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语义

2024-10-15

经验语义(共7篇)

经验语义 篇1

摘要:英国语义学研究所具有的经验主义传统和科学理性思维在16世纪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并且结合不同时代的哲学主题和哲学取向呈现出各具差异的表征方式。从最早洛克在客观经验论基础上对于意义问题的揭示与提出到随后贝克莱和休谟从主观经验论的分析路径出发对语义学问题的持续关注,从19世纪斯宾塞和穆勒实证主义、经验论立场的捍卫与坚持到罗素、维特根斯坦和艾耶尔等人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主张的正式确立,英国语义学由此完成了从近代语义学研究向语义学现代性的历史转换。

关键词:语义学,意义,认识论,经验主义,语境

英国语义学的发展与演变深受英国自身特有的哲学传统和对于语言学研究深刻关注的长期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内在地迎合了时代哲学的主题内涵和方向转换,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16世纪之后,摆脱了宗教理性主义阴霾的英国语义学研究开始向着科学理性主义路径迅速成长,同时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理性精神在洛克的语义学研究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由此语义学研究的科学性原则和理性主义思维开始在英国语言哲学领域树立起合法地位。

一英国语义学研究的早期经验传统与历史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在英国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过程中,语言分析的地位开始树立和成长起来,而意义理解的经验主义立场在这一时期的英国语义学思想中也得到了强烈的凸现。总体来看,早期英国语义学研究的这些工作和努力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在后世的英国语义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1.语义分析与认识论研究的关联。

17世纪以降,英国语义学研究在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背景下,开始将意义的理解紧密地与知识和认识的本质、特征等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将意义置于认识论的研究过程之中,并且使得语义理解成为了认识论问题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分析手段。

在认识论研究中,语言意义对于展现思想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作用,这是认识构成的重要基础,其中最具典型特征的就是这一时期意义观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我们知道,对于意义问题的理解,是语义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之一,而语词观念、意义等关系的探讨在从洛克、贝克莱到休谟的语义学理论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历史上,洛克将作为知识表征的符号理论纳入到知识研究体系中,其原因在于语言命题能够用来建构知识,而知识在本质上相对于“观念”。特别是,洛克将语词意义看做心理观念的表征,“语词被用来作为观念的符号,并非作为自然的意义,而是一种主体的倾向性”,[1]195而观念形成的基础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因此,人类的认识系统,即知识的建构就是通过语言和观念实现的,其本质就是对于客观存在世界的理解和建构。同时,与观念相对应,语词的存在目的在于表征观念,由此就形成了实在-语词-观念的关联系统。在这三者之间,观念可以用来表征实在的事物,而语词作为媒介则沟通了实在事物和观念。

就人类语言系统当中的语词而言,与之相对应的是思想之中的观念,尽管在观念中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且在程度上具有简单和复杂的理解差异性,但其本质上都是源于主体的感觉与反思,“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来的。”[2]68洛克认为,观念是私人的,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并且把这种私人的观念传递给他者,语言的使用就成为了必然选择。因此,语词的意义就体现在最大可能的作为主体的观念和思想的表征,“语言固有的、直接的意义,就在于它们所标记的那些观念。”[2]386对于思想观念及其相对应的事物、实在而言,语言成为了重要的连结渠道和中介,并且承载了观念表征的信息内容。对于贝克莱而言,意义的观念理论更进一步被他推向了极端,其著名论证“物体就是观念的集合”,将观念的内涵之中所包括的感觉材料和实在事物看做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和类似于观念的表征。在休谟看来,为了达到对于认识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应该对复杂的知觉进行语义分析,并且在知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考察,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于知觉的本质、特征的理解,达到认识的目的。在此,休谟所谓的基本要素就是简单感觉和简单印象,这是我们分析的起点和前提。按照休谟的理解,语词意义建立在印象和观念的基础上,而个体观念以及印象知觉具有经验的个体性,因此在社会性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把语词意义理解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总体来说,英国近代语义学的认识论路径开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充分地认识到了在人类认知与理解过程中语言所发挥的有效作用,并且把语言意义的理解与认识相关的各个层面结合起来。尽管语义学本身在这一时期不可避免地处于认识论问题研究中朦胧和模糊的地位,但它仍然在英国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伟大转折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语义学思想研究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与科学和理性思维进行联姻和结合,从而使得语义学分析从以往历史上孤立、分散的研究开始逐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研究工具,这就潜在地为以后语义学方法论的凝聚和提炼提供了重要铺垫。

2.早期经验主义语义分析的本质与特征。

经验主义理论将意义理解确立为自己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知道,语义研究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具有很大区别,经验主义反对理性主义语言先验性的假设,同时也拒斥观念逻辑语形建构的绝对性。从观念的起源来说,从洛克、贝克莱到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语义思想的基础是经验感觉,这样语词的意义就形成了与观念的对立态势,而意义的本质就体现在语词、观念和实在之间的关联特征中。就语词与实在、世界的关系而言,正是由于语言本身就建构于实在基础上经验的感觉中,因此在对于事物和真理的认识过程中语言才能够作为意义理解的重要中介。在这里,个人在实践当中获取的经验只是立足于自身的感觉、思维,其公共性的扩展和提升只有依赖于思想当中的语言才能实现,这样语言分析工作就成为了首要任务。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语言的结构、特征进行充分表述,就可以构建起世界的模型结构,由此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就成为了思维、认识和实在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对于贝克莱而言,意义理解的经验主义立场被他进一步推向了极端,其主要特征就反映在他关于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中,“通行概念(抽象概念)的根源,在我看来,正在于语言”[3]14,“人们以为每一个名称都有而且也应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于是也就认为一定有一些抽象的、确定的观念,来构成每个普遍观念的真实的、唯一的直接意义。”[3]14贝克莱反对洛克关于观念内容的客观性认识,他认为普遍而抽象的观念并不存在,“抽象观念的构成既然是很难的,所以它不是传达思想所必需的”[3]11,事物在本质上表现为心理、感知当中观念的集合,也就是说观念完全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觉,因此事物的客观性并不存在于外界,而只可能存在于感觉之中,“普遍的观念只是心灵的虚构和设计”[3]10。由此观念与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被贝克莱完全否定,所存在的只是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我们可以看出,贝克莱对于观念意义的理解走上了反对天赋观念理论的激进道路,认为“所谓普遍并不在于任何事物的绝对、积极的本性,只在于它和它所表象的那许多个别事物所有的关系。通过这种途径,本性原为个别的各种事物、名称或概念,就被变成了普遍的”[3]12。这一理性主义思想反叛的结局就是认识的经验主义得到了更强的坚持,直至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淖之中。

本质上来说,语义分析是理论和命题解释、构造的重要手段,而语词意义的判断依据在经验主义的视域中被归属于经验的材料、因素,因此分析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就被凸现出来。在休谟的认识论研究中,经验论的语义分析思维被融合于其理论的整体框架中,这一点不仅可以从其理论体系的基础——观念的本质、特征——中得到表征,而且可以从休谟对于命题概念判断的语义标准中得到反映。本质上来看,休谟所指称的概念具有与观念、思想的内在关联,两者具有对应性,而他所特别强调的“印象”作为观念建构的基础具有明确性、清晰性等特征,这样概念意义的判断就转换为对于观念、印象的考察,命题意义的判断由此也可以通过经验进行验证。在意义的经验判断标准方面,休谟采用概念分析的方法将复杂知觉分解为基本的知觉要素——简单感觉印象,由此这种简单感觉印象就成为了概念的意义判断标准和观念来源,“我们的全面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4]16可以看出,休谟的这种经验的意义理论将感觉置于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地位。

3.语义分析的心理认知、主体性以及语用化的路径趋向。

在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主体存在和意向态度是构成的基本要素,这种心理内在活动能够容纳语词、行为和思想等重要内容,同时也能够为语义分析赋予相对的非确定性特征。总体而言,从洛克、贝克莱到休谟的经验主义意义理论经历了从客观经验论向主观经验论的内在转变,而这种趋势也内在地符合了19世纪末英国语义心理主义的解释性特征。

洛克将观念特征的理解与心理、意识联系起来,他认为“观念具有三种必要的特性,即通过意识与心理相关联、作为心理的一部分和依赖心理而存在”[5]。所谓观念,在洛克看来就是人们思考过程中心理理解的对象,而心理本身是一种建立在简单观念基础上的思维能力。简单观念在逻辑上最先起源于感觉,这是认识展开的第一个环节,随后在外在事物印象的基础上产生了心理观念。本质上说,观念就是与心理相关的实体,而意义建构的基础就是心理和意识,为此洛克认为“对象就是心灵之中的知觉”,[5]这就能够使得我们为语词赋予心理图像的意义或者心理操作类型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义与观念具有同一性,语词的意义就是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观念就是主体的心理观念,“语词在最初和间接的意义上,代表着使用它们的心理观念。”[1]181对于作为符号的语词而言,“语词的意义和使用基础在于心理活动中,观念和符号之间的关联”,[1]189也就是说语词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图像表征就是意义。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事物与名称的关联在心理活动中必须具有明确的观念,即思想,这样就形成了事物-心理表征-名称之间的内在结构。

贝克莱对于语言与观念的关系进行了详尽分析,他将观念与感知等同起来,“这个能感知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叫它做心灵、精神或灵魂,或自我……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3]20也就是说,贝克莱通过这种语言的认知企图对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语言可以引起人的情感……使人心发生某种特殊的倾向。” [3]15从理论上来说,既然有观念发生,我们就可能追问其感知的主体存在,这种存在就是自我和心灵,它存在于感知的人心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贝克莱提出了语言和意义关联的图像说,他认为“各种语句在严格的、理论的意义下……刺激起我们的适当情感或意向来”[3]43。在这里,语词意义的获得应该归属于心理概念,相应的心理概念则通过与实在事物的近似来进行表征。

对于休谟而言,如何从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因果和归纳问题出发来对作为意义理解基础的观念结构以及意义的经验性特征进行解释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休谟认为我们应该将心理的图像分析作为意义理解的重要基础,“心灵所从事的每一种活动,在那种心理倾向继续期间,也将是较为强烈而生动的。”[4]118在语义学思想的整体结构中,休谟所关注的是意义和经验层面,而实在则相应地处在被忽略的地位。为此,休谟将信念理解作为他心理主义意义理论的基础,他认为长期的习惯和反复的观察能够在主体心理中产生信念的必然性,而因果观念就建立在这种心理习惯的基础上。对于认识而言,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心理感觉、情感等因素,因此印象和观念都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心理习惯性结果。也就是说,观念、印象的理解要与心理意识分析相结合,“凡由任何现前印象而来的信念,都只是由习惯那个根源来的,当我们习惯于看到两个印象结合在一起时,一个印象的出现便立刻把我们的思想转移到另一个印象的观念”,[4]103在这里休谟强烈地凸现了主体性的地位和价值。可以看出,休谟的这种建立在心理经验和情感构成基础上的意义分析思路反对逻辑理性的归纳推演,其中存在着滑向彻底心理主义意义分析的风险性。

从当代语义学方法论的视角来看,休谟的这种将主体性地位纳入到意义理解过程中的做法具有其合理性价值,在这种意义理解的心理意识领域当中包含了主体的意向、态度和情感等重要因素。这样,意义理解的基底就从认识表征的客观性层面转换到了主体的心理、知觉层面,并且通过这种潜在的意识、心理实现与经验表征的关联,这是意义实现的重要一环。从这一时期英国经验主义意义理论的整体路径来看,休谟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最大限度地打破了观念-实在这一不可动摇的对立关系,使得意义理解能够通过心理意识得到更加合理的表征。当然,这种观点进一步向前推演的极端就是心理主义意义学说,也就是将意义理解完全置于心理意识的基础之上,这种思想的影响在英国直到19世纪末才得以消除和湮灭,其原因在于休谟视之为理论核心的心理主义信念本质并非是牢固而不可破的,一旦将其推向经验证明和解释的境地,这种理论就很难再得以维系其理论的自洽程度。

就语义问题的关联界面而言,在英国早期的经验主义哲学研究也存在着对于与语义问题相关联的语用性特征的强调。洛克对于语言的社会交流功能非常重视,他认为意义在交流过程中的理解是语言存在和建构的前提,为此我们应当把语义分析的语用层面凸显出来,他说“人类有必要寻找一种外部感觉符号,由观念所构成,可以被他人所感知”。[1]181也就是说,语词的意义最终是在实践应用当中完成的,虽然语词只能表示使用者自己心中的观念,并且只有当言者的语词意义与他者对于该语词的社会约定性意义理解一致的时候,这种语词的交流才能够实现意义的目标。对于主体之间观念和思想的有效性而言,洛克认为在具体的语词使用过程中,除了保证观念的确定性,观念还应当与语词在对应关系上更加明确。总体上来看,洛克对于语词和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开放态度,也就是说,语词作为观念之间联系的表征尽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意义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通过语用活动和系统语境的整体建构,“行动的规则,一定是可离了各种文字而各自独立的,一定是在我们知道各种名词以前就存在的。”[2]41本质上来说,语词与世界的关系研究需要对语用和语境的动态建构进行合理把握,而意义的实现也是一项涉及主体双方交往、理解活动的系统工程,只有对意义的语用规则、特征以及相应的语境系统进行充分了解,才能为意义的准确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对英国语义学早期传统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语义学研究的经验论思维普遍存在于17世纪到18世纪的英国哲学研究中,而语义学分析对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工具性意义,在其中也隐含着对于意义理解的心理认知和语用化的解释倾向,这表现为语义学研究对于意义的交往、实践等经验理性精神的推崇和应用。总体上来说,英国经验主义内涵的语义解释方法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观念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在意义分析中所强调的对于事实、实证基础的重视和具体、周密分析的理论建构视野等方面符合了现代语义学的方法论趋向,对于之后的英国实证主义、自然语言语义分析乃至于当代的英国语义学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英国语义学的现代转型与表征形态

语义学研究的经验主义传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的英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反叛以客观经验论为基础的理性传统基础上,英国语义学研究继承了以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主观经验论传统。历史地来看,由斯宾塞(H.Spencer)和穆勒(J.S.Mill)等人所开创的对于意义理解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对早期经验主义思维的直接传承,而罗素(B.Russell)和艾耶尔(A.J.Ayer)等人则将语义分析的基础置于逻辑实证的基础之上,将英国传统的经验论思维推向了极端化,“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之中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一种变体”。[6]在逻辑实证主义的语义分析中,语义学工具的采用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理论证明和解释的有力手段,这表现为哲学研究采用了“语义上溯”的理性策略,将语义的分析与研究作为解决哲学难题的有效路径。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英国语义学分析方法的地位开始在哲学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中逐步确立和巩固,这也是英国现代语义学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1.经验实证、逻辑性与语义分析的本质。

19世纪后期英国实证主义与逻辑语义分析在方法论上的借鉴、结合与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突破具有很大关系,而休谟经验主义意义理论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它所具有的科学主义和实证理性精神对于语义学的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它对于形而上学意义理解方式的拒斥则为英国语义学方法论的现代性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体上来说,在英国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诞生之前,斯宾塞的实证主义传统为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奠定了思想基础,而穆勒的经验语义分析理论和罗素的逻辑语义分析体系则为语义学的方法论路径开辟了广阔空间。

19世纪后期,基于科学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原则,斯宾塞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传统,支持休谟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的区分,认为我们只能对可观察的现象进行把握,而无法探究世界的本质、本体,“科学的真正含义就是用来理解存在的现象领域秩序中实证和确定的知识”,[7]102也就是说,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世界经验范畴之内的东西,而经验范畴是不可超越的。因此,对于本体的实在世界,认识所能理解的只是本体世界的表层现象,“客观的科学证明了这种实体并非是我们想象的样子”。[7]99我们可以发现,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思想内核与之后的逻辑语义分析在路径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穆勒将概念和意义的理解限定在主观经验的范围之内,对于穆勒而言,如何在经验实证的基础上采用逻辑的思维确定名称的意义是认识论的重要任务。以名称而言,在命名活动中和对象最先关联的符号就形成名称的形式,之后再通过群体性的交往过程实现意义的确定。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辨别不同类型名词的含义和指称。理论上来说,专名具有指示性特征,本身并无含义,而通名则既有含义也有指称。在这一点上,穆勒反对传统主观经验主义的意义观念理论,认为命题研究的对象并非是心理观念的判断,而是对真实事物和实在的判断,也就是说信念的基本内容是实在、事物,而非事物的心理观念。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的定义只是名称的定义,而命题的意义说明就是解释名称的意义,“对语词的意义进行分析是对命题的意义进行分析的一个先决条件”。[8]因此,在概念、命题本身及其定义之间,判断与推理的基础并非是简单的定义,而是基于经验事实的理解,命题的意义就是判断名称的属性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在观念与经验之间就可以建立起逻辑的实证关系。

罗素的实证主义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逻辑原子主义的意义理解过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概念和知识的逻辑分析寻求确定的意义,这种思想成为了随后英国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研究的理论先声。对于名称的意义,罗素反对洛克将语词意义与观念简单等同的做法,认为观念只是语词和事物的联结者,而语词名称的意义就表现为所指对象,“一个命题并不是一个事实的名称”。[9]站在经验主义和先验逻辑的立场上,罗素认为语言与世界的结构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在世界结构当中具有基础地位的并非是单独的事物,而是包含事物性质和关系的事实。世界的逻辑基础是原子事实,与之相应的命题语言系统则以原子命题为基础,而原子事实就是与命题真假判断相对应的整体事实系统的基本事实成分,“命题对于事实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名称对于被命名的事物的关系……只要通过检验命题就能确定关于世界的真理”。[9]在这里,事实具有的涵义在于它表示着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而原子事实就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语义分析的基本原则,“逻辑原子主义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语词分析为许多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10]也就是说,逻辑原子作为分析的最基本元素构成了事物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语言和逻辑的结构分析而把握世界的本质、特征。为此,罗素反对心理主义的意义理论,他认为我们应该研究语言与外部实在的关系,尽管我们对于意义的理解仍然不可回避其中的心理学色彩,但是采用相对的原则、标准以达到认识的真理是有可能的,“一种绝对标准的概念虽是幻想,然可以有相对的标准,去增进真理的可能”。[11]总体上来说,罗素在语义分析过程中力图建构理想逻辑语言以及原子事实推理的思想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2.语义分析与逻辑实证主义证实原则的建构。

从根本上来说,英国现代语义分析方法的真正确立是由逻辑实证主义实现的,逻辑实证主义不仅从内在特征上标示了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本质、纲领,而且使得语义分析方法普遍地与哲学问题的研究和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关于意义的问题”,[12]同时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语义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阵地开始走向成熟和不断巩固。相对于传统的意义问题研究,逻辑实证主义的语义分析试图对传统的认识论思维进行全面反思,同时哲学研究的内容也由此转化为命题语言和经验表述,并且通过真值判断以实现认识的目标,也就是对构成科学系统结构的命题意义进行判断。

从理论内涵上来看,英国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对于逻辑分析性推崇和信奉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排斥意义的形而上学背景限定,认为在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命题必须以主体经验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命题的意义就是逻辑上的证实或证伪性,“经验主义(即哲学)的特点是远避形而上学,他们的理由是每一个事实命题必须论及感觉经验”。[13]77这样,通过证实性原则和标准的划界,许多形而上学的命题就被推向了有意义的领域之外。在方法论上,英国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选择了逻辑语义分析的基本策略,认为概念、语言结构与世界、事实存在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为此我们应该借助于自然科学的精确工具特别是数理逻辑以建立科学的语言系统,这样意义的理解就能够通过语言结构的逻辑分析加以实现。对于命题的意义而言,其中的经验内容非常重要,只有被经验证实,命题的意义才能得到承认,“有意义的命题应能为感官观察所确认……从检测过的案例中获得了意义”,[14]39也就是说命题的意义就体现在证实性的方法中。

维特根斯坦前期的语义学思想主要形成于英国剑桥时期。在划分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的基础上,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从本质上反映了原子事实的存在状态,“命题是对原子事实的一种描述”,[15]40而科学系统本身就是由有意义的命题——可被经验证实的命题构成的。在综合命题的证实过程中,理论借助于还原方法对基础命题进行观察,因此哲学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动态的逻辑分析活动。在科学命题理解的过程中,维特根斯坦强调意义的图像理论作用,“名字……是互相联系着的,整个地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一样地描画出原子事实来”,[15]41也就是说命题的意义就是它所表征的一种情态,在其中语言系统的基础就是语词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结构就应该被看做是语言、世界的基本结构,“命题只是就其在逻辑上有秩序的而言才是情况的图画”。[15]41在这里,维特根斯坦实际上是强调命题的逻辑结构与世界、事实的结构具有同晶性,而语言命题的意义来源就是存在的逻辑事实,“各种可能的状态之间的内部关系的存在,通过描述这种关系的各命题之间的内部关系用语言表现出来”。[15]47我们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划界理论实际上是从认识论上标示了人类在逻辑语言上有意义的可理解世界和无意义的本体、形而上学世界之间的区分,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前期逻辑语义学构造的根本宗旨所在。

艾耶尔是将欧洲大陆的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引入英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同时期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等人的逻辑实证主义意义理论艾耶尔表示基本上能够接受,“可证实性原则是一切的基础”。[14]38他认为,对于命题的形式和结构的研究与经验事实关系密切,因此命题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系统和整体的经验事实观察基础上。本质上来看,这种意义理论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在有意义的命题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该去除形而上学的伪问题,“许多形而上学的言辞与其说是发表这些言辞的人为了有意识地企图超过经验界限,不如说是他犯了逻辑错误。”[13]31对于命题意义而言,建立在可证实性原则基础上的命题必须经由经验的逻辑性进行检验,也就是说真理判断的标准就存在于命题与事实的一致性关系之中,“如果与一个给定的命题相关的观察符合于我们的希望,那个命题的真实性就被肯定。”[13]11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的主张具有优越性,“它令人们对精确性更加强调,对模糊性强烈反对。它像一道命令,祈使人们去观察事实,去伪存真。”[14]43

三结语

在理论的推进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严格而纯粹的还原论意义理解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对于命题本身而言,很难在经验层面上寻找到对其完备而明确的证明途径,而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对于逻辑的极端化假设实际是另一种形式的“形而上学”,其理论分析的基础就是主观经验主义的逻辑本体,因此语义分析的可观察性证实标准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性的存在。对于艾耶尔来说,原先所期望的经验命题即观察命题对于理论命题意义的支撑很难实现,其原因在于观察性的经验标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为此,艾耶尔基于对严格逻辑语义分析的反思提出了变通性的解决方案,“‘可证实的’这个词项的‘强意义’与‘弱意义’的区分……如果经验可能使它成为或然的,则它是在弱意义上可证实的”,[13]35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意义的证实性区分为实在的可证实性和理论上的可证实性,除了经验事实的保证,只要在逻辑层面上命题可被证实,我们就可以断定一个命题有意义,“证实原则本身从未得到适当的阐明……至今仍未得到逻辑上精确的阐明。”[14]43可以看出,这种语义分析的路径实际上是对逻辑“强纲领”在策略上某种程度的让步。正是从这一点来说,艾耶尔声称存在着“强的证实性”和“弱的证实性”原则是有其充分而明确的理论诉求的,在他看来强的证实性决定了命题的意义是否存在,而弱的证实性决定了命题的真假赋值。在这里,艾耶尔实际上是由逻辑的主观经验陈述自发地向约定论倾向进行内在地转换。

纵观英国语义学思想演变、延续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十七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意义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还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语义学研究路径发展,尽管基于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各具差异的哲学目标使得语义学思想研究呈现出多样的表征形态、面貌,但是各个时期语义分析方法在寻求突破的同时其背后都隐含着科学、理性推动力的整体作用,这充分验证了语义分析方法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理性工具在哲学和相关科学研究中的效力、作用。无论是对于英国语义学发展历史的内在逻辑特征进行辨析、梳理,还是对于英国语义学现代性的“巅峰”——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进行反思、批判,都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英国语义学的历史成就与教训以及在世界语义学舞台上的独特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视角。本质上来说,英国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的缺陷在于其实证原则、标准被无限制地推向了极端,并且将其作为一种绝对的、唯一的和不可动摇的判断标准,以此方式来展开对于命题意义的分析。这种分析倾向的教训在于,语义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主体、意向和直观而独立自存,否则这种实证性的标准同样容易成为逻辑实证主义所批判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复归”和保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在英国的地位确立既是十七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发展的最高成就,同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从其内部埋下了理论崩溃和“被颠覆”的导火索,这就是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的历史命运。

经验语义 篇2

关键词:委婉语,语义功能,语义变化

前言

本文是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变化的。从语义学观点出发, 委婉语有扬升性﹑模糊性﹑民族性和间接性的特征, 对语义特征的描述揭示了委婉语的构成和使用的内部机制-联想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 委婉语的联想意义不断变化导致新的委婉语不断出现, 旧的委婉语或被新词代替或被废弃使用。

一、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1、扬升性特征

委婉语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一般来说, 语义扬升型委婉语是以借代或比喻, 对不光彩的或令人不快的事物进行雅称, 以达美化之目的。这类委婉语一般指用于职业的委婉语。人类社会职业分工各有高低不同, 为了体现人人平等的现代意识, 人们往往对某些不够体面的职业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扬升, 从而使一些“卑微低下”的职业名称变得悦耳动听、令人羡慕。例如:把plumber (管道工人) 说成pipe engineer (管道工程师) 。

2、模糊性特征

委婉语的模糊性特征是指把秘而不宣或令人厌恶、恐惧的事物在语义上进行淡化、泛化或模糊化, 从而冲淡人们的嫌恶或恐惧心理。语义模糊型的委婉语一般用于描述生﹑老﹑病﹑死的词语上。例如:把old people婉称为senior citizens;把old age (衰老) 婉称为getting on (in) years等。用缩略词或简化词来表示一些疾病的名称。

3、民族性特征

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个特定的时代、地区、社会所产生和流行的委婉语就是这一时代、地区和社会的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

英语中有关“死”的很多委婉语都来自《圣经》或基督教, 如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 (“荣升天国”, 这是基督教救世军常用的委婉语) 。

4、间接性特征

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 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 前者为直接指称语, 后者为间接指称语。为了避免有伤大雅和令人不愉快的话, 人们喜欢用迂回的方法陈述事实, 这种绕圈子的表达方式能起到婉转含蓄的作用。

二、委婉语的语义变化

英语委婉语引起的语义变化是指词的联想意义的改变, 词汇的概念意义没有改变。根据英国著名语义学家利奇的理论, 联想意义包括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

1、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人们在使用或听到一个词语时, 这个词语使人们所联想到的“真实世界”中的经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内涵意义是褒义或中性意义的语词 (委婉语) 来替代含有贬义的词 (禁忌词) , 以扫除交际障碍, 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由于内涵意义可以因人、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 对一个词所附加的内涵意义可以逐渐的增加。委婉语的使用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许多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人们又会把它与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联系或等同起来, 从而使这些委婉语增加了禁忌词所带有的内涵意义, 逐渐失去了原先所具有的中性意义或褒义。

2、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是一段语言所表示的关于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环境的意义。委婉语的使用具有性别差异。人们在与异性进行语言交际时, 要比在同性之间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女性要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其次, 社会地位不同, 对委婉语的使用也不同。人们在“权势关系”的语境中往往要比在“亲密关系”语境中更多地使用委婉语。不同行业的用语也存在差异。通常, 法律用语、外交政治性用语和广告用语中委婉语使用较多, 而科技语体需要使用精确词语, 因此通常较少使用委婉语。

3、感情意义

感情意义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或态度的,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意义, 它要通过慨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sacrifice one’s life”是“die”的一种委婉说法, 这个词带有称颂悼念的感情。选择不同的委婉语或甚至选择禁忌语往往体现出说话者不同的态度和感情色彩。

4、反映意义

利奇认为, 反映意义能引起听者 (或读者) 的联想。有一些多义词, 其中某一个意义会引起不好的联想, 因而成为禁忌词。出于避讳或礼貌, 人们在交际中都避免用这些词。然而, 语言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用来替代禁忌词的委婉语, 由于长期用来指代禁忌的东西也逐渐获得禁忌词的联想意义, 以至于失去委婉效果, 又被新的委婉语所替代。

5、搭配意义

利奇认为, 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的, 而这些联想则产生于与这个词经常同时出现的一些词的意义。例如intercourse一词原来常用在以下搭配中:friendly intercourse, social intercourse。

结语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交际的规律, 人类的交际心理, 以及社会、文化的特性。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变化,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英语委婉语的工作机制。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社会习俗, 扫清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谦光:《语义学导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2]陈治安、文旭、刘家荣:《模糊语言学概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年。

[4]陈原:《社会语言学》,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年。

[5]叶建敏:《汉英流行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 山东外语教学, 2004, (3) 。

[6]高丽佳、田平:《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0) 。

[7]辜同清:《英语委婉语语义分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1, (5) 。

经验语义 篇3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可以分为三种方式:首先,是常规的基于关键词技术对网络语义数据进行重点处理的搜索引擎技术;其次,是建立在以本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心式语义数据数据处理技术的搜索引擎;最后,是以本体作为背景,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搜索引擎技术。这三种形式的基于语义搜索引擎技术都这有各自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关键词技术的语义搜索引擎可以对网络中的相关概念性信息、三元组以及语义标签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匹配关键词的方式来获得相应可能的语义数据,作为响应用户的查询请求,这种搜索引擎技术以google最具有代表性,此外在语义文档上通过建立倒排索引和单独建立针对本体文档的N-GRAM索引,可以使用户更加快速的查询定位到相应的语义文档。第二种搜索引擎技术则是以实体为主要的搜索引擎处理单元,并提供给用户相应的需求单元,用户获得的通常是通过关键词技术得来的实体集合。而第三种语义搜索引擎技术是包含实体,同时还可以实现语义的集成,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语义搜索引擎关键技术。

2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的特点

2.1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技术是更高层次描述方式

语义网技术集成了当前网络终端用户的情境模型和搜索引擎结构中的语义网技术应用,是对目前的WWW网络制式的进一步扩展,是促进计算机和人类之间更加紧密合作的一项新型人机智能化应用技术。语义网技术通常采用多层次形式表示框架XML,并在其中加入文档模式来表示文档结构,但就XML本身来讲,是不具有描述结构本身语义功能的,如果不对XML语义的元素解析,计算机是无法读懂信息内容的。因此,语义网技术中基于语义搜索引擎技术的更高层次的描述语言——RDF就可以定义相关元素的语义,也就是常说的具有三元组集特性,语义网中集合了XML和RDF就实现了语义网络的人工智能,可以进行相关事件的简单推理。另外,完整的语义网还需要一个标准的概念体系,也作本体(Ontology)。而本体实际上是需要RDF子集的OWL进行描述的,XML、RDF和Ontology三者之间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引擎分析系统的基础,是语义搜索引擎更具智能化的重要组分。

2.2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是三种引擎技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技术是将用户情境模型和搜索引擎技术相结合在一个系统结构中的,通过语义网和本体技术对用户情境模型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对情境信息进行结构和特征方面的形式化描述,转化成可以被计算机理解的形式,最后在搜索引擎使用终端进行呈现和使用。也就是说,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关键技术在于实现实体之间对情境信息完成语义理解,并根据已知本体的情境信息进行推理,对搜索引擎找到的搜索结果进行过滤、选择和推荐,以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通常情况下,用户端的搜索关键词都具有某种联系,通过语义网技术我们可以明确不同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过程中关键词的这种内在关联,当用户进行关键词检索时,语义网中的RDF就可以描述这种关系,并采用OWL对这种关系进行解释说明,达到明确关键词之间关联的目的,再通过三元组的形式将这种关联存储在本体中,以不同的意义标识嵌入到相关网页内容中,从而实现相关关键词内容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呈现。简而言之,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关键技术实际上是包含关键词之间关联内容的统一整体。

2.3 面向语义网的应用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的精准性

在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资料的检索过程中,系统的情境管理分配的信息链接,也就是用户检索历史信息,都可以作为扩展搜索引擎的叙词表,并根据用户选取的最终检索结果进行跟踪、定位、过滤和积累。对于检索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信息,需要将一些独立的关键词信息从结果中过滤出去,只吸收和包含关键词又包含相关内容关系的信息反馈给用户,从而实现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精简和准确,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料。

2.4 面向语义网的应用搜索引擎中的标引技术应用

对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未来情境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推理,需要通过检索历史在本体技术上建立证明树,并产生相应的可在网络中进行查询的语义标记描述,将用户的情境和对应的信息库的范围尽量放大,从而提取并贮存用户未来可能需要的情境信息,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适时为用户推荐相关可能需要的信息资源。此外,还要善于管理和利用公共领域的本体资源,加强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对于自然语言的解读能力,再通过本体技术和语义网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统一规范整理,建立起相似类目的使用规则和资源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库构建和搜索引擎标记技术的统一,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和检索体验。

3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的应用

3.1 用户检索情境模型的建立与搜索引擎相结合

通过收集用户的检索爱好,包括:习惯、目标、心理、性格、行为、问题、专业、交流和文学创作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建立起适用于用户的个性化动态情境模型,对用户的兴趣、长期计划、目标进行动态关注,并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描述和推荐,将搜索引擎技术同情境模型相结合既可以实现搜索引擎的个性化定制,又可以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库,满足用户各项检索需求。

3.2 面向语义网的语义搜索引擎情境管理器模型的代理技术应用

由于搜索引擎的用户群体广泛,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范围广,数据信息庞杂,每时每刻计算机都要通过交互作用来获取用户的情境信息,因此,必须加强情境管理器的配置和管理。通过应用不同的代理技术可以分摊情境管理器的压力,诸如采用情境接收器代理、情境文献知识代理、查询信息代理和集成服务代理,通过设置语义网的交互协议,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的喜好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在语义网协议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代理的自适应性,实现搜索引擎技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和智能化集成应用。

4 结束语

经验语义 篇4

1 基于语义Web服务匹配的相关概述

基于语义Web服务匹配在其中加入了服务本体概念, 所以基于语义Web服务匹配在描述信息是具有清晰、准确的语义。语义Web模型是提供服务本身内部的流程信息, 和执行与服务相关的控制结构和数据流, 这些流程会在Web服务组合和执行时用到, 这些工作能够帮助发现Web服务是否符合请求者的要求。也能更加深入的去分析Web服务的可实施性。

1.1 语义Web服务匹配的现状

语义Web服务匹配是将用户的服务请求和Web服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 找出符合服务请求的语义Web服务信息。针对如何找出匹配的语义Web服务信息, 现阶段主要依据利用本体自身概念的逻辑包含关系进行推理实现匹配关系, 以及根据本体概念的语义相似度量进行相似度的匹配方法。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ssimo Paolucc等提出的弹性匹配算法;基于本体属性的相似度算法;基于本体两个概念的几何距离来提出的语义相似度算法等运算方法。

1.2 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匹配排序模型的设计思路

在构建语义的Web服务匹配模型前, 应该通过研究相关的研究工作资料, 找出现有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排序机制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语义Web服务匹配模型的基本构架由八个部分组成, 根据语义描述的服务请求描述模块, 用于注册服务的服务注册模块, 用于存储本体信息的信息库, 用于搜索提取待匹配信息的信息提取模块等阶段的构建。

2 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排序机制

随着语义Web服务匹配的发展, 在服务时对搜索结果的排序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各个研究工作概括和整理相关研究工作的资料, 探讨出一种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排序机制, 运用这种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来对在进行语义Web服务搜索时的匹配结果进行自动的排序操作, 这样能更加便捷、快速的完成Web服务的搜索工作。下文主要简单的介绍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相关知识和如何进行运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来对搜索结果排序, 以及加权语义距离度量在语义Web服务匹配中的运用。

2.1 语义距离度量模型

语义距离度量模型 (Semantic Distance Metric Model, 简称为SDMM) 是一种与“语义”信息本身定义具有相关信息的定义对象间的各种相关关系之间形成的一种三维空间可计算模型。利用本体的定义、实例、属性之间的语义联系:等价、包含和关联定义, 这三个向量可对应轴Veql、Vsub、Vrel, 利用这三个向量轴就能构成语义距离度量模型。语义距离度量模型是利用度量本体的定义、实例、属性与语义距离关系之间的三维空间可以计算的模型, 表达式为:SDMM=。在这之中Veql是指等价语义关系轴, Vsub是指包含语义关系轴, Vrel是指关联语义关系轴。利用本体定义对象Ci为坐标原点, 在向各个方向延长每个向量, 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中向量的坐标是可以随意转换的, 并没有固定的方向, 图1就为一个典型的语义距离度量模型 (SDMM) 的示意图。

2.2 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匹配结果排序

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 (SDMM) 中, 对象转换运算符 (→) 为其运算符, (→) 表示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任意一个本体对象向另一个本体对象之间的转换函数。例如:从Ci向Cx转换可以记作Ci→Cx, 这样转换后就得到了一个集合Sx。在对对象进行求值算子Vx时, assign是作为语义距离度量模型中的算子, assign表示的是从坐标原点Ci→Cx所得的集合Sx中任意取一个元素, 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转换可由图2表示。

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排序主要是根据语义Web服务所关系的本体对象的语义对象距离, 也就是说是本体定义对象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中的相互转换的操作序列之间的度量, 例如: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中Cm→Cn, 在计算语义距离时可利用公式 (1-1) 进行计算。

(1-1) 公式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表示Cm→Cn在等价语义关系轴Veql上的操作, Cm→Cn在包含语义关系轴Vsub上的操作, 以及Cm→Cn在关联语义关系轴Vrel上的操作, 因此从概念Cm到概念Cn的转换距离度量实际上就是转换操作序列的三元组的度量。在这个过程中, 只是根据本体自身的概念, 属性作为一切推理的依据, 将本体中的所有对象映射在唯一的坐标点上, 再根据公式计算。

2.3 加权语义距离度量

因为语义Web服务匹配具有不同的服务要求类型和语义Web服务匹配要与上下文联系起来, 所以对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距离度量要运用加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排序机制中, 可以给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中的各个坐标轴的方向量赋予不同的权重值, 依靠权重值得到不同的加权语义距离度量, 从而进行语义Web服务匹配的排序。例如:有两个语义Web服务匹配距离对象Cm和Cn, 经过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后, 加权语义距离度量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如公式 (1-2) 所示。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语义Web服务匹配内容, 在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三个方向的向量的语义距离度量权重值的设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甚至在实际的运用实例中可以将其中一个向量的权重值设置为0, 这就只需要考虑剩下的两个向量对语义距离度量的影响。

3 总结

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的排序机制在随着语义Web服务的搜索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专题, 也在不断的研究运用不同的相似度度量模型和计算方法。而由于语义Web服务匹配搜索具有海量的信息, 运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和不同的度量模型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Web服务匹配结果, 这就有可能影响到语义Web服务匹配搜索的准确性。本文在这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较科学的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排序机制, 并且还依据不同的Web服务匹配搜索提出了对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方向轴赋予加权值的方法。但是怎样将语义信息完全统一的放入语义空间模型中并且进行一个统一的度量, 以及语义距离度量模型是否对不同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搜索都适用, 这些都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心以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共享, 而开放的Web环境也成为了人们获取海量信息的主要来源。人们的需求也就让人们对语义Web服务技术不断地深入研究, 所以现在网上语义Web服务的数量也就快速的增加。本文主要提出了基于语义距离度量模型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排序机制, 根据这种排序机制, 依据语义Web服务的语义相似度量对语义Web服务匹配结果进行排序。

关键词:语义Web服务,语义Web服务匹配,语义距离度量模型,语义Web服务组合

参考文献

[1]马应龙, 金蓓弘, 冯玉琳.基于进化分布式本体语义Web服务动态发现[J].计算机学报, 2013, 8 (11) :603-614.

[2]汤杰.语义Web服务组合的研究与实现[J].燕山大学学报, 2013, 11 (11) :120-121+125.

[3]方欣.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匹配研究[J].达宁大学学报, 2013, 2 (3) :156-157+159.

[4]杨易超.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匹配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2 (20) :178+180+185.

经验语义 篇5

从传统的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到虚拟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等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侧重于数据本身的交换和共享的实现,如以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交换发展而来的PDM、EDM,均侧重于对不同异构数据的交换共享的具体实现技术和方法。这种技术在传统的集中式环境下能够实现统一的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但在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环境下,由于STEP本身描述机制的特点,要实现信息的网上交换与共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解决网上数据接口匹配问题,以及尽可能满足分布式环境下的动态性、临时性以及实时性要求,这是很难做到的。

事实上,从虚拟企业模式的提出到对虚拟组织更深入的理解,尤其在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形势下,围绕产品的设计、制造,要求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分布式企业之间实现知识级的共享和重用,传统的产品信息表达方式和处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产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已不再局限于数据内容、格式的交换与共享,信息共享的层次已由数据共享上升为知识共享。随着网格计算、语义网以及语义网格研究的兴起,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层次也在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不断深入。语义网格的研究为分布式资源运作提供了可行的空间,虚拟组织的架构为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源,而语义网格环境下虚拟组织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研究则上升到对信息语义层次的理解、挖掘、推理创新层面,进而为支持产品创新能力的实现提供知识基础。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已经在不同范围和层次中对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进行研究[1,2,3],其中最典型的国际组织EuroSTEP长期注重于STEP产品数据的网上XML转换表达[4]。但是由于XML本身的局限性,导致STEP转换后带来语义信息的损失,即这种转换是单向不可逆的,遇到这种情况国际标准采用的是原文直译法以保留不能解析的语义信息。目前EuroSTEP等组织一直致力于该方面的完善和补充。随着近几年语义Web、网格计算以及语义网格研究的深入,为实现网络信息语义层的理解、推理提供了可能[5,6],因此结合语义网格研究虚拟组织的产品信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针对产品信息语义描述共享层次的研究,当前较多地侧重于产品信息本体研究[7,8,9,10]。STEP采用EXPRESS描述已经经过多年的应用论证,而语义Web的OWL还处于发展试验中。抛弃当前已经推出的STEP的EXPRESS描述或XML表达国际标准,完全采用语义Web的OWL来实现产品数据的语义表达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从语义描述上它没有EXPRESS功能强大,从语法表达上它没有现行的STEP XML表达国际标准严格,同时OWL本身缺少严格的数据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它的许多地方还正在完善中。

本文从上述角度出发,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寻找一条新的解决方法,既能够满足分布式环境下产品信息的知识级交换与共享,又无需类似采用RDF、OWL完全取代EXPRESS对STEP进行重新的语义描述。本文将系统阐述语义在线重组实现的思想方法及其体系架构,并论述其相关关键技术。

1 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在线重组的方法及其架构

针对虚拟组织中各成员间产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动态性、临时性的特点,围绕虚拟组织的某个产品信息交换需求,通过产品语义的在线重组来实现产品信息语义交换,这种重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取代原有产品信息描述方式,而是在区分语法与语义的前提下,在语法层次上对原有信息实现信息转换,在语义层次上对原有语义内容进行解释、添加补充,或引用新的适应语义网格环境的语义标识和对语义补充注释机制。它既保留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并使双向性成为可能,同时又具备了面向语义网格环境的知识交换和共享的功能。通过这种机制能够根据虚拟组织的临时需求对各网格节点异构产品信息的语义建立动态关联,实现语义的自导航和重定位,从而实现对产品信息知识级的动态交换与共享。这种对语义的在线重组是动态的、实时的,也是临时性的,称为“虚拟重组”。

Internet为实现产品信息网上交换与共享提供了通用的物理平台,解决了异地异构平台兼容的问题,XML提供了数据层异构产品网上交换的数据格式,而结合语义网/语义网格可以提供语义层的语义交换中介。图1所示为虚拟组织异构产品信息语义交换的在线重组架构。图2所示为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在线重组的过程。它在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数据交换层(简称数据层),中间层为语义交换层(简称语义层),顶层为实现语义在线重组而提供的LEV(linked-entity visualization)语义标注功能层。

底层的数据交换是建立在XOEM(extensive object exchange model)数据模型基础上并基于XML的异构产品信息网进行数据交换的。XML只是在语法上实现了统一的数据交换表达,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语义表达方式。因此,为了实现对产品信息的语义共享和交换,需要在语义层上解决语义的描述。语义交换层是建立在数据交换层基础上实现的,通过由数据模型到语义模型的映射来实现。与数据交换层不同的是,产品信息的语义在线重组并不是将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全部进行统一转换或重新描述,而是通过对原有内容的语义部分进行解释或引入语义标注或引入注释机制。那么这种语义标注的具体描述方法就是我们需要实现的语义统一描述与识别的研究内容[11]。

顶层的LEV语义标注功能层不仅解决了产品信息在数据层和在语义层之间的映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产品信息间的语义关联和语义导航。语义的动态关联是指分布的异构产品信息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这种联系是根据虚拟组织某一阶段的需求建立的,同时也是动态的、临时的。语义的自导航就是在临时建立的语义关联基础上,能够根据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意图,通过对语义关联的理解和推理自动检索出相应的语义路径。语义的重定位是指根据语义自导航能力,按照相应的语义路径最终定位到实现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意图的语义信息节点中,完成语义信息的交换共享。语义的动态关联是产品信息在线重组实现的前提,语义的自导航是产品信息在线重组实现的过程,语义的重定位是产品信息在线重组的结果。

由于数据层的XML数据交换已经在前期工作中基本解决,因此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存在于语义交换层和LEV语义标注功能层。

2 关键技术

2.1 面向产品信息语义描述的语义模型

建立语义网格环境下面向产品信息语义描述的语义模型是语义在线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面向多样化异构产品信息网上表达的数据模型均侧重于数据表达的严格完整性,即满足语法层次的要求,但缺乏语义信息。而语义网格环境的语义模型侧重于语义关系的理解和推理,但是语义描述的方式在语法层次上不能满足产品信息表达的严格完整性要求。

近年来,在有关产品信息语义描述的研究中,大多数是通过采用本体语言来描述产品信息的。最普遍的是采用OWL语言来重新定义产品语义本体,然后利用OWL语言的特点实现产品语义的描述和推导。国外有代表性的是wikiSTEP组织[12],该组织主要针对产品信息STEP国际标准,完全采用语义Web的OWL来实现产品数据的语义表达。在当前基于本体和语义网的研究过程中,产品信息本体的定义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中,对本体的定义本身就涉及本体的一致表达规范性问题,从而产生了对本体库的管理、搜索、定位、接口、服务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产品数据STEP协议就不存在类似的问题。事实上STEP协议中的EXPRESS描述本身就是不够严格规范的弱本体定义。OWL语言只是一种本体描述语言工具,不能提供本体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果不能有严格规范的约束和定义,单靠OWL语言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因此研究面向产品信息统一描述的语义模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直接将XOEM模型和OWL匹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OWL是属于本体论的范畴,侧重于推理,其约束表达能力极强;而XOEM模型侧重于数据的描述,且描述能力强,而约束表达能力极弱。可以通过添加OWL标签来弥补XOEM模型的缺陷。对于模型的不一致,我们需要通过中间的过渡桥梁来解决。考虑到XOEM模型可用有向图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建立类似RDF简单数据模型的模式有向图,将XOEM模型有向图转换成该模式有向图,同时将OWL模式转换到该模式有向图中,从而实现了XOEM和OWL有机结合即所谓的XOEM+OWL,图3显示了其结构关系。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二者相对应的XOEM+OWL模式图表达关系。

我们在原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数据模型———基于带根连通有向图的数据模型即可扩展对象交换模型XOEM[13]的基础上,引入OWL语义标注,提出了基于XOEM+OWL的统一的产品知识表达语义模型[14],研究了XOEM+OWL模型的模式图表达定义。数据层遵循原有的数据模型XOEM实现STEP数据转换,语义层通过OWL语义标注引入STEP语义,数据层与语义层之间通过XOEM+OWL模型内的映射匹配约束建立关联。根据XOEM+OWL,针对数据层的STEP数据模式图和语义层的OWL模式图,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匹配表达方法。最后研究二者之间的映射匹配约束关系的表达,给出了匹配系数的表达式。由此实现了对任何产品信息的数据表达和语义描述均规范于统一的XOEM+OWL模型内,根据该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统一的基元,利用对基元的控制操作来实现对产品信息语义的在线重组。

2.2 基于XOEM+OWL的异构产品信息语义描述

由于产品信息的XML表达的语义局限性,使得许多研究者先后采用RDF、OWL等来描述STEP产品信息,他们的思路类似于STEP采用XML数据表达,均是尝试用RDF或OWL来取代EXPRESS进行描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同于数据格式的转换,OWL的语义描述方法多种,对同一种产品信息,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OWL方式来描述其内部语义,即使是同一种OWL语言描述也难以规范对语义理解的一致性。因此企图只通过OWL的描述来实现对产品信息的统一语义描述是困难的,这也是目前这些研究难以再进一步深入的原因。事实上将产品信息的数据表达和语义描述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从上述思路出发,在研究已取得的面向产品信息统一描述的语义模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XOEM+OWL的异构产品信息统一描述方法与实现技术,研究了数据层和语义层实现的统一关联方法。数据层遵循原有的数据模型XOEM实现STEP数据转换,语义层通过OWL语义标注引入STEP语义,数据层与语义层之间通过XOEM+OWL模型内的映射匹配约束建立关联。对于二者关联的媒介,我们设计了语义基元,因此我们研究的产品信息语义描述所组成的单元就是语义基元,它建立在XOEM+OWL的基础上,实现了STEP模式与OWL模式的关联映射。表3所示为语义基元内部二者映射关系表达式。

Cos(sc,oc)是由两个不同层次的衡量系数计算组成的:元素级匹配(ElementMatch)和语义级匹配(OWLMatch)。元素级匹配侧重于XOEM+OWL模型基元的数据级层次相似度,而语义级匹配侧重于基元的语义级层次相似度。Cos(sc,oc)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sc和woc分别为元素级匹配和语义级匹配相对应的权重系数;ElementMatch和OWLMatch分别为元素级匹配和语义级匹配的值。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针对STEP Part21数据文件进行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基元。产品数据的表达依然是遵循XOEM模型并采用规范统一的XML数据来描述的[15]。我们通过对STEP Part21的实例进行设计来构造语义基元,语义基元间通过ID进行联系,从而不会影响到现有的STEP XML数据表达。但与现有的STEP XML数据表达区别的是,对实例ID的处理是通过引入语义标注来关联相应的OWL语义描述信息[16]。对于语义描述,可通过自我解释和语义标注两种途径生成相应的OWL语义描述信息。对于XML数据层和OWL语义层的关联,在自我解释途径中,依靠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STEP协议进行OWL描述,此时会产生相应的OWL语义描述信息。此外,语义标注途径给用户提供了对语义关联的对象及其语义内容进行动态增加、修改、删除的功能。产品信息的语义统一描述不仅是只针对类似STEP Part21文件级的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处理任何级别的跨平台异构产品信息。因此,单纯靠自我解释途径是不够的,语义标注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2.3 异构产品信息在线语义标注

产品信息的网上动态关联是实现产品信息网上共享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动态关联为多样化异构产品信息之间的沟通建立了新的联系桥梁,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改变。

要实现异构产品信息的在线语义标注,关键在于如何将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关联信息可视化[17]。由于基于XOEM+OWL的异构产品信息统一描述是通过我们设计的语义基元实现的,因此我们以语义基元为基本对象,重点研究了语义基元之间语义关联信息的可视化。可以将语义基元间的语义关联转换成实体链接关系(linked entity),表4列出了二者的匹配关系。

2.4 语义描述实例

以圆的描述为例,图4为其STEP XML Schema初始的数据描述实例。根据表1可得到STEP的XML模式图(图5),采用OWL进行语义描述时,根据表2可得到相应的OWL模式图(图6),遵循XOEM+OWL模型,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有向图基本趋于一致,也基本实现了数据层和语义层的有效匹配。在此基础上,根据表4,得到其相应的LEV数据描述,LEV系统通过分析LEV数据描述来展示相应的可视化结果。

3 基于SVG+AJAX的语义标注可视化系统——LEV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设计与实现了异构产品信息语义关系可视化系统——LEV[18]。该系统完全基于浏览器的跨平台功能,采用SVG实现二维矢量图形的显示,采用AJAX实现异步数据的传输与保存,支持多用户并行操作。系统不仅实现了可视化功能,同时提供多用户在线并行修改创建语义关联的功能,语义基元的在线重组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扩充。

系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义设计功能。该系统不仅提供了语义关系可视化功能,同时提供了语义在线标注功能,通过对Entity的编辑修改实现对语义基元属性的构建,通过对Link的编辑修改实现对语义基元间的语义关联。此外,该系统的一大特色在于语义匹配、扩展和检索功能强大。

(2)系统操作功能。对系统图形对象的操作,不仅可以控制某个图形对象,而且可以控制与该图形对象所有语义关联的图形对象进行同步操作。这种功能便于我们观察所有相关语义的Entity对象间的关系。

(3)支持异步数据传输的并行功能。系统支持多用户并行地对系统图形对象进行操作,同时支持基于AJAX的异步数据传递,有效解决了并行操作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4 结束语

经验语义 篇6

一英国自然语言语义学研究的路径与特征

相对于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英国的日常语言语义分析立足于生活语言本身的结构与特性,并且兼顾了语义学研究的自然性特征和结构属性,从而为语义学解释的一致性和完备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1.日常语言语义学的方法论转向及其内涵特征。

英国的日常语言语义学从一开始就反感于逻辑实证主义对于意义的“理想状态”处理方式,认为这种态度并不合乎语言的自然性特征,“哲学家对于句法结构不能完全反映逻辑关系所表示的不满促使语言学家去寻找更深一层的描写……以解释句子的意义以及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1]215,而这种特征内在地包含了语义、语用以及概念结构的意向性等方面特征。为此,英国的日常语言语义学研究虽然也秉承了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把对于世界和事实的理解限定于语言实体范畴,但是在语义分析路径上则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命题意义的经验证明方案,将与语义相关的语用、实践和语境等因素纳入到语义学方法论的系统框架之中,从而在整体上树立了语义学研究的崭新路径。

作为英国日常语言语义学的早期奠基者,摩尔(G.Moore)的语义学研究倾向于从“常识”的角度对日常语言进行细致的语义分析,期望从日常语言的“表象”背后揭示意义的本质和内涵。摩尔认为,观念即思维中与语词相对应的概念就是语词的意义,而命题则从总体上表征了句子的意义。也就是说,意义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摩尔把他想加以分析的东西(即被分析者)说成是表达式的意义或表达式所代表的概念”[2]。中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否定了其前期《逻辑哲学论》所坚持的语词意义与事实指称严格对应的做法,认为语词的意义存在于我们对其应用和实践的理解过程中,也就是说语词只有在一种类似“游戏”的生活状态中才能实现其意义,“一个字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3]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语义分析态度直接地体现为对于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的“反叛”,这既是维特根斯坦在后逻辑实证主义时代对于语义学研究路径反思的结晶,同时也在另一个维度上又开启了日常语言语义学研究的崭新征途。

对于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语义分析而言,奥斯汀(J.Austin)和赖尔(G.Ryle)等人将语义分析的技术工作推向了极致。奥斯汀认为意义和真理等语义学问题只有在言语行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因此意义的理解本质上就是对于我们存在的事实和世界状态的反应。因此,奥斯汀的语义分析实际上已经从语用化倾向出发走向了社会约定论的道路。赖尔对于语义分析方法的理解同样立足于概念、范畴的解释、澄清,并且深入到语词、句型的具体使用习惯、心理类型之中,“它是一个范畴错误……实际上它们属于另一种逻辑类型或逻辑范畴。”[4]在赖尔看来,逻辑的语形与世界的事实并不具有对应关系,因此对于意义本身而言,它既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也并不存在于语词的外延形态中,而真正具有重要地位的是语词的内涵。这种内涵的刻画、描述与语言的实践、主体的意向以及情境特征具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达到语言逻辑的“纯粹”状态。

整体上来看,在英国以前期的剑桥为中心和在后期以牛津为中心的日常语言学派坚持了语义学研究的自然化趋向,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日常语言的分析建立起可靠、完善的意义理论,“这种自然性恰恰通过具体的独立的语用环境及其意义的自主建构来得以实现。”[5]83因此,日常语言语义学的研究并没有否认语义分析的经验主义基础,而只是将希望寄予对形态多样、具有丰富内涵的自然语言本身进行理解、分析,以消除哲学的疑惑,达到真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日常语言语义学与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的根本区别所在。

2.自然语言语义学研究的语境内涵与特征。

语义学分析的语境基础是包括了语形、语义和语用在内的系统背景,如果我们把语境区分为内涵语境和外延语境的话,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的句法和语义规则也可以被看做是语词意义的逻辑句法语境,例如罗素摹状词的特征性家族就可以被看做是语词的内涵语境。尽管如此,对于英国语义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语境”概念的内涵而言,如同对于“意义”概念的多维解读一样,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和语言学对其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语义学分析的“语境”内涵潜在地蕴含了语词外延存在的情态、环境以及主体的心理、意向等相关因素。斯特劳森(P.Strwson)认为意义与指称表达的语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表征的意义类型在语境中使用,给出特别的指称……语境条件一般作为指称正确使用的基础。”[6]也就是说,意义的理解应该立足于生活世界和语用实践,因为命题陈述本身并不具有真理性特征,只有在动态的语境之中才能把握语言与实在的关联性、确定指称的精确对象,同时实现意义与真值的有效结合。

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较早地将意义理论的研究带入了语用、交流和朴素的语境分析层面,他认为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必须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中进行展开,而意义取决于语境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把语言看做行动的方式而不是思维的工具比较合适”[1]88。因此,意义的基本元素是句子而非语词,它本身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实体,而是一种语境的存在。奥格登(K.Ogden)和理查德(I.A.Richards)则认为,在语言功能的实施过程中,意义解释和指称理解包含了意向、态度等语境因素。在语境的基础上,符号、意义与实在三者之间处于一种关联和制约的体系之中,“语境包括了符号和对象,为不同实体之间提供了意义关联,而内在心理语境在符号与指称之间建立了关联”,[1]9因此符号的意义表现为多种复杂的形态,其中就包含了意义实现的语用语境基础。

20世纪上半期,伦敦学派语义学从自然语言研究的背景出发,在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视域之中对语言的本质、语义理解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受到英国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弗思(J.R.Firth)、罗宾斯(R.H.Robins)、韩礼德(M.Halliday)等人采用语义分析技术对语言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语境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共同特征就是强调语境因素与意义的对应性和关联性。例如,Firth的语义学思想具有“泛意义论”的色彩,他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意义看做是言语行为活动的主要特征。罗宾斯则认为,作为意义基本单元的是句子而非语词,语言是一种活动的模式,而并非只是一种思想的表现,因此意义也并非是语词及其所指物之间的关联,而是语词与其所处语境的关联。在这里,语词的意义取决于语境的功能,“情境语境成为了意义理论的基础和语言理论的重要部分。”[7]

总体来看,日常语言语义学以及进行自然语言分析的伦敦学派语义学所强调的语境分析原则强烈地突出了意义存在的复杂性特征,并且将外延语境因素引入到语义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将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相结合的语境分析原则的重要性,这对于语义学认识域的拓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自然语言结构语义分析的旨趣与特征。

受到同时期欧洲大陆语义学的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中期,英国语义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结构分析思维在语言学和哲学领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散与传播。事实上,早在英国的弗莱哲(J.G Frazer)关于社会结构关系的探索中就认为,心理意识与社会结构之间的意义关系表现在两者之间结构性的特征之中,而随后英国的阿丹森(R.Adamson)乃至于罗素都主张在逻辑基础上对命题进行结构性的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得作为分析基础的原子命题能够对事实的本质结构进行澄清。从方法论上来说,结构语义学与逻辑实证主义具有很大不同,这表现为结构语义分析强调对于实在、事实的隐含意义研究,而非直接指向实在本身。从结构语义分析的视角来看,语言本质上就是“客观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在其中意义的产生与表征就是各种结构、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自然语言的语义层有其本身与句法结构相对应的部分”,[1]15也就是说意义就存在于语词之间的关联以及系统和结构的关系之中,并且是作为一种系统和结构的“凸现”。

对于弗思而言,在语言的基本结构之中系统性的特征存在非常重要,语言的各种要素要求能够在关系的联结中形成特定的结构,这表现在语词与句子以及语境的内在构成等方面,“分析的首要原则就是区分结构和系统……意义是系统和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系统为结构要素赋予了价值。”[8]也就是说,在意义实现的过程和层次之中都普遍存在着结构和系统的组合特征。乌尔曼(S.Ullmann)则强调在语言符号分析过程中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认为由符号所指示的语词意义在历时性上具有系统性特征。韩礼德则认为“语义是一种网络的结构”[9],而意义就是语言系统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表征形态,它表现为语言系统和语境之间的一种结构性“产出”。

从英国结构语义分析的本质和特征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结构语义学否定了经验主义将语词意义与指称对象相等同的简单做法,将意义确定在了语词和句法所构成的网络结构中,其中结构性要素的关联即意义的产出并不依赖于指称的对象。也就是说,结构语义分析的前提是承认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特征,在语言形态的多样性基础上力图寻求意义的确定性存在。实际上,这种结构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在内涵语境的基础上赋予了语义分析以动态性和灵活性,这种分析倾向尽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但仍然对于英国后来的整体主义语义学、动态语义学和语义学分析中语境思维的应用提供了某种适当的契机。

二当代英国语义学的方法论建构与发展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世界科学的全面突破和飞速跃进,英国语义学研究在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持续推动下,呈现出多学科、跨领域和综合应用的发展趋向。在继承传统、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英国语义学研究不仅保持了与欧洲大陆语义学沟通、融合的开放态度,实现了逻辑语义分析和日常语言语义分析的有效贯通,而且力图在全新的背景、平台基础上构建科学语义学方法论的系统结构。

1.整体的和动态的语义学研究倾向得到了全面扩张和展开。20世纪后期,基于对实证的逻辑语义分析的反思和受到语义学语用化研究倾向的影响,英国语义学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微观语义分析向整体、系统的语义分析进行转变,而这一点也符合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内在转变趋势。

从理论特征上来看,传统的微观语义学在与形而上学论题划清界限的同时又极端、绝对地把语言、逻辑树立为形而上学不可动摇的背景。对于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而言,这种衍生于经验主义内核的语义还原论思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的厄运。正是在此基础上,整体主义语义学的提出鲜明地把意义理解的基础置于整体语境的分析视域之中,它从根本上要求命题理解在相关的语境因素和语义分析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为此,达米特在语义学方法论的建构过程中树立了系统整体的理论思想,在对于意义和真理等语义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中,语义分析的系统性、结构性和语用特征等多维界面被纳入进来,成为达米特语义学思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种整体结构之中意义的表达、实践必须遵循科学的有效性和协调性等一般性特征。

在动态语义学研究方面,波普尔的语义学思想本质上是基于英国语义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基础上而对真理和知识等概念、范畴进行反思的结果,其思想的动态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理论、命题的经验证伪性基本原则之中。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理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检验、不断被证伪的过程,真理性特征是暂时的,而被证伪是一直存在的,“客观真理观念,它是一个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标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真理观念是一种调节的观念。”[10]对于认识论的研究而言,真理是一种永远处在“被逼进”状态的存在,科学的探索能够不断地向真理的“本质”进发,但是这种“本质”永远都是一种相对性的存在。因此,面对这种理论命题的“逼真度”,科学的研究唯有不断地提升和进步才能为命题的意义赋予新的内涵。

总体上来说,在意义的动态理解过程中,“语义结构的语境独立性和语用结构的语境特殊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11]245也就是说,语义分析的动态化倾向充分专注到了语义内涵的语境转换特征,从而为语义学研究的自然性扩张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当代英国语义学研究从相对的动态性和系统的整体性趋向扩张的动力所在。

2.意向和认知语义分析在英国语义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认知、意向语义学反对客观主义的语义分析趋向,同时基于经验论的研究背景,认为语言、概念结构与主体思维结构具有很大关系,这种语义分析的意向和认知特征反映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关联”[11]350。也就是说,意向、认知语义解释为心理表征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语义特征的分析和把握,正是对命题态度极其意义分析和把握的前提和基础。”[5]84例如,格莱斯将交际参与者的意向性表达与意义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语言交流的有效性依赖于对符号意向性的理解、分析,也就是说在语言交往过程中双方需要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推理、判断。在作为言语的非自然意义中最关键的就是意向性的意义内涵,这样意向性就成为了语言意义实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格莱斯之后,威尔森(D.Wilson)认为说话者的意向性包括信息和交流两个层面,信息意向即言语的表层含义,而交流意向则是语言的隐性含义,因此语言的交往实际上是在这两种含义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推理、判断和分析。

从认知语义学的立场上来说,我们应该将与语言相关的知识结构、认知过程和隐喻含义等相关界面进行整合,对文化、社会的语境信息进行认知处理。在这方面,达米特语义学研究的认知取向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英国语义学实现“认知语义”转向的重要特征。达米特否定了实证主义将意义与指称简单等同的做法,认为必须将语义真理的确定根基于主体的内在理性,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理解语言形式的意向性表征来实现对于真理的把握。实际上,传统的思想将真理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初始性存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或有意回避了真理分析中主体的能力和意向性地位的存在。为此,达米特强调我们必须了解语言的运行机制和交流双方所使用语言的意图、目的等背景知识,也就是说“意义理论是理解理论……本质要求……促进了意义理论的认知转向”[12],这样才能够实现意义与真理的有机结合。

从理论的目标指向性上来说,认知、意向语义分析肯定了人们在语言使用背后所具有的思维、心理作用,将意义作为命题形式在心理当中的整体反映,也就是说语义潜在地包含了心理认知图景。因此,相对于逻辑实证主义在意义理解中强调真值条件的狭隘做法,当代英国语义学试图从脱离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基本背景出发,将意义的理解置于整体的认知结构、模式之中,强调人的思维、心理和大脑反应机制对于意义理解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将主体的情绪、态度和意向等因素涵盖进来。总体上来说,这种语义分析路径对于实现语义学方法论的科学性建构目标而言是值得肯定的。

3.计算、信息语义学和语义的规范性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20世纪后期以来,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在英国迅速兴起,机器语言翻译和人工智能研究开始逐渐成为英国前沿科学领域的“显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当代英国语义学的分析触角广泛地渗透到了计算机科学语言的语义研究当中,并且通过相关路径的开拓为语义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就计算语义学处理的规范性本质而言,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模式势必与语言、心理等计算信息处理实现跨领域的结合,而在信息科学方面基于哲学语言分析和逻辑计算处理的英国计算语义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内在特征上来看,计算语义学实现了语义和语形的内在关联,因此能够从结构上展开对于算法结构的理论分析。从信息和计算语义的视域出发,当代英国计算、信息语义学研究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研究路径,这些路径从语义和计算的关联特征、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对于规范语言语义学计算化处理的态度和方向:第一,语义学的公式化处理(Axiomatic semantics)。公理语义学对于意义的理解侧重于反映计算的程序状态对于命题的影响,同时也希望将对于程序的理解形式化,通过对于语言组成结构的语义分析建立公理系统,在这方面霍尔(C.A.R.Hoare)采用公理系统对语义进行了程序化的处理,并且强调了程序化处理的严格性和规范性。第二,语义学的代数式处理(Algebraic semantics)。皮特斯(M.Pitts),林科(G.Link)等人用代数方法对计算语言的语义进行分析,他们将计算语言的语形看做是抽象的代数结构,并且立足于数据类型的科学理解,用代数结构对于数据类型的语义进行研究。第三,语义学的操作化处理(Operational semantics)。这种语义方法采用虚拟的计算模型和条件性约束来对计算元语言进行定义,并且通过程序规范的语言对语义加以确定。英国的兰丁(P.J.Landi)和温斯克(G.Winskel)采用抽象模型的标准实施表述了计算式的语义,其本质就是用语言结构的计算操作来界定语义,从而建立起逻辑的解释系统。第四,指称语义学的程序化语言分析(Denotational Semantics)。例如,斯特罗奇(C.Strachey)将计算语言作为计算程序设计的结果,尽管计算系统自身存在差异性,但计算指令的执行方式并不影响输出的结果,因此语义的分析与计算程序的语言处理过程是无关的。

总体上来看,英国计算语义学的应用和发展,以及语义分析、处理的不同路径典型地反映了语义和语形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就说它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语形和语义的“纠缠”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它力图通过算法和集合的规定为意义表征赋予全新的解读方式,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语义信息的有效处理而实现对于对象意义的理性分析。也就是说,在计算语义学的系统研究中,语义分析和语形构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于语词意义的理解和概念的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语境论语义学的方法论研究成为了当代英国语义学科学性内涵建构的合理趋向。20世纪后期以来,英国的语义学研究在对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结合进行分析的背景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作为意义理解整体基础的语境论能够作为一种本体论实在对命题意义进行判断,同时它也全面兼顾了多种形态的语境因素及其关联特性,为意义理解赋予了完备性和系统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语义学的这种研究旨趣为当代世界语义学的发展指出了可资借鉴的崭新路径。

历史地看,利奇虽然对于语境论语义学的现状、进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他对于语境论语义学建构的系统性、结构性和科学性还是寄予了很大期望。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导致语义学自诞生以来地位模糊、界限不清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语义学方法论的科学性结构、领域没有建立一种统一而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在自然语言、规范语言之间以及与语义相关的逻辑性、意向心理等相关问题、特性的研究中没有实现科学的归纳和整合,而这一任务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语境论语义学的继续完善、丰富来加以实现。也就是说,语境论语义学的方法论建构应该满足基本的科学性条件和要求,“语义学和下面几种知识划清界限的问题,这几种知识分别为:(1)真实世界的知识;(2)句法;(3)情景知识;(4)一般人类语言的语义学”,[1]124这实际上是指出了语境论语义学建构的基本界面和需要系统化处理的几个重要范畴。

站在语境论语义学的立场上,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和日常语言语义学,以及当代英国的认知语义学和计算语义学研究实际上是从语境系统的不同界面出发而展开的语义分析路径,而语境论语义学分析的“语境”界面与语言构造本身以及心理状态和事实存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达米特认为我们必须将意义的真值分析置于动态的语境之中加以理解,而句法形式、文化和意向特性等相关界面在整体上决定了真理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真理概念进行系统和完整的解释,“语境框架的变动规约了真理的形态。”[13]

从利奇和达米特等英国当代语境论语义学研究的核心思想来看,语义分析实际上是被要求恰当地处理语义表征的语形体系,而正是在这种语形体系的规定范围内语义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自然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语言的自然化处理过程中理论和命题解释的语境平台被整体地凸现出来,从而在意义和语境之间建立起了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关联。

结语

语义维基概述 篇7

维基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维基文本 (Wikitext) 进行浏览、创建、更改, 并且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维基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然而维基系统的知识是劣构的, 一个大型的维基系统常常拥有上万个页面, 要想在众多的页面中找到并参考不同的页面里的信息既需要技巧还相当耗时。除此之外, 维基系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其知识无法被机器所理解, 系统无法回答诸如“有多少城市的人口大于10, 000, 000”等需要机器进行推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 语义网 (Semantic Web) 研究者致力于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 却因无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本体 (Ontology) 而陷入僵局, 人们不自觉地希望结合语义网和维基系统的研究成果, 实现更大范围内共享知识的愿望。

1 语义维基的定义

常规的维基是由文字和没有归类的超链接构成, 而语义维基是一种根据知识模型组织页面的维基。语义维基能够获取和判断关于维基页面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元数据) 及信息间的关系。语义维基比常规的维基更方便信息的聚类, 检索。它和普通维基相比有三大优点: (1) 知识结构化:一般来说, 每个语义维基系统都至少有一个语义本体, 即“维基本体” (Wiki Ontology或Wikitology) , 它定义了特定领域的规范化概念, 作为人机之间, 应用程序之间沟通的基础; (2) 知识重用:维基本体采用的数据表示与语义网是兼容的, 兼容的层次从RDF到OWL不等, 大多能实现本体的导入与导出, 达到知识的重用目的; (3) 知识机器理解:所谓“机器理解”实际上不是机器真的理解知识, 而是由于知识采用一种特定的结构表示, 使得机器能够进行检索与推理, 这一点与人工智能是有区别的。

2 语义维基系统描述

语义维基是建立在语义网发展基础之上, 目的是知识概念的形式化, 使得机器能够理解、交换知识, 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推理。

2.1 系统架构

Powl与OntoWiki采用的架构如图1所示。

与图1Powl的架构相类似, 整个语义维基系统分为三层:数据存储层、程序接口层、用户界面层。数据存储层考虑本体数据的存储是否与其它语义系统存储的数据相兼容, 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程序接口层将本体数据转换成自身系统的业务逻辑。用户界面层则是处理与用户的交互及系统业务逻辑的表现。

2.2 语义数据的表示

XML和RDF是当前与语义网本体描述相关的W3C推荐标准。XML给出了语义数据表示的语法基础,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规定了资源描述的方式。RDF虽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词汇描述资源, 却仍然没有语义, 还需借助RDF Schema (RDFS) 及强大的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建模原语来表达语义。

语义维基的数据表示继承语义网的数据表示形式, 用维基词条页面的URL作为RDF资源的URI来使用, 用目录 (Category) 来表示命名空间, 维基页面描述映射概念, 链接映射“属性 (Properties) ”或“类型 (Type) ”。命名空间明确一个资源, 能有效地消除二义性, 网站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命名空间。描述如何将一个RDF三元组陈述转换成一个语义维基标注如图2所示。

2.3 查询 (Querying) 与搜索 (Searching)

查询与搜索是两种不同的信息检索方式, 搜索是基于关键字的, 并不要求用户掌握相应的查询语言 (querying language) , 但基于XML的数据搜索速度慢, 而且并不能体现语义网的好处, 所以语义维基更偏向使用查询。SPARQL是目前W3C关于RDF查询语言的推荐标准, 能够做到基于语义级别的精确检索。如果用户对查询语言足够熟悉, 就能精确地定位信息。但通常, 大多用户并不情愿因此学习一种特定的查询语言, 所以维基系统除了采用这种直接的查询外, 还采用间接的方式提供结构化查询。

2.4 推理

知识表示是建立在谓词逻辑基础之上, 维基本体可以看作是谓词逻辑的集合,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规则系统, 可以从现有的规范知识中推理出新的知识。另一方面, 我们也希望通过推理验证一个本体是否规范。遗憾的是, 目前的语义维基都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知识推理。

2.5 语义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本体的导入与导出是实现知识重用的基础, 导出的本体兼容RDF或OWL, 可以在其他软件中使用。本体的导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导入, 将现有的本体导入到语义维基中, 并自动创建相关的页面及概念间的关系;另一类是词汇 (Vocabulary) 导入, 只是导入现有本体的词汇, 然后在维基系统中创建本体中的各元素。

3 语义维基的分类

语义维基一方面希望保持信息可以快速简单地编辑, 另一方面又要求信息保持良好的结构, 这看上去有点矛盾, 因为众多用户以自己的标准对页面进行编辑有可能破坏本体的结构, 但如果系统的限制太多又会降低用户体验。目前众多版本的语义维基也因此分化成两类:第一类是强调语义网应用, 将语义维基作为组织语义数据的工具, 比较适合领域专家使用, 但非技术用户只能敬而远之;另一类是强调“用户友好”, 将语义作为维基的数据组织工具, 针对普通用户, 但只能应用语义网的部分特性。

3.1 用维基组织语义数据 (Wikis for Semantic Data)

当前的很多项目都是基于第一类, 它们将词条作为概念 (Concept) , 超链接作为对象或数据属性 (Property) , 这种模型被称之为“维基本体 (Wikitology) ”。这类维基系统作为充分支持本体信息编辑的协作编辑工具, 能帮助领域专家和本体工作者在一个系统里合作, 同时维基页面里的文字内容既可以供人阅读同时也是正式的本体。即使这种维基不能编辑复杂的schema信息, 它仍可能用来开发和存档本体词汇。

这类语义维基的主要代表是Semantic MediaWiki (简称SMW) 。它是在MediaWiki (WikiPedia使用的维基引擎) 的基础上引入语义标注, 即在原有的维基标记语言 (WikiML) 基础上增加了新语法, 建立标注属性、类型、值的关系的语法基础。

SMW在每个页面下面增加了一个factbox, 里面显示与当前维基词条相关的语义数据, 同时还可将该语义数据输出为OWL/RDF格式。同时SMW还提供一个浏览语义数据的界面, 你可以从输入一个词条名称开始, 浏览所有语义相关的数据, 还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转到对应的维基页面。通过点击按钮查找所有具有相同属性值 (property value) 的语义数据。

这类语义维基成了本体的动态和不断修正的工具, 并使得维基内容从文本描述到正式概念的提升。这类语义维基并不适合普通用户, 用户需要学习WikiML及本体建模相关知识。

3.2 语义作为维基的数据组织工具 (Semantic Data for Wikis)

目前有些应用只是引入语义工具来支持现有的维基, 比如, 通过语义搜索功能简化信息搜索。在这种情况下, 语义数据主要目标是保持简单易用的原则, 因此不会引入太多新的界面或功能, 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推理。

IkeWiki是这类语义维基的典型代表, 支持从非正式文本到采用OWL正式本体的不同层次的形式化表达, 并且具有丰富的界面交互。它基于JAVA技术, 采用著名的Jena语义平台。

IkeWiki与SMW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IkeWiki要求预先加载本体到系统中, 也就意味着如果本体中没有OWL元素属性, 就无法在IkeWiki系统中进行谓词标注。另外一个不同在于IkeWiki将语义数据与维基页面内容分开存储。当呈现 (rendering) 一个页面时, 呈现通道 (rendering pipeline) 将分别存储的文章内容和元数据组合成带有语义标注的页面文本。

实际上, 这两类语义维基的界线并不绝对, 现有语义维基引擎的各种后续版本和正在开发的新引擎都在两个界线之间, 甚至倾向融合。

除了以上提到的以“文本中心”的语义维基之外, 最近还出现了各种协作数据库系统, 也具有类似语义维基的性质。这些系统一般采用基于表格的编辑器, 用来维护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1]SREN AUER.OntoWiki-A Tool for Social, Semantic Collaboration[D].The Semantic Web-ISWC, 2006.

[2]MICHEL BUFFA, FABIEN GANDON.SweetWiki:A semantic wiki[D].Web Semantics:Science, Services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 Volume6, Issue1, February2008.

[3]BO LEUF.The Wiki way: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M].2001.

[4]陈立华, 徐建初.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J].中国信息导报, 2005 (1) .

[5]R.TAZZOLI, P.CASTAGNA, SE.CAMPANINI.Towards a semantic Wiki Web[C].Proceedings of the3rd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Conference.2004.

[6]SREN AUER.Powl-A Web Based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Se-mantic Web Development[Online][EB/OL].http://www.semantic-scripting.org/SFSW2005/papers/Auer-Powl.pdf, 2005.

【经验语义】推荐阅读:

语义类型06-05

语义数据06-06

语义变化06-07

语义模型06-17

语义比较06-20

语义检索07-04

语义指向07-27

语义知识07-29

文化语义08-12

语义运用08-14

上一篇:城市发展质量下一篇:物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