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精选12篇)
小学科技 篇1
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 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其任务是探索未知, 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 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它不仅是学生个体完美发展的基础, 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 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
2012年春节期间, 一个老乡谈到他有个亲戚在西安打工, 工资一个月6千多, 工作很轻松, 很受老板器重。我问他有什么特长吗?回答说, 他会看图纸。我心想, 会看图纸原来这么重要啊。我们学校很多小学生都会看图。科技模型制作时, 老师什么也不讲, 也有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看图, 把科技模型制作出来, 有的还能有几个创新点。由此看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紧密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每期开展一次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的科技“六个一”活动, 积极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大赛、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我校在开展学校科技教育中本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课堂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坚持开发学校的校本教材。我校在科技教育课程化的指导思想下, 把科技教育与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相结合, 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的研发。让每个学生能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形式投入到学校的科技活动中去。
2.开展科技“六个一”活动, 让科技教育成为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我校建有课外兴趣小组几十个, 其中科技方面的就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科普类、生物环保类、模型类、现代信息类、创造思维类等等。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 如在“迷你科技馆”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同学利用双休日外出参观, 收集和整理资料等。在“奇趣昆虫馆”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捕捉、饲养、观察昆虫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科学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3.利用“科技月”和“科技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我校坚持每年举办“科技活动月”及科技节活动, 即三月份的科技活动月、四月份的科技节。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他们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时间虽短, 但学生获得的信息量都很大, 尤其是它采用的方法灵活,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能力。
开展科技活动学校校长首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科技活动的意义, 学校科技工作没有校长的大力支持是难以开展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 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我校为提高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机制, 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科普活动、设施管理上作出了制度化的规定。主管科技教育工作的副校长由全面主抓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担任, 使科技活动和学校课程建设等工作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和横向直接的开展;成立科技教研组, 由专职科技教师任组长, 全面组织安排协调各项科技工作, 各年级配有兼职科技工作负责人;每一项科技活动项目, 均配有一名辅导或管理教师, 学校专职科技教师2人, 兼职科技教师人数已达到30余人;注重对科技教师的培养, 经常邀请科技教育专家进行校内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重庆市区组织的各种活动, 提供国内外考察交流的机会等, 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学校针对性地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科技管理制度, 并和学校整体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全校科技工作在时间、人力、资金上都得到了保证。
科技活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校经常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 及其它科普书籍。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科普杂志, 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探求心理。当学生创造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后, 我们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引向眼前的创新性活动, 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竞赛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 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建立一个鼓励创造性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全面参与, 全程参与, 全员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 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胸中腾起求知创造的烈焰。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消除顾虑, 不怕说错。对学生的“不着边际”或“异想天开”的问题, 不要轻易否定和斥责, 要示以善意的微笑, 给与鼓励。还应要求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和帮助, 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 尽量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创新的美。教师要重视总结学生创新精神的点滴经验, 大力表扬、宣传, 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我会创新、我能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并鼓励学生敢于公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学生提出荒诞、离奇甚至与常规不同的见解时, 也不提出批评, 而是进行合理引导、启发, 在这过程中学生或许会产生新的见解。
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是一项综合性的科技活动,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集体合作精神, 克服困难的意识。为此, 我们每年四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创造要求。这样, 学校为学生提供练武场地, 学生创造兴趣浓, 创造欲望强, 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动手操作付出辛勤的汗水后获取成功的喜悦。每届科技节上, 同学们的作品都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的表扬。每一件作品的成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欣慰, 每一次创新的成功又再激励他们, 成为新创造的起点。对于每位学生的活动成果, 我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对于一般的学生, 只要参加了;对于好的, 我就拿出来大家品评什么地方做得好, 为什么这样做。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 从而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创新实践, 从而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在小学的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整体创新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华夏民族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紧密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每期开展一次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的科技“六个一”活动, 积极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大赛、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四个保证”保障着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科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需要一个逐渐认识、逐渐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科技活动,浅谈,创新素质,小学
参考文献
[1]赵承福 对创造教育的几点认识[J] 教育研究, 2002, [6].
[2]钟启泉, 崔允淳、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G]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组 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C]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5.
[4]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编 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内外创造教育研究综论 2000.5.
小学科技 篇2
在焦急的等待中,科普大篷车终于来了。很快,操场上摆放出了品种各异的科技展品,如磁力传动摆、看谁跑得快……
我首先选择了天鹅绒展台。我纳闷了,黄色天鹅的红肚子里面全是钢丝,怎么会有天鹅绒触觉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按照提示牌上的说明试了试。先用双手夹住钢丝网,接着慢慢向前推,然后再往后拉。这时,只觉得手中柔柔软软特别舒服,我的手真舍不得离开钢丝网,这就是天鹅绒的感觉啊!
为什么冰冷的钢丝会给人带来如此感觉?展牌上的答案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许多的神经细胞,手指接触钢丝的时候会产生压力,当手指离开钢丝后,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于是让人产生了一种触觉上的错觉。科技真是奇妙啊!
20多个科技展牌排成一条长龙,同学们都沉醉其中,乐享这顿科技营养餐。而我独爱椎体向上。玩这个游戏很简单,把椎体移到下边,可是我的手一松,椎体又滚到了上边原先的位置。我愣了,这是怎么回事?
按说,物体都是从上往下运动,这个椎体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师的点拨下,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原理。原来三角形薄板看成两条边,这两条边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条交线,且远端两点高于近段两点,椎体自然把它看成重心所在位置的质点,是重力在和我变魔术呢。
小学科技教育课程开发探究 篇3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积极挖掘、开发国家课程资源,研究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家课程体系。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让科技教育进入课堂教学。
1.科技教育学科渗透
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从整体上看不是单独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以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各类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实施科技教育的渠道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现行的各类学科(语、数、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进行全面的挖掘、开发,并把挖掘、开发出来的科技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都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素质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
2.以实践体验促发展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在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注重鼓励学生放下书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安排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在我校,常常可以看见数学老师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践活动,丈量跑道、清点树木,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
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心怀随时支持学生独创见解之心,倾听学生诉说,对于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学生多一点“无中生有”、“异想天开”。
生活是一本书,生活处处皆学问,里面藏着科学。国家课程和科学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用慧心来浇灌,用恒心来培植,那么它们就一定能开出艳丽的并蒂花!
二、校本课程特色化
任何教育都是从活动开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更是如此。我们力求从科技活动入手,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火箭模型
“航空模型”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2.电子百拼
学习电子技术,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可以及早培养和发现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3.创意发明
学校积极编写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为常态开展科学教学提供内容。学校聘请江苏省发明专家常建强老师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老师,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发明创造在身边》,纳入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发现创造发明的切入点,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实践活动,在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过程系列化
1.常规活动系列化
学校坚持开展好校园科技节、科普周、科普日活动,开展科学幻想画、科普电脑小报、手工小制作、模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邀请市科技馆来校开展科技展览,通过现场参观、动手操作,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邀请科普专家来校作科普、发明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2.特色活动系列化
学校科技特色活动项目繁多,如何选择让特色活动系列化,我们在多年的科技教育课程开发选择中,逐步形成了模型→益智→创意,一套完整的学生训练系列,低年级模型,中年级益智,高年级创意,并逐步把创新发明引導贯穿于全年段中。
四、课程实施带发展
1.师资队伍
我校有一支团结上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卫星团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团队成员认真研读科技类书籍,共同探寻学校科技教育新举措,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研究中去。在大家群策群力下,乐小科技教育已全面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育人环境之中,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同时还把影响力还延伸到了家庭与社会。一个课程的开发与发展,离不开师资的不断壮大,2006年至今,从单打独斗到“卫星团队”的形成,团队中的老师不断成长,团队中现有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2人。
2.学生素质
学校在多年的科技教育课程开发实践中,有效挖掘了学生的身心潜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近千人次获奖,三位学生获得张家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两人次被评为张家港市小发明家,一人次被评为江苏省小发明家,多人次被评为省市级好少年。
3.学校发展
多年来,立足本校实际,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特色,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兴校的办学新路。如今,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工作,正沿着“开发课程——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发展模式,在总结探索中不断前行,实现了学校特色文化及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集体荣誉20余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乐余中心小学的科技教育课程文化滋养着全校师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呈现出别样的美丽。科技教育课程开发在建设美丽校园、构建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奏出了一曲快乐的交响乐。
小学科技 篇4
我校秉承“科教兴校”的战略,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了“科技创新强校”战略和“1+2+3”特色活动的办学之路,即以科技创新为一个主题,以课外活动和课内辅导为两条途径,以“金钥匙”竞赛为龙头、以科技活动为抓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三项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我校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5名教师获市级辅导奖,140名学生获市、县一、二等奖。学校先后荣获省2011金钥匙“校园之间”竞技活动二等奖,省第二十三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智运杯”青少年国际象棋技能展示活动中喜获团体一等奖。
九月有歌,欢快豪迈;九月有梦,缤纷动人。立足现实,有一份力量为成长;展望未来,有一片天空是希望。我们坚信:鲁河中心小学这个扬帆起航的地方一定会谱写更加精彩、更加辉煌的科技教育的华丽篇章。
校科技节举行学生科技制作比赛
小学科技 篇5
4月13日上午,市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进入了盐池小学,科技馆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玩意――科技展品。
在操场上,一台台排列井然有序的科技产品吸引住了我。走进一看,动画?哦,原来是先将产品转动,再从缝隙中观察内部的景象――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正在奔跑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这样――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时间,光的作业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马上消失,才有了连续的动画效果。原来科学这么有趣,我又迫不及待地走向下一个科技产品。
尖端放电――按下启动按钮,两边的立柱开始旋转,观察展品的放电现象。我按下按钮,只见两边的柱子立刻转动起来,同时“滋滋”的声音响了起来,一道电从两根柱子之间的尖端放出来。原来是物体带电后,电荷并不均匀,尖锐处曲率大,电场强度大,这就是尖端效应。尖端聚集了高密度电荷,旋转尖端逐渐接近固定尖端,尖端间空气被击穿形成放电现象。
小学科技 篇6
1. 结合社会实际开展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社会问题,再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如近来石油紧缺,很多加油站短时内石油供应不上来。面对身边人的摩托车、小汽车加油困难,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到能源紧张所带来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科学课上插入了“寻找新能源”的教学内容。课程分三部分:“石油是怎么来的”、“石油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石油”。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参与。有学生提出既然石油是由几十亿年前的树木埋到地底转化而成的,那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直接从生长中的树木中收集能源;有学生想到利用地壳深处蕴含的热能;有学生想到利用海浪的冲击力来发电……学生把现实生活与科学幻想紧密结合起来,创作了《氧气收集站》《地热能蓄电站》《海浪冲击器》等一批美术作品。
2. 结合教材开展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小学科学课程包含了内容广泛的科技活动,应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教学。如在教学高年级的《环境和我们》一课时,结合学校开展的春游活动,让学生对比在闹市中呼吸的空气和在野外罗浮山中呼吸的空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浑浊空气是怎样形成的,清新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再让学生讲讲在生活中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到日常生活之中。
3. 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如结合世界环保日(6月5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又如结合植树节(3月12日),让学生认识森林对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作用,认真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开展小学科技教育切忌采取呆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手段和方法,只有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实践法。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知识的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综合探索,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组织学生参观花卉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咨询技术人员。在参观过程中,许多学生不停地向场主问这问那,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产生试一试的念头。场主愉快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不但送给我们很多花卉的种子,还送了一套种植花卉种子的资料。回到学校后,把种子分给两组学生,一组按场主赠送的种植资料进行种植,另一组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种植。然后两个组分别观察、记录种子从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的过程,看看哪种种植方法更科学,效果更好。
2. 交流法。即组织学生就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引动联想,并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像“寻找自然空调”、“拟定野营计划”等活动。通过科技信息发布会,进行信息交流,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科学世界里。
3. 观察法。指导学生自己获取真实、原始的自然信息。通过全面搜集材料、开拓思维,检测研究成果,使学生直接感受、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要具备全面性、客观性、典型性。如“北门河的变化”这一活动,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直接看到北门河附近有哪些污染源,是怎样污染河水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便于研究的条件,让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观察活动予以大力支持,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4. 游戏法。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贪玩的特点,组织各种科技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如在低年级的科技课中有《交通标志》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认识马路上出现的一些交通标志。只从字面上对每个交通标志的涵义进行讲解,那将是非常枯燥的。对于小学低年级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更是不能为之接受的。因此,我将整节课设计成一个游戏,所有的标志、车辆、行人都由学生扮演,教室布置成为了一个十字路口,交通标志知识成为了游戏必须的规则,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在玩耍中。这样的安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在玩中认识并牢记了交通标志。
5. 竞赛法。近几年来,我们不但组织学生开展校级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如风筝制作、放飞比赛、航模车模比赛等,而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级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如省市的科技创新大赛。随着这些活动的广泛宣传与开展,我们学校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比赛项目已成为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传统项目。
小学开展科技活动课的初探 篇7
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树立相信科学, 破除迷信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具有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从而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 成为基础知识合格、特色鲜明的文明小学生。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少年儿童的认识特点, 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潜能的发展及创新思维的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科技活动课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 那么, 在小学阶段如何实施科技活动课呢?
一科技活动课内容的编排:
1、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活动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一般来说,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 而科学, 始于好奇和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 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技活动内容,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这几年来, 我校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 开展科技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地处南山地区, 这里风景优美, 森林资源丰富, 但由于人类的不适当的活动, 造成环境日趋恶化, 针对这一情况, 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包括南山地区森林火灾的调查、白色垃圾污染的调查、野生动物现状调查、植被调查、农家乐调查、神奇植物——茅膏菜等等, 这些活动内容, 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事物, 他们对这些东西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但却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 当教师引导他们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后, 他们就急于想得到科学的答案, 于是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由于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知识比较简单, 可操作性非常强, 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在调查中学生能够主动去探寻、去发现, 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答案, 并能够提出有关的解决办法, 形成小论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创新思维得到训练, 并最终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科技活动内容的编排上, 教师要根据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灵活多样地开发和设计本土化和地方特色的案例, 在具体的工作中, 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从学生的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 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这些案例和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的认知规律, 操作性要强。概而言之,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从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出发, 从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着眼, 设计适合地区特点的科技活动校本教程, 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和时事和生活接轨, 其形式要有课内的、课外的, 而更重要的是开辟第二课堂, 为学生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结构的材料。
二科技活动课的活动形式
科技活动课的形式应该是新颖而丰富的,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 使学生在做中学, 乐中学,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只是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1、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技活动过程中, 因为活动内容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的兴趣, 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一种内部需求, 因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送人一筐鱼, 不如赠人一张网”, 开展科技活动时,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 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并掌握如何寻找答案和学习的方法。科学给人的乐趣在于科学的探索过程, 如果把知识——即探索的结果告诉学生, 就等于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长期以来, 我们教育的责任总是把前人的知识经验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被动的接受知识, 忽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忽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其中的过程的直接体验, 许多人长大成人后都有这样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在学校学过的许多东西都忘记了, 而那些自己曾经亲手参与过的实验, 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 亲自参加的一些活动, 对其中的过程长大后我们仍历历在目, 甚至一些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为什么呢?从这些活动的共性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参与、我们的亲身体验。
所以, 在科技活动中, 要遵循活动课的实践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 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 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 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科技教育活动应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 学生不是从教师那儿学到多少知识, 而在于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科技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主要体现为:
(1)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对身边的事物由于观察不够细致, 他们往往不能发现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行为规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 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当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了。要严格作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活动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如:我校开展的生物百项活动《神奇植物——茅膏菜》, 起始, 自然教师在上自然课上讲到奇特生物中的植物的异养时, 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 发现了南山地区也有那么一种奇特的植物, 它就是茅膏菜, 那么茅膏菜是如何捕食小昆虫进行异养的呢?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实验、记录、分析、讨论, 解决了问题, 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充分的调动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不但形成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形成了对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信心。
(2) 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形成科学素质。在活动中, 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 并且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交流,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如:在去年的暑假学生实践活动中, 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南山地区农家乐现状及发展调查,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 展开了分析讨论, 甚至对南山地区农家乐的改进意见进行了辩论, 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仅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学会了讨论交流, 学会博采众长, 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喜欢刨根问底, 并且极富想象力。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浅显而粗暴地对待学生的问题,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学生逐渐没有了问题,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是我们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扼杀了学生的科学潜质和创造潜质。要重视学生气质的差异性、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提出哪怕是1+1等于几的简单问题。
(4)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在科技活动中, 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走上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之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的成功或失败 (特别是失败) 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一句“干得好!”、一句“还差一点我们就成功了”、一句“我们一块儿来再试试”胜过教师无数次的叹气、摇头、批评, 因为我们的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信心的重塑, 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技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关系。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 由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协同结合。学科教学绝非是应试教育, 科技活动不能等同于素质教育,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两者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课程既相联系, 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学科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认知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活动就无发进行;而科技教育中的各类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从而促进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时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坚持以学科课程打基础, 通过科技活动出特长的方针促进学生的学科课的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紧紧围绕“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夯实的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目标进行改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科技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科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机地渗透现代科技知识, 特别是思品、自然、劳动、科技活动课, 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的科技教育因素, 对学生渗透科技教育, 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互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 结合课内所学知识,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通过科技活动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教师教给的思维方法外, 还要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去观察社会上的复杂现象,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场馆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篇8
中小学生科技意识的形成
科技场馆作为一种科技文化呈现形式如何促进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的形成,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儿童的心智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都有相应的探索。在众多的儿童心智发展理论中,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方法对探索儿童科技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维果茨基认为, 人并不是直接获得知识的, 而是通过“中介工具”的作用间接实现的。社会文化因素便是具有启动作用的中介工具。根据这个观念, 儿童在科学知识乃至科技意识方面的发展必定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 中小学生周围的科学与技术环境可能对他们学习科学与技术、获得科技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 维果茨基学派也相信, 儿童的学习通过活动建立起了“意识与活动统一”, 即使外部的干预因素通过活动实现“内化”, 获得了他们心智的切实发展。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 儿童情感、动机便是促成社会文化有效“介入”学习的动因。正如维果茨基所指出的:“你想号召儿童去从事某种活动之前, 你要让儿童对该活动感兴趣, 关心儿童对该活动所必需的全部力量。”根据这个观念, 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应该是通过他们的体验活动获得对科学和技术本质认识的内化。而且, 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机和情感, 以促成这个内化的有效实现。“中介”概念不仅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也阐释了“中介”作为连接外部世界和儿童的内心世界的桥梁促使儿童的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关键性。
充分发挥科技场馆作用
科技场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环境, 如何建构一个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意愿、拓展对科学和技术的认知、形成科技意识的环境,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科技场馆文化的不同呈现形式可以影响学生对科技的感知、兴趣、体验欲望的变化, 这可能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关联。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由外及内的, 那么科技场馆中所呈现的科技活动可能更大程度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参与和体验这些活动可能将对学生感知科技有更大的作用。
(一) 丰富学习经历, 优化学习方式
科学课程强调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依赖于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内化形成, 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科技场馆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很多设计新颖、可操作、科学性强的互动展品, 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动手操作、情景感知等实践活动, 自行获取知识。例如“声音”的教学, 声音是一种波, 具有波的性质, 而声波只能用耳听, 无法看到, 学生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可以把学生带到科技馆的声学展区, 组织学生自行探究“看得见的声音”, 这件展品能将声音发生时产生的声波形象地显现出来。学生通过改变所听到的声音以及看到的波形, 答案便一目了然。这样的一段研究科学的经历将使其终生受益, 有利于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主动的科学知识的探索者, 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展品所演示的现象和原理, 还有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启迪, 学习方式得到优化。
(二) 充实课程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
丰富多彩、具体贴切的课程资源来作支撑。奇妙的电磁现象、声学现象以及林林总总的力学现象等, 受学校教室和实验室空间及设备、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学生很难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科技场馆比学校教育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在学校教育中, 有很多没有器材去体验的科技活动, 尽可以在科技场馆中实现, 而且某一科学主题往往有不止一种展品来表现, 把这些资源运用到教学中, 使得科学课程资源得到积极有效的充实拓展, 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还是以“声音”的教学为例, 声波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等特性, 受学校实验器材的限制, 只能是一带而过, 教学内容比较单薄。科技馆声学展区空中传音、声驻波、远近声音等丰富的展品对“声波的特性”进行了多方位直观、生动的诠释, 有效弥补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 优化教学内容。
(三) 创设学习情境,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一定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 对学生体验知识概念的形成与意义, 较之于在普通学习环境下更有效。所以, 创设教学情境, 日益为大家所注重与实践。学校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实物或多媒体图像、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 而更具意义的情境是一定真实环境下的场境。科技场馆能借助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游艺性于一体的展品, 将课堂上的科学原理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 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科学奥秘的真实情境, 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科技馆里的展品———法拉第笼, 能使静电屏蔽原理得到直观形象的呈现, 让参与者进入全封闭的金属笼子内, 当带有10万伏高压的放电杆尖端接近笼体时, 出现放电火花, 这时笼内人员即使用手触摸笼壁接近放电火花也不会触电, 相反还可以体验到电子风的清凉。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探究静电屏蔽原理的欲望油然而生, 并很快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实际行动。
(四) 拓宽学习渠道, 优化课程理念
科学教育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激情, 科技场馆正是以开放的教育理念, 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科技场馆展厅规模宏大、设施齐备、展项丰富, 涉及面广, 作为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是中小学生探求知识的最佳场所,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品或展览进行互动, 弥补了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经历缺乏、个性发展受抑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拓宽了学生接受科技教育渠道, 使开放性的科学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达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培养。
科技场馆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参加科技场馆活动受到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课程安排紧张, 作业量比较大,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场馆活动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 天津科技馆自2006年以来, 一直秉承着“走出去, 引进来”的理念, 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爱上科学。以2010年为例, 开展丰富的展教活动, 送科普剧、科学表演、科普展览进学校及边远山区, 受众人数达140750人次, 请在校师生到科技馆参加科普活动人数达到7000人次。充分利用科技场馆自身特点, 如天津科技馆的天文特色课程, 在“天文知识百校行”系列活动中, 以科普报告、天文观测先后走进12所学校, 受益学生36550人次, 邀请未成年人开展天文活动28584人次, 并在多所学校签约, 开始天文校本课。这都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场馆的潜能, 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建立科技场馆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已经在全国进行推广多年, 已逐步形成科技场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良好开端。今后, 应更加注重探索与教育部门的有效合作机制及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方式。举办大型系列优秀品牌科普活动, 产生积极的效应, 使科技场馆成为“中小学快乐营地”的主要活动基地。
同时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加强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加大对科普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扩大培训范围, 以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 让更多科普辅导员走出去, 走进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科技意识的渗透 篇9
我校充分贯彻省、市、县科普工作精神,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科技教育工作方针,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教育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经验和实践能力,倡导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创设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以科技兴校的思想为指导,创办了校本课程《我们爱科学》、七巧板等一系列相关的特色科技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这种浓重的科技氛围中我们也应将课堂作为自己实施科技教育活动的基地,开展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
科技活动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活动空间广阔和时间灵活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勇于创造的能力,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呢?现就此问题作一些浅述。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它编入了大量的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课文,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住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知欲望。例如,在教《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学生质疑提出:“为什么鲤鱼能使村里人喝上清洁的水,人们很少生病?”我把握住时机鼓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经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到:鲤鱼在食用河水里杂质的过程中通过腮的过滤将水中的物质留在腮里,排出的则是洁净的水。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爬山虎的脚会紧紧扒在墙上不易被拉下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在向上攀爬时触到墙壁后会分泌一种粘液,从而牢牢地粘在墙壁上,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到处是知识,使他们产生探索和解决未知之谜的兴趣。
二、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以及为科学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出毕生精力的精神。
例如,《红色报春花》一课讲的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敢想、敢说、敢做,在爸爸否定有其他颜色的报春花后他仍坚持实践自己的想法,终于“改变了”报春花颜色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谈感想时不但肯定了达尔文对科学知识知难而进的精神,并且要学习达尔文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称象》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不仅使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了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并且深入地理解了“变秤为船,化整为零”的称量办法,学生们在了解曹冲聪明、遇事积极动脑的同时,还教会他们变通地解决难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再一筹莫展,并且使他们对古今中外名人产生无限的敬仰,从小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通过学习科普知识性强的课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掌握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是为培养“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服务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科技含量高的科普知识课文,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运用如下手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发明的伟大成就。
在教学《青蛙的眼睛》一课时,学生了解到人类利用青蛙眼睛的特点发明了监视飞机的“电子蛙眼”,学习完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搜集课外材料后又了解到人类通过蝙蝠听觉的特点研制了超声波,并通过响尾蛇尾巴的特点研制了响尾蛇导弹。
2. 通过大胆想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技 篇10
1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策略
我们学校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 拓新教育理念, 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努力打造品牌学校。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提出打造“科技校园”, 营造文化氛围。学校以“科技校园”为主题, 在全校教师中进行理论学习, 让每一位意识到创新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培训教师、开展活动等多方面入手,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品牌氛围。
1.1 创建具有浓郁科学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具有浓郁科学文化氛围的校园中, 让学生时刻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有着学校的办学宗旨, 在路灯牌上有着激励学生的进行科技创新的话语。在楼梯走道边有着科学人物的简介及其发明, 在每周的图书馆的推荐书目中有一定数量的科学书籍。学校开辟了学生植物观察的生物园, 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 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的尽情发挥, 让他们的思维绽放火花。
1.2 构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体系
创造有赖于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创新型教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 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思想, 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用创新思想和能力影响学生, 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 保护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1) 聘请科技创新专业教师为我校校外辅导员
在市科技的引导下, 城区活跃着一支专业的科技创新队伍, 他们分散在各个大中院校。学校管理层经过充分调研, 与市科技协会磋商, 为了让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少走弯路, 让这支专业性的队伍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引领, 聘请他们为学校校外辅导员, 对教师在科技创新技术上的难题进行解答。如德山莲池中学的吴昌云老师, 曾经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竞赛性项目多次获奖, 对计算机芯片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着独到的研究。学校聘请他对我校的竞赛性项目进行指导, 培养我作为学校竞赛项目的指导老师, 让我很快的能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在生活中提出的一些“金点子”,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肯定, 他们对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越加浓厚。学校的美术老师蔡三平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专业知识过硬, 但对于科学幻想画怎样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创作, 并不熟悉, 学校聘请常德市一中文军老师对她进行辅导, 逐渐熟悉科技创新方面的业务, 让小学生那海阔天空的思维能有序的表达在画纸上。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与文理学院的教授联系, 教授们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 非常乐意, 他们对学校开放他们的植物园地, 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
(2) 加大投入, 让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扩展视野
培养思考型学生, 就必须打造一支思考型的教师队伍, 走出去才知天宽地阔。管理层让培养对象积极参加省市级创新大赛的竞赛与观摩, 欣赏优秀作品, 让教师思考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 创造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他山之石, 借以琢玉”。
(3) 创新思维训练作为常规教学的目标
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管从事哪种科目的教学, 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拓展学生思维。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对教学用具进行改进与创新, 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素养, 如陈四喜老师在科学课上, 对《风的形成》实验仪器进行改进, 并参加市科学实验创新大赛, 获得一等奖。
1.3 立足校本, 开展各方面活动
(1)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 目的是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感受科学创新带来的乐趣, 并乐于对此进行研究、学习。因此, 抓好基础教育, 培养学生兴趣, 从课堂做起,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是教育的立足之本。学校更新教育观念, 落实课堂教学, 开足信息技术课、科学课及科技活动课, 并使其专职化, 在管理上认真落实好对其考核与评估。
(2) 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学校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 采取自愿报名形式, 组成兴趣小组, 每周三晚放学后进行专业指导及培训。如让学生使用各种工具:锯子、电钻、起子等;让学生在电脑室进行“DBS虚拟机器人制作”;让学生在家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进行照料。
(3) 举办每年一次的“科技节”活动。每年六月是学校定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的日子, 主题是“我快乐我创作”。在这日子里, 学生是非常忙碌的, 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 在班上进行各种比赛, 如低年级的“纸船承重”, 高年级的“垒乒乓球”, 拆装四驱车等等, 在全校评选十佳“金点子”。
(4) 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大赛。参加比赛, 即是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的肯定, 也是一个对自身能力的锻炼的机会。近年来, 学校参加省市级比赛多次, 有《钢架结构建筑物为什么是三角形》DV制作获得全国二等奖, 有省级竞赛项目两个二等奖, 有学生参加机器人全国大赛获得一等奖。有多幅科学幻想画获得参展。
2 整合城区资源策略
学校处在新建立发展的城区, 各种资源尚在调配之中, 学校亦是如此。科技创新对我们学校来说, 底子薄, 科技创新观念不浓、科技创新老师匮乏。但城区的优势是学校相隔距离不远, 联系方便, 可以做到优秀创新老师互补, 同时也便于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城区学生家长思想开明, 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 对科技创新工作持支持态度。面对这些劣势与优势, 学校采取了以下策略。
2.1 整合城区教师资源策略
在城区的几所学校中, 各校的科技创新教师各有所长, 邻近学校有着一位叫张才友的老师, 属于“机器人”专业性人才, 曾带领学生在国家、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学校的领导与相邻学校领导协商, 由我校负责发动学生, 并且安排有着科技创新潜质的老师带领学生跟随张才友老师进行学习, 让老师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名师的指导之下能够有效的挖掘他们的潜质, 参加全省、全国、国际的“机器人”大赛。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 提高他们动手实践能力, 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提升学生的素质。
2.2 整合家庭资源策略
针对于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 家长也愿意在孩子的培养上进行投资这些优势, 学校在召开家长会时, 大力宣传发动, 让家长充分理解, 争取在资金、智力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如在与他校联合进行机器人培训时, 学校要求学生自己解决2000元的材料费用, 得到家长的支持。在参加第三十三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 杨崇信的家长亲自开车, 全程参与整个活动。在平时培训活动中, 我们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 要求家长平时在家关注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毕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 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够深入或宽广, 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引导, 这样会极大的提高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
3 广泛宣传策略, 形成社会共识
1) 在教师中以论坛形式进行讨论。学校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 进行业务学习, 了解科技创新最新动态, 合理安排每月科技创新工作。在全校老师会上进行理论讲座, 阐述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教师明确认识到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2) 在学生中每个月保证一次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每学期开展一次的科技创新黑板报评选;鼓励学生制作科技创新手抄报, 并将优秀作品拍成相片上传到百度花船庙小学吧;在进行专题讲座时请获得科技创新奖项同学上台讲述创作经历, 树立榜样作用。
3) 积极进行社会宣传, 努力扩大影响面。学校老师将学校工作写成通讯, 在市省科技协会网站上发表, 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 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为科技创新在我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界一个新的课题, 小学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 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 拓展他们的思维, 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观念的转变及技能技巧的培养, 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助科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篇1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静或动,能突破时空限制,可展示到课堂内不宜看到或不能看到的事物,图象清晰,形象逼真,动感十足,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小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尚未形成,加上概念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也比较困难,在学习长方体的顶点、棱等概念时,在计算机上出示长方体模型框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得知:顶点是三条不同棱的交点;共有十二条棱,根据长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组……再通过屏幕动态显示,每一组有四条棱,四条棱的长度相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与思考能力
“学生乐学、会学”,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结构具有积极吸收外界信息,自我调节的功能,自学能力也需给予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不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规律,有效组织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多方因素,可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重难点,利用投影出示了一些思考题:①怎样把除数1.3转化为整数?为什么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②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现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变化后的竖式是什么?变化后的竖式和原来的竖式比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根据什么?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自读、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借用课本,通过读、思、找、议、说、看等形式,分析问题,解决了问题。教学中,教师不断指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活动,引导鼓励他们多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师生间、生生间多问善问,多思善思,多议多辩。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创造性而教”早已成为教育界盛行的口号。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多阅读课外书,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敢想、敢问、敢做、扩散思维。要达到扩散思维即创造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灵感,展开想象。而实现这一创造的主要途径是亲自动手实践。现代教育信息设备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最好媒体。它以文、图、形、声、动为一体,学生通过视、听、动手操作获得信息,提高兴趣。现代教育信息设备辅助教学,省时增量,优化教材,学生可独立学习,勇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把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视听配合,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并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小学科技 篇12
学校把“营造科教氛围,培育科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学校制订的《学生素质发展行动方案》中,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兴趣及科技创新技能等素养的教育、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关心下,已营造了浓郁的科教氛围,学生的科技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学校已成为市、区航模及模型协会的理事单位、省航模协会团体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
学校先后参与全国、省、市级各类科技竞赛30多次,仅一等奖就荣获100多项。其中两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一等奖3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的荣誉:
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证活动先进单位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单位
苏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先进学校
全国青少年宇航技师江苏省活动基地
【小学科技】推荐阅读:
小学科技社团建设方案07-04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08-29
小学科技创新大赛09-25
小学科技节方案05-17
小学科技活动课06-20
科技改变世界小学作文08-23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08-23
小学科技创新论文09-02
小学科技节开幕09-20
小学科技工作总结10-12