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顺序

2024-09-24

化学反应顺序(共4篇)

化学反应顺序 篇1

一、不当的操作顺序具有危险性

1.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应在玻璃棒的引流下, 将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倒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则极可能因产生的大量溶解热使溶液沸腾, 试剂飞溅, 发生危险。同理, 制乙烯时, 也应先往容器中加酒精, 再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 并不断搅拌。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用还原性气体 (如H2、CO) 还原氧化铜时, 应先通入还原性气体, 过一会儿再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若先加热氧化铜, 再通入还原性气体, 则试管内的空气与通入的还原性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极可能发生爆炸, 出现意外。

3. 可燃性气体实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 应先检验其纯度, 否则会因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4. 利用加热条件反应的排水集气实验

气体收集完毕, 应先移出放置在水中的导管, 后撤去酒精灯。若先撤去酒精灯, 后移出导管, 则水槽中的水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沿导管倒吸入制气的试管, 致使其骤冷爆裂。

5. 玻璃容器的加热实验

应先给容器预热后, 再对盛放试剂部位集中加热。若不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玻璃容器可能因受热不均而爆裂。

二、科学的操作顺序决定着混合物分离和鉴别的成败

1. 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时, 若想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

(1) 若使用液体试剂除杂时, 一般除杂在前, 干燥在后。因为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混有水蒸气, 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 (2) 若使用加热装置除杂, 则一般是干燥在前, 除杂质在后。因为加热时气体中最好不要混有水蒸气。

2. 有多种杂质气体存在时, 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

如N2中混有HCl、H2O (气) 、O2时, 应先除去HCl, 再除去水, 最后除去O2。

3.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 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如检验混合气体中的CO2和H2O (气) 时, 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检验水蒸气, 然后再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检验CO2。

三、操作顺序的变化将使反应和现象均发生变化

1. 碳酸钠与盐酸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 边滴边振荡, 无明显现象。

在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2. 氯化铝与烧碱

在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 后沉淀消失。

在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铝溶液直至过量, 边滴边振荡, 开始时无明显现象, 后出现白色沉淀。

3. 溴化亚铁与氯水

在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成棕黄色。

在氯水中滴入少量溴化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橙黄色。

4. 淀粉碘化钾与氯水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蓝色。

在氯水中滴入少量碘化钾溶液, 氯水把碘化钾氧化为碘酸钾, 溶液呈过量氯水的淡黄绿色。

5. 三氯化铁与硫化钠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少量硫化钠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在硫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 出现黑色沉淀和黄色沉淀的混合物。

6. 硝酸银与氨水

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边滴边振荡, 先出现浑浊后消失, 所得溶液为银氨溶液。

在氨水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边滴边振荡, 无沉淀产生。

7. 氯化铜和氨水

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出现蓝色沉淀。

在氨水中滴入少量氯化铜溶液, 溶液呈深蓝色。

8. 苯酚与溴水

在浓溴水中滴入少量苯酚溶液, 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并进而转变为黄色沉淀。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 只出现白色沉淀。

9. 氢氧化钡与磷酸

在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少量磷酸, 出现白色沉淀。

在磷酸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顺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做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前, 都必须根据实验目的, 按照反应原理和前人的经验, 科学地安排操作顺序, 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化学反应顺序 篇2

实验七 两台电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自锁开关、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三相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法及各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1、380V三相四线制电源(由DJDK-3型电工实验装置提供)

2、三相闸刀开关1个

3、交流接触器2个(380V)

4、时间继电器3个

5、按钮开关1个

6、鼠笼式异步电动机2台(380V)

7、起子、钳子(自备)

8、万用表1个

9、导线若干 三.试验线路

启/停电机控制线路连接如图1,主电路连接如图2,三相调压电流保护端图3

1、控制电路连线图

2、主电路接线图

3、三相调压电流保护端

四.实验原理

接线正确合上电源后,按下按钮开关,交流接触器线圈1CJ得电吸合,与按钮开关常开触点并接的1CJ常开触点闭合,锁住按钮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交流接触器线圈1CJ始终处于得电状态,与此同时主电路中的三个1CJ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处于星形转动状态。过五秒后,2CJ得电,过程与1CJ得电一样,两台电机开始同时转动。再过5秒后时间继电器失电,电动机2停转,再过五秒后电动机1停转。

五.实验步骤

注意:该实验为380V强电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身体应该远离裸露在外的带电触点。

1、用万用表检测交流接触器、闸刀开关各触点是否完好。

2、按照按图

1、图2正确接线。

3、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4、把闸刀开关电源线和控制电路电源线依次接入到实验台控制面板上的三相调压电流保护一端的U端插孔、V端插孔和W端插孔。如图3所示

5、为保证安全,先合上闸刀开关,打开实验台上的钥匙总开关,按下实验台上的电压启动按钮(绿色按钮),再按下图1控制电路中的按钮常开触点。

6、观察实验现象,如运转正常,1分钟后再按下按钮开关常闭触点,电路失电,电机停转。

7、若电路运行不正常,按下实验台上的停止按钮,关闭实验台上的钥匙总开关,拔出实验电路的各个电源插线,然后检查线路连接是否出了问题,直到问题解决,重复实验。

8、实验完成后,断开电源,拔出实验线路电源插线,整理器材,写出实验报告。六.实验过程(图片)

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心得体会

化学反应顺序 篇3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endprint

摘 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知识入手,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endprint

摘 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知识入手,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例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顺序问题 篇4

考查内容:多种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 氧化性强的物质先发生反应, 氧化性弱的物质后发生反应;多种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 还原性强的物质先反应, 还原性弱的物质后反应。

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解题原则:“强强优先, 逐级反应。”

【例1】 向含n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nmolCl2,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A.2Fe2++Cl2=2Fe3++2Cl-

B.2Br-+Cl2=Br2+2Cl-

C.2Fe2++4Br-+3Cl2=2Fe3++2Br2+6Cl-

D.2Fe2++2Br-+2Cl2=2Fe3++Br2+4Cl-

解析:当Fe2+、Br-与足量Cl2反应时, 两者都被完全氧化;但当Cl2不足量时, 必须弄清两者还原性强弱关系:Fe2+>Br-, 也就是说, 在同等条件下, Fe2+先被氧化, 当Fe2+全部被氧化后, Br-才开始被氧化;反之, 只要Br-被氧化了, 说明Fe2+已全部被氧化。A、B选项错误在于认为只发生了某一个反应, 忽视了另外一个反应的存在;选项C是在Cl2足量的条件下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 FeBr2溶液与Cl2的物质的量均为nmol, 因此可以确定D选项正确。

【例2】 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 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4∶2∶1, 现加入适量的铁粉, 使溶液中的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9, 则投入的铁粉与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

A.5∶4 B.4∶5 C.3∶5 D.5∶6

解析:本题考查多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加入铁粉可能发生以下反应:①Fe+2Fe3+=3Fe2+, ②Fe+Cu2+=Fe2++Cu。因氧化性Fe3+>Cu2+, 所以反应顺序是反应①先发生, 反应②后发生, 由反应Fe3+有剩余可知, 加入铁粉只发生了反应①, 设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xmol, 原混合物中n (Fe3+) ∶n (Cu2+) ∶n (Fe2+) 分别为4mol、2mol、1mol, 则反应后分别为 (4-2x) mol、2mol、 (1+3x) mol; (4-2x) ∶2∶ (1+3x) =1∶3∶9得x=5/3, 所以n (Fe) ∶n (Cu2+) =5∶6, 正确答案为D。

【例3】 将铁粉、铜粉和FeCl2、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放在一容器里, 按下列情况分析判断哪些金属离子或其单质能同时存在, 哪些不能同时存在。

(1) 反应后有铁粉剩余, 则容器中可能有______。

(2) 反应后有Cu2+和Cu, 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

解析:氧化性:Fe3+>Cu2+;还原性:Fe>Cu根据“强强优先”原则:

(1) 反应后, 铁粉有剩余, 反应顺序为:①2Fe3++Fe=3Fe2+;②Cu2++Fe=Fe2++Cu。铁粉未用完, Fe3+、Cu2+全部被还原, 因此可确定容器中可能有Fe2+、Cu、Fe。

(2) 铁粉不足时, 可能的反应顺序为:①2Fe3++Fe=3Fe2+;②Cu+2Fe3+=2Fe2++Cu2+。有铜剩余, 说明Fe3+已全部反应完, 有Cu2+则无Fe, 因此可确定容器中不可能有Fe3+与Fe。

【例4】 将铁粉投入到盛有Cu2+、Ag+、Fe3+的溶液中反应完毕时, 若烧杯底部有铁粉剩余, 溶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若烧杯中没有铁粉剩余,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若溶液中不含有Cu2+时, 则一定不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解析:因为Cu2+、Ag+、Fe3+三种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Ag+>Fe3+>Cu2+, 当加入铁粉时, 反应顺序为①2Ag++Fe=2Ag+Fe2+;②2Fe3++Fe=3Fe2+;③Cu2++Fe=Cu+Fe2+。当铁粉有剩余时Ag+、Fe3+、Cu2+将全部反应;若铁粉不剩余时,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只有Fe2+;溶液中不含Cu2+时, 因为Ag+、Fe3+的氧化性比Cu2+强, 所以一定不再有Ag+和Fe3+。

答案:Ag+、Fe3+、Cu2+;Fe2+;Ag+、Fe3+。

【例5】 向400mL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1120mLCl2 (标况) , 溶液中有1/3Br-被氧化。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根据反应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Fe2+>Br-。根据题意, Br-部分被氧化时, 则Fe2+全部被氧化, 因为通入的氧化剂Cl2先和Fe2+发生反应, 只有将Fe2+氧化完, 才能氧化Br-。

解:设原溶液中含FeBr2的物质的量为x, 则

n (Fe2+) =x, n (Br-) =2x, 被氧化的Br-为2x3

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xx22x3x3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x2+x3=1120×10-322.4mol

解得x=0.06mol

上一篇: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下一篇:HPV-DN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