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2024-09-24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共9篇)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1

众所周知, 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已经广泛的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但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 许多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物流专业, 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训设备和条件。加之中职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及特点, 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不喜欢呆板的知识讲授。传统教学方式, 老师填鸭式, 仅凭图片展示, 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新意,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结束后, 学生仅能维持简单的识记。对于重点知识没有进深一步的印象。物流基础课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所学的第一门物流专业课, 教好这门课, 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 我采用的是我校"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指的是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依托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 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让学生在尝试中实践, 在实践的发散和聚合中, 实现教学目标和岗位技能目标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物流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 运用"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尝试技能、教师示范技能、学生练习技能、巩固学生技能、测评技能达标六个模块, 完成新知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教学实际, 使我有了几点体会:

1 情境创设、动手尝试,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物流几大环节, 均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 在讲授这些课程时,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亲身感受工作环境。例如:在理货-分拣作业方式这节课中, 通过创设吉林市大润发超市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分拣货物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发货通知单, 先试着将货物拣选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 启发学生思考, 带着问题进行操作, 使学生手、脑并用, 在操作中学生会出现诸多问题, 有些甚至违反企业的操作规范, 通过这种方式,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学生会迫切的想知道该如何正确操作。教师再进行下一步的讲解就会很容易。

2 丰富的视频资料、实物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理货-分拣作业方式这节课中, 先让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尝试, 学生尝试后, 请学生带着问题先后观看两段视频, 视频给人以清晰直观的感受, 学生通过工作人员在分拣操作时的视频, 对比分析出摘取式及播种式两种作业方式的不同及各自特点。在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 示范技能, 加深记忆。再请同学们根据尝试技能中的订单, 重新拣选货物, 学生又一次实操技能得到提高。现在授课过程中, 运用更先进更现代的教学手段, 例如微课, 微视频, 微弹幕, 都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运输作业实务课中, 《取货作业》一课中, 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 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因而在嵌入的实训教学中, 为使学生加深印象, 方便随堂实训操作, 教师课前将重难点内容录成微视频, 形成微课。将实训教学中的重、难点, 先进行实训操作, 并着重指出操作技能点及实训操作要求, 通过微课, 学生可以更自主的进行学习, 并且在小组操作时, 发现问题马上回头查看教师微课, 找到自身操作问题出在哪里, 从而更进一步落实重点内容, 并突破难点。更将课堂的主动性交与学生, 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理论, 勤于动手操作。

3 互动式教学、赏识激励促进学生思考

在学生练习技能环节中, 让学生小组讨论, 分析抢答老师给出的不同案例情况,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在课前预习中, 我采用未来课堂的模式, 利用公共教学云平台, 将练习问题提前上传, 并且将更多资料上传,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周末时间自行预习, 小组集中学习, 利用云平台上的资源及网络资源, 查找问题答案, 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及想法。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充分, 学习资源更广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再讲物流运输方式时, 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 并上网查询几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的场合。并归纳总结出来, 并以小组形式加以汇总。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可以有效的改善基础专业课中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将大量资源、数据都提供给学生, 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同时又促使学生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战演练、实操动手, 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岗位技能

在巩固学生技能环节中, 考虑到中职学生今后将走上工作岗位, 直接面向企业工作,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着重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力争通过真实的企业情境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例如在分拣作业课程中, 让学生分小组竞赛, 互相为对方选题, 根据比赛规则, 模拟企业接单-理货-出库作业流程。让学生根据接到的订单情况, 选择合适的分拣作业方式。在比赛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专业精神。

在测评技能达标模块中, 根据之前学生比赛的情况, 结合比赛标准, 请同学们分别自我点评, 指出优点, 找出不足。再请同学间互相点评, 取其之长, 补己之短。最后教师点评,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态度及专业精神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完成德育目标的渗透。

5 典型的案例分析使课程更生动

物流管理这门课中专业理论课程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讲授中, 对于难于分析和理解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案例, 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思考, 能够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探究,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仓储储存方式时, 对于三种主要的储存方式, 仅凭单纯的知识讲解难以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引用长春亚泰集团, 在十年间的发展变化, 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 分析亚泰集团在十年间都采用了哪些仓储方式?并说说各自的好处。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总结出三种储存方式各自的特点。在通过给出的不同情况, 分析应该采用哪种储存方式更合理。在讲解第三方物流这部分内容时, 我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联想集团的案例, 联想集团在未采用第三方物流时面临如下困境:产品库存积压大, 造成大部分资金周转不快。产品配送送达时间漫长, 无法适应客户需求。公司自行管理产品配送环节, 造成效率低下, 客户投诉率高。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运输配送效率低下。

6 大量翔实准确的数据使学生从量的角度、质的飞跃理解物流

在讲授物流运输的意义时, 根据课前预习提问:为什么我国的物流成本高, 因为中国起步晚还是因为管理的原因抑或是设备落后的原因?在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后, 我告诉学生, 学完这一章以后, 我们将共同找到答案。随后我引用中美两国在运输方面的数据, 从五种运输方式各自的的运输里程, 货运量, 中美两国收费公路的里程等各个角度, 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分别进行比对。

7 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装卸搬运设备这一内容, 由于涉及的物流设备众多, 而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让学生一一见到实物, 因而课前准备大量的图片, 以便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如讲仓储这一部分时, 给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仓储作业中会应用到的设备, 例如手动液压车、半自动、全自动堆高车, 立体货架、叉车等, 讲解各自的特点, 还有各种设备的型号的图片, 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他们各自的特点。例如讲授叉车时, 先利用图片展示, 使学生先有初步的感官认识。再在后续的实训课中, 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 并能够更好的掌握叉车的使用, 并做好叉车的日常养护工作。

摘要: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起步较晚, 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的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只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但实操技能缺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课堂始终是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以及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主阵地。因而在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探讨和改革, 本文就"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在物流基础课中的应用提出几点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岗位技能,就业

参考文献

[1]覃忠健.立足社会需求的中职物流教育前瞻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1 (11) :49-50.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微格教学;篮球技能训练;教学改革

Attempt to Use Microteaching in Analytical Basketball Skills Training

LIU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Microteaching, then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basketball skills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college basketball teaching.

【Keywords】microteaching, basketball skills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前言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以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即时反馈评价原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媒体手段,通过小型的教学实践,使师范生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开发创建,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运用录音、录像等传统电教设备,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1微格教学与篮球技能培训

1.1微格教学的界定

1.1.1微格教学是一种教学结构

其一,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法和学法的复合体,也是教学手段和操作方式的复合体,教学方法的采用要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和载体,并循袭一定的教学模式而运作;《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定义为:“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模式此本意,使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为一种实践差面的操作方式,微格教学模式也如此,其实却不然。因为整合了应用性理论和概括性理论,它既具有实践特点,又是某种理论实践结合的产物,它不是教学方法,也不是某些方法简单的串联和组合。

其二,结构指的是事物要素的联系方式,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空间排列决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空间联系,也称组合方式;二是由时间先后形成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时间联系,通过过程、程序。可见,结构包含程序,表明结构与程序的联系是:程序不是事物结构之外,而是内在的。由于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因此,按模式此本意必然提供结构方式和运作程序,展现给人们其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时的过程,才能使不同的人照着它进行操作而得到近似的结果〔1〕。这正是作为时空联系统一体的结构所具有的。因此,模式应该是一种结构,由于微格教学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分支,因此,微格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

1.1.2体育教育思想内涵于模式之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和其他学科带有共性的认识规律、情感规律和人际交流规律之外,还有其独特的技能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对体育教学的理性认识,要被体育教学模式所揭示。体育教学思想是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它指导着人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管体育教学是否被清晰完整地表达,都存在于教学实践中,正如乔斯和威儿在《教学模式论》一书中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2〕。体育教学思想是篮球微格教学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因此,体育教学思想是“蕴涵”在教学模式中。

1.1.3微格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特性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这表明了人们对模式稳定的认识和稳定的操作。微格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它不是从个别的、偶然的教学现象中产生,而是大量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特点。但其又受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及要求的制约,当客观条件变化时它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1.1.4篮球教学的独特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性体育项目,同场对抗产生相互制约,由于相互制约的存在,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实施均是在主动与被动适应的变化中进行。同场对抗、相互制约是篮球运动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结合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篮球技术的运用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篮球技术的实施变化无穷、高潮迭起,对抗制约是篮球运动的两大特征。综上所述,在借鉴前人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分析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为:“它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蕴涵某种体育教学思想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

1.2微格教学法的特点

1.2.1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微格教学法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教学水平〔3〕。

1.2.2观察示范鲜明、具体。

利用录像带或实际的角色扮演者进行典型示范,并辅以对各种教学技能运用的说明和解释,使受训者获得直观的、生动的范例。同时,示范的时间短,内容少,主题集中,便于分析研究,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深入理解。例外,采用录像的方法不仅可以对示范进行精心选择,而且还可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比传统地观察某个教师一两节课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1.2.3培训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先进。

微格教学法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让受训教师亲自实践、细心领会,扎扎实实地学会各项教学技能后,再综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指引教师对课堂教学整体性、艺术性的研究与单项教学技能的研究相结合,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4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微格教学应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反馈。受训者通过重放录像可以及时进行自我观察分析,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使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表露无遗。

1.2.5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微格教学在评价受训者教学行为方面,将教学行为按目标分类,制定标准,然后对受训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计算机完成评价的统计工作。同时使评价的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弥补了这两种评价单一作用的不足。

2篮球微格教学模式应用

2.1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

2.1.1目标控制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训练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针对任何一项简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受制于目标的控制,要达到稳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4〕。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和技能训练目标、控制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并规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

2.1.2要素分析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由此看来,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通过反馈环节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构成这一整体的各要素及其复杂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系统的方法在众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中探索真正导致教学传播效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富有成效的设计方案。

2.1.3优先决策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它具有指标性和灵活性。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多种目的教学策略,包括选样和设计教学媒体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等,优选出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出的教学方案。

2.1.4反馈评价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教育传播理论认为,反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的交流系统,使教育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传播行为做出改进。所以,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搜集,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2.2微格教学的模式

根据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制定出篮球课程教学的微格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导入教学课题;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的实施、作出教学评价。

3微格教学的教案

在进行微格教学时,确定了学生所训练的教学技能内容,编写教案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案是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5〕。没有一个好的教案,就不可能上好微格教学课。

3.1微格教学课教案的基本要求

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必须考虑微格教学课堂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是以培训教师的技能为目的,以训练教师的“诊断”教学能力为目标,要求把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实际,特别重视师生双方活动的两个变量的影响和变化,以促进学习。

3.2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的特点

3.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用明确的行为目标来表示,能够被观察和操作。在认知领域通常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有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

3.2.2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机结合起来。

在注重教学技能练习的同时,又要注意到这些技能在教学实际中的使用效果。如果只重视教师在微格教学课上如何演练技能,而不重视教学的对象及教学效果,就失去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意义。

3.2.3明确被培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

被培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是明确的,各单项教学技能群的训练点必须清晰,也就是说,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何种技能都要一一注明,不能有丝毫含糊之处,这样才能使培训取得好效果。

3.3微格教学教案的内容

3.3.1教学目标。

这是微格教学课教案的首项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微格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在制定目标时易出现两个毛病。(1)目标定得大,制定目标抄参考书,不顾课堂实际情况。(2)制定教学目标不细致,含糊,笼统。指导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予以指导,它的好处是:帮助年轻教师理解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深钻教材,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教学技能。

3.3.2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包括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若干活动,这都要在教案中写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预先经过周密设定,与教学时间一栏相对应,使自己的教案更具有可行性。年轻教师讲授微格课,因为没有经验,对教学过程掌握不好,有时扩大了预定行为范围,有时又缩小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范围,这都需要指导教师事前提醒,提出一些应付课堂变化的建议〔6〕。尤其是现代课堂教学,电化教学手段复杂,单就电教硬件的操作来说,如果事先不策划好,都可能影响教学进程。

3.3.3学生的行为。

它是教师备课中预想的学生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有观察、回忆、回答、操作、活动等。在备课中预想学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教师备课往往一厢情愿,只顾自己怎样讲课,不注重对学生的组织与学生的反应,结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冷场、偏离教学目标等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失去控制,完不成教学任务。

3.3.4教师应掌握的技能要素。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设计应具体、明确。在一节复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是多方面的,单就使用的教学技能来说也有若干分类。应该注明什么技能呢?在教案中应注明目前主要培训的技能要素。比如培训提问技能,就要注明教学过程中提问各个类型的使用以及提问构成要素。这样,从教案中就可以了解教师提问的思路以及是否掌握了各种提问类型以及提问是否流畅。指导教师在审教案时,就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从而保证上课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4微格教学法在篮球技能教学中的优势

4.1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不断地运用于各种技能的培训当中

在篮球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篮球技术动作表象;学生从中学习提高了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技能训练当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篮球教学观念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对模式的应用〔7〕。体育教学观念通过模式对体育活动产生影响,而微格教学模式在观念支配下才能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微格教学模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教师只要按照模式提供的流程和策略进行教学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以陈旧的观念选用任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无济于事的。因此,树立科学的篮球教学观念是合理发挥与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前提。

4.2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实践能力不强

微格教学通俗的说法是:微格教学也就是类似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前的教育试讲,不同的是它将课堂教学技能分级分类,并用录像机摄像保留,因而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控制、操作,并可重放录像以保证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利于讨论、评价、重教、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将微格教学运用到篮球技能训练当中,对篮球技能训练的培养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5 结论

采用微格教学法在对学生篮球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易控制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微格教学中每个教学阶段反馈及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及时交流与沟通信息,不断改进篮球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能力。在篮球课程中采用微格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渝、马若义等.微格教学实训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范晓姝、许智军.师范生微格教学模式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张机,曾志强,刘满元.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6.

〔4〕莫迎锐,张勤.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

〔5〕张玉生.体育专业篮球技能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6.

〔6〕杨善乾.再谈篮球普修课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3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备课组尝试利用科海网络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建立一种新型的集体备课模式,按照“研究———实践———反思”的思路,应用这种备课模式备了18个教学案,将个人探索与团队协作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科海网络平台,我们尝试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反思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新型集体备课模式的流程

1.确定课题和中心发言人,形成粗案。

备课组长提前确定课题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前研究教学内容,钻研教材,明确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教学思路。最后,就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形成教案、学案、课件、同步练习、章节测试题,并上传链接在科海网络上供本备课组成员共享。本备课组成员在共享平台上下载粗案认真研究,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以便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会议上提出,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研讨,形成细案。

在集体备课会议上,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以说课的形式给全组教师讲解教学设计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其次,本备课组教师根据中心发言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等。最后,由中心发言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形成细案。

3.个性化研究,形成个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本备课组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资源做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知识点的解释,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最后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

4.进行教学实践,加强反思,确定终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三次备课所形成的备课成果应应用于自己的课堂。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瞬间的灵感及困惑等,和本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教学案上,对使用过的教案进行再次修正、补充,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以利于传承和积累。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二、新型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使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成熟和深化,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科海网络平台集体备课,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无法发挥全体教师优势的局面,使各个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使年轻教师能够很快地站稳讲台,较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也能够从年轻教师那儿吸收新鲜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思想、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取代。而且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反思,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成熟和深化,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2.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利用科海网络平台集体备课,一些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讨论往往会得到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发展,这是在实践中创造教育科学的道路,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利用科海网络平台进行集体备课,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互通有无;针对相同内容进行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实施,既能体现共性,又能展现个性;课后,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认真反思,写出教学反思。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总结、实践,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过程,教师充分体验成就感、增强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仅促进了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岗位模拟;课堂教学;英语应用;职业导向

一、岗位模拟法的定义

岗位模拟教学法是由教师来进行指导,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实习的教学方法。岗位模拟法可以让学习者体会到工作者的状态,或者能够实现二者的无缝连接,这种真实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作能力,并且可以带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交和应变能力,能够在传统教学实践之外达到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目的。

二、岗位模拟法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岗位模拟法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

两点:(1)任务型教学,是通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处理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交际、生活、学习等任务。(2)建构主义,主要含义是,知识并非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相应的情景中,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基于岗位模拟法的英语教学的实施

为了得到岗位模拟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设计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并通过实践得到了一定的结论。我们的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部分:

1.通过岗位目标确立能力需求

中职学生有明确的专业区分和就业导向,而英语教学往往要围绕岗位目标来安排,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在自己专业内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会计专业和文秘专业,在英语教学上就有明显的区别,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多地面临着本职的会计、

财务工作,对自己行业内的词汇和术语要有较高的认识,达到读写熟练的要求。

2.根据目标设计岗位身份和任务

有了教学目标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岗位和任务,来构成教学计划的基础和框架。岗位的设计可以依照学生的专业来具体安排,考虑到未来工作中的种种情形,列出几种常见状况,定好人员的身份和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然后是安排任务,根据人员身份,给他们定好自己的岗位任务,随后将该计划制订为任务书,提供给全班学生,并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进入到自己的情景中。在工科类和会计类专业中,则可根据自身专业的特色,设计一定的情景,例如,维修国外设备(人物包括修理者、客户、国外专家),处理账目错误的问题(人物可分为会计甲、会计乙、出纳),这些情景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专业和就业倾向之后来制订。

3.根据任务来进行课堂教学,完成任务

上述任务制订完毕,交由学生后,即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岗位模拟法教学中,需要淡化语法教学,结合模块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英语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去自主地强化自己的语音能力。教师在发布任务后,应该交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能加强他们一定的工作经验。具体的步骤可以是:(1)发布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位置,制订工作计划,确立自己的任务,并发布任务书。(2)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一环,但已有前面的基础,实现起来应该是很自然的一步。

4.汇报完成情况,总结评价

最后的汇报是在课堂中,由各组进行各自设计好的过程的演示,并且让各组之间、组员之间、老师均进行评价。汇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前面各步骤的集中展示,也是充分锻炼口语和交际能力的最重要一環。同时,评价总结也是整个岗位模拟法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这也使得学生体会到了老师这一岗位,也更加加深了他们对于教学活动的理解,提高了参与的热情。在具体的演示中,教师和观看的学生,应该给予演示者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让每个组都保持旺盛的热情,在评价中,则应尽量将目光集中在学生的任务设计,英语熟练运用上,而非某个单词、某个语法的错误,在教学活动的开始,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对任务的难度则应引入考虑,尽量使学生适应。

四、目前的尝试效果和不足

1.目前实践得到的效果

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尝试了岗位模拟法,体会到了以下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

了很大提高。以往的学生中,存在很大一部分认为英语对于自己就业并无太多助益,而自己的基础不佳,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太多提高,也就忽视了英语的学习,而现在这部分思想已经越来越少,学生在岗位模拟中,体会到英语的帮助,而且老师、同学的鼓励,也使得他们对英语有了一定热情,不再为基础较弱所困扰,积极地投身于学习。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中职学生中,惧怕口语、不善交际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这对英语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坏处,而在岗位模拟法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了对交流的迫切愿望,几乎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对英语以及母语的运用,都有了很大的锻炼,提高了他们的信心。

2.部分不足之处及其改进

不足之处也存在,比如,部分老师缺乏认识,依然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岗位模拟法教学仅仅是使用,但理解较浅,很多关键环节有包办、纵容,缺乏指导和鼓励等问题。还有,学生参与度不一,有些学生依然缺少参与的热情,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这些问题,应该在今后的实施中进行改进,例如,提高老师的认识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对部分学生则采取督促、鼓励来使他们认识到这一教学活动的好处,热情地参与进来。

经过我们的尝试,岗位模拟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针对过去中职英语教学和中职学生的一些弊病和不足,有很好的改进效果,对于英语能力、职业素养、交际能力都有很好的培养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杨政.建构高职专业英语DCPEA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

[2]房宝娟.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商务英文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圈,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中专)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电子,技能,理实一体化

对中职学校来说, 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及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然而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重要课程, 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适应时下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离,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从感性认识入手, 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效地将教师、学生、环境融为一体, 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简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纲, 同时考虑后续课程对基础知识的需要, 大胆地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降低难度, 精选理论, 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 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如复杂直流电路这一章, 对中职学生来说, 难度非常大, 考虑技能鉴定考核的需要, 我们只保留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 其它如电源模型、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等部分, 理论分析多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少用到的内容全部删除。又如, 在磁和电磁感应这一章中, 铁磁物质的磁化、磁路等内容非常抽象, 学生难于理解, 现实世界也少有接触, 因此留给有余力的同学来自学提高。最终,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特点, 我们将该课程划分为认识实验室与安全用电、电路基础知识、简单直流电路、电容器与电容、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变压器等九个教学单元。

二、科学构建实验教学环节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不只是教学内容抽象与枯燥, 更主要的是缺乏优质的配套实验, 使得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巩固与验证。《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 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 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

例如, 正弦交流电路中相位的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 所以在讲到“电阻、电感的串联电路”这一节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日光灯是最常见的电阻和电感串联电路, 把镇流器 (电感线圈) 和灯管 (电阻) 串联起来, 再接到220V的交流电源上, 这时候问学生这时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电压UR+UL是多少伏呢?同学们回答220伏, 然后让同学们一起动手, 亲自来检验, 同时在投影屏幕上录入大家的测量数据, 最终得出结论:UR+UL≠220V。接着笔者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UR+UL≠220V?难道交流电路不满足基尔荷夫第二定律吗? (2) 它们应符合什么关系?

大家都觉得这一现象很奇怪, 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师生一起讨论分析, 发现在正弦交流电路中不同性质的元件串联, 各元件的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 所以总电压有效值不等于分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通过实验, 结合电压相量图进行分析, 使知识的真相被发现 (建构) 出来, 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正弦交流电相位知识的理解, 还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包涵理论讲解、操作示范、技能训练, 它不是将理论和实操内容简单地堆砌, 而是需要根据教材大纲、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设备条件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是上好课程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难点; (3) 课前准备, 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准备; (4) 教学时段安排; (5) 教学内容及过程组织; (6)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备实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把实践探索的大量机会还给了学生, 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每一章节均设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课前应该备好实验实训器材、工具等, 并对实践内容演练一遍, 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二) 做好教学时段安排

因为在课程表中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以2节或4节为一个模块, 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要环环相扣, 需要规划好内容安排, 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 经常要引进实物图片、电路图、曲线、数据表、元器件符号等大量素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调用各种素材, 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既可加大教学容量, 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也缓解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不足的矛盾, 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 重视组织过程的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淡化理论、强化实践、分组训练、互助互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五) 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贵宜新, 把现代优秀的教学方法, 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动手训练法、讲练结合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备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努力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一体化教学法强调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2011年东莞市轻工业学校投入近60万元, 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来规划和设计相关的实验实训器材, 新建了一个多媒体、多功能的一体化实验室,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有效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将学科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考试成绩、自评与互评四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 单元测试占20%, 期末考试占20%, 自评与互评各占10%。平时成绩考核又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在学表现和平时技能训练成绩等多个方面,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单元测试有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知识技能。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与每一个独立的实验实训内容相结合, 在小组评价中表现出来, 是一种常态化的促学手段, 有利于评价的公平性, 养成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实践证明, 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积极反思一体化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形象化, 单调的教学内容辅以生动有趣的实践探索, 把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课堂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课堂, 扭转了电工基础课堂上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 从潜意识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交互进行, 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设计, 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但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应该避免进入以下误区, 否则会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一) 盲目增加实验、实践时间

相对而言, 学生对实践环节更感兴趣, 于是很多教师很容易就会想到缩短专业理论课时, 增加实验、实训时间。但是过分地强调增加实践内容, 而忽略理论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指导, 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不利于技能的巩固与形成。

(二)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随意凑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先理后实还是先实后理, 关键是取决于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开启学生的思维。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宜对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忽视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体化课堂容易引起混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 教师既要负责理论教学, 又要指导学生实践, 且实践环节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多, 指导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 班级人数一般不宜超过40人。二是教师没有注意掌控好课堂, 以为课堂越热闹气氛越好, 其实不然。只有严格要求、实时监控、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 课堂教学才会在安全有序、有条不紊中进行。

(四)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脱离实际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基础、学校现有条件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综合整合教学内容。由于与企业相互合作, 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课程的设计并非易事, 导致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容易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 闭门造车, 脱离实际。因此, 在整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时宜深入企业调研, 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内容的制定和编写, 才能保证教学项目的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设计, 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亦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启迪思维、挖掘潜力、开启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 如何在理论教学、示范操作、反馈纠正、理实相互渗透等这些问题上准确讲解、精确引导, 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需要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和改进问题, 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得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为专业建设增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向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 2009 (11) .

[2]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3]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

[4]贺新, 赵昊昱.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J].化工时刊, 2011 (9) .

[5]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7) .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考试模式,岗位技能,教学改革

岗位技能课程一般在学员毕业前的一个学年开设, 其目的是使学员掌握相关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这类课程目前普遍存在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目的是通过改革考试模式, 以考试为牵引, 促使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调动学员学习岗位技能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这类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岗位技能课程考核现状

岗位技能课程一般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当前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 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考核则采用课尾抽考模式, 即当课程结束时, 学员按照训练时的分组随机抽取一个科目进行考核。其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相脱节, 没有起到互辅互助的作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以教员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抽象, 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则一般结合具体装备进行操作训练。由于训练时间少、之前的理论基础学得不扎实, 训练效果不佳。因此, 目前的考核模式不能起到有效牵引教学的作用。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针对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毕业学员的岗位任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合岗位技能课程的自身规律和特点, 参考其他院校在岗位技能教育上的经验做法[1], 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1.“现场科目考试模式”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指以完成规定科目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综合了闭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的特点, 将专业理论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设置成若干个科目。每个科目由理论知识模块和操作技能模块组成。考试时, 学员从科目库中随机抽取一个科目,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 结合装备进行讲解、操作及示范。考官由教员和学员共同组成, 集体实名制打分, 现场统计并宣布评价结果, 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

2.“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分段综合考试模式”指学员在分组训练时, 每完成一个科目即进行考核, 由教员和学员组成的考官组集体实名制量化打分, 作为该小组所有学员在该科目上的分段成绩。考核的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两个模块。操作技能考核由学员按照操作流程自行组织实施;专业知识考核采用口试的形式, 由学员从完备的口试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试题进行回答。整个训练结束后, 对每名学员所有科目的分段考核成绩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综合, 即为该名学员的最后考核成绩。

新型考试模式的教学实践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抓手作用, 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3], 实现了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由以理论讲授为主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转变, 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 除了难点由教员重点讲解之外, 其他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课、成绩评定等都由学员自己设计并组织实施。通过“装备进课堂、教鞭进库房”, 充分结合现有装备, 灵活采用现地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段综合考试模式”通过将教学训练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做到了即训即考、全程全要素评价。把学员平时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实现了从课终一次性评价向教学全过程评价转变;把教学组、学员的评价结合起来, 实现了从单一评价模式向多元评价模式转变;采用现场讲解、操作、示范及回答问题的无纸化考试形式, 实现了从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考试促进学习为主转变。

结束语

针对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现场科目考试模式以在装备现场设备考试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 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 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 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 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显著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分段综合考试模式将教学训练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做到了即训即考、全过程全要素评价, 有力地促使了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考试促进学习为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军队院校优秀教学成果选编[M].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 2009.

[2]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M].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育教学参考, 2012:16-19.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7

根据省教育厅的规定,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具有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的资格。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我校自2011年起引入“楚天技能名师”, 这一举措在教师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实施办法 (试用) ”的精神, 应用外国语学部成功聘请两位“楚天技能名师”———旅游英语专业于2012年获准聘请湖北省中国旅行社入境中心接待部经理朱鸿俊担任名师; 商务英语专业于2014年获准聘请武汉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傅强担任名师。 设立这一岗位旨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 指导学生的实习、就业及相关专业资格证考试。

2.我学部“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现状

为检验我学部“楚天技能名师”设岗后的教学和科研效果现状, 并分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笔者对本学部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研和访谈。 此次调研采用学生集中填写调查问卷和抽样学生和教师面对面访谈的形式。 调查对象是我校应用外国语学部2013级在校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 发放问卷100份, 有效问卷95份, 访谈在校老师5名。 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楚天技能名师”的了解程度和受益度, 如“你知道学校有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吗”, “楚天技能名师授课类型主要是什么”, “你有没有听过楚天技能名师的专题讲座”, “在企业实习中, 有无楚天技能名师指导”, 等等。

2.1教学效果及现状

2.1.1“楚天技能名师岗位”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调查中, 67%的学生表示“楚天技能名师”较学校老师更有实践经验。 通过授课, 学生学到更多企业和职业方面的知识, 同时基本掌握相关简单技能。 传授知识时更具有趣味性, 课堂组织较为活跃。

2.1.2“楚天技能名师岗位”设岗有效促进工学结合实践与发展。 调查中, 20%的学生通过“楚天技能名师”介绍和引进到企业实习, 并参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项目。

2.1.3“楚天技能名师”岗位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贡献良多。 访谈结果显示“楚天技能名师”在专业建设上提出很多有效建议, 更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上亲力亲为, 不仅帮助出谋划策, 还积极推进专业的教学改革。

2.2现存主要问题

2.2.1学生对岗位认知度较低, 推广效果不理想。 学生普遍对“楚天技能名师”这个称呼比较陌生, 虽认识这位教师, 但不清楚这位老师的特殊身份和职能。 学生很少从楚天技能名师身上得知其他关于实训和工作的信息。 说明学部或学院对楚天技能名师的宣传不到位, 并没有落实到学生身上。

2.2.2“楚天技能名师岗位”授课方式单一、授课时间较短, 讲座等活动并不多。 楚天技能名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还有所欠缺, 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理论课的授课效果不佳。 而且大多楚天技能名师的授课时间受到自身工作的影响, 授课时间均不长, 专题讲座只开设1-2次, 有的甚至没有专题讲座之类的活动。

2.2.3“楚天技能名师”承担的课程不足以发挥该教师的优势。 各学部对于技能名师所承担的课程较慎重, 通过调查和访谈, 我们发现42%的学生认为技能名师所授知识与本门课程关系不紧密。 如《旅游英语》这门课是由旅游知识和英语技巧两部分组成的, 技能名师在旅游知识方面尤为擅长, 忽略英语技能应用。

2.2.4“楚天技能名师”设岗在教师团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力量不足。虽然名师的加入对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促进双师型教师质量上力度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名师与在校青年教师交流机会较少, 楚天技能名师培训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或介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较少。

3.改善“楚天技能名师”岗位的管理模式

如何管理才能让名师的技能真正落实到学校教学中, 才能让名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岗位建设的目的, 是改变该岗位现状的关键。 湖北省教育厅对“楚天技能名师”的岗位职责和管理模式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由于该规定是针对全省高职院校的, 缺乏详细明确的管理制度, 在考核名师工作和效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学部针对目前实际教学情况, 在名师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细化和改善, 以期在未来教学中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3.1细化岗位职责

湖北省教育厅规定该岗位的总职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参与理论或实践课程、参与教学改革、参与教学团队建设、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 这些规定指出了大的方向, 我学部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细化。

3.1.1对名师承担的教学课时量有了明确规定 —每学期课时任务不少于36学时。 名师所授课程需由教学主任、系主任和楚天技能名师共同商定, 以便发挥名师的最大效用。 另外, 除课堂教学外, 楚天名师可采取讲座、企业参观、假期锻炼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

3.1.2学部为每一位楚天技能名师配备一位助理教师, 协助其完成学部安排的教学任务。 楚天技能名师应在专业技能、行业发展前景、挂职锻炼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 此外, 为培养青年教师, 楚天名师应当每学期听一次1-2位非本专业的英语授课教师的课程, 在专业知识上予以指导。

3.1.3楚天名师不仅要参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还应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帮助我学部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同时参与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资格证考试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3.2细化管理制度

对楚天技能名师的岗位管理主要落实在考核制度上。 年终考核时各系主任需对“楚天技能名师”的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效果、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并对各个等级列出具体的衡量标准, 如楚天名师如果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 遵守学院的各项规定, 爱岗敬业, 教学效果突出, 实践能力强, 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且业绩突出, 该名师可评为“优秀”。此外, 对于违纪或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 也应当根据情节轻重扣减个人工作报酬甚至解聘。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我学部“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现状进行调查, 总结楚天技能名师岗位设置以来对我学部的贡献和反映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 我学部制定了楚天技能名师的岗位管理制度, 旨在让岗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8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高职教育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 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可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生源多层次,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 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只在初中阶段学过3年英语, 英语基础非常差, 对英语不感兴趣。

2. 教材难统一, 英语教学众口难调。

一是高职英语教材繁多, 良莠不齐;二是学生生源复杂, 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不一, 因此, 很难找到普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

3. 设备欠先进, 教学效果前提不保。

苦于资金不足等因素,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 教学资料缺乏, 多媒体教辅设备奇缺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 师资不稳定, 缺乏“双师型”教师。

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繁重, 无法到企业锻炼, 获得岗位工作经验。同时, 由于待遇、发展前景等各种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盲目跟风, 没有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频繁更改, 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1. 教学计划难制定。

尽管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 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培养目标如何制定仍不明确。目标过低, 学生专业技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标过高, 大部分学生又无法达到目标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如何安排也存在问题。与理工科类专业不同, 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操作难度大, 实践工学结合有一定难度;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教学计划的修订频繁, 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2. 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考虑到学情、就业行情等因素, 教学目标显得粗、泛、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商务活动中的种种问题如撰写商务函电、开展商务谈判、举办商务活动等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侧重的仍是诸如语音、语调、语法等英语语言基本知识,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多数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科班出身, 缺乏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有关。

3. 教学设施不充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 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 语言与专业难兼顾。

一方面, 学生基础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高层次教学有难度;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英语教学应主要为掌握某种专业或技能服务。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 又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这不仅对课时安排与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英语专业知识外还要精通国际贸易、财经、物流、谈判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对策研究

1. 明确教学重点, 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商英专业应始终以市场就业为导向, 充分展开市场调研, 统计分析学生的就业领域,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群开设相应课程, 构建语言+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 与企业联系实行定单式培养,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2. 选取恰当教材, 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与工具。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 突出其岗位特点, 增加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素材, 并辅以相应的实训活动, 而不宜过于专业化与学术性。教材内容应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 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

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英语课程,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调整教学内容。进口设备、仪器等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 国际通用技术标准, 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 计算机的操作指令, 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 商务谈判技巧, 开立信用证, 报关等岗位需求都可纳入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使英语更好地与专业结合, 便于学生更好就业。

3.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考核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教学应结合专业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与实训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核方法上, 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期末闭卷考试形式, 结合交际测试理论和职业资格评估模式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 (听、说、读、写、译) 、多层面 (语言、商务、技能;个体、小组) 、多测点 (项目完成的各个阶段、最终的结果) 、多场域 (校内理论学习、校外顶岗实习) 的“多维”立体式评估, 全方位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能力等, 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的评估。

4.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

所谓“双证书”制是指英语专业等级证书+某种专业技能证书如报关员证、会计证、跟单员证等。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与相关职业经验。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的取胜之道在于拥有某种专业技能资质证书。

5. 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 高职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 完善师资结构;另一方面, 学校应提供政策保障, 消除教师顾虑, 鼓励教师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 熟悉其运作环节, 索取最新市场信息。比如, 各院校应创造机会让英语教师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资质, 充实理论教学。此外, 学校还要提供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 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指导课堂教学。

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生源结构、培养目标等方面的特殊性, 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外,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 增加实训比重, 将课程教学与相关岗位证书结合起来, 为社会培养真正一专多能的生产一线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 2000, (4) .

[3]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6) .

[4]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 .

[5]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4, (4) .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篇9

如何进行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 如德国“双元制”的行动导向和学习领域模式、澳大利亚TAFE的能力本位模式和国内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等。这些研究和实践给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改变和活力, 也让职业教育可以更加突显其特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课程模式, 最终都会遇到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只有确定一个切实符合当前就业市场上岗位技能需求的教学内容, 再以恰当的课程模式作为载体, 才能真正把职业教育做到更好。

德国职业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他们是通过强大、独立的行业协会来确定专业的教学内容,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前, 我国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教育职能还远远达不到这样要求。所以, 国内很多学校是选择几家或十几家用人单位样本进行专业的实地调研, 再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进行研讨, 确定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很适合那些行业面较窄, 或者工作流程较清晰的专业, 如建筑类、设计类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在很多用人单位并不是它们的主营业务的岗位, 而且涉及的行业面太广, 也就很难通过上述方法就能把专业的教学内容确定得很准确。所以, 我们是通过结合近两年的就业情况, 以大量有效的网络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样本, 进而构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2 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

与本科相比, 高职院校的就业地域非常集中。所以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搜索网络招聘信息地域范围;同时也可以确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类型。表1给出了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两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 其中本专业就业是指在用人单位从事网络建设/维护、计算机系统维护/支持工作和电脑卖场技术员的就业。从表中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就业率、本专业就业率、广西/广东的本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95%和91%。从得到就业率来看, 本专业就业率和广西/广东的本专业就业率相差很小, 也就是说, 我们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在广西和广东两省工作。从本专业就业情况也可以确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类型为网络工程师、网管和系统管理员。

3 网络招聘信息统计分析

为了更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 我们分别于2010年9月、12月和2011年3月三次对广西人才网、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三个网站相关的网络招聘信息进行了搜索和统计。结合上述对我校的就业情况的分析, 在进行职位搜索时, 工作地点选择为广西和广东两省;职业类别选择为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 (或网管) 和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为最近一个月;行业类别选择为所有行业。

剔除一些用人单位重复出现的招聘信息, 三次搜索共得到527则招聘信息, 也就是广西、广东两省527家不同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的岗位技能要求。在对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技能进行统计时, 因为用人单位个体的差异, 很多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要求和描述都非常详细。经过对这些岗位技能要求进行汇总分类, 最后得到24类岗位技能, 再按每类岗位技能统计相应的用人单位数和所占比例。限于篇幅, 在表2中给出了用人单位数排名前10的岗位技能。从统计得到的数据分析, 24类岗位技能中有11类岗位技能的用人单位数所占比例在5%以下, 说明对岗位技能要求是比较集中。另外, 利用毕业实习检查等机会, 我们对67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校友进行统计调查, 有61位校友的岗位技能全都落在我们统计的前10类岗位技能中, 人数比例为91%。这同样也说明岗位技能要求还是比较集中。

4 教学内容的构建

通过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统计分析, 结合高职教育的学习时间较短、重实践等特点, 再根据岗位技能重要性, 我们以统计得到的排名前十的岗位技能, 构建了本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内容。表3按表2的岗位技能顺序, 给出了每类岗位技能新构建的教学内容和与构建前教学内容的比较。

另外, 在网络招聘信息中, 操作系统原理、编程基础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这些教学内容对于理解计算机软件的行为、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由学生能力实际水平、教学时间及与上述岗位技能关联程度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5 小结

在对网络招聘信息的岗位技能进行统计和分析, 进而构建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过程中, 我们得到了些许经验感受, 总结如下, 供大家商榷。

(1) 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符合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的真实要求。

(2) 可以认识到一些岗位技能的重要性。在构建前的教学内容中, 由于教学时间和经验等原因, 我们更强调网络正常建设和维护, 对网络故障排除能力要求不多。从统计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到故障排除技能的重要性, 因此新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得到了重要体现。

(3) 可以选择一个重要技能使其成为本专业的一个特色, 突出与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区分度。比如Linux技能, 因为Linux相对来说就业门槛会更高些。

(4) 可以发现一些在之前教学中从未涉及到的岗位技能, 比如电话系统的应用等。在我们统计的527家用人单位中, 有18家提到了电话系统的应用技能, 所占比例为3.4%。

(5) 需要对网络招聘信息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这样可以跟踪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那些我们从未涉及的岗位技能是否增长很快, 以便决定是否要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手段是比较简单的, 还需要不断提高统计方面的技能, 使得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更丰富、得到的岗位技能数据可以更准确。

摘要:面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特点, 使得它不适合采用通过几家或十几家用人单位实地调研确定教学内容的方式。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获得该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类型和地域范围, 再以此为基础搜索、分析和统计大量相关网络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技能要求, 进而依此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学内容,岗位技能,网络招聘,计算机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 .

[3]姜继勤, 辜川毅.能力本位课程标准开发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

[4]周洪斌, 许礼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09, (3) .

上一篇:战略管理会计综述研究下一篇:化学反应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