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质量

2024-10-15

城市发展质量(精选12篇)

城市发展质量 篇1

刘源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质量专家;钟群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教授;张钟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研究院研究员;李裕,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郭克莎,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巡视员;辛鸣,中央党校教授;朗志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著名质量专家;韩福荣,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著名质量专家;李俊,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质量法律专家;马林,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

恐怕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以上人员的组成都可以称得上是“豪华阵容”,1月19日,这个“豪华阵容”聚集在国家质检总局,他们要为正在拟定中的《质量发展纲要》出谋献策。

2010年,执行了15年的《质量振兴纲要》完成了历史使命。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质量科学发展,2010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新一轮质量中长期规划,即《质量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二五”期间专项规划预案,把《质量发展纲要》作为“十二五”期间95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明确由质检总局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质检总局党组决定把《质量发展纲要》编制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决定成立由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任组长,质检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建设部、国家统计局6个部门分管的部级领导任副组长,同时还有质检总局、发改委14个部门的司局长领导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为了编好纲要,在2010年11月,质检总局在总局网站和中国质量报、中国国门时报等一些媒体上开辟了专栏:“我为质量发展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问计于民,听取民声、民意,以更好地保证纲要的起草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度。2010年12月又召开十几个部门、十几个行业协会以及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从行业、企业角度再一次听取意见,最后形成《质量发展纲要》初稿。

“上一个纲要名称为《质量振兴纲要》,规划15年的质量振兴。这次纲要的名称定为《质量发展纲要》,重点谋划质量的科学发展。”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质量发展纲要》的基本思路:“第一,要以‘十二五’规划建议所确定的主题、主线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出了质量的包容性发展和质量创新发展。在强调质量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建设,要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条主线,从质量建设、质量监管的角度,提出了质量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一些重大举措。第二,在纲要里突出质量强国的战略地位。质量强国是我们在纲要里提出的国家性战略的一个举措,提出把质量定位为强国之道、兴国之策,把质量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群众生命利益、关系国家形象这样一个高度。第三,指出了质量发展的工作方针。在纲要里设计了5句话、20个字的质量工作方针,即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至上,创新趋动,以质取胜。第四,在发展目标的设计上,主要采用长短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已有的提法与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的一些新的提法相结合。并提出到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五,质量工作内涵的考虑。把质量分为质量发展、质量安全两个方面来定位,质量发展的着重点强调的是质量建设和质量提升,从质量发展方面来推动,提出措施提出目标。在质量安全上强调质量安全的监管、质量责任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

“全面、系统,且多有创新”,与会专家们对纲要草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待商榷和完善之处。

要站在大局和全国高度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向专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全国质检工作会上征求各地局长意见时,有代表提出纲要高度还不够,仍然有质检部门色彩。那么如何摆脱部门色彩,如何才能立足于全局?”

“纲要应立足于宏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教授钟群鹏提出,既然是纲领性的文件,就要有适时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把握质量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在政策、制度、方向、共性和基础性层面给予指导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研究院研究员张钟华认为,立足于宏观首先要抓住中国质量问题的瓶颈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质量问题大概是卡在两个瓶颈上面,一是技术,二是诚信。在技术方面,我们的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很多不过关,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整体质量搞上去很难,要正确引导,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都要有所改变才能有所促进。其次是诚信,现在看很多质量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诚信问题,加大惩罚力度,与监管结合起来,同时计量、标准工作等都要加以配合,使不法奸商无处遁形。这两个问题抓好了质量就上去了,也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环境质量不可回避

《质量振兴纲要》提出了三大方面的质量,即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而在《质量发展纲要》的草拟过程中增加了一类“环境质量”。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田世宏说:“我们也征求了各方意见,有的提出不变,但有的也提出建议,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质量发展纲要》作为一个国家纲要不提环境质量也有欠缺。”

“环境质量是绝对必要的!”《质量发展纲要》起草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质量专家刘源张态度十分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质量?说到底是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是为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中很重要的就是环境质量,所以环境质量是一定要写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十分支持:“在2010年到2020年这个发展阶段里,环境目标已经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发展阶段不讲环境不行,第一是我们过去环境欠账太多,第二是我们这个发展阶段决定了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这个方面内容好不好写先放一边,但该不该写?必须要写!”

突出政府服务定位

辛鸣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个质量发展规划是站在国务院、站在政府角度出台的文件,突出了质量的企业主体,这个理念确实对头,这个重点抓的也很对,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肯定没错,那么政府负责什么呢?第一条政府监管要下大力气,这个做得也对,确实目前中国的质量发展政府监管是责无旁贷,但有一块工作,包括质量提升,营造发展环境等,这些内容核心体现政府什么定位呢?是体现政府服务的定位,中国质量发展,政府不仅要在监管方面发挥作用。还要在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作用,事实上我们做的内容中包括夯实基础、培养环境、提升工程,这些都是我们政府服务的大量内容,要在服务上做好文章,也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法学教授李俊提出了详细的意见:2004年我国出台了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去年底又出台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其基本理念是政府和企业的角色要进行定位。该政府要做的事,比如制定标准、制定规则、加强规则的执行都是没问题的,但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应该予以尊重。因此《质量发展纲要》应该表达市场机制对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李俊建议,《质量发展纲要》可以考虑吸收西方国家产品责任的管理制度和理念,通过市场机制的融入,优胜劣汰,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名牌战略,鼓励消费者维权,增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内部动力和外在压力。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促进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完善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名牌认定机制、加强质量教育工作等提出了意见。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代表质检总局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质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说,要高举质量强国旗帜,推动质量强国战略。当前,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论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内涵、理论依据、目标任务和实施途径。在纲要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尤其是听取专家意见,还要专门听取主管质量的政府领导、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支树平表示,质量强国必须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保障,质检部门要主动会同教育部门,推进大专院校设立质量专业和研究院所,广泛培养质量管理人才,夯实质量强国的人才基础;要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建立消费者认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名牌认定机制。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代表起草工作组表示,下一步要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尽快修改完善《质量发展纲要》内容,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确保《质量发展纲要》编写工作质量。他希望社会各界积极为《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建言献策。

城市发展质量 篇2

近年来,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迅猛发展。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9月,我国已经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余家,民营养老机构1.25万余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认为,加强党建工作是引领民营养老机构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不只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更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百姓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智慧党建即结合传统党建工作和互联网理念,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元素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昂坪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党建学习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对区域资源发挥引导、整合作用的党建大数据;集“信息发布、理论宣传、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党务活动”五大类功能,“移动党校、智能党务、组织管理”三大类业务服务于一体的手机党建移动社区;构建自上而下网络学习体系的移动党校,以及智能党务和组织管理。

在如何实现、落实养老机构党建工作上,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创建了“曜阳联盟党建”品牌,并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在湖南做好以长沙青松老年公寓为示范的“曜阳养老联盟”党建试点工作,推广和完善曜阳党建“5+X”标准化工作模式。“5”即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基础保障好、作用发挥好、综合评价好,“X”即基层的特色工作,为推动社会养老组织党的建设探索新的实施路径,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特色品牌。

为落实“5+X”标准化工作模式,发展中心采取了四步走措施。第一步是摸清底数情况,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湖南省各级红十字会联合辖区街道(乡镇),全面摸清红十字会重点支持和加入“曜阳养老联盟”的279家养老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等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第二步是根据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对照“5+X”的建设标准,逐一形成党建工作指导方案。第三步是开展入住老党员、员工党员、志愿者党员的分类管理,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最后一步是将示范点建设推进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梳理,形成标准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实体单位和全国的红十字养老联盟成员单位推广。

同时,发展中心设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建1个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每年新增10个基层党支部,实现100家养老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网上工作互动,推选1000名优秀党员,为所辖养老机构及老人做10000件好事。目前,已有500家养老机构可通过由事业发展中心根据“两新”组织的党建特点搭建的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实现信息互通。

事业发展中心党建专干汪亮说,事业发展中心正在按照“党建工作引领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党在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制度措施和工作融合“四到位”,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

城市发展质量 篇3

关键字: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发展质量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7

一、背景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十八大报告将提高教育质量视为新时期高等教育转型的核心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新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质量既是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新型质量观的体现。

二、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视角的学生发展质量——对学生的最高关注

东软学院TOPCARES-CDIO(下简称“T-C”)人才培养模式基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八个一级指标,即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contribution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此外,T-C能力指标体系还包含32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分解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中,并通过“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素活动”等得到具体实现。

面向应用,以适应社会和IT产业需求为核心的T-C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发展质量培养,充分考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行“1321”的学期设置,即1年3个学期,2个理论课学期和1个实践课学期。学院大力实施T-C项目教学法,构建五级项目教学体系。学生分小组进行团队管理;强调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进行项目制作;并通过项目展示的方式进行项目考核。

T-C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一体化培养,充分体现对学生的最高关注,通过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帮助学生找到好工作,持续地找到好工作,并帮助别人找到好工作,从而拥有快乐、向上、积极、幸福的精彩人生。

三、重视学生发展质量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通常有学生、高校领导、高校教师、家长、企业、社会。高等教育质量实质上是对于高等教育属性是否满足各主体需求,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所作出的价值判断。 质量首先是向学生保障的,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进的是怎样的学校,进了学校可以得到怎样的培养和训练,毕业时可能成为怎样的人才,在个人和事业方面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学校对学生提供哪些支持,学校对教学质量有什么保障措施,学校如何向学生公开和公示有关的信息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贯穿于质量准则之始终,成为质量保障的根本。

2、落实“学习产出”和“学生参与”并重的质量评估原则

质量最终是反映在被培养的学生身上的。因此,东软学院的质量评估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大纲的实施,到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再到工程实践条件的配备等是否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给学生,确保学习和产出。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得投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所用,从而确保产出。通过“德(QK1)”、“学(QK2)”、“用(QK3)”三個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各维度下又分别设计一级指标:“德(QK1)”包含“道德素质(QK11)、人格品质(QK12)、尊师爱生(QK13)”;“学(QK2)”包含“学习目标 (QK21)、学习投入 (QK22)、学习方法 (QK23)、学习效果 (QK24)”;“用(QK3)”包含“幸福感 (Qk31)、贡献度 (QK32)、实践创新(QK33)”。

3、建设重视学生发展质量培养的有特色的质量保障队伍

东软学院质量保障体系重视队伍建设。质量保障队伍是一大亮点。分管副院长负责顶层构思、规划、协调;质量管理与保障部负责质量标准制定、评估实施;教与学联络组是由学生组成的院级学生组织,该组织联络全校各班学习委员。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代表,教与学联络组参与学院质量监控和意见反馈。可以看出,学院质量保障不仅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是在质量评估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质量监控和评估从学生的视角为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和制度提供有益的,更完整的意见和建议。

教与学联络组由学习部、宣传部、网络部、调研部等部门构成,主要职责为:进行教与学调研,开展教学质量信息调查;加强学院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质量文化宣传。

四、重视学生发展质量的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实施

上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产出”和“学生参与”并重的评估原则、有特色的质量保障队伍都体现着东软学院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质量保障体系关注学生的发展质量,强调学生体验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在教与学运行过程中,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呢?endprint

1、学生评教

东软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结构流程中“教师评价(T)”包括德、教、学三个维度。其中,“学(TK3)”,即“学生评教”占比到半,可见,基于TOPCARES-CDIO培养模式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学习投入度调查和学生满意度调查

为了解在校生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投入状况,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校支持和学生两方面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性参与提出相应策略,学院组织开展了学习投入度调查。调查问卷包含11个闭合问题:是否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动机;课程成绩主要分布区间;上课状态;向任课教师请教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频率;能否独立完成作业;每学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数量;每天上自习的时间;每周去图书馆的频率;晚上的课余时间安排情况;晚上几点睡觉。另有1个开放式问题:你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学院进行了在校生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由专业满意度、课程满意度、重新选择该校的意愿(忠诚度)等多项指标构成学生总体满意度。

学院及各系部每学期通过“领导会诊”形式,组织学生对专业培养、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听取学生意见,不断促进各项工作更好为学生服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专业规划答辩等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鼓励学生代表参与,并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质量文化培育

学院教与学联络组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学院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宣传。结合T-C人才培养八大能力的要求,教与学联络组分专题组织学习讨论活动,并向院报持续投稿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工科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与学联络组组织撰写《质量文化手册》,在全院范围传播学生成长成果,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教与学联络组组织学院“为梦想而读书”、“优秀大学生巡回报告”等宣传学生发展成果的活动,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充分调动全校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学院学风建设,充分体现了学院重视学生发展质量的培养。

五、进一步思考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本文探讨的重视学生发展质量的高校教育質量保障体系是东软学院进行的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内部质量保障和评价进行的探索。这也是对高等教育进入“质量教育”的响应。探讨内部保障和评价的同时,外部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怎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怎么将学生的学习性参与和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估的重点内容,而不仅仅关注条件、师资、投入等。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新范式——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2】王丽霞.基于学生参与度视角的本科教学评估路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2,(3).

【3】陈婷.基于学生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探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质量科学发展观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质量管理,质量观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众多企业的质量方针中,都有“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等口号,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多企业却拿质量开玩笑,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抛于脑后。质量是一切东西的基础,没有质量,品牌、发展、竞争都无从谈起。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质量开玩笑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企业高层片面追求利润,片面关注产值

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一定是企业产值与利润,而对于“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质量指标大多是轻描淡写,甚至只字未提。在互联网上搜索“企业年度报告”后进入相应的子链接中,几乎看不到质量的影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代写“年度总结报告”的网站提供的模板范文中,竟然也把质量指标给忽略了。

在很多企业中,其最高领导往往不是质量管理部门代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管理者不闻不问质量问题,眼睛只盯住能产生多少利润。当利益和质量冲突的时候,其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2 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质量意识淡薄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样的人,如果是进入领导行列,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国有句古训: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自私的领导,他的团队必将衍生出内部钩心斗角、民不聊生的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思想觉悟高的员工也会很快被“炒鱿鱼”。特别在一些国有企业当中,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歪曲了和谐社会的内涵,把作为生命线的质量原则背弃了。反而,那些恪守本职工作,严把质量关的人士则被视为另类和不和谐的人群。

在所有的质量事故中,人为的质量事故超过90%。事实上,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如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就是因为总是有一部分人,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放任有缺陷的产品流人下一道工序中,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更有甚者,在操作过程中,偷工减料,企图蒙混过关。

笔者想起一部关于做饭的电视剧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在做饭的时候,只要想着吃饭的人微笑的表情就心满意足了。这才是产品质量服务应有的意识与态度。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能想着让客户满意,那么我们的企业业绩,将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中华民族也将更加令世界人民钦佩。

3 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如前文所述,在很多企业生产行为当中,质量不是放在首位的,企业只会空喊“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口号。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质量往往处于让位状态的,甚至出现错位的现象。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很多质量问题通过走关系而被掩盖,而个别监督管理机构到企业监督检查只是例行公事,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特别明显。

那么,应如何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把科学发展观充分融入质量管理中,让科学发展观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有8项原则:一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是领导作用;三是全员参与;四是过程方法;五是系统管理;六是持续改进;七是以事实为决策依据;八是互惠的供方关系。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包括:①以人为本的发展观;②全面发展观;③协调发展观;④可持续发展观。

由此看来,质量管理和科学发展观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要注意互惠的供方关系;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全员参与才能体现出来;协调发展就是要强调领导的作用,领导不关注,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可持续发展,则是涵盖了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和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方法。没有这些统筹方法,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可以说,质量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质量领域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所以,笔者认为,质量管理应该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形成新的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科学发展观。其内容为: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质量观;实事求是、统筹协调、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3.1 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念进行质量管理

一切以人为本,以顾客为本。在企业内部,就是要求以质量工作为关注焦点。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够以人为本、将心比心地进行管理,那些骇人听闻的质量事故就不会发生。在全社会、全企业范围内彻底清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构建一个“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环境。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国民质量知识普及,在全社会范围内植入质量意识。“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不应该每年才开展一次,应该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让质量意识实实在在地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3.2 要树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质量观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不能片面强调利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关注质量,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体员工关注质量,提高质量,确确实实把“质量第一”“质量为本”落到实处。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应该提高操作者的业务素质。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只有人人参与质量工作,才会生产出好质量的产品。

3.3 要树立实事求是、统筹协调、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运用统筹的方法,协调各项工作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加大监督力度。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要把质量监督确实落到实处,给予相关质量监管职能部门更多的权力,给他们一把“尚方宝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实施自己的职责,本着为别人、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利。一切以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尊重事实,不断改进,应该实施政务公开,让全体社会、全体员工同时参与质量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综上所述,企业要发展,民族要强盛,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同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质量管理活动,即必须把质量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朱红根.顶级质量主管[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篇5

强化思想教育,拧紧“总开关”。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依托地县党校主阵地,全覆盖式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年”“突出政治纪律、强化核心意识”等主题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切实管好“关键少数”。通过派发廉政宣传海报、开展“廉洁齐家树清风”活动、开设“廉政教育大讲堂”等,组织党员干部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

健全制度机制,织密“监督网”。制定地县党委(党组)会议议事决策规则、改进廉政监审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因私出国(境)审批管理等制度措施,织密扎紧制度笼子,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编制《干部监督政策文件选编》和《干部监督工作规范手册》,形成配套完备、规范有序、有效管用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落实基层党建任务定期培训、阶段性工作督导提示单、县(市)委书记基层党建要情“直通车”、定期蹲点调研“四项制度”,实行全面从严治党“七个一”任务清单,坚决避免出现“肠梗阻”等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从严选任监督,树立“风向标”。从严落实“凡提四必”,创新政治表现“必考”和小金库问题“必清”,实行“六个凡提必”考察审核机制,多角度、全方面考实考准干部,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完善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建立干部基础信息台账,及时了解掌握干部举报、查核情况和处理结果,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依据。对选人用人工作经常性督导检查,结合巡察开展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和违规选人用人问题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抓好问责整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得到有力整治。

城市发展质量 篇6

治理城市空气污、改善空气质量,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效、加强机动车管理外,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发展城市森林,发挥森林去除空气污染物的功能,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森林具备改善空气

质量的独特功能

城市森林除了具有大家普遍熟悉的改善小气候、降低温度、减缓热岛效应、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打造宜居环境等多种功能外,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森林特别是城市森林还具备改善空气质量和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的独特功能。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也越来越关注重视森林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研究。国外关于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研究既有微观研究也有宏观研究。美国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树木主要依靠叶片的气孔吸收气体污染物,气体进入植物叶片内部就会在细胞壁之间溶解,并且被水膜吸收形成酸或者和内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树木的叶片还可以吸附截留空气中的微小粒子,这些微粒中,一些被叶片本身吸收,但大多数堆积在叶片的表面。叶片对于去除水溶性污染物是最有效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植物表面潮湿时的去污率最高,在这种情况下的去污率是干燥时的10倍,因为全部的树表(树叶、树枝、树干、树皮)都可以吸收污染物。叶片吸收的化学污染物被运送到树木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将它们分解。土壤通过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反应过程吸收和转化气体污染物的效率是很

高的。

2006年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实地监测研究表明,城市森林去除空气污染物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全美国55个城市做的监测研究发现,平均每平方米城市森林每年可以去除10.8克空气污染物。城市中的一些地块的成片森林,即覆盖率达到100%,在树木生长季节的白天时间段,森林内以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硫衡量的空气质量比城市空地提高2%。该项研究结果对比发现,较高的城市森林覆盖率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更明显。波士顿和纽约的地理位置相近,都属于滨海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波士顿城市森林覆盖率大约是纽约的1.3倍,前者去除空气污染物的能力大约是后者的1.2倍〜2倍。该研究通过模型预测,美国的城市森林每年能够去除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PM10(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五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约71.13万吨。该项研究同时认为,由于森林具备降低温度、吸收和排放效应等多种功能降低臭氧浓度。因此,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预测可能是保守的。

2005年,我国有研究人员对长沙和株洲的城市森林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物浓度在不同监测区存在显著差异。在城市森林试验区内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明显低于城市无林地区,城市森林试验区的空气质量属于Ⅰ级,而无林地区的空气质量只有Ⅱ级。

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

经济社会价值巨大

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模型预测,全美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经济价值巨大,每年仅仅去除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PM10五种空气污染物的价值大约是38亿美元。

从1990年开始,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市政管理中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收集、存储和利用城市公共绿地中林木的信息。2002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基于这些信息和软件模型,对堪培拉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价值进行了预测。2008年?2012年,堪培拉约40万棵树木可以固定约3万吨碳,5年期间可以节约能源的价值约157万澳元,改善空气污染的价值约105万澳元。

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城市森林健康发展

1978年,美国制定的《合作林业援助法案》第九条规定了城市和社区森林建设相关内容。基于该法案,美国林务局具有管理城市森林的职能,并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作为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实施了城市与社区森林工程。目前,美国的城市森林面积超过了7000万英亩(约合280多万公顷)。美国林务局通过实施城市与社区森林工程,通过财政、技术、研究和教育等相关合作支持各州林业部门制定城市森林规划,种植、保护和管理城市森林。例如,2010年美国联邦预算专门用于城市与社区森林的资金有3300多万美元,全美国43%的城市社区人口都从事城市与社区森林工程开展的相关活动,包括森林种植、管理等。该项工程根据一定标准开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基于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2004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把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新兴措施。

城市森林作为天然的“除尘器”、“清洁员”,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最近,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造林,计划今后5年完成平原造林100万亩,作为治理首都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充分证明了发展城市森林是解决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加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势在必行。城市管理部门应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调动多种社会力量投入城市森林建设,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科学研究,牢牢把握林业话语权。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是服务决策的基本前提,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决策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尽管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独特,与国外相比,国内专门进行这方面研究的还不多,特别是城市森林资源评估、树种选择、物理化学机理、信息化建设和模型研究方面的研究较少。林业科研部门要抓住机遇,开拓研究领域,做出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积极为林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积极搞好城市森林建设,争取法律制度保障。全国各地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城市森林建设也亮点纷呈,但是城市森林建设更多靠的是政府领导重视而缺乏制度保障,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地位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大中城市政府要建立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城市森林的面积达到一定比例,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发展关系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与身心健康,相关主管部门要把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纳入日常工作,通过组织义务植树宣传月活动、开展生态小区创建、社区绿化群众共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城市居民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与城市森林建设。

(责编:耿国彪)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篇7

由于城市道路的特殊性:交通流量较大、现有条件过程的限制,不可能像普通公路那样在沥青砼面层和沥青砼旧面层之间设置夹层,要提高基层施工质量,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水泥有着稳定层和平整度,为水泥砼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部分项施工,依施工验收规范检测试验,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城市道路必然能够达到优质工程,严格要求所检测、试验的数据,并能够真实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被检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因而其质量好坏至关重要,为防止挖方中间渗水流砂造成塌方,监理工程师加强了对表层土挖方的检查,为确保安全,对机械开挖留下的浮土,要求施工方人工清除,确保垫层质量,对碎石垫层、混凝土平基则严格按设计要求抽检宽、厚、坡度等,建筑更好的城市道路。

钢筋骨架应为方形(原设计为圆形),骨架安装应与井口位置吻合,保证保护层厚度。骨架应牢固,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踩踏,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这些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原有沥青路面进行路况凋查和弯沉测试,若达不到设计对基层的要求,则破除重新做基层,监理应见证全过程,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禁止施工,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禁止施工,必须进行施工时,适当提高拌合、出厂及施工温度,运输中应覆盖保温,并应达到摊铺和碾压的温度要求,路面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公路的路基给排水、通讯等地下设施很少,因此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施工质量有保证,而城市道路路下给水排水管线和构筑物纵横交错,给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路基质量也受到影响,路面稳定性差的表现有车辙、搓板等,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取决于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内摩阻力取决于颗粒形状、表面构造、集料级配及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技术过硬,管理科学、合理,机械设备齐全,施工手段先进,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高质量的根本。

2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路面混合料集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矿粉以提高混合料的稳定性和抗离析能力,混合料中使用坚韧的集料可提高稳定性、加强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抗磨耗性能,坚固的集料能提高抗冻融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压实不仅可以推迟裂缝的扩展,而且可以减轻沥青在路面使用期限内的硬化,一般情况下,较细的集料级配需要较多的沥青,而较粗的集料级配需要的沥青较少,具有较高最佳沥青含量但其沥青膜厚度较薄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其抗老化能力将不如较低沥青含量而沥青膜较厚的沥青混合料,对任何一种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来说,其颗粒周围的沥青膜厚度应控制在8.0~8.5,路面面层施工首先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充分地密实,做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对于边角及有障碍物碾子压不到的部位,要使用热墩锤、热烙铁或平板震动夯夯实。

3 造成城市道路施工的原因

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城市道路施工必须设置现场试验室,真正作到工序控制,尤其是监理单位,抽检工作必须作到及时、准确,如压实度检验,真正作到工序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再如灰土,白灰含量不满足设计含量,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比较严重和较宽、较大面积的破坏,就称为早期破坏,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路面出现横裂或纵裂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下渗,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唧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属性必然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坏,当恶化到某一界限时就需要采取修复和改善提高的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部分道路强度不足,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等病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施工时必须十分注意。

4 总结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沥青砼牵涉到多方面的技术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城市道路工程质量较差的难题将得到圆满的解决,城市道路的多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这样,城市道路工程才能实现“让政府放心,令市民满意”,同时必然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金华.检查井在施工过程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J].引进与咨询,2006(12).

[2]张云芳.检查井周围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1).

城市发展质量 篇8

天津的土层受洪水侵蚀较严重,地面变形较严重,根据具体特点我们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进行掘进施工。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我们对管片的拼装使用了熟练地人员;在管片拖出盾尾后进行二次紧固,二次紧固之前千斤顶不得卸力;并加强对千斤顶的撑靴保护;在盾尾间隙允许的情况下,选用一定的转弯环通过错点拼装来调节盾尾间隙和调整推进千斤顶的行程差;在注浆量方面,加强原材料进货环节的监管,以保证进场原材料质量。保证掘进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是以掘进参数的合理选择为基础实现的。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下穿重要建筑物时,严格控制土压平衡压力,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刀盘转速、推进速度、螺栓输送机转速,尽量减少平衡压力的波动,使压力值波动控制在(±0.2×105Pa)。同时应根据出舱碴土性状和地面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平衡土压值。掘进速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对地层的扰动。盾构的曲线推进实际上是处于曲线的切线上,在轴线偏差允许范围内,应严格控制纠偏量盾构机纠偏量,不宜过猛、过频,避免对地层产生较大的扰动。由于天津地层性状较软,盾构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下沉,从而偏离轴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千斤顶推力,将上行趋势调整为+6即可。

以上都是我们所做的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在施工中只有以安全质量为前提才能提高对城市地铁的施工质量。

2 安全质量控制对北京上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意义

北京地铁机场线浅埋暗挖隧道下穿京顺路、上跨地铁十号线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大,技术风险高,隧道施工质量以及监测控制要求较高。隧道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其土质自稳能力差,易产生坍塌,同时受地下水影响,易产生局部潜蚀、涌砂、流砂等。隧道位于上层滞水及承压水标高,滞水层水源补充丰富,给施工降水及隧道施工带来较大的麻烦。

本文通过北京地铁机场线浅埋暗挖隧道下穿京顺路、上跨地铁十号线盾构隧道施工顺利完成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隧道施工是,外界因素比较多方案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方案变化,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通过监测数据反映的变形情况,各项监测(地面、拱顶沉降、洞周收敛、底部隆起)变形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以内,方案是科合理的。在施工工程中,严密的施工组织管理,责任心强相互协作互补的作业团队,正确有效的技术和安全交底、采取了专项的辅助施工控制措施及工艺,并加强信息化施工,通过多层次的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均衡开挖、支护等是顺利下穿市区主干道、上跨地铁盾构隧道的关键,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成败。

3 安全质量控制对地铁盾构掘进过程施工质量的意义

江底监测是了解盾构掘进对地层扰动最直接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本盾构段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过江时对涌水、涌沙的应对能力不如泥水盾构,风险较大。我们采用了以下检测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的措施。江底掘进因地下水可能与江水连通,造成螺旋输送机出土困难,在此情况下,我们拟采取先暂时关闭出土装置,继续向前推进,密切注视土仓内的压力。在洞顶为岩层条件下,岩体自稳性较好,只需考虑地下水的压力,洞顶到江水面深14m左右,土仓压力初步定在1.5bar,实际压力需根据按盾构机所处的具体里程、实际地质情况及珠江水位来作微调。设置盾构机上的抽排设备,提高了盾构机防喷涌的能力。当喷涌处理不理想或其它因素导致江底塌陷时,应马上暂停出土并进行土仓保压,同时与相关部门联系以便临时封锁附近航道,通知预先订有合约的抢险船只立即运送大量装有粘土的编织袋到塌陷现场,在塌陷位置对应的河床底堆填土袋,填满塌陷区。等江底塌陷位置回填完成后,采用土压平衡模式向前掘进,通过此地段。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掘进质量,掘进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设计线路的各项参数;根据掘进前的各项监测成果,确定下次掘进的各项参数;严格按主管工程师的指令进行参数选择和操作。

监测质量控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盾构机前20m后20m的范围每天进行观测,盾构机过去20m后将逐渐减少观测次数直至稳定。每天的监测成果及时送报主管工程师(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监测组内要建立二级检查制度,仪器按规定时间进行核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迅速报告相关工程师并加密观测次数(甚至24h值班)直至稳定为止。安全保证措施隧道过江段坡度较大,在安全方面需特殊注意。

4 安全质量控制对城市地铁盾构在处理硬岩施工质量的意义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随机分布的球状花岗岩和基岩,且球状花岗岩形状大小各异、强度不一,而基岩使隧道内岩土层软硬不均。最优的办法是采用地面钻孔爆破,将球状花岗岩和基岩突起提前预处理,使其破碎成粒径较小的碎块,以便盾构机顺利通过。

地下爆破的安全措施,地下爆破时不会有飞石产生,但爆破后产生高气压气体会将炮孔内的泥浆压出空外,为防止泥浆飞将,爆破作业时,在钻孔上面铺上铁板,并用沙包压住。爆破前设置警戒线,并鸣哨警示。为了保证对城市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加密地质补勘工作。

采用硬岩竖井开挖方案是应注意该段地质是否合采明挖方式。若采用爆破处理方式前应采用物探结合人工探槽的方式查清地下管线,避免钻孔作业时破坏管线,甚至造成事故。

摘要: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地铁,它不仅客运率较高,乘坐方便,也是社会高速发展的象征之一。如何更好的建造高质量的地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新问题,我们将从安全质量控制方面对城市地铁盾构施工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安全质量,控制,提高,城市盾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竺维彬,鞠世健,等.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源及典型事故的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陈馈.盾构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5.

[3]李伟.隧道及地下FLAC解析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

[4]毛红梅.地下铁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8.

谋求特色发展实现质量飞跃 篇9

近年来, 我校遵循“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我们把“培养有自主意识和个性特长、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祖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开放式教育”贯穿学校的全部工作, 形成了“理念统领、队伍保障、科研先导、课程支撑、项目拉动”的工作思路。两年来, 在“队伍建设、多样化德育、开放式教学、英语特色项目”几个方面开辟了一条适合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之路。

一、发展师资队伍, 开放式教育的强力支撑

1.内外兼修, 优化干部团队。

学校坚持“身子正、行为端、能力强”的基本原则, 致力于干部的培养, 创建“自主型、开放型、务实型、创新型”的和谐班子集体。以“内修”和“外帮”为途径, 快速提升干部执行力和创造力。所谓“内修”, 即通过学、悟、行、勉的反刍过程, 修炼自我。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做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聆听专题讲座、走出去请进来、到兄弟学校拜师挂职取经等, 全面提高干部素养和执行能力。“外帮”即校长给信任、给任务、给权力、给评价。校长负全责化解风险与责任的压力, 让他们放心、放手去做他们情愿并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在过程中监督领导干部的德、识、责、能, 内外兼修, 为干部的任用搭建平台, 使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起来。

2.挖掘内力, 凝聚合力, 优化教师团队。

(1) 多元化培训, 锤炼师德。

通过“四结合” (定向学与选择学结合、书本学与网络学结合、自主学与集体学结合、理论学与实践学结合) 提升师德意识, 通过“两活动” (读书交流活动、头脑风暴活动) 引导教师交流思想, 碰撞思维, 提升素养。做到学习活动制度化, 学习应用实效性强。通过家长师德问卷调查和学生师德问卷调查反馈, 泉水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师德修养给予高度评价。

(2) 分层次研修, 优化师能。

全员研修, 整体提高。学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 即“改进一个教学问题, 完成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 上一堂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 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 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 写一篇教育叙事”。通过扎实开展多项教师研修工作, 为学校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奠定基础。

骨干研修, 发挥辐射。实施“名师工程”, 培养“四个一”名教师, 即专家型教师、特长型教师、科研型教师、高素质管理型教师。通过“带徒传艺, 发挥特长;公开亮相, 张扬个性;学科引领, 辐射亮点;过程评价, 激励成长”的培养策略, 以“示范、引领、发展”为目的的操作策略, 充分发挥各学科中的省市区骨干的龙头作用, 打造骨干教师中坚团队。

青年研修, 促进成长。实施“青蓝工程”, 实施“专题培训, 重在领悟;校内展示, 重在锤炼;课堂考核, 重在激励”的以“鼓励、规范、发展”为目的的工作策略, 推进青年教师“三年打基础、五年挑大梁、十年成名师”的梯度成长目标。

班主任研修, 凸显个性。实施“抓常规, 抓细节, 重在规范”的工作策略, 以开展“星级班主任”评选为契机, 利用班主任定期例会、班主任沙龙、班主任培训考核等, 提高班主任师德水平和管理水平。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班级, 创建一支“有爱心、乐敬业、懂管理、能创新”的开放型班主任队伍。

二、多样化德育, 开放式教育的重要环节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 同心协力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好, 构建以德育领导小组为龙头, 班主任为主力军, 各科任教师和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德育网络。在实施中以养成性教育为重点, 以开放式德育活动为载体, 达到全面育人之目标。

⒈课堂涵养。

每个任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显性与隐性的德育, 体现全员育人。

(1) 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作为说课、上课、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求标准一致:正确的坐姿、良好的听课状态、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3) 各学科学具的准备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均纳入到考核之中。

⒉习惯涵养。

(1) 重点做好“十大习惯”培养, 即文明礼仪习惯、诚实守信习惯、自主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健体习惯、卫生习惯、热爱劳动习惯、勤俭节约习惯和遵守规则习惯。

(2) 规范“学生一日生活十项常规”, 即佩戴红领巾、见了老师问好、校内文明用语、校内纪律自律、卫生习惯养成、课堂学习习惯养成、作业按时完成、同学互帮互助、好人好事、帮助家长。

(3) 着重培养劳动习惯。偌大的泉水小学校园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天地, 每周五的大清扫是孩子们施展能力的展台, 泉水小学的学生个个都成了会劳动的孩子。

⒊活动涵养。

(1) “广树小榜样”活动。以“广树进步小榜样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深化自主意识。

(2) 精彩纷呈的实践活动张扬了学生们的个性特长。摄影活动、种植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基地活动等, 给学生们提供了张扬个性特长的平台。

(3) 着力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乐器”“熟练一门体育运动”“结交一个知心朋友”“精读一本名家名作”“能写一手工整好字”“参与一次公开亮相”“掌握一套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育的主渠道

1.“一四八”式教学策略统领课堂教学。

(1) 理念统领, 重在认同。

在“开放式教育理念”的统领下, 我们提出了“一四八式”开放式教学策略。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维度”“八项原则”。一个中心是以“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为中心, 四个维度是指从“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层面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八项原则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多维确定分层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体现“融合渗透拓展延伸”原则;教学过程落实要关注“四基”原则 (基于学生原则, 基于问题原则, 基于手段原则, 基于方式原则) ;教学评价遵循“多元评价”原则和“动态发展”的原则。全体教师围绕“一四八式”开放式教学策略进行学习、交流、内化, 在认同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 保证了以“开放式课堂教学实施”的落实为目标的校本研修工作地有效开展。

(2) 领导先行, 重在示范。

采取“领导先行”的策略。以校长为牵引, 放标立样, 实施课题研究领导先行策略。校长、中层干部作为学科团队的核心, 亲力亲为, 打造本学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从研究专题的确定到研究计划的制定、落实, 再到课堂教学的展示均为教师做出表率。

(3) 课题牵动, 重在合作。

学校参与省级课题两项, 在市级科研规划办有一项课题独立立项, 用课题牵动教学改革, 遵循“团队合作”策略, 围绕“开放式探究中心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中的困惑问题, 确立研究专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并付诸实施。

(4) 全员推动, 重在指导。

遵循“诊断性听课策略”。各学科团队,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坚持学科团队诊断性听课, 即团队集体听课每周至少1节, 主管领导每周听课2—3节。通过诊断性听课落实课题研究, 实现“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的研究过程。

2.“1+2”功课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课堂教学实施“1+2”功课, 即“分组+自探展示”。

(1) 课前三化。

备课体现三化即基于学生预习化, 基于课程整合化, 基于内容生活化。

基于学生的预习化:学生依据有效的预习方法对新知识进行预习, 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设学生预习基础上的教学起点。

基于课程的整合化:在通览教材和学科组内, 教师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备课任务, 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教师集体智慧的整合。

基于内容的生活化:教案中所预设的情景既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体现知识的生活性、应用性。

(2) 课中三化。

课堂落实三化, 即重点知识探究化、难点知识合作化、技能应用情境化。

课堂教学中简单的知识以预习检测的形式过关通过, 力求省时、高效。重难点知识通过两级合作学习进行突破。首先是小组内体验式的合作学习, 然后在教师巡视指导基础上进行全班师生讨论式合作学习, 突破重难点知识。知识运用技能是否形成通过解决生活中开放式情景问题来实现, 以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

(3) 课后三化。

课后落实三化即反馈、作业、辅导满足层次化、课后个别化的需求。

(4) 课后反思“一四”式。

课后反思落实“四个突出”“一个改进”。“四个突出”是指突出德育渗透的有机性;突出教学效果分析的量化性;突出生活化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突出合作学习落实的可行性。将四方面内容分为优点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反思。“一个改进”是指提出具体有效的改进建议。

3.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倾力于“建设、管理、应用、培训四位一体”, 逐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交流网络化、资源共享化”。

(1) 建设日新月异。

学校建有独立的校园网站, 通过十兆光纤接入互联网,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FTP (FTP://172.21.60) 浏览学校的工作情况。整个系统安全、稳定, 接口功能多, 可扩展性强, 维护成本低。另外, 通过购买与自制并举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学校校本资源1167G。

(2) 管理日益规范。

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均向规范化、内涵化发展。校园网的建设责任到人, 班级网页的建设齐头并进, 校本资源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 网络教研开辟了教科研新的篇章。

(3) 应用更加普遍。

首先, 服务于教育教学。网站中的教学研究, 用于上传电子教案;FTP用于储存常用资料 (包括自制课件) ;教师QQ群方便了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班班通”系统用于课堂教学、教研、写字指导以及播放宣传片、教育片;网络教研促进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其次, 立足于宣传、沟通。不断完善和充实学校主页, 加强新闻时事的更新速度, 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教师、学生、家长注册后, 通过管理员的认可, 就可一进行沟通, 实现交流网络化。

(4) 培训多层次、全方位。

通过基础培训、分层培训、实用培训, 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水平。

4.多元的校本课程, 拓展课堂教学。

在英语特色项目的拉动下, 大力开发四类校本课程, 体育与艺术、外语与手工、阅读与交际、信息与科技等三十余门体验型校本课程, 供学生学生自主选择, 通过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英语特色项目, 拉动开放式教育发展的动力

⒈特色课程开发有模式。

学校开设英语“1+X”课程。“1”即英语课堂教学以新标准英语为主, “X”即2-6年级每周增加一节外教课程。英语教师还开发了《英语时光》《英语儿歌》《英语歌曲》的校本课程教材, 撰写了课程纲要, 编著《英语阅读》六本读物, 并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英语电影配音、英语短剧、双语泥塑、英语小合唱、英语朗诵等是学校英语特色项目的靓丽名片。

⒉英语课堂教学有新意。

学校英语组有8位教师, 课堂教学研究氛围浓厚, 以基本课型课堂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为中介, 以开放式探究中心教学专题研究为内容, 课堂教学质量高, 在全区小有名气。

⒊英语主题活动有效果。

(1) 每月一次的英语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学校开展了“英语100句”的学习与竞赛, 组织了英文歌曲拉练赛、英语配音、朗诵、英语积累、课文模仿秀等活动, 在丰富孩子们生活的同时, 提高了孩子们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2) 每天一次的英语时光强化了孩子们的英语交流。

每天早晨7:50-8:10为“英语时光”的时间, 学生在班级里进行英语学习, 由班主任老师组织, 英语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年级辅导, 每周五进行检测。学生们所学的内容由英语教师开发, 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主要依据, 以《主题英语》为参考自编而成。有纲要、教材, 1-6年级成体系。

(3) 每学期一次的“中西方重大节日”适时活动。

我校以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 西方的重大节日, 如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为契机, 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中英文的学习和交流, 参与模拟西方节日活动, 让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4.特色实施有效果。

论质量与经济转型发展 篇10

竞争力的较量就是质量的较量

在经济领域, 国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 其实就是竞争力的较量。而这种竞争力的较量, 归根结底就是区域整体质量的较量。综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上世纪60年代, 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战略, 推广全面质量管理, 促使日本产品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欧美和全球市场, 日本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美国为了应对日本挑战, 于1987年设立国家质量奖, 利用评定标准引导企业进行自我评价, 查找不足, 制定纠正措施, 不断自我完善。同时联邦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50%的质量管理咨询服务费, 帮助中小企业按照国家质量奖标准改进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美国商务部小企业局每年拨出专款资助退休经理协会组织义务为小企业提供咨询、讲座、现场指导, 以提高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德国产品质量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有很高的产品质量调控政策水平。为增加市场透明度, 政府建立了各种保护消费者的信息机制, 及时提供大量商品信息。

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经济转型的基本目标, 质量决定效益。没有质量的提升就无所谓效益的提高, 这正如古人说的皮与毛的关系。当今分外走红的苹果公司, 主要是以IPHONE手机为代表, 去年销售为300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是240亿美元, 现在帐面现金是700多亿美金, 都说苹果富可敌国。有资料显示, 这些年乔布斯并没有发明特别产品, 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技术创新, 为什么能这么成功?乔布斯生前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过, 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 我要成为质量的标准。也有数据表明, 国外的奶粉现在在国产市场上所占有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国产。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是因为价格的原因?不是, 洋奶粉价格比国产奶粉高31%;是国内产能不够吗?也不是, 现在国内牛奶产能是5600万吨, 生产销售的奶粉是2100万吨, 我们的产能有一半过剩。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苹果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的奇迹, 是因为它的质量好;我们中国本土婴幼儿奶粉的数量之所以下降, 是因为质量不安全。”上述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 有质才有量, 质的水平决定数量、决定效益。

社会关注是质量提升的沃土

质量提升呼唤社会关注。没有社会的力量源泉就没有质量的春天。推动经济大省向质量强省的转变, 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全国之先提出了质量强省的号召, 把质量强省作为广东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政治保障、组织保障、财政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最强有力的措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设“质量在加快转变广东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专题进行集中学习研究;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 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质量强省合作备忘录;全省各级将质量引领经济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决策的题中要义, 省、市政府将质量强省作为“省 (市) 长工程”精心部署, 全面推动;质量竞争力指数纳入《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试行) 》和各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100个县级、88个镇级政府和52个行业成为质量强县、强镇、强业活动示范。等等, 持续向社会发出了强劲的政策导向信号, 但社会群体对质量的关注度仍然较弱。

抓住技术标准这个牛鼻子

经济转型发展追求的是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追求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竞争力。某种意义上说, 标准就是核心竞争力。有至高的标准才能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外国品牌就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名牌产品“牛”就牛在它们的标准先进、它们的标准“牛”!像比尔盖茨的windows系统、像苹果的网店以及其产品外包装简洁而时尚的设计, 等等, 几乎可以说是称霸消费市场。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较量总是在创新的引领下无休止的演进。由于企业创新、产业提升都得从标准开始, 创新不止, 标准升级不断。如果说品牌影响的只是一个产品一个企业, 那么标准影响的就是一个产业一个集群。因此, 必须紧紧抓住技术标准这个牛鼻子, 与时俱进不断升级技术标准导航系统, 充分发挥其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导航作用。

首先是强化政策导向。广东省政府2010年印发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意见, 明确了未来六年全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 特别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列为省政府重点规划项目。设立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 2010年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为1200万元, 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1500万元;其次是大力组织标准宣贯、培训、推广和实施。通过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巡回宣讲、举办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培训班以及建立国内外标准基础数据库为企事业单位从事标准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撑等手段, 切实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第三, 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先进标准体系。广东近年发布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和路线图, 组织推动建设产业先进标准;第四, 要积极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标准导航系统。引领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建立试点研究探索先进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区、镇开展区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探索城市标准化新路子。广东已发布地方标准885项, 制定严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8520项, 引导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有10754家企业的18583个产品, 主要工业品平均采标率达80%, 344家企业通过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227项新发布的联盟标准覆盖60多个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第五, 要借力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标准“话语权”, 勇于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广东承担TC/SC/WG秘书处125个, 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39项、国家标准2265项、行业标准1739项, 75个单位64个项目197项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第六, 是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指导企业应对和防范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近两年为广东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5亿美元。与此同时, 要继续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提升产品竞争力。广东在全国率先设立“省政府质量奖”, 50%的地市设立了政府质量奖, 带动一大批企业争创卓越绩效;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名牌产品评价中心, 实现评、管分离。目前, 广东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99个, 占全国总数15.3%, 居全国第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2个, 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名牌产品 (工业类) 1142个。以名牌企业为龙头, 广东逐步形成了顺德家电、佛山陶瓷等100多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

公共检测平台是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

构建领先时代、辐射宽广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为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的现实需要, 也是建设质量强省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把打造公共检测技术平台作为履行职能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工程。

要以经济转型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需求为导向, 按照准确定位、科学筹划、优化布局要求建设一批覆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公共安全的高水平国家级质检中心。目前, 广东已获批建设国家质检中心40个, 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中心坚持面向市场, 面向产业, 面向企业, 围绕“一流设备、一流人才、一流环境、一流管理”加强能力建设。26个通过授权的国家中心, 检测能力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引领产业发展和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要着力建设专业镇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在专业镇、产业集群、省级产业转移园大力建设省级授权质检机构, 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质量检测、技术研发等服务。这些年广东建设了广东质检院顺德基地、广东质检院广州科学城基地、省计量院石排基地、省特检院南海基地、省通讯终端质检中心河源基地等5个省级检测基地、155个省级授权质检机构、47个专业镇 (产业集群)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以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五大检测基地为依托、省级授权质检机构为骨干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成为广东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助推器”。

管理出质量特色促发展 篇11

一是确立科学的决策和远大的战略管理目标。2005年,我校确定了“培养师德高、理念新、勇探索、有智慧、成风格的教师,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学生”的办学宗旨“,新学校、新理念、新教育、新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的育人途径,出台各种长期和中期规划,拟订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形成具体的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组建起有经验、有朝气、有干劲的领导集体,使校内三级管理的结构和模式得到优化,层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

二是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我校倡导以人为本,德字领先。领导要立德,教师要立德,学生要立德,以德为统帅,将德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之中。以德确定领导的威望,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构建了以学校——年级——班集体为要素的德育组织网络,以大队部、团支部——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为要素的德育管理网络,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要素的德育环境网络。要求所有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把握科学知识中透射的人文光辉。大队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尽可能利用广播、校园局域网、校报、宣传板等宣传媒介营造育人氛围。

三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在“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总体战略目标指引下,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研科研领导机构,成立科研室。教研上,改变了传统的“每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实行“抽签课”,分语文、数学、科任三个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和开展教师论坛、教学个案分析、教学交流、反思教学、专题研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承担起“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的任务,走在全县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的前列。目前,我校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 ’%(,初步形成了一支科研大军,其中省级规划课题《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乐园的实践与研究》已确立为我校的拳头课题,由校长主持,& 名校级领导全员参与,工作内容渗透学校工作各个领域。我们试图通过该课题研究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高效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四是尊重教师、提倡民主、强调参与。一所学校要长期高效地发展,决不能搞专制,而要广开言路,大力提倡民主,集思广益。工作中,我校能充分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他们、依靠他们,让他们有自主权,把学校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使他们认识到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而是大家的学校,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应参与,每个人都应付出。领导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参政议政。

今后,我们将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超前的办学理念、团结创新的工作作风、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把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得更好,为学生发展搭建攀登人生巅峰的阶梯,为教师成长插上超越自身素质的羽翼,让学校在阔步前进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篇12

1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概述

桥梁施工主要就是说建设一定的跨越海域、河流、峡谷等的大型空间建筑设施, 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城市建设中的大型建筑物, 为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很大便利。虽然建设桥梁的时候具有很大的体积, 但是具备一定的建设地点, 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 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在建设桥梁工程的时候, 具有很复杂的内容, 需要充分了解, 合理的进行设计和分析, 主要有应力控制、安全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几何控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控制, 因此, 应该严格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1]。

2 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2.1 人为因素

在控制桥梁施工质量过程中人为影响主要有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现阶段, 在建筑过程中, 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没有很高的管理素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的水平对于桥梁质量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

2.2 机械设备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施工设备满载进行桥梁施工的时候, 机械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设备的情况对于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步具有很大影响, 能否及时的维护设备和合理的使用设备对于桥梁工程能否稳定运行产生很大影响。

2.3 材料因素

建筑施工材料是进行桥梁施工的最基本依据和基础, 材料的质量对于桥梁工程质量具有很大影响。例如,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需求的材料, 会导致整个桥梁工程不能满足实际设计施工要求。目前, 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被运用到施工中, 从而导致质量出现一定的问题[2]。

2.4 环境因素

对于桥梁施工来说, 环境具有很大影响而且十分复杂。一般情况下, 环境因素对于质量影响具有很多方面。例如, 气候、温度、严寒、酷暑、湿度等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3 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方式

3.1 控制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息息相关。在进行桥梁建设的时候, 应该确保材料都符合实际规定, 适当选用含泥量比较低、热膨胀系数比较小的骨料, 重视骨料的连续配级。进行一定的连续配级, 可以适当增加骨料的体积, 从而减少使用水泥的量, 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水化热导致的裂缝问题。为了提高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 应该严格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确保可以符合实际施工标准, 符合技术需要。此外, 在控制原材料的时候, 不仅需要经常性的检测, 还应该随时掌握含水量的情况, 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3]。

3.2 科学合理的配置混凝土

在进行桥梁施工的过程中, 基本的受力结构就是预应力空心板。在施工中从桥梁大上部结构到下部结构都需要一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为了不断满足施工需要和技术需求, 一般都是利用实验的方式来确定施工中的配合比。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 利用科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强度, 明显提高早期强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模板的周转, 保障可以顺利完成桥梁的施工, 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实验检测预应力

除了在进场的时候, 验收夹具、锚具以及连接器之外, 还需要检查设备的硬度和外观, 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需要检验统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在进场之前进行相应的静载锚固实验, 从而可以保障材料的质量。提高混凝土材料进场之前的检验工作, 对于进场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抽查, 使用具有合格检验标志的外加剂, 此外, 还应该适当做好相关外加剂材料的防护工作, 坚决不能使用不符合规定或者失效的产品。适当增加一定的无损检测, 施工企业对于一些已经达到龄期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强度检测, 检测过程中应该检测不少于两个区域, 进行一定的记录。想要建设比较好的桥梁, 需要保证具有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材的预应力筋, 并掌握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检测的主要方式就是试验检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艺, 可以保证施工材料能够切实符合相关规范需求。因此, 试验检验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质量[4]。

3.4 强化桥梁质量

在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 预防通病主要包括, 连续箱裂缝、预应力压浆不实、保护层没有足够厚度以及桥面和伸缩缝之间高度差不合格等, 对于上述问题, 需要进行一定的预防和治理, 相关桥梁施工单位应该在进行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分析和设计工作, 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要点, 把质量管理贯彻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 从而可以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质量不合格等, 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工程进行一定的反工, 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对于一些具有安全问题的结构来说, 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验证, 在处理完成之后, 应该进行相应的桥梁荷载试验, 保证施工具有很好的质量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对于桥梁还提出了相应的美学需求, 切实联系好环境和桥梁之间的关系。不断融合高效运输和景观评价的方式。桥梁具有很好的、优雅的位置, 会提高人们的审美, 促使人们拥有舒畅的心情, 降低司乘人员的疲劳感, 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最大限度发挥桥梁的作用, 促进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作为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安全、可靠的桥梁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相比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桥梁工程质量还是比较落后的, 因此, 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质量规则和要求,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促进交通运行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建勇.城市桥梁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12) :126.

[2]孔海涛.有关城市桥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索[J].房地产导刊, 2015 (1) :327.

[3]王成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低碳世界, 2014 (3) :205-206.

[4]党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中华民居, 2012 (22) :301-302.

[5]陈垦, 王方荣.城市桥梁桥面铺装层病害成因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4) :173-174.

上一篇:开挖支护下一篇:经验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