能服务的原则,而是使形式大于功能的手法,在游离于功能之外追求形式的新颖。

瓦西里椅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座椅造型,而且更加注意椅子功能性,让人感觉更舒服,同时,椅子的重量也更轻。这款设计很好地将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在艺术设计实践中,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往往是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做到形式和功能相统一。

结语

语义运用 篇7

关键词: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公差语义解释,平行度公差,同轴度公差,位置度公差

0 引言

新一代GPS(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是ISO/TC213针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计量而规定的一系列宏观和微观的几何技术规范[1,2]。GPS通用概念作为新一代GPS制造标准体系的语言基础,为制造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的技术平台。传统的GPS使用文字叙述产品的几何公差规范,繁琐冗长,而新一代GPS采用规范统一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来描述产品的几何要素,用概念化的数学符号规范地表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特征,包括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等一系列要求[3,4,5]。

我国制造业正在深入推广新一代GPS,迫切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新一代GPS语言,以克服传统公差标准和标注需要有经验的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所获取的公差信息存在歧义性、模糊性及不一致性等问题[6]。本文在研读ISO/TS 1745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通用概念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7,8,9],尝试对标注几何公差并使用相关要求的几个图例进行了GPS语义解释,供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探讨。

1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的GPS解释实例

1.1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的说明和解释

如图1所示,基准B为内孔200±0.1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A,平面A相对于基准B有平行度公差要求,公差值为0.2。

1.2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的GPS解释

1)几何要素(Geometric features)

图2所示为图1所示零件的表面模型示图,S1为从非理想表面模型中“分离”出来(对应于图1中基准B的非理想圆柱面)的非理想圆柱面。

CY2是由“拟合”操作识别和获取的理想圆柱面,“拟合”操作获取的均为理想要素,它是按照特定的准则使得理想要素逼近非理想要素的过程。“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非理想要素S1和理想要素CY2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0:

目标:CY2是非理想要素S1的外接圆柱,CY2的直径存在最小值,即CY2的直径应最小:

S3是一个非理想表面,由公称表面模型可知是平面,它是对非理想表面模型进行“分离”操作而获得的非理想要素。

PL4是由“拟合”操作获取和识别的理想平面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S3和PL4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零。即:

式中,S3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3为S3上一点。

目标:非理想要素S3和理想要素PL4之间的最大距离(方位特征)应最小:

而非理想要素S3和理想要素PL4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基于S3上的每一点与PL4之间的距离,公式表示为:

式中,S3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3为S3上一点。

2)指定特征(Specified characteristic)

图1中平行度公差规范,“评估”操作的要素为PL4,PL4与CY2导出要素之间,指定特征为PL4与CY2导出要素之间的夹角与L的乘积,其中如图3所示。

3)条件(Condition)

“评估”判据与L的乘积的绝对值应小于等于0.2。

2 轴线同轴度公差的GPS解释实例

2.1 轴线同轴度公差的说明和解释

如图4所示为同轴度公差规范图例,被测要素外圆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相对(基准C)的中心轴线有同轴度公差要求,且有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当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允许的同轴度公差为被测要素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处于之间,且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即外圆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小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MVS。其中,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为同轴度公差。当基准要素偏离边界(最小实体边界)时,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从而使得被测要素的边界随之浮动。

2.2 轴线同轴度公差的GPS解释

1)几何要素(Geometric features)

图5为图4所示零件的表面模型示图,非理想表面S5由公称模型可知是个圆柱表面,通过对非理想表面模型“分离”操作来获取。

CY6是由“拟合”操作获取的理想圆柱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S5和CY6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零。即:

式中,S5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5为S5上一点。

目标:CY6作为理想要素是非理想要素S5的外接圆柱,CY6的直径应最小:

S7是从非理想表面模型中“分离”获得的非理想圆柱要素。

CY8是由“拟合”操作获取的理想圆柱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S7和CY8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零;CY8圆柱表面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与CY6圆柱表面(基准C)之间的角度为0°;CY6的直径数值为即:

式中,S7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7为S7上一点。

目标:CY8作为理想要素是非理想要素S7的外接圆柱,CY8的直径应存在最小值:

2)指定特征(Specified characteristics)

图4中同轴度公差规范,需满足外圆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小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评估”操作的要素为CY8,指定特征为CY8的直径。

3)条件(Condition)

“评估”判据:CY8的直径数值减去的差值应大于等于0.2。

3 位置度公差的语义解释实例

3.1 位置度公差的说明和解释

如图6所示为位置度公差规范图例,被测要素Ø200+0.15孔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相对基准A和基准D有位置度公差要求,且有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D;被测要素外圆Ø300-0.15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相对于基准A、基准B和基准C有位置度公差要求,且有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对于Ø200+0.15的孔而言,当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位置度公差为0.5;对于Ø300-0.15外圆而言,当被测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位置度公差为0.5。孔和外圆应满足下列要求[11]:

1)Ø200+0.15孔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处于Ø20~Ø21.5之间,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不超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即体内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 M V S。其中,为孔中心轴线的位置度误差;

为孔中心轴线的位置度公差。

当基准D的组成要素Ø300-0.15外圆的体内作用尺寸偏离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时,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范围浮动,浮动量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与其边界尺寸之差;

2)外圆Ø300-0.15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在Ø28.5~Ø30之间,且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遵守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即外圆的体内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MVS。其中,为外圆Ø300-0.15中心轴线的位置度误差,

为外圆中心轴线的位置度公差。

3.2 位置度公差的GPS语义解释

1)几何要素(Geometric features)

图7为图6所示零件的表面模型示图,非理想表面S9由公称模型可知是个平面,通过对非理想表面模型“分离”操作来获取。

PL10是一个理想平面,它由“拟合”操作获取和识别。“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非理想要素S9和理想要素PL10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0:

目标:非理想要素S9和理想要素PL10之间的最大距离(方位特征)应最小:

而非理想要素S9和理想要素PL10之间的方位特征是基于S9上的每一点与PL10之间的最大距离:

式中,S9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9为S9上一点。

S11是从非理想表面模型中“分离”获得的非理想圆柱要素。

C Y 1 2是由“拟合”操作获取的理想圆柱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S11和CY12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零;CY12圆柱要素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与PL10理想平面(基准A)之间的角度为90°;CY12圆柱表面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与CY14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基准D)同轴;并且有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D(对应CY14)。即:

式中,S11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11为S11上一点。

目标:理想要素CY12是非理想要素S11的外接圆柱,CY12的直径应最小:

S13是从非理想表面模型中“分离”获得的非理想圆柱要素。

C Y 1 4是由“拟合”操作获取的理想圆柱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S13和CY14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小于等于零;CY14圆柱表面的导出要素(中心轴线)与PL10理想平面(基准A)之间的角度为90°;CY14的导出要素(轴线)相对于基准B、基准C应位于理论正确尺寸100、80所确定的理论正确位置上。即:

式中,S13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13为S13上一点。

目标:CY14作为理想要素是非理想要素S13的内切圆柱,CY14的直径应最大:

S15和S17是从非理想表面模型中“分离”出的非理想平面要素。

PL16、PL18分别由非理想平面S15、S17“拟合”操作得到的理想平面要素,“拟合”操作的约束和目标为:

约束:非理想要素S15和理想要素PL16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0:

非理想要素S17和理想要素PL18之间的最小材料距离大于等于0:

并且,PL16与PL18之间的角度为90°:

目标:非理想要素和理想要素间的方位特征(最大距离)应最小:

而非理想要素和理想要素之间的方位特征是基于非理想要素上的每一点与理想要素之间的最大距离:

式中:S15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15为S15上一点。

式中,S17为非理想表面模型中的一部分;PS17为S17上一点。

2)指定特征(Specified characteristics)

图6中位置度公差规范,需满足孔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外圆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小于最小实体实效尺寸。“评估”操作的要素分别为CY12、CY14,指定特征分别为CY12的直径与DLMVS=22之间的差值;CY14的直径与d LMVS=28之间的差值。

3)条件(Condition)

“评估”判据:CY12的直径数值减去22应小于等于0;CY14的直径数值减去28应大于等于0。

4 结束语

本文使用GPS语言对标注有平行度公差、同轴度公差和位置度公差并使用相关要求的几个几何规范图例进行解释,用简洁的数学符号和公式表述了零件表面模型中理想要素与非理想要素的本质特征和方位特征以及对其进行要素操作和评估操作的要求。GPS关于几何产品的定义和表达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单个零件的几何规范,而且能无歧义表达和解释装配层的几何功能需求,亦能用于描述产品计量与认证过程,具有一致性、无歧义等特点。使得设计制造人员和计量人员拥有了统一的语言和技术交流的平台,解决了由产品功能要求表述不规范而造成的产品性能缺失问题,从而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向前.新一代GPS标准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Mathieu L,Ballu A.A Model for a Coherent and Complete TolerancingProcess[J].Models for Manufacturing,2007,19(2):35-44.

[3]Dantan JY,Ballu A,Mathieu L.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Model for Product Life Cycle[J].ComputerAidedDesign,2008,40(4):493-501.

[4]马利民.新一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理论框架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5]Anselmetti B,Chavanne R,Yang JX,et al.Quick GPS:ANew CAT System for Single-part Tolerancing[J].Computer-Aided Design,2010,42(9):768-780.

[6]周鑫,张琳娜,赵凤霞,等.基于GPS的圆柱度公差建模及其规范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04):29-31.

[7]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Z24637.1-2009/ISO/TS17450-1:200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通用概念第1部分:几何规范和验证的模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Z24637.2-2009/ISO/TS17450-2:200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通用概念第2部分: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语义运用 篇8

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子中, 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词汇结构意义是不一样的, 因此翻译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不能千篇一律。翻译的关键在于译者对俄语语气词在特定的语言条件下、上下文中的词汇意义是否理解和体会得正确, 在于选择的表达手段是否恰当。

对俄语语气词进行翻译, 总体方法可以如是归纳: (1) 从语义常项角度讲, 翻译时可以先从所译语气词的意义本身出发, 对其进行翻译。汉语和俄语语气词都是用来表达所述内容语气的, 虽然两个语言系统内的语气词数量不同, 但在汉语中几乎可以找到表达全部俄语语气词的相应手段。这时, 可以采用对译, 即用汉语中的语气词来诠释俄语语气词;词类转换, 要通过汉语中的其他词类词汇对俄语语气词进行翻译。 (2) 如果遇到的一些句子仅靠词类的转换或找到与之相应的汉语词义仍不能准确进行表达的时候, 那么可以在深刻地领悟原文的句子和语气的前提下, 运用句法手段对俄语的语气词进行翻译。例如, 在对俄汉语进行对比后, 将语气词翻成汉语时, 可用句子的形式表达。不过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准确拿捏, 不能随意发挥以致歪曲原文内容。

词类转换、句法手段只是语气词翻译的基础, 可以根据语气词的语义常项确定其基本意义, 继而需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 确定其在一定语境中有无隐含意义。上文已提到, 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来确定不同类型、不同体裁话语的“意义传达顺序”, 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这样说来, 上下文尤为重要。无论从优秀的译作中, 或在某个语气词的具体翻译实践中, 都可以发现贯穿各翻译手段中的一条主线, 即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和决定应该选择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 从而划定具体意义。没有上下文, 翻译语气词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如果离开了上下文, 它的含义和语气都会变得难以理解。所以, 上下文在语气词的翻译中作为一个重要依据而存在。

以下以语气词же为例, 详细描写其在各种句子中的具体语义与翻译。

ЖЕ—其除为一个语气词外, 还可以作为一个连词。用作连词一般表示对比意义和表示补充、追述或顺便提及的内容。用作表示连词的第二个意义时, 多为插入句。

语气词же的基本意义是强调所说明词的分量或者加强表述内容的语气。же经常放在所强调的词之后, 不带重音, 无修辞色彩, 可用于各种语体。根据上下文, же可获得各种附加的语义。

1、强调所述内容、所提出的论据、理由是不容置疑的。可翻译成“究竟”、“毕竟”、“可真”、“可是”等。例如:

Нухитёржеты!

你可真是滑头啊!

Чтожеснимслучилось?

他究竟怎么啦?

2、用在指示代词或副词之后, 强调相似、相同、同一、不变化。译为“也是”、“就是”、“还是”、“同样的”等。例如:

Всётотжесон!Втретийраз!Проклятыйсон!

“总是同样的梦!是第三次啦!可恶的梦!”Мывстретимсяздесьже.我们仍在这儿会面。

3、与疑问副词、代词连用, 强调疑问词本身的意义, 除此之外, 可能带有困惑不解的附加意味。翻译成“到底”。例如:

Кчемужеутебяестьспособность?

你到底哪方面有才能?

4、用在疑问句中, 交谈一方询问有关谈话内容的某些细节, 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更具体的补充说明。可译为“究竟”。如:

—Вотговорите, чтодетейвиделиутромвподе?Ктожеихвиделтам?

“您说, 早晨在田野里看见孩子们啦?究竟是谁看见的?

—Высдаётефинзику?Ктожеувасэкзаменпринимает?

“你们在考物理?究竟是谁考你们?”

5、与动词命令词式连用, 表示说话人以坚决的口气祈使对方去完成某一行为, 通过语气词же表现出说话人的请求时执拗的。译作“倒是”、“就”。例如:

—Серёженька!Скажижемне«Досвидания!».

“谢廖任卡!你倒是对我说声‘再见’啊!”

6、说话人对某事、某现象流露出惊奇、诧异的情绪。же经常用在感叹句中。可翻译为“真 (是) …”、“可真…”、“多么…”等。如:

—Петя!Мыжепошлиневтусторону!Мыжевышлинадругойконецгорода!

“别佳!我们真是走错方向了!我们来到的是城市的另一头!”

7、用在反问句中, же加强反问语气, 说话人通过反问形式, 表达他对相反的现象、相反的事实、看法等确信不疑。译作“有……呢”。如:

Онбеззащитный, актожебьётбеззащитного?

他是个无自卫能力的人, 那么有谁肯打一个失去自卫能力的人呢?

8、表示说话者对某种现象、事物不满意, 以语气词же为加强语气的手段, 表达责备的意味。通常翻译为“这是……”。例如:

—Тыжеврабочийсезонустраиваешьсебесвободныедни.Надожеиметьэлементарнуюсознательность.

“你这是在施工季节给自己安排休假日。真应当有起码的觉悟。”

9、же用在否定的不定式句中, 表示拒绝进行某一行为的坚决性。可译成“可不 (能) ”。例如:

—Метроужезакрыли.Чтобудемделать?

—Непешкомжеидти?Надоловитьтакси.

“地铁已经关闭了。我们怎么办?”

“可不能步行吧?应当设法拦住一辆出租车。”

参考文献

[1]徐翁宇.现代俄语口语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语义运用 篇9

翻译实践是人类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化交流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有效的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呢?怎样才能更标准的表达而提高口语沟通能力呢?根据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翻译要达到准确和简洁的标准,并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翻译方法,达到更为完美的效果。

2. 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特色的核心部分,而他也自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最重要的贡献。

2.1 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试图尽可能地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所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一种忠实于原文的精确的译文,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意愿,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2.2 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等同。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由于交际法赋予译者很大的权力,译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修改或润色。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

一般说来,交际翻译的译文流畅、自然,用词造句清楚明了。语义法的译文则比较复杂、拗口,“洋腔洋调”多一些。

3. 口译的特点和标准

口译又称传译,是指译员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表述出来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口译有很多种类型,其应用于实践中的形式也更为丰富,但各种口译活动都有其共同特点:即时性,灵活性,现场性,复杂性的特点。

准确是最基本的口译标准,口译的准确性不仅包括在语法,语域和形式和信息的完整性,还要同语言社会文化功能相一致,要忠实于谈话者的本意。在准确的理解谈话者内容前提下,传递信息,确保双方的顺利进行。

流利,译员对内容的输出,不仅要让听众容易理解,表达上还要通顺,流畅。在口译活动进行中,口译者在语言表达上力求清晰,语音语调要自然。

迅速,在交流的过程中,口译者应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的表达信息内容。有经验的译者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表达的速度。总而言之,口译者在时间的把握上应该遵循又快又好的标准。

4. 汉英口译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应用

(1)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句子结构,逻辑顺序不同,汉语表达注重意合,英语表达重形合,所以汉英口译时,当汉语表达过于冗长,经常出现重复性词语时,要适当省略不必要的词句,采用交际翻译方式,使读者容易接受。

例如:假如人民币贬值了,将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进一步冲击,那他们可能货币进一步贬值,人民币该第二轮再贬值呢?如我们进一步贬值,它又再贬值。那这样下去,双方全部是受损失的呀!

The devaluation of RMB will further hit the economies of South East Asia,and provoke another round of devaluation.So there will be no end to this process and both sides will be hurt in the final analysis.

(2)由于汉语注重意合,所以经常采用四字短语的表达方式,四字短语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内涵,具有中华民族语言的特点,因此在汉英口译的翻译过程中,可忠实于原语作者的意愿,通过增加介词短语,名词性短语等方式使句子整齐而内容丰富,对原语做出恰当的解释。

例如: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Today,China is endeavoring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It is a society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fairness and justice,integrity,fraternity,vitality,stability,order and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3)汉语句式结构松散,口译者通常要快速的通过句子结构重组相应信息来表述讲话者的意图,比如,汉语的句子多采用谓语动词,而翻译成英文时,往往只用一个动词做谓语成分。

例如: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一个集中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空间开阔、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needs of the local residents will be taken into an account in the designing of the Olympic Green.The Green with its open space,green land and natural landscape will become a venue for sports,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s,cultural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fter the Games.

结语

然而,单一的翻译方法不能准确而生动的把说话者的目的表达出来,译者应根据情况,正确的选择翻译方式,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利弊,恰当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并运用于口语表达中,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摘要: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汉英口译实用性强,在各个领域应用型广泛,越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英国理论学家纽马克皮特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同时结合口译的特点等理论特点,根据汉英实例分析其相应的策略,将理论应用于汉英口译的实践当中。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汉英口译

参考文献

[1]Newmark,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a.

语义运用 篇10

关键词:语义场理论,职业学校,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效果

一、语义场理论的概述

作为语言学非常重要分科之一的语义学,其核心研究对象为特定词语的含义。继索绪尔开辟了现代语言学这一全新领域后,语义学迈入了在语义结构理论为基石的现代语义学时期。现代语义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让语义学的教学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中代表性最强的便为语义场理论。语义场可称之为词汇场,其核心是探讨词语所蕴含的特定概念和词语指向概念二者的相关关系。

1. 特里尔语义场理论

语义场理论最先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特里尔提出,并展开了相对系统完整的阐述。特里尔指出,语言不仅是词汇与形式的单一堆砌,而为一类系统的、结构的、独立于形式之外广袤的精神维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建筑科学艺术。特里尔在其广为人知的词汇场著作内详细阐述了词汇作为人类智力特征的悠久发展史。所以,研究语言的过程中务必将语言的内部层次与整体构造当作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结构体。依照特里尔的语义场理论,学者伍谦光于《语义学导论》里给出以下论断:

( 1) 语言词汇内的词语在语义方面并非独立的,它们彼此联系,共同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词汇体系。

( 2) 考虑到语言词汇内的词语与语义方面的紧密联系,我们应该从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整体系统地研究特定词语的语义变动,务必将语言词汇当作一个完整的密不可分的系统来展开研究。

( 3) 考虑到词和词之间存在语义上的紧密联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而要经过分析与比较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内部语义联系,方可以获取特定词语的准确内容表达。词语仅在其作为整个句子或者整个段落结构的一个模块时, 才具备其自身特定的“词义”,也就是说,某个词语只有放置于特定的“语义场”内才具备一定的“含义”。

特里尔提出的语义场理论成为现代语义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人开展语言结构性研究有十分关键的指导意义,拥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语义场理论凸显了语言自身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便于后人较好地把握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整体地、系统地学习并研究语言学的演化史,进而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2. W. Prozig的组合关系语义场理论

德国语言学家Prozig关于语义场理论也给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其理论建立在同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三者之间相互组合而产生的二分组合体之上,强调词汇组合关系之间的松弛程度将会影响词义的表达,词语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语义场的内部结构。组合体内部的两个词语之间存在基本意义上的关系链接,如,bite: teeth; bark: dog; fell: tree; blond: hair; problem: solve; scissors: cut等。Porzig还指出,倘若某个词语频繁地与某类数量修饰词或者短语结合,读者也许渐渐地会理解这类词语或者是短语的含义,如drive一词的含义就涵盖了car的词义。词义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最先考虑的为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最先提出“搭配”这一词义分析理念的为英国伦敦学派的著名创始人弗斯。他指出,词义间的此种组合关系在确定特定词语含义的时候作用十分关键。

二、语义场理论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英语,不仅能培养自己的英语专业素养和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未来竞争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更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和基础,而英语学到了高职阶段,词汇学习更是大多数学生难以克服的瓶颈。通过调查,学生感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词汇,词汇量不足使得他们在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出现很多错误。很多一线教师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心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词汇学习有一定的排斥,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一般,但高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训练之后,在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强化词汇的输入。高职学生虽然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经常用得不得其所,更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高职学校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更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精确词义与用法,由此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语义场理论就是当代语义学领域中一个突出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可以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该理论认为,英语词汇虽然有成千上万,数之不尽,看似毫无规律,杂乱无章,但它们并不是无法可依的,而是自成系统, 有理可循的。英语词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鉴于英语词汇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教师应根据该联系系统地教授单词,学生也应该系统地学习单词。通过心理学家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单词后,如果能记住单词的词义并正确使用单词的用法,那他们是通过一个广泛的关系网络进行长时记忆的。 每个单词都作为该关系网络中一个独特的节点,借助各种标志或环节与其他英语单词相互联系,发生关系,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英语词汇系统。既然学生在记忆词汇时是相互联系的,那教师更应该利用语义场理论中词汇相互联系的特点进行词汇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有目的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利用语义场理论知识,有效地指导自己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语义场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语义场理论对词汇的分析,在高职英语教材的词汇教学中可以采用语义场理论进行教学尝试。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大学英语》这本教材,在课堂中进一步发挥语义场功能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中不同单元的内容,在词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义场理论的精髓,通过对词汇的不同特征来进行教学,由此体现语义场理论的指导功能。以下是教学单词的三种方法:

1. 同义反义法

正如上文提到的,人类的心理词汇是以各种各样的语义网络存储的。在语义场理论中,一般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同义语义场、反义语义场、上下义语义场、顺序语义场、类属语义场。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上课时,先给一些简单的单词让学生联系它们的同义词,比如,wide—broad,freezing— cold,almost—nearly,reply—answer等,然后将一些幼儿园的专有词汇让他们进行配对,以便更深刻地记忆。

这些练习对已经学过的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也相对简单,在做过一些练习后,学生对反义词的配对就驾轻就熟, 做得非常顺手。

e. g. expensive—cheap,broad—narrow,purchase—sell, import—export,nstall—uninstall,upload—download,old— young,rich—poor,happy—sad

运用语义场理论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联想同义词、反义词,还要让学生仔细分析体会有些单词的运用。在《大学英语》精读这本教材中出现了很多需要细致学习的词汇,教师在教授这类语义场的单词时要细心分类,让学生仔细体会,更深层次地了解单词的内在意义。 以同义语义场为例,组成同义语义场的词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它们在发音、拼写、内涵和习惯用法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同义词是可以互换的。所以教师在教授这类同义词的用法时,要注意让学生仔细体会这些同义词的内涵。例如,在形容寒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cool,cold,freezing这三个单词表示寒冷的程度不同; 在形容一个人肥胖的时候,要注意告诉学生o- verweight和fat表示的感情色彩不同; 形容一个人去世的时候,要注意告诉学生die和pass away表示的语体意思也不同。由于同义词的使用受到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教师在教授这类语义场时要进行单词的对比。除此之外,教师在同义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词汇的搭配,例如,在描述人的时候,pretty只能和表示女士的单词搭配,而handsome只能和表示男士的词搭配。总之,在词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单词的细微之处,帮助学生正确地归纳各类单词,这样有利于对单词的区分和体会,做到正确使用单词。

再以反义语义场为例,它是由语义相对、相反的属于同一词性和同一范畴的一组词构成的语义场。一般来说, 一旦教师说到反义词,学生往往会想到fast和slow,big和small等这一类的形容词或副词,也就是反义语义场中的两极语义场。但是在反义语义场中,除了这类词之外,还有关系语义场,如buy和sell,husband和wife,employer和employee等词汇以及互补语义场,如married和single,male和female,alive和dead等词汇。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后两类反义语义场,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词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展开头脑风暴,调动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结合语义场理论中的语义特征法、语义极差法和词汇分类法进行词汇教学。

2. 上义下义法

作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由于每个单元篇幅的限制, 话题的需要,语法点的不同,练习的安排,往往不可能在同一单元中出现一系列同一个语义场的单词,这不利于学生展开归纳联想。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语义场特点, 及时并合理地对这类词汇进行概括提炼。例如,教师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可以把transportation,clothes,furniture等这些表示总概念的上义词和bike,bus,car,airplane或shirt,skirt,trousers,sock或bed,table,chair,crab等那些表示具体概念的下义词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正确的搭配,由此学生就能更进一步理解上下义语义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时补充和丰富该语义场的单词,做到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有共同特征的语义场单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找出各类语义场之间的差异,如, 表示整体和部分的语义场和表示上下义的语义场。对于前者,教师可以把表示整体的单词列举出来,例如,body, animal,human等,然后再让学生列举表示部分的单词,例如,nose,mouth,eye,teeth或elephant,monkey,bird等; 由此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便于他们整理归纳。对于后者,教师可以把表示时间顺序的上下义词同时列举,例如, month( 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 …) 和season (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总结: 上义词和下义词表示的是概括和列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两种语义场的不同,两者虽然都表示包含关系,但是整体与部分的语义场突出的是概括的特点,而上下义的语义场突出的是内包含的特点。当学生能够准确分辨各个语义场的不同特征时,他们辨别单词、记忆单词的能力都会提高,随之词汇量也会增加,对语义场的归纳也会更准确有效。

3. 单词分类法

单词分类是一种能诱导学生联想出已知单词的方法。 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肯定接触过不少关于职业的单词,nurse,doctor,teacher,worker,driver,policeman, lawyer,engineer等,这些单词就构成一个关于职业的单词分类,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遇到新的关于职业的单词, 如,receptionist, typist, telephone operator, programmer, tracer,stewardess等,就可以让学生加入职业这个单词分类中。学生可以增加不同的单词分类,或者交换整个单词分类,学生应该学会将新的单词和相似的已知单词分成一类。新的单词可以被替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单词,因为一些旧单词已经在大家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样交替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牢牢记住新单词。

最好的教授单词方法就是联系相关的单词,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但是有时候,一个组的单词会有不同的词性出现,它们被分为一组是因为它们和同一个话题有关, 也就是用在一个语义场中。例如,当我们提到单词school, 我们会联想到teacher,student,playground,class,classro- oms,have classes,play basketball,sing,dance,school ac- tivities,headmaster等相关的单词。如果学生不知道action movie的意思,教师可以提到Jackie Chen,Bruce Lee,Jet Li这些知名的动作电影演员让学生来猜,相信学生会很容易地说出这个单词的意思了。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关键词并建立单词组群,并不断地添加新的单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单词分类的建立并不一定要在总分的关系上,只要与关键词有相关联系就行了。

四、总结

语义运用 篇11

关键词:委婉语,语义功能,语义变化

前言

本文是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变化的。从语义学观点出发, 委婉语有扬升性﹑模糊性﹑民族性和间接性的特征, 对语义特征的描述揭示了委婉语的构成和使用的内部机制-联想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 委婉语的联想意义不断变化导致新的委婉语不断出现, 旧的委婉语或被新词代替或被废弃使用。

一、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1、扬升性特征

委婉语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一般来说, 语义扬升型委婉语是以借代或比喻, 对不光彩的或令人不快的事物进行雅称, 以达美化之目的。这类委婉语一般指用于职业的委婉语。人类社会职业分工各有高低不同, 为了体现人人平等的现代意识, 人们往往对某些不够体面的职业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扬升, 从而使一些“卑微低下”的职业名称变得悦耳动听、令人羡慕。例如:把plumber (管道工人) 说成pipe engineer (管道工程师) 。

2、模糊性特征

委婉语的模糊性特征是指把秘而不宣或令人厌恶、恐惧的事物在语义上进行淡化、泛化或模糊化, 从而冲淡人们的嫌恶或恐惧心理。语义模糊型的委婉语一般用于描述生﹑老﹑病﹑死的词语上。例如:把old people婉称为senior citizens;把old age (衰老) 婉称为getting on (in) years等。用缩略词或简化词来表示一些疾病的名称。

3、民族性特征

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个特定的时代、地区、社会所产生和流行的委婉语就是这一时代、地区和社会的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

英语中有关“死”的很多委婉语都来自《圣经》或基督教, 如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 (“荣升天国”, 这是基督教救世军常用的委婉语) 。

4、间接性特征

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 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 前者为直接指称语, 后者为间接指称语。为了避免有伤大雅和令人不愉快的话, 人们喜欢用迂回的方法陈述事实, 这种绕圈子的表达方式能起到婉转含蓄的作用。

二、委婉语的语义变化

英语委婉语引起的语义变化是指词的联想意义的改变, 词汇的概念意义没有改变。根据英国著名语义学家利奇的理论, 联想意义包括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

1、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人们在使用或听到一个词语时, 这个词语使人们所联想到的“真实世界”中的经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内涵意义是褒义或中性意义的语词 (委婉语) 来替代含有贬义的词 (禁忌词) , 以扫除交际障碍, 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由于内涵意义可以因人、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 对一个词所附加的内涵意义可以逐渐的增加。委婉语的使用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许多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人们又会把它与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联系或等同起来, 从而使这些委婉语增加了禁忌词所带有的内涵意义, 逐渐失去了原先所具有的中性意义或褒义。

2、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是一段语言所表示的关于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环境的意义。委婉语的使用具有性别差异。人们在与异性进行语言交际时, 要比在同性之间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女性要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其次, 社会地位不同, 对委婉语的使用也不同。人们在“权势关系”的语境中往往要比在“亲密关系”语境中更多地使用委婉语。不同行业的用语也存在差异。通常, 法律用语、外交政治性用语和广告用语中委婉语使用较多, 而科技语体需要使用精确词语, 因此通常较少使用委婉语。

3、感情意义

感情意义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或态度的,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意义, 它要通过慨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sacrifice one’s life”是“die”的一种委婉说法, 这个词带有称颂悼念的感情。选择不同的委婉语或甚至选择禁忌语往往体现出说话者不同的态度和感情色彩。

4、反映意义

利奇认为, 反映意义能引起听者 (或读者) 的联想。有一些多义词, 其中某一个意义会引起不好的联想, 因而成为禁忌词。出于避讳或礼貌, 人们在交际中都避免用这些词。然而, 语言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用来替代禁忌词的委婉语, 由于长期用来指代禁忌的东西也逐渐获得禁忌词的联想意义, 以至于失去委婉效果, 又被新的委婉语所替代。

5、搭配意义

利奇认为, 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的, 而这些联想则产生于与这个词经常同时出现的一些词的意义。例如intercourse一词原来常用在以下搭配中:friendly intercourse, social intercourse。

结语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交际的规律, 人类的交际心理, 以及社会、文化的特性。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变化,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英语委婉语的工作机制。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社会习俗, 扫清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谦光:《语义学导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2]陈治安、文旭、刘家荣:《模糊语言学概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年。

[4]陈原:《社会语言学》,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年。

[5]叶建敏:《汉英流行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 山东外语教学, 2004, (3) 。

[6]高丽佳、田平:《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0) 。

[7]辜同清:《英语委婉语语义分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1, (5) 。

【语义运用】推荐阅读:

经验语义10-15

语义特征01-19

语义类型06-05

语义数据06-06

语义变化06-07

语义模型06-17

语义比较06-20

语义检索07-04

语义指向07-27

语义知识07-29

上一篇:薪酬待遇下一篇:龙育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