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治疗应用

2024-09-20

逍遥散/治疗应用(共7篇)

逍遥散/治疗应用 篇1

逍遥散为中医名方, 是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诸证。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能。由于本方气血兼顾, 肝脾并治, 立法全面, 用药周到, 方剂学将逍遥散列为和解剂, 为调和肝脾之要方。逍遥散在临床的应用中, 被历代医家发挥, 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内、外、妇、儿、眼等各科疾病。笔者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的原则, 以其治疗多种皮肤病, 效果明显。

1 色素类皮肤病

1.1 黄褐斑

女, 35岁, 颧部黄褐色斑片, 状如蝴蝶, 伴胸肋胀痛, 心烦易怒, 经行胀痛, 舌质暗红, 脉弦细。为肝火疏泄, 气血瘀滞不配上荣面肤, 治疗以当归、赤芍、柴胡、黄芩、莪术、薄荷、红花、甘草, 服药20剂后, 改用加味逍遥丸服用2个月, 后见斑片面积逐渐减少, 嘱其尽量避免光线巩固疗效。

1.2 黑变病

患者, 48岁, 面部弥漫性灰黑色斑片, 边缘模糊, 上覆细薄鳞屑, 微痒, 心烦易怒, 食欲不振, 舌暗红, 苔薄白, 脉弦涩, 方以柴胡、白芍、当归、党参、丹参、莪术、炒扁豆、红花、僵蚕、甘草、郁金、丝瓜络、黄芪, 经服药后, 黑斑范围逐渐缩小, 上方加减调整2个月后, 基本恢复正常。

1.3 白癜风

患者, 男, 19岁, 皮肤出现白斑半月, 颈部有鸡卵黄大乳白色斑, 微痒, 有逐渐扩大趋势, 伴烦躁, 胸肋闷胀, 舌淡红, 脉弦细, 为肝气郁结, 气血失和, 卫外失司, 风邪乘虚而入, 相搏于肌肤, 肌肤失养, 郁而成斑, 治疗以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白蒺藜、苍耳子、甘草、丹参、郁金、丹皮、地龙、琥珀、防风、乌梅, 每日1剂, 半月后, 皮损范围未见扩大, 服药3个月后以此方剂加减调整改为丸剂, 服用半年, 随访白斑处已为正常肤色。

2 斑秃

患者, 女, 21岁, 头枕部鸡卵黄大卵圆形脱发2个月余, 伴有头痛, 肋胀, 夜寐不安, 舌暗红, 有瘀斑, 脉弦细, 为气血郁滞, 毛发失养而脱落, 治疗以柴胡、当归、赤勺、白芍、川芎、红花、白术、白芷、夜交藤、桃仁、酸枣仁, 同时配合梅花针叩刺, 1d后脱发区出现柔软白发, 而后逐渐变黑, 变粗。

3 痤疮

患者, 女, 17岁, 面部皮疹栗粒至米粒大, 颜色暗红, 部分中心有白色脂柱, 伴胸闷, 善叹息, 月经先后不定期, 舌质暗红, 苔微腻, 脉弦细, 为平素情质不调, 肝气郁结, 郁而化热, 不得外泄, 上荣于面所致, 治疗以当归、柴胡、赤芍、白术、云苓、丹皮、栀子、生地、茵陈、白花舌草, 皮疹逐渐减少, 颜色暗淡。

4 荨麻疹

患者, 女, 30岁, 月经前后起红色风团, 伴月经前后不定期,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弦细, 证属肝气不舒, 冲任不调, 治以当归、柴胡、白芍、茯苓、甘草、薄荷、坤草、香附、蝉蜕、白藓皮、僵蚕, 经用药10付后, 再来月经未见皮疹出现。

5 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患者, 女, 40岁, 面部红斑, 蝶形对称, 颜色暗红, 鳞屑灰白, 粘着斑剥, 伴胸肋胀痛, 头目晕痛, 腹胀纳呆, 月经不调, 舌暗红, 苔薄黄, 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 治疗以当归、白芍、郁金、白术、茯苓、桃仁、红花、枳壳、川楝子、薄荷、干草、煨姜、丹参、枸杞子、泽兰, 同时配合激素治疗, 病情平稳, 逐渐得到抑制。

逍遥散最早始载于宋代陈师文等撰校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公元1107年) , 因其能“消散其气郁, 摇动其血郁, 皆无伤乎正气也”, 故名曰“逍遥”。此药以当归、白芍养血涵其肝, 苓、术、甘草之补土, 以培其本, 柴胡、薄荷、煨姜系散气火之物, 以顺肝性, 而使之不郁, 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在临床运用中, 无论以何病症为主要表现, 但俱需以肝气不舒, 肝郁气滞为其病机, 再依据不同的主症, 给予适当的加减, 辅以活血化瘀, 健脾利湿或清热化毒之药, 则诸证自已。

逍遥散/治疗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42~54岁, 平均 (47.0±3.5) 岁;病程2个月~2年, 平均 (1.3±0.5) 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潮热汗出, 同时伴有心悸、失眠、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舌红苔黄或少, 脉弦细。血内分泌检测雌二醇降低, 促卵泡生成素升高 (>40 m IU/ml) 。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 和观察组 (43例) ,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40例) 采用尼尔雌醇片治疗, 每次口服2 mg, 每2周服用1次。观察组 (43例) 采用加味逍遥丸治疗, 每次口服6 g, 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判定标准

显效:主症烘热汗出消除或基本消除, 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理化检查结果恢复相应水平;好转:主症烘热汗出发生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缩短, 其他症状有所改善, 理化检查结果基本恢复相应水平;无效:服药后以上各症状无改善, 理化指标均无好转或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 但症状轻微且自行缓解, 不影响治疗,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目前, 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是临床医生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医观点显示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赤、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 是由肾气渐衰, 天癸将竭, 阴阳失衡而致。其发生原因, 不外乎体内代谢紊乱, 或与外界各种不良刺激有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除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外, 还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的综合作用, 且不良反应极少, 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 χ2=4.992 7, ◆P<0.05

在本研究中, 笔者对观察组应用加味逍遥丸治疗, 疗效优于应用尼尔雌醇片的对照组。加味逍遥丸方剂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麸炒) 、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 (姜炙) 、薄荷九味。其中, 柴胡为君药以疏肝解郁, 使肝气条达。白芍酸苦微寒, 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 养血和血, 且气香可理气, 为血中之气药;当归、白芍共为臣药, 与柴胡相同, 补肝体而助肝用, 血和则肝和, 血充则肝柔。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使营血生化有源, 方中加薄荷, 疏散郁遏之气, 透达肝经郁热共为佐药。方中加味牡丹皮、栀子, 增加了清热、活血、通经的功效。诸药合用, 共奏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之功效。

由上可见, 加味逍遥丸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 提高了临床疗效, 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9-352.

[2]许丽绵, 欧阳惠卿, 卢如玲.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述要[J].中医药学刊, 2003, 21 (9) :1550-1552.

[3]韦丽君.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5) :184-186.

[4]刘金淑.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光明中医, 2007, 22 (8) :11-12.

[5]于洁, 王笑民, 杨国旺, 等.六味地黄丸合加味逍遥丸治疗乳腺癌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8, 15 (5) :17-19.

逍遥散加味治疗抑郁症28例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 皆为门诊女性患者, 年龄最大53岁, 最小21岁, 平均30.73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1年余, 部分为初次就诊, 部分为西医或其他医治无效甚至加重者, 临床多表现为凡事无兴趣、时时乏力、眠差早醒、食欲降低等, 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

2 治疗方法

基本药物组成:柴胡12g, 白芍12g, 当归12g, 茯苓12g, 白术12g, 薄荷6g, 绿萼梅12g, 香附15g, 青皮9g, 郁金9g, 石菖蒲9g, 酸枣仁15g, 远志12g, 灸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剂, 分2次温服, 7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情绪正常;有效:症状减轻, 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4 治疗效果

治疗时间最长30d, 最短12d, 平均治疗时间为14d。28例中, 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2.85%。

5 病案举例

女, 22岁, 于2005年3月8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与男友分手, 此后产生失落感, 长期精神抑郁, 表情淡漠, 无端自哭, 不思饮食, 曾多次就诊, 口服抗抑郁西药, 效果欠佳, 家属欲求助中医药, 故经人介绍来诊。症见精神差, 长吁短叹, 闷闷不乐, 两目呆滞, 诉咽部有梗阻感, 胸胁胀满疼痛, 眠差, 经期不调, 量少, 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 西医诊断:抑郁症, 中医诊断:郁证, 治以舒肝解郁, 养心安神, 用上方服7剂后, 症状明显改善, 据证加减10剂痊愈。

6 体会

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68例, 均为门诊患者, 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 女38例, 年龄15~31岁, 病程3个月~7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 (粉刺)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以逍遥散为主加减治疗, 基础方:当归20g, 白芍30g, 柴胡10g, 茯苓、白术各15g, 甘草10g。临床辨治: (1) 肺胃蕴热型: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 偶见脓头, 油脂较多, 伴有口干、口渴、大便干、尿黄赤, 舌红苔薄黄, 脉小数;此型加枇杷叶、桑白皮、丹皮、栀子各10g, 黄芩15g。 (2) 胃肠湿热型: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腻发亮, 可见黑头粉刺、毛囊性丘疹、脓头, 伴有局部红肿疼痛, 口中有异味, 口干不喜饮, 大便干或正常, 舌红苔黄白腻, 脉滑;此型加茵陈、黄柏各10g, 薏苡仁20g, 大黄 (后下) 6g。 (3) 冲任不调型:表现为面部、胸背部出油, 有毛囊性丘疹, 伴有脓头, 每于经前加重, 经后缓解, 月经色暗、有血块, 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疼, 舌红苔薄黄, 脉弦滑;此型加当归、益母草、女贞子各20g。 (4)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毛囊性的丘疹, 淡红或暗红色, 伴有胸胁胀痛, 心烦易怒, 喜叹息, 失眠多梦, 月经不调, 舌暗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涩;此型加龙胆草、银花、皂角刺各10g。 (5) 痰湿瘀滞型:表现为面颊、下颌皮疹颜色暗红, 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结节囊肿、脓肿, 破溃后遗留瘢痕, 或见窦道形成, 经久不愈, 伴有纳呆、腹胀, 舌暗红苔腻, 脉弦滑;此型加夏枯草、浙贝各10g, 苡仁20g。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

服药期间戒烟酒及辛辣食品, 注意皮肤清洁, 保持心情舒畅, 保证休息。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 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 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 或临床症状反加重。

3.2 治疗结果

各型均有效, 以肝郁气滞型疗效最为明显, 不同证型治疗效果见表1。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热袭肺, 熏蒸肌肤;或过食油腻辛辣之品使脾胃蕴湿积热, 湿热外蒸肌肤;或情志不遂, 肝气不行;或冲任不调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逍遥散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之功[1,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逍遥散可以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 调整体内激素水平, 从而改善临床肝郁脾虚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 针对痤疮发生的不同病因, 以逍遥散为基础方辨证施治, 加减运用, 既治其标, 又治其本, 标本同治, 对治疗痤疮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黄莉, 金若敏.逍遥散药理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 37 (9) :61-63.

逍遥散/治疗应用 篇5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之“胁痛”、“黄疸”范畴, 为外邪入侵、肝气郁结、迁延不愈, 克伐于脾, 脾气虚而内湿生, 终致虚实夹杂, 缠绵不愈。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 现代中医界将其分为5个证型, 即肝郁脾虚、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阴不足、肝郁血瘀型。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肝郁脾虚证, 此为根本, 它证多由此变生发展而来, 故治疗应以舒肝健脾为主。

2 临床研究

大量文献资料记载, 逍遥散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收效显著。王浩采用复方逍遥散配合注射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有效率达88.3%;张焕民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徐忠华自1988年5月—1995年10月共收治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60例, 以逍遥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陈兰玲于1999年1—12月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 疗效满意;查德华以加减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5例, 总有效率为89.5%;李建树以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方选逍遥散加减, 总有效率80%。

3 实验研究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 逍遥散可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 (D-Ga IN) 所致的小鼠肝损伤或四氯化碳 (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模型的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值, 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 炎细胞浸润受到抑制;明显减轻肝糖原受破坏的程度;降低正常小鼠和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 的含量;同时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肝组织匀浆中的GST活性, 提高机体抗氧化力,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逍遥散还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使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产生的IL-1、TNF-α、NO的水平趋向正常, 抑制肝细胞的纤维化。赵国荣等研究逍遥散对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时发现逍遥散可降低ALT, 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 且配伍丹参在提高SOD活性的同时还可降低MDA作用。逍遥散对不同方法所致的动物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4 讨论与展望

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理论依据充分, 临床报道详实, 其临床有效性也毋庸置疑。但其基础研究较为薄弱, 相关实验研究多集中在抗肝损伤方面, 且处于最基本的整体动物研究水平, 研究方法也只是通过对血清或组织中一些简单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粗略阐明其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 直接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却尚未见报道。更为关键的是, 所有研究均未触及到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朴素的丸剂或汤仍为逍遥散的主要应用形式, 严重阻碍了其应有疗效的发挥, 研究人员应据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以开发出更为高效的现代中药。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 危害大, 医疗资源、费用消耗均巨大。从中医理论依据、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几方面总结近年来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 指出逍遥散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 应有疗效尚未充分发挥, 有待加强治疗研究。

关键词:逍遥散,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参考文献

[1]叶维法, 钟振仪.肝炎学大典[M].第1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794-1195.

逍遥散/治疗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逍遥散加味治疗的66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年龄23~48岁,其中23~29岁17例,30~39岁31例,40岁以上18例;已婚患者58例,未婚8例;病程最长的患者为3年,最短的为4个月;单侧乳腺增生患者为23例,双侧乳腺增生患者为43例;另6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47岁,其中23~29岁16例,30~39岁33例,40岁以上患者17例,已婚56例,未婚10例,病程最长3.5年,最短3个月,单侧乳腺增生22例,双侧乳腺增生44例。全部患者都通过彩超以及红外线扫描进行诊断。

1.2 方法

本文所选的66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逍遥散加味药方为柴胡、云苓、香附、白术、白芍、当归、王不留行、海藻、夏枯草、生牡蛎、昆布、甘草;另外选择6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可口服三苯氧胺,10mg/d,并辅以口服维生素E胶囊,200mg/次,3次/d,在经期要停止使用药物,之后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13例治愈,21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者2例治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6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有效计。详细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4.597,*P<0.05。

3 讨论

目前西医往往通过三苯氧胺并辅以口服维生素E胶囊对该病加以治疗,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往往会造成其它部位病情的复发,且难以被患者接受[3]。

中医学认为,肝肾两经和乳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次为冲任两脉,情志内伤及肝郁气滞等在乳腺增生发病的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患者气滞不通畅,情志抑郁,失调的气血运行,均在乳房胃络处蕴结,使得乳络经脉出现阻塞不通畅,因其不通则痛进而导致乳房疼痛,脾失健运,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犯胃,痰浊内生,挟痰结聚生成核,其循经在乳房中留滞,从而形成乳房肿块[4]。治疗时应疏肝理气并散结止痛,在逍遥散加味的组方当中,含有柴胡、香附,可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可养血补肝,云苓、白术则可健脾散结,王不留行、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能够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甘草可补脾益气,且缓急止痛,并有助于调和诸药[6,7]。

使用逍遥散可以起到条畅气机及疏肝理脾的功效,还能够调节体机状态,达到《内经》中所说的“木郁达之”的目的[8];经多次试验得出,夏枯草、青皮、王不留行、浙贝母、瓜蒌、生牡蛎及橘络,可以起到软坚破积、清痰化瘀的作用;三棱、莪术、鸡中金、水蛭、穿山甲、守宫、生山楂,具有活血通络消肿的功效;菟丝子、肉苁蓉、鹿角霜、巴戟天,具有补益肾阳,对冲任加以调理的作用。上述药物进行配伍可在月经过后起到补冲任之不足的功效,同时调节心肝脾肾,并治疗气血痰瘀。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得出,生麦芽可以起到使乳腺小叶增生缩小的作用,但大部分温阳药物都存在性激素样作用,能够对性腺及性器官的发育起到促进、调节性激素不均衡等作用,所以能够直接防治乳腺增生,而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局部乳腺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炎性渗出,对组织内存在的单胺氧化酶的活力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进而起到促进乳腺增生内纤维和肿块吸收的作用,最终将乳腺增生的病例变化终止或是逆转,将神经内分泌功能加以调整,使乳腺增生-复旧这一规律得到回复,达到痊愈的目的。逍遥散加味这一药物,能够产生调理冲任、散结止痛、疏肝健脾以及行气活血等作用,通过逍遥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安全可靠,依照女性不同的月经周期阶段所具有的雌、孕激素水平特点进行辨证,分期用药施治,效果良好。

总之,逍遥散加味这种药物可以起到行气活血、调理冲任、疏肝健脾以及散结止痛等诸多功效,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乳腺增生应用逍遥散加味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2例乳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被治愈,47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者中2例患者被治愈,38例有效,2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6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具有诸多功效,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增生,逍遥散加味,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包惠娟.逍遥散、二仙汤加味分期治疗乳腺增生病54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3):54-55.

[2]吴先平,杨丽.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症92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398-399.

[3]王玉英.加味逍遥散治疗乳腺增生68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39-40.

逍遥散/治疗应用 篇7

心悸的症状,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部·举痛论》之“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至真要大论》之“心澹澹大动”,《灵枢·本神》之“心怵惕”,都是对心悸症状的描述,但对这一病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直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这两部书中,才正式提出了悸和惊悸的病名。如“动即为惊,弱则为悸”,认为前者是因惊而脉动,后者是因虚而心悸。情志抑郁,疏泄失司,导致肝郁脾虚,久则气滞血瘀,心失所养而发心悸,辩证以肝郁为主者,则宜疏肝养心。因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心与肝乃为主血与藏血之关系,惟心肝二脏紧密配合,则气血畅达,濡养周身,逍遥散取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用,主治肝郁血虚证,为郁证之要方,因肝郁心悸者可用之[1,2,3]。笔者应用逍遥散治疗60例心悸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逍遥散加减共治疗心悸60例,均系内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2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2年;中医辩证分型属肝气郁滞型20例,心虚胆怯型6例,心血不足型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4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3.5年,平均1.5年;属肝气郁滞型14例,心虚胆怯型10例,心血不足型6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和中医辨证分型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5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

治则:疏肝解郁,镇静安神。

方药: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丹皮10g,茯苓15g,炙甘草10g,龙齿20g,磁石20g,上述药物每1剂,水煎服,连用20d,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物。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心律平片,150mg,每日3次,起效后减量至50~100mg,每8~12h1次维持共20d。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症状,检查动态心电图。有效者停服药物1个月后随访并再查动态心电图,以观察疗效维持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症状逍失,早搏减少90%以上;(2)好转,症状减轻,早搏减少50%以上;(3)无效,症状无变化,早搏减少未达50%。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其中,治疗组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病案举例

患者女性,38岁,骑车时与他人相撞,并发生争执,虽然没有外伤,但因惊吓和郁怒导致夜不能寐,次日突感心悸不宁,遂来就诊。脉象结代。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二联律。

予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2g,茯苓10g,白术10g,柏子仁15g,龙齿20g,磁石20g,炙甘草10g,远志15g,生姜3片,薄荷6g,以疏肝解郁,安神定悸。连服5剂,自觉心悸减轻,但夜寐时而惊醒,早搏为偶发。

原方加龙骨30g,牡蛎30g,继服10剂后心悸、夜寐不安、恶梦惊醒诸症逍失,脉象平和,心电图正常。

3讨论

心悸是指自觉心搏跳动异常,心慌不安的症状。心悸常分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临床若对导致心悸的具体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心悸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由于病情轻重不同,病程长短不同,体质因素不同,用药季节不同,患者心理素质不同,发病时间与环境不同等,导致临床表现千变万化,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结合自己的经验,考虑合病、并病等情况来辨证用药。

心悸之证与心、肝两脏密切相关。只有在心有所主,肝有所藏,心主不乱,肝疏不滞的前提下才能使血脉调和。心悸虽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但其主因是气机失于疏达,血脉失于通利,故脉象出现节律失调等方面的变化。

选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心悸证及伴有心律失常的病例,意在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养血可防因心、肝两脏功能失常迁延致虚,健脾以防木郁克土之弊。加入柏子仁、龙骨、牡蛎、磁石,共奏安神定悸之效。使心境怡然,欢欣坦荡,肝木条达,气机通畅,则心悸能宁,久恙能安。

参考文献

[1]姚春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清)吴谦,郑金生.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道教与戏曲关系下一篇:财务廉政风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