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分析

2024-07-13

阅卷分析(共12篇)

阅卷分析 篇1

0引言

Word是计算机操作技能中需要熟练掌握的软件之一, 无论是各类职业教育、成人培训, 还是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 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 试题的批改是教师在教学中最感麻烦的事情, 笔者就 Word 文档自动阅卷系统设计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1Word文档自动阅卷系统分析

在Office平台上, 可使用VBA作为开发与增值的脚本语言体系, VBA全称为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为应用软件中嵌入的工具, 可自动运行在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或其他嵌入VBA的软件中。由于Word在Office办公软件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笔者将对Word文档自动阅卷功能进行分析。

1.1Word文档模型

为了使编程人员能够控制某些Office文档中的功能, 微软的编程人员们提供了一套对象库。在使用VBA进行编程时, 首先需要查看Word的对象模型, 掌握该模型的属性及其属性的获得方法, 将这些信息准确应用于自动阅卷中。

在Word模型里存在200多个对象, 在编程时, 只会用到其中一些少数的对象, 下面笔者对常见的几个对象进行简要说明。①Application对象:该对象所表示为Word应用程序, 为其它全部对象的父级, Word环境便是由它的方法和属性控制, 该对象的全部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应用于Word中;②Range对象:该对象所表示的是某文档中的一个连续区域, 所定义的区域由一个起始字符的位置起, 到一个结束字符的位置止;③Document对象:该对象表示的是Word编程的主要对象, 在创建文档以及打开文档时, 将新的Document对象创建出来;④Selection对象:该对象表示为所选择的当前区域, 若在Word中的用户界面执行某种操作的时候, 应首要突出或者选择显示文本, 进而应用格式设置。

1.2Word文档结构及标识

Word文档结构由以下4个方面集合而成。他们分别是:①页面设置 (其中包括页脚页眉设置、页边距设置以及纸张设置等) ;②段落格式 (其中包括文字的字号字体、颜色、字间距、行距、段落间距与缩进、分栏以及特殊效果等) ;③表格 (其中包括行数行高、列数列高、边框底纹等) ;④图片 (其中包括文本框、图文框和艺术字等) 。

每一个Word操作题均配有一个数据库“信息表”, 表中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中的全部信息, 但却包含了定位标记以及评分点分值等, 对标准答案与源文件及考生答题文档进行查找和比较, 起到了桥梁作用。

1.3Word阅卷系统设计思想

Word阅卷评分途径是通过对考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分析, 其主要设计思想为:有效利用组件编程技术以及OLE自动化编程技术, 根据题目的要求, 获得各种Word属性值以及对象, 并将其在数据库中保存备用。评分程序通过VBA组件编程技术对考生所答文档进行分析, 读取其属性值及对象, 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 若与其一致便得分, 反之不得分, 图1给出自动评分的工作流程。

2Word文档自动阅卷系统设计

2.1功能设计

Word文档自动阅卷功能系统, 其主要开发实现是利用Office提供的第三方接口进行二次开发, 其主要功能有在线自动评分、题库管理、成绩统计、账号管理等功能。①账号管理功能:系统中存有不同权限的账号, 学生身份的账号只可以进行练习或者考试, 教师身份的账号则可以进行成绩和试卷管理;②试题库管理功能:该功能可以对现有试题进行添加、更新与删除, 可以实现对试题题目的管理;③自动评分功能:将学生的操作文档与阅卷标准代码作对比, 同时记录得分, 并返回显示;④成绩管理功能:用户输入账号信息, 可进行成绩查询, 教师身份的账号可以对该次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分析出所存在的问题。

2.2系统实现

在Word文档嵌入系统之后, 系统分析其中的各个对象, 同时判断出该对象的对与错, 记录得分, 其主要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 打开需要自动分析的Word文档, 这其中需要用到Application对象与Document对象。其主要代码如下:

其次, 提取整个提交文档的公共属性, 通过提取公共属性对文档内容进行分类处理。提取的公共属性包括字体属性、页面属性、段落属性、图片属性以及表格属性, 提取公共属性需要用到上述文档提供的第三方开发对象, 比如Word提供的Application、Document、Selection对象等。

再则, 通过对各属性进行分类处理, 而后提取Word文档中的学生答案信息, 连接数据库, 将答案信息与正确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处理。

最后, 根据比对处理内容对学生答卷进行评分, 完成自动评阅功能, 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保存, 存入数据库。

下面是文档排版阅卷的部分代码:

除此之外, 用户试题库管理, 也是基于Office第三方脚本进行开发, 其开发流程与上述自动阅读流程相似, 但是账号管理、成绩管理等是自行实现开发的。

3结语

Word文档自动阅卷系统是一个集测试、阅卷与分析三位一体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具备便捷、快速、易懂等特点, 目前该系统还不是很完善, 需要进一步改进。但笔者相信, 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与推广空间, 自动阅卷系统会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亚利, 李井竹.基于VBA的Office操作题自动阅卷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

[2]闫丽, 邓哲.基于VBA的Office二次开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阅卷分析 篇2

作文阅卷仲裁组长: 邵世荣

一、阅卷总体感受

先说说自己对这次阅卷的感受吧,教学初中这么多年,赣榆区是历史上第一次汇改作文。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挑选样文,第一次这么认真地来会诊我们学生的作文,第一次深刻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作文资深语文教师非常高兴,感谢我们的董淑瑷老师,没有她的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就没有今天这么有意义的工作。相信今天大家所做的对于我们赣榆作文教学有一个好的影响。

再说说自己做仲裁组长的感受吧,到我手中的作文,都是存在大的争议的,争议的根本几乎都是对学生是否准确理解题旨存在不同的看法。一天下来,我几乎没读到几篇好文章,所以接下来的感受可能有些偏颇。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吧,那就是“汗颜”。汗颜于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写作文是做什么的;汗颜于有的学生不懂得怎么审题,不懂得把握写作的重点;汗颜于有的学生语言贫乏到无话可说;汗颜于有的学生的胡编乱造;汗颜于有的学生的潦草到让人看不清字的卷面„„可以这么说,总的感受,作文好像是我们教学的空白区,学生的作文显得那么原始天然。当然从积极的角度讲,我们赣榆区这次的通改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成绩提高的空间非常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下面我把大家在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的思考梳理如下: 1.审题不清,立意不明。

这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为生命着色”是一个比喻,题目是将生命比作画板,那着色就在这个比喻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行为。着色会让画板更美丽,更有内涵,那么什么行为会让生命更有魅力,更有内涵呢?这就是你要写作的东西,通俗一点讲标题可以换成“让生命更有意义”“让生命更丰富多彩”等等。提示语又对这个标题做了限制:突出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主体是“自己”,强调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所以写作的内容就“自己为生命着色”。另外,写作的重点应该是“着色”,也就是自己让生命更有意义的行为,所以“做”的过程和结果是写作的主体。

而阅卷中发现有的学生不会审题,好多学生就觉得必须写绘画上色,将标题理解得太实;有的学生大谈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各种色彩;还有的学生写别人为自己的生命着色„„ 而把握不了写作重点的作文也比比皆是,不注重“追求”(着色)的过程的描写,甚至详略颠倒。

[反思]从形形色色的跑题作文看一看出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为什么写作文,不知道作文是给你话题让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只是为作文而作文。有的学生根本不懂怎么去审题,不懂得怎么把握写作的重点。这说明我们的作文辅导根本没到位。

2.缺少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作文中没有自我的真实感受,没有对话题的真实思考,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只是假大空的抄袭材料,甚至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空洞的随处可见的没有生命的材料堆砌。更甚者是改头换面的抄袭。

[反思]这和平时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作文批阅的导向至关重要,让有真实体验真实思考的作文脱颖而出,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成功感。让假大空的作文无生存之地。

3.作文缺少写作技巧,特别是构思的技巧。

阅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作文是缺少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等环节的,都是拿到题目之后边写边想,脚踩西瓜皮随便滑的,所以好多老师都觉得开头太长的问题特别严重。最后总体看起来头重脚轻。一般只会按照时间顺序叙事,详略处理根本顾不上了,更谈不上安排材料的巧妙了。写作中,只会叙述,不会描写;只会泛泛而谈,没有具体事例。甚至还出现文体不清现象。

[反思]我以前曾经反对基础年级的学生过早的进行技巧训练,觉得孩子的作文会陷入追求形式的程式化作文。现在我的看法有些改变,应该交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技巧,特别是毕业年级。

4.选材陈旧,积累肤浅,语言缺乏文学气息。

学生作文选材面非常狭窄,仅仅局限于家庭、学校的那点生活,并且存在低幼化现象,张口就是上小学的时候,初一的时候等等。即使来源于阅读中的材料也是课本的,大路边上的居多,缺乏新意和深度。语言干巴贫乏,缺少美感。

[反思]这是语文之殇,教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孩子连句带有文学色彩的句子都不会说,我们的教学天天干什么啦?实际的根本原因是阅读,加大阅读的量,让学生感受得到文学的魅力,文学的诗意。现实是阅读只停留在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口头上。做不完的数理化讲义消耗了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是生活的美感。学生生活面狭窄,间接阅读得到的几乎没有,哪里有丰富的积累和优美的语言?我们老师所做的只能是夹缝中尽自己所能吧。5.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薄弱。

主要表现在作文涂抹严重,文面脏乱;错字、别字较多;字体不端正,有的写得很小,看不清;标点不规范;分段的格式不正确;写作字数严重不足等等。

[反思]平时老师的要求和纠正不到位,也和学生的心态和学习风气有关。

三、解决办法作文教学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就作文教学提几点个人建议:

1.加大审题的指导。审题训练要稳、准、狠。我想,初三教学中可以专门的审题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审题技能,能够做到快速提炼和把握题目要求,准确而全面地审题。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好习惯。应试作文时间紧,不可能完完整整地打草稿。为了改变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问题,培养学生作文前列提纲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它象是一道防止出大问题的“保险”。做到了“意在笔先”,可以减少这样那样的修改,一气呵成,文气更畅。

3.提倡创新的同时,平时注重夯实基础。提倡立意创新、选材创新,让文章有新意。但另一方面,字词句、表达方式、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等,在我们的日常作文中更要重视。作文创新教学和作文基础教学作文教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4.倡导阅读,加强语言、思想的积累。除了生活,阅读是学生又一个写作的活水。所以尽一切所能,倡导阅读,倡导积累。

四、重温《课程标准》关于初中作文的表述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初中作文的论述,我觉得会给我们启发和思考:

在“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规定: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的规定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有关写作的内容是: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以上只是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做不到面面俱到的罗列。所表达的也可能比较偏颇,请谅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短时间改变非常困难,但今天我们开始直面它了。相信在教研室董淑瑷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各位同仁共同努力,赣榆区作文教学会有大的改变。

2017届初三期末考试作文阅卷感受(钟昌馨)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考场作文有喜有忧,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考场作文的水平,也给语文的作文教学,尤其对中考前的作文备考以有益的启示。

作文的优点:

1.审题较准。能够抓住“着色”二字做文章,确定为生活中的事件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的影响,立意较为清晰,为选材、组材提供了抓手。

2.选材贴近生活。能够从生活中选材,关注生活细节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作文中有不少优美、意蕴深刻的语句,有的是背诵积累或改变为自己的句子,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

1.大批学生审题不准。跑题、偏题的作文太多,看似一篇好文章,但与本次作文的要求不符,甚是遗憾。

2.套作、宿构、抄袭的作文很多,甚至抄袭前面阅读文章、作文导语的学生不少,反映了作文训练的虚浮和轻视。3.佳作太少。54分以上的作文太少,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耐读、耐品的文章更少。4.没有谋篇布局的意识。滥用题记,题记无病呻吟、无关痛痒;言之无物、信马由缰、凑字数的文章太多;少数学生一段、两段作为一篇文章;个别学生字数太多,作文的板块无法容纳,结尾不按格子书写。

5.文体意识模糊。“四不像”的文体,废话连篇,不知所言;历史大散文,熟知的古人李白、杜甫、昭君、屈原的故事漫天演义,诗文名句随便引用,离题万里。

思考与建议

1.强化审题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的审题练习,抓住题前的提示性文字阅读,理清立意的角度,防止跑题。

2.积累作文素材。立足熟悉的生活经历,广泛阅读、积累作文材料,摒弃小学生、大学生等不熟悉的材料,分析材料的运用角度,新颖的材料多角度运用,平凡的小事细节化描写,凸显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讲别人的故事,让别人的好材料为己所用。

3.有效作文训练。典范的课文教学、优秀的作文赏析,嫁接作文写作训练;加大记叙文的写作练习,作文细节片段写作,强化记叙文的细节写作;适当进行议论文的小练习,合理点题,不能仅仅堆砌材料。

整个初三毕业年级时间紧,任务重,作文的训练存在随意性,缺少系列化,作文教学“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散打”,学生没有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意识,考场作文难免不成体、不完篇,就难出佳作。

中考政治阅卷感悟 篇3

一、小学教育中务必要夯实语文基础

现在,让中学老师普遍困惑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功底太差,甚至有些中学生在简短的几行书写中至少会出现一次以上的逻辑错误。学生的语文科目的薄弱常常使他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时不时的受到责怪。究其原因,这就不得不去深究我们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减负口号的高喊,老师们错误的把语文教学的改革认为就是带领学生去感受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孰不知错别字连篇、语言顺序前后颠倒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解出来的答案所渲染出来的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氛围呢。为了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进一步的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

1.夯实学生的认字能力

万里长城始于脚下。认识汉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相互配合尽可能的杜绝孩子的错别字。比如24题的第一问,很多学生把标题写成“标提”,把反映写成“反应”。按照中考政治阅卷尺度,一般出现错别字比较多的情况下,这道题就直接给“0”。因此在阅卷过程中,笔者无数次的纠结,不给“0”,违反了阅卷规则,也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给“0”的话,又何其的不忍心,就因为这几个字我们的很多好学生可能就与一些好学校失之交臂了。希望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尽可能的督促自己的学生远离错别字。小学语文老师任重道远呀!

2.语句通顺,符合常规逻辑思维

24题第二问正确答案应该是“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而在阅卷过程中,部分考生的答案是这样的:“农村人口没有城镇人口多”,或者是“农村人口未有城镇人口多”。其实大致意思都差不多,但后者明显不符合人们平常的语言思维习惯,很别扭。本来2分的题我们也只能给一分了,如果再碰到错别字,直接就判为“0”了。所以说,在杜绝错别字的基础上,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还要进一步的去纠正学生的语言习惯,这些工作都要见之于平常学习中,要一点一滴的去积累。

二、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很多学生之所以在考试中给出让老师苦笑不得的答案,大多都源于对时事的陌生。24题第二问,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是每个国家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很正常的现象,而我们的学生大多对这些都不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农村人口变少了,怎么了得,国家这么做是错误的。政治试卷中,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是非常可怕的,从而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无知呀。学生要自觉的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老师也可以利用课堂几分钟去开阔学生视野,最好可以把这些热点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

三、抓关键词,审清题意

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失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粗心了,以至于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24题第三问本来问的是途径,但是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的是对象,是将疑问反映给的主体。这道题本来很简单的,可以说是送分题。很多途径都很常见:发邮件,打电话,通过网络微博和博客等等,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直接到政府部门询问等等。部分学生在没有审清题意的情况下,给出的全是什么政府,人口管理部门等等。疏忽是考试最大的敌人,也是水平和级别最低的对手,只要我们用心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答案精确而又宽泛

政治考试经过无数次的改革之后,在现如今的考试中我们常能看到这么一句话“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这就意味着除了特别重要的几个知识点以外,只要合乎情理的,与题意贴切的都是可以得分的。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答案的宽泛。答案宽泛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但是切记一大段一大段的废话。两万多份试卷,可能刚开始的时候,阅卷老师还很有耐心的在这整段的废话中尽可能的去寻找正确的点,随着阅卷的进程不断推进,耐心减了,也疲倦了,不经意间,一两分的人情分也不给了。所以我们考生尽可能的要语言准确和精炼。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反复的去训练去帮助学生纠正。

学习好坏,素养高低,学生作为第一主体固然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其次我们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多花点功夫,帮助我们的少年打好基础,这也需要我们的中学老师进一步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打造优秀青年。

阅卷分析 篇4

2016年高考理综Ⅱ卷第25题中涉及到了变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许多考生由于忽略了弹性力是变力,而盲目套用物理规律,从而导致丢分。

原题:轻质弹簧原长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到AB上的位置与B点之间的距离。(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范围。

这道题的第(1)问求物块P到达B点的速度过程中涉及到变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即物块P由弹簧被压缩至l处到弹簧被弹回至原长2l处时,是变化的弹性力对物块作用的过程。在今年辽宁高考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将变化的弹性力按照恒力处理,错误解法有二:(只给出求vB过程)

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解法!错在:将弹簧反弹过程中的弹性力看成是恒定的,从而应用了匀变速运动学公式。

从上面的错误解法中可以看出其错误归因是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适用条件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考生只重视了物理规律和公式的记忆,而忽视规律的成立条件或适用范围,进而用错了规律,得出了错误答案。或许恒力条件下力学规律的适用条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被教师所忽略,或者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对此强调的不够。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现行的高中物理课程中还有很多,表现在物理量和物理规律的表达式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在不满足这些特定条件之下,真理也将成为谬误!这些特定条件的共性就是都含有“均匀”或“恒定”两字。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与其它自然现象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有规律的,物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最普遍的规律。物理定律就是对物理现象客观存在的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某种规律。每一规律一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出来的,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我们只有明确概念和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反复强调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这对于学生学好物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15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分析 篇5

很荣幸参与到2015年中考语文阅卷的工作,当得知分到作文组的时候异常的兴奋,这是我教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就能够参与到作文的评判工作真的对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考验,我觉得我应该投入十二分的认真对待。

作文阅卷的第一步:熟悉试卷,分析作文命题思路

今年的作文题目如下:

(1)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铃声:闹铃声、门铃声、电话铃声,校园里的铃声、车站码头的铃声、剧场影院的铃声„„铃声,无处不在,可能带给你难忘的记忆,还可能带给你无穷的回味„„请以“铃声响过之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是一种推测天气情况的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步骤、手段。方法正确,往往事半功倍。请以“方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命题组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命题思路,也就是命题人期待这样的作文

1.闹铃声:开启新的一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期待。2.门铃声:邻里之间的故事,学会保护自己,搞好人际关系,或者邻里之间发生的美丽的故事。

3.电话铃:种种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故事。4.发掘生活中不同的铃声:车站码头的送别铃声,表现依依不舍之情。

5.剧院影院铃声:一种无穷的回味。

切忌:牵强的铃声,事件与铃声相关度低,牵出记忆回味,之后与铃声无关;内容上必须与铃声密合度高,否则分数会低。示例:除夕的铃声 分数极低

这里教研员和作文命题老师重点提出“密合度”这个词,就是铃声和事件要高度密合。

题目二:方法,一定要写议论文或者夹叙夹议的,不要纯粹的记叙文。这篇文章命题组老师提出

1.审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步骤,方法,手段,采用这个方法达到某种效果。2.方法是不是方法 3.是否切实可行的方法。

示例:1.钓鱼为题目,两种角度,一.静下心 ;二.选择合适的鱼饵,精准的鱼竿。那么这两种角度,前者侧重的是态度,并不切合题意,后者才是方法。2.书法为题目,两种角度,一.静下心是态度,二.选择合适的字帖,临摹是方法。

作文阅卷的第二步: 欣赏标杆文章,掌握五类文章的分水岭。作文阅卷的前一天下午,命题组和市教研员会组成专家组,随即抽调150份左右的文章,选出标杆文,所谓的标杆文就是评判作文分数的例文,在标杆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分数。我就标杆文进行了下简单概括。主要评分依照四点,选材是否跑题;内容是否充实;语言是否有没;字迹是否工整。

一类上:选材是放学的铃声响起。首先字写得好,语言以描写为主,特别优美,有修辞,内容充实并且字迹非常好。68—70 最后定为满分作文。我偷拍了下来。

一类中:自行车的铃声,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字迹很好,但是语言不是特别优美,没有修辞,描写很平淡,但是内容充实。分数在65—67 最后定为67 一类下:第一次准时下课,因为毕业了。做到了有内容,语言优美,但是字迹稍差。64---62 最后定为62 通过一类文的标杆作文可以看出,作文的表达方式运用很重要,语言的修辞使用很重要,选材新颖可以加3分,字迹要工整。二类上:最后一节语文课,内容集中。

二类中:初中三年的同窗情,一共写了三件小事,条理清晰。二类中下:回忆初三生活,选材集中不新颖。

二类下:钓鱼的正确方法。内容讲钓鱼的方法,没问题,字迹差,语言一般,卷面不干净。

通过二类文章可以看出,评分标准,严格按照内容加表达综合给分。四类文:父亲的方法,偏离题目,讲述父亲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我学习。作文阅卷的第三步:

阅卷工作,遇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下面简单说两篇篇我给的一类作文:

1.微笑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篇议论文,条理清晰,论据充沛,而且有补充论证。这篇文章经过三审和专家组认定为满分作文。2.用方法点燃未来,议论文,整篇文章分三部分,人,国家,民族,分别以自由女神,汉武帝和清朝为例论证了正确的方法可以点燃未来,这是一篇一类上的文章68分。阅卷总结及常规问题提示:

1每一篇作文要经过两位老师评分,相差在五分以内取平均分数,在五分以上要经过三审老师,如果偏差继续在5分以上,自动发送到专家组老师评判。一.常规问题:

1.全抄阅读材料 0分 2.不足200字 15分以下 3.两三行 5分以下 4.只写题目 2分

5.素材似曾相识,要提供确实的依据才提交专家组,基本上阅卷老师不会提交的。

6.借用素材,再创作,按照正常作文批卷。

7.背袭文章,不切题,19分以下;切题,38分以下。8.立意灰色,30分以下。

9.半抄半写,不切题10分;切题20分。10.内容立意完全负能量,低俗不健康 0分。11.题目一,写成议论文,文体跑了,45分以下。二.内容上特殊

1.铃声与主体事件的密合度,除夕铃声,体育加试铃声。内容分数要给四类下的分数,再加上表达分数。

2.题目二,写乐观,坚强,执着等要在内容分数上稍减,稍微偏离主题。

附:标杆文中的一类上文章,因为阅卷工作保密,这是我偷偷拍下来的,好像不是很全。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运用。

铃声响过之后

时光摇曳,蹁跹而过,颦蹙间,月影清幽;驻足间,百果芬芳,沉思间,薄暮依然,铃声响过,悠悠,长长„„

放学铃声响过,我仍为数学压抽题发愁,困在数字与线条的世界里,我仿佛时间叶子里的虫子,不知何时才能羽化成一只紫色的蝴蝶,铃响已久,数学学霸,你,悄然走来,你的步履,泅入我探寻的双眸,你的眼神,引我走进茫茫学海。

铃声响过,天渐昏暗,轻薄的纸张在笔尖的撕扯下无力地呻吟。

我反复尝试,要将残缺的拼图缀连成瑰丽的图章。取笔,沉思暮地,一条轻捷的辅助线,顿觉拨云见日。铃声响,是时间的终了;铃声响过之后,却是爱意的赞歌!

阅卷回来话感悟 篇6

1. 卷面十分重要。虽然阅卷老师不能因考生的字迹差而扣分,但在高考这种批量阅卷的方式下,成品作文卷面整洁、书写美观、段落布局合理至关重要。因为评卷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快速高效地评卷,因此整洁卷面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真对待,也更容易被发现亮点。

2. 要直奔主题。文章的开头体现了考生是否认真审题,切中要点,同时也第一时间把考生的语言功底信息传送给阅卷老师,因此建议同学们文章开头要直奔主题,点明文章中心,铺垫不宜过长。例如一位考生的开头这样写道:

Questioning is to learning what root is to a tree. Indeed, we can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marvelous power of questioning. By doubting something and thinking deeply to search for an answer, we will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what we have learned.

很显然,这位考生的作文马上就可以被定位到一个很高的档次。但是,也有考生这样开头:

As is known to us all, only when you begin to doubt somethings can you get a lot acknowledgeable. Or to put it in other way. If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nd you will learn.

这段文章表达幼稚、混乱,不知所云,可想而知这名考生的作文得分了。

3. 确定要点,信息全面。在高考作文的批改过程中,信息全面与否是确定文章档次的基本依据,信息不全面的文章会被降档,因此在完成第一段的书写之后务必要确定信息要点,不可疏漏。今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是Questioning is a bridge to learning. When you begin to doubt something and search for an answer, you will learn. 阅卷专家组经过讨论后将要求降低了,只看考生作文是否表达了doubt,search for an answer或learn by asking/raising questions这样的内容,若有其中一点便可算切题。但是在实际得阅卷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未能正确地理解提示语的意思,跑题的不在少数。特别是questioning这个单词,有些考生甚至用到了问路作为例子。

4. 文章要有表达上的亮点。在信息齐全,段落层次分明的情况下,高级词汇和高级表达,过渡词的恰当使用就成了文章的亮点。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些考生就写出了一些很出彩的句子。如:

Learning only furnishes our mind with information and it is questioning that makes what we have learned ours.

It wasn’t long before I accidentally noticed a phenomenon which was contradictory to what the teacher had said.

5. 力求平稳。考虑到对阅卷老师评卷质量的考核,部分老师在打分时可能会过于拘谨,不敢轻易给出高分或低分。对于语言功底不够深厚的同学来说,要力求平稳,重视上述客观因素,宁可少写亮点,也不要为了有亮点使用自己没有把握的表达。这样,起码不会在作文上与其他考生拉开太大距离。

6. 规范问题。

(1)若考生一字没写,给0分。其实只要动笔用英语写了,就算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有较多的语法或词汇方面的错误,或者缺乏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以致严重影响了意义的表达,还是可以得点儿分的;

(2)若完全抄袭高考试卷上的内容,0分。比如今年有些考生把阅读理解D的第二段,阅读理解E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一字不少地抄在了答题卡上。这么做是没有分数的。有的考生在第一段把所给的英语提示语抄一遍,第二段的开头再把英语提示语抄一遍,后面紧接着把阅读理解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抄一遍,第三段再把英语提示语抄一遍。老师遇到此类情况,直接给1分;

(3)用汉语拼音写的,给0分;

(4)若字数少于120词,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词数超过120,不会被扣分。

7. 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

考生如果没有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如果本来作文质量就不高,就适当扣点分,但若是水平较高的作文,在这方面的打分会更严格。

8. 模板问题。

当考生有套用模板的嫌疑时,如果它与内容有关,不可扣分,高考改卷具有“结果导向性”——这是专家组一再重申的要点。

作文是全面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一种测试形式,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质量上乘、得分较高的文章,非一日之功。以下是我的几点备考高考作文的建议:

1. 持续训练。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练习。如果同学们能够随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用英语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再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同学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在写作训练这块,每周至少一篇作文,写完后可采取修改、自批、互批、面批等方式完善这篇作文。平时多背范文和美文,培养“亮点”意识,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高分作文、满分作文必然有以下三个共同点:语句优美、句式丰富、书写规范。在日常学习中,要学会learn through use。同学们要有针对性地充分运用手中的素材,在相应的语境下练习,做到自觉地把复杂语法结构运用到作文中来,逐渐培养语言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批改高考试卷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同学引用固定的模板或句型,在写作中生搬硬套,文章出现了与题目不大关联的信息, 最终影响了他们的成绩。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明确所学词汇和句式的对应语境,这样在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

3. 重视对范文的学习。同学们应有意识地挑选参考书、报纸、杂志上优秀的文章或者是其他同学们写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品评文章的优秀之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摘抄范文也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通过摘抄,同学们可以为蓝本作出各种变化。同时,背诵范文也是相当必要的,平时背的优秀文章多了,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日然而然地将其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书写规范。同学们平时就应该用正规英语格式纸练习书写,力求做到不连笔,单词向右倾斜角度一致,单词内间隔半字母,单词之间间隔两字母;卷面层次分明,书写首尾对齐,无涂改,字迹清晰可辨。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长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打好语法与词汇运用的基础,通过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坚持练习,才是唯一出路。同时,同学们必须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合理安排,仔细审题,保证文章紧扣提示,内容完整、连贯,表达准确、得体,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阅卷分析 篇7

一、考题分析

2011年的广西作文高考题涉及诚信的话题, 而“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2001年, 以一个年轻人过河的故事引出“诚信”的话题, 今年则从彩民垫资购买足球彩票中奖引发的讨论作为审题材料。200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话题作文, 201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新材料作文。虽然都是“诚信”, 但2011年的考题更胜一筹:

1. 范围更为开阔

这个题目, 因为有了对彩票中奖事件的问卷调查, 所以涉及的范围比2001年的“诚信”更为开阔。比如有19.9%的人没有选择, 没有选择可能有各种想法, 因为为别人垫资购买彩票收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也折射着我们许多行业法规不健全的现象。考生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写作。

2. 现实针对性更强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 随着打假反腐扫黑力度不断加大, 牵扯出的社会丑恶现象也越来越多:从三鹿问题奶粉、双汇瘦肉精, 到最近的食品添加塑化剂;从高校代写论文、学历造假, 到虚假代言;从运动员年龄造假, 到足协黑洞, 到官员腐败……所以考查这样一个主题应该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3. 教育性更为鲜明

这些年来, 不少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缺失, 不少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蚀严重,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关“诚信”、“利与义的选择”这样的作文题出现在高考中, 可见其教育性非常鲜明。

二、问题分析

从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 也可看出考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 理解能力低下, 审题立意偏颇

“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 因此出题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做人一定要诚信。但是仍有学生片面理解题意, 造成审题偏差。例如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找出一个词语“选择”, 然后空谈“选择”, 并且所谈“选择”内容与店主选择诚信、良知、道德无关。还有的学生无视材料中心, 干脆论述如何买彩票, 如何消费资金, 论述如何碰运气等等。这些审题都被视为脱离材料内涵, 偏离题意。

2. 素材积累匮乏, 叙事议论粗糙

很多考生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的加法运算形式, 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论证。如有考生说:“一个缺少诚信的人, 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在世上混。”这类文章既无鲜明的观点, 也无典型的论据, 更无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 只有主观的假定与想象。有些考生, 只会贴标签, 根本不会分析论证, 文章虽有观点, 也能举出证据, 但只是停留在材料加观点的形式上, 两者之间缺少必然的逻辑论证。

3. 内容表达空洞, 认识缺乏深度

对诚信的理解过于泛化, 不能涉及某一具体的方面去写, 只泛泛地写诚信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 导致内容空洞, 认识浅薄。有些学生虽然也能关注时代, 结合社会现实立意, 但也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列举层面, 很少能够进行有深度的分析, 也不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4. 书写不够规范, 字迹难以辨识

有的考生字体潦草、笔画过细、字体太小导致难以辨认, 随意涂抹, 感到某一段写得不理想就胡乱涂画掉, 推倒从来,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得分比同类水平的作文偏低。

三、作文备考建议

1. 审清命题意图, 明确审题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作”, 高考作文必然要感应当今时代脉搏。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力图引领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思考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审题阶段就明确意识到:作文应当展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分析力、体悟力和批判力, 使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任何高考作文出题者都不会仅仅着眼于写作技能层面的考查。出题者会力图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考查考生的人格建设、道德观建设以及社会价值观建设情况。因此, 在审题时, 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审清材料中的情感倾向, 即材料中所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2. 注重文化积累, 学会具体表达

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 是一种准备功夫。”在高考备考阶段, 我们要带着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读书, 并且也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素材做一些整理。所以这时候的读书就要“专”, 即专注一个名人, 钻研一部名著。在备考阶段, 我们可以圈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名人或一部名著, 对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 掌握其重要经历, 熟记并理解他 (她) 的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 (重点落实在名句名篇上) , 这样必然有助于我们写好高考作文。同时, 我们还可以从媒体上得到素材。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 不能全盘吸收, 而要有所取舍。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说, 抓住一个热点话题, 尤其是兴趣比较浓厚的某个领域的热点话题, 进行认真细致的追踪, 也是积累素材的不错选择。

3. 关注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

多年以来, “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题。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以漫画“猫吃鱼的故事”为材料, 考查的是坚守职责、不忘传统;2011年全国卷2有关“彩票”的新材料作文, 围绕“金钱”与“诚信”二者展开;2012年全国卷1“放下包袱挑秧苗”的材料作文, 考查学生关注内心、勇敢面对生活;2012年全国卷2则以“一个负责任的油漆工”的材料作文, 讲的是责任与感恩的问题。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关注社会问题、学会处世做人有关。因此, 在作文中需要学生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 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 不就事论事, 尽量用高的眼光去看, 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4. 语言明白晓畅, 严格训练卷面

中学作文阅卷三思 篇8

首先, 作文分值不宜拉开太大。凭心而论, 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比较突出和非常糟糕的之外, 绝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几乎是相当的。尽管在作文评分标准中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几个等级, 但我们在给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分值拉得太大。这么说并不是在平均化, 而是要去刻意地把握一个稳定的尺度。从根本上来说, 任何考试都是相互之间的竞争, 考生相互为标准。说某篇作文好, 不是指它是绝对的好, 而是指它比本次考试中的其他作文要好些。在某种程度上, 作文的分数不是这篇作文本身的分数, 而是在各个学生作文分值中的比较分值, 它所标明的是在整个考试中的相对位置。只有阅卷老师把握了一个稳定的尺度, 能够纵向地比较出作文的优劣, 才真正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作文分值不宜拉得太大, 多半是说要把握一个相对稳定的给分标准, 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并不是指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对于那些比较突出或者非常突出的作文, 确实比其他人水平高很多的, 我们要敢于给分。但是, 也不应该为了“应景”而给高分, 应该抱定宁缺毋滥的原则, 没有好作文, 那么就不给高分。令人奇怪的是, 有许多考试的组织者都喜欢每次考试要有满分作文, 喜欢矬子里拔将军,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其次, 警惕主题决定论。我发现在阅卷的时候许多老师都对主题很敏感, 只要跑题就一票否决, 大有不用再看下去直接否掉的意思。2009年的中考题是具有话题性质的命题作文。其实, 我认为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是非常失败的作文出题形式, 它要求考生先提炼出主题和立意来, 这一点或许对于初中生有些困难, 但更困难的是考生提炼出来的主题和立意还必须符合出题者的想法。这几乎就是霸王条款, 所以这种形式使考生束手束脚, 写作朝议论的方向上走, 而初中生可怜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只能拉杂写来, 故作深沉, 或者无病呻吟。更多的时候考生的思维会被认为不合题意, 认为是跑题, 而更可怕的是阅卷老师最忌讳跑题。

跑题就要一棒子打死吗?笔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说到底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虽然审题和立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审题的失误和立意的偏差不是否定一篇作文写作水平的标志性因素。事实上, 越是那些敏感的感性的作家越是思维独特于他人。他们更擅长抒写内心深处的情感, 但他们在逻辑思维上并不优秀。所以, 看一篇作文还是要看它的行文和结构, 看文章是否在自己的立意下很好地完成写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其多种弊端, 在2010年河北省中考试卷中, 作文换成了半命题形式, 而2011年的作文干脆又恢复了原来的命题作文。题目确定, 而题目的含义待定, 考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题目意义, 要尽可能减少跑题问题的出现。

对于出题的人来说, 作文题不是要考住考生, 也不是要设置一道门槛, 而是要为考生提供一个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都能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发挥出来。这是对考生的尊重, 也是对考生才能的发掘和肯定。

最后, 明确哪些是该肯定的。作文评分不能按照应该如何的标准, 而应该看考生的作文这样写好不好, 好的就应该给分。现在的考试作文大有八股文的味道, 许多老师习惯具有固定模式的作文。从阅卷的角度来讲, 阅卷者可以很快地抓住作文的脉络, 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所以阅卷老师倡导一种稳定的结构, 但这样做抹杀了创作的多样性, 忽视了学生各自所具有的个性。作文一旦有了可供学习的模式, 就走到一个死胡同里去了。我们反对封建社会的八股文, 却用标准的规范的作文评分尺度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八股文。

高速扫描助教育电子阅卷 篇9

双CCD扫描让“电子阅卷”更高效

某省教育厅在使用电子阅卷系统进行批阅试卷时经常会出现图像虚化、模糊的情况, 导致试卷批阅不准确, 经常需要人工重复批阅。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扫描仪所采用的光电元件为CIS, 不但扫描景深极小, 而且识别能力弱, 当扫描有高度的物件或偏厚的书籍时, 成像就会出现虚化、模糊的情况。而采用爱普生DS系列高速扫描仪的电子阅卷系统均采用CCD光电元件, 相比采用CIS光电元件的扫描仪, 经它扫描的图像成像质量较高, 具有一定的景深, 不仅能扫描平面物体, 即使是凹凸不平的物体, 细节也能完好的呈现。

一般的扫描仪多采用的是单CCD扫描头, 在进行双面扫描时, 速度还有一定的局限。而爱普生DS系列高速扫描仪采用的是双CCD扫描, 相比之下在扫描速度和质量上均有更突出的表现。例如:Epson DS-70000, ADF扫描最快能达到每分钟70页/140面的高速扫描, 还可以一次性扫描薄厚、大小不同的各类文档, 如此高的兼容性是竞品中少有的, 双面高速扫描节省了阅卷时间, 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 超清晰的扫描图像更是提升了电子阅卷的准确性。

自动管理让“电子阅卷”更方便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 除了高品质、高效率的需求外, 信息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教育厅每日的扫描量巨大, 加上试卷扫描后需要人员人工进行管理, 所以经常会出现信息遗漏的现象,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整个试卷库中寻找遗漏的信息, 费时费力, 如何才能阅卷扫描的同时, 让每个考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档, 实现快速编辑、管理这些试卷呢?爱普生DS系列超高速扫描仪系列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

爱普生DS系列高速扫描仪内置Document capture pro软件, 该软件会对电子扫描件自动进行编辑管理。当扫描件倒置或倾斜时, 可以自动纠偏和旋转, 也可以将扫描件拆分成多个文件;当大批量扫描文件时, 可以通过识别条码对文件进行自动分类, 并且可以一次性扫描出两个具有不同分辨率、不同存储格式的文件, 对后期整理、查找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 重张检测功能可有效减少试卷遗漏, 有助于提升试卷的完整性, 不但方便而且放心。

节能按键设计更节省

由于教育机构每天的扫描量很大, 尤其在考试集中的时期, 大量的扫描必定带来大量的能耗。爱普生一向崇尚节能和环保, 爱普生DS系列高速扫描仪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Readyscan LED光源, 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被一排LED灯所替代, 采用开机即扫的LED技术不需要汞作为光源, 不需要预热时间, 热量散失少、低能耗, 更环保!不仅如此“节能按键”的设计可在工作完成后按下, 让扫描仪进入节能状态, 相比不同的待机状态节能8倍的能耗, 而且方便的是想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唤醒, 比常规功耗节省8-11W电量。即使是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从而节省成本。

包括DS-6500/7500/50000/60000/70000在内的爱普生DS系列高速文档扫描仪, 以突出的硬件优势, 充分适应教育行业对“电子阅卷”高效、高兼容的专业扫描需求。自动化的文档扫描和管理解决方案, 减少了教育行业的人力支出, 提升了行业用户体验, 让教育行业办公更加安全高效。

透视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篇10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自咬一口, 尝一尝。此言得之。现在借用来也说一句, 要想感悟高考作文的“个中三昧”, 就得真正“品味”阅卷现场的真实状况。笔者曾多次参加高考阅卷, 并一直密切关注全国高考阅卷的现场, 认为有义务将有关高考阅卷的心得奉献给今天准备高考的同学们。

(一)

让我们首先关注阅卷现场的“审题”。高考, 是人才选拔考试, 必须“命题”。我国一直在讲究“文以载道”,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又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都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和谐发展的理念, 着眼于人与时代的交融共生, 人与生活的水乳交融, 人与社会的相依互存层面的思考;清楚表达切合时代主旋律, 贴近社会主流意识, 具有进取情怀的主题倾向更为显豁鲜明。“在语文学习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有了“命题”, 就得“审题”, 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 否则, 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 就无法比较和鉴别。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下来发现, 以前的命题中, 考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审题上, 即使这样还是会一不留神跑了题, 文笔再好作文都不及格, 实在很可惜。近两年在作文命题上已有意识地将审题难度降低, 不让考生转弯太多。”这是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话。指出了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走向:降低审题难度, 让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作文本身而非纠结于题目。

从现在的高考阅卷现场情况看, 作文命题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是作文题目却并不好写;一般来说, 高考作文审题无难度, 但写起来有难度, 写好更有难度。其原因主要有, 有些题目中所含的某些要素, 虽然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但考生比较生疏, 不在关注、了解的热点范围内;有些题目的导语亦实亦虚, 并没有给考生足够的启示;许多考生没有完整理解命题隐含的限制性, 没有理清题目所存在事物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备考中准备的材料不容易使用, 只能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 发挥真实水平。实际上, 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 就是为了让考生在有限的时空内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 难度总得存在, 因为从选拔的角度看, 一定要凸显区分度。所以, 依然应该注重审题, 一字一句地把考题像要知道梨子那样“咬一口, 尝一尝”, 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如果审题马虎, 提笔就写;或因时间紧, 未能认真理解;或因心理紧张, 未加省察, 就会导致“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情况。而那些试图淡化审题和忽视审题的做法是完全无视高考作文的基本规律, 在高考作文应考实践中更是误人子弟的一种导向。摆脱这种情形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强化审题意识, 逐字逐句慢条斯理地审清题中之言, 不必急于求成;唯求准, 唯求切, 唯求新。因为审题失误, 乃是作文的最大失误;切题与否, 才决定作文的档次分类, 并直接决定其分数的高低。这就要求在审题时不要局限于一面, 要善于多角度思考, 多方面挖掘。

就拿某省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来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命题, 所谓切题, 就是要看是否揭示了两者的关系, 其关系揭示的是否合情合理;只要内容上能涉及“忧与爱”的关系, 哪怕在情理上略显牵强;或在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另一方但也有所关联的, 均被视为切题。从这个角度看, 审题难度好像不大;但像这样审题所写成的文章分数, 也很难进入到考生所期望的理想档次;这又似乎证明在审题上决非那么简单。如果考生能再深入思考一点, 就会不难发现这个命题的重要关注点是,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是简单的并列或选择, 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因爱生忧”、“忧因爱烈”之类的理解, 而应该看到命题中更复杂、更多重、更深刻的关系;比如说“忧患中的爱”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关系, 只要分析合情入理, 就可以拿到一定的高分。

再如, 某省某年的许多考生, 由于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完整地理解命题中《回到原点》所隐含的必要限制, 即“回到”与“原点”所存在的事物之间本应具有的逻辑联系是因果关系, 而非假设关系。当年就有一定数量的考生, 竟写出假设自己又回到母腹中 (有的干脆写成“妈妈的子宫里”、“母亲的肚子中”) , 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 自己将会如何之类的文章, 令人啼笑皆非, 其分数难有优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如, 某年某省的高考命题材料涉及对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主旨把握, 按理说不难理解, 但还是经常见到不少甚至有些是语言功底相当不错的考生, 因为偏题或跑题而被判低于基准分的低分;其中有多数考生“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急于抢时间以快速写作, 思忖不周就匆忙下笔, 结果曲解了歌词的整体寓意, 比如对歌曲中“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关键语句竟视而不见, 而只抓住一些细枝末节而大做文章;有些考生只抓住歌词中“你也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于是就大谈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谐相处;有些考生抓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今天这方明天那里”等语句, 就大书特书“请父母赶快放手, 我们能自主自强自立”等一厢情愿的宣言式文章;有些考生更是由于对歌词中的“根”与“绿叶”二者之间存在的主体与派生、支撑与依附等主从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 因而在文章中竟将这种“主从关系”人为颠倒;将“自己”理解为“根”, 而将父母理解成“围绕子女默默奉献”的两株“绿叶”。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 导致不少考生的分数都没有及格。

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某省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 当年考生的审题疏忽状况, 更可以印证不认真审题而出现大量低分的严重教训。当年在现场触目惊心地看到, 这个省近40万考生面对这个题目, 仿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思维传染病”, 竟然一致作出了这样的理解, “拒绝平庸, 就等同于追求卓越、放弃平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导引下, 于是名人事例蜂拥而至, 许多为人们广为知晓的伟大人物再一次粉墨登场集体亮相:“拒绝平庸, 就是放弃平凡”,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便是最好的证明;“拒绝平庸, 就是追求卓越”, 李娜法网夺冠, 就是追求卓越的典型表现;屈原不随波逐流就是“拒绝平庸”;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就是“拒绝平庸”;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就是“拒绝平庸”;鲁迅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拒绝平庸”。一时间此类例子连篇累牍充斥文中。似乎是每个创造了不凡业绩人物的背后, 都至少应该有着典型的“拒绝平庸”的故事。问题在于, 先不说所列举的这些人物及事迹虽然都是无可厚非的“经典”材料, 但像这种炒历史冷饭的材料运用, 却也是写作上平庸之“举”的“经典”表现。再者, 从严格审题的角度看, 对《拒绝平庸》这个命题, 审题的应有之义应该是, “拒绝的是庸, 而不是平”, 而这一点在其提示语中更有着“不避平凡, 不可平庸”这样极为清楚的说明。当年的考生如果能够认真审题思考, 就应该读出这个题目中所包含的一定哲理, 就必须是“已经有‘平庸’危及自己, 且自己又能认识到这种危机, 并表明态度采取措施, 拒绝、摆脱这种危机”;这其中有的或许本来平庸, 此时忽然觉醒;有的或许本是平平淡淡, 但能静中思动, 追求不凡;有的或许已经出类拔萃, 但仍能志存高远;有的或许本已出类拔萃, 但现在已经担心“江郎才尽”等等。很显然, “追求卓越”只是命题“拒绝平庸”的一种可能;但决不能认为, “拒绝平庸”就是“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的结果不一定非要“追求卓越”。当年大量考生由于审题的“偏”与“浅”才直接导致所写的文章也走向“平庸”。而这“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的惨痛教训, 作为今天的考生不可不察。

另外, 在作文的审题中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 不知基于何种思考就匆匆扫描, “整体打包”, 比如把“忧与爱”这样进行“整体打包”,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等, 根本不顾及命题的基本要求, 如今已成为审题过程中最常犯的毛病之一。这类作文一般都被毫不留情判在40分左右, 自属必然。

(二)

此外, 再来看看阅卷现场另外一些需要留意的现象。

可能是在平时备考时, 为了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 整个学校都掌握了一些所谓的写作“模式”或“套路”并经强力训练;在阅卷现场集体“亮相”时, 更有甚者, 不只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相同, 开头结尾相似, 甚至所使用的具体材料也“何其相似乃尔”, 这就必然招致某种意义上的宿构之嫌, 尽管判定“宿构”需要阅卷者拿出确凿证据, 但这类文章仍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那么, 阅卷老师怎会心甘情愿给这些文章亮出理想的分数呢。

无独有偶, 还有一类考场作文也被讥之为“套式作文”, 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文章结构表现为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 即用三个自然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 再加上开头结尾;而主题又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 而不能进行深入开拓。主题平面化、结构模式化、材料滥俗化, 是“套式作文”的三大基本表现, 这也是“模式”或“套路”的典型一种;对指导教师而言, “虽曰爱之, 实则害之”, 还是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如此短视, 不仅把灵动的思维束缚, 限制了思考, 而且也无法真正形成写作能力, 对将来更是有害无益;只有平时老老实实多写一些活泼灵动具有真生活、真性情的“真文章”方为上策。

在阅卷现场还发现有些考生照搬使用试卷中的有关材料, 这种做法还被某些所谓的“指导专家”在自己的有关参考书或文章中美其名曰为“节省考场时间的最佳方略”等, 说得天花乱坠;可在阅卷现场, 遇到此类情况, 如果是用做文章论据, 则被认定为“机械抄袭”而只能得到很一般的分数;如果整段全篇照抄, 其性质则比抄袭文章还要严重, 只给评很低的分数。这里的教训是不要耍小聪明而投机取巧, “就地取材”即使“取之有道”, 也最好不要如此不劳而获。

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缺乏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 在试卷中随意透露出自己在具体某某市或某某学校如何, 无意中泄露了该考场的文章来自哪个市县 (区) , 不说这根本就不符合高考阅卷的有关规定, 也难料该阅卷老师有没有地域亲疏心理, 则很容易出现评卷中的人为不公正因素而招致不利影响, 应该尤为注意。

另外, 选择书信体、日记体, 使用副标题、小标题、题记、后记等, 虽然都被允许, 可是在阅卷现场还是看到, 有些阅卷老师就认为滥用小标题或题记纯属于小题大做, 在区区1000字中不伦不类;虽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 但难免不因个人的情感好恶而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分数。

在现场还发现, 对标题进行任意图解擅改的 (重起炉灶) , 这类作文一律是20分以下;胡编乱造、肆意虚构的, 例如不顾命题实际胡乱写成“穿越剧”, 则定然会往低分打;标新立异、硬贴标签的, 这类作文一般是5类卷。这些现象, 也应引起注意。

在阅卷现场, “立意”是最能体现思想见解和认识水平的。一篇好的作文, 立意首先要正确, 但要想拿高分的话, 还必须做到深刻和独到。要有思想的“火花”, 有自己的独到感悟, 能让阅卷老师觉得眼前一亮。在现场有句话传得好:只要阅卷老师的眼睛“亮”了, 那么所阅作文也就“靓”了。但在平时的应考训练中, 考生往往多把重点放在好操作的结构思路上, 这才出现前面所提及的诸多“模式”、“套路”, 而对于思想内容, 却总觉难以下手;而高考阅卷现场却又在充分说明, 构思固然重要, 但真正决定作文档次的, 思想性却居第一位。因为那些有内容、有思想、有个性、有见地的文章, 哪怕有些瑕疵也属“白璧微瑕”而获得高分;而那些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作文, 即使结构完整、辞藻华丽, 也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就要求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 文章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 要求尽可能地联系自我, 不要总是拿古今名人做代言人;材料要尽可能鲜活, 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不要总拿所谓的“经典”素材, 给人“陈芝麻烂谷子”为之麻木的感觉, 那些人云亦云重复率较高的材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所评分数的结果。

(三)

“语文素养”, 更是当今阅卷现场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 其中, 文体意识一定要清晰分明, 这虽是反复强调的话题, 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文体意识淡薄而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 记叙文东拉西扯, 信马由缰;不讲构思, 甚至套作抄袭。议论文取材空洞, 材料堆砌, 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叙是简单的低级转述, 不能动人;议是随便地泛泛而谈, 不能明理;甚至一半叙述, 一半议论, 凡属此类作文, 一律视为5类卷;语言素养较差的, 降格为6类。

此外, 从阅卷现场还可看到, 书写正确、整洁, 可以上浮一个档次;书写潦草且错别字、病句较多者, 一律下浮一个档次, 严重者可直接进入6类卷。这是因为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要求文字表述首先要通顺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写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文字基本功扎扎实实为上, 早已经成为共识。

再看现场《等级评分标准》的“表达”项共有四个评判指标, 其中关于书写的评判指标依次为:“一等 (25-21) ”“书写工整”, “二等 (20-16) ”“书写较工整”, “三等 (15-11) ”“书写潦草”, “四等 (10-0) ”“字迹难辨”, 可见人们最关注的“文面”要素就是文字书写。将心比心, 在阅卷现场阅卷老师每人每天不少于300篇, 加班则不少于400篇, (但每日不得超过600篇) , 这不能不说节奏太快;此外, 在现场阅卷这种严密监管下所进行的高强度劳动, “劳动者”早已疲劳感顿生, 每天瞪大眼睛紧盯在电脑屏幕上的扫描件, 本来已使人烦躁不已, 但是绝大多数作文的“文面” (文章的视觉化) 更让他们疲惫不堪。毫无疑问, 在阅卷现场的特殊氛围里, 当人们遇到一篇书写清晰、工整、美观,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书写规范, 行款格式正确, 修改符号使用规范, 没有错别字的文章时, 眼前能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甚至击节赞叹吗?这样的文章, 即使某个要素差一些, 也往往不由自主地被评得较好的分数, 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 能有如此幸运者凤毛麟角。其实, 阅卷就是交流, 考生的文章就是代表作者在和阅卷教师在阅卷现场交流, 阅卷教师对每一篇即将和自己见面的文章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当系统推出一篇文章,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文章内容, 而是“文面”。因此, 一个干净整洁的“文面”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四)

从阅卷现场感悟高考作文, 一言以蔽之:

现在的阅卷现场一般有这样几个“看重”:看重考生感悟生活的体验与认识水平;看重考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看重考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看重考生进行创造性表述思路与结构能力。

“考纲”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符合”、“健康”、“充实”、“通顺”、“完整”、“规范”几个词上。这其中“符合题意”是最基本的, 因为考试要消除宿构、套作、抄袭等不公正现象;“思想健康”是传播文明的前提;“内容充实”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通顺”方能证明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书写规范”才能让人愉悦顺畅地阅读。这些是高考优秀作文的最基本要求。

其实,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说法, 那就是高考现场作文评分人心目中的作文是什么样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最主要的是作文的思想应该是明确的, 作文要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 文字要一看就明白, 能畅晓通彻地把握全文意旨, 表达的过程中, 没有指向不定的模糊与歧义, 没有明此而实彼的微言大义, 没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空白意蕴, 没有出人意料的穷极奇崛的语言等, 这都因现场阅卷的临时限制性所决定, 因为高考作文并不是作文竞赛, 它还只是水平测试, 而非选拔极少数的写作“尖子”。

因此, 高考作文的平时训练中, 要注意积累丰富的知识, 要训练明辨事理的能力, 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确切地认识事物, 要培养自己的情致来驾驭文辞。与其在训练时搜肠刮肚地堆砌辞藻、搜集资料, 还不如从思维的角度创新, 即, 拿到一个题目, 不一定去写整篇文章, 可以多找几个“下刀”的角度, 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并学会揣摩命题者的想法。

毋庸置疑, 读书对高考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平时坚持安排合理的时间,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作品, 以开阔视野 (只是不要漫无目的跟风阅读, 比如, 非要读莫言的全部作品) ;精读自己喜欢的某些作家作品, 以探知精妙之所在, 肯定会对高考作文不断补益。

有专家就曾指出, 在高考作文训练中, “能力”依次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 可见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作文兴趣”。因此高考作文训练也要“兴趣”重于“技能”, “课外”重于“课内”, “讲评”重于“指导”, “多改”重于“多写”。不知以为然否。

清代阅卷潜规则 篇11

做阅卷官必先得皇帝宠信

委任阅卷官并无固定的标准,只要获得皇帝的宠信,就可担纲此职。所以,有时候皇帝也把指派阅卷官作为奖掖功臣的福利。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兆惠率军西征新疆,凯旋而归。为了褒奖元功,兆惠被指派为首席阅卷官。兆惠为满人武将,乾隆为此又另派协办大学士等九人辅佐。

由于审卷的工作十分繁重,阅卷官多由数人组成,彼此间也有为各方默认遵循的“潜规则”。阅卷官在受皇帝委派时,就以名次先后进行了排位,状元只能是由名列第一的阅卷官录取,依此类推,榜眼由名列第二的阅卷官录取,探花则由名列第三的阅卷官录取,循环不止。这一恪守成宪的规则,亦被誉为“宪纲”。

阅卷之官场现形记

光绪十五年(1889)的己丑科,李鸿藻被光绪委任为首席阅卷官,翁同龢名列其后。翁同龢因身为帝师,想绕过“宪纲”录取费念慈为状元。但李鸿藻曾为同治帝的老师,资格与声望更老。而且李鸿藻也有了心仪的人选,准备录取张孝谦为状元。翁李两人的关系平时就不好,所以谁都不肯退让。最终两人看中的人都被免黜,状元和榜眼另改他人。

也有一些阅卷官思维板腐,不是以试卷的正误优劣做判断,而是凭心里的好恶任意屈抑。清人罗惇曧的《宾退随笔》载,光绪年间,理藩院尚书裕德任阅卷官,凡于试卷中看到有犯先人名讳的字,就起立整衣敛容,拱伏行礼,然后把试卷恭谨置放到一旁,不再复阅。后来,每逢裕德任阅卷官,考生就会事先了解其家人的名讳,避免在文章里有犯其讳的字而由此落卷。

皇帝也会更改结果

一般来说,凡阅卷官定好的名次,皇帝审核时很少改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乾隆辛巳年(1761),并非原定的科考之期,但是年恰逢皇太后七十寿辰,朝廷遂加开恩科取士。协办大学士刘统勋等阅卷官原定好的状元为江南人赵翼,榜眼为浙江的胡高望,探花为陕西人王杰。结果送呈乾隆审核时,由于陕西之前从没出过状元,乾隆为显庆典之隆,就搞了地域平衡,将王杰录为状元,赵翼则被换为探花。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是无力控制的,升天或是沉渊,往往也就在阅卷官或皇帝的一念之间。

高考化学阅卷之我见 篇12

一、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特点 (以A卷为例)

1. 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 第7题中涉及碘的摄取知识;第10题中银器的处理;第27题的原电池;第37题的半导体等。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 学好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 突出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例如, 第7题中的侯氏制碱法, 如何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第8题合成玫瑰香油的原料;第27题的工艺流程;第28题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二甲醚的合成原理;第38题医药工业等。这些都反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3. 突出实验的真实性。

例如, 第13题和第26题。

4.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第8、9、10、11、27题等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盐类的水解, 原电池原理;第28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热化学反应等主干知识。

5. 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考查。

如第27题考查了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各种化学用语。

6. 突出了基本能力的考查。

如第13、26题考查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第27题考查读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二、结合评分标准, 分析学生的失分原因

1. 书写不规范。

规范书写、规范表达应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但是通过阅卷, 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误, 真的很可惜, 主要表现在主观题上, 如第26题中的“防止暴沸”写成错别字的有“爆”“瀑”“废”等, 但有错别字不给分。电子的表示符号“e-”写成“e”不给分;计算结果不写单位, 不给分;第37题中电子所处能层的表示“M”不能写成“m”;“SP3”写成“SP3”不给分, 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丢分很可惜。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失分。

2013年高考化学卷中有关直接考查方程式书写的有第27题的 (2) (3) (4) (5) , 第28题的 (1) (3) 等, 分值达11分。对于方程式的评分标准一般都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写正确给1分, 系数正确给1分, 连接符号写成“=”“→”给分, 但若写成“—”扣1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反应物生和成物均正确、系数正确, △H的正负号、数值, 单位、各物质标明状态, 全部正确才能给分, 其中有一项不正确都不给分。所以有好多学生不注意细节, 把“=”写成“—”, 或者是把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等而失分。

3. 主观简答题回答得不全面。

例如, 第28题:二甲醚 (CH3OCH3) 是无色气体, 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 (H2、CO和少量的CO2) 直接制备二甲醚, 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 CO (g) +2H2 (g) =CH3OH (g)

△H1=-90.1k J·mol-1

(ii) 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H2=-49.0k 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 CO (g) +H2O (g) =CO2 (g) +H2 (g)

△H3=-41.1k 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 2CH3OH (g) =CH3OCH3 (g) +H2O (g)

△H4=-24.5k 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

(2) 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 (iv) 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___。

(3) 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 (另一产物为水蒸气)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根据化学反应原理, 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___。

第 (2) 题的关键是领悟, 知道“分析”的含义:即要有原因、要有过程、有结论。正确答案应为:消耗甲醇, 促进甲醇合成反应 (i) 平衡右移, CO转化率增大 (1分) ;生成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 消耗部分CO (1分)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回答前半部分, 而丢失后面的1分。

第 (3) 题要求还是“分析”。正确回答应是:该反应分子数减少, 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 CO和H2转化率增大, CH3OCH3产率增加 (1分) ;压强升高, 使CO和H2浓度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 (1分) 。

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 没有分析原因或者过程只回答结果。第二, 本题讨论的是升压对该反应的影响, 而不是直接问升压平衡会如何移动。但根据我们已学知识, 都应该知道, 对于反应前后全体分子数不同等的反应, 改变压强不仅会影响平衡的移动, 同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但学生在回答时却往往只答其中之一, 而丢弃了另一部分, 从而失去了一半的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读题能力较差, 语文素养较低。

第37题: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 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 硅与碳同族, 也有系列氢化物, 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 原因是___。

(2) Si H4的稳定性小于CH4, 更易生成氧化物, 原因是___。

学生由于语文素养较低, 读不懂题, 不会解读题目中所呈现的信息, 特别对于表格数据、图表曲线等。本题表中提供了几种共价键的键能, 而题目问题是为什么硅烷的种类没有烷烃多。而硅烷中就是Si-Si键和Si-H键, 烷烃中是C-C键和C-H键, 那么结合题目信息就直接对比Si-Si键能小于C-C键能 (1分) Si-H键能小于C-H键能 (1分) 来比较就可以了,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比较了Si-Si和C-C或者是Si-H和C-H因而丢一半分。这种情况在第 (2) 题表现尤为突出。本题提供的信息是Si H4稳定性小于CH4, 更易形成氧化物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信息可以理解为:为什么C易形成氢化物, 而Si为什么易形成氧化物, 那当然要分别比较它们的氢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各种键的键能大小了。即C-H键键能大于C-O键 (1分) 。而Si-H键键能小于Si-O键 (1分) , 但一些学生也只比较了其中一半而丢失另一半分数。

三、教学建议

1. 结合学生的失分情况,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量不失分地呈现在试卷上。

2.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落实基本知识;以学科特色为起点, 拓宽学生的视野;以能力提高为动力, 不应再搞“题海”战术, 而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 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 与学生共同进步。

上一篇: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下一篇:体质健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